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程俊杰

山西证券

研究方向:

联系方式:

工作经历: 执业证书编号:S0760519110005...>>

20日
短线
0%
(--)
60日
中线
0%
(--)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2 转到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彤程新材 基础化工业 2023-05-26 36.40 -- -- 36.68 0.77% -- 36.68 0.77% -- 详细
立足三大板块业务,公司业绩持续增长。彤程新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全球领先的新材料综合服务商,公司位于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在中国拥有三家精益制造工厂和两家研发中心,业务范围覆盖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公司立足电子材料、汽车/轮胎用特种材料、全生物降解材料三大业务板块。1)电子材料业务主要涵盖半导体光刻胶及配套试剂、显示面板光刻胶、PI材料及电子类树脂等产品,已成为国内光刻胶生产领域的龙头企业。 2)公司是特种橡胶助剂龙头,连续多年是中国最大的橡胶酚醛树脂生产商。 3)公司运用巴斯夫全球先进工艺技术的10万吨/年可生物降解材料项目(一期)在上海化工园区落地。2015-2022年,公司营业收入从15.6亿元升至25亿元,CAGR为6.97%;归母净利润从0.77亿元升至2.98亿元,CAGR达到21.33%。 2022年公司整体业务稳定增长,电子化学品收入3.77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239.64%。 轮胎行业回暖带来增长空间,公司是全球最大的轮胎用特种材料供应商。 2023年以来海运费下降、部分地区海外港口吞吐量恢复正常,多重利好促进轮胎出口,轮胎企业持续在海外建厂,国内外汽车行业和轮胎行业的持续发展将为橡胶助剂行业带来充足的市场空间。公司是全球最大的轮胎用特种材料供应商,生产和销售的轮胎用高性能酚醛树脂产品在行业内处于全球领导者地位。公司与国内外轮胎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业务合作,客户覆盖全球轮胎75强,包括普利司通、米其林、固特异、马牌、倍耐力等国际知名轮胎企业。根据橡胶协会统计,2022年加工型橡胶助剂企业中公司排名第一位。 光刻胶业绩快速增长,公司不断提升电子材料领域市场份额。2022年公司半导体光刻胶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7652万元,同比增长53.48%;公司半导体用G/I线光刻胶产品较上年同期增长45.45%;KrF光刻胶产品较上年同期增长321.85%。截至2022年底公司共有22家12寸客户,20家8寸客户,8/12寸客户的营收贡献率是公司半导体光刻胶业务营收贡献的主力。显示光刻胶方面,2022年北旭电子全年实现销售收入2.42亿元,国内市占率约为19%,是国内本土第一大供应商。新客户开发方面,已经向惠科正式量产销售;同时,咸阳彩虹等导入测试工作,已经取得阶段性进展,预计23年上半年将陆续实现量产销售。 限塑下可降解塑料迎来新发展,公司是国内唯一一家得到巴斯夫授权企业。限塑令之下,可降解材料需求量将出现大幅增加,PBAT、PLA等可降解材料迎来广阔的市场空间。公司是目前国内唯一一家得到巴斯夫授权企业,通过引进巴斯夫授权的PBAT聚合技术,在上海化工园区落地10万吨/年可生物降解材料项目(一期),生物可降解材料市场开发进展顺利,2023H1正式投产,随着项目建成投产,能够为公司贡献业绩增量。 投资建议公司是特种橡胶助剂和光刻胶龙头,有望充分受益橡胶助剂、电子材料、可降解塑料三大业务持续增长,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年分别实现营业收入31.07、38.24、47.03亿元,同比增长24.3%、23.1%、23%;分别实现净利润3.79、4.85、6.21亿元,同比增长27.1%、28.1%、27.9%;EPS分别为0.64、0.81、1.04元。对应PE分别为57.4、44.8、35倍,由于可比公司所属的橡胶助剂、半导体光刻胶和显示面板光刻胶存在一定差异,公司PE估值低于半导体光刻胶上市公司晶瑞电材、南大广电、上海新阳等;高于橡胶助剂上市公司阳谷华泰;略高于显示面板光刻胶上市公司雅克科技,首次覆盖给予买入-A评级。 风险提示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的风险;项目建设不及预期的风险;客户验证不及预期的风险;光刻胶产品研发的风险;市场竞争加剧带来经营风险等。
万华化学 基础化工业 2023-03-23 96.41 -- -- 98.57 0.36%
96.75 0.35% -- 详细
公司披露2022 年年报,实现营业收入1655.65 亿元,yoy+13.76%,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62.34 亿元,yoy-34.14%。其中,Q4 实现营业收入351.45 亿元,yoy-8.04%,环比-14.91%;归属净利润26.25 亿元,yoy-48.59%,环比-18.6%。 事件点评 受大宗原料及能源价格上涨,业绩增收不增利。随着聚醚多元醇销量提升、PO/SM 装置及多套精细化学品装置投产,公司聚氨酯系列、石化系列、精细化学品及新材料系列的主要产品销量增加,产量分别为416 万吨、450万吨、98 万吨,同比分别+3.88%、+12.57%、+24.11%;销量分别为418 万吨、454 万吨、95 万吨,同比分别+7.44%、+16.4%、+24.52%;受全球大宗原料及能源价格上涨影响,产品成本上涨幅度大于收入增长幅度,毛利率同比下降,聚氨酯系列、石化系列、精细化学品及新材料毛利率分别为24.45%、3.74%、27.63%,较上年同期分别-10.62pct、-13.35pct、+6.38pct;根据百川盈孚,截至3 月20 日,聚合MDI 15775 元/吨,yoy-13.09%,22 年均价为17084.76 元/吨;纯MDI 18800 元/吨,yoy-18.26%,22 年均价为20640 元/吨;TDI 17975 元/吨,yoy-7.35%,22 年均价为18235.78 元/吨。主要原料纯苯、动力煤、cp 丙烷22 年均价分别为8125 元/吨、1136 元/吨、737 美元/吨,同比+14%、+21%、+14%。 公司加大资源投入,竞争力持续提升。2022 年公司研发投入34.20 亿元,同比增长7.95%,资本开支326.15 亿,同比增长21.49%。