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只看历史评测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5 转到 页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鸿远电子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3-09-28 60.00 -- -- 62.72 4.53%
62.72 4.53% -- 详细
中调或即将落地,新一轮大规模订单释放在即9月以来,中航沈飞、北重集团、光电集团等公司均在官微披露组织召开“十四五”规划中期评估与调整工作研讨会等相关会议,我们认为,一连串信号或表明中调落地将至,军工产业链即将迎来新一轮大规模订单释放期。同时,沈飞文章披露,“会议系统总结近三年沈飞公司发展成绩,全面分析内外部形势,研讨交流2024、2025年目标和路径,统筹谋划至2027年发展思路”。我们认为,2027年建军百年奋斗目标在前,此次调整若能覆盖至2027年需求,将为上下游企业中期增长性提供确实保障,或有效提振市场信心。 最上游MLCC厂家弹性最大,鸿远是行业景气度风向标量方面,MLCC为普适性元器件,下游涵盖军工所有领域,与总量关联较大,受内部结构调整影响较小,预计将充分受益于新订单批量释放。同时,回顾上一轮军工行情,我们梳理20年各季度营收同比增速,并对比国防军工(中信)指数得出,MLCC厂家作为产业链最上游,业绩较早体现增长,我们预计其在下一轮周期也将率先表现增长。我们认为,公司订单有望持续改善,全年业绩有望持续攀升。我们强调,鸿远电子即是最能反映军工行业景气度的典型标的。从今年6月以来的几轮小幅反弹行情来看,公司多次领涨全行业,市场关注度持续高涨。 供需关系方面,随着过去一年的订单消化,我们判断目前下游库存已经出清。同时,随着客户陆续扩产,下游产能或陆续释放至高位,短期瓶颈有望实现突破。同时,MLCC生产节奏快,出货量弹性极大。据公司投关活动记录表,公司产品平均交付周期为2个月,为快速响应,公司会做部分库存储备,最快可在一周左右交付。我们认为,一旦下游需求启动,公司业绩有望实现快速增长。 价格方面,MLCC具有小批量、多批次特点,降价目的更多在于“以量换价”,降价模式将呈现“阶梯式”。我们认为,尽管“低成本”是大趋势,但后续随着新型号批产、订单大幅恢复,公司新品质量等级的提升以及规模效应的释放均会带来一定程度的价格或盈利上的提升,形成一定对冲,市场无需过度悲观。 持续拓展新品类、新领域,打开军品天花板公司深耕MLCC关键领域,纵向拓展产业链,上游布局材料(MLCC瓷料、LTCC瓷料及生膜带、电极浆料),下游发展滤波器和集成电路器件,力争在技术上实现差异化。近年来公司打造成都、合肥基地,据公司公告及投关活动披露,成都地区主要围绕微波模块、微控制器和微处理器进行研制,已进入多个重点单位的合格供方,技术水平处于行业前列。23H1成都两家公司鸿立芯、鸿启兴营收合计5011.95万元,同比大幅增长185%;鸿立芯已经实现盈利。据公司公告及官微,合肥基地产线(六安鸿安信HTCC陶瓷封装元器件项目)已贯通,现处于试生产阶段,已初步形成了从基础材料、陶瓷线路板、陶瓷管壳到一体化封装的提供微系统封装解决方案的能力,逐渐向高可靠客户及光电探测与高速通信、射频与微波、集成电路等应用领域拓展。民用领域多点开花,打造成长第二曲线汽车电子方面,据公司公告,车规级多层瓷介电容器代表规格已完成系列研发、产品认证及部分客户认证,并实现了小批量供货。 通讯方面,据公司公告,公司完成了超低ESR(等效串联电阻)射频微波瓷介电容器、大功率射频微波瓷介电容器的系列化研制,持续进行芯片电容器的系列化开发与扩展,已实现了量产和供货,逐步在通讯等领域进行推广。此外,据公司在投资者问答平台披露,公司SLCC、陶瓷管壳产品有给光模块厂家供样并有小批量的供货。并且,公司目前有部分产品在与华为合作对接。 商业航天方面,据公司公告,公司联合安徽省创新馆建立了微纳系统集成技术创新研究院,围绕商业航天等新兴行业的需求,致力于射频微系统、光电微系统等重大战略性方向相关的新产品和新技术的开发。据公司投关活动披露,公司已参与商业航天领域的产品配套,目前已有小批量供货。 投资建议我们认为,目前市场重点关注中期调整落地后的增量订单情况,当下节点公司利空出尽,业绩、估值均在底部,随新一轮订单周期启动,或将实现戴维斯双击。考虑到下游放量节奏的不确定性,我们调整公司2023-2024年盈利预测,并新增2025年预测,预计2023-2025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22.10/29.64/36.45亿元(此前2023、2024年为32.70、40.81亿元),归母净利润5.65/8.39/10.82亿元(此前2023、2024年为11.71、15.13亿元),EPS分别2.43/3.62/4.66元(此前2023、2024年为5.04、6.51元)。对应2023年9月25日65.90元/股收盘价,PE分别为27/18/14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1)公司自产产品主要应用于军工领域,客户采购计划性较强,存在客户订单不及预期的风险;2)公司代理业务受国际MLCC价格影响较大,存在产品价格和利润率水平下降的风险;3)公司下游客户覆盖面较广,部分客户扩产进度的限制因素较多,存在下游需求释放节奏不及预期的风险。
鸿远电子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3-08-25 62.52 -- -- 72.83 16.49%
72.83 16.49%
详细
事件近日,公司发布 2023年半年报,实现营业收入 9.80亿,同比下降 29.59%,实现归母净利润 2.23亿,同比下降 54.12%。 点评 1、电子元器件行业下游市场景气度较弱,自产业务与代理业务均出现下滑。上半年,公司自产业务实现营业收入 5.66亿,同比下降 31.31%,其中,自产业务中的瓷介电容器营收 5.02亿,同比下降36.89%,主要是由于客户对公司核心产品瓷介电容器需求偏弱;代理业务实现营业收入 4.12亿,同比下降 26.88%,其中前五名客户收入2.33亿,同比下降 40.30%,主要由于部分核心客户受外部市场影响较大,对未来需求预期持续降低,减少了对电子元器件的采购力度,而公司拓展的新能源汽车、高压变频器等领域客户当期需求增长较快,但短期内难以弥补部分核心客户的需求减少。 2、持续研发投入,丰富产品品类。公司持续注重研发投入,上半年,公司研发费用达 4710万元,占自产业务收入比例达 8.31%,较上年同期收入占比提升 2.27个百分点。在高可靠领域,公司主要围绕瓷介电容器及瓷料、滤波器、微波模块、微控制器和微处理器、陶瓷线路板、陶瓷管壳等产品,其中公司推出的微波模块、微处理器及微控制器等其他电子元器件收入大幅增长,销售额从去年同期的 1589万快速增长至今年上半年的 5170万。 3、我们认为,公司当前正处在行业低谷期,随着“十四五”规划中期调整落地,公司订单有望迎来新一轮高峰。公司业绩拐点有望在今年三、四季度到来。我们预计公司 2023-2025年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6.30、8.77、10.61亿元,同比增长-22%、39%、21%,对应当前股价 PE 分别为 23、17、14倍,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新一轮订单高峰强度不及预期;产品价格降幅超出预期;业务拓展不及预期。
