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张旭

国联证券

研究方向:

联系方式:

工作经历: 登记编号:S0590521050001,曾就职于国泰君安证券...>>

20日
短线
0%
(--)
60日
中线
12.5%
(--)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3/6 转到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中金环境 机械行业 2023-06-15 2.88 3.97 26.03% 2.99 3.82%
3.08 6.94%
详细
投资要点: 泵类业务有望受益于国产替代,叠加产能提升有望放量2021年国内泵市场空间超2000亿,产量达2.16亿台。公司定增项目(70万台套多级离心泵)预计2024年底投产,我们预计2023-2025年公司泵产能分别为116.58/123.58/165.99万台。公司是国内领先的不锈钢离心泵制造企业,研发的CDM产品性能完全能比肩国外同类品牌,有望受益于国产替代,叠加产能逐步提升,泵业务有望为公司主营业务带来增长动力。 2022年已扭亏为盈,亏损业务有望逐渐收窄2018-2022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3/0.23/-19.60/-7.79/1.16亿元,2022年已实现扭亏为盈,资产减值损失分别为0.98/-3.54/-22.21/-9.98/-0.87亿元。公司2020及2021年净利润大幅度为负的主要原因是资产大幅度减值,且大部分为商誉减值损失。2017-2022年,公司商誉减值损失分别为0/-0.28/-3.48/-18.80/-5.07/0亿元,2022年商誉减值为0。 公司打造“瘦身计划”,未来可期2022年公司归母净利润为1.16亿元,其中制造业(泵业)净利润为4.42亿元,亏损的业务主要是环境治理类。截至2022年底,公司还有14.86亿合同资产,较2022年初增加10.85亿,原因是两个环保运营PPP项目完工通过验收并确认为建造服务收入。公司未来将加大内部整合,对前期发生减值损失的业务落实盘活盘盈措施,积极推动环保业务“瘦身健体”,通过“关停并转”等方式处置低效无效资产,有望实现亏损幅度逐步收窄或扭亏为盈。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年收入分别为65.28/79.03/92.51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24.01%/21.06%/17.06%,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87/3.82/5.99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61.73%/104.35/56.83%,EPS分别为0.10/0.20/0.31元/股,3年CAGR为73.06%。鉴于公司主营业务泵类产品收入有望放量,叠加传统亏损业务逐渐收窄,参考可比公司2024年平均估值14倍,我们给予公司2024年20倍PE,目标价3.97元/股,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1)泵类行业需求不及预期; (2)公司泵产能释放不及预期; (3)亏损业务收窄不及预期等。
东华测试 计算机行业 2023-06-01 45.25 59.97 33.86% 45.27 0.04%
48.31 6.76%
详细
投资要点:公司核心技术聚焦于小信号抗干扰采集、放大以及分析,具备较强通用性,驱动公司产品从结构力学测试切入到PHM及电化学测试等更多领域。 公司核心技术聚焦于小信号抗干扰采集、放大及分析通用性强公司已形成以“抗干扰、智能感知以及力学模型优化算法”为核心技术,延伸拓展电化学分析测试、PHM业务、自定义测控业务以及实验与仿真融合分析平台,深入开拓军工&民用市场的多层次战略布局。公司目前已具有采集应变、振动、位移、压力、力、温度、扭矩等力学信号,以及电流、电压、阻抗等化学信号的能力。我们测算22年国内结构力学检测行业市场规模约为26.41亿元,公司有望顺应行业发展继续切入其他领域。 切入在线诊断监测(PHM)开拓百亿级市场公司从科研仪器小市场切入PHM大市场,IOT ANALYTICS预测2026年我国PHM市场规模约32亿美元。公司军工PHM项目已获得广泛认可,并从军工切入到民用;以代理商形式推动民用PHM落地,民用PHM业务有望快速增长。 电化学检测设备逐步放量,完成物理信号向化学信号采集分析切换公司积极布局电化学工作站、自定义测控分析系统、实验与仿真融合平台等新业务,电化学工作站在电化学储能领域应用广泛,业务增长空间广阔,我们预计2023年公司电化学站营收约0.93亿元。同时公司拟募资扩充自定义测控分析系统产能,建成达产后预计将实现年销售收入1.49亿,年净利润0.35亿,2023年自定义测控分析系统或有望落地少量订单。