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谭紫媚

太平洋证

研究方向:

联系方式:

工作经历: 登记编号:S1190520090001...>>

20日
短线
21.74%
(第108名)
60日
中线
8.7%
(--)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2/11 转到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迈瑞医疗 机械行业 2024-02-01 267.00 420.00 34.79% 307.10 15.02%
316.10 18.39% -- 详细
迈瑞医疗收购惠泰医疗控制权。1月28日,迈瑞医疗全资子公司深迈控拟通过协议转让方式以471.12元/股的价格,受让惠泰医疗约1412万股股份,占惠泰医疗总股本的21.12%。本次交易完成后,深迈控及其一致行动人珠海彤昇合计持有惠泰医疗约1646万股股份,占惠泰医疗总股本的24.61%,惠泰医疗控股股东将变更为深迈控,迈瑞医疗能够对惠泰医疗实施控制,并在迈瑞医疗合并报表层面实现对惠泰医疗的并表。 巨头联合,迈瑞启程心血管业务新蓝海。与迈瑞医疗过往几次经典并购不同的是,本次并购涉及的心血管业务对迈瑞医疗来说是全新的赛道。根据EvaluateMedtech,全球心血管领域的市场规模达到560亿美元,其中中国心血管领域的市场规模超过500亿元。惠泰医疗在心血管赛道深耕多年,在心脏电生理、冠脉通路、外周血管介入领域均有布局,是国内心血管领域的细分龙头企业。迈瑞和惠泰在研发、营销、生产制造等多个环节均存在协同性,惠泰有望助力迈瑞更快进入心血管赛道、提升可及市场空间,而迈瑞成熟的全球销售网络也将推动惠泰国际化战略的加速实现。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基于公司核心业务板块分析,我们预计2023-2025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354.42/427.51/515.51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16.72%/20.62%/20.58%;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16.52/140.27/169.36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21.28%/20.38%/20.74%。以1月29日收盘价计算,公司2023~2025年的EPS分别为9.61/11.57/13.97元/股,对应PE值分别为27.99/23.25/19.26,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收购带来的商誉减值风险;海外市场开拓不及预期的风险;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新产品研发进度不及预期的风险;其他政策风险。
东富龙 机械行业 2023-12-05 18.68 22.63 41.97% 19.06 2.03%
19.06 2.03%
详细
药物创新驱动上游企业发展,海外蕴含广阔市场。全球制药上游龙头先发完成了制药上游产品的全面覆盖,凭借产品丰富的类别、优异的性能、完善的梯队布局成功出海,赛默飞在2013年~2022年前三季度本部(美国)外收入占比在47~52%,赛多利斯在2014年~2021年本部所在地区(亚欧非)外收入占比在50~60%,两家企业的收入的地区分布比较符合全球用药需求的地区分布,为中国制药上游企业的国际市场战略目标树立标杆。 受益于下游需求的相对景气度,国内外生物制品、复杂制剂的生产设备市场增速快于整体制药装备市场。国内制药上游厂商较晚针对生物制品、复杂制剂投入研究,目前国内市场主要由外资占据,国内上游厂商有望在经过较多客户验证后迎来广阔的国产替代空间。 东富龙:筑高冻干护城河,生物工程+CGT+耗材有望贡献弹性。 1)公司在国内冻干设备的市场份额在2007-2009年从19.02%稳步提升至22.01%,在2021年已发展至50%以上,是国内多年来最大的冻干机制造商。冻干技术逐渐在小分子注射药物、中草药、兽药、保键品、诊断试剂、美容护肤等领域推广,公司未来有望凭借行业知名度在国内外市场保持高速发展。 2)公司凭定制化便捷、交付及时斩获了大量新冠疫苗相关订单,快速向行业证明其在生物药上中游工艺领域的实力。生物制品生产需用到的生物反应器和层析系统在ISPE指南中被认定为直接影响系统,需在正式使用前进行调试和验证,其顺利通过需建立在前期用户需求沟通、中期厂商按需制造的基础之上,在常规年份需花费较长时间积累案例,新冠疫苗项目可加速公司在整个生物工程领域的发展。 3)公司早在2015年即布局CGT领域,截至2022年一季度末在手订单涉及细胞制备全站1.27亿元、细胞扩增系统0.31亿元、蜂巢培养箱0.13亿元、液氮存储系统0.08亿元,公司该业务板块得到了全面均衡发展。公司在近期快速和多个专业下游公司建立合作,客户群已覆盖和元生物、优卡迪、细胞治疗集团等行业佼佼者,业务正在快速拓展4)公司约在2021年在一次性袋子、试剂、填料、过滤器、硬质包材形成了完善的耗材方案,并在此后继续提高产品矩阵丰富度,头对头测试表明公司的部分培养基和填料产品在关键参数上可对标进口产品。盈利预测与评级:我们预计公司在2023/2024/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8.83/10.32/12.06亿元,同比增长4.28/16.92/16.82%,公司在2024年合理市值为172亿元,对应20.8%空间,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风险提示:新业务面临的市场竞争;研发进展不及预期;海外市场拓展受到国际政治关系变动的影响
博腾股份 医药生物 2023-12-05 29.00 -- -- 27.24 -6.07%
27.24 -6.07%
详细
事件: 2023年 11月 23日,博腾股份与上海璎黎药业共同宣布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双方将围绕小分子创新药的原料药(含医药中间体)及药物制剂产品开展相关的业务合作。 这标志着双方 2020年以来的合作关系深化到新的发展阶段,也是双方友好共赢合作中的重要里程碑。 三季度增速放缓, CRO 公司与医药公司深度绑定实为良策公司前三季度营业收入 30.37亿元,同比减少 41.79%, 公司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 4.52亿元,同比下降 71%。 盈利指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公司的重大订单交付完成,导致收入同比下降。 此外,公司布局的新业务和新能力还未产生正向利润贡献,公司战略布局的参股公司仍处于亏损阶段。 当前的投融资寒冬,医药公司对于研发投入采取更加审慎的态度,因此 CXO 业绩受到较大影响,整个 CXO 赛道的增速放缓。 在此背景下,CXO 与医药公司达成战略合作,深度绑定,不失为走出低速增长的良策。 大分子平台和海外布局是公司潜在的业绩增长点: 1. 传统业务小分子原料药 CDMO 业务保持增长2023年前三季度, 公司为全球约 300家客户提供小分子原料药CDMO 服务,引入国内外新客户 77家(北美区 28家,中国区 40家,欧洲区 5家,其他亚太区 4家)。 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已签订单项目数(不含 J-STAR) 592个,同比增长约 32%;实现交付项目数 448个,同比增长约 35%。 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服务 API 产品数 144个,同比增加 17个; API 产品实现收入 3.39亿元,同比增长约 31%。