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马帅

安信证券

研究方向:

联系方式:

工作经历: 证书编号:S1450518120001,曾就职于广发证券...>>

20日
短线
27.78%
(第71名)
60日
中线
0%
(--)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5/30 转到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药明康德 医药生物 2022-04-26 99.50 138.49 222.67% 104.84 5.37%
118.40 18.99%
详细
事件:2022年4月25日公司发布2022年第一季度报告,2022Q1公司实现营收84.74亿元,同比增长71.18%;实现归母净利润16.43亿元,同比增长9.54%;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17.14亿元,同比增长106.52%,业绩增长符合预期。 2022Q1扣非后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07%,业绩增长符合预期: 收入端,2022Q1公司实现营收84.74亿元,同比增长71.18%。得益于公司稳定的生产运营能力,公司经营受上海突发奥密克戎疫情影响较小,营收持续快速增长。 利润端,2022Q1实现归母净利润16.43亿元,同比增长9.54%;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17.14亿元,同比增长106.52%,2022Q1业绩增长符合预期。 项目管线充足且产能充分,化学业务持续高增长: 2022Q1化学业务实现营收61.18亿元,同比增长102.11%,得益于丰富的项目管线和充足的产能投放,化学业务持续高增长。其中,剔除新冠商业化项目后,该业务收入仍同比增长52.3%。项目管线方面,截止到2022第一季度末,化学业务服务项目所涉及分子数达1808个,同比增长34.93%。其中,临床I期及临床前阶段、临床II期阶段、临床III期阶段、已获批上市项目分别为1446个、271个、49个、42个,管线漏斗效应明显。产能建设方面,2022Q1公司完成了用于原料药生产的常熟工厂的投产,并开始陆续投产用于GMP生产的常州三期工厂,新产能整体投产顺利。 安评亚太龙头地位显著且SMO快速扩张,测试业务稳健发展: 2022Q1测试业务实现收入12.79亿元,同比增长31.70%。其中,实验室分析及测试服务、临床CRO及SMO分别实现收入9.09亿元、3.70亿元,分别同比增长39.85%和15.21%。得益于公司安评业务竞争优势凸显和SMO等业务快速扩张,测试业务持续稳健发展。其中,安评业务亚太龙头地位凸显,2022Q1安评业务收入同比增长53%;SMO业务持续快速扩张,截止2022Q1,公司SMO团队快速扩张至4600人以上(+26%)且赋能4个创新药获批上市。 强化新分子种类相关生物学服务,驱动生物学业务稳健发展: 2022Q1生物学业务实现营收5.33亿元,同比增长26.17%。公司持续建设新分子种类相关的生物学能力,驱动生物学业务稳步发展。新分子种类相关的生物学能力包括靶向蛋白降解、核酸类新分子、偶联类新分子、载体平台、创新药递送系统等,2022Q1生物学业务板块新分 子种类及生物药相关收入同比增长110%,新分子种类相关生物学服务成为该业务的核心驱动力。 服务能力持续增强,2022Q1细胞基因疗法CTDMO持续快速增长: 2022Q1细胞及基因疗法CTDMO业务实现收入2.99亿元,同比增长36.99%。公司持续增强细胞和基因治疗产品在测试、工艺开发、生产的服务能力,驱动细胞及基因疗法CTDMO业务的快速发展。项目储备方面,截止到2022Q1,公司已为74个项目提供服务。其中,临床前/I期临床、II期临床、III期临床项目分别为59个、7个、8个,项目漏斗效应逐步显现;技术开发方面,2022年3月发布了用于规模化生产无转染的腺相关病毒的技术TESSA?,利用TESSA?载体生产的AAV 是基于质粒方法生产的10倍。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2022-2024年公司分别实现净利润83.34亿元、102.61亿元、137.48亿元,分别同比增长63.5%、23.1%、34.0%;给予买入-A 的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订单增长不达预期、订单交付不及预期、行业景气度不及预期、海外政策变动风险等。
百诚医药 医药生物 2022-04-26 75.69 109.43 59.38% 71.88 -5.03%
94.44 24.77%
详细
事件:2022年4月25日公司发布2022年第一季度报告,2022Q1公司实现营收9580.23万元,同比增长114.26%;实现归母净利润1952.98万元,同比增长352.57%;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1604.33亿元,同比增长287.12%。 在手订单充足,2022Q1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352.57% 2022Q1公司实现营收9580.23万元,同比增长114.26%;实现归母净利润1952.98万元,同比增长352.57%。公司在手订单充沛,驱动业绩持续快速增长。 2022Q1公司整体净利率为20.39%,环比2021年下降9.29个百分点。盈利能力下降主要是公司加大研发投入所致。2022Q1公司研发费用率为45.94%,环比提升24.26个百分点。公司持续加大对创新药研发投入及自主研发项目投入,利好公司的长远发展。 在手订单充足,受托研发服务有望成为公司增长的核心驱动力 仿制药方面,公司深入布局吸入制剂、透皮制剂、缓控释制剂、细粒剂等高端制剂领域且充分覆盖国内知名药企,当前公司在手订单充足,根据公司公告,截止2021年底,公司在手订单达8.93亿元(不含税,同比增长76.88%),受托研发服务有望成为公司中期持续高增长的核心驱动力。 2022Q1公司显著加大创新药研发投入,为公司中长期发展蓄力 创新药方面,公司围绕成熟靶点和全新靶点全面布局肿瘤、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免疫系统等领域。2022Q1公司研发费用同比增长263.32%,公司显著加大对创新药的研发投入,为公司中长期业绩持续增长充分蓄力。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2022-2024年公司分别实现净利润1.67亿元、2.52亿元、3.61亿元,分别同比增长50.5%、50.8%、43.0%;给予买入-A 的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新药研发不及预期风险、仿制药CRO竞争加剧风险、仿制药一致性评价业务增速放缓风险等。