鸿远电子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3-08-24 62.27 -- -- 72.83 16.96%
72.83 16.96%
详细
2023年8月18日,公司发布2023年中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80亿元,同比减小29.59%;实现归母净利润2.23亿元,同比下降54.12%;扣非后归母净利润2.21亿元,同比下降54.03%。 点评:受下游需求影响业绩暂时承压,中长期来看业绩有望恢复2023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80亿元,同比减小29.59%。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2.23亿元,同比下降54.12%,主要系公司所处的电子元器件行业下游市场景气度低迷,客户需求恢复缓慢。公司整体毛利率为46.47%,同比下降8.48个百分点;净利率为22.54%,同比下降12.36个百分点。 主要系毛利率较高的自产业务下滑更多,在收入结构中的占比下降所致。虽然业绩下滑,但公司仍保持了高强度的研发费用支出,并为此加强了人才引进力度,员工人数持续净增长,同时维持了员工薪酬水平的基本稳定,整体人工成本稳中有升。中长期来看,随着下游客户需求逐步回升,公司业绩有望恢复。 MLCC下游需求量偏弱,微波模块等新业务实现较快增长自产业务实现收入5.66亿元,同比减小31.31%,毛利率71.99%,较上年同期下降10.53个百分点,主要系客户对公司核心产品瓷介电容器需求偏弱,导致核心产品销售下滑所致。其中,瓷介电容器收入5.02亿元,同比下降36.89%,占自产业务收入88.67%,公司推出的微波模块、微处理器及微控制器等其他电子元器件收入实现大幅增长,销售额占自产业务收入比例上升至9.13%。代理业务实现收入4.12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26.88%,主要由于部分核心客户受外部市场影响较大,对未来需求预期持续降低,减少了对电子元器件的采购力度,而公司拓展的新能源汽车、高压变频器等领域客户当期需求增长较快,但短期内难以弥补部分核心客户的需求减少,导致代理业务收入下滑。 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丰富产品品类报告期内,公司创新研究院成立,鸿远电子创新中心暨企业总部项目开工建设,公司持续注重研发投入,研发费用为4709.98万元,占自产业务收入8.31%,较上年同期收入占比提升2.27%。在高可靠领域,公司主要围绕瓷介电容器及瓷料、滤波器、微波模块、微控制器和微处理器、陶瓷线路板、陶瓷管壳等产品,持续深度研发,不断丰富产品品类。在民用领域,大功率射频微波瓷介电容器、封装外壳产品已完成部分研发和定型,并实现小批量供货。同时,车规级多层瓷介电容器代表规格已完成系列研发、产品认证及客户认证,并实现了小批量供货。 期间费用率提升,经营现金流量下滑明显报告期内,公司期间费用总额1.50亿元,同比增长1.32%,期间费用占营收比重为15.29%;其中,销售费用0.42亿元,同比增长8.35%,主要系公司为应对市场需求减弱的外部环境而增加了业务相关费用支出所致;管理费用0.58亿元,同比增长6.75%,主要系公司扩充新业务带来的专业服务费以及长期资产折旧摊销费用增加所致;财务费用235.34万元,同比减少49.13%,主要系公司当期现金管理收益增加,且当期开立银行承兑汇票下降导致承兑相关费用减少所致;研发费用0.47亿元,同比下降5.43%。经营现金流0.20亿,同比下降70.69%,主要系公司当期兑付的商业汇票较上年同期增加所致。投资建议及盈利预测多层瓷介电容器作为目前用量最大、发展最快的电子元器件之一,在高可靠领域和民用领域应用广泛,由于公司目前下游客户需求恢复较缓慢,考虑到下游装备的放量节奏,我们下调其盈利预测和评级等级,预计2023-2025年,公司归母净利润为6.82亿元、7.81亿元、9.58亿元,EPS分别为2.93元、3.36元、4.12元,对应PE为21.37倍、18.65倍、15.21倍,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不及预期风险,产品毛利率波动风险。
鸿远电子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3-03-31 76.73 -- -- 82.20 6.53%
81.74 6.53%
详细
事件:鸿远电 子发布 2022 年报,2022 年实现营业收入 25.02 亿元、同比+4.12%;归母净利润8.05 亿元、同比-2.68%;扣非归母净利润7.84亿元、同比-3.45%;经营活动产生现金流量净额3.57 亿元、同比-32.91%。 自产业务稳中有升,其他电子元器件收入大幅提升。自产业务实现收入13.73 亿元,同比+1.89%,毛利率80.91%,同比提升0.08pct。其中瓷介电容器实现收入12.93 亿元,同比-1.57%,占自产业务的比重为94.2%,收入同比下滑主要系下游需求萎靡;滤波器实现收入0.22 亿元,同比+8.9%,占自产业务的比重为1.57%;其他电子元器件实现收入0.58 亿元,同比+324.86%,占自产业务的比重为4.23%。代理业务实现收入11.04亿元,同比+5.80%,毛利率10.78%,同比下降2.36pct,毛利率下滑系公司为巩固核心客户的市占率而下调售价所致。自产业务收入在高基数背景下稳中有升,主要源于公司扩充的新产品收入大幅增长;代理业务同比小幅提升主要源于新能源客户的需求较为旺盛。公司业务整体毛利率为50.15%,同比下滑1.36pct,主要源于毛利率相对较低的代理业务占收入的比重提升所致。 公司围绕瓷介电容器等产品持续加大科研力度,研发投入持续高增。公司2022 年期间费用总额为2.82 亿元,同比+9.22%,期间费用率达11.28%(同比+0.53pct)。其中销售/管理/研发费用分别为0.76/1.02/0.99 亿元,同比增长9.03%/3.32%/22.39%;销售/管理/研发费用占收入的比重分别为3.04%/4.09%/3.94%,同比+0.14/-0.03/+0.59pct。