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陈淑娴

东吴证券

研究方向:

联系方式:

工作经历: 登记编号:S0600523020004。曾就职于信达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0日
短线
34.29%
(第60名)
60日
中线
20%
(第65名)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6/8 转到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恒力石化 基础化工业 2022-04-11 20.56 -- -- 23.27 13.18%
24.10 17.22%
详细
事件:2022年4月6日,恒力石化发布2021年度报告,2021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979.70亿元,同比增长29.92%;实现归母净利润155.31亿元,同比增长15.37%;实现基本每股收益2.21元,同比增长15.10%。其中,2021年第四季度实现营业收入464.82亿元,同比下降5.16%,环比下降0.87%;实现归母净利润28.19亿元,同比下降20.95%,环比下降30.73%,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25.06亿元,同比下降21.69%,环比下降33.16%。 点评:石化产品价格走高,全年利润稳步增长。2021年,随着全球新冠疫苗接种范围扩大、多国放松疫情管控措施以及实施大规模财政刺激和货币宽松政策,世界经济复苏推动原油价格一路走高。2021年,Brent原油年均价格71美元/桶,同比增长63.8%。在坚挺的成本端支撑和需求复苏下,石化产品价格上涨,价差走阔。2021年,POY、FDY、DTY、PTA市场均价分别为6539.07元/吨、6690.75元/吨、7924.11元/吨、4168.18元/吨,同比增长31.69%、26.51%、24.93%、30.29%。POY、FDY和DTY市场年均加工价差分别为1373.83元/吨、1525.51元/吨和2758.87元/吨,分别同比增长29.34%、10.11%和13.09%。报告期内,公司聚酯产品的毛利率为18.92%,同比增加2.57个百分点。公司炼化产品、PTA和新材料产品的平均售价分别为4527.01元/吨、4225.62元/吨和8704.56元/吨,分别同比增长26.43%、31.93%和35.05%。目前,公司已建设完成了全球标杆级的2000万吨/年炼化一体化项目、500万吨/年现代煤化工装置、150万吨/年全球单体最大乙烯项目和5套行业单体最大合计1160万吨/年的PTA装置四大产能集群,公司产销量放大,量价齐升下,公司营收及利润大幅增长。但2021年四季度,受缺煤限电、需求放缓、原料成本上升等因素影响,行业下行压力加大,公司四季度业绩环比下降。 以大化工平台为基础,打造第二成长曲线。目前上市公司在中上游业务板块已构筑形成了2000万吨原油和500万吨原煤加工能力。在以“炼化+乙烯+煤化”为产业载体的基础上,公司继续向下游新材料产业链及高附加值产品延伸,强化穿越周期能力。目前公司在建项目包括:1)苏州厂区40万吨工业丝装置,南通厂区90万吨民用丝装置。2)江苏轩达(恒科三期)150万吨绿色多功能纺织新材料项目,包括15万吨新型弹性纤维、15万吨环保纤维、30万吨阳离子POY、30万吨全消光POY和60万吨差别化纤维(30万吨/年POY,30万吨/年FDY)。 德力二期120万吨民用丝与苏州本部140万吨工业丝新产能也正处于项目规划阶段。3)江苏康辉新材料年产80万吨功能性聚酯薄膜、功能性塑料项目,包括高端功能性聚酯薄膜47万吨、特种功能性薄膜10万吨、改性PBT15万吨、改性PBAT8万吨。4)康辉大连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年产45万吨PBS类生物降解塑料项目,主要建设45万吨的PBS/PBAT可降解新材料产能。5)年产16亿平方米锂电隔膜项目,包括湿法锂电池隔膜生产线共12条,年产能16亿平方米,预计2023年中旬交付生产。6)惠州厂区500万吨PTA项目,预计将于2022年中旬建成投产。7)恒力石化(大连)化工有限公司新材料配套化工项目,包括35万吨/年合成氨装置、30万吨/年硝酸装置、30万吨/年己二酸装置和20万吨/年食品级CO2装置,以及配套总图和储运设施。8)160万吨/年高性能树脂及新材料项目,26万吨/年聚碳酸酯装置、30万吨/年ABS装置、45万吨/年环氧乙烷装置、40万吨CO2回收和20万吨/年乙醇胺等14套化工(联合)装置。预计在2023年中期投产。9)年产260万吨高性能聚酯工程项目,包括3条60万吨/年聚酯生产线,2条30万吨/年聚酯生产线,2条10万吨/年聚酯生产线,预计在2023年中期投产。 推出员工持股及股票回购,稳定公司市场估值。为打造员工与股东利益共同体,奖励参与150万吨/年乙烯项目、250万吨/年PTA-4项目和250万吨/年PTA-5项目的公司主要核心员工,与企业员工分享上市公司快速发展的经营成果,公司落地了第五期员工持股计划。2022年,公司计划推出10-15亿元规模的第四期股份回购计划,用于第六期员工持股计划。一方面,回购计划推出并快速实施,对稳定二级市场走势,避免公司市值非理性下跌起着重要作用,市场口碑效应积极正面。另一方面,员工持股计划有利于建立和完善劳动者与所有者的利益共享机制,实现公司、股东和员工利益的一致性,促进各方共同关注公司的长远发展,从而为股东带来更高效、更持久的回报。 国家双碳政策频出,加快炼化行业优胜劣汰进程。近期,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国务院发布《关于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的通知(国发〔2021〕23号)》,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关于严格能效约束推动重点领域节能降碳的若干意见》和《石化化工重点行业严格能效约束推动节能降碳行动方案(2021-2025年)》,推动石化行业碳达峰,严控新增炼油能力,到2025年国内一次加工能力控制在10亿吨以内,主要产品产能利用率提升至80%以上。我们认为,在供给侧发展受限的环境下,恒力石化采用全加氢工艺流程,依托“少油多化”的炼化一体化装置,优化能源利用率,降低单位能耗强度助推产业链实现低碳发展,在中国炼化行业中的竞争力进一步增强。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56、195和237亿元,归母净利润增速分别为0.6%、25.1%和21.2%,EPS(摊薄)分别为2.22、2.77和3.36元/股,对应2022年4月8日的收盘价,PE分别为10.28倍、8.22倍和6.78倍。我们看好公司大炼化项目持续贡献收益,依托于“大化工”平台发展化工新材料业务,我们维持公司“买入”评级。 风险因素:原油价格短期大幅波动的风险;终端需求恢复不及预期的风险;国内PTA产能加剧导致利润持续摊薄的风险;炼化产能过剩的风险;下游产品利润修复缓慢的风险;“碳中和”政策对石化行业大幅加码的风险。
中海油服 石油化工业 2022-03-28 13.59 -- -- 14.20 4.49%
15.91 17.07%
详细
事件:2022年3 月24 日晚,中海油服发布2021 年年度报告。2021 年,公司实现营收292.03 亿元,同比+0.8%,扣除2020 年与挪威石油和解收入后,同比+7.0%;实现归母净利润3.13 亿元,同比-88.4%;扣非后归母净利润-0.35 亿元,同比-101.5%,实现基本每股收益0.07 元。2021 年Q4 单季度,公司实现营收93.21 亿元,同比+24.1%,环比+30.4%;实现归母净利润-11.39 亿元,同比-307.7%,环比-275.0%;扣非后归母净利润-13.78 亿元,同比-427.9%,环比-322.3%,实现基本每股收益-0.24 元。 点评: 全球上游资本开支审慎,大额减值拖累公司业绩。2021 年,国际油价高位运行,但在疫情反复、低碳减排及投资者资本约束的压力下,国际石油公司上游资本开支较为谨慎。油服行业供过于求,市场竞争激烈,公司海外业务营收同比-37.7%,毛利率同比减少36.6 个百分点。考虑钻井板块大型装备的作业价格和使用率处于低位,公司在年末计提了20.1 亿元的资产减值准备,导致2021 年Q4 及全年利润大幅下滑。 钻井服务:钻井业务营收88 亿,同比-23.4%,毛利率0.3%,同比减少25.7 个百分点。主要原因是上游勘探开发投入减少,油服市场复苏缓慢,钻井作业量和服务价格下降。2021 年,自升式、半潜式钻井平台作业天数分别为11383 天、2699 天,分别同比-0.4%、-14.1%;日历天使用率分别为73.3%、55.5%,分别减少了1.7、5.8 个百点;平均日收入分别为7、13.5 万美元/天,分别同比持平、-27.4%。 油田技术服务:油技业务营收151 亿元,同比+13.2%,毛利率29.3%,同比基本持平。该板块为公司利润的主要贡献者,公司自主科技创新持续提升,研发费用同比+24.8%。 船舶板块:船舶业务营收33 亿元,同比+13.3%,毛利率为8.8%,同比增加1.2 个百分点,公司自有船队作业30223 天,同比基本持平,板块盈利主要受作业价格恢复影响。 物探勘察板块:板块营收20 亿元,同比+62.4%,毛利率为2.5%,同比增加了31.3 个百分点。2021 年,公司自主研发了“海亮”拖缆采集装备和“海途”拖缆综合导航系统实现商业化生产应用,填补了我国在该领域装备技术空白;组建了中国海油首支海底节点(OBN)作业船队。在一系列技术及装备结构优化下,公司物探板块利润扭亏为盈。 