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刘天文

开源证券

研究方向:

联系方式:

工作经历: 登记编号:S0790523110001。曾就职于华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0日
短线
27.27%
(第155名)
60日
中线
18.18%
(--)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2/3 转到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鼎龙股份 基础化工业 2024-01-26 18.83 -- -- 21.62 14.82%
23.70 25.86%
详细
2023 年利润受费用影响同比下滑,看好公司长期成长,维持“买入”评级2024 年 1 月 23 日晚间,公司发布 2023 年业绩预告, 公司 2023 年实现归母净利润 2.15-2.54 亿元,同比-35% ~ -45%;扣非归母净利润 1.62-2.01 亿元,同比-42% ~ -53%。单季度来看,公司 2023Q4 实现归母净利润 0.39-0.78 亿元,同比-59.33% ~ -18.38%,环比-51.81% ~ -3.29%; 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 0.33-0.72 亿元,同比-58.61% ~ -9.02%,环比-46.91% ~ +16.70%。公司 2023 年利润下滑的主要原因为: (1)公司持续加大研发, 2023 年研发费用达 3.92 亿元,同比+24%; (2)仙桃产业园建设银行贷款利息增加及汇率波动两项因素合计影响归母净利润减少约 3500万元;(3) 旗捷员工持股计划及北海绩迅新三板上市中介费用支出,影响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约 1750 万元。 根据公司业绩预告指引,我们下调公司业绩,预计2023-2025 年归母净利润为 2.35/4.42/6.22 亿元(前值为 3.05/4.43/6.23 亿元),对应 EPS 为 0.25/0.47/0.66 元(前值为 0.32/0.47/0.66 元),当前股价对应 PE 为75.3/40.1/28.5 倍。 鉴于公司主业持续向好,叠加新业务放量在即, 我们看好公司泛半导体材料的长期发展空间。 维持“买入”评级。 半导体材料业务增幅显著, 多轮驱动下公司发展动力充足分业务来看, 2023 年公司半导体新材料业务实现营业收入约 6.81 亿元,同比+24%。其中, 2023Q4 该板块实现营业收入 2.48 亿元,同比+57%, 边际改善显著。具体来看, 2023Q4, CMP 抛光垫实现营收 1.50 亿元,环比+26%,同比+27%; CMP 抛光液和清洗液实现营收 0.29 亿元,环比+35%,同比+273%; 半导体显示材料实现营收 0.69 亿元,环比+25%,同比+183%。 总体而言,公司产品结构升级迭代加速,高端化趋势将助力盈利能力稳步提升。 半导体先进封装材料及晶圆光刻胶业务快速推进2023 年,公司半导体先进封装材料及晶圆光刻胶业务快速推进,多款临时键合胶、封装光刻胶及高端晶圆光刻胶(KrF/ArF 光刻胶)产品在其客户端分别进入不同验证阶段,客户反馈良好, 新产品放量也有助于打开公司远期成长空间。 风险提示: 下游需求不及预期;产能释放不及预期;客户导入不及预期。
瑞芯微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4-01-26 52.20 -- -- 55.12 5.59%
58.50 12.07%
详细
2023Q4业绩同比高增, AIoT 产品落地带来增量, 维持“买入”评级公司发布 2023年年度业绩预告, 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21.30~21.40亿元,同比+4.94%~+5.44%;归母净利润 1.31~1.58亿元,同比-55.96%~-46.88%;扣非净利润 1.12~1.37亿元,同比-35.08%~-20.59%。其中, 2023Q4单季度实现营收6.75~6.85亿元,同比+47.04%~+49.21%,环比+12.22%~+13.88%;归母净利润+0.54~+0.81亿元,同比+150.41%~+276.35%, 环比+2.22%~+53.63%;扣非净利润+0.46~+0.71亿元,同比转亏为盈,环比-11.35%~+37.27%。 根据公司业绩预告指引,我们下调盈利预测, 预计 2023/2024/2025年归母净利润为 1.40/3.87/6.31亿元(前值为 1.90/4.77/6.92亿元),预计 2023/2024/2025年 EPS 为 0.34/0.92/1.51元(前值为 0.45/1.14/1.66元), 当前股价对应 PE 为 155.3/56.4/34.6倍, 我们看好公司 AIoT 产品在端侧的持续落地, 维持“买入”评级。 晶圆成本上涨+市场竞争激烈导致毛利下降, 2023年业绩短暂承压从毛利率来看, 2023年公司受晶圆成本上涨、市场竞争激烈导致产品销售价格承压等因素影响,毛利率短暂下降; 从非经常性收益来看, 2023年公司对外投资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政府补助等非经常性收益同比大幅减少,导致公司净利润同比-46.88%~-55.96%,业绩短暂承压。 毛利率有望持续改善, AI 在端侧加速落地带来充足成长动力2023年,公司着力优化产品销售结构, 库存水平逐渐降低,毛利率逐渐改善,随着下游电子产品需求逐渐复苏,公司毛利率有望持续改善。 公司为 AIoT 领域的 SoC 芯片龙头公司, AIoT 产品下游应用领域广泛,已覆盖消费电子、汽车电子、 工业智能、工业视觉、机器视觉、机器人等细分领域,随着 AI 在边缘侧的加速落地, 支持 AI 的 SoC 芯片将逐步替代不支持 AI 的 SoC 芯片,公司 SoC 芯片有望实现量价齐升,业绩有望持续增长。 风险提示: 下游需求不及预期;产品研发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
上海新阳 基础化工业 2024-01-23 30.70 -- -- 33.99 10.72%
36.40 18.57%
详细
