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姚遥

国金证券

研究方向:

联系方式:

工作经历:

20日
短线
20%
(--)
60日
中线
10%
(--)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34/36 转到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隆基股份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14-11-03 19.67 2.52 -- 19.77 0.51%
26.80 36.25%
详细
业绩简评。 公司2014 年1-9 月实现收入24.5 亿元,同比增长57%,净利润1.89 亿元,同比增长357%,达到此前业绩预告范围(1.7~1.9 亿元)上限,略超市场预期。 经营分析。 单季收入增速继续提升,盈利加速释放:随着越来越多下游电池组件企业认识到行业高效化的发展趋势而转产单晶电池,单晶硅片需求持续旺盛,随着公司新扩产能的陆续投产,Q3 单季收入再创新高达到9.9 亿元,环比增速由Q2 时的10%提升至30%;同时单季净利润达到7721 万元,环比增长23%,公司盈利进入加速释放期。预计在全球光伏市场进入年底旺季的背景下,伴随公司产能的持续投放,Q4 收入利润有望进一步大幅提升。 生产成本如期下降,毛利率持续放大,竞争优势不断加强:在单晶硅片售价保持基本平稳的背景下,公司凭借生产成本的持续下降(主要来自设备、工艺升级,如金刚线切割等),Q3 单季毛利率继续提升1 个百分点至17.3%,相比同业企业的竞争优势进一步扩大。 保证盈利水平的同时,兼顾单晶市场的培养,彰显龙头气质:我们认为,公司目前作为单晶硅片行业的绝对龙头,在已经具备一定的定价权且下游需求持续旺盛的背景下,仍执行适当控制产品价格的销售策略,将起到“吸引更多下游客户转产单晶”和“阻挡潜在新增产能”的双重作用,对单晶技术路线市场份额的提升、公司竞争优势的持续扩大都具有重大意义。于此同时,仍能保证盈利水平的持续提升,充分彰显公司实力。 盈利调整。 我们维持公司盈利预测,2014~2016E 年EPS 分别为0.68,1.09,1.61 元(其中2015/16 年为假设公司在今年内以底价完成增发后的摊薄EPS)。 投资建议。 我们再次强调:公司是能够穿越周期并最充分受益光伏行业“高效化”发展大趋势的板块稀缺标的,重申“买入”评级,6 个月目标价27 元,对应25 倍2015PE。
隆基股份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14-10-24 19.00 2.52 -- 19.77 4.05%
26.80 41.05%
详细
事件。 公司22日晚公告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草案),拟向公司董事、高级管理人员、中层管理人员及核心技术(业务)人员共734人激励对象定向增发1330万股,占当前总股本的2.47%。 同时,公司公告以4609.55万元收购浙江乐叶光伏科技有限公司85%股权。 评论。 1.股权激励对象涉及面广,将有效起到稳固核心团队、激励员工斗志、持续增强公司核心竞争力的效果。 公司本次限制性股票激励对象除6名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外,主要针对共728名中层管理人员及核心技术(业务)人员,我们认为,公司这种“普惠”型股权激励形式是符合公司业务属性且具备一定必要性的。 首先,目前全球光伏产品市场的高效化发展趋势已十分明朗,具备更高转化率提升空间和成本下降空间的单晶技术路线,正在获得业界越来越多的关注和投资,在这一局面下,公司作为单晶硅片领域的绝对龙头,难免面临一定的人才流失风险,此时推出股权激励计划将起到很好的稳定核心技术(业务)团队的作用。 其次,公司作为硅片加工企业,产品品质的提升和生产成本的持续下降是保证公司竞争优势的核心,本次股权激励授予的限制性股票的解锁条件中,除需公司达到业绩考核目标外,激励对象还需达到一定的个人年度绩效考核目标方可解锁,对广大基层技术(业务)人员的有效激励将有助于公司成本下降目标的实现,从而保证另公司核心竞争力得到持续增强。 2.公司层面业绩考核目标相对保守,旨在确保对基层核心人员的激励措施得到有效实施。 公司年度业绩考核目标为2014~2017年度营业收入分别较2013年增长不低于40%、80%、130%、180%,扣非净利润增长不低于400%、600%、750%、850%。 