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只看历史评测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1 转到 页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迈信林 机械行业 2024-02-27 33.19 -- -- 42.00 26.54% -- 42.00 26.54% -- 详细
成立瑞盈智算,注册资本81.68亿,未来五年智算行业有望高增长。 根据天眼查,2024年1月26日公司成立了上海瑞盈智算科技有限公司,瑞盈智算位于上海市,是一家以从事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为主的企业,企业注册资本1.68亿人民币,股东主要为迈信林、杨磊,其中迈信林为控股股东。算力租赁伴随23年AI技术爆发而兴起,并且吸引了众多实力雄厚的大企业进入此领域。据不完全统计,在2023年期间,增加算力租赁业务的A股上市企业不下于80家,其中既有传统的IDC、云服务商,也不乏如主营调味品的莲花健康、主营染料业务的锦鸡股份、主营园林绿化的农尚环境等跨界公司。AI技术对于算力的需求究竟有多大?市场是否需要越来越多企业跨界而来?从目前市场而言,答案是趋于乐观的。中国移动党组书记、董事长杨杰曾在23年10月表示,预计未来五年,中国智算规模的复合增长率将超过50%。2024年OpenAI推出首个文生视频模型Sora,被认为是AI产业的‘Iphone’时刻来临,多模态模型的爆发,视频数据的生成、调用等,对集群通信延迟要求更高、带宽需求暴增,800G甚至1.6T光纤网络将比预计更快普及。Sora的到来将推动数据中心规模的持续扩大,有望带动更多资本的进入,促进行业的繁荣,这一进程在23年ChatGPT问世、国内大模型研发应用加快、智算需要爆发之际便已经开始,Sora的到来无疑将起加速作用,以加快算力建设,推动智能化、数字化发展。 受主机厂采购价格调整,公司2233年业绩下滑,逐步开拓半导体封测设备腔体、光器件封装设备。近日公司还发布了业绩预告,预计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2.9亿到3.2亿元,同比减少1.24%到10.50%,归母净利润1500万到2000万元,同比减少52.91%到64.68%,受行业政策、定价规则、税收政策变化等因素影响,主要客户即各航空主机单位对批量性产品采购价格进行了调整,导致了公司收入规模及产品毛利率有下滑,而且23年公司运营成本及相关费用类支出也有同比增加。2015年以来公司在航空航天领域逐步形成了多项核心技术,从以管路系统连接件、专用标准件及组件为主发展到以整体结构件为主,并拓展了飞机装配工装业务,直接向航空工业下属的主机厂销售占比持续提升。立足航空航天领域的同时,公司将精密制造技术逐步推展至民用多行业,包括电子、半导体,产品有半导体封测设备腔体、电磁屏蔽柜、光器件封装设备等,其中3m设备是用在400GHz和800GHz光模块封装,目前已有多家客户通过测试,其中也有客户已开始分批下单采购,国内光通讯龙头将采用此设备做产品测试,公司3m的设计精度在国内领先水平,速度和精度能和国外设备竞争。【评论】公司始终专注于航空航天零部件的工艺研发和加工制造,在航空航天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研发、生产、运营经验,形成了精密制造技术。2015年以来,公司在航空航天领域逐步形成了多项核心技术,加工产品的复杂度、精度不断提升,从以管路系统连接件、专用标准件及组件为主发展到以整体结构件为主,并拓展了飞机装配工装业务,产品结构、客户结构持续优化,直接向航空工业下属的主机厂销售占比持续提升。 在立足航空航天领域的同时,公司将积累的精密制造技术逐步推展至多个行业,形成了民用多行业精密零部件业务,包括电子、半导体等领域。受到市场环境及行业政策影响公司近两年业绩增长不达预期,但目前公司有对外在积极拓展新的客户群体,深挖现有客户业务体量,对内进行更加有效的成本管控,以提高公司整体的盈利能力。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年实现营收3.10/3.49/3.95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为0.19/0.45/0.57亿元,对应PE为161.08/68.56/54.85倍,给予增持评级。【风险提示】行业竞争加剧风险;设备进口比例较高的风险;国有大型军工集团客户的经营或需求发生变化的风险;半导体设备零部件业务处于开发早期可能有亏损风险。
