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张旭

国联证券

研究方向:

联系方式:

工作经历: 登记编号:S0590521050001,曾就职于国泰君安证券...>>

20日
短线
0%
(--)
60日
中线
0%
(--)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4/6 转到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华工科技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3-03-09 20.47 30.39 -- 31.31 52.43%
38.00 85.64%
详细
事件: 公司发布2022年年报,2022年实现营收120.11亿元,同比+18.14%,归母净利润9.06亿元,同比+19.07%,扣非规模净利润7.21亿元,同比+32.53%。 智能制造生态圈融合共振,新能源汽车领域收入快速增长智能装备业务收入同比+30%,净利润同比+73%;新能源汽车领域激光加工装备收入同比+71%;第三代三维五轴激光切割智能装备交付突破200台; 高端激光切割装备海外销售同比+35%。精密系统业务中IC载板xout缺陷标识设备、PCBA标记和分板设备、IC芯片分选设备实现国际订单同比+55%。 联接业务全球供应商排名跃升至第八,净利润大幅提升高端芯片收入同比+470%;100G/200G/400G全系列光模块批量交付并打入海外头部互联网市场。客户侧 10G-400G传输类光模块全覆盖,线路侧CFP2/QSFP-DD产品迭代取得重大进展,光模块收入同比+21%。下一代25GPON光模块在与客户联调,新能源汽车领域产品将形成新的业绩增长点。 家电领域份额稳固,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领域全面开花家电领域份额稳固,新能源PTC热管理系统业务全面开花,同比+260%;新品汽车压力传感器、车载多合一传感器导入头部汽车企业,汽车系列传感器销售同比增幅超过32%。国际业务成功进入Daikin、Whirlpool、BSH、GE,实现家电传感器批量供应。传感器业务整体销售收入同比+60%,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业务销售贡献占比超过54%。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我们预计2023-2024年营收分别为150.09和183.51亿元(原值分别为171.01和214.22亿元),归属母公司净利润12.26和15.92亿元(原值分别为11.95和14.67亿元),同时增加2025年盈利预测营收为224.62亿元,净利润为18.90亿元。EPS 分别为1.22、1.58、1.88元/股,3年CAGR24.17%。参考可比公司估值,考虑到公司新拓两个业务,业绩增速较快,我们给予公司2023年25倍PE,目标价30.50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PTC 制热推广不及预期;5G 推广不及预期;光模块竞争加剧
思科瑞 2023-02-27 73.51 87.10 256.24% 73.09 -0.57%
73.09 -0.57%
详细
事件: 2023年2月23日,公司公告《2023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草案)》,拟授予97万股第二类限制性股票,约占本计划公告时总股本的0.97%,其中首次授予78万股,预留19万股。 第二类限制性股票的授予价格为 35元/股,激励核心人员首次授予预计需摊销的总费用为2835.27万元,其中2023-2026年分别为1375.98/992.74/394.42/72.13万元(假定公司于2023年4月初首次授予激励对象权益)。计划授予激励对象共计50人,占公司员工总人数的10.29%(截止2022年12月31日公司员工总人数为486),包括公司高级管理人员、核心技术人员、中层管理人员及核心骨干,不包括公司董事(含独立董事)、监事、外籍员工,也无单独或合计持有公司5%以上股份的股东或实际控制人及其配偶、父母、子女。 激励考核指标归母净利润增速高,彰显公司发展信心本次激励计划首次授予部分考核年度为2023-2025年三个会计年度,每个会计年度考核一次。首次授予部分业绩考核目标为:2023/2024/2025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增长率分别不低于40%/80%/135%(以2022年业绩为基准)。假设实际达到的净利润增长率占当年所设目标值的完成比例为A,23-25年对应公司层面可归属比例为M,则当A<80%、80%≤A<100%、A≥100%时,分别对应M=0、M=A、M=100%。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我们维持预计公司2022-2024年收入分别为3.02、4.40、6.23亿元,对应增速分别为36.04%、45.53%、41.73%,净利润分别为1.34、1.95、2.72亿元,对应增速分别为38.12%、45.31%、39.81%,EPS分别为1.34、1.95、2.72元,3年CAGR为42.54%。鉴于公司具备较强检测服务提供能力、下游客户群体的稳定性以及检测市场持续扩张,我们维持目标价87.1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质量事故风险、核心技术人员流失风险、国防政策和军用标准变动风险、客户还款周期较长风险、客户群体集中风险、测算偏差风险
