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庞钧文

国泰君安

研究方向:

联系方式:

工作经历: 证书编号:S0880517120001...>>

20日
短线
0%
(--)
60日
中线
0%
(--)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5 转到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运达股份 能源行业 2023-11-27 10.77 17.94 65.80% 10.84 0.65% -- 10.84 0.65% -- 详细
公司 2023年第三季度营收同比增长,在手订单数量充沛,随着公司“双海战略”的持续推进,未来业绩增长动力充沛。 投资要点: 维持“增持”评级。根据公司公告,公司 2023年前三季度业绩呈现量增利减,整体符合预期,2023年 Q1~Q3营收同比环比连续增长,Q3单季度毛利率下降。目前不利因素逐步消除,预计公司 Q4以后业绩改善。维持公司 2023~2025年盈利预测:EPS 为 1.01元、1.31元、1.54元,维持公司目标价 17.94元,维持“增持”评级。 前三季度营收稳步增长,在手订单数量充沛。2023年 Q1~Q3,公司单季度营收分别为:34.82、35.53、41.97亿元,同比+2.00%、5.67%、9.12%,呈加速增长态势。截止 2023年 9月底,前三季度新增订单合计 11,365.69MW,其中 6MW 以上大兆瓦机型产品占主导。 低价订单影响毛利率,后续业绩有望修复。公司 2023年 Q3销售毛利率 13.73%,同比-3.08pct,环比-3.40pct,主要由于风机平均交付周期在半年左右,2023年 Q3业绩对应 2022年年底和 2023年年初的低价订单收入确认,因此整机行业 2023年 Q3毛利率普降,预计风机均价后市下跌空间有限,公司 23年 Q4盈利能力有望改善。 双海战略稳步推进。2023年公司欧洲市场实现突破,交付塞尔维亚首个风电项目;获辽宁省大连市庄河 250MW 海风项目,在浙江获部分海风项目核准,在大连太平湾、温州洞头两地投资建设海风总装基地。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释放不及预期、行业内部竞争加剧风险、上游原材料涨价风险、公司新业务开发不顺利风险
美畅股份 非金属类建材业 2023-11-23 36.50 48.07 33.60% 36.76 0.71% -- 36.76 0.71% -- 详细
公司 Q3金刚线出货持续高增,业绩符合预期。一体化降本效果显著,公司 Q3毛利率逆势增长。公司加码钨丝基材产能,持续引领行业变革。 投资要点: 维持“增持”评级。考虑到海外库存影响,23Q4排产趋于谨慎,且钨丝工艺成熟后溢价空间较小,下调 23-25年 EPS 为 3.80元(-0.49元)、4.37元(-0.6元)、5.02元(-0.94元),参考可比公司平均估值,给予24年 11倍 PE,对应目标价 48.07元(-7.7元)。 金刚线出货持续高增,公司业绩符合预期。公司 Q3营业收入 11.63亿元,同比+26%,归母净利润 4.97亿元,同比+37.29%。主要得益于下游新增装机容量拉动,公司 Q1-Q3金刚线销量为 9222.67万公里,同比+42.65%,其中钨丝 840.07万公里。公司 23Q3金刚线销量 3426.59万公里,环比+10%,其中钨丝销量 307.3万公里,环比-5%,钨丝销量占比9%。测算 Q3实现单位净利 14.50元/公里,同比基本持平,环比-12%(-2.04元)。 一体化降本效果显著,公司 Q3毛利率逆势增长。23Q3产品均价下降约10%,其中钨丝线均价降幅超 15%。产业链跌价金刚线价格下降背景下,公司 Q3毛利率达 60.62%,环比+0.23pct,实现逆势增长。主要系公司Q3碳钢母线自供率提升至 65%,使得母线成本下降贡献毛利增长。 加码钨丝基材产能,持续引领行业变革。公司投资建设钨丝基材,预计11月底开始会有少量产量释出,之后逐步提升,将使公司具有年产钨丝基材 1200万公里的产能,有望在行业向钨丝变革期间保持龙头地位。 风险提示:行业需求不及预期、竞争加剧、钨丝进度不及预期。