公司研发费用持续高增,2020/2021/2022 年同比增速分别达到40.82%/78.68%/22.39%。 加快产业基地建设,完善技术研发体系。22 年公司在合肥布局了新的产业基地,主要围绕陶瓷线路板等产品进行研制开发及产业化实施。除此之外,公司完成了电磁兼容实验室的建设,检测能力可覆盖装备电磁发射和敏感度测试涉及的大部分试验项目,提高了一站式电磁兼容解决方案的能力。随着23 年鸿远创新研究院的落地,自主可控及产品竞争力有望进一步提升。 盈利预测和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023-2025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9.05/10.13/10.92 亿元,当前股价对应PE 为21.69/19.39/17.98 倍。公司是军工MLCC 核心供应商,产能扩充保障重点领域配套能力,同时拓展高端民用领域。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不及预期;民品市场拓展不及预期等。
鸿远电子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3-03-29 78.84 -- -- 81.74 3.68%
81.74 3.68%
详细
事件:2023年3月18日,公司发布2022年年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5.02亿元,同比增长4.12%;实现归母净利润8.05亿元,同比下降2.68%;扣非后归母净利润7.84亿元,同比下降3.45%。 点评:自产业务稳步增长,代理业务下游景气度向好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5.02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4.12%。其中,自产业务实现收入13.7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89%,毛利率80.91%,较上年基本持平,瓷介电容器收入占自产业务收入94.2%,收入同比略有下降,其他电子元器件收入持续增长;代理业务实现收入11.0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5.80%,主要系新能源光伏及新能源汽车行业市场规模扩大所致;毛利率10.78%,较上年同期下降2.36%,主要系其他工业类及消费类客户低迷。公司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8.0亿元,公司整体毛利率为50.15%,同比减少1.36%;净利率为32.16%,同比减少2.25%,较上年同期下降2.68%,主要系其代理业务毛利率的下降、研发投入增加及客户回款不及上年同期带来的信用减值损失的大幅增加。2022年公司在前两年高增长的基数上仍保持稳中有升,并且产品谱系逐步完善。我们认为,“十四五”中后期国防信息化建设将进入加速阶段,下游市场电子元器件需求空间将逐步打开,公司业绩有望进一步提高。 期间费用率提升,经营现金流量下滑明显报告期内,公司期间费用总额2.82亿元,同比增长9.22%,期间费用占营收比重为11.28%;其中,销售费用0.76亿元,同比增长9.03%,主要系公司自产业务拓展新产品销售带来的人工成本与业务招待费增加所致;管理费用1.02亿元,同比增长3.32%;财务费用511.24万元,同比减少382.56万元研发费用0.99亿元,同比增长22.39%,主要系新增研发项目较多和开拓新品研发投入增加所致。经营现金流量3.57亿,同比下降32.91%,主要系公司为应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增加原材料及储存商品储备所致。 公司存货6.72亿元,同比增长61.95%。应收账款13.47亿元,同比增长26.60%;应收账款占比较大的前三大客户均为十大军工集团,回款确定性较高,预计后期订单交付及收入确认完成后,将持续兑现至收入端。 加快研发基地发展布局,技术储备引领行业风向公司积极推进北京、苏州、成都、合肥科研生产基地的发展布局。北京基地持续围绕特种瓷介电容器、滤波器等产品进行研发及量产,加快新产品研发及核心产品的系列化、产业化;苏州基地完成了全部设备的调试,核心产品进入量产爬坡阶段,同时开展了多层瓷介电容器汽车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成都基地围绕微波模块、微处理器等产品进行了研发及生产、市场推广等工作;合肥基地致力于特种陶瓷制品的研发和生产。持续围绕瓷介电容器和滤波器等产品进行研发投入,脉冲多层片式瓷介电容器已完成开发,具备量产能力。在国家战略布局下,电子元器件行业需求旺盛,公司不断完善的技术研发体系,确保公司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为子公司提供担保,产业布局强化竞争力2022年新设立子公司鸿远合肥,加码电子元器件制造。公司新设成立元六鸿远(合肥)电子科技鸿远合肥出资人民币1,500万元,鸿远合肥已并入公司合并报表。为支持全资子公司鸿远泽通的业务发展,根据其经营业务实际需要,公司为鸿远泽通向杭州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中关村支行申请综合授信额度提供连带责任担保,最高担保金额为人民币2,200万元。鸿远泽通的经营业务包括电子元器件销售、技术推广和通讯设备销售等。公司积累了大量的客户资源,下游客户众多,客户结构优良。投资建议及盈利预测公司瓷介电容器、滤波器等电子元器件产品作为电子信息产品不可或缺的基本元器件,被广泛应用于航天、航空、电子信息、兵器、船舶、新能源、5G通讯、汽车电子、轨道交通、消费电子等领域。随着投资项目逐步落地,研发产品进入批产阶段,随着未来下游需求不断提升,公司业绩增速未来可期。随着投资项目逐步落地,预计2023-2025年,公司归母净利润为10.41亿元、13.07亿元、15.71亿元,EPS分别为4.48元、5.62元、6.76元,对应PE为17.77倍、14.16倍、11.78倍,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净利润不及预期,研发支出不及预期。
鸿远电子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3-01-13 97.00 -- -- 106.99 10.30%
106.99 10.30%
详细
