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拖股份
|
机械行业
|
2023-03-31
|
11.23
|
--
|
--
|
10.94
|
-2.58% |
-- |
10.94
|
-2.58% |
-- |
详细
事件描述公司披露2022年年报。2022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25.6亿元,同比+34.6%;实现归母净利润6.8亿元,同比+55.4%;扣非后归母净利润7.7亿元,同比+130.2%。其中,22Q4实现营业收入22.4亿元,同比+103.3%;实现归母净利润-1.1亿元,同比减亏1.2亿元。 事件点评大中拖机销量增速快于行业,海外销售持续增长。从收入构成来看,公司农业机械、动力机械分别创收116.5亿元、25.8亿元,同比+37.6%、+13.1%,其中分部抵消17.7亿元。从产品销量来看,据中国农机工业协会,2022年,行业骨干企业大中拖销量37.5万台,同比+17.2%;公司大中拖销量8.8万台,创历史新高,同比+27.6%,同时,公司海外销量持续增长,出口数量同比+37.8%。此外,公司柴油机实现销售15.1万台,其中外部市场配套销量同比增长8.3%,进一步获得外部用户认可。 毛利率小幅下滑0.5pct,经营净现金流大幅增长。(1)2022年,公司毛利率/净利率分别为15.7%/5.2%,同比-0.5pct/+0.4%pct,毛利率下滑主要是原材料价格高位波动叠加能源价格大幅增长所致。(2)期间费用率:公司强化费用管控,四项期间费用率均有下滑,合计8.8%,同比-2.3pct。(3)公司资产减值和信用减值损失合计1.3亿元/同比减少6.9亿元,投资收益0.1亿元/同比减少6.3亿元,主要是因为上年同期法国公司、收获机械公司进行清算,公司计提长期股权投资减值损失以及前期超额亏损进行回转。(4)经营现金流: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为36.0亿元,同比+518.6%,一方面产品销售增长,另一方面是一拖财务公司与国机财务公司重组、资金收回。 中央“一号文件”强调要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农机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一号文件”指出要加快先进农机研发推广,完善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在此背景下,农机高质量发展将加速推进。此外,长期来看,国四标准升级有利于行业落后产能出清,促进提效升级,龙头企业市占率有望继续提升。 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8.4/11.1/14.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3.4%/32.0%/28.8%,对应EPS分别为0.75/0.99/1.27元,对应3月29日收盘价11.26元,PE分别为15.1/11.4/8.9倍。维持“增持-B”的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非道路国四切换导致市场需求变化风险;行业政策调整的风险;原材料及能源价格波动的风险。
|
|
|
中海油服
|
石油化工业
|
2023-03-29
|
14.70
|
--
|
--
|
14.83
|
0.88% |
-- |
14.83
|
0.88% |
-- |
详细
事件描述 公司披露 2022年年报。 2022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356.6亿元, 同比+22.1%; 实现归母净利润 23.5亿元, 同比+651.2%。 其中, 22Q4实现营业收入 114.1亿元, 环比+26.3%; 实现归母净利润 2.9亿元, 环比-69.9%。 事件点评 营收创新高, 其中油技收入贡献提升, 钻井服务边际恢复, 区域布局成效显著。 公司 2022年新签海外合同/协议总金额创历史之最, 有效提振业绩。 从细分行业来看, 钻井服务、 油田技术服务、 船舶服务、 物探采集和工程勘察服务分别实现收入 103.5亿元、 196.0亿元、 37.3亿元、 19.9亿元, 同比分别+17.8%、 +29.9%、 +12.6%、 -2.1%, 收入贡献为 29.0%、55.0%、 10.5%、 5.6%。 从地区来看, 国内收入 293.8亿元, 海外收入 62.7亿元, 同比分别+19.5%、 +35.9%。 就海外业务而言, 公司中标伊拉克东巴格达南油田 32口井钻井总包项目和艾哈代步油田修井机日费项目, 在加拿大斩获大额度钻完井一体化服务合同, 增产业务在印尼实现重要突破。 毛利率/净利率为 12.3%/7.0%, 同比-4.1pct/+5.9pct。 2022年, 物料消耗、 原材料价格、 分包支出等成本均有所上升, 公司毛利率 12.3%, 同比-4.1pct, 各细分业务毛利率均有所下滑。 公司净利率 7.0%, 同比+5.9pct, 主要是因为资产减值损失同比减少 19.9亿元, 占收入的比重从 6.91%降至0.06%。 公司重视成本管理, 推动“三单” 核算管理、 利润/成本中心划分等降本举措落地, 有望逐步提升盈利能力。 2023年全球石油行业上游资本支出预期继续增长, 公司工作量有望维持增势。 从油价来看, IEA 认为 2023年国际原油价格宽幅震荡并较长时间处于中高位。 