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只看历史评测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43 转到 页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阳光电源 电力设备行业 2023-11-21 87.77 130.89 65.64% 89.85 2.37% -- 89.85 2.37% -- 详细
23Q3公司研发创新、规模效益等因素推动毛利率显著增长,盈利表现超预期。 投资要点:维持增持评级。由于公司23储能、逆变器等主要业务盈利质量大幅提升,调整23-25年EPS为6.54(+1.58)元、6.87(-0.02)元、8.25(-0.64)元,参考可比公司估值且考虑公司作为全球逆变器龙头,给予23年20倍PE,对应目标价130.89(-17.60)元,维持增持评级。 研发创新、规模效益等因素推动毛利率显著增长,盈利表现超预期。 1)整体:23Q3收入177.92亿元,同比+78.95%,Q3单季度毛利率34.4%,同比+9.2%,环比+3.8%;前三季度收入464.15亿元,同比大幅提升108.85%。前三季度毛利率31.3%,同比+6%。公司盈利能力创新高,除了规模效应及品牌溢价外,还受益海运费降低、美元升值、碳酸锂跌价等利好因素。2)逆变器业务:前三季度收入达到168亿元,出货达到83GW,同比+65%,其中地面占比67%,毛利率40%左右,盈利能力继续引领行业;23Q3出货约33GW,环比继续提升,预计全年可完成出货120-140GW的目标。3)储能系统:前三季度收入137亿元,yoy+177%,结构上海外占比超85%,其中以欧美大储为主。预计全年实现储能14-15GWh出货。4)新能源投资开发:前三季度营收127亿,yoy+148%,主要得益于分布式户用的快速放量,前三季开发量+250%以上,盈利能力利润率从2.8%提升到3.8%;Q3收入约50亿元,环比+30%。 盈利展望:考虑到Q4国内收入占比提升而欧洲为淡季,预计Q4营收继续环比增长,整体毛利率可能略有下滑。我们预计24年欧美大储有望保持50%+增速,全球逆变器维持20-30%增速,带动公司收入增长,利润方面考虑23年一次性收益较多,24年业绩增速有概率放缓。 催化剂:美国市场需求爆发。 风险提示:光伏装机需求开发不及预期,市场竞争加剧。
阳光电源 电力设备行业 2023-11-17 91.58 -- -- 89.85 -1.89% -- 89.85 -1.89% -- 详细
纵向一体化(一):从逆变器向风光产业链下游拓展,头部根基稳固2023年,风光行业依旧火热,带动逆变器需求量高升。①光伏领域:国内逆变器企业是全球主力,Top5占比达71%,较2021年+8pct,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公司作为光伏逆变器龙头,2022年出货量达77GW,同比+63.8%,其产品功率覆盖3-8800kW,应用于多元场景。相较同业,其在资金规模&盈利能力、产品研发&迭代速度、品牌力&全球销售渠道上具备较强的行业竞争壁垒。②风电领域:在国产替代加速的背景下,公司作为少数第三方风电变流器供应商,2022年全球发货量超23GW,同比+53%。未来,紧抓风机大型化趋势,有望受益于行业高增。③产业链延长:公司向下游电站系统集成和电站投资开发业务拓展。2020-2021年,在DBT模式的开发商中,公司子公司阳光新能源开发建设量位居全球首位。截至2023年H1,公司累计开发建设风光发电站35GW。此外,公司突破地理条件限制,开展水面光伏业务,已应用于多种极端天气中,并得到多项目检验。 纵向一体化(二):切入储能PCS并向下游系统集成拓展,海外渠道构筑产业护城河2023年,我国新型储能累计装机预计达15GW,行业持续火热,尤其是海外市场空间广阔。公司切入储能变流器业务,并向下游系统集成环节拓展。其中,储能系统出货量连续七年位居中国企业第一,2022年,储能系统出货量达7.7GWh,海外占比70%;2023年H1,储能系统出货已达5GWh。由于海外市场进入门槛高,公司基于先进入者优势,已构筑产业护城河。另外,在技术方面,公司首次提出“三电融合”理念、布局构网型技术、积极进行液冷储能系统产品迭代,头部优势有望持续拉大。在资金方面,公司具备斩获集采订单能力,市占率有望进一步提升。结合公司提供全链服务的附加价值,储能板块龙头地位凸显。 横向一体化:多维角逐氢能、电车和智慧运维业务,构建新能源一体化平台公司横向布局多条新能源增长曲线。①氢能:目前氢能行业正处于快速发展期,绿氢在制氢方式中最具潜力。公司同时开发AWE和PEM电解槽技术,并创新开发柔性制氢系统,已中标多项大型绿氢电解槽项目。②电车:公司较早布局电车领域,其电控产品已大批量装车,并计划于2023年实现百万台的交付目标;且公司的充电桩业务正处起步阶段,在为车企打造工商业光伏电站的同时,实现产业协同。③③数字化:公司积极研发能源软件系统,开展智慧运维服务,提供一站式能源解决方案,为产线赋能增效,叠加目前已开启数字化转型,预计不久将为企业贡献利润。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年实现营业收入698.7亿元/965.9亿元/1277.3亿元,同比增长73.5%/38.2%/32.2%;实现归母净利润94.5亿元/123.6亿元/152.2亿元,对应PE分别为14/11/9倍。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上游元器件供应紧缺的风险;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的风险;海外贸易政策风险;汇率波动风险;可再生能源装机不及预期的风险;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股价波动风险。
