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只看历史评测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39 转到 页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亿纬锂能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4-06-14 40.82 52.00 30.26% 43.75 7.18% -- 43.75 7.18% -- 详细
公司消费锂电池已有全球竞争力,其中收入占比超过一半的圆柱形锂离子电池业务经历了2022年以来的终端去库存后,逐步恢复并有望较快满产,后续其价格与盈利水平都可能有积极变化。公司大电池业务还在投入阶段,其中储能电池业务已有规模,并在行业底部仍保持盈利,伴随其产能利用率不断爬升,盈利情况也有望渐进修复。公司坚定全球化发展,其海外客户收入贡献将进一步加大,同时,公司在马来西亚、匈牙利、美国的产能有望陆续落地。总体来看,公司经营迎来了一些积极变化,未来的增长确定性也在提高。 公司消费电池快速恢复。公司消费电池产品包括锂原电池、SPC、小型锂离子、圆柱锂离子等,公司上述领域都保持了国内第一和全球靠前。其中收入占比超过一半的圆柱形锂离子电池业务经历了2022年以来的终端去库存后,逐步恢复并有望较快满产,由于二线同行公司已在亏损状态,我们分析,该业务后续其价格与盈利水平都可能有积极变化。公司消费电池有全球竞争力,在未来终端消费电气化的大产业趋势下,该业务可能有更高的高度。 储能电池市占率不断提升,盈利贡献加大;动力业务投入期,先慢后快。公司在大电池领域是追赶者,经过10几年持续投入和迭代,动力和储能电池已有一定规模和竞争力,在当前多数同行亏损时,公司24Q1仍实现2.x分/Wh的盈利。公司储能电池客户结构比较好,直接海外销售占比超过30%,在业内口碑与评价比较正面,市占率在持续提升。伴随公司储能电池业务开工率的提升,盈利情况也有望有所改善。23年公司储能电池出货26GWh,现有产能可支撑出货量的较大增长,后续待公司湖北超级工厂及云南基地投运后,储能电池的规模与利润贡献将进一步加大。公司在动力领域持续投入,基本完成了方形铁锂、软包三元、方形三元、46系列大电池等各类主要路线的卡位,并且成功获得多家高端海外企业大单。公司2023年动力电池出货达28GWh,已有一定规模,后续伴随欧洲大客户起量,规模可能上台阶。 坚定的海外布局。公司坚定全球发展,马来西亚一期项目2023年已经开工,第一批圆柱形锂离子产线有望今年底投产。公司匈牙利、美国项目均在正常推动,与匈牙利Debrecen政府已签订购地协议,计划在德布勒森建设乘用车大圆柱锂离子电池基地,以配套欧洲大车企的需求。公司还针对不同的政策,探索出资入股并收取授权许可费模式与DaimlerTruck、PACCAR、ElectrifiedPower三家海外企业合资在美国建设动力电池产能,以服务于北美重卡市场。公司坚定的海外布局,有望在未来带积极回报。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公司消费电、储能电池迎来积极的经营变化,中长期看,公司后续增长确定性在增强。我们维持“强烈推荐”评级,调整盈利预测并给于52-57元目标价。 风险提示:动力客户开拓低于预期,储能电池盈利能力低于预期,海外贸易政策扰动;投资与参股公司亏损风险。
亿纬锂能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4-05-09 38.13 -- -- 44.38 16.39%
44.38 16.39% -- 详细
公司公告:2023年公司实现营收、归母、扣非净利润分别487.84亿元、40.5亿元、27.55亿元,分别同比增长34.38%、增长15.42%、增长2.23%。2024年Q1公司实现营收、归母、扣非净利润分别93.17亿元、10.66亿元、7.01亿元,分别同比下滑16.7%、下滑6.49%、增长14.63%。公司近几年总体仍处于快速发展期,维持“强烈推荐”评级。 2023年Q4业绩符合预期。2023年思摩尔贡献投资收益约5.12亿元,同比下滑35%,影响公司归母利润的表观增速。剔除后,公司2023年本部归母净利润约35.37亿元,同比增长30%。其中Q4归母净利润约4.89亿元,环比下滑56%,主要系Q4按照公司惯例计提股权激励、奖金费用,估算分别约4.5、2亿,体现在管理费用中,若加回Q4归母净利润约11.39亿元,环比略有增长,符合预期。此外2023Q4非经约2600万,环比大幅下滑,可能主要系会计准则修改,部分政府补贴计入经常性损益,并对前三季度追溯。 2024年Q1业绩符合预期。2024Q1思摩尔贡献投资收益约1亿元,同比微增。剔除后,公司2024年Q1本部扣非净利润约6.04亿元,同比增长16%,符合预期。本部投资收益贡献估算在0.2-0.3亿元,主要系德枋亿纬仍有一定亏损,此外其他收益中增值税优惠政策贡献约9000万。公司Q1毛利率环比微降,考虑到电池降价,单位盈利能力有所下滑。 动力业务。2023年公司动力业务营收约239亿元,同比增长31%,出货约28GWh,同比增长64%,毛利率约14.37%,同比有所下滑。2024Q1动力电池出货约6.45GWh,同比增长5.98%。目前已相继向广汽、小鹏、哪吒等多家车企配套磷酸铁锂电池,2023年公司市占率持续提升,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达16.2GWh,同比增长129.8%,市场份额达2.3%,预计未来将持续提升,方形三元开始给国内客户出货,大圆柱也在持续推进。综上,我们预计公司动力电池市占率将继续爬升。 储能业务。2023年公司储能业务营收约163亿元,同比增长73%,出货约26GWh,同比增长121%,毛利率约17%,同比增加8个百分点。2024Q1储能电池出货7.02GWh,同比增长113.11%,2023年公司储能电芯出货量已连续两年位列全球第三,盈利能力相较于动力铁锂也更为优秀。