从上游资本开支来看, IHS Markit 预计 2023年全球上游资本支出约 5,612亿美元, 增幅为 12.42%; 据中海油发布的 2023年经营策略, 预计2023年资本支出预算总额为 1,000-1,100亿元, 较 2022年实际资本支出增加 0-10%, 其中, 勘探、 开发、 生产资本化和其他资本支出预计占比约18%、 59%、 21%和 2%。 整体来看, 2023年, 公司工作量有望维持增势。 投资建议 预计公司 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33.6/40.5/47.4亿元, 同比分别增长 42.8%/20.6%/17.0%, 对应 EPS 分别为 0.70/0.85/0.99元, 对应于 3月 24日收盘价 14.91元, PE 分别为 22.2/18.4/15.8倍。 维持“买入-A” 的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 国际油价大幅下行; 下游需求不及预期; 境内外业务拓展及经营风险
|
|
|
高测股份
|
|
2023-03-03
|
71.78
|
--
|
--
|
74.38
|
3.62% |
|
74.38
|
3.62% |
-- |
详细
事件描述 公司披露 2022年业绩快报。 2022年实现营业收入 35.7亿元, 同比+127.9%; 归母净利润 7.9亿元, 同比+356.7%。 其中, 22Q4营业收入 13.8亿元, 同比+132.4%, 环比+61.4%; 归母净利润 3.6亿元, 同比+489.3%, 环比+88.5%。 事件点评 Q4业绩大增, 全年加权平均 ROE 达 49.5%/yoy+33.3pct。 公司 22Q4盈利增长的主要原因在于: 设备端, 4-6个月的收入确认周期下, 22Q2的订单多数在 Q4确认; 金刚线业务, Q4金刚线的产能及出货量大幅提升, 同时金刚线品质提升、 成本管控能力加强, 毛利率改善; 硅片切割加工业务, 2022年 10月底产能 21GW, Q4单季度硅片切割加工产能大幅度提升。 切割设备持续保持龙头优势。 据公司官微, 2月以来, 在宇泽半导体最新 13GW 光伏机加设备、 切片设备订单招标中, 公司包揽全部截断机、 开方机、 磨抛机和切片机订单; 在晶澳科技(宁晋基地、 越南基地) 最新招标中,公司包揽全部开方机、 磨抛机和切片机订单; 在隆基鄂尔多斯基地招标中,公司拿下 100台切片机和部分机加产品订单。 硅片切割及加工技术行业领先。 硅片薄片化持续推进, 当前 P 型硅片主要是 150μm 厚度, TOPCon 电池硅片 135μm, 异质结电池硅片主要是 130μm 厚度的半片; 公司已为客户批量代切 130μm 半片硅片, 在技术储备上具备 120μm 半片的量产能力, 同时已推出 80μm 半片样片。 截至 2022年末, 公司硅片切割加工业务在手订单 1.80GW, 此外, 公司与东方日升签订战略合作框架, 拟向东方日升提供每年不少于 10GW 的异质结 210mm 半片切割加工服务。 金刚线产能有望快速落地, 创新业务实现批量出货。 据公司 2023年 1月投资者交流公告, 公司 22Q4单季度出货 1000万公里以上, 壶关(一期)年产 4000万公里金刚线项目预计 2023年达产, 预计 2023年年末公司金刚线产能规模可达 8000万公里以上。 公司推出的碳化硅金刚线切片机GC-SCDW6500已经实现 12台的批量销售, 在业内独家实现碳化硅金刚线切片机批量销售。 再融资申请获上交所通过。 公司拟定增募资不超过 9.2亿元, 扣除发行费用后净额全部用于补充流动资金或偿还贷款, 将增强公司资本实力, 保证公司的可持续发展。 盈利预测、 估值分析和投资建议: 预计公司 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 7.9/10.5/13.5亿元, 同比分别增长 356.7%/32.6%/28.7%, 对应 EPS 分别为3.46/4.59/5.91元, 对应 PE 分别为 20.9/15.7/12.2倍。 维持“买入-A”的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 下游需求不及预期; 硅料、 硅片价格大幅下降; 产能释放不及预期。
|
|
|
海目星
|
|
2023-03-03
|
60.71
|
--
|
--
|
59.28
|
-2.36% |
|
59.28
|
-2.36% |
-- |
详细
事件描述公司披露2022年业绩快报。2022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1.1亿元,同比+106.9%;归母净利润3.8亿元,同比+249.5%;扣非归母净利润2.9亿元,同比+305.3%。其中,22Q4实现营业收入17.4亿元,同比+81.2%,环比47.6%;归母净利润1.6亿元,同比+120.9%,环比+27.6%。 事件点评锂电设备业务高增长,毛利率改善。受益于下游动力电池厂商加大产能扩张,动力电池生产设备需求增加,在手订单持续增长,报告期验收项目大幅增加。同时,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优化生产流程,提升内部运营效率,整体毛利率提升。 TOPCon一次掺杂设备中标率超60%。据官微,2023年以来,公司多次中标光伏头部客户多个基地的全额订单,截至2月15日,TOPCon一次掺杂设备已开标的项目公司中标率超60%。公司TOPCon一次掺杂设备累计量产数量接近20GW,量产光电效率提升0.3%左右,未来有望提效0.5%。 