阳光电源 电力设备行业 2023-11-16 90.99 -- -- 91.64 0.71% -- 91.64 0.71% -- 详细
2023Q3业绩超预期,盈利能力持续高增阳光电源发布 2023年三季报,公司 2023Q1-3实现营业收入 464.2亿元,yoy+108.9%。实现归母净利 72.2亿元,yoy+250.5%,实现扣非归母净利 70.8亿元,yoy+271.9%。其中 2023Q3实现营收 177.9亿元,QOQ+10.9%,yoy+78.9%,归母净利 28.69亿元,QOQ+0.8%,yoy+147.3%。扣非归母净利 27.93亿元,QOQ-1.1%,yoy+152.4%。2023Q3毛利率/净利率为 34.4%/16.4%,分别环比+3.8pct/-1.6pct,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 7.7%/1.3%/3.9%/1.6%,分别环比+1.2/+0.2/+0.0/+4.2pct。单 Q3计提资产减值损失-1.42亿元,计提信用减值损失-1.22亿元。公司业绩与盈利能力持续超预期,考虑公司逆变器业务快速的产品迭代能力与强大的品牌效应其盈利能力有望持续保持较高水平,同时公司积极拓展欧洲、英国、澳洲等区域大储市场打开增量市场空间,其储能业务有望持续高增长。因此我们上调公司 2023-2025年盈利预测,预计公司 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为 104.9/118.3/145.0亿元(原 87.33/94.19/118.08亿元),EPS 为 7.06、7.97、9.77元,对应当前股价 PE 为 12.7、11.2、9.2倍,光储龙头地位稳固,维持“买入”评级。 光伏逆变器销量稳步增长,龙头地位稳固公司光伏逆变器业务营收持续高增,丰富的产品系列、强大的品牌实力与完善的销售渠道是公司逆变器业务保证高毛利的突出优势。公司持续加码欧洲、美洲、澳洲与国内渠道市场,在全球建立超 370个服务网点。同时,公司在产品端持续完善产品布局,大功率组串逆变器 SG320HX、1+X 模块化逆变器在全球各类场景中得到广泛应用,1+X 模块化逆变器累计在全球签单量已经超过 16GW。 储能产品性能卓越,欧洲、澳洲市场开拓成效显著公司储能系统产品针对多区域多场景持续推陈出新,通过产品升级迭代保持技术领先优势。此外,公司积极拓展欧洲、澳洲等区域大储市场,打开中美储能市场之外增量,在 2023H1签约南澳最大独立储能订单 138MW/330MWh,签订英国825MWh 储能大单。随着储能系统成本下降在中东、东南亚、南美等区域市场需求有望持续释放,公司作为全球储能系统集成龙头,其出货有望持续高增。 风险提示:IGBT 模块供应紧张影响公司出货;储能系统集成产品盈利下滑。
阳光电源 电力设备行业 2023-11-13 89.00 -- -- 93.39 4.93%
93.39 4.93% -- 详细
纵向一体化(一): 从逆变器向风光产业链下游拓展,头部根基稳固2023年,风光行业依旧火热,带动逆变器需求量高升。 ①光伏领域: 国内逆变器企业是全球主力, Top5占比达71%,较2021年+8pct,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 公司作为光伏逆变器龙头, 2022年出货量达77GW,同比+63.8%,其产品功率覆盖3-8800kW, 应用于多元场景。相较同业,其在资金规模&盈利能力、产品研发&迭代速度、品牌力&全球销售渠道上具备较强的行业竞争壁垒。 ②风电领域: 在国产替代加速的背景下,公司作为少数第三方风电变流器供应商, 2022年全球发货量超23GW,同比+53%。未来,紧抓风机大型化趋势,有望受益于行业高增。 ③产业链延长: 公司向下游电站系统集成和电站投资开发业务拓展。 2020-2021年,在DBT模式的开发商中,公司子公司阳光新能源开发建设量位居全球首位。截至2023年H1,公司累计开发建设风光发电站35GW。 此外,公司突破地理条件限制,开展水面光伏业务,已应用于多种极端天气中,并得到多项目检验。 纵向一体化(二): 切入储能 PCS 并向下游系统集成拓展,海外渠道构筑产业护城河2023年,我国新型储能累计装机预计达15GW,行业持续火热,尤其是海外市场空间广阔。公司切入储能变流器业务,并向下游系统集成环节拓展。 其中,储能系统出货量连续七年位居中国企业第一, 2022年,储能系统出货量达7.7GWh, 海外占比70%; 2023年H1,储能系统出货已达5GWh。由于海外市场进入门槛高,公司基于先进入者优势,已构筑产业护城河。另外,在技术方面,公司首次提出“三电融合”理念、布局构网型技术、积极进行液冷储能系统产品迭代,头部优势有望持续拉大。在资金方面,公司具备斩获集采订单能力,市占率有望进一步提升。结合公司提供全链服务的附加价值,储能板块龙头地位凸显。 横向一体化: 多维角逐氢能、电车和智慧运维业务,构建新能源一体化平台公司横向布局多条新能源增长曲线。 ①氢能: 目前氢能行业正处于快速发展期, 绿氢在制氢方式中最具潜力。公司同时开发AWE和PEM电解槽技术,并创新开发柔性制氢系统,已中标多项大型绿氢电解槽项目。 ②电车: 公司较早布局电车领域,其电控产品已大批量装车,并计划于2023年实现百万台的交付目标; 且公司的充电桩业务正处起步阶段,在为车企打造工商业光伏电站的同时,实现产业协同。 ③数字化: 公司积极研发能源软件系统,开展智慧运维服务, 提供一站式能源解决方案, 为产线赋能增效,叠加目前已开启数字化转型,预计不久将为企业贡献利润。 投资建议: 我们预计公司 2023-2025 年实现营业收入 631.3 亿元/914.0 亿元/1233.8 亿元,同比增长 56.8%/44.8%/35%;实现归母净利润 70.4 亿元/ 110.0 亿元/137.9 亿元,对应 PE 分别为 19/12/10倍。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上游元器件供应紧缺的风险;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的风险;海外贸易政策风险;汇率波动风险; 可再生能源装机不及预期的风险;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股价波动风险。
阳光电源 电力设备行业 2023-11-08 86.50 -- -- 93.39 7.97%
93.39 7.97% -- 详细
业绩总结:公司发布 2023年三季度报告: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 464.15亿元,同比增长 108.85%;归母净利润 72.23亿元,同比增长 250.53%;扣非净利润 70.75亿元,同比增长 271.94%。 其中三季度公司营收 177.92亿元,环比增长 10.91%;归母净利润 28.69亿元,环比增长 0.79%;扣非净利润 27.93亿元,环比下降 1.07%。 三季度公司计提资产减值损失+信用减值损失 2.6亿元,外汇汇率下降带来汇兑损失 2亿元。 受益于组件价格下降带来地面电站装机回暖, 公司逆变器出货保持高增长。 23年组件价格下降, 地面电站装机需求提升,公司逆变器产销持续增长。 23H1公司光伏逆变器等电力转换设备营收 116.25亿元,同比增长 83.54%;发货 50GW,同比增长 60%以上。前三季度公司逆变器发货 80GW 以上,同比增长超过 60%。 公司 1+X 模块化逆变器、 大功率组串逆变器 SG320HX 在全球各类场景广泛深入应用, 核心竞争力持续凸显, 品牌影响力持续扩大。 储能盈利能力改善, 新产品持续推出夯实竞争力。 通过持续推进精益运营,优化从订单、备货到交付的敏捷供应体系,从研发到现场交付能力均持续提升,减少了现场施工的工作量,产品交付能力大幅提升,公司储能业务盈利能力得以大幅改善。10月公司推出了 PowerTitan 2.0配置嵌入式 PCS、搭载干细胞电网技术,以全系统液冷散热和 A in one的设计,实现交直流一体化,为全球首个 100MWh全液冷储能系统,为用户打造性能更高效、应用更友好、防护更安全的产品,产品竞争力进一步提升。 期间费用率持续下降,成本管控良好。 受营收规模效应影响,公司期间费用率下降: 23年前三季度公司管理费用率 0.89%,较 22年下降 0.63pp; 销售费用率5.05%,较 2022年下降 2.82pp;研发费用保持高投入 23年前三季度 17.4亿元,同比增长 50%, 重点投向逆变器、储能、氢能、电动车、充电桩等领域; 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期间费用率 8.56%, 较 2022年下降 3.85pp。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公司作为全球逆变器与储能系统龙头,充分受益于海内外光伏装机与储能需求爆发, 盈利能力亦提升显著。我们上调公司 2023~2025年盈利预测, 预计公司未来三年归母净利润 CAGR为 56.77%, 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全球光伏装机波动风险;美国、 欧洲贸易政策风险;汇率波动风险。
阳光电源 电力设备行业 2023-11-07 83.61 -- -- 93.39 11.70%
93.39 11.70% -- 详细
20223Q3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28.69亿元,同比+147%。阳光电源前三季度实现营收464亿元,同比+109%,实现归母净利润72.2亿元,同比+250.5%,毛利率31.3%,同比+5.9pct,净利率15.8%,同比+6.2pct。公司Q3实现营收178亿元,同比+79%,环比+11%,Q3实现归母净利润28.69亿,同比+147%,环比+0.8%;Q3毛利率34.4%,同比+9.2pct,环比+3.8pct;净利率16.4%,同比+4.5pct,环比-1.6pct。 光伏逆变器Q3出货高增。我们估计2023年Q1-Q3公司光伏逆变器累计出货83GW,其中Q3出货33GW,环比上升10%,贡献约70-75亿元收入,其中地面电站逆变器出货占比达到67%。盈利能力方面,我们估算公司光伏逆变器毛利率40%,较Q2小幅提升,主要原因为Q3成本端运费下降明显。