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陈鼎如

中泰证券

研究方向:

联系方式:

工作经历: 登记编号:S0740521080001。曾就职于东北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0日
短线
0%
(--)
60日
中线
18.18%
(--)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10 转到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西部超导 有色金属行业 2024-04-22 38.20 -- -- 40.36 5.65% -- 40.36 5.65% -- 详细
事件: 2024 年 3 月 30 日,公司发布 2023 年年度报告。 2023 年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41.59 亿元,同比下滑 1.6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7.52 亿元,同比下滑 30.33%。 产品结构调整应对下游需求波动,超导产品高温合金保持高增。 1)收入端, 2023 年公司共实现营业收入 41.59 亿元, 同比下滑 1.62%,主要系复杂经济环境、下游需求波动影响; 主营业务看, 公司及时调整产品结构,超导产品、高温合金材料和部分高端钛合金材料取得良好业绩, ①高端钛合金材料实现营业收入 25.05 亿元, 同比减少21.96%,毛利率下降 8.88pp。 ②超导产品实现营业收入 9.85 亿元, 同比增长 57.94%,毛利率上升 3.94pp。 ③高性能高温合金材料实现营业收入 4.74 亿元, 同比增长161.79%,毛利率上升 12.57pp。 2)利润及盈利能力端, 共实现归母净利润 7.52 亿元,同比下滑 30.33%,公司毛利率为 31.87%,同比下 7.58pp,净利率为 18.38%,同比下降 7.53pp;单季度看, 2023Q4 毛利率为 28.05%,同比下降 7.82pp,环比下降 7.12pp,净利率为 14.46%,同比下降 8.70pp,环比下降 3.77pp。我们判断主要原因是下游需求波动影响,公司产品结构发生变化,通过公司在超导产品,高温合金材料, 直升机、商用飞机、 商用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等领域的高端钛合金的大力拓展,保持了营业收入稳定,但利润端产生波动:公司高端钛合金材料 2021/2022/2023 收入占比分别为83.98%/75.92%/60.23% , 对 应 毛 利 率 为 45.31%/43.29%/34.41% ; 超 导 材 料2021/2022/2023 收 入 占 比 分 别 为 8.16%/14.75%/23.67%, 对 应 毛 利 率 为16.33%/30.44%/34.39% ;高性能高温合金材料 2021/2022/2023 收入占比分别为3.47%/4.29%/11.41%,对应毛利率为 4.01%/3.29%/15.86%。 研发投入持续加大,重点项目建设加速推进。 1)费用端, 三费费用方面, 2023 年公司 销 售 / 管 理 / 财 务 费 用 率 分 别 为 0.73%/4.88%/1.12% , 分 别 同 比 变 化-0.30pp/+0.75pp/+0.37pp。财务费用增加主要是由于产能扩张,借款规模较同期增加,利息费用增加所致。 2)研发层面, 公司 2023 年全年研发投入 3.21 亿元,研发费用率为 7.92%,同比变化 1.91pp, 申报专利及软件著作权 153 项,新获得专利及软件著作权 81 项。 3) 重点项目建设情况来看, 公司募投的“发动机用高性能高温合金材料及粉末盘项目”已经于 2023 年 1 月达到可使用状态,“高性能超导线材产业化项目”预计于 2024 年 4 月投产,“航空航天用高性能金属材料产业化项目”、“超导创新研究院项目”、“超导产业创新中心”预计 2024 年 12 月投产,目前公司募投项目中感应炉、电渣炉、电弧炉、 80MN 油压机、 6T 感应炉、 3T、 8T 电弧炉、 3 台进口高温均匀化燃气炉已经进入安装调试阶段, 2 台电弧炉、 1 台电渣炉在安装调试中, 拉丝厂房、残料回收车间、高温合金 2 车间、熔炼 4 车间正在建设,有望有序释放产能。 重点型号持续突破,卓越工程师团队彰显领先地位。 1)超导产品方面, 超导材料制备及应用技术创新团队被授予“国家卓越工程师团队”称号。 超导线材产值首次突破 10亿元, MRI 仪器用超导线材占据全球市场份额持续大幅提升,新型无液氦/少液氦 MRI磁体用超导线材实现批量供货,荣获 GE 医疗(中国)颁发的 2023 年度“卓越合作奖” 。进一步与多家国内太阳能拉晶炉制造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 稳定供货国内核聚变 CRAFT项目,研发特种低损耗超导线材配套风电领域,持续开发高温超导 Bi-2212 线材以及Bi-2223 带材制备技术,交付超导量子计算机用 NbTi 超导合同,并参与高速磁悬浮、科研加速器用、高端测试仪器、紧凑型质子/重离子肿瘤放疗加速器装置等领域。 2)高端钛合金, 航空用钛合金棒材制造业单项冠军通过国家工信部复核,针对国家重大型号研制急需,制备出国内最大规格耐蚀高韧钛合金锻坯、新型高温钛合金棒材/锻坯,承担海洋、兵器、核工业领域钛合金研制任务且进展顺利, 高端钛材在直升机、商用飞机、商用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等方面推广应用并获得了多个型号的供货资格,公司已开发出钛合金循环利用的全套熔炼技术。 3)高性能高温合金, 高温合金提质增量,产销量同比创历史新高。主要牌号通过多个“两机”型号、多个用户的产品认证;突破了航空结构件用某高强钢大规格棒材、紧固件用小规格棒材全流程制备技术;基本完成 650℃超超临界燃煤发电站工程应用考核;公司已开发出高温合金循环利用全套熔炼技术,循环利用生产线建设推进顺利。 高级管理人员回购彰显信心,看好公司长期发展。 公司总经理杜予晅、副总经理张丰收、副总经理兼董事会秘书王凯旋、副总经理罗文忠、副总经理郭强、副总经理和永岗、财务总监李魁芳等公司高管截至 2024 年 4 月 8 日以集中竞价方式累计增持公司790.92 万元,完成增持计划,我们认为高管增持说明对公司未来发展充满信心,公司具有长期投资价值。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考虑下游需求波动影响,我们下调公司 2024-2025 年营业收入为 53.05/68.05 亿元(前值为 80.4/98.02 亿元),归母净利润至 9.59/12.42 亿元(前值为 15.85/20.41 亿元),新增 2026 年营业收入 83.05 亿元,归母净利润为 15.24 亿元 。 2024-2026 年 对 应 EPS 分 别 为 1.48/1.91/2.35 元 , 对 应 PE 分 别 为25.20X/19.47X/15.87X,公司行业领先, 具备长期投资价值,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事件: 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市场需求波动风险,核心竞争力下滑风险。
中航重机 交运设备行业 2024-04-12 15.71 -- -- 18.86 20.05% -- 18.86 20.05% -- 详细
