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邵将

天风证券

研究方向: 汽车行业

联系方式:

工作经历: 登记编号:S1110523110005。曾就职于光大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民生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0日
短线
23.08%
(第475名)
60日
中线
7.69%
(--)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8/19 转到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华域汽车 交运设备行业 2019-12-25 24.04 25.56 55.76% 29.58 23.04%
30.31 26.08%
详细
国内规模最大的综合性汽车零部件企业。 2009年上汽集团整合旗下零部件业务成立华域汽车并借壳上市。 公司零部件产品覆盖领域广阔, 分为汽车内外饰件、金属成型和模具、功能件、电子电器件和热加工件等五大业务板块, 涉及电动化、 轻量化和智能网联化等领域, 分布在 19个控股子公司和约 50个联营/合营企业中。 内外饰件: 公司业绩之根基。 内外饰件是公司业绩的支撑, 2018年占主营收入 67.5%,占归母净利润 52.0%。 公司座椅、 车灯等产品领跑国内市场。 内饰件全球布局, 是公司海外收入的主要来源。 公司内外饰件下游整车客户配套稳定, 且不断拓展集团外客户。 19年获得国产特斯拉座椅、保险杠配套。 公司实现全资控股车灯业务, 加速布局智能化、 海外业务。 汽车电动化: 多点开花, 布局核心件。 公司自主/合资布局电驱系统、 热管理系统、 微混系统、 电动转向系统等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 华域电动和华域麦格纳获得大众 MEB 和通用 BEV3电驱系统定点; 华域三电是国内领先电动空调压缩机、 冷却模块供应商; 上海法雷奥和博世华域分别是国内最大 IBSG 和 EPS 供应商。 汽车电动化为公司带来新增长点。 汽车智能化: 布局毫米波雷达和电动助力制动系统。 ADAS 普及/高级别自动驾驶落地逐步打开毫米波雷达市场需求。 公司自主研发的毫米波雷达开始量产运用, 实现智能驾驶领域布局。 电动助力制动系统是新能源汽车、自动驾驶汽车的关键部件, 公司 2016年启动自主研发电动助力制动系统Ebooster, 现已实现量产配套。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 行业复苏带动公司业绩边际改善。同时,公司在电动化、智能网联化布局领先,有望在未来 2~3年贡献业绩。我们预测公司2019~2021年归母净利润为69.4/ 73.1/ 77.5亿元,对应EPS为2.20/ 2.32/ 2.46元。 公司估值低于行业整体水平, 随着公司“ 中性化” 进程推进及电动、 智能领域贡献业绩, 公司估值中枢有向上空间。 综合绝对/相对估值结果, 给予公司 2020年 13倍 PE 估值,对应目标价 30.16元。 首次覆盖,给予“增持” 评级。 风险提示: 国内车市/新能源车市复苏不及预期; 毫米波雷达销量不及预期; 海外市场推进不及预期; 汇率风险。
长安汽车 交运设备行业 2019-12-19 9.05 5.92 -- 12.04 33.04%
12.04 33.04%
详细
“ 做加减法“ 拉开公司第三次创业大幕2018年公司发布“ 第三次创业-创新创业战略” , 提出“ 做加法减法”经营思路: “ 做加法” 即聚焦核心品牌( 长安牌、 长安福特、 长安马自达) ,“ 做减法” 即混改/剥离亏损业务板块( 江铃控股、 新能源汽车业务等)。 新品周期兑现,“加法”效果显现2018年长安品牌架构梳理完成,自主品牌迎来新一轮车型周期。 2019年 9月 CS75plus 上市后即热销。 CS75系列 11月合计销量 2.7万辆,跃居 11月 SUV 销量第二名。 CS35系列 11月销量 1.6万辆,位居小型 SUV销量第一。 后续随着 CS55plus、 逸动 plus 和基于全新平台开发的车型上市, 2020年有望成为自主品牌产品大年。 2020年长安福特将导入多款全新车型: 锐际、 探险者和林肯两款车型。 相比过去产品周期, 本轮新品周期的特点是以高 ASP 车型为主, 整体单车利润或有所改善。 长安马自达 2020年将导入新车 CX-30和 SKYACTIV-X发动机, 叠加 19Q4已上市的新马自达 3, 公司销量有望同比改善。 