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周然

中国银河

研究方向:

联系方式:

工作经历:

20日
短线
0%
(--)
60日
中线
0%
(--)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2/11 转到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阳光电源 电力设备行业 2023-08-25 96.40 -- -- 108.30 12.34%
108.30 12.34%
详细
事件:2023年 8月 24日公司公布 2023年中报。公司 23H1实现营业收入 286.22亿元,同比+133.06%;归属净利润 43.54亿元,同比+383.55%;扣非归属净利润 42.82亿元,同比+438.33%,基本每股收益 2.93元/股;加权平均 ROE 为 20.73%。公司 Q2实现营业收入 160.42亿元,同比/环比+108%/+88.7%;归属净利润 28.46亿元,同比/环比+481.5%/+42.9%。业绩超市场预期。 光伏高景气带动公司营收高增。据能源局统计,2023年 1-7月国内光伏新增装机容量达 97.2GW,同比+158%,已超过 2022年全年新增装机合计。其中,7月新增装机为 18.7GW,同比+174%,需求增长超预期。受益于下游需求旺盛,公司三大主营业务的营收均实现大幅增长:光伏逆变器等电力转换设备/储能系统/新能源投资开发的营收分别达到 116.25亿元/85.23亿元/75.6亿元,同比+83.54%/+257.26%/162.79%。 收入结构优化,毛利率持续提升。分季度看,公司 23Q2/23Q1/22Q4的销售毛利率分别达到 30.53%/28%/23.54%,持续提升趋势明显。 23H1公司三大业务板块的毛利率分别达到 39.5%/30.66%/11.53%,同比+8.14pcts/+12.29pcts/-4.21pcts。其中,受益于 IGBT 短缺,逆变器业务毛利率显著提升;储能业务对于公司整体毛利率(23H1为 29.42%)提升的贡献最大,其 23H1的营收比重达到 29.78%,同比+10.4pcts。此外,公司现金流改善明显,报告期末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47.7亿元,同比高增 478.81%。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也大幅增长。 技术领先,新品迭代。报告期内,1)公司发布《阳光电源干细胞电网技术白皮书》,创新推出干细胞电网技术 Stem Cell Tech,将应用于能源基地、柔性输电、孤岛供电、终端用能等场景中,帮助提供惯量支撑、提升系统强度、提高辅助收益。2)公司面向海外大型地面应用场景,推出“三电融合”的 PowerTitan 2.0全液能储能系统,采用 314Ah 大容量电芯,配置嵌入式 PCS,实现交直流一体化,标准 20尺集装箱容量达 2.5MW/5MWh。3)公司最新研发的直流 2000V 高压逆变器在“孟家湾光伏项目”已成功并网发电。 投资建议:公司作为全球光伏逆变器龙头,光储业务齐发力,并且积极布局新能源汽车驱动系统、新能源智能运维以及氢能等领域。 公司品牌优势明显,研发创新实力强,全面推行全球化战略以及数字化运营,公司全球营销、渠道及服务网络布局领先且已形成规模优势。我们预计公司 2023/2024年营收 705.43亿元/950.63亿元,归母净利润 74.58亿元/98.07亿元,EPS 为 5.02元/6.6元,对应 PE 为 19.8倍/15倍,给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全球产业政策变化带来的风险;产能投产不及预期的风险;国际贸易摩擦风险;汇率波动风险;行业竞争加剧带来利润率下滑的风险等。
当升科技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3-08-24 44.75 -- -- 45.49 1.65%
45.49 1.65%
详细
事件:2023年 8月 23日,当升科技公布 2023年中报业绩。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 84亿元,同比-7.8%;归属净利润 9.26亿元,同比+1.46%;扣非归属净利润 10.65亿元,同比+9.28%;基本每股收益 1.8273元/股;加权平均 ROE 为 7.74%。公司 Q2实现营业收入37.1亿元,同比-29.61%,环比-20.9%;归属净利润 4.95亿元,同比-5.8%,环比+14.9%;扣非归属净利润 6.4亿元,同比+2.66%,环比+50.4%;ROE 为 4.12%。超出市场预期,经营指标行业领先。 Q2锂电材料出货量增加,Q2毛利率提升。2023年上半年,面对锂盐价格大幅波动、产业链去库存、产品市场结构调整的行业环境,公司围绕“抢量爬产保供,布局资源产能,铁钴钠固突破,协同作战制胜”的年度经营方针,聚焦主业,聚力创新,聚势谋远。公司H1锂电材料业务产量达到 2.91万吨,与去年同期的 2.93万吨基本持平,但是产能利用率有所下滑,为 78.61%(公司报告期末产能已达到 3.7万吨)。预计 23H1出货量在 3万吨左右。公司 Q2单季度的销售毛利率为 19.03%,较 23Q1/22Q2分别提升 2.6pcts /1.03pcts。 经营性现金流净额大幅增长。由于报告期内客户现金回款增多等因素,公司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 4.6亿元,同比大幅增加 2270.41%。公司现金流状况持续优化,抗风险能力持续提升。 技术多点开花,占领技术制高点。1)公司在超高镍 NCM/NCA、NCMA 等多元材料研发上持续取得突破,开创性地采用“海绵结构”设计、特殊微晶结构设计等先进的设计理念。2)公司结合相关先进经验不断优化磷酸(锰)铁锂产品研发及工艺制造。3)公司在固态锂电材料、钠电正极材料与富锂锰基等电池材料领域取得突破进展,积极抢占下一代电池材料技术制高点。 加快海外市场开拓布局。2023年 7月公司与芬兰矿业集团和芬兰电池化学品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协议,通过成立合资公司,共同推进欧洲新材料产业基地项目。