事件:4月8日公司发布2024年第一季度业绩预告,2024年第一季度预计实现营业收入26.48亿元,同增13%左右;归母净利润3.19亿元,同增18%左右。 双流水专项进展顺利,外贸增长强劲。1)2024年或是公司产能/产品优化成效迎来收获期的一年。2023年公司大锻生产能力初步形成——①西安新区先进锻造产业基地建设项目于23年部分投入试制并实现效益2309.53万元;②宏山锻造于23年8月完成了该事项的工商变更;2024年600MN项目有望贡献产值——主设备大型模锻液压已完成安装,预计2024年12月具备试生产条件。24Q1陕西宏远多项经营指标刷新历史新高,助力市场份额持续提升。2)2024第一季度外贸实现收入2.64亿元(+96.42%)。 2023年,贵州安大外贸份额同增100%,新增订单+48%至3.4亿元;液压环控业务切入大型柴油发动机市场,公司有望持续把握国际转包和外贸市场上升机遇。 24Q1净利润率预计12%(同比/环比+0.5pct),一体化降本持续兑现。公司一体化降本取得初步成效:①原材料:中航特材24Q1圆满完成原材料保供任务,积极推进下料配送、材料循环等产业链延伸;②机加:安飞24Q1交货率、新品开发率均破新高;③增材:中航激光24Q1顺利通过承制资质扩项、产品研制实施方案双项评审;④返回料:青海聚能钛实现钛合金屑料绿色循环制造,降低生产成本50%以上。 经营计划+预计关联交易彰显增长信心,基本面有望迎向上拐点。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预算目标119亿元(yoy+12.51%),利润总额预算目标18.6亿元(yoy+15.86%)。 公司2024年预计关联交易总额153.50亿元中,销售商品及提供劳务预计实现45亿元,较2023年实际发生增长38.86%。 聚焦主业需求景气+产品产能优化+配套层级提升一体化降本,航空锻造龙头有望持续高质量发展。1)聚焦主业提质增效,需求景气持续。①聚焦主业:公司基本完成为期十年低效资产剥离及军品主业聚焦;②提质增效:二期股权激励落地。③行业景气:据我们23年8月发布的《产能结构优化和一体化降本,打造航空通用基础结构件制造平台》测算,未来10年增量军机及航发锻件市场空间逾2500亿元。2)布局高附加值材料牌号和大型锻件产能,产品结构优化引领盈利能力改善。①难变形金属在装备中占比提升,有望带来更高毛利贡献;②公司通过内部建设(18年和21年定增)+外部收购(宏山锻造80%股权)横向补足高附加值大锻产能。3)提升配套层级一体化降本,打造航空通用基础结构供应商。①上游布局:依托聚能钛、中航上大等平台,牵头钛合金/高温合金返回料攻关;②下游布局:成立安飞公司整合精加工产能,提升整体功能部件交付能力;③厂所协同:成立技术研究院提升配套层级实现一体化降本。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2024-2026年营业收入为118.45/138.02/154.50亿元,归母净利润为16.06/18.81/21.85亿元。对应EPS分别为1.08/1.27/1.47元,对应PE分别为15X/13X/11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军品订单波动风险;外贸业务进展不及预期;锻件业务规模效应不及预期。
航发动力 航空运输行业 2024-04-04 33.46 -- -- 35.49 6.07% -- 35.49 6.07% -- 详细
事件:3月31日公司发布2023年年报,公司2023年实现营收437.34亿元,同比增长17.89%;实现归母净利润14.21亿元,同比增长12.17%;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12.22亿元,同比增长45.85%。公司2023Q4实现营收174.26亿元,同比增加18.67%;实现归母净利润3.91亿元,同比增加30.66%;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3.73亿元,同比增加87.52%。 长扣非净利润同比增长46%,2024年年主业预计持续增长。1))收入及利润端,2023年公司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12.22亿元,同比增长45.85%,主要系产品获利能力增强。截至本报告期末,公司已签订合同、但尚未履行或尚未履行完毕的履约义务中79.01%(269.09亿元)将于2024年确认收入,2022及2021年同期末该项目比例为70.44%(305.07亿元)/42.82%(207.61亿元),叠加航空发动机及衍生品期末库存量较上年同比增加50.14%,主要系未到交付期所致,伴随合同产品有序交付,公司业绩有望持续增长。2)分业务看,航空发动机及衍生产品业务实现收入408.93亿元,同比增长18.17%,毛利率增加0.38pct至10.54%,主要是客户需求增加,产品交付增加,单位固定成本略有下降;外贸出口转包业务实现收入19.48亿元,同比增长18.04%,毛利率增加1.49pct至14.42%,主要是出口订单增加,毛利率上升主要是订单增加,固定成本占比下降;非航空产品及其他业务实现收入2.62亿元,同比减少16.90%,毛利率减少3.60pcts至19.73%,主要是民品收入减少,毛利率下降主要是非航业务减少,规模效应下降。3)经营计划看,2024年公司预计实现营业收入497.62亿元(预计值,并非业绩承诺,较2023年实际值增长13.78%,2020-2023年完成度分别为108.05%/107.09%/96.53%/103.48%),其中航空发动机及衍生产品收入464.82亿元(较2023年实际值增长13.67%),外贸出口转包收入20.79亿元(较2023年实际值增长6.72%),非航空产品及其他业务收入6.33亿元(较2023年实际值增长141.60%);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15.12亿元(较2023年实际值增长6.40%,2020-2023年完成度分别为106.11%/101.33%/100.69%/104.64%)。 毛利率稳步提升,盈利能力有望持续改善。1))费用方面,2023年公司三费占比为5.23%,同比提升0.34pct,其中销售费用为4.74亿元,同比增加4.18%;财务费用为2.48亿元;管理费用为15.67亿元,同比增加13.80%。2023年公司研发费用减少22.10%至5.53亿元,主要是课题项目投入减少。2)盈利能力方面,2023年公司销售毛利率为11.08%,同比提升0.26pct;2023年公司销售净利率为3.47%,同比下降0.17pct。伴随产品技术成熟度提高及高附加值维修业务放量,公司盈利能力有望迎拐点并持续改善。 黎阳增收入同增45%,南方公司盈利能力持续提升。2023年,1))西航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29.74亿元,同增21.12%;剔除投资收益后利润总额2.76亿元,同增1.15%;销售利润率2.13%,同比下降0.42pct。2))黎明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62.35亿元,同增+19.16%;利润总额6.78亿元,同减13.61%;销售利润率2.58%,同比减少0.98pct,或受新型号成熟度影响,未来盈利能力有望回升。3))南方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7.75亿元,同比下降0.86%;利润总额4.48亿元,同增13.48%;销售利润率5.76%,同步提升0.73pct。4))黎阳动力:实现营业收入49.08亿元,同增45.07%;利润总额-0.69亿元,同减189.37%。根据公告2021年2月黎阳三代中等推力航空发动机生产线建设项目竣工验收,预计项目达产后的年营业收入为40亿元,年均利润总额为4.68亿元,将持续受益于先进中推型号放量。 国内唯一全品类军用航发整机制造领军企业,前端列装+后端翻修需求提速,业绩有望持续增长。1)产能扩张下先进型号步入全面批产阶段,型号熟练度提升盈利水平迎拐点。“十四五”军用航发在总量和代际差距追补和国产化率提升局面下国产先进航发列装加速,新型号步入全面批产阶段,公司将享受高确定性和高景气度下产能释放带来的规模经济以及基本面的持续改善;2)实战化训练带动航发修理量飞跃式增长,扩张高附加值维修能力延长产业价值链。航发维修具备高附加值属性和全周期现金流优势,目前三代涡扇处于翻修飞跃增长期,四代有望未来实现接力,公司近年深入强化军用航发独立修理能力以应对广阔的维修市场,高附加值维修业务起量有望延长产业价值链、提升公司利润率水平;3)商用航发国内配套及国际转包+燃气轮机业务注入长期业绩弹性。伴随以CJ-1000A发动机为代表的商用航发逐步国产化,公司作为核心配套企业将持续受益;同时公司作为数家外国发动机制造公司的近百种零件的海外唯一供应商,将持续受益于海外航空零部件产能向国内转移以及自身积极调整对外合作战略背景下外贸转包业务持续增长;公司燃气轮机产品谱系完备且在分布式供能和工业发电等领域潜在空间大。 投资建议:考虑产品结构调整、型号研制进度及税改政策对公司业绩可能产生影响,我们下调2024-2025年收入至502.42亿元、571.55亿元(原值512.98亿元、591.89亿元),新增2026年收入648.10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6.48亿元、19.26亿元、22.39亿元,对应EPS分别为0.62元、0.72元、0.84元,对应PE分别为55X、47X、40X,航空发动机技术难度大,研制生产壁垒高,公司作为航空发动机行业龙头,在行业内的垄断性和稀缺性强,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军品订单不及预期;产品交付不及预期;盈利预测不及预期;研报信息更新不及时风险。
中航沈飞 航空运输行业 2024-04-03 36.26 -- -- 38.85 7.14% -- 38.85 7.14% -- 详细
