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李恒源

国信证券

研究方向:

联系方式:

工作经历: 登记编号:S0980520080009...>>

20日
短线
17.65%
(第149名)
60日
中线
17.65%
(--)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2 转到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隆基绿能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4-04-08 19.80 -- -- 19.80 0.00% -- 19.80 0.00% -- 详细
事项:行业层面,2023年下半年至今产业链价格持续下降,截至2024年3月底以182尺寸为例,TOPCon/PERC组件单瓦报价分别为0.96/0.92元,较2023年7月报价分别下降了39%/34%;N型/P型硅片单片报价分别为1.65/1.75元,较23年7月分别下降43%/38%,硅片价格累计降幅更大。 公司层面,公司董事长钟宝申先生在2023年10月表示拟出资1-1.5亿增持公司股份,并在2024年1月30日实施首次增持;另外,公司于2024年3月8日发布回购股份方案,回购金额为3-6亿元,回购价格不超过31.5元/股(公司最新股价为20.1元/股);产品方面,公司于2024年3月28日发布泰睿硅片新品,隆基泰睿硅片作为系列产品,将涵盖多种细分产品组合,包含市场主流的高效电池路线——HBC、TBC、HJT、TOPCon等,且可同步提供多种主流尺寸、厚度的产品,公司预计泰睿硅片将在4月份开启下游验证、9月份或将批量导入量产。 国信电新观点:1)2023年下半年至今,组件产量及开工率呈下降趋势,根据Infolink统计数据,一线组件厂商开工率从2023年7月的82%降至2024年2月的约45%;2024年2月国内组件产量31GW,环比下降20%,且较2023年7月产量已下降45%。2023年下半年至今,硅片行业虽然持续保持较高开工率,但同时也积累了较多库存,根据硅业分会调研数据,硅片行业当前库存已达到35GW以上,或为光伏组件原材料中库存最高的环节。展望二季度,产业链库存正在逐步消化,光伏组件出货传统旺季将至,海外及国内需求有望启动,光伏组件与硅片价格或有望企稳。 2)公司发布回购预案及董事长增持股份,均彰显公司对未来持续稳定发展的信心,同时公司长期致力于为下游客户提效降本,持续加大研发投入,积极推出硅片新品,预计公司将在硅片行业始终保持领先优势。 3)考虑到光伏行业正处在产能出清期,一体化组件与硅片的盈利能力较之前已有较大幅度下降,因此我们下调公司2023-2025年盈利预测:我们预计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120.5/60.1/73.1亿元(原预测2023-2025年为191.5/239.0/274.5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18.7%/-50.1%/+21.7%,PE估值为25.3/20.8/18.5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新能源原材料价格波动的风险、新能源行业竞争加剧风险、全球“双碳”政策变动的风险、美联储降息时间递延的风险。 评论:u光伏需求增速放缓,组件与硅片环节产能过剩致使竞争加剧根据CPIA数据,2023年全球新增装机390GW,同比增长70%,基于国内外光伏需求景气度,预计2024年全球新增装机480GW,同比+23%,增速趋缓。近年来,市场格局恶化,组件行业产能CR5从2021年的58%下降到2023年的40%;硅片行业产能CR5从2021年的71%下降到2023年的54%。 产能相对过剩将致使行业竞争加剧,2024年一体化企业盈利能力同比或显著下滑,落后产能有望加速出清,市场份额或稳步向头部企业集中,我们预计到2024年组件与硅片行业产能CR5,分别可达48%/56%,同比分别增长8pct/3pct。2023年下半年至今,组件产量及开工率呈下降趋势,根据Infolink统计数据,一线组件厂商开工率从2023年7月的82%降至2024年2月的约45%;2024年2月国内组件产量31GW,环比下降20%,且较2023年7月产量已下降45%。2023年下半年至今,硅片行业虽然持续保持较高开工率,但同时也积累了较多库存,根据硅业分会调研数据,硅片行业当前库存已达到35GW以上,或为光伏组件原材料中库存最高的环节,且近期下游硅片几乎停止硅料采购。2023年下半年至今产业链价格持续下降,截至2024年3月底以182尺寸为例,TOPCon/PERC组件单瓦报价分别为0.96/0.92元,较2023年7月报价分别下降了39%/34%;N型/P型硅片单片报价分别为1.65/1.75元,较23年7月分别下降43%/38%,硅片价格累计降幅更大。进入2024年,组件一体化生产企业和硅片生产企业的盈利能力显著承压,如果按照即期价格来测算,理论上组件一体化企业的单瓦毛利已经进入到-0.05至-0.01元区间,硅片企业的单瓦毛利已经进入到-0.04至-0.05元区间。 展望第二季度,伴随库存逐步消化,光伏组件出货进入传统旺季,海外及国内需求陆续启动,光伏组件与硅片价格有望企稳,盈利能力有望回升。2024年光伏行业竞争加剧,公司积极推出硅片新品近年来,公司光伏组件业务实现高速增长,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41亿元,同比增长8.6%,实现归母净利润为116.9亿元,同比增长6.5%。盈利能力方面,近年来公司毛利率/净利率水平先下降后企稳,主要系2019年-2022年公司组件业务发展迅速,组件收入占比提升,而相对较高毛利水平的外销硅片业务占比下降有所下降,2023年Q1-Q3公司产能利用率持续高位,盈利能力稳步提升,2023Q1-Q3公司毛利率/净利率分别为19.6%/12.4%。偿债能力方面,公司整体资产负债率较为稳定,截至2023Q3公司资产负债率为56%。 