聚氨酯业务方面,截至2022 年末公司在烟台拥有110 万吨/年MDI、30 万吨/年TDI 装置,在宁波拥有120 万吨/年MDI 装置,在匈牙利BC 公司拥有35 万吨/年MDI、25 万吨/年TDI 装置,在福建拥有40 万吨/年的MDI 装置、10 万吨/年TDI装置;石化业务方面,以100 万吨/年乙烯及75 万吨/年丙烷脱氢装置为源头,实现产业链联动和价值链协同,公司实现自主开发POE 等技术产业化,规划在烟台实施的120 万吨/年乙烯及下游高端聚烯烃项目目前正在有序稳步建设中;精细化学品及新材料业务方面,ADI 市场占有率持续提高,TPU 产品结构持续优化,PMMA 业务国内市场份额持续扩大,膜材料业务不断拓展在家用净水、钢铁、光伏新能源等领域的应用,PC 产业链全线贯通,高端产品占比进一步提升,致力于打造电池化学品和电池材料产业链。 双碳战略稳步推进,ESG 行动进一步夯实可持续发展根基。未来公司将坚持走绿色低碳安全的可持续发展道路。聚焦绿色回收,布局环保产业链,以强劲研发实力、持续扩大的MDI 产能优势以及聚碳酸酯(PC)全产业链优势,进军硬泡回收、循环托盘、塑料回收领域;立足可持续材料研发,开展技术攻关,聚焦零碳社区、无醛空间、生物基和生物降解材料等应用场景,实现可持续发展;加大对新能源电池材料以及绿色能源材料的研发投入,积极跨界布局上游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及下游电池材料、光伏和风电材料等业务领域,与隆基绿能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全方位协同光伏、氢能、建筑光伏一体化、新材料等多领域的深度合作。 投资建议 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 年归母公司净利润187.6/218.22/244.88 亿元,对应EPS 为5.97/6.95/7.80 元,目前股价对应2023-2025 年PE 为16.2/14/12.4 倍,维持“买入-B”评级。 风险提示 下游需求不及预期的风险、项目投产不及预期的风险、原料价格大幅波动的风险。
扬农化工 基础化工业 2023-03-22 105.93 -- -- 105.46 -0.44%
105.46 -0.44% -- 详细
公司披露 2022年年报, 实现营业收入 158.11亿元, yoy+33.52%, 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17.94亿元, yoy+46.82%。 其中, Q4实现营业收入 27.08亿元, yoy+4.18%, 环比-23.44%; 归属净利润 1.56亿元, yoy-24.52%, 环比+25.81%。 农药行业维持高景气, 经营业绩保持稳定。 2022年在俄乌冲突与极端天气影响下, 国际粮食价格高涨, 农药行业延续 2021年四季度以来的高景气,优嘉四期一阶段产能释放, 全年产量记录再创历史新高, 公司原药、 制剂产量分别为 9.26万吨、 3.65万吨, 销量分别为 8.74万吨、 3.49万吨; 公司原药、 制剂平均售价分别为 10.86万元/吨、 4.86万元/吨, 分别同比+33.24%、+9.4%。 公司国内农药市场销售同比增长 9%, 国际农药市场业绩大涨, 销售同比增长 63%。 2022年的农化行业处在 21年双控双限的周期修复中, 17年以来的农化产能建设周期结束, 产能逐步释放, 原药产品价格高位回调, 根据百川盈孚, 截至 3月 20日, 草甘膦 3.6万元/吨, 近一年均价为 5.61万元/吨, yoy-43.75%; 高效氯氟氰菊酯 17万元/吨, 近一年均价为 19.92万元/吨,yoy-26.09%; 联苯菊酯报价 21.5万元/吨, 近一年均价为 27万元/吨,yoy-32.81%; 高效氯氰菊酯 16.5万元/吨, 近一年均价为 16.75万元/吨,yoy-5.71%。 公司产业布局进一步优化, 分红比例提升。 优嘉三期产能全面释放, 优嘉四期一阶段项目顺利投产试运行, 北方基地项目全力推进。 优嘉四期第二阶段项目已完成装置安装, 具备试生产条件。 此外, 优士青山技改等多个项目同步在按计划推进。 随着优嘉四期第二批项目产能释放, 辽宁优创第一批项目的跟进建设, 公司产品布局将得到进一步优化。 公司上市后累计分配现金红利 16.95亿元, 占累计募集资金总额的 1.83倍, 22年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 13.0元(含税) , 以未分配利润向全体股东按每 10股送红股 3股, 分配的现金红利占 2022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的比例为 22.45%, 分红比例较上年同期提升 5.97pct。 毛利率、 净资产收益率同比提升, 投资净损失、 计提信用及资产减值损失有所影响业绩。 公司销售毛利率 25.68%, 较上年同期增加 2.62pct, 原药、制剂毛利率分别为 31.53%、 47.06%, 较上年同期分别增加 5.35pct、 9.45pct; 期间费用率 9.1%, 较上年同期减少 2.11pct; 实现加权净资产收益率 23.18%,较上年同期增加 4.1pct。 22年公司投资净收益为-1.06亿元, 计提信用减值及资产减值损失 2.68亿元, 主要是已到期的外汇远期结汇业务的结算损失增加和应收账款增加额超过上年同期增加额, 相应计提的坏账准备增加。 投资建议 我们预计公司 2023-2025年归母公司净利润 19.29/20.6/23.34亿元, 对应 EPS 为 6.22/6.65/7.53元, 目前股价对应 2023-2025年 PE 为17.1/16/14.1倍, 维持“买入-B” 评级。 风险提示: 农化市场需求不及预期的风险、 项目投产不及预期的风险、 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的风险、 利润分配方案仍需通过股东大会审议, 尚存在不确定性。 财务数据与估值
盐湖股份 基础化工业 2023-01-09 23.20 -- -- 25.60 10.34%
26.24 13.10%
详细
