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金益腾

开源证券

研究方向:

联系方式:

工作经历: 证书编号:S0790520020002...>>

20日
短线
60日
中线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11 转到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硅宝科技 基础化工业 2022-11-14 16.66 -- -- 18.90 13.45%
19.33 16.03%
详细
有机硅胶龙头布局硅碳负极,双主业成长可期,首次覆盖予以“买入”评级公司深耕有机硅密封胶行业24年,是中国新材料行业第一家上市公司,产品广泛应用于基建、电子电器、电力、光伏等领域。公司持续扩张有机硅密封胶及硅烷偶联剂产能抢占市场份额,通过承接地标建筑+导入行业标杆客户提升品牌效应,同时布局硅碳负极及专用粘结剂项目,未来总产能将超过25万吨/年。2022年以来,公司盈利逐季改善,我们看好公司开启有机硅密封胶+硅碳负极“双主业”发展模式,迈入高速成长通道。我们预测公司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57、3.98、5.79亿元,EPS分别为0.66、1.02、1.48元/股,当前股价对应2022-2024年PE为24.8、16.0、11.0倍,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建筑胶稳居龙头,工业胶高歌猛进,硅烷偶联剂前景可期有机硅室温胶以硅酮类、改性硅烷类为主,2021年公司有机硅密封胶产能12.62万吨、硅烷偶联剂产能6100吨,市占率在13%左右。公司多次承接大型项目、对接优质客户,建筑胶品牌效应显著,稳居国内行业龙头;光伏、电子电气、电力及新能源汽车产业蓬勃发展,公司全资收购拓利科技助力工业胶高速发展,2021年营收占比提升至;全球功能性硅烷百亿市场,全资子公司安徽硅宝重点聚焦光伏膜材硅烷产品,未来技改扩建至8500吨/年,发展空间广阔。 硅基负极材料迎来规模化应用需求,公司布局硅碳负极打造“双主业”格局新能源汽车快充及续航要求提高,高能量密度硅基负极材料倍受关注。硅材料热膨胀限制硅基负极发展,目前硅基负极主要指石墨掺硅复合材料,掺杂产品包括硅碳负极(Si/C)及硅氧负极(SiO/C)。当前硅基负极渗透率较低,4680大圆柱电池规模化量产带动硅基负极产业化进程加速,我们测算2025年纯硅负极市场规模92.3亿元。公司锂电材料技术储备深厚,规划建设5万吨/年锂电池用硅碳负极材料及专用粘合剂,逐步形成“双主业”发展模式,未来成长空间广阔。风险提示:项目投产不及预期、产品价格下跌、下游需求不及预期等1。
云图控股 基础化工业 2022-11-02 11.36 -- -- 12.97 14.17%
12.97 14.17%
详细
单质肥价格下跌拖累复合肥销量,公司在建产能较多,维持“买入”评级根据公司公告,2022年Q3公司实现营收38.34亿元,同比-4.33%;实现归母净利3.14亿元,同比-16.61%。2022年Q3,单质肥价格环比持续下跌,带动复合肥景气下行,公司复合肥销量下降,拖累公司业绩。我们调降公司2022-2024年盈利预测,预计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7.11(-2.46)、22.09(-0.88)、25.17(-0.38)亿元,EPS分别为1.69(-0.25)、2.19(-0.08)、2.49(-0.04)元/股,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6.7、5.2、4.6倍,未来公司将在湖北荆州、应城、宜城布局复合肥、磷酸铁新产能,成长性明显。维持“买入”评级。 2022年Q3单质肥价格下跌致公司复合肥产销下降,拖累公司业绩根据百川盈孚数据,2022年Q3尿素、磷酸一铵的均价和环比变动幅度分别为2,473(-18.96%)、3,473(-15.56%)元/吨。2022年Q3为传统用肥淡季,尿素、磷酸一铵等单质肥价格环比快速下跌。截至11月1日,氯化钾价格由7月初的4,880元/吨下跌至3,880元/吨,复合肥价格由4,150元/吨下跌至3,350元/吨。浓厚的观望情绪下,公司复合肥销量环比下降,进而拖累公司Q3业绩。2022年H1,公司松滋基地30万吨复合肥项目投产,复合肥年产能增至550万吨。随着单质肥价格逐渐企稳,复合肥销量有望恢复,我们预计2022年Q4复合肥销量及盈利有望环比上涨。 公司拟建复合肥、磷酸铁产能2023年或将逐步投产,业绩有望逐季增长未来公司拟在湖北投资超过142.50亿元,包括湖北荆州:预计投资45.95亿元建设35万吨电池级磷酸铁、60万吨缓控释复合肥等产能;湖北应城:预计投资75亿元新建包括年产100万吨复合肥、70万吨合成氨等产能;湖北宜城:固定资产投资约21.50亿元,将建设年产10万吨电池级磷酸铁项目、80万吨缓控释复合肥项目等。公司将通过定增、产能投放后资金滚动及自有资金等方式建设项目。随着新项目落地,未来公司业绩有望持续高增,看好公司较大的成长空间。风险提示:项目建设进度不及预期、产品价格大幅下跌、宏观经济下行等。