与此同时,公司持续引入工艺验证项目(Process Validation,简称 PV 项目),前三季度完成 11个 PV 项目的交付,执行中的 PV 项目 13个。 2. 制剂 CDMO、合成大分子、临床 CGT 业务是增长重要驱动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制剂团队为 80家客户提供制剂 CDMO 服务,服务项目达 119个,新签制剂订单金额约 1.44亿元,同比增长约 211%。 随着合成大分子能力的建设落地, 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已承接9个客户的合成大分子服务,实现收入 196万元。 受到医药行业融资寒冬的影响,公司的基因细胞治疗 CDMO 业务在新签订单方面表现不佳, 未达年初预期。前三季度,博腾生物引入新客户 44家,新项目 64个,新签订单约 0.58亿元,同比下降 46%。 然而, 公司签订首个细胞治疗临床项目订单,帮助客户推进细胞治疗产品的临床试验及未来的商业化生产,实现了博腾生物在基因细胞治疗临床项目的零突破。 3. 公司加快 ADC 赛道和海外布局的步伐ADC 正引领肿瘤治疗的新时达,是医药公司布局的重点。 公司跟随这个趋势,在上海外高桥建立生物大分子中心,为客户提供抗体和抗体偶联药物(ADC)提供成药性研究、上下游工艺开发、 ADC 偶联工艺开发、制剂处方开发、分析方法开发和验证等 CMC 服务。 ADC 药物的研发刚刚步入黄金时代, 博腾的一体化布局会必然会帮助公司在此赛道立足。 此外,公司位于美国新泽西州的结晶和制剂研发新场地投用,该场地建筑面积近 4000平方米,拥有三间灵活的、模块化的制剂 GMP设施,还配有专用的 GMP 喷雾干燥车间和 GMP 药物中间体车间。新场地投用后,将进一步提升公司原料药和制剂一体化服务能力。 在海外建设工厂,更接近客户,有利于博腾获得海外大订单。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基于公司核心业务板块分析,我们预计2023-2025营业收入分别为 38.9亿/ 39.3亿/ 45.7亿,同比增速分别为-44.7%/1%/16.3%; 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5.7亿/5.8亿/ 7.9亿元。 随着海外及新兴 ADC、大分子业务的布局完成,看好长期发展潜力。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大订单数量减少的风险, CDMO 竞争激烈程度加剧风险,行业监管及政策风险。
微电生理 机械行业 2023-11-28 25.67 -- -- 27.61 7.56%
27.61 7.56%
详细
行业层面: 电生理器械市场空间广阔、国产替代有序推进中国拥有庞大的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基数,随着心律失常患者检出率的提高和术式的逐步成熟,电生理手术治疗逐步渗透: Frost & Suivan 预计到 2025年,心脏电生理手术量将达到 57.46万例,4年 CAGR 为 28.01%; 电生理器械市场规模将达到 157.26亿元, 4年 CAGR 为 24.34%。 长期以来,国内电生理器械市场始终由跨国医疗器械厂商占据垄断地位,其中 2020年强生、雅培和美敦力三者合计市场份额超过 85%;国产电生理医疗器械市场份额仅为 9.6%,进口替代空间较大。 随着国内企业在技术研发及产业应用方面的不断突破,以及各项利好国产替代政策的有序推进和集中采购政策下促进国产放量,国产电生理产品的市场份额有望逐步提升。 Frost & Suivan 预计到 2024年,国产厂商有望占据 12.9%的市场份额, 国产市场规模 4年 CAGR 达到 53.2%,高于同期进口电生理医疗器械市场的复合增速。 公司层面: 技术领先+产品齐全+性价比高,打造综合竞争优势 (1)三维电生理技术达国际先进水平,创新产品打造领先技术优势公司推出国产首个基于磁电双定位的三维心脏电生理标测系统,标志着国产三维心脏电生理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截止 2023年 10月,公司“Coumbus?系统”完成心律失常治疗手术累计突破 5万例,在国产厂家中排名第一。 2023年 11月,公司实现了第四代 Coumbus?三维心脏电生理标测系统的升级换代,进一步增强公司核心竞争力和市场拓展能力。 (2)国产首家推出高密度标测和压力消融导管进军房颤市场,拥有布局完整的产品优势①压力感知磁定位射频消融导管是进口厂商另一具备技术领先性产品,我国主要有强生及雅培 2家国际厂商推出其压力感知磁定位射频消融导管,国产厂商仅微电生理有同类产品上市,已于 2022年 12月获得NMPA 产品注册证,并于 2023年 8月获得欧盟 MDR 认证证书和英国MDR 认证证书。 ②高密度标测导管是进口厂商的核心竞争力之一,我国主要有强生、雅培及波科 3家国际厂商推出其高密度标测导管,国产厂商仅微电生理有高密度标测导管,已于 2022年 10月获得 NMPA 产品注册证。 ③公司的冷冻消融系统已于 2023年 8月获得 NMPA 产品注册证,成为首个获批用于房颤治疗的国产冷冻消融产品,此前国内仅美敦力推出其冷冻消融产品。 此外,公司基于三维标测系统和压力导管平台研发的脉冲电场消融产品在临床试验中,我们预计 2025年有望获批。 (3)在保证治疗效果的前提下,相较进口产品具备成本优势国产产品相较于进口产品具备明显的成本优势,在保证治疗效果的前提下有效降低了治疗费用,节约医保支出,让更多的中国患者以更低的价格享受到优质的医疗产品。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我们预计公司 2023-2025年营业收入分别为 3.39亿/ 4.75亿/6.59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 30%/40%/39%;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0.14亿/0.34亿/0.79亿元,分别增长 372%/145%/129%; EPS 分别为 0.03/0.07/0.17。 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行业政策变动风险、市场竞争风险、无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的风险、创新技术与产品的研发风险、经营渠道管理风险。
恩华药业 医药生物 2023-11-21 25.10 30.24 19.76% 27.27 8.65%
28.76 14.58%
详细
高壁垒管制类精麻药品集采风险低(1)管制壁垒为行业最高壁垒: 管制类麻醉药品和一类精神药品临床使用需开具“红处方”。红处方精麻药品的管制壁垒为行业最高壁垒,新进入企业极难突破, 已拥有管制类(红处方)精麻药品生产资格的相关企业具备先发优势,盈利能力较高,且具有长期可持续性。(2) 红处方精麻药品为政府指导定价: 红处方精麻药品在定价机制上市场化程度较低,主要由政府指导定价。考虑到这类药物成瘾性强、管制程度高、供应企业少,为保证红处方精麻药品供应稳定性和规范性, 政府指导定价会留给相关生产企业足够利润空间,大幅降价可能性较低,价格受集采影响也较小。(3) 红处方不会集采的逻辑再次验证: 2023 年 9 月 21 日,安徽省医保局将红处方精麻药品羟考酮列入安徽省 2023 年度集中带量采购拟报量目录,引发市场对红处方精麻药品长期行业逻辑将发生改变的担忧。 2023 年10 月 17 日,安徽省医疗保障局下发通知明确将羟考酮移出 2023 年省药品集中带量采购报量品种目录。 手术需求为主的麻醉产品基本盘稳固(1) 手术需求为主的麻醉产品基本盘稳固。 根据国家卫健委统计年鉴数据, 2020 年之前国内住院患者人数和住院患者手术人次数均稳定增长, 2020 年受疫情影响有所下降, 2021 年逐步恢复增长。 