钾肥、 碳酸锂高景气持续, 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蓄势待发。 公司是国内最大的氯化钾生产企业, 资源和规模优势明显, 现有氯化钾产能 500万吨/年,依托资源优势布局盐湖提锂, 现有碳酸锂 3万吨/年产能。 氯化钾和碳酸锂是公司业绩的主要增长点, 2021年碳酸锂业务占营业收入比重超过 10%。 收入方面, 氯化钾业务近五年营业收入复合增速为 6.9%, 碳酸锂业务近五年营业收入复合增速为 10.4%。 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235.42亿, 同比增长 118.01%; 实现归母净利润 120.82亿, 同比增长 225.2%。 钾肥市场逐步回暖, 供需缺口依然较大。 2022年在俄乌冲突影响市场供需错配下, 氯化钾价格整体维持高位运行, 绿色农业近几年蓬勃发展, 对于钾肥需求日益增加。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 2021年中国钾肥销量达 2048万吨, 预计 2022年中国钾肥销量将达 2071万吨。 作为钾肥龙头, 公司在国内拥有自主定价权, 500万吨氯化钾产能占全国氯化钾产能的 50%以上, 占全国钾肥产能约 46.72%, 近年来公司产能利用率维持在 90%以上, 产销率在75%以上。我们根据近五年的供需平衡表预测 2022-2023年氯化钾供需缺口达到 600-700万吨, 预计 2022-2024年公司钾肥将实现营收 215、 218、 222亿元。 新能源需求不断释放, 碳酸锂高景气持续。 新能源汽车产业高速发展态势延续, 碳酸锂市场维持高景气, 截至 2022年 11月, 国内碳酸锂的总产量31.0万吨, 较去年同期相比增加 45.7%; 据 GGII 数据预测, 到 2025年, 全球电池合计需求有望达到 1800GWh, 将衍生出 120万吨的碳酸锂产能需求。 公司现有碳酸锂 3万吨/年产能; 盐湖比亚迪 3万吨/年电池级碳酸锂项目处于中试阶段; 新建 4万吨/年基础锂盐一体化项目预计 2024年投产, 未来 10万吨碳酸锂产能全部释放, 将带动公司业绩进一步增长, 我们测算 2022-2023年碳酸锂行业供需缺口分别达到约 10、 17万吨, 预计 2022-2024年公司碳酸锂将实现营收 104、 105、 105亿元。 盈利预测、 估值分析和投资建议: 预计公司 2022-2024年归母公司净利润169.3/173.21/178.59亿 元 , 同 比 增 长 278%/2.3%/3.2% , 对 应 EPS 为3.12/3.19/3.29元, PE 为 7.3/7.1/6.9倍, 首次覆盖给予“买入-B” 评级。 风险提示: 碳酸锂产能投放不及预期的风险; 氯化钾及碳酸锂销售价格波动的风险; 下游需求不及预期的风险、 供需测算存在误差的风险。
万华化学 基础化工业 2022-10-28 82.08 -- -- 93.11 13.44%
100.80 22.81%
详细
公司披露 2022年三季报。 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304.2亿元, 同比+21.53%, 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136.08亿元, 同比-30.36%。 其中, 公司 2022年第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 413.02亿元, 同比+4.14%, 环比-12.74%; 归属净利润 32.25亿元, 同比-46.35%, 环比-35.62%。 强成本弱需求下, Q3业绩有所下滑。 受全球原油、 天然气等基础能源价格大幅上涨影响, 公司主要化工原料、 欧洲公司能源成本同比大幅上涨。 根据百川盈孚数据, 截止 2022年 10月 19日, 国内动力煤参考价格为 1075元/吨, 同比+23.85%; 国内纯苯年平均价格为 8418元/吨, 同比+16.35%; 1-10月丁烷市场月均价为 6190.81元/吨,同比+33.41%;丙烷市场月均价为 6134.72元/吨,同比+28.89%。分业务看,聚氨酯板块 Q3销量为 101万吨,同比+5.7%,环比-4.5%; 石化板块销量为 283万吨, 同比+8.3%, 环比-8.7%; 精细化学品及新材料板块销量为 24万吨, 同比+18.9%, 环比+4.3%。 根据百川盈孚数据, 2022年 1-10月 15日,国内聚合 MDI 市场均价 17879元/吨,同比-10.6%; 纯 MDI 市场均价 21243元/吨,同比-5.1%; TDI 均价 18208元/吨,同比+30%。 下游冰箱及冷柜的产量均有所下滑, 叠加海外需求低迷。 整体上成本端压力及弱需求使得业绩承压。 主要产品价格下跌, 公司毛利率、 ROE 有所下滑。 公司销售毛利率16.72%, 同环比分别变化-12.81pct、 -1.73pct; 期间费用率 4.07%, 同环比分别-3.07pct、 +0.16pct; 实现加权净资产收益率 19.21%, 同环比分别变化-15.59pct、 +4.57pct;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 199.44亿元, 同比+14.08%。 Q3毛利率 12.99%, 同环比分别变化-13.91pct、 -3.6pct; ROE4.46%,同环比分别变化-5.41pct、 -2.47pct;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 56.61亿元, 同比-11.51%。 尼龙 12项目正式投产, 进一步提升公司综合竞争力。 10月 24日, 公司设计产能 4万吨/年尼龙 12项目于近期正式投产并产出合格产品, 标志着公司成为拥有尼龙 12全产业链制造核心技术和规模化生产制造能力的企业。 尼龙 12产品性能优异, 为高端材料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将进一步提升公司综合竞争力。 投资建议 我们预计公司 2022-2024年归母公司净利润 183.01/253.26/280.56亿元, 对应 EPS 为 5.83/8.07/8.94元, 目前股价对应 2022-2024年 PE为 14.3/10.4/9.3倍, 首次“买入-B” 评级。 风险提示: 下游需求不及预期的风险、 项目投产不及预期的风险、 原材料 价格大幅波动的风险。
扬农化工 基础化工业 2022-10-26 96.99 -- -- 105.84 9.12%
112.34 15.83%
详细
