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夏芈卬

太平洋证

研究方向:

联系方式:

工作经历: 登记编号:S1190523030003...>>

20日
短线
8.7%
(--)
60日
中线
4.35%
(--)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4/4 转到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海通证券 银行和金融服务 2023-06-01 9.20 -- -- 9.79 4.15%
11.28 22.61%
详细
事件:海通证券2023年一季报显示,公司2023Q1实现营业收入85.20亿元,同比+106.2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4.34亿元,同比+62.25%。 点评:市场回暖助自营收入大幅反弹,子公司拉动其他业务增长。一季度市场回暖,公司自营业务抓住机会提振业绩,实现收入20.13亿元,较去年同期-26.29亿元扭亏为盈,占总营收的23.63%。在其他业务普遍下滑的背景下,公司自营业务收入大幅反弹,成为驱动一季度总体业绩提升的主要力量。 2022年海通国际由于香港资本市场活动大幅减少导致佣金及手续费收入腰斩,叠加二级市场交易的股票和债券投资相关损失,其中大陆和香港股债市场剧烈波动致使交易及投资收入净额录得47.21亿港元巨额亏损,海通国际2022年总营业收入为-11.97亿港元,大幅拖累了海通证券的其他业务业绩。23Q1公司其他业务收入23.26亿元,同比大幅增长225.27%,推测为海通国际等海通证券子公司境外业务销售收入恢复、投资收入反弹进而提振公司其他业务收入。预计随着部分主要经济体通胀增长放缓,各国央行紧缩政策进入尾声,大陆和香港资本市场回暖,海通国际业绩有望实现反弹。 投行业务收入市占双双下滑,富国基金营收改善致收益增厚。一季度行业股权承销规模同比下降,受此影响23Q1公司实现投行业务收入9.06亿元,同比-49.11%,营收占比下滑32.45pct至10.63%。同花顺数据显示,23Q1公司股债承销规模1153.05亿元,同比-33.65%,市场份额1.11%,较去年同期下滑0.55pct;其中,IPO承销规模为75.28亿元,同比-64.63%,市场份额为11.57%,较去年同期下降0.26pct,债券承销规模1011.45亿元,较去年同期-31.21%,市场份额1.00%,较去年同期下降0.46pct。23Q1公司资管业务净收入为4.72亿元,同比-12.67%,营收占比下降7.54pct至5.54%,或因公司资管规模下降导致业务收入下滑。公司对联营企业和合营企业的投资收益为2.16亿元,同比大幅增长188.15%,或因参股公司富国基金营收改善致收益增高。 经纪业务表现不佳,利息净收入同比下滑。23年一季度沪深两市成交量和日均股基成交额双双下滑,导致23Q1公司经纪业务净收入同比-31.72%至9.14亿元,营收占比10.73%,大幅下降21.68pct。公司科技投入持续保持行业前列,持续推进“敏捷化、平台化、智能化、生态化”为核心特征的“数字海通2.0”建设,不断推进金融科技新技术的深入应用,易观数据显示,一站式互联网金融平台“e海通财”2023年4月总月活565.31万人,稳居券商自营类证券服务APP第四位。 公司23Q1利息净收入10.76亿元,同比-35.33%,主要是融资租赁收入大幅下滑和利息支出增加所致。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市场回暖趋势不改,公司自营业绩在保持较好水平情况下,经纪与投行业务有望迎来复苏,预计公司总体业绩将继续提升。我们预计2023-2025年EPS分别为1.09/1.20/1.32元,对应2023年PE为8.63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自营业务表现不及预期、投行业绩增长不及预期、境外业务业绩大幅下滑、监管政策收紧。
首创证券 银行和金融服务 2023-05-30 13.55 -- -- 15.98 16.98%
30.37 124.13%
详细
事件:首创证券2023年一季报显示,公司2023Q1实现营业收入4.34亿元,同比+40.9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76亿元,同比大幅增长110.91%。 点评:自营业务收入大幅反弹,固收投资实力保障业绩。得益于一季度资本市场表现改善,2023年Q1公司自营业务实现收入2.65亿元,同比增长668.12%,营收占比61.02%,提升49.82pct,营收占比回归往年水平,再次成为公司营收第一大业务。公司自营业务中固收业务占比较大,在自营投资盈利性、量化投资收益率和机构业务客户服务能力等方面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公司固收业务持续保持良好的盈利能力和风险控制水平,在2022年行业自营业务普遍大幅下滑营收转负的背景下,公司固收业务营收7.08亿元,同比+24.45%,支撑公司自营业务保持正收入,而在23Q1市场回暖趋势下,固收业务继续为公司贡献良好业绩助自营业务营收占比提升。 债承增长拉动投行业绩,经纪业务优于行业水平。23Q1公司投行业务实现净收入0.29亿元,同比+63.43%,营收占比6.59%,略微提升0.91pct。同花顺数据显示一季度首创证券共联席保荐33只上市,承销38只债券,总承销额达83.45亿元,较去年同期39.38亿元大幅增长111.91%,带动投行业务收入高增。23Q1公司实现经纪业务净收入0.58亿元,同比+1.23%,营收占比18.47%,下降5.21pct。在23年一季度沪深两市成交量和日均股基成交额双双下滑的情况下,公司继续发力金融科技赋能经纪业务,推进传统经纪业务向财富管理转型,公司经纪业务收入保持稳中有升,优于行业平均同比-16.71%。 资管净收入下滑,或受资管规模下降影响。23Q1首创证券资管业务净收入为0.80亿元,同比-44.06%,营收占比18.42%,下降27.99pct。 2022年以来公司资管业务受托资金净值规模高速提升,去年同期资管业务管理费大幅增长,而中基协数据显示23Q1券商资管总规模58543.09亿元,同比-19.48%,公司资管规模或同样有所下降,进而导致业务收入下滑。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公司在市场环境改善的背景下发挥自身在自营业务特别是固收业务方面较强的竞争力,公司业绩得到显著改善。 我们预计2023-2025年EPS分别为0.40/0.46/0.52元,对应2023年PE为32.89x,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自营业务表现不及预期、资管业务规模扩张不及预期、
中泰证券 银行和金融服务 2023-05-29 7.00 -- -- 7.03 0.00%
8.56 22.29%
详细