2023归母净利润增长显著,看好公司半导体材料放量,维持“买入”评级公司2023年实现归母净利润1.60-1.80亿元,同比+200.56%~+238.13%;扣非归母净利润1.20-1.40亿元,同比+7.52%~25.44%。单季度来看,公司2023Q4实现归母净利润0.46-0.66亿元,同比+17.51%~68.42%,环比+70.81%~144.80%.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0.49-0.69亿元,同比+171.29%~+282.57%,环比+166.62%~+275.98%。公司2023年利润增长的主要原因为:(1)公司半导体业务板块销售增长,尤其是晶圆制造用关键工艺化学材料销量增加较多;(2)公司2022年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影响投资收益为-5,837.71万元,而公司2023年投资收益增加净利润4117.86万元。根据公司业绩预告指引,我们上调公司业绩,预计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为1.73/2.05/2.70亿元(前值为1.45/2.00/2.67亿元),对应EPS为0.55/0.65/0.86元(前值为0.46/0.64/0.85元),当前股价对应PE为54.8/46.1/35.1倍。我们看好公司半导体材料业务的长期发展空间。维持“买入”评级。 深耕半导体材料领域,电镀、清洗、蚀刻、光刻、研磨材料全方位布局公司在半导体材料领域的布局主要包括5大板块,分别为晶圆制造及先进封装用电镀液及添加剂系列产品、晶圆制造用清洗液+蚀刻液系列产品、半导体封装用电子化学材料、集成电路制造用高端光刻胶产品系列和晶圆制造用化学机械研磨液,5大半导体材料板块协同发展,助力公司业绩实现长期增长。 公司积极规划产能,在光刻胶、抛光液领域构建第二、第三成长曲线上海工厂完成改扩建后产能达1.9万吨/年。合肥新工厂一期1.7万吨/年的产品产能,2023年年底试生产,二期项目目前处于同步建设阶段。公司自主研发的KrF光刻胶持续通过认证客户,已在国内主流晶圆制造厂商处实现供货,ArF光刻胶目前处于客户端认证阶段。抛光液方面,目前已有成熟的STISurry、Poysurry,Wsurry系列产品在超过10余家客户端测试验证,多款产品通过客户测试,实现销售,进入批量化生产阶,公司的第二、第三成长曲线正逐步成型。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不及预期;产能释放不及预期;客户导入不及预期。
北方华创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4-01-18 243.76 -- -- 264.40 8.47%
326.50 33.94%
详细
公司2023年业绩维持高增长,维持“买入”评级 公司发布2023年年度业绩预告,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09.7~231亿元,YoY+42.77%~57.27%;实现归母净利润36.1~41.5亿元,YoY+53.44%~76.39%;扣非净利润33~38亿元,YoY+56.69%~80.43%;对应每股收益6.82~7.84元/股。其中,2023Q4实现营收63.82~85.12亿元,YoY+36.48%~82.04%,QoQ+3.57%~38.14%;实现归母净利润7.3~12.7亿元,YoY+8.87%~89.88%,QoQ-33.11%~+16.66%;扣非净利润6.6~11.6亿元,YoY+4.81%~84.22%,QoQ-35.99%~12.51%。根据公司业绩预告指引,我们上调公司盈利预测,预计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为38.26/51.96/73.16亿元(前值为35.79/48.42/66.71亿元),预计2023-2025年EPS为7.22/9.8/13.8元(前值为6.75/9.13/12.58元),当前股价对应PE为35.0/25.8/18.3倍。公司作为国产半导体设备龙头,我们看好公司将充分受益于国产替代进程,维持“买入”评级。 2023年新签订单超300亿元,半导体多种设备市占率持续提升 公司2023年新签订单超300亿元,其中集成电路领域占比超70%。公司经营业绩2023年同比增长,主要系产品市场认可度不断提高,应用于高端集成电路领域的刻蚀、薄膜、清洗和炉管等数十种工艺装备实现技术突破和量产应用,工艺覆盖度及市场占有率均得到大幅提升。随着公司持续推动降本增效工作,多元化供应链保障能力不断增强,量产交付水平有效提升,规模效应逐步显现。 中国大陆引领晶圆厂扩产,公司持续受益于设备国产化 根据SEMI预测,2023年全球半导体每月晶圆(WPM)产能2960万片(以200mm当量计算),同比+5.5%;并预计2024年同比+6.4%,首次突破每月3000万片大关。其中,中国大陆2023年晶圆产能同比+12%,达到每月760万片;2024年产能同比+13%,达到每月860万片。随着我国半导体产业链国产替代加速,以及行业资本开支回暖,公司作为本土半导体设备龙头有望持续受益。 风险提示:行业复苏不及预期、客户导入不及预期、产品研发不及预期。
中微公司 电力设备行业 2024-01-17 137.29 -- -- 143.20 4.30%
163.07 18.78%
详细
公司2023年年业绩持续高增长,维持“买入”评级公司发布2023年年度业绩预告,预计2023年度实现营收62.6亿元,YoY+32.1%,2012-2023年营收CAGR超过35%;实现归母净利润17~18.5亿元,YoY+45.32%~+58.15%;扣非净利润11~12.4亿元,YoY+19.64%~+34.86%;非经常损益约6.12亿元,同比+144.8%,主要系公司于2023年出售部分持有的拓荆科技股票,产生税后净收益约4.06亿元。其中,2023Q4营收实现22.19亿元,YoY+30.76%,QoQ+46.47%;归母净利润5.4~6.9亿元,YoY+43.24%~+83.02%,QoQ+243.95%~+339.49%;扣非净利润3.66~5.06亿元,YoY+32.61%~+83.33%,QoQ+70.23%~+135.35%。