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邹兰兰

长城证券

研究方向:

联系方式:

工作经历: 执业证书编号:S1070518060001,曾就职于东北证券...>>

20日
短线
3.13%
(--)
60日
中线
15.63%
(第28名)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1/36 转到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扬杰科技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3-05-11 40.75 -- -- 44.92 8.98%
46.70 14.60%
详细
事件:公司4 月28 日发布2022 年年度报告及2023 年一季报,2022 年实现营收54.04 亿元,同比增长22.90%;归母净利润10.60 亿元,同比增长38.02%;扣非净利润9.81 亿元,同比增长38.43%。2023 年Q1 实现营收13.10 亿元,同比下降7.55%,环比增长32.97%;归母净利润1.82 亿元,同比下降34.23%,环比增长37.25%;扣非净利润1.80 亿元,同比下降34.24%,环比增长47.51%。 Q1 营收净利润环比高增,毛利率短期承压: 2022 年公司抓住功率半导体国产替代加速契机,在汽车电子、清洁能源等新兴应用领域持续快速放量,实现营收净利润双增长。23 年Q1 业绩同比承压,环比快速增长主要由于:1)外部经济环境复苏,消费回暖致使业绩环比回升。但半导体行业景气度总体处于低谷,导致订单和价格结构性下降,Q1 收入和利润同比下滑;2)公司持续优化产品结构,汽车电子和清洁能源领域快速增长,IGBT 等新产品持续上量。Q1 车规产品、光伏二极管收入增幅均超过40%,IGBT 产品收入增长超过100%。22 年毛利率为36.29%,同比提升1.18pct;净利率20.24%,同比提升1.46pct;23 年Q1 毛利率为30.71%,同比下降6.02pct,环比下降6.43pct;净利率为13.52%,同比下降6.96pct,环比下降0.33pct。Q1由于车规、IGBT 等产品毛利水平相对较低,导致公司整体毛利率的结构性下滑;公司海外市场收入占比较高,Q1 海外市场整体较为低迷,导致公司总体利润水平的结构性下滑。费用方面,Q1 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研发费用/财务费用率分别为4.52%/4.44%/5.59%/0.38% , 同比变动分别为1.13/0.98/0.54/0.19pct,Q1 财务费用同比增长90.82%,主要由于银行融资利息支出增加及外汇汇率波动,汇兑损失金额增加。 积极拓展国际业务,海外销售收入增长强劲:公司实行“双品牌”+“双循环”及品牌产品差异化的业务模式。在欧美市场主推“MCC”品牌产品,在中国和亚太市场,主推“YJ”品牌产品,通过持续扩大直销渠道网点(国内设立多个销售和技术服务中心,国外在美国、韩国、日本、印度、新加坡等地设立12 个销售和技术服务中心),与各行业大客户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2022 年,公司海外销售收入同比增长强劲,海外销售占比首次超30%,为公司业绩快速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公司近期发布公告,拟投资9,000 万美元在越南设立下属子公司美微科(越南)有限公司,以加强海外供应能力,服务于MCC 品牌和国际客户,进一步深化双品牌运作和海外战略布局。 聚焦汽车电子&新能源领域,第三代半导体新品研发进展顺利:在消费电子市场需求疲软的背景下,公司积极调整产品结构,聚焦新能源汽车和清洁能源领域的市场增长机会,重点拓展汽车电子、光伏、储能、风能客户。2022年公司汽车电子与清洁能源行业业绩增长均超四倍,占比显著增加,与SMA、SOLAREDGE 等客户持续扩大合作,取得安波福、博格华纳、联合电子等客户认证及订单。在高端应用平台方面,公司第三代半导体SiC 产品取得顺利进展,公司成功开发出650V 2A-40A、1200V 2A-40A SiC SBD 产品,实现SiC二极管全系列产品开发上市,已得到国内TOP10 光伏逆变器客户的认可,并完成了批量出货。SiC MOSFET 产品中,1200V 160mohm/80mohm 系列产品已得到客户认可,并已经实现量产,1200V 40 mohm 与650V 60mohm 产品正在客户验证中,1200V 17mohm 芯片正用于自产车载主驱模块的开发测试。 第三代半导体产品的持续推出,为公司实现半导体功率器件全系列产品的一站式供应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维持“买入”评级:公司作为国内领先的IDM 功率器件厂商,积极开拓海外市场,产品结构不断优化,MOSFET、IGBT 等业务占比不断提升,下游应用向新能源领域加速转型, 有望持续受益于新能源赛道高景气。预计公司2023-2025 年归母净利润为12.23/14.65/17.07 亿元, 对应EPS 为2.26/2.71/3.15 元,对应PE 为19/15/13 倍。 风险提示:功率半导体需求不及预期;客户拓展不及预期;新品研发不及预期;产能扩张不及预期。
安路科技 计算机行业 2023-05-11 50.07 -- -- 58.95 17.74%
59.72 19.27%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 2022年报及 2023年一季报,2022年全年公司实现营收 10.42亿元,同比增长 53.57%;实现归母净利润 0.60亿元,同比增长 293.94%; 实现扣非净利润 0.07亿元,同比增长 111.64%;公司 2023年 Q1实现营收1.88亿元,同比下降 27.38%,环比下降 23.36%;实现归母净利润-0.51亿元,同比下降 388.30%;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0.57亿元,同比下降 469.48%。 FPGA 销量增长推动营收高增,22年利润扭亏为盈: 2022年公司营收高速增长,主要原因有: (1)公司持续丰富产品矩阵、不断优化产品性能、扩展产品应用领域, FPGA 产品市场覆盖范围的持续拓展, (2)随着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的不断提升,公司客户需求持续增长进而推动公司营收增长。2022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和扣非净利润同比实现扭亏为盈,主要系随着营业收入持续增长,公司产品结构不断优化,高毛利产品的销售占比明显提升,整体毛利率同比增长所致。分产品来看,FPGA 产品营收 9.89亿元,同比增长53.96%,营收占比 94.90%,毛利率为 39.13%;FPSoC 产品营收 0.39亿元,同比增长 119.22%,营收占比 3.76%,毛利率为 47.51%。2022年公司综合毛利率为 39.81%,同比增长 3.57pct;净利率为 5.74%,同比增长 10.29pct,净利率大幅增长,主要公司接受到政府补助和赔偿收入大幅增加。费用方面,2022年 全 年 公 司 销 售 、 管 理 、 研 发 、 财 务 费 用 率 分 别 为2.12%/4.51%/31.83%/-0.59% , 同 比 变 动 分 别 为-0.68/-1.58/-4.07/-0.42pct,公司控费成果显著。 创新技术驱动发展,新品助力营收增长:公司自成立以来,始终致力于 FPGA领域创新技术和产品研发,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自主创新为驱动,凭借深厚的 FPGA 技术储备和持之以恒的技术攻关,不断推出在性能、功耗、品质等方面具有较强竞争力的芯片产品。2022年,公司 FPGA 系列和 FPSoC 系列发布 SALPHOENIX、SALELF、SALSWIFT 家族的 6款新产品,包括 2款车规级 FPGA 芯片,实现产品线扩展以满足更广泛的市场需求;公司开发涵盖众多应用场景的 IP 和解决方案,提升客户满意度,加快客户导入速度;公司下一代 FPGA 芯片、FPSoC 芯片、FPGA 软件、FPSoC 软件等研发项目进展顺利, 不断突破先进技术和高端产品。2022年公司基于在工业控制、网络通信、消费电子、数据中心等领域积累的客户资源,积极开展新产品市场拓展与用户导入,公司新产品有望在 2023年第三、四季度实现规模销售。 国内 FPGA 芯片需求旺盛,持续深耕 FPGA 芯片领域:根据 Frost&Sullivan预测,2025年中国市场 FPGA 芯片销售额将达到 332.2亿元,2021至 2025年 CAGR 将达到 17.1%。在我国传统电子信息产业持续发展的基础上,叠加网络强国、制造强国和“双碳”战略实施,进一步激发集成电路市场的潜在需求。随着下游产业的稳定发展和信息化升级,新兴应用场景不断涌现,中国本土化的安全供应链加速构建,国内 FPGA 芯片市场需求旺盛。在 FPGA硬件设计技术方面,公司持续开展芯片架构、基础电路模块、制造工艺适配等领域的研究和创新,在逻辑单元、信号互联、时钟网络、高速接口等方面取得了技术突破。