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刘琛

中航证券

研究方向:

联系方式:

工作经历: SAC 执业证书号: S0640520050001, 中航证券分析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新媒体学士, 2018年加入中航证券金融研究所,从事军工、通信行业研究。...>>

20日
短线
60日
中线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2/2 转到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三角防务 航空运输行业 2021-08-03 41.87 52.74 111.98% 57.30 36.85%
57.30 36.85%
详细
事件:公司7月29日公告,2021H1营业收入4.67亿元(+45.28%),归母净利润1.65亿元(+64.06%),毛利率46.90%(+3.72pcts),净利率35.38%(+4.05pcts)。 投资要点: 业绩创历史同期新高;存货规模扩大,有望兑现至利润表实现全年业绩高增长2021H1,公司营业收入4.67亿元(+45.28%),归母净利润1.65亿元(+64.06%),均为历史最高;毛利率46.90%(+3.72pcts),为近四年最佳水平,净利率35.38%(+4.05pcts),为历史最高。报告期内,公司参研生产的军品定型量产,营业收入规模持续扩大,规模效应显现,盈利能力逐步提升。公司借助400MN 大型模锻液压机设备参与新一代战斗机、大型运输机等军工装备重要型号的预研到定型的整个阶段,成功进入主机厂的供应商体系。供应产品一旦定型且规模化生产后,一般不会轻易更换供应商,保持了较好的客户粘性。随着主机厂新一代装备的批量化生产,公司的规模与业绩有望呈现持续增长的态势。 报告期内,公司收入和毛利润仍主要来自于模锻件产品且占比持续提升。模锻件作为公司的主要产品,随着前期参与预研型号的定型、小批量生产并逐步量产,公司模锻件收入保持较高增长。模锻件实现收入4.43亿元(+71.40%),营收占比94.92%(+14.49pcts),贡献毛利润2.10亿元(+78.81%),毛利润占比96.01%(+11.28pcts),毛利率47.44%(+1.96pcts)。公司的模锻件产品主要是通过400MN大型模锻液压机锻造而成,公司拥有的400MN 大型模锻液压机是我国拥有的压力吨位在万吨以上的少数几台之一,同时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单缸精密模锻液压机。 除模锻件外,公司产品包括自由锻和其他产品,占比均较小,对业绩贡献较小。自由锻营业收入0.12亿元(-75.67%),毛利率17.75%(-9.07pcts)。公司自由锻产品主要为新一代飞机自由锻件属于模锻件定型阶段前产品,其产品规格、技术标准及锻造工艺尚未固化以及新材料研发的自由锻具有试制性质,该类业务存在订单间歇性、产品结构变化大、批量小及难以集中生产的情况,导致毛利率波动较大。 其他产品营业收入0.11亿元(-6.61%),毛利率17.75%(-4.92pcts),公司其他业务收入主要为客户自带原材料加工,订单分散其有一定的波动。费用方面,2021H1,公司期间费用率为6.20%(-1.17pcts),公司期间费用多为固定费用,随着公司规模增加,规模效应显现,费用率进一步降低。 存货规模扩大,有望兑现至利润表实现全年业绩高增长。报告期末,公司存货8.58亿元(+12.32%),为历史最高。其中占比较大的为原材料2.55亿元,减少0.46亿元;在产品2.94亿元,增加0.62亿元;发出商品2.60亿元,增加0.73亿元。公司主要产品采取以销定产,生产模式全部为以销定产,一般而言,公司存货均可以对应至订单,存货规模的进一步扩大,说明公司在手订单充足,且公司评级报告披露,截至2021年3月底,公司锻件在手订单为10.36亿元。 2018年-2020年度及2021H1,公司存货周转率分别为0.88、0.99、0.59及0.31,2020年和2021H1下降较快的主要原因为公司在手订单较多导致原材料和在产品大幅增加,叠加2020年受新冠疫情和客户排产计划影响产品验收有所延缓。我们认为,随着军品确认收入进度加快,存货周转率有望恢复至疫情前水平,存货向收入转化进度加快,增厚公司全年业绩。 