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王秀钢

华西证券

研究方向:

联系方式:

工作经历: SAC执业证书编号:S1120519020001,曾就职于海通证券...>>

20日
短线
33.33%
(--)
60日
中线
50%
(--)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6 转到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中微公司 电力设备行业 2023-05-09 170.60 -- -- 185.50 8.73%
185.50 8.73% -- 详细
事件概述中微公司公布 2023年一季报,2023年一季度营业收入 12.23亿元,同比 + 28.86%;归母净利润 2.75亿元,同比 + 134.98%;扣非后归母净利润 2.28亿元,同比 + 22.22%。 分析判断: 营收持续增长,投资与补助带动归母净利大幅增长一季度归母净利润 2.75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约 1.58亿元,同比增长约 134.98%,主要系本期收入和毛利增长下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较上年同期增加 0.41亿元,非经常性损益的变动主要系: (1)本期公司因股权投资产生的非经常性损益为收益 22万元,较上年同期的亏损 1.01亿元,增加约 1.01亿元的利润;上年同期的亏损 1.01亿元主要是由于公司持有的中芯国际和天岳先进的股票价格在 2022年一季度有较大下降; (2)本期计入非经常性损益的政府补助收益为 0.37亿元,较上年同期的 0.04亿元增加约 0.33亿元。 CCP 设备在最先进制程产线获认可,ICP 设备快速增长本期刻蚀设备收入为 8.14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约 13.94%,毛利率达到 47.29%,高于 22年 47%的刻蚀设备毛利率。 CCP 设备:在国际最先进的 5纳米芯片生产线及下一代更先进的生产线上,公司的 CCP 刻蚀设备实现了多次批量销售,已有超过 200台反应台在生产线合格运转。 ICP 设备:公司的 ICP 刻蚀设备不断地核准更多刻蚀应用,迅速扩大市场并不断收到领先客户的批量订单。 我们认为公司作为国内 CCP 设备的领军企业,在 5nm 及以下制程的多次销售,显示了公司 CCP 产品在业界领先的竞争力,预计公司在未来国内先进制程发展中将起到关键作用。 MOCVD 设备业绩亮眼,同比增长 300%公司的 MOCVD 设备在新一代 Mini-LED 产业化中,在蓝绿光 LED 生产线上继续保持绝对领先的地位,2023年一季度 MOCVD 设备收入 1.67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约 300.48%,毛利率达到 40.09%,也高于 22年 39.03%的MOCVD 设备毛利率。 华商韬略的信息显示,2021-2025年间全球 MLED 显示屏年复合增长率将达 31.9%,预期 2024年将达千亿产值,潜在市场规模庞大。 我们预计 MLED 需求的快速增长,也将持续拉动 MOCVD 设备需求,同时中微公司 MOCVD 还有对应三代半导体的产品,同样是快速增长的市场。因此我们预计公司 MOCVD 设备有望延续近两年快速增长的态势。 投资建议维持盈利预测,预计公司 2023年-2025年分别实现收入为 61.62亿元、80.10亿元和 100.13亿元,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为 14.09亿元、18.20亿元和 22.05亿元,对应 EPS 分别为 2.29元、2.95元和 3.58元,对应 2023年4月 28日收盘价 170.30元/股,2023年-2025年 PE 分别为 75倍、58倍、48倍,维持公司“买入”评级。
中微公司 2023-04-13 166.50 -- -- 199.81 20.01%
199.81 20.01% -- 详细
中微公司作为国内刻蚀设备和MOCVD设备头部企业,2022年营收增长52.50%,继续保持近两年营收的加速增长,我们认为公司仍有充足的市场空间和技术实力持续增长。 半导体设备国产化率持续提升,核心设备需求将继续增长根据芯谋研究数据显示,2022年国产半导体设备销售额约43亿美元左右,国产化率首次突破10%,达到12%。预计2023年国产半导体设备销售额将达到62亿美元,国产化率约16%。我们认为中微公司刻蚀设备和MOCVD设备作为半导体生产中的核心设备,将充分受益于设备国产化的进程。 刻蚀设备国内领先,存储等技术迭代刺激需求放量根据公司年报,刻蚀设备在前道设备中增速和价值量都位居头位,公司CCP设备2022年生产交付量增速超五成。相关文献显示,刻蚀设备在3D存储、先进制程、先进封装中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在3D存储领域,随着层数增加,刻蚀设备需求量不断提升,根据Internationalbusinessstrategies数据显示,3D存储将快速取代2D存储。我们认为随着存储市场规模增长和3D存储技术的升级迭代,对刻蚀设备将会产生叠加的需求刺激。 MOCVD设备不断升级拓展,薄膜沉积设备快速突破。 根据公司年报,中微累计付运MOCVD设备超500腔,过去六年年复合增速超35%,在氮化镓基MOCVD设备上国际领先。MOCVD设备在五大应用领域升级拓展,所对应的市场如MLED、第三代半导体等均在快速增长,我们认为MOCVD设备同样会迎来持续的需求增长。 薄膜沉积设备18个月快速突破研发交付,我们认为作为高价值量的薄膜沉积市场将成为中微公司又一业绩增长点。 