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只看历史评测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33 转到 页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中国中车 交运设备行业 2024-06-21 7.09 -- -- 7.60 7.19% -- 7.60 7.19% -- 详细
3-6月签订合同 436亿元,占 2023年营收的 19%,包括动车组合同 289亿元根据公司公告, 2024年 3-6月签订若干合同,金额约 436亿元,包括动车组销售合同 289亿元、储能设备合同 14亿元、风电设备合同 31亿元、城轨车辆与维保合同 39亿元、货车修理合同 27亿元、客车修理合同 19亿元、机车销售合同 11.5亿元、货车销售合同 6.3亿元。 24年 5月动车组首次招标数量超 23年全年, 公司本次公告的合同以动车组为主。 24年 1-5月,全国铁路完成固定资产投资 2284.7亿元,同比增长 10.8%,铁路投资稳步推进, 看好铁路装备需求高景气。 1-5月全国铁路发送旅客同比增长 20%, 动车组采购有望持续增长2024年 1-5月,全国铁路发送旅客 17.3亿人次,同比增长 20.2%。 2023年,国家铁路旅客发送量 36.85亿人,同比增长 128.8%,与 2019年相比增长 3.0%,创历史新高;国家铁路旅客周转量完成 14717.1亿人公里,比上年增加 8145.4亿人公里,增长 123.9%。 2024年,国家铁路计划完成旅客发送量 38.55亿人次,同比增长 4.7%。铁路客流量屡创历史新高,后续暑运高峰、中秋、国庆假期客流有望延续高增态势,动车组需求良好,预计 24年全年招标数量保持快速增长。 动车组高级修数量开始放量,看好轨交装备维保市场24年首次公告的动车组高级修合同 147.8亿元,合同额超过 23年全年(23年 1月和 10月分别公告高级修合同金额为 70.1、 72.7亿元), 预计为 1月动车组高级修首次招标的 323列,其中五级修 202列,占比超过 50%。 2010-2014年年均新增动车组数量较 2007-2009年翻倍增长。根据国铁集团历年统计,我国 2007-2009年年均新增动车 95组, 2010年开始达到 195组, 2010-2014年年均新增为 180组。预计 2010年新增的动车 22年开始进入五级修,部分检修工作延至 23年。预计 23年开始,动车组维保后市场进入上升期。 铁路行业大规模设备更新,老旧机车替换率先启动贡献业绩增量根据国铁集团 2月 28日信息, 力争到 2027年实现老旧内燃机车基本淘汰, 是铁路行业落实党中央关于推进大规模设备更新的具体行动。 根据国铁集团 2023年统计公报,全国铁路机车拥有量为 2.24万台,其中内燃机车 0.78万台,占34.7%。 2023年, 国家铁路货运总发送量完成 39.11亿吨, 同比增长 0.2%, 2024年,国家铁路计划完成货物发送量 39.3亿吨, 同比增长 0.5%。货运量稳中有升,机车需求稳定, 老旧内燃机车替换有望贡献业绩增量。 盈利预测与估值预计公司 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134.04、 149.50、 167.95亿元,同比增长 14.45%、 11.54%、 12.34%, 复合增速 12.77%, 对应 PE 为 15、 14、 12倍, 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1)动车组招标低于预期; 2)铁路新线投产低于预期; 3) 老旧机车替换低于预期; 4)新产业发展低于预期
中国中车 交运设备行业 2024-06-20 7.08 8.46 12.65% 7.60 7.34% -- 7.60 7.34% -- 详细
中车发布24年3-6月期间签订合同,合计金额约436.2亿元6月17日,中国中车发布24年3-6月期间签订合同,合计金额约436.2亿元人民币。本次合同中包含约289.2亿元人民币的动车组销售合同,比较来看,23年全年中车动车组销售合同约为290.4亿元,因此中国中车上半年动车组合同金额已基本与去年持平。我们预计公司24-26年归母EPS分别为0.47/0.51/0.53元。可比公司24年ifind一致预期PE均值为15.07倍,考虑到公司为全球轨交装备龙头,充分受益于动车组招标增长及高级修密集期来临,H股参考近1年对A股估值折价约30%,我们给予公司24年A/H股18/12.6倍PE,对应目标价8.46元/6.40港币,维持“买入”评级。 中车24年动车组销售合同金额已基本持平23全年,其余领域稳健推进中国中车24年3-6月期间签订合同中包括约289.2亿元动车组销售合同、约14.3亿元储能设备合同、约30.7亿元风电设备合同、约38.5亿元城市轨道车辆销售及维保合同、约26.7亿元的货车修理合同、约19亿元客车修理合同;海外市场方面,中车与德国斯比斯克公司、匈牙利阿克麦尔公司分别签订了总计约11.5亿元人民币的机车销售合同,此外还与多家海外客户签订约6.3亿元人民币的货车销售合同。动车组合同已基本与23年持平,其余领域均保持稳健推进。 24M1-5铁路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10.87%,高客运量有望维持车辆招标2024年1-5月全国铁路完成固定资产投资累计2285亿元,累计同比增长10.87%,相较于24年M1-M4同比增长数据10.5%和M1-M3同比增长数据9.86%继续上行。若全年铁路固定资产投资维持10%同比增长,24年全年投资额将达8410亿元。