事件:中泰证券发布2023年一季报,公司2023Q1实现营业收入35.70亿元,同比大幅增长92.7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1.53亿元,同比大幅增长424.00%。 点评:投行业务同比长超一倍,资管业务延续出色业绩。2023年Q1公司投行业务实现净收入4.24亿元,同比增长168.35%,营收占比11.88%,提升3.35pct。这主要得益于中泰证券在科创板(2家)和北证市场(1家)均取得不俗的业绩,主承销金额达到33.72亿元,行业排名第8,其中北证承销金额1.72亿元,排名第10。资管业务方面,中泰证券继续加大公募转型步伐,保持公私募并重的策略,做大做强资管业务规模。2023年Q1,资管业务净收入达到3.07亿元,同比大幅增长113.19%,营收占比8.605,增加0.82pct,延续了2022年的出色业绩。 自营业务净收入由负转正,经纪业务净收入面临挑战。自营业务方面,2023年Q1公司实现自营业务净收入13.85亿元,同比由负转正,营收占比38.80%。一季度,公司分步取得万家基金控制权交易对原股权公允价值进行重估及购买日之前与原持有股权相关的资本公积转入投资收益6.58亿元,该投资收益具有特殊性和偶发性。即便扣除该收益,公司自营业务净收入依然达到7.27亿元,营收占比24.97%,是公司最重要的业务之一。而经纪业务净收入方面,2023年Q1公司仍然面临一些挑战。经纪业务净收入为7.46亿元,同比下降23.64%,营收占比20.90%,大幅下降31.86pct。该下降或因行业竞争白热化,公司佣金率下降导致。营收占比大幅下降主要系自营业务净收入由负转正所致。公司财管业务数字化转型稳步推进,根据易观公布的最新数据,公司的证券服务APP中泰齐富通在2023年的月活用户数达到480.14万人,排名第11位。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业绩大幅提升,反映了公司在市场环境改善的背景下,充分发挥了自身优势,积极拓展各项业务,有效控制风险,实现了良好的开局。我们预计2023-2025年EPS分别为0.44/0.49/0.55元,对应2023年PE为16.57x,予以“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经纪业务恢复不及预期、自营业务表现不及预期、监管政策收紧。
江苏金租 银行和金融服务 2023-05-16 4.42 -- -- 6.65 1.37%
4.65 5.20%
详细
事件:江苏金租2022年年报与 2023Q1季报显示,2022年公司实现营收43.46 亿元,同比+10.29%;实现归母净利润24.12 亿元,同比+16.36%。2023Q1 公司实现营收12.11 亿元,同比+12.99%;实现归母净利润6.80 亿,同比+10.39%。 点评:融资租赁资产规模与业务净利差双重因素驱动利息净收入增长。 2022 年公司融资租赁资产规模达到1040.07 亿元,较2021 年同比+11.04%;租赁业务净利差为3.52%,较2021 年扩大0.05pct。受融资租赁资产规模增长和租赁业务净利差扩大双重影响,2022 年公司实现利息净收入41.47 亿元,同比+15.48%。公司业务板块布局多元化,业务覆盖清洁能源、交通运输、高端装备、医疗健康等10 大板块60 多个细分市场,各板块业务齐头并进,投放规模稳中有进。公司实现“小单零售”转型,中小微型客户成为公司的主要客户类型,2022 年末公司存量合同数增至12.5 万笔,其中99%是中小微客户,高度分散的客户结构使公司对中小微型客户有较强的议价能力,且通过发债与同业拆借等多元化的融资渠道,公司持续保持较低的融资成本,预计未来公司的租赁业务净利差将继续扩大。 融资租赁业绩提升,持续推进多元布局。2022 年公司融资租赁业务实现营收68.45 亿元,同比+4.72%。业务板块中,基础设施、交通运输、能源环保三大板块仍是收入最高的三个板块,收入均超过10 亿元,三大板块共计贡献营收41.60 亿元,占融资租赁业务营收的60.77%。增速方面,农业机械、公用事业和工业装备板块增速靠前,分别同比+65.96%、+30.84%、+30.19%,营收占比较高的交通运输和能源环保增速也较高,分别为23.24%和22.27%。基础设施板块营收进一步下滑,降幅为18.09%。总体而言公司业务布局更加多元化,业务风险更加可控。 资产质量稳定,风控能力成熟。公司通过多元的行业布局,广泛的区域分布,实现合理的资产配置,凭借丰富的风控经验积累,在2022年复杂经济环境下快速进行风险识别、监测与处置,实现风险的有效防控。截至2022 年末,公司不良资产率为0.91%,较2021 年末下降0.05pct。公司减值准备计提充足,拨备覆盖率及拨备率持续提高,2022年公司拨备覆盖率为457.10%,较2021 年增加25.13pct,拨备率为4.17%,与2021 年持平,远高于监管规定的150%/2.5%,抵御风险能力较强。 23Q1 净利差继续扩大,净利润受信用减值损失拖累。2023Q1 公司实现利息净收入12.00 亿元,同比+19.00%;租赁业务净利差为3.76%,较2022 年末继续扩大0.14pct,较去年同期扩大0.19pct。23Q1 公司不良资产率为0.92%,较2022 年末略有增长,但仍低于去年同期的0.94%。公司一季度净利润主要受计提信用减值损失增加影响,2023Q1公司计提信用减值损失1.90 亿元,同比大增29.29%。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江苏租赁作为A 股唯一金租标的,具有稀缺属性,2023 年随宏观经济逐步恢复,市场需求逐步扩大,公司融资租赁业务有望进一步扩张;叠加货币政策有望延续温和宽松格局,有利于公司保持较低的融资成本,提高业务利差,驱动业绩增长。我们预计2023-2025 年EPS 分别为0.90/0.99/1.09 元,对应2023 年PE 为7.62 x,予以“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恢复不及预期、投资项目上市进程延后、监管政策收紧。
四川双马 非金属类建材业 2023-05-15 18.00 -- -- 18.12 0.67%
19.64 9.11%
详细
事件:四川双马发布2022年年报与2023Q1季报显示,2022年公司实现营收12.20亿元,同比-0.35%;实现归母净利润8.25亿元,同比-16.52%。2023Q1公司实现营收2.33亿元,同比-17.62%;实现归母净利润2.12亿,同比-20%;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公司归母净利润为2.07亿元,同比+226.70%。 点评:逾8亿Carry未计提,所投项目上市有望带动利润高增。超额收益方面,公司基于企业会计准则,未在2022年财报中计提和谐锦弘及和谐锦豫基金预计取得的超额业绩报酬逾8亿元,若2022年计提全部Carry,则对应归母净利润为16.46亿元,同比+66.44%。2022年,和谐锦豫实现净利润14.93亿元,同比-15.81%;和谐锦弘实现净利润52.62亿元,同比+305.31%。2022年公司多个待IPO项目延期上市,而随着注册制落地,在投项目逐步上市与退出加速,且和谐锦弘、和谐锦豫项目已逐步进入集中退出期,预计2023年起公司将开始计提Carry,且Carry有望高增带动净利润大幅增长。项目退出致管理费下滑,二期基金运行未来可期。