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徐雨涵

国金证券

研究方向:

联系方式:

工作经历: 登记编号:S1130522060002...>>

20日
短线
60日
中线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2/2 转到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爱博医疗 医药生物 2023-04-19 198.56 -- -- 228.36 15.01%
228.36 15.01%
详细
业绩简评2023 年4 月18 日,公司发布2022 年年度报告。2022 年公司实现收入5.79 亿元,同比+33.81%;实现归母净利润2.33 亿元,同比+35.80%;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2.08 亿元,同比+38.84%。 分季度来看,2022 年Q4 公司实现收入1.38 亿元,同比+27.74%;归母净利润0.34 亿元,同比+8.60%;扣非归母净利润0.26 亿元,同比+0.62%。 公司同时发布2023 年一季报。2023Q1 公司实现收入1.90 亿元,同比+44.55%;实现归母净利润0.78 亿元,同比+33.58%;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0.75 亿元,同比+43.88%。 经营分析人工晶状体增长稳健,视光产品表现亮眼。2022 年公司“普诺明”等系列人工晶状体实现收入3.53 亿元(+15.77%),销量同比增长14.90%,规模效应下,毛利率提升至89.54%(+2.53pcts)。视光产品中,“普诺瞳”角膜塑形镜实现收入1.74 亿元(+62.09%),销量同比增长51.46%,在中国角膜塑形镜市场增速居于首位,随着试戴片占比减少,毛利率提升至86.24%(+2.29pcts);其他视光产品实现收入0.34 亿元(+500.36%)。2023Q1,公司“普诺明”系列人工晶状体和“普诺瞳”角膜塑形镜恢复快速增长,销量持续提升。同时其他视光产品(包括离焦镜、彩瞳、接触镜护理产品等)同比大幅增长,对营业收入贡献超过11%。 持续加码研发,不断丰富产品矩阵。2022 年,公司研发投入为0.82亿元(+23.73%),非球面衍射型多焦人工晶状体、多功能硬性接触镜护理液、硬性接触镜酶清洁剂取证并获批上市销售,其中,非球面衍射型多焦人工晶状体为目前唯一国产的多焦人工晶状体,填补国内该领域技术空白。角膜塑形镜增扩度数适用范围注册申请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可为更多近视患者提供产品服务。 2023Q1,公司研发投入0.25 亿元(+68.89%),研发项目加快推进。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公司核心产品持续放量,研发加大叠加产能扩增稳步推进,看好其他视光产品为公司业绩增长增添新动力。预计2023-2025 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23、4.40、5.87 亿元,同比增长38.60%、36.48%、33.43%,EPS 分别为3.07、4.19、5.58 元,现价对应PE为65、48、36 倍,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人工晶状体带量采购风险;市场推广不及预期风险;产品研发进度不及预期风险。
正海生物 机械行业 2023-04-12 45.89 -- -- 49.78 6.73%
48.98 6.73%
详细
2023年4月10日,公司发布2022年年度报告。2022年公司实现收入4.33亿元,同比+8.26%;实现归母净利润1.85亿元,同比+10.02%;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1.73亿元,同比+7.29%。 分季度来看,2022年Q4公司实现收入9194万元,同比-7.27%;归母净利润3008万元,同比-28.56%;扣非归母净利润2013万元,同比-46.46%。 经营分析口腔修复膜增长稳健,主要产品维持高毛利率。2022年公司口腔修复膜产品实现收入2.07亿元(+8.00%),毛利率为91.37%(+0.98%);可吸收硬脑(脊)膜补片产品实现收入1.56亿元(-1.05%),毛利率为91.73%(-0.85%);骨修复材料实现收入0.39亿元(+11.01%),其他产品实现收入0.31亿元(+101.38%)。 