公司披露 2022年三季报。 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31.02亿元, 同比+41.77%, 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16.38亿元, 同比+61.33%。 其中, 公司 2022年第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 35.37亿元, 同比+38.21%, 环比-17.71%; 归属净利润 1.24亿元, 同比-44.74%, 环比-79.67%。 三季度农药淡季, Q3业绩有所下滑。 三季度农药行业进入淡季, 呈现季节性回落, 公司原药、 制剂产量分别为 7.09万吨、 2.87万吨, 销量分别为7.1万吨、 3.17万吨; 公司原药、 制剂平均售价分别为 10.65万元/吨、 4.86万元/吨, 分别同比+38.89%、 +45.21%。 2022年前三季度与上年同期相比,部分主要农药产品价格较上年同期上涨, 第三季度市场价格有所回落, 根据中农立华数据, 截至三季度末, 草甘膦报到 5.85万元/吨, 同比-18.75%; 高效氯氟氰菊酯原药市场报到 20万元/吨, 同比-31.03%; 联苯菊酯原药报到27.5万元/吨, 同比-21.43%; 高效氯氰菊酯母药报到 4.6万元/吨, 同比-4.17%。 公司积极推动南北基地建设, 看好优嘉优创未来成长。 优嘉三期产能全面释放, 优嘉四期一阶段项目顺利投产试运行, 北方基地项目全力推进。 公司工程建设速度保持行业领先, 优嘉公司一期项目建设用时仅 10个月, 二期、 三期、 四期项目快速建成, 调试均一次性取得成功。 优嘉项目未来投产,将实现公司产品系列化和逐步高端化, 培育新的效益增长点, 不断提升整体竞争力。 2022年 5月 8日, 公司决定在辽宁省葫芦岛经济开发区设立全资子公司辽宁优创植物保护有限公司, 进行农药、 化工产品及其中间体项目的生产。 我们看好优嘉、 优创未来成长。 管理费用增长 52%, 毛利率、 净资产收益率同比提升。 管理费用增加主要系三季度子公司预计土壤修复费用 1.6亿元, 此外, 子公司预计资产减值准备金增加 1.33亿元; 公司销售毛利率 26.24%, 同环比分别变化+2.99pct、-1.58pct; 期间费用率 7.85%, 同环比分别-1.94pct、 +1.26pct; 实现加权净资产收益率 21.27%, 同环比分别变化+5.22pct、 +1.62pct。 投资建议 我们预计公司 2022-2024年归母公司净利润 19.45/20.67/22.79亿元, 对应 EPS 为 6.28/6.67/7.35元, 目前股价对应 2022-2024年 PE 为15.5/14.5/13.2倍, 维持“买入-B” 评级。 风险提示: 农化市场需求不及预期的风险、 项目投产不及预期的风险、 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的风险。
东方盛虹 纺织和服饰行业 2022-08-23 21.79 -- -- 22.68 4.08%
22.68 4.08%
详细
公司披露2022 年半年报。2022 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302.42 亿元,同比增长15.66%,归属净利润16.36 亿元,同比下滑44.06%,加权平均ROE为5.83%。其中,公司2022 年Q2 实现营业收入164.69 亿元,同比增长9.77%,归属净利润9.48 亿元,同比下降34.06%,公司业绩符合预期。 炼化一体化项目顺利投产,一体化战略发展符合行业趋势。2022 年5月,盛虹炼化一体化项目1600 万吨/年常减压蒸馏装置等首批核心主装置成功投料开车,正式进入投产阶段。预计2022 年内项目实现全流程打通,全面达产。2022 年4 月,斯尔邦石化70 万吨/年丙烷脱氢(PDH)装置一次性开车成功。在建如盛虹炼化2#乙二醇+苯酚/丙酮项目,设计乙二醇装置规模10/90 万吨/年、苯酚/丙酮装置规模40/25 万吨/年;虹威化工POSM 及多元醇项目,设计乙苯装置规模50.8 万吨/年、环氧丙烷/苯乙烯装置规模20/45万吨/年、聚醚多元醇装置规模11.25 万吨/年、聚合物多元醇装置规模2.5 万吨/年;虹港石化240 万吨/年PTA 三期项目等,公司以“少油多化,分子炼油”为理念,完全符合目前石油炼化行业的发展趋势。 光伏EVA 高景气持续,DTY、丙烯腈产能全球、全国第一。斯尔邦石化光伏级EVA,产品技术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光伏级EVA 市场份额全球第一,已经覆盖了国内众多光伏胶膜领域的头部企业。2022 年1-6 月EVA国产量42.1 万吨、进口量约18 万吨,组件产量123.5GW,组件对于EVA 的需求量也将稳步增长,伴随着光伏行业高速增长,组件产量也将保持增长态势,预计未来光伏EVA 供需仍将趋紧。此外,公司拥有涤纶长丝年产能260万吨,差别化率超过90%。公司高附加值长丝产品以高端产品DTY 为主,DTY 产能全球第一。目前合计年产120 万吨差别化纤维项目及25 万吨再生纤维项目已进入项目建设阶段。丙烯腈产能目前达到78 万吨/年,位居国内第一,全球第三。 PTA、EVA 等产品收入实现明显增长,毛利率小幅下滑。从产品收入结构看,PTA 收入56.54 亿,同比增长40.81%,毛利率6.89%,较去年同期增加3.54 个百分点;EVA 收入41.44 亿元,同比增长35.63%,毛利率42.97%;丙烯腈收入39.69 亿元,同比增长6.06%,毛利率0.47%。公司综合毛利率11.91%,较去年同期下降1.6 个百分点;期间费用率5.22%,较去年同期增加1.11%,其中财务费用同比增长105.74%,主要系利息支出增加所致。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 年归母公司净利润66.79/110.01/132.5 亿元,对应EPS 为1.07/1.77/2.13 元,目前股价对应2022-2024 年PE 为 21.1/12.8/10.6 倍,维持“增持-B”评级。 风险提示:原材料及产品价格波动的风险,下游需求不及预期的风险,项目建设进度不及预期的风险。
华鲁恒升 基础化工业 2021-09-02 36.35 -- -- 41.28 13.56%
41.28 13.56%
详细
事件描述 公司发布2021年半年度报告,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16.12亿元,同比增长93.76%,实现归属母公司净利润38.01亿元,同比增长320.46%;扣非后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7.91亿元,同比增长331.97%。其中Q2单季度实现营业收入66.09亿元,同比增长117.82%,环比增长32.1%;实现归母净利润22.25亿元,同比增长368.97%,环比增长41.18%。 事件点评 产品价格屡创新高,行业景气度攀升。1)上半年受国内外需求恢复和下游补库行情带动,主要化工产品延续了去年四季度以来的复苏趋势,大宗化工原料和下游细分产品价格波段上扬,部分产品价格屡创新高,行业景气度攀升。上半年公司肥料、多元醇、有机胺销量分别为124.25、34.09、29.56万吨(同比-6.43%、+7.03%、+63.86%);产销率分别为111.98%、98.53%、99.36%。主要产品尿素、DMF、己二酸、醋酸、乙二醇上半年售价均价分别为2105、8030、8300、51 10、4470元/吨,同比+30.75%、+98.27%、+37.19%、+153.60%、+32.44%。Q2肥料、多元醇、有机胺销量分别为62.39、17.23、15.26万吨(环比+0.86%、+2.19%、+6.71%,同比-1.22%、+0.06%、+48.59%)。