原油迈入百元时代,提振油服行业景气。中长期来看,OPEC 原油剩余产能有限,供给弹性下降。对于参与减产的OPEC-10 国,到2022 年下半年,除阿联酋外,OPEC-10 国增产完毕后基本没有剩余产能,OPEC-10 国产量供给弹性下降。受资本市场和政策环境影响,美国原油供给恢复缓慢,增产弹性下降。但全球在2022-2025 年原油需求还在增长,将长期面临原油紧缺,我们认为2022 年是油价上行的拐点, 未来几年油价将长期处于高位,油价中枢抬升。油价高企将会带动上游的资本开支触底反弹,进一步提振油服行业景气度。根据公司2022 年战略指引,2022 年全球上游资本开支将同比增长24%,其中全球上游海上资本开支将同比增长15%,公司预计新签海外合同54 份,合同金额12 亿美元,预计国内外钻井平台作业量大幅提升。 中海油资本开支保持平稳,有力保障公司国内业绩。中国原油对外依存度超70%,国内将持续提升油气勘探开发和投资力度以保障能源安全。在国际油价高企、国家能源安全战略、中海油母公司“七年行动计划”等多方因素推进下,中海油将继续开展积极的增资扩产,为公司在集团内的订单量提供保证。2022 年,中海油的资本支出预算为900-1000 亿元,与2021 年的资本预算持平,预计公司在集团内的工作量保持稳定。 强化技术驱动,重塑成本领先优势。公司围绕油田需求,“一油田一策略,一油井一方案”,全力保障稠油热采提速提效,D+W 能力大幅提高,应用规模持续扩大。自主高温测井装备在渤海全面应用;旋转导向与随钻测井装备进入伊拉克、印尼市场;“璇玑”系统形成全规格装备体系和作业能力,亮相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永久入驻国家博物馆。公司继续走“重技术轻资产”战略,扩大油技服务业务规模,持续增强行业波动时期的抗风险能力,打造成本领先优势。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我们预测公司2022-2024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3.56、43.85 和53.22 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971.7%、30.6%、21.4%,EPS(摊薄)分别为0.70、0.92 和1.12 元/股,按照2022 年3 月25 日收盘价对应的PE 分别为19.61、15.01 和12.36 倍。考虑到公司受益于自身竞争优势和行业景气度回升,2022-2024 年公司业绩增长提速,维持对公司的“买入”评级。 风险因素:宏观经济波动和油价下行风险;疫情反弹致需求恢复不及预期风险;上游资本开支不及预期风险;地缘政治风险;汇率波动风险。
恒力石化 基础化工业 2022-02-17 24.12 -- -- 25.80 6.97%
25.80 6.97%
详细
事件:公司披露业绩预告,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22-26亿元,同比降低83.26%-85.83%;扣非归母净利润8.92-12.92亿元,同比降低91.10%-93.86%。2022年Q4公司归母净亏损34.87-38.87亿元,同比降低223.70%-237.89%,亏损环比扩大79.83%-100.46%;扣非归母净亏损34.99亿元-38.99亿元,同比降低239.62%-255.59%,亏损环比扩大33.24%-48.48%。 油价高位震荡导致价差缩减,炼厂大修进一步使业绩承压:价差缩紧:2022年原油价格宽幅震荡,尽管下半年有下跌趋势,但与往年同比仍处于高位。同时,受Q3、Q4油价宽位下跌影响,下游市场需求多以刚需为主,市场观望情绪较重导致需求不足。炼厂大修:2022第三季度进行炼厂检修使得产品结构、数量和价格发生变化,使得利润有所降低。 需求逐渐回暖,涤纶长丝盈利有望好转:国内:伴随新冠疫情好转,居民出行及消费需求将快速释放,国内长丝需求或将迎来底部反转机会。海外:海运费压力已大幅缓解,海运费逐渐回归正常水平后,未来伴随海外需求迎来复苏,长丝出口需求或将持续发力。终端需求预期回暖,库存压力减少,公司业绩将触底反弹,有望扭亏为盈。 “炼化-化工-聚酯-新材料”大化工平台助力公司打造第二成长曲线:公司当前产能包括:产业链上游的2000万吨/年炼化一体化项目、500万吨/年现代煤化工装置和150万吨/年乙烯项目,由恒力炼化和恒力化工布局;产业链中游的1160万吨/年PTA产能,由大连恒力石化布局;产业链下游的40万吨/年涤纶工业丝、243万吨民用涤纶长丝、38.5万吨/年聚酯薄膜、3.3万吨/年PBAT/PBS、24万吨/年工程塑料的产能,由恒力化纤和康辉石化布局。公司秉持着“完善上游,强化下游”的发展战略,在建项目丰富:精细化工园一期(碳二产业链)、二期(碳四产业链)项目材料主要来源于上游炼厂、产品供给至下游光学聚酯薄膜、PET工程塑料、可降解塑料等新材料产业线。康辉新材料在汾湖和南通将打造功能性聚酯薄膜项目、锂电隔膜项目,我们预计将为公司带来业绩增量,大大提升公司的盈利中枢。一体化协同发展,将助力公司在未来3-5年内完成第二成长路线、提高公司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双碳”目标下,新能源材料需求增加赋予公司新的增长机遇:双碳目标为石化行业提出了更高的挑战和要求,同时也为石化行业赋予新的机遇。一方面,“十四五”期间严控新增炼油能力,炼厂降油增化成为主要趋势,加速炼化行业优胜劣汰;另一方面,公司布局锂电隔膜、电解液、PET 铜箔基膜和光伏背板基膜在内的下游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链以完成降油增化、降本增效。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公司作为民营大炼化龙头企业,在传统化工行业集中度升高与高技术壁垒赛道崛起的背景下有望获得新发展机遇。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5.58、102.01和141.47亿元,归母净利润增速分别为-84%、299%和39%,EPS(摊薄)分别为0.36、1.45和2.01元/股,对应2023年2月16日的收盘价,PE分别为48.29、12.11和8.73倍。我们看好公司大炼化项目化工品收率高,并依托于大炼化化工平台发展化工新材料业务,平滑周期波动性,持续贡献收益,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原油价格短期大幅波动的风险;终端需求恢复不及预期的风险;国内PTA产能加剧导致利润持续摊薄的风险;炼化产能过剩的风险;下游产品利润修复缓慢的风险;“碳中和”政策对石化行业大幅加码的风险。
新凤鸣 基础化工业 2021-11-03 15.05 -- -- 14.69 -2.39%
15.94 5.91%
详细
事件:2021年10月28日,新凤鸣发布《2021年第三季度报告》,2021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65.69亿元,同比增加58.60%;归母净利润为19.34亿元,同比增加644.84%;实现基本每股收益1.37元。其中2021年第3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28.89亿元,同比增加35.77%,环比上升0.19%;实现归母净利润6.11亿元,同比增加926.26%,环比下降26.03%,实现扣非后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5.58亿元,环比下降30.42%,实现基本每股收益0.42元。与公司2021年10月15日发布的《2021年三季度业绩预增公告》相比,2021年三季度业绩符合预期。 点评:成本优势明显,盈利能力远超行业水平。2021年第3季度,公司POY、FDY和DTY生产量分别为107.00、23.08和11.79万吨,合计生产涤纶长丝141.87万吨;销售量分别为107.15、22.91和11.93万吨,合计销售涤纶长丝141.99万吨,产销率达到100.08%,环比下降10.92pct。2021年第3季度,公司涤纶长丝销售价格同比大幅上升,POY、FDY和DTY售价(不含税)分别为6834.52元/吨、7468.10元/吨和9029.38元/吨,同比增加48.74%、38.05%和40.74%。3季度长丝行业虽然由于煤炭等能源成本上涨,叠加海运导致纺服出口恢复较慢,金九银十旺季不旺,长丝景气度有所回落,价差收窄。从行业平均水平来看,2021年3季度,POY、FDY和DTY行业单吨净利润分别为162.80、48.81和287.42元/吨,分别环比下降54.62%、78.02和32.85%。根据我们的测算,公司3季度长丝单吨净利润约400元/吨左右,环比2季度500-550元/吨下降约25%左右,但下降速度远小于行业降幅。公司凭借PTA和涤纶长丝装置技术、管理能力、产品成本和差异化方面的优势实现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准的盈利能力,维持可观的利润水平。 双控限产逐渐放松,长丝价差触底回升。2021年10月,长丝和织布企业受到限电限产影响,开工率均创下年内新低,但这也加快了织布企业去坯布库存的速度,从9月最高点40天降到了28天。受益于10月原油等能源价格上涨,长丝价格成本端支撑明显,且受限产影响市场供应减少,长丝价格大幅上涨,扭亏为盈后盈利持续扩大,2021年10月POY、FDY和DTY行业单吨净利润分别为290、118和454元/吨,相比今年3局均值分别增长7%、142%和58%。随着双控限产逐渐放松,以及海运缓解带动纺服出口需求边际改善,我们认为公司第四季度盈利能力将有所恢复。 