特种MLCC核心供应商速,近三年营收、归母净利复合增速38%、56%公司深耕陶瓷电容领域二十年,种是我国特种MLCC龙头。公司业务可分为自产与代理两部分:自产业务下游主要面向特种行业;代理业务公司销售国际知名品牌的容阻感等电子元件,下游面向新能源、消费电子、汽车、轨交等民用领域。 2021年公司自产与代理为业务营收占比为56%、43%,毛利占比为88%、11%。 自产业务:受益航天强国建设,公司赛道优异,速预计未来三年复合增速23%1)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我国特种MLCC市场有望从2021年的36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51亿元,CAGR=12%。 2)二十大报告再提加快航天强国建设,公司作为航天产业链核心标的,下游航空航天高增速领域占比过超过50%,增速也将快于行业水平。 3)特种MLCC行业具有资质、技术双壁垒,竞争格局三足鼎立,鸿远、火炬、宏明三家占据市场主要份额,公司先发优势明显有望充分受益。 代理业务:产品附加值提升叠加新兴行业拓展速,预计未来三年复合增速15%1)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2020年全球MLCC市场规模为1017亿元,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490亿元,CAGR=8%。 2)公司与国际一线品牌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品类上公司从容阻感等被动元件向集成电路、分立器件等主动元件扩展,产品附加值不断提高;行业上公司积极布局新兴市场,未来有望持续受益下游新能源、5G等行业的高景气。 公司募投项目建设投产,扩产增效下盈利能力有望不断提升1)2021年公司IPO募投项目完成建设,苏州研发生产基地形成每年20亿只多层瓷介电容器产能,为公司实现核心产品从材料到产品的全面系列化、国产化、产业化奠定基础,公司产品下游应用有望不断扩展。 2))受益规模效应以及产品结构的不断优化,2021年年公司自产业务毛利率水平创历史新高,到达到81%,升同比提升0.9pct。未来在精益生产、管理增效的不断推进下,公司盈利能力有望进一步提升。 鸿远来电子:预计未来3年归母净利润复合增速为24%预计公司2022-2024年归母净利为9.3、12.3、15.6亿元,同比增长12%、33%、27%,CAGR=24%,对应PE为24、18、14倍。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1)特种产品降价超预期;2)代理业务毛利率波动风险
鸿远电子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2-11-01 116.20 -- -- 127.00 9.29%
127.00 9.29%
详细
事件描述2022年10月28日,公司发布2022年三季度报告,披露公司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9.43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34%,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6.69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80%。 自产业务及代理业务稳健发展,经营业绩持续增长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共实现营业收入19.43亿元,其中第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5.51亿元;前三季度公司共实现归母净利润6.69亿元,其中第三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1.83亿元。able_Summary]事件描述2022年10月28日,公司发布2022年三季度报告,披露公司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9.43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34%,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6.69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80%。 自产业务及代理业务稳健发展,经营业绩持续增长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共实现营业收入19.43亿元,其中第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5.51亿元;前三季度公司共实现归母净利润6.69亿元,其中第三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1.83亿元。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0.09、12.80、15.89亿元,同比增速为22.0%、26.9%、24.1%。对应PE分别为24.04、18.95、15.27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5G建设不及预期、代理业务供货商因疫情原因停产、募投项目产能释放缓慢、军品MLCC有可能降价。
鸿远电子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2-08-25 127.34 -- -- 133.86 5.12%
133.86 5.12%
详细
