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丁逸朦

国盛证券

研究方向:

联系方式:

工作经历: 登记编号:S0680521120002。曾就职于西南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西南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0日
短线
0%
(--)
60日
中线
0%
(--)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2/2 转到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晶盛机电 机械行业 2020-08-31 26.69 -- -- 34.77 30.27%
35.68 33.68%
详细
业绩总结:202 0H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4.7 亿元,同比增长 25%;归母净利 润2.8 亿元,同比增长10%;扣非归母净利润2.6 亿元,同比增长15%。 2020H1 业绩同比+9%,符合预期。2020年以来,受国内疫情影响,企业复工延迟,经营效率承压。公司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基础上,尽力保持稳定经营,有序推动在手订单的交付和验收,2020H1,公司实现收入14.7亿元,同比+25%。归母净利润2.8亿元,同比+6%,符合预期。受累光伏行业降本需求,公司盈利同比承压。2020H1,公司毛利率为30%,同比-6.5pp,净利率18%,同比-2.6pp。未来随着半导体业务的放量,公司中长期盈利能力有望提升。 公司深度合作中环,未来受益下游扩产。目前,电池技术加速迭代,单晶趋势确定,隆基、中环等加速投建单晶硅片产能,据规划,2020-2021行业新增产能近86.5GW,其中,单晶炉设备投资额约2亿元/GW,新增产能有望带来百亿以上的设备采购需求。公司深度合作中环,在目前已合作的客户中的份额近90%,此轮扩产公司受益明显。2020 年3 月,公司中标内蒙古中环协鑫光伏材料有限公司三个标包。目前公司已经就其中两个标包合计12.3亿元签订正式合同,占公司2019年营收约40%,对公司未来业绩有积极影响,截至2020H1,公司未完成合同38亿元,公司在手订单充足,全年业绩增长有保障。 半导体行业回暖,设备国产化空间大。受益于新能源、5G、云计算等终端应用的发展,2020年起,半导体行业有望逐步回暖。目前,全球半导体硅片制造被海外寡头垄断,CR5市占率超90%。国内硅片制造企业中,硅产业集团是行业龙头,全球市占率约2%,目前国产硅片设备的自给率仅10%,国产替代空间大。近几年,国内规划多个大硅片建设项目,总投资超千亿元,预计60%-70%用于设备采购,晶体炉采购额预计在140亿元-150亿元。公司具备8-12寸单晶炉量产能力,是国内稀缺的12寸单晶炉供应商。公司和中环、有研半导体等均有合作,后续增量订单可期。截至2020H1,公司未完成半导体设备订单5亿元。随着国产硅片厂的持续扩产,半导体设备有望成为公司重要的业绩增量。 盈利预测与评级。预计2020-2022年归母净利润8.7/11.2/14.2亿元,对应EPS分别为0.67/0.87/1.11元,对应估值36倍、28倍、22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光伏装机量增长不及预期,硅片扩产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风险。
捷佳伟创 机械行业 2020-08-31 86.60 -- -- 112.58 30.00%
119.97 38.53%
详细
业绩总结:2020H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8.9亿元,同比增加55%;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2.5万元,同比增加8%。毛利率28%,净利率13%。疫情影响褪去,Q2单季度业绩表现突出。2020年以来,受国内疫情影响,企业复工延迟,产业链物流不畅,经营效率承压。公司订单涉及现场验收,2020Q1,受疫情影响,部分订单确认延后,公司业绩同比减少约7%。4月起,国内复产复工逐步进入正轨,疫情影响逐步褪去,公司经营表现较好,Q2单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4亿(同比+100%,环比+183%),净利润1.6亿(同比+17%,环比+86%),2020H1,公司收入大增55%。 产业链降本需求仍在,公司盈利同比承压。受累光伏行业降本需求,公司盈利同比承压。2020H1,公司毛利率为28%,同比-5.9pp,净利率13%,同比-5.7pp。公司在产品和技术保持国内领先的基础上,不断加大对技术研究和新产品开发的资源投入,2020H1研发投入5599万元,同比+20%,持续推进高效电池片设备的研发。目前背钝化技术氧化铝镀膜设备研发已形成批量生产销售;TOPCon电池工艺技术钝化设备研发已进入工艺验,随着未来新产品对业绩的贡献增加,公司中长期盈利水平有望提升。 顺应行业发展,深度布局HJT。