展望全年,我们预计公司光伏逆变器出货达到120-130GW,盈利方面将继续保持平稳。 储能出货稳步提升,盈利能力提升。我们估计2023年Q1-Q3公司储能产品出货约8-8.5GWh,其中Q3出货约3-3.5GWh,环比上升0-17%,贡献约50-55亿元收入。盈利能力方面,因运费下降,储能系统成本下降,我们估算公司储能产品毛利率超过35%,较Q2环比提升明显。展望全年,我们预计公司储能出货达到12-15GWh,后续在全球竞争中,公司将彰显强大的品牌实力,继续保持稳定的出货增长。 电站业务保持增长。我们估算2023年Q1-Q3公司电站业务贡献125-130亿元收入,其中Q3贡献50-55亿元收入,环比增长26%-38%。全年来看,我们预计电站开发将达到6GW,全年将贡献175-185亿元收入。 投资建议:上调盈利预测,维持“买入”评级。我们基于公司现有业绩,考虑公司在全球市场的强劲竞争力,上调公司盈利预测,预计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99.18/100.34/117.41亿元(原预测23-25为80.54/97.02/117.41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176%/1.2%/17%,EPS分别为6.68/6.76/7.91元,对应估值为12.5/12.4/10.6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原材料波动的风险、行业竞争加剧的风险、全球政策波动的风险。
阳光电源 电力设备行业 2023-11-06 80.90 -- -- 93.39 15.44%
93.39 15.44% -- 详细
公司发布223023年三季报,业绩高增超预期。前三季度公司营业收入464亿元,同比增长109%,前三季度海外收入占比进一步提升到56%;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72.2亿元,同比增长251%,公司盈利能力大幅提升;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45.5亿元(去年同期是-28.9亿元)。单三季度来看,公司实现收入178亿元,同比增长79%,环比增长11%;三季度净利润29.2亿元,同比增长146%,环比略增。 盈利质量大幅改善,主要系得益于品牌影响力、产品创新力和规模效。益的持续提升。前三季度净利润率从22年同期的9.6%攀升到23年的15.8%,提升了6.2个百分点,主要得益于毛利率提升接近6个点,从去年同期的25.4%提升到31.3%。公司三项期间费用率从15.3%下降近3个百分点到12.2%,但财务费用率增加了2.3个百分点。在创新方面,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前三季度公司研发投入17.4亿元,同比增长50%,重点投向逆变器、储能、氢能、电动车、充电桩等领域。 逆变器:降本增效和低成本创新构筑护城河,盈利能力持续提升。在地面电站市场,公司一直保持领先地位,在行业中率先推出了新型逆变器产品——“1+X”模块化逆变器,目前大功率组串逆变器SG320HX、“1+X”模块化逆变器在全球各类场景中得到广泛深入应用。在渠道市场,公司加码布局欧洲、美洲、澳洲、中国渠道市场,并已经在澳洲、中国、欧洲取得了领先的市场地位。 储能系统:进一步迭代新品、提升交付能力,盈利能力大幅改善。主要得益于美国、欧洲和中国储能市场持续上量,特别是重点大储市场上,公司持续发力电力电子、电化学、电网支撑“三电融合”技术,持续提升电芯定义能力,打造专业储能系统。公司推出了PowerTitan2.0配置嵌入式PCS、搭载干细胞电网技术,以全系统液冷散热和Allinone的设计,实现交直流一体化,产品竞争力进一步提升。 同时,公司持续推进精益运营,产品交付能力大幅提升。【投资建议】公司是全球逆变器龙头,得益于品牌影响力、产品创新力和规模效益的持续提升,公司在逆变器领域优势持续显现,同时储能系统业务持续高增长,正在成为公司业绩增长第二引擎。我们调整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00/118/143亿元,对应PE分别为12/11/9倍,维持“增持”评级。【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不及预期,价格波动;行业竞争格局加剧;储能系统等项目拓展进度不如预期。
阳光电源 电力设备行业 2023-09-20 85.20 155.24 96.46% 91.40 7.28%
93.39 9.61% -- 详细
