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游家训

招商证券

研究方向:

联系方式:

工作经历: 证书编号:S1090515050001...>>

20日
短线
60日
中线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34 转到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精达股份 电力设备行业 2022-04-20 4.63 5.70 36.36% 4.97 7.34%
6.25 34.99%
详细
公司公告:2021 年营收、归母利润、扣非净利分别为183.30、5.49、5.08 亿元,分别同比增长47.26%、31.09%、39.88%,毛利率为7.58%,公司营收和利润大幅增长。公司Q4 营收、归上净利、扣非净利分别为46.66、1.28、1.1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9.16%、8.90%、60.85%,环比分别为-1.90%、-12.85%、-13.39%。 年报业绩符合预期。2021 年营收、归母利润、扣非净利分别为183.30、5.49、5.08 亿元,分别同比增长47.26%、31.09%、39.88%,毛利率为7.58%,公司营收和利润大幅增长。公司Q4 营收、归上净利、扣非净利分别为46.66、1.28、1.19 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9.16%、8.90%、60.85%,环比分别-1.90%、-12.85%、-13.39%,Q4 盈利能力下滑主要系油漆等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 经营效率提升,费用率下降。公司2021 年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0.44%、0.88%、0.99%、0.83%,分别同比减少0.10%、0.36%、0.22%、0.13%。2021 年公司经营效率稳步提升,整体费用率为3.14%,同比下降0.81%。 出货量稳定增长。2021 年全公司产品生产和销售总量分别为31.69 万吨和31.44 万吨,超额完成预算目标。其中,电磁线产品的产量为24.53 万吨,同比增长16.81%,销量为24.34 万吨,同比增长16.54%;电磁线产品中的扁平电磁线销量为1.05 万吨,同比增长98.5%,其中新能源扁平电磁线销量约6000 吨。 扁线和特种导线业务维持高强度扩张。公司新能源车用扁线产能继续扩张,预计年内产能可达到 4.5 万吨。截至2021 年底,公司已量产项目数为 31项,涉及整车厂超过 30 家,新能源车型超过 50 款以上。已完成开发并送样项目数为 39 项,涉及超过上百款国内、国际新能源车型。此外,公司紧抓军工及 5G 领域特种导线的发展机遇,将现有的产能向高附加值镀银线和镀镍线进行倾斜,目前正在常州西太湖科技产业园扩大产能,预计完工后恒丰特导最终年产约能达到 1.5 万吨。 前瞻布局二代高温超导带材。公司完成了对上海超导18%的股权收购,成为该公司第一大股东,该公司的主营业务为二代高温超导带材的研发和生产。 超导带材在未来在商用核聚变、高温超导电网电力及以超导感应加热器为代表的超导节能、环保、军工磁体等领域有广阔的市场空间。 投资建议:公司传统的圆铜线和圆铝线出货量行业内领先、竞争力清晰;中生代业务新能源车用扁线和特种导线业务,下游需求旺盛、产品盈利能力强,公司正积极进行产能扩张;储备业务方面,公司前瞻性的布局了二代高温超导带材,该材料未来在商用核聚变、高温超导电网电力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公司在电磁线领域技术实力强、产品和客户的覆盖面广,新能源车扁线和特种导线产能扩张积极,业绩增长可持续强。维持“强烈推荐-A”评级和给予目标价5.90-6.40 元。 风险提示:竞争加剧导致扁线产品价格和盈利能力下滑、扁线电机渗透率不及预期、新能源车市场开拓不及预期。
晶澳科技 机械行业 2020-08-18 20.77 14.15 -- 27.42 32.02%
43.59 109.87%
详细