在 FPGA 专用 EDA 软件技术方面,公司不断完善自主设计的 FPGA 专用 EDA 软件系统,支持公司全系列 FPGA 芯片产品。公司的 ELF2家族产品定位在低功耗可编程市场,主要应用于消费电子、网络通信领域。 公司 ELF3家族产品定位在工业控制、网络通信、数据中心等功能扩展应用市场,支持 475个用户 IO,满足客户板级功能扩展多样性应用需求。公司 EAGLE4家族产品定位在高性价比逻辑控制和图像处理市场,主要应用于工业控制、网络通信、数据中心领域。公司的 PHOENIX 家族产品定位高性能可编程逻辑市 场,销 量快速 增长且 毛利率 相对较 高,并 逐渐打 开中高端 市场; SALPHOENIX 高性能产品系列、SALEAGLE 高效率产品系列 SALELF 低功耗产品系列在工业控制客户均有应用。随着公司 PHOENIX 产品在中高端市场的逐渐放量,公司业绩有望更上台阶。 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公司主营业务为 FPGA、FPSoC 芯片和专用EDA 软件等产品的研发、设计和销售,是国内领先的 FPGA 芯片供应商。公司差异化定位的产品系列及不断丰富的产品型号、应用 IP 及参考设计使公司能够更好地覆盖下游客户的需求,产品已广泛应用于工业控制、网络通信、消费电子、数据中心等领域。公司根据不同领域客户在芯片规格、封装方式、性能指标等方面的不同要求,提供 FPGA 和 FPSoC 两大类别的 PHOENIX、EAGLE、ELF、SWIFT 四个家族具有不同特性的多种产品型号和应用参考设计,并 提 供 支 持 FPGA 开 发 的 TangDynasty 软 件 和 支 持 FPSoC 开 发 的FutureDynasty 软件。受益于国内 FPGA 芯片市场需求旺盛,新品在中高端市场不断放量,公司业绩有望更上台阶。预计公司 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0.88亿元、1.58亿元、2.20亿元,EPS 分别为 0.22元、0.40元、0.55元,PE 分别为 230X、127X、91X。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波动风险、下游需求不及预期、技术开发和迭代升级风险、市场竞争加剧。
格科微 计算机行业 2023-05-11 14.99 -- -- 16.78 11.94%
17.01 13.48%
详细
事件:公司于4 月29 日发布2022 年年度报告,2022 年实现营收59.44 亿元,同比-15.10%;归母净利润4.39 亿元,同比-65.13%;扣非净利润3.54亿元,同比-70.59%。公司于5 月4 日发布更正后的2023 年一季报,2023年Q1 实现营收8.53 亿元,同比-50.82%,环比-37.86%;归母净利润-1.29亿元,同比-153.50%,环比-10.79%;扣非净利润-1.35 亿元,同比-157.15%,环比+30.30%。 市场低迷影响营收,筹建晶圆厂&计提减值致使业绩承压:2022 年,受到地缘政治、全球通胀等国内外多重因素影响,消费电子市场整体低迷,产品出货量减少,公司库存水位较高,因此计提了4.30 亿的存货跌价准备,又因募投项目“12 英寸 CIS 集成电路特色工艺研发与产业化项目”尚处于前期筹备建设阶段,2022 年的管理费用同比+168.32%,公司2022 年整体业绩短期承压。2023 年,因地缘政治、全球通胀等依然持续造成影响,手机行业景气度降低,公司2023 年Q1 营收表现不佳。2023 年Q1公司毛利率为38.36%,同比+4.63pcts,环比+13.27pcts;净利率为-15.14%,同比-29.06pcts,环比-6.65pcts。费用方面,23 年Q1 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研发费用率/财务费用率分别为3.61%/15.77%/16.48%/6.71% , 同期变动分别为+1.81/+13.22/+10.50/+2.41pct。因自建晶圆厂筹建期人员工资、材料等相关费用增加,管理费用同比+204.46%。因研发材料费增加,研发费用同比+35.64%。因公司为存货跌价做准备,2023 年Q1 计提的资产减值损失高达0.96 亿,同比+133.42%。 新机发布带动换机需求,CMOS 图像传感器业务有望受益:手机CMOS 图像传感器产品线是公司最主要的产品线,占2022 年公司营收的66.89%。据IDC预测, 2023 年,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将会低于 12 亿台,同比下降1.1%;而中国市场的出货量预计将仅有 2.83 亿台,同比也会下降 1.1%。 对于2024 年,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有望达到12.63 亿,同比增长5.9%;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出货有望重新回到3 亿市场大盘,同比增长6.2%。2023年全年来看,公司业绩或将继续承压,但随着背照式亚微米高像素 CMOS 图像传感器芯片、4K CMOS 图像传感芯片等在研项目的完成,以及2023 年下半年多款新机发布带动换机需求,有望于2024 年获得手机CMOS 图像传感器业务营收的增长。 募投项目进展顺利,产能扩张提升盈利空间:公司运营处于从Fabless 向Fablite 转型的阶段,募投项目“12 英寸CIS 集成电路特色工艺研发与产业化项目”进展顺利,该项目的BSI 产线已于2022 年8 月31 日投片成功,首个晶圆工程批取得超过95%的良率,预计于 2023 年上半年进入正式量产阶段。该项目投产后,公司将具备12 英寸BSI 晶圆后道工序生产能力,将有力保障12 英寸晶圆的供应,缩短产品交期,把握中高阶CIS 市场持续增长的红利,提升公司的盈利空间,提高公司在整个行业内的竞争能力与市场地位。 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公司主营业务为 CMOS 图像传感器和显示驱动芯片的研发、设计和销售,主要产品包括 CMOS 图像传感器和显示驱动芯片,广泛应用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等电子消费终端,以及汽车电子、智慧城市、医疗影像等领域。未来,CMOS 图像传感器像素的提升将成为行业主流企业竞争的主要切入点,随着自建晶圆厂项目成功完成并量产,以及背照式亚微米高像素 CMOS 图像传感器芯片、4K CMOS 图像传感芯片等项目完成研发,保障产能的同时受益于消费电子市场复苏,给公司带来利润的增长。预计2023-2025 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30 亿元、4.52亿元、6.28 亿元,EPS 分别为0.09 元、0.18 元、0.25 元,对应PE 分别为163X、83X、60X。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波动风险、晶圆厂产量不及预期、下游需求不及预期、技术开发和迭代升级风险、市场竞争加剧。
新益昌 电力设备行业 2023-05-10 114.76 -- -- 146.00 26.96%
163.64 42.59%
详细
事件:公司 4月 27日发布 2022年度报告及 2023年一季报,2022年公司实现营收 11.84亿元,同比下降 1.08%;归母净利润 2.05亿元,同比下降11.76%;扣非净利润 1.85亿元,同比下降 15.52%。2023年 Q1公司实现营收 3.58亿元,同比增长 2.14%,环比增长 101.09%;归母净利润 0.58亿元,同比下降 17.74%,环比扭亏为盈;扣非净利润 0.57亿元,同比下降15.24%,环比扭亏为盈。 研发投入持续加大, Q1业绩环比改善: 2022年,受宏观经济环境不确定因素增加及行业周期下行等因素影响,下游产业需求收缩,公司营收同比有所下降。2022年公司综合毛利率为 43.64%,同比提升 1.01pct;净利率为17.18%,同比下降 2.16pct。2023年 Q1公司综合毛利率为 39.29%,同比下降 1.65pct,环比下降 1.30pct;净利率为 16.22%,同比下降 3.95pct,环比提升 18.48pct。费用方面,23年 Q1公司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 别 为 5.27%/2.76%/5.59%/1.41% , 同 比 变 动 分 别 为-0.93/0.90/1.28/0.80pct。2023年 Q1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研发费用为2003.01万元,同比增长 32.40%。 计提减值轻装上阵,可转债发行加码智能装备制造:公司对 2022年度相关资产进行了减值测试并计提减值准备 8044.24万元,其中,计提信用减值损失3097.55万元,含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应收票据的坏账损失;计提资产减值损失 4946.69万元,含存货跌价损失、合同资产减值损失、商誉减值损失。 