根据公司业绩预告指引,我们上调公司2023-2025年盈利预测,预计2023/2024/2025年归母净利润为17.45/20.73/27.01亿元(前值为15.49/19.31/26.28亿元),预计2023/2024/2025年EPS为2.82/3.35/4.36元(前值为2.51/3.12/4.25元),当前股价对应PE为47.8/40.2/30.9,维持“买入”评级。 刻蚀设备新签订单同比高增,多款新品验证持续突破公司2023年新增订单83.6亿元,YoY+32.3%。其中,刻蚀设备新增订单69.5亿元,YoY+60.1%;MOCVD设备新增订单2.6亿元,同比-72.2%。分产品业务进展,刻蚀设备:2023年公司CCP和ICP刻蚀设备均在国内主要客户芯片生产线上市占率大幅提升;TSV硅通孔刻蚀设备在先进封装和MEMS器件生产应用持续增多。MOCVD:化硅功率器件、氮化镓功率器件、Micro-LED等器件所需的多类MOCVD设备将于2024年陆续进入市场。薄膜沉积:截至2023年公司业绩预告发布日,公司新研发的LPCVD设备和ALD设备已有四款设备进入市场,其中三款设备已获得客户认证,并开始得到重复性订单;硅和锗硅外延EPI设备、晶圆边缘Beve刻蚀设备等多个新产品,将在2024年投入市场验证。此外,公司南昌约14万平方米研发基地正式投入使用;上海临港约18万平方米研发基地部分厂房已投入使用。 风险提示:行业需求下降风险;技术研发不及预期;新品验证不及预期。
上海新阳 基础化工业 2024-01-05 34.87 -- -- 34.18 -1.98%
36.40 4.39%
详细
国内电镀液及清洗液龙头,积极拓展新业务,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公司是国内唯一能够满足芯片90-14纳米铜制程全部技术节点对电镀、清洗产品要求的本土企业,同时积极进军光刻胶、抛光液领域,并在上海工厂和合肥新工厂积极规划产能,未来业绩有望快速增长。预计2023-2025年公司实现净利润1.45亿元、2.00亿元、2.67亿元,EPS0.46、0.64、0.85元,当前股价对应PE为75.5、54.8、40.9倍,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公司电镀液及添加剂和清洗液技术国内领先,打入头部客户供应链公司电镀液及添加剂产品已覆盖90-14nm技术节点;干法蚀刻后清洗液已经实现14nm以上技术节点全覆盖,20-14nm电镀液及添加剂已实现销售;用于存储器芯片的原创新产品氮化硅蚀刻液打破国外垄断,并与客户共同开发、验证更高层级的产品系列;用于铜抛光后清洗液产品开发完成,已进入到客户端。芯片制造用铜互连电镀液及添加剂、蚀刻后清洗液、氮化硅刻蚀液产品已大规模供应国内集成电路生产制造企业。 公司积极规划产能,在光刻胶、抛光液领域构建第二、第三成长曲线上海工厂完成改扩建后产能达1.9万吨/年。合肥新工厂一期1.7万吨/年的产品产能,预计2023年年底试生产,二期项目目前处于同步建设阶段。公司自主研发的KrF光刻胶持续通过认证客户,已在国内主流晶圆制造厂商处实现供货,ArF光刻胶目前处于客户端认证阶段。抛光液方面,目前已有成熟的SiO2体系的抛光液成功进入客户端,实现销售,CeO2体系的部分产品已在客户产线上线测试,性能良好,公司的第二、第三成长曲线正逐步成型。 风险提示:下游景气度下滑、新产品开发不及预期、新产品推广不及预期
鼎龙股份 基础化工业 2023-12-28 22.96 -- -- 24.31 5.88%
24.31 5.88%
详细
投建年产 300吨 KrF/ArF 光刻胶项目,打造新增长极,维持“买入”评级2023年 12月 25日,公司发布公告称,拟对潜江新材料实施增资并以增资扩股方式引入两家员工持股平台及一家新进投资方共同投资建设年产 300吨 KrF/ArF光刻胶产业化项目。本项目的实施,是依托公司有机合成平台和高分子合成平台上多年的技术积累,以及 OLED 显示用光敏聚酰亚胺 PSPI 的研发和产业化经验,有助于丰富公司半导体材料品种,推进公司在半导体材料相关产业链的延伸拓展,为公司的长期发展打造新增长极。我们维持公司盈利预测,预计 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为 3.05/4.43/6.23亿元,对应 EPS 为 0.32/0.47/0.66元,当前股价对应 PE 为 70.6/48.5/34.6倍。维持“买入”评级。 高端光刻胶市场被外企占据,国产突破势在必行从全球市场格局来看,光刻胶呈现垄断竞争格局。根据 TECHET 数据,2021年全球半导体光刻胶市场中,合成橡胶(JSR)、东京应化(TOK)、信越、杜邦、住友化学、富士等企业占据的市场份额合计超过 90%,用于先进工艺的 KrF、ArF、EUV 光刻胶更是基本被其所垄断。从我国市场格局来看,我国半导体光刻胶国产化率低,国产替代需求迫切。根据材料智联的数据,2022年我国 KrF 光刻胶和 ArF 光刻胶的自给率仅 1%,EUV 光刻胶目前尚无国内企业可以大规模生产,处于研发阶段,国产化率提升需求迫切。从国内市场需求来看,ArF 和 KrF光刻胶占据主导地位,根据智研咨询的统计数据,2022年我国半导体光刻胶需求结构中 ArF 和 KrF 光刻胶需求占比分别为 47%和 37%,较为集中的需求结构进一步提升了其国产化的迫切性。 公司深耕半导体材料,打造光刻胶原料+配方一体化产业模式公司目前具备独立开发高端晶圆光刻胶功能单体,主体树脂和含氟树脂(浸没式ArF 光刻胶的核心组分),光致产酸剂、淬灭剂及其它助剂等光刻胶上游原材料的能力,打造光刻胶原料+配方一体化产业模式,进一步增强核心竞争力。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不及预期;技术研发不及预期;客户导入不及预期。
卓胜微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3-11-17 139.00 -- -- 147.95 6.44%
147.95 6.44%
详细