管理费方面,2022年公司私募股权业务实现营收2.73亿元,同比-6.92%,是总营收下滑的主因,主要是公司私募项目逐步退出,在管基金规模减少,管理费下降。其中,和谐锦豫管理费为0.85亿元,同比-3.65%;和谐锦弘管理费1.85亿元,同比-9.03%。随着公司二期基金和谐绿色产业基金已获多家LP参与认缴合计14亿元,认缴总额已达到46.5亿元。 公司将从2023年起收取管理费,按目标认缴总额75亿元、管理费率2%计算,和谐绿色产业基金管理费将达到1.5亿元左右,公司管理费收入有望实现大幅增长。 在管基金跟投收益高增长,第三方基金收益实现由负转正。跟投收益方面,2022公司实现对联营企业和合营企业的投资收益6.26亿元,同比+83.66%,主要为公司跟投和谐锦弘及和谐锦豫基金取得的收益,其中和谐锦豫贡献2.19亿元,同比-15.89%;和谐锦弘贡献4.42亿元,同比+241.50%。2023Q1公司实现对联营企业和合营企业的投资收益1.60亿元,同比+4.98%。 其他基金投资方面,2022年公司公允价值变动损益-2.99亿元,同比-185.25%,主要由公司投资的智慧出行基金(持有比例4.92%)收益大幅下滑所致。2022年,公司对智慧出行基金投资产生的公允价值变动损失为3.07亿元。2023Q1公司公允价值变动损益0.33亿元,相比于去年同期-1.84亿元由负转正,或因公司投资的智慧出行基金业绩逐渐企稳所致。 建材业务业绩稳定,持续贡献稳定现金流。2022年公司建材业务实现营收9.46亿元,同比+1.73%,营收占比77.61%。子公司宜宾水泥实现净利润1.76亿元,同比-24.53%。随着国内经济复苏,川渝地区基础建设增加,建材业务有望继续为公司贡献稳定现金流。 低基数下23Q1扣非净利润大增,市场波动影响公司业绩。受22Q1公司对慧算账的股权投资的会计核算方式从权益法核算转为按公允价值计量,将该项投资收益计入非经常性损益,因此22Q1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母净利润仅为0.63亿元,致使23Q1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母净利润大幅增长。23Q1公司实现投资收益1.61亿元,同比-61.33%;公允价值变动损益0.33亿元,由负转正,主要是公司超额业绩报酬没有在报表中体现,叠加已投资的项目受资本市场波动影响所致。 经济复苏、产业升级为私募股权投资提供新机遇。随着注册制落地,私募股权行业将更加规范化和透明化,推动行业向着更加专业化和稳健的方向发展。相对于其他金融产品,私募股权投资更注重投资价值的挖掘,以及企业的经营管理和战略规划等方面的支持,这使得私募股权行业在长期稳健的资产配置上拥有不可替代的优势,有望领跑整个多元金融领域。2023年经济复苏、产业升级、科技创新等因素将为私募股权投资提供更多的投资机会和价值创造空间,产业升级背景下私募股权行业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2023年长端利率波动有限,私募股权行业的融资成本相对可控,伴随货币政策维持稳健宽松格局将增加市场流动性,私募股权投资的退出难度或将下降,同时提高投资收益。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公司有望持续受益于全面注册制带来的退出渠道的进一步畅通,实现“募投管退”的正向循环,投资收益有望得到更快释放。我们预计2023-2025年EPS分别为2.33/2.61/2.87元,对应2023年PE为7.87x,予以“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恢复不及预期、投资项目上市进程延后、监管政策收紧。
信达证券 银行和金融服务 2023-05-10 15.45 -- -- 16.50 6.80%
17.97 16.31%
详细
国内首家AMC系券商,股东资源优势显著。信达证券是国内AMC系首家证券公司,控股股东为中国信达,是财政部控股、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的首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首家登陆国际资本市场的中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信达证券有望依托中国信达的平台,发掘更多金融服务业务,加快公司的资源整合和专业分工,实现业绩稳定发展。 经纪业务成熟稳定,投顾建设助力财管转型。近年来公司经纪业务营收占比有所下滑,但从绝对收入来看,公司经纪业务营收仍稳步提升。 公司在辽宁等重点地区形成较为明显的领先优势,公司佣金率高于行业平均。公司以客户分级管理为基础,打造信达财富服务品牌,加强投顾团队建设,推动经纪业务向财富管理的转型。 大资管业务快速发展,营收占比逐年上升。公司基金子公司信达澳亚近年来业绩快速增长,2022年实现净利润2.13亿元,同比+342.32%,利润贡献率持续攀升,达到9.31%,上涨7.11个pct。公司资管业务业绩也稳定增长,营收与占比双双提升。大资管业务已成为公司新的业绩增长点。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我们预计信达证券2023-2025年分别实现总营业收入4183.92/4537.83/4846.85万元;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1558.79/1687.35/1799.82万元。预计2023-2025年EPS分别为0.48/0.52/0.55元,对应2023年PE为30.58x。首次覆盖,给予公司“增持”评级。
中国人寿 银行和金融服务 2023-05-02 37.99 -- -- 43.00 11.54%
42.38 11.56%
详细
事件:中国人寿2023年一季报显示,公司2023Q1实现营业收入3683.85亿元,同比增长7.2%;实现归母净利润178.85亿元,同比增长18.0%。 点评:NBV由负转正,销售团队企稳明显。负债端,中国人寿2023年第一季度实现保费收入3,272.21亿元,同比增长3.9%。公司在新单业务方面取得显著成绩,新单保费达人民币1,176.69亿元,同比增长16.6%,较去年同期(-1.5%)大幅改善;一季度NBV为7.7%,结束了三年的增速连续下滑,实现了由负转正的良好表现,显示出的新业务增长和销售策略已经开始产生积极的效果。公司一季度首年期交保费达到人民币714.78亿元,同比增长9.4%。保费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势头,保费规模也处于历史高位,反映公司在保险市场的领先地位。十年期及以上首年期交保费为人民币200.82亿元,同比增长5.1%,占首年期交保费的比重为28.10%,长期险方面的业务表现出色,符合公司的长期战略规划。销售团队方面,公司持续推进销售队伍向专业化、职业化转型。 2023年一季度末,公司总销售人力为72.2万人,其中,个险销售人力为66.2万人,较年初略微下降,-0.9%环比基本持平,队伍规模企稳;公司销售团队人均产能提升明显,转型效果显著,个险板块月人均首年期交保费同比提升28.8%。资负联动的同时积极把握机会,投资收益同比提升。随着国内经济回暖,资本市场情绪修复,公司把握利率阶段性抬升机会加快债券配置节奏,缓解配置压力;紧密跟踪权益市场变化,适时兑现价差收益,提升收益水平,资产端业务取得良好业绩,2023年第一季度实现总投资收益529.32亿元,同比增长18.8%;简单年化总投资收益率为4.21%,同比上升33个基点;净投资收益为人民币455.76亿元,简单年化净投资收益率为3.62%。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公司作为寿险行业龙头,随着销售团队转型成效显现,销售渠道不断拓展,2023年NBV有望维持正增长;公司资产端业务也将持续受益于资本市场回暖。我们预计2023-2025年公司EPS分别为1.63/1.82/1.99元,对应2023年PE为23.96x,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保费不及预期、销售团队产能提升不及预期、资本市场大幅波动。