该基地总规划 50万吨,其中多元材料 20万吨,磷酸(锰)铁锂 30万吨,将分期建设,其中一期项目建成年产 6万吨高镍多元材料生产线。芬兰项目的实施将进一步加快公司全球化战略的落地,为公司供应欧美等全球新能源市场奠定坚实基础。公司 23H1出货量中海外客户占比预计维持在 70%左右。 投资建议:作为全球锂电正极龙头,公司产品定位高端,高镍固态等前沿技术储备深厚,客户结构优质。公司打通上游产业链,全球布局提速,产能渐入收获期,经营稳扎稳打,行业领先优势显著。 我们预计公司 2023-2024年营业收入 214.98亿元/ 327.63亿元,归母净利润 22.39亿元/ 34.65亿元,EPS 为 4.42元/6.84元,当前股价对应 PE 为 10倍/6.5倍,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变化的风险;锂电池需求不及预期的风险;公司新产能投产不及预期的风险;客户拓展不及预期的风险;上游原材料涨幅过大又无法向下游传导的风险。
宁德时代 机械行业 2023-08-21 235.29 -- -- 243.96 3.68%
243.96 3.68%
详细
事件:2023 年 8 月 16 日,宁德时代首次召开线下新品发布会。公司推出全球首款磷酸铁锂 4C 超充电池——“神行”超充电池。 材料全面升级打造性能怪兽。电池充电本质是锂离子从正极脱嵌,经电解液/隔膜传输,最终嵌入负极。公司超充技术得益于:正极纳米化 LPF 材料,超电子网技术提升充电时锂离子脱嵌速度;负极石墨表面改性升级,快离子环技术增加锂离子嵌入通道,提升充电时的嵌入速度;电解液升级超高导配方,降低浓度同时减少溶剂对锂离子束缚,提升电导率,同时优化了电解液与负极间的 SEI 膜,降低锂离子穿透阻力;高孔隙率隔膜进一步提升锂离子传输效率。最终完成全球首款 LPF 4C 超充电池,充电 10min 实现 400km 续航,在-10℃低温下也能实现 2C 左右快充且性能无衰减,结合 CTP3.0技术可轻松实现单车续航 700km。对比目前主流 LPF 电池 0.5-1C倍率,公司产品领先优势凸显。 极致安全、制造领先加速产品落地。公司在材料上使用改良电解液+涂层隔膜为电池安全上了双保险,在电池管理上通过智能算法对全局温场进行管控检测,克服快速补能带来的诸多安全挑战,实现PPB 级别的极致安全。同时,公司凭借自身极限制造能力,将借助全球唯二的两个锂电灯塔工厂为神行电池落地保驾护航。公司计划神行电池已开始生产,年底大规模量产,24Q1 正式上市。 快充/超充浪潮掀起新一轮行业红利。据中汽协调研,补能焦虑是提升电动车渗透率重要路径之一。2022 年起行业正式进入到低压/低倍率(80kW:400V*200A)向高压/高倍率(480kW:800V*600A)过渡期,保时捷率先推出 800V 平台产品,国内比亚迪、广汽、长城迅速跟进,目前小鹏、埃安已推出 3C+超充车型。此外,基建升级趋势明显,国网数据显示 2021 年前 80kW 比例超 60%,2022/2023年 160kW 直流快充桩占比迅速提升至 57%/58%。宁德此次高调发布 LPF 超充电池,再次验证快充/超充技术已是大势所趋,相关的高压电池材料、充电设备、整车企业或率先获利。 半年报超预期。据 SNE Research,23H1 公司全球装车量市占率36.8%,同增 1.4pcts,龙头地位稳固。受益于市场份额持续提升,叠加碳酸锂降价下电池环节盈利持续修复,公司 23 H1 营收 1892 亿元,同增 68%,归母净利 207 亿元,同增 154%;Q2 营收 1002 亿元,同环比+56%/+13%,归母净利 109 亿元,同环比+63%/+11%;毛利率/净利率为 22%/11%,环比均微增,业绩略超预期。 投资建议:作为全球锂电池的绝对龙头,公司无论在技术引领、客户资源、产业链布局、成本控制等方面都有明显优势。预计 2023/2024年营收 4,813.90/6,392.86 亿元,归母净利 472.42/646.40 亿元,EPS为 10.75/ 14.70 元,对应 PE 为 21.3/15.6 倍,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新能源汽车销量不及预期;产业政策变化带来的风险;产能投产不及预期的风险;技术推广不及预期的风险。
福斯特 电力设备行业 2023-07-03 37.54 -- -- 38.20 1.76%
38.20 1.76%
详细
事件:6月28日,福斯特(603806.SH)迎来大涨,收盘价38.04元,单日涨幅7.98%,在中信电新全行业中排名第5。自6月9日反弹以来,20日涨幅达35%。 行业关注热度升温。2023年6月14日,被誉为“技术、市场风向标”的IntersolarEurope展会在德国慕尼黑召开,中国龙头企业高调亮相,取得显著成绩。其中福斯特展示了低醋酸胶膜、高反黑光伏背板、新一代POE胶膜、DC系列光转换胶膜等各类新品,并发布了各类产品在海内外不同环境的实证基地验证的高效、可靠的数据。该展览再次验证中国光伏企业在全球产业链具备绝对竞争优势。 硅料价格下探近平衡点。据PVInfolink数据,最新多晶硅致密料现货价格已降至64元/kg,周降幅已明显收窄至6%。经历了春节以来的持续跌价后,当前硅料价格已低于部分中小硅料企业成本线甚至逼近头部企业成本线,已有成本较高的二三线企业减产或停产检修。由于后续新增产能投放节奏仍在推进以及行业高库存状态,我们认为后续硅料价格仍有下行动力,后或将紧贴盈亏平衡点低位运行。 低价组件激发装机,利好辅材。硅料跌价带动终端产品价格持续下行,PERC/TOPCon/HJT组件产品均价已降至1.42/1.55/1.69元/W,单面182PERC组件年初至今已下降26%。受此刺激,国内装机成绩表现亮眼。 国家能源局公布1-5月国内光伏新增装机达到61.21GW,同增158%,5月单月新增12.9GW,同增142%。考虑到价格急跌带来的下游观望情绪对装机仍有压制,因此随着产业链价格逐步回归并企稳,国内外项目将加速启动,装机有望迎来快速爆发,从而有效拉动光伏胶膜市场上行,企业业绩增长动力强劲。 胶膜价格触底,毛利润向好趋势已现。据Solarzoom统计,3月中旬开始,光伏EVA胶膜价格由11元/平降至9.5元/平,降幅达14%。我们预计下游需求强增长将对胶膜价格形成有效支撑,后续EVA胶膜价格有望在下游刺激下强势反弹。