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易申申

东吴证券

研究方向:

联系方式:

工作经历: 登记编号:S0600522100003...>>

20日
短线
44.44%
(第16名)
60日
中线
11.11%
(--)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1 转到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海泰新能 机械行业 2024-04-01 6.65 -- -- 6.65 0.00% -- 6.65 0.00% -- 详细
光伏组件老牌企业、业绩稳步增长。 公司深耕光伏组件十数载, 以组件业务为核心逐步延伸产业链至电站、电池、支架等环节,受光伏行业需求旺盛推动,公司营收/归母净利润由 2018年 11.36/0.01亿元增至 2022年 63.87/1.18亿元,四年 CAGR 达 41.25%/159.64%; 2023年受组件价格快速下跌影响,根据公司业绩快报, 2023年营收为 41.20亿元,同降35.5%,同时电池片价格也下跌,利润空间有所增大, 2023年归母净利润为 1.48亿元,同增 25.09%。 光伏平价已至,需求持续旺盛,预计 2026年全球需求 700GW、 2023-2026年 CAGR 达 21%。 硅料价格下行叠加行业竞争加剧推动组件价格回落, 2024年 3月组件价格为 0.9-1元/W,较 2022年高点接近腰斩,组件价格快速下行推动光伏经济性愈发凸显,光储平价已至,有望进一步刺激需求增长,同时技术方面 N 型将成为市场主流, TOPCon、 HJT、BC 电池多点开花,中国光伏协会预计 2024年 N 型占比将超 60%,其中 TOPCon 为市场主流,我们预计 2024年全球装机达 525GW, 2026年全球光伏装机达 733GW, 2023-2026年 CAGR 达 21%,光伏装机需求持续旺盛。 光储一体化布局不断推进,延伸非光伏领域打造新增长极: 1)光储一体化布局不断提升。 上游延伸布局电池环节,其中一期 5GW TOPCon 电池产能预计 2024Q4投产,投产后有望提升公司一体化率进而降本增利; 下游电站业务持续开发,我们预计 2024年开发超过 100MW,同比翻多倍增长,并将进一步增加制造端盈利;配套支架业务亦快速放量, 2024年我们预计支架实现营收约 2亿元,同比翻倍以上增长,同时后续电站业务有望带动配套储能业务发展实现盈利。 2)非光伏新业务多点布局,打造公司新业绩增长点。 公司积极横向拓展布局, 2022-2024年先后公告布局风能、石墨电极、换电、氢能等新业务,实现风光储氢全面一体化布局形成完整产业链生态,有望打造公司新业绩增长点。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 我们预计公司 2023/2024/2025年归母净利润为1.48/2.10/3.38亿元,同比+25%/42%/61%,对应 PE 为 14/10/6倍;考虑公司一体化率不断提升,多业务持续高增长,首次覆盖给予公司“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需求增长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业务拓展不及预期.