公司积极打造新产品,应用突破不断,适应电池技术的迭代,公司陆续推出针对MCCE、PERC、N型单晶等高效电池工艺的设备,如热氧化炉、RCA清洗设备、槽式黑硅制绒设备等。公司深度布局HJT,作为核心设备供应商参与的HJT全工序装备项目的第一批产品已经下线。2020年,行业有望实现GW级的投资总量,带动下游企业对设备的更新需求。hjt设备有望接力PERC成为公司新的利润增长点。 盈利预测与评级。预计2020-2022年归母净利润5.8/7.6/9.8亿元,对应EPS分别为1.79/2.35/3.04元,对应估值48倍、36倍、28倍。公司客户优质,产品实力领先,市场竞争力强,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电池技术升级或不及预期,光伏装机量增长或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风险。
晶盛机电 机械行业 2020-04-27 19.93 -- -- 25.48 27.27%
29.29 46.96%
详细
业绩总结:2019年,公司营业收入31亿元(+23%),归母净利润6.4亿元(+9%)。2020Q1,公司营业收入7亿元(+26%),归母净利润1.3亿元(+6%)。 2019年业绩符合预期,深度合作中环、未来受益下游扩产。受益于行业回暖,公司订单增加及验收周期缩短,2019年,公司实现收入31亿元(+23%),归母净利润6.4亿元(+9%),其中,Q4单季度实现收入11亿元(同比+71%,环比+33%),收入确认加速。由于行业仍有降本需求,公司毛利率36.5%,同比-4.4pp。目前,电池技术加速迭代,单晶趋势确定,隆基、中环等加速投建单晶硅片产能,据规划,2020-2021行业新增产能近86.5GW,其中,单晶炉设备投资额约2亿元/GW,新增产能有望带来百亿以上的设备采购需求。公司深度合作中环,在目前已合作的客户中的份额近90%,此轮扩产公司受益明显。 疫情因影响短期经营,订单充足保障全年业绩。2020年以来,受国内疫情影响,企业复工延迟,产业链物流不畅,经营效率承压。2020Q1,公司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基础上,尽力保持稳定经营,有序推动在手订单的交付和验收,实现归母净利润1.3亿元,同比增长6%。2019年,公司新签光伏设备订单超过37亿元,2020Q1,公司新增订单14亿元,加上2019年31亿元未完成的光伏订单,公司目前在手订单充足,交货周期为180-240天,全年业绩增长有保障。 半导体行业回暖,设备国产化空间大。受益于新能源、5G、云计算等终端应用的发展,2020年起,半导体行业有望逐步回暖。目前,全球半导体硅片制造被海外寡头垄断,CR5市占率超90%。国内硅片制造企业中,硅产业集团是行业龙头,全球市占率约2%,目前国产硅片设备的自给率仅10%,国产替代空间大。近几年,国内规划多个大硅片建设项目,总投资超千亿元,预计60%-70%用于设备采购,晶体炉采购额预计在140亿元-150亿元。公司具备8-12寸单晶炉量产能力,是国内稀缺的12寸单晶炉供应商。公司和中环、有研半导体等均有合作,后续增量订单可期。截至2019年,公司未完成半导体设备订单4.4亿。随着国产硅片厂的持续扩产,半导体设备有望成为公司重要的业绩增量。 盈利预测与评级。预计2020-2022年归母净利润9.5/12.6/16.0亿元,对应EPS分别为0.74/0.98/1.25元,对应估值27倍、20倍、16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光伏装机量增长不及预期,硅片扩产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风险。
捷佳伟创 机械行业 2020-04-27 55.42 -- -- 70.86 27.61%
101.98 84.01%
详细
业绩总结:2019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5亿元,同比增长69%;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3.8亿元,同比增长24.7%。 收入确认加速,订单充足保障未来增长。受益于行业回暖,公司订单增加及验收周期缩短,2019年,公司实现收入25亿元(+69%),归母净利润3.8亿元(+25%),其中,Q4单季度实现收入7.2亿元(同比+83%,环比+23%),收入确认加速。2020Q1,受疫情影响,部分订单确认延后,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7917万元-10711万元,同比增长-15%-+15%。根据下游客户扩产情况测算,2019年,公司新签订单约50亿元,确认周期约1.5年,公司在手订单充足,2020年业绩确定性强。 产业链降本需求仍在,公司盈利承压。2019年,公司主营业务毛利率32%,同比-8pp,净利率15%,同比-5.4pp。受累光伏行业降本需求,公司盈利承压。 但公司在持续推出产能更大、性能更好的PECVD设备以适应下游客户的降本增效需求,实现产品量价齐升,提高公司的盈利能力。随着未来新产品对业绩的贡献增加,公司中长期盈利水平有望提升。 顺应行业发展,深度布局HJT。公司积极打造新产品,应用突破不断,适应电池技术的迭代,公司陆续推出针对MCCE、PERC、N型单晶等高效电池工艺的设备,如热氧化炉、RCA清洗设备、槽式黑硅制绒设备等。