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嘉必优
|
|
2020-05-11
|
38.12
|
43.92
|
137.15%
|
48.48
|
25.95% |
|
58.70
|
53.99% |
|
详细
事件概述事件:嘉必优发布2019年年报和2020年一季报:2019年实现营收3.12亿元,同比8.89%,归母净利润1.18亿元,同比21.85%,归母扣非净利润0.80亿元,同比19.59%,每股收益1.31元。2020年第一季度实现营收0.56亿元, 同比-15.71%。 营收、利润符合预期,ARA 和唾液酸(SA)的毛利率提升带动公司整体毛利率提升。 (1)ARA 业务实现营收2.48亿元,ARA 收入占公司营业收入79.68%,同比增长8.98%,毛利率55.02%,上升3.22个百分点。ARA 毛利率的显著提升反映嘉必优在ARA 领域的国内绝对领先地位已经确立,未来收入有望稳中有升。 (2)DHA 业务实现营收0.45亿元,同比增长-4.45%,毛利率47.10%,下降 3.16个百分点。尽管DHA营收及毛利率出现下滑,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婴儿配方食品》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较大婴儿配方食品》(征求意见稿)中对 DHA 添加剂的含量下限进行了明确规定,同时,如果婴儿配方食品中添加了 DHA,则至少需要添加相同量的 ARA。未来有望实现反转。 (3)SA 业务实现营收0.13亿元,同比增长73.68%,毛利率53.43%,上升14.87个百分点。SA 营收及毛利率的显著改善对嘉必优的发展具有尤为突出的战略意义:一方面,下游应用场景显著扩大——ARA 及DHA 主要用于婴幼儿奶粉领域,而SA 则主要用于健康食品、生物制药与化妆品等领域;另一方面,ARA 业务的迅速增长有望坚定嘉必优落实国内领先的营养素平台商的战略定位,具体而言:在婴幼儿食品添加剂领域,通过推出新品来满足下游奶粉更加接近母乳成分的需求,在健康食品领域,则通过沉淀的领先食品厂商客户资源来丰富产品供应线。 (4)β-胡萝卜素营收0.05亿元,同比增长126.11%,毛利率由负转正。我们注意到:胡萝卜素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可以用于食品添加剂及着色等领域,生物技术生产的胡萝卜素的性价比优势较为突出,未来有望成为公司重要增长点。 公司位于疫情核心区武汉,但主营产品ARA 和DHA系婴幼儿奶粉必须添加的添加剂,刚性需求属性明显,今年后续阶段有望迅速回暖。预计2020-2022年来自于ARA 的营收分别为2.46/2.67/2.90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1.05%/8.60%/8.78%,毛利分别为1.38/1.50/1.63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0.71%/8.98%/8.78%;来自于DHA 的营收分别为0.55/0.84/1.40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21.23%/53.56%/66.43%,毛利分别为0.26/0.40/0.66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20.97%/53.24%/66.08%。 (1)2019年报中,ARA 业务全部折合为油剂来披露销量(1吨油剂相当于3.57吨粉剂),根据年报数据测算,2019年实现ARA 的销量为374.10吨,同比7.31%,对应单价为663.58元/千克,同比上涨约1.56%。考虑疫情影响及刚需属性,我们提出ARA 业务预测假设:2020-2022年ARA 的销售增速分别为-1.05%/8.60%/8.78%,对应的单价分别为670/680/690元/kg,毛利率分别为56.00%/56.20%/56.20%。 (2)2019年年报中,DHA 业务折合为油剂来披露销量(1吨油剂对应4.27吨粉剂,)2019年实现DHA 的销量为81.32吨,同比增长约3.95%,对应单价为556.79元/千克,同比大约下降8.03% 。考虑到婴幼儿奶粉新政推行将显著带动DHA 市场增速,结合一二季度疫情冲击,假设2020-2022年的销量增速分别为25%/55%/68%,单价分别为540/535/530元/kg,毛利率分别为47.00%/46.90%/46.80%。 预计2020-2022年SA 产品的营收分别为0.19/0.30/0.48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45%/59%/60%,对应毛利分别为0.10/0.15/0.24亿元,同比增速为41.12%/55.94%/58.43%;预计2020-2022年的β-胡萝卜素业务的营收分别为0.08/0.17/0.37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80%/108%/110%,对应毛利分别为83.98/262.02/733.66万元,同比增速为8471.43%/212.00%/180.00%。 (1)SA 产品预测假设:结合过往SA 业务发展态势及疫情冲击影响,预计该产品仍将保持迅速增长态势。假设2020-2022年的营收增速分别为41.12%/55.94%/58.43%,毛利率分别为52.00%/51.00%/50.50%。 (2)2019年的β-胡萝卜素的毛利率由负转正,营收增速126.11%。考虑该产品的广阔应用场景及疫情冲击影响,预计增长有望加速,假设2020-2022年的营收增速分别为80%/108%/110%,毛利率分别为10.00%/15.00%/20.00%。 顺应更高质量标准的婴幼儿奶粉的添加剂需求态势,嘉必优积极布局乳糖等多种新型添加剂,为公司未来发展进一步蓄力。 (1)婴幼儿奶粉的质量评价标准为营养素含量与母乳成分的相似程度。伴随婴幼儿奶粉需求品质的升级需求,未来有望在富含棕榈酸的甘油三酯、母乳低聚糖(HMOs)等多种添加剂领域进行模拟。 (2)富含棕榈酸的甘油三酯:甘油三酯为动物性油酯与植物性油酯的主要成分,由1个甘油分子和3个脂肪酸分子组成,透过饮食摄取,由一分子甘油与三分子棕榈酸酯化生成的甘油酯。存在于动、植物油脂中,是棕榈油的主要成分。人乳中的棕榈酸在甘油三酯sn-2位上含量较高,这一结构可促进婴儿脂肪酸吸收、软化粪便并预防钙的吸收不良,有助于婴儿早期骨代谢和发育、调节肠道菌群,在降低肠道损伤后炎症反应、调节婴儿啼哭等行为中亦可发生作用。目前,公司在研的OPO关键技术可以用于制备sn-2位富含棕榈酸的甘油三酯,产品质量出于国际领先水平,可为我国婴幼儿配方食品提供高品质、 低成本原料。 (3)母乳低聚糖(HMOs):母乳低聚糖属于母乳中三大营养物质的糖类,在母乳中的含量约是8-15g/L,是仅次于乳糖的第三大碳水化合物和仅次于乳糖、脂类、蛋白质的第四大营养物质。但母乳低聚糖跟一般的碳水化合物不同,它无法提供能量,不过,却可以为宝宝带来诸多其他的益处:促进肠道益生菌菌群定植,维持肠道健康;阻挡病原菌,对抗感染;增强宝宝免疫力等。公司在研项目HMOs 合成技术研究完成后,将为公司提供新的增长点。 (4)我们判断:伴随公司婴幼儿添加剂产品线的进一步丰富与完善,嘉必优有望通过更灵活的方式与食品厂商进行联合创新来推出更富竞争力的婴幼儿奶粉。 年报披露公司在叶黄素、番茄红素、益生菌等多种食品添加剂领域进行研发,这一产品群有望与SA、胡萝卜素等一起来放大客户价值。 (1)叶黄素(Lutein),别名植物黄体素,在蔬菜、水果、花卉等植物中广泛存在,其化学式中含有两个紫罗酮环,是一种具有维生素A 活性的类胡萝卜素,是存在于人眼视网膜黄斑区的主要色素。其主要作用包括:视力保护、着色、抗氧化、抗癌、延缓早期动脉硬化、预防糖尿病等。 (2)番茄红素:番茄红素(lycopene)广泛存在于番茄、番茄制品及西瓜、葡萄柚等水果中,是成熟番茄中的主要色素,也是常见的类胡萝卜素之一。番茄红素所具有的长链多不饱和烯烃分子结构,使其具有很强的消除自由基能力和抗氧化能力。 (3)益生菌:益生菌是通过定殖在人体内,改变宿主某一部位菌群组成的一类对宿主有益的活性微生物。