禾迈股份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3-11-22 239.23 276.79 24.18% 235.84 -1.42% -- 235.84 -1.42% -- 详细
维持增持评级。由于微逆的行业库存压力导致提货放缓,我们下调预期公司 2023-2025 年 EPS 至 7.07 (-2.09) 、11.07 (-2.53)、14.98 (-4.20)元。参考可比公司平均估值,并考虑到微逆渗透率有望持续提升,给予公司 2024 年 25 倍 PE,对应目标价 276.79(-40.49)元,维持增持评级。 欧洲持续去库,微逆价格体系坚挺。23Q3 公司实现收入 3.43 亿,同/环比-18.78%/-29.21%,归母净利润 0.67 亿元,同/环比-58%/-61%。公司 Q3毛利率 49.1%,同/环比+1.21pcts/+10.68pcts,表明微逆价格体系坚挺,Q3 净利率 19.2%,同/环比-18.44pcts/-16.16pcts,主要受汇兑及理财利息波动、持续扩大费用投入而收入降幅较大所致。 微逆毛利率坚挺,Q4 期待大储表现。1)微逆:23Q1-3 公司微逆及监控器业务收入 11.65 亿元,yoy+37.62%,微逆销量 112 万台,同比+51%,毛利率维持稳定,接近 50%;23Q3 微逆销量 23 万台,同环比-37%/-34%;监控设备销量 8.5 万台,Q3 欧洲占比提升至 60%+。我们预计 23Q4 微逆出货会弱复苏,预计行业去库完成在 24Q1(乐观)至在 24Q2(悲观)区间。2)储能:Q2 实现国内大储系统收入 0.86 亿元,毛利率约 11%,利润贡献有限,Q3 在国内项目上确认收入很有限,我们预计全年大储业务有望实现 2-3 亿营收,带动 Q4 营收环比增长,但整体毛利率会下降。 催化剂:去库存进展超预期、储能业务加速放量。 风险提示:新产品开发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
阳光电源 电力设备行业 2023-11-21 87.77 130.89 55.25% 89.85 2.37% -- 89.85 2.37% -- 详细
23Q3公司研发创新、规模效益等因素推动毛利率显著增长,盈利表现超预期。 投资要点:维持增持评级。由于公司23储能、逆变器等主要业务盈利质量大幅提升,调整23-25年EPS为6.54(+1.58)元、6.87(-0.02)元、8.25(-0.64)元,参考可比公司估值且考虑公司作为全球逆变器龙头,给予23年20倍PE,对应目标价130.89(-17.60)元,维持增持评级。 研发创新、规模效益等因素推动毛利率显著增长,盈利表现超预期。 1)整体:23Q3收入177.92亿元,同比+78.95%,Q3单季度毛利率34.4%,同比+9.2%,环比+3.8%;前三季度收入464.15亿元,同比大幅提升108.85%。前三季度毛利率31.3%,同比+6%。公司盈利能力创新高,除了规模效应及品牌溢价外,还受益海运费降低、美元升值、碳酸锂跌价等利好因素。2)逆变器业务:前三季度收入达到168亿元,出货达到83GW,同比+65%,其中地面占比67%,毛利率40%左右,盈利能力继续引领行业;23Q3出货约33GW,环比继续提升,预计全年可完成出货120-140GW的目标。3)储能系统:前三季度收入137亿元,yoy+177%,结构上海外占比超85%,其中以欧美大储为主。预计全年实现储能14-15GWh出货。4)新能源投资开发:前三季度营收127亿,yoy+148%,主要得益于分布式户用的快速放量,前三季开发量+250%以上,盈利能力利润率从2.8%提升到3.8%;Q3收入约50亿元,环比+30%。 盈利展望:考虑到Q4国内收入占比提升而欧洲为淡季,预计Q4营收继续环比增长,整体毛利率可能略有下滑。我们预计24年欧美大储有望保持50%+增速,全球逆变器维持20-30%增速,带动公司收入增长,利润方面考虑23年一次性收益较多,24年业绩增速有概率放缓。 催化剂:美国市场需求爆发。 风险提示:光伏装机需求开发不及预期,市场竞争加剧。