华岭股份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4-03-27 11.44 -- -- 11.75 2.71%
11.75 2.71% -- 详细
事件: 公司发布 2023 年年报, 2023 年实现营收为 3.15 亿元,同比增长14.52%,实现归母净利润 0.75 亿元,同比增长 7.15%。投资要点 积极开拓市场, 2023 年度营收同比增长 14.52%。 2023 年度公司营收3.15 亿元, 通过突破重点客户的策略,实现了同比 14.52%的增长。报告期内公司坚持自主开发芯片测试程序, 与传统测试企业差异化竞争,同时摆脱了疫情的不良影响, 毛利率增长了 1.41pct 至 51.12%。公司 2023年实现归母净利润 0.75 亿元,同比增长 7.15%, 低于收入增长率,主要原因是研发费用大幅增加 6.78pct 至 21.25%,同期公司扣非净利润为0.53 亿元,同比增长 6.95%。 稳固基本盘, 公司自身进行各项升级。 2023 年公司积极开拓市场、改进管理、加快信息支持系统建设。 公司完成车规芯片测试开发,工程齐套技术、数据分析技术研发,运行并完善汽车质量体系( IATF16949) 标准及五大工具。 同时,公司布局核心测试设备及装置研发, 持续开发Soc、存储器、信号链等量大面广产品;针对高可靠产品,逐步采用机械手测试,提升并行测试工位数目,灵活调动机台;成立工程测试服务中心,集中技术与平台资源,加强工程测试支持,优化测试风险控制流程,统筹管理开发与工程测试,保障产线及时扩充产能。 报告期内,公司完成发明专利申请 10 项,软件著作权登记 18 项。 捕捉关注高端测试需求动向, 大陆独立第三方集成电路测试厂商: 目前大陆第三方集成电路测试业务规模前三名的公司所占的市场份额不足4%,随着部分世界半导体封测产能逐步向中国大陆转移, 公司作为独立第三方集成电路测试厂商发展空间巨大。 公司聚焦市场中高端集成电路产品进行测试方案研发, 测试能力及覆盖制程等参数达到行业上游水准,更专业、更灵活、成本更透明的主要优势凸显。 2024 年公司将持续深耕 AI、毫米波、 BMS、高速高精度 ADC、高速接口等高端测试研发。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 公司业绩基本符合我们此前预期,考虑到公司在赛道发展的确定性和布局的先进性,我们依然看好公司成长。考虑到公司近期新厂房的折旧增加和股权激励费用的支付,我们向下调整公司2024-2026 年归母净利润预测至为 0.80( -0.14) /1.01(-0.17)/1.22 亿元,对应 PE 分别 38.18/30.17/24.80 倍,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 1) 新技术更新风险; 2) 核心技术人员流失风险; 3) 大股东不当控制风险。
天马新材 非金属类建材业 2024-03-19 10.88 -- -- 11.98 10.11%
11.98 10.11% -- 详细
深耕材料领域 20年,氧化铝行业单项冠军: (1)天马新材是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在材料、工艺、设备端拥有核心竞争力。 材料端:公司制备高纯氧化铝工艺简洁、效率高、污染小;工艺端:公司从2000年成立至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设备端:公司根据自身工艺需求对标准化设备进行定制化改造。目前公司产品齐全,壁垒较高,伴随下游电子、新能源发展,发展前景广阔。 (2)客户优质,下游订单放量,公司有望迎来量价持续增长。 公司下游主要客户为行业领军企业,合作粘性高,且均有不同的扩产能计划促使订单放量。天马新材的营收和净利润从 17年的 0.91亿元和 0.11亿元增长到 22年的 1.86亿元和 0.36亿元,营收和净利润的年复合增长率为 16%和 27%,后续公司粉体随客户扩产及下游复苏有望迎来量价持续增长。 (3)研发费用逐年提高,产品竞争力强,公司核心技术产品收入占比超九成。 应用前景广阔,新能源及电子制造需求增长带动放量: (1)消费电子、智能汽车市场不断扩容,电子陶瓷需求量持续增长。 2018年至 2022年,中国电子陶瓷行业的市场规模快速增长,从 577亿元增加到 998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 14.7%。 (2)下游景气度回升,业绩将环比逐渐改善。 下游消费电子板块周期触底,公司电子陶瓷及电子玻璃业务(23年收入占比超 70%)跟随消费电子周期,预计将逐渐环比改善, 24年业绩增长确定性高。 (3)涂覆隔膜市场前景广阔,加速高端精细氧化铝国产替代进程。 据 GGII 预测, 2025年预计无机涂覆膜用量为 39.0亿平方米,2021-2025年复合增长率将高达 25.54%。