与各大主机厂稳定合作,充分受益于主机厂新一代装备批产公司目前已进入国内各大主机厂的供应商名录,主要产品服务于航空、航天、船舶等领域。公司产品目前已应用在新一代战斗机、新一代运输机及新一代直升机中,并为多种类型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供应主要锻件产品。 在锻造行业,是否拥有大型模锻液压机生产设备是制约企业生产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公司拥有的400MN 模锻液压机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单缸精密模锻液压机,具有刚性好、压力稳定、压制精度高、生产工艺范围宽广、批量锻件一致性好等特点,可用于大型运输机、新一代战斗机、民用客机各类框、梁整体化生产,也可作为航空发动机用涡轮盘、压气机盘、燃气机盘生产研制平台,适用于铝合金、钛合金、高温合金高强度合金钢等难变形材料大型构件的整体模锻成型,可以满足目前在研、在役的先进飞机、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中的大型模锻件生产。 公司借助400MN 大型模锻液压机设备参与新一代战斗机、大型运输机等军工装备重要型号的预研到定型的整个阶段,已具备较好的先发优势,将优先受益于新一代装备批产。 从锻件到零件,产业链延伸,打开成长空间公司2021年5月发行可转债募集9.04亿元,用于建设先进航空零部件智能互联制造基地;拟建设航空精密零件数字化智能制造生产线和飞机蒙皮镜像铣智能制造生产线,预计形成年加工近3000件结构件的能力以及年加工5000余件蒙皮零部件的能力。募投项目项目建设周期为3年,预计2024年中的开始试生产,达产率为50%,贡献2.37亿元营收、0.57亿元净利润;2025年中达到80%的产能,贡献3.79亿元营收,1.42亿元净利润;2026年中之后预计达产100%,每年可贡献4.74亿元营收、1.98亿元净利润。该基地主要瞄准两个方向:① 推动锻件产品全面向粗加工状态及精密加工状态交付转变,挖掘锻件产业链延伸的附加值。 随着近几年我国军用飞机产量的大幅增长,主机厂基本向“供应链管理+装配集成”的模式转变,聚焦装配和系统集成主业,对锻件产品而言,基本都要求锻件以目前的锻造毛坯状态向粗加工或精加工交付状态甚至零件交付状态转变。 从锻造企业的角度,尽快实现包含锻造生产、数控加工、特种工艺、理化测试等全工序生产和检测能力,形成从锻件到零件的全过程保障能力是未来取得竞争优势的关键。 截至2021年6月,三角防务有超过50%的粗加工和精密加工任务需外协,严重影响了产品的交付进度和质量保证能力,削弱了公司产品的盈利能力和竞争力。公司通过募投项目,扩大、优化装备能力,充分利用智能互联制造技术,延伸产业链,向客户提供关键、重要、高附加值产品,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 ② 开展核心结构件和蒙皮加工业务,增大公司在航空制造领域的市场份额大型钛合金整体结构件在飞机构件、框架等部件中均有大量应用,且近几年呈现大型化、整体化趋势。 钛合金结构件大量采用薄壁和桁架结构,通常90%以上的余量需要由切削加工方法来去除。未来飞机大量采用新材料、新结构,大量结构件采用大型整体薄壁的结构,该领域主要被德国STARRAG 和法国FIVE 等企业所垄断。 公司通过建设先进航空零部件智能加工生产线,满足我国航空领域新一代大型飞机结构件加工工艺精度要求,进一步满足我国某新型运输机、新型高级教练机大量的蒙皮加工需求。公司拟以开展航空领域蒙皮镜像铣先进加工业务为目标,针对航空领域对关重、复杂航空蒙皮类零件的精密加工需求,开展业务拓展,实现航空航天复杂、曲面、大型、特殊材料等零件生产加工,增大公司在航空制造领域的市场份额,增强公司的产业竞争力。 投资建议:1. 公司业绩创历史同期新高,营业收入净利润均显示较高速的增长;存货规模持续扩大,有望确认至利润表,增厚公司全年业绩。 2. 公司借助400MN 大型模锻液压机设备参与新一代战斗机、大型运输机等军工装备重要型号的预研到定型的整个阶段,已具备较好的先发优势,将优先受益于新一代装备批产。 3. 公司募投项目有序推进,将推动锻件产品全面向粗加工状态及精密加工状态交付转变,挖掘锻件产业链延伸的附加值;同时拓展核心结构件和蒙皮加工业务,打造新的业务增长点,从锻件到零件供应商,打开成长空间。 基于以上观点,我们预计公司2021-2023年的营业收入分别为11.49亿元、14.96亿元和18.06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15亿元、5.41亿元及6.56亿元,EPS 分别为0.84元、1.09元、1.32元(不考虑可转债摊薄的影响),我们给予目标价格53.00元,分别对应63倍、49倍及40倍PE。 风险提示:募投项目推进不及预期;军品放量进度不及预期。
