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只看历史评测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17 转到 页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巨化股份 基础化工业 2023-09-08 16.05 -- -- 16.88 5.17% -- 16.88 5.17% --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 2023年半年报,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 100.96亿元,同比-3.89%,归母净利润 4.9亿元,同比-48.61%。23年 Q2,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55.2亿元,同比-6.39%,环比+20.61%,归母净利润 3.37亿元,同比-53.09%,环比+120.99%。 23年 H1公司业绩主要受氟化工原料、基础化工、含氟聚合物板块产品价格大幅下跌拖累。23年 H1,公司制冷剂、基础化工、含氟聚合物、石化材料、食品包装材料、氟化工原料板块产品外销量分别 144182.35、776099.54、21969.33、158742.18、38469.67、172178.22吨,同比-0.5%、+11.11%、+22.03%、+56.68%、-13.65%、+26.85%,均价分别为 19928.42、1842.46、51791.70、7639.22、13303.67、3085.94元/吨,同比-8.56%、-36.72%、-28.28%、-13.62%、-4.71%、-41.92%,营收分别为 28.73、14.30、11.38、12. 13、5. 12、5.31亿元,同比-9.02%、-29.69%、-12.48%、+35.35%、-17.71%、-26.33%。23年 H1,氟化工原料、基础化工、含氟聚合物业务板块主要受氯化物、烧碱、合成氨、PVDF 等产品价格的大幅下行影响所拖累,利润同比下滑。 23年 Q2主营产品销量显著上涨,环比改善略超预期。23年 Q2,公司制冷剂、基础化工、含氟聚合物、石化材料、食品包装材料、氟化工原料外销量分别为 80078.20、426372.75、12199.20、88508.67、18602.85、93663.57吨,环比+24.92%、+21.92%、+24.86%、+26.02%、-6.36%、+19.29%,均价分别为 19783.58、1668.43、49699.77、7664.65、13500.86、3180.10元/吨,环比-1.62%、-18.80%、-8.65%、+0.76%、+2.91%、+6.94%。 23年 Q2,制冷剂主要受厄尔尼诺高温天气影响,下游需求显著增长,外销量进一步提升,含氟聚合物业务随着 23年上半年 2.35万吨/年PVDF、7000吨/年 FKM 项目的建成,有望持续放量,主营产品销量环比改善显著。 制冷剂业务或已迎来业绩拐点,看好行业长期竞争格局改善。我们认为,23年 Q2,随着制冷剂外销量的持续提升,公司制冷剂业务或已迎来业绩拐点,未来有望长期上行。预计 24年 HFCs 配额政策落地之后,行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升,同时在供给受限,需求增长的大背景下,行业竞争格局有望持续改善,公司作为制冷剂行业龙头将充分受益于 HFCs配额带来的长景气周期。 投 资 建 议 : 我 们 预 计 公 司 2023-2025年 归 母 净 利 润 分 别 为20.77/29.72/34.83亿元,EPS 分别为 0.77/1.10/1.29元,对应 PE 分别为 21/15/13倍,考虑公司作为国内氟化工行业龙头,三代制冷剂行业产销量首位,未来将充分受益于制冷剂行业的高景气,叠加公司氟化工产业链高度一体化优势,含氟聚合物板块有望继续放量,未来成长空间较大,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上游原材料价格大涨;配额政策变化风险;下游需求不及预期;新建项目投产进度不及预期。
巨化股份 基础化工业 2023-09-01 16.02 -- -- 16.88 5.37% -- 16.88 5.37% -- 详细
事件:巨化股份发布半年报,上半年实现收入100.96亿元,同比-3.89%;归母净利润4.90亿元,同比-48.61%;扣非归母净利润4.56亿元,同比-49.21%;毛利率14.19%同比-4.37pct;净利率4.87%同比-4.32pct。单季度看,Q2实现收入55.20亿元,同比-6.39%环比20.63%;归母净利润3.37亿元,同比-53.09%环比120.26%;扣非归母净利润3.24亿元,同比-52.05%环比145.15%;毛利率14.70%同比-2.42pct环比1.11pct;净利率6.31%同比-6.04pct环比3.18pct。 产销增长价格下行,业绩短期承压。公司积极克服产品市场需求偏弱、竞争激烈等困难,保持生产经营稳定运行,实现主要产品产销同比增长,但由于产品价格同比下降幅度较大,主要产品收入同比下降。制冷剂23H1收入28.73亿元同比-9.0%,外销14.42万吨同比-0.5%,23H1均价19928元/吨同比-8.6%季度环比变动-1.6%;含氟聚合物23H1收入11.38亿元同比-12.5%,外销2.20万吨同比22.0%,23H1均价51792元/吨同比-28.3%季度环比-8.7%;含氟精细化工品23H1收入0.71亿元同比179.2%,外销0.07万吨同比60.1%,因高附加值产品投放推升平均价格大幅上涨23H1均价101030元/吨同比74.4%季度环比6.3%;氟化工原料23H1收入5.3亿元同比-26.3%,外销17.22万吨同比26.9%,23H1均价3086元/吨同比-41.9%季度环比6.9%;基础化工产品23H1收入14.30亿元同比-29.7%,外销77.61万吨同比11.1%,23H1均价1842元/吨同比-36.7%季度环比-18.8%;石化材料23H1收入12.13亿元同比35.4%,外销15.87万吨同比56.7%,23H1均价7639元/吨同比-13.6%季度环比0.8%;食品包装材料23H1收入5.12亿元同比-17.7%,外销3.85万吨同比-13.7%,23H1均价13304元/吨同比-4.7%季度环比2.9%。 