投资要点: 阳光电源:全球逆变器龙头企业,储能系统集成引领者。公司深耕逆变器领域二十余年,以电力电子技术为基础,不断扩展储能变流器、电站投资开发、储能系统集成、氢能等业务,逐步形成以光伏逆变器、储能系统和电站投资开发为主的业务结构。公司在光伏逆变和储能系统集成领域具备全球影响力,品牌竞争力极强,根据BNEF,2022年公司荣获100%可融资性全球唯一逆变器品牌,且连续4年位列榜首;根据CNESA,公司储能系统出货量连续七年位居中国企业第一。 光伏逆变器综合性能优异,首创“1+X”模块化逆变器。公司研发团队实力强劲,不断聚焦产品技术创新,公司近五年研发人员数量占比均在40%左右,截至2022年底,公司累计专利数量2877项(同比+47%),远超行业平均水平。公司光伏逆变器综合性能优异,在最大转换效率、功率密度及MPPT设计等方面较同业处于领先水平;2022年公司首创“1+X”模块化逆变器,解决传统集中式逆变器体型大、运输安装困难等痛点时兼具成本、运维等优势,截至2022年底该产品全球签约量超8GW。根据S&P Global,2022年公司光伏逆变器出货量排名全球第一。 坚持“三电融合”,储能系统集成能力领先。公司创新融合了电力电子、电化学和电网支撑技术(“三电融合”),引领储能系统集成技术方向。公司大储PowerTitan系列、工商储PowerStack系列实现产品、控制一体化,涉及软件大脑性质部分全部自研,实现LCOS降低20%以上。2023年6月公司推出PowerTitan2.0,实现标准20尺箱容量2.5MW/5MWh,能量密度处行业最高水平;9月推出PowerStack200CS系列,实现系统循环效率突破91%。 公司户储PCS产品综合性能处行业领先水平,兼具直交流耦合功能。 坚持全球化发展战略,中美欧等核心市场渠道建设加速。公司成立伊始树立全球化发展战略,截至2022年公司在全球拥有六大服务区域、超20家分子公司、85+服务中心和280+授权服务商,持续加码布局中美欧等渠道市场。根据ENF,公司逆变器销售商数量230+,储能系统销售商数量50+。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022-2025年营收、归母净利CAGR分别为49%和63%,当前股价对应PE14.1/10.6/8.4倍。考虑到公司作为光伏逆变器、储能行业龙头,具备品牌力、产品力和渠道力三维核心竞争力,将充分受益全球光储装机需求高增,业绩兑现具备较高确定性,我们给予公司2023年25倍PE,对应目标价155.24元/股,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需求不及预期,海外贸易摩擦升级,行业竞争激烈,业绩不达预期对估值溢价的负面影响风险。
阳光电源 电力设备行业 2023-09-01 100.90 -- -- 101.21 0.31%
101.21 0.31% -- 详细
事件概述近期,公司发布 2023年半年度业绩。2023H1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 286.22亿元,同比+133.06%;实现归母净利润 43.54亿元,同比+383.55%。分季度来看,单二季度实现营业总收入160.42亿元,同比+107.97%,环比+27.52%;实现归母净利润28.46亿元,同比+481.46%,环比+88.80%。其中 2023H1光伏逆变器等电力转换设备以及储能系统收入分别为 116.25、85.23亿元,分别占总营业收入比 40.61%、29.78%,受益于全球新能源市场快速增长,公司加大研发创新,推动市场、产品全覆盖,进一步夯实市场领先地位,带动营收利润高速增长。 分析判断: 多因素助推公司盈利能力持续攀升2023H1,公司实现销售毛利率 29.42%,同比+3.88pct;销售净利率 15.41%,同比+7.74pct。分季度看,二季度公司盈利能力持续提升,Q2公司实现销售毛利率 30.53%,同比+7.33pct,环比 +2.53pct; 销售净 利率 17.97%,同 比 +11.24pct ,环比+5.81pct。品牌溢价+产品创新+规模效应多方面助推毛利率提升,同时运费下降+汇兑收益短期内也进一步增厚公司利润。从费用率方面来看,公司精细化管理能力逐步体现,2023H1公司期 间 费 用率 从 2022H1的 22.16% 下 降至 14.32% ,同 比 -7.84pct,其中销售费用率 6.81%,同比-2.29pct,管理费用率4.93%,同比-3.41pct,研发费用率 3.67%,同比-2.22pct。 开创新品类+全球化品牌战略,公司光伏逆变器龙头地位稳固2023H1公司光伏逆变器等电力转换设备实现营业收入 116.25亿元,同比+83.54%,实现毛利率 39.50%,同比+8.14pct。公司推出的大功率组串逆变器 SG320HX、1+X 模块化逆变器销售应用不断拓展,其中 1+X 模块化逆变器累计在全球签单量已经超过16GW;同时公司持续加强研发创新,大力推进全球化品牌战略,深耕重点细分市场,充分发挥全球营销、服务及供应链优势,全球竞争力及影响力持续提升,截至 2023年 6月,公司逆变设备全球累计装机量突破 405GW。我们认为,伴随着组件价格持续下降,地面电站需求有望进一步释放,公司凭借其强大的品牌力、产品力推动光伏逆变器业务持续增长。 储能业务高速增长,持续斩获海内外储能订单2023H1公司储能业务实现营业收入 85.23亿元,同比+257.26%,实现毛利率 30.66%,同比+12.29pct。根据半年报披露,公司面向海外大型地面应用场景,推出“三电融合”的 PowerTitan 2.0全液能储能系统,采用 314Ah 大容量电芯,配置嵌入式 PCS,实现交直流一体化,标准 20尺集装箱容量达 2.5MW/5MWh,同时搭载干细胞电网技术,实现系统更高效、更友好、更安全。同时公 司在美、英、德等成熟电力市场竞争优势凸显,持续斩获多个海内外储能项目:①公司通过澳洲 GPS 并网许可,签约南澳最大独立储能订单 138MW/330MWh;②签订英国 825MWh 储能大单;③助力中国南网范围内规模最大的储能电站“广西崇左市板崇200MW/400MWh 储能项目”一期成功并网投产。 新能源投资开发业务持续扩张,光储项目实现欧洲突破2023H1公司新能源投资开发业务实现营业收入 75.60亿元,同比+162.79%,实现毛利率 11.53%,同比-4.21pct。