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孙玉浩

中航证券

研究方向: 先进制造行业

联系方式:

工作经历: 登记编号:S0640522030001。先进制造行业研究员,英国约克大学金融学硕士,工学硕士,航空工业集团某研究所工作经验,2020年3月加入中航证券研究所,覆盖通用设备、军民融合等行业。...>>

20日
短线
60日
中线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1 转到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晶盛机电 机械行业 2022-04-29 46.49 -- -- 57.49 23.03%
72.22 55.35%
详细
年报、一季报业绩亮眼,盈利能力进一步提升2022年4月26日晚间,公司发布了《2021年年度报告》,2021全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9.61亿元,同比+56.44%;归母净利润17.11亿元,同比+99.46%;扣非归母净利润16.32亿元,同比+99.07%;毛利率39.73%,同比+3.12pct;净利率28.99%,同比+6.64pct;期间费用率9.56%,同比-0.72pct;ROE 25.04%,同比+8.67pct;资产负债率57.85%,同比+7.87pct;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17.37亿元,同比+82%。单看2021Q4,公司营收19.70亿元,同比+48.62;归母净利润6.01亿元,同比+79.87%;毛利率42.86%,同比+0.89pct;净利率30.80%,同比+5.59pct。本期公司业绩保持高速增长,毛利率、净利率同比均有较大提高,盈利质量进一步提升。 公司同日发布了《2022年一季度报告》,2022Q1,公司实现营收19.52亿元,同比+114.03%;归母净利润4.42亿元,同比+ 57.13%;毛利率39.94%,同比+3.59pct;净利率23.59%,同比-7.61pct;期间费用率9.10%,同比-4.01pct。本期公司净利率降低的原因是去年同期公司政府补助大幅增长,其他收益超过1亿元,而本期其他收益同比-90.44%。剔除此因素,本期公司毛利率上升、期间费用率降低,盈利能力是持续提高的。 先进材料+先进设备齐头并进,在手订单大幅提高分业务看,2021公司设备及服务实现收入49.77亿元,同比+51.93%,其中晶体生长设备收入34.75亿元,同比+32.47%、智能化加工设备收入11.39亿元,同比+106.61%、设备改造服务收入3.62亿元,同比+258.20%;材料收入3.89亿元,同比+100.78%,其中蓝宝石材料收入3.89亿元,同比+100.78%。公司依托于多年来对半导体材料和装备技术及工艺的深刻理解,逐步形成了先进材料、先进装备双引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定位。 公司订单充足,为未来业绩提供充分保障。截至2021年末,公司未完成设备合同总计200.85亿元(含税,下同),同比+242%,其中未完成半导体设备合同10.68亿元,同比+174%。公司2022Q1新签设备及其服务合同超40亿元。截至2022年一季度末,公司未完成设备合同总计222.37亿元,其中未完成半导体设备合同13.43亿元。2022年计划新签半导体设备及服务订单破30亿元、全年营收突破百亿。 光伏高景气有望持续,半导体设备国产替代需求强烈2021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170GW,创历史新高。全球发展包括光伏在内的可再生能源已成为全球共识,预计全球光伏市场将保持高速增长。CPIA 预计2022-2025年全球光伏年均新增装机将达到232-286GW,光伏市场持续繁荣有望为公司带来持续的业绩增长。 根据SEMI,2021年硅晶圆出货量达到141.65亿平方英寸,同比+14.17%,创历史新高。全球半导体制造设备销售额1026亿美元,同比+44%;中国大陆半导体设备销售额296亿美元,同比+58%。然而我国半导体设备自给率低,半导体设备国产化替代蕴含巨大的市场空间。 公司将抓住全球光伏增长的扩产需求,把握半导体设备国产化进程加快的历史机遇,巩固晶体生长设备领域技术和规模优势,进一步延伸产品体系,在晶体生长、切片、抛光及CVD 四大关键环节设备布局。 