宝钛股份 有色金属行业 2021-04-19 38.05 50.27 101.16% 41.12 8.07%
49.00 28.78%
详细
事件:公司4月9日公告,2020年营收43.38亿元(+3.58%),归母净利润3.63亿元(+51.10%),扣非后归母净利润3.19亿元(+54.82%);毛利率24.26%(+3.66pcts)。 公司4月3日发布一季度业绩预增公告,2021年一季度归母净利润约为9200万元(+122.59%),扣非归母净利润约为8800万元(+125.04%),伴随着公司产品结构的持续优化,经营效率进一步提升,创出自220099年以来的一季度历史最高业绩。 投资要点:产品结构持续优化,助力归母净利润维持高增速:2020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3.38亿元,同比增长3.58%,实现归母净利润3.63亿元,同比增长51.1%,归母净利润增速远超营收增速,主要系报告期内公司持续加大产品结构优化力度,以航空领域钛材为首的中高端产品比例有所提升,从而进一步提高公司运行质量和经营效率。 分业务板块来看,2020年公司钛产品、其他金属产品与其他业务分别实现营收37.13亿元/5.21亿元/1.04亿元,在营收中占比分别为85.59%/12.01%/2.40%,其中钛产品营收同比增长8.38%,其他金属产品同比下降21.42%。毛利率方面,钛产品、其他金属产品与其他业务分别为25.9%(+4.56pcts)、11.9%(-2.80pcts)与27.72%(-6.65pcts)。 费用方面,报告期内公司销售费用为0.34亿元,同比下降28.9%,主要系公司执行新收入准则,运费计入主营业务成本;财务费用为1.27亿元,同比增加12.15%,主要系汇率波动及外汇政策的变动所致,报告期内公司汇兑损失约2784.91万元,上年同期实现汇兑收益1396.06万元;研发费用为1.61亿元,同比大幅增长73.7%(+81.62pcts),为上市以来的最高值,研发投入占比3.72%(+1.50pcts),研发人员数量160人(+15.11%)。 高端业务厚积薄发,助推公司业绩稳步提升:公司钛材产品下游领域主要分为军品、外贸及民品三部分。总体来看,目前军品与外贸产品是公司高端钛材布局的主要下游领域,整体毛利率水平较高,其中军品部分毛利率基本维持在35%-45%这一范围内,而民品则主要由于市场竞争激烈,收入成本存在倒挂现象,虽然公司在民品业务部分采用更为灵活的销售策略,但整体毛利率水平仍相对较低。具体来看,在军品部分,公司主要聚焦于航空航天、深海等细分领域,由公司与西部超导共同主导该部分市场供应,公司市占率较高,具有较强竞争优势;外贸产品方面,公司作为中国钛材行业发源地,目前已通过了美国波音、法国空客、法国斯奈克玛、美国古德里奇、加拿大庞巴迪、英国罗尔斯-罗伊斯等公司的质量体系和产品认证,且外贸业务营收从2012年的2.68亿元提升至2020年的5.8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10.13%,呈稳步增长态势。 海绵钛价格波动对公司利润影响有限。海绵钛作为公司钛产品的核心原料,其在钛材生产成本中占比超80%,是影响公司利润的重要因素,海绵钛目前对于公司利润影响程度主要取决于海绵钛价格波动程度以及公司采购海绵钛渠道情况。其中,海绵钛价格波动主要受制于供求关系影响,2014-2016年由于我国海绵钛产业受库存积压、中低端钛材产能过剩及需求下降等多种因素影响,其价格一直处于低位,后伴随下游需求的逐步修复,海绵钛价格开始逐步回暖,由2016年6月末4.65万元/吨涨至2019年8月的8万元/吨左右。2021年初至今,其价格稳定在6.4-6.75万元/吨这一区间。长期来看,海绵钛将由高端需求的持续提升与下游产能的不断扩张两种因素共同主导价格走势,在需求与供给共同提升的情况下,海绵钛价格也将逐步趋稳;采购渠道方面,公司主要依赖子公司宝钛华神直接供货与外部采购两种渠道,其中宝钛华神海绵钛年产能目前可达10000吨,但伴随其“产12000吨海绵钛生产线”的投产,公司海绵钛年产能有望进一步提升,进一步缩小公司海绵钛供给缺口。