恒力石化 基础化工业 2022-11-01 14.90 -- -- 17.60 18.12%
17.89 20.07%
详细
高成本弱需求叠加检修使得Q3业绩亏损,看好未来修复,维持“买入”评级 10月28日,公司发布2022年三季报,Q3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12.02亿元,同比+9.14%,环比-22.14%;实现归母净利润-19.39亿元,单季度亏损。高成本弱需求叠加检修因素使得Q3业绩不及预期。结合2022年三季报,我们下调2022-2024年盈利预测,预计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为86.63(-59.99)、135.68(-61.30)、174.55(-72.81)亿元,EPS分别为1.23(-0.85)、1.93(-0.87)、2.48(-1.03)元/股,当前股价对应2022-2024年PE为12.5、8.0、6.2倍。我们认为当前盈利能力已至低点,看好后续修复,新材料业务将打开成长空间,维持“买入”评级。 Q3公司产品由于检修和需求不佳产销疲软,原油高位成本压力不减 2022年1-9月,原材料价格高位运行,根据经营数据,公司煤炭(含原料煤和动力煤)、原油、PX、丁二醇的平均进价分别为989.73、4,796.45、7,474.93、19,402.50元/吨,尤其是原油进价较1-6月均价进一步上扬,公司成本端压力不减,Q3营业成本/营业收入为98.9%,较Q2增加11.8pcts。我们测算出Q3公司炼化、PTA、新材料的平均售价分别为5,820.87、5,408.30、8,892.82元/吨,环比-3.0%、-6.5%、-5.0%;销量分别为449.01、250.25、85.48万吨,环比-27.5%、-14.6%、+4.7%,Q3销量低迷、价格下滑、成本高位等各项不利因素叠加造成业绩亏损。 业绩低点已过,看好公司盈利能力逐步修复以及未来新材料布局的成长性 我们认为,当前时点公司业绩低点已过,随着下游需求复苏,检修结束,公司产销和价差将持续修复,盈利能力将逐步恢复。此外,公司积极推进新材料项目,C2-C4 烯烃产业链的深加工与新材料辐射能力持续增强。在新能源领域,公司子公司康辉新材料80万吨/年功能性薄膜、功能性塑料项目以及南通新建锂电隔膜项目正有序推进中。根据2022年中报,公司新建160万吨/年高性能树脂及新材料项目预计于2023Q2投产;恒力化工新材料配套项目预计于2023Q2投产,各类新材料项目逐步进入投产阶段将为公司打开成长空间。 风险提示:油价大幅波动、下游需求萎靡、产能投放不及预期等。
三友化工 基础化工业 2022-11-01 5.69 -- -- 6.72 18.10%
7.23 27.07%
详细
产品产销不足及原料高位拖累业绩,未来成长空间较大,维持“买入”评级 根据公司三季度报告,2022年Q3公司实现营收58.59亿元,同比-3.46%;实现归母净利2.20亿元,同比-37.95%。2022年Q3,受新冠肺炎疫情多点散发物流受阻、大宗原材料大幅涨价、环保管控升级等多重影响,公司主导产品产销量不足,原料高位,拖累公司业绩环比下滑。我们下调2022-2024年盈利预测,预计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1.38(-2.65)、16.01(-1.90)、19.49(-2.10)亿元,对应EPS分别为0.55(-0.13)、0.78(-0.09)、0.94(-0.11)元,当前股价对应2022-2024年PE分别为10.3、7.3、6.0倍。未来公司将投资约570亿元发展“三链一群”产业计划,成长空间进一步打开,维持公司“买入”评级。 2022年Q3两碱景气高企支撑公司利润,其他主导产品产销不足 根据公司公告,2022年Q3,公司纯碱含税售价为2,859元/吨,环比仅-1.67%,同比+24.67%;烧碱含税售价为3,484元/吨,环比仅-14.47%,同比+53.98%。两碱产品价格、利润处于历史高位,较好支撑公司利润。2022年Q3,粘胶短纤销量仅为14.30万吨,环比下降17.15%;公司浆粕、原煤含税采购价分别为7,307、899元/吨,环比分别+6.30%、+0.43%。2022年Q3,因环保管控、疫情反复等因素影响,公司主导产品产销不足,同时大宗原煤、浆粕等原材料环比上涨或维持高位,致公司业绩环比大幅下滑。 公司拟投资约570亿元构建“三链一群”产业布局,看好其长期成长 根据公司公告,公司未来计划总投资规模约570亿元,构建“三链一群”产业布局。“两碱一化”方面,重点推进30万吨烧碱、30万吨/年新溶剂法绿色纤维素项目。有机硅方面,重点谋划上游硅石基地、单体产能扩建、发展下游硅橡胶等新材料产业。精细化工方面,以离子膜烧碱为核心带动,配套氯下游高端新材料、功能性树脂等精细化工产品项目。“双新”方面,重点发展光伏、海水淡化等项目。通过构建“三链一群”产业布局,公司成长空间进一步打开。 风险提示:项目建设进度不及预期、产品价格大幅下跌、宏观经济下行等。
