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晓鸣股份
|
农林牧渔类行业
|
2025-04-21
|
20.62
|
--
|
--
|
20.91
|
1.41% |
-- |
20.91
|
1.41% |
-- |
详细
事件:公司近日发布 2024年报及 2025年 1季报。 24年, 实现营收97064.72万元, 同比增长 16.83%; 净利润为 4481.34万元, 同比增长128.95%; 归母净利润为 3414.04万元, 同比增长 122.84%; 基本 EPS 为0.24元。 25/Q1, 实现营收 39390.23万元, 同比增长 125.09%; 归母净利润为 9902.5万元, 同比增长 1102.08%;基本 EPS 为 0.52元。 点评如下: 1、 种鸡业务下半年量价齐升, 盈利高增。 2024年, 公司鸡产品销售数量共计 22992.1万羽, 同比下降 2.58%, 商品代雏鸡的市场占有率继续保持在 20%以上。 商品代雏鸡销量的略减主要系上半年受行业周期影响,公司采取柔性生产策略,调整了商品代雏鸡的销售数量。 到下半年, 随着市场价格上涨, 公司加大了商品代雏鸡的销售数量, 该业务实现了量价齐升。 2024年, 公司鸡产品实现收入为 77243.6万元, 同比增长了 16.63%,占营收比重为 79.58%, 较上年相比基本持平。 鸡产品平均销价约 3.36元/羽, 同比上涨了 0.55元/羽,涨幅为 19.72%。 同期, 玉米、豆粕等原料价格震荡下跌及公司养殖生产效率提升带来了成本端下沉和毛利率上升。 2024年, 公司主营业务毛利率为 16.46%,较上年上升了 15.92个百分点。 2025年 1季度, 鸡产品价格继续上涨, 带动公司主营业务毛利率水平进一步上升至 29.38%, 单季度盈利创出历史新高。 初步判断, 2025年 2季度国内商品代雏鸡供给继续偏紧, 鸡产品价格有望继续高位运行。 受此影响, 公司业绩有望保持高增。 2、 种鸡业务销售能力提升明显, 渠道和客户结构持续优化。 公司拥有完善的销售体系, 2024年, 各销售事业部通过数字化管理框架,全面提升了营销管理水平,有效推动了公司整体营销能力的提升, 销售模式持续优化。 全年实现直销收入为 71445.44万元, 在总收入的占比为 73.61%,占比较上年的 68.39%提升了 5.22个百分点。 3、盈利预测及评级: 给予“增持” 评级。 预计, 公司 2025年归母净利润为 2.05亿元, EPS 为 1.09元,对应 PE 为 20倍。公司是集祖代和父母代蛋种鸡饲养、蛋鸡养殖工程技术研发、种蛋孵化、雏鸡销售、食品销售、技术服务于一体的的“引、繁、推”一体化科技型蛋鸡制种龙头, 产品质量优势、 大客户优势都十分明显, 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因素: 雏鸡价格变化和原料价格变化不达预期
|
|
|
瑞普生物
|
医药生物
|
2025-04-18
|
16.90
|
--
|
--
|
17.67
|
4.56% |
-- |
17.67
|
4.56% |
-- |
详细
事件: 公司近日发布 2024年年度报告,公司 2024年实现营收 30.7亿元,同增 13.32%,实现归母净利润 3.01亿元,同减 33.7%, 主要是制剂及原料药的收入和利润下滑,以及非经常性损益变动导致。其中, 2024Q4实现营收 13.23亿元,同增 17.93%,实现归母净利润 0.56亿元,同减68.88%。 畜禽动保主业稳健发展: 2024年,公司禽用生物制品实现营业收入10.76亿元,同增 15.9%, 公司与多家大型养殖集团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通过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帮助客户实现降本增效,进一步巩固了市场地位;畜用生物制品实现营业收入 2.11亿元,同比增长 49.78%, 公司积极补强产业结构, 2024年收购保定收骏 100%股权后,间接持有必威安泰 55.2%的股权,业务版图延伸到口蹄疫疫苗。此外,公司与中国农业科学院都市农业研究所、申基生物等单位合作开展科研项目,加速创新进程。 宠物动保板块布局进一步完善: 2024年,公司宠物板块实现收入 6.9亿元, 宠物生物制品实现营业收入 3,744万元,同比增长 849.09%,主要系 2024年猫三联疫苗收入贡献;宠物供应链实现营业收入 6.33亿元,同比增长 37.66%, 以代理进口产品销售为主。公司控股中瑞供应链 56.31%股权,深度协同“三瑞齐发”即“瑞普生物-瑞派宠物医院-中瑞供应链”三大板块,打通“研发-生产-流通-服务”价值闭环,赋能公司宠物医疗业务增长。 盈利预测及评级: 我们预计 2025-2027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35.29亿元、 38.82亿元、 42.71亿元,同比增长 14.97%、 10%、 10%,对应归母净利润 3.87亿元、 4.39亿元、 5.11亿元,同比增速为 28.68%、 13.49%、16.47%, 对应 EPS 分别为 0.83元、 0.94元、 1.1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升: 重大动物疫病、 新产品研发不及预期、 产品价格等。