事件: 公司 8月 22日发布 2022中报, 2022H1公司实现收入 13.92亿元,同比增长11.26%,实现归母净利润 4.86亿元,同比增长 6.90%,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 4.81亿元,同比增长 7.29%。 业绩稳增长,毛利率稳步提升。 收入端, 2022H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3.92亿元,同比增长 11.26%;利润端, 2022H1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 4.86亿元,同比增长 6.90%。 自产业务方面,公司持续扩充新品, 2022H1实现收入 8.25亿元,同比增长 8.85%, 其中瓷介电容器实现收入 7.96亿元,同比增长 7.22%,滤波器实现收入 0.13亿元,同比减少 0.26%,其他电子元器件实现收入 0.16亿元,同比增长 554.10%;代理业务方面, 公司持续提升京东方、北京三合兴等核心客户的市场份额,叠加锦浪科技、德业股份等新能源客户需求强劲, 2022H1实现收入 5.64亿元,同比增长 14.48%。 盈利能力方面, 2022H1公司毛利率为 54.95%,同比增长 0.69pct,净利率为 34.90%,同比减少 1.42pct。 持续加大研发投入, 生产经营活动旺盛。 2022H1公司期间费用率为 10.63%,同比增长 0.05pct,其中销售费用为 0.39亿元,同比增长 26.26%,主要系鸿远苏州和鸿远成都销售人员增加,以及股份支付费用增加所致; 财务费用为 0.05亿元,同比增长174.00%,主要系商业汇票开票及贴现金额快速增加所致; 管理费用为 0.55亿元,同比增长 9.27%; 公司新增研发项目较多,叠加鸿远苏州投产后的研发工作, 研发费用为 0.50亿元,同比增长 103.74%。 2022H1公司交易性金融资产为 1.60亿元,同比增长 175.95%,主要系结构性存款增加所致;预付款项为 0.48亿元,同比增长 76.74%,主要系代理业务预付款增加所致; 应付票据为 4.56亿元,同比增长 201.41%,主要系商业汇票增加所致。 公司积极备货生产,叠加鸿远苏州瓷介电容器产线投产, 报告期存货达 5.77亿元,同比增长 111.45%。 国内军用 MLCC 核心供应商,募投项目助力业绩增长。 公司是国内军用 MLCC 核心供应商,现已布局北京、成都、苏州三大产业基地,掌握了从瓷粉制备到瓷介电容器生产的全套技术。 MLCC 产品在电子领域市场空间广阔,目前公司自产产品主要应用于军工领域,有望受益于武器装备信息化及国产替代加速;随着 5G、汽车电子渗透率的持续提升, 公司自产产品有望受益于民用领域的进口替代。 2021年公司 IPO 项目完成建设,产线已达预期可使用状态,达产后将提升 19.25亿只通用型 MLCC 和 7500万只高可靠 MLCC 产能,业绩有望稳步增长。 投资建议: 我们预计 2022-24年公司收入分别为 30.84亿元、 37.78亿元、 44.94亿元,归母净利润为 10.74亿元、 13.44亿元、 16.12亿元, EPS 分别为 4.62元、 5.78元、6.94元, 对应 PE 分别为 28.29X、 22.62X、 18.86X, 公司是国内军用 MLCC 三大供应商之一, 有望优先受益于国防信息化建设及国产替代进程加速,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军品订单和新产品放量不及预期; 军品订单交付不及预期; 业绩预测和估值判断不达预期风险。
鸿远电子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2-08-24 127.34 -- -- 133.86 5.12%
133.86 5.12%
详细
事件描述2022 年8 月22 日,公司发布2022 年中报,披露公司2022 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39,187.48 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1.26%,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 48,575.57 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6.90%。 自产业务及代理业务稳健发展,经营业绩持续增长2022 年上半年,国内疫情持续反弹,面对严峻复杂的防控形势,公司坚持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产品及服务为基础,以提质增效为目的,扎实做好各项工作,保持了公司营业收入与净利润持续增长的态势。 分版块来看,自产业务方面,瓷介电容器依然是公司的核心产品,收入占比维持高位;滤波器由于订单交付延期影响,收入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其他电子元器件取得了较快发展,收入增长高达5 倍以上,增速较快,收入占比提升明显。代理业务方面,前五名客户实现销售收入39,095.25 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 27.79%,占本期代理业务收入比例为69.37%,公司主要客户销售收入的快速增长拉动了代理业务收入的整体增长。 生产基地发展布局方面,北京基地持续围绕特种瓷介电容器、滤波器等产品进行研发及量产,加快新产品研发及核心产品的系列化、产业化;苏州基地完成了全部设备的调试,核心产品进入量产爬坡阶段,同时开展了多层瓷介电容器汽车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成都基地围绕微波模块、微处理器等产品进行了研发及生产、市场推广等工作;合肥基地致力于特种陶瓷制品的研发和生产。 自产业务研发创新,围绕产业链延伸公司坚持以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加快新产品研发的系列化、产业化。2022 年上半年公司研发投入为4,980.19 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03.74%。 高可靠领域,公司积极开展研发创新成果的产业化应用,持续围绕瓷介电容器和滤波器等产品进行研发投入,脉冲多层片式瓷介电容器已完成开发,具备量产能力。小型贴片滤波器已实现批量供货,同时不断加快和深化滤波器产品的系列化、定制化。民用领域,公司以客户需求为牵引,围绕射频微波类电容器进行研发投入,拓展射频微波类电容器品类,大功率射频微波瓷介电容器可实现批量供货,逐步在医疗、通讯、半导体设备等领域进行推广。车规级多层瓷介电容器的研发与认证工作正在按照原定计划顺利推进。 成果方面,公司上半年主要围绕关键原材料、瓷介电容器、滤波器等产品进行知识产权布局,新取得授权专利7 项。截至2022 年6 月30 日,公司已拥有授权专利117 项、软件著作权4 项、集成电路布图设计5 项,正在申报的专利35 项、软件著作权2 项、集成电路布图设计4 项。 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022-2024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1.05、15.01、19.62 亿元,同比增速为33.6%、35.9%、30.7%。对应 PE 分别为27.51、20.24、15.49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5G 建设不及预期、代理业务供货商因疫情原因停产、募投项目产能释放缓慢、军品MLCC 有可能降价。