2023Q3业绩大幅增长,看好下游需求回暖和新品放量,维持“买入”评级2023Q1-Q3实现营收30.74亿元,同比+1.90%;归母净利润8.19亿元,同比-16.85%;扣非归母净利润8.14亿元,同比-17.37%;毛利率47.92%,同比-5.02pcts。 2023Q3单季度实现营收14.09亿元,同比+80.22%,环比+47.71%;归母净利润4.52亿元,同比+94.29%,环比+80.92%;扣非归母净利润4.48亿元,同比+95.74%,环比+80.15%;毛利率46.57%,同比-7.49pcts,环比-2.66pcts。考虑到消费电子行业有明显回暖趋势,我们上调盈利预测,预计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为13.19/16.69/21.76亿元(前值为10.96/14.93/19.66亿元),对应EPS为2.47/3.13/4.08元(前值为2.05/2.80/3.68元),当前股价对应PE为56.7/44.9/34.4倍。消费电子预期回暖叠加公司高端滤波器放量,我们看好公司长期成长,维持“买入”评级。 国内智能手机需求回暖,公司库存逐步回归正常根据Counterpoint的统计数据,2023Q3,中国智能手机销量同比-3%,同比降幅逐渐收窄,表明市场基本来到底部,未来有望逐步回暖。受益于下游需求的回暖叠加公司不断优化存货水平,2023Q3公司转回资产减值损失0.18亿元。 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多条赛道协同发力,公司成长动力充足公司重视研发,2023Q1-Q3累计研发投入达4.10亿元,同比46.76%,研发费用率达13.35%。持续的研发助力公司丰富产品矩阵和加速客户验证节奏,截至2023H1,射频滤波器方面,公司交付的DiFEM、L-DiFEM及GPS模组等产品中集成自产的滤波器占比不断提升,集成自产滤波器相关产品稳定规模量产,在客户端逐步放量提升;此外,公司双/四工器产品也已在个别客户实现量产导入;同时,公司成功研发L-FEMiD产品,助推高端模组产品的更全面覆盖。射频功率放大器方面,公司持续加大应用于5GNR频段的主集收发模组L-PAMiF产品在客户端的渗透与覆盖,同时推出MMMBPA模组产品,并已处于向客户送样推广阶段,集成度最高的“明珠型”产品L-PAMiD正处于研发阶段。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不及预期;技术研发不及预期;客户导入不及预期。
龙佰集团 基础化工业 2023-09-01 18.03 -- -- 19.80 8.02%
19.48 8.04%
详细
s 事件描述2023 年 8 月 25 日晚,龙佰集团发布 2023 年半年度业绩报告,2023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 132.48 亿元,同比增长 6.84%;实现归母净利润 12.62 亿元,同比下降 44.31%;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 11.96 亿元,同比下降 46.23%;基本每股收益 0.53 元/股。 公司上半年业绩基本符合预期,地产市场企稳有望拉动钛白粉需求钛行业景气度下降,公司主营钛白粉系列业务盈利下滑。2023 上半年,受全球房地产等终端行业需求萎靡影响,钛行业市场稳弱运行,导致钛白粉、海绵钛等市场价格持续下滑,公司钛白粉等主营产品业绩有所承压。随下半年经济形势好转及终端行业需求回暖,将刺激钛白粉产品需求不断增长。公司将充分受益于规模优势以及一体化产业链带来的优势,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扩展产品结构及增厚公司盈利空间。 公司坚持一体化钛产业链布局,深化资源和成本优势公司持续打造纵向一体化完整钛产业链,坚持“钛、锆、钒、铁、钪”多业务领域协同发展。公司近年来持续向上游延伸,推动产业链的一体化。公司先后收购了四川龙蟒钛业股份有限公司、云南冶金新立钛业有限公司、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钛厂资产、湖南东方钪业股份有限公司等,并陆续投资建设了年产 40 万吨氯化法钛白粉生产线、50 万吨攀西钛精矿升级转化氯化钛渣项目、年产 30 万吨硫氯耦合钛材料绿色制造项目、年产 800 吨废酸提钒项目等。公司利用自身产业链优势,持续布局“钛、锆、钒、铁、钪”等元素的多产品业务,将进一步提高公司盈利能力。 持续加码新能源材料领域,随产能投产,有望打开第二成长空间公司持续加码新能源材料领域,有望开启第二增长曲线。2021 年,公司通过收购河南中炭新材料 100%股权,利用其在人才、技术等方面的优势进入石墨负极行业,正式进入新能源领域。产能方面,公司已筹划年产 20 万吨电池材料级磷酸铁项目、年产 20 万吨锂离子电池材料产业化项目、年产 10 万吨锂离子电池用人造石墨负极材料项目、年产 20 万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一体化项目、15 万吨/年电子级磷酸铁锂项目,其中年产 20 万吨电池材料级磷酸铁项目(一期二期合计 10 万吨磷酸铁)、年产 20 万吨锂离子电池材料产业化项目(一期 5 万吨磷酸铁锂)、年产 10 万吨锂离子电池用人造石墨负极材料项目(一期 2.5 万吨石墨负极)、年产 20 万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一体化项目(一期 5 万吨石墨化)已进入量产阶段。公司将充分发挥“钛锂耦合”和“大化工,低成本”优势,盈利空间有望进一步提升。 投资建议2023 年上半年受终端需求较弱,公司主营产品钛白粉、海绵钛市场价格持续下滑,业绩有所承压。但由于公司垂直一体化钛产业链成本优势显著,加速布局高端海绵钛以及锂电新能源材料项目有序推进,将为公司带来第二成长空间。鉴于公司主营产品处于周期底部,预计公司 2023-2025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26.77、35.90、43.23 亿元(前值分别为 34.44、42.93、55.15 亿元),同比增速为-21.7%、34.1%、20.4%。当前股价对应 PE 分别为 16、12、10 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1)公司钛精矿建设进度不及预期;(2)公司产能释放速度不及预期;(3)原材料价格波动;(4)下游需求不及预期。
凯盛新材 基础化工业 2023-08-30 20.63 -- -- 22.70 10.03%
23.20 12.46%
详细