推出280Ah储能电芯装配线。为满足储能应用市场对280Ah产品性能提升和成本降低的两大诉求,公司推出了创新产品极耳激光焊接机,推广了极耳激光焊工艺应用。公司的280Ah储能电芯装配线可根据客户不同的工艺路线,实现全自动装配线的非标定制等智造。据高工锂电,目前国内已超过20家电池企业推出或规划280Ah产品及匹配产能,包括宁德时代、亿纬锂能、海辰储能、鹏辉能源、国轩高科等。 高在手订单规模形成业绩支撑。据业绩预告,公司订单持续增长,截至2022年末,公司新签订单约77亿元(含税),同比增长约35%;在手订单约为81亿元(含税),同比增长约59%。 盈利预测、估值分析和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8/7.7/11.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49.5%/100.8%/49.8%,对应EPS分别为1.89/3.80/5.69元,对应PE分别为32.2/16.0/10.7倍。维持“买入-A”的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扩产进度不及预期;市场竞争加剧风险;市场拓展不及预期
|
|
|
芯碁微装
|
|
2023-03-01
|
86.50
|
--
|
--
|
88.99
|
2.88% |
|
88.99
|
2.88% |
-- |
详细
事件描述公司披露2022年业绩快报。2022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5亿元,同比+32.6%;实现归母净利润1.4亿元,同比+28.7%。其中,22Q4实现营业收入2.4亿元,同比+20.4%,环比+54.4%;实现归母净利润0.5亿元,同比+13.8%,环比+57.9%。 事件点评下游应用不断拓展,泛半导体业务发展加快。公司加大市场开拓力度,深挖PCB核心战略客户潜能,开拓了先进封装、引线框架、新型显示等市场。同时,公司瞄准快速增长的IC载板、类载板市场,MAS6直写光刻设备成功开拓日本载板市场,解析精度6/6μm,对位精度达5μm,表明公司的产品技术和质量受到海外客户认可。 持续推进前沿技术研发,技术参数行业领先。在技术参数上,公司泛半导体直写光刻设备LDW系列光刻精度能达到最小线宽350-500nm,能满足90-130nm制程节点的掩膜版制版需求。先进封装领域,公司已有多台设备发送至客户端,涉及工艺有垂直布线TSV、水平布线Bumping的RDL环节等。电镀铜曝光设备上,据上证e互动,公司加速落地最小15μm的铜栅线直写曝光方案的产业化,并布局5μm以下线宽的铜栅线的直写曝光方案从实验室到产业化的落地。 定增申请已获上交所审核通过,产能扩继续推进。据定增方案,公司拟募资不超过8.0亿元,主要用于(1)直写光刻设备产业化应用深化拓展,使用募集资金2.7亿元;(2)IC载板、类载板直写光刻设备产业化项目,IC使用募资1.8亿元。根据Prismark预测,2021-2025年间,IC载板市场规模年复合增长率有望达到13.9%;据TheInsightPartners预测,2021-2028年期间全球类载板市场规模复合增长率将达到17.85%,具备良好发展前景。(3)关键子系统、核心零部件自主研发,维护供应链安全,降低生产成本,使用募资1.5亿元。(4)补充流动资金,使用募资2.0亿元。 盈利预测、估值分析和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4/2.1/2.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8.7%/54.6%/37.5%,对应EPS分别为1.13/1.75/2.40元,对应2月24日收盘价86.68元,PE分别为76.7/49.6/36.0倍。维持“买入-A”的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技术研发不及预期;新技术应用不及预期;下游增长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统计误差、模型参数及假设不及预期。
|
|
|
欧克科技
|
机械行业
|
2023-02-03
|
88.90
|
--
|
--
|
111.69
|
25.64% |
|
111.69
|
25.64% |
-- |
详细
投资要点: 深耕生活用纸智能装备领域, 从单台设备升级到整条生产线, 由半自动化转变到全自动化综合, 毛利率保持在 50%左右。 公司在产品的技术水平、产品品质及综合性能方面, 基本达到了欧美同类产品的技术水平, 实现了国内产品的进口替代。公司自主研发的 800型多通道全自动手帕纸生产线、 5600型大宽幅全自动抽纸折叠机填补了国内同类产品的空白, 技术居于国内领先水平。 公司生活用纸产品定位中高端市场, 盈利能力较强, 综合毛利率保持在 50%左右。 合作龙头客户, 扩产产能稳步落地, 对公司生活用纸装备业务形成支撑。 公司已与生活用纸四大龙头企业金红叶、 恒安集团、 中顺柔洁、 维达集团等知名生活用纸生产企业建立了友好稳定的合作关系。 大客户积极推进设备更新换代及扩产, 据造纸协会数据, 四大龙头企业公布了 325万吨左右的扩产规划, 根据产能规划, 2022-2024年龙头生活用纸企业产能有望实现 15%左右的复合增长。 进军锂电隔膜设备领域, 国产替代正当时, 有望打造第二增长极。 