优化产品结构,拓展高附加值产品。公司聚焦核心产品市场布局,巩固和提升第三代氟制冷剂市场占有率,全力拓展第四代氟制冷剂、氟聚合物、PVDC-MA树脂、氟化液等高价值产品市场。完成研发投入4.98亿元加强先进氟氯化工新材料、新型绿色氟制冷剂与发泡剂、含氟精细化学品等新产品新应用研发,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96亿元,100kt/a聚偏二氯乙烯高性能阻隔材料项目(二期A段)、合成氨原料路线及节能减排技术改造项目、新增48kt/aVDF技改扩建项目、新增30kt/aPVDF技改扩建项目(一期23.5kt/aPVDF)、12万吨/年有机醇扩能项目、7000t/aFKM、100kt/a环氧氯丙烷、30kt/a制冷剂海外工厂等项目建成,100kt/a聚偏二氯乙烯高性能阻隔材料项目(二期B段)、60kt/aVDC单体技改扩建等项目开工建设。巨塑化工100kt/a聚偏二氯乙烯高性能阻隔材料项目(二期B段)、60kt/aVDC单体技改扩建项目、氟聚厂10kt/aFEP扩建项目(二期)、宁波巨化150kt/aPTT等项目建设加快推进。 配额管理在即,三代制冷剂有望景气反转。当前第二代HCFCs制冷剂配额正处于削减进程中,第三代HFCs制冷剂也即将进入配额管理期。根据《蒙特利尔议定书》基加利修正案,包括我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应在其2020年至2022年HFCs使用量平均值的基础上,2024年冻结HFCs的消费和生产于基准,自2029年开始削减到2045年后将HFCs使用量削减至其基准值20%以内。配额方案落地在即,有望改善行业供需格局,推动三代制冷剂景气反转。公司从全球第二大R22的竞争地位,跃升为全球第一大HFCs企业,正积极做好第三代氟制冷剂配额管控下的经营工作,持续研发第四代氟制冷剂等低GWP新型制冷剂单工质和混配品种研发,将享受制冷剂带来的业绩弹性。 投资建议:巨化股份为国内氟化工一体化龙头,形成了包括基础配套原料、氟致冷剂、有机氟单体、含氟聚合物、含氟精细化学品等在内的完整的氟化工产业链。制冷剂配额方案落地在即,公司作为行业龙头业绩弹性可期,高附加值产品不断拓展也将提高公司盈利能力带来持续成长。预测公司2023-2025年收入分别为206.85/233.48/254.59亿元,同比增长-3.7%/12.9%/9.0%,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4.15/26.48/35.21亿元,同比增长-40.5%/87.1%/32.9%,对应PE分别为29.3x/15.7x/11.8x;首次覆盖,给予“增持-B”评级。 风险提示:配额方案不及预期;四代制冷剂替代速度超预期;下游需求不及预期;原材料大幅波动;项目建设不及预期。
巨化股份 基础化工业 2023-08-25 15.61 -- -- 16.88 8.14%
16.88 8.14% -- 详细
事件描述8月 24日晚间,巨化股份发布 2023年中期报告。公司 2023年 H1实现营业收入 100.96亿元,同比-3.89%;实现归母净利润 4.90亿元,同比-48.61%;2023Q2实现营收 55.20亿元,同比-6.39%,环比+20.61%; 实现归母净利润 3.37亿元,同比-53.09%,环比+120.99%。 主营产品售价同比下滑,公司业绩短期承压公司 2023年 H1实现营业收入 100.96亿元,同比-3.89%;实现归母净利润 4.90亿元,同比-48.61%,业绩短期承压。主要原因是公司主营产品售价同比下滑。2023H1,公司制冷剂平均售价 19928.42元/吨,同比-8.56%,其中 HFCs 平均售价 19000.41元/吨,同比-16.03%;氟化工原料平均售价 3085.94元/吨,同比-41.92%;含氟聚合物材料平均售价 51791.7元/吨,同比-28.28%,其中氟聚合物平均售价 50294.03元/吨,同比-30.93%;石化材料平均售价 7639.22元/吨,同比-13.62%; 基础化工产品平均售价 1842.46元/吨,同比-36.72%;食品包装材料平均售价 13303.67元/吨,同比-4.71元/吨;含氟精细化学品平均售价101030.44元/吨,同比+74.35%。 配额落地推动供需格局修复,三代制冷剂即将进入景气上行期三代制冷剂配额政策落地在即,2024年起三代制冷剂供给端进入“定额+持续削减”阶段。同时由于二代制冷剂加速削减,以及四代制冷剂因为专利问题价格居高不下难以形成替代,制冷剂供给端持续缩减。同时随着热泵、冷链市场发展以及空调存量市场持续扩张,叠加东南亚国家制冷剂需求扩张等因素,需求端保持稳定增长。未来制冷剂市场供需缺口将会持续扩大,制冷剂价格稳定上涨,拥有较高配额占比的公司将充分受益。公司三代制冷剂产能 48.07万吨,处于全球龙头地位,近三年三代制冷剂产销量位于行业首位,据我们测算,未来巨化股份主流三代制冷剂产品配额占比均在 30%以上,整体配额量位于行业首位,未来有望充分受益三代制冷剂价格上涨带来的业绩增量。 高附加值含氟产品陆续落地,公司远期成长空间广阔巨化持续拓展氟化工产品结构,布局高端含氟产品。100kt/a 聚偏二氯乙烯高性能阻隔材料项目(二期 A 段)、合成氨原料路线及节能减排技术改造项目、新增 48kt/aVDF 技改扩建项目、新增 30kt/a PVDF 技改扩建项目(一期 23.5kt/aPVDF)、12万吨/年有机醇扩能项目、7000t/aFKM、100kt/a 环氧氯丙烷、30kt/a 制冷剂海外工厂、5000t/a 浸没式冷却液(一期 1000t/a)等项目建成,100kt/a 聚偏二氯乙烯高性能阻隔材料项目(二期 B 段)、60kt/a VDC 单体技改扩建等项目开工建设。 加快氟聚厂 10kt/aFEP 扩建项目(二期)、宁波巨化公司 150kt/aPTT等项目建设步伐。未来随着公司各项目产能释放,有望为公司长期发展提供支撑。 投资建议我们坚定看好三代制冷剂价格回暖带来的业绩增量以及巨化氟氯联动带来的成本优势。同时公司布局含氟新材料,高附加值拉升公司毛利率中枢。预计公司 2023-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15.72、27.47、35.81亿元(原 2023-2024年分别为 31.5、35.6、40.5亿元),同比增速为-34%、+74.8%、+30.4%。对应 PE 分别为 26.5、15.2、11.7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1)三代制冷剂配额分配方案不理想; (2)下游需求不及预期; (3)新产能投产进度不及预期; (4)四代制冷剂替代速度加快; (5)宏观政策风险。
