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姚健

国盛证券

研究方向:

联系方式:

工作经历: 证书编号:S0680518040002,曾任职于中信建投证券...>>

20日
短线
12.5%
(第91名)
60日
中线
16.67%
(--)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13 转到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优利德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3-09-12 43.67 -- -- 44.00 0.76% -- 44.00 0.76% -- 详细
国内仪器仪表知名企业,产品矩阵不断拓展。优利德产品线覆盖电子电工测试仪表、温度及环境测试仪表、电力及高压测试仪表、测绘测量仪表和测试仪器等,应用广泛。2023H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5.44/0.97亿元,分别同比+4.51%/+25.73%,中高端产品销售增长拉动下,Q2单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翻倍增长。 电子测量仪器行业国产替代空间广阔,公司高端产品迭代加速。电子测量仪器属技术密集型行业,下游5G、智能网联汽车等领域快速发展推动测试需求增长与升级,据中金企信统计数据,预计到2025年全球/中国电子测量仪器行业市场规模将增长至1098/415亿元。以数字示波器、频谱和矢量网络分析仪为代表,国内高端产品较国外存在较大差距,下游高景气叠加多项政策驱动下,有望加速国产替代进程。公司示波器研发起步较晚,但高端产品迭代持续加速,逐步缩小与国内龙头的差距;同时高端产品高盈利性有望进一步提升公司毛利率水平。 技术+品牌+渠道构筑护城河,公司具备较强综合竞争力。我国万用表已实现贸易顺差,下游新能源汽车高景气背景下,亚太地区有望受益劳动力成本优势和供应链优势成最大市场;民用红外热成像仪市场快速发展,防控物资储备、智慧消防发展助推需求增长;电站、电网建设扩张推动电力及高压测试仪表需求量稳步增长。公司具备技术+品牌+渠道优势,综合竞争力不断加强。 盈利预测与评级:考虑到公司产品结构优化,下游需求驱动下,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年分别实现营收11.07/13.34/16.03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4.24%/20.47%/20.16%;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1.80/2.36/3.00亿元,分别同比增长53.15%/31.03%/27.24%,现价对应PE分别为26.76/20.42/16.05倍。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新产品开发不及预期风险,高端产品市场拓展不及预期风险,市场竞争风险,核心技术人员流失风险,核心技术泄密风险,小市值公司二级市场股价大幅波动及流动性风险。
奕瑞科技 机械行业 2023-09-06 234.70 -- -- 248.90 6.05% -- 248.90 6.05% -- 详细
国内数字化X线平板探测器的龙头企业,产品布局多元化公司下游应用领域包括医疗、工业和安防。公司注重研发投入,目前已掌握全部主要核心技术,下游医疗、工业领域已经涵盖全球主要核心客户。未来随着国内外新客户的逐步导入,齿科和工业产品将成为公司业绩的重要增长点。而射线源、高压发生器等其他部件的陆续供应,亦能推动公司经营业绩的提升,具备中长期投资机会。 工业和齿科领域将带动短期业绩快速增长数字化X线平板探测器具有高行业壁垒,工业方面,对于全球动力电池检测行业而言,随着下游客户对动力电池产品一致性和稳定性的需求提升,其事前和事后的检测需求将有望加速释放。而工业用平板探测器由于使用寿命仅2年左右,属于易耗品,因此新增产线及存量替换产线均能带动动力电池检测需求量的提升。除此之外,工业场景应用还包括铸件无损检测、半导体封装检测等。齿科方面,公司的齿科产品可作用于齿科CBCT和口内扫描仪,随着公司齿科领域客户量的提升及产能释放,未来齿科板块将与工业板块一起共同带动公司短期业绩的快速增长。 其他部件供应及多地区拓展将助力公司中长期业绩向上对于下游整机设备而言,其组成部件除了平板探测器外,亦有诸如球管、高压发生器、射线源等核心部件。当前,公司正开发除平板探测器外的部分整机部件,未来此类部件的生产销售将助力公司长期业绩向上。 转债募投扩充高端产品线,CT探测器国产化值得期待CMOS探测器基于其技术特征适用于齿科、工业等应用场景,CT探测器以及上游闪烁体国产化率较低。公司完成14亿元可转债再融资项目,扩充高端产品线CMOS探测器产能以及推动CT探测器国产化。 盈利预测和投资评级考虑到平板探测器国产化的推进及公司在齿科和工业领域的放量,预计公司2023-2025年分别实现营收20.64/26.94/34.95亿元,同增33.2%/30.6%/29.7%;实现归母净利润8.41/11.14/14.15亿元,2023年9月1日收盘价对应PE分别为29.30/22.12/17.41倍,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风险提示竞争格局恶化风险;产品价格下降风险;贸易摩擦及地缘政治风险;新市场开拓不及预期风险;新增产能无法及时消化的风险;测算值仅供参考,以实际为准;国内与国际市场不可直接完全对比。
捷佳伟创 机械行业 2023-09-04 88.90 -- -- 91.21 2.60% -- 91.21 2.60% -- 详细