2022年基于战略规划和经营发展的需求,公司在中山市翠亨新区东片区增资扩产建设新益昌半导体智能装备制造基地,主要建设一个半导体智能装备智能制造基地和一个集团研发中心及配套设施。2023年 4月 6日,公司发布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预案,拟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的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 52,000.00万元,用于新益昌高端智能装备制造基地项目以及补充流动资金。公司大力推进新益昌智能装备新建项目的建设进度,为公司的半导体产能迭代注入新的力量,推动生产能级不断提升。 LED 固晶机销售规模快速增长,国内电容器市场广阔:公司已成为国内 LED固晶机和电容器老化测试智能制造装备领域的领先企业,积累了丰富的优质客户资源和良好的品牌形象,成为国内外许多知名企业的合作伙伴。在 LED 设备领域,公司的客户包括国星光电、三安光电、鸿利智汇、瑞丰光电、雷曼光电等优秀企业,并与国际知名厂商 SAMSUNG、亿光电子等保持良好合作。固晶作为半导体封装的重要环节,需求将稳步增长,根据法国市场研究与战略咨询公司 Yole development 预计,2024年半导体固晶机市场将达到10.83亿美元。在电容器老化测试设备领域,已成为国内知名电容器厂商首选的设备品牌之一,并与艾华集团、江海股份、丰宾电子等业内头部公司建立深入合作。当前国内超级电容器市场渗透率较低,发展潜力较大。据QYResearch 数据,全球超级电容器市场将从 2020年的 197亿元增长到 2026年的 583亿元,CAGR 为 16.5%,市场渗透率有望提升。 维持“买入”评级:公司积极推进新益昌高端智能装备制造基地项目建设,保障不断增长的产品需求,有助于公司产能的提升,有望进一步打开业绩成长空间。预计公司 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3.31亿元、4.25亿元、5.30亿元,EPS 分别为 3.24元、4.16元、5.19元,PE 分别为 35X、27X、22X。 风险提示:存货跌价风险、技术革新风险、下游客户需求变动风险、市场竞争风险。
海目星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3-05-10 43.58 -- -- 47.42 8.36%
49.99 14.71%
详细
事件:公司近期发布2022 年度报告及2023 年一季报,2022 年公司实现营收41.05 亿元, 同比增长106.89%; 归母净利润3.80 亿元,同比增长248.45%;扣非净利润2.93 亿元,同比增长305.31%。2023 年Q1 公司实现营收8.95 亿元,同比增长100.45%,环比下降48.38%;归母净利润0.32亿元,同比增长184.17%,环比下降80.25%;扣非净利润0.22 亿元,同比增长279.18%,环比下降79.76%。 2022 年业绩表现亮眼,Q1 毛利率环比改善:2022 年,公司订单增长、验收项目增加,业绩实现大幅增长。由于公司2022 年实施限制性股票激励,增加股份支付费用为9,864.48 万元,对2022 年归母净利润及扣非归母净利润均有较大的影响;扣除股权激励费用后,公司净利润高速增长。2022 年公司综合毛利率为30.50%,同比提升5.58pcts;净利率为9.15%,同比提升3.66pcts。23 年Q1 公司综合毛利率为30.83%,同比下降2.78pcts,环比提升5.40pcts;净利率为3.49%,同比提升1.12pcts,环比下降5.71pcts。费用方面, 23 年Q1 公司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6.05%/8.44%/12.77%/0.13%,同比变动分别为-2.31/0.72/0.10/-0.21pcts。 动力电池新签订单高增长,TOPCon 设备竞争优势明显:2022 年,公司实现动力电池业务收入33.27 亿元,同比增长199.13%;新签动力电池业务订单约68 亿元,同比增长48%。受益于下游动力电池厂商加大产能扩张,动力电池生产设备需求增加,公司新签订单及在手订单稳定增长。公司2022 年全年新签订单约77 亿元,同比增长约35%;截至2022 年底,在手订单约为81 亿元,同比增长约59%。2023 年一季度期间,公司新签订单约13 亿元,较2022 年一季度增长约25%,在手订单累计约84 亿元。公司于2022 年推出TOPCon一次掺杂设备,主要应用于光伏行业TOPCon 电池一次硼扩激光直掺工序,该类设备年内实现首批交付,并于2023 年春节前实现量产;2023 年一季度期间,公司该类设备订单已超过4 亿元,已开标的项目公司中标率超过60%。 锂电设备前景广阔,海外业务推进顺利:根据高工产研锂电研究所预测,2025年全球动力电池出货量将达到1550GWh,2030 年有望达到3000GWh。2022年,公司动力电池激光及自动化设备业务实现营收33.28 亿元,同比增长199.13%,毛利率为32.38%,同比提升11.75pcts。公司动力电池激光及自动化设备推出了涂辊分制造方案、高速卷绕方案、动力电池模组/PACK 方案等多款新产品,向动力电池产线前后段延伸。公司积极布局海外战略,开启海外市场新征程,全年海外订单较2021 年新增约4.5 亿元(含税),并获韩国头部电池客户超两亿订单;海外业务毛利率从37.12%提高到38.25%。在国家政策支持驱动以及新能源汽车技术不断进步背景下,预计2023 年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销量仍将保持增长,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增长将有效带动动力电池厂商的扩产需求,公司动力电池激光及自动化设备需求有望持续提升。 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公司是激光及自动化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主要从事动力电池、光伏、新型显示、消费电子、钣金加工、泛半导体等行业激光及自动化设备的研发、设计、生产及销售。公司首次公开发行募集资金用于激光及自动化装备扩建项目已于2022 年陆续投入使用;同时在积极筹划成都西部生产基地以及江门二期的建设,其中江门二期已使用自有资金展开建设。受益于新能源需求增长及海外业务持续拓展,公司有望进一步打开市场成长空间。预计公司2023-2025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35 亿元10.03 亿元、10.83 亿元,EPS 分别为3.64 元、4.97 元、5.37 元,PE 分别为12X、9X、8X。 风险提示:存货跌价和周转率下降风险、毛利率波动风险、动力电池产能过剩风险、汇率波动风险。
京东方A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3-05-10 3.96 -- -- 4.11 2.24%
4.43 11.87%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了 2023年一季度报告,2023年 Q1实现营收 379.73亿元,同比下降 24.77%,环比下降 16.80%;实现归母净利润 2.47亿元,同比下降 94.36%,环比下降 89.06%;实现扣非净利润-16.68亿元,同比下降147.50%,环比增长 55.88%。 需求疲软影响 Q1业绩,面板行情复苏在望:受一季度需求持续疲软影响,公司销售规模出现一定程度下降,Q1利润端承压。2023年 Q1公司毛利率为 6.84%,同比-14.54pcts,环比 +0.94pcts;公司净利率 -3.25%,同比-9.64pcts,环比-2.37pcts。Q1公司毛利率、净利率出现同比下滑,主要系终端需求疲软,公司出货压力较大所致。费用方面,2023年 Q1公司销售、管理、研发及财务费用率分别为 2.46%/3.75%/7.01%/1.18%,同比变动分别为-0.09/+0.74/+1.45/+0.22pcts。公司表示,2023年 Q1面板厂大尺寸 LCD库存整体处于正常水位之下;品牌端库存情况也愈发健康——TV 品牌厂商库存在 2022年底大多已降至安全水位,IT 品牌厂商 2023年 Q1面板库存持续下降,趋向标准水位。产品价格方面,TV 端产品价格全线上涨,3-4月涨幅继续扩大;MNT 端 3月主流尺寸价格全面止跌,部分细分市场回暖,呈现局部涨价态势;NB 端 3月主流尺寸价格持平。随着消费电子终端需求恢复、面板长期大尺寸化趋势得以延续、产品技术持续升级、新型显示技术渗透率快速提升,2023年半导体显示面板出货有望整体恢复增长。 显示领域龙头地位稳固,创新业务持续发力:2022年,公司进一步巩固显示领域地位,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显示器、电视等五大应用领域液晶显示屏出货量均位列全球第一;柔性智能机显示屏出货量持续位居国内第一、全球第二;车载显示出货量及出货面积均位居全球第一。