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年的收入分别为6.04/8.60/11.31亿元,对应增速分别为64.47%/42.52%/31.44%;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84/2.56/3.34亿元,对应增速分别为51.37%/38.79%/30.43%。EPS分别为1.33/1.85/2.41元/股,3年CAGR为39.94%。DCF绝对估值法测得公司每股价值60.09元,可比公司平均PE39.37倍,综合绝对估值法和相对估值法,我们给予公司2023年45倍PE,目标价59.97元,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PHM渗透率不及预期、新品推进不及预期、行业空间测算偏差风险。
博威合金 有色金属行业 2023-05-05 14.71 21.80 16.20% 14.86 -0.54%
16.08 9.31%
详细
事件: 23年第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3.84亿元,同比+1.72%;归母净利润1.90亿元,同比+39.59%。 产能提升叠加下游需求变好,新材料业务有望迎来增长随着数字化的智能运营系统及部分关键设备做最后的调试集成,公司“5万吨特殊合金带材项目”预计在23年二季度完工,我们预计至23年末新材料总产能将达到27万吨,公司22年启动了“3万吨特殊合金电子材料带材扩产项目”和“2万吨特殊合金电子材料线材扩产项目”,我们预计至25年产能有望突破32万吨。随着下游需求向好,新材料业务有望迎来增长。 预计23Q2光伏组件产能达2GW,新能源业务未来可期根据BNEF数据,预计美国市场23-25年光伏装机量分别为约30、36、43GW,未来五年累计需求约197GW,年均增长约20%。公司22年实现光伏组件产量1.36GW,销量1.18GW。鉴于下游客户需求旺盛,公司在手订单比较充裕,原有产能利用率已饱和,公司22年启动了“1GW 电池片扩产项目”,我们预计公司23年第二季度光伏组件产能有望达到2GW,产能大幅度提升,且单瓦盈利水平有望提升,新能源业务未来可期。 实施股权激励,公司内在发展动力更足23年4月公司实施股票期权与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 (1)限制性股票的授予价格为12.41元/股,解除限售各年度业绩考核目标为以22年净利润为基数,23-25年净利润增长率分别不低于20%、40%、60%; (2)授予的限制性股票为240万股,23-26年预计摊销 220.45、217.30、103.93、25.19万元。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我们预计公司2023-25年收入分别为163.89/192.56/220.70亿元(23-24年原值为161.10/178.71亿元),对应增速分别为21.87%/17.49%/14.62%,归母净利润分别为9.75/12.58/14.65亿元(23-24年原值为7.70/9.74亿元),对应增速分别为81.48%/29.11%/16.43%,三年CAGR为39.73%,EPS分别为1.23/1.59/1.85元/股。鉴于公司光伏组件业务处于扩产期,我们给予公司23年18倍PE,目标价22.14元。上调为“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扩产不及预期,合金产品价格下降,光伏行业发展不及预期等。
信测标准 综合类 2023-05-01 39.68 62.98 76.86% 42.22 5.63%
44.98 13.36%
详细
事件: 4月27日,公司发布2023年一季报,2023Q1公司实现营收1.5亿元,同比增长30.69%;归母净利润0.31亿元,同比增长40.69%;扣非归母净利润0.29亿元,同比增长50.46%,偏业绩预告上限。 2023Q1公司采取精细化管理措施,业绩保持高增长态势2023年公司持续采取精细化管理措施,加大费用支出管控力度,优化组织架构,不断提高经营效率,营收及归母净利润均取得稳健增长。 受益于下游车企加速推出新车型,公司汽车检测业务有望量价齐升2022年公司汽车检测收入约2.08亿元,占营收比重38.11%,同比+20.8%; 主要原因为各大车厂加大了新车型的研发,公司在汽车研发阶段的零部件功能性与可靠性检测业务表现出较高的增长。公司聚焦汽车研发端零部件DV/PV非强制检测,受益于下游车企竞争激烈,加速推出新车型,未来三年行业或保持高景气度,汽车电动化或带来公司汽车检测业务量价齐升。 电子电气检测产能逐渐释放,预计将为公司带来业务增量2022年公司电子电气检测收入约1.40亿元,占营收比重25.63%,同比+8.89%。目前深圳、东莞公司已陆续形成产能,宁波公司也将逐步形成产能并释放。