综上,海绵钛对公司业绩影响有限非公开定增项目落地,助力公司打开产能瓶颈:2020年公司钛产品设计产能与实际产能分别为20000/22714吨,距离公司“十四五”发展目标中50000吨纯钛产品的产能目标规划仍存在一定差距,同时伴随着航空航天、舰船、海洋、核电、化工等下游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宽,公司现有高端钛材产品产能利用率接近饱和,并且配套检测、检验、研发能力已不能适应当前的需求,基于上述因素,公司非公开定向增发项目于2021年2月正式实施,实际募集金额19.68亿元,主要投向高品质钛材生产线,宇航级钛合金产品产线与检测检验中心及科研中试平台建设项目,上述三个项目建设期约为22年左右,项目投产后,预计32023年公司钛产品产能有望超030000吨。同时此次非公开定增,公司进一步引入了包括陕西省成长性企业引导基金、陕西金资基金、朱雀基金在内的多名战略合作者,上述战略投资者将依托其股东背景及行业地位进一步为公司提供市场渠道开拓、融资多元化、资产优化等多方面支持。投资建议:基于以上观点,我们预计公司2021-2023年的营业收入分别为53.42亿元、64.59亿元和76.91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07亿元、6.53亿元、8.10亿元,EPS分别为1.061元、1.366元、1.695元,参考同行业上市公司,给予“买入”评级,目标价格53.05元,分别对应2021-2023年预测收益的50倍、39倍及31倍PE。 风险提示:产品项目研发进展不及预期,宏观环境低迷。
京东方A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1-04-19 6.97 -- -- 7.65 8.05%
7.53 8.03%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0年年报和2021年一季报预告。2020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355.53亿元,+16.80%),归母净利润(50.36亿元,+162.46%),扣非后归母净利润(26.70亿元,+328.87%),综合毛利率(19.72%,+4.54pcts)。2021Q1,公司预告归母净利润50-52亿元,同比上涨782%-818%。 投资要点:公司221020Q1业绩超预期,未来将致力于“1+4+N”航母事业群战略。公司深耕显示器件行业多年,现已打造了从面板到模组到整机再到服务的一体化平台,处于全球领先地位,显示屏出货量全球第一。 2020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355.53亿元,+16.80%),归母净利润(50.36亿元,+162.46%),扣非后归母净利润(26.70亿元,+328.87%)。 2021Q1,公司预告归母净利润50-52亿元,同比上涨782%-818%。2020年,行业供需格局持续偏紧,面板价格连续提升,促进毛利率上行,公司营业收入连续两年突破千亿关口。2021Q1,行业景气度持续,公司业绩大幅提升。需求层面,远程办公、线上服务、居家娱乐等应用市场进一步扩大,IT、TV类产品需求持续增长。供给层面,短期由于玻璃基板、驱动IC等原材料供应紧张,导致行业有效供给产出环比有所下降,半导体显示行业供需紧张进一步加剧。长期来看,疫情导致竞争格局重构,随着行业整合的进行,预计行业集中度将继续提升,供需结构将得到改善。2020年公司实施了首个股权激励计划,其中研发岗位和市场岗位的人员超过80%,并确立了成为在多个细分领域具有绝对优势的物联网创新企业战略目标,且基于战略思考建立了以显示和传感为核心能力,向半导体显示产业链和物联网各场景价值链延伸的“1+4+N”航母事业群。总体来看,我们认为面板的供需紧张还将持续,未来公司业绩有望进一步提升。 费用方面,公司2020年销售费用(31.38亿元,+7.53%)和管理费用(62.04亿元,+18.96%)有所增长,财务费用(26.50亿元,+32.90%)同比增幅较大主要由于上年同期公司偿还账面可换股的债权,财务费用降低所致。研发费用(76.23亿元,+13.77%)持续增长,公司柔性AMOLED技术研发与产业化项目获评北京市年度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且专利布局能力持续提升,年度新增专利申请超9000件。 