江铃控股、 新能源汽车子公司率先“ 做减法”2019年公司完成江铃控股的混改, 新能源子公司引入战投增资扩股初步确立。 “做减法” 可以有效降低亏损业务对公司的业绩影响, 并借助战略资本改善子公司经营情况。 2020年公司或将通过出售 CAPSA 股权、轻型车事业部实施混改等方式继续“做减法” 。 维持公司盈利预测和“ 买入” 评级随着“ 加减法” 措施逐步落地, 公司基本面改善, 业绩和估值有望修复。 公司公告新能源汽车子公司增资事项或将产生 22.91亿元非经常性收益。 考虑后续流程进度, 预计此非经收益大概率计入 2020年业绩。 我们维持公司 19~21年归母净利润-1.8/34.6/48.7亿元,对应 EPS -0.04/0.72/1.01元的预测( 若 2020年计入上述非经常性收益, 公司归母净利润有望增厚至57.2亿元, 对应 EPS 为 1.19元) , 维持“买入” 评级。 风险提示: 1. 汽车市场复苏不及预期; 2. 市场竞争加剧,新品销售不及预期。
长安汽车 交运设备行业 2019-11-04 7.28 5.92 -- 8.85 21.57%
12.04 65.38%
详细
公司3Q19营收、扣非归母净利润同环比改善,业绩符合预期 公司自主品牌3Q19销量21.5万辆,同比+3.2%/环比+10.0%。营收152.4亿元,同比+7.3%/环比+9.9%。合资公司长安福特销量5.4万辆,同比-33.6%/环比+40.1%;长安马自达销量3.5万辆,同比-9.3%/环比+24.9%。合资公司投资收益-4.7亿元,亏幅同比和环比有所扩大。公司Q3归母净利润-4.2亿元,同比改善,环比亏幅扩大;扣非后归母净利润-6.2亿元,亏幅同比和环比均收窄。 折扣回收、新品助力,公司毛利率改善 公司3Q19毛利率18.8%,同比+0.8pct/环比+6.9pct。毛利率改善主要因1)终端折扣收窄;2)新品上市提升单车价值。三项费用率16.8%,同比-2.3pct/环比+2.4pct。Q3公司新品上市使销售费用率环比提升。管理费用率和研发费用率合计环比持平,同比下降,公司降本成果显现。 自主新品放量初现,合资静待林肯上市 公司新品CS75plus9月销量1.1万辆。随着产能释放,其月销量将进一步增长。今年年底上市的中期改款CS55有望进一步拉动公司2020年销量。今年9月,重庆长安和福特中国发布“福特加速计划”,将加速产品更新、提升本土研发。12月福特品牌全新SUVEscape和豪华品牌林肯Corsair将上市。豪华品牌林肯的导入将提升公司单车利润,加速业绩修复。 行业需求边际复苏,公司扣非业绩环比改善,上调公司评级至“买入” 行业需求复苏预期逐步加强,考虑到Q4自主和合资新品逐步落地,公司销量和车型结构有望改善。同时,叠加降本控费等举措,公司毛利率、期间费用率或继续改善,业绩有望将迎来拐点。我们上调公司19-21年归母净利润至-1.8/34.6/48.7亿元,对应EPS为-0.04/0.72/1.01元。考虑到行业大概率切换至新一轮周期复苏,11月至2020年Q2增速有望加速提升,汽车板块有望发生估值扩张,上调公司PB至1.2倍(前值1.1倍,SW乘用车均值1.3倍),对应目标价11.48元,上调公司评级至“买入”。 风险提示: 1.汽车市场复苏不及预期;2.市场竞争加剧,新品销售不及预期。
长城汽车 交运设备行业 2019-11-04 9.04 8.87 -- 10.08 11.50%
10.08 11.50%
详细
3Q19业绩超预期 3Q19营业总收入同比增长18.0%/环比增长13.1%至人民币212.0亿元,毛利率同比/环比分别上升3.5个百分点至18.5%,扣非后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25.6x/环比增长1.3x至人民币13.5亿元(对应扣非后单车盈利环比增长105.2%至人民币5,847元),超我们此前预期。国VI车型驱动的单车售价回升(同比增长5%/环比增长3%)、销量改善(同比增长12.6%/环比增长10%)、以及促销折扣企稳/成本控制等是导致3Q19业绩超预期的主要原因。 3Q19销量同比增长12.6%/环比增长10% 3Q19公司汽车总销量约23.1万辆(同比增长12.6%/环比增长10%);其中,H系列同比下降6.9%/环比增长18.1%至13.2万辆,F系列环比增长3.7%至3.6万辆,皮卡同比增长1.8%/环比增长17.7%至3.3万辆,WEY品牌同比下降17.6%/环比增长13.3%至2.3万辆(H系列/F系列/皮卡/WEY品牌的销量占比分别约57.3%/15.8%/14.5%/10.0%);受补贴政策波动,欧拉品牌环比下降60.0%至5,173辆(销量占比约2.2%)。