布局“两洲两湖”生产基地,产能进一步扩张。公司布局桐乡洲泉、湖州东林、平湖独山、徐州新沂四大基地,目前共有聚酯产能600万吨,PTA产能500万吨。其中洲泉基地和湖州基地为主要涤纶长丝生产基地,合计最大产能近540万吨。平湖独山基地在500万吨/年PTA基础上投产了60万吨/年聚酯纤维产能,还新增长丝产能30万吨,未来将逐步打造成PTA产能1200万吨,聚酯产能210万吨的一体化基地。 至2022年公司预计新投产短纤120万吨,至2024年公司预计PTA产能达到1200万吨,长丝产能达1000万吨,短纤产能达200万吨,实现中下游产能翻倍,未来成长性和盈利可期。 “新凤转债”提前赎回,“凤凤21转债转债”进入转股期。“新凤转债”是公司于2018年4月发行的21.53亿可转债,2018年11月5日“新凤转债”进入转股期,2021年7月触发提前强制赎回,截止2021年8月31日,已有21.4648亿的“新凤转债”已转换为公司股票,占发行总额的99.6972%,新增股数约为1.37亿股,占转股前公司总股本的9.88%。 “凤21转债”是公司于2021年4月发行的25亿可转债,2021年10月14日进入转股期。转债转股后一方面将减轻公司财务费用,另一方面短期内有一定收益摊薄压力。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我们预计公司2021-2023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6.44、34.09和39.68亿元,归母净利润增速分别为338.4%、29.0%和16.4%,EPS(摊薄)分别为1.73元/股、2.23元/股和2.59元/股,对应2021年11月1日的收盘价,PE分别为8.72倍、6.76倍和5.81倍。我们看好公司聚酯产能扩张加速,叠加聚酯景气度复苏向上,公司未来仍有较高成长性,我们维持公司“买入”评级。 风险因素:上游原材料价格上涨的风险;公司新建产能投产不及预期的风险;下游需求修复不及预期的风险;原油和产成品价格剧烈波动的风险。
恒力石化 基础化工业 2021-10-29 23.76 -- -- 22.60 -4.88%
25.89 8.96%
详细
事件:2021年10月 28日,恒力石化发布《2021年第三季度报告》,2021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514.89亿元,同比增长46.60%;实现归母净利润127.12亿元,同比增长28.46%;实现基本每股收益1.81元,同比增长28.37%。其中2021年第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469.14亿元,同比增长30.40%,环比下降8.62%;实现归母净利润40.70亿元,同比下降7.06%,环比下降10.18%,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37.49亿元,同比下降10.31%,环比下降16.85%;实现基本每股收益0.58元,同比下降6.45%。 点评: 能耗双控背景叠加能源价格高企,第三季度业绩环比略降。今年以来,受能源短缺预期叠加原油库存下降的影响,能源价格持续攀升,2021年原油前三季度均价为3,065.27元/吨,同比增长39.47%;煤炭前三季度平均进价为748.56元/吨,同比增长52.27%,石化企业原材料端价格支撑强劲。需求端,受益于全球持续从疫情中持续复苏,石化产品价格持续上涨,价差走阔,前3季度营收和盈利同比大幅增长。公司炼化产品前三季度平均售价4,262.11元/吨,同比增长7.25%;PTA 前三季度平均售价为4,014.29元/吨,同比增长16.91%;新材料产品前三季度平均售价8,564.23元/吨,同比增长17.73%。恒力化工150万吨乙烯项目和2*250万吨PTA 项目于2020年中和下半年达产,公司产销量(含炼化和PTA 贸易量)放大,量价齐升下,前三季度营收大幅增长。但第3季度由于能耗双控政策,部分下游装置开工率有所下降,叠加煤炭等成本因素价格过快上涨,公司3季度盈利环比略有下降。 PTA 产能提升持续推进,增强化纤产业链综合实力。公司上游具备2000万吨/年炼化能力,500万吨/年现代煤化工装置,年产450万吨PX 和40万吨醋酸。在中游PTA 领域,目前公司现有1160万吨/年PTA 产能,为行业内唯一一家千万吨级权益产能公司,另有2条500万吨PTA 生产线在建,预计2022年年中投产。该产能达产后,公司PTA 产能将达到1660万吨/年,有利于公司整合聚酯纤维产业链上游技术优势,实现规模与成本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公司在下游积极布局差异化聚酯纤维品种,旗下恒科二期135万吨民用丝项目去年顺利投产;三期布局150万吨绿色多功能纺织材料,包含15万吨新型弹性纤维、15万吨环保纤维、30万吨阳离子纤维、30万吨全消光纤维和60万吨差别化纤维。 该产能投产后,公司化纤产业链覆盖将进一步拓宽,差异化竞争优势增强。在工艺方面,公司是国内少有能够量产规格7D FDY 产品的企业,在民用涤纶长丝领域拥有坚实的护城河和技术优势。 “大化工”平台十年磨一剑,配套设施加速产业融合。自2010年开始,公司在大连长兴岛产业园区集中布局“炼化+煤化工+乙烯+PTA”四大产业集群。长兴岛在配套设施方面,公司布局建设35万吨/年合成氨装置、30万吨/年硝酸装置、30万吨/年己二酸装置和20万吨/年食品级CO2装置,以及配套储运设施,通过共享炼化园区公用工程来降低成本。公司以炼化、乙烯、煤化装置生产出的纯苯、氢气、氮气和二氧化碳废气等为主要原料,生产己二酸、食品级二氧化碳等产品,其中己二酸是生产尼龙66的重要原材料。配套设施的逐步完善,为产业链延伸和成本优化形成良好支撑,打造规模+工艺+配套的全产业链协同优势。此外,包括电子级DMC、PC、ABS 等高附加值产品的烯烃下游精细化工园项目也在加快规划和审批,预计将进一步提升上游C2-C4产业链的原料支撑厚度与产品附加值。 康辉新材料布局多板块市场,产业链多元覆盖打开新格局。公司前三季度新材料产品实现产量245.48万吨,同比增长19.33%,实现营收195.18亿元,同比增长58.36%。公司旗下子公司康辉新材料投资建设年产80万吨功能性聚脂薄膜和功能性塑料项目,建设产能包含高端功能性聚酯薄膜47万吨、特种功能性薄膜10万吨、改性PBT15万吨、改性PBAT8万吨。其中高端功能性聚酯薄膜被广泛应用于电子电气(12.5万吨)、光学材料(7.6万吨)、信息技术(7.6万吨)、新型装饰(8.2万吨)、新能源汽车(4.1万吨)和包装材料(7万吨);特种功能性薄膜主要应用于锂电隔膜、光伏背板膜等领域,公司也是全球少有能够在线生产12微米涂硅离型叠片式锂电池保护膜的企业;15万吨改性PBT 主要应用于汽车制造领域;8万吨改性PBAT 主要应用于可降解塑料袋、生物降解胶等领域。康辉新材料聚酯薄膜和功能性塑料的产线布局助推公司开拓锂电和光伏产业链,进军新能源赛道。康辉大连新材料公司布局45万吨PBS/PBAT 可降解新材料产能,预计2022年投产。在上游“大化工”的产业链平台支撑下,公司快速扩张高端差异化的消费新材料产能,可降解塑料顺应当前“双碳”目标,不断满足市场增量需求。综合来看,子公司康辉新材料实现了功能性薄膜和工程塑料的差异化布局,开拓“新消费”和“硬科技”的发展赛道,实现产业链的多元覆盖。 国家双碳政策频出,加快炼化行业优胜劣汰进程。近期,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国务院发布《关于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的通知(国发〔2021〕23号)》,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关于严格能效约束推动重点领域节能降碳的若干意见》和《石化化工重点行业严格能效约束推动节能降碳行动方案(2021-2025年)》,推动石化行业碳达峰,严控新增炼油能力,到2025年国内一次加工能力控制在10亿吨以内,主要产品产能利用率提升至80%以上。我们认为,在供给侧发展受限的环境下,恒力石化采用全加氢工艺流程,依托“少油多化”的炼化一体化装置,优化能源利用率,降低单位能耗强度助推产业链实现低碳发展,在中国炼化行业中的竞争力进一步增强。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我们预计公司2021-2023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66、180和212亿元,归母净利润增速分别为23.0%、8.9%和17.5%,EPS(摊薄)分别为2.35、2.56和3.01元/股,对应2021年10月27日的收盘价,PE 分别为10.21倍、9.37倍和7.98倍。我们看好公司大炼化项目持续贡献收益,依托于“大化工”平台发展化工新材料业务,我们维持公司“买入”评级。 风险因素:原油价格短期大幅波动的风险;终端需求恢复不及预期的风险;国内PTA 产能加剧导致利润持续摊薄的风险;炼化产能过剩的风险;下游产品利润修复缓慢的风险;“碳中和”政策对石化行业大幅加码的风险。
中海油服 石油化工业 2021-08-27 12.92 -- -- 16.50 27.71%
17.99 39.24%
详细