公司发布2020年半年报,报告期内收入、归母净利润、扣非后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08.84、7.01、7.50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2.73%、77.74%、78.74%。其中Q2收入、归母净利润、扣非后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2.93、4.15、4.07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8.64%、34.86%、18.8%。业绩实现高增长。公司组件品牌和渠道优势明显,成本和效率都处在行业前列,出货量全球排名第二。公司通过垂直一体化布局,硅片、电池片、组件产能持续扩张,分享产业链多个环节红利,短期看有望受益于国内4季度需求放量,长期看公司经营管理水平高,持续扩产将拉动公司成长。维持“强烈推荐-A”评级,维持目标价28-30元。 中报业绩实现高增长。公司发布2020年半年报,报告期内收入、归母净利润、扣非后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08.84、7.01、7.50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2.73%、77.74%、78.74%。其中Q2收入、归母净利润、扣非后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2.93、4.15、4.07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8.64%、34.86%、18.8%。业绩实现高增长。 组件出货量加速、盈利能力提升带来业绩高增长。20年上半年,公司组件出货量5.46GW。其中,海外组件出货量3.91GW,海外组件出货占比71.65%。 其中,估算公司2季度组件出货量为3.16GW左右,公司2季度组件出货主要订单价格在疫情前锁定,同时公司成本持续下降带来盈利能力提升,估算组件毛利率在22-24%左右,同比提升2-4个百分点。2季度组件出货和盈利能力同环比均增长,带来业绩高增长。 垂直一体化布局,受益于大功率组件占比提升。晶澳实施硅片到组件的一体化战略,硅片和电池产能保持在组件产能的80%,当前在10GW出头,未来2-3年将扩张到20GW,成长性较好。公司通过垂直一体化布局,充分分享产业各环节进步的红利,目前,公司166电池片产能规模在5GW以上,占公司电池片产能的50%左右,4季度大功率组件需求紧俏,公司166电池片有望充分受益。 构建全球化销售服务网络,组件出货全球前列。2019年晶澳组件出货10.3GW,11年增长36倍,根据GlobalData发布的2019年全球组件出货排行榜,晶澳蝉联全球第二,市占率增长到9%。2020年公司组件出货量预计达16GW以上,同比增长60%左右,继续保持领先优势。公司拥有全球化的销售渠道和售后服务网络,晶澳的市场份额有望继续提升。 投资建议:维持“强烈推荐-A”评级,维持目标价28-30元。 风险提示:海外疫情影响需求,产能扩张不及预期。
汇川技术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0-08-18 54.48 42.05 -- 60.39 10.85%
86.88 59.47%
详细
公司发布2020年中报,报告期内收入、归母净利润、扣非后归母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75.95%、94.33%、104.12%,其中Q2分别同比增长99.91%、123.46%、128.14%。业绩高增长,顶格预告上限。目前自动化行业复苏有望加速,公司作为国内龙头,市占率不断提升,收入增速大幅领先于行业,并且盈利能力通过提升高端产品占比获得稳步增长。其余,公司乘用车业务国内、海外定点正在积极布局,有望逐步突破。电梯业务通过收购贝思特有望更上一个台阶。维持“强烈推荐-A”评级,上调盈利预期,上调目标价至64-66元。 业绩高增长,顶格预告上限。公司发布2020年中报,报告期内收入、归母净利润、扣非后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7.84、7.74、7.02亿元,分别同比增长75.95%、94.33%、104.12%。其中,Q2收入、归母净利润、扣非后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2.37、6.02、5.53亿元,分别同比增长99.91%、123.46%、128.14%。业绩高增长,顶格预告上限。 分项业务估算与分析。20年上半年,公司通用自动化业务实现收入21.18亿元,同比增长55.81%。公司电梯业务实现收入18.57亿元,同比增长约200%,其中贝思特收入13.11亿元,原有电梯业务3.94亿元(+5.46%)。新能源汽车业务实现收入3.29亿元,同比增长45.58%。轨交业务实现收入0.95亿元,同比下降59.35%。 自动化业务强阿尔法,收入增长、盈利能力迎来双击。20年上半年公司通用自动化业务实现收入21.18亿元,同比增长55.81%,其中Q1实现收入6.91亿元,同比增长23.71%,Q2实现收入14.27亿元,同比增长78.20%,增长在加速。