根据我们的盈利预测,公司今年即可基本实现2015年的收入和扣非净利润目标,因此本次股权激励考核目标的实现是大概率事件,相对保守的目标设定将确保对基层核心人员激励的有效实施,符合本次股权激励的初衷。 3.收购乐叶光伏正式跨足组件领域,意在加速高性价比单晶组件在国内外市场的推广应用。 在我们此前的报告中曾多次提到,光伏行业供应端企业对引领技术路线发展趋势的作用重大,公司作为单晶硅片龙头企业在向下游供应充足且价格合理的单晶硅片以吸引更多电池组件企业转产单晶的同时,主动介入组件环节的生产销售,为终端市场提供高性价比的单晶组件,将有效促进终端传统多晶组件客户采购习惯的改变,从而加速单晶应用比例的提升。 在本次收购前,乐叶光伏为公司代工组件业务,与公司不存在产权、人员方面的关联关系。乐叶公司已进入工信部第一批光伏行业准入名单,获得较为齐全的组件认证,通过此次收购,将有助于公司快速建设200MW以上组件产能,促进单晶产品的国内市场销售,进一步提升经营业绩,同时通过此渠道进一步引导高效单晶路线在国内光伏市场的示范和推广。 投资建议。 我们维持公司盈利预测,2014~2016E年EPS分别为0.68,1.09,1.61元(其中2015/16年为假设公司在今年内以底价完成增发后的摊薄EPS),我们再次强调:公司是能够穿越周期并最充分受益光伏行业“高效化”发展大趋势的板块稀缺标的,重申“买入”评级,6个月目标价27元,对应25倍2015PE。
阳光电源 电力设备行业 2014-10-22 17.05 -- -- 19.30 13.20%
19.30 13.20%
详细
业绩简评. 公司2014年前三季度实现收入14亿元,同比增长11.4%,实现净利润1.24亿元,同比增长10%,符合业绩预告范围。 经营分析. 全年电站建设旺季的到来晚于往年,逆变器出货进度略有推迟:2014年由于上半年能源局对地面电站备案额度的控制,导致国内地面电站的路条发放、核准获取、以及建设并网的进度普遍晚于往年,逆变器作为光伏电站全部硬件设备中较晚安装的部分,行业整体出货进度也受电站建设进度影响而有所推迟。 政策变化或加剧年底电站抢装,四季度有望迎来出货高峰:国家能源局10月初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光伏电站建设与运行管理工作的通知》,提出“禁止买卖项目备案文件及相关权益”,即意味着光伏电站只有在正式并网发电之后才能转让销售。受此政策影响,部分电站开发企业及光伏电站运营商,为了完成原定的全年电站出售、收购目标,或将加快部分原定于明年初建成并网的电站建设进度,以保证在年底前完成并网,从而拉动四季度的逆变器出货。 与三星SDI在储能领域的合作是公司未来重要看点:公司8月中旬与韩国三星SDI签订合作备忘录,双方拟在储能领域进行战略合作,并在国内建立合资公司,从事储能系统产品的开发、生产、销售。我们认为,随着全球新能源发电渗透率的持续提升,储能将是下一个实现爆发式增长的新行业领域,储能逆变器产品与公司的优势产品光伏逆变器具有技术同源性,我们认为公司在与锂电池巨头三星SDI强强联手之后,双方将能实现优势互补,有望在即将大规模启动的储能市场中(尤其是可能最先启动的欧美日海外市场)抢先占得优势地位。 盈利调整. 我们微调公司2014~16E年盈利预测至EPS分别为0.59,0.82,1.17元。 投资建议. 我们认为公司逆变器业务在国内龙头地位和盈利能力稳固,辅以高增速的出口销售,逆变器主业有望维持稳定较快增长;电站开发业务在民营企业中具有一定优势;储能和电动汽车电控等新业务未来成长空间巨大,有望形成公司未来重要的利润增长点。 我们继续看好公司围绕自身优势在新能源电力电子领域的纵向(市占率)、横向(产业延伸)快速发展,维持“买入”评级。
航天机电 交运设备行业 2014-10-22 10.20 -- -- 11.15 9.31%
11.87 16.37%
详细
业绩简评。 公司 2014年前三季度实现收入21.8亿元,同比增长13.5%,净利润3621万元,同比下降82%,符合市场预期。 公司同时公告,因执行新会计准则,公司于 2013年1月完成减持后所持有的内蒙古神舟硅业剩余19.63%股权,预计将发生总金额1.2亿~2.47亿元的减值,并将影响2014年度利润。 经营分析。 收入增长源于光伏制造板块经营改善,利润下滑主要因电站出售量同比大幅减少:公司在Q3没有电站出售的情况下,实现单季收入6.7亿元,环比Q2增长37%,实现单季净利润227万元,环比扭亏为盈(Q2单季亏损896万元),均反映出公司光伏制造板块出货量和盈利能力的显著改善;报告期净利润的同比大幅下滑主要因同比电站出售量的减少。 