2022 年末国内疫情管控放开后, 住院病人手术量快速恢复,未来手术量有望继续稳定增长,进而带动麻醉产品的持续稳定增长。(2) 麻醉产品线贡献稳定收入: 2020-2022 年疫情期间,麻醉类业务收入整体维持增长(CAGR 为 25.3%)。 公司核心麻醉镇静产品依托咪酯和咪达唑仑均已基本实现原研替代, 处于市场绝对领先地位,均具有较高壁垒且被集采风险较小,并预计将持续增长,长期贡献稳定收入。 镇痛产品放量增长, TRV130 有望成为重磅单品(1)重点布局创新药研发: 公司近年持续加大研发投入,重点布局开发技术壁垒高、竞争格局好、市场潜力大的创新产品, 近 5 年获批 1 类创新药临床批件 9 项,同领域可比企业中全国第一。(2) 近年上市镇痛产品放量增长: 近年新上市的高壁垒麻醉镇痛产品瑞芬太尼、舒芬太尼和羟考酮等竞争格局好,且纳入集采风险较低,随着公司推广的深入, 市占率逐步提升,有望保持高速增长,成为公司未来业绩主要驱动力。( 3) TRV130 有望成为重磅单品: 公司引进的新型镇痛药奥赛利定(TRV130)今年 5 月获批国内上市,今年 11 月通过医保谈判纳入医保,有望借助公司成熟的销售渠道快速放量,成为术后镇痛的重磅单品(销售峰值预计 21 亿), 为公司业绩贡献新的增量,进一步提升公司在麻醉镇痛领域的市占率。 盈利预测与估值我们预计公司 2023-2025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11.05/13.65/17.24 亿元,同比分别增长 22.63%/23.55%/26.29%,对应 EPS 分别为 1.10/1.35/1.71元,对应当前股价 PE 分别为 23/19/15 倍。 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部分核心产品降价,管控升级风险;新镇痛产品放量不及预期;创新药研发进度不及预期。
键凯科技 基础化工业 2023-11-14 132.95 170.00 101.18% 131.05 -1.43%
131.05 -1.43%
详细
事件:公司近日发布2023年三季报,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44亿元(-23.89%)、归母净利润1亿元(-39.18%)。业绩符合预期。 主业压力有望出清:大客户从疫情中恢复速度不及预期++海外基期PLNP一过性收入。公司收入规模主要由药企的商业化产品和研发样品的生产规模决定,药企对原料有一定备货、采购有周期性,在商业化部分,药企对原料采购规模的恢复滞后于疫情管控放开后药品终端销售的恢复;在研发部分,此前创新药融资遇冷+疫情扰动导致国内部分药品研发企业对管线推进减慢或有所削减,导致此部分的“漏斗效应”减弱。此外,在2022年海外客户针对mRNA新冠疫苗的研发产生了LNP(PEG脂质是主要组分)的一过性收入。我们预计以上压制主业增长的因素有望逐渐出清。 公司正迈向新的发展阶段,基于以下三个主要拐点:11)首款自研产品GPEG化伊立替康针对22线以上小细胞肺癌的II期临床研究结果于近期读出,有效性及安全性数据超预期。公司近期公告PEG修饰的伊立替康JK-1201I针对2线小细胞肺癌(SCLC)的II期临床结果,有效性及安全性数据远远超过已获批和在研疗法:mOS=12.1m,根据11月3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JK-1201I有望在优秀的数据支持下未来向1线拓展。根据《中华医学会肺癌临床诊疗指南(2023版)》,针对广泛期SCLC的二线治疗,伊立替康是和其他疗法等同地位(2A类推荐证据)的经典疗法,针对广泛期SCLC的一线治疗,患者PS评分3~4分(由SCLC所致)时,IP方案(伊立替康+顺铂)、IC方案(伊立替康+卡铂)均有1类推荐证据,我们认为JK-1201I可凭借较高的临床认知度在获批后被快速推广,且可以促进相关授权合作的落地,彰显公司基于PEG修饰技术的创新平台价值。 此外,JK-1201I联合替莫唑胺针对脑胶质瘤一线治疗的研究自22年11月首例入组以来,截至23年11月初已入组11-12人,入组20人以上时有望观察到初步分析结果(根据11月3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中期内公司创新平台相关的催化剂丰富。 22)医美项目有序推进,有望迎来重要合作。应用PEG交联技术的填充用透明质酸钠凝胶临床研究预计23年11月结束,基于相似技术的长效水光针项目已于10月正式开展临床入组,基于PEG交联技术(相对于传统交联的产品具有更好的生物相容性、抗酶解性、保水性能)的医美产品在全球范围内具有稀缺性,拥有强大的产品力基础,公司若能与在医美领域经验丰富的企业合作,则有望结合双方资源将其打造成为医美爆品。 33)以重症肌无力药物获批为里程碑,打开海外业务新篇章。根据公司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0929中“正在NDA的项目适应症是重症肌无力,客户预期销售峰值可达到10亿美金”,我们跟踪到相关项目在23年H2在海外多地陆续获批上市,公司至此迎来了海外业务的里程碑:不仅意味着该项目将产生可观收入增量,亦是公司作为国内核心药用PEG厂商,为海外知名药企的重要项目供应产品的能力体现,其背后是公司过硬的产品性能和质量、稳定且充足的产能,有望在未来吸引更多海外名企在新药研产项目上与其合作,此类企业的资金实力强,不存在集采等压力,对原料供应商的选择更侧重于质量而非价格,有望使公司充分发挥技术(分子量均一、工艺稳定放大等)优势。 维持“买入”评级。长期来看公司为全球PEG衍生物行业引领企业,掌握衍生物生产全产业链核心技术,产品质量与客户资源优势明显,有望分享PEG修饰应用市场扩容红利。预计23-25年净利润为1.51/2.22/2.81亿元,维持“买入”评级。
迪瑞医疗 医药生物 2023-11-13 26.68 -- -- 33.00 23.69%
33.26 24.66%
详细
事件:近日,公司发布2023年第三季度报告: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0.49亿元,同比增长30.69%;归母净利润2.34亿元,同比增长20.35%;扣非净利润2.29亿元,同比增长24.14%;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0.56亿元,同比增长605.94%。 其中,2023年第三季度营业收入3.54亿元,同比增长22.99%;归母净利润0.72亿元,同比增长16.79%;扣非净利润0.72亿元,同比增长23.78%。 各产线整体装机速度提升较快,将重点推进试剂产品上量的工作分产品来看,仪器试剂收入占比约62:38。公司主推的CS-20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生免流水线、尿分流水线、LA-60整体化实验室等高速机型装机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其中CS-20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增速较快。接下来,公司将重点推进试剂产品上量的工作。 其中,前三季度化学发光免疫产线增速超70%。前三季度国内销售加强了在基础医疗市场的推广,有效提升了公司免疫产品市场占有率。 分地区来看,公司前三季度国内、国际的营业收入均实现30%以上增长。目前海外市场增速较快的国家和地区分别是俄罗斯,印度,泰国,罗马尼亚等,公司将通过尿分、生化等优势产线,加快高通量封闭仪器产品的装机,进一步提升试剂销售占比。 产品结构变化影响毛利水平,汇率波动影响净利率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的综合毛利率同比降低3.03pct至49.85%,我们预计主要是因为仪器收入占比提升从而影响整体毛利水平;销售费用率同比降低0.36pct至15.09%;管理费用率同比降低0.85pct至4.92%;研发费用率同比降低1.27pct至8.14%;财务费用率同比提升2.82pct至0.37%,主要是卢布汇率变动产生汇兑损失、上年同期产生汇兑收益,以及利息费用增加所致;综合影响下,公司整体净利率同比降低1.92pct至22.34%。 