长 11.18%;归母净利润 30.07亿元,同比增长 30.47%;扣非归母净利润 29.10亿元,同比增长 32.78%。 盈利能力再创新高,研发投入持续加大。1)收入端,2023Q4实现收入 116.16亿元,同增 2.63%,产品交付稳步提升。报告期内,航空制造业务实现收入 459.53亿元,同增 11.39%;毛利率 10.99%,同增 1.01pct。2)利润端,2023Q4实现归母净利润 6.43亿元,同增 13.87%。3)盈利能力方面,2023年公司实现毛利率 10.95%,同增 1.00pct; 销售净利率 6.51%,同增 0.95pct,创历史新高。报告期内公司运营质效持续优化,实现经营业绩稳健增长。4)费用端,2023年公司三费占比为 1.58%,同比增加 0.09pct,其中销售费用为 0.13亿元,同比下降 26.5%,主要是展览费减少所致;财务费用为-2.85亿元,主要是汇兑净收益减少所致;管理费用为 10.05亿元,同比增加 10.48%,主要是管理咨询、股权激励等费用增加所致。研发费用为 9.76亿元,同比增加 31.8%,伴随新装备研制加速和研发投入持续加大,核心竞争力有望进一步提升。 产业链纵向延伸,链长地位进一步稳固。1)维修:2022年 4月,公司收购吉航公司60%股份并增资,成为其控股股东,进一步巩固航空维修和零配件制造业务,有望带来收入扩容。2023年吉航公司实现收入 9.7亿元(yoy+11.5%),公司积极搭建维修保障体系有望打开后市场空间;2)研发:2023年 1月,公司公告拟增资入股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扬州协同创新研究院,顺畅新技术的工程化应用流程,持续推进核心关键技术突破,提前布局新兴技术和产品。3)定增:2023年 12月,公司公告拟募资不超过 42亿用于沈飞公司的搬迁、复材产线以及钛合金产线能力建设,以及提升吉航公司维修能力等。2023年沈飞公司实现收入 453.4亿元(yoy+11.4%),净利润 29.6亿元(yoy+32.5%),充分发挥链长作用并持续优化供应链配套效率与质量。 放量提效,业绩有望持续兑现。1)公司跨代产品具备深度谱系梯次,新型号交付增长带动业绩持续向上。在十四五我国军机“补量”和“提质”的迫切需求下,公司作为国内歼击机/舰载机龙头,跨代产品具备深度谱系梯次,伴随新型号交付增长有望带动收入持续扩容。2)提质增效叠加规模及范围经济,盈利能力有望持续提升。股权激励推动内部利润释放意愿,公司成为首个净利率突破 5%瓶颈的航空主机厂,未来叠加产品结构持续优化以及多批次产品带动规模/范围经济,公司盈利水平有望进一步提升。3)聚焦研发-制造-维保核心能力,战略合作推进“大协作”持续升级。 “小核心大协作”推进公司聚焦核心能力建设,纵向延伸推进产业链转型升级、完善供应链管理机制。 投资建议:考虑增值税政策调整同时公司积极提质增效,我们调整公司盈利预测,预计公司 2024-25年收入分别为 526.81亿元、605.58亿元(前值为 611.89亿元、728.89亿元),新增 2026年收入 687.70亿元;2024-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37.08亿元、45.20亿元(前值为 34.56亿元、42.29亿元),新增 2026年归母净利润 54.80亿元,对应 EPS 分别为 1.35元、1.64元、1.99元,对应 PE 分别为 27X、22X、18X,作为 国内歼击机龙头企业之一,将充分受益于军机放量,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军机列装进度不及预期;新产品开发不及预期;税改政策不及预期;业绩预测和估值判断不达预期风险;研报信息更新不及时风险。
航发控制 交运设备行业 2024-04-01 18.15 -- -- 19.37 6.72% -- 19.37 6.72% -- 详细
事件:3月 26日公司发布 2023年年报,公司 2023年实现营收 53.24亿元,同比增长7.74%;实现归母净利润 7.27亿元,同比增长 5.55%;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 6.88亿元,同比增长 14.40%。公司 2023Q4实现营收 12.24亿元,同比增长 2.89%;实现归母净利润 1.30亿元,同比减少 10.84%,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 1.14亿元,同比增长51.43%。 收入稳步增长,两机主业盈利能力提升。1)收入及利润端,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53.24亿元,同比增长 7.74%,主要系两机控制系统批产产品及国际合作订单及交付增加所致;实现归母净利润 7.27亿元,同比增长 5.55%,主要是受订单拉动,公司营收规模增加带来毛利增加及公司期间费用降幅明显。2)盈利能力方面,2023年公司销售毛利率为 27.46%,同比下降 0.30pct;销售净利率为 13.71%,同比下降 0.30pct。 3)分业务看,2023年①两机控制系统实现营收 46.94亿元,同比增长 10.06%;毛利率为 28.159%,同比增长 0.48pct;②国际合作实现营收 3.49亿元,同比增长 47.04%; 毛利率为 17.37%,同比下降 0.40pct;③控制系统技术衍生品实现营收 2.81亿元,同比下降 36.10%;毛利率为 21.23%,同比下降 8.60pcts。4)子公司看,2023年①西控科技实现营业收入 23.30亿元,同比增长 8.65%;实现净利润 2.69亿元,同比增长6.50%;②贵州红林实现营业收入 16.85亿元,同比增长 2.09%;实现净利润 2.68亿元,同比增长 9.42%;③北京航科营业收入 8.63亿元,同比增长 12.84%;实现净利润 1.14亿元,同比增长 26.09%;④长春控制营业收入 3.73亿元,同比增长 6.01%; 实现净利润 0.21亿元,同比增长 10.75%。报告期内公司型号任务批生产保障能力持续提升、经营管理提质增效,高质量发展动能持续增强。 费用管控能力持续增强,研发投入持续加大。1)费用方面,2023年公司三费占比为7.71%,同比减少 0.75pct,其中销售费用为 0.63亿元,同比增长 26.18%,主要系销售服务费及差旅活动增加所致;财务费用为-0.91亿元,同比减少 84.97%,主要系利息支出减少 584万,利息收入增加 5020万,汇兑收益减少 1272万所致;管理费用为4.38亿元,同比增加 5.06%。2)研发层面,公司 2023年研发经费投入 7.25亿元,同比增长 17.23%,主要是国拨投入增加所致。公司期间费用率持续降低,同时研发投入持续扩大,为稳固核心竞争力及持续提升经营业绩打下坚实基础。 定增产能建设处于爬坡期,2024年推进民用、低空及军品修理协同发展。1)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应付票据及账款金额为 21.55亿元,较年初增长 29.52%;存货金额为 14.46亿元,较年初增长 6.03%,或表明公司备产备货积极。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定增项目累计使用募集资金 18.01亿元,占总募集金额的 54%,在建工程同增 69.58%,新增产能有望于 2026年相继投产,有助于公司快速有效对接“两机”专项任务、补充短板及提升配套能力。2)2024年度营业收入预算 56亿元(预计值,并非业绩承诺),较 23年实际增长 5.2%。2024年公司将①积极拓展市场,推进军民燃协同发展。加快推进民用两机业务;围绕通航和无人机动力控制,抓住低空经济机遇,开拓新的经济增长点;着力拓展民用燃机市场,助力民用燃机进军分布式能源业务;积极配合主机开展双燃料、氢燃料等新一代航空动力的研制配套;加快修理配套能力建设。②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持续打造燃油控制系统科技创新平台,联合高校和科研院所大力推进重点实验室、UTC联合实验室的建设工作,全方位提升燃油控制系统产品协同创新能力。 投资建议:考虑产能建设进度、增值税政策调整,我们下调 2024-2025年收入至 61.45亿元、70.25亿元(原值 74.08亿元、90.27亿元),归母净利润至 8.78亿元、10.61亿元(原值 11.62亿元、15.02亿元);新增 2026年收入 79.11亿元;归母净利润为12.71亿元。对应 EPS 分别为 0.67元、0.81元、0.97元,对应 PE 分别为 26X、21X、18X,公司是国内从事航空发动机控制系统研制生产的龙头企业,技术壁垒高、研发生产难度大,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军品订单不及预期;产品交付不及预期;募投项目进展不及预期;盈利预测不及预期;研报信息更新不及时风险。