投资建议:我们认为中微公司未来增长有两个核心驱动力,一是设备国产化的趋势下,国产设备市场需求在增长,中微公司作为国产设备的头部企业,提供半导体前道制作的核心产品,有望将重点受益;二是中微公司的核心产品对应着3D存储、先进封装、第三代半导体等增长更块的领域,市场需求端传导的增量也是未来增长的强大助力,公司也在积极布局用于存储等应用的技术升级。公司所对应市场空间依然十分充足,有望保持增长态势。1.刻蚀设备根据公司年报,2022年公司刻蚀设备销售量同比增长达51.03%,刻蚀设备在3D存储和先进制程、先进封装中需求量增大,我们认为在技术发展的趋势下未来有明确的需求增量。根据中微公司的信息,目前其刻蚀设备在国内先进的存储、逻辑产线中占比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刻蚀设备在半导体前道设备中价值量和增速处于头位,我们认为中微公司刻蚀设备因需求增速快、市场空间大、设备重要性高三大支撑,在未来仍将保持强劲的增长态势。 2.MOCVD设备根据公司年报,氮化镓基MOCVD设备国际领先,中微公司MOCVD基于五大应用领域不同升级与拓展相应产品。MOCVD对应的MLED与化合物半导体外延等市场投资增长快,公司在这些领域均有布局,我们认为作为中微公司另一核心产品,MOCVD同样会借助下游应用需求的快速增长和设备国产化率的提升,实现保持长期的增长势头。 3.薄膜沉积设备根据公司年报,薄膜沉积设备与刻蚀设备占据半导体前道设备价值量和增速的前两位。公司仅用18个月快速研发突破WCVD设备,我们认为薄膜沉积设备广阔的市场空间和中微公司在客户的口碑,薄膜沉积设备有望成为中微公司未来重要的业绩增长点。 考虑到公司持续的高速增长与充足的市场空间,我们上调公司2023年营收56.82亿元的预测至61.62亿元,上调2023年EPS1.51元的预测至2.29元。预计公司2024年-2025年分别实现收入为80.10亿元和100.13亿元,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为18.20亿元和22.05亿元,对应EPS分别为2.95元和3.58元,对应2023年4月10日收盘价175.08元/股,2023年-2025年PE分别为77倍、59倍、49倍,维持公司“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国际贸易摩擦加剧;下游需求不及预期;公司技术研发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半导体行业周期性波动风险。
刘泽晶 2 4
刘熹 2
金山办公 2023-03-27 353.61 -- -- 524.26 48.26%
524.26 48.26% -- 详细
2022年营收同比增长18%,订阅业务持续高增,2C和2B双引擎驱动作用强,随着公司进一步强化对AIGC相关技术的投入和应用,公司业务有望打开新的商机。 2022年收入同比增长18%,订阅占比提升12pct公司发布2022年年报,实现营收38.85亿元,同比增长18.44%;归母净利润11.18亿元,同比增长7.33%;扣非后归母净利润9.39亿元,同比增长11.71%。2022Q4,公司实现收入10.90亿元,同比增长20.4%;归母净利润3.04亿元,同比增长57.44%;扣非后归母净利润2.76亿元,同比增长100.3%。 主营业务中,国内个人办公服务订阅业务收入205,013万元,同比增长39.91%;国内机构订阅及服务业务收入69,199万元,同比增长55.06%;国内机构授权业务收入83,562万元,同比减少13.18%;互联网广告及其他业务收入30,645万元,同比减少24.45%。全年订阅业务总体收入274,212万元,同比增长43.45%,收入占比71%,同比提升12个百分点。 2C付费数和单价同步增长,2B端云一体化提速1)2C:会员增值功能推陈出新,稻壳儿深耕专业内容资源服务,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主要产品月度活跃设备数为5.73亿,同比增长5.33%。其中WPSOfficePC版月度活跃设备数2.42亿,同比增长10.50%;WPSOffice移动版月度活跃设备数3.28亿,同比增长2.18%。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累计年度付费个人用户数达到2,997万,同比增长18.12%,经测算平均付费会员年付费74元/人(2021年:65元)。 2)2B:持续推进政企端云一体化及协作办公进程,数字办公平台(云和协作产品)相关收入同比增长57%,数字办公产品全年新增政企客户3990家。公有云SaaS方面,在期付费企业数同比增长51%,付费企业续约率超70%,金额续费率超100%,带动公有云领域相关收入同比增长超100%。信创方面,公司信创版本产品不断迭代改进,在信创领域配合完成1345家客户验收,通过率100%。 积极探索AIGC技术,拟发行GDR推进全球化公司积极探索结合AIGC、LLM技术的下一代人机交互体验,并在文档翻译、听读、中英文校对、语音及音频转写、智能辅助写作及排版、表格数据智能分析、PPT一键生成及美化等场景进行融合,为用户提供便捷优质的智能化服务体验。2022年,金山办公利用AI能力帮助用户校对总字数达3,340亿个,全年OCR处理图片数量达146亿份,智能美化功能月活跃用户数量达237万。 公司发布公告,为拓展国际融资渠道,提升公司国际化品牌和形象,满足公司境内外业务发展需要,公司拟筹划境外发行全球存托凭证(GDR)并在瑞士证券交易所上市,GDR以新增发的公司A股作为基础证券。公司本次发行募集资金在扣除相关发行费用后,拟用于公司技术及产品研发、市场推广,并加强海外布局及全球品牌建设,提升公司海外声誉,进一步深化推进公司国际化战略。我们认为,新GDR的发行,有利于公司加强与海外LLM大模型厂商的合作,进一步补充公司产品的AI能力。 投资建议我们维持公司2023-2024年营收分别为54.00/75.54亿元预测,新增2025年营收103.16亿元预测,维持公司2023-2024年EPS分别为3.88/5.65元预测,新增2025年PES7.70元预测,对应2023年3月22日325.92元/股收盘价,PE分别为84.07/57.73/42.32倍,维持公司“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宏观环境不确定,市场竞争加剧,单一产品风险,经营管理风险,拟发行GDR是否完成存在不确定性等。