迈信林 机械行业 2023-08-25 19.37 20.16 -- 21.50 11.00%
41.32 113.32%
详细
事件: 2023年 8月 24日,公司发布 2023年半年报。2023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1.47亿元,同比增长 10.73%;实现归母净利润 0.18亿元,同比下降 14.17%,业绩小幅承压;扣非归母净利润 0.15亿元,同比下降 8.68%。 产能提升促进收入增长,部分募投项目年内投入使用23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增长 10.73%,主要系公司募投项目部分完成投建,同时对工艺技术与设备进行了升级,整体产能得到有效提高,同时郑飞机械收购后,扩大了相应市场份额,销售收入有所增加。公司募投项目“航空核心部件智能制造产业化项目”截止报告期末已投入 36%,预计 24年 3月份投入使用,“国防装备研发中心项目”预计 23年 12月前投入使用。两个项目均逐步推进中,进度符合预期。 加大研发支出,提升核心技术公司坚持核心技术自主创新,报告期内增加了半导体项目的研发投入,包括“高速共晶贴片机的研发”及“工业贴片机的研发”2项研发项目,同时增加了郑飞机械的研发投入,23年上半年研发费用 0.14亿元,同比增长56.74%,在营收的占比为 9.82%,同比增长 2.88pct。报告期末,公司在航空航天领域拥有 12项核心技术,其中 11项系公司自主研发取得,1项系公司自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引进、吸收取得。公司已获授权项发明专利 35项,实用新型专利 130项。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考虑到公司数控精密加工领域处于领先地位,我们预计公司 2023-25年营业 收 入 分 别 为 3.84/4.45/5.03亿 元 , 对 应 增 速 分 别 为18.50%/15.96%/12.91%,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0.72/0.81/0.91亿元,对应增速分别为 70.17%/11.77%/12.73%,三年 CAGR 为 28.95%,EPS 分别为0.65/0.72/0.81元/股,对应 PE 分别为 29/26/23倍。鉴于公司布局军民用零部件数控精密加工业务,根据相对估值法,参考可比公司估值,我们给予公司 2024年 28倍 PE,公司对应目标价 20.16元。维持 “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产品质量管控风险;募投项目进展不及预期风险;市场竞争加剧风险。
迈信林 机械行业 2023-05-01 18.40 21.79 -- 20.92 12.11%
22.36 21.52%
详细
事件: 2023年4月27日,公司发布2022年年报和23年一季报。2022年,公司实现营收3.24亿元,同比增长1.03%;实现归母净利润0.42亿元,同比下降16.66%,业绩符合预期;扣非后净利润0.34亿元,同比下降15.90%。2023年一季度实现营收0.66亿元(同比+13.43%),扣非归母净利润0.06亿元(同比-44.53%)。 航空航天零部件业务收入增加,民用零部件业务小幅下降2022年,公司航空航天零部件及工装业务实现营收2.05亿元,同比+30.71%;民用多行业精密零部件业务营收1.11亿元,同比-24.06%,主要系公司22年通过收购郑飞机械增加业务收入,同时与盖睿科技合作的医疗检测站项目增加收入。毛利率方面,航空航天零部件及工装业务为43.95%,同比-0.85pct;民用多行业精密零部件业务为10.95%,同比-7.14pct,主要系新厂房和新设备的逐步投入使用,报告期内新增折旧费用为461.96万元,同时公司加大了新产品及半导体设备的研发投入,同比增长24.66%。 