销售费用率明显改善,公司盈利能力持续向好。2022年公司销售费用率为26.99%(-3.53%),管理费用率为6.84%(-0.67%),研发费用率为8.67%(-0.12%),净利率为42.80%(+0.68%)。 产品创新不断,主要产品有望随集采放量。2022年,公司自酸蚀粘接剂、活性生物骨、硬脑(脊)膜补片相继取得医疗器械注册证。活性生物骨方面,公司正在推进其生产许可证的申请;硬脑(脊)膜补片作为公司第二个脑膜产品,是在“可吸收硬脑(脊)膜补片”工艺基础上研发而成,有效提高了产品性能。2023年1月,公司产品“可吸收硬脑(脊)膜补片”在安徽集采中成功中选,叠加种植牙集采政策推进,两款主要产品未来放量可期。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公司主要产品口腔修复膜及可吸收硬脑(脊)膜补片有望随集采放量,新增多款获准注册上市产品有望为公司业绩带来增量。预计2023-2025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53、3.40、4.38亿元,同比增长36%、34%、29%,EPS分别为1.41、1.89、2.43元,现价对应PE为33、25、19倍,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行业政策风险;市场竞争风险;研发注册不及预期的风险;股东质押、减持风险。
盈康生命 医药生物 2023-03-31 10.93 -- -- 12.06 10.34%
13.06 19.49%
详细
业绩简评2023年 3月 29日,公司发布 2022年年度报告。2022年公司实现收入 11.56亿元,同比+6.09%;实现归母净利润-5.96亿元,同比-63.68%;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5.97亿元,同比-26.03%。公司亏损主要系本年计提商誉减值损失所致(资产减值 6.69亿元),扣除该影响后,公司实现净利润 7213.31万元。 经营分析医疗服务板块线下线上共同发力,持续提升服务能力。2022年,公司医疗服务板块实现收入 9.97亿元,同比下降 3.04%,毛利率为 24.20%,同比增加 0.76%。线下方面,公司经营管理 6家医院,床位规模 3258张,总诊疗人次 156万,同比增长 155%,门诊量合计 148.6万人次。线上方面,建设完成了盈康一生在线医疗总平台“体验云”,全年累计线上订单量为 104万,同比增长 765%,累计触达人次达 101.29万人。 医疗器械板块并购增加产品丰富度,四大应用场景齐发展。2022年,公司医疗器械板块实现收入 1.60亿元,同比增长 157.96%,毛利率为 41.13%,同比增加 8.80%。公司在年内先后完成对河北爱里科森、深圳圣诺医疗的并购,产品丰富后覆盖四大应用场景: ①放射治疗场景:产品主要为伽玛刀,公司全资子公司玛西普的头部伽玛刀在国内市占率超过 50%,其二代头部伽玛刀具备国际领先优势,为国内首家获得美国 FDA 和 SS&D 双认证的公司。2022年,公司伽玛刀实现收入 3675.47万元,同比增长 38.79%。②生命支持场景:精准输注产品系列产品在国产品牌出货量中位居前列。2022年,公司输注产品实现收入 1091.69万元。③影像增强场景:公司全资子公司圣诺医疗是国内第一台数字乳腺机产品研发生产厂商;全系列的 CT/MRI/DSA 高压注射器产品自 2020年起位居国产品牌出货量第一。④慢病治疗场景:2022年,公司体外短波治疗仪取得医疗器械注册证,实现收入 2336.28万元。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公司医疗器械板块随并购业务不断拓展产品线,收入占比较大的医疗服务板块有望修复,为公司带来收入弹性。预计 2023-2025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1. 10、1.50、2.01亿元,同比扭亏为盈、增长 36%、34%,EPS 分别为 0.17、0.23、0.31元,现价对应 PE为 64、47、35倍,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行业政策风险;市场竞争风险;技术替代风险;商誉减值风险; 医疗服务纠纷事件的风险等。
爱尔眼科 医药生物 2023-01-06 30.60 -- -- 34.89 14.02%
34.89 14.02%
详细