首创证券 银行和金融服务 2023-04-27 12.76 -- -- 15.15 18.73%
17.97 40.83%
详细
核心观点股东背景雄厚,全牌照优势显著。首创证券是隶属于首创集团的中小型券商,实控人北京国资委,股东背景雄厚,公司立足北京辐射全国。管理团队成熟稳定,行业经验丰富,有利于公司的长远发展。 公司具有全经营牌照,近年来公司业绩增长迅速。 前瞻性布局资管业务,业务规模逆势增长。公司较早布局主动管理,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净值化管理经验,为后续资产管理业务的快速增长奠定了良好基础,抓住了监管政策调整带来的业务发展窗口期。在行业整体管理规模持续萎缩的背景下,通过加强投资与研究团队建设,完善代销渠道,实现逆势增长。 专注固收业务发展,营收与收益率保持稳定。公司秉持审慎投资原则和稳健的投资风格,加强投研团队建设,拥有较强的自营投资与研究能力,以及卓越的量化投资水平,固定收益投资收益率常年大幅跑赢指数,实现稳步发展,是公司业绩的重要支撑。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我们预计首创证券 2023-2025年分别实现总营 业 收 入 2239.93/2655.87/3073.97万 元 ; 分 别 实 现 归 母 净 利 润829.32/956.18/1104.02万 元 。 预 计 2023-2025年 EPS 分 别 为0.30/0.35/0.40元,对应 2023年 PE 为 43.04x。首次覆盖,给予公司“增持”评级。
国联证券 银行和金融服务 2023-04-21 10.80 14.00 33.84% 11.12 2.96%
11.12 2.96%
详细
事件:国联证券2022年报显示,公司营业收入26.23亿元,同比下降11.5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67亿元,同比下降13.66%。 点评:经纪业务市占率保持稳定,基金投顾身处行业前列。2022年,A股市场剧烈波动,市场情绪低落,受此影响国联证券实现经纪业务净收入4.77亿元,同比下降6.38%,营收占比18.18%,增长1.01pct。 2022年,公司代理买卖证券业务净收入为4.26亿元,同比下降13.84%;公司股票、基金代理买卖证券交易额为24,246.02亿元,市场占有率为0.49%,与2021年基本持平。2022年末,公司客户总数158.38万户,较上年同期增长14.30%。公司金融产品销售额为581.55亿元,同比增长27.12%。2022年末公司基金投顾业务签约总户数24.03万户,基金投顾签约资产规模68.80亿元。2022年末,国联证券客户信用账户开户总数为2.54万户,同比增长4.68%;客户融资融券总授信额度为697.09亿元,同比增长5.03%;融资融券期末余额为89.64亿元,同比下降13.85%;融资融券业务实现息费收入5.68亿元,同比下降7.42%投行业务收入小幅下滑,IPO承销金额大幅增长。公司通过全资子公司华英证券从事投资银行业务,2022年公司投行业务实现净收入4.77亿元,同比下降6.38%,营收占比18.18%,增长1.01pct。 2022年,在IPO发行数量和融资规模均下降的市场形势下,华英证券紧抓全面注册制改革历史机遇,持续做大股权业务,全年完成IPO项目3单,承销金额24.00亿元,较去年大幅增长2.5倍,另有过会项目4单,申报在审项目2单,辅导项目13单。再融资业务方面虽受市场走弱影响,但华英证券主动转变业务策略,锚定可转债品种,成功发行1单28亿元可转债,另有1单可转债和1单定增取得批文,1单可转债申报在审。根据Wind排名,华英证券IPO承销金额排名市场第30位,再融资承销金额排名市场第19位。 2022年,华英证券合计完成债券项目99单,政府债分销27单,合计承销金额393.92亿元,同比下降8.68%。公司另有已取得批文待发行债券项目40单,在审债券项目35单。 2023年3月15日,国联证券控股股东国联集团拍下民生证券30.3%股份,成为民生证券第一大股东。2021年,民生证券的投行业务收入为20.30亿元,行业排名第8位,业务竞争力排名行业前列。资管规模保持稳定,业务收入大幅增长。2022年,公司资管业务净收入1.94亿元,同比增长37.94%,营收占比7.39%,增长2.65pct。 2022年末,公司管理的资产管理计划共计275个,资产管理业务受托资金1,020.48亿元,同比基本持平。其中,公募基金(含大集合)产品4个资产规模72.06亿元;集合资产管理计划71个,资产规模116.78亿元;单一资产管理计划160个,资产规模546.57亿元;专项资产管理计划40个,资产规模285.07亿元。 2022年,中海基金实现营业收入1.83亿元,利润总额870.41万元,净利润-2,000.21万元。2023年2月7日,国联证券收购中融基金75.5%的股份,有望实现经纪业务的快速发展。 自营业务小幅下滑,权益投资收益率跑赢市场。2022年国联证券自营业务净收入11.59亿元,同比下降16.86%,相比于其他券商降幅较低;营收占比44.17%,下降2.80pct,依然是最大的收入来源。2022年,公司权益投资业务保持相对较低的持仓规模,并通过提前布局、深度挖掘等方式,抓住了生物医药、新能源行业的部分机会,抵御了市场的不利冲击,全年收益率大幅跑赢沪深300指数。根据中证协2022年公布的证券公司柜台与机构客户对手方交易业务收入2.81亿元,同比大幅增长5802.73%,位列行业第10,提升9个位次。处于业务迅速扩张时期,并购将带来协同效应。随着国联证券收购中融基金,母公司并购民生证券,公司业务正处于迅速扩张时期,随着目前市场回暖对券商业务复苏成效已经显现,未来国联证券有望发挥在大财富管理与整合后的投行业务优势,带来更大的业绩释放。 因此,我们预计2023-2025年EPS分别为0.33/0.38/0.42元,对应2023年PE为33.24x,上调为“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经济复苏对业绩贡献不及预期、同业竞争风险、后续整合不及预期、监管政策收紧。
华泰证券 银行和金融服务 2023-04-11 13.98 -- -- 15.92 13.88%
15.92 13.88%
详细