益丰药房 医药生物 2022-04-26 35.49 32.95 -- 47.66 33.50%
55.75 57.09%
详细
事件:2022年4月24日公司发布了关于收购湖南九芝堂医药有限公司51%股权的公告,公司将以2.04亿元价格购买湖南九芝堂51%股权。 2.04亿元的价格购买湖南九芝堂51%股权,并购价格合理:公司将以2.04亿元的价格购买湖南九芝堂51%的股权。湖南九芝堂2021年实现营收10.44亿元,其中直营零售、批发业务、加盟配送、B2C、健康大楼业务分别实现营收5.20亿元、2.82亿元、1.20亿元、0.70亿元、0.30亿元。按照2021年直营零售收入规模和并购51%股权进行估算,本次并购对应估值0.77倍PS,并购价格合理。 并购标的质地较优,并购后其盈利能力有望持续提升:湖南九芝堂在湖南省内分别拥有自营和加盟门店190家和359家,本次并购有利于提升公司在湖南省内的市占率。从收入指标分析,2021年湖南九芝堂直营零售业务实现收入5.20亿元,直营门店单店营收约273.68万元/年,并购标的质地较优。从利润指标分析,2021年和2022Q1湖南九芝堂分别实现净利润842.18万元和269.41万元,净利率分别为0.81%和1.02%,得益于益丰药房出色的精细化管理能力和统采优势,收购后并购标的盈利能力有望持续提升。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2021-2023年公司分别实现净利润9.29亿元、11.24亿元、13.63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0.9%、21.0%、21.2%;给予买入-A的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疫情影响门店扩张进度;门店盈利情况不达预期;药品降价超预期、处方外流不及预期等。
恒瑞医药 医药生物 2022-04-25 30.03 46.02 0.90% 30.90 2.49%
41.59 38.49%
详细
事件: 公司公布 2021年年度报告以及 2022年第一季度报告。 2021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259.06亿元,同比下降 6.59%;实现归母净利润 45.30亿元,同比下降 28.41%;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 42.01亿元,同比下降29.53%。 2022Q1实现营业收入 54.79亿元,同比下降 20.93%;实现归母净利润 12.37亿元,同比下降 17.35%;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 11.80亿元,同比下降 19.80%。 研发投入增大、仿制药集采、医保谈判降价等多个因素压制业绩。2021年公司业绩下滑主要由以下几个因素导致: (1)研发投入增大: 2021年公司累计研发投入达到 62.03亿元, 较 2020年增加 12.14亿元,同比增长 24.34%。 (2)仿制药集采影响: 2020年 11月开始执行的第三批集采涉及的 6个药品, 2020年销售收入 19亿元,报告期内下滑 55%; 2021年 9月开始陆续执行的第五批集采涉及的 8个药品, 2020年销售收入 44亿元,报告期内下滑 37%。考虑到公司多数大品种仿制药已被集采,预计未来集采对公司业绩的压制将逐渐减弱。 (3)医保谈判降价: 主要产品卡瑞利珠单抗 2020年医保谈判后价格降幅达 85%。 创新药集群逐渐进入收获期,10款创新药上市、 4款创新药处在 NDA阶段、 15款创新药在 3期临床阶段。 (1)已上市创新药方面: 目前已有艾瑞昔布、甲磺酸阿帕替尼、硫培非格司亭、马来酸吡咯替尼、卡瑞利珠单抗、甲苯磺酸瑞马唑仑、氟唑帕利、海曲泊帕乙醇胺、羟乙磺酸达尔西利和脯氨酸恒格列净 10款创新药在国内获批上市,其中 CDK4/6抑制剂羟乙磺酸达尔西利于2021年底获批上市, 有望成为新的重磅品种。 (2) NDA 阶段创新药方面:目前磷酸瑞格列汀、 AR 抑制剂 SHR3680、CYP51酶抑制剂 SHR8008、 PD-L1单抗 SHR-1316等均有望于 2022年获批上市。 (3) 3期临床阶段创新药方面: 目前公司创新药产品已覆盖肿瘤药、手术麻醉类用药、糖尿病药、自身免疫药、心血管药、眼科用药等领域,且有多个药物进入 3期临床,其中部分品种有望于 2022年递交DNA。肿瘤领域有PD-L1单抗 SHR-1316、PD-L1/ TGF-β双抗SHR-1701、AR 抑制剂 SHR3680、 多靶点 TKI 苹果酸法米替尼;糖尿病领域有磷酸瑞格列汀;风湿免疫领域有 IL-17A 单抗 SHR-13 14、 URAT1抑制剂SHR4640、JAK1抑制剂 SHR0302;心血管领域有 PCSK9单抗 SHR-1209; 抗感染领域有 CYP51抑制剂 SHR8008; 疼痛管理领域有 MOR 抑制剂SHR8554、 KOR 抑制剂 SHR0410; 眼科领域有 SHR8058、 SHR8028; 妇科领域有 GnRH 受体拮抗剂 SHR7280。 研发平台建设有望丰富创新管线、 临床开发团队有望加速新药开发、国际化发展有望打开增长困局。 (1)研发平台方面: 目前公司已建成多个技术平台,如蛋白水解靶向嵌合物(PROTAC)、分子胶、抗体药物偶联物(ADC)、双/多特异性抗体、基因治疗、 mRNA、生物信息学、转化医学等平台,未来有望进一步丰富公司产品管线。 (2)临床开发方面: 临床合作研究中心遍布全国,临床资源覆盖全国400家临床试验机构、 1500余个专业科室。平均每月启动近 200家研究中心、新入组 700多例患者,实时管理 1万多例受试者。 (3)国际化发展方面: 公司加强海外团队建设,目前公司海外研发团队共计 170余人,报告期内公司共计开展近 20项国际临床试验,其中国际多中心 3期项目 7项,并有 10余项研究处于准备阶段。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 2022年-2024年的收入增速分别为 6.56%、14.57%、 14.29%,净利润增速分别为 9.14%、 15.82%、 15.48%,对应 EPS 分别为 0.78元、 0.90元、 1.04元,对应 PE 分别为 42.6倍、36.8倍、 31.8倍;维持增持-A 的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 创新药临床试验进度不及预期的风险,临床试验失败的风险,医药政策变化的风险,产品销售不及预期的风险。