信测标准 综合类 2023-02-03 39.20 62.98 88.56% 41.80 6.63%
45.80 16.84%
详细
预计公司2022年实现归母净利润11208-12409万元,同比增长40%-55%;实现扣非净利润10039-11043万元,同比增长50%-65%,业绩符合预期。 公司2022年业绩符合预期,12月受疫情影响较大公司业绩符合预期,预计公司2022年实现归母净利润11208-12409万元,同比增长40%-55%;实现扣非净利润10039-11043万元,同比增长50%-65%。其中12月由于疫情防控政策变化,公司及下游客户生产经营均受到影响。 下游景气度高,未来成长空间广阔汽车研发端DV/PV检测百亿市场空间,公司受益于新能源车渗透率持续提升,下游新车型数量以及研发费用持续投入,未来三年行业高景气度高。 公司外延与内生双轮驱动,未来逐步从汽车/电子电器切入到军工等检测领域,打开更大成长空间。 受疫情影响募投项目建设预计延期,未来产能仍有释放空间公司研发中心和信息系统建设项目受疫情影响,建设期截止时间从2022年1月延期至2023年12月。其余募投项目已逐步投产,苏州信测迁扩建华东检测基地项目已投入使用,广州信测的广州检测基地汽车材料与零部件检测平台建设项目也已进入使用状态,公司产能存在释放空间。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我们维持预计公司2022-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5.37/7.51/9.97亿元,对应增速分别36.13%/39.83%/32.76%,归母净利润分别1.12/1.61/2.21亿元,对应增速分别40.01%/43.69%/37.44%,EPS分别0.98/1.41/1.94元,3年CAGR增速为40.36%。参考可比公司估值,我们给予2023年45倍PE,维持目标价63.45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公信力和品牌受不利事件影响的风险、政策变化风险、外延并购不达预期、募投项目业绩不达预期
博威合金 有色金属行业 2023-01-12 17.60 19.19 11.50% 18.88 7.27%
19.64 11.59%
详细
事件:预计2022年实现归母净利润5.22亿元到5.85亿元,同比增加2.12亿元到2.75亿元,同比增长68.25%到88.56%。 2022年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5.22亿元到5.85亿元,符合预期。 新能源业务:依靠博威尔特,太阳能组件销量与净利润均同比高增。新材料业务:受国内疫情及宏观经济影响,经营业绩同比有所下滑。 欧美未来几年光伏需求有望稳定增长美国对从柬埔寨、马来西亚、泰国和越南采购的太阳能组件给予24个月关税豁免的最新政策,有望刺激美国光伏组件需求重回高增长,预计2023-2025年需求分别为约28、36、41GW,年均增长约20%;预计欧洲市场2023-2025年需求分别为约49、51、56GW,年均增长约15%。 新能源与新材料产能均提升,2023年新材料业务业绩有望迎来复苏公司太阳能电池片及组件产品主要销往欧美等地区。随着公司可转债项目的落地,我们预计2023年第二季度公司新能源业务产能将达到2GW。随着欧美市场需求的增长及公司产能的上升,新能源业务收入有望稳步增长。 随着新材料业务新建项目及可转债项目逐步投产,我们预计至2023年末新材料总产能将达到27万吨,2025年产能有望突破32万吨。随着下游智能互联装备、智能终端设备、新能源汽车和半导体等行业需求向好,叠加产能进一步上升,公司2023年新材料业务有望迎来复苏。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我们预计公司在2022-2024年的营收分别为136.94、161.10、178.7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6.43%、17.64%、10.93%,归属母公司净利润分别为5.70、7.70、9.7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83.69%、35.06%、26.54%,对应EPS分别为0.72、0.97、1.23元/股,3年CAGR为46.43%。考虑到新材料业务有望迎来复苏、公司收入规模及盈利能力不断提升等因素,维持目标价19.49元,调整为“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扩产不及预期,合金产品价格下降风险,光伏行业发展不及预期