|
|
|
益生股份
|
农林牧渔类行业
|
2025-04-03
|
9.36
|
--
|
--
|
10.88
|
16.24% |
-- |
10.88
|
16.24% |
-- |
详细
事件:公司近日发布2024年年报,实现营业收入31.36亿元,同比-2.7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04亿元,同比-6.84%;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为5亿元,同比-7.41%;点评如下:种鸡业务收入略有下降,毛利率上升。2024年,公司种鸡业务实现营收226.96亿元,同比-9.5%;收入下降,主要是和种鸡销量下降有关。 2024年,公司父母代白羽肉种鸡雏鸡销量约1200万套,商品代白羽肉鸡雏鸡销量约5.7亿羽,较上年同比有所下降。由于商品代雏鸡价格同比上涨,单位成本下降,使得种鸡业务毛利率有所上升。2024年,公司种鸡业务毛利率为33.54%,较上年上升了0.28个百分点。2024年,公司从海外引进种鸡超过23万套,占同期全国海外引进总量的四分之一,较上年增加了约7万套,增幅约4成。在白鸡祖代引种规模上,公司牢牢占据行业龙头地位。在引种增加的基础上,预计公司2025-2026年种鸡销量稳步增长。 种猪业务开始放量,收入快速增长。2024年,公司种猪产能稳步释放,种猪存栏量、产量和销量均创下历史新高。产能释放推动收入大幅增长。公司种猪业务实现收入2.23亿元,同比+320.39%,毛利率为3.08%,较上年同期降0.45个百分点。预计,2025年公司种猪产能将继续释放,产量和销量将会大幅提升。随着产能释放和产销量的增长,产能里用上升,种猪业务成本将下沉,毛利率有望上升。 给予“买入”评级。预计2025-2026年公司净利润为5.78亿元/7.34亿元,EPS为0.52元/0.66元,对应PE为17.77/14倍。公司是国内白羽肉鸡祖代环节的龙头,引种规模优势比较明显,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因素。鸡苗价格变化不达预期,禽流感疫情再次爆发影响产销量
|
|
|
牧原股份
|
农林牧渔类行业
|
2025-03-26
|
38.29
|
--
|
--
|
43.50
|
13.61% |
|
43.50
|
13.61% |
-- |
详细
事件:近期公司发布2024年年报。2024年公司实现营收1379.47亿元,同增24.43%;归母净利润178.81亿元,同增519.42%(去年同期亏损42.63亿元)。其中24年Q4公司实现营收411.72亿元,同增47.61%;归母净利润74.00亿元,同增405.67%(去年同期亏损24.21亿元)。 生猪养殖业务及屠宰业务稳健发展:1)生猪养殖业务,2024年,公司生猪养殖实现收入1362.29亿元,同增25.88%;实现生猪销售7160.2万头,同增12.20%(其中仔猪565.9万头,种猪46.5万头,商品猪6547.7万头),占全国生猪总出栏量的份额为10.19%。2)屠宰业务,2024年公司屠宰生猪1252.44万头,销售鲜、冻品等猪肉产品141.59万吨,公司屠宰、肉食业务实现营业收入242.74亿元,同增11.03%。 生猪养殖成本持续降低,屠宰业务持盈利能力显著改善:1)生猪养殖业务受益于生产成绩改善及饲料价格下降,公司完全成本从24年1-2月的15.8元/kg降到年底的13元/kg左右,全年平均成本达14元/kg左右,2025年2月份进一步下降至12.9元/kg,2025年全年的平均成本目标为12元/kg。2)2024年公司屠宰业务产能利用率在43%左右,公司积极拓展屠宰肉食业务销售渠道,持续优化客户结构与产品结构,头均亏损从2023年的70元下降至2024年的50元左右,并在12月实现了单月盈利。 积极回报股东,凸显公司价值:公司2024年度利润分配预案为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5.72元(含税),分红总额30.83亿元(含税)。如本议案获得股东大会审议通过,2024年公司现金分红总额为75.88亿元(含税),占净利润的比例为45.38%。 盈利预测和投资评级:牧原股份作为是生猪养殖龙头企业,生猪养殖成本持续降低,成本优势不断增强。我们预计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11.9亿元、266.9亿元、351.3亿元,EPS分别为3.88元、4.89元、6.43元,对应25、26、27年PE分别为9.94、7.9、6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猪价持续低迷、消费复苏不及预期、重大疾病风险等。
|
|
|
温氏股份
|
农林牧渔类行业
|
2025-01-20
|
15.82
|
--
|
--
|
16.71
|
5.63% |
|
18.57
|
17.38% |
|
详细
