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胡偌碧

国盛证券

研究方向:

联系方式:

工作经历: 证书编号:S0680519010003...>>

20日
短线
0%
(--)
60日
中线
17.86%
(第112名)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3/16 转到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恒瑞医药 医药生物 2023-10-27 43.89 -- -- 49.74 13.33%
49.74 13.33%
详细
恒瑞医药发布 2023年三季报。 公司 2023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 170.14亿元,同比增长 6.70%;归母净利润 34.74亿元,同比增长 9.47%;扣非归母净利润 33.60亿元,同比增长 10.13%。 单看 Q3,公司实现营收 58.45亿元,同比增长 2.24%;归母净利润 11.66亿元,同比增长 10.57%;扣非归母净利润 11.17亿元,同比增长 7.14%。 观点: 业绩略超预期, 海外合作持续达成,全球化创新成果接连产出。 收入端, 2023Q1-Q3营收分别为 54.92亿元、 56.76亿元、 58.45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 0.25%、 19.51%、 2.24%,且各季度呈现持续增长趋势。 在宏观行业背景变化影响下公司 Q3营收同比环比稳健增长,略超预期。 利润端, 2023Q1-Q3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 12.39亿元、 10.69亿元、 11.66亿元, Q3环比 Q2增长9.01%,主要来自 Q3销售费用收窄(Q1-Q3单季销售费用分别为 16.70亿元、20.09亿元、 17.30亿元, Q3单季销售费用率同比下行 3.55pct)。 财务指标方面, 公司 2023年 Q1-3销售费用率 31.79%,相较 2022年同期的32.37%下降 0.58pct,绝对额为 54.09亿元,同比增加 4.78%;管理费用率 9.85%,相较 2022年同期的 9.21%增加 0.64pct,绝对额为 16.76亿元,同比增加 14.14%; 研发费用率 21.90%,相比 2022年同期的 21.93%下降 0.04pct,绝对额共计 37.25亿元,同比增加 6.52%。 研发投入力度持续加大,项目持续增多,创新研发仍是公司发展重点方向。公司各项财务指标状况良好。 创新药持续获批,商业化梯队日益丰富。 根据中报披露信息,公司在研自主创新药超过 80个,加速推进国内外 270多项临床研究。 目前公司已有 13款自研创新药、 2款引入创新药获批, 10款产品处于审评阶段, 14款产品处于 III 期临床研究阶段。 未来一年我们预计 SHR8554(MOR)、 HR20033(SGLT2/二甲双胍) 、SHR8058(NOV03)、 SHR8028(环孢素 A)、 IL-17A 单抗、 PCSK9单抗等创新药有望获批。 海外合作陆续落地, 创新成果接连读出。 2023年初以来,公司已就 SHR2554(EZH2)、 SHR-1905(TSLP)、吡咯替尼(HER1/2/4)、卡瑞利珠单抗(PD-1)+阿帕替尼肝癌疗法达成境外合作授权,同时在海外推进 15款创新药的 16项临床研究。 2023ESMO 大会公司共有 13款创新药 36项研究入选, HRS-4642(KRASG12D)、 SHR-A2009(HER3ADC)首次发布早期临床研究数据。 公司已逐渐走出集采的集中影响。 随着创新药商业化梯队持续丰富, 创新药销售收入占比将逐渐提升,拉动公司长期发展,海外布局则开辟更广阔空间。 公司目前处于必经的由仿向创转型阵痛期, 但平台布局扎实、创新研发有序、综合实力稳健。优秀研发能力、深远国际化视角叠加强劲市场销售,深度蜕变值得期待。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 预计公司 2023-2025年营收分别为 238.35亿元、 268.24亿元、 306.38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 12.0%、 12.5%、 14.2%; 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45.10亿元、 52.15亿元、 60.47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 15.5%, 15.6%、 16.0%,对应 PE 分别为 61X, 53X, 46X, 我们长期看好公司发展,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国际化进度低于预期,创新药研发失败风险等
凯因科技 医药生物 2023-10-27 24.39 -- -- 32.89 34.85%
37.63 54.28%
详细
凯因科技发布 2023 年三季报。 公司 2023 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 10.02 亿元,同比增长 19.79%,归母净利润 0.90 亿元,同比增长 31.96%, 扣非归母净利润0.95 亿元, 同比增长 60.37%。单看 Q3,实现营业收入 4.34 亿元,同比增长 26.10%,归母净利润 0.52 亿元,同比增长 66.56%,扣非归母净利润 0.53 亿元,同比增长 54.70%。观点: 收入利润超预期, 核心产品营收持续高增长。收入端, 2023Q1-3 分别实现营业收入 1.93 亿元、 3.76 亿元、 4.34 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 12.34%/17.02%/26.10%,其中 Q3 环比 Q2 营业收入增长 15.32%,在宏观行业变化背景下产品销售延续快速增长趋势, 不断拓展销售终端,新上市核心产品持续放量。 利润端, Q3 环比 Q2 增长 201.40%,主要由于 Q3 销售费用率及管理费用率相比 Q2 显著下降,公司销售、运营效率有效提升。财务指标方面, 2023 年 Q1-3 销售费用率 57.84%,相较 2022 年同期的 61.64%下降 3.80pct,绝对额为 5.80 亿元,同比增加 12.40%;管理费用率 7.02%,相较 2022 年同期的 11.95%下降 4.93pct,绝对额为 7032 万元,同比下降 29.67%;研发费用率 6.80%,相比 2022 年同期的 8.35%下降 1.55pct,绝对额共计 6820万元,同比下降 2.38%。公司各项财务指标状况良好。重点创新药研发项目持续推进, 全面拓展肝病、抗感染市场。 