事件:2021年8月25日,中海油服发布2021年度中期报告。2021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127.35亿元,同比下降12.2%,扣除2020年与挪威石油和解收入后,同比下降3.2%;实现归母净利润8.02亿元,同比下降53.2%;扣非后归母净利润7.23亿元,同比下降52.2%。 点评:21年上半年业绩仍未脱离疫情影响,但仍看好未来成长性。年上半年业绩仍未脱离疫情影响,但仍看好未来成长性。油服行业景气复苏滞后于油价,2021年上半年公司业绩仍受全球疫情影响,同时上半年为传统作业淡季,公司营收和利润同比大幅下滑。钻井、油技、船舶和物探四大板块业务的毛利率分别为11.1%、29.0%、13.1%和-20.1%,其中油技板块的毛利率同比增加3个百分点,是公司业绩的主要贡献者 (1)钻井板块:受市场订单推迟影响,钻井服务作业量整体下降,2021年上半年公司自升式、半潜式钻井平台作业日数分别为5296、1282天,同比减少11.5%、23.6%。钻井平台日历天使用率同比减少10.9个百分点至65.3%。另一方面,得益于油价回升,钻井服务价格恢复,上半年公司钻井平台日均收入为8.9万美元/日,同比上浮8.5%。 (2)油田技术服务板块:2021年上半年,公司持续加大技术服务领域研发支出,研发费用同比增加12.8%至3.84亿元,根据公司“技术驱动”发展战略,未来公司将不断提升油田技术服务能力,其长期成长性值得期待。( (3)船舶板块:上半年,公司自有船队作业14806天,同比减少4.7%;日历天使用率同比减少4.1个百分点至92.9%。 (4)物探勘察板块:受疫情影响作业启动推迟,公司二维采集作业量为2,156公里,同比减少76.2%;三维采集工作量为9,667平方公里,同比减少7.6%;海底电缆作业饱满,作业量为990平方公里,同比增幅68.1%;新增海底节点业务,作业量为210平方公里。 油价回暖叠加政策支持,公司业绩有望增长。2021年下半年,delta毒株蔓延拖慢全球经济复苏步伐,但不改全球经济复苏大趋势,我们坚定认为原油需求将持续增长,国际油价中枢维持在60-70美元/桶。油价高位为上游勘探开发企业创造更多的投资和盈利机会,带动油服行业景气修复。2021年上半年,国际油服巨头斯伦贝谢和哈利伯顿成功将归母净利润扭亏为盈,分别同比增加106%和114%。作为国内油服龙头企业,中海油服位于享受景气回升红利的第一梯队,有望先于国内其他油服公司实现业绩增长。此外,随着“七年行动计划”的推进,上游大规模的勘探开发需求将进一步推动公司服务需求和服务价格提升。 下半年中海油资本开支计划有望提速落实,公司业绩有望触底反弹。 2021年,中海油的资本支出预算为900-1000亿元,较2020年的实际资本支出同比增长13%—26%。2021年上半年,全球经济复苏缓慢,部分国家和地区出现疫情反弹,中海油上半年资本开支仅为360亿元,大幅不及预期;下半年,随着疫情进一步好转,传统旺季来临,中海油资本开支计划有望提速落实。2017年以来,公司与中海油的关联交易额占公司营收比重均保持在70%以上,中海油资本开支的扩大将带动公司业绩实现增长。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我们预测公司2021-2023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8.28、33.89和39.01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4.6%、19.8%、15.1%,EPS(摊薄)分别为0.59、0.71和0.82元/股,按照2021年8月25日收盘价对应的PE分别为21.93、18.30和15.90倍。考虑到公司受益于自身竞争优势和行业景气度回升,2021-2023年公司业绩增长提速,维持对公司的“买入”评级。 风险因素:宏观经济波动和油价下行风险;疫情反弹致需求恢复不及预期风险;上游资本开支不及预期风险;地缘政治风险;汇率波动风险。
和顺石油 能源行业 2021-08-27 24.52 -- -- 27.58 12.48%
27.58 12.48%
详细
事件:2021年8月25日,和顺石油发布《2021年半年度报告》,2021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5.25亿元,同比增加100.2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6005.29万元,同比下滑8.62%;实现基本每股收益0.35元。其中2021年2季度单季实现营业收入9.44亿元,同比增加101.97%,环比上升62.48%;实现归母净利润2698.70万元,同比下滑42.53%,环比下滑18.38%,实现扣非后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2444.07万元,同比下滑46.73%,环比下滑19.46%,业绩基本符合预期。 点评:营收同比翻倍,毛利率有所下降。2021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同比翻倍,归母净利润有所下降,毛利率为11.22%,相较于2020年末下降9.45pct。2021年上半年布伦特原油价格从51美元/桶上涨至6月30日的75美元/桶,涨幅为47.05%,2021年2季度布伦特原油价格涨幅为18.24%,其中油价在2021年1-3月和5-6月期间快速大幅上涨。由于我国特有的成品油定价机制,每十个工作日调整成品油零售价格一次。2021年上半年湖南省汽油最高零售指导价从7440元/吨上调至8620元/吨,尽管调涨的次数较多,但成品油批发价格随着原油价格高频波动,与零售价格变动频率不同步,从而导致阶段性的批零价差缩窄。根据对2021年上半年成品油零售价格上涨幅度及原油价格涨幅对比,成品油零售价格上调15.86%,原油价格上涨47.05%,零售指导价涨幅不及原油价格。报告期内,公司成品油销量为23.36万吨,其中零售销量为10.84万吨,同比增长25.88%,批发销量为12.52万吨,同比增长233.56%。随着公司品牌影响力和业务配套能力的增强,公司成品油销售能力大幅提升,逐渐发展成为壳牌、中海油、省高速等一批重要企业的供应商。我们认为,批零价差阶段性缩窄和批发量放大导致公司毛利率有所下降。 省内大型租赁项目将落地,省外首座站点投运。截止截止2021年年6月月30日,公司共计日,公司共计64座加油站,上半年新增加油站29座。其中正常营座。其中正常营业34座加油站,另有25座已完成交付正装修改造中,正在建设中3座座,对外租赁对外租赁2座座,上半年公司租赁湖南和兴能源有限公司14座加油站正在落实收购流程。公司拥有库容为29,500立方米的湘潭油库,租赁恒阳油库9,000立方米,正在建设库容90,000立方米的铜官油库,预计2021年4季度投入使用,公司注册会员数量超过229万人。2021年上半年,公司先后在广东、四川成立两家全资子公司,拓展其在华南、西南地区的零售和批发业务,2021年6月中旬广东逢沙加油站投运,实现了首座省外加油站的业务布局。除了零售业务之外,公司实现了客户群体的突破和吸收,借助公司自身的品牌影响力和业务覆盖、硬件配套能力,与一批成品油需求企业达成了战略合作关系,批发和零售双管齐下。长期来看,公司目前组建了熟悉行业运营的专业化团队,筛选省外的优质合作伙伴,期望通过专业化、标准化的运营模式赋能合作伙伴,实现成品油零售领域开展跨省并购、联营合作等。长期来看,公司将继续深耕省内增长和省外扩张,提升公司发展速度,强化运营优势。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我们预计公司2021-2023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75亿元、2.59亿元和2.93亿元,增速分别为2.4%、48.5%和13.0%,EPS(摊薄)分别为1.01元/股、1.50元/股和1.69元/股,对应2021年8月25日的收盘价,PE分别为24.42倍、16.44倍和14.56倍。我们看好加油站规模持续在地方发展,品牌连锁优势进一步巩固,并且公司品牌积极向全国范围延伸,由地方型向全国型连锁品牌升级,提升公司发展源动力,我们维持公司“买入”评级。 风险因素:国际油价暴涨暴跌大幅波动的风险;加油站并购计划开展不及预期,并购成本上涨的风险;项目建设进度不及预期的风险;经济增速下滑、新能源汽车推广、疫情反复限制出行导致成品油销量不及预期的风险;品牌推广和营销活动效果不及预期的风险。
东方盛虹 纺织和服饰行业 2021-08-26 28.48 -- -- 41.30 45.01%
41.30 45.01%
详细
事 件 :2021年8月 24日, 东方盛虹发布《2021年半年度报告》, 2021年上半年, 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56.91亿元, 同比增加 65.43%;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 11.47亿元, 同比增加 1720.30%; 实现基本每股收益0.24元。 其中 2021年 2季度单季实现营业收入 92.26亿元, 同比增加75.62%,环比上升 42.71%; 实现归母净利润 5.46亿元,同比增加 507.54%,环比下滑 9.15%, 实现扣非后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 5.40亿元, 同比增加488%, 环比下滑 14.15%。 与公司 2021年 7月 8日发布的《2021年半年度业绩公告》 相比, 2021年半年度业绩符合预期。 点评: 化纤景气周期复苏, 业绩同比大增。 2021年上半年, 公司化纤业务实现营收 92.45亿元, 其中 POY、 FDY 和 DTY 营收分别为 21.19亿元、15.47亿元和 51.33亿元, 切片等聚酯产品营收 4.46亿元, PTA 贡献营收 30.47亿元。 DTY 为公司贡献 32.71%的营收, 且其毛利在公司主营的“PTA-化纤” 产业链中最高, 2021年上半年, DTY 毛利率为23.59%, POY、 FDY 和 PTA 分别为 14.09%、 14.89%和 3.15%。 