公司近日发布业绩快报。 2024年, 公司预计实现营业收入超 1000亿元,归母净利润为 90亿元-95亿元, 大幅扭亏为盈; 预计 2024年第四季度归母净利润区间为 26亿元-31亿元。 生猪出栏快速增长, 成本持续下降。 公司 2024年生猪养殖业务完成既定销售目标, 全年肉猪出栏 3018.28万头,同增 15%; 毛猪销售均价16.71元/公斤, 同比上涨 12.83%; 毛猪出栏均重 122.4公斤/头, 同增2.81%。 其中, 第 4季度出栏肉猪 862.07万头,同增 8.6%; 销售均价 16.75元/公斤, 同比上涨 16.18%, 环比下跌 14.04%。 成本方面, 公司 2024年全年肉猪养殖综合成本约 7.2元/斤,同比下降约 1.2元/斤, 完成年初既定目标。 第四季度肉猪养殖综合成本为 6.7元/斤,季度环比下降 0.2元/斤。 盈利方面, 估算 2024全年头均盈利约 282元, 第 4季度头均盈利约335元。 公司初步制定 2025年肉猪(含毛猪和鲜品)销售目标约 3300-3500万头,全年平均肉猪养殖综合成本控制目标为 6.5元/斤。 肉鸡出栏稳步增长, 成本持续优化。 公司 2024年黄鸡业务完成既定销售目标, 全年销售黄鸡 12.08亿只, 同增 2.1%; 全年毛鸡销售均价 13.06元/公斤,同比下跌 4.60%。 成本方面, 公司 2024年全年毛鸡出栏完全成本降至 6元/斤左右,同比降低 0.8元/斤,实现成本控制目标。 第四季度,公司毛鸡出栏完全成本降至 5.7元/斤,环比下降 0.3元/斤左右。 盈利方面, 估算 2024年全年羽均盈利 1.74元, 第 4季度羽均盈利约 2.4元。 公司初步制定 2025年肉鸡销售量同比增加 5%或以上, 预计成本还将继续优化。 盈利预测及投资建议。我们预计, 2024-2026年公司归母净利润 96.47亿元/91.18亿元/67.62亿元, 当前对应 2025年 PE 为 11.45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爆发重大疫病、 猪价大幅波动、 原料价格大幅波动等
|
|
|
牧原股份
|
农林牧渔类行业
|
2025-01-20
|
36.42
|
--
|
--
|
38.45
|
5.57% |
|
43.50
|
19.44% |
|
详细
公司近日发布业绩快报。 2024年,公司预计实现净利润 180-190亿元, 上年亏损 41.68亿元; 归母净利润为 170亿元-180亿元, 大幅扭亏为盈; 预计 2024年第四季度归母净利润区间为 65亿元-75亿元。 生猪养殖完全成本持续领先, 出栏量超过 7000亿头。 公司 2024年生猪养殖业务达到既定销售目标上限,全年共销售生猪 7160.2万头, 同比增 12.2%; 其中, 出栏商品猪/仔猪/种猪为 6547.7/565.9/46.5万头。 经简单测算, 全年毛猪销售均价为 16.49元/公斤,同比上涨 13.91%; 其中,第 4季度出栏肉猪 2146.3万头,同增 27.71%;销售均价 16.22元/公斤,同比上涨 13.88%,环比下跌 14.08%。成本方面, 经简单测算, 公司 2024年全年肉猪养殖综合成本约 7.06元/斤,同比下降约 0.94元/斤, 估计第4季度肉猪养殖综合成本约 6.6元/斤。 公司降本成效显著, 成本控制在业内持续领先。 盈利方面, 估算 2024全年头均盈利约 296元, 第 4季度头均盈利约 362元。 2024年末, 公司能繁母猪存栏量为 351.2万头, 同比增长 13.3%。 盈利预测及投资建议。我们预计, 2024-2026年公司归母净利润188.09亿元/183.03亿元/152.33亿元,当前对应 2025年 PE 为 10.82x,上调至“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爆发重大疫病、 猪价大幅波动、 原料价格大幅波动等
|
|
|
登海种业
|
农林牧渔类行业
|
2024-11-04
|
10.15
|
12.15
|
17.96%
|
11.97
|
17.93% |
|
11.97
|
17.93% |
|
详细
事件:公司近日发布2024年3季度业绩报告。2024年前3季度,公司实现营收5.78亿元,同比-11.55%,实现归母净利润5858.33万元,同比-38.57%;其中Q3单季实现收入17亿元,同比+0.01%,实现归母净利润583.79万元,同比-71.86%,主要系销售淡季小基数下正常波动。点评如下:核心主业逐渐稳定,单3季度毛利率环比回升。前3季度,公司面对竞争激烈的种子市场和逐渐下滑的粮食市场大环境,积极发挥“登海”品牌优势,依靠玉米种子产品多年来优良的市场表现力,强化营销力度,保持了核心主业的基本稳定发展趋势。Q1/Q2/Q3单季营收同比增速分别为-11.57%/-20.46%/0.01%,单季营收同比变化由负转正。 前3季度,净利润下滑幅度略超营收,主要是受毛利率下滑的影响,毛利率为27.31%,较上年同期下滑了3.59个百分点。但是看单3季度,毛利率开始回升,毛利率为31.93%,环比单2季度的24.45%上升了7.48个百分点。考虑到2024年下游粮食价格低迷和制种成本下降的影响,我们预计公司2025年种子业务毛利率有望企稳回升。 期末合同负债有所减少,主要受销售延迟的影响。Q3期末,公司合同负债为8.28亿元,同比减少22%。本年度种子预付款有所减少,主要是因为采购季玉米价格低迷影响了种植场户和经销商的备货积极性,导致采购有所延迟。预计2025年上半年,随着生猪存栏回升,将带动玉米需求和价格回暖,受此影响,玉米种植对于种子的采购需求将得到释放。 较早参与生物育种,先发优势明显,有望充分受益转基因商业化加速推进。国内转基因玉米种植已经由试点示范阶段进入到扩面提速阶段。预计未来3-5年内,转基因玉米种子推广面积将加速扩大。随着转基因玉米种子产业化的快速发展,种子行业将迎来增量市场空间,龙头企业凭借品种优势有望获得市场份额的提升。