政策变化或影响全年电站出售进度,电站市场规范化凸显公司竞争优势:国家能源局10月初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光伏电站建设与运行管理工作的通知》,提出“禁止买卖项目备案文件及相关权益”,即意味着光伏电站只有在正式并网发电之后才能转让销售。根据公司此前披露的在建电站情况,约有189MW 电站原定于2015年Q1并网发电,若该部分电站的建设并网进度未能提前至Q4完成,则无法在年内完成销售,从而影响公司全年400MW 电站出售目标的完成。但在国内光伏电站市场不断规范化(禁止倒卖路条)、电站运营竞争持续加剧(强势资本陆续进入)的背景下,公司的央企背景在路条获取方面的优势将得到更好地体现,龙头地位稳固。 神舟硅业减值计提将令公司彻底摆脱历史包袱,轻装上阵:尽管随着近两年光伏行业的回暖,神舟硅业多晶硅产线能够保持满产,但由于巨大的折旧负担,经营性亏损仍未得到扭转,且考虑到未来多晶硅价格很难出现趋势性上涨,未来实现盈利的可能性也极小。因此,公司根据大股东决策,对剩余股权价值完成彻底减值计提,将令公司彻底摆脱这一历史包袱。 盈利调整及投资建议。 基于政策变化给公司电站出售进度带来的影响,我们将公司 2014年电站出售量假设由400MW 下调至220MW,对应调整后的2014~2016E 年EPS预测为0.18,0.42,0.63元(由于神舟硅业的具体减值金额未定,此处盈利预测尚未考虑股权减值对公司2014年利润的潜在影响)。 考虑到电站出售的推迟及神舟硅业股权的减值均不影响公司的核心价值、电站业务优势的突出体现、以及军工资产注入预期,维持“买入”评级。
隆基股份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14-09-05 20.27 2.52 -- 22.19 9.47%
22.19 9.47%
详细
业绩简评 公司发布 2014上半年收入14.6亿元,同比增长50%(Q2收入环比增长10%),净利润1.11亿元(Q2净利环比增长30%),同比增长432%,符合此前业绩预告范围。 经营分析 上半年硅片销量 789MW,同比增长41%,收入同比增长52%,海外销售占比进一步提高至78%: 伴随下游企业扩产/转产的单晶电池产能逐步释放,以及公司自身单晶硅片产能的逐步提高,公司产品销量和收入规模保持快速增长,作为目前为数不多仍有能力扩产的单晶硅片企业之一,公司正稳步提升其市场份额。我们认为,此前美国对华二次“双反”将有效加速台湾客户转产单晶电池进度、并拉动来自美国客户的直接订单,公司下半年出货量和收入增长有望加速。 Q2毛利率维持平稳,规模效应带动净利率提升,预计下半年利润率仍将保持放大趋势,盈利将逐季加速释放:根据我们测算,公司Q2硅料采购成本较Q1高约9%,对总成本的影响约为3.5%,然而凭借有效的产品提价和加工成本的持续下降,公司Q2仍实现与Q1持平的16.5%毛利率,而在收入增长和费用控制良好的作用下,Q2净利率提升1.3个百分点至8.3%。考虑到1.硅料价格从5月起已逐步走低2.公司非硅成本继续下降3.硅片售价基本维持稳定4.出货量继续保持环比增长,我们判断公司下半年毛利率和净利润仍将保持进一步上行趋势,盈利也将逐季加速释放。 供应端企业对引领技术路线趋势的作用重大:我们认为,市场普遍低估了供应端单晶硅片龙头企业在引领行业技术路线发展趋势上的作用,这种作用在未来3~5年时间内将从两方面逐步体现:1.充足且价格合理的单晶硅片供应将吸引更多下游电池组件企业转产单晶;2.单晶硅片企业主动介入组件环节、提供高性价比的单晶组件,将促进终端传统多晶组件客户采购习惯的改变。此外,两者还将互相形成正反馈,加速单晶应用比例的提升。 此外,本篇报告中我们重新梳理了看好公司的主要逻辑,详见正文。 盈利调整与投资建议 我们微调公司盈利预测至 2014~2016E 年EPS 分别为0.68,1.09,1.61元,其中2015/16年为假设公司在今年底以底价完成增发后的摊薄EPS。 下半年行业维持高景气已基本明朗,市场对“单晶比例将逐步提升、公司将最大程度受益”的逻辑认可度也在持续提高,我们重申对公司的“买入”评级,上调目标价至27元,对应25倍2015PE。
特变电工 电力设备行业 2014-09-02 9.10 -- -- 10.55 15.93%
10.72 17.80%
详细