新凤鸣 基础化工业 2022-10-31 8.10 -- -- 11.13 37.41%
13.10 61.73%
详细
Q3需求不佳导致价格价差承压,拐点终将到来,维持“买入”评级10月27日,公司发布2022年三季度报告,Q3实现营收142.28亿元,同比增加10.40,环比增加8.51;实现归母净利润-1.10亿元,同比减少117.94%。Q3下游需求萎靡,长丝价格价差承压,导致Q3亏损。 结合当前行业情况和三季报业绩,我们下调盈利预测,预计2022-2024年实现归母净利润4.33(-11.09)、12.56(-13.53)、18.05(-16.49)亿元,对应EPS分别为0.28(-0.73)、0.82(-0.89)、1.18(-1.08)元/股,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29.4、10.1、7.1倍,我们认为长丝需求已经触底,随需求修复,未来向上弹性可期,维持“买入”评级。Q3成本依旧高位,需求萎靡,涤纶长丝价差承压,导致业绩亏损根据公司公告,2022年前三季度PX不含税平均进价为7,672.54元/吨,较2021年同期+38.3%,成本压力依旧不减。需求端,根据公司公告的经营数据,Q3实现长丝总销量158.41万吨,环比+15.27,实现短纤销量13.70万吨,环比增长4.49万吨,整体来看销量好于Q2;Q3长丝均价为7425元/吨,环比下降355元/吨,据我们测算,主营产品POY价差为1172元/吨,盈利空间依旧承压,产品跌价对库存损益亦有一定影响。截至三季度末,公司经营现金流量净额为4.79亿元,较2022年中报已经实现转正,公司在行业底部保持现金流良好状态。在原料成本和下游需求萎靡的双向挤压之下,公司盈利能力已经触及底部区域,未来随下游需求复苏,公司业绩弹性明显。 长期看好涤纶长丝行业集中度提升,公司作为龙头将穿越周期迎来拐点短期来看,下游需求或逐步回暖,公司盈利能力将有望修复,业绩弹性较大。长期来看,长丝行业集中度有望持续提升,我们认为行业经过本轮冲击之后,公司作为行业龙头保持规模优势,产能扩张持续推动,未来有望获得超额利润。公司横向和纵向协同发展,产能释放稳健,未来成长动能充足。我们继续看好公司将穿越周期,终将迎来底部向上机遇。风险提示:产能释放不及预期、油价大幅波动、下游需求持续萎靡。
江苏索普 基础化工业 2022-10-31 8.60 -- -- 9.19 6.86%
9.23 7.33%
详细
公司信息更新报告l醋酸价格触底反弹,季度业绩或已见底,维持公司“买入”评级根据公司三季报,2022年Q3单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6.55亿元,同比-14.62%;实现归母净利润-3,114.18万元,同比、环比均转盈为亏。2022年Q3,主营醋酸业务成本端煤炭价格上涨,终端需求承压致醋酸价格超跌,公司主营产品醋酸盈利跌至底部,致公司业绩同比、环比转亏。我们下调公司2022-2024年盈利预测,预计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9.13(-7.21)、10.63(-7.89)、14.54(-3.68)亿元,EPS分别为0.78(-0.62)、0.91(-0.68)、1.24(-0.32)元,当前股价对应PE为11.0、9.5、6.9倍。 目前醋酸价格触底反弹,公司20万吨碳酸二甲酯项目获得备案证,有望打开未来成长空间,维持“买入”评级。l2022年Q3醋酸价格超跌,行业开工率下降,底部迹象明显根据公司经营数据,2022年Q3醋酸含税销售均价为3,350元/吨,环比-24.99%,同比-45.68%。需求端,2022年Q3国内地产、消费等宏观需求疲弱,叠加Q3为化工品传统淡季,PTA等醋酸下游开工环比下降,醋酸需求表现疲弱,致醋酸价格持续下跌。供给端,2022年Q3醋酸行业开工率环比下降。根据百川盈孚数据,7-9月醋酸行业开工率逐步走低,分别为79.3%、76.6%、75.0%。醋酸需求弱势,价格超跌情况下,部分行业高成本产能已亏损,行业开工率逐月下降。Q3醋酸行业供需两弱,公司作为龙头单季度业绩转亏,行业底部迹象明显。l行业扩产或进入尾声,EVA扩产有望拉动醋酸需求,看好醋酸长周期景气在两碳背景下,醋酸作为“两高”品种,未来扩产难度将大幅增加。2023年仅华鲁恒升拟新增100万吨醋酸产能,醋酸扩产周期或进入尾声。 需求端,根据光伏协会乐观预计,2025年全球新增光伏装机有望达到330GW,根据我们测算,对EVA的需求量有望达到189.75万吨,或拉动醋酸需求达85.39万吨。随着光伏装机拉动醋酸需求,行业产能有望逐步被消化,看好未来醋酸景气回暖,公司作为醋酸龙头充分受益。同时公司拟建20万吨DMC产能,打开未来成长空间。l风险提示:项目建设进度不及预期、产品价格大幅下跌、宏观经济下行等。