业绩简评1月 3日,公司发布公告,拟斥资 4.7亿元收购绍兴爱尔、舟山爱尔等 14家医院部分股权。 经营分析2021年,本次收购的 14家医院总营收约为 3.2亿元,合计亏损约789.38万元;2022年前三季实现总营收约为 2.87亿元,净利润合计约 1733.33万元,整体估值约为 7.2亿元。 收购完成后,公司将持有绍兴爱尔 70%的股权、舟山爱尔 70%的股权、宝鸡爱尔 51%的股权、本溪爱尔 75%的股权、鄂州爱尔 70%的股权、阜新爱尔 55%的股权、揭阳爱尔 70%的股权、曲靖爱尔 60%的股权、天门爱尔 65%的股权、肇庆爱尔 51%的股权、承德爱尔72.7273%的股权、恩平爱尔 65.0999%的股权、绵阳爱尔 70%的股权、随州爱尔 80%的股权。 收购医院处于业绩快速爬坡阶段,已在当地铸造良好发展基础,有望进一步增厚公司业绩。本次收购的 14家医院分布于全国 8个省份,并全部分布于地级市/县级市,有望更好地满足当地患者就医需求,提升基层市场占有率,同时进一步深化公司分级连锁诊疗体系,强化集团规模优势。 疫情防控压力短暂影响部分机构线下诊疗,疫情防控措施优化调整后,线下诊疗有望快速复苏,门诊量有望迅速爬升,弥补前期受损业绩。考虑到前期业绩基数较低,建议关注估值快速修复机会。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公司作为国内眼科医疗服务行业龙头,有望不断提升自身管理水平、巩固市场地位、拓展分级连锁体系布局,考虑近期并购增厚业绩及短期疫情反复影响,预计公司 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26.91、35.63、46.46亿元,同比增长 16%、32%、30%,EPS 分别为 0.38、0.50、0.65元,现价对应 PE 为 83、63、48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政策性风险;疫情反弹风险;市场竞争加剧风险;人才短缺风险; 跨区发展风险;医疗安全性事故纠纷风险;合规监管风险等。
华厦眼科 医药生物 2023-01-04 73.50 56.39 108.62% 90.00 22.45%
94.88 29.09%
详细
眼科全科诊疗服务体系先行者,行业优势地位稳固。公司成立于2004 年,已建立八大眼科亚专科科室及眼视光的眼科全科诊疗服务体系,目前拥有57 家专科医院,覆盖17 个省及46 个城市,以厦门眼科中心的影响力为基础,形成辐射全国的诊疗服务网点体系。以2021 年收入规模计算,公司位列国内眼科医疗服务连锁机构公司第二。 专家团队实力雄厚,医教研一体化平台完善。公司组建了覆盖八大亚专科及眼视光的专家团队,汇聚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原主任委员黎晓新教授、赵堪兴教授等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眼科学界专家,拥有医师总数达891 人。公司致力于推进临床诊疗、医学研究和教学培训相结合的“医教研”体系的整体协同发展。下属医院厦门眼科中心持续开展临床研究合作及学术交流,推进公司的学科建设和诊疗实力的提升。 多项核心业务均衡拓展,屈光、视光业务发展快速。公司在眼底、白内障等基础眼病领域拥有众多知名专家,技术优势及高知名度保证了就诊人数及手术量的持续增长。公司顺应消费升级趋势积极调整战略布局,至2021 年,公司第一大收入来源屈光业务占比已达37%,中高端手术占比不断增加。 公司本次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用于:天津华厦眼科医院项目;区域视光中心建设项;现有医院医疗服务能力升级项目;信息化运营管理系统建设项目;补充营运资金项目。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我们认为公司积极在全国范围内完善眼科医疗服务网络,后续区域视光中心建设项目、现有医院医疗服务能力升级项目落地后有望进一步贡献业绩增量,2022 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3.98 亿元(+18.13%),预计公司22-24 年归母净利润为5.21 亿元、6.80 亿元、8.68 亿元,22-24 年分别同比增长15%、30%、28%。参考同行业上市公司可比估值情况,给予公司23 年70 倍PE 估值,对应目标价85 元/股,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租赁物业存在瑕疵的风险;下属医院盈利不及预期的风险;医保定点资格风险;眼科人才流失或不足的风险;限售股解禁风险。
爱尔眼科 医药生物 2022-10-26 28.50 -- -- 29.58 3.79%