诺唯赞 2022-04-25 77.71 109.28 312.07% 79.75 2.24%
90.00 15.82%
详细
事件:2022年4月21日,公司发布2021年年度报告和2022年第一季度报告。2021年全年公司累计实现营业收入18.69亿元,同比增长19.44%;实现归母净利润6.78亿元,同比下降17.46%;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6.44亿元,同比下降20.90%。2022Q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75亿元,同比增长80.07%;实现归母净利润4.31亿元,同比增长28.18%;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4.13亿元,同比增长25.79%。 三大业务板块齐发力,2021全年业绩高速增长。2021全年公司主营业务高速增长,其中常规业务实现销售收入7.19亿元,同比增长91%;新冠相关业务实现销售收入11.49亿元,同比下降约3.25%。 具体而言,公司生命科学、体外诊断、生物医药三大业务板块齐发力: (1)生命科学业务实现销售收入13.39亿元,其中常规业务收入5.33亿元,同比增长66%,新冠业务收入8.06亿元,同比增长21%。2021年生命科学事业部新开发产品128个,多个品类完成产品升级和性能提升,累计开发生物试剂800余种。 (2)体外诊断业务实现销售收入4.33亿元,其中常规业务收入0.89亿元,同比增长104%,新冠业务收入3.44亿元,同比下降34%。截至2021年底,公司体外诊断业务累计覆盖2,200多家医院、第三方检验中心和体检机构等医疗机构。 (3)生物医药业务实现销售收入0.97亿元,同比增长774%,实现从“0”到“1”的突破,逐步形成新药/疫苗研发试剂、疫苗临床CRO服务、疫苗原料的三大业务方向。公司在mRNA疫苗原料领域实现重大突破,快速完成全能核酸酶、T7核糖核酸聚合酶、牛痘加帽酶、2-氧-甲基转移酶等10余个核心酶原料的研发和生产。 新冠抗原检测快速放量,2022Q1业绩超预期。2022Q1公司营业收入再次实现大幅增长,归母净利润在2021Q1高基数的基础上也实现较高幅度的增长。我们认为,公司2022Q1业绩的超预期增长,一方面来自于常规业务的高景气度,另一方面得益于新冠抗原检测试剂盒的快速放量。2022年3月11日,公司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抗原检测试剂盒(胶体金法)在国内取得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书,成为国内首批获批上市的新冠抗原检测试剂盒,并快速变更增加自测用途。 目前国内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新冠抗原检测具备检测方便快速的优势,成为新冠核酸检测的重要补充,尤其在3月底以来的上海新冠疫情中得到广泛使用。年报显示,2021年公司新冠抗原检测试剂对外销售约2,760万人份,主要针对欧洲市场,考虑到国内市场需求高、弹性大,公司目前产能充足,我们认为2022年新冠抗原检测试剂业务有望继续实现超预期增长。 研发能力和销售能力大幅提升,奠定长期增长基础。 (1)研发能力方面:2021年公司研发投入2.30亿元,同比增长83.47%;研发人员从2020年的416人增加至2021年的652人,同比增长56.73%;基础科学研究院与三大业务部门通力合作,研发成果突出,SKU数量大幅增长,申请专利62项,获得专利授权30项。 (2)销售能力方面:2021年公司销售团队高速扩张,从2020年的520人增加至2021年的972人,同比增长86.92%,其中生命科学事业部销售人员近600人,逐步建立起覆盖能力全市场领先的销售网络;进一步强化海外市场销售,2021年境外销售收入2.7亿元,占比达到14.49%,业务范围覆盖东南亚、欧洲、南美洲等,国际业务部员工人数达到145名,其中28名已外派至海外当地,并开始建立本地化团队。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2022年-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28.39亿、27.86亿、30.72亿,归母净利润分别为9.10亿、9.22亿、10.61亿,对应的EPS分别为2.28元、2.30元、2.65元,对应的PE分别35.4倍、34.9倍、30.3倍,给予买入-A的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新冠疫情不确定性风险;行业竞争加剧的风险;进口替代不及预期的风险。
皓元医药 2022-04-25 95.06 91.94 184.12% 110.37 16.11%
175.78 84.91%
详细
事件:2022年4月21日公司发布2021年年度报告,2021年公司实现营收9.69亿元,同比增长52.61%;实现归母净利润1.91亿元,同比增长48.70%,业绩增长符合预期。 2021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48.70%,业绩增长符合预期: 销售端,2021年公司实现营收9.69亿元,同比增长52.61%。其中,分子砌块和工具化合物业务实现营收5.45亿元,同比增长57.59%;原料药和中间体业务实现营收4.17亿元,同比增长46.32%。 利润端,2021年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1.91亿元,同比增长48.70%,业绩增长符合预期。公司业绩高增长主要得益于前端分子砌块/工具化合物业务的稳健发展和后端原料药/CDMO项目的快速推进。 快速拓展产品线和客户群体,分子砌块/工具化合物业务发展稳健: 公司通过产品开发和客户拓展等方式驱动分子砌块和工具化合物业务的稳健增长。其中,产品开发方面,公司分子砌块/工具化合物业务开展了手性分子砌块库的设计与开发、新冠肺炎领域工具分子研究与开发、药物片段分子库的开发等多个项目的研究,产品应用领域全面覆盖癌症、神经科学、免疫学等热门领域,产品数量从2018年的3万个快速增长至2021年的5.86万个;客户拓展方面,一方面公司与众多跨国药企、全球知名高校、科研院、CRO公司开展合作,另一方面与Thermo Fisher、Sigma-Aldrich、eMolecules、Namiki等海外知名药物研发试剂专业经销商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 项目管线日渐丰富且产能快速建设,CDMO业务有望快速崛起: 公司通过丰富项目管线和强化产能等方式快速推动后端业务CDMO转型升级。