根据公司 2023 年中报披露, 培集成干扰素α -2 注射液治疗低复制期慢性 HBV 感染的 III 期临床试验已完成全部受试者入组和 48 周用药,进入随访阶段; 肝上皮样血管内皮瘤临床适应症获批开展临床试验; 1 类新药 KW-027 推进 I 期临床试验, 可实现血清HBsAg 抗原水平降低; 针对儿童疱疹性咽峡炎的 KW-045 项目处于临床 I 期阶段; 治疗带状疱疹的 KW-051 项目处于临床 II 期阶段; 推进 KW-040 临床前相关研究。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公司丙肝创新药凯力唯经过国家医保谈判续约,凯力唯报销适应症由基因非 1b 型扩展为“基因 1、 2、 3、 6 型” ,覆盖国内主要基因型,医保适应症的扩大为该产品提升市场占有率创造了战略性的准入条件。存量产品金舒喜凭借剂型优势及自费属性,可能在进一步渠道拓展中冲击 10 亿级别销售额; PEG 长效干扰素预计 2024-2025 年上市, 将为公司收入带来增量;其他多种存量产品为公司业绩提供稳定支撑。 基于公司经营现状,我们上调盈利预测。 预计 2023-2025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1.25 亿元/1.97 亿元/2.77 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 50.2%、 56.9%、 41.2%,对应 PE 分别为 34X/22X/15X,维持“买入” 评级。 风险提示: 销售不及预期的风险; 新药研发不及预期的风险; 行业政策的风险等
丽珠集团 医药生物 2023-10-26 34.00 -- -- 36.07 6.09%
36.97 8.74%
详细
丽珠集团发布 2023年三季报。 公司 2023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 96.55亿元,同比增长 1.76%,归母净利润 16.02亿元,同比增长 6.29%,归母扣非净利润 15.76亿元,同比增长 4.41%。 单看 Q3,实现营业收入 29.65亿元,同比下滑 6.93%,归母净利润 4.67亿元,同比下滑 4.55%;扣非净利润 4.82亿元,同比增长 4.18%。 观点: 业绩符合预期, 后续多个大品种有望拉动第二成长曲线。 收入端, 2023Q3环比 Q2下滑, 主要由于宏观环境影响下学术推广活动减少、产品入院及销售有所延迟; 且 2023H1中药、生物制品由于补益、治疗相关需求增加, Q3回归常规水平。 利润端增速快于收入,公司单 2023Q3销售费用为8.47亿元,低于 2023Q1/Q2的 9.65/10.02亿元。 分板块来看: 化学制剂实现收入 51.53亿元,同比下降 4.71%。 其中消化道产品实现收入 22.79亿元,同比下降 12.93%; 促性激素实现收入 21.88亿元,同比增长 4.94%; 精神产品实现收入 4.30亿元,同比增长 7.60%; 抗感染实现收入 2.43亿元,同比下降 18.57%。 原料药和中间体实现收入 25.87亿元,同比增长 3.55%。 中药制剂实现收入 12.47亿元,同比增长 50.17%; 生物制品实现收入 1.13亿元,同比下降 31.09%。 诊断试剂及设备实现收入 4.68亿元,同比下降 6.88%。 财务指标方面, 公司 2023年前三季度毛利率 63.93%(同比-1.58pp);销售费用率 29.15%(同比-1.44pp);管理费用率 5.04%(同比-0.80pp);研发费用率 10.21%(同比-0.11pp) 。 高壁垒复杂制剂、生物制剂步入收获期。 公司积极布局高壁垒复杂制剂和特色生物药研发, 2023Q1-3研发费用 9.86亿元,同比增长 0.72%。 艾普拉唑针剂新增消化道出血适应症,纳入医保目录已满 4年,有望在 2023年底医保谈判中降幅减半;阿立哌唑微球 1M 上市申请已获 CDE 受理; 重组 IL-17A/F 单抗头对头司库奇尤单抗 3期临床已经启动;司美格鲁肽 biosimilar 完成 3期临床入组。 后续基于公司高壁垒微球平台,亮丙瑞林微球(3M)、奥曲肽微球(1M)、戈舍瑞林植入剂等复杂制剂产品有望陆续申报,新品种梯队将持续为公司业绩提供增量。 盈利预测与估值。 基于公司优秀的管理层、销售团队、单抗平台、微球平台等,公司长期投资价值凸显。 结合公司经营现状,我们下调盈利预测。 预计2023-2025年公司收入分别为 129.07亿元、 142.63亿元、 160.31亿元,对应增长率 2.2%、 10.5%、 12.4%; 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20.29亿元、 22.70亿元、25.80亿元,对应增长率 6.3%、 11.9%、 13.7%,当前股价对应 PE 为 16X、14X、 13X, 扣除激励费用实际业绩增速更高。 我们认为公司业绩增速确定性高,估值较低,创新生物药+高端复杂制剂长远布局,未来国际化战略有望持续推进。 看好公司长期发展,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行业政策变化风险、产品降价风险、新药研发风险。
诺思兰德 医药生物 2022-11-30 15.25 -- -- 15.79 3.54%
16.28 6.75%
详细
事件:诺思兰德发布2022 年三季报。公司2022 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5619 万元,同比增长58.92%;归母净利润-5452 万元,2021 年同期为-3786万元;归母扣非净利润-5431 万元,2021 年同期为-4192 万元。 单看Q3,实现营业收入1990 万元,同比增长58.80%;归母净利润-2089万元,2021 年同期为-1210 万元;归母扣非净利润-2090 万元,2021 年同期为-1383 万元。 眼科药销售快速增长,研发投入加大,符合预期。收入端,公司着力提升销售力度,Q1-3 眼科产品放量提速,实现接近60%的同比增长;利润端相比2021 年同期增亏1666 万元,临床项目推进、研发投入增多;此外公司降低了玻璃酸钠滴眼液售价,利润空间有所压缩,毛利率随之同比下行7.96pp。 财务指标方面,销售费用率40.91%,相较2021 年同期的46.44%下降5.53pp,绝对额为2299 万元,同比增长40.00%,由于产品收入增加导致向商业公司计提市场推广费增多;管理费用率43.20%,相较2021 年同期的64.02%下降20.83pp,绝对额为2427 万元,同比增长7.23%;研发费用率76.12%,相比2021 年同期的85.45%下降9.34pp,绝对额共计4277万元,同比增长41.56%,来自NL005 2b 期项目启动和股权激励计划实施。 公司财务指标状况良好。 项目进展持续,NL003 有望成为基因治疗重磅单品。针对下肢缺血广阔市场,NL003 项目的300 例静息痛和240 例缺血性溃疡的随机双盲对照3 期临床同时进行,有望成为数十亿级别基因治疗大单品。