事件:捷佳伟创8月28日发布2023年中报:2023H1公司实现收入40.83亿元,同比增长52.39%;实现归母净利润7.52亿元,同比增长48.00%;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6.88亿元,同比增长47.08%。 投资要点:多点布局加速,业绩持续高增。2023H1工艺设备业务实现收入31.93亿元,同比增长37.80%;自动化配套设备业务实现收入6.32亿元,同比增长243.13%。公司全面布局多种高效光伏电池技术,TOPCon路线,公司PE-poly技术优势显著,随着TOPCon电池加速扩产,公司订单快速增长;HJT路线,公司已中标全球头部光伏企业量产型HJT整线订单;钙钛矿路线,公司已具备钙钛矿及钙钛矿叠层MW级量产型整线装备的研制能力,已向十多家光伏头部企业、行业新兴企业及研究机构提供钙钛矿装备及服务。 盈利能力稳定。2023H1公司毛利率为26.45%,同比增长0.98pct;归母净利率为18.40%,同比下降0.55pct。分业务,2023H1工艺设备业务毛利率为25.97%,同比增长1.23pct;自动化配套设备业务毛利率为21.33%,同比增长9.84pct。2023H1公司期间费用率为5.92%,同比增长1.00pct。 盈利预测和投资评级公司TOPCon整线供应能力国内领先,多点布局正加速形成,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年实现收入103.87、154.07、206.92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17.33、24.53、33.23亿元,现价对应PE分别为17.80、12.58、9.28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扩产不及预期;新品拓展进度不及预期;产品技术迭代风险;行业竞争加剧;光伏政策变动风险;存货减持风险等。
奥特维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3-09-01 171.00 -- -- 171.73 0.43%
171.73 0.43% -- 详细
事件:奥特维8月27日发布2023中报:2023H1公司实现收入25.17亿元,同比增长66.41%;实现归母净利润5.23亿元,同比增长74.76%;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5.03亿元,同比增长80.87%。 投资要点:业绩持续高增,在手订单充足。2023H1公司新签订单57.80亿元(含税),同比增长76.76%。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在手订单101.63亿元(含税),同比增长77.21%。公司在手订单充足,业绩增长基础牢固。 毛利率承压,控费能力显著改善。2023H1公司毛利率为36.64%,同比下降2.45pct;净利率为20.46%,同比增长1.23pct。2023H1公司期间费用率为13.08%,同比下降5.65pct,其中销售费用为0.84亿元,同比增长28.45%;管理费用为1.09亿元,同比增长11.79%;研发费用为1.30亿元,同比增长32.59%;财务费用为0.05亿元,同比下降75.67%。 串焊机新技术行业领先,平台化布局未来可期。串焊机新技术变革加速,存量替换需求快速释放,公司全面布局新技术且领先行业,近年纵向拓展光伏设备、横向布局半导体领域,平台化战略未来可期。串焊机方面,2023年公司SMBB设备性能大幅提升,0BB、IBC新设备客户验证效果良好。单晶炉方面,2023年公司针对Topcon硅片的同心圆问题,研发出高性价比的低氧单晶炉,已取得龙头客户订单。半导体设备方面,截止2023年6月底公司铝线键合机已取得通富微电、华润安盛、中芯集成等企业的小批量订单。 盈利预测和投资评级公司串焊机主业需求确定,新品开拓持续推进,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年实现收入58.65、83.18、105.82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11.56、16.16、20.21亿元,现价对应PE分别为22.54、16.13、12.89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扩产不及预期;新技术渗透率不及预期;市场竞争加剧风险;研发布局与下游发展趋势不匹配;客户集中度较高;汇率波动风险;存货减值及应收账款等风险。
芯碁微装 通信及通信设备 2023-08-31 68.00 -- -- 77.50 13.97%
77.50 13.97% -- 详细
事件:芯碁微装 8 月 25 日发布 2023 年中报:2023H1 公司实现收入 3.19 亿元,同比增长 24.89%;实现归母净利润 0.73 亿元,同比增长 27.84%;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 0.68 亿元,同比增长 51.37%。 投资要点: 盈利能力稳步提升,费用管控显著优化。2023H1 公司毛利率为46.05%,同比增长 2.85pct;净利率为 22.81%,同比增长 0.53pct。 2023H1 公司期间费用率为 21.95%,同比下降 2.54pct,其中销售费用为 0.22 亿元,同比增长 48.94%;管理费用为 0.14 亿元,同比增长 38.92%;研发费用为 0.39 亿元,同比下降 7.98%;财务费用为-0.05 亿元。截至 2023H1,公司货币资金为 2.51 亿元,同比增长5.93%,主要系材料贷款支付所致;应收账款为 5.46 亿元,同比增长 70.05%;存货为 3.21 亿元,同比增长 2.56%;应付账款为 1.04亿元,同比下降 18.31%,主要系材料贷款支付所致。 直写光刻设备领先,多点开花未来可期。高端 PCB 领域,2023 年 5月公司 NEX60T 作为首台双面防焊 DI 设备正式进军日本市场,此次与日本 VTEC 达成战略合作协议,是公司开拓海外市场的重要战略步骤。