管理层指引,2020E主力车型换代、炮/欧拉新车型、以及全新研发平台的2款全新SUV车型有望上市,我们预计2019E/2020E销量分别约108万辆/118万辆。 4Q19E边际改善趋势有望延续,重申市场弹性最大标的之一 我们维持此前判断,1)3Q19E行业销量与单车盈利环比改善趋势确立;2)鉴于年末旺季临近/国VI版改款车型上市提振,预计4Q19E终端折扣或维持现有水平,行业销量与单车盈利边际改善趋势有望延续;3)受益于公司产品结构优化/成本控制、以及2H18较低基数(3Q18/4Q18销量分别约20.5万辆/37.6万辆,3Q18/4Q18扣非后单车盈利分别约人民币248元/649元),维持公司为2H19E行业边际改善驱动的估值扩张/盈利弹性最大标的之一。 上调H股至“买入”评级,维持A股“买入”评级 鉴于2Q19盈利修复超预期,上调2019E/2020E/2021E归母净利润分别至人民币61.2亿元/68.0亿元/81.7亿元。鉴于盈利预测上修,上调H股目标价至HK$6.45(对应约7.8x2020EPE),上调至“买入”评级;上调A股目标价至RMB9.53(对应约12.8x2020EPE),维持“买入”评级。 核心风险提示2H19E行业边际改善不及预期;新能源车型盈利拖累。
长城汽车 交运设备行业 2019-10-16 7.88 8.65 -- 10.08 27.92%
10.08 27.92%
详细
3Q19销量同比增长12.6%/环比增长10% 3Q19公司汽车总销量约23.1万辆(同比增长12.6%/环比增长10%);其中,H系列同比下降6.9%/环比增长18.1%至13.2万辆,F系列环比增长3.7%至3.6万辆,皮卡同比增长1.8%/环比增长17.7%至3.3万辆,WEY品牌同比下降17.6%/环比增长13.3%至2.3万辆(H系列/F系列/皮卡/WEY品牌的销量占比分别约57.3%/15.8%/14.5%/10.0%);受新能源行业补贴政策波动,欧拉品牌环比下降60.0%至5,173辆(销量占比约2.2%)。 3Q19E单车盈利环比或略有改善 受益于国VI新版车型的上市,3Q19公司整体折扣率环比持平(部分车型略有收窄)/返点节奏也与此前保持一致。我们判断,1)国VI新版车型单车盈利或保持稳定(折扣率的收窄对应零配件成本的增加)、叠加产品结构优化/皮卡销量占比上升(环比上升约1个百分点)等,有望对冲欧拉品牌的承压影响;2)预计销量环比改善/规模效应等有望带动公司3Q19E单车盈利环比略有改善;3)我们预计前三季公司扣非后业绩同比下降45%-47%至约人民币19-20亿元(vs.1H19同比下降65%)。 维持市场弹性最大标的之一 我们维持此前判断,1)谨慎压库/基数/旺季等因素或导致2H19E乘用车销量同比下降幅度收窄;2)预计2H19E行业销量环比改善/单车盈利环比持平或略有改善的趋势确立,市场有望于4Q19E初有基于周期底部边际改善驱动的估值扩张机会;3)受益于产品结构优化(皮卡/F系列的毛利率贡献)、以及2H18较低基数(3Q18/4Q18销量分别约20.5万辆/37.6万辆,3Q18/4Q18扣非后单车盈利分别约人民币248元/649元),维持公司为2H19E行业边际改善驱动的估值扩张/盈利弹性最大标的之一。 上调H股至“增持”评级,上调A股至“买入”评级 我们维持2019E/2020E/2021E归母净利润分别约人民币44.9亿元/48.1亿元/48.7亿元。鉴于市场估值扩张机会,上调H股DCF目标价至HK$6.01(对应约10.3x2020EPE),上调至“增持”评级;上调A股DCF目标价至RMB9.30(对应约17.6x2020EPE),上调至“买入”评级。 核心风险提示 2H19E行业边际改善不及预期;新能源车型盈利拖累。
长安汽车 交运设备行业 2019-09-03 7.91 5.64 -- 8.97 13.40%
8.97 13.40%
详细
公司 Q2业绩环比改善,自主亏损收窄,合资公司投资收益转正 受行业整体低迷影响,公司 1H19营业收入 298.8亿元, 同比下滑 16.2%,实现扣非前后归母净利润-22.4/-29.1亿元, 相较于去年同期 16.1/7.0亿转为亏损。 公司 1H19毛利率 8.2%,较 1H18下滑 5.9个百分点, 期间费用率(含研发)同比微增 0.5pct。其中,销售费用率同比-2.3pct,研发费用率同比+1.3pct,管理费用率同比+1.3pct。公司控制成本, 1H19职工薪酬同比-4.4亿元。 1H19自主品牌利润贡献-27亿元,合资公司投资收益-1.1亿元。 