综合来看,2023H2动力、储能单位毛利环比上半年分别下滑0.023、0.027元/wh,2024Q1由于稼动率以及价格的下滑,动力、储能单位毛利再度收窄,估算均在0.08元/wh附近。估算2024Q1报表端储能单价约0.4+元/wh,已处于较低的水平,继续大幅下跌空间不大,随着未来稼动率回升后费用逐步摊销,单位毛利有望开始企稳。 消费电池业务。消费电池2023实现收入83亿元,同比下滑1.78%。2024Q1估算营收约20亿元,其中消费圆柱出货显著恢复,可能系下游电动工具等市场去库结束,估算圆柱电池出货超过2亿支,三月份单月实现了产出超过1亿支,稼动率恢复后单支盈利能力也有所回暖。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公司在客户、产品方面都已达到一定高度,管理上也支撑了小型锂电、动力储能大锂电两大差异化业务的并行发展,到目前成功发展成中等规模企业,目前仍在快速发展期。调整公司2024年归母净利润预测至46亿元主要系公司部分投资收益不及预期,维持“强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动力客户开拓低于预期,储能电池盈利能力低于预期;新型烟草竞争与政策变化导致投资收益恶化。
亿纬锂能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4-05-01 37.25 50.15 25.63% 39.77 6.77%
44.38 19.14% -- 详细
事件: 公司发布 2023年报及 2024一季报。 2023年实现收入 487.84亿元,同比+34.38%; 实现归母净利润 40.50亿元,同比+15.42%。 24Q1实现收入 93.17亿元,同比-16.70%;实现归母净利润 10.66亿元,同比-6.49%。 量: 下游客户持续开拓,储能出货占比提升。 2023年, 公司动力电池出货28.1GWh,同比+31%;储能电池出货 26.3GWh,同比+73%,储能出货占比显著提升。 2023年内,公司与 ABS、 EA、 PKL、 Powin等国际头部企业进行战略合作,持续匹配下游需求。 同时,公司顺利开展 46系大圆柱电池商业化,实现量产装车。 截止 2023年 12月底, 公司 46系大圆柱电池已下线超过 425万只,并拥有 50GWh以上规划产能。 在储能业务领域,公司推出了全新一代 Mr旗舰系列产品, 拳头产品能量效率达到 96%、 系统能效高达 95%。 24Q1, 公司动力电池出货 6.5GWh,同比+6%,储能电池出货 7.0GWh,同比+113%。 预计伴随下游需求旺盛、历史意向订单兑现, 2024年公司储能产品出货有望实现翻倍增长。 价: 成本联动背景下产品降价压力较大。 2023年, 公司锂电池产品上游核心原材料碳酸锂价格年内降幅较大,由年初 51万元/吨下跌至 9.7万元/吨,总体维持历史高位,一定程度缓解了公司成本压力。 2023年公司动力产品单价 0.85元/Wh,储能产品单价 0.62元/Wh。 经测算, 24Q1公司动储产品单价维持在约0.6元/Wh 水平, 显著高于市场均价(0.44元/Wh, BAIINFO),产品认可度较高。 利: 消费类业务打底, 储能、海外需求贡献主要利润。 2023年, 公司消费电池实现收入 84亿元,毛利率上涨 1pp至 24%,对应利润贡献约 10亿元。 公司储能产品毛利率达 17%,同比+8pp;分地区看,境外客户毛利率达 25%,同比+6pp,储能、海外需求贡献主要利润。经测算, 2023年公司动储产品单位利润约 0.03元/Wh,贡献净利润约 17亿元; 24Q1单位利润微降至 0.03元/Wh以下,预计2024年动储产品单位利润维持在 0.02~0.03元/Wh区间。同时,伴随下游库存消化, 消费类小动力产品需求较好,年内有望贡献利润增量,预计 2024年消费类产品利润贡献达到 13亿元以上。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预计 2024-2026年 EPS 分别为 2.31元、 3.05元、 3.81元,对应 PE 分别为 16倍、 12倍、 10倍。公司 24年储能业务规划目标积极,动力业务出货量跻身全球前列,研发布局清晰、产品矩阵完整,伴随供给侧出清,看好公司市占率提升、 盈利能力增强,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汇率波动风险;政策变动风险;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
亿纬锂能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4-05-01 37.25 -- -- 39.90 7.11%
44.38 19.14% -- 详细
投资事件 (1) 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487.84亿元,同比增长 34.38%;归母净利润 40.5亿元,同比增长 15.42%; 扣非归母净利润 27.55亿元,同比增长 2.23%;拟10股派 5元。 (2) 2024年第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93.17亿元,同比下降 16.70%;归母净利润 10.66亿元,同比下降 6.49%;扣非归母净利润 7.01亿元,同比增长14.63%。 投资要点 动力电池: 国内份额稳步提升, 商用车份额提升显著2023年, 公司动力电池出货 28.08GWh,实现营业收入 239.8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 64.22%、 31.41%; 单价 0.85元/Wh,同比下降 19.98%;毛利率 14.37%,同比下降 1.59个百分点。 