德业股份 机械行业 2023-11-21 73.20 94.02 44.71% 73.42 0.30% -- 73.42 0.30% -- 详细
公司储能业务受汇兑影响及南非高库存影响而承压,但微逆出货迎来改善,四季度随着海外库存去化,微逆继电器事件的妥善解决,公司业绩有望修复。 投资要点:下调盈利预测与目标价,维持增持评级。考虑到行业库存水平较高,影响公司出货,下调23-25年EPS为4.38(-0.6)元、6.27(-0.79)元、8.70(-0.64)元,参考可比公司估值,给予24年15倍PE,对应目标价94.02(-15.54)元,维持增持评级。 业绩短暂承压,环比有所下降。23Q3公司实现营收14.32亿元,同比-15.77%,环比-49.01%。归母净利润3.05亿元,同比-36.10%,环比-54.85%。Q3毛利率36.2%,同比-5.9pcts,环比-4.6pcts;净利率21.3%,同比-6.9pcts,环比-2.8pcts。由于高毛利率的储能逆变器占比有所下滑,公司毛利率环比下滑,净利率继续维持20%+,领先同行。 南非库存压力及暖冬影响公司出货量,微逆出货在复苏。1)储能逆变器:23Q1-Q3出货约35万台,同比+86%,Q3出货5.1万台,环比-71%,但出货量仍处于全球领先地位,毛利率仍维持50%+,环比无变化。随着去库持续进行,预计Q4南非市场需求回暖,全年预计出货40-45万台。 2)组串:23Q1-Q3累计出货约17万台,同比-4%,Q3出货约5万台,环比持平,毛利率预计有所下滑。3)微逆:23Q1-Q3微逆出货约38万台,其中Q3出货约14万台,环比明显恢复,但较Q1出货23万台还有修复空间,毛利率受继电器方案改变预计有所下滑。 催化剂:去库进度加快、工商业及大储业务进度超预期。 风险提示:逆变器市场竞争加剧。
金雷股份 机械行业 2023-11-17 30.94 44.85 51.16% 30.06 -2.84% -- 30.06 -2.84% -- 详细
维持“增持”评级。根据公司公告, 2023 年前三季度公司业绩整体稳健,其中 Q3 单季度营收环比增长,盈利能力同比提升,预计公司Q4 业绩持续改善。维持公司 2023~2025 年盈利预测:EPS 为 1.74 元、2.80 元、3.40 元,维持公司目标价 44.85 元,维持“增持”评级。 公司三季度业绩环比增长。公司 2023 年 Q3 单季度营收 5.38 亿元,同比-5.67%,环比+49.16%;归母净利润 1.26 亿元,同比+7.70%,环比+25.59%;扣非归母净利润 1.21 亿元,同比+8.52%,环比+29.35%。 营收增长主要系 Q3 风电行业进入传统装机旺季,锻造主轴需求随之同向增长,整体符合预期。 海风项目建设进度加快,四季度后有望两利齐升。公司 2023 年 Q3销售毛利率 35.49%,同比+5.62,环比-1.25pct;销售净利率 23.46%,同比+2.92,环比-4.40pct。得益于原材料降价及公司降本增效措施,盈利能力同比改善,但因 2023 上半年海风装机不及预期,公司产能释放慢,盈利能力环比波动。2023 年 9 月以来,国内海风建设开始加速,装机放量有望带动主轴需求放量,2023 年 Q4 后有望两利齐升。 催化剂:2023 年 9 月以来,江苏、广东等地区的多个大型海上风电项目取得了核准批复,行业阻力逐步解除,项目建设开始实质性推进。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释放不及预期、行业内部竞争加剧风险、上游原材料涨价风险、外汇政策及汇率风险
阳光电源 电力设备行业 2022-04-21 72.70 114.82 36.19% 86.17 18.53%