巨化股份 基础化工业 2023-05-01 15.50 -- -- 15.16 -4.05%
16.12 4.00%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 2023年一季度报告,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 45.76亿元,同比-0.68%,环比-10.48%,归母净利润 1.53亿元,同比-34.89%,环比-77.62%。 主营产品销量同比增长,但均价下跌致业绩承压。 公司制冷剂、基础化工、含氟聚合物、石化材料、食品包装材料、氟化工原料业务产品外销量分别为 64104.15、349726.79、9770. 13、70233.51、19866.82、78514.65吨,同比+19.88%、+11.93%、+10.55%、+50.23%、+7.32%、+10.32%,均价分别为 20109.35、2054.64、54403.72、7607.17、13119.03、2973.63元/吨,同比-14.17%、-26.07%、-21.18%、-10.43%、-4.64%、-46.07%,营收分别为 12.89、7.19、5.32、5.34、2.61、2.33亿元,同比+2.9%、-17.25%、-12.86%、+34.56%、+2.34%、-40.50%。23年 Q1,氟化工原料、基础化工、制冷剂、含氟聚合物业务主要受氯化物、烧碱、R143a、PVDF 等产品价格的大幅下行影响,业绩短期承压。 制冷剂业绩或已触底,迎接长期向好趋势23年 Q1,公司 HFCs 外销量 47933.33吨,同比+30.56%,环比-37.41%,均价 19424.86元/吨,同比-23.7%,环比+0.5%,营收 9.31亿元,同比-0.39%,环比-37.10%。22年 Q4为 HFCs 配额基准期末期,公司为争夺配额,持续扩大市占率,叠加 23年 Q1为制冷剂传统淡季,HFCs 业绩环比下滑。当下 HFCs 配额基准期结束,同时进入二季度制冷剂传统旺季,我们认为,23年 Q1制冷剂业绩或已触底,未来随着配额政策的落地 HFCs 将迎来长期向好趋势。 投 资 建 议 : 我 们 预 计 公 司 2023-2025年 归 母 净 利 润 分 别 为27.88/36.05/41.63亿元,EPS 分别为 1.03/1.34/1.54元,对应 PE 分别为 15/12/10倍,考虑公司作为国内氟化工行业龙头,三代制冷剂行业产销量首位,未来将充分受益于制冷剂行业的高景气,叠加公司氟化工产业链高度一体化优势,未来成长空间较大,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上游原材料价格大涨;配额政策变化风险;下游需求不及预期;新建项目投产进度不及预期。
巨化股份 基础化工业 2023-05-01 15.50 -- -- 15.16 -4.05%
16.12 4.00%
详细
事件:公司公告 2022年全年业绩 (1)2022全年业绩:实现总营收 214.89亿元,yoy+19.48%,实现归母净利润 23.81亿元,yoy+114.66%,实现扣非净利润 23.24亿元,yoy+125.04%; (2)4q2022业绩:实现总营收 51.12亿元,yoy-4.68%,qoq-12.96%,实现归母净利润 6.82亿元,yoy-19.84%,qoq-8.58%,实现扣非净利润 6.87亿元,yoy-16.72%,qoq-6.91%。 基础化工品、含氟聚合物、食品包装材料三大板块助力公司全年业绩实现增长。 (1)基础化工品板块,公司 2022年全年实现毛利润 14.70亿元,同比增长 103.04%。公司的基础化工品板块包括烧碱、液氨等多类产品,其中烧碱景气度较高,按照百川盈孚的数据,2022年 32%离子膜烧碱和原盐的价差中枢在 753元/吨,而 2021年价差中枢仅为 448元/吨,而公司拥有离子膜法烧碱折百产能 56万吨(对应大概 170万吨 32%离子膜),充分受益于烧碱高景气度; (2)含氟聚合物板块,公司全年实现毛利润 7.74亿元,同比增长 65.65%。公司的含氟聚合物板块主要包括 PTFE、PVDF、FEP、FKM 等聚合物及其单体。报告期内,公司 1万吨/年的 PVDF 二期 A 段、B 段工程进度已达100%;根据百川盈孚的数据,巨化的 FEP 产品高端线缆料报价在 9万元/吨,模压料报价 10.8万元/吨,同样处于行业的领先地位。公司同时还有年产 4.4万吨的高端含氟聚合物在建项目,目前进度为 39.28%,以及年产 3万吨的 PVDF 扩建项目,目前进度为 80%; (3)食品包装材料板块,公司全年实现毛利润 6.02亿元,同比增长 178.81%。公司的食品包装材料板块主要包括 PVDC 及其单体,公司 VDC、PVDC 产能规模全球首位,报告期内公司加快了药包及涂料用 PVDC 乳液的产业化、高阻隔 PVDC 乳液的拓展销售、开拓国内外涂布用 PVDC 乳液市场,拓展了 PVDC 成长空间。 看好第三代制冷剂(HFCs)板块的修复。2022年全年公司实现 HFCs 销量 25.65万吨,同比增加 4.26万吨,但是全年制冷剂板块毛利润依然同比减少 9千万。根据我们对于制冷剂需求结构的测算,我们预计 HFCs 的经销商库存量或将在未来几个月内低于正常水位,经销商或将开始补库;并且根据奥维云网监测的数据,3月空调内销排产为 930万套,同比增长了 18.5%,下游旺季到来也将拉动对于制冷剂的需求,因此我们看好未来几个月 HFCs 现货的价格上涨。公司作为 HFCs 规模全球龙头,将充分受益于 HFCs 的价格修复。 公司有多年的氟化液技术积累。