事件:华泰证券发布2022年报,实现营业收入320.32亿元,同比下降15.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10.52亿元,同比下降17.18%。 点评:数字化赋能经纪业务,代销收入增长快速。2022年,公司实现经纪业务净收入70.73亿元,同比下降10.23%,占总营收的22.08%,上涨1.30%。 公司以应用技术和产品体系为核心,搭建客户交易和成长平台,完善金融服务和营销平台,探索新的财富管理服务模式,打造双平台一体化运营优势,推动客户服务和用户运营升级。2022年,“涨乐财富通”APP下载量474.07万,累计下载量7,006.02万;96.74%的交易客户通过“涨乐财富通”进行交易;“涨乐财富通”平均月活数为926.83万,月活数位居证券公司类APP第一名。“涨乐全球通”累计下载量198.29万,平均月活数为18.42万。公司股票基金交易量合计38.76万亿元,排名行业第一。沪市股票期权经纪业务成交量市场份额行业排名第一。投行业务地位稳固,股债并购领域均位居前列。2022年华泰证券投行业务净收入40.24亿元,同比下降7.36%,营收占比12.56%,上涨1.1%。 股权融资方面,公司致力于深耕重点领域的龙头客户,实现股权主承销金额(含首次公开发行、增发、配股、优先股、可转债、可交换债)1,553.69亿元,行业排名第四,行业影响力不断提升。债券融资方面,公司充分利用全牌照优势,积极培养核心客户群体,行业地位稳定,2022年全品种债券主承销金额9,804.02亿元,行业排名第三。财务顾问业务方面,公司并购重组业务继续保持行业领先,品牌优势稳固,2022年完成并购重组交易家数9家、交易金额1,650.67亿元,均排名行业第二。 私募投资规模排名前列,基金业务收入大幅增长。2022年,公司资管与基金管理净收入47.23亿元,同比增长14.92%,占总营收的14.74%,上涨3.9%。其中,资管业务净收入37.69亿元,同比小幅下降0.08%;基金管理业务净收入9.54亿元,同比大幅增长182.52%,收入增长或因公募化转型加速,公募基金业务增长带来收入增长。 2022年末,华泰紫金投资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备案存续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合计23只,合计认缴规模566.26亿元。2022年,实施投资项目合计30个,投资金额合计11.04亿元,月均规模行业排名第三。 2022年末,南方基金管理资产规模合计17,295.16亿元,同比增长9.45%,其中,公募业务管理资产规模合计10,585.35亿元,行业排名第5;非公募业务管理资产规模合计6,709.81亿元。华泰柏瑞管理资产规模合计3,267.89亿元,同比增长26.54%,其中,公募业务管理资产规模合计3,091.70亿元,排名第25;非公募业务管理资产规模合计176.19亿元。 大力布局国际业务,境外子公司业绩亮眼。2022年,公司国际业务收入66.3亿元,占营收20.7%,同比增加4.07%,创历史新高。华泰金控(香港)完成5单港股IPO保荐项目及1单港股介绍上市项目,港股IPO保荐加权规模位居中资投行第二,仅次于中金公司。2022年末,子公司AssetMark资产总规模达914.70亿美元。截至2022年第三季度末,AssetMark在美国TAMP行业中的市场占有率为11.2%,排名第三。2022年9月,华泰国际在新加坡设立全资子公司,相关业务牌照申请工作稳步推进,成为国际业务的又一突破。 数字化转型扩大优势,投行业务受益注册制落地。2023年,公司继续发力财管业务,进一步扩大客户资产规模,推动财富管理业务向客户全生命周期服务模式转型,持续打造竞争优势,叠加经济复苏与市场环境好转,公司有望继续发挥数字化转型优势,促进经纪与财富管理业务发展。同时,注册制落地有利于公司投行业务进一步扩张。因此,我们预计2023-2025年EPS分别为1.47/1.64/1.80元,对应2023年PE为8.93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市场波动加大、财富管理业务竞争加剧、注册制推进不及预期、国际业务不达预期。
招商证券 银行和金融服务 2023-04-10 14.37 -- -- 15.78 9.81%
15.78 9.81%
详细
事件:招商证券2022年报显示,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92.19亿元,同比下降34.69%;归属于上述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0.72亿元,同比下降30.68%。 点评:经济业务持续头部,财管数字化成果显现。2022年公司经纪业务净收入64.43亿元,同比下降18.60%,占总营收的33.53%,增加6.63pct,占比达近年来最高水平。公司年末正常交易客户数约1,644万户,同比增长11.16%,托管客户资产3.66万亿元。股票基金交易量市场份额5.22%,同比上升0.32个百分点,市场份额再创新高。股票期权经纪业务累计开户客户数量市场份额8.32%,排名行业第2。 招商证券深入推动财富管理业务转型,通过“科技赋能、专业配置、全程陪伴”三位一体,建设具有券商特色的大财富管理服务体系。 2022年,公司股票加混合公募基金和非货币市场公募基金保有规模分别为683亿元、736亿元,均排名证券公司第5。截至2022年末,公司“e招投”累计签约客户数4.02万户,累计签约资产96.52亿元。 招商证券通过升级优化招商证券APP,强化平台运营,打造企业微信和“招商证券财富+”小程序为主的私域流量特色经营模式,提升客户服务质量和触达效率。2022年,公司通过微信生态圈累计服务约600万户客户。2022年,招商证券APP月均活跃用户数(MAU)同比增长7.33%,排名前十大券商第5,APP用户月均使用时长位居前十大券商首位。公司两融业务收入55.71亿元,同比下降10.62%。2022年末,公司两融余额800.34亿元,同比下降17.04%;市场份额5.2%,小幅下降0.06pct。其中融券余额30.07亿元,增长1.12%;市场份额3.14%。 增长0.67pct。 投行业务受挫遇冷,股融债融同比萎缩。2022年招商证券投行业务业务净收入13.93亿元,同比大幅下降45.22%,营收占比8.64%,下降1.39pct,投行业务在2022年面临了较大的挑战和困难。 受2021年公司IPO项目储备下降影响,公司A股股票主承销家数和金额大幅下降。2022年,公司A股股票主承销金额410.26亿元,同比下降4.50%,排名行业第7;其中,IPO主承销金额101.32亿元,下降53.86%,排名行业第13,再融资主承销金额308.94亿元,同比增长47.09%,排名行业第6,同比上升3名。公司共完成9个境外市场股票承销项目,承销金额为5.61亿美元,承销金额排名中资券商第5。2022年末,公司IPO储备项目28家,排名第9,其中两市主板9家,北交所1家,科创板5家,创业板13家。2022年公司新申报IPO项目数量31家,同比增长72.22%。 债券融资方面,2022年公司境内债券主承销金额为2,749.76亿元,同比下降43.97%,排名行业第10。