34.89 22.42%
详细
10 月25 日,公司发布三季度报告,公司前三季度实现收入130.52 亿元,同比+13%;实现归母净利润23.57 亿元,同比+18%;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25.04 亿元,同比+15%。 从单季度观察,第三季度实现收入49.44 亿元,同比增长16%;实现归母净利润10.66 亿元,同比增长20%;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11.21 亿元,同比增长18%。 点评 高质量发展平滑局部疫情反复影响,费用水平保持平稳。受短期疫情影响,公司旗下多家医院诊疗节奏被迫打断,公司收入利润依然维持稳定增长,并持续扩大经营规模,整体运行状态平稳。公司三费支出水平均保持平稳,净利率水平持续小幅提升。前三季度公司管理费用率为13.9%,销售费用率为9.6%,净利率19.7%,盈利能力稳中有升。 科研投入持续发力,共性全球眼科发展红利。前三季度公司研发投入超2 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 28%,持续加大对眼科临床运用技术及数字化建设研究投入。公司“眼健康大数据平台的建设与示范应用”项目成功入选工业和信息化部 “2022 年大数据产业发展试点示范项目名单”。 定增发行顺利落地,对外捐赠履行社会责任。10 月14 日,公司定增1.33亿新股上市,本次非公开发行圆满完成。募集资金将有效助力新老医院同步扩容,促进医疗服务供给能力提升。项目建成后有望实现360 万人次的设计最大接诊量,与当地现有医院2020 年实际接诊量相比,增幅达到280%。 公司将向湖南爱眼公益基金会捐赠6000 万元,主要用于深入学校及老少边穷等基层社区及农村地区开展视力健康筛查、眼健康知识宣教、建立眼健康档案,对患有可避免盲症和视力损害的中小学生及贫困人口实施医疗救助。 盈利调整与投资建议 公司作为国内眼科医疗服务行业龙头,有望借力本次定增项目进一步提升自身管理水平、巩固市场地位、拓展分级连锁体系布局,预计公司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27.82、36.80、47.21 亿元,同比增长20%、32%、28%,EPS 分别为0.55、0.69、0.82 元,现价对应PE 为72、54、42 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政策性风险;疫情反弹风险;市场竞争加剧风险;人才短缺风险;跨区发展风险;医疗安全性事故纠纷风险;合规监管风险等。
正海生物 机械行业 2022-10-12 51.00 -- -- 53.49 4.88%
53.49 4.88%
详细
10 月9 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医疗器械批准证明文件(准产)待领取信息,其中包括公司产品活性生物骨。 简评注册证信息显示,活性生物骨是由异种骨经一系列处理后制成的骨支架材料(主要成分为羟基磷灰石和胶原蛋白),与具有胶原特异结合能力的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rhBMP-2)结合而成的骨修复材料。用于填充由于创伤或手术造成的、不影响骨结构稳定性的骨缺损。 产品创新性显著,填补国内市场空白。活性生物骨主要用于治疗各种原因造成的骨缺损、骨不连等病症,包含“活化的胶原骨修复材料”及其“专用融合活性骨修复因子”两个部分,通过将具有诱导活性的BMP-2 与具有天然骨组织孔隙结构的骨支架材料相结合,形成了具有诱导活性的骨支架材料。 相较于传统人工骨,活性骨材料添加了活性因子,专用融合活性因子在修复因子的氨基端或羧基端融合了vWF 因子的胶原结合结构域,得到的融合蛋白兼具骨诱导、骨传导活性,临床效果不劣于自体骨。当前,国外市场由美敦力和史塞克两家公司占据,国内市场仍处于空白,市场空间广阔公司高度重视技术创新,在研产品丰富。在修复材料领域,公司与中科院硅酸盐所合作研发3D 打印骨修复材料系列产品;与东华大学共建研发中心,合作研发齿科修复材料系列产品。在干细胞领域,公司与中科院遗传所、鼓楼医院等单位合作研发胶原材料复合干细胞治疗子宫内膜瘢痕化损伤的材料及技术。此外,光固化复合树脂已完成首例受试者入组;乳房补片项目已完成临床试验牵头单位伦理审查及备案工作。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我们认为公司口腔修复膜业务有望随种植牙集采快速放量,硬脑(脊)膜补片业务贡献稳定现金流,活性生物骨上市后进一步推动业绩,预计公司22-24 年归母净利润为2.15 亿元、2.98 亿元、3.95 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8%、39%、32%,对应EPS 为1.19、1.66、2.19 元,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行业政策风险;市场竞争风险;研发注册不及预期的风险;新冠肺炎疫情风险;股东质押、减持风险。