业绩简评 公司 2014年上半年实现收入171亿元,同比增长48%,净利润9.2亿元,同比增长36%,对应EPS 为0.29元,符合市场预期。 经营分析n 变压器、电缆业务稳定增长,毛利率继续小幅提升:我国政府为解决东部大气污染、解决快速增长的西部光伏风电电力的消纳和送出问题,从今年开始进一步加快了围绕“西电东送”工程的超/特高压骨干网架建设,公司变压器和电线电缆业务直接受益,收入同比增速分别达到9%和12%,其中变压器业务凭借产品结构的改善和工艺成本的改进,毛利率延续去年以来的回升趋势,同比提升2个百分点。 多晶硅产能释放和光伏电站开发驱动新能源业务快速增长:公司1.2万吨多晶硅新线自去年底达产以来保持满产,光伏电站业务的开展形式则以原先的EPC 为主逐渐向自主开发转型。多晶硅低成本新产能的释放、以及光伏电站业务的转型,推动公司新能源板块业务同比增长高达170%,同时毛利率大幅提升10个百分点至19%,对公司的收入和利润贡献提升显著。 输变电成套工程业务收入略降,毛利率提升 6个百分点:公司成套工程业务收入上半年同比下滑14%,主要源于部分新开工项目前期收入确认较少,预计全年仍将保持较快增长,毛利率则同比大增6个百分点至30%,显示出所接海外工程项目较高的盈利水平。 盈利调整 我们维持公司 2014~16E 年盈利预测,EPS 分别为0.67,0.83,1.02元。 投资建议 公司输配电主营业务复苏趋势良好,新能源业务渐入佳境且行业领先,目前股价对应13倍2014PE,具有一定安全边际,在A 股新能源及电力设备板块中具有较高的配置价值,维持“增持”评级。
华北高速 公路港口航运行业 2014-08-26 4.70 -- -- 5.03 7.02%
6.05 28.72%
详细
投资逻辑. 拖累业绩负面因素消除,京津塘高速收入流量恢复自然增长:公司前五年高速流量和收入受到新路和高铁分流、普通公路取消通行费、通行费率下调、节假日免费通行政策影响出现持续负增长。目前这些因素已出现逆转或反应在基数中,京津第三高速由于其走向上绕远,预计通车后对公司收入分流在8%以内,影响可控。京津塘高速车流量中期内将恢复到每年3%~4%的自然增长率,高速业务营收业绩触底回升。 京津贸易通道是主要通行路段,货车是利润增长动力,京津冀一体化利好客货流增长:从路段结构看,北京—天津—塘沽港区这一京津贸易通道的收费占比最高,主要供大货车行驶。从车型结构看,京津塘高速货车通行费占比超过客车达58%且单车收入贡献远超客车,是利润增长的驱动力。 京津冀一体化以京津塘为轴心进行产业布局和以首都二机场为中心进行大交通融合发展将带动京津塘高速客货车流量增长。 携手联合光伏转型光伏电站投资运营,盈利和ROE将持续快速提升:公司充沛的在手现金和良好的现金流与联合光伏丰富项目资源和完备的管理团队之间的合作可谓强强联合的双赢典范。预计未来数年内,通过自有资金以及加大财务杠杆,公司并表和权益的装机量将快速增长。由于光伏项目ROE高于公司目前5%~6%的水平,随着装机量的增长和时间的推移,公司盈利水平和ROE水平都将快速提高。 投资建议. 根据PE和DCF模型,公司高速业务的市值在30~34亿,1MW光伏电站装机量对应300万市值。预计公司16年底的权益装机量在750MW左右,换算成整年发电的装机量在500MW左右,对应的市值为15亿。所以不考虑16年以后的新增装机量,公司合理的市值应该在45~50亿,当前公司市值为54亿左右,略偏高。考虑到国家大力推进光伏等清洁能源,行业成长空间巨大,合作方招商局新能源在业务开拓和规划上又非常积极,我们给与公司“增持”的投资评级,看好公司未来在“一主两翼”战略指导下的跨界开拓,建议投资者在回调到合理价格后积极参与。 估值. 我们预计公司14~16年的EPS为0.30元,0.35元和0.33元,对应当前股价的PE分别为15.3X,13.1X和14X,估值水平略高。 风险. 京津第三高速分流影响超预期,光伏电站标杆电价下调,融资成本上升
隆基股份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14-06-19 15.45 1.91 -- 16.54 6.71%
22.19 43.62%
详细
事件 ElonMusk旗下的美国光伏项目开发及系统集成商SolarCity(SCTY)17日在官网发布博客称已签约收购美国高效单晶光伏组件生产商Silevo,并计划在未来两年内在纽约州建设年产能1GW以上的组件工厂。 隆基股份持有美国Silevo公司10%股份(依据投资协议,不享有表决权)。 原文链接:http://blog.solarcity.com/silevo/,全文见后页附录。 评论 1.Silevo公司概况: Silevo是一家由两名出自应用材料公司(Applied Materials,Inc)的华人半导体专家于2007年在美国硅谷创立的高效晶硅光伏电池研发和生产企业,其核心技术和专利是一种名为“Triex”的基于N型单晶硅片的高效晶体硅光伏电池结构,这一技术的特点是能够以接近传统晶硅光伏电池/组件的成本,实现最高24%的光电转化率,同时具备薄膜组件特有的优良温度特性。 