公司回购方面,公司董事长钟宝申先生在2023年10月份表示拟出资1-1.5亿增持公司股份,并在2024年1月30日实施首次增持;另外,公司于2024年3月8日发布回购股份方案,回购金额为3-6亿元,回购价格不超过31.5元/股(公司最新股价为20.1元/股)。公司发布回购预案及董事长增持股份,均彰显公司对未来持续稳定发展的信心。 产品方面,公司于2024年3月28日发布泰睿硅片新品,隆基泰睿硅片作为系列产品,将涵盖多种细分产品组合,包含市场主流的高效电池路线——HBC、TBC、HJT、TOPCon等,且可同步提供多种主流尺寸、厚度的产品,公司预计泰睿硅片将在4月份开启下游验证、9月份或将批量导入量产。公司长期致力于为下游客户提效降本,持续加大研发投入,积极推出硅片新品,预计公司将在硅片行业始终保持领先优势。基于审慎原则,我们下调了组件与硅片价格假设:预计2023-2025年公司组件平均售价为1.29/0.94/0.89元/W(原假设2023-2025年为1.49/1.32/1.29元/W),单位毛利0.24/0.16/0.15元/W(原假设2023-2025年为0.26/0.25/0.24元/W);预计2023-2025年公司硅片平均售价为0.48/0.27/0.26元/W(原假设2023-2025年为0.60/0.50/0.41元/W),单位毛利0.08/0.03/0.04元/W(原假设2023-2025年为0.13/0.13/0.12元/W)。 考虑组件与硅片价格大幅下跌对业绩的影响,当前假设下2023-2025年公司组件业务毛利润为165.1/141.5/150.3/亿元,较原假设减少45.3/157.4/216.9/亿元;2023-2025年公司硅片业务毛利润为39.0/14.8/19.6/亿元,较原假设减少22.8/45.0/34.4/亿元。在上述主营业务收入和毛利预测的基础上,我们对公司期间费用、税率、股利分配比率等预测如下。未来几年期间费率小幅上升,主要系组件与硅片价格大幅下降,公司收入增速明显放缓,而公司组件出货规模综上,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年实现营业收入1173.7/1024.9/1068.6亿元,同比-9.0%/-12.7%/+4.3%;实现归母净利润120.5/60.1/73.1亿元,同比-18.7%/-50.1%/+21.7%,对应PE分别为25.3/20.8/18.5倍。投资建议:因组件与硅片价格及单位盈利下降明显,我们下调公司盈利预测,维持“买入”评级我们测算得2024Q1一体化组件单瓦毛利区间为-0.05至-0.01元/W;2024Q1硅片单瓦毛利区间为-0.04至-0.05元/W。考虑到光伏行业正处在产能出清期,一体化组件与硅片的盈利能力较之前已有较大幅度下降,因此我们下调公司2023-2025年盈利预测:我们预计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120.5/60.1/73.1亿元(原预测2023-2025年为191.5/239.0/274.5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18.7%/-50.1%/+21.7%,PE估值为25.3/20.8/18.5倍,维持“买入”评级。风险提示新能源原材料价格波动的风险、新能源行业竞争加剧风险、全球“双碳”政策变动的风险、美联储降息递延致融资利率持续高位的风险。
晶澳科技 机械行业 2024-04-03 17.89 -- -- 18.16 1.51% -- 18.16 1.51% -- 详细
事项:2023年下半年至今,产业链价格持续下降,截至2024年3月28日,TOPCon182mm组件报价为0.96元/W,PERC182mm组件报价0.92元/W,较2023年7月报价分别下降了39%/34%。硅料价格方面,当前N型致密料价格为70元/kg,较2023年7月分别下降41%。 国信电新观点:1)2023年下半年至今,组件产量及开工率持续下降,根据Infolink统计数据,一线组件厂商开工率从2023年7月的82%降至2024年2月的约45%;2024年2月国内组件产量31GW,环比下降20%,且较2023年7月产量已下降45%。伴随着产业链价格企稳,产业链库存已在逐步消化,展望二季度光伏组件出货传统旺季将至,海外及国内需求有望启动,光伏组件价格或有望企稳。 2)我们测算得2024Q1一体化组件单瓦毛利区间为-0.05至-0.01元/W,环比下降0.05至0.06元/W。考虑到光伏行业正处在产能出清期,一体化组件的盈利能力持续下降,我们下调公司盈利预测:我们预计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76.2/36.0/50.6亿元(原预测2023-2025年为89.2/111.9/138.5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37.7%/-52.7%/+40.4%,PE估值为7.6/16.1/11.5倍,维持“买入”评级。 评论:光伏需求增速放缓,产能过剩致使竞争加剧根据CPIA数据,2023年全球新增装机390GW,同比增长70%,基于国内外光伏需求景气度,预计2024年全球新增装机480GW,同比+23%,增速趋缓。近年来,市场格局恶化,行业产能CR5从2021年的58%下降到2023年的40%;行业产量CR5从2021年的57%下降到2023年的47%。产能相对过剩将致使行业竞争加剧,2024年一体化企业盈利能力同比或显著下滑,落后产能有望加速出清,市场份额或稳步向头部企业集中,我们预计到2024年行业产能/产量CR5,分别可达48%/50%,同比分别增长8pct/3.2pct。
良信股份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4-03-12 7.60 -- -- 8.69 14.34%
8.69 14.34% -- 详细