为应对下游的持续需求,公司积极备货,存货(178.75亿元,44.20%)快速上升。另外,由于显示行业设备折旧金额较高,公司2020年经营活动的现金流净额(392.52亿元,+50.49%)高于净利润(45.28亿元,由负转正)。公司业务由“1+4+N”航母事业群展开,业务分为五大板块。公司以1个半导体显示业务为增长的主航道,倾斜资源重点发展4个高潜力业务,主要包含智慧医工事业、智慧系统创新事业、传感器及解决方案事业、MiniLED事业,并融入到N个场景中,包括智慧车联、智慧零售、智慧金融、工业互联网等。 显示事业出货量全球第一,运营效率不断提升。2020年,显示事业板块实现营收(1319.71亿元,+16.03%),占比97.36%。目前公司已打造了从面板到模组到整机再到服务的一体化平台,其显示屏出货量和销售面积市占率位于全球第一。其中创新应用、OLED、整机产品销售增速亮眼,创新应用产品2020年销量同比增长超60%,穿戴、ESL、电子标牌、拼接、IoT金融应用市占率居全球第一;柔性OLED产品全年出货量同比增长超100%;TV整机中国区销量同比增长超145%。与此同时,公司完成中电熊猫南京8.5代和成都8.6代液晶产线收购,进一步丰富产品种类及产能优势,巩固市场领先地位。另一方面,公司运营效率不断提升。北京8.5代线、合肥10.5代线、武汉10.5代线良率不断提升,重庆8.5代TFT-LCD生产线持续产品小型化,生产水平进一步提升。公司在处于市场领先地位的基础上,不断增强技术优势和产能优势,提升综合实力,预计未来面板供需依旧紧张,公司营收和毛利率有望持续提升,带动业绩增厚。 。与医院进行深度合作,数字化医疗持续推进。2020年,智慧医工事业板块实现营收(15.22亿元,+12.15%),占比1.12%。公司智慧医工事业为健康医疗专业服务模式,将科技与医学结合,重点打造健康管理、健康科技、数字医院、科技服务四大核心业务。公司与医院多方位合作,在急救与慢性病医疗方面实现数字化模式。 公司携手北京急救中心实现信息的同步流转,并与北医三院共同推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分级诊疗新模式。通过公司的数字化服务,合肥医院门诊量和出院量同比分别增长120%和200%,手术量同比增长超185%。公司与医院的合作还将加速,数字化医疗不断促进医疗资源运转效率的提高,未来智慧医工事业板块规模将持续扩大。 落地多个创新中心,智慧系统创新事业进入快速成长轨道。2020年,智慧系统创新事业板块实现营收(13.28亿元,+61.72%),占比0.98%。公司创新中心布局取得较大突破,已落地重庆、成都等多个创新中心。 城市美化方面完成成都金融城双子塔、武汉万达广场等城市亮化工程。智慧园区方面,公司与陶文旅集团合作打造新一代样板街区,与环球影城合作打造国际顶尖主题公园。智慧交通打造了包括太原地铁2号线在内的多个标杆项目。随着公司合作方式的不断拓展,智慧系统渗透率将进一步提升。 传感器及解决方案事业取得突破,与多家海外客户建立合作。2020年,传感器及解决方案事业板块实现营收(1.98亿元,+90.95%),占比0.09%。其中医疗影像、智慧视窗等业务实现整体快速增长。医疗影像业务出货量同比增长超70%,海外市场实现客户扩容,韩国市场出货同比增长超30%,并与欧美医疗设备龙头企业及全球第一大探测器企业建立合作。智慧视窗业务完成京雄观光区、京张观光区、磁悬浮等项目交付,并主导编制完成了电子染色玻璃国家标准,为进一步实现业务突破奠定基础。 Mini--DLED是航母事业群重要一环。公司整合优势资源,提前布局下一代显示技术,建立Mini-LED事业,作为航母事业群重要一环,并在产品、技术、市场多领域取得突破。公司75英寸玻璃基双拼背光产品已向多家品牌客户进行推广,联合研发的全球首台最大针刺式固晶机装机并调试完成,固晶速度大幅提升。玻璃基直显侧面线路、固晶和组装等瓶颈技术开发完成,P0.9AM玻璃基产品开发与市场推广稳步推进中。由于Mini-LED背光技术使LCD的性能显著提升,帮助其进一步缩小在高端IT和电视市场与OLED的性能差距,因此我们看好其发展前景和未来的收益能力。 投资建议考虑到现阶段整机厂库存持续偏低,面板需求端淡季不淡,叠加玻璃基板和驱动IC缺货仍在持续,我们判断面板的供需紧张将贯穿2021。公司作为行业领先企业,具备人才和技术优势,预计未来业绩有望得到进一步提升。我们预计公司2021-2023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55.34亿元、180.76亿元和224.19亿元,EPS分别为0.45元、0.52元和0.64元,对应PE分别为14.8、12.7、10.3倍,给予“买入”评级。风险提示:下游需求增速低于预期,全球贸易纷争存在影响。