19Q2公司归母净利润环比改善,环比减亏 19.5亿元,主要原因: 1)自主品牌 Q2毛利率改善, 环比+6.9百分点,恢复至正常水平; 2) Q2合资公司投资收益环比转正。 长安福特亏损收窄,马自达单车利润稳定 长安福特 1H19营业收入 120.6亿元, 同比下滑 60.6%,净利润-7.8亿元,较 2H18环比减亏 17.7亿元。 1H19长安福特单车收入提高,单车亏损收窄。经过国五车型去库,长安福特库存水平处于低位,随着今年 7、 8月份新车型投放,下半年销量有望改善。 预计今年四季度豪华品牌林肯首款国产车型 Corsair 及长安福特 Escape 上市,有望提振公司明年业绩。 长安马自达 1H19营业收入 75.7亿元, 同比下滑 31.5%,净利润 8.7亿元,同比下滑 31.2%。受行业整体低迷影响, 公司业绩随销量下滑,但单车收入和单车利润保持平稳。 9月全新一代马自达 3上市,有望改善公司销量。 下半年新品周期开启, 有望迎来业绩拐点, 维持“ 增持” 评级 受上半年行业低迷和降价促销影响,我们下调公司2019E归母净利润至-2.0亿元。 今年下半年公司自主和合资品牌开启新品周期, 考虑产能爬坡, 2020年有望收益, 叠加行业大概率于今年四季度开启复苏期, 公司业绩或将迎来拐点, 我们维持公司 2020E/2021E 归母净利润 33.0/45.6亿元的预测,对应 EPS 为 0.69/0.95元, 维持“ 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 1. 汽车市场复苏不及预期; 2. 市场竞争加剧,新品销售不及预期。
星宇股份 交运设备行业 2019-09-02 75.51 -- -- 79.90 5.81%
91.48 21.15%
详细
点评: 1)受累于行业产销下行,利润高速增长态势趋缓:2019年上半年,汽车产销量同比分别下降13.7%和12.4%,行业增长持续承压。因此,公司营收与利润的增长均有所放缓。公司毛利率持续提高,2019H1达到23.45%,同比增长1.81个百分点,环比2019Q1继续增长0.17个百分点,主要得益于高附加值产品的上量和良品率的改善。三项费用率总计8.64%,同比增长0.43个百分点,主要为管理研发投入同比增加所致。 2)行业底部拐点有望来临,未来两年价量增长依然可期:2019年上半年,公司承接34个车型的车灯开发项目,批产新车型23个,承接项目与去年同期(35个)基本持平,未来经营趋势稳健。2019年,公司有望持续受益于大众速腾,迈腾,奥迪A3/Q5和吉利品牌LED大灯的上量,2020年,日系业务有望接力持续贡献,自主品牌客户亦有望持续突破。我们认为下半年行业拐点有望来临,产品价量齐升的增长趋势在未来两年有望持续。 3)塞尔维亚建厂拟建厂,进一步增强国际竞争力:公司公告拟在境外塞尔维亚尼什市工业区内投资建厂,建设期初步定为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塞尔维亚工厂建设项目总投资约为6000万欧元,规划产能车灯570万只,其中后尾灯300万只,小灯170万只,前大灯100万只。项目达产后,预计将年新增销售收入1.24亿欧元(不含税),年利润总额1482.60万欧元,如项目获批准,将有望进一步打开公司海外增长的空间,进一步提升公司国际竞争力,扩大全球市场份额。 估值与盈利预测:我们维持对公司的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19/2020/2021的营收为65/84/104亿元,净利润为7.5/10.4/13.4亿元,对应2019/2020/2021PE分别为27/20/15倍,对应净利润增长率分别为22.68%/38.57%/28.70%,维持“增持”评级不变。 风险提示:产品迭代风险,海外业务风险,重点客户销量下滑风险
福耀玻璃 基础化工业 2019-08-30 22.10 -- -- 23.44 6.06%
23.44 6.06%
详细
事件: 福耀玻璃发布 2019年半年度报告,报告期间公司营收 102.87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 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15.05亿元,较上年同期降低 19.43%。 点评: 1) 受行业增长与毛利率拖累, 净利润增长承压: 2019年 1-6月,我国乘用车产销分别为 997.8万辆和 1,012.7万辆,同比下降 15.8%和 14%。 在行业产销承压的背景下,2019H1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 150,557.24万元,同比降低 19.43%。 