信测标准 综合类 2022-12-06 37.83 62.98 88.56% 37.96 0.34%
41.80 10.49%
详细
12月2日,公司发布公告,拟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募集资金不超过5.45亿元,其中用于华中军民两用检测基地约2.88亿元、用于新能源汽车领域实验室项目建设约2.58亿元。 新增建设华中军民两用检测基地,切入军工领域华中军民两用检测基地项目建设期为24个月,公司拟投资总额3.27亿元,其中本次募集资金2.88亿元。公司具备武器装备第三方检测能力;武汉信测具备CMA资质、CNAS资质,并已取得武器装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等多项开展武器装备第三方检测所必需的资质;公司在武汉市东湖区取得26906.84平方米用地使用权,可用于项目建设。项目建成后,公司将具备武器装备运输车辆检测平台、武器装备环境可靠性检测平台、武器装备电磁兼容检测平台等三个武器装备检测平台,我们认为公司有望成功切入军工领域,同时具备军用民用设备检测能力,有助于巩固公司行业地位、加强竞争优势并带来业绩新增量。 新能源汽车检测行业景气度高,未来成长空间广阔新能源汽车领域实验室扩建项目拟投资总额为2.60亿元,其中本次募集资金2.58亿元。公司具备多平台认定资质,在深圳/广州/东莞/苏州等地拥有8个实验室,本次募资将用于苏州/东莞/广州/宁波/南山等地实验室扩建。公司检测服务及营销体系覆盖全国,我们认为本次扩建有助于提升公司产能,以满足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快速增长的市场需求。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我们维持预计公司2022-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5.37/7.51/9.97亿元,对应增速分别36.13%/39.83%/32.76%,归母净利润分别1.12/1.61/2.21亿元,对应增速分别40.01%/43.69%/37.44%,EPS分别0.98/1.41/1.94元,3年CAGR增速为40.36%。参考可比公司估值,我们给予2023年45倍PE,维持目标价63.45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公信力和品牌受不利事件影响的风险、政策变化风险、外延并购不达预期、募投项目业绩不达预期
博威合金 有色金属行业 2022-10-31 16.41 19.19 11.50% 18.00 9.69%
18.88 15.05%
详细
事件:公司前三季度营收97.59亿元,同比增长32.32%;归母净利润4.21亿元,同比增长60.56%。其中营收Q3实现31.13亿元,同比增长29.56%,Q3归母净利润1.44元,同比增长44.74%。 22022年新材料业务销量有望稳步增长,组件销量有望高增长。 有色合金材料的优良属性使其产品广泛应用于5G通讯、半导体芯片、智能终端及装备、汽车电子、高铁、航空航天等多个行业,受益于下游行业的发展,2022年公司新材料业务总销量有望达到23.85万吨,同比增长31.91%。 其中,合金带材65,000吨,合金棒材106,000吨,合金线材34,500吨,精密细丝33,000吨。 公司通过技术升级,将原有产线电池尺寸从166升级到可以兼容182/210,同时将产能从原来的700MW提高到1GW,该产线的升级改造已全部完成,2022年公司光伏出货量有望达到1000MW,同比增长306.50%。 深耕铜合金行业,22023年产能有望达到2277万吨。 随着公司多个项目的落地,如“年产5万吨特殊合金带材项目”、“6700吨铝焊丝项目”、“贝肯霍夫(越南)31,800吨棒、线项目”,至2023年末公司新材料总产能预计将达到27万吨。 维持“买入”评级,目标价119.49元我们预计2022-2023年营收分别为136.94和161.10亿元(原值分别为119.93和138.97亿元),归属母公司净利润5.70和7.70亿元(原值分别为6.30和7.81亿元),同时增加2024年盈利预测营收为178.71亿元,净利润为9.74亿元。EPS分别为0.72、0.97、1.23元/股,3年cagr为46.43%,对应PE分别为21.39/15.84/12.52。 参考可比公司估值,考虑到下游景气度上升、公司收入规模及盈利能力不断提升等因素,我们给予公司2023年20倍PE,对应目标价为19.49元,维持公司“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扩产不及预期,合金产品价格下降风险,光伏行业发展不及预期
苏试试验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2-10-27 35.15 28.46 113.02% 36.11 2.73%
36.11 2.73%
详细