根据中国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数据, 2023年公司动力国内电池市场份额 4.45%,位列全国第四名,相较于 2022年度,排名提升两位。 2024年一季度,公司动力电池出货量 6.45GWh,同比增长 5.98%,其中在商用车领域公司的市占率提升明显,根据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数据,公司国内新能源商用车装车量排名第二,市占率达 16.05%。 储能电池: 24Q1出货翻倍增长, 推出 Mr 旗舰产品打造核心竞争力2023年, 公司储能电池出货 26.29GWh,实现营业收入 163.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 121.14%、 73.24%;单价 0.62元/Wh,同比下降 21.66%;毛利率 17.03%,同比增长 8.07个百分点 。 2024年一季度,公司出货量 7.02GWh,同比增长113.11%。根据鑫椤资讯, 2024年 3月公司国内储能电芯出货量排名第二,占比18.7%。 公司推出了全新一代 Mr 旗舰系列产品, Mr.Big 电芯容量高达 628Ah,采用第三代高速叠片技术,能量效率达到 96%; Mr.Giant系统采用标准的 20尺柜,能量达到 5MWh,系统能效高达 95%。 消费电池:收入和盈利相对稳定, 圆柱电池市场份额领先2023年,公司消费电池实现营业收入 83.62亿元,同比下降 1.78%;毛利率23.73%,同比下降 0.95个百分点。 圆柱电池市场份额领先,根据 EV Tank 统计,2023年全球圆柱电池出货量, 公司位列全球前四,国内第一。 盈利预测及估值下调盈利预测,维持“买入”评级。 考虑到行业竞争加剧、产品价格下降等, 我们谨慎下调公司 2024-2025年归母净利润预测分别至 48.10亿和 59.78亿元(下调前分别为 75.19亿和 89.28亿元), 新增 2026年预测为 70.70亿元, 对应 EPS 分别为 2.35、 2.92和 3.46元/股,对应 PE 分别为 16、 13、 11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新能源车销量不及预期, 市场竞争加剧,产品验证和放量不及预期。
亿纬锂能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4-04-30 35.90 -- -- 39.77 10.78%
44.38 23.62% -- 详细
事件: 公司发布2023年报和2024年一季报, 业绩符合预期。 2023年全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87.84亿元,同比增长34.38%,实现归母净利润40.50亿元,同比增长15.42%,实现扣非净利润27.55亿元,同比增长2.23%。 2024Q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3.17亿元,同比下降16.70%, 实现归母净利润10.66亿元,同比下降6.49%,实现扣非净利润7.01亿元, 同比增长14.63%。 动力、储能、消费齐头并进,公司市占率稳步提升。 1)动力电池: 2023年公司动力电池出货量达28.08GWh,同比+64.22%,国内市占率4.45%, 位列第四,其中圆柱电池出货量全球前四,国内第一; 公司2024Q1动力电池出货量6.45GWh,同比+5.98%, 根据动力电池联盟,截至2024年3月公司累计装机车3.79GWh,市占率4.49%, 其中在商用车领域公司的市占率提升明显,达16.05%,装车量排名第二。 2)储能电池: 2023年公司储能电池出货量达26.29GWh,同比增长121.14%,出货量连续两年位列全球第三; 2024Q1储能电池出货量7.02GWh,同比+113.11%, 根据鑫椤数据, 2024年3月公司国内储能电芯出货量排名第二,占比18.7%。 3)消费电池: 2023年公司消费类电池营收达83.62亿元,同比-1.78%,其中锂原电池出货连续8年国内第一。 我们预计公司2024年全年锂电池出货80-90GWh。 公司积极拓宽产品矩阵,海外业务进展顺利。 公司深度布局全形态锂电池技术与产能: 1)在 46系列大圆柱电池、 628Ah 大容量铁锂电池技术路线上率先布局; 2)推出全极耳 2170040PL 及高容量 2170058E 产品,以应对客户需求; 3)基于自身优势,面向两轮车市场发布“麟驹”系列电池产品,进一步完善公司产品结构。 2023年公司积极开拓海外市场和客户,完善海外产能布局,马来西亚圆柱三元电池生产基地稳步建设中,用以配套支持东南亚地区电动两轮车及电动工具市场;匈牙利工厂的建设有利于快速响应客户对新能源汽车配套动力电池的需求。 投资建议: 考虑到锂电池行业竞争加剧, 部分产品价格有下滑风险, 我们下调公司 2024-2025年营业收入 563.57/752.29亿元(原预测: 823.72/1212.70亿元), 新增 2026年营业收入 956.49亿元, 同比+15.53%/+33.49%/+27.14%, 公司 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为 47.10/60.96/75.42亿元,对应当前 P/E 为 16x/12x/10x, 维持“买入” 评级。 风险提示: 新能源汽车行业需求波动风险;储能需求不及预期风险; 产品价格下滑风险。
曾朵红 1 1
亿纬锂能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4-04-29 35.04 50.32 26.05% 39.77 13.50%
44.38 26.66% -- 详细
