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赵昊

华源证券

研究方向:

联系方式:

工作经历: 登记编号:S1350524110004。曾就职于安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开源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0日
短线
5%
(--)
60日
中线
65%
(第348名)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6/6 转到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诸海滨 2 3
赵昊 2
武汉蓝电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3-10-31 23.87 -- -- 32.49 36.11%
37.80 58.36%
详细
2023 年三季报出炉, 前三季度营收/归母净利润增长 46.82%/68.90%2023Q1-Q3 实现营收 1.36 亿元(+46.82%),归母净利润 0.65 亿元(+68.90%),扣非归母净利润 0.61 亿元(+75.90%),毛利率/净利率达到 65.85%/49.46%; Q3 单季度实现营业收入 5062 万元,同比增长 65.19%,环比回落 10.50%; 归母净利润 2293 万元,同比增长 137.94%,环比回落 19.82%; 毛利率/净利率达64.13%/45.93%, 维持高水平;经营净现金流达 1964 万元,同比增长 93.47%。公司目前持续巩固传统的研发类测试仪器基本盘并进一步发力大功率设备,募投开拓化成分容新业务入局市场较大赛道, 我们维持公司 2023-2025 年的归母净利润预测为 0.96/1.27/1.67 亿元,对应 EPS 分别为 1.68/2.22/2.91 元/股, 对应PE 分别为 13.6/10.3/7.8 倍, 维持“买入”评级。 大功率+化成分容第二曲线稳步兑现, 国内电池出货量增长 35%需求高景气武汉蓝电作为国内研发类电池测试设备龙头,通过上市募投项目布局大功率动力电池、产线端化成分容等领域的测试设备, 已进入宁德时代、比亚迪等头部电池客户配套,利用自身高精度技术优势开拓第二曲线。 随着小功率高精度测试设备稳定切入高精度市场以及电池材料客户、 动力电池等大功率设备逐步放量, 公司前三季度收入、利润维持较快增长。 据 GGII 数据, 2023 年前三季度我国锂电池出货量 605GWh,同比增长 34%; 其中动力电池出货量 445GWh,同比增长 35%。 我们预计 2025 年电池检测仪器国内市场整体达 304 亿元。 多年技术壁垒构筑公司护城河,高精度测试技术驱动拓展多元应用目前武汉蓝电在高精度电池检测仪器设备整体上已达到国际较先进水平,有望持续推进国产替代,并通过技术优势切入多元应用。 电池测试需求呈现多元趋势: 一是高精度、高可靠性, 目前武汉蓝电高精度电池测试设备的电压、电流测试精度可以达到万分之一, 且具备稳定性优势。 二是向大功率、大电流方向发展。 公司大功率新产品正逐步推向市场,实现精度、成本优势。 三是多参数检测、多功能检测, 公司产品在工步编辑、模块化测试及软件功能上具备优势。 风险提示: 新能源行业需求下滑、市场竞争风险、新产品研发进度风险等
诸海滨 2 3
赵昊 2
富士达 通信及通信设备 2022-09-12 17.50 -- -- 17.78 1.60%
17.78 1.60%
详细
深耕射频连接器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022H1营收增长37.31% 公司专注射频同轴连接器、射频同轴电缆组件、射频电缆等产品,广泛应用于通信、防务、航空航天等领域。2022H1公司实现营收3.95亿元(+37.31%),其中射频连接器、射频电缆组件业务收入占比分别为51%、47%。公司致力于技术创新,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累计发布十三项IEC国际标准,是我国射频连接器行业拥有IEC国际标准最多的企业。未来公司有望依托自身强劲的技术实力提升市占率,保持业绩稳步提升。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年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48/1.87/2.34亿元,对应EPS分别为0.79/1.00/1.24元/股,对应当前股价的PE分别为19.5/15.4/12.3倍,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预计2018-2025年我国射频连接器CAGR达7%,市场具有进口替代效应 近年全球连接器生产力不断向中国转移,中国现已成为全球连接器的主要市场。根据中国电子元件行业协会信息中心数据,受5G发展的影响,2025年全球射频连接器市场规模预计达60.1亿美元,2018-2025年CAGR约为5%;2024年中国市场规模预计达150亿元,2018-2025年CAGR约为7.2%。