公司深度布局HJT,作为核心设备供应商参与的HJT全工序装备项目的第一批产品已经下线。2020年,行业有望实现GW级的投资总量,带动下游企业对设备的更新需求。hjt设备有望接力PERC成为公司新的利润增长点。 盈利预测与评级。预计2020-2022年归母净利润5.8/7.6/9.8亿元,对应EPS分别为1.79/2.35/3.04元,对应估值32倍、24倍、19倍。公司客户优质,产品实力领先,市场竞争力强,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电池技术升级或不及预期,光伏装机量增长或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风险。
三一重工 机械行业 2020-04-27 18.92 -- -- 21.03 9.13%
22.57 19.29%
详细
业绩总结:公司发布2019年年报,实现营业收入757亿元,同比增长36%;净利润112亿元,同比增长83%。 工程机械龙头,增长势头强劲。2019年,国内房地产和基建等下游行业需求保持较好增速,工程机械行业持续景气,全年挖机行业销量达23.6万台,同比增长16%。公司产品实力强,市战率持续提升,销售增长强劲,业绩表现突出。 2019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57亿元,同比增长36%;归母净利润112亿元,同比增长83%。其中,挖掘机械销售276亿元(+44%),混凝土机械收入232亿元(+37%),起重机械销售140亿元(+50%),桩工机械销售48亿元(+2%)。 费用管控见效,盈利能力提升。受益于经营质量的提高,公司盈利水平提升。 2019年,公司主营业务毛利率提至33.3%,同比+2.1pp,净利率15.2%,同比+3.9pp。公司费用管控良好,期间费用率下降10.3pp,其中,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分别同比-0.7pp、-1.0pp。此外,为了提高公司的产品实力,保持公司的竞争优势,公司在研发投入上持续加码,2019年研发费用率提至4.8%,同比增长1.7pp,主要用在工程机械产品及关键零部件、数字化与智能化技术及应用。随着公司收入规模的持续扩大、产品实力持续提升,公司盈利能力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受益挖机高景气,混凝土及起重机有望接力增长。从现在的挖机销量情况看,考虑到地方债提前对基建的促进、环保、更新换代等因素综合影响,预计挖机需求较好,起重机、混凝土机械将会呈现较好的增长态势。公司在混凝土和起重机业务上也处领先地位,有望接力挖机,支撑公司业绩增长。 盈利预测与评级。预计2020-2022年归母净利润137/152/165亿元,对应EPS分别为1.62/1.81/1.96元,对应估值12倍、11倍、10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基建增速低于预期风险、产品销量或不达预期、海外业务经营风险、汇率风险。
晶盛机电 机械行业 2020-04-10 20.55 -- -- 24.33 17.88%
28.20 37.23%
详细
业绩预告:公司发布2020Q1业绩预告,预计实现归属上市公司净利润1.3亿元-1.4亿元,同比增长0%-10%。 疫情影响短期经营,订单充足保障全年业绩。2020年以来,受国内疫情影响,企业复工延迟,产业链物流不畅,经营效率承压。2020Q1,公司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基础上,尽力保持稳定经营,有序推动在手订单的交付和验收,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1.3亿元-1.4亿元,同比增长0%-10%。2019Q4到2020Q1,公司新增订单28.5亿元,加上2019Q3约25.6亿元未完成订单,公司目前在手订单充足,交货周期为180-240天,全年业绩增长有保障。 光伏装机需求向好,龙头企业扩产积极。平价渐近,全球装机需求向好,疫情虽影响短期销售,但行业长期增长的逻辑未变。目前,电池技术加速迭代,单晶趋势确定,隆基、中环等加速投建单晶硅片产能,据规划,2020-2021行业新增产能近86.5GW,其中,单晶炉及配套设备投资额约2亿元/GW,新增产能有望带来百亿以上的设备采购需求。公司深度合作中环,在目前已合作的客户中的份额近90%,此轮扩产公司受益明显。 半导体行业回暖,设备国产化空间大。受益于新能源、5G、云计算等终端应用的发展,2020年起,半导体行业有望逐步回暖。目前,全球半导体硅片制造被海外寡头垄断,CR5市占率超90%。国内硅片制造企业中,硅产业集团是行业龙头,全球市占率约2%,目前国产硅片设备的自给率仅10%,国产替代空间大。近几年,国内规划多个大硅片建设项目,总投资超千亿元,预计60%-70%用于设备采购,晶体炉采购额预计在140亿元-150亿元。公司具备8-12寸单晶炉量产能力,是国内稀缺的12寸单晶炉供应商。公司和中环、有研半导体等均有合作,后续增量订单可期。截至2019Q3,公司在手半导体设备订单5.4亿。 随着国产硅片厂的持续扩产,半导体设备有望成为公司重要的业绩增量。 盈利预测与评级。预计2019-2021年归母净利润6.4/9.5/12.3亿元,对应EPS分别为0.49/0.74/0.96元,对应估值41倍、28倍、21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光伏装机量增长不及预期,硅片扩产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风险。