公司是国内低压电器头部企业, 营业收入稳步增长, 盈利稳中有升。 公司主营业务为低压电器, 2022 年实现营业收入 41.6 亿元, 归母净利润 4.2 亿元。 2019-2022 年营收复合增速为 26.8%, 归母净利润复合增速为 15.6%。 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 34.55 亿元, 同比+16.6%; 实现归母净利 4.14 亿元, 同比+18.8%。 公司传统市场来自房地产、 新能源等行业, 未来继续夯实新能源、 泛地产板块的优势, 提升在信息通讯、 工控、 电网等领域的市占率和盈利能力。 低压电器下游涵盖多个经济支柱产业, 2025 年国内市场空间可达 910 亿,行业增速稳定。 工业、 农业、 交通、 国防和一般的居民用电领域大多采取低压供电。 其中, 低压电器以“三断一接” 产品为主, 市场规模金额占整体低压电器产品的 86%左右。 随着新能源行业中光伏、 风电、 储能装机量快速提升, 低压电器在风光储、 新能源车行业的需求将迎来高速增长, 在传统房地产、 工建、 公商建领域市场需求稳定增长。 根据格物致 胜 预 测 , 预 计 国 内 低 压 电 器 2023-2025 年 市 场 空 间 分 别 为829.9/871.4/910.6 亿元, 同比增速分别为-3.0%/+5.0%/+4.5%。 国产加速替代, 市场集中度逐步提升。 2022 年施耐德、 德力西、 ABB 等头部外资份额合计为 33.7%, 相较 2021 年提升了 1.0pct。 以正泰、 良信等为代表的国产品牌持续发力, 20 亿以上级别的国产品牌市场份额由2011 年的 19.6%提升至 2022 年的 23.7%, 累计提高 4.1pct, 其中良信从 2011 年的 2.6%提升至 2022 年的 3.7%, 提升了 1.1pct。 公司主要客户为各行业头部企业, 巩固新能源行业领先优势。 2022 年良信在新能源领域的销售额占公司总销售比例为 14.1%, 该比例在低压电器行业前五名中排名第二。 展望 2024 年和 2025 年, 国内光伏新增装机有望实现 3.7%和 8.9%的增长, 达到 225GW 和 245GW, 风电新增装机实现12.3%和 14.7%的增长, 达到 75GW 和 86GW。 同时公司储能、 充电桩、 新能源车等新兴领域继续发力。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 2023-2025 年实现营业收入 45.00/53.19/62.48亿元, 同比增长 8.2%/18.2%/17.5%; 实现归母净利润 5.22/6.40/8.38亿元, 同比增长 23.8%/22.5%/31.0%。 综合考虑 FCFE 估值和相对估值,我们认为公司股价的合理估值区间为 8.71-9.15 元较公司当前股价有15%-21%的溢价空间。 首次覆盖, 给予“增持” 评级。 风险提示: 新能源等下游市场需求增速不及预期的风险; 产能投产不达预期的风险; 行业竞争加剧的风险; 公司降本不及预期的风险。
聚和材料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4-02-29 53.02 -- -- 67.56 27.42%
67.56 27.42% -- 详细
公司 2023 年实现净利润 4.46 亿元, 同比+14%。公司 2023 年实现营收 102.96亿元, 同比+58%; 实现归母净利润 4.46 亿元, 同比+14%。 公司 2023Q4 实现营收 28.97 亿元, 同比+78%、 环比-10%; 实现归母净利润 0.05 亿元, 同比-94%, 环比-97%。 公司 2023Q4 收入环比下滑或主要受到 P 型浆料需求走弱、出货量环比下滑等影响; 利润环比下滑主要受到 P 型浆料加工费波动、 减值计提等因素影响。 公司银浆出货量快速提升, N 型占比稳步增长。 我们预计公司 2023 年银浆出货量超 2000 吨, 同比增长超 45%; 其中 Q4 出货量预计超 550 吨, 同比增长超 50%、 环比略有下滑。 公司 2023 年出货以 PERC 银浆为主, 下游企业 2023Q4 P 型电池生产显著收缩、 造成 Q4 公司出货环比下滑。 我们预计公司 2023 年N 型银浆出货占比超 25%、 其中 Q4 出货占比达 40%左右。 伴随 N 型电池持续推广以及公司产品持续导入, 公司 N 型浆料出货占比有望持续走高。 P 型浆料加工费波动扰动短期盈利, LECO 浆料等新品有望增益盈利能力。 公司 2023Q4 银浆单吨净利环比明显下滑, 或主要受到 P 型电池客户生产收缩、加工费环比下滑等影响。 展望 2024 年, 伴随 N 型电池持续导入新技术, 公司高附加值的 LECO 浆料等产品出货量有望快速增长, 进而增益盈利能力。 公司积极向产业链上游延伸布局, 优化成本结构。 2023H1 公司收购江苏连银100%股权, 并将其更名为聚有银。 聚有银将建设全球顶尖的粉体研发中心,以拓展开发 MLCC、 锂离子电池、 半导体等领域使用的纳米级粉体材料。 公司拟投资 12 亿元在常州建设“高端光伏电子材料基地项目” , 该项目完成后可年产 3000 吨电子级银粉。 2024 年聚有银产能持续释放, 有望为公司降本做出显著贡献。 公司非光伏银浆方面布局加速拓展。 公司电子浆料已形成 8 大系列、 100 余个 SKU, 产品覆盖射频、 片式元器件、 电致变色玻璃、 LTCC 等多个市场, 多项技术实现了同行业技术突破。 胶粘剂围绕光伏、 动力储能和消费电子等核心市场需求, 开发了包括导热、 结构、 灌封、 功能粘接等多个功能系列产品。 风险提示: 行业竞争加剧风险; 需求不及预期; 新产品认可度提升缓慢。 投资建议: 调整盈利预测, 维持“增持” 评级。 我们预计公司 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为 4.46/7.41/9.78 亿元( 原预测为 5.54/7.41/9.78 亿元) , 同比+14/+66/+32%, EPS 分别为 2.69/4.47/5.90 元, 当前 PE 为20/12/9 倍, 维持“增持” 评级。
阳光电源 电力设备行业 2024-01-31 80.00 -- -- 91.22 14.03%
112.77 40.96% -- 详细