材料业务为公司带来新的增长极公司2021年材料收入为3.89亿元,5年复合增速高达62.56%,远超设备及服务的复合增速(40.85%)。 在蓝宝石材料方面,公司已成功生长出全球领先的700Kg 级蓝宝石晶体,并实现300Kg 级的规模化量产,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碳化硅材料方面,公司已建设6英寸碳化硅晶体生长、切片、抛光环节的研发实验线,产品已通过下游部分客户验证。GGII 预测2025年全球蓝宝石衬底需求量有望达到25000万片(折算为2英寸),相比2020年增长72.41%;而碳化硅市场需求预计2026年将达到46亿美元,2022-2026复合增长率为30%。 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022-2024年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3.6亿元、33.8亿元、42.9亿元,YOY 分别为38%、43%、27,对应目前PE 为24X /17X /13X,推荐。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下行,市场需求下滑;光伏行业遭受制裁;半导体行业政策变动等。
先导智能 机械行业 2022-04-28 38.11 -- -- 50.62 31.86%
69.48 82.31%
详细
2021年实现归母净利润15.85亿元,同比增长106.47%。受益于动力电池厂扩产速度加快及大规模招标,同时光伏、3C、智能物流等行业景气度持续,公司营收及订单规模快速增长。2021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0.37亿元,同比增长71.32%;归母净利润15.85亿元,同比增长106.47%。2022Q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9.26亿元,同比增长142.41%;归母净利润3.46亿元,同比增长72.5%。2021年全年新签订单187亿元(不含税),同比增长69.03%,再创历史新高;2022Q1,公司存货同比增长107%,合同负债同比增长69%,公司在手订单充足,2022年全年业绩增长确定性强。 2021年净利率显著提升;2022Q1盈利能力承压但预计全年好转。 2021年毛利率34.05%,同比降低0.27pcts,主要系毛利率较低的智能物流系统占比提升;期间费用率16.89%,同比降低1.50pcts;净利率15.79%,同比提升2.69pcts,规模效应下盈利能力显著提升。 2022Q1毛利率30.80%,同比降低9.41pcts,但与2021Q4基本持平;净利率11.84%,同比降低4.79pcts,环比降低2.37pcts,我们判断主要系一季度智能物流系统收入占比较高、受疫情影响订单交付确认收入较慢以及产能扩充导致费用前置。展望全年,我们认为公司仍将保持较强盈利能力:1)电池厂扩产速度显著加快,锂电设备进入“卖方市场”;2)此前公司大幅扩产导致费用前置,未来规模效应将随着收入确认逐步体现;3)提高管理和经营效率,人均产值有望进一步提高。下游持续高景气,叠加盈利能力增强,净利润弹性空间增加;4)子公司泰坦经营持续向好,智能物流系统毛利率有望改善。 具备整线实力的锂电设备龙头,受益于下游加速扩产。供给端的促进因素推动新能源汽车大规模普及转向内生驱动,预计2025年全球渗透率21%,对应动力电池装机量1189GWh。中短期看,基于动力电池产能需求测算2021-2025年锂电设备年均需求超千亿元。稳态下,我们测算仅产能折旧更新年需求也有望达千亿元。公司作为全球锂电设备龙头,具备整线实力,深度绑定宁德时代、Northvolt 等国内外电池厂,将持续受益于下游加速扩产。高研发投入持续兑现,公司涂布机进入龙头电池企业,辊压机实现批量供货,叠片机累计市占率超50%。 平台型布局逐渐成型,打造第二成长曲线。在专用设备行业中,锂电设备是少有的能出现千亿级别大市值公司的领域。公司立足锂电设备,迈向平台型非标设备公司:1)凭借技术、产品和客户的协同性拓展新业务;2)凭借公司在规模、研发、服务等方面的优势快速提升市占率,智能物流、3C、汽车智能产线、氢能等业务进展良好,平 台型的布局正收到成效。光伏领域,公司TOPCon 高效电池设备、高速串焊机等均达到全球领先水平,结合自主研发的MES 系统,可为光伏企业打造“无人车间”。氢能领域,公司在MEA 制备、BPP 产线、PEM制备、Stack/System 测试活化、水电解电堆生产及测试装备等领域不断取得突破,实现了从燃料电池制造到测试的一体化布局。 投资建议 预计公司2022-24年实现营收165.00亿元/220.32亿元/288.39亿元,净利润26.72亿元/38.57亿元/53.36亿元,当前股价对应市盈率为24X/17X/12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产品和技术迭代不及预期、下游客户扩产不及预期、产能扩张不及预期、新业务拓展不及预期。