鸿远电子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2-08-04 118.00 -- -- 137.72 16.71%
137.72 16.71%
详细
事件概述2022年 8月 1日,公司发布公告,截至 7月 31日,公司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累计回购股份 42.96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 0.18%,回购成交最高价为 130.00元/股,最低价为 112.50元/股,回购总额为人民币5,348.96万元,均价约 124.5元/股。 分析判断: 回购用于后续股权激励,坚定长期发展信心2022年 4月,公司公告拟以 4500万元至 9000万元回购 30~60万股公司股份,拟回购价格不超过 150元/股;2022年 7月,公司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累计回购股份 39.18万股(占总股本的 0.17%),回购成交最高价为130.00元/股,最低价为 112.50元/股,回购总额为 4,902.99万元,均价约 125.1元/股;截至 2022年 7月 31日,公司累计回购 42.96万股(占总股本的 0.18%),回购总额为 5,348.96万元,均价约 124.5元/股。一方面,本次回购体现了公司对中长期持续、稳健发展的信心,将对市场信心有很好的提振作用;另一方面,回购股份后续将用于实施公司股权激励,将有利于进一步调动团队积极性,将企业、员工、股东利益统一和绑定。 军用 MLCC 具有刚性需求,预计下半年交付将提速公司自产元器件下游集中在以航天、航空、电子信息、兵器等为核心的高可靠领域,军品具有保任务、抓节点的要求,当前疫情已经平稳,下游客户将以最大能力保障院科研生产任务按时完成,预计上半年因疫情延迟、暂缓的订单将于下半年加速交付。另一方面,下游产能将于下半年至明年陆续释放至高位。作为最上游的普适性元器件,特种 MLCC 生产节奏快,出货量弹性较大。一旦下游需求启动,业绩增长立竿见影。公司去年 Q3和 Q4净利润分别为 2亿元和 1.7亿元,基数偏低,预计下半年同比增速将明显提高,公司全年业绩有望呈现“前低后高”的走势。 公司毛利率稳中有升MLCC 具有小批量、多批次的特点,在客户需求大幅增长的情况下,集采目的在于“以量换价”。近年武器装备大规模放量,集采常态化,而公司自有审计数据以来,自产业务毛利率一直维持在 80%左右。原因有二:1)体量巨大产生规模效应;2)武器装备升级换代提升了公司产品的质量等级,产品质量等级越高,产品单价会越高。从实际效果看,“老牌号降价,新牌号涨价”——总需求的增加和高端产品需求量的增加远远超过降价 2%-3%的影响。 坚定看好鸿远电子从行业角度看,和军用光电器件和军用芯片相比,被动元器件“单价低、筛选测试复杂、可靠性要求高”的产品特点演化形成了稳固而平衡的企业竞争格局。“不难做,真做好也难”——这是国产替代最有利突破的领域。 从公司个体看,鸿远战略较前瞻。几乎所有的 MLCC 企业都在进行横向一体化或者多元化发展,只有鸿远在深耕 MLCC 关键领域,上游布局材料(MLCC 瓷料、LTCC 瓷料及生膜带、电极浆料),下游发展滤波器和集成电路器件,力争在技术上实现差异化。内部治理上,类“全员持股”机制是显著亮点。 从新产品角度看,军用射频 MLCC 下游主要是导弹与雷达,需求旺盛;民用高频段射频 MLCC 在毫米波频段基站上必不可少。公司在成都的布局则开辟了集成电路元器件新增长点。公司还在民用高端 MLCC 和射频滤波器等高端领域发力。 投资建议近年的高增长为公司提供了较充裕的资金支持,行业本身的增长+公司产品线扩张=持续可靠的增长。预计今年接单呈现“前低后高”态势,未来三年可保持 35%-40%的复合增速,是军工板块不可多得的确定性成长的公司,可给予一定溢价。维持盈利预测不变,预计公司 2022-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 32.78亿元、43.09亿元、53.91亿元,归母净利润 11.59亿元、15.86亿元、20.51亿元,EPS 为 4.99元、6.82元、8.83元,对应 2022年 8月 1日 118.72元/股收盘价,PE 分别为 23.81倍、17.40倍、13.45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1)公司自产产品主要应用于军工领域,客户采购计划性较强,存在客户订单不及预期的风险;2)公司代理业务受国际 MLCC 价格影响较大,存在产品价格和利润率水平下降的风险;3)公司下游客户覆盖面较广,部分客户扩产进度的限制因素较多,存在下游需求释放节奏不及预期的风险。
鸿远电子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2-05-20 123.67 -- -- 133.10 7.63%
141.79 14.65%
详细
高可靠电子元器件工艺龙头鸿远电子是以瓷介电容器、滤波器为主的电子元器件的技术研发、产品生产和销售为主营业务的企业。多年来通过自主创新逐渐掌握了瓷介电容器从材料开发、产品设计、生产工艺到质量判定及可靠性保障等全流程的技术。目前已是多家军工集团重要供应商。受益于电子元器件行业的高景气度,公司已驶入成长快车道。 民用电子元器件行业景气高昂,四大优势有望助公司代理业务稳健增长我国电子元器件行业总产值约占电子信息产业的五分之一,已成为支撑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电阻、电容、电感是三种最主要的被动元件,其中电容器应用范围最为广泛。从近年来全球各类电容器市场份额看,陶瓷电容器约占据一半市场份额。陶瓷电容器中以MLCC 应用最广,其市场份额约占整个陶瓷电容器份额的90%,因此MLCC 市场规模可以一定程度折射出电子元器件行业景气度。 根据智多星顾问数据,2020年MLCC 在移动终端、汽车领域的应用占比分别为33.3%、13.8%,合计占比约47.2%。展望行业未来,智能手机方面,5G 的到来推升了对更小尺寸、更大容量、更低功耗的高端MLCC 需求,与4G 时代手机相比,5G 手机MLCC 单机用量预计提高30%-50%;5G基站方面,基站天线通道数的增加及天线有源化促使5G 单个基站MLCC用量大幅提升至15000颗;汽车方面,汽车与云计算、5G 通讯的紧密连接需要汽车各个部位配置多种传感器,叠加新能源汽车动力端由燃油更改为电机系统,MLCC 单车用量增加了超2000颗。基于以上两大应用场景中MLCC 用量的激增,中国电子元件行业协会(CECA)预测2025年全球MLCC 市场规模将达到1490亿元,五年复合增长率达7.9%,景气度高昂。 