持续加强研发投入,积极推进产线建设公司持续加强研发投入,在研项目中“加工动态特征的复杂结构件切削技术的研发”项目关注飞机制造的核心关重零部件,目前为小批量生产应用阶段,2022年新增专利17项。公司依托航空核心部件智能制造产业化项目搭建航空零部件的柔性产线和航空类产品的柔性装配线,预计2024年3月达到使用状态,国防装备研发项目预计2023年12月投入使用。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考虑到公司数控精密加工领域处于领先地位,我们预计公司2023-25年营业收入分别为3.84/4.45/5.03亿元,对应增速分别为18.50%/15.96%/12.91%,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65/0.72/0.82亿元(23-24年原值为0.67/0.80亿元),对应增速分别为70.23%/11.95%/12.80%,三年CAGR为29.02%,EPS分别为0.65/0.72/0.82元/股,对应PE分别为29/26/23倍。鉴于公司布局军民用零部件数控精密加工业务,根据相对估值法,参考可比公司估值,我们给予公司2023年34倍PE,公司对应目标价22.10元。维持 “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产品质量管控风险,在研项目进展不及预期风险。
迈信林 2022-07-11 28.00 38.46 12.42% 30.18 7.79%
30.18 7.79%
详细
事件:7月8日晚,公司发布公告,拟以现金人民币1028万元收购郑州郑飞机械有限责任公司56.845%的股权。 拟收购郑飞机械,分享国改、混改红利。郑飞机械前身为航空工业集团下属国营第一二四厂的一个从事武器悬挂发射装置配套产品的机械加工专业生产厂,后于2007年依照国家政策以破产重组的形式设立。郑飞机械具备生产航空悬挂发射装置机械零件的能力,主要产品以悬挂装置机械零组件为主,为航空工业某单位的航空机载产品提供配套。此次收购实现了飞机挂架系列零件关键制造技术、组件装调技术的引进,或将进一步加强公司在精密结构件加工的精细化能力,同时也为公司未来进入新的产品领域奠定了基础,为长期发展提供助力。我们认为,公司作为军工单位优秀供应商牵手中航机载旗下相关主体,进一步丰富了军工央企与民营企业的合作协同模式,为军工行业改革注入更多活力。 技术实力领先,特种工艺通过主机厂认证。公司是一家同时具备机体零部件、发动机零部件和机载设备零部件综合配套加工能力的民营航空航天零部件制造商,业务以军品为主、民品为辅。公司承担多种型号航空航天零部件的工艺设计和加工制造,涉及飞机机身、机翼、尾翼、发动机、起落架、机电系统、航电系统。公司成立至今已拥有12项核心技术,117项专利,其中发明专利30项,实用新型专利87项,范围覆盖在材料识别、工艺设计、参数选择、机加编程、工装设计等技术。为实现全流程加工工序,公司进一步丰富特种工艺的能力建设。据5月对外披露公告显示,公司已通过航空工业下属主机单位对“钛合金电阻点焊”、“钢电阻点焊”、“结构钢热处理”、“不锈钢热处理”、“铝合金硫酸阳极化”、“渗透检测”和“飞机零部件涂层系统涂覆”等特殊过程确认评审,具备相关特种工艺配套能力,且已具备卡箍等钣金类成品组件及铝合金结构件成品的生产交付条件。我们认为,随着全流程加工工序的不断扩充完善,公司部件产品交付能力有望得到进一步提升,行业地位持续稳固。 研发与生产并行,军民与飞机并重。公司所处高端制造行业要求持续研发创新,目前公司研发人员占比持续提高,由2017年的16.71%提升至2021年的37.45%,研发费用由2017年的647.35万元提升到2021年的1644.92万元,均反映公司高度重视技术研发,努力提升加工产品的性能、质量,从而提高公司竞争力。在“十四五”练兵备战背景下,军队装备量的提升叠加新型装备加速换代列装,航空航天技术公关和配套能力提升势在必行。在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指出,加快民用大飞机和航空发动机型号研制,加快培育本土大飞机产业链,根据公司招股书,目前在研项目包括铝合金导管柔性连接卡箍组件、航空发动机整体涡轮盘、飞机起落架主架体、航空发动机转轴,均为航空航天高端制造领域关键技术。我们认为,公司产品技术壁垒较高且下游应用空间广阔,未来有望在十四五军机放量及国产大飞机产业链不断成熟的背景下持续受益。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年净利润分别为0.7、1.2、1.8亿元,对应当前股价的PE分别为46、27和18倍,维持“买入-A”评级。 风险提示:与被收购企业协同效果不及预期,航空机电产品订单不及预期的风险,民品订单及利润率下滑的风险。