2021年上半年, 化纤行业受益于原油价格攀升和疫情修复后, 全球经济复苏,终端需求恢复良好, 长丝景气度爆发, 2021年 2季度, POY 和 FDY盈利环比上升, 但 DTY 环比略有所下降。 从行业平均水平来看, 2021年上半年, POY、 FDY 和 DTY 行业平均单吨净利润分别为 304.61元/吨、 155元/吨和 462.53元/吨。 2021年 1季度, POY、 FDY 和 DTY行业单吨净利润分别为 249.89元/吨、87.20元/吨和 497.42元/吨。2021年 2季度 POY、 FDY 和 DTY 行业单吨净利润分别为 358.74元/吨、222.05元/吨和 428.02元/吨。 PTA 方面, 2021年 1季度和 2季度行业单吨净利润分别为-121元/吨和-59.57元/吨, 2021年上半年行业平均单吨净利润-90.12元/吨, 2季度 PTA 利润有所修复。 2021年 3月, 虹港石化 240万吨/年 PTA 二期项目投产, 采用英威达 P8+技术, 存在远优于行业的成本优势, 且完全实现了公司 PTA 原料的自给自足, 聚酯产业链的原料覆盖完成。 大炼化即将投产, 打通石化全产业链。 目前公司拥有 230万吨/年差别化纤维产能, 390万吨/年 PTA 产能, 在建 20万吨/年涤纶长丝产能将于 2022年投产。 另外公司在宿迁泗阳规划了第二化纤生产基地, 规划再建 25万吨/年再生纤维产能、 50万吨/年功能性纤维产能。 公司未来内生增量包含两个部分, 盛虹炼化 1600万吨/年原油加工能力、 280万吨芳烃联合装置和 110万吨/年乙烯裂解装置已于 2021年 6月 30日完成核心装置中交, 计划 2021年底大炼化项目投产。 另外拟建设 2#乙二醇+苯酚/丙酮项目, 设计乙二醇装置规模 10/90万吨/年、 苯酚/丙酮装置规模 40/25万吨/年; 拟建设 POSM 及多元醇项目,设计乙苯装置 50.8万吨/年、 环氧丙烷/苯乙烯装置 20/45万吨/年、 聚醚多元醇装置 11.25万吨/年、 聚合物多元醇装置 2.5万吨/年。 收购斯尔邦石化, 打开化工新材料格局。 现阶段公司正在推进并购重组斯尔邦石化, 公司拟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方式, 以 143.6亿元的价格购买斯尔邦石化 100%股权并募集配套资金。 并购完成后, 公司将获得斯尔邦石化的产能, 包括 52万吨/年丙烯腈、 17万吨/年 MMA、 30万吨/年 EVA、 42万吨 EO。 斯尔邦石化带有内生增长力, 目前斯尔邦石化正在建设丙烷产业链项目, 建成投产后将新增 70万吨/年丙烷脱氢以及配套 26万吨/年丙烯腈、 8.5万吨/年 MMA 的生产能力。 另外斯尔邦石化是国内能够提供光伏用 EVA 的企业之一。 根据我们的测算, 截止 2021年 8月 23日, 今年 EVA 和 0.72单位乙烯、 0.28单位醋酸乙烯的价差达到 17,461元/吨, 较 2016年-2020年平均 9,932元/吨的利差上涨 75.80%。 随着“碳中和” 的推进, 光伏行业仍将保持高速发展,对于光伏料 EVA 的供需格局及国内光伏料 EVA 生产企业均有显著利好。 整体而言, 斯尔邦石化现有产品所在的细分行业供需格局较好, 存量产能仍有较强的盈利能力和领先优势。 另一方面, 斯尔邦丙烷脱氢项目有序建设中, 未来还将为公司带来成长性的保障。 斯尔邦石化注入东方盛虹有助于打造东方盛虹“炼化+聚酯+精细化工品” 一体化石化龙头。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 考虑到斯尔邦石化尚未完成注入, 暂不考虑斯尔邦石化的利润贡献。 我们预计公司 2021-2023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1.26亿元、 58.55亿元和 105.94亿元, EPS(摊薄) 分别为 0.44元/股、 1.21元/股和 2.19元/股, 对应 2021年 8月 24日的收盘价, PE分别为 62.99倍、 22.87倍和 12.64倍。 我们看好公司大炼化项目完全投产贡献业绩和斯尔邦石化注入后公司的价值显著提升, 我们维持公司“买入” 评级。 风险因素: 炼化一体化项目及配套项目建设进度滞后, 盈利不及预期的风险; 重组斯尔邦进度不及预期的风险; 原油价格剧烈波动的风险; 终端需求恢复不及预期的风险; 全国 PTA 产能过剩加剧导致利润持续摊薄的风险。
新凤鸣 基础化工业 2021-08-20 18.80 -- -- 23.10 22.87%
23.10 22.87%
详细
事件:2021年y]8月 17日,新凤鸣发布《2021年半年度报告》,2021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236.81亿元,同比增加 74.5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 13.24亿元,同比增加 561.20%;实现基本每股收益 0.95元。其中 2021年 2季度单季实现营业收入 128.64亿元,同比增加 51.33%,环比上升 18.92%;实现归母净利润 8.26亿元,同比增加 483.24%,环比增长 66.20%,实现扣非后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 8.02亿元,同比增加584.77%,环比增加 61.69%。与公司 2021年 7月 13日发布的《2021年半年度业绩预增公告》相比,2021年半年度业绩符合预期。 点评: 管理层换届,新生代接班。2021年上半年,公司原董事长庄奎龙先生因个人原因以基于对公司未来战略发展规划考量,辞去公司董事长职 务,继续担任公司董事。2021年4月28日,公司召开董事会会议,全 体董事一致同意选举庄耀中先生为公司第五届董事会董事长。同时,为 了进一步确认新凤鸣控股对公司的合并控制关系,庄奎龙先生将其所直接持有的全部 24.08%公司股份,所对应的全部表决权委托给新凤鸣控股行使,暨新凤鸣控股成为公司控股股东。庄耀中先生为庄奎龙先生的儿子,通过新凤鸣控股、桐乡市尚聚投资和桐乡市诚聚投资间接持有公司 5.87%的股份。公司管理的交接棒转移到第二代人手中,且公司目前处于高速发展和寻求多样化发展的关键节点,在公司的业务经营模式上或将有新的探索和尝试。 2季度产销大幅提升,公司业绩高增。2021年 4月 13日,中跃化纤二期 HCP7装置投产,新增产能 30万吨/年;2021年 7月 4日,独山能源 60万吨/年产能投产。截止目前,公司拥有民用涤纶长丝产能 600万吨/年,PTA 实际产能 500万吨/年,预计至 2021年底,公司还将新增约 30万吨/年涤纶长丝产能和 60万吨/年涤纶短纤产能。2021年 2季度,公司 POY、FDY 和 DTY 生产量分别为 102.95万吨、20.07万吨和 10.85万吨,合计生产涤纶长丝 133.87万吨;销售量分别为 112.56万吨、24.24万吨和 11.80万吨,合计销售涤纶长丝 148.60万吨,2季度去库存 14.73万吨,产销率达到 111.00%,环比升高 28.01pct。2021年上半年,公司涤纶长丝销售价格同比大幅回升,POY、FDY 和 DTY售价(不含税)分别为 6315.97元/吨、6997.53元/吨和 8400.47元/吨,同比增加 22.26%、18.19%和 15.17%。根据我们的测算,公司 2季度长丝单吨净利润约 500元/吨,从行业平均水平来看,2021年 2季度,POY、FDY 和 DTY 行业单吨净利润分别为 358.74元/吨、222.05元/吨和 428.02元/吨,POY 和 FDY 分别环比增加 43.56%和 154.64%,DTY 环比下降 13.95%。2季度长丝行业景气度回升,公司凭借 PTA 和涤纶长丝装置技术更新、管理能力更强、产品差异化更高的低成本高品质优势,涤纶长丝盈利能力远优于行业平均水平。 开启“三千”征程,布局产能扩张。公司围绕“两洲两湖”基地推进主业发展,包括桐乡洲泉、湖州东林、平湖独山、徐州新沂四大基地,开启“三千(千万吨聚酯、千万吨 PTA 和千亿营收)”征程的全新起点。 目前以洲泉基地和湖州基地为主要涤纶长丝生产基地,合计最大产能近540万吨/年;平湖独山基地在 500万吨/年 PTA 基础上,投产了 60万吨/年聚酯纤维产能,未来将逐步打造成“PTA-聚酯”一体化基地。目前公司规划产能包括独山能源 400万吨/年 PTA 和 210万吨/年聚酯(已投产 60万吨);中友化纤 200万吨/年短纤、100万吨/年聚酯及 30万吨/年聚酯薄膜;中磊化纤 180万吨/年聚酯纤维;新沂基地 270万吨/年聚酯材料一体化项目,已经于 2021年 5月开工建设。预计到 2024年,公司 PTA 产能将达到 1000万吨,未来公司涤纶长丝产能将突破 1000万吨,实现石化产业链中下游产能翻倍。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我们预计公司 2021-2023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7.33亿元、28.69亿元和 30.83亿元,归母净利润增速分别为 353.2%、5.0%和 7.5%,EPS(摊薄)分别为 1.95元/股、2.05元/股和 2.20元/股,对应 2021年 8月 17日的收盘价,PE 分别为 10.22倍、9.73倍和 9.06倍。我们看好公司聚酯产能扩张加速,叠加聚酯景气度复苏向上,公司未来仍有较高成长性,我们维持公司“买入”评级。 风险因素:上游原材料价格上涨的风险;公司新建产能投产不及预期的风险;下游需求修复不及预期的风险;原油和产成品价格剧烈波动的风险。
恒力石化 基础化工业 2021-08-19 30.53 -- -- 31.10 1.87%
31.78 4.09%
详细