中航重机 交运设备行业 2024-03-19 16.60 -- -- 17.62 6.14%
18.86 13.61% -- 详细
事件:3 月 14 日公司发布 2023 年年报,公司 2023 年实现营收 105.77 亿元,同比增长 0.07%;实现归母净利润 13.29 亿元,同比增长 10.70%;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 12.89亿元,同比增长 8.81%。公司 2023Q4 实现营收 26.09 亿元,同比减少 8.49%;实现归母净利润 3.01 亿元,同比增长 5.80%。 同口径下收入同增 13%,产品/产能结构优化助盈利能力提升。1)收入端,2023 年实现营收 105.77 亿元,同比增长 0.07%,剔除中航卓越出表、增值税政策变化影响及税收政策变化影响,公司 2023 年营收同期可比口径增长 12.77%。主营业务看,①锻铸行业实现营业收入 83.61 亿元,同比减少 1.34%。其中锻铸造产品实现收入 82.64 亿元(yoy-2.01%)、锻造材料销售收入 0.97 亿元(yoy+137.43%)。②液压环控行业实现营业收入 19.88 亿元,同比增长 3.01%。其中,散热器实现收入 14.65 亿元,同比增长 10.07%;液压产品实现收入 5.13 亿元,同比下降 12.95%。2)利润及盈利能力端,2023 年实现归母净利润 13.29 亿元,同比增长 10.70%;同时,2023 年公司销售毛利率/净利率为 31.28%/13.21%,同比提升 2.04/0.62pct;其中锻造产品毛利率30.06%(yoy+1.75pct)。我们判断主要原因有:①产品结构优化,高附加值军品收入占比提升。23 年公司大型锻件研制生产能力初步形成,启动 50 项大锻件研制工作,6项完成工艺验证件试制;全年重点型号批产交付 32639 项 215.5 万件,新品交付 5837项 8.9 万件,开发新客户 28 家,开发新品 5241 项。②产能结构优化,等温锻造及大锻推进助力工艺完善。安大智能环锻生产线与宏远 365MN 模锻压机产出均超 6 亿元,景航 80MN 模锻压机实现产出 2.6 亿元。③规模效应牵引,整体成本费用优化。公司持续开展低成本可持续发展工程,大力推进原材料节材降耗工作。公司作为国内航空锻造龙头,需求放量叠加产能结构优化规模效应持续释放,公司业绩有望进一步提升。 大锻双流水研发投入加大,重点项目建设加速推进。1)费用方面,2023 年公司三费占比为 8.21%,同比提升 0.53pct,其中销售费用为 0.92 亿元,同比增加 20.31%;财务费用为 0.12 亿元;管理费用为 7.64 元,同比增加 0.98%。2)研发层面,公司 2023年研发费用为 6.61 亿元,同比增加 52.30%,主要是研制项目增加,研发材料费、试验费等支出增幅较大。3)重点项目建设进展来看,①西安新区先进锻造产业基地建设项目:2023 年度该项目已部分投入试制,已实现效益 2309.53 万元。;②收购宏山航空锻造 80%股权(500MN 大型锻压机):于 23 年 8 月 18 日完成了该事项的工商变更;③航空精密模锻产业转型升级项目(600MN 模锻液压机):主设备大型模锻液压已完成安装,正在开展调试,完成批复建设内容 45%,预计 2024 年 12 月具备试生产条件。伴随新产品前期研发和新产能导入研发的投入,以及大锻件产能建设的加速推进,为稳固公司核心竞争力及持续提升经营业绩打下坚实基础。 经营计划+预计关联交易彰显增长信心,基本面有望迎向上拐点。2024 年公司营业收入预算目标 119 亿元(yoy+12.51%),利润总额预算目标 18.6 亿元(yoy+15.86%)。 公司 2024 年预计关联交易总额 153.50 亿元中,销售商品及提供劳务预计实现 45 亿元,较 2023 年实际发生增长 38.86%。关联交易数额稳健增长为公司实现资源合理配置及业绩持续兑现提供坚实基础。伴随大锻双流水持续推进、研发费用回归正常、宏山 锻造逐步实现盈利,公司基本面有望迎向上拐点。 聚焦主业需求景气+产品产能优化+配套层级提升一体化降本,航空锻造龙头有望持续高质量发展。1)聚焦主业提质增效,需求扩张景气持续。①聚焦主业:伴随无锡卓越出表,公司基本完成为期十年低效资产剥离及军品主业聚焦;②提质增效:二期股权激励落地。③行业景气:据测算未来 10 年增量军机及航发锻件市场空间逾 2500 亿元,以销定产背景下需求景气持续。2)布局高附加值材料牌号和大型锻件产能,产品结构优化引领盈利能力改善。①难变形金属在装备中占比提升,有望为公司带来更高毛利贡献;②公司通过内部建设(18 年和 21 年定增)+外部收购(收购宏山锻造 80%股权)横向补足高附加值大锻产能。3)提升配套层级一体化降本,打造航空通用基础结构供应商。①上游布局:依托聚能钛、中航上大等平台,牵头钛合金/高温合金返回料攻关;②下游布局:成立安飞公司整合精加工环节产能,提升整体功能部件交付能力;③厂所协同:成立技术研究院,着眼于提升配套层级并实现一体化降本。 投资建议:考虑增值税政策及关键件双流水研发投入,我们下调公司 2024-2025 年营业收入为 118.45/138.02 亿元(前值为 163.92/200.49 亿元),归母净利润至 16.06/18.81亿元(前值为 21.26/27.54 亿元),新增 2026 年营业收入 154.50 亿元,归母净利润为21.85 亿元。2024-2026 年对应 EPS 分别为 1.08/1.27/1.47 元,对应 PE 分别为15.1X/12.9X/11.1X,公司龙头地位稳固,盈利能力持续提升,业绩有望持续增长,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军品订单波动风险;国际转包业务进展不及预期;锻件业务规模效应不及预期
海格通信 通信及通信设备 2024-03-06 11.70 -- -- 12.33 5.38%
12.33 5.38% -- 详细
特种行业无线通信+。北斗导航龙头,定增加码北斗与卫星互联网。海格通信系广州数字科技集团(前身为广州无线电集团)控股企业,2000年创立,源自1960年国家第四机械工业部国营第七五〇厂,发展历史悠久,是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公司坚持“产业+资本”双轮驱动战略,布局“无线通信、北斗导航、航空航天、数智生态”四大领域,无线通信产品支持短波、超短波等全频段,覆盖军种较全面,北斗导航全产业链布局,拥有国内领先的高精度、高动态、抗干扰、通导一体等关键技术,特殊机构市场北斗芯片和组件型号品类齐全,航空航天及数智生态板块发展稳健。公司上市后营收利润规模整体稳步扩张,2010-2022年营收及归母净利润CAGR分别为15.8%、8.9%,近两年受特种市场装备升级换代,新品未完全放量,以及运营商基站建设趋缓影响,增速有所放缓,受益费用管控良好,盈利能力维持较高水平,随着国防信息化建设推进及北斗、卫星通信等民用场景推广,公司有望重迎高景气发展。2023年公司完成新一轮定增,募资18.55亿元,主要投入北斗+5G、无人信息产业及卫星互联网三大领域,定增引入中移资本等9家战投,有利于产业协同,助力业务发展。 北斗步入换代周期,卫星互联网发展加速。2020年北斗三号正式开通,我国自行研制、独立运行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完成全面构建,并向2025年前建成更加泛在、融合、智能的PNT体系目标继续推进。卫星导航是军队加强装备建设重点之一,近年来北三已开展军用全球信号多模多频基带芯片、终端型号等多项比测,随着行业调整落地,北斗装备换代将加快推进,考虑定位系统精度等技术指标以及国防信息化要求提升,北三特种需求潜在空间有望超越北二时期。民用方面,各地陆续升级地基增强系统,支持北三信号,叠加5G、云计算等技术融合发展,北斗应用场景不断拓展,智能驾驶、精准农业等高精定位场景有望带动北斗民用市场加速放量。卫星通信方面,近地轨道频谱资源有限,全球卫星互联网部署加速,我国两大低轨星座“GW”和“G60星链”2024年均有望开启密集发射组网,应用端Starlink已于24年初发射首批6颗手机直连卫星,初期提供短信类服务,后续拓展通话、上网及物联网等功能,国内华为、OPPO、荣耀等主要手机厂商新一代产品均支持天通卫星通信,5GNTN验证持续推进,终端直连卫星技术发展有望打开低轨卫星C端应用广阔空间。 受益国防信息化建设加快,卫星布局全面核心优势突出。我国“十四五”规划提出加快国防建设机械化、信息化和智能化融合发展,加速武器装备升级换代和智能化武器装备发展。军用通信设备迎来周期性代际升级,公司作为国内特种无线通信领先厂商将直接受益,数据链系统、无人装备等新作战技术领域布局有望打开板块增量空间。公司卫星芯片能力全面,旗下润芯信息和金维集电分别负责北斗射频芯片、基带芯片研制,推出天通一号专用射频收发芯片RX6003等多款射频芯片,覆盖北斗、天通、新一代宽带无线通信等领域,同时拓展高精尖时频领域,子公司华信泰23年落成投产国内首条原子钟产线。芯片能力有力支持公司布局卫星全产业链,卫星通信方面,公司是全系列天通卫星终端及芯片主流供应商,2023年天通产品全面进入高技术门槛、高附加值新领域,卫星芯片已在大众市场广泛应用,与多家手机、汽车厂商开展合作,前瞻投入信关站、终端、射频芯片等卫星互联网核心环节,积累重大工程项目经验,确立先发优势。 卫星导航方面,公司深耕北斗领域20余年,拥有“芯片-天线-模块-终端-系统-运营”全产业链自主研发与服务能力,技术水平业内领先,2023年北斗三号终端产品进入鉴定和批量订货阶段,北斗导航业务有望受益行业装备升级换代机遇重回景气周期。 投资建议:海格通信是军用信息化龙头,军民融合发展,国企改革先锋,从芯片到终端深耕全频段无线通信与北斗导航产业,将受益于北斗三代产品放量和新一代卫星通信组网。预计2023-2025年净利润分别为7.12亿/8.92亿/11.45亿元,EPS分别为0.29元/0.36元/0.46元,对应2024年PE为33X,考虑公司历史估值水平,行业内龙头地位,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不及预期风险;宏观经济波动风险;产业政策调整风险;市场竞争加剧风险;技术研发失败风险;研究报告使用的公开资料可能存在信息滞后或更新不及时的风险