三一重工 机械行业 2022-04-26 15.59 -- -- 16.85 8.08%
20.38 30.72%
详细
事件:三一重工发布2021年报,公司全年营业收入1061.13亿元,同比+6.82%;归母净利润120.33亿元,同比-22.04%;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19.04亿元,同比-11.29%,全年经营运行保持稳健。 核心产品营收总体稳中有升,毛利率同比有所下滑。公司核心业务保持较强竞争力,混凝土设备为全球第一品牌,挖掘机、大吨位起重机、旋挖钻机、路面成套设备等主导产品已成为中国第一品牌。2021年,挖掘机/混凝土机/起重机分别实现营收417.5/266.74/218.59亿元,同比+11.25%/-1.40%/+12.62%,毛利率分别为28.94%/24.99%/19.59%,同比-5.73pct/-2.31pct /-2.08pct,主要原因为原料价格和运费的上涨。 强者恒强,电动化、智能化与国际化进展顺利。作为工程机械行业龙头,三一重工市场份额稳固且持续提升,整体行业呈现强者恒强的态势。2021年,公司完成开发电动产品34款,上市电动产品20款,电动化工程车辆产品销量破千台,销售额近10亿元,市场份额均居行业第一,其中电动搅拌车、电动自卸车、电动起重机取得年度销量冠军;公司大力推进“灯塔工厂”建设。2021年推进22家灯塔工厂建设,累计建成达产14家,产能提升70%、制造周期缩短50%,工艺整体自动化率大幅提升;国际化取得积极进展,公司2021年实现国际销售收入248.46亿元,同比+76.16%,国际收入占营业收入比重同比+9.2pct。 稳增长政策有望加码,需求端有望逐步改善。据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 2022年Q1企业共销售挖掘机77175台,同比-39.2%;其中国内51886台,同比-54.3%;出口25289台,同比+88.6%。根据CME数据,2022年4月挖掘机(含出口)预计销量26500台左右,同比-43%左右,降幅环比上月略有改善。由于疫情等因素影响,实现全年5.5%的经济增长目标的难度有所加大,增长政策有望进一步加码,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确保二季度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同时,地方房地产政策有所放松,降首付、降利率、优化二套房认定标准等将有效激发住房需求释放;基建投资开足马力,今年新增3.65万亿元专项债限额中,基础设施建设相关专项债占比达60%以上,基建投资需求有望在二季度超出预期。我们认为,目前行业数据虽下行趋势拐点未现,随着稳增长持续发力,需求端有望逐步改善。 投资建议:三一重工营业收入同比增长,市场份额持续提升,海外业务和数字化转型进展顺利,维持买入评级。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年的营业收入分别为1112.87亿元、1176.31亿元和1269.12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24.30亿元、129.72亿元、139.13亿元,对应2022-2024年的PE为10倍、10倍、9倍。 风险提示:需求不及预期;大宗商品价格上涨
三一重工 机械行业 2022-04-26 15.59 -- -- 16.85 8.08%
20.38 30.72%
详细