刘泽晶 2 4
刘熹 2
金山办公 2023-02-28 282.98 -- -- 402.50 42.24%
524.26 85.26%
详细
公司产品根基扎实、经营管理稳健,“多屏、云、内容、AI和协作”等战略路径清晰。面对数字化办公的星辰大海,公司作为国产Office龙头,将具备较强的长期增长的确定性。 业绩增速符合预期,订阅收入占比大幅提升公司发布2022年业绩快报,实现营收38.85亿元,同比增长18.44%;归母净利润11.18亿元,同比增长7.40%;扣非后归母净利润9.44亿元,同比增长12.28%。经测算,预计2022Q4,公司实现收入10.90亿元,同比增长20%;归母净利润3.05亿元,同比增长57.8%;扣非后归母净利润2.81亿元,同比增长103.7%,其中订阅收入占比74%,同比提升12个百分点。展望2023年,在“扩大内需”、“科技自立”、“经济复苏”等背景下,公司作为国产Office龙头,业绩增速有望再上新台阶。 个人用户数逆势增长,新会员体系落地在即公司个人订阅业务2022年实现收入20.50亿元,同比增长40%;其中,2022Q4实现收入5.93亿元,同比增长36%。公司不断升级个人产品使用体验,进一步优化会员结构,在全球PC及手机全年出货量疲软的背景下,公司主要产品个人用户基数以及个人订阅收入仍保持逆势稳定增长。展望2023年,随着公司全新的会员体系落地,及会员运营模式、价格体系的大幅优化,或将对公司C端业务带来更加积极的影响。 机构订阅增速环比提升,长期增长势头强劲公司机构订阅业务2022年实现收入6.92亿元,同比增长55%;其中,2022Q4实现收入2.12亿元,同比增长69%(2022Q3增速为47%)。公司深度服务国内政企客户办公数字化转型,满足其效率提升、数据管理、安全管控、行业场景应用等需求,持续推进政企端云一体化及协作办公进程。数字办公平台业务占比的持续提升,将带动增值服务的推广销售,同时,在机构客户从端到云的转化趋势下,机构订阅收入规模和单客户价值或将同步高增。 “正版化+新信创”驱动,机构授权值得期待公司机构授权业务2022年实现收入8.36亿元,同比下降13%;其中,2022Q4实现收入1.91亿元,同比下降24%。公司密切关注信创领域政策变化及客户需求,提前布局各地下沉市场及行业信创业务;机构客户因正版化需求对公司产品采购持续增加,抵消了信创订单收缩的部分影响。我们预计,2023年新一轮信创周期的启动,将对公司机构授权业务产生积极影响。 投资建议根据公司2022年业绩快报,我们下调公司2022-2024年营收39.15/54.83/77.02亿元的预测至38.85/54.00/75.54亿元,下调2022-2024年EPS2.57/3.99/5.85元的预测至2.42/3.88/5.65元,对应2023年2月24日281.07元/股收盘价,PE分别为115.96/72.50/49.78倍,维持公司“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宏观环境不确定,市场竞争加剧,单一产品风险,经营管理风险等。
开普云 2023-01-11 35.63 47.67 -- 54.82 53.86%
69.99 96.44%
详细
登陆科创板以后,开普云着力推动“数智+”发展战略,迎来第二增长曲线:依托优势政府客户资源,数智内容、数智安全、数智政务平稳增长;通过增资收购天易数聚,拥抱能源数字化转型红利,数智能源正在成为公司重要盈利驱动。 核心观点: 开普云的核心发展逻辑: (1)登陆资本市场以后,开普云迅速夯实数据智能平台优势,以此为基础,通过收购增资方式快速切入数智能源领域,形成“数智+”平台化发展的战略并得到坚决执行。 (2)公司形成多层次的股权激励机制,能够调动各层级核心团队的积极性,有助于公司战略规划落地,“第二增长曲线”正在确立。 预计 2022-2024年营收 5.66/7.26/9.28亿元,对应同比增长 22.83%/28.25%/27.86%。考虑到过去 2年疫情对于公司政务业务影响较大且成长逻辑出现改变,我们下调2022年营收预测 6.05亿元至 5.66亿元,新增 23-24年营收预测 7.26/9.28亿元;“数智+”战略驱动下,开普云已形成政务&能源双翼齐飞的发展格局,其中政务板块未来 3年营收为3.50/4.31/5.31亿元,年复合增速 20.66%;数智能源业务未来 3年营收为 2.05/2.65/3.36亿元,年复合增速为 28.66%。 盈利预测及估值:考虑到过去 2年疫情影响以及战略转型导致研发高增等,我们下调 22年归母净利润预测 1.75亿元至0.77亿元,新增 23-24年归母净利润预测 0.91/1.12亿元,年复合增速达 22.66%;对应 22年 EPS 预测 2.60元下调至 1.15元,新增 23-24年 EPS 预测 1.36/1.67元,对应 23年 1月 6日收盘价 34.75元,PE 分别为 30.1/25.6/20.8。结合业务特点,重新选取广联达、致远互联、宇信科技、安恒信息、朗新科技为可比标的,给予公司 41.3倍 PE 估值,在归母净利润调整的基础上目标价从84.04元下调至47.67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技术风险、管理风险、竞争加剧风险、商誉减值风险、系统性风险。
刘泽晶 2 4
刘熹 2