当前处于精细氧化铝的进口替代窗口期,公司持续研发突破技术瓶颈,迎来精细氧化铝的高速发展期。 产能释放在即,打开业绩增长新空间: (1) 2024年进入产能释放周期,有望推动业绩释放。 原有共线产能 26000万吨和高压电器产能 3000吨,后续增加产能 6万吨:预计业绩会在未来 3年内均匀释放,除原有业务外,有望开辟公司增长第二曲线。 (2)产品结构趋向高端化, 盈利能力增强。 24年投产的 5000吨铝售价大幅提升。售价相较于原有售价大幅提升。 产能倍增+需求旺盛订单量充足+盈利能力改善,打开业绩增长新空间。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 我们预计公司 2023-2025年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12/0.65/1.18亿元,对应 EPS 分别为 0.12/0.62/1.11元/股,对应当前股价的 PE 分别为 84/16/9倍, 基于公司未来成长性及下游市场需求增长迅速,有望进入新一轮高质量发展空间,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1)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 (2)新业务发展不达预期; (3)宏观经济波动及产业政策变化
威贸电子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4-03-12 11.59 -- -- 14.21 22.61%
14.21 22.61% -- 详细
投资要点 线束组件、注塑集成件一站式供应商: 公司是一家工业连接方案集成制造商, 主要产品包括各类线束组件及注塑集成件。 公司注重自主研发,拥有发明专利 1项、实用新型专利 61项、软件著作权 2项及多项非专利技术。 与同行业公司相比,公司毛利率和净利率都较高,且表现稳健。 公司疫情后盈利能力明显回升, 根据业绩快报, 2023年公司营收为 2.29亿元,同比+13.2%,归母净利润为 0.39亿元,同比+12.2%。 新能源汽车发展动力强劲,智能小家电需求快速攀升: 1) 新能源车高压线束发展潜力强劲。 据观研报告网, 2016-2022年我国汽车线束总市场规模由 670.5亿元增长至 814.6亿元,汽车高压线束市场规模占汽车线束总市场规模的比重由 2.07%增长至 17.36%。 2) 智能家居带动配套注塑集成件业务发展。 2023年中国智能家居市场规模预计可以达到 7157.1亿元较上年同比增长 9.85%。截至 2022年4月 10日,塑料在家电中的用量已占重量比的 40%,在彩电、空调等家用电器上的平均使用量为每台 1.5-2.5千克。 行业先发优势杰出,经营管理能力出色: 1) 公司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具备先发优势。 高压线束技术先进,绝缘刺破式连接器率先打入汽车产业链,汽车电子真空泵线束产品更可靠。 2) 公司在智能家电、工业自动化领域创新颇多。 其中新型电熨斗前盖组件更加智能、集成化, 线缆加工中的核心技术已超行业主流水平。 3) 公司定制化能力强,智能系统促进精细化管理, 柔性生产线及时响应复杂多变的市场需求。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 我们预计威贸电子 2023-2025年营业收入达到2.29/2.76/3.27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 13.3%/20.7%/18.2%;预计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0.39/0.48/0.60亿元, EPS 分别为 0.48/0.60/0.75元。 按 2024年 3月 8日收盘价,对应 2023-2025年 PE 分别为 23.68/19.14/15.35倍。 威贸电子 2024年 PE 较行业平均明显较低,且公司在工业自动化领域的潜力上有待发掘,因此估值有望进一步抬升。基于此,我们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市场竞争风险、主要客户相对集中风险、汇率波动风险、新增产能不能消化的风险。
艾融软件 计算机行业 2024-03-04 12.73 -- -- 13.01 2.20%