泛半导体领域,2023H1 公司 IC 载板解决方案推出新品MAS10,用于 IC 载板的路线曝光流程。光伏铜电镀领域,2023 年4 月公司量产机型 SDI-15H 成功发运光伏龙头企业,具备高精度解析(15μm+)、高精度图案对位(<10μm)、高速加工能力(单轨道≥6000 半片/小时)等优异性能;2023 年 6 月公司 SPE-10H 机型(非直写光刻)顺利交付海外客户,其产能≥8000wph(单轨)、光刻解析精度优于 10μm。 盈利预测和投资评级 我们预计公司 2023-2025 年实现收入 9.25、12.76、16.47 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 2.12、3.18、4.18 亿元,现价对应 PE 分别为 39.40、26.23、19.95 倍,公司 PCB 直写光刻设备领先优势显著,加速布局泛半导体、光伏铜电镀等产品,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下游扩产不及预期;新技术渗透率不及预期;市场竞争加 剧风险;研发布局与下游发展趋势不匹配;客户集中度较高;存货减值及应收账款等风险。
容知日新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3-08-30 48.52 -- -- 56.26 15.95%
56.26 15.95% -- 详细
事件:容知日新8月25日发布2023半年报:2023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06亿元,同比-1.59%,归母净利润-0.01亿元,同比-103.57%;2023Q2实现营业收入1.49亿元,同比-12.29%,环比+160.43%,归母净利润0.19亿元,同比-60.22%,2023Q1归母净利润为-0.20亿元。 投资要点:业绩短期承压,风电业务同比实现高增。公司2023上半年营业收入同比-1.59%,基本持平;2023Q2营收同比-12.29%,环比+160.43%,2023Q2归母净利润0.19亿元,环比实现转正。分下游行业来看,风电、石化、冶金、水泥、煤炭行业收入分别同比+76.44%、-37.62%、-45.97%、+7.90%、+42.32%,风电业务同比实现高增,石化、冶金行业较弱的景气度影响下,相关领域业务表现较弱。2023上半年风电、石化、冶金、水泥、煤炭行业收入占比分别为44.17%、17.55%、13.06%、9.85%、8.51%。 毛利率水平保持稳定,费用率有所提升。利润率方面,2023上半年公司毛利率为63.40%,同比+1.98pct,基本维持稳定,归母净利率-0.57%,同比-16.41pct,主要源于收入季节性属性下,收入增幅较低,而费用同比增幅较大且费用发生相对均衡。费用率来看,2023上半年公司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32.93%、12.29%、30.49%、-0.67%,同比分别+7.37pct、+3.88pct、+12.61pct、+0.70pct,期间费用率整体同比+24.56pct。 累计监测重要设备超12万台,竞争力持续迭代强化。截至2023上半年,公司累计远程监测重要设备超12万台,监测设备类型超200种,成功诊断多种类型工业设备的严重故障和早期故障,积累各行业故障案例超1.6万例,预计故障监测案例的积累将持续迭代强化公司对故障识别及解决的竞争力。 盈利预测和投资评级考虑到行业景气度有望伴随周期恢复,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年实现收入6.80、9.63、12.90亿元,同比增速为24%、42%、34%;实现归母净利润1.29、1.93、2.52亿元,同比增速为11%、50%、30%,现价对应PE32.9、21.9、16.9倍,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风险提示应收款回款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新行业拓展不及预期,行业景气度恢复不及预期,研发进度不及预期。
东华测试 计算机行业 2023-08-29 37.51 -- -- 42.70 13.84%
42.70 13.84% -- 详细
东华测试 8月 22日发布 2023半年报:2023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00亿元,同比+42.72%,归母净利润 0.45亿元,同比+66.59%。 投资要点: 业绩实现快速增长,PHM 及测控分析系统收入增速较快。2023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分别同比+42.72%、+66.59%,业绩实现快速增长;单季度来看,2023Q2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28亿元,同比+36.87%,环比+78.66%,归母净利润 0.35亿元,同比+55.98%,环比+237.43%。分业务来看,结构力学性能测试分析系统、结构安全在线监测及防务装备 PHM 系统、基于 PHM 的设备智能维保管理平台、电化学工作站、自定义测控分析系统、开发服务及其他业务收入分别同比+26.00%、+115.65%、+72.50%、+41.88%、+212.34%、+128.28%,PHM 及测控分析系统相关收入增速较快。 盈利能力优化明显,费用管控表现较好。2023上半年公司毛利率66.03%,同比-0.13pct,归母净利率 22.47%,同比+3.22pct,盈利能力优化明显。单季度来看,2023Q2公司毛利率 66.34%,同比+0.57pct,环比+0.86pct,归母净利润 27.04%,同比+3.31pct,环比+12.72pct。