针对急性心肌梗死所致缺血再灌注损伤的NL005 项目,2a 期数据已读出积极结果,2b 期临床持续推进。 基于裸质粒基因递送+重组蛋白技术平台,公司产品特点鲜明、已成梯队,竞争格局相对良好。目前已开发多款心血管疾病、代谢性疾病、罕见病和眼科疾病等领域的13 款生物工程新药,覆盖15 种适应症,已有3 款产品进入临床研究阶段。公司在基因治疗领域精耕细作,核心产品NL003 具备重磅产品潜力、价值转换可期。 盈利预测及投资评级。根据公司经营现状,我们调整盈利预测,预计2022-2024 年营收分别为0.77 亿元、0.98 亿元、1.24 亿元,同比增长率为35.0%、28.2%、26.3%;预计2022-2024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78 亿元、-1.06 亿元、-1.26 亿元。我们看好公司长期发展,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研发失败的风险;临床试验进展不及预期的风险;产品注册风险;市场开拓不及预期的风险;技术升级迭代风险;核心技术人员流失和人才引进的风险;行业政策变动风险;药品价格政策调整风险;研发技术服务及原材料供应风险。
凯莱英 医药生物 2022-10-03 140.35 -- -- 160.57 14.41%
174.55 24.37%
详细
凯莱英与江苏省泰兴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签订《关于投资建设“生物医药研发生产一体化基地项目”之投资协议》。公司拟投资40-50亿元人民币在泰兴投资生物医药研发生产一体化基地项目。泰兴管委会以挂牌方式将位于泰兴经济开发区总面积400亩的地块公开出让给凯莱英,作为项目建设用地并保障配套设施。 凯莱英拟变更部分募集资金用途并新增募投项目。公司拟变更2020年非公开发行募集资金项目“凯莱英生命科学技术(天津)有限公司创新药一站式服务平台扩建项目”及“生物大分子创新药及制剂研发生产平台建设项目”的用途,并将上述项目剩余资金全部投入至本次新增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凯莱英医药集团(天津)股份有限公司化学大分子项目”和“凯莱英医药集团(天津)股份有限公司绿色关键技术开发及产业化项目”。 观点:一步一个脚印,各部分战略规划稳步推进本次投资和产能建设有助于提升公司服务响应能力。发挥公司多年积累形成的技术优势和可持续进化的研发平台优势,有助于公司借长三角区位优势辐射国内创新药优质客户,拓展并深度参与国内外创新药公司、生物技术公司的合作,强化头部客户带动力。 募集资金使用调整有望加快公司新兴业务板块发展。公司拟将剩余未投入的募集资金53257.10万元中的40,000.00万元用于本次拟新增募集资金项目“凯莱英医药集团(天津)股份有限公司化学大分子项目”,将13,257.10万元用于“凯莱英医药集团(天津)股份有限公司绿色关键技术开发及产业化项目”的建设。本次变更募集资金金额占公司2020年非公开发行股票实际募集资金净额的比例为23.41%。募集资金的变更是根据项目建设、募集资金的使用规则及效率的一个更新。生物大分子业务板块于2022年3月通过增资扩股方式引入外部投资者,鉴于此,公司变更了募投项目。 未来将小分子的优势扩展到化学大分子,前景可期。本次调整有助于切实提高募集资金使用效率,进一步提升公司战略新兴业务板块的服务能力。 公司长期投资逻辑:看行业,作为持续蓬勃发展的创新药产业链中不可或缺的CDMO产业龙头,凯莱英有望迎来高速发展。随着全球整体新药研发生产外包渗透率不断提高,我国CDMO 行业受益于产能转移、利好政策和本土创新热潮,有望迎来快速发展期;看三年,凯莱英已建立技术水平和客户资源优势,大药企、Biotech 公司、国内客户共同推动业绩增长;看五年,夯实小分子,进军大分子,国内CRO+CDMO一体化发展,方向正确叠加经验丰富的管理层和强大的执行力,凯莱英有望跻身全球CDMO 第一梯队。 盈利预测与估值。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6.73亿元、27.47亿元、30.48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150.0%,2.7%、11.0%,对应PE 分别为19X,19X,17X。未来几年公司有望随着商业化项目的增多业绩呈现高速增长,后劲十足,我们长期看好公司发展,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临床阶段项目下滑风险;商业化阶段项目波动风险;大分子CDMO 战略执行情况低于预期风险。
药石科技 医药生物 2022-08-15 84.20 -- -- 86.60 2.85%
94.47 12.20%
详细
药石科技发布2022年中报。2022年上半年收入7.35亿元,同比增长18.23%;归母净利润1.53亿元,同比下滑59.84%;扣非净利润1.51亿元,同比增长4.15%。 Q2单季度收入3.99亿元,同比增长18.91%;归母净利润0.82亿元,同比下滑73.59%;扣非净利润0.86亿元,同比增长6.78%。 收入逐季向好Q2创新高,产能持续释放有望推动Q3迎来利润增速拐点 2022年上半年整体业绩符合预期。收入端,Q2单季度收入接近4亿元,创单季度新高,环比持续改善。公司2021年上半年大订单集中确认、叠加Q2晖石的投资收益,基数较高。2021年Q3开始,产能受限叠加大订单确认周期的影响,公司单季度收入环比出现下滑。今年Q1和Q2开始环比收入改善,并持续创新高。后续随着产能持续释放,我们预计今年Q3和Q4收入环比会持续向好。 利润端,Q2扣非利润8591万元,也是单季度扣非新高。扣非利润增速低于收入增速的原因有折旧的影响(3651.82万元,2021年同期是1666.83万元,增幅83.97%),人才储备带来的支出增加(人力资源相关支出2.35亿元,2021年同期为1.06亿元,增幅82.16%),另外研发投入也大幅度提升。除此之外公司2022年上半年发行了可转债,会产生相应费用,我们预计也有一定影响。 梳理年报亮点如下: ? 前端业务导流效应显现,CDMO业务发展迅速。CDMO业务实现收入5.55亿元(+9.96%),占比75.61%;2022上半年为7个客户10个化合物提供制剂CDMO服务,订单金额突破2800万元;? CMC一体化项目接连突破。2020年至今累计已承接API项目70个,29个来自国外客户,13个进入III期及商业化阶段;11个制剂项目中8个位原料药-制剂一体化,3个进入III期至商业化阶段;? 客户拓展积极。公斤级以上终端客户(仅包含国内外制药公司及中小型创新药公司)数166家,同比增长58%;销售额500万以上客户数35家,同比增长30%。 ? 产能建设高速推进。浙江晖石501、502车间共计计划新增反应釜体积近260立方米,且503车间有望于2023上半年投入使用,有利于突破产能瓶颈、提升客户需求承接能力。 ? 平台技术持续升级。新药筛选技术平台三大核心小分子化合物库快速扩容,超大虚拟动态化合物库容已超700亿,寡核苷酸、ADC、PROTAC新型小分子布局延伸服务链条;绿色化学低碳技术研发应用加速。 公司核心竞争力在于基于对研发趋势和化学技术的理解,实现不同方向的变现。立足分子砌块,夯实CDMO业务布局,完善药物发现技术服务平台,全面提升新药发现、开发及商业化一站式服务能力。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预计公司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78亿元、5.44亿元,7.62亿元,增长分别为-22.4%、43.9%、40.1%。EPS分别为1.89元、2.72元,3.82元,对应PE分别为45x,31x,22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疫情影响产能延后投产;大分子CDMO战略执行情况低于预期风险等。