利安隆 基础化工业 2022-10-26 63.76 -- -- 64.55 1.24%
64.55 1.24%
详细
三季报业绩略超预期多线业务并行发展步伐稳健,维持“买入”评级公司发布2022年三季报前三季度实现营收35.94亿元,同比+归母净利润4.35亿元,同比+对应Q3单季度营收13.27亿元,同比+45.99%、环比+5.54%;归母净利润1.61亿元,同比+41.72%、环比+8.53%,业绩略超预期。考虑锦州康泰并表我们上调公司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09、8.02、10.33亿元(原值5.29、6.58、8.17EPS分别为2.65、3.49、4.50元/股(原值2.31、2.87、3.56)),当前股价对应PE为19.7、14.9、11.6倍。我们看好公司向打造全球领先的精细化工平台型公司的目标稳步迈进,维持“买入”评级。 扣非净利润同比增长珠海、内蒙基地项目陆续转固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经营规模增长、销售订单增加,营收同比增长营业成本同比增长43.10%;实现扣非净利润4.25亿元,同比+毛利率、净利率、期间费用率分别为25.82%、12.11%、11.47%,同比分别0.40pcts、+0.24pcts、1.01pcts。 Q3单季度毛利率、净利率、期间费用率分别为24.58%、12.12%、同比分别0.66pcts、0.37pcts、0.45pcts,环比分别1.36pcts、0.66pcts、+0.74pcts。截至2022年三季报,汇率变化导致外币报表折算变化,公司其他综合收益总额958.38万元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总额分别为22.34、8.54亿元,较2021年报分别+87.11%、主要系珠海、内蒙基地部分在建项目转固;无形资产、商誉总额分别为3.06、5.26亿元,较2021年报分别+34.31%、+48.78%,主要系并入锦州康泰所致。我们认为,随着抗老化助剂项目陆续转固及锦州康泰产能释放,公司第一、第二生命曲线发展稳健。 成立新材料子公司,多线业务并行向全球精细化工平台型公司迈进2022年10月10日,公司以自有资金投资5,000万元在江苏省苏州市成立全资子公司苏州利安隆新材料有限公司将主要从事新材料技术推广服务及新材料技术研发,产品主要应用于塑料、涂料、橡胶、化学纤维、胶黏剂等高分子材料等。 我们看好公司夯实抗老化剂主业,快速发展润滑油添加剂并积极扩展生命科学业务,多线业务布局打开未来广阔成长空间。 风险提示:产能释放进度不及预期、下游需求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等。
濮阳惠成 基础化工业 2022-10-25 33.25 -- -- 32.20 -3.16%
33.62 1.11%
详细
Q1-3归母净利润增长81.90%,看好公司长期发展,维持“买入”评级公司2022Q1-3实现营收12.00亿元,同比+23.77%;实现归母净利润3.21亿元,同比+81.90%。其中Q3单季实现营收3.81亿元,同比+;实现归母净利润1.12亿元,同比+;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1.07亿元,同比+84.70%。公司Q1-3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为1.60亿元,同比+393.01%。我们维持公司盈利预测,预计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49、5.61、7.87亿元,对应EPS分别为1.52、1.89、2.66元/股,当前股价对应2022-2024年PE分别为22.8、18.3、13.0倍。顺酐酸酐衍生物+功能性中间体的有序投产为公司长期成长提供保证,且下游存在快速增长潜力,我们持续看好公司未来发展,维持“买入”评级。公司Q3毛利率进一步提升,行业维持高景气度,抢装行情或依然存在公司主营产品顺酐酸酐衍生物广泛应用于电气设备绝缘材料、风电材料、汽车涂料等领域。 