铁路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增长有望带动动车组招标放量/动车组高级修放量。2023年我国铁路客运量超预期恢复,国家铁路旅客发送量完成36.85亿人,同比+128.8%;24年M1-M4全国铁路客运量13.7亿人次,同比增长22.9%。24年客运量在去年历史新高的基数下今年增速仍然远超2010-2020历史同期客运量同比增速,提升国铁集团盈利水平,推动其持续进行车辆招标。 动车组高级修密集期来临,有望为中车持续贡献业绩增量24年1月,国铁集团发布动车组高级修首次招标公告,共招标361组,招标规模已超23年全年,其中五级修207组,占比高达57%(而23年高级修一共招标290组,其中五级修108组,占比37%)。2024年后我国动车有望进入高级维修密集期。根据动车组历史新增及采购数据,我们预计2026年动车组五级修可达400组。 风险提示:铁路固定资产投资不及预期,海外业务发展不及预期。
中国中车 交运设备行业 2024-05-13 7.12 -- -- 7.70 8.15%
7.70 8.15% -- 详细
2024年5月10日,国铁集团发布2024年动车组首次招标公告,招标范围包括:时速350公里复兴号智能配置动车组(8辆编组),数量132组;时速350公里复兴号智能配置高寒动车组(8辆编组),数量13组;时速350公里复兴号智能配置动车组(17辆编组),数量20组(10列),共计165组,首次招标规模已超2023全年(2023全年164组),招标量提升显著。 1-4M24全国铁路投资加速增长,24年动车组首次招标量大增,铁路装备需求持续复苏。根据国家铁路局,23年全国铁路固定资产投资同比+7.5%,1-4M24同比+10.5%,投资额加速增长。此外,1-3M24全国铁路客运量同比+28.5%。随着铁路投资额加速增长,客运量持续提升,国铁集团动车组招标持续回暖,24年时速350公里“复兴号”动车组首次招标规模达165组,招标规模已超23全年(23年全年招标164组,23年6月首次招标103组)。铁路装备需求回暖,看好公司动车组新造车业务收入增长。 动车组五级修进入爆发期,看好2024年维保业务高增。动车组运行480万公里或12年左右需要五级修,根据国家铁路局,2011年-2016年动车组保有量五年增长200%,对应23年左右五级修进入爆发期。据国铁集团招标网,2024年动车组高级修首次招标361组,其中五级修207组,高级修首次招标规模已超2023全年(2023年高级修290组,其中五级修108组)。2023年12月-2024年3月,公司签订动车组高级修订单147.8亿元,占2022年营业收入的6.6%,订单金额较大。五级修将对动车部件大面积更换,看好公司动车组维保业务高速增长。 国务院常务会议推动轨交装备更新,看好铁路装备更新需求释放。 2024年3月国务院常务审议通过《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会议指出,要加大财税、金融等政策支持,有序推进交通运输设备更新改造。此外,国家铁路局2024年提出,未来将完善更新补贴政策,争取到2027年基本淘汰老旧内燃机车。 在政策的鼓励下,铁路装备更新替换节奏有望加速,利好公司铁路装备业务长期收入增长。 我们预计24-26年公司收入2588/2852/3128亿元,归母净利润为137/154/167亿元,对应PE为15X/13X/12X,维持“买入”评级。 铁路固定资产投资不及预期;海外业务拓展不及预期;新产业发展不及预期;汇率波动风险。
中国中车 交运设备行业 2024-04-18 7.50 -- -- 8.08 7.73%
8.08 7.73% -- 详细
2024Q1归母净利润、扣非归母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50%-70%、186%-246%根据公司公告,预计2024年一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9.23亿元-10.46亿元,同比增长50%-70%;预计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5.83亿元-7.06亿元,同比增长186%-246%,一季度业绩超预期,主要系交付产品结构优化叠加2023Q1利润占年度利润比重较小。 动车组高级修数量开始放量,看好轨交装备维保市场24年首次公告的动车组高级修合同147.8亿元,合同额超过23年全年(23年1月和10月分别公告高级修合同金额为70.1、72.7亿元),预计为1月动车组高级修首次招标的323列,其中五级修202列,占比超过50%。 2010-2014年年均新增动车组数量较2007-2009年翻倍增长。根据国铁集团历年统计,我国2007-2009年年均新增动车95组,2010年开始达到195组,2010-2014年年均新增为180组。预计2010年新增的动车22年开始进入五级修,部分检修工作延至23年。预计23年开始,动车组维保后市场进入上升期。 铁路客流创历史新高,预计24年招标数量超过23年2023年国铁集团于6月、11月、12月启动3次动车组招标,分别为103组、55组、6组,合计164组,约为22年招标数量(87组)的2倍。2023年国家铁路旅客发送量完成36.85亿人,同比增长128.8%,与2019年相比增长3.0%,创历史新高。2024年,国家铁路计划完成旅客发送量38.55亿人次,同比增长4.7%。 2024年Q1,全国铁路发送旅客10.1亿人次,日均发送旅客1114.7万人次,同比增长28.5%。动车组需求良好,我们预计24年招标超过23年,或将接近200列。 