公司较早的就与大北农等国内先进转基因性状公司开展深入合作,现有多个转基因玉米新品种通过国审,先发优势明显。中期来看,随着与性状公司合作的持续深化,依托自身出色的玉米杂交育种优势,公司有望继续引领转基因种子时代的品种换代升级,进而分享行业门槛提高带来的份额提升红利。 公司长期竞争优势明显,维持买入评级。公司创始人五十年如一日地坚持育种研发创新和高产攻关,培育出了有杰出贡献的玉米自交系478、掖107、DH382、DH351、掖52106、8001、515、DH65232,完成了以掖单2号、掖单6号、掖单13号、登海661与登海605、登海618为代表的5代玉米杂交种的替代,多次引领了中国杂交玉米的发展方向。我们看好公司在玉米种质资源和品种等方面所形成的核心竞争优势和长远发展前景,维持“买入”评级。结合3季报业绩情况,调整公司23/24/25年归母净利润至2.36/3.31/3.97亿元。按照24年业绩给予45倍PE,未来6个月目标价12.15元。 风险提示:种子市场大幅波动,导致产品价格上涨不及预期
|
|
|
唐人神
|
食品饮料行业
|
2024-05-20
|
6.49
|
--
|
--
|
7.35
|
13.25% |
|
7.35
|
13.25% |
|
详细
1、养殖产业链一体化经营龙头,三大主业协同发展唐人神成立于1992年,作为首批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是国内领先的饲料、生猪和肉制品生产加工企业。 2023年,公司生猪出栏量371万头,同增72%;饲料销量708万吨,同增15%。截至目前,公司养殖业务在湖南、两广等省已建成了20多个育种基地和一批现代化楼房养殖基地,生猪产能规模达600万头。未来重点在湖南、两广、海南等区域布局,中长期规划产能目标是1000万头;饲料业务在国内拥有100多家子公司,产能达1400万吨;屠宰及肉制品在湖南等地拥有中西式肉制品加工基地和多条冷鲜肉加工生产线,肉制品和冷鲜肉产能规模分别为 10万吨和200万头。 2、生猪养殖业处于周期右侧景气确定性向上,公司将充分释放盈利弹性2006年以来,生猪养殖业经历了4轮猪周期,目前猪价正处于第4轮周期底部右侧,即将迎来新一轮上行周期,底部右侧特征有: 1)猪价底部低迷持续时间够长。自2023年初以来,猪价持续在13-16元区间低迷,行业累计亏损14个月,时长超过以往任何一轮底部阶段; 2)自2023年初至今,全国能繁母猪存栏水平持续下行,根据各方数据,预估行业产能累计去化约10%,新一轮周期启动的前提条件基本具备。 3) 3月初以来,猪价淡季不淡,逐渐上涨,预示着新周期正在启动。 随着猪价上涨,公司养殖和肉制品业务毛利率将显著上升。饲料业务毛利率近三年基本稳定,预计 24/25年也将有所回升。 3、养殖业务多举措并进,成本持续优化随着育种体系的优化和管理效率的提升,以及新建产能的释放和产能利用率的提升,成本优化不断推进。公司生猪养殖完全成本在2023年内下降了1元/公斤,降幅较大, 2024年Q1继续下降,低成本竞争力进一步增强。 4、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2024-2025年营业收入分别为36.74/43.14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42/18.12亿元,对应EPS分别为0.31/1.26元/股。我们认为公司作为养殖扩张速度较快和成本持续优化的企业,有望充分受益于猪周期反转,给予买入评级。 5、风险提示猪价大幅下跌;降本增效不及预期;粮价大幅上涨;疫情爆发风险等
|
|
|
登海种业
|
农林牧渔类行业
|
2023-10-31
|
15.07
|
18.32
|
77.86%
|
16.33
|
8.36% |
|
16.89
|
12.08% |
|
详细
事件: 公司近日发布 2023年 3季度业绩报告。 2023年前 3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6.54亿元,同比+16.0%,实现归母净利润 9536万元,同比-15.1%;其中 23Q3实现收入 1.71亿元,同比+37.7%,实现归母净利润 2079万元,同比+12291%,主要系销售淡季小基数下正常波动。 点评如下: 核心玉米种子业务稳定增长, 单 3季度整体毛利率回升。 前 3季度, 公司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发挥“登海”品牌优势,依靠玉米种子产品多年来优良的市场表现力,强化营销力度,保持了核心主业的稳定发展趋势。 前 3季度, 公司毛利率为 30.6%,较上年下降 2.6个百分点,主要系种子制种成本显著上升的影响。 单 3季度, 销售毛利率为 35.52%, 环比单 2季度上升了 10.72个百分点, 较上年同期上升了17.56个百分点,成本上升压力有所缓解。 预收款同比+24%,玉米种业景气向上可期。 Q3末, 公司合同负债为 10.7亿元,同比+24%。 合同负债上升,一方面是受益于下游玉米价格高企和下游农民种植积极性上升, 另一方面也是受益于公司持续加强的营销力度和突出的玉米种子品牌优势。单 3季度为种子销售淡季,低基数下导致公司净利润水平波动较大。 公司积极参与生物育种, 有两个品种列示农业部公示的转基因玉米新品种初审公示名单, 有望充分受益转基因商业化全面落地。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明确提出加快玉米大豆生物育种产业化步伐。 