正海生物 机械行业 2022-09-07 50.47 57.07 128.55% 58.83 16.56%
58.83 16.56%
详细
口腔医疗行业前景广阔, 观念转变有望推动量价齐升。随着民众健康观念的转变和老龄化程度加剧,近年来我国口腔门诊就诊人次增速在5%左右。我国种植牙服务市场规模近几年保持20%以上的稳健增速,但渗透率较低,仍有广阔成长空间。口腔种植专项治理行动开展在即,集采将充分改善种植牙服务可及性,促使种植市场快速扩容。口腔修复材料市场规模受种植牙市场发展的直接影响,预计将维持较快增速。 集采顺利中标以价换量,国产替代进程加速。可吸收硬脑(脊)膜补片已在五个省份实行集采,公司产品是目前同类中唯一全部中标的产品。五省均处于公司主要销售区域,公司可吸收硬脑(脊)膜补片2022H1 毛利率91%,较集采前下降4pcts。我们认为集采虽会造成价格下降,但同时促使营销费用等开支减少,对利润率产生的影响相对有限,未对公司业绩带来明显压力。口腔修复领域,种植牙集采有利于加速国产替代进程,公司产品有望凭借价格、质量优势抢占市场份额,打破国内市场瑞士盖氏一家独大的局面。 聚焦优势材料技术,再生医学产品矩阵完备。公司口腔修复膜产品采用组织工程学技术和特有的脱细胞工艺,可吸收硬脑(脊)膜补片良好的组织顺应性使得产品可缝可粘可同步降解。活性生物骨正处于注册申请冲刺阶段,将填补该品类国内市场的空白。此外,公司光固化复合树脂、乳房补片、宫腔修复膜等产品已陆续进入临床阶段。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我们认为公司口腔修复膜业务有望随着种植牙全国集采快速放量,可吸收硬脑(脊)膜补片业务在部分省区推行集采的背景下,贡献稳定的现金流。公司在研产品矩阵完备,重磅产品活性骨上市在即,预计公司2022-2024 年归母净利润为2.15 亿元、2.98 亿元、3.95 亿元,22-24 年分别同比增长28%、39%、32%。参考同行业上市公司可比估值情况,给予公司 2022 年49 倍PE 估值,对应目标价58 元/股,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 行业政策风险;市场竞争风险;研发注册不及预期的风险;新冠肺炎疫情风险;股东质押、减持风险。
爱尔眼科 医药生物 2022-08-26 28.54 -- -- 30.51 6.90%
30.80 7.92%
详细
8 月24 日,公司发布2022 年半年度报告。2022H1 公司实现收入81.1 亿元,同比+10.3%;实现归母净利润12.9 亿元,同比+15.7%;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13.8 亿元,同比+12.7%。 从单二季度看,2022 年Q2 公司实现收入39.4 亿元,同比+2.7%,归母净利润6.8 亿元,同比+7.7%;扣非归母净利润7.6 亿元,同比+5.7%。 点评局部疫情反复不改发展趋势,门诊量、门店数量持续拓展。受短期疫情影响,公司旗下多家医院诊疗节奏被迫打断,从单体医院角度观察,深圳爱尔、沈阳爱尔2022 年H1 净利润分别下滑22%、16%,而受疫情影响相对较小的重庆爱尔、东莞爱尔则分别实现了21%、13%的净利润增速。公司医疗机构布局持续开拓中,截至6 月底,公司拥有境内医院187 家,门诊部132 家,较21 年底分别增加13 家、14 家,共实现门诊量 554 万人次(+16%),手术量 44 万例(+10%)。 屈光、视光板块延续快速增长,眼病类收入小幅下滑。2022 年H1 公司实现屈光收入34.4 亿元(+20.9%)、视光收入17.6 亿元(+15.7%)、白内障收入10.4 亿元(-2.6%)、眼前段收入6.8 亿元(-4.2%)、眼后段收入5.2 亿元(+8.5%)、其他项目收入6.5 亿元(-7.7%)。受益于高客单价术式、产品占比提升,以及整体客流的增长,屈光、视光收入实现快速增长;由于医保结算变化和疫情导致的非紧急手术延期,以及疫情反复导致患者流通不畅,健康教育活动开展难度增加,白内障收入、眼前段收入出现小幅下滑。 费用率水平保持平稳,医教研一体化平台进一步完善。公司三费支出水平均保持平稳,其中销售费用率为9.7%、管理费用率为15.1%。