2)上半年公司毛利率为41.4%,较去年同期增加18.81pct;净资产收益率为21.88%,较去年同期增加15.72pct;期间费用率为2.51%,较去年同期减少1.99pct;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22.39亿元,同比增长49.25%,主要系产品价格上涨导致销售产品收到的现金流入增加所致。 新建项目如期推动,为公司进一步发展拓展空间。上半年公司统筹协调各方力量,全力推动项目建设,2月份精己二酸品质提升项目一次性开车成功并达标达产;酰胺及尼龙新材料项目(30万吨年)按建设计划如期推进;第二基地项目各项要素条件相继落实,项目建设逐步启动。第二基地落地布局,为公司进一步发展拓展空间。 “一头多线”循环经济柔性多联产运营模式,主要产品竞争优势明显。 公司目前拥有155万吨尿素产能,30万吨有机胺产能,60万吨醋酸产能,33万吨己二酸产能和75万吨多元醇产能。公司持续提高资源综合利用能力,充分发挥“一头多线”循环经济柔性多联产运营模式,构建高效灵活的煤气化三大平台调控中枢和多产品协同发展平台,根据各产品市场情况,及时切换生产运行模式,实现系统长周期安全稳定高效运行,装置产能有效释放。化肥方面,2020年公司化肥产量居山东省同行业第一位,尿素产 品在当地、周边省市、东北及南方部分地区均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在市场竞争中具有较强的成本和品牌优势。有机胺方面,2020年公司DMF 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33%以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继续保持了行业的引领地位。 投资建议 我们预计2021-2023年公司归母净利润为55.99亿、69.47亿、81.29亿,EPS 分别为3.44元、4.27元、5.00元,对应公司8月30日收盘价36.92元,PE 分别为10.73倍、8.64倍、7.39倍。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 主要产品价格大幅下跌风险、安全和环保风险、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项目投产不及预期的风险。
桐昆股份 基础化工业 2021-04-30 22.39 -- -- 24.28 7.86%
28.84 28.81%
详细
oracle.sql.CLOB@aedbb0e
卫星石化 基础化工业 2021-04-16 26.80 -- -- 42.86 13.78%
41.80 55.97%
详细
事件描述述公司发布2020年度报告,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7.73亿元,同比下降0.06%;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6.61亿元,同比增长30.5%;扣非后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5.86亿元,同比增长24.28%。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5.20亿,同比减少138.42%。此外,公司发布2021年第一季度业绩预告,实现归母净利润为6.5-8亿元,同比增长1515.80%-1888.68%。 由于全球化学品供需结构发生变化,化学品整体价格上涨,而下游需求大幅改善的影响,公司产品价格与销量同步增长,公司业绩快速增长。 事件点评公司毛利率水平小幅提升,C3业务已形成产业链优势与规模优势。 2020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7.73亿元,C3大宗化学品实现营业收入89.6亿元,同比下滑2.13%,占营业总收入83.18%。受2020年上半年化工品价格低迷影响,C3大宗化学品实现销量1287752吨,平均售价为6932.5元/吨,同比下降7.36%,毛利率为29.7%。全年公司毛利率为28.70%,较去年同期增加2.59pct。今年1季度丙烯产业链各产品季均价同比及环比均呈涨势,油价同环比涨幅明显,成本端对丙烯市场形成明显利好支撑,未来供需面依然是影响丙烯市场的主要因素,公司目前丙烯产能90万吨、聚丙烯45万吨、丙烯酸及酯141万吨,C3业务已形成产业链优势与规模优势。 港连云港C2项目即将投产,有望增厚公司业绩。公司在连云港国家石化产业基地投资建设连云港石化有限公司年产135万吨PE、219万吨EOE、26万吨ACN联合生产装置项目,布局C2产业链。在2020年12月29日实现上述项目一阶段中交,美国Orbit项目顺利投产,配套原料供应链全部打通,为项目投产提供原料供应的安全保障。C2项目的投产有望增厚公司业绩。 在碳中和背景下,绿色低碳为首的全产业链布局。公司利用低碳原料,通过绿色工艺高转化率,减少碳排放,向下延伸高端化学新材料,并利用丰富的副产氢气,有望成为长三角地区主要氢气供应商,成为公司新的业务增长点。目前年产90万吨PDH装置副产氢气为3.6吨/年,后续连云港项目两阶段全部投产,副产氢气将达14万吨。3月20日公司与独山港区管委会、液化中国签署《新材料新能源一体化项目合作框架协议》,投资约102亿元,拟在独山港区管委会区域内投资新建年产80万吨PDH、80万吨丁辛醇、12万吨新戊二醇及配套装置,是公司实施以低碳原料为核心,打造产业化、规模化、科技化的化学新材料产业链战略中的重要措施。在当前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驱动下,对于公司战略布局与实施提供机遇。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2021-2023年公司归母净利润为24.48亿、32.02亿、41.77亿,EPS分别为2.00元、2.61元、3.41元,对应公司4月14日收盘价37.45元,PE分别为18.75倍、14.33倍、10.99倍。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汇率风险、安全和环保风险、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项目投产不及预期的风险。
扬农化工 基础化工业 2021-03-31 114.50 -- -- 130.50 13.97%
130.50 13.97%
详细