其中本报告期汇兑收益 3,112.54万元( 去年同期6,083.93万元),扣除汇兑影响归母净利润同比依然减少 18.44%。 2) 产能利用率降低与德国 SAM 业务整合为毛利率下降的主要原因: 2019H1公司综合毛利率为 37.20%,同比下降 4.54个百分点。 其中浮法玻璃毛利率同比降低 6.5个百分点,主要为下游整车景气下滑导致产能利用率降低所致。汽车玻璃毛利率同比减少 1.23个百分点, 主要为 SAM 业务整合期的成本较高所致。三费率(含研发) 总计 21.01%,同比增长 0.92个百分点,主要是员工收入和销售费用的增长所致。 3)美国业务同比增长, 静待德国 SAM 并购整合: 美国 2019H1净利润 14759.5万元,同比增长 16.4%,净利润率达到 7.72%,比去年同期提高 0.18个百分点,美国业务盈利能力持续提升。德国 SAM 业务自 Q1并表以来, 初期整合成本依然较高, 目前仍处于亏损投入期, 建议密切关注SAM 并购整合的进程。对 SAM 的并购整合将进有望将拓展福耀集团业务的横向发展空间。 估值与盈利预测: 基于 2019行业整体产销下行与 SAM 业务并购带来的利润影响,我们下调先前的盈利预测。 预计 2019/2020/2021年营收为 223/241/256亿元,净利润为 32.1/ 36.5/40.1亿元(先前 41.9/45.5/48.3亿元),对应净利润增幅为-22%/14%/10%,对应 PE 18/16/14倍, 考虑到汽车拐点有望来临以及海外并购业务的增长潜力, 维持“增持”评级不变。 风险提示: 汽车产销下行风险,外汇波动风险,海外经营不及预期风险
长城汽车 交运设备行业 2019-08-28 8.30 8.48 -- 8.92 7.47%
10.08 21.45%
详细
1H19业绩同比下降 65.3%1H19总收入同比下降 15.0%至人民币 413.8亿元(其中,整车销售收入同比下降 19.4%至人民币 364.0亿元,总收入占比约 88.0%),毛利率同比下降5.7个百分点至 15.1%(其中,整车毛利率同比下降 7.6个百分点至 11.9%),扣非后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 65.3%至 12.4亿元。 2Q19业绩表现稳健2Q19公司销量同比下降 2.6%/环比下降 26.1%至 21.0万辆(其中,哈弗/F/皮卡/ WEY/欧拉的销量占比分别约 53.3%/16.7%/13.5%/9.7%/6.2%),2Q19扣非后单车盈利同比下降 57.8%/环比上升 25.7%至约人民币 2,850元。我们判断, 1) 2H19E 公司规划新车型包括 WEY VV7GT/GT PHEV、皮卡炮、以及欧拉 R2,预计全年销量约 105.8万辆; 2)公司指引全新皮卡车型将切入均价位于人民币 10-15万元的中高端领域,预计毛利率提振前景可期; 3)持续看好皮卡/F 系列对销量与毛利率的正向拉动。 重申市场弹性最大标的之一我们判断, 1)虽然车市实际需求依然疲软,但谨慎压库/基数/旺季等因素或导致 2H19E 乘用车销量同比下降幅度收窄。 2)预计 3Q19E 乘用车销量环比改善/单车盈利环比持平或略有改善,行业有望于 3Q19E 末/4Q19E 初存在基于周期底部边际改善驱动的估值扩张机会; 市场或提前反应,但这取决于经济预期/指数走势。 3)受益于产品结构优化(皮卡/F 系列的毛利率贡献)、以及 2H18较低基数( 3Q18/4Q18销量分别约 20.5万辆/37.6万辆, 3Q18/4Q18扣非后单车盈利分别约人民币 248元/649元),重申公司为 2H19E 行业边际改善驱动的估值扩张/盈利弹性最大标的之一。 维持 H 股“中性”评级, 维持 A 股“增持”评级我们维持 2019E/2020E/2021E 归母净利润分别约人民币 44.9亿元/48.1亿元/48.7亿元。我们维持 H 股目标价 HK$5.89(对应约 10.2x 2019E PE/9.5x2020E PE) ,维持“中性”评级;维持 A 股目标价 RMB9.11(对应约 18.5x2019E PE/17.3x 2020E PE),维持“增持”评级。 核心风险提示 2H19E 行业边际改善不及预期; 车型销量/毛利率持续承压; 新车上市不及预期; 新能源车型盈利拖累。
比亚迪 交运设备行业 2019-08-26 50.00 -- -- 51.87 3.74%
51.87 3.74%
详细