公司与河南大学达成战略合作,共建河南大学附属爱尔眼科医院、河南大学爱尔眼科临床学院、河南大学爱尔眼科研究院,将进行医疗、教学、科研全方面合作。 盈利调整与投资建议考虑到疫情反复对公司医院业务的影响,下调2022-2024 年盈利预测8%、9%、11%,预计公司2022-2024 年归母净利润29.14、38.33、49.49 亿元,同比增长25%、32%、29%,EPS 分别为0.75、0.95、1.13 元,现价对应PE 为69、52、41 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政策性风险;疫情反弹风险;市场竞争加剧风险;人才短缺风险;跨区发展风险;医疗安全性事故纠纷风险;合规监管风险等。
盈康生命 医药生物 2022-08-25 12.45 -- -- 12.28 -1.37%
12.60 1.20%
详细
8月23日,公司发布2022年半年度报告。2022H1公司实现收入5.75亿元,同比+7.34%;实现归母净利润0.47亿元,同比+13.71%;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0.45亿元,同比扭亏。 从单二季度看,2022Q2公司实现收入3.07亿元,同比+4.57%,归母净利润0.23亿元,同比+0.25%;扣非归母净利润0.20亿元,同比+739.43%。 经营分析收入和净利润逆势增长,肿瘤医疗流程全面提质增效。公司旗下医院门诊、住院服务受到疫情反复影响,公司积极提升经营管理效率,保证医疗质量,持续拓展肿瘤新技术、新服务。分医院看,友谊医院实现营收2.2亿元,同比增长2.0%;广慈医院实现营业收入2.4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1%,实现净利润2507.3万元(+37.3%);友方医院实现收入4391.7万元(+4.9%),由于防疫成本及人工成本、折旧摊销费用增加,实现净利润515.1万元(-55.9%);运城第一医院聚焦消化道肿瘤治疗,2022年上半年医院三、四级手术占比达78%,肿瘤收入同比增长30%,手术量同比上升47%。 广泛开展互联网医疗服务,医疗器械板块收入实现增长。2022H1公司新增线上用户33万,环比提升153%,线上挂号率环比提升36%,线上问诊开单率环比提升305%。由于大型乙类医疗设备配置证规划细则尚未出台,导致器械板块部分订单无法按期签署或执行,22H1公司实现医疗器械收入5842.2万元(+172.29%),主要来自于经销商品及伽玛刀换源销量增加。 公布向控股股东定向募资预案。2022年8月12日,公司发布定增预案,拟向控股股东盈康医投募集不超过10亿元,募集资金净额将全部用于补充流动资金,有望增强公司资金实力,提升医疗服务能力与覆盖面盈利调整与投资建议考虑到疫情反复对公司的影响,下调2022-2024年盈利预测30%、19%、13%,预计公司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1.25、1.80、2.48亿元,22年预计扭亏,23-24年分别同比增长44%、38%,EPS分别为0.04、0.28、0.56元,现价对应PE为64、44、32倍,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行业政策风险;市场竞争风险;技术替代风险;商誉减值风险;医疗服务纠纷事件风险;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诊疗节奏的风险300
通策医疗 医药生物 2022-08-24 119.66 -- -- 138.29 15.57%
148.50 24.10%
详细
8 月22 日,公司发布2022 年半年度报告。2022H1 公司实现收入13.18 亿元,同比+0.1%;实现归母净利润2.96 亿元,同比-15.7%;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2.86 亿元,同比-16.2%。 从单二季度看,2022 年Q2 公司实现收入6.64 亿元,同比-3.3%,归母净利润1.29 亿元,同比-30.7%;扣非归母净利润1.23 亿元,同比-31.6%。 8 月22 日,公司收到浙江证监局行政监管措施决定书,责令改正关联交易未披露、财务资助及投资出资情况披露不准确、上市公司独立性欠缺问题。 点评 局部疫情反复影响诊疗节奏,公司短期业绩承压。受短期疫情影响,二季度公司旗下多家医院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停诊安排,总院专家出诊和地方患者来院就诊受到双向限流,公司存量医院门诊人次下降5%,营业收入同比下降6.8%。