公司发布三季度报告,2022Q1-Q3实现营收12.6亿元,同比+19.2%;归母净利润1.8亿元,同比+36.0%。其中,2022Q3实现营收4.6亿元,同比+20.7%,归母净利润0.7亿元,同比+45.1%。 2022Q1-Q3 营收/归母净利润同比+19.2%/36.0%,业绩持续放量公司收入、利润均呈现增长态势,主要是受益于下游军工+汽车+电子需求旺盛,叠加半导体国产替代加速,公司业绩持续放量;公司利润增幅远大于收入或由于高毛利试验服务业务占比增大,疫情影响下,苏州、北京、成都等实验室仍维持饱满业务量。 高毛利试验服务业务占比提升,盈利能力进一步抬升2022Q1-Q3公司毛利率/净利率分别为46.4%(+1.1pct)/16.3%(+2.0%),其中Q3毛利率/净利率分别为49.7%(+3.0pct)/17.6%(+2.8pct),由于高毛利试验服务业务占比提升,公司盈利能力抬升。 公司未来或仍会以环试服务作为第一大主营业务,随着试验室项目落地,相关产能逐步释放,或带动公司盈利能力进一步增强,我们认为公司全年利润增长40%的业绩目标有望实现。 服务与设备两大业务齐发展,集成电路业务放量,股权激励长期助好公司检测服务/检测设备收入占比分别超45%/35%,两业务并举,相互推动,稳中向好;半导体行业高速发展,智能汽车、消费电子、5G等下游需求旺盛,供应链安全需求推动半导体制造国产化率提升,集成电路检测与分析作为半导体制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或将带来公司业务新增长。 公司出让上海宜特10%的股权进行股权激励,授予核心骨干员工5804.6万股,有望助力公司长期发展。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公司营收稳步增长,盈利能力提高,我们维持对公司2022-2024年盈利预测,预计营业收入分别为18.9/23.3/29.0亿元,对应增速分别为26%/24%/24%,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7/3.6/4.8亿元,对应增速分别为40%/36%/33%,EPS分别为0.72/0.97/1.28元/股,维持目标价37.2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试验服务竞争加剧,募投项目收益不佳,并购不达预期。
信测标准 综合类 2022-10-26 41.00 62.98 88.56% 42.41 3.44%
42.41 3.44%
详细
事件:公司2022前三季度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分别实现约4.01亿元和0.95亿元,同比增长53.39%和57.27%,扣非净利润约8569万元,同比增长71.37%,业绩略超预期。 公司2022前三季度业绩接近预告上限公司业绩高增长,全年业绩可期,进入估值切换,公司2022前三季度扣非实现约8569万元,同比增长71.37%。其中Q3实现约3656万元,同比增长79.34%,相比Q2环比增长约20%。 下游景气度高,未来产能仍有释放空间汽车研发端DV/PV检测百亿市场空间,公司受益于新能源车渗透率持续提升,下游新车型数量以及研发费用持续投入,未来三年行业高景气度高。 公司研发中心和信息系统建设项目受疫情影响,建设期截止时间从2022年1月延期至2023年12月。其余募投项目已逐步投产,产能存在释放空间。 子公司2023年有望进入业绩拐点相比2020年,2021年股权激励费用约1000万,并且子公司信测(宝安)仍处投入期,预计明年业务进入正轨后,有望扭亏。子公司三思纵横是国内拉力试验机龙头,客户包括科研院所以及各行业龙头,主要竞争对手为美国MTS,子公司有望受益于国内政策,进行国产替代。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我们维持预计公司在2022-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5.37/7.51/9.97亿元,对应增速分别为36.13%/39.83%/32.76%,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12/1.61/2.21亿元,对应增速分别为40.01%/43.69%/37.44%,EPS分别为0.98/1.41/1.94元,3年CAGR增速为40.36%。考虑到前三季度增长强劲,参考可比公司估值,我们给予2023年45倍PE,对应2023年目标价63.45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公信力和品牌受不利事件影响的风险、政策变化风险、外延并购不达预期、募投项目业绩不达预期
思科瑞 2022-10-20 70.80 87.10 256.24% 83.53 17.98%
83.53 17.98%
详细