5G推动新一轮电子电气产品的革新,包括汽车电子、通信电子和工业及医疗电子等在内的电子电气有望迎来持续的产品换代升级,产品标准将不断更新,推动电子电气产品检测业务需求加快,预计2023年公司在电子电气领域将会有较大提升空间。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年营业收入分别7.51/9.97/12.44亿元,对应增速分别37.83%/32.76%/24.74%,归母净利润分别1.61/2.21/2.85亿元,对应增速分别36.15%/37.70%/28.90%,EPS分别1.41/1.95/2.51元/股,3年CAGR增速为34.20%。参考可比公司估值,我们给予2023年45倍PE,维持目标价63.45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公信力和品牌受不利事件影响的风险、政策变化风险、外延并购不达预期、募投项目业绩不达预期
苏试试验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3-04-27 22.09 28.17 103.25% 22.62 2.40%
22.62 2.40%
详细
事件: 4月25日,公司发布2023年一季报,公司2023Q1实现营收4.38亿元,同比增长27.45%;实现归母净利润0.44亿元,同比增长53.70%,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0.41亿元,同比增长62.73%,公司业绩超预期。 公司 23Q1业绩符合预期,营收保持稳健增长公司23Q1实现营收4.38亿元,同比增长27.45%。我们认为在环试服务板块,公司滚动式投入产能,前期布局实验室产能逐步释放;公司积极拓宽环试服务下游应用领域,拓展新能源汽车产品检测、元器件检测、宇航产品检测等业务,22年公司新能源汽车检测业务快速增长,23年有望持续放量;23年疫情因素缓解下,军工检测有望充分恢复,推动环试业务快速增长。环试设备板块,公司积极布局风电、光伏等新业务领域,22年综合类设备销量上升明显,23年或进一步增加。集成电路检测板块,22年公司募资3.8亿元扩建集成电路检测产能,23年开始有望逐步释放。综上,我们认为23年公司营收仍有望维持20%-30%的稳健增速。 公司净利率同比增加1.69pcts,盈利能力持续提升公司23Q1净利率11.78%,虽季节性表现明显,但同比上升1.69pcts,仍保持增加态势,我们认为公司净利率的提升主要原因在于利润率水平较高的环试服务业务放量,抬升整体净利率,未来公司净利率或仍有上升空间。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考虑到2023年公司检测设备将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布局风电、光伏、电力通讯设备等新兴行业;检测服务产能将进一步扩充,继续加大市场拓展力度;子公司宜特将加大上海、深圳和苏州三地集成电路测试验证能力的扩建。公司营收有望稳步增长,盈利能力有望持续提高。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年营业收入分别23.3/29.0/35.9亿元,对应增速分别29.1%/24.46%/23.72%,归母净利润分别3.6/4.8/6.2亿元,对应增速分别33.68%/ 33.06%/ 29.66%,EPS分别0.92/1.23元/1.59元/股,3年CAGR增速为32.12%。我们维持目标价37.2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试验服务竞争加剧,募投项目收益不佳,并购不达预期
捷顺科技 计算机行业 2023-04-27 10.03 15.46 75.88% 12.30 22.63%
12.40 23.63%
详细
事件: 2023年4月,公司发布22年年报&23年一季报,公司22年实现营收13.76亿元,同比下降8.59%;实现归母净利润0.18亿元,同比下降88.76%,22年受到疫情以及下游需求减弱影响,公司业绩低于预期。23Q1实现营收2.32亿元,同比增长55.94%;亏损0.15亿元,23Q1公司亏损大幅减少。 22年公司智能硬件业务发展低于预期,新业务继续实现高速增长22年由于受到各类原材料大幅涨价、地产行业调控对新建项目影响加大、国内疫情反复的影响,公司设备销售收入受影响较大,收入下滑带来利润端下降较大。云托管、捷停车、时长置换等新业务持续增长,22年公司停车场云托管业务实现在线托管服务车道超9000条,对应停车场数量2400多个;捷停车累计签约智慧停车场超3.1万个,实现新增车场覆盖超1万个,线上触达车主用户数近亿(22年新增2000多万);停车时长及停车收费业务新签订时长合同金额1.45亿元。 23Q1公司新业务快速增长,新业务新签订单同比增长 68%23Q1公司新签业务订单较快增长。其中,包括停车场云托管、智慧停车运营业务、停车时长业务等在内的创新业务新签订单同比增长68%;同时,在经济活动复苏以及新业务带动下,传统智能硬件业务的市场需求也呈现恢复性增长,新签订单同比增长15%。 