迈信林 2022-07-01 27.82 -- -- 32.22 15.82%
32.22 15.82%
详细
深耕航空零部件制造十余年,掌握高端装备核心技术。公司成立于2010年3月15日,自成立以来,公司专注于航空航天零部件的工艺研发和加工制造,在航空航天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研发、生产、运营经验,形成了精密制造技术。在立足航空航天领域的同时,公司将积累的精密制造技术逐步拓展至多个行业,包括汽车、电子等。公司致力于以精密制造技术推动我国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高度重视技术研发,航空航天是公司技术专攻领域。自成立以来,公司已承担多种型号航空航天零部件的工艺设计和加工制造,涉及飞机机身、机翼、尾翼、发动机、起落架、机电系统、航电系统等,是同时具备机体零部件、发动机零部件和机载设备零部件综合配套加工能力的民营航空航天零部件制造商。 增扩特种工艺处理,具备成品交付能力。特种工艺处理等是航空航天零部件精密制造的关键技术之一,近年来,为实现产品全流程加工工序,提升交付能力,公司持续投入特种工艺研发,不断丰富特种工艺的工艺种类,加强特种工艺能力建设。目前,公司通过了中航工业下属某主机厂“钛合金电阻点焊”、“钢电阻点焊”、“结构钢热处理”、“不锈钢热处理”、“铝合金硫酸阳极化”、“渗透检测”和“飞机零部件涂层系统涂覆”等特殊过程确认评审,具备相关特种工艺配套能力。公司已具备卡箍等钣金类成品组件及铝合金结构件成品的生产交付条件,使公司成为江苏省内首家获得航空工业下属主机单位铝合金结构件成品交付认证的配套生产单位。 持续开拓优质客户,业绩增长动力十足。公司航空航天类业务收入来自航空工业、航天科技、航天科工下属的位于四川、辽宁、甘肃、河南等地区的多家主机厂、分系统厂和科研院所。公司持续开拓新客户并深化与现有客户的合作,公司于2021年7月24日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金城南京机电液压工程研究中心签订《框架协议》,双方主要围绕航空零部件生产和航空类液压产品装配两方面展开合作。合作主体主要由公司全资子公司江苏蓝天机电有限公司完成。根据协议,研究中心在同等条件下将优先向公司进行采购机电类产品,具体种类和金额由双方另行签订采购合同。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受益于十四五期间我国先进军机加速放量,以及公司布局的特种工艺处理业务逐步兑现业绩,我们预计公司2022/23/24年收入分别为4.36/5.84/7.52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72/1.24/1.86亿元,对应EPS分别为0.64/1.11/1.66元,对应PE分别为43.3/25.0/16.8倍。选取国内航空中游制造企业爱乐达、中航重机、三角防务、航宇科技、派克新材作为可比公司,可比公司2023年平均PE为27倍,公司估值偏低。另外,公司与爱乐达同属航空零部件制造企业,具有较强的可比性,爱乐达第一大客户收入占比超过95%,2021年是其业绩的快速兑现期,在2020下半年公司估值快速提升,2021年业绩兑现后估值快速消化,参考爱乐达的发展历程,公司现阶段正处于重要客户的业务布局阶段,第一大客户业务占比有望快速提升,业绩有望快速兑现,与2020年的爱乐达有较强的可比性,应给予一定的估值溢价,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事件:军品订单不及预期;大客户依赖风险;特种工艺处理业务开拓不及预期;研究报告使用的公开资料可能存在信息滞后或更新不及时的风险
迈信林 2022-04-28 16.33 22.68 -- 19.60 20.02%