132.91 82.82%
详细
公司公告2021年年报和2022年一季报,业绩低于预期。公司为逆变器行业龙头,海外市场持续发力,储能快速增长,积极培育电驱和氢能,业绩有望重回高增。 投资要点:[维Ta持bl“e_S增um持m”a评ry]级。公司公告2021年年报和2022年一季报,受2021年四季度国内出货占比提升、上游原材料持续紧缺、电站业务微利及费用提升等因素拖累,2021年业绩低于预期;2022Q1公司整体业务毛利率已回归至正常水平。下调2022~2023年EPS预测至2.56(-0.19)、3.05(-0.44)元,新增2024年EPS预测3.65元,考虑板块估值中枢调整,给予2022年45倍PE,下调目标价至115.2(-77.3)元。维持“增持”评级。 逆变器出货持续提升,户用侧布局加速。公司2021年全年实现逆变器出货47GW,其中国内18GW,海外29GW,全球市占率提升至30%以上,2022全年出货目标70GW。风电变流器发货量超15GW,其中21Q4出货超5GW。公司户用侧市场增长迅猛,2021年全年实现40多万套,22Q1实现出货12万套,2022全年出货目标有望至80-100万套。 储能业务快速成长,加强户用光伏渠道布局。公司加速储能业务布局,2021年实现31.38亿元,同比增长168.51%,预计2022年继续保持高速发展。此外,公司电站开发业务积极布局户用光伏市场,有望成为业绩新亮点。公司21Q4和22Q1销售和研发费用有所提升,主要系公司加大全球营销网络布局和研发投入,短期受疫情及原材料影响拖累业绩,中长期看,将持续加强公司核心竞争能力,巩固公司全球逆变器龙头市场地位和品牌溢价。此外,公司积极培育电驱和氢能等业务,有望提供业绩增量。 催化剂。逆变器市占率提升、储能业务加速放量、上游原材料紧张缓解。 风险提示。疫情及贸易保护影响全球光伏新增装机。
爱旭股份 房地产业 2020-08-26 14.67 12.90 -- 15.12 3.07%
17.72 20.79%
详细
维持“增持”评级。上调2020-2022年EPS至0.37(+0.09)、0.92(+0.40)、1.27(+0.49)元,上调原因为行业逐渐摆脱疫情影响产品价格回升,以及大尺寸高效电池结构性短缺提升盈利能力。上调目标价至18.40(+6.80)元,对应2021年20倍PE,上调原因为EPS预测上调。 大尺寸高效电池产能构建大幅提速,将有力满足市场需求提升盈利能力。爱旭股份新建设天津二期5.4GW电池产能、义乌四五期10GW电池产能,均计划在2020年底建成投产,并与义乌政府签署后续26GW总投资160亿元的产能建设计划。爱旭科技此前披露了2020-2022年22、32、45GW的产能规划,根据我们的测算,本次新建项目实现了产能扩张加速,有望在2020年底即形成36GW电池产能,超出市场预期。以G12为代表的大尺寸电池能够用来制作500~600W组件,能够显著降低LCOE,备受下游客户青睐。而目前大尺寸电池产能较为不足,爱旭股份针对市场痛点,加速扩张大尺寸电池产能,降低生产成本,有望显著增厚盈利能力。 定增融资已完成,股权激励彰显信心。定增融资25亿元已经完成,为后续产能扩张提供充足资金支持,光伏电池投资回收期十分短,能够实现ROIC>WACC下的快速增长。公司授予275位核心员工2925万份期权,行权价为11.22元/股,业绩考核2020-2024年扣非净利润分别为6.68、8、11、15、20亿元,业绩复合增速31%,彰显对企业盈利成长的信心。 催化剂。210电池超额盈利得到验证。 风险提示。全球疫情严重程度及持续时间超出预期。
中环股份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0-05-01 16.28 17.37 0.58% 20.63 26.56%
29.50 81.20%
详细