费用率方面,2023上半年公司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同比-0.92pct、-4.82pct、-0.07pct、+0.11pct,期间费用率同比-5.70pct,费用管控表现较好。 PHM 业务收入亟待进一步放量。PHM 行业内,公司是少数兼具软硬件技术研发、生产能力,可提供系统解决方案的服务商之一;设备故障诊断和状态监测应用领域覆盖行业较广,能够覆盖所有细分市场的企业较少;2023上半年公司结构安全在线监测及防务装备PHM 系统、基于 PHM 的设备智能维保管理平台收入分别同比+115.65%、+72.50%,PHM 相关业务收入亟待进一步放量。 盈利预测和投资评级 考虑到公司具备软硬件解决方案能力,业务放量机会较大,我们预计公司 2023-2025年实现收入 6.00、8.21、10.72亿元,同比增速为 64%、37%、31%;实现归母净利润 2.01、2.75、3.60亿元,同比增速为 65%、37%、31%,现价对应 PE24.9、18.1、13.9倍,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 下游需求不及预期,市场竞争加剧,PHM 业务推广不及预期,新业务开拓不及预期,新产品研发不及预期;小市值公司二级市场股价大幅波动及流动性风险。
杭叉集团 机械行业 2023-08-24 23.00 -- -- 23.74 3.22%
25.94 12.78% -- 详细
事件:杭叉集团8 月18 日发布2023 半年报:2023 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2.22 亿元,同比+9.27%,归母净利润7.82 亿元,同比+71.53%。 投资要点: 业绩实现快增,海外布局持续延伸。2023 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分别同比+9.27%、+71.53%;单季度来看,2023Q2 公司实现营收42.93 亿元,同比+9.48%,环比+9.26%,实现归母净利润4.90 亿元,同比+84.39%,环比+67.89%,业绩实现快速增长。同时,公司海外营收占比从2022 上半年的27%提升至2023 上半年的33%,当前公司全球营销网络已覆盖9 个海外销售公司、1 个海外研发中心、600 余家海内外经销商,海外布局持续延伸。 盈利能力提升明显,费用管控基本维持稳定。2023 上半年公司毛利率19.09%,同比+2.98pct,归母净利率9.52%,同比+3.45pct;单季度来看,2023Q2 公司毛利率19.94%,同比+3.09pct,环比+1.79pct,归母净利率11.42%,同比+4.64pct,环比+3.99pct,盈利能力提升较为明显。费用率来看,2023 上半年公司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同比+0.47pct、+0.10pct、+0.15pct、-0.52pct,期间费用率同比+0.20pct,费用管控基本维持稳定。 叉车行业电动化趋势较为显著。从行业车型结构来看,2023 上半年中国I 类叉车销量7.64 万台,同比+23.22%,II 类叉车销量1.06 万台,同比+40.84%,III 类叉车销量29.03 万台,同比+5.20%,IV/V类叉车销量20.82 万台,同比+0.19%,I 类、II 类叉车销量同比增速较III 类、IV/V 类更快,带的弄叉车占比达到64.45%,平衡重式叉车中电动化比例达到26.85%,叉车行业电动化趋势较为显著。 盈利预测和投资评级 考虑到行业电动化进程较快,我们调整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3-2025 年实现收入166.10、197.16、215.15 亿元,同比增速为15%、19%、9%;实现归母净利润13.88、17.25、20.31 亿元,同比增速为41%、24%、18%,现价对应PE15.6、12.6、10.7 倍,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 下游需求复苏不及预期,产品出口不及预期,产能投放不及预期,叉车电动化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波动。
苏试试验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3-08-15 17.78 -- -- 18.26 2.70%
18.26 2.70% -- 详细
事件: 苏试试验发布 2023半年报:2023H1,公司实现营收 9.71亿元,同比+21.57%;实现归母净利润 1.36亿元,同比+27.82%;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 1.29亿元,同比+34.01%。 投资要点: 业绩稳步增长,环试服务行业保持景气 2023H1,公司实现营收/归母净利润 9.71/1.36亿元,分别同比+21.57%/+27.82%,业绩增速稳中有降,我们判断主要系上半年环试订单收入确认周期拉长的短期扰动,下半年有望提速;单季度来看,2023Q2实现营收/归母净利润 5.33/0.91亿元,分别同比+17.12%/+18.17%,增速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分行业来看,2023H1,公司在电子电器/航空航天/科研及检测机构行业分别实现营收 4.18/1.06/1.94亿元,分别同比+16.23%/+23.34%/+26.66%,检测机构客户活跃,表明环试服务行业需求保持景气,公司依托技术研发优势,有望充分受益。 控费保持稳健,集成电路盈利能力短期下降 2023H1,公司销售/管理/财务/研发费用率分别为 6.29%/12.18%/1.04%/7.13%,分别同比+0.48pct/-0.25pct/-1.45pct/+0.15pct;期间费用率为 26.64%,同比-1.07pct。