同时,公司自动化业务的盈利能力较去年同期显著提升,变频器类、运动控制类、控制技术类毛利率分别为47.43%、49.53%、53.39%,较去年同期分别提升2.54、3.53、9.11个百分点。公司作为国内龙头,市占率不断提升,收入增速大幅领先于行业。同时,公司通过提升高端产品占比,加强生产、供应链管理,自动化业务盈利能力获得稳步提升。 新能源乘用车业务开始放量。20年上半年公司整体新能源汽车业务实现销售收入3.29亿元,同比增长约46%,其中新能源乘用车、物流车业务实现快速增长,新能源客车业务出现下滑。目前,新能源乘用车,海外已拿到一家车企DCDC、OBC定点,国内有5家车企定点,其余车企公司正在积极布局,有望获得突破。公司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持续投入研发,二线车企19年已经开始放量,20年一线车企有望放量。 投资建议:维持强烈推荐评级,上调盈利预期,上调目标价至64-66元。 风险提示:风险提示:疫情影响公司海外供应链,自动化行业复苏不及预期。
新宙邦 基础化工业 2020-05-14 42.61 26.94 -- 45.50 6.78%
65.88 54.61%
详细
2019年业绩简析。2019年公司收入与净利润平稳增长、毛利有所提升。受投资收益与减值损失影响,公司业绩同比仅有较小幅度增长:(1)2019年投资收益389万元,2018年同期1976万元;(2)2018年公司计提坏账1221万元,2019年计提2821万元,主要因计提比克应收款。 2020年一季报业绩简析。2020年Q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扣非净利为5.21、0.99、0.95亿元,同比增长1.62%、59.04%、59.38%。公司一季度业绩同比增速较高可能主要受益于氟化工业务毛利率提升。此外,公司Q1财务费同比减少969万元,系本期美元汇兑收益增加以及利息支出减少。 电解液业务有望回暖。2019年公司电解液收入同比小幅增长,毛利率略有下滑,预计在2020年电解液业务盈利能力有望提升。公司电解液业务在产能、成本、技术创新等方面有一定的优势,在溶剂、添加剂及新型锂盐等上游材料的研发与生产基地布局也为公司保持竞争优势打下了坚实基础。 氟化工业务保持高盈利水平。自收购海斯福以来,公司氟化工业务收入与净利润年均复合增速分别高达38%、37%。2019年公司毛利率同比提升6.25个百分点至58.05%,在2020年一季度海内外市场销量大幅增长的背景下,预计公司氟化工业务盈利能力较2019年同期有所提升,全年可能会维持较高的盈利水平。近年以来公司深度布局氟化工产业链,目前已进入收获期。 电容器盈利能力稳健提升,半导体化学业务有可能成为未来支柱板块之一。 2019年公司不断推动产品结构升级,电容器毛利率同比有所提升。此外,未来随着国内显示面板与芯片制造产能的陆续投产,半导体化学品业务有望成为公司未来支柱板块之一。 投资建议。预计2020-2021年归母净利润约4.3和5.7亿元,维持“强烈推荐-A”投资评级,目标价调整至50-55元。 风险提示:新能源汽车政策低于预期,产能扩张与客户开拓低于预期,产品价格持续下降。
宁德时代 机械行业 2020-05-11 143.99 85.25 -- 155.17 7.76%
224.29 55.77%
详细
2019年和20Q1业绩符合预期。公司2019年业绩同比持续增长,源于国内和海外出货量快速增长,同时产生16.7亿元的资产和信用减值,计提较多历史包袱。20Q1业绩同比下滑主要系疫情影响下公司开工率下滑导致出货量下滑,同时折旧等固定支出无法摊销影响毛利率。2019年公司综合毛利率约29.1%,同比降3.7个ppt,而ROE约12.8%,保持着健康的回报率。20Q1毛利率25.1%,同、环比分别降3.6、3.9个ppt,主要系成本抬升。 盈利扎实,资产负债表强壮。公司2019年和20Q1经营性现金流净额均数倍于税后利润,且均出现正的自由现金流,不过20Q1回款有所减弱主要系受疫情的负面影响。公司2019年和20Q1的预收款达到62和50亿元,是公司强劲的业务需求与全球竞争地位的体现。公司2019年报存货115亿元,20Q1下滑至约102亿元,预计主要系有较多的发出商品与库存商品确认收入。20Q1公司负债率下降至57%,各类带息负债约146亿元,在手现金约371亿元。 公司售后服务费、返利计提金额均在持续增长,也带动递延所得税资产增长至20.8亿元左右。综合来看,公司资产负债表仍保持强壮。 动力电池销量遥遥领先,并仍保持着成本优势。2019年和20Q1公司装机量约33.1和2.8GWh,市占率约53%和49.3%,装机量遥遥领先。2019年动力及储能电池系销量约41GWh,大幅高于装机量主要系海外出货、2018年库存确认收入以及2019年底下游提前备货。2019年不含税出货均价、单位营业成本约0.96元/Wh、0.68元/Wh,同比分别降17.5%、10.7%。