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出货增长带动锂电隔膜需求攀升, 结合 GGII 预测, 2025年隔膜需求在 330-360亿平方米左右; 隔膜厂纷纷进行扩产, 根据扩产规划,隔膜厂在 2023-2025年的扩产规模累计约 269亿平方米; 根据恩捷股份等披露的扩产项目, 1亿平湿法产线设备投资在 2亿元以上, 干法产线设备投资在 1.5亿元左右, 预计 2023-2025年锂电隔膜设备市场空间合计约 500亿元。 目前, 隔膜核心设备被国外厂商垄断, 但是国外设备厂商扩产慢、 交期长、造价高且主要产能被头部隔膜厂锁定, 成为行业扩产瓶颈, 国产替代面临广阔空间。 据招股说明书, 公司切入湿法隔膜生产线, 并落地 8800万元订单; 当前, 国内湿法隔膜整线供应商相对稀缺, 随着公司整线验证和产能释放,有望迎来快速发展。 盈利预测、 估值分析和投资建议: 预计公司 2022-2024年归母公司净利润2.2/4.2/5.5亿元, 同比增长-3.1%/87.3%/31.3%, EPS 为 3.32/6.22/8.17元, 对应 2023年 2月 1日收盘价 83.86元, PE 为 25.2/13.5/10.3倍, 首次覆盖给予“买入-A” 评级。 风险提示: 客户集中度较高的风险, 下游需求增长不及预期风险, 技术快速迭代的风险, 产品验证不及预期的风险, 主要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 应收账款回收风险, 核心人才流失的风险, 统计模型参数假设不及预期的风险。
|
|
|
高测股份
|
|
2022-12-29
|
78.13
|
--
|
--
|
84.88
|
8.64% |
|
84.88
|
8.64% |
|
详细
事件描述公司披露2022年业绩预增公告。预计2022年实现归母净利润7.6亿元到8.2亿元,预计同比将增加340.1%到374.8%。其中,预计22Q4归母净利3.3亿元到3.9亿元,同比增长4.4倍到5.4倍,创单季度业绩新高。 事件点评业绩大超市场预期,主要细分业务全面增长。受益于光伏行业高景气度,以及公司产品持续保持领先技术优势,预期公司光伏切割设备、金刚线业务以及切片代工业务业绩全面大幅增长。同时,公司成功拓展碳化硅金刚线切割场景,并实现独家碳化硅金刚线切片机批量销售,市占率快速提升。 在手订单规模持续增长,产能与出货量快速释放。 (1)切割设备方面,截至Q3末,高脆硬材料切割设备类(含光伏及创新业务设备)在手订单约16.1亿(其中晶科、晶澳及天合光能三家客户的在手订单约7亿),较21年底8.9亿在手到订单增加约7.2亿;22Q4公司与高景签订了约3.6亿的设备订单,同时也与晶科、中环艾能等客户签订了设备订单。 (2)硅片切割加工业务方面,截至目前,公司达产、在建和待建切片产能共计52GW,其中达产21.59GW,建湖(二期)在建12GW预计2023年达产;截至10月31日,公司硅片切割加工业务在手订单数量为1.76GW,在手订单充足,与单月产能基本匹配。( (3)金刚线业务方面,据12月16日官方微信公众号消息,公司2022年金刚线出货量突破3000万公里,单季度出货量首次突破1000万公里;公司壶关(一期)年产4000万千米金刚线项目,预计2023年下半年投产,明年有望进一步放量。 盈利预测、估值分析和投资建议::公司具备“切割设备+切割耗材+切割工艺”综合技术优势,金刚线与切片代工产能快速释放,有望充分受益于“大尺寸、薄片化”趋势。考虑到公司业绩超预期增长,上调公司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至7.9/10.5/13.5亿元(前值为6.0/8.7/10.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58.9%/31.9%/28.7%,对应EPS分别为3.48/4.59/5.91元,对应于12月26日收盘价的PE分别为26.8/20.3/15.8倍。维持“买入-A”的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不及预期;硅料、硅片价格大幅下降;产能释放不及预期。
|
|
|
海目星
|
|
2022-11-09
|
81.81
|
--
|
--
|
82.00
|
0.23% |
|
82.00
|
0.23% |
|
详细
事件描述公司披露2022年三季报。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3.7亿元,同比+130.9%;归母净利润2.2亿元,同比+507.7%;扣非后归母净利润1.9亿元,同比+1671.7%。其中,22Q3实现营业收入11.8亿元,同比+147.9%;归母净利润1.3亿元,同比+3269%;扣非后归母净利润1.1亿元,同比+5753.8%。 事件点评公司盈利能力修复,22Q3毛利率同比+11.0pct。公司经营管理逐步细化,成本控制方面取得进展,22Q3毛利率34.5%/yoy+11.0pct,净利率10.7%/yoy+9.9pct。公司规模效应逐步显现,持续推进研发投入,22Q3期间费用率合计21.5%/yoy-1.1pct,其中,管理/研发费用率分别为4.5%/11.5%,同比分别-6.0pct/+5.3pct。 新签订单大幅增长,高在手订单规模形成业绩支撑。据业绩预告,公司订单持续增长,截至三季末,公司新签订单约47亿元(含税),yoy+88%;在手订单约为73亿元(含税),yoy+135%。从财务指标来看,截至三季末,公司合同负债23.7亿元,同比+78.1%,较年初+61.1%;存货规模33.7亿元,同比+74.6%,较年初+79.5%。 积极布局新能源设备,产品验证及市场拓展顺利推进。