项目管线方面,临床前/I期临床、II期临床、III期临床、新药上市申报阶段、获批上市项目分别为148个、10个、7个、3个、5个,项目管线漏斗效应渐显。其中,2021年ADC项目数达80个(+247.83%),合作客户数量超340家(+332.50%)。原料药和中间体产能建设方面,根据公司公告,2021年快速推进马鞍山投建的产业化基地一期项目,设计年产能约680m3,计划建设5个生产车间。目前一期项目主体工程已基本完成,预计2022H2投产运营。ADC产能建设方面,根据公司公告,公司在安徽皓元研发中心投资建设的一条ADC高活产线已于2021年投产,新增的两条产线正快速推进,其部分产能有望于2022年陆续释放。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2022-2024年公司分别实现净利润2.70亿元、3.82亿元、5.37亿元,分别同比增长41.4%、41.2%、40.7%;给予买入-A 的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新产品研发风险、部分产品销售受客户项目进展影响的风险、汇率变动风险、产能投放不及预期风险等。
丽珠集团 医药生物 2022-04-22 33.52 43.05 10.44% 34.62 3.28%
37.02 10.44%
详细
事件:2022年4月21日公司发布2022年第一季度报告,2022Q1公司实现营收34.79亿元,同比增长3.86%;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5.61亿元,同比增长15.61%,业绩增长符合预期。 2022Q1扣非后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5.61%,业绩增长符合预期: 销售端,2022Q1公司实现营收34.79亿元,同比增长3.86%。其中,消化道产品实现营收10.70亿元(+5.90%);促性激素产品实现营收7.37亿元(+22.84%);精神产品实现营收1.33亿元(+30.87%);抗感染产品实现营收1.15亿元(+8.02%);原料药和中间体实现营收9.00亿元(+16.13%);中药制剂产品实现营收2.72亿元(-36.14%);诊断制剂产品实现营收1.63亿元(-30.77%)。 利润端,2022Q1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5.53亿元,同比增长6.47%,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5.61亿元,同比增长15.61%,业绩增长符合预期。 基于微球和生物药平台打造丰富研发管线,V-01疫苗研发进展顺利: 疫苗方面,根据V-01疫苗的国内序贯加强Ⅲ期临床试验的中期主数据分析,其序贯加强后的绝对保护力达61.35%,已满足WHO标准。目前疫苗产能储备充足,看好该疫苗上市后产能的充分释放。 微球方面,根据公司公告,注射用醋酸曲普瑞林微球(1个月缓释)已进行生产注册申报,注射用阿立哌唑微球已开展I期临床试验。 单抗方面,重组人源化抗人IL-6R单克隆抗体注射液已正式报产,重组抗人IL-17A/F人源化单克隆抗体注射液正在进行Ib/II期临床试验。 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022-2024年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20.53亿元、23.75亿元、27.29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5.6%、15.7%、14.9%,给予买入-A 的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新药研发进展不达预期;药品降价风险;核心制剂销售低于预期等
九洲药业 医药生物 2022-04-21 46.78 63.73 308.53% 52.40 11.49%
58.83 25.76%
详细
事件: 2022年 4月 19日公司发布 2021年年度报告和 2022年第一季度报告。 2021年公司分别实现营收和归母净利润 40.63亿元和 6.34亿元,分别同比增长 53.48%和 66.56%; 2022Q1公司分别实现营收和归母净利润 13.74亿元和 2.08亿元,分别同比增长 60.46%和 120.13%,业绩增长超预期。 CDMO 业务增长强劲, 2022Q1业绩超预期增长: 销售端,2021年和 2022Q1公司分别实现营收 40.63亿元和 13.74亿元,分别同比增长 53.48%和 60.46%。 其中, 2021年合同定制类产品、抗感染类药品、中枢神经药品、降血糖类药品分别实现营收 23.11亿元(+78.67%)、 4.51亿元(+20.14%)、 3.87亿元(+0.29%)、 2.12亿元(+5.81%)、 2.60亿元(+57.69%)。 利润端, 2021年和 2022Q1公司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 6.34亿元和 2.08亿元,分别同比增长 66.56%和 120.13%。 2022Q1业绩超预期增长主要得益于 CDMO 商业化项目和新业务订单的快速增长。 项目管线漏斗效应明显,有望助推公司 CDMO 业务快速增长: 公司 CDMO 管线日渐丰富, 项目充分覆盖抗肿瘤、抗心衰、抗病毒、中枢神经和心脑血管等领域。 根据公司公告, 截止 2021年底,已上市项目、 III 期临床项目、 I/II 期临床项目分别有 20个、 49个、 582个,CDMO 管线漏斗效应明显。 相较于 2020年, 2021年公司 CDMO 项目数量同比增长 31.78%,项目数量增长明显,有望助推公司 CDMO业务快速增长。 产能建设快速推进,有效满足日益增长的订单需求: 为充分满足 CDMO 订单的需求,公司通过“内部新建+外部并购”的方式加快产能建设,目前在台州、苏州、盐城、杭州、北美等拥有研发/生产基地。其中, 内部新建方面, 根据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公告,瑞博苏州已启动中试车间且 2022年开始建设 2个商业化车间;瑞博台州预计 2023年建成 4栋车间且于 2024年初投入使用;外部并购方面,根据公司公告,公司收购了 Teva 下属的泰华杭州 100%股权, 有利于公司产能的快速扩充和 Teva 合作关系的进一步深化。 投资建议: 我们预计 2022-2024年公司分别实现净利润 8.84亿元、11.61亿元、 15.27亿元,分别同比增长 39.4%、 31.4%、 31.6%;给予买入-A 的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 订单增长不及预期、原料药订单价格下降、生产安全事故风险、业务拓展不及预期风险等。