事件描述8月 25日晚间,公司发布 2023年半年报,公司 2023H1实现营业收入 4.92亿元,同比降低 6.02%;实现归母净利润 1.03亿元,同比降低 21.51%。基本每股收益 0.25元/股,同比降低 21.52%。 无机化学品上半年业绩承压,羧基/羟基氯化物业绩增长显著总体来看,公司 2023H1实现营业收 4.92亿元,同比降低 6.02%; 实现归母净利润 1.03亿元,同比降低 21.51%;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 1.01亿元,同比降低 19.26%;基本每股收益 0.25元/股,同比降低 21.52%。分业务来看,无机化学品方面,2023H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01亿元,同比降低 52.85%;毛利率为 36.65%,同比降低7.88pcts,主要是受到氯化亚砜和硫酰氯价格下跌的影响。羧基氯化物方面,2023H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3.26亿元,同比增长 22.64%; 毛利率为 40.42%,同比增长 5.06pcts,主要受益于公司高毛利的芳纶单体产能利用率快速提升。羟基氯化物方面,2023H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0.58/亿元,同比增长 75.22%;毛利率为 24.41%,同比增长5.77pcts,主要受益于氯醚产能利用率的提升。 PEKK 放量在即,打造业绩新增长极PEKK 材料性能优异,附加值高,处于材料金字塔的塔尖,对国家战略发展及产业升级具有重大意义。但由于 PEKK 技术壁垒极高,目前全球仅有索尔维、阿科玛等少数国外企业实现量产,考虑到其战略意义,PEKK 材料亟需实现国产化。公司于 2013年开始进行 PEKK独立研究,十年磨一剑,打破国外技术封锁,成功实现 PEKK 连续化及规模化生产,并取得 PEKK 相关发明专利 35项,形成了一套自有的完整生产技术体系,填补了国内 PEKK 生产技术的空白。公司自主技术支持的 1000吨/年 PEKK 将于 2023年正式投产运行,届时公司将成为国内首家实现 PEKK 量产的企业,开启 PEKK 国产替代新时代。 投资建议公司作为全球氯化亚砜头部企业,积极拓展产业链下游产品,已逐步形成以氯化亚砜业务为基础,进一步延伸到高性能芳纶纤维的聚合单体间/对苯二甲酰氯、对硝基苯甲酰氯等,再到高性能高分子材料聚醚酮酮(PEKK)及其相关功能性产品的立体产业结构,未来增长可期。鉴于公司主营产品氯化亚砜处于周期底部,新产品 PEKK和 LiFSI投产时间有所调整,预计公司 2023年-2025年分别实现营业收入12.93、23.57、33.40亿元(前值分别为 14.50、26.06、36.53亿元) 实现归母净利润 2.72、5.03、6.69亿元(前值分别为 3.46、6. 11、8.45亿元),对应 PE 分别为 32、17、13倍。维持公司“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1)行业竞争加剧; (2)下游需求不及预期; (3)原材料价格波动; (4)公司扩产进度不及预期。
新宙邦 基础化工业 2023-08-23 48.13 -- -- 50.60 5.13%
50.60 5.13%
详细
事件描述月19日晚间,公司发布2023年半年报,公司半年度实现营业收入34.33亿元,同比下降31.21%;实现归母净利润5.17亿元,同比减少48.52%;实现扣非净利4.79亿元,同比减少51.70%;实现基本每股收益0.69元/股,同比下降48.89%。 价格下滑致电解液盈利承压,公司产能扩张+一体化布局稳步推进公司电解液板块半年度实现营业收入21.96亿元,同比下降43.63%;毛利率为15.73%,同比减少14.16pcts。公司业绩下滑主要原因是国内电解液产能扩张增速,导致行业竞争加剧,叠加上游原材料价格波动,使得电解液价格下降较快。根据百川盈孚数据,2023H1国内电解液均价为4.07万元/吨,同比降低59.18%;毛利2418.57元/吨,同比降低82.94%。为了应对国内电解液市场激烈的竞争,公司近年来加速产能扩张的节奏,目前拥有电解液产能约27万吨,未来三年产能预计将扩张至超百万吨。同时,公司“溶剂+添加剂+新型锂盐”的一体化布局战略稳步推进,淮安5.9万吨锂电添加剂项目预计2023年试生产。随着公司产能扩张加速、溶剂及添加剂布局逐步完善,公司电解液盈利韧性将逐步凸显。 高端氟精细化学品量利齐升,打开长期成长空间公司有机氟板块半年度实现营业收入7.47亿元,同比增长38.33%;毛利率为72.39%,同比增长11.04pcts。公司氟精细化学品实现量利齐升,主要原因为:一方面,AI的快速发展使得半导体与数据中心含氟冷却液等产品的需求旺盛,叠加海外环保政策收紧导致3M公司加速退出PFAS相关产品的生产,全球电子级氟化液供给逐步紧张,价格中枢上移。另一方面,由于高端精细氟化工行业,特别是半导体领域准入壁垒高、技术迭代快、验证周期长,因此国内合格供应商较少,公司市占率在此期间稳步提升。展望未来,公司加速产能和品类扩张,海斯福二期项目(1.94万吨)预计将在2024年投产,海斯福三期项目(3万吨)预计将于2026年投产。随在建产能逐渐建成投产,公司未来有望获得更高市场份额,打开长期成长空间。 投资建议公司作为国内电解液行业头部企业,规模化优势显著。同时,公司有机氟化学品和半导体化学品逐步进入快速放量期,未来业绩增速可观。预计公司2023年-2025年分别实现营业收入87.59、120.67、180.42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12.99、19.18、27.05亿元,对应PE分别为28、19、14倍。维持公司“买入”评级。l风险提示(1)原材料价格上涨带来成本的升高;(2)客户开拓不及预期;(3)产能释放进度不及预期;(4)下游需求不及预期。
川发龙蟒 基础化工业 2023-08-15 8.32 -- -- 8.34 0.24%
8.34 0.24%
详细