费用控制保持稳健,其中财务费用大幅下降主要系可转债赎回后利息支出减少。2023H1,公司毛利率/净利率分别为44.69%/16.15%,分别同比+0.15pct/+0.56pct;分业务来看,公司试 验 设 备 / 试 验 服 务 / 集 成 电 路 业 务 毛 利 率 分 别 为32.52%/57.97%/37.53%,分别同比+0.36pct/+2.60pct/-14.25pct,集成电路业务盈利能力大幅下降,主要系上半年人才储备数量快速提升导致费用增幅较大,属短期影响。 综合类设备需求提升,设备销售增长明显 2023H1,公司试验设备收入为 3.41亿元,同比+19.39%,占总营收比重为 35.13%。大型化、复杂化、综合化系统的市场需求显著提升,受益于设备与服务双轮驱动叠加产能扩充,设备销售增长明显。 试验服务规模效应凸显,集成电路长期景气 2023H1,公司试验服务/集成电路业务分别实现营收 4.69/1.08亿元,分别同比+25.52%/+12.22%。各实验室新建产能释放强化规模效应,叠加公司精细化管理,盈利能力有望进一步提升。集成电路业务稳步增长, 芯片国产化趋势下,行业在长期中保持景气,我们预测下半年业绩有望恢复。 盈利预测和投资评级 公司作为国内试验设备、环境与可靠性试验领域、集成电路检测领域的领导者,下游军工、新能源汽车、半导体等产业需求快速扩张背景下,公司有望充分受益。考虑到上半年短期因素扰动,我们小幅调整公司盈利预测,预计 2023-2025年公 司 实 现 营 收 22.75/28.42/35.38亿 元 , 同 比+26.01%/+24.96%/+24.46%;实现归母净利润 3.60/4.77/6.11亿元,同 比 +33.20%/+32.66%/+28.09% , 现 价 对 应 PE 分 别 为25.36/19.12/14.93,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行业竞争加剧风险;下游行业需求释放不及预期风险; 应收账款增长风险;实验室
汇川技术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3-06-20 63.55 -- -- 75.74 19.18%
75.74 19.18%
详细
事件: 汇川技术 2023年 6月 2日公告公司副总裁邵海波、副总裁李瑞琳、副总裁易高翔决定提前终止 4月 28日披露的股份减持计划。 投资要点: 股份减持计划提前终止,彰显管理团队信心。2023年 4月 28日,公司于巨潮资讯网披露,副总裁邵海波、副总裁李瑞琳、副总裁易高翔计划于 2023年 5月 25日至 2023年 11月 24日期间通过集中竞价或大宗交易方式减持公司股份。6月 2日,邵海波、李瑞琳、易高翔决定提前终止本次股份减持计划。根据公司公告披露减持情况,5月 25日至 6月 2日期间,三位高管均未通过任何方式减持公司股份,提前终止减持计划,显现公司管理团队对公司未来发展的信心。 2022年业绩稳健增长,2023Q1业绩增速有所放缓。2022年公司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分别同比+28.23%、+20.89%,业绩维持稳健增长;其中,通用自动化业务收入 114.65亿元,同比+27.64%;智慧电梯业务收入 51.62亿元,同比+3.92%;新能源汽车及轨道交通类业务收入 55.52亿元,同比+57.80%;工业机器人业务收入 5.61亿元,同比+54.96%。2023Q1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分别同比+0.07%、+4.15%,增速有所放缓;其中,通用自动化业务收入 27.07亿元,同比+9.74%;电梯电气大配套业务收入 9.21亿元,同比-21.98%;新能源汽车及轨道交通类业务收入 9.04亿元,同比-2.23%;工业机器人业务收入 1.36亿元,同比+29.06%;轨道交通业务收入 0.26亿元,同比-64.08%。 2022年毛利率基本维持稳定。从利润率来看,2022年公司毛利率35.01%,同比-0.81pct,毛利率水平维持基本稳定;归母净利率18.77%,同比-1.14pct;2022年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 5.47%、4.75%、9.69%、0.54%,分别同比-0.39pct、-0.08pct、+0.30pct、+0.92pct,整体期间费用率同比+0.75pct。 多领域份额持续领先,持续巩固龙头地位。1)根据睿工业数据,2022年公司通用伺服系统在中国市场份额达 21.5%,同比提升 5.2pct,稳居行业第一;低压变频器产品(含电梯专用变频器)在中国市场份额达 14.9%,同比+2pct,位居行业第三,内资品牌第一;小型PLC 在中国市场份额 11.9%,同比+5pct,位居行业第三,内资品牌 第一。2)根据 NE 时代统计,2022年公司新能源乘用车电驱总成的中国市场份额为 3%,位居行业前十,电机控制器在中国市场份额为7%,位居行业第三,仅次于比亚迪和特斯拉,在第三方供应商中位居第一。3)根据睿工业数据,公司工业机器人在中国市场份额为5.2%,位居第七;其中 SCARA 机器人在中国市场份额为 17%,位居第二,为内资品牌第一。 盈利预测和投资评级 考虑到工控国产化仍在持续推进,我们预计公司 2023-2025年实现收入 303.88、386.71、482.41亿元,同比增速为 32%、27%、25%;实现归母净利润 54.96、69.65、87.55亿元,同比增速为 27%、27%、26%,现价对应 PE30.8、24.3、19.3倍,考虑到制造业有望周期复苏,首次覆盖,给予公司“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 制造业复苏不及预期,自动化进程不及预期,市场竞争加剧,原材料价格波动,新能源景气度不及预期。