维持“增持”评级。维持2020-2022年EPS0.54、0.69、0.88元的预测,维持目标价21.90元。中环股份发布2020年一季报,收入45亿元,同比+18%,归母净利润2.52亿元,同比+34%,扣非净利润2.0亿元,同比+49%,业绩符合预期。 经营性净现金流大幅增长,盈利质量高,光伏G12硅片和半导体大硅片进入冲刺期,研发投入加大。预计光伏硅片出货约13.5亿片,毛利率22%。经营性净现金流达6.1亿元,同比+65%,超过利润增长,盈利质量高。研发费用1.79亿元,同比+114%,预计主要投向G12大硅片和半导体大硅片。投资收益0.85亿元,预计主要为无锡应材10GW切片厂贡献。少数股东损益为1.19亿元,假设全部为中环协鑫四期产生,倒算中环协鑫净利润达3.97亿元。同时公司公告称将投建G12叠瓦6GW产能,控股60%,为市场代工差异化叠瓦产品,有望极具竞争力。 股权激励叠加控股股东混改,体制变革激发活力。单晶硅片环节是隆基、中环双寡头格局,长期盈利能力可持续。目前G12已经得到包括通威、爱旭、东方日升、天合光能在内的多个龙头企业响应,新建电池工厂按照G12标准建设,向下兼容166等尺寸。公司的一期股权激励已经完成,董事长也已经增持,创新式长期激励将重塑公司治理,控股股东也有望实现混改,激发活力。 催化剂。半导体12寸工厂投产并形成销售、G12盈利能力得到验证。 风险提示。疫情影响全球光伏新增装机。
明阳智能 电力设备行业 2020-04-28 11.08 16.45 17.92% 12.28 10.13%
15.22 37.36%
详细
维持“增持”评级。上调2020-2021年EPS预测至1.07(+0.11)、1.75(+0.15)元,新增2022年EPS1.90元的预测,上调原因为海上风电在手订单数量及均价增长、制造成本持续下降。上调目标价至17.12元,上调原因为盈利预测上调。明阳智能发布2019年报,业绩超出市场预期。 产品结构改善,ASP提升、成本下降,是业绩增长的主因。明阳智能在大MW机型进展领先同业,在手订单3MW及以上机组占比高达92%,大MW机型成本下降顺利,5.5MW机型单位成本已降至4660元/kW,同比降幅10%,风机毛利率高达20%,顺利穿越低价订单周期,费用控制出色,综合费用率同比降4.3pct。整体经营改善十分明显,经营性净现金流高达57.55亿元,同比增长近20倍,主要是预收风机款68.68亿元导致的,期末在手现金达108亿元。明阳智能近期中标中广核400MW海上风电项目,采用6.25MW机型,测算单价为6677元/kW,高于当前在手订单均价6400元/kW,意味着风机价格仍在上涨,同时海上风机平均功率继续提升。 海上风电引领者,卡位海风黄金时代。明阳智能在手海风订单已达5.88GW,同比增长183%,占订单总量15.75GW的37%,全行业领先。海上风机售价高企,成本快速下降,利润大幅增长。海上风电已经迎来黄金发展时代,明阳依托永磁混合驱动风机成功卡位,适时推出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并计划定增募资研发漂浮式海风走向蓝海,打开长期成长空间。 催化剂。5.5MW及以上功率风机成本下降。 风险提示。海上风电发展过快出现质量问题、施工能力限制交付量。
隆基股份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0-04-27 27.50 16.67 -- 33.30 20.35%
54.77 99.16%
详细
维持“增持”评级。下调2020-2021年EPS预测至1.68(-0.51)、2.24(-0.41)元,下调原因为海外疫情减少光伏需求,主流G1硅片价格已由3.32元/片降至2.83元/片,可能还会继续降价,新增2022年EPS2.81元的预测。下调目标价至33.6元,下调原因为盈利预测下调,仍对应2020年20倍PE,该估值水平为行业平均估值水平。隆基股份业绩超出市场预期。 非硅成本大幅下降是业绩超预期的主要原因,2019年经营能力持续提升,产品结构不断升级,转换效率迭创新高。2019年外销组件7.39GW,其中组件海外占比67%,海外市场开拓顺利。非硅成本大幅下降,拉晶、切片非硅分别下降25.5%、26.5%,电池片、组件转换效率迭创新高。