经过多年的经营,鸿远电子已打造出一支技术水平较高、工作责任心强、服务意识好、高度稳定的营销队伍,同时通过募投项目的建设,进一步完善了营销网络布局和升级改造。未来公司将凭借已确立的产品优势、客户优势、渠道优势及营销优势持续助推代理业务稳健增长。 国防信息化建设释放需求,布局全流程工艺扩宽产品类型进军龙头地位信息技术在战争中的快速应用带来武器装备现代化的同时,也将推动战斗力生成模式将从以单平台武器打击为基本形态的加和模式发展为以导弹武器打击链为基本形态的倍增模式和以电磁武器打击链、信息武器打击链为基本形态的指增模式。考虑到美国已将信息化融入国防建设中,创建了赛博空间作战能力体系架构。基于国家安全战略发展,我国高度重视军工信息化建设,不断出台政策推动行业发展,同时多年来军费的稳定增长及军费支出逐年向装备费倾斜,我国国防信息化建设已经来到快速增长期。电子元器件作为必不可少及大量使用的基础电子元件,在军工电子产业中用量规模化,需求持续增长。 公司凭借自主掌握的“纳米级粉体分散技术”、“介质膜片薄层化工艺技术”、“多层芯片电容微型化工艺技术”、“射频微波电容器全频带功率应用评价技术”、“滤波器小型化的设计和装配技术”等工艺技术,成功开发出了系列高可靠电子元器件产品,已成为航天科技、航天科工、中航工业、中电科、兵器工业和中国船舶等单位的主要供货商。随着公司以工艺不断衍生高可靠电子元器件新品类,叠加募投项目产能的逐渐释放,我们认为公司将有望逐步成长为国内高可靠电子元器件龙头。 两期股权投资基金的设立,未来将有望打开第三增长曲线近两年,公司与行业内专业投资管理机构达成了合作,参与设立了北京翠湖原始创新一号创业投资基金及北京翠湖原始创新二号创业投资基金,并已经投资了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多家企业,有利于公司获得基金拟投资领域产业发展过程中的投资机会。 投资建议基于下游行业的高景气度及公司在军用电子元器件行业的地位,伴随募投产能的逐渐释放及公司逐步开拓民用高可靠领域,公司将充分享受景气红利。我们预计2022-2024年公司归母净利润为11.04、15.01、19.62亿元,对应市盈率为26.57、19.54、14.95倍,维持公司“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5G 建设不及预期、代理业务供货商因疫情原因停产、募投项目产能释放缓慢、军品MLCC 有可能降价。
鸿远电子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2-05-11 116.64 -- -- 132.97 14.00%
141.79 21.56%
详细
事件概述公司发布2022年一季报,实现营业收入7.03亿元,同比增长18.63%,环比增长34.36%;归母净利润2.59亿元,同比增长18.72%,环比增长52.41%;扣非归母净利润2.57亿元,同比增长21.02%,环比增长58.54%。 分析判断::纵向深耕CMLCC产业链,疫情影响有限,122Q1环比高增公司深耕MLCC关键领域,上游布局材料(MLCC瓷料、LTCC瓷料及生膜带、电极浆料),下游发展滤波器和集成电路器件。受军工高确定性和下游高景气加持,公司业绩受疫情影响有限,高可靠产品生产、订单、交付保持正常,22Q1营收及归母净利均创历史单季度新高:营收7.03亿元,同比+18.63%,环比+34.36%;归母净利润2.59亿元,同比+18.72%,环比+52.41%。分产品来看,自产业务实现收入4.29亿元,同比+18%,环比+71%;代理业务实现收入2.72亿元,同比+19%,环比+4%。公司盈利能力持续提升,22Q1毛利率56.75%,同比+2.09pcts,主要原因是自产和代理业务毛利率均略有上升。 020亿只CMLCC产能就位,下游扩产即将完成,静待新一轮大规模采购开启公司苏州基地已于去年12月投产,能够提供20亿只MLCC产能,我们判断现有产能足以保障整个十四五期间的军工需求。当前正处于中下游扩产即将完成的节点,公司积极备产备料,一季度末存货4.9亿元,较去年末增长18%,其中自产业务存货约3.4亿元。通过加大现货储备,公司生产交付周期持续缩短,最快可以在一周内完成交付。我们认为,一旦新一轮的大规模武器装备采购开启,公司即能迅速响应需求保证交付,快速释放业绩;而随着下游产能陆续到达高位,公司全年业绩有望逐季攀升。 滤波器业务开始放量,贡献业绩新增长点2021年公司在原有直流滤波器的基础上,加大研制力度丰富产品品类,自主研发了交流滤波器、滤波器组件、定制化滤波器等新产品,已基本覆盖目前电源用抗干扰滤波器的类型。公司多款滤波器产品可以替代进口产品,并实现量产和供货,2021年实现收入1979.77万元,同比+81.79%。公司后续将持续推进小型贴片滤波器的研制定型,针对交流滤波器、滤波器组件产品进行系列化扩展。同时,公司加快电磁兼容实验室建设,进一步提升电磁兼容技术能力,为滤波器业务赋能。预计随在研型号陆续批产放量,滤波器产品将成为公司新的业绩增长点。 行业景气度旺盛,多重因素驱动成长当前新型号战机和导弹快速放量,装备电子化、信息化、智能化、国产化持续推进,军用MLCC行业中长期景气度持续旺盛,十四五末有望达到百亿级市场规模。同时,和军用光电器件和军用芯片相比,被动元器件“单价低、筛选测试复杂、可靠性要求高”的产品特点演化形成了稳固而平衡的企业竞争格局,头部企业将充分享受行业红利。我们认为,公司的高增长模式具有至少3年的持续性,将随着下游武器装备质和量的双升在业绩中充分体现。 两次回购股份,用于后续股权激励2021年5月,公司实施了第一期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2021年6月,公司公告回购股份用于后续股权激励,12月期限届满,累计回购33.51万股股份(占总股本的0.14%),回购金额为3825.50万元,均价为114.17元/股;2022年4月,公司再公告拟以4500万元至9000万元回购股份,拟回购价格不超过150元/股;截至目前,公司已回购3.788万股股份(占总股本的0.02%),回购金额为445.97万元,成交价在117.49~118.17元/股之间。预计后续公司会有节奏、有计划地开展股权激励计划,吸引人才巩固竞争力。 投资建议:近年的高增长为公司提供了较充裕的资金支持,行业本身的增长+公司产品线扩张=持续可靠的增长。 预计今年接单呈现“前低后高”态势,未来三年可保持35%-40%的复合增速,是军工板块不可多得的确定性成长的公司,可给予一定溢价。维持盈利预测不变,预计公司2022-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32.78亿元、43.09亿元、53.91亿元,归母净利润11.59亿元、15.86亿元、20.51亿元,EPS为4.99元、6.82元、8.83元,对应2022年5月9日119.00元/股收盘价,PE分别为23.87倍、17.44倍、13.48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1)公司自产产品主要应用于军工领域,客户采购计划性较强,存在客户订单不及预期的风险;2)公司代理业务受国际MLCC价格影响较大,存在产品价格和利润率水平下降的风险;3)公司下游客户覆盖面较广,部分客户扩产进度的限制因素较多,存在下游需求释放节奏不及预期的风险。