事件描述2023年 8月 9日晚,川发龙蟒发布 2023年半年度业绩报告,2023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 36.56亿元,同比下降 31.82%;实现归母净利润2.32亿元,同比下降 70.58%;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 1.92亿元,同比下降 72.10%;基本每股收益 0.13元/股,同比下降 69.77%。 磷化工景气周期下行致公司上半年业绩承压,下半年有望环比改善磷化工行业景气周期下行,公司主营磷化工产品盈利下滑。工业级磷酸一铵:由于上游核心原料磷矿价格处于高位,且工业级磷酸一铵国际、国内市场价格持续下滑,导致公司该板块盈利收窄。公司工业级磷酸一铵在新能源电池磷酸铁锂市场的应用稳步提升,同比增长 102.25%,未来随公司在新能源领域布局逐步完善,有望实现盈利能力提升。肥料级磷酸一铵:由于肥料级磷酸一铵出口受阻,且产品降价向上游传导至硫磺、硫酸、合成氨等原料,下游客户采购趋于谨慎,导致量价齐跌,业绩有所下滑;复合肥:受天气、环保要求逐年提高等因素影响,复合肥行业景气度下滑,企业经营承压,但未来随旺季来临,以及新型肥料、功能性肥料逐渐替代传统肥料,复合肥板块发展空间广阔。 公司加速布局上游资源,深化“矿化一体”优势公司坚持打造“硫-磷-钛-铁-锂-钙”多资源绿色低碳产业链,补齐上游资源短板。磷矿方面,公司现拥有磷矿资源 1.3亿吨。公司拥有天瑞矿业、白竹磷矿、绵竹板棚子磷矿等的采矿权,其中,天瑞矿业磷矿设计产能为 250万吨/年,龙蟒磷化工磷矿生产规模为 60万吨/年,襄阳基地白竹磷矿生产规模 100万吨/年,随项目全部达产后,公司将具备磷矿生产能力 410万吨/年。公司规模和成本优势显著,将进一步增强公司矿化一体化优势,提升公司产品核心竞争力。 新能源材料项目稳步推进,未来有望持续放量公司持续加码新能源材料领域,有望开启第二增长曲线。德阿锂电新能源项目 2万吨磷酸铁锂装置已经投料试车。德阳川发龙蟒锂电新能源材料项目已于 2022年 3月开工,建成后将形成年产 20万吨磷酸铁、20万吨磷酸铁锂生产能力,预计一期项目 2024年底前投产,项目整体达产后,可实现年销售收入 214亿元,有利于带动产业链上下游集聚发展。 公司攀枝花一期项目建设 10万吨磷酸铁锂和 10万吨磷酸铁,预计 2024年 9月前投产。南漳年产 5万吨磷酸铁生产线及配套设施项目以及荆州年产 5万吨磷酸铁及 40万吨硫磺制酸项目正有序推进中。在我国碳中和长期战略目标背景下,磷酸铁锂市场需求广阔,公司积极下延布局磷酸铁锂项目,未来有望实现业绩持续增长。 投资建议根据公司“矿化一体化”成本优势显著,公司磷化工板块 2023H2景气度预期有所回升,以及公司新能源材料项目有序推进,将为公司带来第二成长空间。公司预计 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 4.92、6.85、9.27亿元,同比增速为-53.8%、39.2%、35.4%。当前股价对应 PE 分别为 32、30、22倍。维持“买入”评级。 投资建议 (1)下游需求不及预期; (2)行业竞争加剧; (3)宏观经济波动。
蓝晓科技 基础化工业 2023-07-31 57.14 -- -- 65.10 13.93%
65.10 13.93%
详细
GLP-1减肥降糖药市场空间广阔,预计2025年全球达252亿美元全球肥胖人口日益增加,减肥市场潜在空间较大。全球超重及肥胖人口数量逐年增加,根据《WordObesityAtas2023》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超重/肥胖人士达26.03亿人,占比38%,预计2035年人数将增长到40.05亿,占比将首次超过全球总人口的一半。同时,中国的肥胖人数也在持续增长,沙利文预计2030年我国肥胖总数将达到3.29亿人。 未来随着肥胖人群的增加、国家相关政策的出台、居民体重管理和健康意识的增强,减肥潜在市场空间较大。 药物减肥效果显著且风险较小,未来渗透率有望持续提升。从减肥方式的实施来看,运动减肥和节食减肥占据主流,药物减肥目前渗透率依旧较低。我们预计,未来药物减肥的接受度有望不断上升,这主要受益于药物减肥的几大优点:1.药物相对于运动减肥,药物减肥的见效快,简单易行;2.相对于节食减肥,药物减肥持续性更强,效果更显著;3.相对于手术减肥,药物减肥风险性更低且可以得到较好的控制。综上,药物减肥更加适合当代快节奏生活人群对减肥方式的期待,在未来的减肥市场上大有可为。 GLP-1成为药物减肥主流,全球众多企业加速布局。GLP-1药物凭借高安全性和较小的副作用逐步成为药物减肥主流,其中长效GLP-1凭借更长的时效性和便利性,是未来GLP-1药物的发展趋势。根据湃肽公司官网,长效GLP-1药物市场预计将会在2025年增长到252亿美元,在2030年增长到379亿美元,期间复合年增长率将达到8.5%。目前,全球众多企业加速布局GLP-1减肥药市场。国外的企业如诺和诺德、礼来等均已完成相关药物的研发和上市,并且取得了较大的成功,市场关注度持续高涨。在国外企业不断研发创新的同时,国内企业也在积极开发,如华东医药是中国大陆目前唯一一家拥有利拉鲁肽注射液肥胖或超重适应症上市批文的医药企业。除华东医药外,国内市场有众多企业开始入局该赛道,目前已有112款GLP-1类新药进入临床阶段。未来随着相关药品的上市,GLP-1药物将迎来较长的黄金发展时期。 替尔泊肽VS司美格鲁肽:替尔泊肽综合性能更优替尔泊肽在减重效果和副作用方面较司美格鲁肽有优势。减重效果方面,研究显示,1mg司美格鲁肽治疗组和5、10、15mg替尔泊肽治疗组患者40周后,体重分别降低5.7、7.6、9.3、11.2kg;此外,替尔泊肽治疗组体重至少降低5%的患者比例为65%(5mg)、76%(10mg)和80%(15mg),1mg司美格鲁肽治疗组仅为54%;此外,该研究还分别分析了各组体重至少降低10%、15%的患者比例,结果都显示各剂量替尔泊肽治疗组体重降低量显著高于司美格鲁肽组。 替尔泊肽综合副作用小于司美格鲁肽。注射替尔泊肽常见的不良反应(发生率≥5%)包括恶心、腹泻、食欲下降、呕吐、便秘、消化不良、腹痛等。大多数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在剂量增加期间,且发生率与剂量相关,并随着时间推移而减少。通过与司美格鲁肽的副作用发生情况对比发现,替尔泊肽(10mg)组的低血糖发生率低于司美格鲁肽(1mg)组;接受替尔泊肽(5mg)治疗患者的呕吐(5.7%)、腹泻(13.2%)、恶心(17.4%)发生率与司美格鲁肽组(1mg)基本相当。所有胃肠道副作用替尔泊肽(5mg)组发生率40%,司美格鲁肽组(1mg)为41.2%。 总体而言,替尔泊肽的副作用更小。 替尔泊肽双靶点机制是GLP-1药物发展趋势。不同于仅靶向GLP-1R的司美格鲁肽,替尔泊肽是一种新型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GLP-1)和葡萄糖依赖性促胰岛素多肽(GIP)双受体道激动剂。此种机制有助于减少受众的饥饿感、卡路里摄入量并增加能量消耗,从而提供更好的减肥效果。因此,双靶点机制的替尔泊肽将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 替尔泊肽扩展其他适应症,具备长期成长空间。