23年公司将稳步推进新业务,目标新业务收入同比增长 40%以上22年公司各项新业务合计实现销售收入3.4亿元,同比+29.87%,新业务收入占公司收入的比例首次超过25%,23年公司目标实现新业务同比增长40%以上,并将占比提升至30%以上。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我们预计23-24年营收分别为15.9/18.3亿元(原值为20.2/24.3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96/2.6亿元(原值为3.02/3.95亿元),25年营收为20.6亿元,归母净利润为3.3亿元,CAGR为162.44%。EPS分别为0.30/0.40/0.50元/股,对应PE分别为33/25/20。我们维持目标价15.5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云托管开拓速度低于预期,竞争格局重新恶化、应收账款减值风险
斯瑞新材 有色金属行业 2023-04-27 10.63 14.22 38.06% 15.90 6.35%
14.09 32.55%
详细
事件: 2023年第一季度公司实现收入2.51亿元,同比增长5.15%;归母净利润0.22亿元,同比下滑30.75%;扣非归母净利润0.19亿元,同比增长61.31%。净利润下滑的主要原因是收到的政府补助减少所致,扣非净利润高增的原因有: (1)公司各业务板块业务增长,且毛利较高的外销业务占比增加, (2)公司产品结构发生变化,高毛利的高强高导铜合金制品销量大幅增加, (3)债务融资减少引起融资费用减少,欧元汇率有所上升引起汇兑损失减少。 随着下游需求增长叠加产能提升,核心业务有望稳步增长随着新能源汽车等行业的快速发展,相关高端合金材料也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根据中汽协数据,23年1-3月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为158.6万辆,同比增长26.2%。我们预计公司23年高端铜合金产能为1.42万吨,较22年提升40.3%。中高压电接触材料属于输配电产业的关键基础材料,在全球环境保护的大趋势下,在国内双碳革命的驱动下,电力及相关产业呈现快速增长态势。我们预计公司23年中高压电接触材料产能为1400万片,较22年提升200万片。随着下游需求增长叠加产能提升,核心业务有望稳步增长。 多个新业务有望放量公司21年启动了打造年产2000吨高性能金属铬规划,在斯瑞扶风新建的高性能铬粉生产线已投产;已完成年产2-3万套CT和DR球管零组件研发和制造基地建设规划论证,23年将启动研发和制造基地建设;已启动年产1000套火箭发动机推力室内壁材料、零件、组件的产业规划并分阶段实施,23年底预计实现100套材料、零件和组件的制造能力。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我们预计公司2023-25年收入分别为15.85/21.79/27.40亿元(23-24年原值为15.85/21.79亿元),对应增速分别为59.52%/37.45%/25.76%,净利润分别为1.58/2.28/2.98亿元(23-24年原值为1.44/2.09亿元),对应增速分别为102.97%/43.98%/30.64%,三年CAGR为56.29%,EPS分别为0.40/0.57/0.74元/股。鉴于公司下游景气度高以及公司处于扩产期,我们给予公司23年50倍PE,目标价20.00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技术升级迭代、研发失败、募投项目不达预期等。
华测检测 综合类 2023-04-26 18.32 27.49 113.93% 19.60 6.64%
20.42 11.46%
详细
4月24日,公司发布22年年报&23年一季报,公司22年实现营收51.31亿元,同比增加18.52%;实现归母净利润9.03亿元,同比增加20.98%。23Q1实现营收11.17亿元,同比增长23.07%;实现归母净利润1.44亿元,同比增长20.37%,公司业绩符合预期。 公司22 年业绩符合预期,消费品测试业务领域拓宽公司22 年贸易保障/消费品测试/工业测试/生命科学/医药及医学服务分别实现收入6.62/7.16/9.04/22.97/5.51 亿元,分别同比+15.48%/+44.63%/+12.52%/+10.04%/+49.14%。其中在生命科学检测业务中的环境检测领域,公司共有25 地实验室入围全国土壤三普实验室名单,并中标了多个试点项目。公司消费品测试增长明显主要由于公司新能源汽车、车联网、无线通讯等检测取得较大进展;医药及医学服务增长明显主要由于22 年公司核酸检测业务相对饱和,带来板块增长。22 年公司毛利率49.39%,同比-1.44pcts,上述各板块业务毛利率分别-0.63pct/-2.44pct/-4.01pct/-0.26pct/-1.80pct,各板块毛利率下降均对整体毛利率造成影响。