丽珠集团 医药生物 2022-08-12 31.80 -- -- 32.25 1.42%
40.00 25.79%
详细
丽珠集团发布2022年上半年报告。2022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63.03亿元,同比增长1.08%,归母净利润10.18亿元,同比下滑4.23%,归母扣非净利润10.46亿元,同比增长13.73%,实现EPS 1.09元。 Q2单季度营业收入28.24亿元,同比下滑2.15%,归母净利润4.64亿元,同比下滑14.47%,归母扣非净利润4.85亿元,同比增长11.64%。 化学制剂板块受疫情影响,疫苗、微球等重点研发项目推进顺利。 公司收入利润符合预期。收入端,2021Q4艾普谈判降价54.49%后,上半年公司总营收仍维持正增长,体现稳健的抗风险能力;而Q2略有下行主要是处方药受疫情限制销售放量;利润端,Q2归母利润我们预计主要是受到所持有资产市值波动负向影响;扣非利润增速在多重压力下仍接近14%,公司具备持续稳定的盈利能力。 分版块来看:化学制剂板块总计营收36.74亿元(-1.52%)表现稳健。其中消化道板块有所下滑(-8.16%),我们预计与2021Q4艾普谈判降价、2022Q2部分城市疫情反复地区管控有关;促性激素板块(+6.82%)在疫情压力下维持上行势头,精神药物板块(+36.26%)快速增长表现亮眼;原料药总计收入17.29亿元(+18.26%)保持快速增长、盈利能力稳步提升(毛利率同比提升6.94pct),高端抗生素、高端宠物药海外放量提速;中药板块总营收4.91亿元(-19.60%),我们预计与参芪扶正下滑有关,诊断试剂版块3.46亿元(-11.43%)对比去年较高基数有所下滑。 公司研发加速推进。2022年上半年公司整体研发投入6.39亿元,同比增加17.22%;占比营收达到10.14%(同比提升1.40pct),其中重组新冠融合蛋白疫苗V-01已申请序贯紧急使用和附条件上市。微球等高壁垒复杂制剂在研项目共7项(报产1项;I 期1项;BE(预)试验2项),生物药在研7项(已上市1项、附条件申报1项、申报1项、Ib/II 期2项、I 期2项),诊断试剂在研98项。我们预计2022年有望上市产品包括:新冠重组蛋白疫苗V01、LZM008(IL-6R)、曲普瑞林微球、鲁拉西酮片、布南色林片。预计2023年上市产品包括:亮丙瑞林微球(3M)、LZM009(PD-1)、阿立哌唑微球(1M)、奥曲肽微球(1M)、艾拉戈利钠片、阿立哌唑长效肌内注射剂等,每年5-6个产品有望拉动公司收入持续增长。 V-01及二价苗V-01D-351在灭活苗后序贯加强接种IIT 临床数据积极。V-01及二价苗相比灭活苗同源加强可诱导更强效的体液免疫反应,V-01D-351在加强免疫后14d 对野生株、Delta、Omicron BA.1毒株的中和抗体几何平均滴度分别达到灭活苗加强针的22.7、18.3、14.3倍,且二价苗较高的中和抗体反应可至少持续至接种后90天;异源V-01加强针在老年受试者中具有同样良好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特征。 数据发布为异源加强接种方案的设计提供了合理依据,V-01、V-01D-351的研发进程有望加速。 盈利预测与估值。基于公司优秀的管理层、销售团队、单抗平台、微球平台等,公司长期投资价值凸显。我们预计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0.39亿元、23.61亿元、27.34亿元,增长分别为14.8%、15.8%、15.8%。EPS 分别为2.18元、2.53元、2.92元,对应PE 分别为15x,13x,11x。扣除激励费用实际业绩增速更高。我们认为公司业绩增速确定性高,估值较低,创新生物药+高端复杂制剂长远布局,未来国际化战略有望持续推进。我们看好公司长期发展,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行业政策变化风险、产品降价风险、新药研发风险。
信立泰 医药生物 2022-08-12 25.36 -- -- 26.27 3.59%
36.50 43.93%
详细
信立泰发布 2022年半年度报告。公司 2022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 16.68亿元,同比增长21.20%,归母净利润 3.48亿元,同比增长 46.9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 2.83亿元,增速 29.44%,实现 EPS 0.31元。 Q2单季度:营业收入 7.33亿元,同比增长 20.07%;归母净利润 1.11亿元,同比增长 35.30%;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 1.01亿元,同比增长 43.21%,实现 EPS0.10元。 观点:集采影响消化完全,中报成绩亮眼,创新收获勾勒第二成长曲线2022年上半年收入增长超预期。公司 2022年上半年业绩增长动力主要来自制剂业务板块,在上半年疫情持续影响的情况下依然实现收入、利润高速增长。医药制造业贡献了公司业绩的主体营收,2022上半年总计收入 15.97亿元,总营收占比 95.74%。医疗器械收入 5014万元,占比营收 3.01%。上半年制剂板块超预期增长,上半年营收 14.63亿元,占比营收 87.71%,同比增长 29.59%。 信立坦、泰嘉稳步增长:疫情影响下公司加大社区、县域市场、零售药店、互联网平台的布局和资源投放,信立坦覆盖的广度和深度显著提升;泰嘉临床需求增长,循证医学证据支持适用范围扩大,集采影响逐渐消耗完全。 特立帕肽注射液成功上市,迅速抢占市场份额:新上市特立帕肽注射液搭配专用电子注射笔,迅速抢占市场份额,目前已替代粉针成为主要销售剂型。 公司深耕慢病领域,创新驱动力具有长期可持续性。公司研发投入 4.25亿元,同比增长28.49%,占营收比重 25.49%。 