综合公司海外出货、库存确认收入等,估算20Q1销售出货约8GWh,估算Q1不含税价格在0.9-1元/wh,营业成本约0.7x元/Wh,考虑到公司加速折旧政策,成本方面仍然保持着对同行较明显的优势。 产能继续扩张。公司获得国内外主流客户认可,近几年在全球范围持续扩张。 2019年底产能53GWh,在建22GWh,未来公司现有+新增项目产能将达160GWh,考虑到与整车厂的合资公司,公司未来几年有可能从规模、竞争力上甩开日韩同行。 投资建议。公司有良好的工程师文化,形成了领先的制造与研发体系,定位于全球市场,已成功卡位一系列国际主流客户,当前正在扩张阶段且资产负债表也能支撑其后续扩张。我们认为,公司的全球竞争力可能是被低估的,维持“强烈推荐”评级,调整目标价为155-160元。 风险提示:新能源汽车政策低于预期;竞争加剧可能导致的价格下降。
思源电气 电力设备行业 2020-05-04 19.35 26.34 -- 21.57 10.84%
27.84 43.88%
详细
Q1业绩贴预告上限。公司Q1收入、净利润、扣非利润分别8.65亿元、0.88亿元、0.71亿元,分别同比增长3%、336%、296%,紧贴预告上限,超市场预期。Q1高增长主要系盈利能力提升,1季度公司综合毛利率提升4.9个百分点,销售与管理费用有所下降,可能主要是疫情影响。 中报预告增长56-108%,全年业绩有较高的确定性。公司预告2020上半年净利润3-4亿元,同比增长56%-108%,对应Q2净利润同比增长23-81%,环比增长140-254%,中报业绩再超预期。公司中报的高增长指引,可能主要系:在手订单充沛、国内订单交付加速、订单质量毛利率提升较明显。公司2020年初在手不含税订单超80亿元,同比增长超20%。由于招标规则更重视质量,2019年以来开关等重要产品价格有所回升,而原材料价格较上年在降低,我们一直估计公司2020年毛利率可能有3个以上的百分点提升。综上,公司全年业绩有较高的确定性。 通过产品加法持续增长,清晰的经营阿尔法。公司过去能够独立于电网投资波动而持续增长,主要是通过产品加法实现的。公司过去十年重点培育的GIS、电能质量、电力软件,都是从无到有的拓展或发展。未来,公司有望通过变压器、海外EPC、柔直直流、电力软件业务实现的增长。 进入新一轮扩张期。公司2005-2008年先后完成多宗并购,至今都较好的实现了当时的产业愿景,相关业务多已经走向良性发展轨道。公司2018年之后陆续在半导体、电网装备、储能等领域进行了一些投资和并购,目前公司账面净现金近20亿元,有可能继续进行整合或者新业务探索。 投资建议:公司产品架构与管理能力,能支撑成为更大的企业。短期确定性高,中期发展路径清晰,维持“强烈推荐-A”评级,调整目标价为27-29元。 风险提示:国电电网投资波动,半导体与超级电容等新业务迟迟不能产出。
汇川技术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0-05-04 34.68 24.88 -- 36.15 3.88%
53.89 55.39%
详细
1季度业绩高增长,超预期。2019年,公司收入、归上净利润、扣非后归上净利润分别为73.90、9.52、8.11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5.81%、-18.42%、-22.88%。2020年1季度,公司收入、归上净利润、扣非后归上净利润分别为15.48、1.72、1.49亿元,分别同比40.69%、33.57%、46.63%。 分项业务情况。2020年1季度。公司通用自动化业务实现收入6.90亿元,同比增长23.71%,其中,通用变频2.84亿元(-4.05%),通用伺服2.74亿元(+65.06%),PLC&HMI0.79亿元(+92.68%),电液伺服0.54亿元(-2.81%)。电梯业务实现收入6亿元,其中原有电梯业务1.79亿元(-25.73%),贝思特并表4.21亿元。新能源汽车业务实现收入0.9亿元,同比增长20%。轨交业务实现收入0.15亿元,同比下降82%。 自动化行业处于底部位置,公司通过快速响应客户有望加速进口替代。目前,自动化行业处于底部位置。近期,受疫情影响,部分外资品牌在供应上出现断档的现象,而以公司为代表的国产品牌凭借快速响应客户,获得了更高的市场份额,进口替代有望加速。2020年1季度,公司通用自动化业务订单获得快速增长,增速预计在45%以上,在手订单饱满,增长具备持续性。 公司新能源汽车业务正在发生积极变化。公司针对国内乘用车客户,公司以电控、电机、电源、动力总成产品为切入点,聚焦资源投入到核心客户和有价值的项目。针对国际乘用车客户,公司以电源、电控电机部件为突破口,利用中国供应链与快速响应优势,持续寻找国际客户项目合作机会。目前,新能源乘用车,海外已拿到一家车企DCDC、OBC定点,国内有5家车企定点,其余车企公司正在积极布局,有望获得突破。公司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持续投入研发,二线车企19年已经开始放量,20年一线车企有望放量。 投资建议:维持“强烈推荐-A”评级,上调目标价至38-39元。 风险提示:疫情影响公司上游供应链,自动化行业复苏不及预期。