全球射频连接器厂商主要有安费诺、罗森博格和泰科电子等;国内公司包括华达股份、航天电器、金信诺、吴通控股、电连技术,其中航天电器营收端优势明显,电连技术成长性出众;与华达股份相比,公司规模与其接近,成长性略高。随着国内通信产业发展,各种通信设备有向小型化、高频化发展的趋势,且射频连接器市场具有进口替代效应,国内对于高性能射频同轴连接器的需求预期提升。 依托5G需求精进技术,公司产业基地二期项目预计2023年逐步释放产能 2022H1,公司逐步扩大并巩固5G产品的配套优势,积极跟进6G未来需求及发展方向,5G技术储备产品包括:MQ4/MQ5系列多通道射频连接器、低成本板间互联技术、PogoPin射频连接器等。2022H1,公司产业基地一期已于上半年陆续投产,产业基地二期项目(募投项目)已于7月建设完成,预计2022年年底具备投产条件,在2023年逐步释放产能。对5G及6G需求的技术储备以及募投项目的预期达产,有望为公司增强核心竞争力、提高业务规模提供支持。 风险提示:下游行业需求变化的风险、应收账款金额较大的风险
诸海滨 2 3
赵昊 2
同惠电子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2-09-02 13.45 -- -- 13.39 -0.45%
13.95 3.72%
详细
深耕电子测量仪器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022H1营收增长27% 公司成立于1994年,多年专注电子测量仪器,产品包括元件参数测试仪器、绕线元件测试仪器、电气安规测试仪器、电阻类测试仪器、电力电子测试仪器、台式数字多用表六大类,广泛应用于3C消费电子、5G通讯、半导体封测、新能源汽车、电力电子、家用电器等领域。2022H1公司实现营收0.83亿元(+27%),毛利率小幅下滑至53.48%。公司已取得了一定的品牌知名度和市占率,未来随着继续专注研发,核心竞争力预期进一步增强,有望持续壮大企业规模、提高总体盈利水平。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年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54/0.70/0.91亿元,对应EPS分别为0.51/0.66/0.86元/股,对应当前股价的PE分别为25.9/20.0/15.4倍,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中国市场规模增速高于全球,2025年预计达66亿美元,亟需高端进口替代 我国电子测量仪器已完成从无到有的转变,但在高端领域仍被国际龙头企业是德科技、罗德与施瓦茨等把控,国内产品多数处于中低档技术水平。近几年,受益于中国政策的大力支持,行业规模高速增长,据Frost&Sullivan预测,中国电子测量仪器的市场规模预计从2020年的48.08亿美元升至2025年的66亿美元,CAGR达6.54%,高于同期预测的全球市场规模CAGR4.6%。国内头部厂商产品结构具备差异性,其中普源精电规模端优势明显,公司的营收规模虽小,但2021年增速达47.39%,发展潜力显著。随着国家对精密测量仪器的重视与支持,我们认为国内企业有望通过不断加码研发逐步打破国外技术垄断。 半导体用新品推出+募投项目处于安装调试阶段,有望持续提升市占率 据2022年半年报披露,公司2022年6月成功推出TH510系列半导体器件C-V特性分析仪,新品数量已经达20款左右,有望为公司进一步提升在细分领域的市场竞争力。此外,公司募投项目处于安装调试阶段,项目完全达产后形成的各类仪器65000台的产能有望为公司市占率的提升与业绩增长提供支持。 风险提示: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关键核心器件依赖进口的风险
诸海滨 2 3
赵昊 2
凯德石英 非金属类建材业 2022-04-18 20.70 24.35 -- -- 0.00%
21.03 1.59%
详细
公司事件:公司发布2021年年度报告:2021年度公司实现营收1.66亿元,同比增长1.45%;净利润3,981.55万元,同比增长15.58%。经营性净现金流6866万元,同比提升105.7%。 石英制品稳步推进,下游半导体行业向好引新发展:2021年公司在石英玻璃制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方面推进顺利,①半导体领域,随着下游半导体集成电路产业景气度的持续提升,半导体集成电路芯片用石英产品的客户订单量增加,2021年半导体集成电路芯片用石英产品营业收入1.26亿元,同比增长37.75%,占全年营业收入的75.71%。②光伏太阳能领域,2021年我国光伏产业持续向好,但由于公司受整体产能的影响光伏太阳能行业用石英产品收入相对减少。2021年光伏太阳能行业用石英产品营业收入3,937.94万元,占全年营业收入的23.74%。 通过加大产品研发、开发新客户等举措,2021年公司实现营收1.66亿元,净利润3982万元,整体业务稳步推进。 半导体产能转移促进订单持续增加,半导体类占总营收比重升至76%:公司半导体用石英制品主要有石英舟、石英管道、石英仪器三个类别,主要应用的环节有氧化、扩散、化学气相沉积(CVD)、清洗、刻蚀等。