铁路行业大规模设备更新,老旧机车替换率先启动贡献业绩增量根据国铁集团2月28日信息,力争到2027年实现老旧内燃机车基本淘汰,是铁路行业落实党中央关于推进大规模设备更新的具体行动。根据国铁集团2023年统计公报,全国铁路机车拥有量为2.24万台,其中内燃机车0.78万台,占34.7%。2023年,国家铁路货运总发送量完成39.11亿吨,同比增长0.2%,2024年,国家铁路计划完成货物发送量39.3亿吨,同比增长0.5%。货运量稳中有升,机车需求稳定,老旧内燃机车替换有望贡献业绩增量。 盈利预测与估值预计公司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34.04、149.50、167.95亿元,同比增长14.45%、11.54%、12.34%,复合增速12.77%,对应PE为16、14、13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1)动车组招标低于预期;2)铁路新线投产低于预期;3)老旧机车替换低于预期;4)新产业发展低于预期
中国中车 交运设备行业 2024-04-03 6.88 -- -- 8.08 17.44%
8.08 17.44% -- 详细
2023年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91.06亿元,同比增长14.24%,业绩符合预期公司2023年实现营收2342.62亿元,同比增长5.08%;实现归母净利润117.12亿元,同比增长0.50%;扣非归母净利91.06亿元,同比增长14.24%,业绩符合预期。2023年Q4单季度实现营收912.26亿元,同比增长4.41%;归母净利润55.6亿元,同比下降1.18%;扣非归母净利41.59亿元,同比增长10.91%。 盈利能力基本稳定,销售、研发费率小幅上升::2023年公司整体毛利率22.27%(+1.05PCT),净利率6.22%(-0.22PCT)。其中,铁路装备业务毛利率25.27%(+0.77PCT),城轨与城市基础设施业务毛利率21.29%(+0.56PCT),新产业业务毛利率19.14%(+1.51PCT),现代服务业务毛利率23.53%(-2.20PCT)。 2023年公司期间费率15.92%(+0.71PCT)。销售费率3.92%(+0.46PCT),管理费率5.96%(-0.05PCT),财务费率-0.09%(+0.06PCT),研发费率6.13%(+0.24PCT),销售费率上升主要是预计产品质量保证准备增加所致。 受益轨交复苏,铁路装备业务表现亮眼,动车组和客车收入大幅增长铁路装备:2023年实现营收981.91亿元(同比+18.05%),其中:动车组收入418.29亿元(同比+43.39%),机车收入279.85亿元(同比+1.59%),货车收入186.78亿元(同比-7.67%),客车收入96.99亿元(同比+55.68%),铁路装备修理改装业务收入333.71亿元(同比+7.62%)。城轨与城市基础设施:2023年实现营收503.34亿元(同比-9.68%),该板块收入下降主要系城轨车辆收入下降,2023年城轨车辆收入为402.37亿元(同比-15.84%)。新产业:2023年营收806.24亿元(同比+4.56%),主要系储能设备和通用零部件收入增加,其中,风电业务营收309.98亿元(同比+0.5%)。现代服务业业:2023年营收51.12亿元(同比-26.12%),收入下降主要系物流业务减少。 新签订单:公司2023年新签订单2986亿元,同比增长7%;期末在手订单2703亿元,同比增长8%。 动车组高级修放量+新造需求持续、老旧机车更新,看好铁路装备业绩弹性动车组高级修数量开始放量,根据公司公告的23年12月-24年3月签订的若干合同,高级修合同金额147.8亿元超23年全年。2023年铁路客流创历史新高,动车组需求良好,预计24年招标数量超过23年,或将接近200列。铁路行业落实大规模设备更新,老旧机车替换率先启动,有望贡献业绩增量。 盈利预测与估值铁路装备2023-2025年景气向上,预计公司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34.04、149.50、167.95亿元,同比增长14.45%、11.54%、12.34%,复合增速12.77%,对应PE为15、13、12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1)动车组招标低于预期;2)铁路新线投产低于预期;3)老旧机车替换低于预期;4)新产业发展低于预期
中国中车 交运设备行业 2024-03-06 6.64 -- -- 7.00 5.42%
8.08 21.69%
详细
2024年3月4日,公司发布订单合同公告:2023年12月至2024年3月公司共签订订单约348.9亿元,占2022年营业收入的15.7%,其中动车组高级修合同金额147.8亿元,占2022年营业收入的6.6%,订单金额较大。 动车组五级修进入爆发,期,看好维保业务高增。动车组运行480万公里或12年左右需要五级修,根据国家铁路局,2011年-2016年动车组保有量五年增长200%,对应23年左右五级修进入爆发期。 据国铁集团招标网,2024年动车组高级修首次招标361组,其中五级修207组,首次高级修招标规模已超2023全年(2023年高级修290组,其中五级修108组)。2023年12月-2024年3月,公司签订动车组高级修订单147.8亿元,占2022年营业收入的6.6%,订单金额较大。五级修将对动车部件大面积更换,看好公司动车组维保业务高速增长。 20323年铁路固定资产投资拐点向上,客运量创历史新高,轨交装备需求复苏持续。