13.01 2.20% --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3年业绩快报营收持平略降,盈利大增,业绩符合市场预期::公司2023年实现营收6.00亿元,同比-0.92%;实现归母净利润0.71亿元,同比+38.41%;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0.64亿元,同比+45.40%,基本每股收益0.34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6.00%。报告期末,预计公司总资产9.3亿元,较期初增长30.2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所有者权益3.9亿元,较期初增长9.98%;股本为2.1亿元,较期初下降0.1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每股净资产1.86元,较期初增长10.06%。 盈利能力持续提升,不断切入大客户::公司在营收未增的情况下净利润大幅增长的主因是业务结构的不断优化。 公司2022年受疫情的负面影响逐步消散,一些低毛利的硬件业务逐步减少,继续集中精力深耕于金融软件开发,AI赋能的领域。公司2月7日公告,确认成为“交通银行2024-2027年开发及咨询服务供应商入围选型采购”项目第二包软件开发服务类的入围供应商。此次入围延续了公司与交通银行在软件开发服务类项目上的合作,有利于进一步稳固和提升公司的市场竞争力,将对公司未来经营业绩产生积极影响。后续的采购合同签署中,我们期待公司能迎来量价齐升。 公司长期发展势头好,管理层信心足::1))小规模回购用于股权激励::公司2月董事会决议启动股票回购方案,拟回购资金总额不低于327万元且不超过654万元,价格不超过13.08元/股,用于股权激励,充分调动公司员工的积极性。 2))获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立项::根据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文件《关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社会治理与智慧社会科技支撑”重点专项2023年度项目立项的通知》,参与的“金融数据合成与智能模型风险监测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获得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社会治理与智慧社会科技支撑”重点专项2023年度立项。该课题主要是面向数据安全和模型风险评估,推进金融业的健康、稳定和安全发展,同时为金融监管提供决策支撑。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公司增长势头良好,我们调整公司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至0.71/1.04/1.30亿元(前值0.72/1.09/1.37亿元),当前股价对应动态PE分别为38/26/21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技术迭代的风险;对主要客户重大依赖的风险;收入或利润无法持续增长的风险;业务季节性波动的风险;核心人员流失的风险。
泓禧科技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4-02-22 13.00 -- -- 17.72 36.31%
18.99 46.08% -- 详细
高精度电子线组件研发生产商::公司是一家高精度电子线组件研发生产商,主要生产高精度电子线组件和微型扬声器产品。公司近年来业绩企稳回升,公司2020-2022实现营收4.36/5.26/4.27亿元;归母净利0.38/0.40/0.33亿元。2023年Q1-Q3实现营业收入3.37亿元,同比下降1.1%,实现归母净利润0.33亿元,同比上9.6%。公司长期保持较大规模的研发投入,提升自动化水平,目前已获52项发明专利,与世界一流品牌、国际知名企业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 笔电消费疲软后迎来转机,AI技术有望提振换机需求:1)市场将迎来商用PC热潮。Canalys最新研报表明,2023年第四季度,全球个人电脑(PC)市场出货量同比增长3%。QYResearch最新报告显示,预计2029年全球笔记本电脑市场规模将达到1656.7亿美元,未来几年年复合增长率CAGR为3.2%。 2)AI技术扩大PC行业需求。Canalys预测,到2027年,AIPC出货量将超过1.7亿台,其中近60%将部署在商用领域;截至2023年6月,已有多家厂商品牌将在2024年密集推出具备AI功能的新机型。 产品性能不断优化升级,集中就近发展优势凸显::1)主要产品的性能不断提高。公司高精度电子线组件良率均在98%以上,微型扬声器良率均在95%以上,且良率基本稳中有升。 2)产业链呈现头部集中现象。目前,公司与其余三家企业占据笔记本电脑用高精度电子线组件绝大部分的市场份额。 3)海外设厂实现就近低成本。设立缅甸子公司满足近年来下游客户前往东南亚等地区设厂需求,降低人工成本。