根据公司公开发行说明书,2020年全球石英制品市场规模约为291.60亿元,半导体领域占比约为65%,规模达189.53亿元。2021年,受益于下游半导体产能转移、国家产业政策支持发展以及晶圆厂的逐步扩产,半导体用石英制品高速发展。2021年,公司半导体集成电路芯片用石英产品的客户订单量持续增加,此项业务收入达1.26亿元,占全年营收76%,毛利率增至55%。 光伏产业升级需求增长,受产能影响光伏类收入降至43937.94万元:公司用于光伏领域的石英制品主要有卧式石英舟、卧式炉管以及接液瓶、源瓶、石英挡板等石英仪器,主要应用于氧化、扩散、CVD等具体工艺环节。国家“双碳”政策正积极引导能源结构调整和光伏行业发展,预计光伏发电占比将从2020年的11%升至2030年的27%,预测中国光伏装机量将从2020年的253GW升至2050年的5,000GW。随着光伏装机量未来平稳增长,光伏用石英制品需求端也将同比例增长。由于公司整体产能有限,2021年公司光伏太阳能行业用石英产品营业收入相对较低,达到3937.94万元,占全年营业收入的23.74%,毛利率降至11.05%。 投资建议:公司专注石英制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在半导体、光伏领域深耕多年,在国内石英制品行业占据优势地位。2022年公司将积极、稳妥地筹办“高端石英制品产业化项目”。目前公司正不断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转型升级,逐渐实现从低端产品向高端产品的转变。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年的收入分别为1.87亿元、2.51亿元、3.51亿元,净利润分别为0.48亿元、0.68亿元、0.91亿元。考虑到公司产能预计2023年年初释放加速、客户结构优势显著,我们给予公司2023年PE27X,对应目标价24.57,维持买入-A评级。
诸海滨 2 3
赵昊 2
贝特瑞 非金属类建材业 2022-04-04 -- 64.47 211.00% -- 0.00%
-- 0.00%
详细
公司事件:公司发布2021年度报告:2021年度公司实现营收104.91亿元,同比增长135.67%;归母净利润14.41亿元,同比增长191.39%。 下游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带来巨大市场需求,2021年正负极材料销售额分别达36.5亿元(+250.36%)、64.59亿元(+104.96%):贝特瑞主营业务包括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正极材料及石墨烯材料三大业务板块,是集基础研究、产品开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根据公司发布的2021年度报告来看,2021年公司营收规模与利润规模均同比大幅提升,其中负极材料销售量达16.62万吨,销售额达64.59亿元,同比增长104.96%;正极材料销售量达3.16万吨,销售额达36.5亿元,同比增长250.36%。就单季度来看,2021Q4公司营收36.40亿元,同比增长107.26%,环比增长37.68%;归母净利润3.51亿元,同比增加149.76%,环比减少2.53%。2021年度公司营收及归母净利润增长的主要原因系本年度新能源汽车需求增长带动锂离子电池及材料行业快速发展,公司产品产销量增长,收入及成本也相应增长。 负极材料领域坚持垂直产业链经营模式,2021年多地成立合资公司投建一体化生产线项目:经过二十余年的积累与发展,公司负极材料业务形成了由天然石墨负极材料、人造石墨负极材料和新型负极材料为主体的负极材料产品体系。公司生产的天然石墨负极材料和人造石墨负极材料属于石墨类负极材料;公司生产的新型负极材料主要是以硅氧负极材料、硅碳负极材料为代表的硅基负极材料,此外还包括少量软碳、硬碳等新型负极材料。在负极材料领域,公司坚持垂直产业链经营模式,一方面将与产业链上下游有技术实力、有资源储备、有共同价值观的合作伙伴合作投资,持续完善产业链布局,并充分发挥各个生产基地协同作用,保证供应;另一方面,也将加快石墨负极传统技术路线及工艺革新,加快推进新型负极材料的前瞻性布局,实现负极市场份额的更大突破,巩固负极材料整体竞争优势。2021年9-11月,公司分别在四川省雅安市、宁夏石嘴山市、山西省长治市等地成立合资公司,投资建设负极材料一体化生产线项目。 正极材料领域主打高镍三元正极材料,2021年与SKon、亿纬锂能合资共建常州基地:在正极材料领域,公司通过持续研发,形成了以NCA和NCM811为代表的高镍三元正极材料产品体系。在三元材料方面,公司专注于满足海内外电池企业的高能量密度动力电池需求,聚焦于研发生产低钴、高能量密度和高性价比优势的高镍三元正极材料。公司坚持资源循环经营模式,完善产业链布局,打造产品核心竞争力,通过导入正极材料前驱体供应商、投资布局锂电池回收拆解业务、与合作伙伴共同投资布局镍锂等关键资源、与客户合作建厂等方式,确保资源保障及成本优势;同时,加大研发投入,实现更低碳、更环保的生产工艺,以技术创新持续优化产品。