事件:2021年8月16日,恒力石化发布《2021年半年度报告》,2021年半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45.74亿元,同比增加55.2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86.42亿元,同比增加56.65%;实现扣非后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82.66亿元,同比增加50.44%;实现基本每股收益1.23元。 其中2021年2季度单季实现营业收入513.41亿元,同比增加36.59%,环比下降3.55%;实现归母净利润45.31亿元,同比增加34.31%,环比增长10.22%,实现扣非后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45.08亿元,同比增加34.87%,环比增加19.96%。与公司2021年6月30日发布的《2021年半年度业绩预增公告》相比,2021年半年度业绩略超预期。 点评: 顺周期行业复苏,龙头呈现业绩弹性。2021年上半年,公司主营业务及各子公司的盈利能力:1)大炼化及乙烯业务:恒力炼化和恒力化工分别实现净利润52.42亿元和14.81亿元。2)PTA 业务:恒力石化(大连)亏损2.87亿元。3)聚酯化纤(包括切片、涤纶工业丝和涤纶民用丝)业务:恒力化纤实现净利润11.01亿元。4)新材料业务(聚酯新材料、工程塑料、功能性薄膜和可降解塑料):康辉新材料实现净利润7.34亿元。2020年,恒力化工新增150万吨/年乙烯项目和500万吨/年PTA 项目。2021年行业受益于国际原油价格中枢不断上移的成本端推动以及国内外经济增长趋稳后的终端消费修复,叠加外部需求区域复苏和海外产能因极端天气以及疫情影响导致的供给能力脆弱引发的国际订单反复回,公司炼化、乙烯和煤化工装置产出的重要化工品种价格和价差总体上维持和波动在强势区间,支撑了企业盈利稳定。根据我们的测算,公司上半年涤纶长丝单吨净利润超过500元/吨,从行业平均水平来看,2021年1季度和2季度FDY 行业单吨净利润分别为87.20元/吨和222.05元/吨;2021年上半年FDY 行业平均单吨净利润为155元/吨,公司涤纶长丝盈利远超行业平均水平,体现了公司低成本高品质的优势。公司上半年PTA 单吨净亏损不超过50元/吨,从行业平均水平来看,2021年1季度和2季度PTA 行业单吨净亏损分别为121元/吨和59.57元/吨,2021年上半年行业平均单吨净亏损90.12元/吨,公司PTA 亏损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体现了公司大规模低成本优势。另外,2季度FDY 和PTA 盈利能力较1季度有较大回升。公司聚酯新材料、工程塑料、功能性薄膜和可降解塑料等新材料产品维持在较高的价差和盈利水平,根据百川盈孚的数据,2021年上半年,子公司康辉新材料PBAT 自4月有报价以来的平均出厂价为24871.43元/吨。康辉新材料6μ和12μ聚酯薄膜2021年6月30日售价分别为18510元/吨和10310元/吨,相比于行业中大部分公司的出厂价更高。 加大力度规划聚酯新材料项目。公司大炼化项目和乙烯项目均已完全投产,另外拥有全国规模最大的煤制氢装置。中长期来看,公司仍有极强的内生增长力,完善上游配套的同时加大力度拓展下游新材料领域。聚 酯产业链方面,惠州500万吨/年PTA 项目预计2022年建成,建成后PTA 产能将达到1660万吨/年,将成为国内唯一的千万吨级以上权益产能的PTA 生产商。营口康辉新材料在建3条功能性薄膜生产线(12万吨/年)、4条工程塑料/PBS 类改性生产线(3万吨/年),预计2021年下半年陆续投产。大连康辉新材料45万吨可降解塑料项目、江苏康辉新材料47万吨高端功能性聚酯薄膜、10万吨特种功能性薄膜、15万吨改性PBT、8万吨改性PBAT 和江苏南通150万吨绿色多功能纺织新材料项目正在建设中。就技术优势来看,公司是国内唯一一家能够量产7D FDY 产品的公司,MLCC 离型基膜国内产量占比超过65%,是国内唯一、全球第二家能够在线生产12纳米涂硅离型叠片式锂电池保护膜的企业,公司在功能性薄膜和民用涤纶长丝领域,拥有绝对的技术优势和工艺的积累,中长期公司在聚酯下游新材料领域的拓展是进一步将公司技术绝对优势拓展至产能的绝对优势。 依托“大化工”平台,加深入化工新材料。公司已启动建设恒力化工新材料配套项目,核心为30万吨/年己二酸产能,构建可降解塑料全产业链同时,也提供了发展尼龙66的可能性。未来公司除了瞄准高增长、高潜力的新材料市场,还将加速规划和完善C2-C4烯烃产业链的深加工能力,包括规划苯乙烯下游的聚苯乙烯(PS)产能,规划丙烯下游的丙烯腈产能并结合苯乙烯和丁二烯进一步规划ABS 产能,规划丙烯、环氧乙烷、甲醇、纯苯下游的电池级碳酸二甲酯(DMC)、苯酚、丙酮、双酚A 产能及其下游的聚碳酸酯(PC)产能,规划聚醚多元醇(EO/PO)产能。公司将加强从“大化工”平台向下游化工新材料产业链的辐射,不仅限于蓝海的聚酯新材料领域,也将加深在炼化下游化工材料领域的产品布局,打造“炼化+化工新材料”一体化的石化龙头企业。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我们预计公司2021-2023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67.14亿元、189.29亿元和209.71亿元,归母净利润增速分别为24.2%、13.3%和10.8%,EPS(摊薄)分别为2.37元/股、2.69元/股和2.98元/股,对应2021年8月17日的收盘价,PE 分别为12.89倍、11.38倍和10.27倍。我们看好公司大炼化项目持续贡献收益,快速布局下游差异化、高端化、供需格局利好的聚酯新材料产业,长期依托于“大化工”平台发展化工新材料业务,我们维持公司“买入”评级。 风险因素:原油价格短期大幅波动的风险;终端需求恢复不及预期的风险;国内PTA 产能加剧导致利润持续摊薄的风险;炼化产能过剩的风险;下游产品利润修复缓慢的风险;“碳中和”政策对石化行业大幅加码的风险。
中海油服 石油化工业 2021-08-10 12.25 -- -- 14.56 18.86%
17.99 46.86%
详细
高油价+低成本双驱动,钻井板块盈利空间有望扩大:截至2020年底,公司钻井平台规模位居世界第一,钻井平台使用率领先国际同行。我们认为平台使用率跟随油价波动而变化,并且布伦特50美元/桶是重要分界线,而平台日收入跟随平台使用率波动而变化,当平台使用率达到73%以上的较高水平时,钻井服务具有一定的提价空间。同时在公司严格成本控制下,钻井板块作业日成本持续下降。随着全球经济复苏,布油维持在中高位水平,钻井服务盈利空间有望扩大。 自主研发定向钻井技术,打破海外巨头垄断:油技服务属于轻资产型、高利润型和高壁垒型业务,是公司穿越周期和提升盈利的关键。2014年,公司突破定向钻井核心技术,成为全球第四家拥有该技术的公司。2018年,油技板块首超钻井板块成为公司最大业务。随着勘探开发转向深水、更复杂地层和非常规油气藏,定向钻井技术市场规模持续增长,公司拥有的市场份额将不断扩大,油技板块收入和利润有望达到新高峰。 背靠中海油,公司业绩具备强支撑:2021年,中海油的资本支出预算为900-1000亿元,将较2020年的实际资本支出同比增长13%—26%。此外,中海油的桶油生产成本持续下降至2020年的26美元/桶油当量,除2015、2016、2020年外,布油与中海油桶油成本价差均在20美元以上,这意味着中海油能够在较低油价下实现较高的资本开支。低桶油成本叠加高资本开支将助力公司打开营收和利润双赢局面。 油价回暖,行业景气进入上行周期:2021年3月至今,IMF、IEA、OPEC、EIA等组织机构态度乐观,OPEC+由减产转为克制性增产,疫苗注射进度加快,成品油消费提升,布伦特油价维持在中高位水平。随着世界大部分国家的疫情得到控制,整个社会对能源的需求加大,油价高位将为上游勘探开发企业创造更多的投资和盈利机会,进而带动油服行业景气上行。 “七年行动计划”助力油服业务持续增长:为降低我国石油、天然气的对外依存度,国家大力推进能源安全和增储上产,三桶油积极响应,纷纷制定七年行动计划,增加勘探开发资本支出和工作量,随着“七年行动计划”的持续实施,大规模的勘探开发需求将带动油服行业服务需求和服务价格提升。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我们预测公司2021-2023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9.45、36.71和43.23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8.9%、24.7%、17.7%,EPS(摊薄)分别为0.62、0.77和0.91元/股,按照2021年8月6日收盘价对应的PE 分别为19.95、16.00和13.59倍。考虑到公司受益于自身竞争优势和行业景气度回升,2021-2023年公司业绩增长提速,估值低于行业水平,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股价催化剂:全球经济复苏;油价维持中高位水平;上游资本开支扩大。 风险因素:宏观经济波动和油价下行风险;疫情反弹致需求恢复不及预期风险;上游资本开支不及预期风险;地缘政治风险。
新凤鸣 基础化工业 2021-07-16 22.60 -- -- 24.76 9.56%
24.76 9.56%
详细