Silevo在2011年10月正式公开发布“Triex”技术以及使用这一技术生产的高效单晶电池和组件产品,除了在硅谷的一条试验生产线外,Silevo在杭州还拥有一条32MW的量产生产线(杭州赛昂电力,Silevo占65%股权比例),目前量产电池片效率21.4%。(更多详情可参见公司网站:http://silevosolar.com/) 隆基股份此前与杭州赛昂电力签有2013~2016年N型硅片供货框架协议,总计划供货量超过3亿片,协议金额超过30亿元。 2.短期有望带来投资收益,长期则有望带来巨额单晶硅片订单; 根据隆基股份2013年年报显示,公司持有的Silevo10%股份以成本法核算的价值为7588.32万元人民币(对应Silevo估值约1.2亿美元),此次SolarCity公告并未披露收购Silevo的对价,但我们预计短期内给公司带来一笔可观的投资收益将是大概率事件。 更重要的是,作为Silevo规模化量产过程中的N型单晶硅片主力供应商,SolarCity未来大手笔建设的GW级组件工厂有望给公司带来巨额硅片订单。 3.收购事件再次验证高效单晶路线将是未来光伏行业的明确发展趋势。 目前基于N型单晶硅片的高效电池组件生厂商主要是美国Sunpower和日本松下(收购的Sanyo)两家,两者生产的高效单晶电池/组件转化率均可超过22%/20%,但缺点是复杂的生产工艺决定了居高不下的成本水平,近几年来,如Silevo、LG、TetraSun等诸多企业致力研发生产低成本的高效晶硅电池的成果显著,且不约而同地均基于N型单晶硅片。 继TetraSun去年被FirstSolar收购以后,SolarCity对Silevo的收购再次说明光伏行业中的国际领先企业对高效单晶技术路线的认可,也验证我们此前在报告中多次强调的行业观点:随着全球光伏终端需求结构向中小型屋顶转移、系统成本构成中组件成本占比的不断降低,高效单晶技术路线将是光伏行业明确的发展趋势。 投资建议 在本次收购产生的投资收益尚未明确的情况下,我们暂时维持公司2014~2016年EPS预测为0.68,1.24,1.85元,并再次强调,公司作为具有较高进入壁垒的单晶硅片行业中的绝对龙头(规模最大、成本最优),将是未来单晶份额提升最大的受益者,建议积极“买入”,6个月目标价20.5元。
隆基股份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14-05-05 13.50 1.91 -- 13.95 3.33%
16.75 24.07%
详细
业绩简评 公司2013年收入22.8亿元,同比增长33.5%,净利润7093万元,同比扭亏为盈,超过此前业绩预告披露的“6500万元左右”,略超预期。 公司2014年一季度收入6.95亿元,同比增长51%,净利润4852万元,同比扭亏为盈,环比增长64%,符合业绩预告范围。 经营分析 龙头地位进一步巩固,海外销售快速扩张:2013年公司产能稳步扩张,截止年底已具备2.2GW硅棒和1.6GW硅片产能,稳坐全球最大单晶硅片供应商交椅;公司2013年硅片海外销量占比74%,同比增长277%,巩固在台湾、韩国市场的优势地位的同时,新开拓了日本、美国等新市场,全年单晶硅片出口以31%的份额位居国内第一。 化技术实力为成本优势,降本成果显著,毛利率环比大升6个百分点:公司将研发成果持续地转化为生产工艺进步,通过提高单炉产能、降低辅材单耗、导入金刚线切割等手段,在2013年内将拉晶和切片环节的非硅成本分别降低了18%和7%,为后续毛利率的稳步提升做出重要贡献;结合今年年初以来的硅片提价,公司Q1毛利率已达16.6%,环比上升6个百分点,并创下近一年半以来的新高,预计后续仍有望进一步上行。 盈利开始加速释放,迎合2014年光伏制造板块“看业绩”的投资逻辑:随着下游单晶电池新产能的逐步释放、公司自身扩产进度的加速、非硅成本的持续下降,公司的出货量和盈利水平将进入加速释放期,在光伏制造板块的投资逻辑由2013年的“抓拐点”转变为2014年的“看业绩”背景下,市场对公司的认可度将持续提高。 行业趋势看,光伏发电高效化趋势渐明朗,单晶硅技术路线优势突出:从高效电池的技术路线看,异质结(HIT)+背接触(IBC)是目前可预见的终极技术路线,松下和夏普近期发布的转化率达到创纪录的25%以上的电池均采用基于N型单晶硅片的此类电池技术;此外,部分下游电池企业正在加速推广的更具性价比的PERC高效技术,则将在短期内有效扩大P型单晶较多晶电池的效率优势。 盈利调整与投资建议 我们预测公司2014~2016E年EPS分别为0.68,1.24,1.85元,其中2015E年EPS较前次预测值上调5%。 公司太阳能单晶硅片主业进入盈利加速释放期,前期证监会立案稽查无罪结案有助打开公司跨越式发展空间,重申“买入”建议,目标价20.5元。