同时,公司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累计支援抗疫超 1 万人次。 蒲公英分院建设持续推进,大型医院人才储备充分。公司旗下蒲公英分院H1 共贡献 1.71 亿营业收入(+105%),由于尚筹建或培育期,净利润率为5.5%,对整体利润率产生一定影响。2022 年上半年,公司新开蒲公英分院7 家,7 月新开院4 家,预计年内还将有8-10 家实现交付。为了进行新建城西总院、紫金港医院、滨江未来医院等大型医院的人才储备,公司招聘各类人才1000 余人,增加人力成本 4000 余万,虽造成短期费用攀升,但完善人才梯队仍有助于公司长期稳健发展。 费用率维持较低水平,目标打造多专科医疗集团。持续控制运营成本控制,公司三费支出均维持较低水平,其中销售费用率为0.9%、财务费用率为0.9%、管理费用率为11.6%。公司意向收购和仁科技,收购完成后,将其打造成眼耳鼻喉等专科医疗服务为主的多专科医疗集团,作为公司的第二平台充分运用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 盈利调整与投资建议 考虑到疫情反复对公司的影响,下调2022-2024 年盈利预测8%、10%、9%,预计公司2022-2024 年归母净利润7.13、8.81、11.57 亿元,同比增长2%、24%、31%,EPS 分别为2.40、3.37、4.09 元,现价对应PE 为55、45、34 倍,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 政策性风险;疫情反弹风险;市场竞争加剧风险;人才短缺风险;跨区发展风险;医疗安全性事故纠纷风险等;合规监管风险;种植牙集采事件风险。
盈康生命 医药生物 2022-08-19 12.64 13.90 62.95% 13.13 3.88%
13.13 3.88%
详细
我国肿瘤医疗行业市场空间巨大,政策支持加速行业发展。2020年我国新发癌症 457万例,占全球 24%,死亡 300万例,位居全球第一。在人口老龄化加剧背景下,我国肿瘤负担逐年加重,肿瘤专科医院病房使用率常年保持在 100%以上的高负荷运作状态。近年来,国家陆续出台大型医用设备配臵政策,在规范行业的同时调整准入门槛,显现出政策松绑态势。 公司以“物联网肿瘤治疗康复综合生态品牌”为定位,坚持“一体两翼”,从服务和设备两个维度推进肿瘤服务领域全产业链发展。医疗服务板块积极推进“1+N+n+H”战略,依托区域医疗中心,围绕肿瘤预/诊/治/康实现跨区域平台化管理。公司旗下布局四川友谊医院、重庆华健友方医院和苏州广慈肿瘤医院三家自有医院,持续完善以放疗为特色的一站式医疗服务生态。截至 2021年底,公司医疗服务板块整体实现收入 10.28亿元,同比增长21%。医疗器械板块子公司玛西普是国内伽玛刀领域龙头企业,装机量位于国内市场第一,全球装机量超过 110台。2021年公司研发投入总额同比增长 62%,正在加速实现直线加速器、头体一体刀布局。目前十四五期间乙类大型装备配臵证细则仍未下发,导致部分订单无法按期签署或执行。 海尔集团入主,工业互联网赋能医疗健康新生态。2019年海尔集团入主后,公司经历战略重塑和经营策略调整,托管运城第一医院、长春盈康医院及上海永慈康复医院,未来有望借力海尔集团,在服务板块和器械板块同步发力。2022年 8月 12日,公司发布定增预案,拟向控股股东盈康医投募集不超过 10亿元,募集资金净额将全部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我们看好公司医疗服务业务和医疗器械业务未来发展潜力,“一体两翼”模式有望协同贡献长期成长性,预计公司 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为 1.79亿元、2.26亿元、2.90亿元,22年预计扭亏,23-24年分别同比增长 26%、29%。我们选取海吉亚医疗等医疗服务企业作为可比公司,给予公司 2022年 50倍 PE 估值,对应目标价 13.9元/股,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行业政策风险;市场竞争风险;技术替代风险;商誉减值风险;医疗服务纠纷事件风险;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诊疗节奏的风险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2/2 转到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