公司目前拥有氢氟醚 D 系列产品和全氟聚醚 JHT 系列产品,氢氟醚 D 系列产品可作为环保型传热工质用于温控散热系统;公司巨芯冷却液项目的规划产能为5000吨/年,一期实施 1000吨/年,现已投入运营,项目产品主要有 JHT 电子流体系列、JHLO 润滑油系列以及 JX 浸没式冷却液等产品,下游可以广泛应用于半导体、数据中心等多领域来满足散热等需求。 投资建议:第三代制冷剂配额在即,行业过剩产能将逐步退出,第三代制冷剂的盈利能力将修复,并且公司前期积累的聚合物等产品也将逐渐开始贡献利润。我们预计公司 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22.58、32.96、37.30亿元,现价(2023/04/27)对应 PE 分别为 19、 13、12,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市场竞争加剧风险,经销商库存高位风险,下游需求不及预期风险。
巨化股份 基础化工业 2023-04-28 15.93 -- -- 16.06 -1.05%
16.12 1.19%
详细
事件:公司公布 2022年年报,2022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14.89亿元,同比增长 19.48%,实现归属母公司的净利润23.81亿元,同比增长 114.66%,扣非后的归母净利润 23.24亿元,同比增长 125.04%,基本每股收益 0.88元。 主营产品量价齐升,盈利提升推动业绩增长。2022年公司制冷剂、含氟聚合物、氟化工原料、食品包装材料和基础化工等产品销量、价格以上涨为主,盈利能力亦普遍提升,推动了业绩的大幅增长。 从公司经营数据看,2022年公司制冷剂销量 33.09万吨,同比增长 17.76%;含氟聚合物销量 3.58万吨,同比增长 5.14%;食品包装材料销量 10.14万吨,同比增长 20.71%;石化材料销量 20.85万吨,同比增长 12.16%;基础化工产品销量 148.31万吨,同比增长 4.89%;产品价格方面,制冷剂均价 2.07万元/吨,同比上涨7.48%;含氟聚合物材料均价 6.65万元/吨,同比上涨 17.91%;氟化工原料销售均价 4813元/吨,同比上涨 6.22%;食品包装材料均价 1.46万元/吨,同比上涨 23.98%;石化材料 8080元/吨,同比下滑 11.02%;基础化工品均价 2751元/吨,同比上涨 41.22%。公司原材料价格则相对平稳。 公司统筹协调资源配置,优化供应结构、着力降本增效,推动了主要产品毛利率的提升。其中基础化工产品毛利率 30.18%,提升 8.18个百分点,含氟聚合物材料毛利率 31.02%,提升 7.6个百分点,食品包装材料毛利率 44.07%,提升 22.32个百分点;制冷剂、石化材料毛利率则同比下滑。公司全年综合毛利率 19.06%,同比提升 4.93个百分点,净利率 11.15%,提升 5.16个百分点。 在产品量价齐升和盈利能力提升的推动下,公司全年业绩实现大幅增长。全年营业收入 214.89亿元,同比增长 19.48%,净利润 23.81亿元,同比增长 114.66%。 制冷剂供需改善景气上行,公司龙头地位稳固。根据蒙特利尔协议,三代制冷剂则将从 2024年开始实行配额制并逐步削减产量,2020-2022年处于各大企业扩大市场份额以抢占配额的阶段,这也是制冷剂行业近年来竞争加剧,景气下滑的重要因素。目前三代制冷剂三年基线期已结束,行业产能趋于稳定。此外发达国家 2024年开始将进一步削减三代制冷剂产能,推动行业供给收缩。需求面,2022年我国空调、冰箱产量整体平稳,今年一季度则实现较快增长。随着 经济复苏, 国内 未来空调、冰箱产量增速提升的可能性较大,推动制冷剂供需向好,行业景气有望上行。公司三代制冷剂产能国内领先,龙头地位稳固,有望受益行业的复苏。 高端氟化工材料占比提升,公司业务不断转型升级。公司以打造氟氯高性能化工先进材料制造业基地为目标,围绕产业链的高端化延伸、新消费需求、生产装置技术进步、发展动能培育等,保持研发投入和项目建设投入力度和强度,布局和投建含氟聚合物、含氟精细化学品项目,持续向高附加值的氟化工新材料转型升级。近年来公司含氟聚合物食品包装材料等产品收入、盈利能力均快速提升。 2022年公司 5000吨/年巨芯冷却液(一期)、10kt/aPVDF 项目二期 B 段、3.5万吨/年碳氢制冷剂、年充装 34.208万吨新型环保制冷剂及汽车养护产品项目(二期)、4万吨/年异丙醇、新增 7.5万吨/年环氧氯丙烷等项目建成投运。同时新增 3万吨/年 PVDF 技改项目(一期)、新增 4.8万吨/年 VDF 技改扩建、合成氨原料路线、海外工厂等项目基本建成。7000吨/年氟橡胶技改项目于 6月底开工。公司还规划 6万吨/年 VDC 单体技改扩建项目、15万吨/年特种聚酯切片新材料和 PVDC 扩能等项目,有望为公司后续成长提供动力。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预计公司 2023、2024年 EPS 为 1.06元和1.31元,以 4月 26日收盘价 16.24元计算,PE 分别为 15.34倍和 12.44倍。考虑到公司的行业地位和发展前景,给予公司 “增持”的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产品价格下跌、需求下滑、新项目进度低于预期
巨化股份 基础化工业 2023-04-25 16.60 -- -- 16.68 -1.42%
16.37 -1.39%
详细