中核科技 机械行业 2023-12-26 13.50 -- -- 15.77 16.81%
17.44 29.19%
详细
核岛阀门核心供应商,71年历史铸就辉煌。公司前身为1952年成立的苏州铁工厂,后改为苏州阀门厂,是中国核工业集团(以下简称中核集团)第一家上市公司,现已形成“核工程、石油石化、公用工程”三大主流市场。1)核电具备成套或关键阀门供货能力:公司具有二代、三代核电机组关键阀门成套供货能力,四代核电机组关键阀门供货能力;核燃料真空阀及浓缩铀生产四大类国产化关键阀门总体性能达到或超过进口产品水平,具备成套供货能力。“华龙一号”核一级稳压器快速卸压阀居国际领先水平,核二级主蒸汽隔离阀、CAP1400系列关键阀门、安全壳延伸功能地坑阀等产品居国际先进水平,DN800主蒸汽隔离阀获江苏省首台(套)重大装备产品认定。2)石油石化具备关键阀门供货能力:石油化工关键阀门具备百万吨乙烯、千万吨炼油阀门成套供货能力,加氢装置高压阀门、乙烯装置高温高压阀门等关键阀门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具备超(超)临界火电机组阀门成套供货能力,部分样机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核电行业春风已至,公司有望充分受益。核电机组方面:1)核电站建设仍有较大增长空间:“从脱碳需求及电力装机电量平衡预测来看,2060年我国核能发电量占比需达到20%以上才能实现碳中和目标,而2022年核电发电量仅占全国总发电量的4.7%;2)2020年“华龙一号”进入批量化生产周期:截止2023年12月15日,选址通过待核准机组有14台,环评通过机组6台,合计20台,核电景气度持续;3)公司在核电机组切断类阀门市占率50%以上,单台机组核岛阀门价值量据测算约2.69亿元:至2030年,公司国内核岛阀门价值量约40亿元,该业务有较大的增长空间;4)公司同时积极拓展气液联动执行机构等领域,有望增加单机组价值量水平;后处理方面,公司供给穿地阀等重要核心阀门;高温气冷堆方面,可以预见我国或已规划CX项目、江苏绿能、XX绿能三个厂址,公司获得中核能源0.68亿元CX项目阀门的订单,中标的阀门主要是氦气截止阀、止回阀,是该项目的核心部分。另一方面,公司产能逐步扩充以应对产能瓶颈。公司将浒关厂区100亩整体产能预留给核及核相关产品,在浒关另租赁厂房用于非核民用产品产能提升,对阳澄湖厂区的锻造基础设施进行改造及更新等。公司有望充分受益于核电行业的长期发展。 提质增效增加内生动力,盈利能力有望提升。1)股权激励,绑定核心骨干利益:2021年,公司向核心管理人员、核心技术骨干等授予总计391.50万股限制性股票,2023年是最后一期解锁年份;2)瘦身健体,不良资产逐步剥离:公司近年来持续处置亏损资产,提高公司盈利能力:2021年公司在北交所挂牌处置湖州宏雁机械有限公司(原名湖州中核苏阀一新铸造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湖州宏雁),2023Q3剥离丹阳江盛流体控制技术有限公司(原名丹阳中核苏阀蝶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丹阳江盛流体)、浙江英洛华装备制造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浙江英洛华)两个联营企业,通过处置亏损资产,能够聚焦主业,减负前行;3)降本增效,持续进行费用管控:公司三费费率维持稳定,销售费率持续下降,降本增效提升公司盈利能力。 海外突破谋求外生机遇,订单态势持续向好。工业阀门市场格局较为分散,行业集中度CR3低于5%,国内是红海市场,公司由于发展较早,生产工艺和技术比较成熟,国际客户资源丰富,在中高端阀门市场占据重要地位,公司在俄罗斯和阿联酋、沙特等国的订单呈持续向好的态势。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年收入为18.31/23.89/29.24亿元,归母净利润为2.53/3.55/4.73亿元,对应EPS分别为0.66/0.92/1.23元,对应PE分别为20.5X/14.6X/11.0X,公司作为核岛阀门核心供应商地位稳固,剥离亏损企业聚焦主业,核电订单饱满,盈利能力持续提升,同时受益于乏燃料后处理、高温气冷堆建设;在传统业务领域,积极布局海外市场,密切跟踪万亿国债投放情况,业绩有望持续增长,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核电批复情况不及预期、重大行业政策调整的风险、海外业务拓展不及预期风险、研报使用信息更新不及时风险、行业规模测算偏差风险、业绩预测和估值判断不达预期风险。
航天晨光 交运设备行业 2023-12-11 14.51 -- -- 15.58 7.37%
15.58 7.37%
详细
事件: 2023年 12月 4日, 公司以公开挂牌方式转让所持沈阳晨光弗泰波纹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晨光弗泰) 65%股权。 经过两轮挂牌和竞拍, 最终成交价格为 2539.2万元。 公司挂牌转让晨光弗泰股权, 提升资源配置效率。 公司于 2023年 12月 4日挂牌转让沈阳晨光弗泰 65%的股权, 该控股子公司 2021年亏损 1370.85万元, 2022年亏损1054.30万元,公司此番处置主要系为提高上市公司经营质量,加大内部资源整合力度,提升资源配置效率, 有望持续提升盈利能力。 项目产品结构变化影响利润实现, 单季度毛利率有所提升。 2023年前三季度, 公司共实现营业收入 24.05亿元, 同比下降 6.07%; 共实现归母净利润 0.19亿元, 同比下降57.67%, 主要因项目产品结构变化影响利润实现。 利润率方面, 2023年前三季度, 公司毛利率为 15.59%, 同比上升 0.54pp, 净利率为 1.02%, 同比下降 0.91pp; 单季度看,2023Q3毛利率为 16.73%, 同比上升 3.07pp, 环比上升 3.75pp, 净利率为 0.83%, 同比下降 1.52pp, 环比下降 2.06pp。 期间费率方面, 2023年前三季度, 公司销售/管理/研 发 / 财 务 费 用 率 分 别 为 3.54%/5.25%/4.71%/0.42% , 分 别 同 比 变 化+0.54pp/+0.69pp/-0.26pp/-0.33pp, 单季度看, 2023Q3, 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 分 别 为 3.98%/5.52%/5.08%/0.75% , 分 别 同 比 变 化+1.43pp/+2.84pp/+1.69pp/+0.56pp, 期间费率有所提升。 公司科技创新取得阶段性进展, 民用产业积极突破。 根据公司中报, 公司聚焦主责主业, 推进 89个在研技术创新项目实施, 部分技术创新项目取得阶段性进展和成果。 智能制造领域, 某数字化柔性装配生产线关键技术研究项目完成研制; 核工装备领域,华龙一号堆型废树脂处理关键技术研究项目完成工艺性能试验。 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 积极开展项目策划和申报, 组织完成“叶企孙” 科学基金 2024项目指南需求“短时大面积高热载荷的力热-电耦合熔化冷却机理研究” 等 2个项目申报; “热核聚变用杜瓦膨胀节成套系统” 完成江苏省首台(套) 重大装备认定申报。 公司民用产业积极突破, 2023年上半年, 公司民用产业实现营业收入 9.70亿元, 同比增长 12.56%; 依托集团公司与国家管网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有利契机, 成功签约国家管网集团非标设备 2.15亿元。 投资建议: 我们维持之前对应公司的盈利预测, 2023/2024/2025年收入预测分别为39.58/54.08/68.36亿元, 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0.84/1.61/2.47亿元, 对应 PE 分别为75/39/26倍, 维持“买入” 评级。 风险提示事件: 核工装备订单不及预期; 军品订单不及预期; 民品业务发展不及预期。