嘉元科技 2020-05-04 58.80 -- -- 61.92 5.31%
69.88 18.84%
详细
疫情冲击,Q1产销量大幅下滑:2月开始受疫情冲击,从锂电新能源车往上传导,消费大幅下滑。根据高工锂电数据,一季度国内锂电池出货量同比环比分别下降47%、57%。一季度新能源汽车产量同比下降65%。二季度开始,尤其新能源汽车补贴细则落地后,预计消费逐步复苏,带动公司利润回升。 Q1重要经营数据:1、研发费用同比增9%,研发费用/营业收入环比、同比分别提升1、5个百分点。公司在向6微米超薄锂电铜箔切换以及4.5微米铜箔切换中都具有先发优势,持续追加研发投入;2、毛利率同比环比分别下降14、10个百分点至22%:A、为保证设备产能利用率,加大了>6微米超薄铜箔和PCB用铜箔的产量,产品结构降级。B、固定资产折旧和电力成本是铜箔主要加工成本构成,Q1产能利用率下降,单吨分摊固定资产折旧提升,导致加工成本提升。C、一季度铜价同比环比分别下跌6、5个百分点。3、其他非流动资产增加0.2亿,可见公司正在加速推进0.5万吨新建项目。 短期疫情冲击逐步消退,看好公司长期发展前景:近日,公司公告计划斥资10.1亿元新建年产1.5万吨高性能铜箔项目。公司现金充沛但产能不能跟上下游消费量增长,产能瓶颈明显一直被质疑,也制约公司市值的提升。1.5万吨项目提出,保障了未来三年的持续增长,也保证公司产品市占率(在产1.6万吨+ipo募投项目0.5万吨在建,预计今年底投产+新规划1.5万吨),打开公司成长空间和市值上涨空间。 投资建议:公告表示按照年初既定目标采取多项措施有序推进各项工作,暂不调整盈利预测。不考虑新规划1.5万吨项目,预计2020/2021/2022年归母净利润4.16/6.2/6.41亿元,对应PE分别32/22/21倍。假设1.5万吨项目一期0.75万吨在2021年底投产,2022年锂电铜箔产量增加0.75万吨,对应2022年净利润8.64亿元,PE16倍。公司凭借优秀的研发和制造能力,不断优化产品结构、提升良率,未来将受益锂电铜箔行业薄化大趋势。维持“强烈推荐-A”评级。 风险提示:新技术开发风险、锂电池行业政策波动风险、产品结构单一以及下游领域集中风险、新建产能投产不及预期的风险等。
天赐材料 基础化工业 2020-05-01 28.01 9.78 -- 29.68 5.81%
44.44 58.66%
详细
公司发布 一季报。Q1实现收入、归上净利润、扣非净利润分别为 5.3、0.42、0.41亿元,分别同比下滑 3.5%、增长 45.1%、增长 60%。同时,公司估算上半年净利润 1.95-2.54亿元,同比增长 286%-402%。公司上半年业绩超预期,主要系卡波姆出货量、单价双升;同时,添加剂、新型锂盐的应用带动公司电解液业务盈利能力有所提升提升。公司日化、电解液业务竞争力近几年得以巩固,2020公司经营将有大的转机。维持强烈推荐评级,调整目标价为 34-37元。 一季度、中报 业绩 接连 超预期。Q1业绩高增长主要系 1)受疫情影响,免洗消毒类产品需求剧增,带动公司卡波姆产品量价齐升;2)添加剂与新型锂盐应用带动电解液盈利能力提升;3)日化业务稳中有增。此外,Q1正极、选矿等业务受疫情影响开工率较低,折旧摊销高,估计仍有几千万元亏损。公司预告中报业绩 1.95-2.54亿元,同比增长 286-402%,主要系 1)卡波姆产品需求旺盛,同时优化产品结构,加大高毛利型号产品的销售;2)电解液和其他日化产品盈利能力的提升。 卡波姆 业务 带来 显著 的利润 增量 。受疫情影响,全球免洗消杀用品需求剧增,消毒液中的增稠剂粉末卡波姆需求也相应突增。Q1公司卡波姆产品销量 806吨,3月单月较 2019年提升一倍。同时,短期需求大幅增长产品供不应求,卡波姆产品价格快速增长。估算公司 Q1卡波姆营收约 0.53亿元,对应不含税单价约 6.5万元/吨,较 2019年提升近 50%。从行业采购数据来看,常用的卡波姆产品市面价格已达 120-140元/kg。预计在 Q2公司高毛利产品加速投放后,出货单价仍将提升。我们预计,全球粉末卡波产品供应进展可能会维持一段时间,并可能给公司带来较大的利润增量。 电解液业务盈利能力回升。20Q1公司出货量同比基本持平,约 0.85-0.9万吨,市占率约 30.9%,进一步提升。经过前 2年激烈的价格战,电解液价格基本见底,20Q1含税价维持在 4万元/吨左右。随着未来国内大客户需求自然增长,以及海外标杆客户开始放量,公司电解液业务出货预计将持续增长。同时,公司过去持续在电解液上游溶质、添加剂进行研发投入。目前,公司液体六氟磷酸锂已经开始在标杆客户中大规模使用,LiFSI 与 DTD、LFO 等新型锂盐与添加剂也开始商业化应用,有望带来较好的回报。 投资建议。公司卡波姆产品有较强的竞争力,预计该业务将给公司带来显著的利润增量。公司电解液业务方面,液体六氟、新型添加剂有望带来好的回报。维持强烈推荐-A 评级,调整公司目标价为 34-37元。 风险提示:电解液出货与盈利不及预期,公司正极大板块亏损扩大。