22 年公司净利率18.02%,同比+0.39pcts,公司18 年开始进行改革并推行精细化管理,财务状况持续优化,净利率持续提高。 公司23Q1 业绩符合预期,净利率仍有提升空间23Q1公司深入推进“精益管理+战略投资”模式,整体运营效率持续优化,各板块业务均保持良好发展态势,营收和净利润稳健增长。23Q1公司毛利率为47.14%,同比-1.1pcts,主要因为公司营业成本同比+25.67%,略高于公司营收增速,使得毛利率有所下滑;23Q1公司净利率13.26%,同比-0.2pcts,季节性表现明显,我们认为未来公司净利率仍有提升空间。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年营业收入分别61.73/73.78/86.69亿元,对应增速分别20.32%/19.52%/17.50%,归母净利润分别11.1/13.4/15.8亿元,对应增速分别23.43%/20.16%/17.97%,EPS分别0.66/0.80元/0.94元/股,3年CAGR增速为20.5%。我们维持目标价27.58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公信力受损风险、政策变化风险、并购不达预期、募投项目业绩不达预期
华依科技 机械行业 2023-04-26 47.59 64.57 112.89% 52.50 10.32%
69.99 47.07%
详细
投资要点: 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提升推动公司汽车动力总成下线测试设备和测试服务业务需求增长;公司前瞻布局IMU,智能驾驶行业发展带来IMU增长空间。 公司自建测试台架+出租实验室奠定盈利能力,募资提升测试服务产能新能源车车型更迭加快,下游车企对测试服务的需求不断上升。公司从检测设备转向检测服务,研发并自建高转速测试台架为客户提供定制化测试方案,奠定竞争优势;公司实验室以出租形式运营,人力成本把控能力强。公司已有实验室达到100个,拟定增6.95亿元用于新能源汽车及智能驾驶测试基地、新能源车测试中心等,公司检测产能将得到提升。 自动驾驶行业发展带来 IMU 增量需求,公司已获奇瑞定点自动驾驶已成智能汽车标配,IMU组合惯导系统是L3+自动驾驶关键组分。 公司与上汽合作,前瞻布局IMU,22年10月获得奇瑞定点,业务进展顺利。公司拟定增建设组合惯导产品研发生产中心,IMU研发生产中心满产产能18万台,为未来业务放量做准备。 公司深耕汽车动力总成下线测试,有望受益于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长新能源车渗透率的快速提高推动汽车动力总成EOL设备的检测需求提升,公司为动力总成下线测试设备龙头,2021年公司测试设备国内市场份额约为7.6%,我们预计2025年国内汽车动力总成测试设备市场规模可达47.3亿。新能源汽车加速放量有望推动公司动力总成测试设备需求提升,同时公司积极布局海外市场,有望获得业绩新增量。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年的收入分别为3.48/6.17/9.97亿元,对应增速分别为8.51%/77.25%/61.59%;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37/1.34/2.09亿元,对应增速分别为-38.53%/261.05%/55.20%。EPS分别为0.51/1.84/2.86元/股,3年CAGR为53.19%。DCF绝对估值法测得公司每股价值65.64元,可比公司平均估值28.51倍,综合绝对估值法和相对估值法,我们给予公司2023年35倍PE,目标价64.57元,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汽车行业景气度不及预期、国际形势对出口业务造成影响、IMU 渗透率不及预期、行业空间测算偏差风险。
中国汽研 交运设备行业 2023-04-24 24.41 25.97 25.58% 24.87 1.88%
24.87 1.88%
详细
事件:4月21日,公司发布22年年报&23一季报,公司22年实现营收32.91亿元,同比下降14.2%;实现归母净利润6.89亿元,同比下降0.37%,业绩符合预期。23Q1实现营收7.07亿元,同比增长26%;实现归母净利润1.42亿元,同比增长9.52%,营收恢复较高增速。 公司22年业绩符合预期,技术服务业务占比增加抬升公司毛利率公司22年技术服务业务/专用汽车改装与销售/轨道交通及专用汽车零部件/汽车燃气系统及关键零部件分别实现收入27.79/1.92/1.06/1.90亿元,分别同比+16.85%/-83.58%/-1.96%/+28.95%。技术服务业务中整车及传统零部件开发和测评/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开发和测评/测试装备业务分别实现收入21.51/3.87/2.41亿元,分别同比+11.98%/+37.30%/+26.89%。