(1)光伏TOPCon激光微损设备批量出货,2022年4月15日,公司光伏激光及自动化设备首次获得大规模订单,成功中标晶科能源Topcon激光微损设备招标项目,金额10.67亿元;10月18日,公司光伏激光设备实现批量出货,光伏设备将进入业绩兑现期。(2)深耕动力电池领域,积累了宁德时代、特斯拉、中创新航等国际国内主流客户。据公司披露,2022年,公司已中标亿纬动力4.3亿元项目、中创新航13.6亿元项目。(3)MicroLED巨量转移设备顺利出货,据公司微信公众号,9月26日,公司首批MicroLED巨量转移设备实现交付,公司巨量转移设备已拥有在有效控制成本的前提下规模化生产的可行性,未来将逐步布局设备量产。 盈利预测、估值分析和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5/7.7/11.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20.1%/119.3%/49.8%,对应EPS分别为1.73/3.80/5.69元,对应PE分别为47.8/21.8/14.5倍。首次覆盖,给予“买入-A”的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扩产进度不及预期;市场竞争加剧风险;市场拓展不及预期
|
|
|
正帆科技
|
|
2022-11-07
|
47.80
|
--
|
--
|
48.38
|
1.21% |
|
48.38
|
1.21% |
|
详细
公司披露2022 年三季报。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8.0 亿元,同比+46.0%;归母净利润1.4 亿元,同比+27.7%;扣非归母净利润1.3 亿元,同比+37.9%。其中,22Q3 实现营业收入8.6 亿元,同比+92.4%,环比+48.2%;归母净利润0.8 亿元,同比+58.3%;扣非归母净利润0.8 亿元,同比+93.0%。 事件点评Q3 产品交付和收入确认加快。受疫情影响,公司Q2 收入同比下滑5.7%,Q3 公司经营复苏、收入同比接近翻番,带动前三季度业绩增长。按照下游行业划分,前三季度,IC/光伏/生物医药收入居前,分别为7.1 亿元/4.67 亿元/2 亿元;Q3 单季,IC/光伏/生物医药分别实现收入3.9 亿元/2.47 亿元/0.37亿元,IC 和光伏业务收入单季超过上半年金额。前三季度,公司毛利率/净利率分别为27.6%/7.7%,同比分别+0.9pct/-1.0pct;期间费用率合计18.1%,同比+1.4pct,主要是研发费用率提升所致,研发投入0.9 亿元/yoy+89.8%,研发费用率5.1%/yoy+1.2pct。 公司在手订单饱满。公司披露了在手订单情况,截止三季末,公司在手订单31.1 亿元/yoy+63.7%,其中,IC(集成电路)行业在手订单14.8 亿元/yoy+97.8%,光伏行业在手订单为7.2 亿元/yoy+80.4%。从财务指标来看,截至三季末,公司合同负债9.9 亿元,同比+35.1%,较年初+37.1%;存货规模17.8 亿元,同比+73.1%,较年初+67.6%。IC、光伏等下游行业仍具备较高的景气度,看好公司业务稳步增长。 持续推进气体业务布局。公司自研的特气包括砷烷、磷烷已成功实现了国产替代,此外,公司拟定增募资1.83 亿元,拓展气体业务布局,通过合肥高纯氢气项目和潍坊高纯大宗项目扩大产品面及服务半径。合肥高纯氢气项目主要涉及高纯氢的制备产能,可配套京东方、惠科集团、三安光电等客户对电子气体的需求;潍坊高纯大宗项目主要涉及常用大宗气体,包括高纯氧气、氮气、氩气等,可应用于机械加工、钢铁冶炼等传统工业,同时在电子及半导体领域也具备较大市场需求。公司有望成为电子气体业务综合供应商和服务商。 零部件业务空间广阔。子公司鸿舸向泛半导体主工艺设备制造商提供通用模块,进口替代空间广阔。据公司,Gas Box 市场规模大概在50 亿人民币左右,且还在继续增长。自2021 年成立以来,鸿舸已经拿到3 亿订单,作为大陆Gas Box 的两家供应商之一,未来还有很大成长空间。 盈利预测、估值分析和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022-2024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6/3.7/5.2 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1.4%/46.5%/38.7%,对应EPS 分别为0.95/1.39/1.93 元,对应于11 月3 日收盘价48.22 元,PE 分别为50.7/34.6/25.0倍。首次覆盖,给予“买入-A”的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扩产进度不及预期;市场拓展不及预期;募投项目进展不及预期
|
|
|
一拖股份
|
机械行业
|
2022-11-07
|
11.86
|
--
|
--
|
13.53
|
14.08% |
|
13.53
|
14.08% |
|
详细