2021年6月,公司的子公司江苏贝特瑞与SK innovation Co., Ltd、亿纬亚洲有限公司签署《合资经营合同》和《增资协议》,共同对常州市贝特瑞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进行增资,并通过其投资建设“年产5万吨锂电池高镍三元正极材料项目”。 投资建议:贝特瑞作为新能源材料行业知名企业,在经营业绩、产品质量、技术实力、产能建设等方面表现优异。根据公司发布的2021年年度权益分派预案,公司将以未分配利润向全体股东每10股送红股5股,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3.5元(含税),预计共派送红股2.43亿股,派发现金红利1.70亿元(含税)。近两年贝特瑞扩充了人造石墨负极材料的产能,并积极新建硅基负极材料和高镍三元正极材料生产线,为未来行业正负极材料发展趋势进行前瞻性布局。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年的收入分别为174.96亿元、262.36亿元、334.01亿元,增速分别为66.8%、50%、27.3%;净利润分别为22.04亿元、32.12亿元、41.23亿元,对应PE分别为23X、16X和12X,维持买入-A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价格波动风险、行业竞争风险、汇率变化风险、政策风险
诸海滨 2 3
赵昊 2
贝特瑞 非金属类建材业 2022-01-07 -- 79.94 285.62% -- 0.00%
-- 0.00%
详细
最新变化:剥离磷酸铁锂业务,夯实负极材料领先地位++增加高镍三元材料产能。2021年初至今,公司进行了多次对外投资项目,其中包括5万吨高端人造石墨负极材料项目、年产12万吨负极针状焦生产线、年产8万吨高端人造石墨负极一体化产线、年产5万吨锂电池高镍三元正极材料项目等扩产项目。为更加专注于负极材料核心业务,公司于2021年年中出售了磷酸铁锂相关资产和业务(“天津纳米”、“江苏纳米”),交易总价款84443.10万元。此外,2021年第二期股权激励计划共授予2492万份股票期权,共激励390名高管及核心员工,解锁条件为2021年扣非归母净利润较2020年增长35%。整体来看,2021年是增长和蓄势之年,产业扩展硅基+增加三元产能,发布股权激励计划,深度绑定核心员工奠定公司未来发展基石。 负极看点:出货量已经连续多年位列全球第一,未来持续发展人造石墨和硅基负极材料技术。公司主要产品为天然石墨负极材料、人造石墨负极材料和新型硅基负极材料。公司拥有开采到产成品的天然石墨负极材料的完整产业链,人造石墨负极材料和硅基负极材料为公司未来主要的发展方向。自2013年起公司的负极材料出货量已经连续8年位列全球第一,同时,2020年硅基负极材料出货量国内领先。2021H1,公司负极材料实现营收23.9亿元,占总营收的56.88%,毛利率为36.7%,基于品质、规模和客户结构,负极毛利率近年来领先行业公司。2021年前三季度负极材料销量突破10万吨,其中人造石墨负极销量突破6万吨。根据DT新材料,公司2020年在中国负极材料市场份额占比达22%,位列行业第一。此外,公司主持制定硅碳负极国家标准,参股投资高端人造石墨负极一体化产线,公司的规模优势、上下游产业链一体化优势、技术优势和客户优势将会进一步强化。 正极看点:高镍三元存在性能优势,过通过SKI、松下等国际客户审核验证。公司正极材料产品体系由高镍三元正极材料和磷酸铁锂正极材料两大类产品构成,近年来聚焦于研发生产低钴、高能量密度和高性价比优势的高镍三元正极材料,从研发投入来看,公司正极材料研发费用始终处于行业前列,体现出公司对正极材料研发的较大投入。2020年、2021H1正极材料分别贡献营收10.42亿元、15.87亿元,占总营收达23.4%、37.7%。2021年H1正极材料毛利率大增至17.16%。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的数据,预计2021年中国正极材料出货量将达58万吨,预计2021年中国正极材料市市场规模将达到877亿元。公司高镍正极材料产线通过SKI、松下等国际客户审核验证,发货量上高镍三元对国内外大客户均实现突破,此外公司在建产能5万吨,整体来看高镍三元正极预计将对公司未来经营成果产生积极影响。 投资建议:贝特瑞以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和正极材料为核心产品,是全球行业地位突出的新能源材料研发与制造商。近两年贝特瑞扩充了人造石墨负极材料的产能,并积极新建硅基负极材料和高镍三元正极材料生产线,为未来行业正负极材料发展趋势进行前瞻性布局。我们预计公司2021-2023年的收入分别为95.47亿元、158.17亿元、228.80亿元,增速分别为114.5%、65.7%、44.7%;净利润分别为13.72亿元、20.10亿元、28.46亿元,对应PE分别为52X、36X和25X,给予买入-A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规模扩张引发的管理风险、应收账款风险等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6/6 转到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