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彭若恒

国海证券

研究方向:

联系方式:

工作经历: 登记编号:S0350522040003。曾就职于国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布里斯托大学硕士,分析师4年从业,当前主要覆盖光伏组件、电池等主产业链环节。...>>

20日
短线
60日
中线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1 转到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双良节能 家用电器行业 2023-04-05 15.28 -- -- 16.54 5.75%
16.16 5.76%
详细
事件: 双良节能发布公告:与安徽英发睿能科技等 3家公司签订《硅片采购框架合同》,约定 2023年度,上述客户将向公司采购单晶硅片 2.45亿片(包括 P 型与 N 型,尺寸覆盖 182及以上尺寸的各种规格),预计 2023年度销售金额总计为 20.09亿元(含税)。自 2022年 3月以来,公司已陆续与亿晶光电等客户签订了 4份重大硅片销售框架协议,预计含税金额总计达到 82.11亿元,产品涵盖 P 型与 N 型多种规格。 投资要点: 先进单晶硅产能已成规模,锁定坩埚保障出货,进军行业前列道路明晰。公司包头 40GW 单晶产能已全部投产,配套先进 1600型单晶炉及智能工厂,具备成本后发优势,在行业面临高品质石英坩埚产能持续紧缺,产出及成本受到实质影响背景下,公司战略保供充足进口高纯石英砂供应,保障了足量硅片生产出货和未来进一步扩张需求,并进一步强化相对成本优势,新的 50GW 产能也有望顺利推进,有望逐步站稳行业前列地位。 火电重启激发空冷塔需求,传统设备业务有望大幅增长。公司在节能节水系统设备领域具有深厚行业积淀和领先市场地位,产品广泛运用于化工、电力、钢铁、酿造、供暖、光伏、大型中央空调等行业市场。2022年国内火电项目重启提速,有望拉动百亿量级空冷塔订单需求,公司则在全钢结构智能化间接空冷系统方面优势突出,受到国家能源集团等核心客户认可,我们预计有望在火电项目中取得可观量级订单。 还原炉订单景气仍在延续,氢能系统优势突出未来有望接力。多晶硅还原炉及配套系统为公司在新能源装备方面的核心产品,累计出货量行业第一,市占率超过 65%,近年订单处于大规模增长阶段,考虑仍有大量下游多晶硅产能项目推进,预计订单景气还将延续到2024年。另一方面制氢系统市场未来有望达到数百亿量级,公司已进行重点布局,开发出 1000Nm3/h 绿电制氢系统可稳定生产99.9999%纯度氢气,在原有多晶硅、化工等领域大量已有客户则能形成公司潜在资源优势,此前已取得大全能源等合作。 硅片业务全面挺进发力期,设备业务三线接力,首次覆盖双良节能, 给予“买入”评级。公司作为光伏领域还原炉设备领先龙头,把握终端需求大幅增长机遇,成功延伸至硅片环节,锁定石英砂关键资源,保障收入利润体量实现跨越式发展,后续进一步扩张确定性高,下游配套组件业务也有望实现新突破。设备业务端维持高度景气,短期内还原炉大批量订单延续,同时国内煤电项目大规模启动有望带来可观空冷塔订单,中长期制氢系统优势突出,有望成为强劲的新增长曲线。公司沿核心产业链蛙跳式业务布局,存量客群资源优势突出。我们预计 2022-2024年硅片业务出货 12/35/65GW,营业收入153.8/329.1/456.1亿元,归母净利润 9.0/26.2/36.8亿元,对应PE32.8/11.2/8.0倍,首次覆盖双良节能,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行业需求增长不及预期、行业产能扩张过快竞争加剧、国际贸易摩擦与壁垒加强、关键原材料供应出现风险、新业务进展不及预期。
TCL中环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3-04-03 39.33 -- -- 50.25 1.95%
40.09 1.93%
详细