公司披露2022 年三季报。2022 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3.2亿元,同比+25.4%;归母净利润9.1 亿元,同比+35.6%;扣非后归母净利润9.3 亿元,同比+49.6%。其中,22Q3 实现营业收入36.9 亿元,同比+42%;归母净利润3.3 亿元,同比+106.6%;扣非后归母净利润3.2 亿元,同比+137.8%。 事件点评 盈利能力提升, 经营现金流稳健增长。22Q3 公司毛利率17.1%/yoy+2.3pct,净利率8.9%/yoy+2.8pct,主要是因为钢铁成本处在低位;期间费用率合计7.1%,同比-1.3pct,其中,管理/销售/财务/研发费用率分别为2.2%/1.4%/-0.7%/4.2%,同比分别-0.7pct/-0.1pct/-1pct/+0.6pct。前三季度,公司经营活动现金净流入为37.3 亿元,同比增加155.1%。 聚焦乡村振兴,重视粮食安全,农机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保障粮食安全意义重大,而推动农业机械化、推动农机产业高质量发展是守住粮食安全底线的重要途径之一。公司作为拖拉机行业的龙头企业,一方面受益于落后产能的退出,农场大客户的持续开拓,竞争格局优化,行业集中度迎来提升,另一方面在业务与产品横向拓展上仍具备一定的潜力。 加快海外市场拓展,持续推进国际化战略。优化国际市场布局,公司持续深耕俄语区、亚洲区等重点国际市场,加快拓展东欧区、非洲区、美洲区等空白市场,提高国际市场经营效能和影响力。公司产品具备较高的性价比水平,海外市场具备发展空间。 “国四”切换,长期利好行业竞争生态,龙头企业迎来发展新机遇。根据生态环境部发布的《非道路柴油移动机械污染物排放控制技术要求(发布稿)》,我国将于2022 年12 月1 日起实施非道路柴油机排放标准国四切换。 长期来看,国四标准升级有利于行业落后产能出清,促进提效升级,龙头企业市占率有望继续提升。 盈利预测、估值分析和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022-2024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9.2/11.2/14.0 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9.7%/22.1%/24.9%,对应EPS 分别为0.82/1.00/1.25 元,PE 分别为14.7/12.0/9.6 倍。首次覆盖,给予“增持-B”的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非道路国四切换导致市场需求变化风险;行业政策调整的风险;原材料价格波动的风险。
|
|
|
汇川技术
|
电子元器件行业
|
2022-11-04
|
70.50
|
--
|
--
|
72.80
|
3.26% |
|
75.02
|
6.41% |
|
详细
公司披露2022 年三季报。2022 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62.4亿元,同比+21.7%;归母净利润30.8 亿元,同比+23.8%;扣非后归母净利润27.3 亿元,同比+12.9%。其中,22Q3 实现营业收入58.4 亿元,同比+15.2%;归母净利润11.1 亿元,同比+19.5%;扣非后归母净利润9.9 亿元,同比+10.2%。 事件点评 把握结构性机会,新能源等业务快速增长。公司作为国产自动化龙头,具备多产品解决方案且产品交付能力强,在低碳、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等结构性机会中,新能源汽车电驱&电源系统、通用自动化、工业机器人业务实现快速增长。前三季度,以上三项业务分别实现收入32.7 亿元/83.2 亿元/4.0亿元,同比分别+83.3%/+21.7%/39.8%。公司新能源汽车业务新定点项目超35 个,传统车企订单增加,海外车企电源产品定点放量,成为公司重要的业绩支撑。此外,公司工业机器人前三季度发货超1.2 万台,产品开发持续推进,显示了较强的跨领域、新产品拓展能力。 产品结构变化导致毛利率同比下滑。前三季度,公司销售毛利率36.0%/yoy-1.5pct,主要是产品结构的变化和疫情导致的电梯业务交付受影响所致。其中,新能源汽车电驱&电源系统毛利率相对较低,收入占比提升导致整体毛利率下滑;受疫情与地产影响,电梯业务交付受阻,收入38.3 亿元/yoy-2.5%,整体降幅可控。前三季度,公司期间费用率合计20.6%/yoy+1.8pct,其中研发费用16.0 亿/yoy+42.5%,研发费用率同比增加1.4pct 至9.9%;公司净利率19.1%/yoy-0.3pct,由于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大幅增长等原因,公司净利率降幅低于毛利率。 预计公司新签订单继续增长。截至三季末,公司合同负债9.2 亿元,同比+112.0%,较二季度末+30.1%;存货规模58.6 亿元,同比+56.2%,较二季度末+8.3%。整体来看,公司Q3 收入确认创历史新高,合同负债环比仍实现了30%左右的增长,我们判断公司新签订单稳健增长,形成较强的业绩支撑。 盈利预测、估值分析和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022-2024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1.7/53.7/66.8 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6.8%/28.7%/24.4%,对应EPS 分别为1.58/2.03/2.52 元,对应于11 月2 日收盘价70.97 元,PE 分别为42.8/33.3/26.8倍。首次覆盖,给予“买入-A”的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不及预期;市场竞争加剧风险;市场拓展不及预期
|
|
|
先导智能
|
机械行业
|
2022-11-03