事件:比亚迪发布2019中报,2019H1实现归母净利14.55亿元,同比增长203.61%,营收621.8亿元,同比增长14.84%。同时,公司公告预计前三季度实现净利润15.55亿-17.55亿元,同比增1.83%-14.93%。2019H1业绩总体符合预期,Q3表现环比下滑较为明显。点评如下: 1)销量增幅跑赢行业,上半年总体表现符合预期:乘联会数据显示,上半年,新能源乘用车销售共实现57.5万台,与去年同比增长65.4%。比亚迪新能源乘用车销售140761台,同比增长98%,增幅高于行业。2019H1比亚迪市占率继续攀升,由2018H1的20.2%提升至2019H1的24.69%,销量和市占率均在2019年上半年有亮眼的表现,毛利整体同比增长2.61个百分点。汽车/手机/光伏三大业务集团营收比例分别为54.65%/37.51%/7.16%,汽车和手机业务带动营收持续增长,毛利率分别变为+5.89%和-3.81%,汽车事业部毛利率增长得益于新品销量和规模效应的表现。 2)新能源汽车补贴过渡期结束,三季度业绩承压:7月新能源汽车行业销量8.0万辆,同比-4.7%/环比-47.5%,公司我们认为补贴退坡过渡期结束,竞争加剧和抢装的影响,新能源汽车在Q3调整将大概率持续。预计前三季度实现净利润15.55亿-17.55亿元,同比增1.83%-14.93%,三季度业绩预计单季度净利润1-3亿元,同比2018Q3单季10.48亿元下滑幅度明显。 3)关注2019下半年新车表现,业绩有望实现底部边际改善:2019下半年,比亚迪计划推出多款新车,包括宋PRO,小秦,宋maxEV,E2/3,S5等,价格带铺设进一步完善,有望平滑市场下行的表现,建议重点关注新车发布与爬坡表现。长期看来,我们认为,2019年下半年是新能源汽车行业销量和利润的相对低点。伴随明年补贴退坡幅度的大幅下降(见图3、4),技术进步和规模效应的提升有望带动比亚迪业绩的边际持续改善。 估值评级与盈利预测:我们预测,公司2019/2020/2021的营收分别为1467亿/1630亿/1697亿元;考虑到2019下半年过渡期结束及其以后,补贴退坡对行业与公司业绩的影响,以及两年后成本下降与技术进步带来的利润边际改善,我们下调2019/2020盈利预测为37亿/50亿元(先前44亿/58亿元),上调2021盈利预测为79亿(先前74亿元),对应净利润增长率分别为31.5%/37.4%/56.3%,对应A股PE分别为PE37x/27x/17x,A股维持“增持”评级不变,港股维持“增持”评级不变。 风险提示:新车销量不及预期,竞争加剧风险,政策波动风险。
上汽集团 交运设备行业 2019-07-09 25.65 23.96 71.88% 25.50 -0.58%
26.32 2.61%
详细
事件:上汽集团发布6月产销快报:6月上汽集团产量为46.5万辆,同比下降16.1%,环比上升12.7%;1-6月份累计产量为285.7万辆,同比下滑20.8%。6月销量为46.7万辆,同比下滑16.0%,环比下降2.99%;1-6月份累计销量为293.7万辆,同比下滑16.6%。 合资品牌销量企稳,自主品牌继续下降:上汽集团6月份销量同比下滑15.97%,各子品牌表现分化,其中,上汽大众,上汽通用,上汽乘用车,上汽通用五菱销量分别同比增长-12.92%,0.21%,-11.06%和-36.38%;环比涨跌不一,分别变化为0.01%,-0.61%,-9.01%和-9.09%,跌幅整体呈现收窄态势。合资品牌尤其是大众和通用的销量企稳系国五六切换与终端优惠力度加大所致;自主品牌销量持续承压。 国六产销比例持续提高,整体去库存有望三季度完成:上汽通用五菱库存减少22533辆,上汽大众,上汽通用,上汽乘用车厂家库存增加分别10691辆、6372辆、4656辆。整体产量环比上升12.7%,库存增加系平衡下半年经营效益所致。三季度为传统淡季,外加暑期高温假有所延长,我们预计去库存与调整进行将持续。当前,国六在产比例持续提高,产销系数逐步改善,预计去库存将在九月左右完成。 2019上半年产销见底承压,下半年底部布局可期:公司1-6月累计产量同比增长-20.8%,累计销量同比增长-16.6%。1-6月新能源销量8万辆,完成全年目标25万辆有一定压力。在销量和单车利润的双重压力下,上半年经营业绩将承压,有不及预期风险。预计在Q3筑底和需求持续复苏的背景下,金九银十有望拉响底部回升步伐,至年底行业表现具备较强的底部向上的空间,具备战略配置价值。 估值与评级:我们维持对公司的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19/2020/2021的净利润为379/407/431亿元,对应增长率分别为5.16%/7.38%/6.10%。当前价格对应2019/2020/2021PE分别为8/8/7倍。维持“增持”评级与2019年29.16元的目标价不变。 风险提示:销量回暖不及预期;行业需求不及预期;竞争加剧风险。