金山办公 2023-01-04 264.19 -- -- 345.00 30.59%
524.26 98.44%
详细
公司是国产办公软件龙头,具备海量核心产品用户基数,机构和个人业务付费用户量和用户单价稳步增长,信创加速推进趋势下,公司业绩增长有望超预期。 公司概览:eOffice龙头,对标微软“现金牛”1)金山办公是国内Office办公软件龙头,主要产品包括WPSOffice办公软件、金山文档等办公能力产品矩阵以及金山数字办公平台解决方案,产品皆由公司自主研发,对核心技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截至22022Q3,公司主要产品MMUAU为85.78亿,其中WPSOffiCcePC版版MMUAU为为82.38亿,移动版MMUAU为为3.36亿。此外,公司实控人为雷军,控股股东是金山软件的子公司,公司董事会和高管团队资源和技术背景强。 2)以微软为鉴,eMicrosoftOffice是微软公司“现金牛”业务,222022年微软eOffice业务收入达44248.62亿美元,占微软公司总收入的222.63%%。Office业务分为OfficeCommercial和Officeconsumer,其中OfficeCommercial占比长期在87%左右,预计单用户价值170美元/年以上;Officeconsumer订阅用户数量5970万,预计单用户价值约为97美元/年。 成长路径:产品战略清晰,B“2B和和2C”双驱动11)产品战略:公司目前已形成了“多屏、云、内容、IAI和协作”五大产品战略,并具有移动端覆盖量第一、贴近本土化国民习惯、文档协作云化等多重优势。 2)CC端:2022H1,公司累计年度付费个人用户数达到2856万,预计会员平均价值为50-60元/年,公司通过增加会员服务功能和内容、丰富运营手段等提升付费会员数量。 3)BB端:公司通过完善产品体系、提升服务体验、拓宽生态渠道等举措持续提升WPSOffice系列产品在各级用户的渗透,并积极推动国内机构客户向云和协作办公转化。数字办公平台在政企及公有云市场持续取得突破。同时,子公司数科网维的OFD版式软件功能不断丰富,并积极拓展电子证照、票据等领域商机。机构订阅业务有望持续快速增长。 信创催化:“科技自立”方向明确,信创有望加速公司自主研发的xWPSOfficeLinux版已经全面支持国产整机平台和国产操作系统,并进行了深度适配和定制优化,已在国家多项重大示范工程项目中完成系统适配和应用推广。2021年以来,公司持续加速产品在金融、能源、电信等行业信创客户的推广应用,产品在信创领域的渗透率继续提升。“二十大”期间,国家多次在重要会议强调“科技自立”,随着信创政策持续落地,信创产业发展有望加速。投资建议公司在办公软件领域竞争优势明显,机构和个人业务均具备广阔的量、价提升空间,在信创加速推广趋势下,公司业务增长有望提速。考虑到2022年新冠疫情影响,以及党政信创节奏不确定等原因,我们下调公司2022-2024年营收41.66/56.52/75.08亿元的预测至39.15/54.83/77.02亿元,下调2022-2024年EPS2.71/3.88/5.22元的预测至2.57/3.99/5.85元,对应2022年12月30日264.49元/股收盘价,PE分别为102.93/66.34/45.18倍,维持公司“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宏观环境不确定,市场竞争加剧,单一产品风险,经营管理风险等
柏楚电子 2021-12-16 402.60 -- -- 409.81 1.79%
409.81 1.79%
详细
事件概述11月30日工信部发布《“十四五”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规划》,提出重点突破工业软件等任务;发布《“十四五”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发展规划》,提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等重点工程。 分析判断:政策支持助力工业软件发展。《“十四五”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规划》将工业软件作为重点突破的任务之一,提出研发推广计算机辅助设计、仿真、计算等工具软件,大力发展关键工业控制软件,加快高附加值的运营维护和经营管理软件产业化部署。我们认为,工业软件是提升我国制造业竞争力的重要环节,是发展智能制造的重要基础,在政策的推动下我国工业软件有望迎来快速发展。 公司是激光切控系统龙头,高功率系统国产化推动公司发展。公司是激光切割运动控制系统龙头,开发了多款激光切割软件,将CAD、CAM和NC功能进行集成。相对之前垄断市场的外资产品,公司控制系统一体化程度高,操作流程大大简化,兼容性强,操作界面友好,终端用户黏性高。目前中低功率已基本国产化,而高功率领域仍主要由国外企业占据,公司技术持续进步,随着募投项目推进,我们认为公司有望复制中低功率的发展路径,实现高功率领域的国产化。 工业软件可拓展性强,技术驱动打开成长边际。1)拓展激光切割头,以软件带硬件,一方面可以加强控制系统与切割头之间的适配性,从而提升切割效果,另一方面也可提供一体化综合解决方案;2)拓展智能焊接机器人,焊接为切割后道工序且底层技术相通,公司具备产业拓展的技术基础,同时钢结构焊接机器人市场空间大,智能焊接机器人将彻底打开公司成长空间;3)布局超快激光:公司在超快激光领域已形成较强的竞争力,随着IPO募投项目推进,超快激光有望形成新的业绩增长点。 投资建议公司高功率系统快速发展,同时基于技术积累和客户资源拓展激光切割头、智能焊接机器人、超快激光领域,有望打开公司成长边际,我们上调21-22年营收6.68、8.40亿元的预测至9.48、13.08亿元,上调21-22年归母净利润4.98、6.14亿元至6.06、7.93亿元,同时新增2023年预测,预计公司2021-2023年营收9.48/13.08/17.79亿元,归母净利润为6.06/7.93/10.66亿元,对应的EPS为6.04/7.90/10.62元,对应2021年12月14日404.18元/股收盘价,PE分别为67/51/38倍,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行业景气度不及预期;高功率国产化不及预期;产业拓展不及预期。