事件描述述公司于2021年3月30日发布2020年度报告,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8.31亿元,同比增长12.98%;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2.10亿元,同比增长3.41%;扣非后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90亿元,同比增长23.31%;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为13.78亿元,同比增长0.58%。其中,2020Q4实现营业收入18.75亿,环比减少8.04%,同比增长14.35%;实现归母净利润1.87亿,环比减少4.59%,同比增长86.16%。 事件点评原药产品以量补价,财务费用受汇率波动影响增幅较大。2020年公司原药产品在价格下跌的不利局面下,多产快销,以量补价。杀虫剂产品实现营收29.35亿,同比-3.67%;平均售价19.05万元/吨,同比-9.61%;销量15412.02吨,同比+6.57%;毛利率31.45%,较去年同期减少2.06pct。除草剂产品实现营业收入23.33亿,同比+40.17%;平均售价4.63万元/吨,同比+6.26%;销量50434.68吨,同比+31.92%;毛利率24.45%,较去年同期减少0.68pct。全年公司毛利率为26.31%,较去年同期减少2.5pct。期间费用率为12.56%,较去年同期下降0.63pct,其中,财务费用同比+784.43%,主要系汇率波动导致汇兑损失增加。 海外业务稳中有进,农药产业将迎来发展机遇。2020年公司海外营收59.91亿元,同比增长11.36%,占营业总收入60.94%。海外市场销售同比增长16%,海外业务稳中有进。公司通过加强核心产品战略采购,强化核心市场销售,扩大与优质客户合作,优化客户结构,强化资信评估,从源头上防控资金风险,澳洲公司达成新合作,促进了澳新市场可持续稳定运营。农药是农业生产中不可缺少的生产资料,农药产品需求相对刚性,随着我国生态环保监管的加强,对农药行业的监管加深,农药产业将迎来发展机遇。公司作为农药行业龙头企业有望充分受益。目前公司卫生菊酯在国内的市场占有率约为70%,麦草畏产能居全球领先地位。 优嘉公司三期项目、沈阳科创氟环唑新增产能释放,优嘉公司四期项目快速跟进。优嘉公司三期项目于2020年2月份率先实现工程复工,并于2020年三季度建成投产,三期项目中菊酯类农药产能10825吨,为公司经营目标的实现提供有力支持。沈阳科创完成氟环唑项目建设和调试,此外,公司还完成宝叶公司代森联等3个品种的改造,优嘉公司四期项目正快速跟进,目前项目已进入土建施工阶段。新品产业化稳步推进,加快了未来发展的产品布局,为公司长期成长奠定了坚实基础。 投资建议公司是目前国内唯一一家从基础化工原料开始,合成中间体并生产拟除虫菊酯原药的生产企业。具备国内领先的农药研发能力,具有多品种农药的生产制造能力及安全环保能力,自身拥有研产销一体化的优势。我们预计2021-2023年公司归母净利润为15.40亿、16.73亿、18.39亿,EPS分别为4.97元、5.40元、5.93元,对应公司3月30日收盘价122.84元,PE分别为24.73倍、22.75倍、20.71倍。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气候异常风险、汇率风险、安全和环保风险、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需求低于预期的风险。
万润股份 基础化工业 2021-03-31 18.07 -- -- 18.29 0.00%
18.07 0.00%
详细
事件描述述公司于2021年3月26日发布2020年度报告,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9.18亿元,同比增长1.67%;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05亿元,同比减少0.39%;扣非后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83亿元,同比减少1.56%;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为5.59亿元,同比下降26.16%。其中,2020Q4实现营业收入9.68亿,环比增长37.70%,同比增长4.43%;实现归母净利润1.56亿,环比增长18.18%,同比增长11.33%。 事件点评下半年单季度业绩环比改善明显,整体盈利状况良好。公司20Q3、Q4单季度分别实现营业收入7.03亿、9.68亿,环比分别+21.63%、+37.70%,同比分别+8.22%、+4.43%;单季度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1.32亿、1.56亿,环比分别+43.48%、+18.18%,同比分别-2.62%、11.33%,业绩环比改善明显。Q4毛利率创新高达到47.21%,较去年同期提升1.21pct,全年公司毛利率为44.88%,较去年同期提升1.28pct,公司产品毛利率处于较高水平。 期间费用率为22.25%,其中财务费用同比+509.5%,主要系受汇率变动影响,本期产生汇兑损失,导致财务费用同比增加,汇兑损失对业绩有所拖累。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为5.59亿元,同比下降26.16%,净现比为1.01,整体来看公司盈利状况良好。 显示材料业务稳定发展,大健康产业将迎来新的发展契机。分业务看,公司功能性材料业务实现营收22.81亿元,同比增长0.04%,医药材料业务实现营收6.14亿元,同比增长8.74%。其中,OLED材料方面,子公司九目化学实现营业收入3.97亿元,同比增长46.38%,净利润0.94亿,同比增长56.52%。公司已有OLED成品材料通过下游厂商的验证,随着OLED生产技术的不断成熟及解决专利材料“卡脖子”问题的国家战略部署,OLED材料有望迎来发展机遇。大健康产业方面,全资子公司万润药业成为国内首家通过诺氟沙星胶囊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的企业,并于2021年2月3日中标第四批全国药品集中采购;公司依托化学合成领域的技术和经验积累,积极与国际知名医药企业开展基于CDMO模式的原料药项目,为建设成为全球一流的、提供完善的CDMO服务的生产基地奠定基础。 沸石项目进展顺利,巩固在环保材料领域全球领先地位。公司目前是全球领先的汽车尾气净化催化剂生产商的核心合作伙伴。目前沸石系列保材料二期扩建项目最后一个车间已于2020年底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产能约2500吨/年。此外,7000吨的沸石系列环保材料建设项目进展顺利。 随着沸石系列环保材料项目的陆续建设并投产,公司将不断巩固在高端车用沸石系列环保材料领域技术和生产能力等方面的全球领先地位。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2021-2023年公司归母净利润为7.52亿、8.48亿、9.68亿,EPS分别为0.83元、0.93元、1.06元,对应公司3月26日收盘价17.77元,PE分别为21.49倍、19.06倍、16.7倍。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出口退税政策变化风险、汇率风险、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需求低于预期的风险。