由于财务费用对本期的利润影响变动相对较大,剔除财务费用因素,公司同比利润增速超三成以上,总体盈利水平正在提升。为降低汇率波动对利润的影响,目前公司采取远期结汇锁定汇率,俄罗斯市场拟采取人民币结算以及业务即时结汇,用于周转的卢布货币资金采取理财等方式来降低汇率波动影响。 其中,2023年第三季度的综合毛利率、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研发费用率、财务费用率、整体净利率分别为50.46%、15.34%、5.50%、9.66%、0.55%、20.49%,分别变动-4.15pct、-3.49pct、-1.47pct、-0.76pct、+3.11pct、-1.09pct。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基于公司核心业务板块分析,我们预计2023-2025营业收入分别为16.48亿/22.29亿/30.03亿,同比增速分别为35%/35%/35%;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33亿/4.60亿/6.31亿元,分别增长27%/38%/37%;EPS分别为1.21/1.67/2.30,按照2023年11月8日收盘价对应2023年23倍PE,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反腐活动影响医院招标进度的风险,集采降价幅度超预期风险,竞争激烈程度加剧风险,行业监管及政策风险。
华大智造 机械行业 2023-11-13 84.68 -- -- 106.68 25.98%
106.68 25.98%
详细
事件:近日,公司发布2023年前三季度报告: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2.04亿元,同比下降33.01%(剔除2022年疫情影响,则公司2023年前三季度收入同比增长约31%),归母净利润、扣非归母净利润分别亏损1.98亿元、2.43亿元。 其中,2023年第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60亿元,同比下降18.15%(剔除2022年疫情影响,则公司2023年第三季度收入同比增长约24%),归母净利润、扣非归母净利润分别亏损1.00亿元、1.08亿元。 基因测序业务快速打开海外市场,耗材收入占比有望持续提升基因测序仪业务板块在2023年前三季度累计实现收入17.29亿元,同比增长31.47%。 按照收入地区划分: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在中国大陆及港澳台地区实现收入10.83亿元,同比增长21.19%;亚太区实现收入2.88亿元,同比增长34.12%;欧非区实现收入2.56亿元,同比增长68.76%;美洲区实现收入1.01亿元,同比增长85.83%。随着诉讼的逐步和解,公司海外市场正快速打开,尤其是作为测序业务的主要传统市场欧洲及美洲区域。公司基因测序仪业务全线产品于2023年初开始在美国开售,助推美国地区的收入实现快速增长。 按照产品类型划分:2023年前三季度,基因测序仪业务中仪器设备收入6.71亿元,同比增长15.63%,占基因测序仪业务收入的比例约为39%;试剂耗材的收入10.26亿元,同比增长42.92%,占基因测序仪业务收入的比例约为59%。;其他收入实现0.32亿元,同比增长89.64%。 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各型号基因测序仪全球新增销售装机超过640台,装机总量持续快速增长;截至2023年第三季度末,公司累计销售装机数量超过3,100台,为后续提升客户试剂消耗量奠定了基础。 基因测序试剂耗材收入占比提高带动公司综合毛利率提升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的综合毛利率为59.75%,同比提升4.45pct。 其中,基因测序仪业务的毛利率约为65%,同比提升约4个百分点。 我们认为,这主要得益于基因测序仪业务中试剂耗材的收入占比提升。 费用率方面,公司2023年前三季度的销售费用率、研发费用率、管理费用率、财务费用率分别为25.42%、29.14%、15.97%、-3.64%,同比变化分别为+10.25pct、+13.17pct、+3.90pct、-1.40pct。期间费用率整体提升25.92pct,主要系公司加大研发投入和加速海外市场拓展。加之去年同期公司收到Illumina支付的3.25亿美元净赔偿费,综合影响下,公司整体净利率同比降低70.33pct至-8.94%。 其中,2023年第三季度的综合毛利率、销售费用率、研发费用率、管理费用率、财务费用率、净利率分别为63.04%、27.07%、27.62%、16.47%、3.91%、-13.29%,同比变化分别为+11.83pct、+6.91pct、+6.76pct、+1.67pct、+11.73pct、-193.82pct。 围绕核心技术持续投入研发新技术、新产品2023年第三季度,公司在测序仪业务板块对DNBSEQ-T7的生化、流体及光学系统进行了全面优化,并针对全球公共卫生防控需求推出结核分枝杆菌全基因测序和猴痘基因组测序建库试剂盒、污水新冠监测建库试剂盒等产品;在实验室自动化业务板块,推出了MGIFLP-L50模块化测序工作站和MGISP-NEX全自动核酸提取纯化仪,其中MGIFLP-L50模块化测序工作站能够实现一站式自动化文库构建到测序数据。此外针对MGISP-Smart8在功能、操作软件和应用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升级;在新业务板块,公司发布了细胞液滴生成仪DNBelabC-TaiM4(泰山),以及细胞表观组学产品scATAC建库试剂盒。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基于公司核心业务板块分析,我们预计2023-2025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31.05/39.94/50.96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26.61%/28.63%/27.59%;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46/0.97/2.10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102.28%/309.00%/117.41%;EPS分别为-0.11/0.23/0.51元/股,按照2023年11月8日收盘价对应2025年165.92倍PE。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产品升级及技术更新风险,知识产权诉讼风险,国际贸易摩擦对公司产品销售的风险,竞争加剧风险。
普门科技 医药生物 2023-11-07 22.04 -- -- 25.00 13.43%
25.00 13.43%
详细