事件:三一重工发布2021年报,公司全年营业收入1061.13亿元,同比+6.82%;归母净利润120.33亿元,同比-22.04%;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19.04亿元,同比-11.29%,全年经营运行保持稳健。 核心产品营收总体稳中有升,毛利率同比有所下滑。公司核心业务保持较强竞争力,混凝土设备为全球第一品牌,挖掘机、大吨位起重机、旋挖钻机、路面成套设备等主导产品已成为中国第一品牌。 2021年,挖掘机/混凝土机/起重机分别实现营收417.5/266.74/218.59亿元, 同比+11.25%/-1.40%/+12.62%, 毛利率分别为28.94%/24.99%/19.59%,同比-5.73pct/-2.31pct /-2.08pct,主要原因为原料价格和运费的上涨。 强者恒强,电动化、智能化与国际化进展顺利。作为工程机械行业龙头,三一重工市场份额稳固且持续提升,整体行业呈现强者恒强的态势。2021年,公司完成开发电动产品34款,上市电动产品20款,电动化工程车辆产品销量破千台,销售额近10亿元,市场份额均居行业第一,其中电动搅拌车、电动自卸车、电动起重机取得年度销量冠军;公司大力推进“灯塔工厂”建设。2021年推进22家灯塔工厂建设,累计建成达产14家,产能提升70%、制造周期缩短50%,工艺整体自动化率大幅提升;国际化取得积极进展,公司2021年实现国际销售收入248.46亿元,同比+76.16%,国际收入占营业收入比重同比+9.2pct。 稳增长政策有望加码,需求端有望逐步改善。据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 2022年Q1企业共销售挖掘机77175台,同比-39.2%;其中国内51886台,同比-54.3%;出口25289台,同比+88.6%。根据CME 数据,2022年4月挖掘机(含出口)预计销量26500台左右,同比-43%左右,降幅环比上月略有改善。由于疫情等因素影响,实现全年5.5%的经济增长目标的难度有所加大,增长政策有望进一步加码,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确保二季度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同时,地方房地产政策有所放松,降首付、降利率、优化二套房认定标准等将有效激发住房需求释放;基建投资开足马力,今年新增3.65万亿元专项债限额中,基础设施建设相关专项债占比达60%以上,基建投资需求有望在二季度超出预期。我们认为,目前行业数据虽下行趋势拐点未现,随着稳增长持续发力,需求端有望逐步改善。 投资建议:三一重工营业收入同比增长,市场份额持续提升,海外业务和数字化转型进展顺利,维持买入评级。 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年的营业收入分别为1112.87亿元、1176.31亿元和1269.12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24.30亿元、129.72亿元、139.13亿元,对应2022-2024年的PE 为10倍、10倍、9倍。 风险提示:需求不及预期;大宗商品价格上涨
奥特维 2022-04-19 131.26 -- -- 172.63 31.52%
222.91 69.82%
详细
2022Q1业绩发布,收入利润保持高速增长形态2022年4月18日,公司发布了《2022年第一季度报告》。2022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25亿元,同比增长70.25%;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1.07亿元,同比增长109.49%;扣非后的归母净利润1.00亿元,同比增长116.93%;毛利率为38.62%,同比+1.07pct;净利率16.24%,同比+2.37pct;期间费用率19.21%,同比-3.71pct;ROE为6.98%,同比+2.52pct;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0.46亿元,同比+199%。 订单数据更新,新签订单大幅增长2022年一季度,公司新签订单14.4亿元(含税,未经审计,下同),同比增长84.62%,截至22年一季度末,公司在手订单48.94亿元,同比增长77.00%。考虑到公司主要产品交付周期6-9个月,目前的在手订单为22年业绩提供了充分的保障。 公司22年一季度末合同负债13.27亿元,同比增长63.57%;存货23.23亿元,同比增长66.31%,与订单增长情况一致。 新增装机量创新高,光伏高景气有望持续2021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170GW,创历史新高,中国光伏新增装机54.88GW,同比增长13.9%,累计光伏并网装机容量达到308GW,同比增长25.1%。新增和累计装机容量连续9年位居全球第一。 