中国软件 计算机行业 2021-03-31 53.44 41.15 45.51% 56.81 6.23%
67.99 27.23%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0年年报,公司发布2020年年报,2020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4.08亿元,+27.30%),归母净利润(0.68亿元,+10.34%),扣非后归母净利润(0.40亿元,-16.46%),综合毛利率(30.93%,-3.51pcts)。 投资要点:因疫情原因未达到先前营收目标,今年再战0100亿元目标。公司是中国电子信息集团旗下上市公司,拥有完整的从操作系统、中间件、安全产品到应用系统的业务链条,覆盖税务、电子政务、交通、知识产权、金融、能源等国民经济重要领域,客户群涵盖中央部委、地方政府、大型央企等机构部门。2020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4.08亿元,+27.30%),归母净利润(0.68亿元,+10.34%),扣非后归母净利润(0.40亿元,-16.46%),综合毛利率(30.93%,-3.51pcts)。从行业角度出发,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受经济周期和金融危机的影响比传统的制造业要小,具有较强的抗周期性,但由于部分政府项目从立项到签订合同的周期明显加长,一些信息化水平较低的行业需求不成熟,部分用户需求变更频繁等因素,导致交付周期延长。此外,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响,项目招投标工作较原计划滞后开展,给相关业务进展造成一定影响,未达到此前提出的年营业收入100亿元的目标。2021年作为“十四五“的开端年,公司将紧紧围绕国家和中国电子的战略部署,计划实现营业收入100亿元,且成本费用占收入的比例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公司三大板块营收均有增长,行业地位稳固。2021年公司计划围绕“引领全球数字化变革”为发展愿景,加快推进产品化转型发展的进程。 ①自主软件产品业务实现营业收入(8.83亿元,+31.98%),毛利率(74.55%,+4.48pcts),主要包括以操作系统为代表的基础软件产品,以“1+7”为代表的网信产品,以数字调度系统、通信动力及环境监控系统、铁路隧道应急系统为代表的铁路专用产品,以中软防水坝为代表的数据安全产品等。目前,公司基于“PKS”技术体系,建设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1+7”网信产品,采用“1个支撑平台+7个标准应用+轻代码定制”模式,助推项目型交付到产品型交付转变。 ②行业解决方案业务实现营业收入(46.19亿元,+38.76%),毛利率(10.02%,-1.26pcts),主要包括电子政务、知识产权、轨道交通等国民经济重要行业的信息系统集成、国产软硬件产品改造升级等业务。在国家积极推动知识产权领域改革的新形势下,公司以地铁AFC建设带动交通数字化业务开展,通过5G、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提升地铁乘客服务和运营智能化水平,包括互联网购票业务、人脸支付业务、虚拟货币支付、数字全景、数字运维、客流分析、能耗分析等业务。目前公司正以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为契机,积极参与城市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数据运维服务。 ③服务化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8.72亿元,+4.65%),毛利率(61.02%,-2.28pcts),主要围绕税务行业的信息系统运维、金融监管等业务。