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基于行业回暖及笔电行业的智能化趋势,我们预计泓禧科技2023-2025年营业收入达到4.91/5.87/7.03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14.9%/19.6%/19.7%;预计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39/0.57/0.76亿元,EPS分别为0.52/0.77/1.03元。按2024年2月20日收盘价,对应2023-2025年PE分别为24.86/16.92/12.59倍。横向比较我们发现,泓禧科技PE较行业可比公司明显较低,并且业绩增长确定性较强,且受2024年下半年可能出现的AIPC热潮影响,公司所处行业关注度升高有望引起公司估值抬升。基于此,我们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市场竞争加剧风险、人力资源风险、客户集中风险、汇率波动风险、发出商品余额较大风险、外协加工占比较大风险、公司关联方较多的风险
硅烷科技 基础化工业 2024-02-07 13.16 -- -- 15.98 21.43%
15.98 21.43% -- 详细
深耕硅烷行业多年,业绩稳步增长: 公司起于硅烷气产品,先后拓展工业氢、高纯氢业务,并延伸下游拓展布局区熔级多晶硅,受益于光伏需求高增, 2023Q1-3硅烷气成为公司第一大业务,带动公司业绩持续增长, 2023Q1-3实现营收 8.42亿元,同增 14%,实现净利润 2.20亿元,同增 50%。 传统+新兴市场双轮驱动硅烷需求高增,低碳时代氢气前景广阔: 1)硅烷气领域:①光伏: N 型电池技术转变带动硅烷气需求较 P 型提升 50%,光伏装机稳增+技术迭代下带动硅烷气需求高增; ②半导体及面板:国产半导体及显示面板份额持续提升有望推动硅烷气需求增长; ③硅碳负极: 硅基负极渗透率将于 2025年增至 3.2%,随产业链布局逐步完善成熟,硅碳负极有望于 2024-2025快速放量,带动硅烷气需求高增; ④电子级多晶硅:公司预计 2025年电子级多晶硅国产化率将达 70%,产生9100吨电子级硅烷气需求, 2023-2025年 CAGR 达 196%; 2)氢气领域: 中国氢能联盟预测 2030年中国对氢能需求为 3700万吨, 2060年将高达 1.3亿吨,需求较 2030年增长将近两倍,具有较大增长空间。 技术底蕴构建产品优势,产业横纵向拓展布局新增长点: 1)技术优异构建产品优势: 公司硅烷气、氢气性能均处于行业领先水平,技术底蕴深厚,产品指标领先行业。 2)受益于老客户出货高增,横向拓展新领域助力业绩新增长。下游客户包括隆基、爱旭等光伏龙头,技术迭代下充分受益增长,同时积极导入新客户,横向拓展切入硅碳负极、电子级多晶硅等领域,有望贡献新增长点; 3)硅烷气领域龙一地位稳固,产能扩张满足高增需求。 2022年公司为硅烷气领域龙一,市占率达 24%,为满足市场高增需求公司积极扩产,预计 2024/2025年产能可达5000/9200吨/年。 4)延伸布局下游构造公司新增长点。 公司除硅烷气外延伸至下游布局区熔级多晶硅,目前正处于资质认证阶段,后续有望贡献新增长点。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 我们预计公司 2023/2024/2025年归母净利润为3.06/3.70/4.49亿元,同增 62%/21%/21%,对应 PE 为 14/12/10倍, 考虑公司下游需求持续高增长,同时横纵向拓展业务布局, 首次覆盖,给予公司“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需求增长不及预期、客户拓展不及预期、竞争加剧等.
曾朵红 1 4
连城数控 机械行业 2024-01-03 42.48 -- -- 43.03 1.29%
43.03 1.29%
详细
硅片设备领先龙头,业务外延拓展新增长点: 公司起于切割设备, 成长于单晶炉, 以晶硅生长及加工设备为基逐步外延至电池、组件设备、辅材领域并横向拓展至半导体领域开拓新增长点; 公司 2018/2022年营收及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10.5/37.7亿元、1.65/4.52亿元,2018-2022年 CAGR分别达 38%/29%, 2023Q1-3公司营收/归母净利润为 36.98/4.58亿元,同增 74%/79%,业绩持续高增长。 光伏设备随技术迭代需求持续增长,半导体领域国产替代空间大: 1)光伏设备: N 型技术迭代下硅片环节单晶炉环节控氧要求更高,低氧单晶炉需求有望高增,大尺寸+薄片化趋势下增加切割设备替换空间; 电池环薄膜沉积设备投资占比升至 30-50%,技术迭代下薄膜沉积设备及清洗制绒需求高增;组件环节对串焊机提出更高工艺要求,催生新组件设备需求; 2) 半导体领域: SEMI 预计 2025年半导体设备销售额达1240亿美元, 2022-2025年 CAGR 达 5%,半导体单晶炉以海外企业为主,国产份额不足 40%,存在较大替代空间。 