公司目前在研项目共 54项,其中化学药 32项(含创新项目 26个),生物药 14项(含创新项目 10个),医疗器械领域在研项目 8项。 2022年上半年特立帕肽注射液、左心耳封堵器系统获批上市,创新投入已经开始进入收获期。我们预计公司 NDA 产品 SAL0951恩那司他片(HIF-PHI)有望在 2022年底至2023年初获批;SAL0107阿利沙坦酯氨氯地平(ARB/CCB)、SAL067复格列汀(DPP4)有望今年底报产,明年获批;SAL0108阿利沙坦酯吲达帕胺(ARB/利尿剂)、S086沙库巴曲阿利沙坦钙(ARNI)、SAL056长效特立帕肽(PTH)处于三期临床,后续陆续获批将形成创新产品梯队。 公司研发特点在于深耕慢病领域。慢病治疗药物放量周期较长,相较于肿瘤患者,慢病患者用药时间更长,因此治疗药物可形成长期放量趋势。公司阿利沙坦酯上市后的放量曲线已充分证明这一点,预计随着公司慢病产品逐个获批,公司有望在良好竞争格局中形成领域覆盖优势,创新驱动力有望长期保持。公司加强创新研发平台建设,引进高端技术人才,立足未来长远发展,搭建 CADD 平台、siRNA 等创新药物发现技术平台,加强新药立项和前沿技术分析能力; 同时,采取积极的研发策略,集中优势资源,保障重点项目的研发进度,争取新产品能尽快上市。 我们认为公司的集采影响已经被逐渐消化,创新投入开始进入收获期,未来公司创新兑现将成为主要业绩驱动力,勾勒公司第二成长曲线。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基于公司核心产品加快放量、后续研发推进可期,我们预计 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6.32亿元、7.43亿元、8.83亿元,增长分别为 18.4%、17.6%、18.9%。 EPS 分别为 0.57元、0.67元、0.79元,对应 PE 分别为 44x,38x,32x。公司未来创新持续推进,我们看好公司长期发展,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研发失败的风险;政策变化带来的价格下降风险;成本上升的风险。
健康元 医药生物 2022-08-12 11.34 -- -- 11.70 3.17%
13.25 16.84%
详细
事件。公司公告2022年半年报。公司2022年半年度实现营业收入85.65亿元,同比增长9.31%;归母净利润8.01亿元,同比增长16.57%;扣非净利润8.04亿元,同比增长34.47%。2021年Q2单季度实现营业收入39.08亿元,同比增长5.88%;归母净利润3.41亿元,同比增长6.33%;扣非净利润3.47亿元,同比增长31.93%。 公司发布2022年股票期权激励计划(草案)。 1.数量:5500万股,约占本激励计划草案公告时公司股本的2.95%。 2.授予价格&人数:11.24元/股,总人数为430人。 3.考核要求:以2021年扣非净利润为基数,2022-2024年扣非净利润复合增长率不低于15%(剔除激励费用)。 4.激励费用摊销:需摊销总费用约4752.25万元,预计2022-2025年分别摊销886.76/2239.99/1163.79/461.70万元。 观点:扣非端超预期,呼吸科表现卓越,发布股权激励利于长远发展。 1. 按业务板块拆分: 1)丽珠集团(不含丽珠单抗):公司直接及间接持股44.80%,实现营业收入62.96亿元,贡献归母净利润约5.13亿元。 2)丽珠单抗:公司持有丽珠单抗55.92%股权,影响归母净利润约-1.40亿元。 3)健康元(不含丽珠集团、丽珠单抗):实现营收23.71亿元,同比增长35.81%;实现归母净利润约4.21亿元,同比增长约45.25%;实现归母扣非净利润4.14亿元,同比增长约56.39%。 ? 处方药:实现营收10.60亿元,同比上升约67.76%。其中呼吸领域实现销售收入5.61亿元,同比增长259%;抗感染领域实现销售收入4.88亿元,同比增长约4.75%。 ? 原料药及中间体:实现营收11.50亿元,同比增长21.80%。 ? 保健品及 OTC:实现营收1.51亿元,同比下降5.79%。 2.股权激励力度大、覆盖广,有利于长远发展。此次激励计划纳入了430位公司董事、高级管理人员、中层管理人员及核心技术(业务)人员以及公司董事会认为需要进行激励的相关员工,进一步健全公司长效激励约束机制,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充分调动积极性,有利于公司的长远发展。 3.呼吸科领域是健康元重点布局的研发领域,管线不断推进,后续看点多。第五批集采中标了三个吸入制剂(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大规格(2ml:1mg)、吸入用复方异丙托溴铵溶液(舒坦琳)、吸入用异丙托溴铵溶液(丽雾安)),保障了未来三年吸入制剂板块销售额。盐酸左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溶液、硫酸特布他林雾化吸入溶液已获批上市;妥布霉素吸入溶液(2.4 类)正在审评中;丙酸氟替卡松雾化吸入用混悬液已报产;富马酸福莫特罗吸入溶液(3 类,国家鼓励仿制品种)已完成Ⅲ期临床试验期中分析;沙美特罗替卡松吸入粉雾剂获得临床试验批准通知书,并快速启动Ⅲ期临床研究;富马酸福莫特罗吸入气雾剂(2.3类)开展I期临床;莫米松福莫特罗吸入气雾剂(3 类)、阿地溴铵吸入粉雾剂(2.2 类)获得临床试验批准通知书;马来酸茚达特罗吸入粉雾剂加速推进 PD-BE 研究;2类新药XYP-001完成临床前研究。公司首次提交1项与吸入产品配套的医疗器械注册申请,实现新突破,与吸入制剂形成协同,夯实公司呼吸疾病领域的核心竞争力。 盈利预测与结论。我们认为丽珠集团将继续贡献稳定业绩,丽珠单抗研发布局持续推进,呼吸科产品贡献增量业绩,呼吸科研发管线持续推进。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5.37亿元、18.09亿元、21.23亿元,增长分别为15.7%、17.7%、17.4%。EPS分别为0.83元、0.97元、1.14元,对应PE分别为13x,11x,10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药品销售不及预期风险;新药研发失败风险;原料药价格波动风险。
恩华药业 医药生物 2022-08-02 13.62 -- -- 16.15 18.58%
21.65 58.96%
详细