一季报业绩基本符合市场预期。 公司 Q1营收 93.2亿元,同环比-17%/-30%,归母净利 10.7亿元,同环比-6%/+70%,扣非净利 7亿元,同环比+15%/+17%,毛利率 18%,同环比+0.8/-0.1pct,归母净利率 11%,同环比+1.3/+6.7pct,业绩基本符合市场预期。 Q1动储出货 13.5GWh,全年我们预计同增 65%至 90GWh。 公司 24年Q1动储收入 73亿元,对应出货 13.5GWh,环降 25%,其中储能出货7GWh,环降 15-20%,动力出货 6.5GWh,环降 20-25%。公司储能处于满产状态, 24年 1月发布 Mr 旗舰系列储能大电池,采用 628Ah 大电芯, 公司预计在 24年 10月开始量产,动力 24年 Q1在商用车领域市占率显著提升,全年动储出货有望达 90gwh,同增 65%,其中储能翻番同比增长至 50gwh,动力同比 40%增长至 40gwh。 Q1动储电池价格环降 8%,单 wh 利润微降至 0.02-0.03元。 公司 24年Q1动储均价我们预计 0.6元/Wh(含税),环降 8%,单位利润微降至 0.027元/Wh,对应动储电池利润 3.5亿元。公司储能产品注重全周期价值而非低价竞争,产品已获得海外 Bank Bility 认可,考虑 24年公司储能占比进一步提升,且均价我们预计降至 0.65元/wh 以内, 我们预计 24年盈利水平微降至 0.02-0.03元/wh,贡献利润 20-25亿元。 消费业务维持稳定、小圆柱需求明显回升。 公司 24年 Q1消费收入 20亿元, 我们预计贡献 2.5亿利润,其中锂原电池 24年 Q1贡献收入 5亿元,消费锂电贡献收入 15亿元,小圆柱 24年 Q1出货超 2亿支, 24年3月单月产出超 1亿支,处于满产满销状态, 24年圆柱我们预计出货同增 50%至 10亿只,带动消费类锂电利润同增 40%至 7亿元。此外,思摩尔 24年 Q1利润 3.1亿元,贡献近 1亿元投资收益, 我们预计 24年贡献投资收益 6亿元,同比微增。 期间费用率环比略降、经营性净现金流转负。 24Q1公司其他收益 5.2亿元,环减 11%,期间费用 12.1亿元,环减 37%,期间费用率 13%,环减 1.5pct; 24Q1公司经营活动净现金流净额为-17.5亿元,同比转负,Q1末公司存货 67亿元,较年初增长 6%;资本开支为 8.9亿元,同比-46%,在手现金 91亿元,较年初下降 13%。 Q1在建工程 134.9亿元,较年初下降 4%。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 我们维持 24-26年归母净利预测 47.8/63.6/80.1亿元, 24-26年同增 18%/33%/26%,对应 PE 15/12/9x,考虑公司大圆柱、大铁锂放量在即,给予 24年 22x,目标价 51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原材料价格波动超市场预期,电动车销量不及市场预期。
亿纬锂能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4-04-29 35.04 -- -- 39.77 13.50%
44.38 26.66% -- 详细
事件: 近日公司发布了2023年报及2024年一季报。 点评: 2023年营收和归母净利润持续增长。 公司2023年实现营收487.84亿元,同比增长34.38%,其中动力板块营收239.84亿元,同比增长31.41%,储能板块营收163.4亿元,同比增长73.24%;归母净利润40.5亿元,同比增长15.42%;其中本部业务归母净利润35.38亿元,同比增长30.19%。2023Q4实现营收132.55亿元,同比增长10.27%,环比增长5.59%;归母净利润6.26亿元,同比下降25.8%,环比下降50.86%,主要系资产减值损失和投资收益下滑。 2023年毛利率17.04%,同比上升0.61pct; 净利率9.27%,同比下降0.84pct。 2023Q4毛利率17.72%,同比上升0.14pct,环比下降0.62pct, 主要系动力板块的毛利率有所下降; 净利率4.83%,同比下降3.6pct,环比下降5.92pct。 2024Q1毛利率同比上升,环比保持稳定。 2024Q1实现营收93.17亿元,同比下降16.7%,环比下降29.71%; 归母净利润10.66亿元,同比下降6.49%,环比增长70.3%。 其中,动储电池实现营收73亿元,消费电池实现营收20亿元。 毛利率17.64%,同比上升0.81pct,环比下降0.08pct;净利率11.33%,同比下降0.29pct,环比上升6.5pct。 动力电池装车市占率稳步提升,大圆柱率先商业化落地。 2023年动力电池出货28.08GWh,同比增长64.22%。 2023年全球动力电池装车量市占率2.3%,同比上升0.9pct。 2024Q1动力电池出货6.45GWh,同比增长5.98%,国内动力电池装车量市占率4.5%,排名第四,其中商用车领域市占率排名第二,达16.05%。 公司率先推出46系列大圆柱电池, 规划年产能20GWh的大圆柱一期已投产, 已下线超过425万只, 二期的首批设备于去年底进场,预计今年下半年投产。并规划了沈阳、 成都、 匈牙利等地超50GWh产能建设。 加强海外市场拓展, 储能电池出货量高速增长。 储能方面, 公司率先布局628Ah大容量铁锂电池技术路线, 推出了全新一代Mr旗舰系列产品。 规划的行业首个单体规模最大的60GWh储能超级工厂正在建设中。2023年储能电池出货26.29GWh,同比增长121.14%,市占率位居全球第三。 2024Q1储能电池出货7.02GWh,同比增长113.11%, 3月国内储能电芯出货量排名第二,占比18.7%。 投资建议:维持买入评级。 预计2024-2026年EPS分别为2.38元、 2.98元、3.56元,对应PE分别为14倍、 12倍、 10倍, 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下游需求不及预期风险; 市场竞争加剧风险; 新产品新技术迭代风险;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风险。