技术筑基, 多样化外延布局开拓成长空间。 1)硅片设备布局完备,技术顺应行业发展需求行业领先。 硅片环节公司涵盖全产线设备,产品布局完备,技术上顺应市场趋势推出低氧单晶炉,技术行业领先; 2)摆脱大客户依赖,非隆基占比不断提升。公司持续开拓新客户,隆基占比 2022年已降至约 30%,同时公司逐步获取双良、阿特斯、天合等非隆基客户订单,公司已摆脱大客户依赖; 3)业务多样化布局,拓展新增长点:公司通过持股艾华半导体、 无锡釜川科技、拉普拉斯布局电池设备,已获大客户订单, 2023年预计实现营收约 2亿元, 2024年有望翻倍增长; 组件设备随 BC 产能释放亦有望提升;辅材焊带环节出货逐步提升,2023年有望实现 5亿元营收, 2024年有望持续高增长。 4)在手订单充沛,支撑业绩稳增长。 截至 2023年三季度末,公司在手订单约 110亿元,其中晶体生长及加工设备 96亿元,电池片及组件设备订单 8.9亿元,其他订单 5.1亿元,公司在手订单充沛。 5)积极开拓半导体领域,加速国产替代。 公司 24英寸超大直径半导体级直拉单晶已投入市场, 同时积极合作开发碳化硅设备及蓝宝石设备,后续有望为公司新业绩贡献点。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 我们预计公司 2023/2024/2025年归母净利润为6.4/8.2/9.8亿元,同比+41%/27%/20%,对应 PE 为 15/11/10倍;选择光伏各环节设备公司作为可比公司,考虑公司业务不断外延贡献新增长点,首次覆盖给予公司“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 需求增长不及预期,竞争加剧,新业务拓展不及预期等。
艾融软件 计算机行业 2023-12-26 12.50 -- -- 14.88 19.04%
16.44 31.52%
详细
优质的金融数字化服务商快速增长:公司致力于推动金融数字化转型,为以银行为主的金融机构提供场景解决方案。公司近年来业绩增长迅速,公司20202022实现营收2.75/4.21/6.06亿元;归母净利0.48/0.50/0.52亿元。2023年Q1Q3实现营业收入4.37亿元,同比增长7.01%;实现归母净利润0.40亿元,同比增长25.70%。随着公司与中国农业银行、中银消金等新客户的合作进一步深化,还将释放更多增长动力。 金融信创与数字化转型带动行业高景气:1)金融信创体系建设带来增长空间。我们预计,未来几年金融信创投入将会持续增长,本着自主创新、安全、可控的核心原则,各大金融机构采购软硬件时对国内的信创企业的信任度逐步提升,国内头部金融IT企业将在招标中获得更多机会。2)监管部门持续推进金融数字化转型。金融业数字化转型从银行业逐步深入至证券、基金等行业。2022年中国银行业IT解决方案市场规模为648.8亿元,同比增长10.1%。3)百度、华为等头部IT参与共建。各大金融机构纷纷加入百度大模型生态建设,华为与中国银联合作共建鸿蒙生态。 稳老拓新,共建金融信创体系新生态:1)公司擅长定制服务,客户稳定质优,与多家大客户合作已超12年,且公司深挖老客户需求,预研项目中标率高,持续深化合作实现业绩增长。2)公司自主创新助力新业务拓展。公司利用自身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技术优势,助力客户业绩增长。公司在创新大赛多次获奖,助力业务推广。3)公司AI与大数据领域技术储备丰厚。公司与百度共建“文心一言”大模型产品生态,与华为合作,共同进行鸿蒙系统的生态建设。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公司大行订单充足,我们预计艾融软件20232025年营业收入达到6.55/7.53/8.66亿元;预计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72/1.09/1.37亿元,EPS分别为0.34/0.52/0.65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33.0/21.7/17.3倍。我们认为,公司未来增速较快,稳定性强,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技术迭代的风险;对主要客户重大依赖的风险;收入或利润无法持续增长的风险;业务季节性波动的风险;核心人员流失的风险。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1 转到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