我们认为公司非法规类业务如风洞、新能源及智能网联业务持续落地,推动公司技术服务业务持续放量。22年公司毛利率44.06%,同比+10.63pcts,其中汽车技术服务业务毛利率48.37%,该业务占比增加抬升公司毛利率。 公司23Q1营收恢复较高增速,装备制造业务回暖明显公司23Q1汽车技术服务/装备制造业务分别实现收入5.9/1.17亿元,分别同比+17.20%/+102.96%。Q1公司持续推动技术服务业务市场拓展,该业务增长态势明显;同时随着装备制造业务市场回暖,公司新增订单和发货数量增加明显。23Q1公司毛利率为42.46%,同比-2.76pcts,公司装备制造业务毛利率较低,我们认为该业务占比提升使得整体毛利率有所下降。公司归母净利润增速低于营收增速,我们认为或因为Q1公司研发投入同比+49.5%;少数股东损益同比+403.3%,均增加明显,压缩了归母净利润。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年营业收入分别39.4/45.7/52.2亿元,对应增速分别19.86%/15.95%/14.16%,归母净利润分别8.8/10.3/11.2亿元,对应增速分别27.83%/16.73%/9.17%,EPS分别0.88/1.02元/1.12元/股,3年CAGR增速为17.66%。我们维持目标价26.31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公信力和品牌受不利事件影响的风险、政策变化风险、装备制造业务发展不及预期的风险、募投项目业绩不达预期
华工科技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3-04-19 30.29 36.47 8.22% 38.00 25.45%
46.39 53.15%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3年第一季度报告,报告期内实现营收26.65亿元,同比-6.76%,归母净利润3.08亿元,同比+36.34%,扣非归母净利润2.76亿元,同比+33.17%。 公司收入结构性改变,整体毛利率提升3.14pct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效率和盈利能力持续提升,2023Q1毛利率为21.16%,同比+3.14pct,我们认为是收入结构持续改变带来的改善。我们认为可能是小基站业务受下游需求影响导致收入下降,影响公司一季度整体收入增速。 公司费用率控制良好,投资收益增长,净利率提升3.91pct报告期内公司净利率为11.55%,同比+3.91pct,主要系公司费用率控制良好,且投资收益增长。2023Q1期间费用率为11.37%,同比+0.66pct,其中销售费用率为4.55%,同比-0.64pct,管理费用率为2.66%,同比+0.14pct,研发费用率为4.80%,同比+1.16%,财务费用率为-0.64%,同比-0.01%。2023Q1公司投资收益为0.64亿元,同比+234.41%。 光模块全球供应商排名第八,净利润大幅提升根据公司4月2日公告,预计2023年在北美的销售收入有望达到1.5亿美元规模,其中约80%是用于AI的光模块,出货产品从100G\200G\400G\800G全覆盖,并确定了1.6T产品研发计划。此块业务有望使公司净利润大幅提升。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我们维持公司盈利预测,2023-2025 年营收分别为150.09/183.51/224.62亿元,归属母公司净利润分别为12.26/15.92/18.90 亿元。EPS 分别为1.22/1.58/1.88 元/股,3 年CAGR 为24.17%。参考可比公司估值,考虑到公司光模块业务业绩增速较快,我们给予公司2023 年30 倍PE,目标价36.60 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PTC 制热推广不及预期;5G 推广不及预期;光模块竞争加剧。
信测标准 综合类 2023-04-18 42.58 62.98 76.86% 45.38 5.78%
45.05 5.80%
详细