公司发布公司发布2022年半年度报告。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0.01亿元,同比增长7.30%;归母净利润4.48亿元,同比增长8.91%;扣非净利润4.50亿元,同比增长8.02%,实现EPS为0.44元。单看Q2: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09亿元,同比增长4.95%;归母净利润2.59亿元,同比增长6.46%;归母扣非净利润2.60亿元,同比增长4.84%;实现EPS0.26元。 观点:收入端符合预期,麻醉线持续为业绩贡献推力,疫情影响发酵,后续期待研发推进及新品放量。 观点:收入端符合预期,麻醉线持续为业绩贡献推力,疫情影响发酵,后续期待研发推进及新品放量。公司收入整体增长公司收入整体增长7.30%,公司工业板块保持6.76%稳定增长。 稳定增长。上半年国内疫情多点散发,一方面医院门诊、手术、医药消费受到影响;另一方面原料药及能源价格持续上扬。在这种情况下公司业绩依旧维持稳定增长,预计下半年疫情缓和后业绩有望获得较大复苏提振。目前麻醉线是主要的贡献增速板块,随着后续公司新产品落地放量,集采影响逐渐消化,公司将获得新业绩增长动力。 分版块看收入:分版块看收入:麻醉线收入9.78亿元(收入占比提升至48.87%),同比增长12.88%,瑞芬太尼、舒芬太尼、阿芬太尼等重要产品快速形成销售规模。 精神线收入5.40亿元,同比下降0.64%,集采影响持续发酵;神经线收入0.84亿元,同比下降2.96%,加巴喷丁集采影响;商业板块收入2.28亿元,同比增长5.81%,保持平稳增长。 利润端稳健增长,前端价格稳定后利润水平有望提高。利润端稳健增长,前端价格稳定后利润水平有望提高。公司业绩增速7.30%,利润端增速8.91%,利润端增长稳健。麻醉线(89.97%)、神经线(75.46%)毛利率有所上涨,其他板块毛利率稳定,公司主要收入板块规模优势逐渐放大。上半年工业收入毛利率84.13%,预计下半年上游原料药及能源价格稳定后利润水平有望进一步提高。 财务指标方面:财务指标方面:公司销售费用率35.70%,相较上年同期35.16%提升0.54pp;公司管理费用率为4.11%,相较上年同期基本持平;公司研发费用同比增长33.4%,研发费用率9.56%,相较上年同期8.40%上升1.16pp,研发投入力度持续加大。 加大研发投入,加快创新药物研发。加大研发投入,加快创新药物研发。公司目前共有20多个在研创新药项目,近年来陆续获批的新产品有戊乙奎醚、舒芬太尼、酸阿芬太尼、羟考酮注射液、度洛西汀肠溶胶囊等。在研重点创新药项目奥赛利定富马酸盐(TRV-130)已经申报生产;改良型新药重点项目有NH510、盐酸(R)氯胺酮鼻喷剂、盐酸(R)氯胺酮注射液等;随着这些产品的获批和上市销售,将进一步巩固公司在中枢神经药物领域的国内领先地位。 盈利预测与估值。盈利预测与估值。我们预计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9.2亿元、11.2亿元、13.6亿元,增长分别为15.1%、22.4%、20.7%。EPS分别为0.91元、1.12元、1.35元,对应PE分别为15x,12x,10x。我们看好公司长期发展,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产品获批进度低于预期;创新药研发失败风险
科伦药业 医药生物 2022-07-28 21.08 -- -- 23.08 9.49%
25.93 23.01%
详细
科伦药业发布关于科伦博泰临床早期治疗实体瘤ADC项目有偿许可 MSD 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商业化开发的公告。 公司控股子公司科伦博泰将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一款临床早期用于治疗实体瘤的抗体偶联物(ADC)药物项目B有偿独家许可给MSD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研究、开发、生产制造与商业化。根据协议内容,双方还将对该款ADC药物的早期临床开发进行合作。默沙东将根据协议内容和商业化开发阶段向科伦博泰支付3500万美金首付款,累计不超过9.01亿美金的各类里程碑付款及相应净销售额提成。 半年内两次与MSD达成10亿美金级别授权大额交易,创新兑现超预期。5月,科伦博泰生物Trop 2ADC海外权益独家授权MSD,交易包括1700万美元首付款,协议修正案签署后3000万美元付款,里程碑款不超过13.63亿美元及净销售额提成,总交易金额超14亿美元。时隔两月,科伦博泰再次与MSD达成9亿美元大单,创新价值接连超预期兑现。 ADC 平台建立赋能公司长期创新价值,创新平台和体系持续得到海外大药企认可。科伦博泰从早期开始布局ADC平台,目前在国内ADC同行中处于领先地位。ADC管线A166、SKB264、A315陆续进入临床,存量10余项处于不同阶段的ADC项目。上半年两个项目接连合作MSD,充分证明了科伦博泰创新平台与研究体系持续受到海外大药企认可,未来产品国际化及商业化潜力巨大,创新平台产品长期价值兑现具有确定性。 产品授权带动国际化策略进一步推进,公司估值有望持续提升(创新平台价值前期在市值中未体现)。公司与MSD达成合作开始国际化策略推进,获得认可的创新平台有望支持未来长期海外市场的拓展。我们认为对于科伦的估值不应再局限于存量传统业务,公司创新研发管线价值与公司国际化能力价值应给予额外溢价估值。 公司长期投资逻辑梳理:公司在困难时期依然选择了高研发投入,从2019-2021获批产品来看仿制药已逐步进入收获期。公司长期逻辑不变,大输液产业升级,结构调整,科伦盈利能力上升。国内环保标准高,川宁满产利润好转。仿制带领创新,为公司未来业绩高增长提供动力。公司2021年年报可以看出创新药也逐步进入收获期,期待后续更多创新品种推进。 盈利预测与估值。公司2021年已逐渐从疫情影响中恢复,仿制药成果兑现进一步推动业绩实现高速增长,后续品种不断跟进将给予公司营收持续动力,公司转型脚步越发稳健。我们上调盈利预测,预计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5.5亿元、18.0亿元、20.6亿元,对应增速分别为40.9%,16.2%,14.0%,EPS分别为1.09元、1.27元、1.44元,对应PE分别为18X、15X、13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行业政策变化风险;川宁项目不达预期风险;仿制药一致性评价进度滞后风险;新药研发失败风险。
凯莱英 医药生物 2022-07-18 195.70 -- -- 194.98 -0.37%
194.98 -0.37%
详细