2023年 8月农业农村部公告称, 2023年转基因商业化试点范围将扩展至河北、内蒙古、吉林、四川、云南 5个省 20个县并在甘肃安排试种并标出了良好的效果,转基因玉米大豆抗虫耐除草剂性状表现突出,对草地贪夜蛾等鳞翅目害虫的防治效果在 90%以上,除草效果在 95%以上;转基因玉米大豆可增产 5.6%-11.6%。 2023年 10月 17日,农业部公示首批转基因玉米和大豆种子国审初审名单,共有 37个玉米种子产品和 14个大豆种子产品列示,公司有 2个品种列示其中。国审名单的公示意味着转基因产业化发展将进入全面落地阶段,预计将会给行业带来增量市场空间,给龙头企业带来市场份额的提升。 公司和大北农等国内先进转基因性状公司开展深入合作,未来有望凭借出色的玉米杂交育种优势,继续引领转基因全面落地后的品种换代升级,进而分享行业门槛提高带来的份额提升红利。 公司品种优势明显, 中长期前景可期,维持增持评级。 公司 50年如一日坚持育种研发创新和高产攻关,培育出了有杰出贡献的玉米自交系 478、掖 107、 DH382、 DH351、掖 52106、 8001、 515、 DH65232,完成了以掖单 2号、掖单 6号、掖单 13号、登海 661与登海 605、登海 618为代表的 5代玉米杂交种的替代,多次引领中国杂交玉米的发展方向。现有品种储备丰富,品种高产高抗特性突出, 2021年杂交玉米销售总额位列国内第二,登海 605、先玉 335全国推广面积位于全国玉米品种推广面积第 5位和第 6位。 我们看好公司在玉米种质资源和品种等方面所形成的长期竞争优势和长远发展前景,维持“增持”评级。 结合 3季报业绩情况, 维持公司 23/24/25年归母净利润至2.38/3.6/4.54亿元。按照 24年业绩给予 45倍 PE,未来 6个月目标价 18.4元,距离现价有 20+%的空间。 风险提示:种子市场大幅波动,导致产品价格上涨不及预期
|
|
|
大北农
|
农林牧渔类行业
|
2023-10-26
|
6.83
|
9.80
|
136.71%
|
7.16
|
4.83% |
|
7.45
|
9.08% |
|
详细
事件: 公司于近日发布 2023年 3季报。 前 3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39.14亿元,同增 8.31%;实现归母净利润-9.09亿元,上年同期为3.28亿元;扣非后归母净利润-9.52亿元,上年同期为-4.01亿元。 单 3季度, 实现营业收入 82.64亿元, 同减 5.02%; 实现归母净利润-1.34亿元,上年同期为 1.79亿元; 扣非后归母净利润-2.01亿元, 上年同期为 1.66亿元。 前 3季度业绩下滑主要受养殖业务的影响,但单季度亏损幅度明显收窄。 公司前 3季度出现亏损,业绩同比下滑明显,主要和生猪养殖业务表现不佳有关。 2023年前 3季度, 国内猪价表现持续低迷,养殖行业普遍亏损,公司养殖和饲料业务发展亦受到影响。进入 3季度,猪价有所反弹,公司养殖业务亏损幅度明显收窄。 受益于此,公司整体亏损幅度环比前两个季度也明显收窄。养殖业务方面,截至 2023年9月, 公司出栏生猪 416万头, 按照目前出栏速度,预计全年出栏 560-570万头,同时成本端也在不断优化,年度优化目标是 16元/公斤。 转基因产业化由试点进入大面积示范阶段,性状公司发展迎良机,公司性状产品优势突出,是最受益的标的。 2023年 10月 17日,农业农村部公示了国内第一批转基因玉米和大豆新品种的国审初审结果。我们认为,品种审定号的发放是国内转基因玉米和大豆产业化进程中的里程碑式的事件,标志着产业化由试点进入大面积示范阶段。 随着产业化的推进,性状公司和种子公司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良机。 大北农是转基因性状领域的龙头公司,其性状在首批转基因玉米和大豆审定号中的数量占比分别为 60%和 36%,领先地位非常突出。此外,公司通过下属子公司在转基因玉米品种环节取得了 3个品审号,占比约 8%。 因此, 未来公司不仅仅是通过向其他种子公司提供性状合作取得专利授权使用费收益, 还可以直接通过下属子公司出售转基因玉米品种获得更多收益。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公司深耕转基因玉米和大豆性状领域多年,先发优势和体系优势十分明显,我们看好其性状业务的长期盈利前景。此外, 其种子业务亦可借力性状优势再上一个新的台阶。猪价持续低迷,养殖行业产能加速去化在即, 我们预计 2024年猪价大概率周期反转, 相应的, 公司生猪养殖业务将否极泰来,迎来利润释放。 基于此,给予“买入”评级。预计公司 24/25年归母净利润 5.65/12.83亿元,对应 PE 为 50X/22X。 风险提示: 生猪价格走势不及预期, 转基因产业化推进进度不及预期。
|
|
|
隆平高科
|
农林牧渔类行业
|
2023-09-08
|
14.87
|
20.15
|
94.12%
|
17.00
|
14.32% |
|
17.39
|
16.95% |
|
详细