宏华数科 通信及通信设备 2023-05-10 98.65 -- -- 104.12 5.54%
104.12 5.54%
详细
宏华数科发布 2022年报及 2023年一季报:2022年实现营业收入 8.95亿元,同比-5.15%,归母净利润 2.43亿元,同比+7.24%,扣非归母净利润 2.36亿元,同比+11.94%;2023年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 2.83亿元,同比+2.59%,归母净利润 0.64亿元,同比-12.16%,扣非归母净利润 0.63亿元,同比-9.61%。 投资要点: 2022年业绩承压,2023Q1业绩环比有所改善。2022年公司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分别同比-5.15%、+7.24%,疫情影响、下游景气度较弱背景下,2022年业绩承压。单季度来看,2022Q4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97亿元,同比-17.81%,环比-16.06%,归母净利润 0.57亿元,同比-10.91%,环比-10.64%,2023Q1实现营业收入 2.83亿元,同比+2.59%,环比+43.35%,归母净利润 0.64亿元,同比-12.16%,环比+13.29%,2023Q1业绩环比有所改善。 产业链延伸,利润率优化较为明显。从利润率来看,2022年公司毛利率 47.20%,同比+4.59pct,归母净利率 27.17%,同比+3.14pct,盈利能力有所提升,主要原因在于公司合并范围增加,设备及墨水向供应链上游延伸、纳入更多子公司毛利,其中 2022年数码喷印设备、墨水业务毛利率分别同比+1.89pct、+7.81pct。2022年公司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分别同比+1.32pct、+2.23pct、+0.75pct、-4.53pct,整体期间费用率同比-0.23pct。 墨水、外销收入占比提升较显著。具体业务来看,2022年公司数码喷印设备收入 4.62亿元,同比-15.09%,墨水收入 3.80亿元,同比+18.14%,墨水收入占比从 2021年的 34.09%提升至 2022年的42.47%,提升幅度较大。2022年公司内销收入 4.34亿元,同比-26.10%,外销收入 4.58亿元,同比+31.01%,外销收入占比从 2021年的 37.09%提升至 2022年的 51.23%,占比已超过一半。 盈利预测和投资评级 考虑到下游纺服景气度回升需时间传导,我们 调整盈利预测,预计公司 2023-2025年实现收入 12.86、17.70、23.26亿元,同比增速为 44%、38%、31%;实现归母净利润 3.24、4.55、6.25亿元,同比增速为 33%、41%、37%,现价对应 PE36.4、25.9、18.9倍,考虑到墨水耗材业务及外销业务持续推进,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行业景气度改善不及预期,产品出口不及预期,新业务拓展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风险,研发进度不及预期。
科德数控 机械行业 2023-05-08 93.69 -- -- 99.60 6.31%
105.50 12.61%
详细
事件:科德数控发布2022年报及2023年一季报:2022年实现营业收入3.15亿元,同比+24.39%;实现归母净利润0.60亿元,同比-17.04%;扣非归母净利润0.38亿元,同比+45.12%。2023年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0.85亿元,同比+40.36%;实现归母净利润0.27亿元,同比+257.09%;扣非归母净利润0.12亿元,同比+206.19%。 投资要点:2023Q1业绩实现高速增长。2022年公司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扣非归母净利润分别同比+24.39%、-17.04%、+45.12%,整体业绩稳健增长,归母净利润出现下滑主要源于非经常性损益中的政府补助同比下降较多。单季度来看,2022Q4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9亿元,同比+17.27%,环比+65.41%,归母净利润0.27亿元,同比+3.32%,环比+358.71%,同比维持平稳增长;2023Q1公司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扣非归母净利润分别同比+40.36%、+257.09%、+206.19%,业绩实现高速增长。 单季度利润率持续上行。从利润率来看,2022年公司毛利率42.40%,同比-0.74pct,归母净利率19.16%,同比-9.57pct,毛利率基本维持稳定;单季度来看,2022Q4毛利率43.71%,同比-0.26pct,环比+4.80pct,归母净利率24.91%,同比-3.37pct,环比+15.93pct;2023Q1毛利率45.88%,同比+3.53pct,环比+2.16pct,归母净利率31.53%,同比+19.13pct,环比+6.62pct,单季度利润率持续上行。 从费用率来看,公司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同比-1.02pct、-0.15pct、+5.73pct、-0.58pct,整体期间费用率同比+3.99pct。 高档数控机床收入快速增长,自动化生产线进入放量阶段。