公司主营军用电子元器件二筛检测,公司IPO募集资金约12.52亿元,随着产能不断落地,有望受益于国防现代化和信息化建设浪潮。 国防信息化助推军工电子相关第三方检测需求市场规模持续增长近年我国国防装备信息化率不断提升,带来军用电子元器件市场规模不断增长,若假设检测环节占电子元器件市场规模5%到10%,我们保守估算2021年国内军用电子元器件检测市场规模约为127.85至255.71亿元。 公司资质、资金、技术和管理优势明显公司拥有经 CNAS 和 DILAC 认证的检测项目或检测参数共计 565 项,具备全面完善的检验检测能力,可自主研发作为检测过程中重要软件的测试程序和关键硬件的适配器,目前公司拥有自主研发的测试程序2.3万余套,并可独立设计、制造相应的适配器1.3万余套,客户包括航天科工、中国航空工业等近400个军工客户,资金/资质/技术和管理优势明显。 公司募集资金可扩充产能驱动增长公司IPO扣除发行费后,实际募资约12.53亿元,预计将资金用于成都检测试验基地建设项目、无锡检测试验基地建设项目、环境试验中心建设项目等检验检测基地的建设工作,考虑到公司毛利和净利率高的特点,2018-2021年ROE在30%左右,若未来产能顺利投产,公司盈利能力有望提升。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年收入分别为3.02、4.39、6.23亿元,对应增速分别为36.04%、45.53%、41.73%,净利润分别为1.34、1.95、2.72亿元,对应增速分别为38.12%、45.31%、39.81%,EPS分别为1.34、1.95、2.72元,3年CAGR为42.54%。鉴于公司具备较强检测服务提供能力、下游客户群体的稳定性以及检测市场持续扩张,参考可比公司估值,我们给予公司2022年65倍PE,目标价87.10元,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质量事故风险、核心技术人员流失风险、国防政策和军用标准变动风险、客户还款周期较长风险、客户群体集中风险、测算偏差风险
信测标准 综合类 2022-10-17 35.90 44.17 32.25% 44.26 23.29%
44.26 23.29%
详细
事件: 预计公司2022前三季度扣非实现8251到8751万元,同比增长65%到75%,其中Q3实现3466到3670万元,同比增长70%-80%,业绩略超预期。 公司2022前三季度业绩略超预期公司业绩高增长,全年业绩可期,进入估值切换,预计公司2022前三季度扣非实现8251到8751万元,同比增长65%到75%。其中Q3实现3466到3670万元,同比增长70%-80%。 下游景气度高,未来成长空间广阔汽车研发端DV/PV检测百亿市场空间,公司受益于新能源车渗透率持续提升,下游新车型数量以及研发费用持续投入,未来三年行业高景气度高。 公司外延与内生双轮驱动,未来逐步从汽车/电子电器切入到军工等检测领域,打开更大成长空间。 受疫情影响募投项目建设预计延期,未来产能仍有释放空间公司研发中心和信息系统建设项目受疫情影响,建设期截止时间从2022年1月延期至2023年12月。其余募投项目已逐步投产,苏州信测迁扩建华东检测基地项目已投入使用,广州信测的广州检测基地汽车材料与零部件检测平台建设项目也已进入使用状态,公司产能存在释放空间。 维持公司“买入”评级,维持目标价44.50元我们维持预计公司在2022-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5.37/7.51/9.97亿元,对应增速分别为36.13%/39.83%/32.76%,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12/1.61/2.21亿元,对应增速分别为40.01%/43.69%/37.44%,EPS分别为0.98/1.41/1.94元,3年CAGR增速为40.36%。鉴于公司具备电子电器和汽车研发非强制检测市场优势,我们维持目标价44.50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公信力和品牌受不利事件影响的风险、政策变化风险、外延并购不达预期、募投项目业绩不达预期
信测标准 综合类 2022-07-22 35.35 44.17 32.25% 41.70 17.96%
44.26 25.21%
详细
投资要点: 公司主营电子电器与汽车研发非强制检测(DV/PV),或将受益于汽车电动化与智能化浪潮。 公司聚焦汽车DV/PV认证,进入国内多家车企供应链据我们测算,汽车研发非强检(DV/PV)市场规模已达百亿级。公司不断投入研发,已获专利223项并具备电工与汽车检测认证双项优势,在国内汽车供应链产品研发非强制性检测中拥有多年技术积累,进入了国内上汽、北汽、比亚迪、华为等多家知名车企供应链。 汽车电动化与智能化驱动汽车研发非强检需求提升汽车“四化”趋势不断发展,迭代升级推动非强检需求快速提升,2021年新能源车公告3213个型号,同比增长17%。据罗兰贝格研究,单车汽车电子电器相关BOM价值(不含电池与电机),从2019年的3145美元增至2025年的7030美元,驱动汽车研发非强检(DV/PV)市场需求增长。 公司通过扩产与并购切入其他检测领域第三方检测行业市场集中度低,包括食品、环境、汽车、电子、军工等多个细分领域。2021年公司IPO募资5.4亿元,投资于实验室建设项目,目前已并购包括武汉信测、三思纵横、广东诺尔在内的3家子公司,公司逐步从汽车、电子等检测认证领域拓展到食品、环境、军工等其他领域。