32.22 97.31%
详细
事件:公司公布2021年年报及2022年一季报。2021年,公司实现营收3.21亿元,同比增长11.12%,实现归母净利润0.51亿元,同比减少0.46%。2022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收0.58亿元,同比减少11.45%,实现归母净利润0.11亿元,同比增长134.42%。 2021年民用多行业精密零部件营收显著增加,助推公司业绩增长。 公司民用多行业精密零部件主要应用于汽车、电子等行业,主要产品包括汽车发动机阀体、半导体封测设备腔体、电磁屏蔽柜等。2021年受益于民用零部件市场需求增长,公司民用零部件业务实现1.46亿元,同期增长30.96%,显著高于公司整体营收增长速度。我们认为,随着汽车、民用电子市场的不断扩大,民用多行业零部件需求将保持持续增长,公司的民用多行业零部件产品将推动公司业绩增长。 设立子公司,切入航空机电产品精加工领域。2021年8月,公司发布公告,拟在南京市设立江苏蓝天机电有限公司,并与南京机电液压工程研究中心合作,建设航空零部件柔性生产线和航空类产品柔性装配线。产线正式运营后,南京机电液压工程研究中心将会优先向蓝天机电采购轴类、盘类、壳体类等航空产品零部件,主要用于液压油箱、液压阀等航空类产品。我们认为,公司设立蓝天机电,将成功切入航空机电产品精密加工领域,未来有望成为公司重要业绩增长点。 推出股权激励计划,彰显公司发展信心。2022年1月,公司发布公告推出股权激励计划,本次激励计划拟向12名中层干部授予限制性股票224万股,约占公司股本总额的2.00%,授予价格为每股12元,本次激励计划授予的限制性股票的业绩考核目标是,以2021年净利润为基数,2022年、2023年的净利润增长率不低于50%和80%。我们认为,公司适时推出股权激励计划,能够有效激发公司中层干部工作热情,推动公司业绩成长,同时彰显公司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年净利润分别为0.7、1.1、1.4亿元,对应当前股价的PE分别为24、17和13倍,首次评级,给予“买入-A”评级。 风险提示:航空机电产品订单不及预期的风险,民品订单及利润率下滑的风险
迈信林 2021-09-01 36.56 40.03 17.01% 34.80 -4.81%
34.80 -4.81%
详细
公司于 7月 26日发布公告,拟与金城南京机电液压工程研究中心签订《战略协同合作框架协议》,未来双方将围绕军、民机(包括 C919)等航空零部件生产和航空类液压产品装配进行战略协同合作; 公司于 8月 27日发布公告,拟投资 2.00亿元设立全资子公司江苏蓝天机电有限公司,计划新建航空零部件的柔性产线和航空类产品的柔性装配线。 投资要点: 牵手南京机电液压工程研究中心,塑造更强核心竞争力公司与金城南京机电液压工程研究中心(以下简称“南京机电”)于 2021年 7月 24日签订《战略协同合作框架协议》,未来双方将围绕军、民机(包括 C919)等航空零部件生产和航空类液压产品装配进行战略协同合作,合作过程中南京机电需为公司提供包括产品实现方案、技术指导、产品质量检测、专业人员配备、技改升级等在内的多方面技术支持。南京机电是我国航空机载机电系统的研发中心和生产基地,聚焦于飞机机电控制系统、液压操纵系统、燃油系统、环控系统、第二动力系统等领域,具有完整的预研、型号研制、设计制造、试验交付和维修服务的能力,已先后为 60多个机型 37大机电系统提供产品和配套附件。 为更好的实现与南京机电战略协作,公司于 8月 27日发布公告,拟设立全资子公司江苏蓝天机电有限公司,投资金额 2.00亿元,并新建 2条产线,分别为航空零部件的柔性产线和航空类产品的柔性装配线,产线投产后,南京机电在同等条件下会优先向公司进行采购航空零部件及液压油箱、液压选择阀等航空类产品。 公司专注于航空航天零部件的工艺研发和加工制造,已承担多种型号航空航天零部件的工艺设计和加工制造,涉及飞机机身、机翼、尾翼、发动机、起落架、机电系统、航电系统等,是同时具备机体零部件、发动机零部件和机载设备零部件综合配套加工能力的民营航空航天零部件制造商。此次合作中,南京机电对公司提供的技术支持,将助力公司在航空制造领域业务与技术的持续积累、有效整合和优化配置,进一步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 另外,此次战略合作中,公司将切入民机航空零部件及航空类液压产品领域,进一步扩大公司在民机领域的产业布局。