亿纬锂能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0-04-28 33.06 41.80 -- 70.37 11.70%
60.96 84.39%
详细
业绩符合预期。Q1公司投资收益约1亿元,折算自身业务净利润约1.5亿元(176%YoY);内生业务持续高速增长,主要系1)金豆电池开始大批量出货、三元软包电池开始盈利;2)铁锂电池产能在荆门,受疫情冲击较大,影响盈利,不过政府补贴得以确认,推算亿纬动力盈利超4000万;3)锂原电池和工业消费类电池产能主要在惠州,复工复产进度良好,维持稳定。 公司动力业务开始收获。公司铁锂业务Q1受疫情影响出货较少,但该业务已有竞争力,新产能投放后总体规模会有一定跨越。公司动力软包电池先后突破戴姆勒、现代-起亚等国际客户,从2019Q3开始加速出货,2020Q1已经盈利;到今年底,公司三元软包产能将达到9GWh。公司方形三元大客户拓展顺利,并计划扩张产能。综上,预计公司动力板块2020年有望开始产生积极贡献;公司动力版块仍在强扩张,但保持“先慢后快、滚动扩大”模式,降低了行业在迭代发展中的资产开支风险。 “金豆”微型电池是工业消费电池新的重要增长点。受疫情影响,全球消费电子需求有所下滑,但耳机无线化趋势没有受到影响,公司微型电池“金豆”Q1开始大批量出货,由于该产品有更高的制备与专利壁垒,预计将有较强的盈利回报。工业消费板块中其他业务正处于客户拓展后的出货释放期,随着良率不断提升,其盈利能力还有望有所提高。 小电池业务将在物联网大发展的背景下上大台阶。在万物互联的大趋势下,各类物联网应用的电源需求可能随之井喷,长期看,锂原电池与微型锂离子电池将是主要的电源供应方式。公司在小电池领域形成了技术、工艺、工装的平台,有全面的解决方案和快速定制及响应能力,长期来看,公司的小电池业务可能达到超市场预期的高度。 投资建议:在“万物互联、无线化、锂电化”趋势下,公司小电池板块有望达到更高的高度。重点投入的板块开始收获,即使麦克韦尔经营不增长,公司2020年利润仍有望超20亿元,继续强烈推荐,维持目标价为80-85元。 风险提示:工业消费电池新业务放量低于预期,动力电池客户开拓低于预期,扩张中的管理风险,新型烟草政策扰动。
东方日升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0-04-28 11.64 15.06 -- 13.28 12.73%
19.66 68.90%
详细
业绩保持快速增长。公司发布2020年1季报,报告期内,收入、归上净利润、扣非后归上净利润分别34.59、1.76、1.41亿元,分别同比增长44.61%、-41.91%、27.31%。扣非后归上净利润保持快速增长,归上利润同比下降主要是因为去年同期获得政府补助1.9亿元所致。 分项业务估算与分析。2020年1季度,估算公司组件出货约1.5GW,较去年同期增长35%以上,对应收入达28亿元左右,其中,公司电池自供率达到60%左右。其余,估算光伏胶膜实现收入2.7亿元左右,自持电站电费收入1.6亿元左右。 组件业务更精细化,海外EPC/BT 有望带来业绩增量。2019年公司加强了组件订单、排产、回款等多方面的管理,组件业务更精细化,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现金流水平显著提升。此外,公司海外项目开发储备较多,并且一直也采用深度参与前期设计等非标环节模式。公司海外项目开发储备较多,目前有哈萨克斯坦、墨西哥、澳洲等多个光伏电站项目在建且完成比较较高,预计大部分可能在2020年确认收入并带来比较显著的业绩增量。 启动HIT(异质结)投入。公司2019年研发费用达7.7亿元,同比增长320%,主要是HIT 与高效组件投入。公司较早开始储备HIT 技术,2019年 8月份启动异质结一期项目,预计2020年上半年HIT 项目开始下线调试,预计当前目标市场主要是美国等市场。 投资建议:维持“强烈推荐-A”评级,维持目标价15.5-17.5元。 风险提示:组件电池盈利能力不达预期,海外业务不达预期。
明阳智能 电力设备行业 2020-04-27 11.01 12.97 -- 12.28 10.83%
15.22 38.24%
详细