随着风电行业的快速增长,以及使用拉挤大梁工艺的风电叶片渗透率迅速提升,甲基四氢苯酐需求持续旺盛。公司Q3单季毛利率为,同比+10.28pcts,环比+2.01pcts;Q3单季净利率为,同比+11.06pcts,环比+1.44pcts。2022H1公司用于风电领域的顺酐酸酐衍生物产品数量超3,000吨,占公司顺酐酸酐衍生物整体销量的10%以上。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2年1-8月我国风电新增装机容量为16.14GW,同比增长;我国电网工程完成投资额2667亿元,同比增长10.70%。若按北极星电力网预计的2022全年风电新增装机50GW、国网和南网预计的2022年电网投资6262亿元来看,2022年前8个月已分别完成目标进度的32.28%、42.59%。 即使考虑到因疫情等原因造成开工的延期,我们预计抢装行情依然存在较大可能性。又据公司中报,公司年产2万吨甲基四氢苯酐项目已经建成,产能的有序释放将使公司充分受益于当前的高景气度。另外,公司古雷基地项目正在有序施工建设,预计于2023年9月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充分保证公司的长期成长性。风险提示:产能建设进度不及预期,下游应用需求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波动。
宏柏新材 基础化工业 2022-10-18 18.18 -- -- 20.13 10.73%
20.13 10.73%
详细
公司拟加速扩产光伏级三氯氢硅及各类电子级硅烷,维持“买入”评级 10月14日,公司公告拟在瑞昌市投资52亿元建设“绿色新材料循环产业项目”,加码布局光伏级三氯氢硅、电子级硅烷等高附加值产品,未来增长空间广阔。我们维持盈利预测,预计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为5.21、8.27、11.69亿元,EPS分别为1.19、1.90、2.68元/股,当前股价对应2022-2024年PE为15.1、9.5、6.7倍。未来多晶硅在建项目的密集投产或将助力三氯氢硅维持高景气度,我们看好公司在光伏、电子等优质赛道的差异化扩产,维持“买入”评级。 电子级硅烷广泛应用于半导体行业,公司有望加速切入电子赛道 据公司公告,公司拟在瑞昌市新建的约26条绿色新材料生产线主要规划生产光伏级三氯氢硅、高纯四氯化硅、电子级高纯烷氧基硅烷等高附加值的硅基新材料。电子级烷氧基硅烷可应用于半导体领域,常见品种包括电子级四乙氧基硅烷(正硅酸乙酯)、电子级四甲氧基硅烷(正硅酸甲酯)等,其主要用于IC晶圆制程中的CVD(化学气相沉积)制程,以沉积在半导体器件表面形成薄膜层。电子级烷氧基硅烷对纯度的要求较高,电子级四乙氧基硅烷的纯度通常需达8N以上、各项杂质需小于1个ppb,生产壁垒较高。高纯四氯化硅可用于OVD/VAD光纤预制棒工艺,电子级产品还可用于半导体薄膜沉积环节。电子级四氯化硅对纯净度的要求很高,目前国内基本依赖进口。未来公司产品的应用领域有望持续丰富。 公司第二套5万吨三氯氢硅及配套项目进展顺利,产品结构持续升级 据公司投关活动记录表,公司第二套5万吨三氯氢硅(含光伏级)装置正在调试,光伏级三氯氢硅正在客户验证中;据公司半年报,配套的9000 吨氨基硅烷和3万吨特种硅烷项目预计于2022Q4投料试生产;气凝胶项目快速推进中。公司在建产能的陆续投放,将推动公司产品的应用领域持续丰富、产品结构持续升级。 风险提示:产能释放不及预期、产品价格大幅下滑、下游需求萎靡。
泰和新材 基础化工业 2022-10-14 17.18 -- -- 21.66 26.08%
27.35 59.20%
详细
公司加速扩产芳纶纤维并向产业链下游延伸,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公司是国内芳纶龙头企业,现有间位芳纶1.1万吨,位居国内第一、全球第二;对位芳纶0.6万吨,位居国内第一、全球第四;芳纶纸1,500吨。我们预计2022年底公司将形成氨纶产能9.5万吨,位居国内前五。公司加速扩产芳纶产品:预计最晚2024年底建成间位芳纶2万吨、对位芳纶2.15万吨,芳纶纸3,000吨,产能将翻倍增长。公司3,000万平米芳纶涂覆隔膜中试线有望于2023H1投产,进军锂电行业。我们看好公司将成长为全球芳纶龙头并有望迎来氨纶行业底部反转机遇。我们预测公司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28亿元、9.94亿元、12.16亿元,EPS分别为0.92、1.45、1.78元/股(暂未考虑定增股本稀释),当前股价对应2022-2024年PE为17.8、11.2、9.2倍,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芳纶生产壁垒高、需求增长快,公司聚焦优质下游赛道做差异化扩产 由于芳纶纤维生产对工艺控制及生产设备有较高要求,全球芳纶市场呈高度垄断的竞争格局。