公司的税务系统在局端业务和纳税服务方面均有布局,完成出口退税管理系统开发、试点推广工作和个税系统扩容集成项目交付工作并针对中小微企业打造了“企税银”综合协同平台。 另外,公司在金融监管业务方面与各地监管分支机构开展深入合作,在金融机构端持续发力,研发新一代统一监管报送平台,构建智慧监管体系,有望成为未来监管业务新的增长点。 四季度扭亏为盈,费用变化体现行业景气度回暖。2020年后半年公司存货快速上升,并在年末达到(17.10亿元,+51.87%)。由于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21.57亿元,+53.20%)余额较大,导致经营性现金流净额(1.81亿元,-81.70%)同比出现较大降幅。费用方面,公司销售费用(2.91亿元,+33.95%)和管理费用(5.25亿元,+8.84%)的增长主要由于业务量的提升,且主要集中于四季度。2020年第四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1.70亿元,+93.38%),归母净利润(6.18亿元,+101.13%)。四季度单季度营业成本(36.80亿元,+114.45%)同比大幅上升,且单季销售费用(1.14亿元,+70.15%)的增加幅度较大,主要由于销售人员投入增多。我们认为公司业绩四季度的好转基于信创市场景气度回暖,有望持续带动今年业绩的提升。 银河麒麟操作系统0V10取得重大突破,行业地位持续巩固。公司子公司麒麟软件不断完善以操作系统为核心的产品生态体系,并提供安全可信、技术先进、生态丰富的操作系统产品和服务,着力打造通用操作系统、云端操作系统、前端操作系统三类产品线。子公司麒麟软件2020年实现归母净利润(1.65亿元,+145.80%),业绩显著增长。公司业务线条加速了与CPU、BIOS、整机、外设等的适配工作,适配的软硬件产品数量超过五万款。报告期内银河麒麟操作系统V10取得重大突破,行业地位持续巩固,市场位势保持领先,是国家信息化网信建设的实力服务商,应用前景十分广阔。另外,2020年,麒麟软件在18地新设立全资子公司,有利于优化产业布局,对于支撑公司网信产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投资建议信息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支柱产业,在当今我国经济转型期已成为重要支撑力量和发展新动力,将迎来战略机遇期。公司将发展战略与国家战略紧密结合,在互联网+、大数据和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等方面结合自身业务布局前行。公司作为行业领先企业,稀缺性较强,未来业绩有望随着信创产业的放量而提升。我们预计公司2021-2023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84亿元、1.00亿元和1.11亿元,EPS分别为0.17元、0.20元和0.22元,对应PE分别为310.6、263.6、263.1倍,给予“买入”评级,目标价69.70元/股。
鸿远电子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1-03-30 126.17 148.77 392.45% 140.30 10.87%
139.89 10.87%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0年年报,2020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7.00亿元,+61.22%),归母净利润(4.86亿元,+74.43%),扣非后归母净利润(4.71亿元,+86.88%),综合毛利率(46.75%,-3.73pcts)。 投资要点:下游需求增量明显,自产、代理业务双爆发。公司是以MLCC为主的电子元器件生产企业,处于行业领先地位,已连续八年被评为“中国电子元件百强企业”。2020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7.00亿元,+61.22%),归母净利润(4.86亿元,+74.43%),扣非后归母净利润(4.71亿元,+86.88%),综合毛利率(46.75%,-3.73pcts)。营收的增长主要由于公司产能的提升和产品品类的扩充,与“十三五”末期不断上升的下游需求相匹配。