另一方面,据中塑在线,同期原材料EVA粒子价格由1.7万元/吨左右降至1.3万元/吨左右,跌幅24%超胶膜价格跌幅,原料-产品跌价差显示胶膜环节毛利润正持续改善,盈利向好。 投资建议:公司23Q1营收同增26.5%,归母净利润同增7.5%,环大增706%,毛利率环增6.4pct,在逐步消化高价库存后盈利能力恢复。公司2022年市占率维持50%+,公司多年来凭借“强保供+低成本+精运营”三大优势,龙头地位稳固。公司产能扩张稳步推进,新增滁州、嘉兴基地,又在泰国、越南加码全球化布局。与此同时,公司大力发展背板、积极开拓感光干膜、铝塑膜等新业务,打造多元化新材料平台。我们预计公司2023年/2024年营收分别达243.8亿元/301.4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达26.1亿元/34.3亿元,EPS分别为1.40元/股、1.84元/股,对应当前股价PE为27.2倍、20.7倍,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双碳”目标推进不及预期;产业政策变化带来的风险;装机不达预期;行业竞争加剧导致产品盈利下滑超预期的风险。
阳光电源 电力设备行业 2023-05-18 117.95 -- -- 122.79 4.10%
126.30 7.08%
详细
事件:2023年 5月 15日,公司股价大涨 7.27%,所属太阳能板块上涨 4.2%。 全球发展清洁能源提速。欧盟推出 RepowerEU 计划,将 2030年可再生能源占比目标从 40%提高至 45%,并计划在未来 5年增加2100亿欧元投资以加快绿色能源发展。美国颁布 IRA 法案,计划拨款 3690亿美元用于补贴和扶持清洁能源领域项目。印度推出PLI 计划,促进印度高效太阳能光伏制造,可带来近 9400亿印度卢比(约 115.9亿美元)的直接投资。 光伏维持高景气度。国家能源局统计,2023年一季度我国光伏新增累计装机容量达到 33.65GW,同比增长 154.8%,其中集中式15.52GW,分布式总计 18.13GW,户用分布式 9GW。根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和 IEA(国际能源署)的预测,2023年全球新增光伏装机量将达到 280-330GW。2024年全球光伏累计装机量将超过水电,成为第一大非化石能源发电来源。 硅料下行周期开启,需求充分释放。Solarzoom 数据显示,一线厂商特级致密料成交价于 2022年 12月开始跳崖式回落,最低跌至165元/kg,距最高点跌幅 46.1%。2月价格出现迅速反弹,最高涨至 235元/kg,3月又开始稳步缓慢回落,最新 5月 12日成交价为150元/kg。目前组件价格已降至可以超额满足下游运营商对于 IRR要求的水平,利于终端需求有效充分释放,从而带动逆变器市场需求。硅料下行周期已开启,光伏一季报业绩表现抢眼。 公司业绩持续高增,龙头领先优势凸显。受销量带动,公司 2022年实现营收 402.57亿元,同比增长 66.8%;归母净利润 35.93亿元,同比增长 127.04%;基本 EPS 为 2.42元。公司 23Q1实现营收 125.8亿元,同比大增 175.4%;归母净利润 15.08亿元,同比高增 266.9%,环比减少 1.6%;扣非净利润 14.59亿元,同比增长293.6%,业绩超市场预期。公司营收高增,光伏储能业务齐发力,盈利能力持续增强。公司光伏/储能业务 2022年毛利率分别达到25.17%/23.24%,同比增加 1.77pcts/9.13pcts。公司 2022/23Q1ROE分别达到 19.25%/7.47%,同比增加 9.14pcts/4.92pcts。 投资建议:公司作为全球光伏逆变器龙头,光储业务齐发力,并且积极布局新能源汽车驱动系统、新能源智能运维以及氢能等领域。 公司品牌优势明显,研发创新实力强,全面推行全球化战略以及数字化运营,公司全球营销、渠道及服务网络布局领先且已形成规模优势。我们预计公司 2023/2024年营收 705.43亿元/950.63亿元,归母净利润 74.58亿元/98.07亿元,EPS 为 5.02元/6.6元,对应 PE 为 23.2倍/17.6倍,给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全球产业政策变化带来的风险;产能投产不及预期的风险;国际贸易摩擦风险;汇率波动风险;行业竞争加剧带来利润率下滑的风险等。
东方电缆 电力设备行业 2023-05-15 49.64 -- -- 54.42 9.63%
54.42 9.63%
详细
事件:2023年5月10日,公司股价大涨6.78%,所属风电板块上涨2.9%。 全球风电需求旺盛,海风占比持续提升。根据BNEF数据,预计2023年全球累计风电装机量将达到1TW,2030年接近2TW。其中海风贡献大,预计海风的装机占比将从2022年的10%提高到2030年的28%,2035年海风累计装机有望达到521GW,是2021年的10倍。2025年欧洲海风市场有望加速发展,美国陆风装机将于2024年开始回弹,并逐年攀升。 中国迎来装机大年。2023年一季度全国风电新增并网容量达到10.4GW,同比增长31.6%。其中陆风9.89GW,海风0.51GW。 从新增装机分布看,“三北”地区占全国67.7%。我们预计2023年陆风新增装机有望超过55GW,同比增长约60%;海风新增装机超过10GW,同比翻番不止。 招标量已先行验证行业高景气度。在2022年招标数据创历史新高(87GW)的基础上,据电缆网统计,2023年1-4月全国风机公开招标容量30.6GW,其中陆风27.9GW,海风2.8GW,如果加上地方国企和民营企业的招标数据,该容量可能已经突破35GW。 公司一季报毛利率改善超市场预期。公司23Q1实现营收14.36亿元,同比下降20.7%,其中陆缆系统7.82亿元,海缆系统5.60亿元,海洋工程0.94亿元;归属净利润2.56亿元,同比下降8.10%,环比增长141.18%。主要受益于高毛利海缆收入占比提升,公司23Q1毛利率达到31%,同比/环比分别提升3.8pcts/13.8pcts。 公司在手订单充裕,高毛利业务占比大。截止2023年3月7日,公司在手订单91.30亿元,其中海缆系统57.50亿元,陆缆系统21.67亿元,海洋工程12.13亿元,220千伏及以上海缆、脐带缆占在手订单总额近50%。 公司出海进展顺利。