事件: 4月14日,公司发布2023年一季报,2023Q1公司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0.29-0.32亿元,同比增长30%-45%,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0.27-0.29亿元,同比增长40%-55%。 2023Q1公司采取精细化管理措施,业绩保持高增长态势2023年公司持续采取精细化管理措施,加大费用支出管控力度,优化组织架构,不断提高经营效率,营收及归母净利润均取得稳健增长。 受益于下游车企加速推出新车型,公司汽车检测业务有望量价齐升2022年公司汽车检测收入约2.08亿元,占营收比重38.11%,同比+20.8%; 主要原因为各大车厂加大了新车型的研发,公司在汽车研发阶段的零部件功能性与可靠性检测业务表现出较高的增长。公司聚焦汽车研发端零部件DV/PV非强制检测,受益于下游车企竞争激烈,加速推出新车型,未来三年行业或保持高景气度,汽车电动化或带来公司汽车检测业务量价齐升。 电子电气检测产能逐渐释放,预计将为公司带来业务增量2022年公司电子电气检测收入约1.40亿元,占营收比重25.63%,同比+8.89%。目前深圳、东莞公司已陆续形成产能,宁波公司也将逐步形成产能并释放。5G推动新一轮电子电气产品的革新,包括汽车电子、通信电子和工业及医疗电子等在内的电子电气有望迎来持续的产品换代升级,产品标准将不断更新,推动电子电气产品检测业务需求加快,预计2023年公司在电子电气领域将会有较大提升空间。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年营业收入分别7.51/9.97/12.44亿元,对应增速分别37.83%/32.76%/24.74%,归母净利润分别1.61/2.21/2.85亿元,对应增速分别36.15%/37.70%/28.90%,EPS分别1.41/1.95/2.51元/股,3年CAGR增速为34.20%。参考可比公司估值,我们给予2023年45倍PE,维持目标价63.45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公信力和品牌受不利事件影响的风险、政策变化风险、外延并购不达预期、募投项目业绩不达预期
斯瑞新材 2023-04-14 11.38 14.08 36.70% 18.11 13.19%
14.09 23.81%
详细
传统业务中高压电接触材料及制品业务有望稳步增长2021年我国电源工程建设完成投资5870亿元,同比增长10.9%。其中,风电完成投资2589亿元,同比下滑2.4%,占比为44.11%。随着电源工程建设投资额逐年增加,有望带来中高压电接触材料需求增长。叠加公司产能快速提升(预计在2026年达到2000万片左右,较2021年提升100%),我们预计该业务2022-2024年保持24.03%的年复合增速增长。 高强高导铜合金材料需求有望随着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提升而增长汽车高端连接器作为高强高导铜合金扁锭重要下游产品,根据中商情报网数据,预计202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高压和高速连接器市场规模将达384.2亿元,2021-2025年CAGR为32.7%。另外,随着国家基建投资,高强高导铜合金圆锭、端环、导条下游应用轨道交通有望稳步发展。叠加公司IPO的1.43万吨产能逐步释放,我们预计公司高强高导铜合金材料及制品有望快速放量。 高性能铬粉应用广,有望随着下游需求上升而增长高性能铬粉既可以应用于高强高导铜合金材料及制品、中高压电接触材料及制品;又可以应用于靶材以及高温合金等行业。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预计 2026年国内靶材行业市场规模达到 655亿元,2021-2026年 CAGR为 15%。公司高性能铬粉有望随着下游需求上升而增长。 国内 CT 和 DR 球管市场可观,公司有望受益于国产替代根据公司公告,2020年我国 CT 和 DR 球管零组件市场规模为 6.7亿,目前大部分市场被 GE、西门子等国外企业垄断,国产化程度低,公司是我国少数能够提供 CT 球管和 DR 球管零组件的企业,已经实现对西门子的稳定批量供货,有望受益于国产替代。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在2022-2024年收入分别为9.94/15.85/21.79亿元,对应增速分别为2.61%/59.52%/37.45%,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78/1.44/2.09亿元,对应增速分别为22.92%/85.02%/45.06%,EPS分别为0.19/0.36/0.52元/股,3年CAGR为48.86%。鉴于公司下游景气度高以及公司处于扩产期,我们给予公司2023年55倍PE,目标价19.80元,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成本增加、技术升级迭代、研发失败、行业波动、募投项目不达预期等。
苏试试验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3-04-13 21.77 28.17 103.25% 30.36 6.71%
23.23 6.71%
详细