晶丰明源 2021-10-25 369.00 -- -- 358.40 -2.87%
376.10 1.92%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 2021年三季度业绩报告, 2021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 18.25亿元,同比增长 158.16%; 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5.73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 1818.71%;剔除股权激励带来的股份支付影响, 2021年前三年季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6.69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 666.53%。 2021年 Q3单季度公司实现营收 7.59亿元,同比增长 135.47%, 环比 Q2增长15.35%, 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2.38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 1062.70%;剔除公司各期股权激励带来的股份支付影响, Q3单季度实现公司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2.82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 558.83%; Q3单季度扣非归母净利润为2.33亿元,环比 Q2增长 10.95%。 产品结构优化, 发力智能 LED 照明与 AC/DC2021年以来,由于产能供应相对紧缺,公司充分利用现有产能资源,对产品结构进行调整, 2021年前三季度公司智能 LED 电源驱动芯片产品占整体销售收入比例增加至 45.17%,相比 2020年前三季度的 36.76%占比提升了 8.41个百分点。 我们认为,智能LED 依然处于渗透的初步阶段,随着智能 LED 产品的加速渗透,公司智能类 LED 产品销售占比预计会进一步提升,我们认为公司基于技术优势、供应链管控优势等将延续公司在传统照明产品领域的竞争优势。 此外,在 AC/DC 新品方面,依据公司中报, 以白电(空调、冰箱、洗衣机)为主的大家电 AC/DC 电源芯片已完成客户验证,多家客户进入批量销售阶段;适用于小家电的 AC/DC电源芯片开始进入送样阶段。 AC/DC 工艺优势延续,拟收购凌欧创芯谋产品协同依据公司 2021年 10月 13日公告,公司拟向李鹏等 14名凌鸥创芯原股东以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方式购买其合计持有的凌鸥创芯 95.75%股权,对应 95.75%股权的最终交易价格为 6.13亿元,公司发行股份购买资产的股份发行价格为 217.80元/股,同时拟募集配套资金不超过 1.94亿元。业绩补偿期间 2021年~2023年凌欧创芯的净利润分别为 3000万元、 5000万元和 8000万元,三年累积的扣非净利润不低于 1.6亿元。若收购完成,公司的电源管理领域芯片和电机控制领域驱动芯片与凌欧创芯的电机控制MCU 则可以形成整套电机驱动解决方案,协同作用凸显。同时,公司延续了此前在 LED 照明驱动 IC 领域的极简工艺优势,提升公司在新的应用子领域的竞争优势。 公司发布去 VCC 电容芯片产品 BP852X, 无需外部供电,其内部集成高压启动与供电电路, 极大降低了应用方案的成本与备货难度, 同时保持较低的待机功耗,适用于小家电辅助电源、电机驱动辅助电源以及 IoT/智能家居/智能照明辅助电源等应用。 我们认为,未来基于公司高效的管理优势、规模量产技术优势以及供应链优势,有望在模拟 IC领域持续做强做大。 投资建议我们维持此前盈利预测,预计 2021年~2023年营收分别为24.50亿元、 32.80亿元、 43.50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 8.24亿元、 8.80亿元、 8.58亿元, EPS 分别为 13.28元/股、 14.19元/股、 13.83元/股,对应 2021年 10月 21日收盘价 359.96元的 PE 分别为 27.11倍、 25.36倍、 26.03倍, 鉴于公司作为国内领先的电源管理芯片企业,产品结构持续优化,看好公司长期产品种类丰富及高端产品持续突破,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海外疫情控制低于预期;LED 照明出口数据低于预期;公司产品创新低于预期; 竞争力削弱等。
刘泽晶 2 4
金山办公 2021-08-27 280.56 -- -- 269.00 -4.12%
303.00 8.00%
详细