事件:2021年7月13日,新凤鸣发布《2021年半年度业绩预增公告》,公司预计2021年半年度实现归母净利润13-13.5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加11-11.50亿元,增幅549%-574%;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12.75-13.20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加11.90-12.35亿元,增幅1408%-1461%。 点评: 长丝行情修复,去库速度加快。2021年1季度,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4.97亿元,则2021年2季度,公司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8.03-8.53亿元,同比增加461.54%-496.50%,环比增加61.57%-71.63%。2季度公司业绩同比和环比大幅增长,主要是经济顺周期背景下,下游纺织需求同比大幅回升,叠加长丝行业集中度提高,公司作为涤纶长丝龙头企业盈利能力同比大幅增长。根据我们的周度统计数据: 2021年1季度,POY、FDY 和DTY 行业单吨净利润分别为249.89元/吨、87.20元/吨和497.42元/吨。 2021年2季度,POY、FDY 和DTY 行业单吨净利润分别为358.74元/吨、222.05元/吨和428.02元/吨。 2021年上半年,POY、FDY 和DTY 行业平均单吨净利润分别为304.61元/吨、155元/吨和462.53元/吨。 2021年2季度,POY 行业单吨净利润环比增长43.56%。截止2021年4月1日,POY 丝平均库存天数19天,库存持续上升至5月27日,POY 丝库存触及24天的高点,此后开启持续去库。截止7月1日,POY 丝库存为9.5天,相比于5月27日高点下降14.5天,较4月1日下降9.5天。我们认为,6月长丝去库存很大程度上拉动了涤纶长丝2季度盈利水平,使得长丝2季度业绩环比较大幅度攀升。 2季度PTA 盈利修复,低成本业绩弹性凸显。PTA 方面,2021年1季度和2季度行业单吨净利润分别为-121元/吨和-59.57元/吨,2021年上半年行业平均单吨净利润-90.12元/吨。2季度PTA 盈利能力较1季度有较大回升。公司500万吨PTA 产能采用英国BP 公司最新一代技术,2020年非原料成本仅为212.99元/吨,根据CCFEI 数据,PTA 行业平均加工成本为500元/吨左右,先进技术不仅为公司带来更高的盈利能力,也为“PTA+涤纶长丝”一体化带来更大的低成本优势,在顺周期背景下,体现更强的弹性。 规划产能+景气周期,短中期成长性确定。公司规划产能包括独山能源400万吨PTA 和210万吨聚酯(已投产60万吨);中友化纤200万吨短纤、100万吨聚酯及30万吨聚酯薄膜;中磊化纤180万吨聚酯纤维;新沂基地270万吨聚酯材料一体化项目。预计到2025年之前,公司PTA 产能将达到1000万吨,未来公司涤纶长丝产能将突破1000万吨,实现石化产业链中下游产能翻倍。就长丝景气度而言,主要关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长丝行业盈利能力回升至2019年疫情前的同期水平;另一方面是纺服行业或将在2021年-2023年迎来新一轮补库存周期,终端需求进入补库存周期的复合增速,两方面加总将打开长丝终端需求的增长空间。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我们预计公司2021-2023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7.65亿元、28.58亿元和30.78亿元,EPS(摊薄)分别为1.97元/ 股、2.04元/股和2.20元/股,对应2021年7月13日的收盘价,PE 分别为11倍、11倍和10倍。我们看好公司聚酯产能扩张加速,叠加聚酯景气度复苏向上,公司未来仍有较高成长性,我们维持公司“买入”评级。 风险因素:上游原材料价格上涨的风险;公司新建产能投产不及预期的风险;下游需求修复不及预期的风险;原油和产成品价格剧烈波动的风险。
东方盛虹 纺织和服饰行业 2021-07-13 24.00 -- -- 29.35 22.29%
41.30 72.08%
详细
事件: 2021年7月 9日,东方盛虹发布《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暨关联交易报告书》,公司拟以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方式购买盛虹石化、博虹实业、建信投资、中银资产所持有的斯尔邦 100%股权。经各方协商一致,本次交易的标的资产的最终交易价格确定为 143.6亿元。上市公司本次发行股份购买资产的发行价格为 11.04元/股。 点评: 斯尔邦 143.6亿注入,产业链再添“版图”。 斯尔邦石化是一家专注于生产高附加值烯烃衍生物的大型民营石化企业,采用一体化生产工艺技术,以甲醇为主要原料制取乙烯、丙烯等中间产品,进而合成烯烃衍生物。目前斯尔邦投入运转的 MTO 装置设计生产能力约为 240万吨/年(以甲醇计),单体规模位居全球已建成 MTO 装置前列,丙烯腈、MMA、EVA、 EO 及衍生物等装置产能在行业内名列前茅。公司此次拟作价143.6亿元,收购斯尔邦石化 100%股权,发行股份购买资产的发行价格为 11.04元/股。其中拟向盛虹石化发行股份 10.52亿股,向博虹实业发行股份 0.59亿股,合计发行 11.11亿股。同时,上市公司向建信投资支付现金 13.05亿元,向中银资产支付现金 7.83亿元,合计支付现金 20.88亿元。 补偿义务人盛虹石化、博虹实业对标的公司业绩承诺:标的公司 2021年、2022年和 2023年扣非归母净利润不低于 17.84亿元、 15.09亿元和 18.43亿元。若本次重组未能在 2021年底完成,则承诺 2022年、2023年和 2024年扣非归母净利润净利润不低于 15.09亿元、 18.43亿元和 17.79亿元。 根据公司 2021年业绩承诺 17.84亿元对标公司拟收购价格 143.6亿元,本次重组估值约 8.05倍。 另外,公司拟向符合条件的特定投资者以非公开发行股份的方式募集配套资金,总额不超过 40.89亿元,用于支付本次交易的现金对价、补充上市公司流动资金或偿还有息负债等用途。本次募集配套资金采取询价发行的方式,定价基准日为非公开发行股票发行期首日,发行价格不低于发行期首日前 20个交易日公司股票交易均价的 80%。本次权益变动前,公司一致行动人盛虹科技、盛虹苏州、朱红梅、朱红娟、朱敏娟合计持有公司 64.20%的股份。本次权益变动后,信息披露义务人盛虹石化持有公司 17.70%的股份;一致行动人盛虹科技、盛虹苏州、朱红梅、朱红娟、朱敏娟合计持有公司 52.20%的股份;一致行动人博虹实业持有公司 0.99%的股份,公司信息披露义务人及其一致行动人合计持有公司70.89%的股份。 光伏 EVA 助力业绩增长,斯尔邦 PDH 投产在即。 根据公司公告,目前斯尔邦石化拥有产能包括: 52万吨/年丙烯腈、 17万吨/年 MMA、 30万吨/年 EVA、 42万吨 EO。目前斯尔邦石化正在建设丙烷产业链项目,建成投产后将新增 70万吨/年丙烷脱氢以及配套 26万吨/年丙烯腈、8.5万吨/年 MMA 的生产能力。从产能利用率和产销率角度来看,除 EVA以外,公司其他产品 2020年受疫情影响产能利用率及产销率均低于100%。 2021年疫情恢复良好情况下, 1季度各类产品生产线均超负荷运转,基本实现 100%产销率。 2019年、 2020年和 2021年 1季度,斯尔邦石化实现归母净利润 9.43亿元、 5.27亿元和 10.37亿元。主要业绩增量来源于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顺周期的大环境下,化工品价格同比大幅上涨,化工品供需向好,利润显著回升;另一个方面是如丙烯腈、 MMA 和 EVA 等化工品下游需求持续增长,尤其是光伏装机量增长带动对光伏用 EVA 的需求。根据联泓新科的招股说明书,国内能够提供光伏用 EVA 的仅有斯尔邦石化、联泓新科和宁波台塑,其中斯尔邦石化是最大的可以提供光伏用 EVA 的企业,需求带来的业绩增量更加突出。 截止 2019年,中国光伏市场累计装机容量达到 141.67GW,同比增长 14.41%,近 5年年均复合增速达到 43.48%。 2020年下半年以来受益于全球“碳中和”的市场需求驱动, EVA 光伏料需求旺盛,拉动EVA 价格持续上升,2021年 1季度斯尔邦EVA 销售均价达到 17,008.22元/吨(不含税价)。 根据公司公告,国内 EVA 的表观消费量从 2016年约 130万吨迅速增长至 2020年的约 183万吨,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约7%。自 2013年以来我国 EVA 产品进口依赖从 80%降至 60%左右,但无论光伏料 EVA 或其他型号 EVA,仍大量依赖于进口。未来随着“碳中和”的推进,光伏行业仍将保持高速发展,对于光伏料 EVA 的供需格局及国内光伏料 EVA 生产企业均有显著利好。 整体而言,斯尔邦石化现有产品所在的细分行业进口依赖度仍然较高,供需格局较好,存量产能仍有较强的盈利能力和一定的技术壁垒。另一方面,斯尔邦丙烷脱氢项目有序建设中,未来还将为公司带来成长性的保障。 斯尔邦石化注入东方盛虹,不仅解决了盛虹大炼化项目产品与斯尔邦中间部分副产品的重合问题,还有助于打造东方盛虹“炼化+聚酯+精细化工品”一体化石化龙头。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 考虑到斯尔邦石化尚未完成注入,暂不考虑斯尔邦石化的利润贡献。我们预计公司 2021-2023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2.21亿元、 58.91亿元和 105.62亿元, EPS(摊薄)分别为 0.46元/股、 1.22元/股和 2.18元/股,对应 2021年 7月 9日的收盘价, PE 分别为 49倍、 18倍和 10倍。我们看好公司大炼化项目完全投产贡献业绩和斯尔邦石化注入后公司的价值显著提升,我们维持公司“买入”评级。 风险因素: 炼化一体化项目及配套项目建设进度滞后,盈利不及预期的风险;重组斯尔邦进度不及预期的风险;原油价格剧烈波动的风险;终端需求恢复不及预期的风险;全国 PTA 产能过剩加剧导致利润持续摊薄的风险。