阳光电源 电力设备行业 2014-05-01 12.62 -- -- 29.18 15.15%
17.50 38.67%
详细
业绩简评 公司发布2014 一季报,收入4.43 亿元,同比增长186%,净利润4147 万元,同比增长692%,符合业绩预告范围和市场预期。 经营分析 光伏电站系统集成业务收入同比大增、以及大批于2013 年底交货的逆变器收入在Q1 确认推动收入和利润同比大幅增长:公司Q1 收入中新增系统集成业务收入1.5 亿元,逆变器收入增速约为90%,由于公司下游光伏电站市场在Q1 是全年淡季,该季度表现为公司实现全年目标打下良好基础。 毛利率环比上升:公司一季度综合毛利率28.7%,环比增加6.3 个百分点,但考虑到收入结构对毛利率影响较大,我们拆分分析:假设系统集成业务毛利率为12%,则可测算出Q1 逆变器业务毛利率约为37%(2013 年全年为30%),环比上升显著,反映出体现公司降本成果的逆变器新产品占发货量比例上升对公司盈利能力的突出提升效果。 光伏电站系统集成储备丰富,彰显异地扩张实力:公司近期分别于江苏淮安市、河北张家口市、内蒙古多地政府等签署光伏电站开发合作协议,作为民营企业彰显出难得的强大异地扩张实力,为公司光伏电站开发及系统集成业务储备了丰富的项目资源。 国内优良的运行业绩助力逆变器产品出口加速:随着公司逆变器产品在国内市场经过多年运行验证,海外客户接受度迅速提升,公司今年以来已成功向美国、土耳其市场供货;在中国西部恶劣运行环境下积累的宝贵产品经验还帮助公司的1MW 箱型逆变站产品于近期通过了TUV 莱茵的严苛环境测试,为公司产品进一步打开海外市场奠定基础。 盈利调整 我们维持公司2014~2016E 年EPS 预测为1.23,1.72,2.39 元。 投资建议 公司在国内逆变器行业龙头地位稳固,电站业务快速扩张和逆变器出口为公司提供持续的增长动力,国内电动汽车市场的启动也为公司相关业务储备的发展带来空间。近期创业板大幅下跌令公司PE 估值已回落至21 倍左右,建议积极布局,维持“买入”评级。
航天机电 交运设备行业 2014-05-01 6.97 -- -- 7.12 1.71%
8.80 26.26%
详细
业绩简评 公司2014 年一季度实现收入10.2 亿元,同比增长162%,净利润4290 万元,同比下降13%,扣非净利润3807 万元,同比增长260%,业绩符合预期。 经营分析 光伏行业复苏推动收入和扣非净利润大幅增长:随着光伏行业景气回暖,以及公司自身电站开发业务的顺利推进,公司光伏业务板块复苏明显,组件出货量和毛利率水平均显著上升,令收入和扣非净利润大增。 净利润小幅下滑源于2013 年基数中包含非经常性股权转让收益:公司2013 年一季度因出售成都航天模塑和神舟硅业股权,确认一次性投资收益3451 万元(占当期净利润70%),而今年一季度净利润则主要由主营的光伏业务贡献。 光伏电站开发业务如期推进,一季度完成50MW 电站出售:公司于2013年底公告计划出售的宁夏中卫30MW+青海刚察20MW 光伏电站于今年一季度完成挂牌出售,实现投资收益约2200 万元,此外电站完成出售后,EPC 相关收入的确认也为公司收入和利润的增长做出贡献。 2014 年国内光伏电站行业竞争加剧,公司竞争优势将逐步显现:我们认为公司凭借航天集团的央企背景、经验丰富的专业团队、大股东的全力支持(包括资金、资源、退出渠道等方面),有望成为少数最终能够胜出的企业之一;根据公司公开披露的关于项目储备、融资保障等方面的信息,我们相信公司能够完成年报中制定的“年内完成并网出售400MW”的目标。 盈利调整 我们维持公司盈利预测2014~16E 年EPS 分别为0.25,0.43,0.63 元。 投资建议 我们继续看好公司以央企身份参与国内光伏电站开发在融资和项目资源获取等方面的优势,以及大股东旗下唯一的资本运作平台的潜在价值,维持“买入”评级。
天齐锂业 基础化工业 2014-04-24 45.50 -- -- 45.68 0.40%
45.68 0.40%
详细
业绩简评 公司2013年实现收入4.15亿元,同比增长5%,净亏损1.32亿元(扣非净利润1409万元,同比下滑60%),符合此前业绩预告范围。 公司2013年发生大额亏损主要源于因收购Talison 股权应缴纳的印花税9411万元、前期预付股权收购款产生的借款利息2123万元、以及报废老生产线所计提的减值3412万元等非经常性损益;扣非净利润出现大幅下降则主要源于锂精矿价格上涨压缩了公司产品的毛利率水平。 经营分析 强势锂精矿价格对公司盈利能力的影响将发生又负转正的反转;n 公司是国内产能规模最大的基础锂产品供应商,尽管近年来产销量和收入持续增长,但受制于主要原材料锂精矿价格的持续走强,盈利情况始终不甚理想;即使碳酸锂等产品的销售价格在FMC 等盐湖提锂巨头的带头提价下有所上涨,超额利润也很快就会被跟涨的锂矿石供应商夺走,公司作为中间加工环节经营十分被动。 