事件概述2021年 8月 24日公司披露 2021上半年年度报告,公司 2021年上半年营收 15.65亿元,同比增长 70.90%;净利润 5.49亿元,同比增长 53.54%。公司上半年经营性净现金流为 7.61亿元,同比增长 68.46%。 分析判断: 扣非后归母净利同比与营收增速一致,授权业务是增长主要动力营收增长 71%,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与营收增速一致。金山办公 H1营收高增 71%,而净利润同比+54%,净利率的下降主要由于“公允价值变动净收益”等项目影响,扣非后归母净利同比+约 73%,公司保持高盈利能力。H1实现毛利率 88.01%,同比增加 1.87pct;四费方面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 23.01%、8.54%、28.04%、-1.58%;其中销售费用同比+4.01pct,主要来自薪酬增长与宣传推广费用增加;研发费用同比-5.43pct,主要或来自于营收规模进一步扩大产生的规模效应。公司截至 6月研发人员达 2188人,同比+41%,占总员工比高达 64%。 现金流佐证营收保持健康发展。上半年公司经营性现金流净额为 7.61亿元,同比增长 68.46%,现金流净流入高增速印证了公司 SaaS 化产品对营收质量的保障。 授权业务贡献主要增长,B 端用户规模进一步扩大。授权业务营收 6.4亿元,同比+200%,授权业务面向 B 端,高增长或源于信创业务带动;此外订阅业务收入 7.4亿元,同比+38%;广告业务收入 1.9亿元,同比+12%。 C 端月活数量超 5亿,云技术发展进一步增强用户粘性付费会员数占月活比例提升。截至 2021年 6月,公司主要产品 MAU 超过 5.01亿,同比+10%;其中 WPS Office桌面版 MAU 超过 1.99亿;WPS Office 移动版 MAU 超过 2.96亿;公司其他产品(金山词霸等)MAU 接近 0.10亿。此外公司累计年度付费个人会员数达到 2188万,同比+30%,增速高于月活数,用户付费积极性有所提升。 机构客户服务订阅模式或成公司下一个增长点。金山办公在原有 2C 授权业务基础上推出了面向机构客户的订阅模式(WPS+),该模式下客户可以随时使用公司现有和新增的产品服务模块,并持续获得产品升级和技术支持的服务。未来 WPS+将被公司着力推广,或成公司下一增长点。 云服务增强用户依赖性,云文档上传数量近两年增 11倍。截至 2021年 6月,个人及 WPS+用户通过公有云服务上传云端文件数量达 1085亿份,同比+57%。随着移动化轻量办公、协作办公等需求增长,用户对云存储的依赖性提升,金山云办公产品贴近用户需求,打造办公公有云服务。截至 2021年 6月,个人及 WPS+用户通过公有云服务上传至云端的文件数量从 2018年的 93亿份增长约 11倍至 1085亿份。 行业信创高速发展,金山积极布局企业合作推广产品行业信创“元年”,持续受益于国产替代。2020-2022年是信创集中落地的 3年, 2021年起信创项目或将从党政口向区县及细分行业下沉落地,金山办公软件产品作为办公电脑标配软件将持续受益,预计未来 2年公司授权业务仍将受益于国产替代,保持较高的增长。 积极适配产品,与伙伴共同布局生态。1)国产适配方面:已完成与华为鸿蒙等等 260家伙伴的软硬件产品的适配工作。2)办公行业生态方面:公司已与科大讯飞、北信源等完成适配并战略合作协议签署;与阿里、腾讯等伙伴共同开拓办公行业服务市场;接入阿里云、华为云等企业级云市场。持续完善行业生态及产品渠道的建设。 孵化教育行业,培育用户使用习惯。公司正版业态取得了北京、重庆、广东等多地教育部门的认可。在高等教育领域,自 2020年 11月教育部考试中心将 WPS Office 作为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的二级考试科目入后,今年 3月首次开考期间,报名参与人数已破 10万。 投资建议公司持续受益于信创和数字化趋势,下游市场需求旺盛,维持盈利预测如下:预计 2021-2023年公司的营业收入为 34.3/48.7/65.2亿元,归母净利润为 12.6/18.5/25.4亿元,每股收益(EPS)为 2.74/4.00/5.51元,对应 PE 分别为 125/86/62倍,强烈推荐,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1)宏观经济下滑。2)信创项目推进不及预期。3)WPS 新产品推广不及预期。4)技术研发不及预期风险。
中微公司 2021-07-07 163.61 -- -- 234.97 43.62%
234.97 43.62%
详细
事件概述公司发布2020年度向特定对象发行A 股股票上市公告书,本次发行A 股股票总数量为8022.9万股,发行价格为102.29元/股,发行对象共20名,限售期6个月。截至2021年6月22日,已收到认购对象缴付的认购资金净额81.18亿元。已于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上海分公司办理完成登记托管及限售手续。 分析判断:国家大基金二期参与认购,发行后持股3.97%本次定增项目的发行对象中,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基金二期获配2444.03万股,占本次发行数量的30.46%,获配金额约25亿元,本次发行后持股比例为3.97%。此外,获配的机构还有:工银瑞信基金908.2万股(占11.3%)、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761.6万股(占9.5%)、国泰君安证券538.7万股(占6.7%)、中金公司 396.9万股(占4.9%),高毅资产379.96万股(占4.7%)。 定增三大项目,产能规模进一步扩张本次募集资金主要投向公司产业化基地建设项目、中微临港总部和研发中心项目及科技储备资金。中微产业化基地(临港)主要承担现有产品的改进升级、新产品开发生产及产能扩充,包括等离子体刻蚀设备(630腔/年)、MOCVD 设备(120腔/年)、热化学CVD 设备(220腔/年)、环境保护设备(180腔/年)。南昌产业化基地主要承担较为成熟的大规模量产及部分产品的研发升级。