航天晨光 交运设备行业 2023-10-31 12.55 -- -- 15.00 19.52%
15.58 24.14%
详细
事件: 2023年 10月 28日, 公司发布 2023年第三年度报告。 2023年前三季度, 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24.05亿元, 同比下降 6.07%, 实现归母净利润 0.19亿元, 同比下降57.67%, 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 0.13亿元, 同比下滑 47.80%。 报告期内, 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7.56亿元, 同比下滑 18.26%, 实现归母净利润 0.05亿元, 同比下滑 77.91%。 项目产品结构变化影响利润实现, 单季度毛利率有所提升。 2023年前三季度, 公司共实现营业收入 24.05亿元, 同比下降 6.07%; 共实现归母净利润 0.19亿元, 同比下降57.67%, 主要因项目产品结构变化影响利润实现。 利润率方面, 2023年前三季度, 公司毛利率为 15.59%, 同比上升 0.54pp, 净利率为 1.02%, 同比下降 0.91pp; 单季度看,2023Q3毛利率为 16.73%, 同比上升 3.07pp, 环比上升 3.75pp, 净利率为 0.83%, 同比下降 1.52pp, 环比下降 2.06pp。 期间费率方面, 2023年前三季度, 公司销售/管理/研 发 / 财 务 费 用 率 分 别 为 3.54%/5.25%/4.71%/0.42% , 分 别 同 比 变 化+0.54pp/+0.69pp/-0.26pp/-0.33pp, 单季度看, 2023Q3, 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 分 别 为 3.98%/5.52%/5.08%/0.75% , 分 别 同 比 变 化+1.43pp/+2.84pp/+1.69pp/+0.56pp, 期间费率有所提升。 公司挂牌转让晨光弗泰股权, 提升资源配置效率。 公司于 2023年 9月 27日挂牌转让沈阳晨光弗泰 65%的股权, 该控股子公司已连续两年亏损, 主要系为提高上市公司经营质量, 加大内部资源整合力度, 提升资源配置效率, 有望持续提升盈利能力。 公司科技创新取得阶段性进展, 民用产业积极突破。 根据公司中报, 公司聚焦主责主业, 推进 89个在研技术创新项目实施, 部分技术创新项目取得阶段性进展和成果。 智能制造领域, 某数字化柔性装配生产线关键技术研究项目完成研制; 核工装备领域,华龙一号堆型废树脂处理关键技术研究项目完成工艺性能试验。 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 积极开展项目策划和申报, 组织完成“叶企孙” 科学基金 2024项目指南需求“短时大面积高热载荷的力热-电耦合熔化冷却机理研究” 等 2个项目申报; “热核聚变用杜瓦膨胀节成套系统” 完成江苏省首台(套) 重大装备认定申报。 公司民用产业积极突破, 2023年上半年, 公司民用产业实现营业收入 9.70亿元, 同比增长 12.56%; 依托集团公司与国家管网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有利契机, 成功签约国家管网集团非标设备 2.15亿元。 投资建议: 我们之前对公司 2023/2024/2025年收入预测分别为 45.99/55.05/69.65亿元, 归母净利润预测分别为 1.26/2.10/3.25亿元, 由于项目产品结构变化问题, 我们下调公司盈利预测, 2023/2024/2025年收入分别为 39.58/54.08/68.36亿元, 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0.84/1.61/2.47亿元, 对应 PE 分别为 64/33/22倍, 维持“买入” 评级。 风险提示事件: 核工装备订单不及预期; 军品订单不及预期; 民品业务发展不及预期。
西部超导 有色金属行业 2023-10-31 46.52 -- -- 53.28 14.53%
55.18 18.62%
详细
事件: 2023年 10月 31日, 公司发布 2023年三年度报告。 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30.88亿元, 同比下降 5.47%, 实现归母净利润 5.83亿元, 同比下降 32.13%,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 5.12亿元, 同比下滑 35.12%。 公司 2023Q3实现营业收入 9.76亿元, 同比下降 17.45%, 实现归母净利润 1.61亿元, 同比下滑 47.24%, 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 1.40亿元, 同比下滑 49.77%。 单季度毛利率环比提升, 期间费率略有提升。 利润率方面, 截至 2023Q3, 公司毛利率为 33.20%, 同比下降 7.31pp, 净利率为 19.75%, 同比下降 6.97pp; 单季度看, 2023Q3毛利率为 35.17%, 同比下降 1.32pp, 环比上升 6.14pp, 净利率为 18.23%, 同比下降4.63pp, 环比下降 0.35pp。 期间费率方面, 截至 2023Q3公司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 率 分 别 为 0.56%/3.77%/5.31%/0.53% , 分 别 同 比 变 化+0.02pp/-0.13pp/+1.43pp/+0.47pp, 单季度看, 2023Q3, 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 分 别 为 0.63%/4.73%/7.98%/1.42% , 分 别 同 比 变 化+0.04pp/+1.39pp/+3.13pp/+0.92pp。 公司积极备产备货, 在建工程有望有序释放。 截至 2023Q3公司预付款项为 0.68亿元,较上年期末增长 100%, 公司存货为 31.06亿元, 同比增加 30.50%, 或显示公司积极备产备货; 应收账款为 24.66亿元, 较上年期末增长 88.53%, 或显示公司在有序交付产品。 根据公司 23年中报, 公司募投的“高性能超导线材产业化项目” 预计 2023年 12月投产, “航空航天用高性能金属材料产业化项目” 、 “超导创新研究院项目” 、 “超导产业创新中心” 预计 2024年 12月投产,有望有序释放产能。 产品结构变化导致高端钛合金材料营收下降, 公司高管增持显示信心。 公司作为国内钛合金行业龙头企业, 始终深耕主营业务, 2023H1高端钛合金材料因交付节奏问题营业收入同比下降 19.38%, 超导产品、 高性能高温合金材料 2023H1营业收入分别增长60.90%、 284.84%。 2023年 10月 8日, 公司部分高管基于对公司未来发展的信心和对公司长期投资价值的认可, 拟于 6个月内增持, 增持金额为不低于人民币 700万元且不超过人民币 1400万元, 截至 10月 17日, 已经增持 332.88万元, 我们相信公司部分高管的增持显示管理层对未来公司长期投资价值具有信心。 投资建议: 考虑军品订单波动影响, 我们下调 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至 10.25亿元、14.01、 17.11亿元(原值 11.87亿元、 15.85亿元、 20.41亿元) 对应 PE 分别为 30X、22X、 18X, 公司作为国内高端钛合金行业领军企业, 近年加强高温合金产品布局, 将受益于下游需求快速放量, 维持“买入” 评级。 风险提示事件: 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 市场需求波动风险, 核心竞争力下滑风险。
中航重机 交运设备行业 2022-11-02 35.32 -- -- 34.96 -1.02%
34.96 -1.02%
详细