事件:公司近日发布2023年中期报告。上半年,实现营收17.84亿元,同增49%,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44亿元,较上年同期相比大幅减亏,上年同期-2.97亿元;扣非后归母净利润-1.55亿元,上年同期-2.3亿元。单2季度,实现营收7.19亿元,同增146.1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95亿元,上年同期-3.52亿元。点评如下:上半年减亏成效显著。减亏的主要原因是公司核心种子产品销量大幅提升,以及公司加快低效、无效资产的处置等。上半年,公司综合毛利率为42.22%,同比上升1.74个百分点;三项费用率为37.64%,同比下降了16.83个百分点,其中财务费用率下降最为明显,下降了8.1个百分点,主要系公司归还了部分美元贷款所致。 水稻、玉米种子等主导产品收入保持增长,毛利率上升。上半年,公司水稻种子板块内生和外延并举,成效显著。实现收入7亿元,同增34.4%。毛利率37.66%,同比上升1.23个百分点。内生方面,玮两优、冠两优、臻两优、隆晶优等新品系市场口碑好,销量持续提升;外延方面,收购了福建科力51%的股权,在水稻种子渠道、市场、制种基地上形成良好的协同和互补效应;同时在海外杂交水稻市场占有率进一步稳固,营收同比增长9.48%。玉米种子板块,国内和国外市场同时发力,上半年实现收入5.71亿元,同增74.89%;毛利率41.83%,同比上升1.43个百分点。国内市场,公司深耕黄淮海市场,完成了东华北、西北、西南及特用玉米板块的基本布局,实现品种和区域全覆盖;海外市场,增持部分隆平发展股份,加快国内外资源的融合协同创新;加强研发创新,积极参与转基因试点,创新成果储备丰富。公司积极参与国家转基因玉米产业化试点工作,取得重要进展。在研发创新方面,公司持续在全基因组选择、转基因育种、基因编辑等领域加强创新投入。公司创新成果储备丰富,报告期内公司与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联合申报的抗虫耐除草剂玉米BFL4-2获得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已创制出一批绿色安全水稻新种质。玮两优8612、玮两优7713、隆两优8612等3个品种被农业农村部冠名为超级稻品种;中玉303、晶两优华占、中麦578等入选为2023年农业主导品种;公司与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合作培育的国内首个镉低积累水稻品种臻两优8612,圆满完成湖南省政府下达的120万亩推广任务。有望充分受益转基因商业化全面落地,维持增持评级。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明确提出加快玉米大豆生物育种产业化步伐。2023年8月农业农村部公告称,2023年转基因商业化试点范围将扩展至河北、内蒙古、吉林、四川、云南5个省20个县并在甘肃安排试种并标出了良好的效果,转基因玉米大豆抗虫耐除草剂性状表现突出,对草地贪夜蛾等鳞翅目害虫的防治效果在90%以上,除草效果在95%以上;转基因玉米大豆可增产5.6%-11.6%。转基因商业化全面落地将给行业带来增量市场空间和龙头市场份额提升。公司种子产业布局全面,积极投身生物育种产业,具备成长为全球转基因种业巨头的潜力。维持“增持”评级。结合半年报业绩情况,下修公司23/24/25年归母净利润为1.67/5.92/7.68亿元。按照24年业绩给予40倍PE,未来6个月目标价18元,距离现价有20+%的空间。 风险提示:种子市场大幅波动,导致产品价格上涨不及预期
|
|
|
登海种业
|
农林牧渔类行业
|
2023-09-07
|
15.01
|
18.32
|
77.86%
|
15.94
|
6.20% |
|
16.89
|
12.52% |
|
详细
公司近日发布2023年中期报告。上半年,实现营收4.83亿元,同增9.8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457.63万元,同降33.50%;其中单2季度,实现营收2.2亿元,同增110.3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985.82万元,同增279.27%;点评如下:核心主业收入保持增长,毛利率承压。上半年,公司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发挥“登海”品牌优势,依靠品种多年来优良的市场表现力,强化营销力度,保持了核心主业的增长趋势。报告期,核心主业玉米种子业务实现营收4.54亿元,同增8.73%;销售毛利率28.18%,较上年同期下降了9.76个百分点。核心主业毛利率下滑,和行业基本同步,主要是受到制种成本上升的影响,原因有两个方面:1、粮价大幅上涨导致种植户对于制种收益要求的上升。2022年,国内玉米价格持续上涨,全国一等玉米粮库收购均价从年初的2750元/吨涨至年末的2950元/吨,区间涨幅超7%。2、制种地区高温热害、气候异常导致制种单产下降和单位制种成本上升。我们认为,中长期来看,全行业制种成本上升趋势有望缓解,主要理由有:1、粮价现已处历史高位,后续进一步上涨的空间有限,对下个年度制种成本的影响有望显著减弱;2、种子产品具有明显的后周期属性,粮价上涨之后种子产品提价的概率较大。预计,随着制种成本上升趋缓,核心主业盈利有望逐渐修复。 公司积极参与生物育种,有望充分受益转基因商业化全面落地。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明确提出加快玉米大豆生物育种产业化步伐。