上汽集团 交运设备行业 2019-06-14 23.50 23.96 71.88% 27.48 11.17%
26.18 11.40%
详细
事件:上汽集团发布5月产销快报:5月销量为48.1万辆,同比下滑16.3%;1-5月份累计销量为247.1万辆,同比下滑16.7%。5月上汽集团产量为41.2万辆,同比下滑29.8%,环比下降9.6%;1-5月份累计产量为239.3万辆,同比下滑21.6%。 车市持续低迷,上汽环比数据改善:2019年5月,国内车市延续低迷,乘用车销量同比下滑17.4%(中汽协),上汽集团5月份销量同比下滑16.28%,小幅跑赢行业。其中,上汽集团各子品牌表现分化,上汽大众、上汽通用、上汽乘用车、上汽通用五菱销量分别同比增幅-9.71%、-8.95%、-6.15%和-33.99%;环比涨跌不一,增幅分别为7.53%、12.55%,-2.83%和4.07%,环比数据相比四月有所改善。 国六施行在即,行业全面进入去库存:国六切换7月1日施行在即,整车厂全面进入国五去库存阶段。受益于行业零售终端大力促销去库存,上汽集团本月销量跌幅环比收窄,4月同比跌幅19.73%,5月环比跌幅16.28%,环比收窄3.45个点。同时,产量同比下滑29.8%,环比下降9.6%。上汽集团产销对比,去库存信号明显。预计6月清库存态势仍将持续,国六车型比例持续提高,产销系数逐步改善,有望在Q3完成库存消化,触底企稳。 消费政策支持预期,乘用车市场有望回暖:三部委发布促进汽车消费方案意见稿,旨在增加目前限购城市车牌增量指标,限制其他城市实施限购政策。广州、深圳分别增加10万、8万个个指标,广西开展“汽车下乡”并补贴合格车企。支持举措有望拉动一二线城市汽车消费,促进限购城市新能源汽车消费,将有效促进三四线城市汽车购置和更新需求,整车市场景气度有望企稳回升。 估值与评级:我们维持对公司的盈利预测。预测公司2019/2020/2021的净利润为379/407/431亿元,净利润增长率分别为5.16%/7.38%/6.10%,eps为3.24/3.48/3.69元,当前股价对应的PE分别为8x/7x/7x。维持“增持”评级不变,维持目标价29.16元。 风险提示:乘用车销量不及预期;宏观经济不及预期;竞争加剧风险
比亚迪 交运设备行业 2019-06-12 50.39 -- -- 54.40 7.57%
57.95 15.00%
详细
新能源汽车限购政策放宽有望提振板块表现,比亚迪为最大受益标的: 北京为此次政策落地的重要变量城市。截至2019年4月8日,北京积压新能源小客车指标申请为41.7万个。相比2019年新能源汽车指标仅6万,燃油车4万个(含个人与单位)的配额,限购放宽政策有望释放大量需求,我们认为,2019新能源乘用车全年销量超150万辆,增幅50%有望达成,尽管政策执行尚待时日,潜在政策支持有望利好龙头比亚迪。 股价伴随悲观预期回调充分,大股东底部增持坚定信心: 5月公司销量略低预期,伴随新能源补贴超额退坡与市场的担忧,新能源汽车板块近三月回调24%,比亚迪股价前期回调20%,回调较为充分。6月5日,王传福公告增持公司100万股A股,占公司总股本比例0.04%。我们认为增持位置为公司估值底部区间,反应了管理层对公司未来发展前景的鉴定信心。 丰田宣布与比亚迪合作,电池需求明确后续合作空间: 丰田未来规划表述至2025年,其全球新车年销量将有一半来自电动汽车,新能源汽车销量目标提升至550万辆以上。中国为丰田重要的战略市场,电池合作需求明确。与比亚迪合作的宣布,比亚迪电池开放再下一城,是比亚迪走向国际一流的标志性事件,也为比亚迪与丰田后续合作打开空间。 估值与盈利预测:我们预测,公司2019/2020/2021的营收分别为1467亿/1630亿/1697亿元;净利润分别为43.9亿,57.8亿,73.9亿元,当前A股股价对应PE32/24/19倍,港股对应PE33/25/20倍,A股维持“增持”评级不变,港股维持“增持”评级不变。 风险提示:新能源汽车销量不及预期,竞争加剧风险,技术迭代风险。
长安汽车 交运设备行业 2019-05-30 7.02 5.62 -- 7.25 2.98%
8.69 23.79%
详细