然而,在公司完成对其唯一锂矿石供应商Talison 的收购后,形势将发生180度的逆转,首先,Talison 作为垄断全球最优质固体锂矿资源的上游寡头,在电动汽车等新兴需求爆发的背景下,其锂精矿产品价格有望持续走强,并成为公司主要的利润来源,且矿石储量有巨大升值潜力;其次,在完成对上游资源的控制后,公司将有能力促进国内中游产能的洗牌和行业集中度的提高,有利于提升公司基础锂产品加工的盈利能力。 此外,公司与Rockwood 的强强联手,一方面打开了公司未来进一步延伸产业链的空间;另一方面,Rockwood 作为北美地区唯一的大型锂产品供应商,有很大可能成为Tesla 超级电池工厂的主力供应商,从而大幅拉动Talison 锂精矿产品的销售。 盈利调整 我们以公司增发所收购的资产(51%Talison+100%天齐矿业)从2014年起并表为基准,预测公司2014~2016E 年EPS 分别为0.68,0.94,1.37元。(具体收入预测拆分详见正文图表)投资建议n 公司通过增发完成收购Talison 51%股权后顺利跻身世界锂业巨头行列,且与获取另49%股权的Rockwood 形成上游锂资源的寡头联盟,是受益电动汽车、储能等锂电新需求放量最确定的标的,维持“买入”评级。
隆基股份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14-04-14 14.40 1.91 -- 15.40 6.94%
16.54 14.86%
详细
业绩简评 公司发布2014年一季度业绩预盈公告,公司一季度实现净利润4800万元左右,同比去年一季度实现扭亏为盈,该一季度盈利略超市场预期。 经营分析 产销量增长、成本下降是盈利增长主要推动力:公司披露一季度主营收入同比增长51%,据此计算Q1净利率达到6.9%,净利润绝对额环比2013年四季度增长103%,经营情况环比显著改善。 技术工艺进步带动的成本下降有效对冲多晶硅价格上涨造成的成本压力:此前市场曾担心公司主要原材料多晶硅价格在一季度的快速上涨将严重影响公司盈利,目前来看,公司凭借在技术和生产工艺上的进步,通过降低单位硅耗和非硅成本有效地消化了硅料价格上涨带来的成本压力,令利润率和盈利额均保持了良好的上升势头。 公司多晶硅原料全部采购现货,根据采购价格影响成本滞后一个月的假设测算,公司Q1多晶硅成本环比全年Q4升高约11%,对毛利率的影响应为5个百分点左右,而我们测算估计公司Q1实际毛利率环比基本持平或小幅上升,可见公司通过薄片化降低单位硅耗、通过提高拉棒速度及引入金刚石线切割降低非硅成本的降本措施效果显著。 后续盈利水平将逐季走高,净利率有望达到10%以上:随着公司扩产产能逐步释放带来的产销量增长、非硅成本和单位硅耗的持续下降、以及基于我们对全年单晶硅片价格稳中有升、多晶硅料价格维持稳定的判断(理由详见我们7日发布的公司研究报告),公司后续盈利逐季快速走高是大概率事件,净利率有望在Q2或Q3达到10%以上。 盈利预测及投资建议 我们维持公司2013~15E年EPS分别为0.12(已预告),0.68,1.18元的盈利预测,重申“买入”建议,目标价20.5元,对应30倍2014PE。 更多详情请参考我们4月7日发布的公司跟踪报告《单晶需求显著转旺,盈利有望逐季走高》以及4月8日发布的公司事件点评《证监会终还清白,跨越式发展空间打开》。
隆基股份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14-04-10 14.41 1.91 -- 15.40 6.87%
16.54 14.78%
详细
事件 公司8日晚发布“关于收到中国证监会结案通知书的公告”,证监会就2013年4月对隆基股份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行为立案稽查做出裁定:“经审理,隆基股份涉案违法事实不成立,我会决定本案结案。” 评论 1.事件对公司构成重大利好,还公司清白的同时,也打开了公司跨越式发展的空间! 被证监会“宣判无罪”之后,除了部分此前因风控要求而不能参与的机构能够开始买入公司股票外,事件本身对公司的短期经营和长期发展也具有重大意义。 首先,由于光伏行业终端需求结构正向着有利单晶组件推广的方向变化、以及大量新扩单晶电池产能的放出,公司单晶硅片正面临供不应求局面,加速扩产是当务之急,此前由于稽查事件未结案,部分商业银行授信未能完全转化为贷款发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公司的扩产速度和经营规模的扩大,现在这一障碍得以消除。 