公司32023年实现归母净利润393-103亿元,同比增长159-187%。阳光电源发布业绩预告,2023年实现营收710-760亿元,同比增长76%-89%,实现归母净利润93-103亿元,同比增长159-187%。对应Q4公司营收245.85-295.85亿元,同比增长36.3%-64%,环比增长38.2%-66.3%,Q4实现归母净利润20.77-30.77亿元,同比增长35.5%-100.7%,环比-27.6%至+7.2%。 公司筹划分拆控股子公司阳光新能源境内上市。阳光新能源主要从事新能源电站的系统研发、项目开发以及系统解决方案销售业务,2023年前三季度阳光新能源实现营收138亿元,实现净利润7.02亿元,净利率5.1%。此次分拆上市有利于优化阳光电源在新能源开发领域的布局,强化新能源电站开发业务的市场优势和技术优势。同时公司拟对阳光新能源增资10亿元,其中0.79亿元用于新增股本,9.21亿元用于资本公积,增资完成后,阳光新能源注册资本由14.2亿元提升至14.99亿元,公司持有阳光新能源股权比例由82%增加至82.94%,目前增资方案已通过公司董事会与临时股东大会审议。 公司发布2023年股权激励方案。公司此次股权激励对象共计518人,拟授予限制性股票共计1150万股,占公司总股本0.77%,此次股权激励授予价格为43.22元/股,此次股权激励产生管理费用共计4.27亿元,2024-2027年将分别摊销2.17/1.17/0.65/0.28亿元。公司2023年股权激励考核方案为2024年-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不低于724.7/885.7/1046.8/1207.8亿元或归母净利润分别不低于79/86.2/93.4/100.6亿元,目前股权激励方案已通过公司董事会与临时股东大会审议。 光储出货量保持高增,龙头企业市场份额保持稳固。我们估计公司2023年光伏逆变器出货120-140GW,同比增长56%-82%,其中Q4出货35.5-55.5GW,储能系统方面,我们估计2023年出货12-15GWh,同比增长56%-95%,其中Q4出货4-7GWh。展望2024年,我们预计公司光伏逆变器出货150-170GW,同比增长7%-42%,储能系统出货20-24GWh,同比增长33%-100%,在光储行业装机需求持续高增背景下,龙头企业市场份额保持稳固。 投资建议:下调盈利预测,维持“买入”评级。我们基于公司现有业绩,考虑全球光储行业竞争格局变化以及市场价格变动情况,下调公司盈利预测,预计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97.76/88.48/95.94亿元(原预测23-25为99.18/100.34/117.41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172/-9.5%/8.4%,EPS分别为6.58/5.96/6.46元,对应估值为12.2/13.5/12.5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原材料波动风险、行业竞争加剧风险、全球政策波动的风险。
迈为股份 机械行业 2023-11-13 128.03 -- -- 130.20 1.69%
134.90 5.37%
详细
公司 23Q3 实现营收 22.38 亿元, 同比+78.28%。 公司 23Q3 实现营收 22.38亿元, 同比+78.28%, 环比+30.72%; 归母净利润 2.89 亿元, 同比-0.56%,环比+41.67。 公司 2023 年前三季度实现营收 51.07 亿元, 同比+69.35%; 归母净利润 7.14 亿元, 同比+3.88%。 异质结设备持续签单, 公司在手订单充足。 2023 年以来公司接连签订异质结设备大单, 据不完全统计, 已与客户三五互联(琏升科技) 、 安徽华晟签订共计 17 条产线、 10.2GW 异质结设备订单。 9 月又与安徽华晟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约定华晟将在三年内向公司分期下单不低于 20GW 高效异质结太阳能 NBB 组件串焊设备需求订单, 双方共同推动 HJT+NBB 成为新一代光伏主流技术, 并签订首期 5.4GW 采购合同。 截至三季度末, 合同负债 76.4 亿元, 同比+120%, 环比上季度末+15%; 公司存货 111.5 亿元,同比+171%, 环比上季度末+22%。 公司在手订单充足, 随着异质结电池扩产致使设备需求不断增高, 对公司业绩增长提供了进一步保障。 公司创新技术储备充足, 有望受益于 HJT 大规模量产。 2023Q3 公司研发费用 2 亿元, 同比+51%、 环比+19%, 光伏方面研发围绕异质结、 异质结加铜电镀和异质结加钙钛矿叠层有序进行。 公司的 NBB 技术可将银浆耗量减少 30%以上, 降低胶膜克重约 30%使其适应更薄硅片, 且在焊接工序即形成有效的焊接合金层, 实现组件的降本增效。 展望 2024 年, 公司计划通过新型制绒添加剂优化制绒工艺、 优化 CVD 及 PVD 设备和相关工艺、 采用新型钢板及浆料等方式, 进一步助力 HJT 电池降本增效, 继续提升公司设备产品竞争力。 我们预计随着 HJT 大规模量产, 公司将保持行业头部地位及较高市占率, 充分受益于 HJT 电池技术迭代需求。 风险提示: HJT 设备及其他半导体设备新品推广不及预期的风险; 光伏行业政策变动的风险; 行业竞争加剧的风险; 公司降本不及预期的风险。 投资建议: 下调盈利预测, 维持“买入” 评级。 考虑到公司新产品调试时间较长、 费用前置等因素对收益产生一定影响, 我们下调公司盈利预测, 预计2023-2025 年归母净利润为10.6/18.7/26.5 亿元(原预测为12.2/20.6/28.5亿元) , 同比+23/+77/+41%, EPS 分别为 3.82/6.74/9.52 元(原预测为4.38/7.40/10.26 元) , 对应当前动态 PE 为 34/19/14 倍, 维持“买入” 评级。
东方日升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3-11-10 18.50 -- -- 19.49 5.35%
19.49 5.35%
详细