中微临港总部研发中心项目将搭建从研发到投产的全周期研发平台,开展高端半导体、泛半导体领域相关产品与设备制造的研发工作。其中 CCP 刻蚀设备方面,主要布局UD-RIE 刻蚀设备(主要用于128层及以上的3D NAND 极高深宽比CCP 刻蚀)以及SD-RIE 刻蚀设备(主要用于14nm 及以下逻辑器件的大马士革刻蚀)。ICP 刻蚀方面,主要布局下一代单台反应器ICP 刻蚀设备Nanova+、下一代双台反应器ICP 刻蚀设备Twin-Star+以及ALE 原子层刻蚀设备的研发。MOCVD 设备方面,主要布局碳化硅材料功率器件的外延生长设备和技术的研发 。科技储备资金将用于新产品协作开发项目(包括红黄光MOCVD、大面积平板显示、PECVD 等化学薄膜、光学检测设备等)及对外投资并购项目。定增项目的落地将进一步扩充现有集成电路设备及泛半导体设备产品线产能、提高公司产品的科技创新水平,满足公司研发项目发展与业务扩张需求,持续强化公司的科创实力,为公司持续健康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投资建议维持此前盈利预测,我们预计 2021-2023年公司营收分别为30.85亿元、41.28亿元、53.10亿元,归母净利分别为5.05亿元、6.41亿元、8.32亿元。2021-2023年实现每股收益为0.82元/1.04元/1.35元,对应现价 PE 分别为 184倍、145倍、112倍,我们看好公司作为国内刻蚀设备龙头,随着国内半导体行业对上游设备需求的不断提升,公司收入和净利润有望实现持续增长,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新产品新技术研发低于预期、国产化替代进展低于预期、中美贸易摩擦加剧。
航天宏图 2021-06-21 39.30 32.95 -- 46.66 18.73%
55.98 42.44%
详细
航天宏图核心竞争力: (1)充足的研发人力和财力投入助力航天宏图夯实其自主可控原研实力; (2)依托原有技术班底,不断吸收引进专业领军人物,带动航天宏图在多领域实现基于 PIE核心技术的成功产业化。 预计 2021-2023年营收/毛利年复合增速为35.68%/35.47%。 (1)业务发展逻辑:遥感和北斗卫星应用场景越来越丰富,旺盛需求有望带动下游细分产业爆发性增长; (2)两大主营业务占比 95%以上,均能保持 30%以上年均增速,随着定增项目落地,整体经营绩效将显著提升。 盈利预测及估值:预计 2021-2023年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为 114,778.28/155,586.76/211,472.70万元,年复合增速35.68%;对应归母净利润 18,580.00/26,180.96/36,551.76万元,年复合增速 41.56%。结合可比公司估值,给予航天宏图 2021年净利润 53.82倍市盈率估值倍数,对应股价 46.27元,对应市值 100亿元,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释放低于预期的风险、竞争风险、疫情冲击引致业务机会延迟甚至取消的风险、科创板流动性风险、系统性风险。
同益股份 批发和零售贸易 2021-03-16 18.14 25.35 49.12% 19.50 7.03%
21.30 17.42%
详细
自成立之日起,同益股份始终专注面向品牌终端厂商的上游化工材料及电子材料的分销,并不断夯实链接上游材料制造商及下游需求的材料专业顾问服务能力,形成面向终端品牌及代工厂商的上游材料一体化解决方案商业模式。 主要观点::核心竞争力::1)近20年专注于3C产业链上游化工及电子材料分销而沉淀的深入洞察及高性价比满足终端厂商需求的能力及平台属性。2)客户及供应商的资源沉淀优势。 主要增长驱动:1)客户与供应商共振效应显著,未来三年分销业务营收年复合增速30.21%。2)板棒材产能不断释放,预计2021年有望实现3.05亿元,对应净利润增量达1166.78万元。3)改性塑料产能有望2022年加速释放,对应当年营收及净利润增量分别为5.46亿元和3669.03万元。4)投资赋能效应彰显,聚赛龙有望今年成功IPO,解禁后带来至少4676万元净利润增量。 盈利预测及估值:自上市以来,公司营收始终保持良性增长态势,产业链整合效应释放,预计2020-2022年的营收分别为2182.53/3293.27/5090.28百万元,未来3年复合增速41.75%,对应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1.73/70.47/178.26百万元,未来3年复合增速65.35%。基于传统分销平台属性的材料制造及投资赋能显现良好的可持续增长前景,给予同益股份2021年净利润55倍的市盈率估值,对应估值38.76亿元,目标价25.56元,首次覆盖,“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终端市场需求下降的风险、募投项目经营数据不及预期的风险、投资项目上市过程的时间及最终收益规模具有不确定性、系统性风险与流动性风险等。
山大地纬 2021-03-04 12.80 14.13 -- 14.50 13.28%
14.50 13.28%
详细
山大地纬的核心竞争力:(1)专注于医疗医保、政务和电力等海量用户场景为基础的大数据开发建设及数据运营,未来高增长可期;(2)股权结构实现了技术方(山东大学)、市场方(国寿)、经营管理层和核心员工的高度统一及利益捆绑。 预计2020-2022年营收/毛利年复合增速为16.18%/17.97%。(1)业务发展逻辑:基于山东市场优势的研发及解决方案能力的区域市场深耕及省外市场拓展。(2)三大业务领域的年化营收增速均能保持20%以上的水平并呈现明显的毛利率提升特征,凸显大数据运营带来的业绩质量提升效应。 盈利预测及估值:预计2020-2022年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为49835.05/60857.98/76611.25万元,年复合增速为16.18%;对应归母净利润分别为8804.82/12000.98/16762.04万元,对应年复合增速28.95%。给予山大地纬2021年净利润48倍的市盈率估值倍数,对应估值57.60亿元,对应股价14.4元,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人社服务信息化推进低于预期、市场区域集中的风险、公司业务规模较小的风险、关键技术人员流失的风险、技术创新风险、流动性风险、系统性风险等。