其次,也是更重要的,公司今年1月11日曾公告,“拟与世界先进的半导体公司合作在中国大陆投资设厂生产300mm(12英寸)半导体硅片,但因双方在一些关键条款上没能达成一致意见,决定终止与对方的合作谈判。”由于高端半导体硅片产业投资巨大,我们猜测,公司此前不急于谈妥合作在很大程度上也是由于资金尚未落实(截止去年三季报,公司在手现金约6亿元),而稽查结案后,令公司通过股权融资获得用于投资半导体业务的资金成为可能。 2.陕西高端半导体产业链雏形已现,公司或将成为其中重要一环。 韩国三星电子于2012年9月投资70亿美元在西安开工建设的三星电子(西安)半导体工厂,预计将于今年5月竣工,该项目是三星电子在中国进行的最大规模投资项目。而在不久前的今年2月,陕西有色集团则与美国REC硅材料签订了在陕西榆林合资建设年产“18000吨粒状多晶硅、1000吨西门子法多晶硅料、500吨硅烷气体,半导体级多晶硅和硅烷气”的项目合作协议。陕西的高端半导体产业链,在完成了上游原材料(REC)、下游应用(三星)的布局后,目前仍缺少生产半导体单晶硅片的中间环节。 我们认为,公司凭借国内领先的单晶拉制和切片技术,若能再引入国际先进半导体硅片企业的技术合作,未来成为衔接REC和三星的中游企业、令陕西高端半导体产业链得以完善,将是大概率事件。 3.公司近期经营情况快速好转,盈利有望逐季走高。 随着光伏终端市场需求发生的结构性变化,单晶产品性价比优势逐步体现,台湾等地电池厂积极扩大单晶产能直接拉动2GW以上新增单晶需求,公司产品正面临供不应求局面。 持续满产满销、新增供给有限维稳单晶硅片售价、硅料价格回落并有望持稳、非硅成本持续下降等因素叠加令公司经营状况迅速好转,全年盈利有望逐季走高。 投资建议 在以太阳能单晶硅片作为主要利润来源的基础上,公司未来逐步涉足单晶组件、高端半导体业务将有助于盈利和估值实现双升。我们重申对隆基股份的“买入”建议,预测公司2013~15E年EPS分别为0.12(已预告),0.68,1.18元,目标价20.5元,对应30倍2014PE。
航天机电 交运设备行业 2014-04-09 7.62 10.46 94.06% 7.89 3.54%
8.26 8.40%
详细
业绩简评 公司2013年实现营业收入33.6亿元,同比增长120%,净利润1.44亿元,同比扭亏为盈,对应EPS0.115元,符合此前业务预告范围。 同时,公司公告向航天科技财务公司、商业银行、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分别申请综合授信、和委托贷款合计约45亿元,其中上海航天提供的委托贷款利率较央行基准利率下浮10%以上。 经营分析 光伏电站开发业务加速推进,上调“十二五”销售目标至1GW以上,看好公司在竞争加剧的国内电站开发行业中胜出;n公司2013年开工建设光伏电站超500MW,建成并网257MW,实现销售150MW,并成立了专业运维公司,运维规模已超280MW;同时,公司将“十二五”期间累计销售光伏电站目标从700MW调整为超过1GW,其中2014年计划自建500MW,承接EPC100MW,完成并网出售400MW。 公司光伏业务在2013年实现了从以生产制造为核心向下游电站开发为核心的成功转型,2014年国内光伏电站行业竞争有所加剧,我们认为公司凭借航天集团的央企背景、经验丰富的专业团队、大股东的全力支持(资金、资源、退出渠道等),有望成为少数最终能够胜出的企业之一。 汽车配件业务欲向高端转型,有望成为光伏电站业务以外的第二增长极;n公司一方面逐步退出低端汽配领域,通过加大传感器、电子助力转向等高端汽车电子产品的研发和市场开拓实现内生性增长;另一方面明确提出“通过产业收购兼并快速实现产品升级”的外延式增长的计划。在整个汽车产业加速电子化的背景下,公司汽车(电子)配件业务若能够顺利升级,将有望成为公司光伏电站业务之外新的利润增长点。 航天军工业务向民品领域延生:公司与中国商飞和法国阿尔斯通正合作开发C919后压力框、民用飞机支撑杆等项目。 盈利调整 公司2014年经营目标为营业收入54亿元,利润3亿元;我们预测公司2014~16年净利润3.1,5.3,7.9亿元,对应EPS0.25,0.43,0.63元。 投资建议 我们继续看好公司以央企身份参与国内光伏电站开发在融资和项目资源获取等方面的优势,以及大股东旗下唯一的资本运作平台的潜在价值,维持“买入”评级,6~12个月目标价10.6元,对应25倍2015PE。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34/36 转到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