公司发布2019年年报:2019年公司收入、归母净利润、扣非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05、7.1、6.3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2%、67%、102%。目前公司低价订单交付基本结束,毛利率已经进入恢复期,我们预计整机业务毛利率Q4环比Q3小幅提升1个百分点左右。公司海上风电优势较难复制,可能会走出不同的发展路线,最终通过海上风机打开国际市场,直面国际整机巨头并与其竞逐海上整机制造。维持“审慎推荐-A”评级,目标价为13.5-14.0元。 2019年业绩同比高增长。2019年公司收入、归母净利润、扣非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05、7.1、6.3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2%、67%、102%。其中Q4收入、归母净利润、扣非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2.8、1.99、1.8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8.9%、18.9%、89.1%,业绩同比高增长主要是因整机交付量提升。 在手订单创新高,整机毛利率加速穿越低谷。报告期内公司新增与在手订单创新高,分别为11.1GW、15.8GW,同比增长199%、123%。2019年公司整机业务全年毛利率同比下降1.7个百分点至19.22%,单季度毛利率有所恢复,我们预计Q4毛利率环比提升约1个百分点左右。公司深耕半直驱领域多年,5.5MW 大功率海上机型在2019年批量交付且订单充裕,有望持续领跑海风竞争。目前公司低价订单基本交付完毕,整机业务毛利率已进入上升期。 以滚动开发为理念经营风场,有望贡献相对稳定的业绩增量。22019年公司已投产新能源电站容量达741MW(转让大唐恭城及大柴旦风电场合计198MW),基本与2018年持平,在建装机容量约995MW。公司在运营环节以滚动开发为运营理念,不长期持有电站,通过对在手项目的滚动开发,将整机销售、风资源溢价与EPC 价值兑现,进而降低交易电量占比提升等影响项目实际IRR 的不确定性。随着项目建设完成并转让,运营业务将为公司贡献相对稳定的业绩增量。 投资建议:估算公司2020-2021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0.38、14.13亿元,对应估值15倍、11倍,维持“审慎推荐-A”评级,目标价为13.5-14.0元。 风险提示:风电装机需求低于预期,补贴款难以及时收回,海外疫情加剧。
亿纬锂能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0-04-27 33.06 41.80 -- 70.37 11.70%
60.76 83.79%
详细
年报业绩符合预期。根据公司披露,2019年麦克韦尔净利润21.2亿元,按照37.55%的股权归属亿纬的投资收益约8亿元,推算公司自身业务净利润约7.2亿元(228%YoY),内生业务持续高增长。公司近几年回款情况趋好,2019年经营现金流净额11.4亿元(162%YoY),考虑麦克韦尔到账分红则为15.8亿元。公司目前负债率降低到53%,总体来看,公司盈利质量高,资产负债表更扎实。 公司动力业务开始收获。2019年子公司亿纬动力(原湖北金泉)营收和净利润约25.5和2.6亿元(41%/154%YoY),铁锂业务已有竞争力且持续盈利,并保持产能扩张。动力软包先后突破戴姆勒、现代-起亚等国际客户,随着产线优化与爬坡,从19Q3开始加速出货,未来软包电池将逐步开始盈利。预计动力板块2020年有望扭亏为盈,并开始产生积极贡献。 工业消费电池盈利能力持续提升,“金豆”电池有望成为重要增长点。工业消费板块正在客户拓展后的出货释放期,并随着良率不断提升而不断提高盈利能力,估算其毛利率有5个百分点以上提高。此外,公司已经量产应用于TWS耳机的金豆电池,目前已经形成较为完整的专利群,主打产品能量密度媲美海外龙头,并打入海外主流品牌供应链。由于该产品更高的制备壁垒与专利问题,预计将有较强的盈利回报。工业消费板块将接力高增长。 锂原电池将在物联网大发展的背景下上大台阶。从去年6月开始,ETC量价齐升急剧拉动锂原业务的业绩,带动全年锂原电池营收约18.9亿元(+58%YoY),毛利率提升至44%(+4.2ppt)。公司锂原电池规模已跃居世界第一,形成了技术、工艺、工装的平台,并在定增扩张锂锰电池进军新的下游领域。未来公司锂原电池业务可能在物联网大发展中实现大的跨越。 结论与建议:公司锂原电池有全球竞争力,工业消费锂离子跻身国内第一梯队,公司全面的电源解决方案能力更强,在“万物互联、无线化、锂电化”的趋势下,公司小电池将保持强劲增长,按持股电子烟公司经营不增长假设,公司2020年估值31倍,继续强烈推荐,维持目标价为80-85元。 风险提示:动力电池客户开拓低于预期,小电池的新产品推广低于预期,新型烟草政策扰动。
信捷电气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0-04-23 37.99 44.09 15.87% 42.00 10.21%
56.14 47.78%
详细