1)铁路投资拐点向上:根据国家铁路局,2023年全国铁路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645亿元,同比增长7.5%;2)客运量恢复:根据交通运输部,23年我国铁路客运量逐步恢复,全年达38.6亿人次,同增130%。随着客运量恢复,我国动车组招标回暖,国铁集团23年动车组(时速350公里“复兴号”动车组)招标164组,同比+91%。轨交装备需求回暖,看好公司动车组新造车业务收入增长。 国务院常务会议推动轨交装备更新,看好铁路装备更新需求释放。 2024年3月1日国务院常务审议通过《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会议指出,要加大财税、金融等政策支持,有序推进交通运输设备更新改造。此外,国家铁路局近日提出,未来将完善更新补贴政策,争取到2027年基本淘汰老旧内燃机车。在政策的鼓励下,铁路装备更新替换节奏有望加速,利好公司铁路装备业务长期收入增长。 我们预计23-25年公司收入2407/2598/2801亿元,归母净利润为118/134/144亿元,对应PE为16X/14X/13X,维持“买入”评级。 铁路固定资产投资不及预期;海外业务拓展不及预期;新产业发展不及预期;汇率波动风险。
中国中车 交运设备行业 2023-11-03 5.30 -- -- 5.40 1.89%
5.69 7.36%
详细
2023年前三季度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润49.48亿元,同比增长17.2%根据公司三季报,2023年前三季度实现营收1430.35亿元,同比增长5.51%;实现归母净利61.52亿元,同比增长2.06%;扣非归母净利49.48亿元,同比增长17.2%。2023Q3实现营收557.32亿元,同比增长2.7%;归母净利润26.91亿元,同比下降7.09%;扣非归母净利23.65亿元,同比增长0.78%。 力盈利能力:2023年前三季度毛利率为21.82%,同比+1.24PCT,净利率为5.61%,同比-0.1PCT。2023Q3毛利率为22.94%,同比+1.69PCT,净利率为6.24%,同比-0.52PCT。 费用端:2023年前三季度期间费用率为15.72%,同比+1.05PCT。其中,销售费用率为3.81%,同比+0.65PCT;管理费用率为6.37%,同比+0.15PCT,财务费率为-0.03%,同比+0.21PCT,主要系汇兑收益减少;研发费率为5.58%,同比+0.05PCT。单2023Q3,销售费率为3.43%,同比+0.23PCT;管理费率为6.38%,同比+0.49PCT;财务费率为0.59%,同比+0.95PCT;研发费率5.72%,同比+0.25PCT。 前三季度铁路装备、新产业分别长同比增长12.41%、14.77%,新签订单加速公司致力于构建以轨交装备为核心,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体的多元业务架构。 2023年前三季度:((1))备铁路装备:营收525亿元(同比+12.41%),占比为36.70%(+2.25PCT)。其中:动车组收入216.58亿元(同比+43.37%),机车收入164.59亿元(同比+7.55%),货车收入116.15亿元(同比-18.91%),客车收入27.68亿元(同比+40.37%)。 ((2))城轨与城市基础设施:营收301.18亿元(同比-12.92%),主要系城轨地铁车辆收入减少,营收占比为21.06%(-4.45PCT)。(3))新产业:营收559.23亿元(同比+14.77%),主要系储能设备、通用零部件等产品收入增加,营收占比为39.10%(+3.16PCT)。(4))现代服务业业:营收44.94亿元(同比-18.96%),营收占比为3.14%(-0.96PCT),收入下降主要系物流业务、租赁业务收入减少。 新签订单加速:公司前三季度新签订单约2115亿元,同比增长18.75%,Q3单季度同比增长60.59%(上半年同比增3.67%)。其中,新签国际业务订单约376亿元,同比增长62.77%。 盈利预测与估值预计公司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21.85、130.74、140.70亿元,同比增长4.56%、7.30%、7.62%,对应PE为12、12、11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1)动车组招标低于预期;2)铁路新线投产低于预期;3)“一带一路”和高铁出海落地低于预期;4)新产业发展低于预期
中国中车 交运设备行业 2023-08-31 6.11 -- -- 6.14 0.49%
6.14 0.49%
详细
事件:公司公告 2023 年半年度报告,2023 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873.03 亿元,同比增长 7.39%;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34.60 亿元,同比增长10.53%;稀释每股收益为 0.12 元/股,同比增长 9.09%。 点评:经营业绩稳步增长,盈利能力有所提升2023 年上半年公司业绩稳步增长,报告期内实现营收 873.03 亿元,同比增长7.39%,其中 Q2 实现营收 549.25 亿元,同比增长 8.44%;报告期内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 34.60 亿元,同比增长 10.53%,其中 Q2 实现归母净利润 28.45 亿元,同比下降 2.27%。