阿拉丁 2022-04-21 39.40 31.52 97.62% 56.56 43.55%
57.38 45.63%
详细
事件:2022年4月19日,公司发布2021年度报告,全年累计实现营业收入2.88亿元,同比增长22.82%;实现归母净利润0.89亿元,同比增长20.06%;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0.86亿元,同比增长22.74%。单季度来看,2021Q4公司实现营业收入0.90亿元,同比增长21.29%;实现归母净利润0.30亿元,同比增长13.70%;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0.28亿元,同比增长17.49%公司盈利能力稳定,正式年报与业绩快报区别主要来自于所得税差异。与业绩快报相比,公司正式年报的归母净利润增加470万,主要来自于所得税金额的差异,2022年2月23日,公司发布公告重新获评高新技术企业资质,继续按照15%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因此正式年报中所得税金额得到调整。分业务来看,2021年科研试剂继续占据主导地位,其中高端化学试剂实现营业收入1.48亿元,同比增长22.00%;生命科学试剂实现营业收入0.67亿元,同比增长29.46%。分区域来看,华东地区作为传统优势区域收入占比达到51.96%;新区域增速更快,其中华北地区同比增速达到47.69%;华中地区同比增速达到52.85%。2021年公司盈利能力保持稳定,销售毛利率为62.26%,同比提升1.48pct,销售净利率为31.06%,同比下滑0.72pct;销售费用同比增长102.53%,主要是由于销售人员大幅增长所致,管理费用同比增长20.75%,主要是由于在建工程转固定资产增加折旧摊销所致。 逐步走出ERP系统和存货问题影响,2022重新起航。分季度来看,公司2021Q1-Q4分别实现营业收入0.63亿元、0.68亿元、0.67亿元、0.90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76.10%、20.92%、-1.68%、21.29%。2021Q2以来,公司业绩增长不及预期主要与ERP系统更换和存货准备不足有关:(1)2021Q2公司更换了ERP系统,对采购、发货、研发、生产等环节造成影响,同时对公司业绩造成一定影响。考虑到目前新系统可以独立正常运行,我们认为系统更换对公司业绩的影响已经消除。(2)截至2020年底公司存货余额为1.01亿元,同比2019年底增长4.10%,其中2020年下半年公司存货余额负增长。公司所在行业对现货库存的要求较高,2020年存货准备的不足,对2021年业绩增长造成不利影响。2021年公司开始积极补充现货库存,截至2021年底,公司存货余额达到1.81亿元,同比2020年底增长79.31%,为2022年的需求增长奠定基础。我们认为,当下阶段公司已经逐步 走出ERP系统和存货问题的影响,2022年将重新起航。 加大研发投入力度,生物试剂业务打造全新增长点。2021年公司继续加大研发投入力度,研发费用同比增长44.48%,占营业收入的比例达到7.88%,同比提升1.18pct。截至2021年底,公司研发人员达到119人,同比2020年底增加46人,增幅达到63%。2021年公司新申请专利7项,其中国内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外观设计专利2项。近年来,基因工程、蛋白质组学、分子生物学等生命科学研究领域的迅速发展,为生物试剂的广泛需求奠定基础。2021年公司设立子公司专门从事生物试剂研发业务,重点建设具备生物活性的重组蛋白质库和抗体库,满足客户的多元化需求,生物试剂业务有望成为公司全新增长点。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2022年-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3.67亿元、4.68亿元、5.95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15亿元、1.47亿元、1.88亿元,对应的EPS分别为1.14元、1.46元、1.86元,对应的PE分别48.1倍、37.5倍、29.5倍,给予增持-A的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行业竞争加剧的风险;新冠疫情不确定性风险;进口替代不及预期的风险。
迈瑞医疗 机械行业 2022-04-21 324.19 344.50 19.29% 322.98 -0.37%
346.50 6.88%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1年报及2022年一季报。2021全年,公司实现营收252.7亿元,同比增长20.18%;归母净利润80亿元,同比增长20.19%;扣非归母净利润78.5亿元,同比增长20.04%;毛利率65.01%,净利率31.67%,同比基本持平。2021Q4,公司实现营收58.8亿元,同比增长18.5%;归母净利润13.4亿元,同比增长3.4%;扣非归母净利润13亿元,同比增长2.5%。2022Q1,公司实现营收69.4亿元,同比增长20.1%;归母净利润21亿元,同比增长22.74%;扣非归母净利润20.7亿元,同比增长22.2%。报告期内,公司全球高端客户群持续突破,各业务线市场份额继续提升,在产品组合核心竞争力和性价比优势下,公司正在逐渐从“医疗器械产品供应商”蜕变为“提升医疗机构整体诊疗能力的解决方案提供商”。 生命信息与支持业务:实现稳定增长,全球高端客户群持续突破,国内医疗新基建贡献增量。2021年,公司生命信息与支持业务实现营收111.5亿元,同比增长11.47%。对抗新冠疫情期间,公司实现了全球高端客户群的重大突破和品牌影响力的跨越式提升,各主要产品技术水平逐渐步入全球引领的阶段。同时,国内以大型公立医院扩容为主导的医疗新基建逐步开展,根据公司公告:从可及市场角度来看,截至报告期末,国内医疗新基建的市场空间已超过200亿元。受到疫情负面影响的相关产品在报告期内逐步复苏,AED和微创外科这两类种子业务均实现了高速增长。新产品方面硕果累累,报告期内公司推出了瑞智联生态系统·智监护+、VS 8/9生命体征监测仪、uMED除颤仪、BeneFusion e系列输注泵(eVP/eSP/eDS)、高端麻醉机A8/A9、成人无创呼吸机、HyPixelR1 4K超高清荧光内窥镜摄像系统、HyBase V8新平台手术床、HyPort R80新吊桥I型、4K数字化手术室等产品。 