天赐材料 基础化工业 2021-03-26 42.86 -- -- 105.40 44.38%
110.81 158.54%
详细
公司 2021年 3月 25日发布 2020年度报告,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41.19亿元,同比增长 49.53%;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5.33亿元,同比增长3165.21%;扣非后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5.28亿元,同比增长 4432.33%。 此外,公司发布 2021年一季报业绩预告,预计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 2.5亿元至 3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 502.35%至 622.82%;扣非后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为 2.5亿元至 3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 510.36%-632.52%。 事件点评 电解液在全球市场份额加速提升,公司客户结构优异。随着 2020年下半年国内疫情逐渐控制,市场恢复速度超预期,新能源汽车市场需求大幅增长,带动锂电池出货量提升,拉动电解液出货量增长,公司共交付电解液超 7.3万吨,同比增长超过 52%;锂离子电池材料实现营业收入 26.61亿元,同比增长 56.7%;毛利率为 27.61%,较去年同期提升 0.45pct。公司电解液在全球市场份额加速提升,成功开拓了国际知名客户并实现批量供应,AESC、Northvolt、Dyson、SDI、BMW 等均进入了密切合作阶段,配合国内客户国际化的进程也在加快,整体来看公司客户结构优异。 卡波姆量价齐升对业绩产生积极影响,个人护理品材料未来需求或将持续增长。个人护理品材料业务方面,公司卡波姆产能约 5000吨/年。因疫情原因,公司硅类产品、阳离子聚合物受一定影响,两性表面活性剂、氨基酸表面活性剂粉体和卡波姆需求增加,其中,国内卡波姆供不应求,价格上涨带动公司卡波姆销量大幅增加,卡波姆量价齐升对业绩产生积极影响,个人护理品材料实现营业收入 12.13亿元,同比增长 51.4%;毛利率为56.97%,较去年同期提升 23.15pct。随着后疫情时代人们对卫生条件的控制会依然保持重视,个人护理品材料在未来仍然处于相对较高的需求水平,有望增厚公司业绩。 产业链纵向一体化,扩充电解液及原材料一体化产能。电解液原材料中六氟磷酸锂自 2020年 9月份以来价格持续上涨,近期市场报价在 20万元/吨左右。公司目前六氟磷酸锂的产能 1.2万吨,2020年全年产出六氟磷酸锂数量在国内外市场占据领先地位,公司拥有自产主要产品的核心关键原材料,具有持续的成本竞争优势。公司通过募投项目着力布局“硫酸—氢氟酸—氟化锂/五氟化磷—六氟磷酸锂—电解液”产业链一体化产能提升, 其中年产 2万吨电解质基础材料及 5800吨新型锂电解质项目、年产 15万吨锂电材料项目、年产 40万吨硫磺制酸项目在九江生产基地建设。募投项目的投产有望全面提升原材料自产率,降低电解液成本,加强电解液核心原材料供应能力,构建一体化产业链闭环,将进一步增强公司成本管控与行业议价能力。 投资建议 公司作为排名前列的电解液供应商,市场份额仍保持领先,随着下游新能源汽车景气度的提升,国内电动车销量有望保持景气,未来市场对于锂离子电池材料需求进一步增长。看好 2021年锂离子电池材料维持景气以及未来募投项目投产带来的业绩增长。我们预计 2021-2023年公司归母净利润为 10.38亿、13.92亿、18.99亿,EPS 分别为 1.90元、2.55元、3.48元,对应公司 3月 25日收盘价 77.72元,PE 分别为 40.9倍、30.49倍、22.35倍。维持“增持”评级。
万华化学 基础化工业 2021-03-19 117.90 -- -- 116.68 -2.20%
119.90 1.70%
详细
事件描述公司2021年3月15日发布2020年度报告,2020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34.33亿元,同比增长7.91%;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0.41亿元,同比小幅下降0.87%;扣非后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5.44亿元,同比增长4.23%;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68.5亿元,同比下降35.02%。其中2020Q4实现营业收入242.01亿元,环比增长32.07%,同比增长24.04%;实现归母净利润46.92亿元,环比增长86.63%,同比增长110.35%。 MDI量价齐升,公司业绩实现大幅增长。2020年下半年随着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国内市场需求和下游海外出口快速恢复,聚氨酯销量、营业收入实现显著增长。Q4聚氨酯系列产品销量为88.11万吨,同比增长34.56%,环比增长15.78%。根据公司公布的经营数据,Q4聚氨酯产品实现营业收入125.96亿元,测算出聚氨酯产品均价为14295元/吨,同比增长19.96%,环比增长29.47%。四季度MDI量价齐升带动公司业绩大幅增长。 MDI装置扩能技改完成,聚氨酯产品价格有望长期保持较高水平。 2021年公司发布烟台工业园MDI装置扩能技改完成公告,公司通过技术改造,完成了从原有60万吨/年至110万吨/年MDI装置的技改扩能。该项目于2019年6月获得项目备案证明,至2021年2月累计投资2.84亿元。随着聚氨酯的需求持续增长,MDI产能扩张,进一步确保了MDI的供应能力。同时,公司公告称自3月起,聚合MDI分销市场挂牌价28000元/吨(比2月份价格上调7500元/吨),直销市场挂牌价28000元/吨(比2月份价格上调7500元/吨);纯MDI挂牌价28000元/吨(比2月份价格上调4000元/吨,2021年聚氨酯产品价格有望长期保持较高水平,进而提升公司盈利水平。 