其中,信用债承销金额为2,720.88亿元,排名行业第8;ABS业务承销金额排名行业第6,信贷ABS业务承销金额连续8年排名行业第1;公司担任财务顾问基础设施公募REITs发行规模排名行业第2。 资管业务规模下降,基金子公司利润贡献超20%。2022年,公司资管与基金管理净收入10.45亿元,同比下降20.67%,占总营收的4.31%,下降0.76pct。其中,资管业务净收入7.65亿元,同比下降21.65%。对联营和合营企业的投资收益(主要是两个公募基金子公司)贡献利润16.62亿元,同比增长3.84%,两个公募基金子公司合计利润贡献率达20.58%,。 截至2022年末,招商资管受市场波动及客户需求下降影响,总资产管理规模3,171.34亿元,同比下降34.36%。2022年末招商资管合规受托资金规模排名行业第9,私募资产管理全年月均规模排名第7。 截至2022年末,博时基金资产管理规模15,011亿元(不含子公司管理规模),较2021年末减少9.32%。2022年博时基金实现净利润17.24亿元,同比下降3.05%。2022年末博时基金非货币公募基金规模排名第8,债券型公募基金规模排名第1。招商基金资产管理规模11,492亿元(不含子公司管理规模),较2021年末增长6.41%。2022年,招商基金实现净利润18.13亿元,同比增长13.12%。2022年末招商基金非货币公募基金规模排名第5,债券型公募基金规模和股票型公募基金规模分别排名第2、第3。自营业务收入大幅下降。2022年,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市场波动加剧,导致公司自营业务投资收益下降,公司自营业务净收入51.15亿元,同比下降45.90%,占总营收的26.61%,大幅下降5.51pct,严重拖累公司业绩。2022年末,公司金融资产规模3,085.17亿元,同比下降1.01%。 头部券商地位稳固,市场回暖有望迎来业绩复苏良机。尽管业绩下滑,但公司多项业绩仍位于行业前列,公司具有强大的“招商”品牌与股东背景,具有良好的市场口碑。随着经济复苏加快,市场情绪转好,交投活跃度提升,叠加政策刺激和流动性宽松,招商证券自营业务有望抓住投资机会,提高收益水平。同时公募基金子公司与财管业务的业绩有望继续提升,带动公司业绩上升。因此,我们预计2023-2025年EPS分别为1.15/1.29/1.42元,对应2023年PE为12.30x,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市场波动加大、注册制推进不及预期、监管政策收紧。
中信建投 银行和金融服务 2023-04-07 26.55 29.69 30.45% 27.48 3.50%
29.45 10.92%
详细
事件:中信建投公布 2022年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275.65亿元,同比下降 7.7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75.07亿元,同比下降 26.68%。 点评: 龙头投行业务业绩亮眼,多项指标位居行业前列。2022年公司投行业务净收入 59.27亿元,同比逆势增长 5.24%,营收占比 21.50%,增加 2.65%。投行业务保持龙头地位优势,为公司整体业绩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在股权融资、债务融资、财务顾问等方面,公司投行业务都取得了行业领先的市场份额和客户口碑,展现了强大的专业能力和品牌影响力。 股权融资方面,2022年公司完成股权融资项目 79家,主承销金额人民币 1,333.88亿元,分别位居行业第 2名、第 3名。其中,IPO主承销家数 41家,主承销金额人民币 587.06亿元,均位居行业第 2名;股权再融资主承销家数 38家,主承销金额人民币 746.82亿元,均位居行业第 3名。截至 2022年末,公司在审 IPO 项目 79家,位居行业第 2名;在审股权再融资项目(含可转债)24家,位居行业第 2名。债务融资方面,2022年,公司共计完成债券主承销项目 2,501单,主承销规模人民币 13,067.62亿元,双双位居行业第 2名。其中,公司债主承销项目 789单,主承销规模人民币 4,342.19亿元,均连续 8年位居行业第 1名。 财务顾问方面,2022年公司完成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及重大资产重组项目 12单,位居行业第 2名;交易金额人民币 285.79亿元,位居行业第 3名。 经纪业务稳健发展,期货业务营利创新高。2022年,中信建投经纪业务在市场波动的背景下,积极推进业务创新和转型升级,提升客户体验和满意度,实现了稳健的业绩表现,业务净收入 59.30亿元,同比下降 4.91%,营收占比 21.51%,小幅上涨 0.64%。 2022年,公司证券经纪业务净收入市场占比 4.03%,位居行业第6名;代理买卖证券业务净收入(含席位租赁)市场占比 3.85%,位居行业第 8名;代理销售金融产品净收入市场份额 5.37%,位居行业第6名;托管证券市值市场占比 5.93%,位居行业第 3名。2022年,中信建投期货营业收入和净利润连续第三年创历史最高水平,实现代理交易额人民币 14.87万亿元,同比增长 6.64%;新增客户数同比增长30.28%;期末客户权益规模同比增长 36.32%;期末资产管理规模位居行业第 2名。 2022年,受全市场两融规模下滑影响,公司两融业务净收入 38.23亿元,同比下降 7.06%,融资融券利息收入位居行业第 10名。截至2022年末,公司融资融券余额人民币 600.03亿元,同比下降 10.47%,市场占比 3.90%,同比增长 0.24%,融资融券账户 17.63万户,同比增长 4.46%。 资管业务规模增长,基金业务表现突出。2022年,公司资管与基金管理净收入 14.73亿元,同比增长 5.63%,占总营收的 5.34%,上涨0.68%。其中,基金管理业务净收入 4.91亿元,同比增长 24.75%。 2022年末,公司受托资产管理规模 4,774.51亿元,较 2021年末增长 501.79亿元,同比增长 11.74%;中信建投基金资产管理规模1,025.71亿元,其中公募产品管理规模人民币 564.60亿元,同比增长 16.92%;专户产品管理规模人民币 458.98亿元,同比增长 299.27%; ABS 产品管理规模人民币 2.14亿元,同比增长 89.22%。 2022年末,中信建投资本在管备案基金 63只,基金管理规模超过人民币 650亿元。2022年末,中信建投资本月均实缴规模位居券商私募子公司第 6名。 自营营收承压,拖累公司业绩。2022年,公司主营业务净收入45.32亿元,同比下降 43.52%,营收占比 16.44%,大幅下降 10.42%。 2022年 A 股市场整体波动幅度较大,公司股票交易业务坚持绝对收益的业务定位,强化风险控制。 数字化转型扩大优势,投行业务受益注册制落地。全面注册制下,公司龙头投行业务凭借在质量控制、创新驱动、国际化等方面的领先优势,有望继续强化其在投行业务领域的领先地位,为公司整体业绩增长提供强劲动力;经纪与财管业务转型成效显著,公司聚焦代理买卖收入和重点地区市场份额提升,竞争优势有望继续释放;随着市场情绪修复,自营业务营收有望回归正常水平。因此,我们预计 2023-2025年 EPS 分别为 1.34/1.55/1.78元,对应 2023年 PE 为 19.98x,调高为“增持”评级。