亿纬锂能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4-04-23 34.68 -- -- 39.77 14.68%
44.38 27.97% -- 详细
事件:公司2023年实现收入487.84亿元,同比增加34.38%;实现归母净利润40.50亿元,同比增长15.42%;扣非后净利润27.55亿元,同比增加2.23%。 公司2023年Q4实现收入132.55亿元,同比增长10.27%;实现归母净利润6.26亿,同比下降25.8%;扣非后净利润6.00亿,同比增长15.8%。2023年公司主营业务收入中消费电池占比17.14%,动力电池业务占比49.16%,储能电池业务占比33.50%,公司主营业务收入按地区分类境内占比72.73%,境外占比27.27%。 点评:股权激励拖累当期业绩,接近业绩预告下限,基本符合预期。公司2023年全年销售、管理、财务费用率分别为1.33%/3.21%/0.41%,同比分别变化-0.08pcts/-0.78pcts/+0.01pcts,费用率较为稳定。受原材料价格波动和部分工厂处于量产初期,中游材料合资方面盈利承压,其中德枋亿纬(磷酸铁锂)亏损2.81亿元,常州贝特瑞(三元)贡献1.15亿元利润,华飞(镍)贡献0.4亿元利润,兴华、金昆仑(碳酸锂)贡献0.90亿元,中科星城(负极)亏损0.02亿元,湖北恩捷(隔膜)亏损0.016亿元,荆门新宙邦(电解液)贡献0.19亿元利润。单看2023Q4,管理费用大幅增加系股权激励计提4.57亿元,信用减值损失/资产减值损失大幅增加至1.54亿。 动力储能电池持续扩大市场份额。公司2023年实现动力电池出货28.08GWh,同比增长64.22%,储能电池出货26.29GWh,同比增长121.14%。根据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数据,2023年公司国内动力电池装机市场份额为4.45%,位列国内第四名,同比+2.01pcts。储能电池维持高速增长态势,根据InfoLimnk、SMM数据,2023年公司储能电芯出货量位列全球第三,已连续两年保持全球储能电芯出货第三。 投资建议:展望2024年,2024Q1公司国内动力电池装机实现3.8GWh,市场份额为4.49%,同比提高0.81pcts;储能电池方面,公司2024年来与海得智慧能源、林洋储能、晶科储能达成共计约19GWh的出货协议,叠加中游材料合资企业盈利逐渐修复,预计2024-2026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0.27、61.82和76.90亿元,PE对应2024年4月19日收盘价分别为14.2/11.6/9.3倍,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国内新能源车销量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波动不及预期;公司海外工厂产能投放不及预期。
亿纬锂能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4-04-23 34.68 -- -- 39.77 14.68%
44.38 27.97% -- 详细
事件: 2024年 4月 18日, 亿纬锂能发布 2023年年报: 报告期内, 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 488亿元, 同比增长 34.38%。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1亿元, 同比增长 15.42%, 其中本部业务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 35亿元, 同比增长 30.19%。 投资要点: 动力储能业务出货实现高速增长, 储能业务盈利有较好的修复。 1)营收层面: 2023年公司动力电池实现营业收入 240亿元, 同比增长31.41%; 储能电池实现营业收入 163亿元, 同比增长 73.24%。 2)出货量层面: 动力电池出货量持续增长, 市场占有率稳步提升。 公司动力电池出货量达 28.08GWh, 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 64.22%,体现了较强的增长潜力。 根据中国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公开数据显示, 2023年公司动力国内电池市场份额 4.45%, 位列全国第四名, 相较于 2022年度, 排名提升两位, 市场占有率提升 2.01%。 储能电池维持高速增长态势, 市占率位居全球前三。 公司储能电池2023年出货量达 26.29GWh, 同比增长 121.14%。 根据 InfoLink、SMM 数据显示, 2023年公司储能电芯出货量位列全球第三, 已连续两年保持全球储能电芯出货第三。 3) 盈利层面: 2023年公司动力电池毛利率 14.37%, 同比下滑 1.59pct;储能电池毛利率 17.03%,同比提升 8.07pct, 储能业务的毛利率有较好的修复。 消费电池业务持续保持市场领先地位。 1) 营收层面: 2023年公司消费电池实现营业收入 84亿元, 同比下滑 1.78%。 2) 出货量层面: 锂原电池销售额和出口额连续 8年位列国内第一, 电池电容器(SPC) 产品获“2023年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 称号。 圆柱电池市场份额领先, 根据 EV Tank 统计, 2023年全球圆柱电池出货量,亿纬锂能位列全球前四, 国内第一。 强化技术领先优势, 加快新产品的产业化落地。 