盈利能力方面,2023 年上半年公司盈利能力有所提升,上半年公司毛利率、净利率分别为 21.11%、5.20%,较去年同期增长 0.98pct、0.18pct。 新产业与铁路装备收入增长明显,新产业营收占比超 4 成分业务来看,2023 年上半年公司新产业业务实现营收 368.49 亿元,同比增长21.03%,占公司整体营收比重的 42.21%,主要是报告期内储能设备和通用零部件的收入增加所致;受益于动车组业务收入的增加,公司铁路装备业务实现营收 285.63 亿元,同比增长 13.99%;城轨与城市基础设施业务实现营收 190.52亿元,同比下降 12.65%;现代服务业务实现营收 28.39 亿元,同比下降 28.69%。 海外市场营收增速高于国内,在手订单充足2023 年上半年公司中国大陆地区实现营收 748.45 亿元,同比增长 3.01%;公司其他国家或地区实现营收 124.58 亿元,同比增长 44.24%;海外市场营收增速明显高于国内。在手订单方面,报告期内公司新签订单为 1,357 亿元,其中新签海外订单为 308 亿元,未来业绩增长有所保障。 盈利预测公司为轨交设备行业龙头企业,2023 年上半年经营质量稳步提升。考虑到公司半年报经营情况以及在手订单情况,我们调高盈利预测中对公司业绩、盈利能力的预期,调整后公司 2023-2025 年 EPS 分别为 0.44、0.49、0.53 元/股,对应 2023 年 PE 为 13.95 倍,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市场竞争风险、轨交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财务风险、经济增速低于预期。
中国中车 交运设备行业 2023-08-09 6.50 -- -- 6.52 0.31%
6.52 0.31%
详细
中国中车:中国高铁“国家名片”,布局新产业打造高端装备平台中国中车是全球轨交装备龙头,由中国南车和中国北车合并组建的 A+H 股上市公司。公司控股股东中车集团持有 50.73%股权,实控人为国资委,持有中车集团 100%股权。1)公司主营业务涵盖铁路装备、城轨与城市基础设施、新产业、现代服务业四大板块,2022年营收占比分别为 37.31%、25%、34.59%、3.1%,毛利占比分别为 43.1%、24.4%、28.7%、3.8%。2)业绩重回增长通道,盈利能力改善。2022年营收 2239.39亿元,同比下降 1.2%,归母净利润 116.53亿元,同比增长 13.1%。2023年 Q1公司实现营收 323.79亿元,同比增长 5.65%;归母净利润 6.15亿元,同比增长 180%。公司在手订单充足,营收有望保持稳健增长。 铁路装备:铁路投资有望拐点向上,维保+海外市场空间广阔铁路投资总额:“十四五”期间投资规模与“十三五”相当,预计 2023-2025年铁路投资总额约 2.5万亿元,年均约 8400亿元,较 2022年同比提升 18%。2023年上半年铁路完成固定资产投资 3049亿元,同比增长 6.9%。2023年铁路投资预计7600亿元以上,将是 2021年以来最高。 铁路装备:1)动车组:招标迎来拐点,2023年动车组首次招标超过 2022年全年,2024-2025年有望恢复至 200列以上。2)机车/货车:受益“公转铁”“多式联运”及货运量提升,货车/机车需求稳健增长。3)维保后市场:预计 2023年开始,动车组高级修数量进入上升期,看好轨交装备后市场。 海外市场:预计 2023年随外部影响减弱、政府合作深化恢复向好,“一带一路”经贸合作企稳向好,中国高铁走向世界,轨交装备出海有望先行。 城市轨道交通:市场稳步扩张,十四五建设空间充足1)营业里程:2023-2025年城轨营业里程分别同比增长 8.8%、8.1%、7.5%,2025年将达 1.3万公里。2)城轨车辆:预计 2023-2025年分别新增 1102、1052、1071列,复合增速 9.4%,至 2025年全国城轨车辆保有量有望达 13650列。 新产业:依托主业优势横向打造新产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公司十四五期间打造“一核三极多点”的业务结构,以轨交装备为核心,风电装备、新能源客车、新材料为重要增长极以及若干业务增长点的业务结构。风电装备是最重要一极,公司已成功打造全系列风电产业集群。子公司时代电气致力于解决我国新能源汽车核心器件自主化问题,布局新能源乘用车电驱“器件+部件+系统”全产业链。时代新材轨交、风电、高分子材料等业务协同发展。 盈利预测与估值轨交装备 2023-2025年景气向上,预计中国中车 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26.94、142.97、163.70亿元,同比增长 8.93%、12.63%、14.50%,复合增速为11.99%,对应 PE 为 15、 13、12倍,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1)铁路固定资产投资不及预期;2)国内市场竞争加剧;3)“一带一路”和高铁出海落地低于预期 4)新产业发展低于预期
中国中车 交运设备行业 2023-06-05 6.66 -- -- 6.98 1.60%
6.77 1.65%
详细