具体产品来看,2022年公司高档数控机床收入2.76亿元,同比+18.13%,销量177台,同比+40.48%,伴随数控机床产能提升,机床销售额快速增长;2022年公司自动化生产线收入0.23亿元,实现量产销售,方案涵盖高端机床整机、夹具、刀具、工艺方案、物流系统、仓储系统、生产管控系统在内的完整交钥匙生产线,可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机械加工等诸多领域。盈利预测和投资评级考虑到制造业周期复苏较高的可能性,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年实现收入5.16、7.68、10.35亿元,同比增速为63%、49%、35%;实现归母净利润1.01、1.58、2.29亿元,同比增速为67%、57%、45%,现价对应PE88.0、56.3、38.8倍,考虑到公司数控机床业务持续推进,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制造业复苏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上涨风险,行业竞争加剧风险,海外产品出口不及预期,产品扩产不及预期。
禾川科技 机械行业 2023-05-05 35.22 -- -- 41.81 18.17%
50.77 44.15%
详细
事件:禾川科技发布2022年报及2023年一季报:2022年实现营业收入9.44亿元,同比+25.66%;实现归母净利润0.90亿元,同比-17.85%;扣非归母净利润0.80亿元,同比-19.79%。2023年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76亿元,同比+44.38%;实现归母净利润0.21亿元,同比+8.47%;扣非归母净利润0.19亿元,同比-2.68%。 投资要点:多因素影响,2022年利润同比有所下滑。2022年公司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分别同比+25.66%、-17.85%,全年营收实现快速增长,归母净利润同比有所下滑主要源于:1)公司客户在新能源领域较为集中,为快速进入市场,产品售价有所降低;2)原材料价格上涨叠加产品更新换代,毛利率有所下降。2023Q1公司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分别同比+44.38%、+8.47%,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转正。 2023Q1利润率水平改善较为明显。从盈利能力来看,2022年公司毛利率30.44%,同比-6.03pct,归母净利率9.57%,同比-5.07pct,利润率短期承压。2023Q1公司毛利率28.99%,同比-3.28pct,环比+5.33pct,归母净利率7.80%,同比-2.59pct,环比+7.57pct,利润率水平改善较为明显。从费用率来看,2022年公司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同比-0.64pct、-0.53pct、-0.48pct、-0.55pct,整体期间费用率同比-2.20pct。 PLC销售实现高速增长,可转债计划引导新增长点。2022年公司伺服系统收入7.58亿元,同比+14.98%,销量153.05万台,同比+19.57%;PLC收入1.21亿元,同比+203.71%,销量25.31万台,同比+114.76%,销售量和销售收入均实现高速增长。2023年4月,公司发布可转债预案,拟募资不超过7.5亿元,用于“高效工业传动系统及精密传动部件研发及产业化项目”、“微型光伏(储能)逆变器研发及产业化项目”以及补充流动资金,预计可转债融资将增强公司在传动部件、光伏逆变器等方面的产品实力,进一步加强公司业绩增长动力。 盈利预测和投资评级考虑到复工复产后公司产能利用率提升,我们调整公司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3-2025年实现收入14.27、19.35、25.94亿元,同比增速为51%、36%、34%;实现归母净利润1.65、2.50、3.60亿元,同比增速为82%、52%、44%,现价对应PE30.7、20.2、14.1倍,考虑到制造业周期复苏,维持公司“增持”评级。(基于谨慎性原则,可转债事项未纳入盈利预测)风险提示自动化进程不及预期;疫情反复影响下游开工;制造业复苏不及预期;市场竞争加剧;新能源行业景气度不及预期;拟发行可转债事项及募投项目进度的不确定性。
捷佳伟创 机械行业 2023-05-01 100.80 -- -- 117.80 16.63%
117.57 16.64%
详细
事件:捷佳伟创发布2022年报及2023年一季报:2022年公司实现收入60.05亿元,同比增长18.98%;实现归母净利润10.47亿元,同比增长45.93%;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9.71亿元,同比增长46.98%。2023Q1公司实现收入19.31亿元,同比增长41.73%;实现归母净利润3.36亿元,同比增长23.16%;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2.97亿元,同比增长21.55%。 投资要点:受益TOPCon扩产高景气,Q1合同负债高增。2022年工艺设备实现收入49.64亿元,同比增长18.18%;自动化配套设备实现收入5.80亿元,同比下降15.02%。2023Q1公司合同负债为77.86亿元,较2022年末增长33.96%,同比增长132.08%,订单高增得到进一步验证,有望优先受益TOPCon扩产高景气。 Q1毛利率承压,费用管控能力持续向好。2022年公司毛利率为25.44%,同比增长0.84pct,归母净利率为17.43%,同比增长3.22pct。2023Q1公司毛利率为22.78%,同比下降4.35pct,净利率为17.42%,同比下降2.63pct,我们认为,受技术过渡影响Q1毛利率处于低位,随着TCOPon设备逐步成熟并确认收入,公司盈利能力有望回升。