公司简介: 长安汽车是中国汽车四大集团阵营企业,已形成轿车、SUV、MPV、交叉乘用车、轻客、微卡、轻卡等乘用车和商用车产品谱系。旗下拥有长安自主品牌以及合资企业长安福特、长安马自达、长安标致雪铁龙等。 自主品牌和长安福特销量下跌,公司业绩受损: 随着长安福特和长安自主热销车型老化,叠加市场需求低迷, 18 年公司销量增速-25.6%,其中长安福特同比-54.4%,长安自主乘用车-21.7%。18 年公司利润同比-91%,其中长安福特由盈转亏,产生投资收益-4 亿元,自主品牌营业利润-27 亿元。19Q1 公司销量同比-32%,归母净利润-21 亿元。 自主改革聚焦重点,新品上市完善布局: 公司开启“第三次创业”,优化品牌架构,聚焦重点业务,对部分业务板块实施混改,减轻公司资本开支压力,改善亏损业务对公司业绩影响。公司加速产品更新,推出CS85、逸动ET、欧尚科赛、欧尚科尚和欧尚尼欧5 款新车,同时CS15、CS75 和逸动等车型将迎来改款换代。 林肯国产开启福特新一轮产品周期: 19 年4 月,福特汽车发布“福特中国2.0 ”战略计划,福特中国地位提升。18 年底开始,福特主力车型逐步完成改款换代,新车Escape 上市。豪华品牌林肯自19 年起将有三款车型国产化,长安福特全面开启新品周期。 估值与评级 我们预计下半年汽车行业大概率进入复苏时区,预计公司2019 年-2021 年销量同比-4.3%/+1.5%/+3.1%,归母净利润为15.8/33.0/45.6 亿元,对应EPS 为0.33/0.69/0.95 元。行业复苏,早周期的乘用车板块估值有望修复。公司第三次创业,叠加长安福特进入新一轮产品周期。给予公司19 年1.1 倍PB,对应目标价10.93 元。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 1.汽车市场复苏不及预期;2.新品销售不及预期;3.公司战略推进不及预期。
比亚迪 交运设备行业 2019-05-02 54.88 -- -- 55.28 0.73%
57.95 5.59%
详细
事件:比亚迪4月28日晚间发布一季度业绩报告,报告期内,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7.5亿元,较上年同期增631.98%;营收303.04亿元,同比增长22.50%;基本每股收益为0.25元,同比增长1150.00%。 公司新能源汽车销量迅猛增长,2019有望继续翻番:2019年一季度,比亚迪累计销量为11.76万辆,较去年同期11.17万辆上涨5.19%。其中,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销量为7.3万辆,较去年同期2.9万辆同比上涨了146.89%;纯电动车型由于去年较低的基数(4668台)关系Q1累计涨幅755%;混动车型同比涨幅11.05%。燃油车在公司销量逐渐淡出,同比下滑45.94%。 平台化集成化领先,能源汽车占比超60%:2018年比亚迪年累计实现销量52万辆,新能源汽车占比达47.5%,新能源销量24.8万台。2019年集团新能源汽车占比继续提高,由2018Q1的26.5%迅猛上升至2019Q1的62.2%,集团电动化趋势明确。公司在新能源汽车平台化,集成化的布局保持业内领先,核心三电自主技术带来品质的根本提升,也为市占率铺设带来战略供应的保障。我们预测公司2019汽车销售65万辆,新能源汽车比率上升至70%。 补贴暂未受影响,毛利率环比上升:2018年公司毛利率为16.4%,2019年Q1毛利率上升至19.0%,同比提高1.9个百分点。主要得益于补贴政策的延迟出台,新能源汽车销量环比提升,规模效益与产能利用率的提升,然而伴随新能源补贴退坡政策的出台,对公司新能源汽车毛利率展望造成一定影响。 2019H业绩预告净利润同比上升200%以上:公司发布预告,预计2019H净利润14.5-16.5亿元,同比提升202.65%-244.4%,展望全年,由于销售的迅猛增长,尽管补贴退坡将小幅影响毛利率与乘用车板块利润表现,公司新能源汽车市占率和收入增长态势有望持续。光伏部分受市场低迷的影响,预计将一定程度拖累业绩表现。公司新能源商用车部分,泥头车等专用车的逐步拓展,将带动商用车收入同比实现较快增长。 估值与盈利预测:我们预测,公司2019/2020/2021的营收分别为1467亿/1630亿/1697亿元;净利润分别为43.9亿,57.8亿,73.9亿元,净利润增长率分别为57.8%,31.7%,27.9%,当前股价对应PE34/26/20倍。鉴于新能源商用车(泥头车等)迅速发展,相比先前2019/2020年39亿/58亿元的预测,上调2019年盈利预测,A股维持“增持”评级不变,港股维持“增持”评级不变。 风险提示:新能源汽车销量不及预期,竞争加剧风险,技术迭代风险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8/19 转到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