石化业务拓展更多的烯烃下游高附加值衍生产品,大力培育精细化学品及新材料产业集群。2020年石化产品销量628.3万吨,同比增长41.52%;实现营业收入230.85亿元,同比增长14.84%,主要系LPG贸易量增加,公司将继续推进与全球主流LPG供应商的战略合作,从原料端降低风险,保证了供应的稳定性。公司百万吨乙烯产业链项目于2020年11月建成投产,目前运行良好,有望贡献业绩增量。此外,公司向下游发展具有独特优势的改性PP、高吸水树脂SAP、新戊二醇NPG、聚醚多元醇、MIBK、异佛尔酮等更为精细、附加值更高的产品。 新材料业务方面,公司是国际先进的TPU供应商,产品广泛应用于汽车、电子等应用领域;PC二期装置建成投产,已具备21万吨/年的PC供应能力,未来将进一步技改扩大产能,推动行业影响力不断提升;公司在四川眉山规划建设6万吨/年PBAT生物降解聚酯项目,随着项目投产,能够满足国内对生物降解材料的需求,为万华的发展拓展了空间。 投资建议公司现已发展成为极具竞争优势的聚氨酯、石化、精细化学品及新材料供应商,全球领先的MDI供应和服务商。公司大力培育精细化学品及新材料产业集群,通过技术创新,构建上下游一体化竞争优势,形成产业链高度整合,真正成为全球最具竞争优势的聚氨酯制造基地。 看好2021年MDI行业维持景气以及公司项目投产带来的业绩高增长。 我们预计2021-2023年公司归母净利润为131.99亿、175.9亿、226.91亿,EPS分别为4.20元、5.60元、7.23元,对应公司3月16日收盘价117.19元,PE分别为27.88倍、20.92倍、16.22倍。维持“买入”评级。 存在风险原材料和产品价格大幅波动风险、下游需求不及预期、产能消化的风险、汇率变动的风险
恒力石化 基础化工业 2020-04-20 13.59 -- -- 14.66 4.79%
16.14 18.76%
详细
公司2020年4月17日发布2019年年报,2019年营业收入1007.82亿元,同比增长67.78%;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0.25亿元,同比增长201.73%;扣非后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2.76亿元,同比增长232.09%;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69.37亿元,同比增长309.99%。2019年Q4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44.54亿元,环比下降28.07%,同比增长50.62%;实现归母净利润32.08亿元,环比增长14.74%,同比增长1072.4%。 2000万吨/年炼化一体化项目投产和稳定运营显著提升公司盈利水平。2019年营业收入1007.82亿元,同比增长67.78%;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0.25亿元,同比增长201.73%。公司业绩大幅增长主要是2019年5月份恒力2000万吨/年炼化一体化项目全面投产,显著优化、提升公司业务一体化结构与持续盈利能力。此外,公司原有PTA、聚酯业务经营情况良好,也进一步增厚了公司盈利。分产品情况来看,公司2019年化工品收入为303.2亿元;成品油收入为122.93亿元;PTA产品收入为286.37亿元,较去年同期下滑9.02%;聚酯产品收入为228.31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0.44%。产销方面,2019年实现化工品销量899.99万吨,产量883.65万吨;实现成品油销量315.62万吨,产量307.8万吨;实现PTA销量567.72万吨,产量706.08万吨;实现聚酯产品销量268.81万吨,产量266.42万吨。 PTA业务毛利率大幅提高。2019年公司综合毛利率为20.75%,较去年同期增长62.87pct。其中,PTA毛利率为22.66%,较去年同期增长167.22pct。随着炼化项目的投产,公司基本能够满足自有的PTA产能的PX原材料需求,降低生产成本,从而提升盈利水平。费用方面,2019年公司期间费用率为7.46%,较去年同期增长4.04pct。其中,财务费用为35.63亿元,同比增长141.03%,主要是借款利息增加。 行业内首家“原油-PX-PTA-聚酯”产业链一体化经营的企业,同时积极布局产业链。2000万吨/年炼化一体化项目全面投产,实现了公司在炼化、芳烃关键产能环节的战略性突破,成为行业内首家拥有从“原油-PX-PTA-聚酯”产业链一体化经营的企业。公司目前拥有660万吨/年PTA产能,投资建设的“年产250万吨PTA-4项目”和“年产250万吨PTA-5项目”,全部建成后PTA产能将增加至1160万吨/年,具备极强的规模效应,行业话语权将进一步提升,增强公司的龙头地位。中下游产业领域,公司布局了年产超过280万吨的高端聚酯产能,同时正加快建设135万吨民用丝产能和20万吨工业丝产能,聚酯总产能规模将突破年产400万吨。此外,公司于2018年2月份启动建设了150万吨/年乙烯项目,主要用于生产出国内紧缺的各类高端化工品,项目投产将极大提升恒力炼厂一体化的深加工能力与产品附加价值。 积极回报投资者,与投资者共享公司成长收益。公司在保证公司正常经营和长远发展的前提下,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4.00元(含税),拟派发现金红利28.06亿元(含税),占2019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的比例为27.99%。同时公司制定未来五年股东回报规划(2020-2024年),在满足公司现金分红条件时,公司每年以现金方式分配的股利(包括当年年度股利分配和中期股利分配的总和)原则上应当不少于公司当年实现的可分配利润的10%。 投资建议 公司目前已形成“原油—芳烃—PTA—聚酯—民用丝及工业丝”一体化产业链,受原油价格大幅波动和产业链上下游不均衡发展的影响,产业链盈利存在一定周期波动性。尽管面临一季度以来疫情扩散及油价暴跌等不利影响,作为具备刚性特点的下游终端需求有望逐季趋稳,支撑PTA行业需求与发展。我们预计2020-2022年公司归母净利润为121.93亿、143.94亿、164.36亿,EPS分别为1.73元、2.04元、2.33元,对应公司4月17日收盘价13.85元,PE分别为8.00倍、6.77倍、5.93倍。维持“买入”评级。 存在风险 原材料和产品价格大幅波动风险、下游需求不及预期、产能消化的风险、汇率变动的风险。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2 转到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