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在2022-2024年收入分别为5.37/7.51/9.97亿元,对应增速分别为36.13%/39.83%/32.76%,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12/1.61/2.21亿元,对应增速分别为40.01%/43.69%/37.44%,EPS分别为0.99/1.42/1.95元,3年CAGR增速为40.36%。DCF绝对估值法测得公司每股价值44.83元,可比公司平均估值40倍,综合DCF和PE估值法,鉴于公司具备电子电器和汽车研发非强制检测市场优势,我们给予公司22年46倍PE,目标价44.50元,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公信力和品牌受不利事件影响的风险、政策变化风险、外延并购不达预期、募投项目业绩不达预期
华测检测 综合类 2022-06-27 22.52 27.49 133.96% 23.80 5.68%
23.80 5.68%
详细
第三方检测行业市场规模超3500亿元,受益于行业集中度提升。 根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截至2020年底,检测服务行业全年实现营业收入3585.92亿元,较上年增长11.19%,市场规模大。规模以上检测机构(年收入1000万以上)有6414家,占全行业比重仅13.11%,行业极其分散。行业受经济周期波动影响小,增长确定性强。近年来,A股相继有多家检测公司上市,并且不断成长,公司目前市占率约1%,未来有望受益于行业集中度提升。 公司管理效率逐年提升,净利率持续优化,向国际巨头靠拢。 公司从2018年进行改革并推行精细化管理,2019-2021年,公司实现营收3年CAGR17.32%,归母净利润3年CAGR40.32%。公司净利率从2018年的10.54%提高至2021年17.63%,与国际检测龙头相比,公司规模以及实验室数量仍有提高空间,预计未来随着管理不断成熟,净利率有望向国际巨头靠拢。 公司属于资产密集型,通过不断自建产能,提高市场占有率我们将目前市场上的检测服务公司按照人工成本、固定资产占比分为偏资产密集型检测服务公司与偏劳动密集型检测服务公司,公司以偏资产密集型自建产能为主,公司19到21年固定资产投资CAGR增速为8.04%,通过扩产不断提高市场占有率。 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目标价27.58元。 预计公司在2022-2024年的营业收入分别为51.87、61.90、73.80亿元,归属母公司净利润分别为9.34、11.23、13.56亿元,3年CAGR为22.03%.对应EPS分别为0.56、0.67、0.81元。DCF绝对估值法测得公司每股27.89元,考虑到公司行业龙头地位、目前行业PE均值为39.60,给予公司对应2022年49倍PE,目标价27.58元,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公信力受损风险、政策变化风险、并购不达预期、募投项目业绩不达预期
华工科技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2-04-29 15.67 22.05 -- 20.40 30.19%
26.66 70.13%
详细
公司深耕激光技术领域,校企改制进入成长新阶段公司目前主要聚焦于智能制造、光链接、感知业务三大板块。2016-2021年公司营收CAGR为25.6%;2021年3月公司从校企控股改制为武汉国资控股与管理层持股,核心骨干与公司利益绑定,优化决策效率,进入发展新阶段。 智能制造业务受益于激光渗透率提升以及市场份额增长。 公司改制前为华中科大校办企业,研发实力强,过往受制于体制因素,市场份额仅为2.4%,该板块业务17-21年营收CAGR为10%。受益于激光设备渗透率不断上升,以及从汽车/3C切入光伏/锂电等领域,上述业务21年同比增长38%,毛利率始终保持在30%以上,预计2022-2024年复合增速将达28%。 数字经济战略持续深化驱动公司光联接与无线联接业务持续增长。 受益于数字经济战略,预计未来五年我国光模块市场规模将保持20%左右增速。无线小站作为5G信号室内覆盖的高效解决方案,未来三年渗透率将全面提升,公司是华为金牌供应商并且在小基站拥有较大市场份额,预计未来三年营收复合增长率为28.76%。 感知业务从家电温度传感器切入新能源汽车PTC系统开辟新增长点。 受益于新能源汽车发展,预计未来5年全球PTC加热市场CAGR为13.6%。 公司PTC加热器及传感器已进入比亚迪、上汽等品牌,逐步进行国产替代,未来三年传感器收入有望实现33%的复合增长。 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目标价22.21元。 预计公司在2022-2024年的营收分别为136.54/171.01/214.22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9.26/11.95/14.67亿元,对应EPS分别为0.92/1.19/1.46元。 未来三年CAGR为28.2%,考虑各业务板块协同效应逐步凸显,给予目标价22.21元,对应22年24倍PE,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PTC制热推广不及预期;5G推广不及预期;光模块竞争加剧;