事件: 4月11日,公司发布2022年年报,公司2022年实现18.05亿元,同比增长20.21%;实现归母净利润2.7亿元,同比增长41.84%,业绩符合预期。 公司2022年业绩符合预期公司2022年实现营收18.05亿元,同比增长20.21%;分产品来看,公司试验设备/环境可靠性试验服务/集成电路验证与分析服务分别实现收入6.12/8.40/2.51亿元,分别同比+15.11%/+27.93%/14.67%。其中环试服务营收增加明显,我们认为主要是因为公司前期滚动式投入产能,2022年除苏州广博外、南京广博、青岛海测实验室产能逐步释放。同时公司积极拓宽环试服务下游应用领域,拓展新能源汽车产品检测、元器件检测、宇航产品检测等业务,抓住行业快速发展机会,推动环试业务快速增长。 环试服务业务占比增加,抬升公司整体净利率公司2022年毛利率为46.66%,相比2021年上升0.6pcts;分产品来看,公司试验设备/环境可靠性试验服务/集成电路验证与分析服务的毛利率分别为33.77%/56.94%/57.07%,对比2021年分别-0.15/-0.17/+2.81pcts。 2022年公司净利率为17.26%,对比2021年+2.55pcts,为2013年以来历史最高值。我们认为公司净利率的提升主要原因在于利润率水平较高的环试服务业务占比提升,抬升公司整体净利率。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考虑到2023年公司检测设备将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布局风电、光伏、电力通讯设备等新兴行业;检测服务产能将进一步扩充,继续加大市场拓展力度;子公司宜特将加大上海、深圳和苏州三地集成电路测试验证能力的扩建。公司营收有望稳步增长,盈利能力有望持续提高。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年营业收入分别23.3/29.0/35.9亿元,对应增速分别29.1%/24.46%/23.72%,归母净利润分别3.6/4.8/6.2亿元,对应增速分别33.68%/ 33.06%/ 29.66%,EPS分别0.92/1.23元/1.59元/股,3年CAGR增速为32.12%。我们维持目标价37.2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试验服务竞争加剧,募投项目收益不佳,并购不达预期
思科瑞 2023-04-11 60.78 87.10 215.35% 63.75 4.89%
66.49 9.39%
详细
4月9日,公司发布2022年年报,2022年公司实现营收2.43亿元,同比增长9.35%;实现归母净利润0.97亿元,同比增长0.38%,业绩略低于预期。 受宏观环境影响,公司2022 年业绩略低于预期公司2022年实现营收2.43亿元,同比增长9.35%;分产品来看,公司可靠性检测筛选/DPA/技术开发及其他服务分别实现收入2.23/0.04/0.14亿元,分别同比+24.35%/+1.07%/-63.23%。2022年公司的生产经营受外部宏观环境影响较大,在高温限电、停电等特殊时期的生产经营仅能维持在基本水平,市场开拓无法正常展开;其中技术开发及其他服务营收下降较多,主要是行业内应用验证业务总量减少所致。 产能扩充增加成本+下游客户项目延期,公司2022 年毛利率下降明显公司2022年毛利率为68.16%,相比2021年下降6.48pcts;分产品来看,公司可靠性检测筛选/DPA/技术开发及其他服务的毛利率分别为68.51%/75.99%/65.13%,对比2021年分别-4.56/-4.85/-16.89pcts。2022年随着产能扩充和募投项目的推进,公司增加了较多检测试验设备和检测人员,整体营业成本增长较多;同时由于宏观环境、下游客户项目开发进度延后等外部因素的影响,公司收入增长不及预期,导致毛利率下降。其中技术开发及其他服务业务新增较多检测试验设备,对应的折旧摊销、房租、水电等增加较多,导致制造费用增加较多,毛利率下降明显。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考虑到公司2022年业绩低于预期,2023年宏观环境因素消散,公司募投项目建设及产能提升计划有望持续推进。鉴于公司具备较强检测服务提供能力、下游客户群体的稳定性以及检测市场持续扩张,我们预计23-24年营收分别为3.5/5.0亿元(原值为4.4/6.2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37/1.75亿元(原值为1.95/2.72亿元),25年营收为6.5亿元,归母净利润为2.31亿元,CAGR为33.3%。EPS分别为1.37/1.75/2.31元/股,对应PE分别为45/35/27。我们维持目标价87.1元,对应PE为63.5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质量事故风险、国防政策和军用标准变动风险、客户还款周期较长风险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3/6 转到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