为应对行业需求变化,公司持续发力结构调整,创新业务收入持续提升。2022年,公司柔性 AMOLED 出货量近 8,000万片,同比增长超 30%,产品出货比例持续提升,LTPO、折叠、车载、IT 等新细分领域加速增长。2023年 Q1,公司柔性 AMOLED 出货量接近 3000万片,2023年全年公司柔性 AMOLED 出货量目标为超过 1.2亿片。公司创新业务继续快速成长,在技术与产品提升、 市场推广与开拓、营收增长与价值创造等方面均取得较大进步。2022年,公司系统方案营收同比增长超 41%;传感业务营收同比增长超 41%;Mini LED业务营收同比增长约 85%;智慧医工业务营收同比增长超 19%。 迎合行业格局转变趋势,多元业务引擎注入增长动能:近年来,消费电子行业的增长点从手机、笔记本电脑、电视等传统应用领域向 VR/AR、智能手表等新兴细分应用领域转移,半导体显示技术也向“以 LCD 为主,OLED、MiniLED 等多点开花”的格局持续转变;万物互联生态构建加快,物联网需求侧场景快速发展,IDC 预测,随着全球经济复苏,2023年智能家居设备出货量将出现 2.2%的微小增长, 2027年智能家居设备数量将达到 12.3亿;此外,汽车电子市场规模持续扩大,GGII 调研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全球车用 LED市场规模超过了 40亿美元,其中 Mini LED背光车载显示屏出货量超过了 12.5万片,GGII 预计, 2025年车用 Mini LED 背光显示屏出货量将突破 100万片。公司基于对市场内在规律的认识与实践,提出了基于公司核心基因和能力的“屏之物联”发展战略。2022年,公司持续提升软硬融合、系统设计整合能力,加大战略客户开拓力度,子公司中祥英实现传统封测、先进封测客户“零”突破,京东方精电成都车载基地实现量产,未来将与上下游联动,形成规模化、集约化优势;在 Mini LED 业务方面,公司打造了以主动式驱动、COG 为核心,COB 与 SMD 协同发展的 Mini/Micro LED 产品群,不断丰富产品结构,拓展应用市场,成功导入国内新能源客户车载背光 Mini 项目。未来随着业务布局持续取得新突破,有望为公司业绩增长注入新动能。 维持“增持 ”评级:公司深度布局半导体显示行业,已成为全球半导体显示行业龙头企业。2022年,公司柔性 OLED 出货量逆势增长,实现车载、折叠笔记本量产突破,高端产品比例持续提升;公司积极迎合行业格局转变趋势,多业务布局持续取得新突破。随着面板价格修复,公司业绩或逐季修复,多元业务引擎有望为公司盈利增长注入新动能。预计公司 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89.59亿元、143.33亿元、186.17元,EPS 分别为 0.23元、0.38元、0.49元,PE 分别为 17X、11X、8X。 风险提示:汇率风险、市场竞争加剧风险、面板价格不及预期风险、下游需求不及预期风险。
三环集团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3-05-10 29.17 -- -- 31.42 6.87%
33.98 16.49%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 2022年年度报告和 2023年第一季度报告,2022年全年公司实现营收 51.49亿元,同比下降 17.19%;实现归母净利润 15.05亿元,同比下降 25.17%;实现扣非净利润 12.21亿元,同比下降 33.24%。公司 2023年 Q1实现营收 11.89亿元,同比下降 15.16%,环比下降 0.55%;实现归母净利润 3.20亿元,同比下降 35.68%,环比增长 22.14%;实现扣非净利润2.40亿元,同比下降 42.77%,环比增长 34.81%。 需求静待复苏,新品开发+市场开拓助力盈利修复:受全球宏观经济波动影响,电子产品行业整体需求有所放缓,叠加下游厂商去库存影响,公司主营业务盈利水平有所下滑。2022年公司整体毛利率为 44.10%,同比-4.65pcts; 公司净利率 29.25%,同比-3.13pcts。2022年公司毛利率、净利率双下滑,主要系受国际地缘政治动荡以及电子产品行业整体需求放缓影响。费用方面,2022年公司销售、管理、研发及财务费用率分别为 1.11%/9.31%/8.78%/-3.38%,同比变动分别为+0.28/+2.02/+2.05/-1.83pcts。其中,财务费用率与绝对值同比下降,主要系公司进行现金管理的资金增加,利息收入增加所致。为应对宏观经济波动及市场需求疲软的影响,公司进一步提升现有产品质量水平,加快新规格、新应用的开发工作,提高市场竞争力,巩固市场地位;持续开发精密陶瓷结构类产品,拓展新能源汽车部件、半导体陶瓷、结构陶瓷件等应用领域。 新品研发持续突破,定增扩产为中长期增长赋能:2022年,公司 MLCC 在高容量、小尺寸的研发上取得重大进展;陶瓷燃料电池应用系统(SOFC)的装机容量达到 210KW,相关合作示范应用项目相继通过验收。其中,大功率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电堆模组方面,公司目前已完成 10kW 电堆模组的开发,产品成功在广东省能源集团等下游客户中示范应用;5G 通信基站用高容量MLCC 目前已开始批量供货;车载用高容量 MLCC 目前已通过车规体系认证,部分常规容量规格已开始导入汽车供应链。此外,公司主营产品陶瓷插芯、片式电阻器陶瓷基板不断提升技术水平、保持优势:高强度氧化铝陶瓷光板开发项目产品已通过客户验证,开始供货;高强度陶瓷封装基座研发方面,已完成部分规格的开发并开始供货,正在推进超小型规格的开发及客户验证; 高速光通信用多芯 MT 插芯开发方面,目前 16芯产品已通过客户验证并开始供货,正在进一步开展 24芯单模低损规格的开发。公司 2021年定增募资37.5亿元用于高容量 MLCC 扩产,预计 2025年项目建设完毕、产能释放后,公司高容量等高端规格产品产能将进一步扩充,进而提高公司市场占有率,为公司中长期业绩增长注入新动能。 5G基站、车电市场空间广阔,高容量 MLCC 大有可为:5G 通信基站、汽车电子作为公司布局的新应用领域,是公司未来重要的增量市场。工信部数据显示, 2023年一季度末,我国 5G 基站总数为 264.6万个,同比净增 108.7万个;占移动基站的比重为 23.7%,同比+8.2pcts。我国 5G 基站建设稳步推进,公司 5G 通信基站用高容量 MLCC 产品市场空间广阔。此外,据 JWinsight 预测,全球车用 MLCC 用量将于 2025年增长至约 6500亿颗,中国车用 MLCC 用量将从 2021年的约 1500亿颗提升至 2025年的超 2800亿颗; 此外,新能源汽车正成为车用 MLCC 增长的主要引擎,预计到 2025年,新能源汽车用 MLCC 用量超 3300亿颗,成为继 5G 之后,MLCC 的主要增长驱动力。未来随着公司高容量 MLCC 产品研发持续突破、新兴市场顺利开拓,公司有望进一步打开长线空间。 维持“增持 ”评级:公司作为国内被动元件头部供应商,在电子陶瓷元件及材料领域具有深厚积淀。目前高容 MLCC 基本由日韩企业供应,我国整体市场份额较低,公司始终以国产替代为发展逻辑,对标国外先进同行,不断提高产品研发能力打破国外垄断。随着国产化进程加速推进,我们持续看好公司 MLCC 产品未来带动营收增长的持续贡献和电子陶瓷的新业务布局。随着公司定增项目产能逐渐释放,公司将持续受益于国产 MLCC 需求放量。预估公司 2023年-2025年归母净利润为 20.17亿元、27.71元、34.24亿元,EPS分别为 1.05元、1.45元、1.79元,对应 PE 分别为 29X、21X、17X。 风险提示:技术研发风险;应收账款金额较大的风险;行业竞争加剧风险; 新兴领域发展不及预期风险。
三安光电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3-05-10 17.53 -- -- 19.82 12.74%
20.25 15.52%
详细