捷顺科技 计算机行业 2022-04-26 7.16 15.40 93.22% 7.99 11.13%
8.90 24.30%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1年报,2022实现归母净利润1.61亿元,同比增长0.93%。 投资要点:公司2021年手打疫情以及地产商暴雷,业绩低于预期。 公司21年实现营收15.05亿元,同比增长9.75%;归母净利润为1.613亿元,同比增长0.93%;扣非净利润为1.447亿元,同比增长9.20%;经营性现金流为3188万元,同比下降79.28%。2021年由于各类原材料大幅涨价、地产行业调控对新建项目影响加大等不利因素,以及受国内各地区疫情反复的影响,公司今年业绩增速明显放缓,现金流能力有所削弱。 捷停车累计用户数达7500万,同比增长134%,智慧停车场新增5000个,同比增长约31%,超市场预期。 捷停车21年年末较年初的用户数增长约4300万,智慧停车场新增约5000个。 截至21年年底,公司捷停车业务累计用户数达7500万(占我国汽车保有量2.8亿辆约26.8%),同比增速超134%;智慧停车场新增5000个,同比增速约31%。公司智慧停车业务数据快速增长,规模化优势进一步体现。 云托管业务目标新增4900条,稳步推进,将大幅优化公司现金流。 根据公司公告,公司2021年底新增云托管4900道,云托管目前正加速中。 考虑到云托管按月收款、累计确认收入特点,未来大幅优化公司现金流。 时常置换业务推出将增厚公司新业务增速。 维持公司“买入”评级,目标价15.50元。 调整预计公司2022-2024年营收分别为17.31(-3.85,-18.2%)、20.25(-4.34,-17.6%)、24.30亿元;归属母公司净利润2.34(-0.45,-16.2%)、3.02(-0.57,-15.8%)、3.95亿元,对应EPS 分别为0.36、0.46、0.61元,对应当前股价PE为21、16、12倍,考虑到公司新业务占比不断提升,维持目标价15.50元,对应22年PE43倍,维持公司“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云托管开拓速度低于预期,竞争格局重新恶化、应收账款减值风险Tabl e_
谱尼测试 计算机行业 2022-04-25 35.63 23.39 90.47% 41.51 16.50%
45.90 28.82%
详细
事件:公司2021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同比分别实现20.07亿元与2.20亿元,同比增长40.70%和34.54%,业绩超预期,检测业务与计量业务增长迅速。 投资要点:公司2021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34.54%,业绩略超预期。 受益于各检测板块需求增长及公司的不断并购,2021年公司实现营收20.07亿元,同比增长40.70%,归母净利润2.20亿元,同比增长34.70%。其中检测业务营收19.98亿元,同比增长58.50%,计量业务营收758.79万元,同比增长47.09%.公司综合多领域优势赛道,营收利润不断提升。 公司业务覆盖生命科学与健康环保、汽车及其他消费品、安全保障、电子电气领域。食品和环境检测以外的板块如汽车、医疗、军工等业务增长迅速。21年健康环保检测收入17.24亿元,汽车及其他消费品收入1.88亿元,计量收入758.79万元,认证收入131.06万元,营收和利润超额完成。 公司完成增发,净利率增长显著。 2021年9月28日公司预案公告,2022年公司以每股55.30元向特定对象发行普通股22,418,670股,共募集资金12.40亿元,扣除发行费用后募集资金净额为12.27亿元。21年毛利率和净利率分别为46.16%和10.98%。 维持公司“买入”评级,维持目标价81.95元。 调整预计公司2022-2024年营收分别为25.08(+2.23,9.76%)、30.85(+2.3,8.1%)、37.64亿元;归母净利润2.85(+0.11,4.01%)、3.74(+0.12,3.31%)、4.91亿元,对应EPS分别为1.79、2.35、3.08元,考虑到公司为第三方检测综合龙头,维持目标价81.95元,对应2022年45倍PE,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品牌和公信力受到不利影响;扩张带来的管理风险;产业政策变动。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4/6 转到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