2022年期间费用率为5.06%,同比下降2.95pct,其中销售费用为1.09亿元,同比增长54.03%;财务费用为-2.16亿元,上年同期为-0.07亿元,主要系汇兑收益增加所致;研发费用为2.86亿元,同比增长20.12%;管理费用为1.24亿元,同比增长22.35%。2023Q1期间费用率为6.19%,同比下降0.47pct。 盈利预测和投资评级公司TOPCon整线供应能力国内领先,多点布局正加速形成,预计公司2023-2025年实现收入103.87、154.07、206.92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17.43、24.19、33.13亿元,现价对应PE分别为20.53、14.80、10.80倍,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扩产不及预期;新品拓展进度不及预期;产品技术迭代风险;行业竞争加剧;光伏政策变动风险;存货减持风险等。
高测股份 机械行业 2023-05-01 51.15 -- -- 55.00 7.53%
55.00 7.53%
详细
事件:高测股份发布2022年报及2023年一季报:2022年公司实现收入35.71亿元,同比增长127.92%;实现归母净利润7.89亿元,同比增长356.66%;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7.50亿元,同比增长333.04%。2023Q1公司实现收入12.59亿元,同比增长126.45%;实现归母净利润3.34亿元,同比增长245.40%;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3.26亿元,同比增长238.03%。 投资要点:各主业持续高增,在手订单充足。光伏切割设备,2022年实现收入14.74亿元,同比增长50.41%,受益光伏行业持续高景气,光伏切割设备产销量大幅增长,2022年底公司光伏切割设备在手订单合计14.74亿元(含税),同比增长74.03%,在手订单充足保障业绩持续稳健增长。光伏切割耗材,2022年实现收入8.40亿元,同比增长188.15%,产能扩张叠加成本优化,耗材业绩近年快速放量。硅片切割加工,2022年实现收入9.29亿,同比增长778.15%,公司持续扩充先进切片产能,客户数量持续增多,切片代工业务有望持续高速增长。创新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57亿元,同比增长48.93%,公司切割技术横向拓展基础牢固,2022年碳化硅金刚线切片机独家实现批量销售,同时实现0.2mm蓝宝石金刚线批量销售,年末在手订单合计金额0.73亿元(含税),同比增长68.72%,受益下游需求放量+金刚线技术替代,创新业务有望持续快速增长。 盈利能力大幅提升,费用管控能力向好。2022年公司毛利率为41.51%,同比增长7.76pct,归母净利率为22.09%,同比增长11.06pct;2023Q1公司毛利率为43.12%,同比增加5.46pct,净利率为26.56%,同比增加9.15pct。分业务,2022年光伏切割设备毛利率为33.20%,同比增长2.09pct;光伏切割耗材毛利率为43.10%,同比增长7.19pct;硅片切割加工毛利率为45.45%,同比增长16.73pct;创新业务毛利率为54.41%,同比增长12.00pct。2022年公司期间费用率为15.92%,同比下降4.37pct,其中销售费用为0.93亿元,同比增长48.78%;财务费用为0.11亿元,同比增长64.74%,主要系计提可转债利息增加;管理费用为2.39亿元,同比增长81.95%;研发费用为2.25亿元,同比增长92.24%,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是巩固行业地位和产品升级的有力支撑。2023Q1公司期间费用率为13.26%,同比下降3.59pct。 代工产能再次上调,技术闭环效应加速显现。公司是国内高硬脆材料切割领跑者,设备+耗材+工艺协同布局,技术闭环效应加速显现。 切割设备方面,公司产品性能业内领先,金刚线晶硅切片机GC700X持续模块化升级,2022年国内市占率超50%;2022年首次推出GC-MK202R双根环线开方机,凭借精度、产能、自动化等优势,市占率快速跃居第一。切割耗材方面,2022Q1公司完成“单机十二线”技改,年末产能规模大幅提升至4000万千米,随着壶关(一期)项目顺利推进,公司预计2023年年末产能可超9000万千米;公司持续推进金刚线细线化,积极储备钨丝技术,2022年40/38/36/34μm线型实现批量销售,33μm线型通过批量测试。切片代工方面,公司薄片化进程持续领先,现已批量提供130μm半片(210mm),并已具备120μm半片(210mm)量产能力,同时在业内首次推出80μm超薄半片样片;2022年底公司切片代工规划产能共计52GW,2023年4月宣布新建宜宾50GW切片项目,随着新增产能顺利释放,代工业务有望开辟第二成长曲线。 盈利预测和投资评级公司持续扩充切片代工及金刚线先进产能,我们上调盈利预测,预计2023-2025年收入分别为58.90、79.56、100.49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1.82、14.85、18.50亿元,现价对应PE分别为13.35、10.63、8.53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扩产不及预期;硅片价格波动风险;切片代工行业竞争加剧;设备及金刚线价格加速下滑;切片代工产能建设进度不及预期;技术升级迭代及产品研发失败风险。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13 转到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