东方证券 银行和金融服务 2023-04-04 9.59 -- -- 12.12 24.44%
11.93 24.40%
详细
事件:东方证 券于近日公布 2022 年度报告,公司实现总营收187.29 亿元,同比减少-23.15%;归母净利润30.11 亿元,同比减少-43.95%;加权ROE 为4.16%,较2021 年下降4.86pct。 营收逐季向好,财富管理业务覆盖完善。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87.29 亿元,拆分成季度来看,Q1-Q4 分别实现营业收入31.26/41.7/47.3/67.02 亿元,虽逐季走好但受2022 年权益市场表现影响,前三季度营收均不及2021 年同期,但在四季度实现同比增长。 作为财富管理生态中的一环,公司基金投顾业务实现跨越式增长,截至2022 年末,基金投顾业务共 有13 只投资组合策略,规模约149 亿元,客户约16 万,留存率83%,复投率71%。 同时公司以机构理财为重点,建立了“东方远见”机构理财业务品牌,成为了首家专注机构端基金代销的券商,规模达到 75 亿元。 至此东方证券已通过代理买卖证券、公募产品代销、公募基金投顾、机构理财、私人财富管理等业务完成财富管理生态覆盖。 资管规模下滑明显,市场回暖有望带动规模修复。截至报告期末,子公司东证资管受托资产管理总规模2,847.52 亿元,同比下降-22.18%,实现净利润8.28 亿元,同比下滑-42.42%,利润贡献占比28%,其中公募基金管理规模2,071.32 亿元,同比下滑-23.18%;基金管理业务方面,汇添富基金实现净利润20.9 亿元,同比下降-36%,利润贡献占比69%,其中非货币理财公募基金规模为5,302.25 亿元,同比下滑-14.84%。2022 年,基金净值回调与赎回力度加大等原因影响,东证资管与汇添富基金规模均有不同程度的下滑,但随着今年个人养老金业务落地,公募基金REITs 加速扩容,ESG 等创新产品发布,公司财富管理生态建设完善等因素共同影响下,资管规模有望实现迅速回升,带动资管业务业绩增长。 投行业务微增,债券承销规模增长显著。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投资银行业务实现收入17.33 亿元,同比增长1.67%。股票承销方面,主承销金额人民币233.79 亿元,同比减少-40.1%;债券承销方面,主承销总金额人民币2,121.93 亿元,同比增长39.74%。作为区域特色明显的券商之一,公司主要业务来源为上海,根据WIND 按地域证券发行规模数据统计,上海地区2022 年融资/发行总额达5.28 万亿元,位居全地区第二。伴随2023 年一系列稳定经济增长政策的出台,注册制改革的大力推进,与公司持续重点区域深耕策略等因素影响,投资银行业务有望实现更高增长。 综合来看,受权益类自营业务投资收益与资产管理等业务收入下滑影响,导致总营收同比大幅减少,但我们认为,在2023 年市场回暖与居民财富管理认可度提高的背景下,有望迎来更多增量资金入市,投资收益与资管规模有望实现同比改善,业绩重回增长轨道。因此,我们预计2023-25 年EPS 分别为0.57/0.65/0.71 元,对应2023 年PE为18.15x,调高为“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政策不及预期,市场波动加剧,财富管理转型不及预期。
中国太保 银行和金融服务 2023-04-03 24.90 -- -- 32.38 25.12%
34.04 36.71%
详细
事件:中国太保于近日公布 2022年度报告,公司实现总营收4553.72亿元,同比增长 3.3%;归母营运利润 401.15亿元,同比增长13.5%;归母净利润 246.09亿元,同比减少 8.3%;加权 ROE 为 10.8%,较 2021年下降 1.4pct。 银保渠道增长显著,助力寿险 NBV 实现反转。中国太保 2022年寿险板块实现业务收入 2253.43亿元,同比增长 6.5%;板块整体新业务价值率为 11.6%,同比下滑 11.9pct,但下半年新业务价值率同比增长 13.5%,相较同业表现突出,且寿险整体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率自2022年初拐点已现,总体呈改善态势。 细分渠道来看,代理人渠道实现收入 1765.24亿元,同比下降6.4%,占总板块收入的 78%,仍贡献板块主要业绩;团险与其他渠道贡献稳定,分别实现业务收入 152.69亿元与 30.72亿元; 银保渠道实现收入 304.78亿元,同比大幅增长 308.7%,其中新保收入 288.09亿元,同比大幅增长 332.0%,银保渠道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 174.9%,新业务价值占比同比提升 7.0个百分点。我们认为银保渠道贡献大幅增长源于公司多元渠道布局战略转变,聚焦核心区域等因素成果显现。其中前十大地区保险业务收入由 2021年的 1351.4亿元,同比增长 6.7%至 2022年的 1441.84亿元。 “长航计划”改革夯实寿险 NBV 反转基础。2022年,公司持续推动“长航计划”转型落地,业务品质得到持续改善,代理人队伍继续朝“职业化”、“专业化”、“数字化”方向优化,改善明显。其中代理人月均举绩率同比上升 11.3pct 至 63.4%;月均首年保险业务收入 6844元,同比增长 47.6%。在队伍职业化、专业化、数字化优化加持下,代理人队伍结构核心化改善效果明显,2022年月均保险营销员27.9万人,上年同期则为 52.5万人,虽然队伍结构变动明显,但寿险业务品质仍得到小幅优化,其中个人寿险客户 13个月保单继续率同比上升 7.7pct 至 88%。综上表明,公司“长航计划”代理人职业营销改革成果明显,队伍人均生产力得到大幅提升,可以抵消代理人绝对数量减少的损失,有望持续加大新业务价值贡献,为板块 NBV 反转提供夯实基础。 精细化经营优势渐显,产险业务整体稳中向好。太保产险实现业务收入 1703.77亿元,同比增长 11.6%,净利润 82.85亿元,同比增长 30.4%,综合成本率 97.3%,同比下降 1.7pct。主要险种中,车险贡献业务收入 979.92亿元,实现承保利润 28.36亿元,综合成本率较2021年下降 1.8pct 至 96.9%,其中增长主要来源为新能源汽车营销新模式的推动以及精细化管理的深入,使得新能源车保费增速超过90%。随着新能源汽车渗透力度不断深入,太保新能源车新营销模式有望继续领先同业,车险为整体业务持续贡献业绩增长。其他险种方面,责任险、健康险、农业险、与保证险业务收入均保持同比增长,分别 为 +37.08% 、 +20.03% 、 +32.71% 、 6.31% , 综 合 成 本 率 分 别 为99.8%/101.6%/97.7%/95.5%,作为险企中保证保险业务综合成本率保持稳定的公司之一,其于 2022年升级的智能风控 5.0系统为主要原因,在数字化运营能力的进步与风险可控的前提下,确保了保证保险业务的稳定发展。 资管规模稳健增长,收益表现彰显韧性。