鸿远电子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2-04-11 119.45 -- -- 126.70 6.07%
141.00 18.04%
详细
事件:鸿远电子发布2021年报,2021年实现营业收入24.03亿元、同比+41.4%;归母净利润8.27亿元、同比+70.1%;扣非归母净利润8.12亿元、同比+72.5%。净利润增长以及下游客户销售回款改善,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现金流量净额5.3亿元、同比+247.8%。 长自产业务收入增长52.1%,带来业绩高速增长::自产高可靠瓷介电容器、滤波器产品及代理电子元器件产品需求旺盛,公司2021年自产业务实现营收13.5亿元、同比+52.1%;代理业务实现营收10.4亿元、同比+29.1%。公司自产业务毛利率为80.8%、较2020年提升0.9个百分点;代理业务毛利率为13.1%、较2020年提升3.1个百分点,主要系毛利水平较高的被动电子元器件产品收入增速高于毛利率相对较低的主动电子元器件产品所致。自产业务毛利率稳定、收入占比提升,代理业务毛利率上升带来公司整体利润率提升与业绩高速增长,2021年整体毛利率为51.5%、较2020年提升4.8个百分点。 期间费用率下降,继续加大研发投入::公司2021年销售费用率和管理费用率分别为2.9%和4.1%,较2020年分别下降0.7和1.1个百分点。 投入研发费用8064万元、同比+78.7%,研发费用率为3.4%、较2020年提升0.7个百分点,主要系公司持续新增研发项目投入扩充产品品类及提升产品性能,以及鸿远苏州投产后开展项目研发工作。财务费用894万元、去年同期为财务净收益,系利息费用和汇票费用增加、利息收入减少所致。2021年整体净利率为34.4%、较2020年提升5.8个百分点。 产能提升保障订单交付,品类扩充有望贡献新增长点::2020年底,鸿远苏州瓷介电容器生产线部分产能投产,大幅提升公司瓷介电容器产能。 公司相应增加高可靠产品库存以保障订单交付,民用瓷介电容器产量提升、产品验证周期较长,库存量增加。公司围绕核心产品上下游产业链不断进行新产品的研发与产品系列扩充,滤波器及微波模块、微处理器等电子元器件收入持续增长,未来有望贡献公司业绩新的增长点。 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1.6/15.4/19.3亿元,当前股价对应PE为24/18/15倍。高可靠产品下游需求旺盛,公司产能扩充保障重点领域配套能力,同时拓展高端民用领域;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疫情影响宏观经济、下游需求不及预期的风险;市场竞争加剧、产品价格下降的风险;民品市场拓展不及预期的风险。
鸿远电子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2-04-08 122.47 -- -- 126.50 3.29%
141.00 15.13%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1 年年度报告,2021 年实现营收24.03 亿元,同比增长41.36%;归母净利润8.27 亿元,同比增长70.09%。 连续两年业绩高增长,在手订单持续提升2021 年实现营收24.03 亿元,同比增长41.36%;归母净利润8.27 亿元,同比增长70.09%,基本达到业绩预告上限。公司期间费用率为10.75%,同比下降0.09pct,其中研发费用为8064 万元,同比大幅增长78.7%,研发费用率达近年新高,为未来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利润率方面,毛利率为51.51%,同比增加4.76pct;ROE 为28.17%,同比增加7.34pct,高可靠产品快速增长,公司整体盈利能力显著提升。 资产负债表端,存货为4.15 亿元,同比增长93.25%,其中库存商品+106%、原材料+85%、在产品+75%,表明公司在手订单、排产充足。现金流量表端,经营性现金流净额达到5.33 亿元,同比大幅增长247.8%,主要为收入规模大幅提升并且下游客户回款较好。 自产业务毛利率仍维持高位,导弹弹性推动自产业务持续发展21 年公司自产业务实现营收13.48 亿元,同比增长52.07%,其中滤波器收入达1980 万元,同比增长82%,微波产品收入达1366 万元,新品类实现显著突破;毛利率为80.83%,同比增加0.93pct,毛利率水平仍维持高位。2021 年底,公司募投项目苏州产线建设完成,预计产能逐渐释放并为实现核心产品从材料到产品的全面系列化、国产化、产业化奠定基础。军品业务方面,2020 年下半年开始下游需求大幅增长,公司业绩连续两年高增速,推测军用MLCC 市场规模已显著增长,我们认为随着下游客户产能逐渐释放,订单有望再上台阶,公司自产业务或呈现持续快速增长趋势。 新能源景气度上行,代理业务或持续发展公司代理业务产品主要为国内国际知名厂商生产的电子元器件产品,销售集中在新能源、消费电子等民用领域。受益于新能源光伏、新能源汽车行业景气度高企,21 年公司代理业务实现营收10.43 亿元,同比增长29.13%;毛利率为13.14%,同比增加3.06pct。未来公司将在现有品牌合作的基础上,逐渐实现品牌的多样化及专业化,继续加大引入主动元器件的力度,并向高附加值的产品领域发展。 盈利预测:综上我们认为,公司作为我国军用MLCC 核心供应商,自产业务有望充分受益于“十四五”跨越式武器装备需求驱动,未来3-5 年有望持续放量,民品代理业务有望延续较快增长,新品类微波业务或实现显著突破。由于自产业务基数较大,根据审慎预测原则,我们将2022-23 年营业收入由37.03/48.47亿元调整为32.74/41.65 亿元,2024 年为51.49 亿元;归母净利润由12.66/17.00亿元调整为11.73/16.07 亿元,2024 年为20.50 亿元;对应EPS 为5.05/6.92/8.82元,对应PE 为24.57/17.93/14.06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军用产品降价的风险;代理业务下游市场需求变动的风险;微波业务发展不及预期。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5 转到 页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