从民机行业整体市场空间来看,根据《中国商飞公司市场预测年报(2020-2039)》数据显示,到 2039年我国航空市场将接收 50座以上客机 8725架,价值约 8.97万亿,我们认为,伴随着我国民机产业的成长与壮大,以及国产替代迎来历史机遇期,产业链各环节市场空间将进一步提升,公司有望深度受益。 主机厂推行“小核心、大协作”,关注大协作下的核心配套企业的大机会伴随着重点型号的逐步定型列装,“十四五”期间或将成为武器装备建设的收获期和井喷期,航空主机厂扩产进度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订单需求,部分业务外溢,促进着上游民营配套企业的快速发展。 ① “小核心、大协作”下的一般能力社会化配套推进航空产业生态圈逐步成形聚焦主业是近几年军工央企主要发展重心之一,在 2019年 12月 24日召开的央企负责人会议中,再次强调了做强主业和专业化整合的重要性,“小核心、大协作”逐步成为了军工企业的战略定位,而按照“小核心、大协作、专业化、开放型”发展策略,主机厂需聚焦核心能力的强化,逐步退出一般能力制造业务,将自身定位为以研发、部装总装、试验试飞、核心零部件设计制造为核心的军机产业基地,由“飞机制造商”转变为“系统集成商”,并将通用性强,市场竞争充分的零部件加工(数控加工/钣金成形)、工装制造、部组件装配、设备维保等业务转向社会企业配套,最终达成“主机集成+专业化配套+社会化服务”有机结合的航空产业生态圈。根据航空工业《2020年社会责任报告》数据,目前主机厂平均一般能力社会化配套率达 75%,预计在“十四五”期间行业高景气度的情况下,主机厂扩产进度难以跟进日益增长的需求,加快释放社会化产能,构建“小核心、大协作”的产业链生态成为必由之路,更进一步增加了民参军企业配套业务的市场空间。 ② 大协作下的大机会,公司技术水平逐步提升,工艺环节不断完善,规模效应有望显现由于公司所处航空零部件加工领域具有环节多、工艺复杂、专业性强、精度要求高、与主机厂高度联动等特征,目前整体竞争格局较为稳定。在承接订单任务时,特种工艺的能力建设、柔性化生产能力、产能扩张下的规模效应等都是行业内相关企业竞争壁垒的主要体现方式。 公司自成立以来在航空零部件加工领域形成了多项核心技术,不断提升在材料识别、工艺设计、参数选择、机加编程、工装设计、刀具选型、加工环境控制等方面的技术水平,体系加工产品的复杂度、精度不断提升,并且公司仍积极丰富工艺种类,截至目前已完成了荧光无损检测、X 光无损检测,铝镁材料钎焊等特种工艺的能力建设,向实现航空零部件产品全流程加工工序又近了一步。 产能方面,除目前预计新建的两条航空零部件柔性产线与航空产品柔性装配线外,公司在建工程五轴五联动车铣复合中心一期已正式投产,共投入使用 8台设备,合计新增加高精度数控加工年产能4.83万小时(其中五轴加工产能 4.23万小时,高精度立式数控车床产能 0.60万小时);募投的航空核心部件智能制造产业化项目也在逐步推进中,预计投产后将进一步提升公司大型结构件研发生产能力,增强柔性化生产水平,预计新增年年产能 6.64万小时,实现新增年收入 2.64亿元。在公司产能持续提升的情况下,规模效应有望进一步放大。 投资建议我们认为,公司此次牵手南京机电液压工程研究中心,从产业布局的持续扩大、技术的持续积累与有效整合等多方面提升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并且公司有望充分受益“小核心,大协作”下的业务扩张机会,进一步打开公司成长空间。 基于以上观点,我们预计公司 2021-2023年的营业收入分别为 3.09亿元、3.53亿元和 5.00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0.54亿元、0.65亿元、1.04亿元,EPS 分别为 0.48元、0.58元、0.93元,我们给予“买入”评级,目标价格 40.6元,分别对应 85倍、70倍及 44倍 PE。 风险提示:产品项目研发进展不及预期,宏观环境低迷。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1 转到 页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