事件描述4 月20 日,巨化股份发布2022 年年报。据公告,2022 年公司共实现营业收入214.89 亿元,同比增长19.48%;实现归母净利润23.81 亿元,同比增长114.66%;整体毛利率19.06%,较去年增长了4.93 PCT;整体净利率11.15%,较去年增长了5.16 PCT。2022Q4 实现营收51.12亿元,同比减少5%,环比减少13%;实现归母净利润6.82 亿元,同比减少20%,环比减少9%;实现毛利率20.03%,同比上升0.92PCT,环比上升2.35 个PCT;实现净利率13.35%,同比下降1.64 PCT,环比上升0.6 个PCT。 主营产品销量大幅增长,全年业绩同比增长114.7%2022 年公司共实现营业收入214.89 亿元,同比增长19.5%;实现归母净利润23.81 亿元,同比增长114.7%,主要原因是公司主营产品销量大幅增长。2022 年,公司制冷剂实现销量57.5 万吨,同比增长104.6%,平均售价11852.2 元/吨;氟化工原料实现销量91.2 万吨,同比增长267.7%,平均售价941.9 元/吨;含氟聚合物板块实现销量11.4 万吨,同比增长216.7%,平均售价21886.0 元/吨。 配额落地供需格局修复,三代制冷剂即将进入景气上行期三代制冷剂价格处于底部区间,制冷剂供需格局将在配额落地后开始修复,供需缺口将持续拉大,三代制冷剂价格迎来上涨周期。此外,配额基线年结束意味着“负利润”抢占市场结束,三代制冷剂价格回暖预期明显。供需结构修复叠加价格回暖预期,未来制冷剂行业景气度将迎来拐点,进入持续提升的景气周期。公司三代制冷剂产能48.07 万吨,处于全球龙头地位,近三年三代制冷剂销量位于行业首位,据我们测算,若按照制冷剂GWP 值的二氧化碳当量来计算,巨化股份未来配额占比在30%~38%之间,位于行业首位,未来有望充分受益三代制冷剂价格上涨带来的业绩增量。 二代制冷剂配额提前削减,三代制冷剂有望受益于代际更替加速2022 年12 月,生态环境部发布《关于核发 2023 年度消耗臭氧层物质生产和使用配额的通知》,提前削减了二代制冷剂配额,2020-2022 年三年二代制冷剂维持22.48 万吨,2023 年削减至18.18 万吨,削减了19.11%。二代制冷剂配额的加速削减一方面拉动了价格快速提升,据百川盈孚数据,截至2023 年4 月21 日,制冷剂R22 市场均价为2 万元,较年初增长11.11%,2023 年巨化股份R22 制冷剂配额约为4.75 万吨,有望受益于R22 价格上涨带来的业绩增量。同时有望拉动三代制冷剂需求提升。 高附加值含氟产品陆续落地,公司远期成长空间广阔巨化持续拓展氟化工产品结构,布局高端含氟产品。2.35 万吨PVDF产能目前已经完成设备安装,2023 年开始逐步贡献业绩。同时,公司具有高端PTFE 经验技术储备,并配套生产PVDF 和PTFE 原材料,成本优势明显。氟化液领域,目前公司控股公司浙江创氟高科新材料有限公司计划投资5.1 亿元规划建设5000t/a 浸没式冷却液项目,目前一期1000t/a 浸没式冷却液装置已建成并投入运行,突破了国内全氟聚醚类新材料的“卡脖子“困境。此外,公司同时推进VDF、FEP 等项目,未来随着公司各项目产能释放,有望为公司长期发展提供支撑。 投资建议我们坚定看好三代制冷剂价格回暖带来的业绩增量以及巨化氟氯联动带来的成本优势。同时公司布局含氟新材料,高附加值拉升公司毛利率中枢。预计公司2023-2024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1.5、35.6、40.5 亿元,同比增速为+32.3%、+13.1%、+13.6%。对应PE 分别为14.7、13.0、11.4 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1)三代制冷剂配额分配方案不理想;(2)下游需求不及预期;(3)新产能投产进度不及预期;(4)四代制冷剂替代速度加快;(5)宏观政策风险。
巨化股份 基础化工业 2023-04-24 17.57 -- -- 17.45 -2.51%
17.12 -2.56%
详细
事件:近日,公司发布2022年度报告,报告期,实现营业收入214.89亿元,同比+19.48%,营业收入首次上200亿元平台。实现归母净利润23.81亿元,同比+114.66%,拟每股派发现金红利0.27元(含税)。公司22年Q4实现营收51.12亿元,同比-4.68%,环比-12.95%,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82亿元,同比-19.84%,环比-8.56%。 制冷剂业绩触底,基础化工&食品包装材料业务高景气。 公司制冷剂/基础化工/含氟聚合物/石油化工/食品包装材料业务板块营收分别为68.15/48.71/24.95/16.9/13.65亿元,同比+30.41%/+48.01%/+25.08%/+0.14%/+37.55%,毛利率同比-4.29/+8.18/+7.6/-4.61/+22.32pct。22年为三代制冷剂HFCs配额基准期,行业竞争加剧,部分品种亏损运行,导致制冷剂业务毛利率下滑。基础化工业务板块主要受益于烧碱、合成氨产品的高景气度,盈利能力显著提高。食品包装材料业务依托公司特色PVDC氯碱新材料的产品优势,保持较高景气度。 HFCs争夺战末期进一步扩大竞争优势,迎接制冷剂景气周期。 22年为配额争夺战末期,公司HFCs外销量25.65万吨,同比+19.91%,未来公司HFCs配额优势有望进一步扩大。根据百川盈孚4月20日数据显示,HFCs主流品种R32、R134a、R125价格分别为15000、24250、25500元/吨,同比去年同期+11.11%、+7.78%、-34.62%,价差分别为2122.2、7189、8661元/吨,同比去年同期+158.52%、+834.46%、-35.27%,当前HFCs配额基准期已过,HFCs盈利情况已迎来显著改善。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0.2/38.12/44.02亿元,EPS分别为1.12/1.41/1.63元,对应PE分别为17/13/11倍,考虑公司作为国内氟化工行业龙头,三代制冷剂行业产销量首位,未来将充分受益于制冷剂行业的高景气,叠加公司氟化工产业链高度一体化优势,未来成长空间较大,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上游原材料价格大涨;配额政策变化风险;下游需求不及预期;新建项目投产进度不及预期。
巨化股份 基础化工业 2023-02-17 17.99 -- -- 19.47 8.23%
19.47 8.23%
详细