通过调节宿主黏膜与系统免疫功能或通过调节肠道内菌群平衡,促进营养吸收保持肠道健康的作用,从而产生有利于健康作用的单微生物或组成明确的混合微生物。 预计2020-2022年分别实现营收3.28/3.99/5.15亿元,同比增长5.24%/21.58%/29.27%,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39/1.58/1.85亿元,同比增长17.9%/13.6%/16.9%这种预期基于如下的假设: (1)2019年和2020年Q1的管理费用发生额分别为0.25和0.03亿元;对应的管理费用率分别为8.13%和5.56%。2019年管理费用率显著上涨主要系IPO 过程中的中介费用所致,在一季度营收因疫情出现显著下降的情况下,管理费用率下降至5.56%,显现公司较为出色的管理效率。假设2020-2022年的管理费用率分别为5.50%/5.20%/5.10%,呈现较为稳健的下降态势。 (2)2017-2019年的销售费用率分别为5.70%/5.37%/5.61%,基本保持稳定,假设2020-2022年的销售费用率分别为5.40%/5.20%/5.20%。 (3)2017-2019年的研发费用率分别为5.96%/5.72%/6.01%,稳定在6%左右。出于公司打造基于客户&技术优势的营养素添加剂平台供应商的考量,未来研发费用仍将保持较高位置,假设2020-2022年的研发费用率分别为6.00%/6.00%/6.00%。 投资建议尽管公司地处疫情核心区武汉,但凭借坚实的下游需求,公司营收及利润有望继续保持正增长。调整2020-2021年的营收3.71/4.76亿元调整为3.28/3.99亿元,新增2022年预测5.15亿元,归母净利润由1.36/1.64亿元调整为1.39/1.58亿元,新增2022年预测1.85亿元。对应EPS 分别为1.16/1.32/1.54元,给予55倍2020年归母净利润估值,对应目标价为63.80元,提升至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技术迭代风险、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专利诉讼风险、疫情导致的需求降低风险、新技术路线选择错误的风险、系统性风险等。
|
|
|
鸿泉物联
|
|
2020-05-11
|
33.50
|
41.77
|
62.28%
|
50.53
|
50.84% |
|
64.56
|
92.72% |
|
详细
事件概述1.2020年4月29日,公司公告2020年一季报和主要经营数据,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6594.13万元,同比0.72%,环比-42.40%;实现归母净利1089.09万元,同比-25.06%;扣非后归母净利946.47万元,同比-22.82%。 2.2020年4月29日,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稳定和扩大汽车消费若干措施的通知》。其中,对轻型汽车国六排放标准颗粒物数量限值生产过渡期截止时间,由2020年7月1日前调整为2021年1月1日前。 分析判断: 一季度核心业绩指标主要受疫情及强投入拖累所致。 (1)一季度实现营收6594.13万元,同比0.72%,归母净利润1089.09万元,同比-25.06%,扣非归母净利润946.47万元,同比-22.82%,增速显著放缓的背后,主要原因是疫情影响至少2个月的正常经营。 (2)一季度毛利率46.17%,创近期新低,我们判断主要系前期待确认的低毛利业务确认在当期所致,不影响公司长期竞争力。 (3)2020Q1研发费用高达1581.49万元,同比增长52.32%,管理费用688.15万元,同比增长38.79%,销售费用达411.90万元,同比增长13.90%。三项期间高增长的背后,主要系公司基于良性发展预期而在上市后积极招聘扩大研发布局、引进销售力量等因素所致。考虑到需求仍然坚挺,费用压力有望迅速转化为业绩增长驱动力。 国六生产过渡期截止时间延至2021年1月1日不改中轻卡需求量判断,全年出货仍将达20万辆以上。 (1)在4月29日发改委发布的《关于稳定和扩大汽车消费若干措施的通知》中:轻型汽车(总质量不超过3.5吨)国六排放标准颗粒物数量限值生产过渡期截止时间,由2020年7月1日前调整为2021年1月1日前;2020年7月1日前生产、进口的国五排放标准轻型汽车,2021年1月1日前允许在目前尚未实施国六排放标准的地区销售和注册登记。未经批准,各地不得提前实施国家确定的汽车排放标准。 (2)目前实施进度:自2019年开始,北京、上海等16个省市已经提前执行了国六标准。 (3)以北汽福田等为代表的中轻卡商用车辆制造商已经于今年4月正式投产符合国六标准的轻型商用车辆,预估全年对鸿泉物联尾气监测装置的需求数量将在20万以上,单价亦复合前期深度研究假设。 (4)这一政策的主要目的主要系保护部分商用车辆制造商因疫情疫情影响无法完成生产线切换而出台,但考虑到国六标准仍将强制执行,各大商用车制造商必然尽早切换,故不对全年需求判断产生实质影响。 投资建议考虑中轻卡强制安装OBD政策带来的增量以及杭州渣土车管家平台中标的影响,结合一季度的业绩表现,维持原盈利预测不变,我们预计2020-2022年鸿泉物联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95/1.23/1.59亿元,对应年复合增速31.56%。给予公司45倍2020年EPS估值,维持目标价42.55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技术升级迭代的风险、大客户依赖的风险、原材料外购依赖和价格波动的风险、应收账款超过信用期的风险、疫情引起的不确定因素、其他宏观环境变化的风险、系统性风险。
|
|
|
中微公司
|
|
2020-04-22
|
160.70
|
--
|
--
|
254.04
|
58.08% |
|
298.00
|
85.44% |
|
详细
事件概述 公司发布2019年年度报告,2019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9.47亿元,同比增长18.77%;实现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89亿元,同比增长107.51%。 分析判断: 专用设备收入稳定增长,政府加强支持力度。 2019年公司营收19.47亿元,同比增长18.77元;其中专用设备收入15.87亿元,同比增长13.55%;公司依托在刻蚀设备、MOCVD设备及其他设备领域领先的技术优势以及良好客户基础,在逻辑芯片、3DNAND、DRAM等领域均有较好的业务拓展,业务规模不断扩大,销售收入不断增长。公司净利润增长主要来自政府对于前道刻蚀设备的高强度支持,政府补助大幅增加,推动2019年度公司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0.59亿元,同比增长334.02%。 研发费用同比增长51%,加速先进制程设备研发 2019年公司研发费用4.25亿元(含资本化研发费用),同比增长50.74%,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为21.81%;公司积累了深厚的技术储备和丰富的研发经验,这一优势保证了公司产品和服务的不断进步。公司拥有多项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截至2019年12月31日,公司已申请1,467项专利,其中发明专利1,297项;已获授权专利1,015项,其中发明专利859项;公司加大研发投入可望加速先进制程设备的发展进度,包括公司在逻辑芯片7纳米、5纳米制程、存储芯片3DNAND128层制程、DRAM1X制程等主要集成电路领域应用的技术研发。 CCP刻蚀设备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ICP刻蚀设备正加速技术追赶 公司电容式(CCP)刻蚀设备已用于台积电7nm/5nm逻辑制程,同时可望进入长江存储128层3DNAND存储产线;(1)逻辑芯片领域:公司刻蚀设备已运用在国际知名客户65纳米到7纳米的芯片生产线上;同时,也已开发出5纳米刻蚀设备用于若干关键步骤的加工,并已获得行业领先客户的批量订单。