①国内市场方面,公司集中式&分布式电站开发齐头并进。一方面控股子公司阳光新能源全面对接国家大型风电光伏基地、整县推进光伏/风电开发等国家重大能源战略,持续加强项目储备与资源转化,在国内市场建成安徽最大电网侧储能应用项目等代表性项目,新增获取滁州定远 145MW 风电项目、荆州公安 200MW 渔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等地面项目;另一方面,公司在分布式光伏领域快速突破 , 工商 业光 伏方 面, 2023年 上半 年公 司建 成全 国最 大12MW“隔墙售电”工商业光伏项目,与立白科技、安利股份、古井贡酒、湖北宝乾、上峰水泥等知名品牌形成项目落地,与近千家工商企业达成合作,累计开发工商业光伏电站超 4GW,在家庭光市场,公司持续放大产品及技术优势,稳居家庭光伏第一阵营。②海外市场方面,公司已经在欧洲实现里程碑突破。公司加快海外市场拓展, 获取西班牙 Coria 135MW ac 光伏+储能项目并网许可。 投资建议考虑公司在行业中的龙头地位和行业增长带来的空间,同时考虑公司精细化管理能力有望持续巩固其高盈利水平,我们将公司 2023-2025年营业总收入由 717.03、991.08、1259.77亿元分别上调至 723.57/999.73/1265.57亿元,同比增长79.7%/38.2%/26.6%;2023-2025年的归母净利润由 68.24、86.68、110.59亿元分别上调至至 86. 12、110.45、131.68亿元,同比增长 139.7%/28.3%/19.2%,相应 EPS 分别为5.80/7.44/8.87元,以 23年 8月 25日收盘价 98.18元/股计算,当前股价对应 PE 为 17/13/11倍,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行业竞争加剧的风险、海外市场政策的风险、海外渠道拓展不及预期、新产品放量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风险等。
阳光电源 电力设备行业 2023-08-28 108.00 -- -- 108.30 0.28%
108.30 0.28% -- 详细
业绩总结:公司发布2023年半年报:2023H1 公司实现营收 286.22亿元,同比增长 133.06%;归母净利润 43.43亿元,同比增长 383.55%;扣非净利润 42.82亿元,同比增长 438.33%。其中二季度公司营收 160.42亿元,环比增长 27.52%;归母净利润 28.46亿元,环比增长 88.80%;扣非净利润 28.23亿元,环比增长93.57%。二季度确认汇兑收益财务费用冲回约 4.2 亿元。 逆变器出货持续高增长,盈利能力大幅提升。23H1公司光伏逆变器等电力转换设备营收 116.25 亿元,同比增长 83.54%;发货 50GW,同比增长 60%以上。 盈利能力方面,23H1逆变器毛利率 39.50%,同比提升 8.14pp,主要源于盈利较好的海外和分布式市场占比提升,以及汇率因素。报告期内公司最新研发的直流 2000V 高压逆变器成功并网,标志着光伏系统从 1500V 进阶至 2000V,降本增效更进一步。 储能业务加速增长,受益于原材料价格下降+美元升值,盈利提升显著。23H1公司储能系统营收 85.23 亿元,同比增长 257.26%;储能系统发货 5GWh,同比增长 152%。受碳酸锂价格下降和美元升值,储能系统毛利率同比提升 12.3pp至 30.66%。2023年组件价格+储能系统价格快速下降,储能经济性显著提升,预计 H2 公司储能系统出货将保持快速增长。报告期内公司签订南澳138MW/330MWh 独立储能订单,英国 825MWh 等海内外储能订单,充分保障后期交付规模。 规模效应持续体现,成本管控良好。受营收规模效应影响,公司期间费用率下降:23Q2 公司管理费用率环比下降 0.43pp 至 1.07%;销售费用率环比下降 0.61pp至 6.54%;财务费用受汇兑收益影响为-2.62%;因此二季度公司期间费用率环比下降 4.11pp至 8.85%,同比下降 5.12pp。期间费用率改善助推公司净利率环比提升 5.81pp 至 17.97%。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公司作为全球逆变器与储能系统龙头,充分受益于海内外光伏装机与储能需求爆发,盈利能力亦提升显著。我们上调公司 2023~2025 年盈利预测,预计公司未来三年归母净利润 CAGR为 56.77%,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全球光伏装机波动风险;美国、欧洲贸易政策风险;汇率波动风险
阳光电源 电力设备行业 2023-08-25 96.40 -- -- 108.30 12.34%
108.30 12.34% -- 详细