替尔泊肽对于肥胖和/或超重伴有射血分数保留的心衰(HFpEF)、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患者的潜在治疗作用,以及针对慢性肾脏病(CKD)和肥胖症代谢结局(MMO)的研究正在研究过程中。替尔泊肽仅治疗II型糖尿病适应症就有如此威力,如后续获批肥胖症、OSA、NASH等代谢领域适应症,替尔泊肽的市场潜力未来可期,长期成长空间较大。 蓝晓科技:固相合成载体业务有望充分受益于替尔泊肽产业化多肽合成工艺多样,固相合成法因高收率和高效率关注度日益增长,将带动核心耗材固相合成载体需求。相比液相合成法,固相合成法操作方便,重复进行的偶合操作易于实现多肽产业的自动化处理。同时,较高的产品收率和纯度,能更加快速对下游客户日益增长的需求做出反应,也极大地促进了多肽药物的研究发展,因此其关注度日益增长,礼来的降糖和减肥药替尔泊肽就是采用固相合成法。而固相合成载体作为多肽固相合成法的核心耗材,将充分受益于固相法的推广和普及,未来有望迎来需求的高增长。 固相合成载体技术壁垒较高,蓝晓科技深耕行业多年,有望受益于礼来替尔泊肽产业化。固相合成法的特殊工艺对固相合成载体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如化学性质稳定不与试剂、氨基酸发生反应,空间位阻小,有一定的机械强度等。同时,为了不影响后续产品的纯化和良率,要求固相合成载体后续易切除且不易发生副反应。综上,固相合成载体技术壁垒较高且品类多样,对相关企业的研发实力要求较高。蓝晓科技深耕行业多年,持续关注产品创新和技术研发,基本实现多肽固相合成载体品类全覆盖。同时,公司在原有多品类固相合成载体的基础上,对产品和服务进行了延伸,为客户提供预接氨基酸固相合成载体,且预接氨基酸产品的单杂、二肽等含量可控制在0.1%以下。此外,公司的另一业务层析介质能用于多肽产品的纯化,与固相合成载体业务相配套,进一步增加了公司业务的协同能力。基于以上,公司固相合成载体成功进入礼来供应链,成为了礼来减肥降糖药物替尔泊肽固相合成载体的主要供应商,发展空间广阔。 投资建议公司是国内吸附分离材料头部公司,率先打破外国技术封锁,实现高端吸附分离材料国产化。固相合成载体领域,公司深耕多年,目前成功进入礼来替尔泊肽供应链,固相合成载体也成为公司生命科学大板块的第二极,未来发展空间广阔。综上,预计公司2023-2025年实现营业收入26.62、33.63、40.21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7.87、10.10、11.91亿元,对应PE分别为36、28、24倍。维持公司“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1)行业竞争加剧;(2)下游需求不及预期;(3)客户验证进度不及预期;(4)公司扩产进度不及预期;(5)新产品开发进度不及预期。
龙佰集团 基础化工业 2023-05-11 16.46 -- -- 16.98 3.16%
19.35 17.56%
详细
事件描述4 月27 日晚间,公司发布2022 年度报告及2023 年一季度报告,2022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41.13 亿元,同比增长17.25%;实现归母净利润34.19 亿元,同比降低26.88%。2023 年第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9.72 亿元,同比增长14.91%;实现归母净利润5.79 亿元,同比降低45.55%。 钛白粉行业景气度低迷,钛产业链加速建设保障产能扩张2022 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41.13 亿元,同比增长17.25%;实现归母净利润34.19 亿元,同比降低26.88%;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32.69亿元,同比减少29.14%。公司收入稳步增长,盈利能力有所降低,主要是由于2022 年上半年硫磺、硫酸等原材料价格上涨,下半年市场需求缩紧,钛白粉、铁精矿价格迅速下跌,导致2022 年公司经营效益收窄。但公司拥有 “钛精矿-富钛料-钛白粉、海绵钛”完整产业链,可自产钛精矿、硫酸等原料,合成金红石、高钛渣等中间产品,保障钛白粉的持续生产及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同时硫酸亚铁、铁精矿、四氯化钛等副产品对外销售保持盈利,保障公司在钛白粉行业景气度低迷的大环境下,持续扩张产能,截至 2022 年底,钛白粉产能增长至151 万吨。此外,公司突破了微细粒钛铁矿回收技术,解决了微细粒钛铁矿回收世界性难题,减少钛矿资源的浪费,相关已开始实施,预计于 2023 年 7 月投产,增加钛精矿产能22 万。单季度看,2023 年第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9.72 亿元,同比增长14.91%;归母净利润5.79 亿元,同比减少45.55%。目前,钛白粉价格基本稳定,根据iFinD 数据,华中地区钛白粉均价自2023.03.08日开始保持不变,锐钛型和金红石型报价分别为1.39 万元/吨和1.59万元/吨。从原材料的角度来看,钛白粉主要原材料硫酸价格重回低位,公司营业成本逐渐回归正常水平。 布局海绵钛打造新业绩增量,产能跃居全球第一,产销量创下新高2022 年,受益于航天航空、海洋工程等下游领域快速发展,海绵钛均价增长稳定,市场整体运行良好。未来,随着我国大型飞机国产化进程加快,优质海绵钛的需求也将迅速增长,市场需求存在巨大上升潜力,预计2026 年海绵钛表观消费量将达至约31.38 万吨,2021年至2026 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14.7%。公司在海绵钛业务方面,于2019 年通过收购新立钛业进入钛金属行业,并将海绵钛业务全部整合到云南国钛,并依托公司已有的高钛渣、熔盐氯化及大型沸腾氯化技术,不断扩张海绵钛产能,产销量也创下新高,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海绵钛产能达到5 万吨/年,跃居全球第一,在建产能3 万吨/年,海绵钛产量达3.81 万吨,同比增长 156.47%,销量达3.66 万吨,同比增长 161.68%。