凯莱英发布2022年度上半年业绩预告。公司2022上半年预计实现营收47.91亿元-50.58亿元,同比增长172.18%-187.37%;实现归母净利润16.44亿元-17.43亿元,同比增长282.99%-305.97%;实现归母扣非净利润16.19亿元-17.14亿元,同比增长359.24%-386.31%。Q2单季度,预计实现营收27.29亿元-29.96亿元,同比增长177.64%-204.83%;归母净利润11.45-12.44亿元,同比增长316.33%-352.21%;归母扣非净利润11.33-12.28亿元,同比增长407.68%-450.45%。2022年7月14日,前沿生物宣布与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就在研抗新冠肺炎病毒3CL蛋白酶抑制剂FB2001(福布特韦)原料药在研发、生产、注册等方面建立战略合作关系。观点:业绩大超预期,大订单拉动盈利能力提升,新业务持续快速增长公司上半年收入增长172.18%-187.37%符合预期。 由于大订单的拉动,公司整体收入呈现高增长态势。我们预计公司大订单在上半年持续交付,扣除之后上半年常规业务收入仍有25%-30%的增长,常规业务的高增长略超预期。公司上半年新兴业务板块增速150%,势头强劲。公司上半年利润282.99%-305.97%增长超预期。按中值计算,公司上半年的净利润率34.3%,Q2净利润率高达40%以上。其中主要是大订单稳态生产之后盈利能力提升,规模效应叠加技术驱动的带动显现,同时Q2汇率波动有一定正向影响。下半年我们预计公司依旧将维持强劲增长态势。一方面大订单稳态之后,对于产能的占用将逐步下降,可以腾出更多精力去拓展常规业务。另一方面新业务呈现超高速增长的态势。前沿生物公告与凯莱英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进一步体现了公司的技术能力。关于大订单,公司在2021年11月-2022年2月接连签订重大订单总额达93亿元,小分子CDMO服务能力实力彰显。大订单体现了公司的技术能力以及海外大药企对于公司的认可,大订单的持续确认为公司带来可观的收入和利润现金流,也会提升公司的品牌影响力,也将助力公司后续新兴业务的拓展和投入。盈利预测与估值。 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5.16亿元、26.94亿元、32.97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135.3%,7.0%、22.4%,对应PE分别为28X,27X,22X。未来几年公司有望随着商业化项目的增多业绩呈现高速增长,后劲十足,我们长期看好公司发展,维持“买入”评级。风险提示:临床阶段项目下滑风险;商业化阶段项目波动风险;大分子CDMO战略执行情况低于预期风险。
前沿生物 2022-07-15 15.82 -- -- 16.77 6.01%
16.77 6.01%
详细
事件。7月11日,2022第三届中国抗病毒药物研发大会召开,前沿生物董事长、首席科学家谢东博士在会议上作了题为《新冠小分子药物 FB2001 最新进展》的演讲,重点介绍了公司在研抗新冠小分子药物FB2001(通用名:福布特韦)的最新进展情况。公司公告与凯莱英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围绕FB2001原料药,在研发、生产、注册等方面建立战略合作关系。 观点:FB2001雾化吸入助力治疗+预防市场,与凯莱英建立战略合作。 1.FB2001与辉瑞新冠药同靶点,是国内第一个开启国际多中心II/III期临床的的小分子3CL蛋白酶抑制剂,作用机制明确,具有广谱抗病毒活性,安全性佳,无需联用药代动力学增强剂。 1)作用机制明确:FB2001为新冠肺炎病毒蛋白酶抑制剂,是基于冠状病毒主蛋白酶三维结构(3CL)设计合成的拟肽类化合物,具有明确的药物作用机制,3CL蛋白酶抑制剂通过与3CL蛋白酶结合,使其无法再正常结合底物,从而抑制病毒复制; 2)具有广谱抗病毒活性:3CL蛋白酶序列高度保守,其抑制剂在临床前研究中可展现出对主要流行的SARS-CoV-2变异病毒株阿尔法、贝塔、德尔塔、奥密克戎均具有高效广谱抑制活性; 3)安全性佳:由于3CL蛋白酶没有人类同源物,安全性良好; 4)无需联用药代动力学增强剂:可以减少因使用药代动力学增强剂出现的潜在药物相互作用风险,从而满足新冠肺炎住院患者对副作用低、药物相互作用小的抗新冠病毒药物的需求。 5)2021年4月,FB2001获得FDA核准签发的临床试验批件,目前在美国开展的I期临床试验正在有序推进中。前沿生物拥有FB2001全球权益,将全力推进FB2001在中美的临床。此外,FB2001作为小分子药物,成本优势明显。 2.新冠住院及重症领域小分子药物目前仅有瑞德西韦获批,FB2001市场潜力大。 根据美国CDC数据,在2021年12月至2022年3月奥密克戎流行期间,美国新冠肺炎住院患者人数超116万人,在美国接近100万的新冠肺炎死亡病例中,65岁以上老人占到近68万例;同时美国新冠住院患者中,多数患者患有高血压(56%)、代谢疾病(41%)及心血管疾病(37%)等基础疾病,表明患有基础疾病的人群面临较高的风险。在新冠肺炎疫情中,老龄、伴随基础疾病、免疫功能缺陷及未接种疫苗的人群,在感染病毒后发展为新冠肺炎住院患者的风险更高,也是进展为危重型及死亡的高危群体。国内尚无获批用于治疗新冠住院患者的抗新冠病毒小分子药物;全球范围内,仅有一款注射用瑞德西韦在部分国家获批用于治疗新冠肺炎住院患者,根据吉利德公布的财报,瑞德西韦2021年实现全球销售收入55.65亿美元,同比增长98%;2022Q1实现销售收入15.25亿元,同比增长5%。截至2022Q1,瑞德西韦已在全球累计治疗超过1100万患者,在美国有超过50%的新冠肺炎住院患者使用瑞德西韦进行治疗。作为目前上市产品中唯一用于住院患者的抗新冠病毒小分子药物,瑞德西韦庞大及快速增长的产品收入规模,体现了新冠肺炎住院患者对高效、广谱、安全性好的抗新冠病毒药物有持续性刚性需求。 3.雾化吸入助力新冠小分子研发“治疗+预防”市场。Omicron传播速度快、潜伏期短、隐匿性强。据公开数据,截至5月25日,本轮上海疫情已累计排查密接人群超过95万例。通过暴露后预防,阻断密接者的感染和传播,对新冠防疫具有重大的意义。第一,全球范围内,目前尚无针对密接人群的暴露后预防用药获批,密接人群对预防药物存在巨大的临床需求;第二,有望缓解针对密接人群的防疫管理压力,帮助政府减轻相应的防疫经济压力;第三,有望与现有小分子药物,新冠疫苗和抗体药物等抗疫手段形成良好互补,构建新冠防治需多层次体系,为抗疫助力。前沿生物委托中科院武汉病毒所评价了FB2001雾化吸入给药和滴鼻给药对Omicron株感染小鼠的体内药效,研究结果显示,FB2001经雾化吸入和滴鼻给药均显示了极强的抗病毒作用,可以显著降低小鼠肺部的病毒载量。对于临床前研究结果,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卢洪洲院长表示:可以看出,FB2001雾化吸入制剂在动物试验中显示了非常强的降低肺部病毒载量的抗病毒疗效,具有预防新冠病毒感染的潜力,对后续临床试验的推进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Omicron及其变异毒株更倾向于感染人的上呼吸道,雾化吸入给药方式是非常好的切入点,未来在医院、家庭和社会面密切接触者中都具有比较好的应用场景。 4.与凯莱英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推进FB2001临床与商业化。公司与凯莱英在FB2001原料药的研发、生产、注册等方面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凯莱英将为关键性临床研究提供产能支持,有助于FB2001临床试验及商业化的顺利推进;满足潜在的市场需求、控制产品的生产成本。 盈利预测与估值。预计2022-2024年收入分别为2.52亿元、8.12亿元、11.16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521.9%、222.2%、37.5%;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23亿元、-1.56亿元、-0.25亿元;EPS分别为-0.62元、-0.43元、-0.07元;PE分别为-25x、-36x、-227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艾可宁销售不及预测风险;研发失败风险。