TCL 中环发布 2022年报,全年业绩高速增长,为预告中值附近,Q4略有放缓:公司 2022年营业收入 670.10亿元,同比增长 63.02%;归母净利润 68.19亿元,同比增长 69.21%,扣非后归母净利润 64.83亿元,同比增长 66.97%。Q4营业收入 171.65亿元,同比增长 42.86%,增速环比放缓 15.7pct,归母净利润 18.18亿元,同比增长 44.06%,增速环比放缓 22.7pct,扣非后归母净利润 14.99亿元,同比增长 7.94%,增速环比放缓 66.9pct。年度每 10股派现 1.0元(含税),转增 2.5股。 投资要点: 硅片规模保持行业领先,盈利能力稳健提升,叠瓦组件预计尚未盈利。公司光伏硅片全年出货 68GW,外销规模行业领先,下半年出货34GW,我们预计 Q4出货 17GW,环比基本持平,主要系年末下游终端淡季临近,同时上游硅料产能释放加速,12月价格快速下跌,为减小库存及存货减值压力,我们预计公司主动降低开工率。盈利方面,全年单瓦净利有所提升,反映混改体制变革红利及先进制造方式提效优势。全年叠瓦组件出货 6.6GW,毛利率较低,我们预计仍在亏损,Q4出货我们预计在 1.5-2GW 左右。此外,全年存货及履约成本减值 14.63亿元,我们预计主要为年末硅料跌价所致,投资收益17.52亿,我们预计主要为硅料权益。 工业 4.0赋能,成本竞争力再提升,制造能力壁垒逐步形成。公司在多年硅材料技术积淀之上,力推工业 4.0及智能制造升级,打造基于“Deep Blue”AI 学习模型的智慧工厂生产模式,降本成效显著。 2022年公司实现硅片减薄 10μm,线径领先行业 5-8μm,单炉月产领先行业 25-30%,单公斤出片数领先 3片以上,开炉成本领先,人均劳动生产力显著提升,同时产品质量和一致性实现提升。随硅片大尺寸化、薄片化、细线化及高品质 N 型趋势推进,公司客制化、柔性化先进制造模式的成本竞争力将进一步与行业水平拉开差距,而其 N 型硅片外销市占率已多年保持第一。 先进产能快步扩张,差异化组件电池战略布局,面向全球蓄势待发。 2022年内,公司在晶体环节随 50GW(G12)项目(宁夏中环六期项目)产能扩张,年底单晶总产能提升至 140GW,2023年末公司预计产能进一步提升至 180GW。晶片环节,天津 25GW(DW 三期) 和宜兴 30GW(DW 四期)项目陆续投产,2023年新增的 DW 五期(银川 35GW)项目已开工,G12大尺寸领先优势将持续巩固,其工业 4.0智慧工厂模式也更适宜向海外进行全球化布局。组件端,江苏地区 G12高效叠瓦组件项目产能实现 9GW;天津地区投建的G12高效叠瓦组件项目(一期)产能实现 3GW。同时,在江苏地区也将拓展建设 2GW 的 G12电池工程示范线。 公司参股 Maxeon布局 IBC 电池-组件技术,借助其品牌影响力及全球化渠道,有望进一步发挥协同优势,助力海外发展。 智能制造标杆光伏龙头,供应链保障深化优势,首次覆盖 TCL 中环,给予“买入”评级。公司拥有 60余年半导体行业深厚技术工艺积累,在光伏领域稳居单晶硅片双寡头之列,工业 4.0降本提效为行业标杆,在关键生产资源高品质石英坩埚战略保障下,成本及定价权优势将更为突出,海外布局也值得期待,我们预计 2023-2025年硅片出货 120/165/210GW,营业收入 962.8/1007.5/1093.5亿元,归母净利润 100.6/117.7/132.4亿元,对应 PE 为 15.7/13.5/12.0倍,首次覆盖 TCL 中环,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行业需求增长不及预期、行业产能扩张过快竞争加剧、国际贸易摩擦与壁垒加强、关键原材料供应出现风险、各国产业政策变化。
晶澳科技 机械行业 2023-03-28 39.53 -- -- 59.50 7.01%
43.50 10.04%
详细
事件: 晶澳科技发布 2022年报,全年业绩贴近预告上限,Q4表现亮眼超预期: 公司 2022年营收 729.89亿元,同比增长 76.72%;归母净利润 55.33亿,同比增长 171.4%,扣非后归母净利润 55.57亿元,同比增长 200.90%。 其中 Q4营收 236.66亿元,同比增长 55.65%,归母净利润 22.43亿元,同比增长 208.89%,扣非后归母净利润 23.16亿元,同比增长 200.85%。 年度每 10股派现 2.4元(含税),转增 4股。 投资要点: 单瓦盈利实现新突破,运营管理、品牌规模、渠道布局、一体两翼战略综合优势尽显。公司 Q4实现对外组件出货 12.3GW,季度单 W盈利可达 0.18元,年内持续创新高。考虑当季计提减值 7.66亿元,其中固定资产减值 6.1亿元,我们预计主要为小尺寸产能淘汰,存货跌价减值约 1.7亿元,此外投资收益约 1.7亿元,我们预计主要为硅料,汇兑收益预计 3亿元,扣除上述影响后单 W 盈利可达 0.21元。 全年来看组件出货 39.75GW(含电站 672MW),单 W 销售盈利达0.14元,业内翘楚优势尽显。市场销售端,分销金额占比 35.37%,海外总体占比 60.03%,其中高毛利美洲地区占比达 13.62%,欧洲占比达 31.39%,但当期报表端毛利率相对偏低,我们预计为收入确认滞后及运费影响。 一体化布局再加深,鄂尔多斯硅片电池新产能快速跟进,N 型大势紧随红利。