体外诊断业务:快速增长趋势不变,是公司长期成长的核心驱动力。2021年,公司体外诊断业务实现营收84.5亿元,同比增长27.12%。全球范围内常规诊疗、体检量、手术量持续复苏,常规试剂销售实现了显著恢复,同时得益于集高端荧光五分类、全自动末梢血进样、高速CRP联检为一体的BC-7500CRP这一爆款新品的快速上量。公司的血球业务首次超越进口品牌成为国内第一。公司在体外诊断领域不断加大研发投入,报告期内推出了全自动细胞形态学分析仪MC-80、高端全自动生化分析仪BS-2800M、高端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CL-8000i、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BC-7500CS、全自动尿液分析一体机 EU-5600等新产品,2022年还将计划推出全新一代高端凝血分析仪及配套试剂,为体外诊断业务延续高速增长提供了坚实基础。此外,公司对全球领先的体外诊断抗原抗体供应商Hytest的收购使公司具有了更为全面的技术创新能力,未来公司在全球体外诊断行业中的影响力和竞争优势有望进一步扩大。 医学影像业务:实现恢复性增长,高端产品陆续上市逐渐步入收获期。2021年,公司医学影像业务实现营收54.3亿元,同比增长29.29%。随着全球范围常规诊疗、体检的逐渐恢复,超声采购活动也随之恢复常态,拉动医学影像业务实现了恢复性高增长。在国内市场,公司在院内传统超声科室和新兴临床科室加速实现高端突破,二、三级医院占国内超声收入的比重连年提升,公司的超声业务在报告期内首次超越进口品牌成为国内第二。在国际市场,全新中高端台式超声I9系列这一新品推出后迅速成为爆款;在欧洲、独联体、拉美等市场MX及ME系列高端便携超声于高端客户体系内顺利实现装机。报告期内,公司主要推出了超声综合应用解决方案“昆仑R7”(中国)、妇儿应用解决方案“女娲R7”(中国)、POC高端平板彩超TE9(全球)、高端笔记本彩超M10(中国)、中低端台式彩超DC-70剪切波解决方案(全球)、中端便携MX/ME系列拓展多应用领域、高端移动DR MobiEye700/750/800系列(中国)等新产品。同时,“瑞影云++”首次推出创新的超声切面级远程质控解决方案、学科联盟解决方案。 投资建议:买入-A投资评级,6个月目标价358.93元。我们预计公司2022年-2024年的收入增速分别为20.4%、20.2%、20.1%,净利润增速分别为20.9%、20.6%、20.3%,成长性突出;维持买入-A 的投资评级,6个月目标价为358.93元,相当于2022年45倍的动态市盈率。 风险提示:疫情的不确定性;公司后续订单的不确定性。
诺禾致源 2022-04-14 23.16 30.29 123.21% 26.15 12.67%
32.99 42.44%
详细
事件:2022年4月12日,公司发布2021年度报告,公司全年累计实现营业收入18.66亿元,同比增长25.26%,实现归母净利润2.25亿元,同比增长515.74%,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1.76亿元,同比增长696.11%。单季度来看,2021Q4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90亿元,同比增长10.20%,实现归母净利润0.96亿元,同比增长8.05%。 业绩符合预期,积极克服新冠疫情影响。分业务来看:生命科学基础科研服务实现营业收入6.56亿元,同比增长27.70%;医学研究与技术服务实现营业收入2.73亿元,同比增长8.45%;测序平台服务实现营业收入7.04亿元,同比增长38.84%。分地区来看:国内市场实现营业收入11.98亿元,同比增长24.62%;海外市场实现营业收入6.66亿元,同比增长26.42%。2020年以来,公司各项业务均不同程度的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其中生命科学基础科研服务和医学研究与技术服务2020年均出现明显下滑,2021年全球范围内新冠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公司积极克服新冠疫情影响,全年各项业务均实现正增长,其中测序平台服务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的发展态势。 智能化水平提升,规模效应逐步显现。公司是行业内首家开展全流程生产自动化尝试的企业,开创性地开发了全球领先的柔性智能交付系统,可以实现从样本提取、检测、建库、库检、文库pooling及生物信息分析的全流程自动化作业。2021年公司完成对线下手工操作的扩增子测序的智能化改造,继续巩固公司智能化生产的优势,大幅降低人工成本,压缩产品交付周期。2021年,公司销售毛利率达到42.89%,同比2020年提升7.77pct,同比疫情前的2019年提升3.74pct,在行业测序成本边际递减的情况下,公司毛利率的提升主要得益于智能化水平的提升。2021年,公司销售净利率达到12.25%,同比2020年提升9.94pct,同比疫情前的2019年提升4.79pct,公司管理费用率和销售费用率均出现明显下降。我们认为,基因测序服务行业的固定成本开支较高,公司作为全球领先的测序服务供应商,随着市场份额的提升,规模效应将逐步显现。 继续提升测序服务能力,探索临床级应用产品。2021年以来,公司继续加大基础设施方面的投入力度:英国实验中心通过多项权威认证,开始开展基于NGS的临床测序服务;新家坡实验中心和天津实验中心完成三代测序平台扩产,公司正式成为PacBio官方认证测序服务供应商;启动上海等地新建实验室的筹备工作,继续提高对特定区域的覆盖能力。2021年以来,公司继续探索临床级应用产品,基于已经获批的NGS伴随诊断试剂盒,进一步开拓入院业务,截至2021年12月底,公司累计完成近40家核心医院的中标入院工作,样本量快速增长。我们认为,公司已经在天津、南京、新加坡、美国、英国设有本地化运营的实验室,基础设施完善,服务能力领先,产能提升和临床探索将助力公司打开成长天花板。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2022年-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25.18亿、33.05亿、42.55亿,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04亿、4.09亿、5.43亿,对应的EPS分别为0.76元、1.02元、1.36元,对应的PE分别31.4倍、23.4倍、17.6倍,给予买入-A的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行业竞争加剧的风险;新冠疫情不确定性风险;对上游供应商依赖的风险。