1) 在动力业务领域,公司于 2021年率先推出兼具安全性和经济性的 46系列大圆柱电池,并在报告期内顺利开展商业化, 实现了量产装车。 公司规划年产能20GWh 的大圆柱电池工厂一期已在荆门完成投产,二期的首批设备也在 2023年年底开始进场。 截至 2023年 12月底, 公司 46系列大 圆柱电池已经下线超过 425万只, 正式实现了商业化交付和应用。 公司同步规划了沈阳、 成都、 匈牙利等地超 50GWh 产能的建设安排, 以阶段性满足国内外客户需求。 46系列大圆柱电池是下一代电池技术重要发展方向, 公司通过技术及产能的先发布局, 进一步提升全球领先供应商地位。 2) 在储能业务领域, 公司推出了全新一代 Mr 旗舰系列产品, Mr.Big 电芯容量高达 628Ah, 采用第三代高速叠片技术, 能量效率达到 96%; Mr.Giant 系统采用标准的 20尺柜, 能量达到 5MWh, 系统能效高达 95%。 公司在业内率先推出储能专用大铁锂电芯, 有效解决大规模电站在管理、 安全和经济方面的多重挑战, 满足 TWh 时代趋势。 公司规划的行业首个单体规模最大的 60GWh 储能超级工厂正在建设中。 盈利预测和投资评级: 考虑到产业链仍有一定的竞争压力, 我们调整 2024-2026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至 48、 60、 90亿元, 当前股价对应 PE 15、 12、 8倍, 基于公司动力储能业务仍处于快速发展期且新产品有望打开增量空间, 维持“买入” 评级。 风险提示: 新能源车需求不及预期; 储能需求不及预期; 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 行业竞争加剧; 消费电池需求不及预期。
亿纬锂能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4-04-22 35.68 53.38 33.72% 39.77 11.46%
44.38 24.38% -- 详细
2023年收入与归母净利同比提升2023年公司实现收入487.84亿,同比+34.4%,归母净利40.50亿,同比+15.4%,扣非归母27.55亿元,同比+2.2%。考虑电池行业竞争加剧,我们下修动力储能电池出货量与价格假设,预计公司24-26年归母净利润为50.31/60.61/71.80亿元(24-25年前值54.57/81.06亿元)。参考可比公司24年Wind一致预期PE均值22倍,给予公司24年合理PE22倍,对应目标价54.10元(前值为66.25元),维持“买入”评级。 4Q23股权激励费用扰动业绩,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显著好转2023年公司实现收入487.84亿,归母净利40.50亿,对应4Q23营收、归母净利润132.55/6.26亿元,分别同比+10.3%/-25.8%,环比+5.6%/-50.9%,估计主要系股权激励费用扰动。2023年公司投资净收益6.09亿,其中思摩尔投资收益5.12亿元,兴华锂盐收益0.81亿元,SK新能源与常州贝特瑞分别收益1.36/1.15亿元,德枋亿纬投资亏损-2.8亿元。全年期间费用率同比下降1.18pct至10.55%,主要系公司收入规模增大带来规模效应,其中计提股权激励费用4.57亿元。23年公司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86.76亿元,同比+203%,近十年来首次超过归母净利,体现盈利质量与运营效率提升。 23年动力储能电池快速上量,市占率稳步提升公司2023年动力电池营收239.84亿元,同比+31.41%;储能电池营收163.40亿元,同比+73.24%;消费电池营收83.62亿元,同比-1.78%。全年动力储能电池全年出货54.37GWh,其中动力电池28.08GWh,同比+64.22%,储能电池26.29GWh,同比+121.14%。根据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公司2023年国内动力电池装机量17.26GWh,同比+140%,显著高于市场增速,市占率4.45%,同比+2.01pct,排名提升至国内第四。 公司23年动力/储能电池业务毛利率分别为14.37%/17.03%,我们预计公司规模效应+良率提升+供应链布局,有助于公司盈利能力保持相对稳定。 资本开支放缓,开展股权回购与现金分红公司于2月5日公告,回购资金总额1-2亿元的股份用于实施员工持股计划或股权激励。3月18日公告实控人刘金成关于现金分红的提议函,建议2023年度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5.00元(含税),分红总额为10.20亿元。随着产能扩建速度放缓,公司资本开支需求或下降,公司积极分红与回购体现公司对未来发展的信心,与投资者共享经营成果。 风险提示:软包三元电池、磷酸铁锂电池出货量不及预期;思摩尔业绩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新能源汽车销量不及预期。
亿纬锂能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4-03-13 42.63 37.11 -- 43.05 -0.35%
44.38 4.11%
详细