事件:公司4月27日发布2022年度报告及2023年一季报,2022年公司实现营收132.22亿元,同比增长5.17%;归母净利润6.85亿元,同比下降47.83%;扣非净利润-3.10亿元,同比下降159.51%。2023年Q1公司实现营收29.08亿元,同比下降6.42%,环比下降9.43%;归母净利润2.14亿元,同比下降50.22%,环比增长170.78%;扣非净利润-1.81亿元,同比下降265.78%,环比增长57.24%。 存货增加影响盈利空间,Q1业绩环比改善:2022年,传统LED领域市场需求低迷,公司产能利用率不足,LED芯片业务销售收入下降,存货增加影响盈利空间。存货净值相比2021年同期增长25.75%,增加金额11.89亿元主要系泉州三安存货净值增加6.73亿元、湖南三安存货净值增加4.12亿元。 公司总体营收规模保持增长,分业务看,LED业务整体实现销售收入101.75亿元,集成电路业务整体实现销售收入30.47亿元。23年Q1公司综合毛利率为16.87%,同比下降5.06pct,环比提升2.57pct;净利率为7.34%,同比下降6.46pct,环比提升16.74pct。费用方面,23年Q1公司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1.42%/6.85%/4.75%/2.60%,同比变动分别为0.20/1.22/1.11/0.15pct。 受益光伏、新能源高景气,电力电子、光技术业务快速推进,:2022年,公司围绕化合物半导体核心主业继续开展业务,电力电子、光技术业务得以快速推进。公司PD芯片国内市占率超过50%,10GDFB芯片在市场主流客户处已实现批量交付,主要运用于数据中心的多波长VCSEL产品已完成研制并批量交付。2022年,湖南三安实现销售收入6.39亿元,同比增长909.48%。 湖南三安二期工程将于2023年贯通,达产后配套年产能将达到36万片。公司碳化硅80mΩ/20mΩ产品已在光伏客户端导入批量订单,在车载充电机客户端处于验证导入阶段;车规级1200V16mΩMOSFET芯片已在战略客户处进行模块验证,预计于2024年正式上车量产。公司碳化硅MOSFET代工业务已与龙头新能源汽车及配套企业展开合作,与某知名车企签署芯片战略采购意向协议总金额达38亿元,另一重要客户订单金额19亿元。当前,湖南三安与理想合资成立的苏州斯科半导体已完成基础建设,设备已进入安装调试阶段。受益于光伏、新能源汽车等下游市场渗透率的提升,随着苏州斯科半导体年产240万只碳化硅半桥功率模块新增产能顺利放量,公司销售收入和盈利能力有望进一步提升。 LED高端产品占比持续提升,集成电路业务布局逐步完善:Mini/MicroLED作为重要的新一代显示技术,市场需求快速增长,车用照明也在新能源汽车市场带动下快速增长,植物照明、特种照明、紫外/红外LED细分领域产品在医疗、农业等应用领域广泛应用,细分领域在LED行业的占比将会越来越大。2022年,公司细分领域Mini/MicroLED、植物照明、车用照明、紫外、红外等LED高端产品业务规模进一步扩大,实现销售收入较2021年同期增长47.23%。公司通过多个项目陆续完善半导体集成电路业务布局:1)泉州三安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半导体研发与产业化一期工程主要从事氮化镓、砷化镓和特种封装业务,项目达产后,新增产能约892万片/年和特种封装8.72KKK/年的生产能力。2022年实现营业收入24.39亿元,同比增长27.21%,净利润4.28亿元,同比增长10.34%。2)泉州三安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集成电路产业化项目要从事砷化镓射频、滤波器及封装业务,2022年实现营业收入1.60亿元,同比增长460.60%。3)湖南三安半导体有限责任公司半导体产业化项目主要从事碳化硅、硅基氮化镓等第三代化合物半导体的研发及产业化,拥有碳化硅产能12,000片/月和硅基氮化镓2,000片/月,设备已投入使用,产能正逐步释放。公司持续布局集成电路各项业务,积极提高设备稼动率,营收规模有望持续扩大。 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公司主要从事化合物半导体材料的研发与应用,以砷化镓、氮化镓、碳化硅、磷化铟、氮化铝、蓝宝石等半导体新材料所涉及的外延片、芯片为核心主业。受益于光伏、新能源等领域需求拉动,随着公司多项半导体项目新增产能顺利释放,公司有望进一步打开业绩成长空间。预计公司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9.59亿元、26.32亿元、29.89亿元,EPS分别为0.39元、0.53元、0.60元,PE分别为45X、33X、30X。 风险提示:存货跌价风险、新增产能释放不及预期、技术革新风险、市场竞争风险。
泰晶科技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3-05-08 14.28 -- -- 23.66 17.24%
19.47 36.34%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2年年度报告和2023年第一季度报告,2022年全年公司实现营收9.16亿元,同比下降26.14%;实现归母净利润1.88亿元,同比下降22.95%;实现扣非净利润1.78亿元,同比下降26.76%。公司2023年Q1实现营收1.75亿元,同比下降33.02%,环比下降4.49%;实现归母净利润0.19亿元,同比下降74.04%,环比增长96.92%;实现扣非净利润0.15亿元,同比下降69.68%,环比下降54.62%。 量价齐跌致使业绩承压,多元化布局有望助力盈利修复:受消费电子市场行情下行影响,公司订单量、产品售价双下滑,致使公司一季度业绩承压。2022年全年,公司整体毛利率为38.38%,同比-1.00pcts,主要系公司自产SMD片式产品售价下降所致;净利率为20.73%,同比+0.68pcts,主要系2022年计入其他收益的政府补助增加,叠加营业外支出大幅下降所致。费用方面,2022年全年,公司销售、管理、研发及财务费用率分别为2.05%/6.91%/5.52%/-2.25%,同比变动分别为+0.22/+0.78/+0.85/-2.88pcts,其中,2022年财务费用率及绝对值大幅下降,主要系银行存款利息收入与汇兑收益增加所致。为应对市场环境及需求变化,公司持续加大在物联网、汽车电子、工业控制、电力、北斗等高端市场的开拓力度,积极布局5G、WIFI6、光通信、边缘计算、ChatGPT等潜力市场对超高频、高稳定性产品的需求开发与规模应用,终端客户占比进一步提高。 垂直一体化稳步推进,产品结构持续优化:公司始终强化技术研发和技术创新能力,致力于新工艺、新产品、新装备的垂直一体化创新研发。晶片方面,公司已具备主流尺寸微型音叉晶片的自主设计能力,良率逐步提升与国际同行保持一致;实现了多频点的定制研发,具备300MHz高基频加工能力;持续推动特殊应用场景包括车规级(高安全等级)、RTC(高精度、可靠性、高稳定性)晶片、工业级(高宽温要求)等高性能晶片的研发和产业化。产品方面,公司已突破石英晶体微纳米制造工艺,实现了76.8MHz、80MHz、96MHz、125MHz、156.25MHz、212MHz、285MHz超高频以及超小尺寸产品试制和量产;低功耗、高精度、音叉XO系列、TCXO系列产品以及低相噪、高稳恒温OCXO系列产品量产和良率提升;车规级高频系列、OSC钟振等系列产品特性优化与良率提升,对应车规产品对可靠性和各个指标参数要求;并持续推进RTC模块的研制和小批量试产。装备及配套材料方面,公司研制了石英晶圆光刻在线监测装置、石英晶圆外观和频率自动检测设备、刻蚀检测和控制设备等,并在腐蚀超高频石英晶片的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研制出具有行业先进水平的石英晶体高精密刻蚀液。公司持续优化产品结构,加大高端产品布局,光刻kHz小尺寸特性优化、良率提升,MHz向着更小尺寸及中高频进行结构优化;并重点推动车规产品生产条线的建设、产品料号的开发及工艺优化、产能提升;有源器件XO、TCXO、OCXO等完善产线建设并扩产增效;重点推动车规产品生产条线的建设、产品料号的开发及工艺优化、产能提升;高附加值产品占比逐步提升。 受益信息技术集成创新,高端市场开拓进展顺利:近年来,国内电子信息行业发展迅速,5G、工业互联网、物联网、车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集成创新和突破,新技术对信号传输的要求更高,需要更高基频、更低功耗、更小相噪及信号输出更加稳定的石英晶体元器件来实现,进一步推动了现有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宽、新应用场景不断涌现,传导至上游电子元器件的增长。为有效匹配客户的多元化需求,提升存量客户的市场渗透率及新应用场景的拓展,公司持续提升有源产品产能规模并扩大产品供应,持续开发更多的终端客户,不断提高市场占有率。方案商芯片平台配套方面,公司持续强化推进方案商芯片平台配套频控器件的研发及平台物料认证,进一步加深和芯片平台的互动及合作,与紫光展锐、ASR、乐鑫等国内企业形成重点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进一步推动高通(车载品为主)、MTK(手机为主)、泰凌微、realtek等平台合作;推动平台验证TCXO等新产品,与北斗星通、华大北斗、泰斗微、杭州中科微等重要平台开展合作。工控方面,公司晶体谐振器和高基频有源振荡器(CMOS,LVPECL,LVDS和HCSL)配合工控市场高端处理器、DSP、FPGA等芯片渗透到下游工控市场领域,如工业相机市场、视频处理、OLED显示屏、伺服电机等。汽车电子方面,公司重点针对国产芯片平台完成相应设计工作;车规级产品从芯片厂商认证到主机厂逐步导入,对接英飞凌、恩智浦国外车规芯片平台和瑞芯微、珠海全志、芯旺微、寒武纪等国内车规芯片方案厂商,已通过部分全球优质Tier1和Tier2厂商的验证和审核。随着公司时钟产品逐渐丰富,特别是车载谐振器、TCXO、OSC等振荡器产品成熟度提高,公司有望深挖汽车电子、北斗导航、工业控制终端、边缘计算终端等行业需求,加速高端产品市场开拓、客户导入进程。 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公司深耕石英晶体元器件行业多年,是我国石英晶体元器件行业内主要厂商之一。公司先后研制出小型音叉晶体粗调机、全自动晶体精调机、全自动成品检测机、全自动激光调频机、全自动音叉晶体焊接线等设备,并逐步向上游延伸,目前已实现从水晶毛块到音叉晶体成品的全程自主生产,具有明显的规模优势和成本优势。随着物联网、车联网、可穿戴等领域发展,公司kHz产品需求快速增长;面对5G、WIFI-6、元宇宙、ChatGPT等市场需求,公司50MHz以上产品的竞争优势日趋凸显;伴随北斗、工控、电力载波模块、车规市场的需求发展,高稳定性有源晶体也有望迎来新增长机遇。我们看好公司的产品优势和规模优势及下游市场空间广阔,预计公司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15亿元、4.16亿元、5.13亿元,EPS分别为1.13元、1.49元、1.84元,PE分别为19X、14X、11X。 风险提示:技术研发风险;新客户开发风险;汇率风险;行业竞争加剧风险。