公司已获得了国际著名石油巨头卡塔尔油气公司NFXP脐带缆项目,与英国INCHCAPEOFFSHORELIMITED签署了1.08GWInchCape海上风电项目输出缆供应前期工程协议,在顺利完成型式实验后,将另行签订供应商合同。 投资建议:公司涉猎陆缆系统、海缆系统、海洋工程三大板块。在超高压海缆、深远海脐带缆、智能配网电缆等领域,公司研发实力突出,产品技术壁垒高、服务经验丰富,盈利能力强,领先优势明显。作为海缆龙头,公司在手订单充裕,高毛利业务占比大,依托海风等市场成长空间广阔。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4年营收99.6亿元/125.19亿元,归母净利润16.88亿元/22.96亿元,EPS为2.45元/3.34元,对应PE为20.1倍/14.8倍,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产业政策尤其是海风政策变化带来的风险;风电招标量或实际装机量不达预期的风险;上游原材料涨幅过大又无法向下游传导的风险;产能投产不及预期的风险。
宁德时代 机械行业 2023-04-25 223.59 -- -- 244.56 9.38%
244.56 9.38%
详细
事件:公司公布2023年一季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90.38亿元,同比+82.9%,环比-24.7%;归属净利润98.22亿元,同比+557.97%,环比-25.2%;扣非归属净利润78亿元,同比+698.4%,环比-35.9%;基本每股收益4.03元/股,加权平均ROE为5.8%。 行业保持高增,拉动公司营收增长。动力电池方面,中汽协数据显示,国内2023年一季度新能源汽车批发销量159万辆,同比增长26%,从而带动动力电池装车量增长。动力电池联盟数据显示,国内2023年动力电池装车量达到66.6Gwh,同比增长28%;海外动力电池需求增长更快,根据SNE统计,2023年1-2月全球动力电池使用量达到37Gwh,同比增长50%。储能电池方面,市场需求进一步扩大,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国内2023年1-3月风光发电量占比达到12.99%,储能作为新型电力系统运行的关键载体,一季度国内表前储能并网超过3Gwh,是去年同期的6倍。受IRA影响,美国储能市场迅速发展,欧洲储能也受益于新能源部署加速布局。公司业务所处行业保持高速增长,从而拉动公司23Q1营收同比增长83%,估算动力电池在电池业务收入中的比重约80%。 毛利率同比提升明显,费用控制得当,盈利能力环比稳定。公司23Q1毛利率为21.3%,同比/环比分别提升6.8pcts/下降1.3pcts,在车企纷纷降价的大背景下,议价能力优势凸显。公司23Q1期间费用率约10.1%,环比增加1.1pcts,主要来自于研发费用。公司Q1研发费用达到46.5亿元,同比增长81%,行业领先,有利保障了公司新技术新工艺的不断创新。公司23Q1净利率为11%,环比基本持平,同比增加8pcts。估算动力电池的单位盈利约7-8分。 主动降库存防风险。公司自22Q4就开始大幅减少了原材料库存,较2022年初下降了40.6%,缓解了市场由于碳酸锂价格下跌对于公司23Q1可能出现的大幅计提减值的担忧(公司23Q1资产减值约10.9亿元)。公司23Q1继续降库存,存货由年初的767亿降至640亿,下降127亿,存货在资产中的占比由2.4%降至2%。现金流良好。公司232Q1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达到1003亿元,远大于890亿元收入,收现比约113%,处于历史较高水平。公司23Q1经营活动净现金流为210亿元,也远大于98亿元利润。 投资建议:作为全球锂电池的绝对龙头,公司无论在技术引领、产品品质、客户资源、产业链布局、品牌影响力、成本控制等方面都拥有明显优势。公司在电池矿产资源和上游材料领域持续积极布局,打造供应链韧性。预计2023-2024年营收4,813.90亿元、6,392.86亿元,归母净利润471.53亿元、643.77亿元,EPS为19.30元、26.36元,对应PE为21倍、15倍,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新能源汽车销量不及预期的风险;产业政策变化带来的风险;下游车企打价格战导致利润率大幅下滑的风险;产能投产不及预期的风险。
晶澳科技 机械行业 2023-03-29 40.53 -- -- 59.50 4.39%
43.74 7.92%
详细
事件:公司公布2022年业绩。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29.89亿元,YOY+76.72%;归属净利润55.33亿元,YOY+171.4%;扣非归属净利润55.57亿元,同比+200.9%;基本每股收益2.4元/股,平均ROE为25.15%。22Q4营业收入236.66亿元,同比+55.65%,环比+13.5%;归属净利22.43亿元,同比+208.89%;扣非归属净利润23.16亿元,同比+200.85%,环比+44.1%。 组件出货量再创新高。根据光伏行业协会数据统计,2022年全球光伏市场新增装机容量预计约230GW,YOY+35.3%。公司充分发挥自身的全球市场营销服务网络优势和品牌优势,进一步加大市场开拓力度,带动公司电池组件出货量再创历史新高。公司2022年电池组件出货量39.75GW(含自持电站672MW),其中组件海外出货量占比约58%,全球排名第四,从而带动收入高增76%。 毛利率改善明显。Solarzoom数据显示,2022年初一线厂商特级致密料价格为230元/kg,全年一路上扬至9月达到最高点307元/kg,后维持高位运行,11月下旬开始出现松动迹象,12月中旬迅速回落,2023年1月4日价格降至170元/kg。受到原材料价格高企影响,组件环节盈利能力一度堪忧,根据Solarzoom数据,自2022年4月以来,组件整体毛利润一直为负值,12月底才由负转正。公司22Q4毛利率改善明显,超市场预期,达到17.6%(2022年全年毛利率14.78%),同比/环比提升1.8/3.8pcts,预计23Q1将持续提升。 盈利能力提升。