公司 2023Q3实现净利润 4.18亿元, 同比+72%。 公司 2023Q3实现营业收入104.10亿元,同比+24%,环比-4%;实现归母净利润 4.18亿元,同比+72%,环比-24%; 扣非归母净利润 7.33亿元, 同比+149%, 环比+29%; 公司 2023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 280.17亿元,同比+33%;实现归母净利润 12.79亿元, 同比+71%。 组件产品出货量快速增长,异质结组件海外订单进展顺利。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组件出货确认收入 14.4GW, 销售量同比增长约 36%; 海外方面, 随着马来西亚 3GW 产能实现满产, 预计未来公司海外市场销售占比将进一步增加; HJT 组件方面, Q3以来公司已发往欧洲 60MW、 巴西 50MW、 东南亚 8MW, 合计海外发货超过 100MW。 据不完全统计, 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海外新签异质结电池组件订单超 2.2GW, 涵盖新加坡、 澳大利亚、 欧洲等地区客户, 随着公司 HJT 产品产能逐步释放, 预计公司 2024年公司出货量将有进一步提升。 HJT 电池组件产能顺利爬坡, 降本增效规划持续推进。 目前公司异质结产线量产平均效率达 25.5%, 良率达 99%, 公司金坛 4GW 及宁海 5GW 异质结产线投产爬坡顺利, 预计年底前将形成 9GW 以上 HJT 电池组件产能。 成本方面,金属化成本及非硅成本的降本计划均推进顺利, 预计四季度仍将实现成本的进一步下降。 展望 2024年, 公司仍有全面降本规划, 通过降低银浆耗量、导入无铟靶材、 使用超薄硅片等方式, 公司 HJT 产品仍有较大降本空间。 仲裁结果产生较高费用, 公司归母净利润受计提影响。 公司与客户 Focus 的合同纠纷仲裁于三季度由 ICC(国际仲裁法院) 作出仲裁结果, 根据裁决公司将向 Focus 赔偿总计 7,172万美元(约合人民币 5.14亿元) 。 公司基于谨慎性原则, 将该 5.14亿元全部计入营业外支出, 致使单三季度产生非经常损益约 3.15亿元, 对公司归母净利润影响较大。 风险提示: 光储需求不及预期; 客户开拓不及预期; 投产进度不及预期。 投资建议: 下调盈利预测, 维持“增持” 评级。 考虑到近期电池组件价格大幅下降, 光伏行业竞争加剧, 以及部分国家储能市场装机不及预期等情况,我们下调公司盈利预测, 预计 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为 18.2/22.3/28.0亿元(原预测为 19.5/27.6/36.6亿元) , 同比+92/+23/+26%, EPS 分别为1.59/1.95/2.46元(原预测为 1.71/2.42/3.21元) , 对应当前动态 PE 为12/9/8倍, 维持“增持” 评级。
通灵股份 电力设备行业 2023-11-10 40.50 -- -- 43.00 6.17%
49.98 23.41%
详细
公司32023Q3实现净利润10.61亿元,同比+28%。公司2023Q3实现营收4.4亿元,同比+21%,环比+15%;归母净利润0.61亿元,同比+28%,环比+29%;扣非净利润0.57亿元,同比+33%,环比+32%;销售毛利率为23.9%,同比+5.2pcts,环比+2.0pcts;销售净利率13.8%,同比+0.8pcts,环比+1.5pcts。 公司2023年前三季度实现营收11.52亿元,同比+17%;归母净利润1.45亿元,同比+54%。 产能扩充稳步推进,客户拓展与产品创新两端发力。截至2023年H1,公司已实现日产能30万套,我们预计公司年底前将具备年产能超1亿套,随着公司募投项目进展顺利,其新建接线盒生产及技改项目将分别于2024年3月、6月完工,预计公司2024年底将具备1.5亿套以上的年产能力。公司主要客户为多家组件头部企业,并仍在不断进入新客户供应体系,持续拓展销售渠道。同时,公司积极投入研发,研发费用率逐年提高,独家首创的浇筑芯片接线盒可显著增加电流承载能力,具有更好的散热性能及成本优势,更加适配N型迭代后的大功率组件产品。随着芯片接线盒产品导入市场,公司盈利能力有望进一步提升。 积极布局越南接线盒产能,互联线束发力海外高端市场。公司稳步推进越南接线盒产能布局,已通过新加坡全资子公司,完成越南当地投资主体孙公司的注册登记手续,将通过推进建设越南产能,满足海外市场需求。公司互联线束产品主要应用于国外光伏电站,属于非标定制化产品,毛利率高于公司其他产品,2023年前半年达到28%。随着欧美市场地面电站装机规模的快速提升,公司互联线束产品有望实现放量,进一步提高公司盈利水平。 风险提示:芯片接线盒及其他新产品推广不及预期的风险;产能投产不达预期的风险;行业竞争加剧的风险;公司降本不及预期的风险。 投资建议:下调盈利预测,维持“增持”评级。考虑到近期组件价格大幅下降,利润端压力对上游辅材价格产生一定影响,我们下调公司盈利预测,预计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为2.15/3.23/4.30亿元(原预测为2.63/4.72/6.24亿元),同比+86/+50/+33%,EPS分别为1.79/2.69/3.58元(原预测为2.19/3.93/4.5.20元),对应当前动态PE为22/16/13倍,维持“增持”评级。
晶科能源 机械行业 2023-11-08 9.38 -- -- 10.79 15.03%
10.79 15.03%
详细
公司 2023Q3实现净利润 25.1亿元, 同比+226%。 公司 2023年前三季度实现营收 850.97亿元, 同比+61%; 实现归母净利润 63.54亿元, 同比+279%。 公司 2023Q3实现营收 314.72亿元,同比+63%、环比+3%;实现归母净利润 25.11亿元,同比+226%、环比+15%;毛利率为 16.78%、同比+6.56pct、环比+0.55pct; 净利率为 7.98%, 同比+4.00pct、 环比+0.81pct。 公司 Q3N 型组件出货环比持续增长, 盈利能力表现稳定。 我们估计公司2023Q3组件出货量超 21GW, 环比+20%左右, 其中 TOPCon 组件出货量约为13.5-14GW, 环比+30%以上, 占比达到 63%以上, 环比+5pct。 我们估计公司2023Q3单瓦扣非净利近 0.12元, 环比微降。 公司依托一体化布局以及 N 型产品占比的持续提升, 盈利能力维持在较高水平。 展望全年, 我们预计公司组件出货量有望达到 75GW 左右, 同比增长近 70%。 公司 N 型产品性能持续提升。 