东方盛虹 纺织和服饰行业 2021-07-09 20.97 -- -- 29.35 39.96%
41.30 96.95%
详细
2021年7月 7日,东方盛虹发布《2021年半年度业绩预告》,2021年半年度,公司预计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 11-12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加 1645.02%-1803.65%;预计基本每股收益为 0.23元/股-0.25元/股。 点评: 规模扩张叠加景气周期,业绩同比大幅反弹。根据公司公告,2021年上半年公司预计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 11-12亿元,同比增加1645.02%-1803.65%。2021年 1季度,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 6.01亿元;则 2021年 2季度,公司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 4.99元-5.99亿元,同比增加 692.06%-850.79%,环比下降 0.33%-16.97%。公司 2季度业绩同比大幅反弹,一方面由于化纤终端需求改善,叠加原油价格上行,带动行业进入复苏周期,化纤景气度大幅上行;另一方面由于 2020年下半年公司港虹纤维 20万吨/年差别化功能性化学纤维项目和中鲈科技 6万吨/年 PET 再生纤维项目投产,同比去年贡献增量利润。根据我们的统计数据,2021年 1季度,POY、FDY 和 DTY 行业单吨净利润分别为 249.89元/吨、87.20元/吨和 497.42元/吨。2021年 2季度POY、FDY 和 DTY 行业单吨净利润分别为 358.74元/吨、222.05元/吨和 428.02元/吨。2021年上半年,POY、FDY 和 DTY 行业平均单吨净利润分别为 304.61元/吨、155元/吨和 462.53元/吨。2021年 2季度,POY、FDY 行业净利润环比 1季度有所回升,DTY 盈利能力稍有回落。PTA 方面,2021年 1季度和 2季度行业单吨净利润分别为-121元/吨和-59.57元/吨,2021年上半年行业平均单吨净利润-90.12元/吨。 尽管 2季度 PTA 利润有所修复,但产能过剩导致行业平均盈利能力仍然较差。 重组斯尔邦持续推进,大炼化蓄势待发。2021年 6月 30日盛虹集团官网称,1600万吨/年盛虹炼化一体化项目顺利完成常减压蒸馏等核心装置中间交付,正式转入投产准备阶段,项目预计将于 2021年末建成投产。项目投产并贡献全年业绩后,公司盈利能力将获得大幅提升。另外盛虹炼化与子公司虹港石化(主营 PTA)、集团子公司斯尔邦化学位于同一园区,公司拥有园区内产业链协同效应的优势。目前公司对斯尔邦石化的资产重组有序推进。斯尔邦和联泓新科、宁波台塑是我国仅有的三家能够生产光伏料 EVA 的企业,目前我国光伏料 EVA 进口依赖度接近 60%。从需求侧来看,我国光伏市场累积装机容量 5年年均复合增速 43.48%,叠加“碳中和”政策逐步落实,我国光伏市场仍有广阔空间,光伏料 EVA 需求仍是一片蓝海,作为国内 EVA 龙头,斯尔邦石化注入东方盛虹,有助于打造东方盛虹“炼化+聚酯+新材料”一体化石化龙头。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我们预计公司 2021-2023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2.21亿元、58.91亿元和 105.62亿元,EPS(摊薄)分别为 0.46元/股、1.22元/股和 2.18元/股,对应 2021年 7月 7日的收盘价,PE 分别为 46倍、17倍和 10倍。我们看好公司大炼化项目完全投产贡献业绩和斯尔邦石化注入后公司的价值显著提升,我们维持公司“买入”评级。 风险因素:炼化一体化项目及配套项目建设进度滞后,盈利不及预期的风险;重组斯尔邦进度不及预期的风险;原油价格剧烈波动的风险;终端需求恢复不及预期的风险;全国 PTA 产能过剩加剧导致利润持续摊薄的风险。
恒力石化 基础化工业 2021-06-28 24.20 -- -- 30.70 26.86%
33.42 38.10%
详细
事件1:2021年6月24日,恒力石化发布《关于投资建设年产80万吨功能性聚脂薄膜、功能性塑料项目的公告》,公司下属公司江苏康辉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拟投资111.25亿元建设年产80万吨功能性聚脂薄膜、功能性塑料项目,项目位于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项目建设期约32个月。 事件事件2:2021年6月24日,恒力石化发布《关于投资建设新材料配套化工项目的公告》,公司下属公司恒力石化(大连)化工有限公司拟投资23.11亿元建设新材料配套化工项目,项目位于大连市长兴岛恒力石化(大连)产业园内,项目建设期约3年。 事件事件3:2021年6月24日,恒力石化发布《关于投资建设150万吨/年绿色多功能纺织新材料项目的公告》,公司下属公司江苏轩达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拟投资90亿元建设150万吨/年绿色多功能纺织新材料项目,项目位于南通市通州滨江新区恒力纺织新材料产业园,项目建设期约2年。 事件事件4:2021年6月24日,恒力石化发布《关于投资建设45万吨PBS类生物讲解塑料项目的公告》,公司下属公司康辉大连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拟投资18.98亿元建设年产45万吨PBS类生物降解塑料项目,项目位于大连长兴岛经济区西部产业区,项目建设期约1年。 点评:点评:持续布局降解塑料,逐步完善原料覆盖。公司持续以康辉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为主体建设和布局可降解塑料产能。本次布局的两个项目均位于公司大连的炼化一体化项目和PTA项目旁边,未来将在大连长兴岛拥有完整的“PX-PTA/己二酸-可降解塑料”产业链。公司计划拓展45万吨PBS产能的同时,还将配套建设化工项目,包括35万吨/年合成氨装置、30万吨/年硝酸装置、30万吨/年己二酸装置和20万吨/年食品级CO2装置。己二酸可以供公司生产可降解塑料,按照PBS/PBAT的投料产出比,1吨PBS消耗0.389吨己二酸,30万吨/年己二酸可以供公司PBS产能约77.12万吨,可以完全覆盖公司已投产6.6万吨PBS/PBAT和未来将建设的45万吨PBS。可降解塑料原材料PTA、己二酸和丁二醇中公司将实现两种原料的自给自足,并且在大连长兴岛园区形成可降解塑料生产基地。两个项目投资额合计113.11亿元,根据公司公告内容,合计年化将贡献32.77亿元利润。 聚酯纤维产能扩大,拓展差异化聚酯产品。本次公司同时公告了80万吨功能性聚脂薄膜、功能性塑料项目和150万吨绿色多功能纺织新材料项目,两个项目分别在江苏康辉新材料厂区和江苏省南通市恒力纺织新材料产业园。其中80万吨聚酯薄膜项目产能包含:34.6万吨/年功能性聚酯薄膜、12.4万吨/年高端功能性聚酯薄膜、10万吨/年功能性薄膜、15万吨/年改性PBT和8万吨/年改性PBAT,产能布局主要以聚酯薄膜为主。150万吨/年绿色多功能纺织新材料项目包含15万吨/年超仿真功能性新型弹性纤维项目(双组份)、15万吨/年超仿真差别化环保纤维项目(再生纤维)、30万吨/年改性聚酯纤维项目(阳离子)、30万吨/年差别化功能性聚酯纤维项目(全消光)、60万吨/年差别化超仿真聚酯纤维项目(30万吨/年POY,30万吨/年FDY)。公司将持续大力度拓展差异化和高端化长丝产能,同时还将加大力度建设高端聚酯薄膜产能。对比各家聚酯龙头企业,恒力将拥有最大的聚酯薄膜产能,在扩大规模的同时,继续加大产品覆盖面和高端化比例。两个项目合计投资130.23亿元,合计将贡献年化利润总额42.06亿元。综合来看,本次公司披露4个资本开支项目,合计投资243.34亿元,全部建成后预计可实现年均利润总额74.83亿元,公司盈利能力将有潜力实现大幅突破。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我们预计公司2021-2023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68.38亿元、190.45亿元和200.76亿元,EPS(摊薄)分别为2.39元/股、2.71元/股和2.85元/股,对应2021年6月24日的收盘价,PE分别为10倍、9倍和8倍。我们看好公司大炼化项目持续贡献收益,快速布局下游差异化、高端化、供需格局利好的聚酯新材料产业,我们维持公司“买入”评级。 风险因素:原油价格短期大幅波动的风险;终端需求恢复不及预期的风险;国内PTA产能加剧导致利润持续摊薄的风险;炼化产能过剩的风险;下游产品利润修复缓慢的风险;“碳中和”政策对石化行业大幅加码的风险。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6/8 转到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