截至 2022年末,公司总资产管理规模达 2.72万亿元,同比增长 4.7%,总投资收益率 4.2%,同比下降 1.5pct,净投资收益率 4.3%,同比下降 0.2pct。其中总投资收益率受证券买卖收益降低影响,出现较大下降。截至 2022年末,太保投资组合中,固定收益类投资对象占 73.9%,证券与债券等权益类投资对象占 22%。过去一年中长端利率持续下行、权益市场波动剧烈等因素的影响,太保通过续延展固定收益资产久期,降低再投资风险,实现了相对稳健的投资业绩,彰显其投资组合的抗风险能力与业绩韧性。展望 2023年,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恢复增长期,利率水平有望回升,权益市场情绪回暖,地产行业风险逐步化解,太保投资回报有望同比改善。 综上所述,我们预计 2023-25年 EPS 分别为 3.13/3.70/4.03元,对应2023年 PE 为 8.55x,调高为“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寿险改革不及预期,公司管理层变动,代理人队伍结构优化不及预期。
中金公司 银行和金融服务 2023-04-03 38.87 -- -- 42.60 9.60%
47.73 22.79%
详细
事件:中金公司发布 2022年报,公司 2022年度实现营业收入260.87亿元,同比下降 13.42%,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 75.98亿元,同比下降 29.51%。 点评: 王牌投行业务展现强韧性,行业地位依据稳固。2022年,公司投行业务净收入 70.06亿元,同比下降 0.43%,营收占比 26.35%,提升3.5%。在 2022年海内外市场 IPO、再融资与债券发行规模普降的背景下,公司的投行业务所受影响较轻,业务净收入稳定,表现出较强的韧性。 股权融资方面,2022年,公司完成了 A 股 IPO 项目 32单,主承销金额 528.63亿元,排名市场第三;完成 A 股再融资项目 46单,主承销金额 1,256.61亿元。主承销港股 IPO 项目 31单,主承销规模35.88亿美元,排名市场第一;主承销港股再融资及减持项目 10单,主承销规模 4.76亿美元。债务融资方面,中金公司境内债券承销规模为 9,181.51亿元,同比上升 10.2%;境外债券承销规模为 50.77亿美元,同比下降 59.4%。财务顾问方面,2022年公司已公告并购交易 94宗,涉及交易总额约 995.95亿美元,其中境内并购交易 83宗,涉及交易总额约 912.77亿美元,跨境及境外并购交易 11宗,涉及交易总额约 83.18亿美元。 投行业务作为公司传统王牌业务在境内市场仍保持领先地位,在境外市场竞争力依旧强劲。 资管业务规模与营收双降,基金业务显示发展潜力。2022年,中金公司资管与基金管理业务净收入 29.14亿元,同比下降 4.27%,营收占比 11.17,略微提升 1.07%。公司的资产管理和基金管理业务净收入分别为 13.65亿元和 15.49亿元。 其中,公司资产管理业务净收入同比下降 10.96%。截至 2022年12月 31日,公司资产管理业务规模为 7,024.79亿元,较去年同期下降了 37.74%。公司管理的产品种类包括 828只集合资管计划和单一资管计划,管理规模分别为 2,306.69亿元和 4,718.10亿元。另一方面,公司基金管理业务净收入同比增长 2.51%。截至 2022年 12月 31日,中金基金管理资产规模为 1,110.57亿元,同比增长了 30.37%。其中,公募基金规模增长至 1,009.74亿元,同比增长了 24.2%。2022年,中金基金实现营业收入 3.09亿元,同比增长 25.99%,实现净利润2,159.31万元,同比增长 1315.48%。 宋体 总体来看,中金公司的资管业务在 2022年表现不尽如人意,资管业务规模和净收入均出现下滑,而基金管理业务净收入虽有增长但规模相对较小。不过,公司的基金业务规模与净利润增长较快,显示出潜力和发展前景。 经纪业务收入下滑,服务机构与高净值客户能力仍具优势。年报数据显示,2022年,中金公司经纪业务净收入 52.32亿元,同比下降13.25%,营收占比 5.23%,略微提升 0.14%。 2022年,尽管受到市场大幅波动的影响,公司仍然保持在服务机构客户、高净值客户方面的优势,现已覆盖境内外机构投资者达到了9,000余家。公司通过提供“投研、销售、交易、产品、跨境”等一站式股票业务平台金融服务,为境内外机构投资者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 公司财富管理客户数量达 581.65万户,较上年增长 28.3%,客户账户资产总值人民币 2.76万亿元。其中,高净值个人客户 3.44万户,高净值个人客户账户资产总值人民币 7,796.02亿元。 自营净收入大幅下滑,拖累公司营收业绩。2022年,公司自营业务净收入 106.08亿元,同比大幅下降 27.85%,营收占比 40.66%,大幅下降 8.13%,为拖累营收业绩的主因。 其中,权益投资的收益净额同比减少 6.67亿元,下降 10.67%,主要为科创板跟投持有的证券因其市值随股票市场行情变化而下降所产生的损失净额;债权投资的收益净额主要为证券化产品、企业债及国债投资产生的损益,该项收益净额同比减少人民币 1.52亿元,下降4.56%;其他投资的收益净额主要为基金相关投资产生的损益,收益净额同比减少人民币 31.61亿元,下降 61.68%,主要是由于受市场行情下行影响,公司持有的公募基金、货币基金及私募基金净值下降,加之汇率波动等因素影响,导致相关基金投资产生的收益净额减少。 自营业务是中金公司的传统优势业务,也是其盈利能力的重要来源。 自营业务净收入的大幅下滑对中金公司的营收业绩造成了较大的负面影响。 全面注册制助力投行业务,自营和经纪业务有望全面复苏。2023年,全面注册制的落地将使公司跨境业务积累的丰富注册制发行经验得以在境内市场释放,从而凸显其投行业务的α属性。公司有望在未来继续保持龙头地位,发挥其投行业务的核心竞争力,积极参与各类项目的发行和承销,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金融解决方案,进而提升业务业绩。 此外,公司在自营业务方面具有较强的风险管理能力和投资策略能力,能够在市场波动中寻找机会和价值,随着市场逐渐回暖,自营业务收益有望恢复。同时,在经纪业务方面,公司具有较广的客户基础和较高的客户满意度,在财富管理转型中不断创新和优化产品和服务,以满足客户多元化的资产配置需求。公司将继续加强自营业务和经纪业务的协同效应,提升客户体验和忠诚度,增加收入来源和稳定性,有望实现自营业务和经营业务的全面复苏。 因此,我们预计 2023-2025年 EPS 分别为 1.78/2.03/2.26元,对应 2023年 PE 为 21.86x,调高为“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注册制推进不及预期、疫情反复、市场波动加大、海外风险加剧。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4/4 转到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