新产能加速建设,到2019年底,硅片、组件产能分别突破42GW、14GW,云南二期、银川一期、古晋隆基、滁州隆基一期项目均提前投产。费用率继续改善,2019年期间费用率同比降低0.9pct。经营性净现金流达到81.6亿元,EBTIDA达81.93亿元。资产负债率为52%十分健康,有息负债很低,财务费用仅2.5亿元。2020年公司依然制定高增长目标,计划出货硅片58GW、组件20GW,并实现收入496亿元,同比增长51%。 2020年组件端发力,BIPV业务有望成为新增长级。我们预计2020年组件中15GW+为新型166组件。新开拓BIPV业务,推广光伏工业屋顶产品,能通过发电回收建筑物投资,备受潜在客户关注,有望成为新增长极。 催化剂。非硅成本继续下降、BIPV产品销售良好。 风险提示。2020年国际贸易及汇率风险、海外疫情影响光伏装机的风险。
通威股份 食品饮料行业 2020-04-23 12.12 14.88 -- 15.55 26.42%
24.20 99.67%
详细
维持“增持”评级。下调 2020-2021年 EPS 至 0.62(-0.29)、0.84(-0.25)元,新增 2022年 EPS 预测 1.08元。下调原因为海外疫情影响光伏海外需求产品价格走低。下调目标价至 16.80(-2.5)元,下调原因为盈利预测下调。通威股份公告 2019年、2020年 Q1业绩,分别实现净利润 26亿元、3.44亿元,业绩低于预期。 继续夯实成本优势,然而行业竞争加剧导致产品价格下行盈利低于预期。 硅料成本继续下行,目前老产能、新产能生产成本预计分别低于 5、4万元/吨,实际产能达到设计产能的 120%。但 2019年新产能产能爬坡时间较长,综合单晶料占比约 55%,导致 2019年硅料 ASP 较低,压低了业绩,2020年单晶料已经提升到 90%左右,盈利能力环比提升。电池片环节非硅成本下行较快,目前非硅成本约 0.2元/W,主要受到大硅片降本、辅料降价等原因导致。然而由于电池片环节供需失衡,同时疫情影响产能发挥,导致盈利能力大幅下滑,单位利润从 2019年平均约 0.1元/W 下降到2020Q1的 0.023元/W。电站环节受资金成本过高等影响业绩也低于预期。 农业板块 2019年采取追求市占率的策略,产销大增,但盈利能力下降。 2020年有望大幅改善,其中饲料板块首次在一季度实现盈利。 通威股份持续建设新产能,实现 ROIC >C WACC 下的成长。通威股份依托成本和技术优势,通过融资大比例扩产硅料、电池实现利润的跨越式增长。 催化剂。非硅成本继续下降、新产能持续建设。 风险提示。疫情、汇率、贸易等影响海外光伏需求
金风科技 电力设备行业 2020-04-03 9.54 16.61 87.47% 10.23 7.23%
10.50 10.06%
详细
维持“增持”评级。上调2020年EPS预测至1.09(+0.06)元,上调原因为Q1确认风电场转让收益,下调2021年EPS预测至1.16(-0.18)元,下调原因为2.5S、3.0S风机成本下降低于预期,新增2022年EPS预测1.16元。维持目标价17.64元。2019年业绩低于预期,同时预告2020年Q1业绩增长250%~300%,原因为2019Q4风电场的转让收益预计确认在2020Q1。 经营情况整体向好,制造成本下降费用控制得当。2019年金风科技销售风机8.17GW、毛利率12.5%,略低于预期。在收入大幅增长的背景下,管理费用与2018年绝对值持平,在保持新品推进力度的基础上,研发费用绝对值下降,主要是整合产品线导致。在手订单20.3GW,2.5S及以上机型占比高达78%,功率等级持续提升。6S机型放量,成本下降十分明显,毛利率高于除1.5MW以外的其他机型。经营效率持续提升,Q4应收账款、存货占资产比例分别下降至15%、8%。 3年景气进入第2年,2020年有望量利齐升。3年抢装进入第2年,由于中国疫情防控十分有效,整体需求有保障。风机价格自2018年9月见底以来已经回升24%,仍在持续上行,将带动风机毛利率回升,同时抢装带动出货量增长,进而实现量利齐升。海上风电景气延续到2021年底成为行业亮点,金风6S机型成本下降快,2019年H2已降至4675元/kW,毛利率提升至19.7%,在手订单达1.7GW,将成为利润贡献的主力机型。 催化剂。风机价格继续上行、风机成本下行。