事件:2023年 8月 24日公司公布 2023年中报。公司 23H1实现营业收入 286.22亿元,同比+133.06%;归属净利润 43.54亿元,同比+383.55%;扣非归属净利润 42.82亿元,同比+438.33%,基本每股收益 2.93元/股;加权平均 ROE 为 20.73%。公司 Q2实现营业收入 160.42亿元,同比/环比+108%/+88.7%;归属净利润 28.46亿元,同比/环比+481.5%/+42.9%。业绩超市场预期。 光伏高景气带动公司营收高增。据能源局统计,2023年 1-7月国内光伏新增装机容量达 97.2GW,同比+158%,已超过 2022年全年新增装机合计。其中,7月新增装机为 18.7GW,同比+174%,需求增长超预期。受益于下游需求旺盛,公司三大主营业务的营收均实现大幅增长:光伏逆变器等电力转换设备/储能系统/新能源投资开发的营收分别达到 116.25亿元/85.23亿元/75.6亿元,同比+83.54%/+257.26%/162.79%。 收入结构优化,毛利率持续提升。分季度看,公司 23Q2/23Q1/22Q4的销售毛利率分别达到 30.53%/28%/23.54%,持续提升趋势明显。 23H1公司三大业务板块的毛利率分别达到 39.5%/30.66%/11.53%,同比+8.14pcts/+12.29pcts/-4.21pcts。其中,受益于 IGBT 短缺,逆变器业务毛利率显著提升;储能业务对于公司整体毛利率(23H1为 29.42%)提升的贡献最大,其 23H1的营收比重达到 29.78%,同比+10.4pcts。此外,公司现金流改善明显,报告期末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47.7亿元,同比高增 478.81%。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也大幅增长。 技术领先,新品迭代。报告期内,1)公司发布《阳光电源干细胞电网技术白皮书》,创新推出干细胞电网技术 Stem Cell Tech,将应用于能源基地、柔性输电、孤岛供电、终端用能等场景中,帮助提供惯量支撑、提升系统强度、提高辅助收益。2)公司面向海外大型地面应用场景,推出“三电融合”的 PowerTitan 2.0全液能储能系统,采用 314Ah 大容量电芯,配置嵌入式 PCS,实现交直流一体化,标准 20尺集装箱容量达 2.5MW/5MWh。3)公司最新研发的直流 2000V 高压逆变器在“孟家湾光伏项目”已成功并网发电。 投资建议:公司作为全球光伏逆变器龙头,光储业务齐发力,并且积极布局新能源汽车驱动系统、新能源智能运维以及氢能等领域。 公司品牌优势明显,研发创新实力强,全面推行全球化战略以及数字化运营,公司全球营销、渠道及服务网络布局领先且已形成规模优势。我们预计公司 2023/2024年营收 705.43亿元/950.63亿元,归母净利润 74.58亿元/98.07亿元,EPS 为 5.02元/6.6元,对应 PE 为 19.8倍/15倍,给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全球产业政策变化带来的风险;产能投产不及预期的风险;国际贸易摩擦风险;汇率波动风险;行业竞争加剧带来利润率下滑的风险等。
阳光电源 电力设备行业 2023-08-25 96.40 -- -- 108.30 12.34%
108.30 12.34% -- 详细
2023年8月24日,公司披露半年报,上半年实现营收286亿元,同比增长133%;归母净利润43.5亿元,同比增长384%。其中Q2归母净利润28.5亿元,环比增长88.7%,业绩位于预告范围之内,符合预期。 经营分析受益需求高增及原材料降价,逆变器业务量利双增。上半年逆变器收入116亿元,同比增长83.5%,毛利率39.5%,同比+8.14pct,出货量50GW左右,同比增长61%。受益于国内及海外光伏新增装机高增长,公司逆变器发货量同比大幅增长,同时因IGBT、PCB等原材料成本下降传导至售价端,以及人民币贬值影响,公司逆变器毛利率提升明显。 储能业务毛利率大幅提升。上半年公司储能系统业务收入85亿元,同比增长257%,对应出货量5GWh左右,毛利率30.7%,同比+12.3pct,主要为品牌溢价、规模效应、运费及原材料降价的的共同贡献。 经营现金流大幅增长。上半年经营活动现金流47.7亿元,同比增长479%,主要原因为公司海外储能及渠道业务收入增加,回款效率有所提升。 经营效率不断提升,上半年费用率同比下降5.7pct。单二季度净利率17.97%,环比提升5.8pct,主要得益于公司经营效率的不断提升,另外汇兑收益贡献4.06亿元。上半年公司销售费用率6.8%、管理费用率1.26%、研发费用率3.67%,分别同比下降2.29pct、1.19pct、2.22pct,费用率合计同比下降5.7pct。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维持公司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预测91.44、119.27、150.80亿元,对应EPS为6.16、8.03、10.15元,对应PE为16.13、12.36、9.78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国际贸易政策风险;汇率波动风险;竞争加剧风险。
阳光电源 电力设备行业 2023-08-08 110.00 -- -- 116.20 5.64%
116.20 5.64%
详细