受益于增发融资落地,公司2022年财务费用大幅削减,存款利息增加,叠加汇兑收益增加等因素,公司2022年期间费用率4.4%,YOY-3.4pcts,期间费用控制得当。综合以上因素,公司2022年净利率达到7.59%,YOY+2.5pcts;扣非后ROE(摊薄)/ROA分别为20.2%/8.57%,YOY+9/+4.1pcts。22Q4净利率达到9.06%,同比/环比+3.3/+1.2pcts;扣非后ROE达到8.8%,环比+2.2pcts。 一体化产能持续加码。公司拟投资建设鄂尔多斯高新区年产20GW硅片、30GW电池项目,预计投资额128.42亿元;建设周期预计36个月,将分期建设。上述项目符合公司未来产能规划的战略需要,有利于公司垂直一体化的产业链布局,满足市场对高效产品的需求,不断提高市场份额和盈利能力。按照公司产能规划,2023年底组件产能将超过80GW,硅片和电池产能将达到组件产能的90%左右。 投资建议:光伏市场前景广阔,公司作为产业链一体化战略的全球知名的高性能光伏产品制造商,2023年将充分受益硅料进入下跌周期后释放的利润红利。预计2023-2024年营收968.13亿元、1,172.31亿元,归母净利润92.72亿元、119.70亿元,EPS为3.93元、5.08元,对应当前股价PE为14.2倍、11倍,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全球产业政策变化带来的风险;产能投产不及预期的风险;上游原材料上涨超市场预期的风险;国际贸易摩擦风险;汇率波动风险等。
宁德时代 机械行业 2023-03-15 215.74 -- -- 414.98 6.17%
244.56 13.36%
详细
事件:公司公布2022 年业绩。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286 亿元,同比+152%;归属净利润307 亿元,同比+93%;扣非归属净利润282 亿元,同比+110%;基本每股收益12.92 元/股,平均ROE 为24.68%。 22Q4 营业收入1,183 亿元,同比+107%,环比+21%;归属净利131亿元,同比+61%;扣非归属净利润122 亿元,同比+78%,环比+36%。 市占率提升助力营收增长。根据SNE Research 统计,2022 年全球新能源车动力电池使用量达517.9Gwh,YOY+71.8%,公司全球动力电池使用量占据37%市场份额,YOY+4pcts,连续六年排名全球第一;2022 年全球储能电池出货量达到122.2Gwh,YOY+175.2%,公司全球储能电池市场份额43.4%,YOY+5.1pcts,连续两年排名全球第一。公司全球动力电池龙头地位持续增强。2022 年公司实现锂离子电池销量289Gwh,YOY+116.6%,其中动力电池系统销量242Gwh,YOY+107.1%。销量增长推动营收同比增加152%。 盈利能力修复明显。公司22Q4 营收/利润/扣非净利分别环比增长21%/39%/36%,整体毛利率修复至22.57%,环比+3.3pcts,Q4 业绩略超市场预期。其中,储能业务2022 年下半年改善显著,我们估算下半年新签项目毛利率可能达到20%以上,Q4 较Q3 进一步提升。 公司储能业务2022 年全年毛利率达到17%,与动力业务基本持平。 主动降库存。公司在22Q4 大幅减少了原材料库存,2022 年底账面价值47.3 亿元,较年初减少40.6%,缓解了市场由于碳酸锂价格下跌对于公司23Q1 可能出现的大幅计提减值的担忧。现金流重回峰值。公司2022 年经营活动净现金流612 亿元,YOY+43%,其中Q4达352.4 亿元,环比+382%,重新回到了高净现金流的良好状态。 锂矿让利政策可以锁定中长期份额。公司通过自制开采、投资入股、合资合作等方式完善电池矿产资源布局。公司在江西宜春含锂瓷土矿项目、四川斯诺威硬岩锂矿项目、玻利维亚盐湖运营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公司有可能推出的锂矿收益分享计划,短期可能会影响公司利润,但是长期来看,对于维持公司市场地位大有裨益。 与福特合作建厂瞄准美国市场。今年2 月福特汽车对外宣布将在取得宁德时代电池技术授权的情况下,在美国密歇根州投资生产电动汽车电池。公司持续推进与福特的合作,一旦落地,表明美国市场就此打开,具有战略性意义。同时,公司也在积极布局欧洲产能。 投资建议:作为全球锂电池的绝对龙头,公司无论在技术引领、产品品质、客户资源、产业链布局、品牌影响力、成本控制等方面都拥有明显优势。另外,公司在电池矿产资源和上游材料领域持续积极布局,打造供应链韧性。预计2023-2024 年营收4,813.90 亿元、6,392.86 亿元,归母净利润471.53 亿元、643.77 亿元,EPS 为19.30元、26.36 元,对应PE 为21 倍、15 倍,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新能源汽车销量不及预期;产业政策变化带来的风险;下游车企打价格战导致利润率大幅下滑;产能投产不及预期的风险。
福斯特 电力设备行业 2023-01-23 73.45 -- -- 77.97 6.15%
77.97 6.15%
详细
光伏需求维持高景气度,利好辅材。去年硅料价格高企抑制了光伏装机需求。去年12 月开始硅料正式进入下行周期,价格目前已传导至终端产品。据Soarzoom 数据,2023 年1 月18 日,单晶单面182 PERC组件成交价已降至1.8 元/W。组件价格走低有利于提升电站收益率,激发更多终端需求,尤其是国内集中式放量。2023 年光伏市场有望迎来装机大年,预计全球光伏组件出货量将达约400GW,对应胶膜需求约40 亿平米,按目前价格测算市场空间超452 亿元。 胶膜行业供给格局相对稳定。2022 年胶膜行业扩产规模较大,粗略统计,年底产能突破50 亿平米,扩产主体有福斯特、海优新材,也有信义储电、绿康生化等跨界布局。2023 年胶膜新增产能主要来自头部企业(福斯特/斯威克/海优新材),预计三者年底产能将分别达到25亿平米/8 亿平米/9.5 亿平米。行业格局维持“一超多强”格局。 原材料供给偏紧。光伏胶膜的原材料粒子占胶膜成本约80%。光伏级EVA 粒子方面,国内能稳定量产的有斯尔邦、联泓、台塑等11 家企业。2023 年将新增古雷石化与宝丰能源产能,预计年底国内产能将达265 万吨,同比增长29%。光伏级POE 粒子则完全依赖进口,仅有陶氏、Exxon、三井等供应商,预计2023 年供应量约40 万吨。