事件: 近日, 公司发布 2023年第三季度报告: 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 8.09亿元,同比增长 20.15%;归母净利润 2.05亿元,同比增长 33.87%;扣非净利润 1.88亿元,同比增长 31.09%;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 1.24亿元,同比增长 13.94%。 其中, 2023年第三季度营业收入 2.51亿元,同比增长 10.64%; 归母净利润 0.70亿元,同比增长 31.42%;扣非净利润 0.62亿元,同比增长 23.36%。 Q3收入增长受终端需求扰动,治疗与康复业务仍保持快速增长公司业务聚焦于体外诊断和治疗与康复两大板块,持续深耕,面对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主动寻求业务拓展,实现业务突破。 (1) 体外诊断业务, 2023年前三季度实现收入 5.72亿元, 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 70.67%,剔除国际疫情产品同比增长 20.95%; 其中第三季度实现收入 1.87亿元,同比增长不到 10%,我们预计与国内医疗反腐导致采购和装机流程延缓、以及去年出口的疫情相关产品减少有关。 (2) 治疗与康复业务, 2023年前三季度实现收入 2.28亿元, 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 28.19%,同比增长 61%;其中第三季度实现收入 0.60亿元,同比增长超过 30%,我们预计与公司光电医美和临床医疗新产品销售放量有关。 我们认为,虽然今年第四季度医疗反腐活动对医院的招标采购进度仍有一定的影响,但有望好于第三季度, 公司的经营情况也有望逐渐恢复正轨、高速发展。 产品结构变化及新品放量影响, 公司盈利能力显著提升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的综合毛利率同比提升 6.91pct至 66.41%,我们预计主要是血液诊断仪器及试剂的毛利率提升、出口的低毛利疫情相关产品减少、 以及光电医美和临床医疗新产品的贡献所致;销售费用率同比提升 4.05pct 至 20.83%,我们预计主要是疫后公司销售推广活动恢复常态,销售人员工资、差旅费均增加所致;管理费用率同比提升 0.55pct 至 5.59%;研发费用率同比降低 3.53pct 至 17.14%; 财务费用率同比提升 1.92pct 至-3.59%;综合影响下,公司整体净利率同比提升 2.53pct 至 25.25%。 其中, 2023年第三季度的综合毛利率、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研发费用率、财务费用率、整体净利率分别为 69.09%、 23.50%、 5.63%、16.49%、 -3.62%、 27.96%,分别变动+11.54pct、 +6.96pct、 +0.50pct、-4.40pct、 +3.85pct、 +4.35pct。 横向拓展高增长潜力业务, 不断提升综合竞争力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持续导入集成产品开发(IPD)流程,为新产品研发赋能,期间获得专利 17项,其中发明专利 6项;软件著作权 5项。获得注册证 6项。 (1) 深耕体外诊断领域: 国内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获证,可以与高速、高通量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 eCL9000进行级联,形成自动化生化免疫检测流水线;电化学发光平台促甲状腺素受体抗体(Anti-TSHR)测定试剂盒获证;基于散射比浊方法学的全自动红细胞渗透脆性分析仪 RA800系列产品已取得注册证并开始市场推广工作。 (2) 治疗与康复领域产品持续升级: 光电医美产品优化升级持续进行,其中强脉冲治疗仪已提交注册申请,调 Q 激光治疗仪核心部件成功实现自主研发、生产,升级款红蓝光治疗仪已有成品, 超声治疗仪于 6月份正式推出市场。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 基于公司核心业务板块分析,我们预计2023-2025营业收入分别为 12.28亿/16.03亿/20.38亿,同比增速分别为 25%/31%/27%;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3.28亿/4.29亿/5.44亿,分别增长 30%/31%/27%; EPS 分别为 0.77/1.01/1.28,按照 2023年 11月 3日收盘价对应 2023年 29倍 PE。维持“买入” 评级。 风险提示: 竞争激烈程度加剧风险, 核心技术员工流失的风险,行业监管政策变动风险,新产品研发失败的风险。
凯普生物 医药生物 2023-11-06 9.28 -- -- 10.08 8.62%
10.08 8.62%
详细
事件: 近日, 公司发布 2023年第三季度报告: 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 8.51亿元,同比下降 80.03%,比 2019年同期增长 64.31%;归母净利润 1.72亿元,同比下降 88.44%,比 2019年同期增长 63.91%; 扣非净利润 1.53亿元,同比下降 89.68%,比 2019年同期增长 53.84%; 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 1.90亿元,同比下降 73.11%。 其中, 2023年第三季度营业收入 2.44亿元,同比下降 82.77%; 归母净利润 0.49亿元,同比下降 90.34%;扣非净利润 0.50亿元,同比下降 90.13%。 疫后需求变化影响表观增长,常规分子诊断产品同比增长 21%基于国家新冠疫情防控政策的优化调整,相关产品及服务市场需求萎缩,因此公司检验服务收入下降,导致营业收入对比去年同期显著下降,但常规分子诊断产品及服务营业额取得增长: 2023年前三季度, 公司扣除应急公共卫生服务检测产品外的其它分子诊断产品使用量为 969万人份,比去年同期增长 20.97%,比 2019年同期增长55.06%;其中第三季度使用量为 361万人份,环比增长 1.27%,对比2019年同期增长 49.80%,我们预计主要是 HPV 筛查等创新产品的快速放量所致。 我们预计第四季度的医疗反腐活动对医院诊疗活动的影响有望环比改善,公司的经营情况也有望逐渐恢复稳健增长。 规模效应减弱拉低净利率, 应收账款减值风险较小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的综合毛利率同比降低 6.64pct至 61.65%,销售费用率同比提升 10.45pct 至 18.60%, 管理费用率同比提升14.77pct 至 21.55%, 研发费用率同比提升 8.29pct 至 12.03%, 财务费用率同比降低 0.56pct 至 0.45%;综合影响下,公司整体净利率同比降低 24.11pct 至 13.72%。 我们预计主要是医学检验服务收入体量骤减, 从而部分固定成本及费用的摊薄效应减弱所致。 其中, 2023年第三季度的综合毛利率、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研发费用率、财务费用率、整体净利率分别为 52.98%、23.02%、24.28%、12.79%、 -1.41%、 11.20%,分别变动-14.51pct、 +19.66pct、 +17.21pct、+7.21pct、 -3.74pct、 -27.17pct。 截至三季度末,公司应收账款余额为 22.57亿元,比年初减少4.65亿元。 前三季度, 公司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超过 13亿元(其中第三季度收到 3.81亿元) 。我们预计第四季度回款有望加 速, 应收账款减值风险较小。 持续推进核酸“99”战略,取得多项医疗器械注册证书2023年 6月, 公司“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荧光PCR 法)”率先获批增加宫颈癌初筛、宫颈癌联合筛查和 ASC-US 人群分流预期用途, 助力 HPV 检测的临床普及和农村妇女两癌筛查工程的推进。 