业绩简评2023 年 8 月 7 日,公司披露半年度业绩预告,上半年预计实现营收 260-300 亿元,同比增长 112-144%;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 40-45 亿元,同比增长 344-400%。 其中 Q2 实现营收 134-174 亿元,同比增长 74%-126%,环比增长7%-38%,归母净利润 25-30 亿元,同比增长 409%-511%,环比增长65%-98%,超预期。 经营分析公司逆变器出口同比增长 234%,大幅领先行业。2023 年上半年我国光伏逆变器累计出口金额 423.65 亿元,同比增长 109%,其中安徽省上半年光伏逆变器累计出口金额 70.84 亿元,同比增长 234%。 凭借全球营销服务网络优势、市场领先地位,公司光伏逆变器出口同比增速大幅领先行业。 受益于管理效率提升、汇兑收益等,净利率环比提升 5.8pct。单二季度净利率 17.8%(中值),环比提升 5.8pct,主要得益于精益管理、海运费下降及汇兑收益,我们预计公司二季度各项费用率显著下降。 近期签订光储大单,海外市场持续开拓。公司与全球知名 EPC 公司 Larsen & Toubro(L&T)签订协议,为沙特 NEOM 新城 2.2GW 光伏+600MWh 储能项目提供光储一体化解决方案。公司持续开拓海外市场,有望为未来业绩提供强有力支撑。 光伏装机同增 154%,带动逆变器出货高增长。2023 上半年我国光伏累积装机 78.42GW,同比增长 154%。伴随组件价格下降提升光伏发电经济性,前期积压地面电站项目、分布式光伏需求有望大规模释放,看好下半年光伏装机维持高增长拉动光伏逆变器等产品需求高增。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考虑到公司盈利能力超预期,上调公司 2023-2025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91.44(+21%)、119.27(+26%)、150.80(+26%)亿元,对应 EPS 为 6.16、8.03、10.15 元,对应 PE 为 17.70、13.57、10.73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国际贸易政策风险;汇率波动风险;竞争加剧风险。
阳光电源 电力设备行业 2023-05-18 117.95 -- -- 122.79 4.10%
126.30 7.08%
详细
事件:2023年 5月 15日,公司股价大涨 7.27%,所属太阳能板块上涨 4.2%。 全球发展清洁能源提速。欧盟推出 RepowerEU 计划,将 2030年可再生能源占比目标从 40%提高至 45%,并计划在未来 5年增加2100亿欧元投资以加快绿色能源发展。美国颁布 IRA 法案,计划拨款 3690亿美元用于补贴和扶持清洁能源领域项目。印度推出PLI 计划,促进印度高效太阳能光伏制造,可带来近 9400亿印度卢比(约 115.9亿美元)的直接投资。 光伏维持高景气度。国家能源局统计,2023年一季度我国光伏新增累计装机容量达到 33.65GW,同比增长 154.8%,其中集中式15.52GW,分布式总计 18.13GW,户用分布式 9GW。根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和 IEA(国际能源署)的预测,2023年全球新增光伏装机量将达到 280-330GW。2024年全球光伏累计装机量将超过水电,成为第一大非化石能源发电来源。 硅料下行周期开启,需求充分释放。Solarzoom 数据显示,一线厂商特级致密料成交价于 2022年 12月开始跳崖式回落,最低跌至165元/kg,距最高点跌幅 46.1%。2月价格出现迅速反弹,最高涨至 235元/kg,3月又开始稳步缓慢回落,最新 5月 12日成交价为150元/kg。目前组件价格已降至可以超额满足下游运营商对于 IRR要求的水平,利于终端需求有效充分释放,从而带动逆变器市场需求。硅料下行周期已开启,光伏一季报业绩表现抢眼。 公司业绩持续高增,龙头领先优势凸显。受销量带动,公司 2022年实现营收 402.57亿元,同比增长 66.8%;归母净利润 35.93亿元,同比增长 127.04%;基本 EPS 为 2.42元。公司 23Q1实现营收 125.8亿元,同比大增 175.4%;归母净利润 15.08亿元,同比高增 266.9%,环比减少 1.6%;扣非净利润 14.59亿元,同比增长293.6%,业绩超市场预期。公司营收高增,光伏储能业务齐发力,盈利能力持续增强。公司光伏/储能业务 2022年毛利率分别达到25.17%/23.24%,同比增加 1.77pcts/9.13pcts。公司 2022/23Q1ROE分别达到 19.25%/7.47%,同比增加 9.14pcts/4.92pcts。 投资建议:公司作为全球光伏逆变器龙头,光储业务齐发力,并且积极布局新能源汽车驱动系统、新能源智能运维以及氢能等领域。 公司品牌优势明显,研发创新实力强,全面推行全球化战略以及数字化运营,公司全球营销、渠道及服务网络布局领先且已形成规模优势。我们预计公司 2023/2024年营收 705.43亿元/950.63亿元,归母净利润 74.58亿元/98.07亿元,EPS 为 5.02元/6.6元,对应 PE 为 23.2倍/17.6倍,给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全球产业政策变化带来的风险;产能投产不及预期的风险;国际贸易摩擦风险;汇率波动风险;行业竞争加剧带来利润率下滑的风险等。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43 转到 页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