公司近期发布 23年年度业绩预告及制定质量回报双提升行动方案公告, 预计 23年实现归母净利润 40.35亿元–42.11亿元, 同比增长 15%-20%。 公司制定质量回报双提升行动方案旨在提升公司经营发展质量、可持续发展水平及回馈投资者。 公司 2013-2023年累计现金分红 10.51亿元, 分别于2024年 2月和 2023年 8月推出回购方案, 董监高增持公司股份。 动、储市场份额稳步提升,产能与在手订单充足23年公司动力电池装车量 16.2GWh,同比+129.8%,全球市占率 2.3%, 同比+0.9pct; 23年前三季度公司储能电芯出货量约 17GWh,全球市占率 11.8%,排名全球第三。公司 23年有效产能约 80GWh, 预计 25年产能将达 211GWh。 公司在手订单充足, 截至 23年 11月初,公司分别取得磷酸铁锂/三元大圆柱电池未来五年意向性需求 88GWh/486GWh,预计市占率有望进一步提升。 前瞻布局大圆柱电池,打造业绩新增量公司加大研发投入,不断推出领先产品促进市场份额持续增长, 业绩良好提升。公司前瞻布局 46系列大圆柱电池,目前规划产能 134GWh。 年产能20GWh 的荆门大圆柱电池工厂产能正逐渐放量; 24年 1月搭载公司大圆柱电池的江淮瑞风 RF8正式上市; 预计 26年投产的匈牙利基地大圆柱电池将供货宝马。 我们预计大圆柱电池持续放量投产将为公司带来业绩新增量。 海外布局加速落地, 锂电龙头地位稳固23年 6月,公司分别与 ABS、 Powin 签订锂电池采购协议,向其供应13.39GWh/10GWh 磷酸铁锂电池; 23年 8月公司马来西亚“国际化圆柱电池产业园”项目开工建设; 23年 9月公司承诺在欧洲向 Rimac 定点提供电池; 截至目前, 公司已与 EA 集团、 Electrified Power、 Daimler Truck、 PACCAR、Aksa 签订谅解备忘录, 成立合资公司进行电池生产基地投建。 我们预计全球化布局将进一步巩固公司锂电龙头地位。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由于 23年原材料价格下跌叠加去库导致, 我们下调盈利预期, 预计公司2023-25年收入分别为 477.02/566.10/696.82亿元,对应增速分别是31.40%/18.67%/23.09%;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42.00/52.06/67.10亿元,对应增速分别是 19.68%/23.96%/28.89%, EPS 分别为 2.05/2.54/3.28元/股,PE 分别为 18/15/12倍。参照可比公司相对估值结果,我们给予公司 24年18倍 PE,目标价 45.72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新能源车销量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 海外建厂不及预期
亿纬锂能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4-02-28 35.32 -- -- 43.48 21.45%
42.90 21.46%
详细
事件:2024 年 2 月 26 日, 为践行“以投资者为本” 的上市公司发展理念, 实现亿纬锂能经营发展质量、 投资价值以及可持续发展水平的提升, 公司制定了“质量回报双提升” 行动方案。 投资要点:公司重视研发, 针对行业发展趋势, 积极做好新产品的研发和技术储备工作。 自上市以来, 逐年加大对主营业务的研发投入力度, 近 3年(2021/2022/2023 前三季度) 研发费用分别达 13/22/19 亿元, 占营业收入比例分别为 7.8%/5.9%/5.5%。 公司培养了超过五千人的研发团队, 建设 23 万平米高水平研究院, 建成 19 个大型研发实验室和中试线, 强化成果转化力度, 快速响应下游需求, 形成适应市场竞争和企业发展需要的企业技术开发体系。 海外布局进展顺利, 逐步开拓“全球制造、 全球服务、 全球合作”的新局面。 1) 北美布局, 公司全资孙公司 EVE ENERGY USHoldingLLC 与 ELECTRIFIED POWER HOLDCO LLC、 DAIMLERTRUCKS & BUSES USHOLDING LLC和PACCAR INC共同出资在美国设立合资公司, 由合资公司投资建设电池产能, 主要应用于指定的北美商用车领域, 同时合作伙伴及其关联方将成为合资公司的主要客户, 并将购买全部或绝大部分产品。 2) 匈牙利布局, 公司全资孙公司亿纬匈牙利与匈牙利 Debrece政府的子公司签订购地协议, 将依托国内制造优势及运营经验, 在匈牙利德布勒森建设 45 万平方米的生产基地, 大规模建设大型圆柱乘用车锂离子动力电池产能 。 3 ) 东 南 亚 布 局 , 公 司 全 资 孙 公 司 亿 纬 马 来 西 亚 与PEMAJUKELANGLAMA SDN.BHD.及其控股公司签订购地协议, 用于投建“圆柱锂电池制造项目” , 配套支持了马来西亚及东南亚地区电动两轮车及电动工具制造企业, 是公司完善全球化产业布局的重要举措。 公司与 Energy Absolute Public Company Limited 集团拟在泰国共同组建合资公司, 以该合资公司为实施主体建设至少6GWh 的电池生产基地。 以持续现金分红+实施回购+运用董监高增持等多种方式积极回馈投资者。 1) 公司历来高度重视投资者回报, 自上市以来持续进行现金分红, 近十年(2013-2023 年) 累计现金分红 10.51 亿元。 公司 2022年年度向全体股东每 10 股派发现金股利 1.60 元, 合计派发现金股利 3.27 亿元。 未来公司将继续根据所处发展阶段, 统筹好公司发展、业绩增长与股东回报的动态平衡, 实现“长期、 稳定、 可持续” 的股东价值回报机制, 持续提升广大投资者的获得感。 2) 实施回购助力市场稳定, 基于对公司未来发展的信心和对公司价值的认可, 为增强投资者对公司的投资信心, 公司分别于 2024 年 2 月和 2023 年8 月推出回购方案, 分别以不低于 1 亿元且不超过 2 亿元和不低于1.5亿元且不超过 3亿元的自有资金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公司部分股份。 3) 运用董监高增持方式提振信心。 通过董事、 监事、 高级管理人员等主体增持方式, 与投资者共享发展成果, 稳定市场, 提振信心。 盈利预测和投资评级: 我们预计 2023-2025 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至 41、 56、 66 亿元, 当前股价对应 PE 16、 12、 10 倍, 基于公司的全球竞争优势依然显著, 维持“买入” 评级。 风险提示: 新能源车需求不及预期; 储能需求不及预期; 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 行业竞争加剧; 回购进度及分红事项的不确定性。