2023年 10月,公司“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 E6/E7区 mRNA 检测试剂盒(PCR-荧光探针法)”获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书,可有效筛查出HPV 感染人群中的高危人群,提高了高度病变检测的特异性,区分一过性感染和持续性感染。 此外, 公司在荧光 PCR 熔解曲线平台的研发取得重大突破,个体化用药产品“人 ALDH 2基因检测试剂盒”、“人 MTHFR 基因检测试剂盒”、“APOE 和 SLCO1B1基因多态性检测试剂盒”接连取得国家药监局颁发的注册证。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 基于公司核心业务板块分析,我们预计新冠核酸检测需求大幅下降, 从而对 2023年表观业绩形成一定影响;但是后期有望恢复高速增长。 我们预计 2023-2025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 12.05亿/15.87亿/20.48亿,同比增速分别为-78%/32%/29%;归母净 利 润 分 别 为 2.27亿 /2.97亿 /3.87亿 , 同 比 增 速 分 别 为-87%/31%/30%; EPS 分别为 0.35/0.46/0.60,按照 2023年 11月 3日收盘价对应 2023年 26倍 PE。维持“买入” 评级。 风险提示: 应收账款管理风险,检验项目价格下降风险,商誉减值风险,监管政策变动风险,市场竞争风险。
联影医疗 机械行业 2023-11-06 115.25 -- -- 145.19 25.98%
159.32 38.24%
详细
事件:近日,公司发布2023年前三季度报告: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4.32亿元,同比增长26.86%;归母净利润10.64亿元,同比增长18.41%;扣非归母净利润8.29亿元,同比增长15.11%。 其中,2023年第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21.61亿元,同比增长28.14%;归母净利润1.27亿元,同比增长1.23%;扣非归母净利润0.42亿元,同比增长29.46%。 海内外突破持续进行,服务收入占比继续提升((1)按收入类型划分: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设备产品收入同比增长24.2%,服务收入同比增长40.5%。CT、MR、XR、RT等产品线均呈不同程度的增长趋势;同时,各产品线的结构也发生了较大改变,如中高端CT产品的收入占比持续提升,增速超100%;3.0T及以上MR产品实现了收入与毛利率的双高速增长,收入增速超100%。 受益于中高端产品结构的改善,2023年前三季度的综合毛利率较去年同期提升2.87pct。 (2)按经营地区划分: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国内市场收入64.0亿元,同比增长25.0%,保持稳定增长;国际市场实现收入10.3亿元,同比增长39.7%,国际市场收入占比达到13.8%。我们估计今年第三季度,海外收入同比增长约60%。 高端设备加速市场覆盖,全球影响力日益提升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各产品线在的国内排名均处于行业前列,高端及超高端产品市场覆盖率持续提升。 按国内新增市场订单金额口径统计,公司的CT排名第三;MR排名第三;MI排名第一;诊断XR产品(包括固定DR、移动DR、乳腺DR)排名第一;RT排名第三。 按国内新增市场订单台数口径统计,公司的CT排名第一;MR排名第三;MI排名第一;诊断XR产品(包括固定DR、移动DR、乳腺DR)排名第一;RT排名第三。 全球市场方面,公司也在持续加大国际市场的营销服务体系建设,一批重磅产品进驻全球顶尖临床机构。同时公司持续深化行业交流合作,在9月份参加了欧洲核医学会年会(EANM),以及韩国放射学年会(KCR2023),不断提升公司品牌的全球影响力。高端产品及服务收入占比提高带动公司综合毛利率提升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的综合毛利率同比提升2.87pct至48.67%。 我们认为,这主要得益于高端产品以及毛利率更高的服务收入占比提升。费用率方面,公司2023年前三季度的销售费用率、研发费用率、管理费用率、财务费用率分别为16.86%、18.43%、5.11%、-1.81%,同比变化分别为+1.96pct、+3.61pct、+0.46pct、-0.43pct。期间费用率整体提升5.60pct,主要系公司加大研发投入和销售投入。综合影响下,公司整体净利率同比降低0.67pct至14.34%。 其中,2023年第三季度的综合毛利率、销售费用率、研发费用率、管理费用率、财务费用率、净利率分别为48.55%、19.86%、22.41%、6.17%、-0.80%、5.82%,同比变化分别为+3.63pct、-0.57pct、+0.94pct、-0.13pct、+2.75pct、-1.37pct。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基于公司核心业务板块分析,我们预计2023-2025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117.94/144.92/178.98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27.66%/22.88%/23.50%;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0.66/25.84/32.46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24.74%/25.08%/25.62%;EPS分别为2.51/3.14/3.94元/股,按照2023年10月30日收盘价对应2023年47.87倍PE。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医疗反腐活动影响医院招标进度的风险,市场竞争激烈程度加剧的风险,关键核心技术被侵权或技术机密被泄露的风险,新产品研发失败的风险。
亚辉龙 医药生物 2023-11-03 22.97 -- -- 24.85 8.18%
26.20 14.06%
详细
事件: 10月 28日, 公司发布 2023年第三季度报告: 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 15.45亿元,同比下降 50.63%;归母净利润 2.85亿元,同比下降 67.36%;扣非净利润 1.75亿元,同比下降 78.76%;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4.90亿元,同比下降 161.10%, 主要是大部分新冠业务已于 2022年底预收款项所致。 其中, 2023年第三季度营业收入 4.70亿元,同比下降 40.66%; 归母净利润 1.43亿元,同比下降 30.85%;扣非净利润 0.46亿元,同比下降 78.14%。 公司的表观收入和利润下滑明显,主要是新冠抗原产品市场变化,新冠业务营业收入 3.37亿元同比下滑 85.10%,以及新冠业务毛利率同比大幅下降所致。 非新冠自产业务及自产化学发光业务实现 40%以上的高速增长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自产化学发光仪器新增装机超 1,500台(因子公司卓润生物已不纳入合并报表,化学发光仪器装机已不含iStar500机型),新增流水线装机 35条; 截至 2023年三季度末,自产化学发光仪器累计装机超 7,860台,流水线累计装机 77条。 