2023年8月农业农村部公告称,2023年转基因商业化试点范围将扩展至河北、内蒙古、吉林、四川、云南5个省20个县并在甘肃安排试种并标出了良好的效果,转基因玉米大豆抗虫耐除草剂性状表现突出,对草地贪夜蛾等鳞翅目害虫的防治效果在90%以上,除草效果在95%以上;转基因玉米大豆可增产5.6%-11.6%。转基因商业化全面落地将给行业带来增量市场空间和龙头市场份额提升。公司和大北农等国内先进转基因性状公司开展深入合作,未来有望凭借出色的玉米杂交育种优势,继续引领转基因全面落地后的品种换代升级,进而分享行业门槛提高带来的份额提升红利。 公司品种优势明显,中长期发展前景可期,维持增持评级。公司50年如一日坚持育种研发创新和高产攻关,培育出了有杰出贡献的玉米自交系478、掖107、DH382、DH351、掖52106、8001、515、DH65232,完成了以掖单2号、掖单6号、掖单13号、登海661与登海605、登海618为代表的5代玉米杂交种的替代,多次引领中国杂交玉米的发展方向。现有品种储备丰富,品种高产高抗特性突出,2021年杂交玉米销售总额位列国内第二,登海605、先玉335全国推广面积位于全国玉米品种推广面积第5位和第6位。我们看好公司在玉米种质资源和品种等方面所形成的长期竞争优势和长远发展前景,维持“增持”评级。结合半年报业绩情况,下修公司23/24/25年归母净利润至2.38/3.6/4.54亿元。按照24年业绩给予45倍PE,未来6个月目标价18.4元,距离现价有20+%的空间。 风险提示:种子市场大幅波动,导致产品价格上涨不及预期
|
|
|
唐人神
|
食品饮料行业
|
2023-09-04
|
6.44
|
9.60
|
90.48%
|
7.00
|
8.70% |
|
7.60
|
18.01% |
|
详细
事件:公司近日发布 2023 年中期报告。上半年,实现营收 134.8亿元,同比增长 18.39%;归母净利润为-6.64 亿元,上年同期为-1.39亿元;扣非后的归母净利润为-6.52 亿元,上年同期为-1.29 亿元;基本 EPS 为-0.48 元。单 2 季度,实现营收 69.56 亿元,同增 7.38%;归母净利-3.89 亿元,上年同期 882.15 万元。点评如下:饲料业务量增明显,毛利率小幅上升。上半年,饲料业务实现销量 319 万吨,同比增长 16%。其中,饲料外销 260 万吨,同增约 7%;实现收入 101.88 亿元,同增 7%;毛利率 6.51%,较上年同期上升 0.4个百分点。毛利率上升,一方面得益于业务积极向猪料等高毛利率产品转型,高端产品占比上升所致;另一方面得益于期间加强原材料集采和产能利用率提升所致。自 2022 年以来,公司饲料业务持续推进“产品向高端及大客户转型、营销向效率提升转型、管理向唐人家应用转型”三大战略,并且制定出台了三年发展规划,设定了股权激励考核指标,其中饲料业务 23/24 年外销量目标为 620 万吨/700 万吨。我们认为,公司饲料业务具有比较明显的品牌优势和渠道优势,未来发展可期。 养殖出栏量同增 92%,生产成绩指标改善明显。上半年,养殖业务实现生猪出栏 165.94 万头,同增 92%。其中,肥猪出栏 153.32 万头,同增 100.86%,占比 92%,仔猪出栏 12.62 万头;养殖业务实现收入 23.09 亿元,同增 78.09%。公司高度重视养殖业务发展,加大了对饲料营养、生产、兽医等人才培养和招聘力度,搭建了一支涵盖饲料营养、兽医、生产、管理等专业化人才在内的成熟养殖队伍,加强内部营运管理,明确了健康养殖标准、疫病防控要点、岗位职责和工作流程等,推行养猪标准化,提升了一线生产人员的专业素养,生产管理成绩和成本管控有了明显的提升。单 2 季度,养殖业务育肥猪存活率 97%,PSY25,较 2022 年有明显提升;据我们测算,育肥猪完全成本 17.5 元,较单 1 季度有所下降。公司子公司龙华农牧楼房养殖正处于产能释放阶段,随着产能利用率的上升,育肥猪成本将进一步下降。 产能方面,截至中期期末,公司拥有生产性生物资产 6.14 亿元,环比1 季度末略有减少,同增约 50%,对应能繁母猪存栏 17 万头。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2023 年 7 月下旬以来,猪价快速上涨,全国生猪均价由 14 元/公斤涨至 17-18 元/公斤,区间涨幅约 20%,预计猪价 4 季度在供需双增背景下或在现价水平保持平稳。结合公司降本趋势,预计下半年,公司养殖业务有望扭亏为平或略有盈利。长期来楷体 看,公司作为国内饲料养殖肉品行业的领先企业,始终践行产业链一体化经营,依靠强大的协同效应,规模优势、产品优势有望逐渐增强,市占率有望稳步提升。公司 3 亿元简易定增项目已于近期获批,预计很快就会完成。届时,资金实力进一步增强,有利于各项业务规模保持扩张。预计公司 23/24/25 年归母净利-1.37/15.08/15.59 亿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猪价走势不及预期,大股东支持力度不及预期
|
|
|
金新农
|
食品饮料行业
|
2023-09-01
|
6.56
|
--
|
--
|
7.34
|
11.89% |
|
7.48
|
14.02% |
|
详细