10月 30日, 公司宣布经测试认证, 公司自主研发的 182尺寸 TOPCon 电池转化效率达到了 26.89%, 创造了 182及以上尺寸 TOPCon 电池片转化效率的新纪录。 公司研究院率先开发出先进金属化增强技术、 能量粒子体钝化技术以及高效陷光钝化接触技术等多项适用于大尺寸电池的先进技术, 持续推动电池性能提升。 风险提示: 原材料价格剧烈波动; 行业竞争加剧风险; 需求不及预期。 投资建议: 上调盈利预测, 维持“增持” 评级。 基于公司 N 型产品持续放量以及产能建设加速推进, 我们上调盈利预测, 预计 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为 82.48/95.15/110.51亿元(原预测为 77.80/90.68/110.45亿元) , 同比+181/+15/+16%, EPS 分别为 0.82/0.95/1.11元, 当前 PE 为11/10/9倍, 维持“增持” 评级。
固德威 机械行业 2023-11-08 118.41 -- -- 128.49 8.51%
143.48 21.17%
详细
2023Q3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1.52亿元,同比-31%。固德威2023年前三季度实现营收56.5亿元,同比+93.8%,实现归母净利润8.93亿元,同比+224.5%;前三季度实现毛利率34.1%,同比+3.2pct,净利率15.9%,同比+6.8pct。 公司Q3实现营收18.36亿元,同比+25%,环比-12.4%,Q3实现归母净利润1.52亿,同比-31%,环比-62%;Q3毛利率31.2%,同比-1.6pct,环比-1.5pct;Q3净利率8.83%,同比-6pct,环比-10.5pct。 受海外库存压力影响,储能逆变器出货环比下降。我们估计公司2023年Q1-Q3储能逆变器累计出货14.5万台,其中Q3出货约2.6万台,环比下降54%,贡献约3亿元收入,Q3出货环比下降主要系海外储能逆变器库存压力影响。公司Q3储能逆变器单价为1.16万元/台,环比提升16%,主要系工商业储能产品出货比例提升带动。展望Q4,伴随海外逆变器去库存改善,我们预计公司储能逆变器出货将有所恢复,预计2023全年公司储能逆变器出货17-20万台。 Q3光伏并网逆变器出货量环比下降20%,单台价格环比提升15%。我们估计公司2023年Q1-Q3光伏并网逆变器出货约41.8万台,其中Q3出货约11.82万台,环比下降20%,贡献约7.4亿元收入。公司光伏并网逆变器单台价格约为6300元/台,环比提升15%,主要系公司工商业及地面电站逆变器出货占比提升。展望Q4,我们预计全年公司逆变器出货将保持稳定,工商业及地面电站产品将持续提升出货占比,我们预计2023全年出货为53-56万台。 新业务逐步贡献业绩。公司户用系统业务方面,我们估算Q3贡献约5.3亿元收入,全年来看,我们预计户用系统开发量将达到1GW,全年将贡献超15亿元收入。光电建材业务方面,我们预计2023全年将贡献2-3亿元收入,后续新业务将逐步释放业绩。 投资建议:下调盈利预测,维持“增持”评级。我们基于公司现有业绩,考虑海外市场光储市场需求波动情况,下调公司盈利预测,预计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11.03/13.51/15.89亿元(原预测23-25为19.86/26.31/31.36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69.9%/22.4%/17.7%,EPS分别为6.38/7.81/9.19元,对应估值为17.8/14.6/12.4倍。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原材料波动的风险、行业竞争加剧的风险、全球政策波动的风险。
阳光电源 电力设备行业 2023-11-07 83.61 -- -- 93.39 11.70%
94.50 13.02%
详细
20223Q3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28.69亿元,同比+147%。阳光电源前三季度实现营收464亿元,同比+109%,实现归母净利润72.2亿元,同比+250.5%,毛利率31.3%,同比+5.9pct,净利率15.8%,同比+6.2pct。公司Q3实现营收178亿元,同比+79%,环比+11%,Q3实现归母净利润28.69亿,同比+147%,环比+0.8%;Q3毛利率34.4%,同比+9.2pct,环比+3.8pct;净利率16.4%,同比+4.5pct,环比-1.6pct。 光伏逆变器Q3出货高增。我们估计2023年Q1-Q3公司光伏逆变器累计出货83GW,其中Q3出货33GW,环比上升10%,贡献约70-75亿元收入,其中地面电站逆变器出货占比达到67%。盈利能力方面,我们估算公司光伏逆变器毛利率40%,较Q2小幅提升,主要原因为Q3成本端运费下降明显。展望全年,我们预计公司光伏逆变器出货达到120-130GW,盈利方面将继续保持平稳。 储能出货稳步提升,盈利能力提升。我们估计2023年Q1-Q3公司储能产品出货约8-8.5GWh,其中Q3出货约3-3.5GWh,环比上升0-17%,贡献约50-55亿元收入。盈利能力方面,因运费下降,储能系统成本下降,我们估算公司储能产品毛利率超过35%,较Q2环比提升明显。展望全年,我们预计公司储能出货达到12-15GWh,后续在全球竞争中,公司将彰显强大的品牌实力,继续保持稳定的出货增长。 电站业务保持增长。我们估算2023年Q1-Q3公司电站业务贡献125-130亿元收入,其中Q3贡献50-55亿元收入,环比增长26%-38%。全年来看,我们预计电站开发将达到6GW,全年将贡献175-185亿元收入。 投资建议:上调盈利预测,维持“买入”评级。我们基于公司现有业绩,考虑公司在全球市场的强劲竞争力,上调公司盈利预测,预计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99.18/100.34/117.41亿元(原预测23-25为80.54/97.02/117.41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176%/1.2%/17%,EPS分别为6.68/6.76/7.91元,对应估值为12.5/12.4/10.6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原材料波动的风险、行业竞争加剧的风险、全球政策波动的风险。