春秋电子 计算机行业 2023-05-08 7.73 -- -- 8.63 10.22%
9.03 16.82%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 2022年年报及 2023年一季报,2022年公司实现营收 38.45亿元,同比-3.65%;实现归母净利润 1.57亿元,同比-48.62%;实现扣非净利润 1.99亿元,同比-18.06%。2023年 Q1公司实现营收 6.95亿元,同比-24.75%,环比-13.11%;实现归母净利润-0.29亿元,同比-159.21%,环比+28.66%;实现扣非净利润-0.29亿元,同比-171.46%,环比-2.71%。 需求影响 2023年 Q1业绩,笔记本 Q2有望需求回暖:2022年公司业绩短期承压,主因 2022年笔记本电脑出货量整体下降,笔记本电脑结构件需求放缓,预计 2023年 Q2笔记本行业需求回暖,公司订单量有望好转。分产品看,PC 及智能终端结构件营收 32.00亿元,同比-12.70%;模具营收 2.47亿元,同比-12.11%;通讯电子营收 3.36亿元。2022年公司毛利率为 16.95%,同比+1.16pcts;净利率为 3.50%,同比-4.03pcts。净利率大幅下降,主因公司多家子公司相继投产运营,管理成本提升,压缩公司的利润空间叠加美元汇率波动影响公司远期结汇售及期权业务,致使投资收益大幅亏损。费用方 面 , 2022年 销 售 / 管 理 / 研 发 / 财 务 费 用 率 分 别 为1.08%/3.58%/4.34%/0.16% , 同 比 变 动 分 别 为+0.55/+0.76/+0.84/-1.09pcts,其中财务费用大幅下降主要系汇兑收益增加所致。 笔记本结构件优势强化,行业需求复苏在即:公司深耕消费电子结构件多年,在笔记本结构件领域具备领先优势,是少有的拥有自主模具设计生产能力的生产企业。子公司重庆春秋、南昌春秋在 2022年相继投产,产能逐步释放。 公司通过设立海外生产基地,拓展全球市场,加快国际布局,2022年公司对越南的投资也进展顺利,有望于 2023年形成有效产能。公司生产基地邻近客户,有助于降低运输成本,提升对客户的响应速度和服务能力。公司依托联想、三星电子、惠普、戴尔、LG 等核心大客户资源优势,进一步开拓其他品牌客户资源,提升市场占有率,有助于公司提高竞争力。随着消费电子需求回暖,笔记本电脑行业库存调整渐止,公司预计 Q2行业需求将有所好转,有望带动公司主业笔记本电脑结构件模组业务。 半固态射出技术构筑壁垒,汽车电子蓄势待发:新能源汽车产业正处于成长期,市场规模快速扩大,整车制造与核心零部件共举的新型产业格局逐步成 型,是未来确定性较高的产业发展方向。公司已成功突破“半固态射出成型”技术,熟练掌握设备使用和配套技术,形成一定的行业壁垒。目前,公司已经与多家新能源汽车品牌商或其供应商正式建立合作关系,公司汽车电子板块目前已进入量产阶段,未来订单将逐步提升。产能方面,公司近期发行可转债项目共募集 5.70亿元,拟投入 4亿元用于年产 500万套汽车电子镁铝结构件项目。公司在镁合金材料应用方面具有多年的制造经验和技术优势,通过半固态射出成型技术,在新能源汽车的轻量化发展趋势中,通过车载屏幕快速切入到新能源汽车的零部件供应链中,可为新能源汽车中控系统、转向系统、电控系统等方面提供应用支持。镁铝合金的优越性能能够满足汽车轻量化和功能化需求。未来随着汽车电子景气度持续上行,预计公司未来将充分受益新能源汽车中的镁铝结构件需求放量。 维持“买入”评级:公司深耕精密结构件多年,具备从精密模具设计、制造到消费电子产品精密结构件模组生产的一体化服务能力,是行业中的领先企业之一。公司从笔记本电脑结构件切入汽车电子结构件,拥有镁铝结构件最新工艺,能够凭借技术优势和规模优势获取造车新势力的订单,快速进入新能源汽车市场。我们看好镁铝合金在汽车电子中发挥独特优势,成为公司未来新的业绩增长点,预估公司 2023年-2025年归母净利润为 2.00亿元、3.17亿元、4.41亿元,EPS 分别为 0.45元、0.72元、1.00元,对应 PE 分别为18X、11X、8X。 风险提示:新业务开拓不及预期,下游需求不及预期,扩产进度不及预期,汇率波动影响。
德龙激光 计算机行业 2023-05-08 37.62 -- -- 42.15 12.04%
51.91 37.99%
详细
事件:公司4月27日发布2022年度报告及2023年一季报,2022年公司实现营收5.68亿元,同比增长3.48%;归母净利润0.67亿元,同比减少23.16%;扣非净利润0.52亿元,同比减少35.77%。2023年Q1公司实现营收0.98亿元,同比减少28.40%,环比减少53.68%;归母净利润0.05亿元,同比减少79.79%,环比减少85.36%;扣非净利润0.02亿元,同比减少90.56%,环比减少91.14%。 设备验收不及预期影响Q1营收,研发投入持续加大:2022年,受到宏观环境、经济环境等多方因素影响,行业整体下游需求放缓,公司收入增长有所放缓。分业务看,精密激光加工设备销售收入4.26亿元,同比增长5.60%;激光器对外销售实现收入0.41亿元,同比下滑27.81%。2022年公司综合毛利率为49.71%,同比下降1.03pct;净利率为11.86%,同比下降4.11pct。 2023年Q1公司综合毛利率为51.35%,同比提升0.35pct,环比提升1.22pct;净利率为4.90%,同比下降12.45pct,环比下降10.60pct。2023年Q1公司收入同比减少28.40%,且研发投入大幅增加致净利润减少;Q1订单回暖,但设备验收不及预期,导致营业收入减少。费用方面,23年Q1公司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19.81%/11.35%/22.42%/-1.33%,同比变动分别为5.17/3.96/10.19/-1.73pct。 多条业务赛道齐头并进,积极布局新能源领域:2022年,公司主营业务持续拓展,多条业务赛道齐头并进,使得公司营业总收入在外部环境波动加剧的情况下依然实现了增长。其中,公司在电子应用方向已逐步由3C消费电子应用向汽车电子应用方向转移,并获得主流车厂及汽车供应链头部厂商新产品线订单;新产品线光纤系列(AFL光纤飞秒激光器)实现销售突破;MicroLED激光剥离及激光修复设备已交付客户并实现收入;碳化硅晶锭激光切片技术已完成工艺研发和测试验证,并取得头部客户批量订单;MicroLED激光巨量转移设备、激光电芯除蓝膜设备均取得头部客户订单。2022年,公司开始布局新能源领域,实现销售收入4973.45万元,主要来自印刷网板激光制版设备及钙钛矿薄膜太阳能电池生产设备。 受益新能源汽车、光伏需求高景气,碳化硅应用市场空间广阔:CASAResearch将国内碳化硅车用市场折算成晶圆,预计国内2022年新能源汽车市场6英寸碳化硅晶圆需求量近25万片,预计到2026年需求量将增长到近100万片。 新能源汽车作为碳化硅的重要应用终端,市场规模快速增长,伴随碳化硅价格进一步下降,有望带动公司碳化硅激光加工设备销售增长。随着光伏电站直流端电压等级提升,耐高压碳化硅功率元件成为逆变器首选材料;对于住宅用微型逆变器,氨化功率器件在改善整体转换效率的同时,可建构体积更小、重量更轻、更可靠的逆变器。CASAResearch预计,2022年碳化硅、氮化镓功率器件在光伏市场规模约2.8亿元,伴随渗透加速,按照2026年渗透率达到15%-23%左右,预计2026年我国碳化硅、氮化镓功率器件市场规模将接近7亿元,后续几年年均增速约25.5%。公司深耕激光精细微加工应用,拥有第一、二、三代半导体材料的晶圆切割设备,如LED晶圆、硅、碳化硅、氮化镓晶圆等。2022年公司正式推出碳化硅晶锭激光切片技术,其工艺研发和测试验证已完成,随着全球光伏新增装机容量持续上升,碳化硅应用市场空间广阔。 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公司主营业务为高端工业应用精密激光加工设备及其核心器件激光器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公司专注于激光精细微加工领域,凭借先进的激光器技术、高精度运动控制技术以及深厚的激光精细微加工工艺积淀,聚焦于泛半导体、新型电子及新能源等应用领域,为各种超薄、超硬、脆性、柔性及各种复合材料提供激光加工解决方案。随着公司持续推进半导体、汽车电子、新能源等多条业务赛道,有望进一步提升公司销售规模及市场占有率。预计公司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07亿元、1.55亿元、2.06亿元,EPS分别为1.04元、1.50元、1.99元,PE分别为37X、26X、19X。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变动风险、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技术革新风险、市场竞争风险。