中环股份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0-03-31 14.81 17.37 0.58% 16.49 11.34%
22.25 50.24%
详细
维持“增持”评级。下调2020-2021年EPS预测至0.54(-0.19)、0.69(-0.40)元,下调原因为海外疫情可能显著影响2020年光伏及半导体硅片需求引起产品价格下跌,新增2022年EPS预测0.88元,尽管盈利预期下调,但由于中环G12大硅片持续推进,半导体大硅片持续取得突破,维持目标价21.90元。2019年业绩低于预期,计提资产减值1.87亿元是主因。 光伏硅片运营能力继续提升,半导体硅片取得突破性进展。光伏老产能通过技改已达33GW,超出设计产能50%,五期项目一阶段已经开始试生产,完全达产后总产能将达到85GW,大幅超出市场预期。半导体硅片2019年在全球前十大功率半导体客户销售收入提升2倍+,在CIS、BCD、PMIC芯片产销规模实现全球意义的重大突破。含银行汇票经营性现金流45亿元,同比+98%,盈利质量极高,人均产值220万元,同比增长35%,显示出自动化率和经营效率的持续提升。销售费用下降16%,管理费用仅上升0.46%,费用控制卓有成效。研发投入达11.7亿元,同比增长51%。 业绩低于预期,主因为期末计提1.87亿元资产减值,包括0.78亿元应收账款减值以及0.49亿元存货减值、0.5亿元长期股权投资减值等。 股权激励叠加控股股东混改,体制变革激发活力。一期股权激励已经完成,董事长也已增持,控股股东筹划混改,或变更实际控制人。创新式长期激励叠加控股股东混改,将重塑公司治理。 催化剂。半导体12寸工厂投产并形成销售、G12盈利能力得到验证。
隆基股份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0-03-25 22.86 21.73 -- 28.92 25.74%
34.47 50.79%
详细
维持“增持”评级。维持2019-2021年EPS1.33、2.19、2.65元的预测,维持目标价43.80元。隆基股份近日公告称,将新建10GW硅棒、7.5GW电池片和5GW组件产能,这些项目此前均已披露投资意向,本次为经董事会决议表决通过后的正式公告。 龙头投资扩产回报率极高,夯实ROIC>WACC下的成长逻辑。分项目看,10GW单晶硅棒投资18.37亿元,年均净利润约6.29亿元,投资回收期小于3年;7.5GW电池投资32.26亿元,年均净利润6.42亿元,投资回收期小于5年,而且隐含的假设是0.845元/W的单晶电池价格,较目前的实际成交价低7~9%左右,极为保守;5GW组件投资19.48亿元,年均净利润8.23亿元,投资回收期小于3年。超高的ROIC带来的是投资扩产后盈利的持续增长,即便是较为保守的假设条件,盈利能力依然十分出色,我们预计到2021年底,隆基股份将同比2019年底产能翻倍,隆基股份盈利快速增长是大概率事件。 2020年组件端发力,BIPV业务有望成为新增长级。我们预计2020年组件整体出货目标达20GW,超出2019年110%+,并且其中15GW+为新型166组件。我们预计2020年上半年组件已锁定80%的产能。2020年隆基开拓新的BIPV业务领域,重点推广光伏工业屋顶产品,能通过发电收益回收建筑物投资,备受潜在客户关注,有望成为新增长极。 催化剂。硅片价格长期维持高位、BIPV产品销售良好。 风险提示。2020年国际贸易及汇率风险、海外疫情影响光伏装机的风险。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5 转到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