考虑到需求释放节奏、N 组件占比提升等因素,我们预计2023 年EVA 粒子供给或出现阶段性紧张,POE 粒子或面临全年供给偏紧局面,保障原材料供应稳定将成为胶膜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强保供+低成本+精运营三大优势稳固龙头地位。原料采购方面,公司能满足上游现款现结要求,与海外粒子供应商均保持紧密合作,能保证供应链稳定同时有效降低采购成本。成本方面,公司长期积累的丰富的生产经验可以保证高材料使用率以及高产品良率。同时公司规模化优势及精细化成本管控能力突出。公司强大的盈利能力及市场地位使公司具有优先定价权,能灵活调整市场策略。 积极开拓新业务,打造新增长极。公司依托胶膜优势地位快速发展背板业务,2021 年市占率达11%,22H1 营收增速为114.2%,预计2022年底产能达1.25 亿平米/年。同时公司基于胶膜业务成功经验进军感光干膜领域,目前已进入深南电路等国内一线PCB 厂商供应链,已有产能2.16 亿平米/年。公司功能膜业务也已实现规模化销售。 投资建议:公司2008 年跻身全球EVA 胶膜前三强,2021 年市占率达55%,超第二梯队企业总和。公司多年来凭借“强保供+低成本+精运营”三大优势,龙头地位稳固。公司产能扩张稳步推进,新增滁州、嘉兴基地,又在泰国、越南加码全球化布局。与此同时,公司积极开拓新业务,打造新增长极。我们预计公司2022 年/2023 年EPS 分别为1.85 元/股、2.71 元/股,对应当前股价PE 为39.9 倍、27.2 倍,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光伏政策或光伏需求不及预期;产能投产不及预期;竞争加剧造成利润水平严重下滑。
科华数据 电力设备行业 2022-11-14 48.75 -- -- 55.14 13.11%
55.14 13.11%
详细
科华数据亮相第五届进博会,“双子星”战略服务中国数字经济发展。 近日,第五届进博会在上海举行,科华携两大产品亮相进博会,助力数字经济及绿色低碳发展。其中,双子星之数字经济良品—科华模块化数据中心,采用集成氟泵制冷节能技术,产品能耗大幅度降低(PUE低于1.2),比传统制冷模式下的非IT能耗平均节能率高达20%。双子星之绿色低碳利器—科华户用光储一体机结合光伏和储能系统,可以通过“生产—存储—消耗”来有效地管理用户家中的能源循环,减少电费支出,保障电力供应、预防停电等。随着科华数能业务不断发展壮大,订单不断提升并落实,业绩有望边际改善。 深耕研发打造国产替代竞争力,持续协同发力业务突破有望超预期。 2022Q3单季度实现营收14.30亿元,同比增长17.45%;归母净利润为1.22亿元,同比上升23.80%;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为1.15亿元,同比增长30.70%。2022年前三季度实现营收36.43亿元,同比增长5.97%;归母净利润为2.88亿元,同比增长1.40%;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2.68亿元,同比增长2.19%,整体来看业绩表现符合预期。2022前三季度,公司销售费用为3.34亿元,同比增长12.58%;管理费用为1.61亿元,同比增长17.29%;研发费用为2.22亿元,同比增长32.45%,整体费用管控稳定。数据中心业务继续保持稳定增长,运营管理能力进一步提升,公司围绕规模中等、技术领先和效益优先三个策略持续推进,机柜保持在3.2万个左右,上架率达79%,重点开发京津冀、上海、浙江等一线城市及周边资源部署,同时关注“东数西算”西部的机遇,伴随数据量不断增长,数据中心建设需求增加带动IDC业绩稳中有升。智慧电能业务前三季度略有增长,公司不断挖掘交通行业新机遇,22下半年订单数量企稳回升。公司深耕智慧电能领域,能够生产高质量UPS产品,不断提升国产替代优势,未来业务有望在金融、工业、核电等领域均取得稳健增长。同时新能源业务增速较快,公司打造以“科华数据”、“科华数能”为主的“双子星”战略布局,加大了对新能源领域的投入,公司的储能一体机有望成为新能源行业成长的重要驱动因素。 IDC与新能源业务共振发展,有效助力公司经营业绩边际改善可期。 在“碳中和”、“数字化经济新基建”等国家发展战略的大背景下,公司充分布局“科华数据”、“科华数能”的“双子星”等战略布局,聚力革新、顺势而为,持续推动数据中心、智慧电源和新能源业务的高质量发展。随着储能赛道的爆发式增长,未来储能业务将会打开成长的新空间。伴随公司产品国产替代不断突破,数据中心及新能源基建推进有望超预期,我们看好公司未来持续高成长发展,结合公司2022Q3等业绩,给予公司2022E-2024E年归母净利润预测值4.72亿元、6.31亿元、8.19亿元,对应EPS为1.02元、1.37元、1.78元,对应PE为47.16倍、35.28倍、27.15倍,首次覆盖,给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全球疫情影响及国内外政策;技术产品更新迭代风险;市场竞争加剧,新业务市场拓展不及预期。
明阳智能 电力设备行业 2022-10-31 25.02 -- -- 27.95 11.71%
28.11 12.35%
详细
事件:公司公布2022年三季报。1-9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16.64亿元,同比+17.17%;归属净利润35.65亿元,同比+60.65%;扣非归属净利润32.92亿元,同比+50.84%;基本每股收益1.59元/股。22Q3营业收入74.26亿元,同比+1.81%,环比+4.41%;归属净利润11.17亿元,同比-1.02%,环比+7.48%;扣非归属净利润9.91亿元,同比-10.04%,环比+12.51%。业绩符合市场预期。 风电市场复苏在即。经过2020年陆风、2021年海风抢装之后,2022年中国风电市场装机需求不旺。1-9月全国风电累计装机19.2GW,同比增长17.1%。与此同时,国家大力推进风光大基地项目,第一批97.06GW,目前已全面开工建设,预计第二批规模扩大至400GW,从而拉动未来几年风光装机增量。今年风电行业项目公开招标量创历史记录,前三季度达76.3GW,而近年来高点是2019年,达到56.2GW。招标量对应未来的装机量,风电市场复苏在即。