亿纬锂能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4-02-09 34.48 -- -- 43.48 26.10%
43.48 26.10%
详细
2月 5日,公司发布 2023年年度业绩预告。 2023年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40.35-42.11亿元,同比增长 15.00%-20.00%;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 25.60-28.30亿元,同比变动-5.00%-5.00%。 2023Q4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 6.11-7.86亿元,同比减少 6.76%-27.57%。 2023Q4公司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 4.05-6.75亿元,同比变动-21.84%-30.15%。 平安观点: 受下游新能源乘用车市场稳步打开及大储快速放量影响, 2023年公司动储出货量显著提升。 根据鑫椤资讯数据和公司公告, 2023年公司实现动力和储能电池及系统销量约 53GWh,同比+104.6%。其中,动力/储能电池及系统销量分别为 29/24GWh。我们预计 2024年公司出货量将达到78.6GWh,同比+49.2%。其中,动力电池及系统增量主要来自于小鹏、长安、广汽、宝马等新能源汽车客户需求稳步提升及大圆柱动力电池装车提速;储能电池及系统增量主要来自于 Powi、 ABS 等企业大储电池及系统市场需求快速增长。 2023年公司在全球动力和储能电池市场份额快速提升。 SNE Research数据显示, 2023年 1-11月,全球电动汽车电池装车总计 624.4GWh,同比+41.8%。其中,公司动力电池装机量 13.4GWh,同比+131.9%,其全球市占率 2.1%,同比提升 0.8pcts,全球排名第 9;高工锂电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储能电池出货量为 225GWh,按公司全球出货 24GWh 计算,其市占率约为 10.7%,同比大幅提升 3.0pcts,全球排名第 3。 公司 2023Q4归母净利润同比下行,可能受公司股权激励费用摊销提升影响。 按照公司发布的第三、四期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公告及 2022年年度报告,我们预计 2023Q4公司计提授予限制性股票摊销总费用约 7.1亿元,2022Q4实现股权激励费用摊销 6.2亿元,增加了 0.9亿元。
亿纬锂能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4-02-08 34.19 -- -- 43.48 27.17%
43.48 27.17%
详细
事件:2024 年 2 月 5 日, 亿纬锂能发布 2023 年度业绩预告: 2023 年公司归母净利润 40.4-42.1 亿元, 比上年同期增长 15-20%; 扣非净利润 25.6-28.3亿元, 比上年同期变动-5% - 5%。 投资要点:在公司投资收益同比下降幅度较大且持续加大研发投入的前提下,公司 2023 年度业绩与上年同期相比仍实现正向增长。 2022 年前三季度公司投资收益达 8.75 亿元, 而 2023 年公司前三季度投资收益仅 4.48 亿元, 投资收益同比降幅较大。 从研发投入看, 2022 年前三季度公司研发费用达 14.32 亿元, 而 2023 年前三季度公司研发费用达 19.41 亿元, 有较大幅度的增长。 2023 年公司动力和储能电池出货量有望实现同比高速增长。 我们预计公司 2023 年动力和储能电池的出货量达 55GWh, 同比增长明显。 单四季度看, 我们预计公司的出货量达 18GWh, 环比增长 20%。 公司不断推出行业领先的产品解决方案和服务, 促进在国内外动力电池及储能产业市场持续增长, 随着新工厂、 新产线进入量产阶段,公司的出货规模增长迅速。 股份回购彰显公司长期发展信心。 2024 年 2 月 5 日, 亿纬锂能发布股份回购公告: 公司拟使用自有资金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公司部分社会公众股份, 用于实施员工持股计划或股权激励。 回购资金总额不低于人民币 10,000 万元且不超过人民币 20,000 万元。 盈利预测和投资评级: 考虑到行业增速放缓及电池单价下跌, 我们调整 2023-2025 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至 41、 56、 66 亿元, 当前股价对应 PE 16、 12、 10 倍, 基于公司的全球竞争优势依然显著,维持“买入” 评级。 风险提示: 新能源车需求不及预期; 储能需求不及预期; 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 行业竞争加剧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39 转到 页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