公司目前正在配合客户需求,开发新一代刻蚀设备和包括更先进大马士革在内的刻蚀工艺,能够涵盖5纳米以下刻蚀需求和更多不同关键应用的设备。(2)存储芯片领域:公司刻蚀设备在3DNAND芯片制造环节,公司的电容性等离子体刻蚀设备可应用于64层的量产,同时公司根据存储器厂商的需求正在开发新一代能够涵盖128层关键刻蚀应用以及相对应的极高深宽比的刻蚀设备和工艺;同时,公司电感式(ICP)刻蚀设备正在加速技术提升:公司的电感性等离子刻蚀设备已经在多个逻辑芯片、存储芯片厂商的生产线上量产,根据客户的技术发展需求,正在进行下一代产品的技术研发,以满足7纳米以下的逻辑芯片、1X纳米的DRAM芯片和128层以上的3DNAND芯片等产品的ICP刻蚀需求,并进行高产出的ICP刻蚀设备的研发。 投资建议 根据疫情对宏观环境和景气造成的冲击和公司2019年度经营情况,我们调整2020-2021盈利预测,我们将2020-2021年公司营业收入预测从29.20亿元/43.41亿元调整为24.19亿元/32.98亿元;对应公司获得政府支持力度加大,加上公司设备持续往先进制程升级,毛利可望同步提速,将同时期公司归母净利润从2.04亿元/2.92亿元调整为2.87亿元/3.98亿元。考虑到2022年后公司存储芯片布局优势将越发显著,且公司竞争地位稳固;我们预测2022年公司营业收入为44.60亿元,归母净利润为5.44亿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半导体市场需求不如预期、行业竞争加剧、系统性风险等。
|
|
|
三达膜
|
|
2020-04-08
|
19.03
|
23.21
|
69.66%
|
20.38
|
5.87% |
|
23.79
|
25.01% |
|
详细
三达膜是中国膜技术开发与应用领域的开拓者,先后成功研发多种符合市场需求、功能特性优异、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及国内领先水平的先进无机非金属膜材料与高性能复合膜材料。公司产品被用于料液分离、膜法水处理及水务投资运营领域。 主要观点: : 料液分离和膜法水处理受益于环保压力增大带来的大项目机会,目前在手订单充沛。预计 2019-2021年来自于工业料液分离业务的营收分别为 1.81/2.09/2.61亿元,年复合增速37.19%,毛利分别为 0.74/0.83/1.06亿元,年复合增速33.12% ; 预 计 2019-2021年 膜 法 水 处 理 预 计 实 现 营 收1.24/1.32/1.51亿元,年复合增速达 11.59%,对应毛利分别为0.31/0.34/0.45亿元,年复合增速达 0.43%。 备件业务有望随项目的沉淀而呈现明显的加速成长趋势,水务运营类业务的单价刚性& & 数量保底的特性明显。我们预测,预 计 2019-2021年 来 自 于 备 件 类 业 务 的 营 收 分 别 为1.57/1.89/2.39亿元,年复合增速 26.46%,对应毛利依次为0.77/0.93/1.18亿元,年复合增速 27.33%。2019-2021年实现水务投资运营业务收入 2.76/2.86/3.15亿元,年复合增速9.75%,对应毛利依次为 1.13/1.17/1.29亿元,年复合增速8.17%。 盈利预测及估值。预计 2019-2021年公司营业收入为7.39/8.15/9.66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 17.86%。对应归母净利润为分别为2.73/2.95/3.50亿元,对应年复合增速24.46%。三达膜各项业务均属基于先进膜技术来治理水污染的尝试,是典型的朝阳产业。另外,公司业务具有显著的抗周期属性——即使在经济出现严重衰退的情况下,污水处理的规模以及各类膜备件的更替亦是刚性需求。给予三达膜 23倍 2020年净利润的市值目标,对应股价 24.15元,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应收账款占比较高且单项金额过大的风险、投资收益不确定的风险、水务项目经营风险、系统性风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