健帆生物 机械行业 2022-04-13 44.23 47.11 80.15% 48.79 8.18%
52.16 17.93%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 2021年年度报告,业绩符合预期。 2021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26.75亿元,同比增长 37.15%;归母净利润 11.97亿元,同比增长 36.74%;扣非归母净利润 11.37亿元,同比增长35.17%;经营性现金流净额 12.49亿元,同比增长 30.49%。 Q4单季度, 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8.94亿元,同比增长 40.63%;归母净利润 3.34亿元,同比增长 34.66%;扣非归母净利润 3.21亿元,同比增长 32.82%;经营性现金流净额 5.83亿元,同比增长 25.92%。 期间费用率同比口径下整体保持稳定,研发投入提升显著。2021年,公司实现毛利率 84.97%/-0.27pcts,净利率 44.70%/-0.05pcts;销售费用率 22.37%/-1.64pcts;管理费用率 4.90%/-1.20pcts;研发费用率为 6.50%/+2.36pcts, 2021年公司加大研发投入力度,新增 7个新产品注册证,研发费用达 1.74亿元,同比增长 115.17%;财务费用率为-0.46%/+0.93pcts。 肾病业务实现稳定较快增长,肝病及危重症业务高增长趋势不变。 分业务来看, 2021年公司肾科业务实现销售收入 17.24亿元,同比增长 27.70%,占比为 64.55%,其中肾科新品已进入 400余家医院并使用,在报告期内实现销售收入超 4,529万元,新品市场开拓效果显著;肝科业务实现销售收入 3.10亿元,同比增长 69.19%,占比已提升至 11.62%;危重症业务实现销售收入 1.73亿元,同比增长 63.89%,占比达 6.48%,其中细胞因子吸附柱于 2021年 12月正式上市销售。尽管肾病业务同比增速在基数因素下出现窄幅放缓,但肝科、危重症及其他适应症的血液灌流产品却依旧维持高增速,占公司总收入的比重不断提升。理论上,尿毒症仅是临床上血液灌流应用的一小部分,血液灌流还有其他众多的应用可能性,除了上述提到的肝科和危重症,还包括外科手术、脓毒血症、血脂净化、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等。国内肾病业务只是公司血液灌流发展历程中的“序章”,尽管肾病由于现阶段占比较高对中短期业绩影响较为显著,但是也应看到血液灌流技术本身的临床应用前景及国际化为公司在长期所带来的成长性。 海外业务高速放量,国际化水平不断提升。 2021年,公司实现国际市场销售收入 1.28亿元,同比增长 137.99%,占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达到 4.78%。截至报告期末,公司累计实现在 80多个国家实现产品销售,且产品已并被纳入包括德国、俄罗斯、希腊在内的11个国家的相关医保目录。在海外团队建设方面,公司新聘 CarolieXiaokui Ji 为公司副总经理,负责公司国际营销推广、科研合作、投资商务等工作。 Carolie Ji 曾任职于拜耳美国、碧迪亚太区、百特全球事业部,具备丰富的国际血液净化行业的经验和资源,对公司海外业务拓展“如虎添翼”。同时,公司加速“本土化团队”建设,开始在 10个标杆国家打造本土化推广团队。在国际化平台建设方面,公司已在澳门注册成立了健帆国际有限公司,将以此为平台打造全球服务和业务平台。在国际学术推广方面, 2021年 6月,公司与 6位全球顶尖专家共同成立多脏器支持疗法海外专家委员会(MOST),协助在全球范围内推广公司血液灌流技术及产品,开展海外循证医学证据及临床研究等。此外,公司还打造了医学交流平台“健帆俱乐部”,截至目前已有超 4000名国际专家及医护成为注册会员,公司已与 43名国际专家建立合作,计划启动多个海外临床研究。以上举措有望对公司产品在全世界的推广产生深远积极的影响。 ■投资建议: 买入-A 投资评级。我们预计公司 2022年-2024年的收入增速分别为 35.4%、 33.9%、 32.3%,净利润增速分别为 32.3% 、31.9%、 31.2%,成长性突出;维持买入-A 的投资评级, 6个月目标价为 49.15元,相当于 2022年 25倍动态市盈率。 ■风险提示: 疫情的不确定性;后续订单的不确定性。
长春高新 医药生物 2022-03-21 171.81 232.82 108.96% 178.86 3.63%
218.00 26.88%
详细
事件: 公司公布 2021年年度报告,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 107.47亿元,同比增长 25.30%;实现归母净利润 37.57亿元,同比增长 23.33%; 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 37.42亿元,同比增长 26.76%生长激素维持高速增长,广东集采后短期市场格局有望维持不变。 报告期内, 子公司金赛药业实现收入 81.98亿元, 同比增长 41.27%;实现净利润 37.57亿元,同比增长 36.12%。 生长激素市场规模方面:当前国内生长激素市场尚在高速增长阶段,根据 PDB 样本医院数据, 2021年仅前三季度国内生长激素样本医院销售额即达到 2020年全年总销售额的 86%,约为 2019年全年的 84%,表明整个国内生长激素市场已逐渐走出疫情影响,未来有望继续保持增长。 市场份额方面:当前国内生长激素市场中金赛药业份额已基本稳定,未来有望随市场总体增长受益或通过长效生长激素进一步拓展市场份额。 根据 PDB 样本医院数据, 2021年前三季度金赛药业生长激素市场份额达 76%, 与 2020年维持一致且高于 2019年的 72.5%。由于本次广东集采中无生长激素水针中标,考虑到水针剂为金赛药业主要收入来源,我们预计本次集采对公司未来营收影响较小,整个生长激素的市场格局有望在短期内继续维持金赛一家独大的格局不变,其长期发展前景值得期待。 未来增长点方面:我们认为未来生长激素增长将主要来源于渗透率提升带动的整个市场扩增、生长激素成人适应症市场的积极拓展、以及高价值长效生长激素市场的有效扩张等三个方面。 研发费用大幅增长, 多渠道布局完善战略领域产品线布局。 2021年公司研发费用大幅增长, 共计达 8.85亿元, 同比增长 86.37%,表现出公司谋求创新发展的决心。