公司近日发布2023年中期报告。上半年,实现营收20.71亿元,同增7.21%;归母净利-2.37亿元,同减27.55%;扣非后归母净利-2.17亿元,同减20.23%。基本每股收益-0.3元。单2季度,实现营收9.82亿元,同增13.86%;归母净利-1.38亿元,上年同期-0.36亿元;资产减值损失2995.68万元,扣除掉后的归母净利-1.08亿元。 点评如下:饲料业务增长明显,未来三年有望翻番。上半年,公司饲料业务战术聚焦空白市场和重点市场,积极发展代加工产能和生产,加强营销,在销量和产品结构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饲料外销32.27万吨,同增22.62%;其中,教槽料、母猪料等高端料销量占比约为45%,稳中有升;实现收入12.77亿元,同增26.62%;毛利率10.02%,比上年同期上升1.08个百分点。饲料是公司未来发展重点,计划未来三年产能和产销量目标翻番。 养殖业务主抓管理标准化建设,降本成效明显。上半年,养殖业务实现生猪销量54.45万头(其中商品猪销量25.73万头,仔猪销量27.51万头,种猪销量1.21万头),同比下降18.68%;实现收入6.26亿元,同比下降18.46%。销量下滑,主要系公司灵活应对行业低迷形势,主动降低了对养殖业务量增的要求。公司战略聚焦降本,高度重视生产管理体系标准化建设和生物安防,重点推进了“降料肉比行动”和“清蓝行动”,生产管理成绩和成本管控有了明显的提升。经估算,单2季度,育肥猪生产成本较1季度降低了0.6-0.8元/公斤。目前,“清蓝行动”基本接近尾声,随着效果的进一步显现,养殖业务整体生产成本有望进一步下降。产能方面,上半年,固定资产和在建工程账面价值合计为35.4亿元,环比1季度末基本持平;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支付的现金为1.46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约3成,主要涉及配套育肥产能和种公猪场的建设。截至目前,公司拥有10万产床,具备年产250万头仔猪的产能;母猪存栏7万头,其中能繁6万头。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2023年7月下旬以来,猪价快速上涨,全国生猪均价由14元/公斤涨至17-18元/公斤,区间涨幅约20%,预计猪价4季度在供需双增背景下或在现价水平保持平稳。相对其他地区,广东省猪价更高。结合公司降本趋势,预计下半年,公司养殖业务有望扭亏为平或略有盈利。长期来看,公司作为国内教槽料先驱和种猪领先企业,在饲料营养和配方技术方面以及育种方面的优势比较明显,市占率有望稳步提升。大股东资金实力雄厚,公司作为唯一上市平台未来有望获得大股东的大力扶持进一步做大做强。预计公司23/24/25年归母净利润-0.98/1.67/4.91亿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猪价走势不及预期,大股东支持力度不及预期
|
|
|
瑞普生物
|
医药生物
|
2023-08-29
|
18.52
|
29.30
|
70.85%
|
19.19
|
3.62% |
|
19.19
|
3.62% |
|
详细
事件:公司近日发布 2023 年中报,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 9.94亿元,同比增长 9.44%,实现归母净利润 1.78 亿元,同比增长 27.5%,扣非净利润 1.52 亿,同比增长 28.36%。 禽、畜动保产品持续增长,大客户营销取得进一步突破。家禽业务营收 6.7 亿,同比增长 9.2%,其中禽苗约 4.3 亿(禽流感 3 价苗1.07 亿,同增 10%),禽药 2.4 亿;家畜业务 1.79 亿,同增 10%,其中畜苗 6600 万,同增 28%,畜药约 1.2 亿。禽业务板块下半年计划推出新支二联活疫苗、鼻支二联灭活疫苗;家畜业务板块下半年计划推出蓝耳病灭活疫苗、猪圆环病毒亚单位灭活苗、泰地罗新注射液等,公司近期跟科前生物、华中农业大学签订协议,引进非洲猪瘟活病毒载体疫苗,为猪用疫苗业务增长打开。公司创新大客户营销模式,与圣农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该模式正在进一步的推广复制,大客户营销有望持续取得突破。 猫三联通过应急评价,宠物业务持续高速增长。2023 年上半年宠物业务营收 2185 万,同比增长 126%。公司历时 8 年研发的猫三联疫苗通过农业部应急评价,预计今年四季度推出产品,有望成为国内第一家推出猫三联的动保公司,猫三联疫苗市场空间巨大,目前产品渗透率仅有 10%,公司有望借助瑞派宠物医院、中瑞供应链等销售渠道快速铺货。预计宠物板块业务持续高速增长,2024 年宠物板块业务营收有望突破 2 亿元。 产品毛利率同环比改善,趋势持续向好。公司为改善产品毛利率,原料药业务做出战略调整,增加高毛率产品的销售,2023 年上半年原料药业务营收 9597 万,同减 4.3%。另外公司宠物业务、家畜业务高速增长,进一步提高了公司产品的毛利率,未来公司产品毛利率有望维持在 50%以上。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公司战略聚焦动保领域,宠物动保产品和畜禽动保产品多点发力。我们看好其宠物产品依托瑞派宠物医院等所形成的协同优势和爆发潜力,因此维持“买入”评级。预计公司 23/24年归母净利润 4.75/6.0 亿元,对应 PE 为 18X/14.5X。 风险提示:鸡猪价格走势不及预期,项目推进进度不及预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