报告期间公司收入结构发生变化,毛利率较低的代理业务收入增速高于自产业务增速致使公司营业成本增速略高于营业收入增速进而导致综合毛利率下降。报告期间,公司或公司子公司设立和收购4家公司,继续开拓电子元器件、集成电路等组件的研发和生产,为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为满足下游需求,公司积极备货且产销比例较高。2020年公司存货(2.15亿元,+6.71%),自产业务产品整体产销率达到95.40%,同比略有上升。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14.48亿元,+52.61%)余额较大,未来在公司回款后经营性现金流净额(1.53亿元,-12.52%)将进一步得到扩充。 费用方面,因收入准则的变化使得销售人员提成和运输费用摊销计入公司营业成本,销售费用(0.61亿元,-16.11%)有所回落;管理费用(0.88亿元,-2.52%)的下降主要由于股份支付费用摊销结束叠加国家阶段性减免企业负担的三项保险费用;报告期内,财务费用为-0.09亿元,当期利息收入的增加和费用的减少导致财富费用的变动。另外,公司积极投入研发项目,研发费用(0.45亿元,+40.82%)大幅增加,公司瓷料的研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加强了公司在瓷介电容器领域的技术深度,进一步提高了自主可控能力,目前已成功应用于射频微波电容器和单层瓷介电容器的生产。 电子元器件景气度持续提升,公司自产业务收入创新高。公司自产电子元器件主要为瓷介电容器和直流滤波器等产品,下游集中在以航天、航空、电子信息、兵器等为核心的军用领域。2020年公司自产业务营业收入(8.86亿元,+50.58%),占比52.13%,其中多层瓷介电容营业收入(8.75亿元,+50.41%),占比51.48%,毛利率(80.05%,+0.97pcts)直流滤波器营业收入(0.11亿元,+65.01%),占比0.64%,毛利率(68.01%,-2.11pcts)。2020年正值十三五规划最后一年,订单大规模释放。公司自产业务前五名客户分别为航天科工集团、航天科技集团、电子科技集团、航空工业集团以及兵器工业集团,合计实现销售收入(6.61亿元,+49.64%),占自产业务收入的74.60%。与此同时,自产业务新增客户100余家。报告期内,公司募投项目电子元器件生产基地项目及直流滤波器项目基建主体工程已竣工启用,部分生产线已投产,预计可实现多层瓷介电容器产能7亿只/年。与此同时,公司的高性能镍电极用电容器陶瓷材料技术已经拥有批量生产能力,且实现了单层瓷介电容器、射频微波电容器、金端电容器以及小尺寸高可靠滤波器等产品的量产和销售。随着国家对强军目标的不断推进,信息化、智能化建设将不断深化,电子元器件市场将不断扩大,公司业绩有望保持高速增长。 代理业务收入爆发式增长,前五大客户需求量显著提升。2020年公司代理业务营业收入(8.08亿元,+74.87%),占比47.53%,毛利率(10.08%,-3.74pcts)。公司代理产品主要为国际知名厂商的电容器、电阻、滤波器等,重点布局新能源、消费电子、工控、医疗电子、5G通讯、汽车电子、物联网等领域。前五名客户分别为京东方、锦浪科技、中车股份、金风科技以及爱士惟新能源,2020年合计实现销售收入(4.99亿元,+139.41%),占代理业务收入的61.73%。公司在主要客户稳固的同时,新增与比亚迪、东微电子等品牌的合作,逐渐开拓收入的新增长点,为未来业绩增长奠定基础。 投资建议公司作为我国MLCC行业领先企业,在自产业务收入稳固提升的同时代理业务收入得到爆发式提升。我们认为随着“十四五”的发展,对信息化、智能化的要求将不断提高,上游电子元器件需求将实现规模性提升,公司业绩有望持续高速增长。我们预计公司2021-2023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97亿元、9.03亿元和11.08亿元,EPS分别为3.01元、3.90元和4.79元,对应PE分别为41.2、31.8、25.9倍,给予“买入”评级,并给予公司2021年PE50倍,对应目标价150.50元/股。风险提示:应收账款及应收票据余额较大的风险;全球新冠疫情缓解存在不确定性。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2/2 转到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