事件:5 月30 日,中国中车盘中触及涨停,收盘涨幅7.59%。铁路12306官网发布,5 月30 日起,多个高铁动车票价优化调整的公告,其中包括对宁杭高铁、沪宁城际上运行的时速300 公里及以上动车组列车公布票价进行优化调整。我们认为单日涨幅高是受高铁调票价事件的催化。 客运量回升,铁路装备需求底部复苏,国铁招标在即。受疫情影响,过去三年国铁动车组招标远低于往年平均水平。2019-2022 年,我国投产高铁新线分别为5474 公里、2000 公里、2168 公里、2082 公里,按0.8 辆/公里的配车密度,需新增动车组合计1172 组。受2020 年起的疫情影响,我国铁路旅客发送量大幅降低,铁路固定资产投资持续下滑,铁路装备投资低迷。2019-2022 年,我国高铁实际招标采购量为457.5组,其中2021 年和2022 年仅分别采购29.5 和87 组,动车组数量存在较大缺口。国铁集团2023 年计划投产新线3000 公里以上,其中高铁2500公里,则需新增动车组250 组。五一高铁客运恢复超预期,部分线路高铁一票难求,上海虹桥站甚至出现全部车次售罄。我们认为,客流量的超预期或使得国铁重新制定招标计划,扩大车辆采购规模。 客运量恢复同时提振车辆维修保养需求。2022 年中车维修收入超310.08 亿,占铁路装备业务比重为37.3%,其中动车组维修收入约占一半,占动车组业务收入比重约为50%。一方面,我国高铁动车组保有量高,大修期已至,过去三年由于车辆运营效率低维修需求也有压制,随着客流量恢复,维修需求有望进一步释放。另一方面,从往年数据来看,公司维修业务盈利水平一般高于整车,因此在今年客运量恢复的同时,维修业务的增加或将提振公司盈利能力。从各统计口径看,我国轨交行业景气度正逐步企稳回升,且有望随着出行流动的活跃得以保持。公司作为全球规模领先、品种齐全、技术一流的轨交装备供应商,有望受益于行业整体景气度提升,全年业绩正增长,并长期稳定发展。 新产业蓬勃发展,打造第二发展曲线。公司的新产业业务,2022 年实现营业收入770 亿,业务比重达到35%,23Q1 业务比重已超铁路装备成为中车第一业务板块。中车新产业主要包括风电叶片(市场份额第二)、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包括电机、电驱、IGBT 等)、新材料、环保装备等。中车新产业业务目标十四五期间破千亿收入,年复合增长率超10%。对于公司未来发展,短期将受益于今年国铁招标,铁路装备需求有望恢复;长期来看,轨交装备业务将作为公司长期稳健发展的基本盘,并借由新产业业务多路并行发展,打造第二成长曲线。 投资建议:中特估背景下,国资委对中车的要求是对标世界一流企业,我们认为估值上可对标西门子、阿尔斯通等,其历史估值区间大多在17-27 倍。我们预计2023-2025 年公司可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09.4/123.0/139.0 亿元,对应2023-2025 年PE 分别为为18/16/14 倍,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铁路固定资产投资不及预期风险,国际化拓展不及预期的风险,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
中国中车 交运设备行业 2023-05-01 6.99 -- -- 7.12 1.86%
7.12 1.86%
详细
事件:近日,公司发布2023年一季报。2023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为323.79亿元,同比增长5.65%;一季度,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为6.15亿元,同比增长180.01%;实现扣非净利润2.04亿元;稀释每股收益达0.02元/股,同比增长100%。 一季度铁路装备业务增速超60%,整体经营发展持续稳健。2023年第一季度,公司在铁路装备业务中实现营业收入86.41亿元,同比增长61.53%;城轨与城市基础设施业务实现营业收入73.10亿元,同比减少34.19%;新产业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51.00亿元,同比增长19.72%。 一季度,公司铁路装备业务实现较大增长,主要是动车组和火车收入增加所致,其中机车业务收入25.59亿元,客车业务收入1.71亿元,动车组业务收入37.32亿元,火车业务收入21.79亿元。而公司的城轨与城市基础设施业务的营业收入比上年同期减少34.19%,主要是由于报告期内城轨何亮收入有所减少。新产业业务方面的增长主要系储能系统、新材料等产品收入增加所致。在国内轨交装备市场、干线建设、铁路运营全放开,各类投资运营主体日益多元化的背景下,我们认为公司深耕铁路装备,仍将在行业新业态竞争中保持市场领先地位。 一季度铁路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向好,轨交行业景气度渐企稳回升。 从轨交行业的运行情况来看,2023年一季度的交通运输数据,以及铁路固定资产投资均有较好的表现。根据交通运输部数据,一季度完成货运量118.7亿吨,同比增长5%;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7205亿元,同比增长13.3%。根据统计局数据,一季度全国铁路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达到1136亿元,同比有所提升;一季度铁路运输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累计同比增长17.6%。从各个统计口径看,我国轨交行业景气度正逐步企稳回升,且有望随着出行流动的活跃得以保持。公司作为全球规模领先、品种齐全、技术一流的轨交装备供应商,有望受益于行业整体景气度提升,全年业绩正增长,并长期稳定发展。 坚持强化基础、锻长补短,全面开创高质量发展新格局。面对“十四五”战略规划,公司将强化基础、锻长补短,积极、主动、沉着应对挑战,探究变化规律,把握有利机遇,顺势而为,驭势而上。