全球已有多个国家提出了“零碳”或“碳中和”的气候目标,发展包括光伏在内的可再生能源已成为全球共识,再加上光伏发电在越来越多的国家成为最有竞争力的电源形式,预计全球光伏市场将保持高速增长,而我国光伏产业在制造业规模、产业化技术水平、应用市场拓展、产业体系建设等方面均位居全球前列。公司21年光伏设备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84.37%,光伏市场持续繁荣有望为公司带来持续的订单增长。 光伏锂电半导体三轮驱动,看好公司未来发展除了光伏设备外,报告期内公司锂电模组/PACK生产线取得蜂巢能源大额订单,实现锂电业务单一订单金额过亿的突破。半导体键合机在多家客户开始验证、试用,验证效果良好,并取得首批订单。同时新能源汽车行业的高速增速和半导体设备的国产化替代需求也为公司锂电业务和半导体业务带来持续的发展机遇,看好公司长期发展。 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52亿元、7.38亿元、10.13亿元,对应2022-2024年的PE为36X/27X/19X,继续重点推荐。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下行,市场需求下滑;光伏行业遭受制裁;坏账及存货跌价风险等。
天宜上佳 2022-04-18 14.97 -- -- 18.65 24.58%
24.11 61.06%
详细
事件:根据2021年报和相关公告,天宜上佳2021年实现营业收入6.71亿元,同比+61.88%;实现归母净利润1.75亿元,同比+53.05%。 公司预计2022Q1实现营业收入1.73亿元,同比+130.38%;归母净利润0.34亿元,同比+233.75%,公司碳基复合材料业务进展顺利,已成为新的业绩增长点。 轨交闸片优势业务护城河深,保持稳定盈利能力。轨交闸片是保证高铁和地铁正常运行的短周期耗材,天宜上佳是中国轨交闸片细分龙头,产品种类丰富,市占率较高,截止2021年底,公司拥有11张CRCC 核发的《铁路产品认证证书》及7张《铁路产品试用证书》,产品覆盖国内时速160-350公里动车组33个车型及交流传动机车车型。随着中国高铁运输行业稳健发展,高毛利率的轨交闸片业务预计给公司带来持续稳定的现金流。2021年,公司轨交闸片业务实现营业收入4.22亿元,占营业收入总额比例为62.87%,毛利率为69.18%。 碳碳光伏热场进展顺利,汽车碳陶制动盘持续发力。碳碳光伏热场是光伏晶硅制造企业生产装备,天宜上佳2021年战略布局相关领域,产品主要有碳碳板材、坩埚、导流筒等,2021年底2000吨级碳碳复合材料制品和预制体产线已达到投产状态。目前,公司已与多家光伏硅片厂商开展送样工作且进入中试阶段,待完成后,公司将进入光伏硅片厂商供应商体系,2022年有望放量增长。汽车碳陶制动盘是公司基于现有碳碳技术外延拓展的新增长点,其能够替代传统铸铁制动盘,可实现轻量化30%至50%,显著减轻汽车整体重量,同时提升汽车刹车稳定性。天宜上佳碳陶制动盘项目设计产能达15万套/年,主要用于新能源汽车、中高端乘用车、商用车及特种车刹车制动系统。现公司已完成与国外顶尖竞品对比测试,产品性能与竞品相当,并与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未来成长空间广阔。2021年公司碳基复合材料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42亿元,占营业收入总额的比例为21.18%,毛利率为60.18%。 布局航空大型结构件精密制造板块,切入军工领域协同效应初显。2021年,天宜上佳完成对瑞合科技的收购及增资,正式切入军用航空领域,瑞合科技产品涉及机身框类、大梁、翼梁、翼肋等主要零部件。目前,瑞合科技已完成多项新型号产品/样品的设计开发工作,持续拓宽客户范围,顺利进入中航工业旗下两大主机厂、中电科旗下两家研究所的的供应商序列,与中航工业下属多家主机厂、凌云集团等客户完成订单合同的签署及产品交付。2021年公司该业务板块供实现销售收入0.74亿元,占营业收入总额的比例为10.95%,毛利率为49.50%。 投资建议天宜上佳是国内轨交闸片制造龙头,深入布局高景气赛道,碳碳光伏热场业务进展顺利,碳陶制动盘有望成为公司新的增长极,维持买入评级。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年的营业收入分别为12.57亿元、17.31亿元和21.79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74亿元、4.97亿元、6.03亿元,对应2022-2024年的PE为18倍、14倍、11倍。 风险提示:供需格局变差;新业务拓展不及预期