随着公司终端累计装机持续增加以及产品质量与服务能力的不断提升, 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自产非新冠业务实现营业收入 9.18亿元,同比增长 47.91%,其中自产化学发光业务营业收入 8.03亿元,同比增长 48.44%;代理业务实现营业收入 2.70亿元,同比增长 21.77%。 2023年第三季度,公司自产化学发光仪器新增装机超过 450台,其中 600速的 iFlash3000G 新增装机 125台; 公司自产非新冠业务实现营业收入 3.69亿元,同比增长 42.01%, 其中自产化学发光业务营业收入 3.20亿元,同比增长 40.94%。 营收体量下降影响净利率水平, 盈利能力依旧良好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的综合毛利率同比降低 2.99pct至 53.37%,我们预计主要是新冠业务的毛利率大幅下滑所致;销售费用率同比提升 4.23pct 至 18.22%,我们预计主要是疫后加强市场推广活动所致; 管理费用率同比提升 4.26pct 至 8.11%, 主要是增加昭蓝生物、南京亚辉龙纳入合并报表范围,相应费用增加所致;研发费用率同比提升8.19pct 至 13.87%,主要是公司在微流控、测序、生化以及抗原抗体原材料方面研发投入增加所致;财务费用率同比降低 0.14pct 至-0.69%;综合影响下,公司整体净利率同比降低 12.95pct 至 15.68%。其中, 2023年第三季度的综合毛利率、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研发费用率、财务费用率、整体净利率分别为 62.60%、 23.01%、 8.60%、16.34%、 0.22%、 27.40%,分别变动+5.73pct、 +12.02pct、 +3.68pct、+10.18pct、 +0.70pct、 -2.81pct。 心肌领域新品拿证, 推出股票激励计划挑战更高的目标 (1) 2023年 9月,公司高敏肌钙蛋白 I 测定试剂盒(化学发光法)获得了广东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医疗器械注册证,该产品将搭配公司心梗五项在心肌心梗领域为临床提供更全面的检测产品,公司也将致力于将心肌心梗打造为公司又一优势领域。 (2) 2023年 9月,公司推出了 2023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并于 10月进行了授予,共向 60名核心骨干授予 198.30万股第二类限制性股票。分别设置了非新冠自产产品营业收入增长率、自产化学发光产品营业收入增长率、国内及国际化学发光仪器装机数等考核指标,以激励团队挑战更高的目标。 (3) 2023年 9月公告, 全资子公司大德昌龙将其持有的卓润生物 21.05万元注册资本转让予淳辉昭润,交易完成后公司通过大德昌龙持有卓润生物的股权比例由 46.99%降至 39.76%。本次交易有利于公司业务更加聚焦,集中精力做优做强主营业务的长远目标和战略布局。 (4)2023年 9月,公司推出的一款全自动样品处理系统 iTLA mini获得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批准的第一类医疗器械备案凭证,与公司iTLA 及 iPAM BCIM 流水线一起,三款流水线形成了可覆盖“大、中、小”全场景的实验室智能化解决方案。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我们预计公司 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3.67亿/ 5.00亿/ 6.43亿元,分别增长-64%/36%/29%,按照 2023年 11月 1日收盘价对应 2023年 35倍 PE, 维持“买入” 评级。 风险提示: 反腐活动影响医院招标进度的风险,集采降价幅度超预期风险,竞争激烈程度加剧风险,研发进展不及预期风险。
纳微科技 基础化工业 2023-11-02 30.66 37.00 65.18% 33.60 9.59%
33.60 9.59%
详细
事件: 纳微科技发布 2023年三季报,前三季度营业收入 4.51亿元,同比下滑 4.05%(剔除基期核酸检测磁珠影响,同比增长 8.55%) ; 归母净利润 0.39亿元,同比下滑 81.61%(剔除股权支付费用摊销及基期收购赛谱投资收益影响,归母净利润 1.34亿元(-28.55%)) ; 扣非归母净利润 0.21亿元,同比下滑 85.47%;第三季度营业收入 1.56亿元,同比下滑 11.54%。 公司同步发布新产品 UniSil? Revo 系列单分散硅胶色谱填料: 在 GLP-1、胰岛素类药物原料纯化上,反相硅胶色谱填料主要集中应用在精纯步骤,要求硅胶填料分辨率高、纯化收率高,同时载量也得有保证,以缩短纯化周期和成本。 色谱填料主业增速提升, 毛利率保持稳定。 公司前三季度核心业务色谱填料和层析介质产品实现营业收入3.21亿元,同比增长 9.12%,相比上半年 5.45%的同比增速有所提升,我们认为是公司下游客户的生产经营持续从疫情中恢复从而对原材料的需求进一步显现漏斗效应、 公司应对外部环境挑战积极调整营销策略并持续扩充产品品类的结果。 根据公司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20231026-20231027) (以下称“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 公司填料业务目前在国内、全球市场分别占大约 10%、不到 1%的市场份额,公司在色谱填料市场引领国产替代的长期逻辑不变。公司前三季度毛利率为 79.00%,和上半年的 79.06%基本持平,且根据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 公司的填料产品毛利率前三季度同比保持基本稳定,反映公司的色谱填料的产品性能通常能够在国产同类产品中胜出, 保持着良好的产品定价权。公司前三季度研发费用率为 28.57%,同比增加12.9pct, 研发投入有所前置, 体现公司在下游需求短期调整的情况下保持攻关高精尖技术的热情,有望持续把握下游的新需求。 推出新品加强 GLP-1类药物整体分离纯化工艺服务能力。 根据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 公司的离子交换层析介质、聚合物反相色谱填料等产品已在 GLP-1类多肽药物导入多个研发及生产项目,在具备客户资源的基础上, 此次发布反相硅胶填料 UniSil?Revo 后公司针对 GLP-1类药物的整体分离纯化工艺服务能力大幅提升。 UniSil?Revo 系列硅胶填料可用于发酵类和全合成类 GLP-1的纯化,相比纳微已有硅胶填料, UniSil?Revo 系列产品在分辨率和耐碱性上做了进一步提升, 应用 UniSil?Revo、进口品牌同类产品纯化索玛鲁肽、 重组人胰岛素,数据显示应用 UniSil?Revo 得到的纯度和收率可媲美进口品牌。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公司是国产色谱填料行业领军企业,依托纳米微球底层制备技术创新优势,已积累形成较齐全的产品线、规模化生产能力和专业高效的应用技术服务能力,在下游生物制药行业蓬勃发展以及国产替代潮流下有望实现稳健增长。 我们预计公司 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0.6/1.2/1.9亿元。 维持“买入” 评级。 风险提示:客户拓展不及预期,订单量不及预期,新产品开发不及预期,价格降幅超预期
京新药业 医药生物 2023-11-02 13.29 -- -- 15.25 14.75%
15.25 14.75%
详细