中微公司 2021-01-29 162.00 -- -- 162.00 0.00%
162.00 0.00%
详细
事件概述公司发布 2020年年度业绩预告公告,公司预计 2020年年度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 44,000万元到 52,000万元,与上年同期(法定披露数据)相比,将增加 25,143.58万元到 33,143.58万元,同比增加 133.34%到 175.77%。 分析判断: 半导体刻蚀设备高增长,产能和技术持续升级。 公司 2020年营业收入较 2019年同比增长约 16.8%,其中受益于半导体设备市场发展及公司产品竞争优势,公司 2020年刻蚀设备收入增长约 58.5%;根据中微公司 2020年度向特定对象发行 A股股票募集说明书讯息,定增募资 100亿元主要投入用于产能提升、新设备技术研发;包括:等离子体刻蚀设备产能规划为 630腔/年。公司除了在中微临港总部和研发中心项目拟投入新的半导体刻蚀研发项目,包括:UD-RIE 介质刻蚀设备、SD-RIE 介质刻蚀设备、ICP 多晶硅刻蚀设备、ALE 原子层刻蚀等;公司产能和技术升级有望驱动公司半导体刻蚀设备持续高增长。 半导体晶圆制造景气度向上,前道设备投资持续创高根据 SEMI 最新发布半导体设备预测报告,预计 2020年全球半导体设备销售额达 689亿美元,同比增长 16%。预计 2021年全球半导体制造设备市场将继续增长,达到 719亿美元,2022年有望达到 761亿美元;全球新建和扩产晶圆厂主要在中国大陆,中国大陆半导体设备市场规模在全球占比约 20%至 25%,有利于进行国产设备工艺验证的本土化配套;例如:国内士兰微和厦门半导体投资集团共同出资设立的士兰集科,预计投资170亿元在厦门海沧建设两条 12英寸特色工艺芯片生产线; 随着美国对中国大陆加大半导体技术限制,国产前道设备在国内制造产线本土化配套的机会和支持力度正大幅提升。 投资建议我们维持公司盈利预测,预计 2020至 2022年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 24.19亿 元、32.98亿 元、44.60亿元, 同比增长24.25%、36.31%、35.24%;2020年至 2022年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2.87亿元、4.31亿元、5.82亿元,同比增长为51.94%、50.31%、35.15%,实现每股收益为 0.54元/0.81元/1.09元,维持“买入”评级。 81655
刘泽晶 2 4
致远互联 2020-12-25 72.17 101.04 37.92% 79.38 9.99%
79.38 9.99%
详细
公司处于行业两强地位,受益市场集中度提升趋势行业趋势:2020年我国协同管理软件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06亿元,协同管理软件行业正在从无序竞争,市场集中度低向并购整合,市场集中度提升的方向演变。公司作为头部厂商,有望凭借技术、产品、渠道等优势扩大市场份额。 行业地位:从竞争角度看,公司与泛微网络位列第一梯队,形成两强格局,对标泛微网络有相对优势。1)“成本率+销售费用率”低于竞争对手8个pct。2)公司净利率高于可比公司3个pct。 平台化造就企业SSaaS入口产品平台化:公司推出云化Formtalk平台,加强企业内外协同合作,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SaaS战略加快执行。 应用移动化:公司通过M3APP,与企业微信、阿里钉钉、华为WeLink等互联网产品合作,实现企业应用的社交沟通、高效协作,按需定制、集中共享。 与泛微整体实力相当,当前价值明显被市场低估我们从三个角度对比2家公司:11)产品方面,公司相较于泛微有平台优势。22)盈利层面,公司相较于泛微有更高的净利率及更低的“成本率+销售费用率”。33)市值方面,公司目前市值仅50+亿市值,对比泛微网络市值为200亿左右,长期价值被市场显著低估。 投资建议考虑到公司受益于行业集中度提升趋势和SaaS入口的价值,我们上调公司盈利预测,预计2020-2022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由8.14/9.72/11.77亿元上调为8.21/10.46/12.92亿元,净利润由1.12/1.37/1.70亿元上调为1.32/1.59/1.88亿元。考虑市场风险偏好下行以及可比公司估值下移等因素,我们下调公司2021年估值至50倍PE,目标价由116.8元下调为103元,目标市值为79亿元,股价空间44%,持续推荐,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1)新产品开发不及时引致的风险;2)人力成本上升引致的风险;3)与合作伙伴合作关系发生变化引致的风险;4)技术进步带来的模式创新风险。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6 转到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