德业股份 机械行业 2023-11-06 66.22 -- -- 76.60 15.68%
94.27 42.36%
详细
2023Q3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 3.05亿元, 同比-36%。 德业股份 2023年前三季度实现营收 63.3亿元, 同比+55.3%, 实现归母净利润 15.7亿元, 同比+69%,实现毛利率 40.5%, 同比+7pct, 实现净利率 24.8%, 同比+2pct。 Q3实现营收 14.3亿元, 同比-15.8%, 环比-49%, 实现归母净利润 3.05亿, 同比-36%,环比-55%; Q3毛利率为 36%, 同比-5.9pct, 环比-4.6pct; 净利率为 21.3%,同比-6.9pct, 环比-2.8pct。 受海外需求影响, 储能逆变器出货环比下降。 我们估计公司 2023年 Q1-Q3储能逆变器累计出货 35万台, 其中 Q3出货约 5万台, 环比下降 72%, 主要系海外储能逆变器库存压力及南非地区入冬影响, 出货放缓, 公司储能逆变器盈利端表现稳定。 展望 Q4, 我们预计南非市场需求将逐步回暖, 同时伴随海外逆变器去库存, 公司储能逆变器出货将有所改善, 我们预计 2023全年公司储能逆变器出货 40-45万台。 微逆出货改善。 我们估计公司 2023年 Q1-Q3微逆出货约 38万台, 其中 Q3出货约 14万台, 环比+1300%, 伴随继电器新方案推出后, 公司在欧洲市场微逆出货改善。 展望 Q4, 伴随微逆新方案推广, 我们预计公司微逆将进一步改善, 同时预计公司产品将逐步导入美国等新市场, 我们预计全年公司微逆出货为 53-60万台。 组串式逆变器出货平稳。 我们估计公司 2023年 Q1-Q3组串式逆变器出货约17万台, 其中 Q3出货约 5万台, 环比基本持平, 展望 Q4, 我们预计公司组串式逆变器出货继续保持平稳, 全年出货达到 22-24万台。 投资建议: 下调盈利预测, 维持“增持” 评级。 我们基于公司现有业绩, 考虑海外市场光储市场需求波动情况, 下调公司盈利预测, 预计 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19.64/21.26/24.25亿元(原预测23-25为30.75/40.12/47.08亿元) , 同比增速分别为 29.4%/8.3%/14.1%, EPS 分别为 4.57/4.94/5.64元, 对应估值为 14.5/13.4/11.8倍。 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 原材料波动的风险、 行业竞争加剧的风险、 全球政策波动的风险。
海优新材 基础化工业 2023-11-03 68.55 -- -- 77.50 13.06%
77.50 13.06%
详细
23Q3实现归母净利润-0.4亿元,同比减亏0.3亿元。23Q1-Q3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9.5亿元,同比下滑4%;实现归母净利润-0.8亿元,同比下滑156%。 对应23Q3单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5.5亿元,同比提升18%,环比提升48%;实现归母净利润-0.4亿元,同比减亏0.3亿元,环比减亏0.2亿元。受23Q3末产品订单价格下滑以及库存成本较高的影响,基于审慎原则,23Q3公司计提存货跌价准备0.8亿元。 胶膜出货量环比提升显著,持续深耕TOPCon封装技术储备。我们测算,23Q3公司胶膜出货量1.8亿平,环比提升约60%,23Q1-Q3出货量约4.5亿平,超过2022年全年出货量;23Q3单平净利-0.22元,环比减亏0.3元。头部企业维持份额优先策略,胶膜价格进入底部运行区间,随着尾部产能持续出清,未来行业竞争格局有望改善。23Q1-Q3,公司持续对抗PIDEVA胶膜、白色增效EVA胶膜和增效共挤POE胶膜、多品类POE胶膜的性能深入研究并持续提升产品品质,尤其在TOPCon配套胶膜技术方向取得了良好进展。公司增加了单层POE胶膜品类并重点改善POE胶膜易打滑及碰片等缺陷,同时成功研发了EXP型和迭代EPE共挤POE胶膜产品,可在保障胶膜耐水解性能的前提下,大比例降低POE树脂使用量,为TOPCon组件未来快速发展做好技术储备。 携手陶氏展开POE产品深度合作,重点发力汽车新材料市场。公司新增新能源汽车智能玻璃用调光膜等电子功能膜,以及降温降噪PVE玻璃胶膜等新产品,同时汽车智能座舱新型环保表面材料也取得了良好进展。此外,公司与陶氏化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备忘录,陶氏中国将向公司在POE树脂开发及POE产品稳定供应上提供支持,以期建立起双方间更深层次的合作关系,共同推进POE在汽车智能座舱表面材料市场的成长。 风险提示:行业竞争加剧;原材料价格波动;投产进度不及预期。 投资建议:考虑公司光伏胶膜业务在当前竞争格局下的定价策略及原材料EVA粒子价格大幅波动影响,下调2023-2025年盈利预测,预计2023-2025年收入55.8/66.3/78.1亿元(2023-2025年原预测为85.6/120.9/139.2亿元),同比增速5%/19%/18%,归母净利润0.50/2.21/2.59亿元(2023-2025年原预测为5.31/8.02/9.19亿元),同比增速1%/337%/18%;摊薄EPS=0.60/2.62/3.09元,当前股价对应PE=116/26/23x,维持“买入”评级。
通威股份 食品饮料行业 2023-11-03 26.55 -- -- 28.28 6.52%
28.28 6.52%
详细