事件: 2023 年 10 月 27 日,公司发布 2023 年三季度报告: 公司前三季度营业收入 29.26 亿元,同比增长 4.48%,归母净利润 4.73 亿元,同比增长 0.18%,扣非归母净利润 4.37 亿元,同比下滑 2.19%。其中, 2023 年第三季度营业收入 9.89 亿元, 同比增长 6.65%,归母净利润 1.57 亿元, 同比下滑 10.31%,扣非归母净利润 1.46 亿元,同比下滑 14.68%。重磅失眠创新药获批在即,中枢神经产品力持续加强公司在中枢神经领域的产品力持续加强。抗癫痫药物左乙拉西坦、用于治疗帕金森药物普拉克索、抗抑郁药物盐酸舍曲林等药物在全国院内市场名列前茅。 公司治疗失眠障碍的 1.1 类小分子新药安达西尼胶囊目前处在技术审评阶段,有望年内获批上市,产品定位超 200 亿失眠障碍市场,有望改变国内失眠药市场格局。国内治疗失眠障碍的药物获批上市较少,市场存在较大的临床未满足需求。 目前失眠障碍治疗药物主要包括地西泮、艾司唑仑、氯硝西泮等苯二氮卓类镇静催眠药(有一定依赖性),以及唑吡坦、扎来普隆和右佐匹克隆等非苯二氮卓类镇静催眠药。安达西尼选择性作用于 γ -氨基丁酸 A 受体 α 1 亚基,既能迅速激活该受体并抑制神经系统活动,又能避免过度激活该受体而产生相关副作用。安达西尼消除半衰期约 3-4 小时,比短效助眠药唑吡坦、扎来普隆(平均半衰期 1-3 小时)更长,从而其维持睡眠的作用时间相对更久;同时,比右佐匹克隆等中效助眠药(平均半衰期 6 小时左右)更短,从而其因残留效应产生不良反应的可能性更低。集采利空出清, 利润端基本平稳公司精神神经领域主要品种左乙拉西坦、盐酸舍曲林和心血管领域主要品种瑞舒伐他汀钙、辛伐他汀、匹伐他汀都已通过一致性评价并进入国家或省级联盟集采, 存量大品种集采的影响已基本出清。公司 2023 年前三季度毛利率 51.00%,同比下降 3.16pct; 公司销售费用 6.06 亿元,同比下降 10.79%, 销售费用率 20.71%,同比下降3.55pct; 管理费用 1.42 亿元,同比增加 16.91%, 管理费用率 4.86%,同比增加 0.52pct; 研发费用 2.59 亿元,同比增加 5.30%, 研发费用率 8.87%,同比增加 0.07pct。 财务费用-0.38 亿元,同比增加 35.60%,财务费用率-1.31%, 同比增加 0.81pct; 净利率 16.27%,同比下降0.71pct。 其中, 2023 年第三季度的综合毛利率、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研发费用率、 财务费用率、整体净利率分别为 51.95%、 20.99%、 5.63%、8.93%、 -0.56%、 15.93%,分别变动-1.63pct、 -2.97pct、 +1.03pct、+0.71pct、 +2.72pct、 -3.06pct。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 基于公司核心业务板块分析,我们预计公司 2023-2025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6.73/8.18/9.92 亿元,同比分别+1.64%/+21.51%/+21.27%,对应 EPS 分别为 0.80/0.98/1.18 元,对应当前股价 PE 分别为 16/13/11 倍。 首次覆盖, 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存量产品降价风险;药品审批不及预期;新药放量不及预期; 产品研发进度不及预期
迈瑞医疗 机械行业 2023-11-02 279.81 -- -- 290.00 3.64%
301.41 7.72%
详细
事件: 近日, 公司发布 2023年前三季度报告, 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273.04亿元,同比增长 17.20%;归母净利润 98.34亿元,同比增长 21.38%;扣非归母净利润 96.86亿元,同比增长 21.02%;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 77.71亿元,同比增长 15.27%。 其中, 2023年第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 88.28亿元, 同比增长11.18%;归母净利润 33.92亿元,同比增长 20.52%;扣非归母净利润33.45亿元,同比增长 21.35%。 国内市场三季度受反腐扰动, 海外市场前三季度环比提速从去年 12月份至今年 2月份,国内市场 ICU 病房建设显著提速,监护仪、呼吸机、输注泵等重症所需设备的紧急采购量大幅增加,同时其他常规产品的采购在这期间有所放缓。为了尽全力满足市场需求,公司在这期间将产能大幅倾斜在了相关重症产品上,因此生命信息与支持业务和国内市场在一季度分别实现了 60%以上和 30%以上的高速增长。 今年 3月份至 7月份,随着国内医院常规诊疗活动加速恢复,体外诊断试剂消耗和超声采购等常规业务开始呈现迅速复苏的趋势,并且常规产品和国际市场的产能 3月份以来也已经恢复,使得体外诊断和医学影像业务、以及国际市场的增速在二季度实现了反弹,其中体外诊断和医学影像业务二季度增长均超过了 35%,发展中国家二季度增速也恢复至 20%以上。 今年 8月份以来,受到国家卫健委等 9部门共同启动的关于全国范围整治医疗领域不正之风的影响,国内公立医院正常的招投标活动显著推迟,诊疗有所放缓,因此对国内各项业务的开展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挑战。但得益于公司在海外持续的高端客户群突破和加快推动全面的本地化平台建设,国际市场三季度增速环比二季度进一步提速至 20%以上,其中发展中国家增速进一步提速至 30%以上。 财务数据稳健, 净利率进一步提升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的综合毛利率同比提升 1.82pct 至 66.12%,主要系汇率变化、 运费下降及高毛利产品占比提升。 费用率方面,公司 2023年前三季度的销售费用率、研发费用率、管理费用率、财务费用率分别为 14.61%、 9.19%、 4.09%、 -2.22%, 同比变化分别为+0.31pct、+0.23pct、 +0.09pct、 -0.15pct。综合影响下, 整体净利率同比提升 1.22pct至 36.02%。 其中, 2023年第三季度的综合毛利率、销售费用率、研发费用率、管理费用率、财务费用率、整体净利率分别为 67.21%、 13.08%、 7.45%、3.63%、 -0.38%、 38.43%,同比变化分别为+2.58pct、 -1.76pct、 -1.84pct、-0.30pct、 +2.88pct、 +2.97pct。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 基于公司核心业务板块分析,我们预计 2023-2025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 354.42/427.51/515.51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16.72%/20.62%/20.58%;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116.52/140.27/169.36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 21.28%/20.38%/20.74%。 以 11月 1日收盘价计算,公司 2023~2025年的 EPS 分别为9.61/11.57/13.97元/股,对应 PE 值分别为 29.43/24.44/20.25, 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医疗反腐活动影响医院招标进度的风险,市场竞争激烈程度加剧的风险,关键核心技术被侵权或技术机密被泄露的风险,新产品研发失败的风险,汇率波动的风险。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2/11 转到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