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只看历史评测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1 转到 页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科新机电 电力设备行业 2023-05-10 14.71 -- -- 16.75 13.87%
16.75 13.87%
详细
公司披露2022 年报和2023 年一季报。2022 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8亿元,同比+13.4%;实现归母净利润1.2 亿元,同比+29.7%。23Q1 实现营业收入3.9 亿元,同比+44.1%;实现归母净利润0.5 亿元,同比+34.3%。 事件点评 新能源装备业务快速发展,收入贡献提升至43.9%。公司积极拓展核电、光伏等新能源装备业务,实现新特、协鑫、弘元能源科技等光伏设备销售,同时核电产品ANT-12A 型新燃料运输容器实现批量化销售,订单稳步增长。此外,BDO 工艺装置、可降解塑料一体化装置核心反应器形成批量产销,尿素装置高压圈四大件装置不断交付。2022 年,公司新能源高端装备、天然气化工设备、油气设备大幅增收,分别实现收入4.7/3.2/0.7 亿元,同比增长102.8%/154.0%/46.8%,营收贡献分别为43.9%/30.0%/6.1%;由于参与石油炼化设备、煤化工设备订单阶段性减少,二者分别实现收入1.7/0.4 亿元,同比分别下降58.9%/68.5%,收入贡献降低至15.5%/3.8%。 整体盈利能力改善,新能源装备毛利率同比提升2.5pct。2022 年,公司毛利率/净利率分别为24.1%/11.2%,同比+1.5pct/+1.5pct;公司费用率合计9.4%,同比-0.4pct,主要是管理费用率同比下降0.4pct。分业务来看,公司新能源高端装备、天然气化工设备毛利率分别为26.0%/27.0%,同比增加2.5/0.8pct;石油炼化设备、煤化工设备、油气设备毛利率均有所下滑,分别为14.1%/9.0%/19.1%,同比减少7.1/8.8/3..2pct。 公司在手订单饱满,核电领域竞争力领先,看好公司长期发展。截至2022 年末,公司合同负债5.9 亿元,较年初+68.6%;23Q1 末合同负债季度环比持平。公司成功承制了具有四代安全特征的华能石岛湾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的热气导管、主氦风机冷却器等产品,核电产品ANT-12A 型新燃料运输容器实现替代进口;此外,公司积极参与国家乏燃料运输容器设计制造法规和标准相关规范工作,乏燃料运输容器业务落地可期,有望带来长期增长。 投资建议 预计公司2023-2025 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8/2.5/3.3 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9.8%/35.6%/32.0%,对应PE 分别为22.6/16.7/12.6,首次覆盖给予“买入-A”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增长不及预期;行业政策变动风险;研发进展不及预期的风险。
科新机电 电力设备行业 2023-01-20 14.99 -- -- 17.88 19.28%
17.88 19.28%
详细
事件:1月 16日,公司公布 2022年度业绩预告。公司 2022年实现营收 11.12亿元,同比增长 13.5%;实现净利润 12000万元-13000万元,同比增长 28.39%-39.09%;实现扣非净利润 11173万元-12173万元,同比增长 23.56%-34.61%。 调结构,提质效,转型新能源,高端客户业务版图持续扩张。公司完成订单质量的不断优化,截 2022年,公司营收增长 13.5%,而净利润增长 28.39%-39.09%,净利润增长幅度显著高于营收。新能源、新材料核心反应器、换热器及特材类关键装置订单增加,公司进口替代产品核电新燃运输容器产出能力不断释放,代表化肥装备行业深厚制造实力的尿素四大件不断交付。成功开发 100万吨甲醇合成塔、国能气化炉、GBL 反应器、BDO 核心设备、甲胺反应器、水和反应器、加氢反应器等重点产品,一批专利专有技术广泛应用,综合竞争力不断提升。 核电新燃料运输容器国产化发展势头良好,2023-2030市场空间约 15亿元。我国核电产业起步较晚,此前新燃料储运容器主要由国外购入,近十年进口数量约 480个。国外新燃料运输容器单价较高,约 400万元/台。近年国内自主设计多款新燃料组件运输容器,获得了监管部门对设计、制造的批复。中广核 ANT-12A 型新燃料运输容器 2022年国内厂商订单已超百台。需求端看,国产替代的趋势下,按目前 500台保有量计算,2023-2030年新增约 1000台规模,对应市场空间约 15亿元。考虑存量更新情况下,新燃料运输容器 2023-2030年均市场空间 4.5亿元,复合增速 18.7%。 公司定增布局氢能等领域,突破产能瓶颈。公司 2022年申请定增获深交所审核通过,主要用于高端过程装备智能制造项目(建设周期 1.5年)、氢能及特材研发中心建设项目、数字化升级吉洁净化改造项目,定增项目完成后公司有望打开产能空间,20-21年公司产能利用率分别为 120.27%、126.47%,2022年前三季度产能利用率高达 135.09%,项目完成后公司将缓解产能紧张局面,为营收上台阶奠定基础。 投资建议:公司新能源业务有望实现较高增长,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年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 1.21/1.74/2.43亿元,暂不考虑定增对股本的影响,对应 EPS 为 0.53/0.75/1.05元,对应 PE 为25.88/18.11/12.97倍,首次覆盖给予推荐的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新冠疫情反复,新产品拓展不及预期,市场竞争加剧、核电机组核准进度不及预期、核燃料运输设备国产替代及乏燃料设备研发进度不及预期。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1 转到 页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