公司 2022年底已拥有组件产能近 50GW,配套硅片和电池产能约为组件产能的 80%,到 2023年底组件产能将扩充至超80GW,硅片电池配套将提升至组件产能的 90%。年报同步公告将投资 128.42亿元投建鄂尔多斯 20GW 硅片、30GW 电池项目,周期 36个月,将分期建设,我们预计将进一步扩充 N 型产能。近期来看 N 型 TOPCon 技术高效优势在下游端接受加快,旺盛需求下呈现供不应求,后期渗透率有望超预期提升,而公司最新量产的 N 型倍秀(Bycium)电池转换效率最高已达到 25.3%,2023年末 N 型电池产能将达到近 40GW,因此我们预计全年出货占比有望达 1/3,本次项目将在进一步加深一体化壁垒同时,强化技术迭代红利的把握。 稳健全面组件龙头,估值已具较强吸引力,首次覆盖晶澳科技,给予“买入”评级。公司作为 TOP4一体化组件龙头,稳健风格下高盈 利与高成长得兼,浑厚电池技术积淀,保障技术迭代中能快速跟进,尽享后发优势,长期战略壁垒步步高筑,我们预计 23/24/25年组件出货 60/80/100GW,营业收入 1008.0/1243.8/1498.9亿元,归母净利润 96.0/117.9/141.3亿元,对应 PE 为 13.7/11.2/9.3倍,首次覆盖晶澳科技,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下游行业需求增长不及预期、国际贸易摩擦与壁垒加强、新技术进展低于预期、汇率波动过大、行业产能扩张过快竞争加剧。
明冠新材 2022-11-08 62.60 -- -- 60.55 -3.27%
60.55 -3.27%
详细
事件: 明冠新材发布 2022年三季报: 前三季度合计收入 13.66亿元,同比+42.01%,归母净利润 1.35亿元,同比+53.83%,扣非后 1.30亿元,同比+93.63%;其中 Q3营收 4.50亿元,同比+30.46%;归母净利润 0.40亿元,同比+25.41%;扣非净利润 0.38亿元,同比+34.68%; 投资要点: 下游需求短期减弱,背板出货受影响,胶膜、铝塑膜尚在业务突破期。 1)背板方面, 受下游需求偏弱订单预计不足及疫情等短期因素影响, Q3出货预计 2400-2500万平,环比有所下降, 而价格和毛利率方面环比也略有下降; 2)胶膜方面,随新产能释放预计环比有所上升,但尚在爬坡释放期,预计盈利性还未体现, 3)铝塑膜, 预计季度出货持平或略增,产能规模尚小有待进一步释放, 盈利能力仍待强化。 盈利能力长期趋势向好。 公司前三季度毛利率 21.01%,同比上升4.39pct.,预计主要系产品结构调整,同时业务规模放大, 较上半年略降 0.48pct.。前三季度费用率 3.97%,同比下降 0.4pct., 其中销售/管理/财务费用率同比分别下降 0.31pct./上升 0.40pct./下降0.48pct.,体现规模效应,研发费用率 3.88%, 维持较高投入。 股权激励增强未来信心。 公司公告拟对 20名对象授予限制性股票48万股,含两名核心技术人员,无董事高管,占总股本 0.29%,授予 价 格 36元 , 分 三 年 三 期 解 锁 (30/30/40% ), 条 件 为2023/2024/2025年分别营收 36亿元或 2021净利润基数增长 225%(约 4亿)/营收 50亿元或净利润基数增长 380%(约 5.9亿)/营收79亿元或净利润基数增长 550%(约 8亿) 十五年专精新能源膜材料, 无氟背板性价比优势突出,加速推广。 公司 BO 无氟背板基于自研核心材料“M”膜,成本价格大幅低于传统产品,环保性突出、可靠性佳,单平毛利高,在海外已销售多年,先发优势明显, 近两年来国内下游组件企业成本压力大,公司顺势加大推广力度,已突破晶澳、通威、隆基等龙头客户,销售规模迅速放大。同时公司新扩建 1亿平米生产项目已启动,明年产能有望大幅提升 70%以上,处于业内领先水平 盈利预测和投资评级。 我们认为公司具备核心差异化产品优势,受益下游光伏高景气及锂电材料国产替代趋势,加之背板、胶膜及铝塑膜大规模产能扩建的快速推进,重点布局的各个主要业务都将迎来大幅放量,预计 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为 1.93/5.90/7.74亿元,对应 PE53.22/21.90/16.70倍,首次覆盖, 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产品推广不及预期、竞争加剧或产品价格超预期下降、下游光伏行业景气度波动、各国新能源相关政策变化。
海目星 2022-08-03 87.81 -- -- 108.67 23.76%
108.67 23.76%
详细