事件: 10月 30日公司发布 2022三季报,公司 2022前三季度实现营收 77.18亿元,同比增长 18.34%;实现归母净利润 9.16亿元,同比增长 50.46%;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 9.07亿元,同比增长 53.71%。公司 2022Q3实现营收 26.41亿元,同比增长 26.33%; 实现归母净利润 3.55亿元,同比增长 4.99%;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 3.51亿元,同比增长 8.33%。 单季度业绩再创新高, 盈利能力持续提升。 收入端, 2022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7.18亿元,同比增长 18.34%,主要系市场订单增加,产品交付能力提升所致; 2022Q3实现营收 26.41亿元,同比增长 26.33%。利润端, 2022前三季度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 9.16亿元,同比增长 50.46%,主要系成本费用增幅小于收入增幅所致; 2022Q3实现归母净利润 3.55亿元,同比增长 4.99%, 单季度利润再创新高。 盈利能力方面,2022前三季度公司毛利率为 29.30%,同比增加 0.12pct; 净利率为 13.16%,同比增加 2.02pct。报告期内,军品锻造市场需求持续旺盛,公司抓住市场增长时机,营业收入增幅大于成本费用增幅,利润率随之增长; 通过协调内部资源有效利用、强化质量专项整治和提升资金使用效率等方式持续推动降本增效战略。 公司作为国内航空锻造龙头, 持续受益于下游军机航发放量旺盛需求,公司业绩有望进一步提升。 费用管控能力持续增强,研发投入持续加大。 费用方面, 2022前三季度公司三费占比为 6.02%,同比减少 2.36pct,其中销售费用为 0.53亿元,同比增长 11.89%;财务费用为-0.29亿元,同比减少 144.18%;管理费用为 4.41亿元,同比增加 1.43%。研发层面,公司 2022前三季度研发费用为 2.13亿元,同比提升 7.73%。公司财务费用持续降低,资金使用效率显著提升,同时研发投入持续扩大,为稳固核心竞争力,持续提升经营业绩打下坚实基础。 公司备产备货积极,募投项目顺利推进。 2022前三季度, 公司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为-3.08亿元, 较去年同期减少 13.43亿元, 主要系本期现金回款同比减少且公司开具的应付票据于本期到期付现较多所致。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应付账款金额为 34.81亿元,较年初增长 51.94%;存货金额为 35.87亿元,较年初增长 10.99%,或表明公司备产备货积极。公司在建工程金额为 7.17亿元,较年初增长 132.43%, 公司 2021年定增计划募投 19.1亿元用于提升宏远公司和安大无锡分公司的锻造能力和补充公司流动资金,未来随着定增募投项目顺利推进,公司产品交付能力有望增强,核心竞争力有望进一步巩固。 需求景气+提质增效,航空锻造龙头有望打开进一步成长空间。 1) 赛道高景气: 下游军机航发需求放量+民机国产化和国际转包趋势,公司作为锻造龙头持续受益。 2)短期看经营效率改善: 积极推进提质增效工作,清理低效资产;两次定增强化配套能力; 股权激励焕发员工活力。 3)中期看第二增长曲线: 补充大型锻件产能,拓展高价值量产品生产能力,锁定中长期利润水平抬升空间。 4)远期看长期发展定位: 在中航工业集团打造一批主机-系统-专业供应商的产业链新模式背景下,公司或通过产业链纵向延伸(如机加工等),提升在产业链中的配套能力,向航空零部件成品供应商转变。 投资建议: 受国内疫情反复对交付节奏影响, 我们下调盈利预测, 预计公司 2022-2024年收入分别为 110.08/146.81/178.26亿元(前值为 115.12/150.98/185.00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13.05/17.50/22.22亿元(前值为 14.31/18.62/24.24亿元),对应 EPS分别为 0.89元、 1.19元、 1.51元, 对应 PE 分别为 41X、 30X、 24X, 公司龙头地位稳固,盈利能力持续提升,业绩有望持续增长,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军品订单波动风险; 国际转包业务进展不及预期;锻件业务规模效应不及预期。
广联航空 机械行业 2022-10-27 30.03 -- -- 31.78 5.83%
35.02 16.62%
详细
事件: 公司发布 2022三季度报告,公司 2022前三季度实现营收 4.04亿元,同比增长104.81%,实现归母净利润 0.76亿元,同比增长 87.87%,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 0.71亿元,同比增长 152.83%。公司 2022Q3单季度实现营收 1.50亿元,同比增长 75.76%,环比增长 0.38%,实现归母净利润 0.32亿元,同比增长 91.88%,环比增长 16.96%,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 0.28亿元,同比增长 98.12%,环比增长 4.96%。 业绩高速增长,毛利率大幅提升。 收入端,公司 2022前三季度实现营收 4.04亿元,同比增长 104.81%, 单季度看 2022Q3实现营收 1.50亿元,同比增长 75.76%,环比增长 0.38%, 受益于先进军机放量,公司收入持续高速增长。 利润端,公司 2022前三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 0.76亿元,同比增长 87.87%,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 0.71亿元,同比增长 152.83%,单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 0.32亿元,同比增长 91.88%,环比增长 16.96%,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 0.28亿元,同比增长 98.12%,环比增长 4.96%,利润随收入高速增长同样保持了较高的增速。利润率层面,公司 2022前三季度毛利率为 55.54%,同比提升 12.81pct,净利润率为 18.75%,同比下滑 1.69pct。 财务费用率提升 4.4pct, 持续扩大研发投入。 公司 2022前三季度三费占比为 19.88%(同比上升 5.40pct),其中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和财务费用率分别为 0.45%(同比下降 0.49pct)、 15.05%(同比上升 1.48pct)、 4.37%(同比上升 4.40pct), 报告期内,公司现金收购成都航新和西安广联部分股权,使得负债增长较多,使得财务费用率短期上升。 研发层面,公司 2022前三季度研发费用为 0.31亿元,同比增长 78.67%,研发费用率为 7.71%,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有助于提升在航空高端制造领域的核心竞争力。 现金流大幅改善,经营持续稳健。 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性现金流量为 0.42亿元,同比大幅增长 1.50亿。三季度末公司合同负债为 0.23亿元,同比增长 124.05%,在手订单较为充裕,应收账款为 5.50亿元,同比增长 18.21%,远小于营收增幅,表明回款状况良好。存货为 2.86亿元,同比增长 99.20%,公司产品下游需求旺盛,积极备产备料带来短期存货高增。 加码布局无人机产业配套, 报告期内再签大单。 报告期内,公司与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下属单位签署了《某无人机机体结构研制生产合同》,合同标的为一批某无人机机体结构平台及其配套产品。合同的不含税金额约为人民币 0.45万元,约占公司 2021年经审计营业收入的 18.79%。 该合同的签订,反映了公司在大型无人机机体结构平台研制及复合材料产品运用领域得到了客户的高度认可,进一步巩固了公司的优势地位。 此外, 公司拟与自贡市贡井区政府签订《无人机总装及零配件制造项目建设协议书》,新建无人机总装和零配件生产线,项目总投资 3亿元。协议的签订符合公司的战略方向和整体布局, 有利于巩固和提升公司的优势地位。 投 资 建 议 : 我 们 维 持 公 司 盈 利 预 测 , 预 计 公 司 2022/23/24年 收 入 分 别 为5.16/6.95/9.02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1.41/2.14/2.94亿元,对应 PE 分别为43.5/28.7/20.9倍。公司内生外延持续拓展航空航天高端零部件制造,业绩持续高增,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事件:军品订单不及预期;产品交付不及预期;盈利预测不及预期。