近年来,芳纶及下游制品芳纶纸凭借优异性能在个体防护服、防弹及安全防护、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快速渗透,产品盈利能力强劲。公司作为国内芳纶龙头企业,聚焦需求高速增长的下游赛道,差异化扩产对位芳纶1.7万吨/年、间位芳纶1.6万吨/年、芳纶纸2,400吨/年,并规划3,000万平/年芳纶涂覆隔膜。未来新增产能将驱动公司业绩快速增长,公司行业竞争地位或将持续巩固增强。 氨纶行业或至周期底部,未来上行弹性充足,公司产能置换强化成本优势 自2022H2起,随着国内疫情扰动影响消散及宏观经济稳步复苏,我国氨纶价差触底回弹,自7月初的9,698元/吨稳步攀升至9月底的1.4万元/吨,行业累积库存也有所出清。我们认为当前氨纶行业或已行至底部区间,未来随着宏观经济及需求持续复苏,氨纶具备充足的上行弹性。此外,公司氨纶老旧产能置换预计于年底全部完成,未来公司宁夏基地的氨纶产能占比将达84%。宁夏基地氨纶生产成本或比烟台基地低2000-3000元/吨,未来公司氨纶竞争力将进一步提升。 风险提示:产能投放不及预期、下游需求萎靡、产品价格大幅下跌。
斯迪克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2-09-01 33.89 -- -- 33.46 -1.27%
33.46 -1.27%
详细
扣非净利润同比增长91.88%,多项目加速推进,维持“买入”评级公司发布2022年半年报,实现营收10.31亿元,同比+8.20%;扣非归母净利润7993.67万元,同比+91.88%;对应Q2单季度营收5.52亿元,同比-0.75%、环比+15.48%;扣非归母净利润6664.47万元,同比+67.38%、环比+401.39%,业绩同比高增。我们维持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36、4.86、5.87亿元,对应EPS为1.10、1.60、1.93元/股,当前股价对应PE为28.8、19.9、16.5倍。2022H1,公司整体盈利能力稳步提升,同时加快推进PET光学膜二期、精密离型膜涂布及OCA光学胶等多个项目投资建设。我们看好公司持续提升原材料自制比率,实现“胶×膜”产品矩阵在新产品、新客户、新市场的不断延伸,引领胶膜材料进口替代,维持“买入”评级。 电子级胶粘材料营收同比高增长,公司盈利能力稳步提升据公司公告,H1电子级胶粘材料、薄膜材料、薄膜包装材料分别实现营收4.44、2.58、2.55亿元,同比分别+66.54%、-29.07%、+3.99%;毛利率分别为41.51%、22.97%、9.65%,同比分别+0.54pct、-0.08pct、+5.62pcts。公司综合毛利率达到27.19%,净利率达到8.73%,同比分别+5.2pcts、+1.64pcts。我们认为,公司凭借向上游胶、膜材料延伸,有效抵御原材料价格波动,实现盈利能力稳步提升。 项目投资建设加速,定增审核通过,实控人参与彰显信心截至6月末,公司固定资产15.82亿元,较2021年末增加5.82亿元,主要是部分厂房及OCA募投项目转固所致;在建工程11.15亿元,较2021年末减少1.24亿元,主要系PET光学膜二期、精密离型膜涂布、OCA光学胶等多个项目加快投资建设所致。公司OCA光学胶膜生产扩建项目、OCA涂布线术改造项目、精密离型膜项目进度分别达到97%、92%、70%,同时公司定增已获得深交所上市审核中心审核通过,拟募集不超过5亿元加码精密离型膜建设项目及偿还银行贷款。公司控股股东、实控人金闯拟认购金额不低于4000万元且不超过6000万元,其不参与竞价过程且接受最终确定的发行价格,彰显对公司未来发展的信心。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不及预期、客户认证不顺利、产能释放不及预期等。
长阳科技 2022-08-29 18.45 -- -- 19.82 7.43%
19.82 7.43%
详细
业绩符合预期,持续推进光学基膜、锂电隔膜项目建设,维持“买入”评级8月25日,公司发布2022半年报,实现营收5.45亿元,同比-;归母净利润0.81亿元,同比-;对应Q2营收2.59亿元,同比-18.82%、环比-8.96%;归母净利润0.45亿元,同比-6.93%、环比+,业绩表现稳健。考虑到原材料端扰动及下游需求承压,我们下调2022-2023、新增2024年盈利预测,预计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32、3.00、3.83亿元(前值3.84、5.45),EPS分别为0.81、1.05、1.34元/股(前值1.36、1.93),当前股价对应PE为23.1、17.9、14.0倍。