公司发布19年年报,20年1季报,2019年收入、归上净利润、扣非后归上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10.04%、9.97%、10.67%。20年1季度收入、归上净利润、扣非后归上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23.24%、51.47%、55.81%,1季度业绩增长超预期。公司是国内小型PLC行业的龙头企业,借助PLC渠道优势,公司持续提高PLC与伺服的搭售比例,伺服业务的销量、盈利能力有望持续提高,将成为公司更大的业务板块。同时,公司通过针对细分行业定制方案,有效提升了产品打击力与客户粘性,并围绕行业解决方案布局了工业互联网、机器视觉、机器人业务,有望逐步成为公司新增长的来源。维持“强烈推荐-A”评级,目标价45-46元。 ?业绩增长超预期。公司发布2019年年报,2020年1季报。2019年公司收入、归上净利润、扣非后归上净利润分别为6.50、1.63、1.36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0.04%、9.97%、10.67%。2020年1季度公司收入、归上净利润、扣非后归上净利润分别为1.65、0.47、0.41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3.24%、51.47%、55.81%。一季度业绩增长超预期。 ?分项业务情况。2019年,可编程控制器、人机界面、驱动系统、智能装置分别实现收入2.96、1.27、1.95、0.28亿元,分别同比增长7.55%、3.14%、20.76%、0.72%。 ?伺服正在成长为支柱业务。借助PLC业务的客户群体,公司伺服产品近几年实现了较快增长。目前公司平均1台PLC出货大概搭售0.3台伺服系统。公司伺服产品品质近几年提升较快,业内评价提升比较显著。而行业上看,中小型自动化典型应用中,1台PLC一般搭配2台以上伺服系统,伺服市场规模更大,增长与国产化替代都更快。我们预计供公司伺服市占率、盈利能力都有望继续提高,可能快速增长。 ?针对性定制方案提升产品打击力与粘性。在现有PLC、伺服、HMI等主要产品基础上,公司针对性包装、机床、木工、纺织等领域推出了50个以上的细分行业解决方案。贴紧应用场景的解决方案能更快的进入客户体系,并形成好的粘性,附加值也更高。此外,公司围绕行业解决方案布局了工业互联网、机器视觉、机器人业务,有望逐步成为公司新增长的来源。 ?投资建议:维持“强烈推荐-A”评级,目标价45-46元。 ?风险提示::疫情影响公司上游供应链,自动化行业复苏不及预期。
通威股份 食品饮料行业 2020-04-23 12.12 13.73 -- 15.55 26.42%
24.20 99.67%
详细
2019年业绩符合预期,短期业绩承压。2019年公司收入、归母净利、扣非净利分别为375、26.3、23.1亿元,分别同比增长36%、31%、21%。2020Q1收入、归母净利、扣非净利分别为78、3.4、3.2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7%、下降30%、下降33%,主要系疫情冲击。2019年公司综合毛利率19%,同比持平,销售净利率7%也持平,ROE为16%,同比提升1.6PCT。2020Q1整体毛利率17%,同比下降5PCT,销售净利率4.6%,同比降3.3PCT。 电池板块:2019年通威电池产量13401MW,同比增加130%,其中单晶PERC产量10034MW,多晶产量3367MW。2020Q1电池产销量约3GW,同比增加约25%。公司电池非硅成本控制在0.23元/瓦以下,处于行业领先水平。近期电池价格调整较多,但公司电池板块整体仍在盈利,疫情之后公司电池盈利有望快速恢复。 硅料板块:硅料价格近期下降较多,税后价格已经接近50元/千克,预计二线产能会加速退出。公司当前9万吨产能依旧满负荷运转,单晶料占比已经提升到90%,平均生产成本仅40元/千克,且还有下降空间。公司在硅料环节的竞争力清晰,此次疫情冲击将加速产业集中度的提升,疫情之后硅料价格大概率会迎来反弹。 农牧板块:2019年饲料行业受猪瘟影响需求下滑,行业竞争加剧,公司通过薄利多销的形式抢占市场份额,全年饲料产量501万吨,同比增长17%,但毛利率下滑到12.5%。2020年行业形式稍有好转,近期饲料价格有所上涨,预计饲料农牧板块利润贡献有望接近6亿元。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假设疫情影响控制在2季度,预计2020-2022年公司EPS分别为0.64、0.86、1.08,对应明年PE为15倍。公司长期竞争力清晰,成长性确定,维持“强烈推荐-A”评级。 风险提示:国内装机不及预期,疫情导致海外需求不及预期,新技术冲击。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34 转到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