国博电子 2022-10-26 113.10 -- -- 118.50 4.77%
118.50 4.77%
详细
事件: 公司 10月 25日发布 2022年三季报。 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 26.61亿元,同比增长 59.71%, 实现归母净利润 4.02亿元,同比增长 37.63%,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 3.86亿元,同比增长 38.48%。 2022年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9.25亿元,同比增长 73.29%, 归母净利润 1.40亿元,同比增长 40.60%, 扣非归母净利润 1.32亿元,同比增长 38.45%。 业绩高速增长,利润率水平短期承压。 收入端, 公司 2022年前三个季度营收分别为6.05、 11.32、 9.25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 68.21%、 46.38%、 73.29%。利润端,公司前三个季度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1.00、 1.62、 1.40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 67.63%、 21.88%、40.60%。扣非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0.96、 1.58、 1.32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 66.46%、25.74%、 38.45%,公司业绩实现高速增长。利润率层面看,前三季度毛利率为 31.17%,比去年同期下滑 6.33pct, 净利润率为 15.10%,同比下滑 2.42pct, 受产品结构占比调整影响,公司利润率短期承压。 随着产品结构稳定,公司规模效应凸显,公司盈利能力有望边际改善。 管理效率持续改善,持续加大研发投入。 公司前三季度三费占比为 2.37%,同比下降1.86pct,其中,销售费用率同比下降 0.15pct,管理费用率同比下降 0.86pct,财务费用率同比下降 0.85pct, 公司三费费率均下降,表明公司管理效率持续提升。公司前三季度研发费用为 2.59亿元, 同比增长 52.64%,研发费用率为 9.74%,同比下降0.45pct, 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核心竞争力持续巩固。 产品交付顺畅, 应收账款和现金流年底有望改善。 公司前三季度经营性现金流净额为-3万元,同比减少 4.35亿元。本报告期末,合同负债为 0.17亿元,比去年底减少 97.01%,相比二季度末增加 16.26%。本报告期末,公司存货为 11.87亿元,比去年底增长 38.30%,比二季度末减少 4.21%,存货增速低于收入增速,产品交付较为顺畅。应收账款为 22.29亿元, 比去年末增长 73.04%,比二季度末增长 19.95%,随着年底军品回款增多,公司应收账款和现金流有望边际改善。 投资建议:我们维持公司盈利预测,预计公司 2022-2024年收入分别为 34.95/46.23/59.23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5.32/7.63/10.83亿元, 对应 PE 分别为 85X、 59X、 42X。公司是国内军用有源相控阵 TR 组件龙头企业,具有规模优势, 同时积极拓展芯片设计能力提升核心竞争力,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事件: 军品订单不及预期; 产品交付不及预期; 盈利预测不及预期。
通达股份 电力设备行业 2022-10-21 7.18 -- -- 8.14 13.37%
12.79 78.13%
详细
事件: 公司发布 2022年前三季度业绩预告, 2022年前三季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7893万元-8850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 64.99%-85.00%。实现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 6758万元-7630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 54.99%-74.99%。 其中 2022Q3单季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4672万元-5164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0778.72%-22977.42%。实现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 4281万元-4732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 3188.52%-3534.97%。 单季度业绩大增,公司基本面大幅改善。 公司 2022年前三季归母净利润为 7893万元-8850万元,同比增长 64.99%-85.00%,扣非归母净利润为 6758万元-7630万元,同比增长 54.99%-74.99%。单季度来看,公司 22Q1、 Q2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0. 12、 0.22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36.93%、 -22.71%,扣非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0. 10、 0.18,同比增速分别为-41.40%、-29.15%,公司 22Q3归母净利润环比增速达 111.52%-133.80%,扣非归母净利润环比增速达 136.27%-161.16%。 原材料价格回调,线缆主业盈利能力大幅改善。 报告期内,公司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较上年同期大幅增长,主要原因是公司主营业务订单快速增长,新产品科研进展良好,钢芯铝绞线、电力电缆等产品销售量同比大幅增长,同时铜、铝等大宗商品价格较上年同期波动幅度显著降低,使得公司线缆产品毛利率继续逐季提高,实现经营业绩的大幅增长。 同时, 公司持续布局新能源光伏和风电线缆业务,产品在以江苏盐城海上风电 220kV 送出工程和重庆市巫溪县田坝 200MW 光伏项目 35kV 集电线路工程为代表的新能源电力工程中得到应用,光伏和风电是我国能源转型的重要方向,随着新能源电力建设加速推进,公司业绩有望显著增厚。 克服疫情和限电影响,航空零部件业务稳健增长。 子公司成都航飞航空机械设备制造有限公司订单增加,公司积极采取各项措施,充分利用有效产能,克服限电和疫情等不利因素,及时交付订单,保障了经营业绩的持续稳定。 上半年,成都航飞实现营收0.90亿元,同比增长 16.21%,保持了较为稳健的增长, 受益于国产大飞机进程提速,成都航飞民航产品销售收入同比增长 673.14%。国内民航市场空间广阔,成长性高,公司航空零部件业绩有望高增。 投资建议: 原材料价格下行符合预期,公司维持公司盈利预测, 预计公司 2022-2024年收入分别为 51.65/55.98/60.40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1.34/1.63/1.89亿元, 对应 PE分别为 28X、 23X、 20X, 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事件: 军品订单不及预期; 原材料涨价风险; 盈利预测不及预期。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10 转到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