从全球范围来看,制冷剂需求将持续稳步增长。制冷剂下游消费结构中,空调的占比达到了 78%,随着全球平均气温的不断上升,世界人口的持续增长,以及整体经济发展水平的稳步提高,空调的市场空间和普及率仍有很大提升空间,未来将是拉动制冷剂需求的主要引擎。 除此之外,热泵的应用、冷链建设、现代农业(如大棚蔬菜花卉、畜牧和家禽)等领域的制冷需求也在同步增长。根据国际能源署预测数据显示,全球制冷量将从 2016年的 1.17GW 增长到 2050年的 3.7GW,年均复合增速约 4%。 三代制冷剂配额基准期结束,制冷剂行业有望触底反弹,迎来长期向上景气周期。根据蒙特利尔协议基加利修正案,2020-2022为三代制冷剂的配额基准期,在基准期内,行业为争夺配额亏损运行。基准期结束后,预计 2023年行业有望迎来价差修复,触底反弹,2024年按生产配额执行后,我们测算行业将开始出现约 5万吨的供需缺口,同时三代制冷剂配额向行业龙头集中,形成寡头垄断的局面,叠加二代制冷剂配额持续缩减和四代制冷剂高成本、应用受限的背景下,三代制冷剂行业竞争格局将发生根本变化,迎来长期向上景气周期。 含氟聚合物材料位于氟化工产业链下游,附加值高。含氟聚合物位于氟化工产业链的中后端,随着加工深度的增加,其附加值也不断提高。其中,PTFE 材料以其优异的耐高温、耐腐蚀及高润滑的性能,被称为“塑料王”,是应用最广泛的含氟聚合物材料。PVDF 材料可作为锂电电极粘结剂和隔膜涂层材料受新能源的需求拉升,带动越来越多的PVDF 项目投产,未来可能会出现结构性产能过剩的局面。 公司是氟化工行业龙头,制冷剂产销量位居行业首位,产业链一体化优势明显。公司现有三代制冷剂 R32、R134a、R125产能分别为 13万吨/年、7万吨/年、5万吨/年, 2023年公司二代制冷剂 R22生产配额为4.75万吨,行业占比 22%,我们测算公司未来三代制冷剂配额占比有望达到 30%以上,制冷剂产销量位居行业首位。另外,公司以氯碱化工为配套,制冷剂上游原材料烷烃氯化物、烯烃氯化物可完全自给,无水氢氟酸自给度 40%,我们根据百川盈孚 2020-2022年制冷剂原材料的均价和成本测算,公司 R32、R134a、R125制冷剂凭借产业链一体化优势比直接外购原材料分别节约成本 12%、18%、24%。公司另有四代制冷剂产能 0.8万吨/年,四代制冷剂产品四种,在四代制冷剂的生产制备方面也具有一定的生产技术经验积累。 公司持续深耕含氟聚合物材料行业,稳固氟化工龙头地位。公司现有含氟聚合物材料产能 3.94万吨,其中 PTFE产能 2.5万吨/年,并具备一定中端 PTFE 材料的技术储备。PVDF 现有产能 1万吨/年,其中二期6500吨/年已于 2022年下半年完成建设,已进入试生产阶段。PVDF 在建产能 2.35万吨/年,22年 H1进度完成 30%,有望在 2023年建成投产。我们根据百川盈孚 2020-2022年含氟聚合物原材料售价和成本测算,公司 PTFE、PVDF 产品凭借产业链高度一体化的优势,比直接外购原材料可节约成本 33%、80%。公司自主研发的全氟聚醚冷却液目前已经实现产业化,5000吨/年的含氟冷却液项目(一期 1000吨/年)已基本建设完成,进入试生产阶段,其主要作为大数据、物联网等 IT数据中心作为沉浸式液冷中心的冷却液使用,未来发展潜力较大。 投 资 建 议 : 我 们 预 计 公 司 2022-2024年 归 母 净 利 润 分 别 为23.47/29.61/34.14亿元,EPS 分别为 0.87/1.10/1.26元,对应 PE 分别为20/16/14倍,考虑公司作为国内氟化工行业龙头,制冷剂产销量位居行业首位,将充分受益于制冷剂行业的高景气,同时持续深化布局含氟聚合物材料领域,氟化工龙头地位稳固,未来成长空间较大,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上游原材料价格大涨;政策变化风险;下游需求不及预期;新建项目投产进度不及预期。
巨化股份 基础化工业 2023-01-16 16.71 -- -- 18.25 9.22%
19.47 16.52%
详细
事件描述2023年1月12日,公司发布2022年度业绩预告,预计2022年度实现归母净利润22.2亿元到24.5亿元,同比增长100%到121%;预计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21.49亿元到23.79亿元,同比增长108%到130%。预计2022Q4实现归母净利润5.2亿元到7.5亿元,同比下降38.38%到11.75%;预计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5.12亿元到7.42亿元,同比下降37.94%到10.06%。 主营产品量价齐升,全年业绩大幅增长公司全年实现归母净利润22.2亿元到24.5亿元,同比增长100%到121%;预计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21.49亿元到23.79亿元,同比增长108%到130%。主要原因是公司主营产品量价齐升。2022年,公司氟化工原料实现销量27.44万吨,平均售价4812.95元/吨,分别同比增长10.6%和6.23%;制冷剂实现销量33.09万吨,平均售价2.07万元/吨,分别同比增长17.8%和7.48%,其中三代制冷剂实现销量25.65万吨,平均售价2.12万元/吨,分别同比增长19.9%和7.22%;含氟聚合物材料实现销量3.58万吨,平均售价6.65万元/吨,分别同比增长0.5%和17.91%。 配额落地供需格局修复,三代制冷剂即将进入景气上行期三代制冷剂价格处于底部区间,制冷剂供需格局将在配额落地后开始修复,供需缺口将持续拉大,三代制冷剂价格迎来上涨周期。此外,配额基线年结束意味着“负利润”抢占市场结束,三代制冷剂价格回暖预期明显。供需结构修复叠加价格回暖预期,未来制冷剂行业景气度将迎来拐点,进入持续提升的景气周期。公司三代制冷剂产能39.74万吨,处于全球龙头地位,近三年三代制冷剂销量位于行业首位,未来在配额分配上具有优势。 高附加值含氟产品陆续落地,公司远期成长空间广阔巨化持续拓展氟化工产品结构,布局高端含氟产品。2.35万吨PVDF产能目前已经完成设备安装,2023年开始逐步贡献业绩。同时,公司具有高端PTFE经验技术储备,并配套生产PVDF和PTFE原材料,成本优势明显。氟化液领域,目前公司控股公司浙江创氟高科新材料有限公司计划投资5.1亿元规划建设5000t/a浸没式冷却液项目,目前一期1000t/a浸没式冷却液装置已建成并投入运行,突破了国内全氟聚醚类新材料的“卡脖子“困境。此外,公司同时推进VDF、FEP等项目,未来随着公司各项目产能释放,有望为公司长期发展提供支撑。投资建议我们坚定看好三代制冷剂价格回暖带来的业绩增量以及巨化氟氯联动带来的成本优势。同时公司布局含氟新材料,高附加值拉升公司毛利率中枢。预计公司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3.45、30.98、35.61亿元,同比增速为+111.4%、+32.1%、+15.0%。对应PE分别为18.8、14.2、12.4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1)三代制冷剂配额分配方案不理想;(2)下游需求不及预期;(3)新产能投产进度不及预期;(4)四代制冷剂替代速度加快;(5)宏观政策风险。