奥来德 机械行业 2023-05-08 40.06 -- -- 50.80 26.81%
53.20 32.80%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了 2022年年度报告、2023年一季度报告,2022年全年公司实现营收 4.59亿元,同比增长 13.03%;实现归母净利润 1.13亿元,同比下降 16.93%;实现扣非净利润 0.80亿元,同比增长 1.75%。公司 2023年 Q1实现营收 2.41亿元,同比增长 17.51%,环比增长 267.38%;实现归母净利润 0.95亿元,同比增长 10.12%,环比增长 8489.14%;实现扣非净利润 0.90亿元,同比增长 9.40%,环比大幅扭亏。 客户导入持续突破,材料业务营收大幅增长:2022年,公司有机发光材料业务实现营收 2.13亿元,同比增长 48.12%,主要系 R'、G'新材料成功导入客户所致;蒸发源设备业务实现营收 2.46亿元,同比减少 6.32%。2022年全年公司毛利率为 54.60%,同比-0.86pcts,主要系有机发光材料业务原料价格上涨所致;净利率 24.49%,同比-9.03pcts,主要系与日常活动无关的政府补助减少所致。费用方面,2022年全年公司销售、管理、研发及财务费用率 分 别 为 2.83%/15.80%/19.54%/-4.50% , 同 比 变 动 分 别 为+0.25/+0.02/+2.02/-1.90pcts。其中,2022年研发费用的费用率与绝对值均出现了同比上涨,主要系公司增加研发投入,提高研发人员薪酬所致;财务费用的费用率与绝对值均出现同比下降,主要系存款利息收入增加所致。 加快终端材料、设备产业化进程, OLED 行业版图持续深化:公司主营业务为有机发光材料与蒸发源设备的研发、制造和销售,是国内领先的 OLED 有机材料制造商,也是国内唯一能够开发和产业化应用于高世代的高性能线性蒸发源的企业。公司抢抓“国产化替代”机遇,加速推进有机发光材料、封装材料产业化。2022年,公司共进行了 600余个材料结构的设计开发工作,完成近 450个样品的合成制备,推荐 50余支新材料进行客户验证。其中,R’材料导入华星量产线和天马量产线,G’材料导入维信诺量产线,均已实现稳定量产供货;B’材料已经在华星新体系产线验证中,开发的新一代 R’、G’、和 B’材料也同时在下游客户进行新器件体系测试。新材料方面,公司封装材料已通过新客户审核,并实现供货;PDL 材料研发进展顺利,量产工艺稳定,已完成多项新测试条件摸索。蒸发源设备方面,2022年,公司成功 获得了重庆京东方三期蒸发源订单,并在年底成功中标厦门天马二期蒸发源设备的项目。目前,公司已打破国外垄断和技术壁垒,成功实现了自主研发和进口替代,成为国内唯一一家能够开发和产业化应用于高世代的线性蒸发源的企业。 OLED 面板国产化趋势渐明,高世代设备布局打开长线空间:2022年全球在建 AMOLED 产线全部建成并满产后,预计总产能将达到 3,300万平方米/年,其中中国大陆地区总产能将达到 1,900万平方米/年,占比达 58%。目前公司已经实现 OLED 有机发光材料和设备的产业化,随着 OLED 面板产能逐渐向国内转移,公司业绩有望迎来快速增长。目前 OLED 面板产线以 6代AMOLED 产线为主,随着技术的发展,未来产业将向更高世代的 AMOLED 产线发展,形成 6代线与 8.5代线为主流的产线格局。根据公司年报,LG 广州 OLED8.5代线开始实现量产,三星显示官宣投资 214亿元建设 8.6代OLED 面板产线。根据对行业发展方向的研判,公司提前进行了 G8.5(G8.6)高世代蒸发源的技术开发和储备,并进行小型蒸镀机的设计和制造布局,加大研发及产业化力度。未来随高性能 OLED 显示屏在笔记本电脑、照明等领域的应用需求增长,公司有望凭借此前瞻性布局进一步打开盈利空间。 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公司主营业务为有机发光材料与蒸发源设备的研发、制造和销售,是国内领先的 OLED 有机材料制造商,也是国内唯一能够开发和产业化应用于高世代的高性能线性蒸发源的国内企业。2022年,公司大力推进有机发光材料、蒸汽源设备产业化,产品研发、客户导入持续突破。未来随着面板行业需求回暖、OLED 面板国产化趋势加强,公司业绩有望迎来新的增长机遇。预计公司 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1.83亿元、2.69亿元、3.99亿元,EPS 分别为 1.79元、2.62元、3.88元,PE 分别为 34X、23X、16X。 风险提示:部分原材料依赖进口的风险、市场竞争加剧风险、宏观环境风险、客户集中度较高风险。
通富微电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3-05-08 17.73 -- -- 25.42 43.37%
28.00 57.92%
详细
事件:公司4 月27 日发布2023 年一季报,2023 年Q1 实现营收46.42 亿元,同比增长3.11%,环比下降24.02%;归母净利润455.14 万元,同比下降97.24%,环比下降81.97%;扣非净利润-4570.23 万元,同比由盈转亏,环比下降30.48%。 一季度业绩承压,静待市场需求复苏:2023 年Q1 营收增速放缓,净利润大幅下降,主要由于外部经济环境及行业周期波动影响,全球消费电子需求仍有待复苏,公司产能利用率下降,毛利减少。行业去库存周期内市场需求持续低迷,产品竞争激烈影响部分产品价格,进一步影响公司盈利空间,截至23 年Q1, 公司毛利率及净利率已连续四个季度持续下滑。Q1 毛利率为9.45%,同比下降5.24pct,环比下降0.29pct;净利率为0.23%,同比下降3.46pct,环比下降0.43pct,盈利能力继续承压。费用方面,Q1 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研发费用/财务费用率分别为0.35%/2.81%/6.30%/2.65%,同比变动分别为-0.04/-0.27/0.22/0.76pct,整体费用水平保持稳定。其中,财务费用为1.23 亿元,同比增长44.70%,主要系Q1 银行借款规模增加,美元贷款利率提高,利息支出增加所致。 深度绑定AMD 大客户,高端产品市占率有望持续提升:公司通过并购,与AMD 形成了“合资+合作”的强强联合模式,建立了紧密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AMD 由于嵌入式、数据中心和游戏业务的营业额增长,其2022 年总营业额达到236 亿美元,同比增长44%。基于AMD 差异化的产品组合,有望在2023 年赢得更多市场份额并实现长期增长。公司是AMD最大的封装测试供应商,占其订单总数的80%以上。公司先后从富士通、卡西欧、AMD获得技术许可,为进一步向高阶封测迈进,奠定坚实的技术基础。同时,公司积极调整产品业务结构,加大市场调研与开拓力度,凭借7nm、5nm、FCBGA、Chiplet 等先进技术优势,不断强化与AMD 等行业领先企业的深度合作,有望持续巩固和扩大先进产品市占率。 先进封装技术优势显著,Chiplet 封装产品实现量产:公司通过在多芯片组件、集成扇出封装、2.5D/3D 等先进封装技术方面的提前布局,可为客户提供多样化的Chiplet 封装解决方案,7nm 产品实现大规模量产,5nm 产品已完成研发并逐步量产,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FCBGA 封装技术保持行业领先,实现最高13 颗芯片集成及100×100mm 以上超大封装;基于Chip Last 工艺的Fan-out 技术,实现5 层RDL 超大尺寸封装(65×65mm);自建2.5D/3D产线全线通线,1+4 产品及4 层/8 层堆叠产品研发稳步推进。根据Yole 预测,全球先进封装市场预计将在2019-2025 年间以6.6%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到2025 年将达到420 亿美元,远高于对传统封装市场的预期;与传统封装相比,先进封装的应用正不断扩大,预计到2026 先进封装将占到整个封装市场规模的50%以上。公司凭借行业领先的封装技术水平和广泛的产品布局优势,有望受益先进封装市场需求释放,实现盈利能力的进一步提升。 维持“增持”评级:公司作为国内封测龙头,深度绑定AMD大客户,随着5G通信、物联网、人工智能、自动驾驶等应用场景的快速兴起,先进封装技术在未来几年将保持高速增长态势,公司有望持续受益于先进封装需求释放。 随着全球经济回暖,以及集成电路产业的逐渐复苏,公司业绩有望恢复稳定增长。预计公司2023-2025 年归母净利润为6.81/10.91/13.65 亿元,对应EPS 为0.45/0.72/0.90 元,对应PE 为50/31/25 倍。 风险提示:产能建设不及预期;技术研发进展不及预期;核心客户需求减弱风险;汇率波动风险。