未来公司的主要经营工作思路将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锚定世界一流企业目标,紧扣高质量发展主线,聚焦“七个新突破”,激发“三大动力”,优化“四项机制”,抓好“八大重点任务”,努力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全面开创高质量发展新格局,实现业绩不断提升。 投资建议:考虑到公司在轨交装备行业的领先地位、目前行业景气程度及公司盈利能力,我们预计公司业绩将持续稳定增长。公司以“制造+服务”和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为目标,提供优质产品和服务,我们预计2023-2025年公司可实现归母净利润109.4/123.0/139.0亿元,对应2023-2025年PE为16.68/14.84/13.13倍,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铁路固定资产投资不及预期风险,国际化拓展不及预期的风险,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
中国中车 交运设备行业 2023-04-05 6.38 -- -- 7.20 12.85%
7.20 12.85%
详细
事件:3月 31日,公司发布 2022年年报。2022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为 2229.39亿元,同比下滑 1.24%;实现归母净利润为 116.53亿元,同比增长 13.11%;实现扣非净利润 79.71亿元,同比增长 5.99%;稀释每股收益达 0.41元/股,同比增长 13.89%。 整体经营发展持续稳健,主营轨交业务保持市场领先地位。报告期内,公司在铁路装备业务中实现营业收入 831.80亿元,同比减少 8.28%;城轨与城市基础设施业务实现营业收入 557.29亿元,同比增长 2.15%;新产业业务时间营业收入 771.10亿元,同比增长 7.36%。公司持续以轨交行业为基,在近些年轨交需求波动的环境中,面对动车组需求锐减、原材料价格波动等不利因素的叠加影响,公司坚定迎难而上,深入开展提质增效行动,有效稳住经营发展基本盘。同时,公司果断拓展地方铁路、工矿企业市场,推进市域铁路 PPP 项目,进军国家轨交市场,积极寻求多路线发展。在国内轨交装备市场、干线建设、铁路运营全放开,各类投资运营主体日益多元化的背景下,我们认为公司深耕铁路装备的丰富经验,将在行业新业态竞争中保持市场领先地位。 铁路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略有缩减,公司盈利能力保持稳定。2022年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 116.53亿元,同比增长 13.11%;销售毛利率为21.22%(+0.65pcts),销售净利率为 6.44%(+0.94pcts)。其中,铁路装备业务毛利率为 24.50%(+1.36pcts),城轨与城市基础设施业务毛利率为 20.73%(+0.38pcts),新产业业务毛利率为 25.73%(+1.03pcts)。 近两年,铁路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的规模略有缩减,2022年累计完成7109亿元,同期铁路旅客运输量出现下滑,铁路货物运输量保持增长,轨交行业运行情况略显冷谈,但公司盈利能力依然保持较好水平。在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建设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背景下,公司将以更加只能、高效、环保、可靠的轨交装备实现盈利稳定增长。 新产业业务提供重要增长点,以核心竞争力开拓国际业务。公司极成拓展涉足新产业业务,2022年公司在储能设备、新能源汽车和风电装备等产品中实现了营收增长,其中风电业务实现 308.43亿元的收入。 新产业业务在不断发展中逐步成为公司重要的业绩支撑,2022年为公司贡献了 34.59%的营业收入。报告期内,海外业务中境外动车组、城轨地铁业务量增长,促使公司海外营业收入增长 21.7%,逐步实现海外经营规模和市场份额的扩大。公司作为全球规模领先、品种齐全、技术一流的轨交装备供应商,有望持续保持长期稳定发展。 投资建议:考虑到公司在轨交装备行业的领先地位、目前行业景气程度及公司盈利能力,我们预计公司业绩将持续稳定增长。公司以“制造+服务”和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为目标,提供优质产品和服务,我们预计 2023-2025年公司可实现归母净利润 109.4/119.0/131.0亿元,对应2023-2025年 PE 为 16.68/15.34/13.93倍,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铁路固定资产投资不及预期风险,国际化拓展不及预期的风险,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
中国中车 交运设备行业 2022-11-01 4.74 -- -- 5.60 18.14%
5.60 18.14%
详细