新建产能方面,云南国钛年产3 万吨转子级海绵钛智能制造技改项目二期(1.5 万吨)和甘肃国钛3 万吨/年转子级海绵钛技术提升改造项目二期(1.5 万吨)均在进行设备安装。 新能源材料纵向一体化布局全面突破,横向延伸氢能拓展新业务受新能源汽车普及,电化学储能市场颁布利好政策以及下游应用需求增长影响,公司于2021 年上半年开始充分利用自身技术和成本优势全面布局新能源产业,培育第二增长曲线,目前进展顺利。2022 年,公司年产20 万吨电池材料级磷酸铁项目、年产20 万吨锂离子电池材料产业化项目(一期 5 万吨磷酸铁锂)、年产10 万吨锂离子电池用人造石墨负极材料项目(一期 2.5 万吨石墨负极)、年产20 万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一体化项目(一期 5 万吨石墨化)均已进入量产阶段,产能利用率逐渐提升。据公司年报披露,目前公司具有磷酸铁产能10 万吨/年,磷酸铁锂5 万吨/年,石墨负极2.5 万吨/年(含石墨化),石墨化5 万吨/年。报告期内,公司生产磷酸铁 2.6 万吨,销售磷酸铁 2.04 万吨;生产磷酸铁锂 5406 吨,销售磷酸铁锂4472 吨;生产负极产品 11728 吨,销售负极产品 10019 吨。此外,公司还将业务延伸至氢能领域,与氢通新能源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拟在化工工业副产氢高效利用、氢燃料电池系统生产、氢燃料电池车应用推广等方面开展实质性合作,共同推进氢能的发展。 投资建议考虑到钛白粉价格处于历史低位,公司盈利能力略有下滑,预计公司2023 年-2025 年分别实现营业收入279.69、342.03、418.89 亿元(2023、2024 年前值为279.69、341.86 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34.44、42.93、55.19 亿元(2023、2024 年前值为46.60、55.33亿元),对应PE 分别为12X、10X、7X。维持公司“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1)公司技术研发进度不及预期;(2)公司产能释放速度不及预期;(3)原材料价格波动;(4)下游需求不及预期。
兴发集团 基础化工业 2023-05-10 23.12 -- -- 24.45 1.16%
26.05 12.67%
详细
事件描述4 月28 日晚间,公司发布2023 年一季报,公司第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65.71 亿元,同比下降25.02%;实现归母净利润4.49 亿元,同比减少74.21%。实现扣非净利4.12 亿元。实现基本每股收益0.40 元/股,同比下降74.52%。 磷化工行业景气度下行,公司盈利能力有所下降公司2023 年Q1 实现营业收入65.71 亿元,同比下降25.02%;实现归母净利润4.49 亿元,同比减少74.21%。公司业绩显著下降主要原因是草甘膦、有机硅DMC 等周期性产品市场价格持续下跌,23Q1 跌幅扩大。根据百川盈孚数据,一季度草甘膦均价为42584 元/吨,同比下降41.93%,已跌至行业成本线附近,价格回落使得客户采购趋于谨慎,市场订单不足,叠加草甘膦终端仍有较多库存待消化,公司草甘膦产品盈利能力大幅削减;受房地产不景气以及下游部分企业生产受限的影响,有机硅需求萎靡,23Q1 有机硅(DMC)价格持续下滑,一季度均价为16995 元/吨,同比下降48.52%,价格已跌破行业成本线,公司有机硅业务出现亏损。随草甘膦库存调至合理水平以及有机硅需求回暖,公司磷化工板块业务盈利能力将回升。 持续加码有机硅和湿电子化学品,成长板块蓄势待发有机硅:公司规划建设的2200 吨/年微胶囊项目,包括200 吨/年光变/温变微胶囊粉生产线、2000 吨/年相变、芳香、抗菌等微胶囊乳液生产线,其中一期550 吨/年已于3 月建成投产。在建内蒙兴发 40 万吨/年有机硅单体项目预计 2023 年底建成。同时,湖北兴瑞 8 万吨/年功能性硅橡胶项目在建、40 万吨/年有机硅新材料项目启动建设,强化了公司有机硅上下游的一体化进程;湿电子化学品:公司拟分拆兴福电子上市,目前正开展上市辅导验收,分拆后兴福电子将作为独立电子化学品业务平台,加速公司湿电子化学品业务发展。兴福上海专区在建4 万吨/年超高纯电子化学品项目(包括3 万吨/年电子级硫酸装置及配套工程,1 万吨/年电子级功能性化学品装置及配套工程,公用工程等),兴福宜昌基地在建项目(包括3 万吨/年电子级磷酸、2 万吨/年电子级氨水联产1 万吨/年电子级氨气、2 万吨/年电子级蚀刻液)预计在2023-2024年陆续投产,有望打开第二成长曲线。 积极布局锂电新材料板块,锂矿供应充足随新能源汽车产量的逐步提升,磷酸铁锂装机量比例提升,公司抓住机遇,开拓锂电新材料领域。公司在建 20 万吨/年磷酸铁及配套 10 万吨/年湿法磷酸精制技术改造项目,预计 2023 年 6 月建成投产。同时,湖北磷氟锂业规划建设年产20 万吨磷酸二氢锂项目,其中一期规划产能10 万吨/年,预计2023 年6 月建成投产 。此外,公司与四川思特瑞规划合作建设年产300 万吨锂辉石选矿装置,一期建设60 万吨/年,预计2023 年10 月建成投产。公司已与当地锂矿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公司对于生产的锂精矿享有优先采购权。 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023 年-2025 年分别实现营业收入268.55、338.80、381.91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45.02、55.35、64.10 亿元,对应PE 分别为6、5、4 倍。维持公司“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1)项目投产进度不及预期;(2)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风险;(3)相关政策变动风险;(4)国际贸易风险;(5)环保政策风险。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2/3 转到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