事件:海目星发布2022 年半年度报告,H1 实现营业收入11.95 亿元,同增116.29%,归母净利润0.94 亿元,同增189.84%,扣非后0.75 亿元,同增773.14%;其中Q2 营收7.48 亿元,同增75.47%,归母净利润0.83亿元,同增51.06%,扣非后0.69 亿元,同增98.96%。 投资要点: 订单持续充裕,盈利能力向好,规模效应显现。公司2022 上半年新签订单36 亿(含税),截止期末在手订单72 亿(含税)。盈利能力方面,上半年毛利率达33.99%,同比提升1.71pct.,预计与核心产品盈利能力提升有关,三费率14.05%,同比下降1.89pct.,其中包含股权激励费用3949 万,良好体现规模效应,研发费率11.66%,同比增加1.94pct,预计主要系新品投入较大。 下游高景气,锂电设备业务大幅放量,带动整体收入业绩高增长。 上半年公司动力电池激光及自动化设备业务收入8.63 亿元,同比增长204.88%,占营收72.22%。公司近年陆续与宁德时代、中航锂电、蜂巢能源等动力锂电池大客户建立深厚合作关系,去年开始随电动车产业迅速扩张,公司订单也大幅增长,目前需求仍然旺盛,高成长属性预计将持续体现,在研的切卷绕一体机和整线新产品也具备较强优势,有望在未来吸引更多客户订单。 TOPCon 微损设备打开光伏业务空间,第二成长曲线可期。公司上半年在光伏新兴电池技术TOPCon 的工艺难点方面实现重大突破,并与业内领先的一体化龙头晶科能源携手,中标其10.67 亿设备需求,凭借过硬创新研发能力和技术实力高起点切入光伏领域。由于光伏设备毛利率普遍较高,同时公司产品具备一定技术领先性,尚未有其他企业实现较好突破,预计业务将在一段时间内维持高盈利水平。从下游需求来看,今年以来随TOPCon 技术逐步成熟并体现出经济性优势,相关光伏企业已陆续开展大规模GW 级产能建设,后续存量PERC 产能升级需求也十分庞大,为公司带来可观业务空间, 盈利预测和投资评级:领先激光设备龙头,锂电光伏双轮并驱。预计2022 年-2024 年公司营收为43.0/75.0/91.5 亿元,归母净利润3.84/7.57/10.39 亿元,当前股价对应PE 为46.54x/23.59x/17.20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电池扩产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新业务落地不及预期。
海目星 2022-06-02 55.73 -- -- 84.88 52.31%
108.67 94.99%
详细
成立至今,公司专注于激光及自动化技术,产品应用领域不断向外拓展。目前公司覆盖范围已从消费电子拓展到锂电设备及光伏设备,自身迭代能力强。凭借多款具备核心竞争力的产品,广泛受到下游行业龙头客户的认可,未来订单设备有望进一步提升。 斩获晶科斩获晶科TOPCon设备大单显身手,打开光伏领域广阔成长空间设备大单显身手,打开光伏领域广阔成长空间。 公司中标一体化组件龙头晶科能源10.67亿元TOPCon激光微损设备,考虑到光伏新设备一般具有一定的定制化特点,预计双方已开展深度合作较长一段时间。硼掺杂对于N型TOPCon电池转换效率有较大影响,而在SE方面仍有待成熟,激光运用或再成提效关键。此次合作,预计为公司打开30亿元以上TOPCon激光设备业务空间,也为公司拓展光伏领域业务提供了一个较高的起点和背书,有望贡献可观业绩弹性。 锂电设备方面,单机优势显著,整线逐步布局,成长加速。一方面,公司用于极耳切割的高速激光制片机,替代传统工艺,未来有望凭借技术基础,显著受益于4680电池技术带来的锂电设备升级需求。另一方面,凭借前段领先优势,公司从前段单机向整线的产品布局,目前中段环节已全覆盖,助力下游电池厂生产效率提升。新能源电动车行业高速发展背景下,公司将受益于下游动力电池客户端加速扩产。 盈利预测和投资评级:我们认为公司锂电设备传统主业受益下游行业持续高景气度,订单大幅增长,已迈入规模新台阶,同时光伏类新业务获得重大突破,未来订单有望快速增长,打开新的成长空间,预计2022-2024年营收为43.0/75.0/91.5亿元,归母净利润3.84/7.57/10.39亿元,当前股价对应PE为26.96x/13.67x/9.96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产品推广不及预期,下游电池扩产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新技术发展不及预期,订单不及预期风险。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1 转到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