|
51.39
|
--
|
--
|
54.30
|
5.66% |
|
54.30
|
5.66% |
|
详细
事件描述 公司披露 2022年三季报。 2022年前三季度, 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00.0亿元, 同比+68.1%; 实现归母净利润 16.7亿元, 同比+65.9%。 其中, 22Q3实现营业收入 45.5亿元, 同比+69.8%, 环比+80.4%; 实现归母净利润 8.5亿元, 同比+69.7%, 环比+83.0%。 事件点评 盈利能力相对稳定。22Q3公司毛利率 37.3%,同比+0.6pct;净利率 18.7%,同比持平; 期间费用率合计 13.9%, 同比-4.1pct, 其中管理/销售/财务/研发费用率分别为 4.5%/2.3%/-0.6%/7.8%, 同比分别-1pct/-1.2pct/0pct/-1.9pct。 在手订单规模增长。截至三季末,公司合同负债 81.8亿元,同比+132.2%,较年初+111.7%; 存货规模 108.1亿元, 同比+47.5%, 较年初+39.0%。 上半年, 公司新签订单金额达 155亿元(不含税), 随着下游头部电池厂商招标推进, 公司作为锂电设备龙头供应商, 有望成功中标并转化为订单。 多领域布局稳步推进。 (1) 锂电设备国际化拓展加速: 公司全资收购德国自动化装备制造商 Ontec, 建立海外技术能力中心, 是国内首家在欧洲本土建设技术中心的锂电装备企业。 目前, 公司建立了 11个海外分子公司,为全球知名汽车厂商和电池企业提供装备和服务, 市占率稳居全球第一、 欧洲第一。 (2) 首条 GW 级 TOPCon 光伏电池智能工厂产线效率突破 25%: 据公司官网, 经过 Top 级客户验证, 量产电池片转换效率突破 25%, 日产能达 30万片以上, 良率和碎片率业内领先水平, 整线运营成本再创 TOPCon产线行业最低。 (3) Micro LED 激光巨量转移设备顺利出货: 设备可同时兼容 2寸、 4寸、 6寸晶圆及多种承接/驱动基板, 进入工艺验证阶段, 成为国内仅有几台实现巨量转移的先进设备之一。 据验证, 该设备巨量转移良率可达 99.99%, 转移精度达到±1um 以内。 盈利预测、 估值分析和投资建议: 预计公司 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26.7/39.0/52.2亿元, 同比分别增长 68.5%/46.3%/33.6%, 对应 EPS 分别为 1.71/2.49/3.33元,对应于 11月 2日收盘价 50.96元,PE分别为 29.9/20.4/15.3倍。 首次覆盖, 给予“买入-A” 的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 下游扩产进度不及预期; 市场竞争加剧风险; 市场拓展不及预期
|
|
|
金辰股份
|
机械行业
|
2022-10-31
|
92.20
|
--
|
--
|
112.15
|
21.64% |
|
112.15
|
21.64% |
|
详细
事件描述公司披露2022年三季报。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4.5亿元,同比+37.6%;实现归母净利润0.5亿元,同比-30.0%。其中,22Q3实现营业收入5.0亿元,同比+43.1%,环比+0.7%;实现归母净利润0.2亿元,同比-31.1%,环比+73.4%。 事件点评减值计提拖累业绩。22Q3公司营收yoy+43.1%,归母净利润yoy-31.1%,主要是因为减值计提拖累业绩。Q3公司分别计提信用减值和资产减值0.5/0.1亿元,合计同比增加近0.5亿元,收入占比达到11.2%。从盈利能力来看,22Q3公司毛利率31.1%/yoy-1.0pct,净利率4.1%/yoy-4.1pct;期间费用率合计15%/yoy-4.8pct,其中财务/研发费用率分别为-3.9%/5.8%,同比分别-4.2pct/-1.5pct。 在手订单规模增长。截至三季末,公司合同负债6.3亿元,较年初+20.5%;存货规模12.1亿元,较年初+29.0%。公司不断拓展海外市场,据公司微信公众号,8月与印度最大光伏组件制造商Waaree签订2.5GW高效光伏组件自动化生产线项目。 布局TOPCon/HJTPECVD设备。(1)TOPCon用PE-Poly管式PECVD设备,与中科院宁波材料所合作,突破了从研发走向产线的设备问题,目前有能力交付全部管式热制程和真空设备和工艺。(2)HJT用PECVD设备,据公司微信公众号,8月公司首台套微晶HJTPECVD量产设备成功交付发货;整线布局方面,据公告,未来将整合其他的厂商一起提供整线资源,预计在明年下半年可提供HJT整线交付方案。此外,公司持续推进研发投入,投资1.02亿元建设的“高效电池&高效组件研发实验室”工程配套设施建设已经完工,预计今年年底实验室的N型高效电池组件研发线将全线贯通。 盈利预测、估值分析和投资建议:组件设备龙头供应商,积极研发N型电池核心设备,已成为目前少数提供TOPCon&HJT核心设备的厂商之一,预期PECVD设备将进入批量化供应的收获期。预计公司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9/2.1/3.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8.7%/128.7%/58.7%,对应EPS分别为0.78/1.78/2.82元,对应于10月28日收盘价93.84元,PE分别为120.7/52.8/33.2倍。首次覆盖,给予“买入-A”的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不及预期;技术研发不及预期;市场拓展不及预期