22H1公司新增风机订单9.14GW,同比增长104%,根据WoodMac统计,规模位居行业第一,市占率超过20%,预计明年出货高增可期。 多元布局,营收稳步增长。公司受益于多元布局,2022年三个季度的营收均保持在70亿元以上,22Q3实现74.26亿元,同比增长1.81%,环比增长4.41%。公司制定了“风、光、氢、储”一体化战略,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将风电领域的领先优势拓展至其他新能源领域。公司早在2015年就涉足光伏,成立光伏领域子公司中山瑞科,仅用三年时间即实现光伏电池生产线投产运营,年产能达到百兆瓦级。公司氢能业务近期也取得突破性进展。10月13日,公司自主研发生产的全球最大单体碱性水电解制氢装备在广东成功下线,该设备单体产氢能力全球最大,电解槽长度缩减50%。 Q3毛利率下滑。由于市场需求萎缩,2022年风机整机价格维持在1800-1900元左右,受此影响,公司22Q3销售毛利率为18.54%,同比/环比分别下降2.8pcts/6.3pcts。Q3费用控制得当。公司Q3期间费用率合计9.13%,同比/环比分别下降2.6pcts/3.3pcts。另外,出售风电站项目拉动收益增加,1-9月投资收益为10.76亿元,同比增长82%。以上因素叠加,Q3净利率小幅提升,达到14.98%,同比/环比分别小幅上升0.1pcts/0.3pcts。 投资建议:公司作为半直驱风机龙头,海风市场优势明显,行业复苏在即,公司将充分受益。公司海外市场拓展顺利,国际竞争力凸显。同时,公司秉承“风、光、氢、储”一体化战略,业绩长期增长确定性强。预计2022-2023年营收299.55亿元/389.24亿元,归母净利润43.36亿元/53.23亿元,EPS为1.91元/2.34元,对应PE为13.8倍/11.2倍,维持级“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双碳”目标推进不及预期;风电、光伏、氢能等产业政策变化带来的风险;产能投产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销售价格下移、产品盈利下滑超预期;新冠疫情影响超预期。
宁德时代 机械行业 2022-10-26 405.00 -- -- 414.54 2.36%
490.56 21.13%
详细
事件:公司公布2022 年三季报。1-9 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103.4 亿元,同比+186.7%;归属净利润175.92 亿元,同比+126.95%;扣非归属净利润160.38 亿元,同比+142.9%;基本每股收益7.4704 元/股。22Q3 营业收入973.69 亿元,同比+232.5%,环比+51.5%;归属净利润94.24 亿元,同比+188.4%,环比+41.2%;扣非归属净利润89.87 亿元,同比+234.7%,环比+47.95%。业绩增长略超市场预期。 动力电池市占率提升助力收入环比增长。公司布局的动力电池产能逐渐释放,装车量实现稳步提升。据SNE 数据显示,2022 年1-8 月公司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102.2GWh,YOY+114.7%,占据35.5%市场份额,YOY+5.9pct。8 月公司全球装机量18GWh,市场份额39.3%,YOY+6.7pcts,创历史新高。公司全球动力电池龙头地位持续增强。 储能市场爆发,公司业务进展顺利。美国是全球最大、增速最快的储能市场,已连续两年新增装机增速超过200%。9 月,公司宣布与美国储能技术平台和解决方案供应商FlexGen 达成合作协议,将在三年时间内为后者供应10GWh 的先进储能产品。10 月,公司宣布与美国公用事业和分布式光伏及储能开发运营商Primergy Solar 达成协议,为Gemini 光伏及储能项目提供独家供应电池。该项目计划总投资12 亿美元,部署了690 MWac/966 MWdc 太阳能电池板和1.416GWh 储能系统,完成后将成为美国重大光伏储能项目之一。 钠电产品即将量产。公司钠离子电池计划明年正式量产,目前供应链布局尚需时间;第一代能量密度或略低于铁锂,循环寿命方面与长寿命的铁锂电池存在一定差距,和传统的铁锂电池接近;出货规模取决于客户需求,产能扩张速度可能较快。在碳酸锂价格高企的当下,钠电池的成本优势进一步凸显。 Q3 毛利率下滑是导致利润增速不及收入增速的主因。公司22Q3 销售毛利率达到19.27%,同比/环比分别下降8.6pcts/2.6 pcts,主要原因系部分上游原材料价格上涨导致成本增加。随着碳酸锂等产品价格下移,预计未来毛利率有望得到持续修复。公司22Q3 净利率为9.68%,同比/环比分别下降1.5pcts/0.7pcts。此外,主要由于营运周转率下降,公司22Q3 经营性净现金流环比下降37.2%。 投资建议:公司产品所处电动车及储能领域未来仍然拥有广阔市场空间。作为全球锂电池绝对龙头,公司无论在技术引领、产品品质、客户资源、产业布局、品牌影响力、成本控制等方面都拥有明显优势。另外,公司在新能源矿产资源和上游材料领域持续布局,为未来锁定原材料成本打下坚实基础。预计2022-2023 年营收3,369.70亿元/4,613.12 亿元,归母净利润281.86 亿元/467.02 亿元,EPS 为11.55 元/19.14 元,对应PE 为35.0 倍/21.1 倍,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新冠疫情对行业冲击超预期;新能源汽车销量不及预期;产业政策变化带来的风险;上游原材料涨幅过大又无法向下游传导的风险;产能投产不及预期的风险。
当升科技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2-10-14 67.77 -- -- 69.69 2.83%
69.69 2.83%
详细