2022年上半年,消费电子行业需求收缩及原材料价格上涨拖累公司盈利能力;我们认为,公司稳步推进光学基膜、锂电隔膜项目建设,长期成长性确定,维持“买入”评级。 反射膜营收同比下降叠加原材料价格上涨,公司综合毛利率同比减少据公司公告,受消费电子行业需求收缩等影响,公司反射膜销售收入同比减少致总营收同比下降;受主要原材料PET价格大幅上涨等影响,光学基膜毛利率下滑,公司综合毛利率同比-4.95pcts至,净利率同比-0.53pcts至14.79%。据百川盈孚数据,2022H1聚酯切片均价7374.67元/吨,同比+25.28%;7月初至今均价7197.72元/吨,环比二季度-6.65%。我们认为,随着原材料成本下跌,加上公司积极对接客户进行调价,持续推进MiniLED反射膜、中小尺寸用反射膜、吸塑反射膜等应用提高产品出货量,公司盈利能力有望逐步修复。持续推进光学基膜、锂电隔膜项目建设及市场扩展,长期成长性确定2022上半年,公司“年产8万吨光学级聚酯基膜项目”已累计投入1.59亿元,占总投资的,同时通过不断改善光学基膜关键指标,提升显示用光学预涂膜等产品的出货占比;“年产5.6亿平方米锂离子电池隔膜项目”已开工建设,项目建设符合预期,其中首条产线设备已安装待调试,力争2022Q3实现小批量生产。我们看好公司落实“十年十膜”战略目标,长期成长性确定。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不及预期、项目建设进度不及预期、汇率大幅波动等。
宏柏新材 基础化工业 2022-08-29 19.36 -- -- 21.50 11.05%
21.50 11.05%
详细
三氯氢硅高景气,驱动公司H1业绩大幅增长,维持“买入”评级 8月25日,公司发布2022年半年度报告,2022 H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52亿元,同比+81.29%;归母净利润2.38亿元,同比+287.99%。2022 H1公司功能性硅烷产品的中间体原料三氯氢硅景气度高涨,为硅烷产品价格的高位运行提供了较强的支撑作用;同时受益于下游需求稳步增长,公司硅烷产品实现量价齐升。我们维持盈利预测,预计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为5.21、8.27、11.69亿元,EPS分别为1.19、1.90、2.68元/股,当前股价对应2022-2024年PE为16.7、10.5、7.4倍。2022 H2,下游多晶硅项目的密集投产或将助力三氯氢硅高景气度延续,我们看好公司维持较强的成本优势和优异的盈利能力,维持“买入”评级。 Q2三氯氢硅价差环比拉大,公司盈利能力保持强势 Q2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68亿元,环比-3.34%;归母净利润1.18亿元,环比-2.21%。根据百川盈孚统计数据,我们计算出Q2工业级三氯氢硅价差约为1.56万元/吨,较Q1环比增长55.63%;光伏级三氯氢硅价差约为2.17万元/吨,较Q1环比增长44.15%。根据公司公布的经营数据,我们计算出Q2公司主营产品HP669、HP669C、HP1589、气相白炭黑的平均售价约为3.56、2.12、4.43、2.94万元/吨,环比+4.37%、-0.88%、-5.00%、+14.17%。公司具备自循环经济体系及产业链一体化优势,通过不断优化工艺,生产成本持续降低,公司销售毛利率及净利率从Q1的36.14%、24.58%分别提升至Q2的37.21%、25.14%。 H2公司第二套5万吨三氯氢硅及配套项目将陆续投产,产品矩阵持续扩容 公司在建项目稳步推进,第二套5万吨三氯氢硅装置预计于三季度投料试生产,可生产光伏级三氯氢硅并对外销售。配套的4万吨硅基新材料项目预计于三季度投料试生产;9000 吨氨基硅烷和3万吨特种硅烷项目预计于四季度投料试生产;气凝胶项目正按计划快速推进中。我们认为公司沿产业链横纵双向稳健扩张,将推动公司产品矩阵不断扩容,稳步成长为平台型的功能性硅烷供应商。 风险提示:产能释放不及预期、产品价格大幅下滑、下游需求萎靡。
阿科力 基础化工业 2022-08-23 49.69 -- -- 49.19 -1.01%
51.42 3.48%
详细