立讯精密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3-05-08 25.88 -- -- 29.22 12.38%
35.32 36.48%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2年年报及2023年一季报,2022年公司实现营收2140.28亿元,同比+39.03%;实现归母净利润91.63亿元,同比+29.60%;实现扣非净利润84.42亿元,同比+40.34%。2023年Q1公司实现营收499.42亿元,同比+20.05%,环比-27.38%;实现归母净利润20.18亿元,同比+11.90%,环比-26.96%;实现扣非净利润17.72亿元,同比+16.26%,环比-28.09%。 业绩快速增长,通讯产品表现亮眼:2022年公司各产品线均实现稳定增长,其中通讯类产品表现亮眼,拉动公司营收快速增长。分产品看,消费电子营收1,796.67亿元,同比+33.44%,主因公司在消费电子零组件及模组等产品线实现突破,持续获得客户订单,各产品线市占率稳健提升;通讯互联产品及精密组件营收128.34亿元,同比+292.55%,主因汇聚科技并表贡献营收46.24亿元,叠加华荣科技并表贡献营收24.27亿元;电脑互联产品及精密组件营收112.80亿元,同比+43.57%;汽车互联产品及精密组件营收61.49亿元,同比+48.44%,主因受益新能源汽车市场需求强劲,汽车业务相关产品出货量大幅增长。2022年公司毛利率为12.19%,同比-0.09pct;净利率为4.90%,同比-0.18pct,主因2022年Q4高毛利产品延迟出货,美联储加息造成美元融资成本上升、利息支出增加及所得税费用增加。费用方面,2022年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分别为8.31/50.76/84.47/8.83亿元,同比变动分别为+5.25%/+35.64%/+27.17%/+59.14%,其中财务费用大幅上升主要系借款利息增加及汇率变动影响。 消费电子基本盘稳固,看好通讯业务成为新的增长曲线:2022年消费电子营收占比为83.95%,营收增长超30%,是公司的主要利润贡献点。公司深度绑定北美A客户,是A客户的手机、手表、耳机等产品的主要EMS厂商,未来营收增长点在于:1)大客户手机新品创新力度大,拉货动能强劲,公司手机组装业务有望受益于手机新品订单稳定增长;2)智能手表、TWS耳机新料号份额拓展;3)公司与能够为MR、AR/VR等元宇宙产品提供高算力芯片的厂商合作,提供除芯片外的核心部件全产业链资源整合,XR业务有望为公司消费电子业务挹注成长。通讯方面,公司2022年收购汇聚科技及华荣科技,未来公司将与两家公司相互赋能,在通信等业务领域持续发挥协同效应。 通信产品主要围绕核心模组和整机产品两个方向,目前模组产品拥有滤波器、天线、塔放、合路器等,整机产品有小基站、RRU、微波定点传输产品等。 伴随AI热潮拉动以算力为核心的服务器及相关零组件、模组的市场需求,高速互联技术迎来广阔发展空间。公司持续加强在网络通信、基站射频等领域相关核心技术的研发与创新,提高高附加值产品比例,通讯业务有望成为公司业绩全新增长曲线。 深度布局汽车电子,携手奇瑞转型Tier1:在汽车电子方面,公司的产品主要分为四大部分:汽车神经系统、汽车智能驾驶、汽车动力系统及汽车智能驾舱,包含汽车线束、连接器、智能驾驶域控制器、毫米波雷达、充电枪、AR-HUD、多连屏等多品类、多规格产品。公司依托在消费电子、通信领域积累的客户平台、产品矩阵和制造实力,以汽车“神经”系统为基础,进一步拓展连接器、新能源、智能座舱、智能网联等产品线。公司的核心客户为国内外传统车企、新势力及新新势力等整车厂。2022年公司入股奇瑞,共同展开深度合作。公司明确不造车,而是协同奇瑞开拓整车ODM业务,通过与奇瑞的优势互补,快速提升公司作为Tier1厂商的核心零部件综合能力,致力于在未来三个五年内实现成为全球汽车零部件Tier1领导厂商的中长期目标。凭借公司在消费电子及通讯领域积累的技术优势巩固汽车电子业务的份额及盈利能力,有望保持汽车电子业务收入及利润体量的持续快速提升。 维持“买入”评级:公司是一家覆盖连接线、连接器、声学、天线、无线充电及震动马达等多元化零组件、模组与系统级产品的精密制造企业。消费电子方面,公司作为大客户零部件及模组、系统组装供应商,将继续受益于大客户的订单放量,为营收和利润带来稳定增量。汽车电子方面,我们预计研发优势在汽车电子领域不断扩大,能够实现公司Tier1龙头厂商的目标,为公司业绩带来新的增长动能。我们认为公司未来能够多领域多层次地协同发展业务,持续提升公司盈利水平并巩固市场地位。预估公司2023年-2025年归母净利润为115.50亿元、146.35亿元、185.68亿元,EPS分别为1.62元、2.05元、2.60元,对应PE分别为16X、13X、10X。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波动风险,下游需求不及预期,大客户相对集中风险,汇率波动风险。
光弘科技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3-05-08 9.69 -- -- 11.22 15.79%
11.68 20.54%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2年年报及2023年一季报,2022年公司实现营收41.80亿元,同比+15.99%;实现归母净利润3.01亿元,同比-14.58%;实现扣非净利润2.61亿元,同比-8.34%。2023年Q1公司实现营收6.89亿元,同比-35.73%,环比-40.58%;实现归母净利润0.37亿元,同比-20.38%,环比-63.37%;实现扣非净利润0.32亿元,同比-8.70%,环比-69.21%。 业绩短期承压,汽车电子表现亮眼:2022年公司营收稳健增长,主要系受益新能源及汽车电子高景气度,公司汽车电子及新能源产品营收大幅增长所致。 分产品看,消费电子营收31.19亿元,同比+14.98%;物联网营收1.99亿元,同比+30.03%;网络通讯类营收5.89亿元,同比-2.49%;智能穿戴营收0.17亿元,同比-68.88%;汽车电子营收1.71亿元,同比+193.32%;新能源营收0.49亿元,同比+393.50%。2022年公司毛利率为18.56%,同比-1.98pcts;净利率为7.96%,同比-2.76pcts。毛利率及净利率双双承压,主要系公司占比较大的消费电子及网络通讯类产品毛利率下滑所致。费用方面,2022年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0.47%/6.08%/2.62%/0.47%,同比变动分别为+0.10/+0.15/-0.17/+0.24pct,其中财务费用大幅增长主要系利息支出和汇兑损失增加所致。 消费电子需求回暖,核心主业有望稳中有升:消费电子仍然为公司核心主业,2022年营收占比为74.62%。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网络终端产品上,公司成功进入小米、荣耀、华为、三星、OPPO等全球知名品牌商和闻泰通讯、华勤技术、龙旗科技等领先ODM企业的供应链。消费电子的需求回暖有望带动公司业绩修复。光弘三期智能生产基地已于2021年开始逐步启用,项目达产后将实现年产5G智能手机4,200万台、企业级路由器300万台及交换机200万台,有助于保障公司未来三年的产能提升空间。随着疫情影响逐渐消退,下游消费电子市场需求逐渐复苏,公司以智能手机为主的消费电子业务逐月增长,订单数量持续增长,全年消费电子业务营收有望稳中有升。 卡位车电及新能源优质赛道,有望打开增量空间:公司近年来积极布局汽车电子等新兴业务,2022年切入新能源高景气优质赛道。在汽车电子领域,公司已成功进入知名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法雷奥、大陆、日本电装的供应链体系,为包含宝马、奥迪、大众、日产等知名汽车品牌提供汽车电子部件制造服务。公司对外投资益驾智能,持有15%股权,益驾智能所具备的产品、客户资源将有助于公司拓展汽车电子业务。公司汽车电子业务有望凭借客户资源优势实现高速增长。在新能源领域,公司除了多种光伏逆变器以外,还包括便携式储能,户用储能系统、智能充电桩、新能源车电源管理系统等诸多领域产品。随着更多项目转入量产和潜在新客户新项目的进一步拓展,新能源业务将成为公司营收重要的增长点。 维持“增持”评级:公司作为国内领先的EMS厂商,在保持核心主业消费电子业务稳健增长的同时,积极拓展汽车电子及新能源等新兴业务,有望在未来打开增量空间,是公司未来重要的发力点。公司稳步推进全球化布局战略,在越南、印度、孟加拉的海外生产基地正逐步有序释放产能,公司未来的业绩增长有充足保障。预计公司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为3.59/4.39/5.26亿元,对应EPS为0.47/0.57/0.68元,对应PE为22/18/15倍。 风险提示:国际政治经济局势波动风险,下游需求不及预期,新业务拓展不及预期,汇率波动影响。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1/36 转到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