产品定位高端。公司是全球锂电正极材料的龙头企业,主要从事钴酸锂、多元材料及锰酸锂等小型锂电、动力锂电正极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公司集自主创新、成果转化、产业运营于一体。公司在 2022年 7月召开的新品全球发布会上重磅公布了六款产品。其中,双相复合固态锂电正极材料、固态电解质解决了正极与电解质固固界面难题;新型富锂锰基产品开发进展顺利;新一代钠电正极材料已向国内主流电池生产商送样,客户给予高度评价,产品性能指标优于市场同类产品。 高镍产品匹配 4680圆柱。公司目前主推的 NCM8系、9系产品均已实现批量销售,主要面向海外市场,部分运用在 4680圆柱电池上。公司高镍产品出货量大幅增长,占比不断提升。2022年半年报显示,公司高压实、长寿命NCMA 高镍产品已持续向国际高端客户供货。Ni90产品已成功向包括欧美著名电池生产商、车企在内的客户出货。Ni93产品通过全球多家主流电池企业的测试,成功导入国际高端电动汽车供应链并实现批量供货。公司顺利开发出超高镍无钴材料,成功解决超高镍正极材料在容量、倍率、循环、安全等方面的问题,技术性能指标大幅提升。公司高镍及超高镍产品广泛应用于欧美客户的各类动力电池,为特斯拉、宝马、大众、日产、三菱等一批海外高端车企提供配套。 拥有多项自主知识产权。公司研发投入大,高投入助力专利成果。公司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多元素球形前驱体共沉淀技术、正极材料均匀锂化与结晶技术、多元素掺杂协同改性技术、掺杂-包覆改性一步合成技术、微粉级颗粒表(界)面多层次协同修饰技术、前驱体废水梯次利用与综合回收再利用技术等 40多项关键技术。截至 2022年 6月底,公司累计获得授权专利219项。 客户开拓出色,海外基因深远。公司目前是全球唯一一家同时向中、日、韩、欧美高端锂电客户提供高品质锂电正极材料的供应商。全球前十大锂电巨头均是公司客户。公司与核心客户三星 SDI、LG 化学、SK on 等欧美大客户的合作持续深入,动力方面的出货逐渐放量,海外业务占比不断提升。公司海外客户的渗透率远高于其他正极材料企业。随着海外新能源车销量的爆发成为全球主力市场,未来公司海外业务收入的占比有望持续提升,带来超预期的业绩增量。 产能利用率高,盈利能力强。公司产能利用率连续多年行业领先,均达到94%以上。公司 2021年利用率约 110%(通过技改和外协实现),远高于可比公司。产能利用率高有利于公司摊薄折旧、人工等刚性成本,维持单吨毛利水平。在全行业受到疫情影响的情况下,公司 2022年上半年锂电材料的单吨毛利润达到约 3万元/吨,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盈利预测。作为全球锂电正极龙头,公司产品定位高端,高镍固态等前沿技术储备深厚,客户结构优质。公司打通上游产业链,全球布局提速,产能步入收获期,经营稳扎稳打,业绩全面向好。我们预计公司 2022-2023年归母净利润 19.2亿元/25.1亿元,EPS 为 3.79元/4.96元,以 2022年 10月 11日收盘价 65.32元/股计算,对应 PE 为 17.2倍/13.2倍,维持“推荐”评级。
亿纬锂能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2-09-15 95.10 -- -- 98.56 3.64%
98.64 3.72%
详细
事件: 公司公告, 近日,亿纬锂能子公司湖北亿纬动力收到德国宝马集团的定点信,将为其 Neue Klasse 系列车型提供大圆柱锂离子电芯。 定点信是对于公司相关产品性能和供货资格的认可。 项目顺利实施将有助于双方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进一步推动公司在锂离子动力电池市场的发展,提升公司在新能源行业的市场拓展力 、综合实力和国际化水平,对公司完善全球化产业布局具有重要意义 。 后补贴时代, 4680大圆柱电池性价比优势显著。 通过电芯设计、电芯工厂、正负极材料以及整车电池一体化这五个方面, 4680电池整体成本可以下降 56%。预计未来大圆柱将替代部分软包和方形的市场份额。 4680能量密度高: 4680容量是 2170电芯 5倍,仅外形尺寸变化,能量密度可以上升 10%,换用硅碳负极,能量密度上升 20%至 300wh/kg 以上。 4680安全可靠:圆柱电池周边隔热能力更强。 4680采取顶部水冷和侧面水冷相结合的方式。无极耳设计进一步提高散热性。 4680具备快充优势: 4680电池不仅从材料体系适配快充,同时改变结构提高充电倍率,比如采用全极耳设计。 预计圆柱电池年底试产。 宝马官宣, 将与亿纬锂能在中国和欧洲各自建立两座电芯工厂,每座工厂的年产能达 20GWh。目前, 公司已规划超过 200GWh 圆柱和方形叠片等产能,其中荆门大圆柱电池20GW在建产能预计于今年年底建设完成,2023年下半年实现出货,海外产能也在同步规划中。另外,除了亿纬,宝马还官宣将与宁德时代、 三星 SDI 和 Northvolt, 在中国、欧洲以及北美自由贸易区,各建立两家电芯工厂,一共 6家电芯工厂,年产能均达到 20GWh 。 动力电池业务盈利改善中。 公司今年动力电池放量较快,主要客户有小鹏、东风、广汽、现代起亚及戴姆勒、宝马、捷豹路虎、博世等国内外头部车企。公司动力电池市场份额由 2021年的 1.6%提升至 2022年 7月的 2%。随着哪吒和广汽销量快速增长,动力电池有望快速放量。今年一季度公司与客户达成了成本加成的价格联动机制,盈利能力在持续改善中。 投资建议: 公司消费电池业务多点开花,电子烟、 TWS、电动无绳工具、物联网设备等多重领域推动消费电池高增长。 动力电池业务拓展客户顺利,盈利能力持续改善。公司是储能市场最主要的参与者之一, 已经与国内主要电信运营商、通讯设施龙头、多地电网公司在通信储能或电网侧配套等开展合作,并在家庭储能、工商业储能领域积累了一批知名品牌客户。 我们预计公司 2022-2023年营收364.70亿元/625.46亿元, 归母净利润 33.47亿元/62.90亿元, EPS为 1.76元/3.31元,对应 PE 为 53.6倍/28.5倍, 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 4680大圆柱电池技术突破进展不达预期的风险; 新冠疫情对行业冲击超预期;新能源汽车销量不及预期;产业政策变化带来的风险; 上游原材料涨幅过大又无法向下游传导的风险;产能投产不及预期的风险。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2/11 转到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