巨化股份 基础化工业 2022-11-30 16.91 -- -- 17.20 1.71%
19.47 15.14%
详细
核心观点公司为国内氟化工龙头企业, 2021年营收迎突破。 公司为国内氟化工龙头企业, 布局氟制冷剂、 含氟聚合物、 含氟精细化学品、 氟化工原料等多个业务板块, 建立起一体化产业链, 平滑成本波动。 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63.77亿元, 同比增长 29.74%; 实现归母净利润 16.99亿元, 同比增长 557.25%。 制冷剂行业景气度有望复苏。 受环保、 成本和专利等因素影响, 三代制冷剂 HFCs 将成为未来我国主流制冷剂。 随着《基加利修正案》 基线年接近尾声, 三代氟制冷剂价格战与产能扩张已基本结束。 随着我国空调产量稳步增长, 汽车行业有所复苏, 三代制冷剂的需求量有望不断提升。 在新增产能受限的情况下, 其盈利能力有望持续修复。 制冷剂行业或将迎来发展拐点。 含氟聚合物下游多点开花, 氟化液市场空间广阔。PTFE 方面, PTFE具备广泛的用途, 石油化工和机械为其主要消费领域, 在电子电器方面也同样有所应用。 2021年我国 5G 基站数量为 142.5万个, 同比增长84.82%。 5G 领域高速发展, 有望拉动 PTFE 需求量持续提升。 PVDF 方面, 随着动力锂电池和光伏行业迎来爆发, PVDF 市场成长空间较为广阔。 氟化液方面, 2017-2021年, 我国规模以上机架数量从 83万架增长到 420万架, 年均复合增长率为 50.0%。 随着数据中心市场规模维持高速增长态势, 氟化液需求量有望持续攀升。 公司扩产巩固龙头地位, 自研冷却液打破国外垄断。 公司制冷剂产能规模国内领先。 此外公司加码新材料业务, 新增 2.35万吨/年 PVDF有望于 2023年四季度投产。 公司拥有包括氟制冷剂、 有机氟单体、 氟聚合物在内的完整的产业链, 可实现 AHF 原料部分自供。 公司技术实力雄厚, 自主研发的巨芯冷却液填补了国内高性能大数据中心专用冷却液的空白, 冷却液项目一期年产能 1000吨已于 2022年上半年基本建成。 投资建议制冷剂行业景气有望复苏, 新能源行业带动含氟材料需求高增长,公司产能持续扩张, 我们预计 2022/2023/2024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1.78/28.10/36.29亿元, 对应的 EPS 分别为 0.81/1.04/1.34元/股。 以 2022年 11月 28日收盘价 16.86元为基准, 对应 PE 分别为 20.90/16.20/12.54倍。 结合行业景气度, 我们看好公司发展。 首次覆盖, 给予“推荐” 评级。 风险提示项目扩产进度不及预期、 下游需求不及预期、 国内疫情反复等
巨化股份 基础化工业 2022-11-25 17.11 -- -- 17.20 0.53%
19.47 13.79%
详细
事件:近日,公司发布2022年第三季度公告,22年Q1-Q3实现营收163.77亿元,同比增长29.74%;归母净利润16.99亿元,同比增长557.25%;扣非归母净利润16.37亿元,同比增长687.91%。 制冷剂量价齐升,主营业务业绩超预期。 根据公司2022年1-9月主要经营数据公告显示,主营业务板块制冷剂业务/基础化工产品/含氟聚合物材料/氟化工原料/食品包装材料营收同比+44.4%/+70.52%/+33.23%/+0.15%/+16.59%,外售均价分别为21361.26/2846.08/68038.92/5078.25/13728.26元/吨,同比+20.49%/+69.41%/+30.98%/+18.18%/+25.99%,外销量同比+19.85%/+0.65%/+1.71%/+0.15%/16.59%。制冷剂业务量价齐升,其中三代制冷剂(HFCs)外销量同比增长18.56%,价格同比增长21.45%,继续夯实制冷剂龙头地位,为配额争夺战打下坚实基础。22年1-9月基础化工产品氯化钙/烧碱(96%片碱)/合成氨/盐酸产品价格大幅上涨,据百川盈孚显示,22年1-9月氯化钙/烧碱(96%片碱)/合成氨/盐酸产品市场均价同比+105%/+92%/+34%/12%。含氟聚合物材料业务受益于锂电级PVDF材料高景气度拉升,PVDF盈利能力大幅提升,根据百川盈孚,2022年1-9月PVDF均价43.45万元/吨,同比增长123%,平均价差11.97万元/吨,同比增长98%。 三代制冷剂配额落地后供需格局改善有望底部反弹,迎来景气周期。 我国三代制冷剂2020-2022年配额基准期结束后,2024年起将按配额生产销售。同时叠加四代制冷剂成本较高、研发周期长等问题,三代制冷剂行业有望迎来较长景气周期,生产配额将持续向行业龙头集中。公司作为三代制冷剂行业龙头产销量处于行业首位,配额有望继续保持行业领先地位,叠加制冷剂价差修复,未来业绩增长可期。 含氟聚合物材料业务持续发力,PVDF放量有望增厚业绩。 公司重点研发高附加值的含氟聚合物材料业务,现有1万吨/年PVDF项目二期B段(6500吨)已经完工,目前处于试生产阶段。另有PVDF在建产能2.35万吨,其中悬浮法1.75万吨,乳液法0.63万吨,22年H1完成进度30%。锂电级PVDF材料目前市场主要以悬浮法为主,受限于建设周期及下游客户性能认证的周期,短期内市场锂电级PVDF材料供需仍紧缺。同时PVDF上游原材料R142b制冷剂受配额限制,公司具有R142b产能2万吨/年,在建配套产能8万吨/年。公司自主研发的1000吨/年巨芯冷却液项目已基本建成。公司PTFE、FKM等含氟聚合物材料处于全国领先地位,并持续发展高端含氟聚合物材料,继续巩固氟化工行业龙头优势。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1.88/27.67/32.85亿元,EPS分别为0.81/1.02/1.22元,对应PE分别为21/17/14倍,考虑公司作为国内氟化工行业龙头,三代制冷剂行业产销量首位,将充分受益于制冷剂行业的景气修复,同时积极布局含氟聚合物新材料领域,氟化工龙头优势凸显,未来成长空间广阔,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上游原材料价格大涨;配额政策变化风险;下游需求不及预期;新建项目投产进度不及预期。