证券研究报告公司信息更新报告 H1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46.57%,业绩表现亮眼,维持“买入”评级 公司2022H1实现营收4.10亿元,同比下降1.6%;实现归母净利润7,469.83万元,同比增长46.57;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为5,541.51万元,同比增长23.93%。报告期内,因受疫情影响等原因,产品销量略有下降,而受主要原材料价格下降、产品需求旺盛影响,公司利润率提高、净利润增加,业绩略超我们的预期。我们调整公司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为1.23、1.44、3.28(原值1.04、1.30、3.21)亿元,对应EPS为1.39、1.64、3.73(原值1.19、1.47、3.65)元/股,当前股价对应PE为35.9、30.5、13.4倍。 我们看好公司作为国内聚醚胺龙头,以及新材料COC/COP产业化突破在即,前景可期,维持“买入”评级。公司H1脂肪胺价差扩大、光学材料量价稳定,盈利能力显著提升 022H1公司主要产品脂肪胺、光学材料销量分别为9,014、2,075吨,分别同比13.6%、+1.3;销售收入分别为2.93、1.16亿元,分别同比-3.3%、+2.8;平均售价(不含税)分别为32,529、55,799元/吨,分别同比+11.90%、+1.46%。公司主要原材料价格出现一定幅度的下滑,环氧丙烷、莰烯、甲基丙烯酸平均采购均价分别同比-35.66%、-14.59%、-13.08%。公司2022H1毛利率为33.18,同比+8.08pcts。Q2因疫情原因,物流受阻,对公司及上下游均产生一定的影响,公司借机调整装置年度检修计划时间,导致公司产品产销量出现短暂下滑。 光学级COC/COP已打通工艺路线,公斤级样品关键指标达到预期 022H1公司研发部门在研项目5个,其中“环烯烃共聚物(COC/COP)材料的研制”项目已打通工艺路线并完成公斤级环烯烃共聚物样品制备,关键指标均达到预期,现处于下游客户验证过程中,公司光学级环烯烃聚合物产品(COC/COP)千吨级生产线设计工作已完成,工业化准备及建设在稳步推进中。 风险提示:原材料价格波动,海外疫情影响需求,COC/COP开发不及预期等。
恒力石化 基础化工业 2022-08-17 20.81 -- -- 20.52 -1.39%
20.52 -1.39%
详细
2022H1公司成功抵御成本压力和需求薄弱双向冲击,维持“买入”评级 8月15日,公司发布2022年半年度报告,2022H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191.55亿元,同比增长13.94%;实现归母净利润80.26亿元,同比降低7.13%,在上半年成本压力和需求薄弱的双向冲击之下,公司业绩超出预期。结合2022年半年报,我们上调2022年,维持2023-2024年盈利预测,预计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为146.62(+16.58)、196.98、247.36亿元,EPS分别为2.08(+0.23)、2.8、3.51元/股,当前股价对应2022-2024年PE为9.9、7.4、5.9倍。炼化一体化将帮助公司保持成本优势,未来新材料业务将打开成长空间,维持“买入”评级。 Q2公司三大类主营产品均实现量价齐升,对成本压力具备一定程度缓解 Q2单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57.59亿元,环比增长23.15%;实现归母净利润38.03亿元,环比降低9.93%。2022H1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根据公司公告的经营数据,公司煤炭(含原料煤和动力煤)、原油、PX、丁二醇的平均进价分别为969.84、4,528.79、7,387.10、22,975.91元/吨,同比+41.53 %、+58.63 %、+39.82 %、+9.72%,公司成本端压力依旧不减,Q2营业成本/营业收入较Q1进一步提升。我们测算出Q2公司炼化、PTA、新材料的平均售价分别为6,000.42、5,784.97、9,358.72元/吨,环比+8.04%、+15.59%、+0.72%;销量分别为619.13、293.02、81.65万吨,环比+9.21%、+19.17%、+19.81%,Q2公司逆势而上,三大主营业务逆境中均实现量价齐升,对成本压力具备一定弥补作用。 公司加速布局新材料业务,积极打造“第二成长曲线” 公司积极推进新材料项目,C2-C4 烯烃产业链的深加工与新材料辐射能力持续增强。在新能源领域,公司子公司康辉新材料80万吨/年功能性薄膜、功能性塑料项目以及南通新建锂电隔膜项目正有序推进中。此外,公司新建160万吨/年高性能树脂及新材料项目预计于2023Q2投产;恒力化工新材料配套项目预计于2023Q2投产,各类新材料项目逐步进入投产阶段将为公司打开成长空间。 风险提示:油价大幅波动、下游需求萎靡、产能投放不及预期等。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11 转到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