博迈科 能源行业 2020-03-25 14.66 20.25 36.82% 16.50 11.86%
17.75 21.08%
详细
复盘:本轮FPSO产业转移始于2015年,源于中国海工企业的经济性、安全性和融资优势。在15-16年油价低谷期,新加坡、韩国、巴西等国船东出于经济性、安全性等考虑,将在建FPSO转向中国,博迈科、海油工程等国内海工企业出色完成了FPSO在建项目,并进一步承接了FPSO产业链的转移。 产储错配引领油气开发走向深海,FPSO领衔海工市场复苏。2009-19十年间,陆地和浅海新增常规油气资源减少,国际天然气和原油储采比下降。2018年深海石油约占全球石油资源量19%,2017年深海石油产量仅为全球石油产量9%,产储错配为深海油气资源开发提供了广阔空间。FPSO适合深海油气资源开发,占全球海工生产装备投资额的20%,2019年全球签订的FPSO订单达14艘,接近2014年前高峰,FPSO项目正领衔全球海工市场的回暖。 经济性提升助力FPSO摆脱周期波动,中国成为全球FPSO承建中心。纵观FPSO近20年的三轮周期,产业链转移、油轮改装、标准化生产及总包方运营四大转变的核心逻辑都指向经济性提升,其中产业链转移最为关键。随着FPSO经济性的提升,预计未来油价或将成为FPSO强供需逻辑下的次要矛盾。中国在15-16年油价低谷期承接了全球FPSO产业链转移后,在上部模块建造市场份额逐渐提升,并占据了当前73%的FPSO船体建造、改装市场,成为当前FPSO的承建中心。 博迈科:核心实力增长助力公司成为FPSO产业转移排头兵。公司参与FPSO模块建造已有十余年历史,业务逐渐向详设、调试和总装等高附加值环节扩展。SBM和Modec是全球FPSO两大龙头总包方,公司从07年开始与Modec合作了MV18、MV29、MV30等多条FPSO上部模块订单,2020年1月公司与SBM签署1.31亿美元FPSO订单,内容包含详设、建造、调试和总装全部环节。业务纵向深化及绑定优质大客户帮助博迈科成为FPSO产业转移排头兵。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020-2022年业绩为1.50亿元、2.07亿元、3.01亿元。公司作为专业模块EPC业务的领先企业,服务全球市场,在FPSO产业链转移、LNG大额订单释放、公司核心实力与产能逐渐提升的背景下,给予公司2020年35倍估值,对应目标价21.37元,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油价大幅波动风险;项目预算风险;市场竞争风险;汇率波动风险。
杰瑞股份 机械行业 2020-03-18 26.35 38.71 23.87% 26.75 1.52%
30.88 17.19%
详细
在手现金充沛,回购方案彰显公司对未来发展强大信心。按回购金额上限人民币1.6亿元、回购价格上限46.5元/股测算,预计可回购股数约344万股,约占公司总股本的0.36%;按回购金额下限人民币8000万元、回购价格上限46.5元/股测算,预计可回购股数约172万股,约占公司总股本的0.18%。公司在手货币资金充沛,2019Q3已达19.1亿元,为近三年来最高水平。回购方案的推出,彰显公司对未来发展的强大信心。 页岩气开采经济性逐渐体现,其他油气资源将接力设备需求。在油气资源自主可控需求日益迫切的背景下,国家频繁出台配套政策推进我国油气增储上产,为行业景气度向上提供坚实支撑。一方面,页岩气经济性带动开发进度有望加速。我们认为,在国内经济性逐渐体现的基础上,国内页岩气开发有望复制北美页岩气2007-2017年十年复合超过30%的产量增速的发展路径,将拉长景气周期;另一方面,其他油气资源也在国内政策强推下逐渐起量。对油服设备需求区域更为分散,需求持续性更强。 在油价大幅波动背景下,“七年行动计划”等国内各项政策将持续为公司护航。 国内业务持续高景气,受益于国内政策的强力推动、油气开发经济性提升、对民营企业逐渐放开,预计公司国内订单持续强劲。具体政策上讲“七年行动计划”目前刚刚启动,将持续为公司发展护航。海外业务方面,油价波动叠加疫情影响,可能导致海外订单的延后,但设备更新周期已至,杰瑞产品的优异性能和高性价比已经成为海外主流油服企业的主要选项之一,预计订单可能延后,但增量客户仍会持续落地。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2019-2021年EPS分别为1.43、1.99、2.64元。 基于国内政策强持续性以及公司钻完井设备产品的强竞争力,给予公司2020年20倍估值,对应目标价39.80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油价剧烈波动风险、汇率变动风险、市场推广不及预期。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2/2 转到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