巨化股份 基础化工业 2022-11-07 17.79 -- -- 18.86 6.01%
18.86 6.01%
详细
事件: 10月 28日,公司发布 2022年三季报: 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63.77亿元,同比+29.74%;实现归母净利润 16.99亿元,同比557.25%;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 12.09%,同比增加 10.02个百分点。 销售毛利率 18.76%,同比增加 6.13个百分点;销售净利率 10.46%,同比增加 8.29个百分点。 其中, 2022年 Q3实现营收 58.73亿元,同比+32.32%,环比-0.40%; 实现归母净利润 7.46亿元,同比+382.86%,环比+3.73%;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 5.20%,同比增加 3.96个百分点。销售毛利率 19.11%,同比增加 4.82个百分点,环比增加 1.99个百分点;销售净利率 12.75%,同比增加 9.19个百分点,环比增加 0.40个百分点。 投资要点: 主要产品量价齐升,前三季度业绩高速增长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 163.77亿元,同比+29.74%,实现归母净利润 16.99亿元,同比+557.25%;单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58.73亿元,同比+32.32%,环比-0.40%,实现归母净利润 7.46亿元,同比+383.86%,环比+3.73%。 公司业绩实现高速增长,一方面受益于公司稳健经营,主要产品产销量稳步增长,其中前三季度制冷剂外销量达 23.97万吨,同比+19.85%;食品包装材料外销量达 7.36万吨,同比+16.59%;另一方面,公司产品价格大幅提升,其中前三季度制冷剂均价达 21361.26元/吨,同比+20.49%;含氟聚合物均价达 68038.92元/吨,同比+30.98%;食品包装材料均价达 13728.26元/吨,同比+25.99%;氟化工原料均价达 5078.25元/吨,同比+18.18%,而主要原料萤石前三季度均价达 2265.51元/吨,同比-1.14%。 2022Q3,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入净额为 11.92亿元,同比增加357.29%,主要由于产销同比增长,产品价格同比上涨,销售商品收到的现金的增幅大于支付购买商品现金的增幅所致。期间费用方面,2022Q3公司销售/管理/财务费用率分别 0.83%/5.62%/-1.03%,同比-3.04/-1.08/-0.79pct,环比 0.18/-0.28/-0.33pct。 三代制冷剂配额基线年即将结束,行业盈利有望改善根据《蒙特利尔议定书》基加利修正案规定,我国三代制冷剂自 2024年开始将施行配额管理,三代制冷剂配额基线值参考二氧化碳为单位的 100%的 HFC 三年平均值(2020-2022年) +65%HCFC 基线值。因此为了争夺三代制冷剂配额,近年主要厂家纷纷扩能,提升产销量,这也造成行业进入供过于求的局面,整体盈利处于历史较低水平。据百川资讯,截至 10月 28日, 2022年主流三代制冷剂 R32行业平均毛利达-3632元/吨,处于亏损状态。随着基线参考年的结束,我们看好行业盈利将逐步修复。目前,巨化股份拥有 R32产能 13万吨/年、 R134a 产能 6万吨/年、 R125产能 5万吨/年,三代制冷剂规模优势明显;同时,公司具备氢氟酸及氯烷烃自供能力,一体化配套能力强。随着以 R32为代表的三代制冷剂盈利修复,将给公司业绩带来较大向上弹性。 新项目有序推进, 公司未来呈高成长截至 2022年三季度末,公司在建工程 39.86亿元,占固定资产比例达 66.26%。 具体项目方面, 10kt/aPVDF 项目二期 B 段、 3.5万吨/年碳氢制冷剂、 5000吨/年巨芯冷却液(一期 1000t/a)等项目于2022年中基本建成; 30kt/a PVDF 技改项目(一期)新增 2.35万吨/年 PVDF 树脂、 48kt/a VDF 技改扩建、 7.5万吨/年环氧氯丙烷、7kt/a 氟橡胶技改等项目已开工建设。同时,公司还拟投资 15.76亿元, 建设 15万吨/年 PTT 和 7.2万吨/年 PDO;投资 3.22亿元建设6万吨/年 VDC 单体。随着在建及规划项目陆续达产,公司未来呈高成长性。 盈利预测和投资评级 预计公司 2022/2023/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23. 10、 31.82、 38.95亿元, EPS 为 0.86、 1.18、 1.44元/股,对应 PE 为 21、 15、 12倍, 首次覆盖, 考虑公司成长性和行业景气度, 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项目建设不及预期;宏观经济波动风险;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 政策落地情况;环保政策变动。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17 转到 页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