公司 2023Q3 实现净利润 30.31 亿元, 同比-68%。 公司 2023Q3 实现营业收入374.52 亿元, 同比下滑 11%, 环比下滑 9%; 实现归母净利润 30.31 亿元, 同比下滑 68%, 环比下滑 35%; 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 30.21 亿元, 同比下滑 68%,环比下滑 27%。 公司 2023 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 1114.21 亿元, 同比提升9%; 实现归母净利润 163.02 亿元, 同比下滑 25%; 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 156亿.42 元, 同比下滑 29%。 盈利能力方面, 2023 年前三季度公司毛利率为 29.3%, 同比下滑 9.3pcts;净利率为 18.8%, 同比下滑 6.9pcts。 23Q3 单季度公司毛利率 19.8%, 同比下滑 23.9pcts, 环比下滑 7pcts; 净利率 10.3%, 同比下滑 18.3pcts, 环比下滑 4.7pcts。 硅料出货环比提升, 成本及产能持续领先。 硅料价格持续走跌, 根据solarzoom 数据, 23Q2 硅料平均含税均价 136 元/kg, 23Q3 硅料平均含税均价 74 元/kg, 环比-46%; 出货量方面, 我们估计 2023 前三季度公司出货约28 万吨, 其中 23Q3 约 10 万吨, 权益出货量约 7.5 万吨, 出货量环比微增;成本及产能方面, 公司目前生产成本已降至 40 元/kg 以内, 硅料产能超 42万吨, 预计未来三年公司产能将扩展至 80-100 万吨, 我们认为公司成本及产能均保持在行业的领先地位。 电池组件一体化战略持续推进。 电池片方面, 我们估计公司前三季度公司出货量约为 57GW, 其中 23Q3 约为 21GW(含 TOPCon 电池约 2.5GW) , 环比提升10.5%, 因进一步实现了精细化管理控费、 工艺水平持续精进, 预计公司电池业务单瓦盈利水平环比向好; 组件方面, 我们估计公司前三季度出货量约18GW, 其中 23Q3 约为 9GW, 环比提升约 50%, 出货量增幅显著。 产能方面,目前电池产能为 90GW(含 TOPCon 产能约 25GW) , 后续双流 25GW 与眉山 16GW的 TOPCon 有望于 2024 年相继投产; 公司组件年产能已提升至 55GW, 其中盐城 25GW 和金堂 16GW 高效组件项目已全面投产。 风险提示: 下游需求不及预期; 公司产能建设不及预期; 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 产业链竞争加剧。 投资建议: 下调盈利预测, 维持“增持” 评级。 考虑到光伏行业各环节产能快速过剩及下游库存持续维持高位, 产业链价格向下波动剧烈, 我们下调公司盈利预测, 预计 2023-2025 年归母净利润为 181.04/136.11/168.亿元(原预测为 194.8/202.6/223.5 亿元) , 同比-29.6%/-24.8%/+23.7%, EPS 分别为 4.02/3.02/3.74 元, 当前 PE 为 6.8/9.0/7.3 倍, 维持“增持” 评级
金博股份 非金属类建材业 2023-11-01 82.93 -- -- 91.28 10.07%
91.28 10.07%
详细
23Q3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 0.29亿元, 同比-78%。 23Q1-Q3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8.78亿元, 同比-23%; 实现归母净利润 3.12亿元, 同比-37%。 对应 23Q3实现营业收入 2.71亿元, 同比-10%, 环比-11%; 实现归母净利润 0.29亿元,同比-78%, 环比-83%。 23Q3光伏热场价格探底后有所回升, 9月下旬起价格上涨 15%。 随着硅片新增产能不断释放,光伏热场需求旺盛。根据 2023年 10月 20日 Solarzoom统计报价, 光伏热场价格下降至 26万元/套的低点后, 逐步回升至 30万元/套, 涨幅约 15%。 23Q3光伏热场价格跌至年内低点后触底回升,叠加原材料碳纤维价格逐步下行, 23Q4起公司光伏热场业务盈利有望改善。 前瞻布局锂电负极碳/碳热场材料, 替代空间前景广阔。 公司依托在先进碳基复合材料领域研发与产品等方面的积累, 发布匣钵、 坩埚、 箱板及立柱四大碳/碳负极热场材料。相较石墨热场, 碳/碳负极热场材料具有力学性能好、使用寿命长、 抗热震性好等特点, 理论替代市场空间巨大。 目前公司碳/碳负极热场材料已成功应用于年产 10万吨锂电池负极材料用碳粉制备一体化示范线Ⅰ期项目(5万吨) , 随着碳/碳热场优势逐步显现, 公司碳/碳负极热场材料和石墨化加工的市场有望全面打开。 碳/陶制动盘产品体系丰富, 已获得多家主机厂定点。 公司充分利用碳纤维预制体编织技术、 化学气相沉积等碳基复合材料核心制备技术和关键装备研发设计能力, 实现现有生产环节的共线生产, 实现碳/陶复合材料的大规模低成本制备生产, 并率先在比亚迪、 广汽等车企取得了定点通知书。 目前公司“龙鳞” 系列高性能涂层碳陶制动盘已搭载于比亚迪仰望 U9及广汽埃安Hyper SSR 等车型。 公司规划 2023年实现年产能碳/陶制动盘 40万盘、 刹车片 800万片; 2025年实现年产能碳/陶制动盘 400万盘、 刹车片 2000万片。 风险提示: 新增产能投产不达预期的风险; 新产品导入不及预期的风险; 行业竞争加剧的风险; 公司降本不及预期的风险。 投资建议:考虑光伏热场价格下探及公司收入确认节奏影响,下调 2023-2025年公司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为4.5/6.7/8.9亿元(原预测 5.9/8.5/12.6亿元) , 同比增速-19%/49%/33%(原预测 7%/46%/48%) ,摊薄 EPS 为 3.22/4.82/6.42元, 对应 2023-2025年动态 PE 为 26/18/13倍,维持“增持” 评级。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2 转到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