公司公告2022 年三季报,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355.63 亿元,同比-6.16%;实现归母净利润60.27 亿元,同比-6.71%;稀释每股收益为0.21元/股,同比-8.70%。 点评:Q3 业绩延续增长,盈利能力有所提升Q3 单季,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42.66 亿元,同比+10.76%;实现归母净利润28.97 亿元,同比+17.18%,延续增长趋势。利润率方面,Q3 公司毛利率为21.25%,同比-1.01%;净利率为6.76%,同比+13.29%。公司前三季度期间费用率为14.67%,较去年同期的15.47%下降0.8pct。 前三季度铁路装备业务下滑较大根据公司三季报披露,前三季度公司铁路装备业务、城轨与城市基础设施业务、新产业业务、现代服务业务分别实现营业收入467.05、345.86、487.28、55.45 亿元,分别占总营业收入的34.45%、25.51%、35.94%、4.10%。其中前三季度铁路装备业务由于交付量减少,统计期该业务板块下滑明显,同比-11.19%。 公司新签订单情况良好,海外市场持续突破10 月18 日,公司公告7-10 月期间签订的若干项合同情况,合计金额约285.5亿元,占公司中国会计准则下2021 年营业收入的12.6%。海外市场方面,10 月25 日,公司公告海外中标情况,子公司香港公司、浦镇公司所在联合体分别中标墨西哥、哥伦比亚三项轻轨项目,预计合同总金额约303 亿元,公司子公司负责其中机电系统和车辆分包。根据公司三季报披露,公司前9月新签订单合计约1,781 亿元,其中国际业务签约额约231 亿元。 盈利预测,维持“增持”评级综上分析,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 年EPS 为0.33、0.37、0.43 元/股,对应PE 分别为14、13、11 倍,公司作为轨交设备行业龙头企业,目前在手订单情况良好,新产业板块有望顺应新能源快速发展,我们维持“增持”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疫情全球蔓延风险;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行业竞争加剧风险;宏观经济增速低于预期。
中国中车 交运设备行业 2022-04-08 5.45 -- -- 5.56 2.02%
5.56 2.02%
详细
业绩小幅下滑,期间费用率下降。 1)2021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257.32亿元,同比-0.85pct,其中Q4营收812.72亿元,同比-0.74pct。2021年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103.03亿元,同比-9.08pct,其中Q4归母净利润38.42亿元,同比-15.33pct。2)2021年公司销售毛利率为20.57%,同比-1.7pct,主要由产品结构改变,报告期营业成本增长导致。3)2021年公司四费费用率均有下降,期间费用率为15.16%,同比-0.94pct。其中公司销售费用率为3.22%,同比-0.6pct;研发费用率为5.8%,同比-0.07pct。 城轨与城市基础设施板块下滑,现代服务增速较快分产品来看,2021年公司铁路装备、城轨与城市基础设施、新产业、现代服务分别实现营收906.85、545.56、718.21、86.70亿元,分别同比+0.22%、-6.01%、+0.14%、+17.23%,毛利率分别为23.14%、20.35%、16.60%、27.87%,分别同比+1.64%、+0.91%、-4.51%、+2.80%。1)铁路装备业务中机车、客车、动车组、货车收入分别为229.05、106.99、410.99、159.82亿元,铁路装备业务收入微增主要是机车、客车业务收入增长所致。2)城轨与城市基础设施业务中城市轨道车辆收入479.00亿元,城轨车辆收入下降导致板块营收下滑。3)新产业业务中的风电业务收入302.42亿元,通用机电业务的收入增加带动营收微增。4)受益于本期租赁和物流业务收入增长,公司现代服务业务营收增速较快。 拓市场、优布局,巩固行业领先地位1)铁路业务方面,拉林铁路开通,“复兴号”成功进藏,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列车正式下线,“瑞雪迎春”智能型“复兴号”高速动车组服务北京冬奥会。2)城市交通方面,公司数字化智能化支撑下的“产品+”、“系统+”模式取得进展。3)国际业务方面,首个海外PPP 墨西哥地铁一号线项目执行良好。“绿巨人”和“澜沧号”在中老铁路投入运营。作为公司海外首个整车并购企业,株机福斯罗公司年内实现盈利。4)战略性新兴业务方面,公司首个全自主屋顶光伏项目、首个产融互动风电系统解决方案项目实现并网发电。 盈利预测,维持“增持”评级综上分析,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年EPS 为0.39、0.43、0.46元/股,对应PE 分别为 14、 13、12倍,公司作为轨交设备龙头企业,全球竞争力有望持续提升,维持“增持”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疫情全球蔓延风险;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海外市场开拓不及预期。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33 转到 页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