另一方面,公司通过多种渠道逐渐完善战略领域产品线布局, 进一步拓宽了公司的业务结构, 未来有望持续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具体包括: (1)引进绿叶制药利斯的明贴剂国内权益, 扩大了公司在在精神神经领域药物以及抗衰老相应治疗领域的影响力; (2)拟通过收购沃维医疗 68%股权,布局新生儿领域; 杭州沃维医疗围绕脑疾病和脑智发育领域,主要着眼于新生儿及成人脑功能监护设备注册开发, 本次收购有望进一步拓宽公司在新生儿领域的布局; (3) 拟分三个阶段以增资扩股形式合计收购椿安生物 51%股权,此次投资后可以充分利用椿安生物现有分子耦联技术平台,开发符合公司战略的新产品,同时有利于拓宽公司业务结构,使公司快速进入老年骨关节疾病和皮肤科领域。 投资建议: 我们预计公司 2022年-2024年的收入增速分别为27.24%、 26.92%、 26.11%,净利润增速分别为 25.45%、 25.39%、25.09%,对应 EPS 分别为 11.65元、 14.60元、 18.27元,对应 PE分别为 15.1倍、 12.1倍、 9.6倍;维持买入-A 的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 生长激素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 生长激素集采的风险, 创新药临床试验进度不及预期的风险,临床试验失败的风险。
百诚医药 医药生物 2022-03-16 78.84 113.27 64.97% 92.00 15.77%
91.27 15.77%
详细
事件:2022年3月14日公司发布2021年年度报告,2021年公司实现营收3.74亿元,同比增长80.61%;实现归母净利润1.11亿元,同比增长93.52%;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1.03亿元,同比增长87.54%,业绩增长符合预期。 2021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93.52%,业绩增长符合预期 销售端,2021年公司实现营收3.74亿元,同比增长80.61%。其中,临床前药学研究、研发技术成果转化业务分别实现营收1.59亿元、1.06亿元,分别同比增长99.47%和93.10%。 利润端,2021年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1.11亿元,同比增长93.52%;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1.03亿元,同比增长87.54%,业绩增长符合预期。2021年公司业绩高增长,主要得益于受托研发服务和研发技术成果转化等业务的快速发展。 受托研发服务订单快速增长,该业务有望成为公司高速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经历多年的研发投入和技术积累,公司深入布局吸入制剂、透皮制剂、缓控释制剂、细粒剂等高端制剂领域且充分覆盖国内知名药企,当期在手订单快速增长,该业务渐入收获期。根据公司公告,截止2021年底,公司在手订单高达8.93亿元(不含税,同比增长76.88%),本期新增订单高达8.08亿元(含税金额),充足的订单有望支撑受托研发服务的快速增长。 研发技术成果转化业务的自主立项品种丰富,公司有望持续获得产品的溢价支付和上市后销售分成 公司自主研发项目全面覆盖呼吸、消化、感染、肿瘤、精神神经、心血管等领域,丰富的项目储备有望推动研发技术成果转化业务的持续高增长。根据公司公告,截止2021年底,公司已立项尚未转化的自主研发项目达250余项。其中,完成小试阶段、完成中试放大阶段、在验证生产阶段项目分别为225项、27项、6项。公司自主研发项目储备丰富,有望持续获得产品的溢价支付和上市后销售分成。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2022-2024年公司分别实现净利润1.89亿元、3.15亿元、4.61亿元,分别同比增长70.5%、66.3%、46.3%;给予买入-A 的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新药研发不及预期风险、仿制药CRO竞争加剧风险、仿制药一致性评价业务增速放缓风险等。
九洲药业 医药生物 2022-01-20 49.80 63.73 308.53% 47.90 -3.82%
56.20 12.85%
详细
事件: 2022年 1月 18日公司发布 2021年年度业绩预增公告, 2021年 公 司 预 计 实现 归 母 净利 润 6.09亿元 -6.85亿 元 , 同比 增 长60.00%-80.00%。 得益于 CDMO 业务的持续增长, 2021年业绩实现高增长: 2021年公司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 6.09亿元-6.85亿元,同比增长60.00%-80.00%,公司业绩高增长主要受益于 CDMO 业务的快速发展。 公司深度拓展客户和订单管线, CDMO 业务高成长有望延续。其中,客户方面, 公司与 Novartis、 Roche、 GSK、 Gilead、第一三共等国际制药巨头形成深度嵌入式合作关系;订单方面,截止 2021H1, 临床 I/II期、临床 III 期、已上市阶段项目数量分别为 471个、 41个、 18个,临床 I/II 期阶段、已上市阶段项目分别同比增长 96个、 7个,后续商业化项目放量有望推动 CDMO 业务高增长。 持续强化技术平台和产能建设, 打造行业一流的 CDMO 服务: 技术方面, 公司已建成囊括手性催化、连续化反应、氟化学、酶催化、多肽等多个领先技术平台,且加强寡核苷酸等新技术平台布局,为公司承接更多复杂项目提供有效保障。 产能方面,公司近期通过收购康川济医药、杭州泰华等, 强化原料药和制剂 CDMO 布局。 其中,杭州泰华是 Teva 在国内投资的原料药生产工厂,占地 115亩且拥有员工210名, 其生产管理严格按照 GMP 标准进行, 并购杭州泰华有利于扩充公司产能,且深化与 Teva 的合作关系。 投资建议: 我们预计 2021-2023年公司分别实现净利润 6.52亿元、8.53亿元、 11.03亿元,分别同比增长 71.3%、 30.8%、 29.4%;给予买入-A 的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 订单增长不及预期、原料药订单价格下降、生产安全事故风险、业务拓展不及预期风险等。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5/30 转到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