博腾股份 医药生物 2022-07-14 75.50 -- -- 78.98 4.61%
78.98 4.61%
详细
事件:布博腾股份发布2022年度上半年业绩预告。2022上半年预计实现营收38.30亿元-39.56亿元,同比增长205%-215%;实现归母净利润11.91亿元-12.12亿元,同比增长455%-465%;实现归母扣非净利润11.88亿元-12.08亿元,同比增长490%-500%。 Q2单季度,预计实现营收23.87亿元-25.13亿元,同比增长235%-252%;归母净利润8.09-8.30亿元,同比增长540%-557%;归母扣非净利润8.07-8.27亿元,同比增长540%-556%。 观点:2022上半年收入利润大超预期,大订单带动整体能力再攀新高业绩大超预期,体现公司的经营效率和超高效的执行力。我们预计常规业务稳健增长,我们预计新冠大订单上半年确认收入25亿左右(2个订单都要在2022年内完成交付,合计8.98亿美元,我们预计Q1交付9亿元,Q2提升至16-17亿元)。在大项目驱动下盈利能力有了大幅度提升。按照中值计算,公司Q2净利润率33.4%,H1整体净利润率30.8%,大幅度提升。 我们预计常规业务净利润率提升到20%以上,新冠业务净利润率达到35%以上。 如何理解大订单:接到大订单是公司整体能力上台阶的表现。新冠大订单对于产能利用率、单位产值有明显提升。但是我们更重视长期对于公司品牌影响力和公司竞争优势的提升。我们认为简单粗暴把大订单剔除掉去计算业绩是不合理的,大订单所占用产能的实际价值并不是消失了,还原也应该是还原到一个正常的单位产出,再去计算公司整体的成长。 后面的业绩如何预期:大订单的交付节奏要看疫情和辉瑞整体的情况,我们预计公司可以在大订单基本交付后,利用目前被大订单占用的产能更多地用于拓展新客户、生产新订单。根据公司2021年年报,产能继续释放、人员不断扩张,能力持续提升,有望催化公司在大订单之外的常规业务在以往亮眼表现基础上再创佳绩。 盈利预测与评级。根据当前业绩预告,我们上调盈利预测,预计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5.58亿元、16.17亿元、19.57亿元,增长分别为197.3%、3.8%、21.1%,对应PE分别为26x,25x,21x。我们看好公司长期发展,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商业化订单波动风险;大客户和核心产品占比增加的风险。
君实生物 2022-07-08 76.80 -- -- 74.19 -3.40%
74.19 -3.40%
详细
事件:2022年7月6日,公司宣布FDA 受理了重新提交的特瑞普利单抗联合吉西他滨/顺铂作为晚期复发或转移性鼻咽癌患者的一线治疗和单药用于复发或转移性鼻咽癌含铂治疗后的二线及以上治疗的生物制品许可申请(BLA),FDA 已将处方药用户付费法案(PDUFA)的目标审评日期定为2022年12月23日。 疫情延误现场核查进程,导致首次申报暂时受阻。特瑞普利单抗于2021年3月开始向FDA 滚动提交用于复发或转移性鼻咽癌的BLA,并获FDA 滚动审评,成为首个向FDA 滚动提交BLA 并获滚动审评的国产PD-1单抗。2021年10月,BLA获得正式受理,且FDA 就该BLA 授予优先审评认定、不计划召开咨询委员会会议审评。2022年5月,FDA 寄发完整回复信(CRL),表示因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相关的旅行限制无法如期在中国进行现场核查,要求公司进行一项认为较容易完成的质控流程变更。 特瑞普利单抗已获多项监管优先认定,优质数据足以支持申报。截至2021年7月6日,特瑞普利单抗已在黏膜黑色素瘤、鼻咽癌、软组织肉瘤、食管癌及小细胞肺癌领域获得FDA 授予的2项突破性疗法认定、1项快速通道认定、1项优先审评和5项孤儿药资格认定,有助于特瑞普利单抗后续在美国的研发、注册及商业化进程。本次BLA 提交数据基础来自JUPITER-02研究数据,已于2021ASCO 以Late-breaking Abstract 形式发表,并获《自然-医学》封面推荐;POLARIS-02研究数据则发表于《临床肿瘤学杂志》。FDA 在此前回复信中明确指出现有的特瑞普利单抗用于鼻咽癌治疗临床数据已足以支持该项BLA 申报,目前生产基地现场核查线上部分已顺利完成。 国内外商业化同步推进,特瑞普利单抗销售放量可期。在国内,特瑞普利单抗于2021年5月获批用于食管鳞癌一线治疗,斩获首个一线大适应症;一线非小细胞肺癌sNDA 正在审评中,预计2022年内有望获批。大适应症助推下,公司预计特瑞普利单抗2022Q2销售额有望超过1.8亿元,环比Q1增长60%以上。此外针对肺癌、肝癌、乳腺癌等的III 期临床持续推进,2022-2023年有望持续拓展适用患者群体;非小细胞肺癌、肝癌、胃癌、食管癌辅助/新辅助治疗领域布局前瞻、国内进度领先,有望延长患者使用周期,拓展市场空间。在海外,基于目前申报审评情况,我们预计特瑞普利单抗有望于2022年内获FDA 批准,并由合作伙伴Coherus 于2023Q1实现商业化。特瑞普利单抗将成为美国首个且唯一用于鼻咽癌适应症的肿瘤免疫治疗药物。 盈利预测及投资评级。暂不考虑VV116的商业化,预计公司2022-2024年收入分别为22.74亿元、36.87亿元、50.93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43.5%、62.1%、38.1%;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0.37亿元、-8.11亿元、-2.15亿元,对应EPS 分别为-1.14、-0.89、-0.24元。考虑目前国内的抗疫形势和Omicron 传播力,VV116获批将为公司带来较大的收入弹性。我们看好公司发展,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研发失败的风险;项目推进不及预期的风险。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3/16 转到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