|
|
|
高测股份
|
|
2022-10-31
|
92.83
|
--
|
--
|
95.88
|
3.29% |
|
95.88
|
3.29% |
|
详细
公司披露2022年三季报。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1.9亿元,同比+125.2%;实现归母净利润4.3亿元,同比+283.9%。其中,22Q3实现营业收入8.6亿元,同比+126.8%,环比+9.7%;实现归母净利润1.9亿元,同比+396.9%,环比+36.4%。 事件点评 净利接近业绩预告上限。受益于光伏行业景气度提升,公司主要细分业务全面放量,实现超预期增长。据公司业绩预告,光伏切割设备订单大幅增加,金刚线产能及出货量大幅增长,切片代工产能逐步释放。此外,创新业务设备及耗材产品竞争力领先,碳化硅金刚线切片机小批量销售并逐步打开市场空间。 Q3盈利能力显著改善。22Q3公司毛利率/净利率分别为41.6%/22.4%,同比+9.6pct/+12.2pct,环比+2.2pct/+4.4pct;规模效应显现,公司期间费用率合计17.7%/yoy-3.6pct , 其中管理/ 销售/ 财务/ 研发费用率分别为7.9%/1.7%/0.4%/7.7%,同比分别-1.3pct/-2.3pct/0pct/0.1pct。 在手订单规模持续增长。截至三季末,公司合同负债4.9亿元,同比+128.8%,截至Q1/Q2末分别为2.8/3.6亿元;存货规模10.1亿元,同比+84.5%,截至Q1/Q2末分别为6.2/7.4亿元。据公告,截至二季度末,公司光伏切割设备在手订单合计约11.8亿元(含税),创新业务设备在手订单合计约2487.7万元(含税),预计三季度末有进一步增长。 转让轮胎检测业务。净资产账面值314.0万元,评估值3230.0万元,交易价格3300.0万元。轮胎检测业务的剥离有利于公司进一步聚焦核心主业,优化业务结构,提升运营效率,进一步推动公司整体战略布局。 盈利预测、估值分析和投资建议:公司具备“切割设备+切割耗材+切割工艺”综合技术优势,金刚线与切片代工产能快速释放,有望充分受益于“大尺寸、薄片化”趋势。预计公司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0/8.7/10.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45.7%/45.2%/26.0%,对应EPS 分别为2.62/3.80/4.79元,对应于10月28日收盘价的PE 分别为35.6/24.5/19.4倍。首次覆盖,给予“买入-A”的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不及预期;硅料、硅片价格大幅下降;产能释放不及预期。
|
|
|
斯莱克
|
机械行业
|
2022-10-31
|
23.06
|
--
|
--
|
27.07
|
17.39% |
|
27.07
|
17.39% |
|
详细
事件描述公司披露2022年三季报。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2.8亿元,同比+92.1%;实现归母净利润1.9亿元,同比+154.7%。其中,22Q3实现营业收入6.2亿元,同比+124.2%,环比+69.4%;实现归母净利润1.1亿元,同比+192.6%,环比+220.6%。 事件点评单季盈利创新高,规模化效应带动净利率提升。22Q3公司单季盈利1.1亿元,同比增长近2倍,超上半年盈利之和。22Q3公司销售毛利率/净利率分别为31.7%/17.2%,同比分别-9.5pct/+4.3pct;规模效应显现,公司期间费用率合计9.7%/yoy-9.8pct,其中,财务/管理费用率同比下降较多,分别-4.2pct/-3.4pct。 DWI技术延伸,打造电池壳业务第二增长曲线。(1)大圆柱形钢壳,DWI工艺生产的大圆柱电池壳,大幅提升材料利用率,并且在效率、精度、一致性方面达到更好水平。据公司公众号,4680大圆柱形钢壳单线生产速度暂为200个/分钟,产能还在爬坡中。此前,宝马宣布从2025年起率先在“新世代”车型中使用大圆柱电芯,并锁定宁德时代、亿纬锂能与远景动力为电芯供应商。大圆柱电池凭借在能量密度、成本、安全性等方面的优势,有望逐步进入规模化量产阶段。(2)34系列铝圆柱壳,合肥基地两条生产线处于量产阶段,实现头部电池企业的批量供货并且已在乘用车上获得安装使用。 (3)方形壳,公司收购常州和盛55%的股份,通过技术改造和扩产,已初步完成一条实验产线的优化,将生产效率从原有的20个/分钟提高一倍。此外,公司募投项目“常州电池壳生产项目”增加募资2亿元,用于建设2条电池壳成型生产线。 盈利预测、估值分析和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2/3.5/4.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5.9%/56.9%/34.6%,对应EPS分别为0.35/0.55/0.75元,对应于10月27日收盘价22.79元,PE分别为64.6/41.1/30.6倍。首次覆盖,给予“买入-A”的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不及预期;募投项目进展不及预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