科威尔 2022-04-18 38.36 -- -- 42.23 10.09%
44.50 16.01%
详细
全年业绩符合预期,功率半导体收入快速提升。受益于新能源等行业测试装备需求旺盛及公司产线拓展,2021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48亿元,同比+52.34%;归母净利润0.57亿元,同比+5.33%,基本符合我们预期。分业务来看,测试电源收入1.70亿元,同比+48.53%;燃料电源测试装备收入0.60亿元,同比+41.08%;功率半导体测试及智能制造装备收入0.16亿元,同比+321.415%。考虑到燃料电池、功率半导体下游需求爆发,同时公司在相关领域加大布局力度,我们预计未来公司在这两个领域的收入比重将会持续提升。 研发投入大幅增长导致盈利能力有所下滑。2021年,公司毛利率为51.43%,同比降低8.62pcts,主要系市场竞争加剧、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其中测试电源毛利率52.31%,同比降低9.39pcts,燃料电池测试装备52.69%,同比降低2.4pcts,功率半导体测试及智能制造装备36.56%,同比降低25.54pcts;净利率22.93%,同比降低10.33pcts。期间费用率38.32%,同比提升4.08pcts;其中销售/管理/财务/研发费用率分别为10.37/10.30/-1.31/18.96%,分别同比-0.78/-1.85/-0.65/7.36pcts,研发费用率大幅提升主要系公司为丰富产品线布局及提升市场竞争力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截至2021年底,公司研发人员224人,同比增长133.33%。 一横一纵,看好科威尔发展为综合性测试装备公司。公司在电源产品线序列横向延申,持续拓展新领域;在燃料电池和功率半导体产品线序列纵向深入,通过内部孵化和对外投资提升收入量级。 1)燃料电池测试:公司自2016年底开始切入氢能测试领域,逐渐具备从微观到系统到产线的全栈测试能力,且已实现从“用氢”到“制氢”测试设备的全面布局,未来有望充分受益氢能产业快速发展。2)功率半导体测试:报告期内,公司在陆续完成中车时代电气3条产线中测试环节设备产品的交付后实现平稳运行,并再次接到中车时代电气追加的测试设备订单,持续巩固公司在功率模块测试领域的国产替代地位;除中车时代电气外,公司也积极与其他行业头部客户进行沟通交流,开展送样、商务洽谈等工作。同时,公司通过收购汉先科技71.65%的股权加码IGBT模块封装测试整线设备,并储备SIC器件测试台、模块真实场景测试系统等深化产业链布局。 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022-24年实现营收3.69亿元/5.29亿元/7.15亿元,净利润0.76亿元/1.24亿元/1.69亿元,当前股价对应市盈率为40X/24X/18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光伏发电和新能源汽车下游需求不及预期、新产品开发进度不及预期、市场竞争加剧导致毛利率下滑等。
协鑫能科 电力、煤气及水等公用事业 2022-04-18 15.53 -- -- 19.40 23.57%
19.40 24.92%
详细
原料价格高企下百亿级收入保持稳定,利润实现增长,现金流健康2022年4月14日晚间,公司发布了《2021年年度报告》,尽管21年受疫情、通胀等因素影响,煤炭、天然气价格屡创历史新高,但公司作为热电生产企业,业绩并没有大幅波动。2021年全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13.14亿元,同比-0.71%(由于报告期内公司发生了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公司对相应年份财务数据进行了调整,本报告均采用调整后财务数据);归母净利润10.04亿元,同比+21.80%;扣非归母净利润5.70亿元,同比-19.02%(非经常性收益主要包括4.2亿的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毛利率22.85%,同比-2.15pct,体现了原材料价格上涨带来的不利影响;净利率11.24%,同比+1.95pct;期间费用率14.05%,同比+3.19pct,其中管理费用率同比+1.02pct,主要因报告期公司新增移动能源业务导致人工成本等费用支出增加;财务费用率同比+1.98pct,主要是随着新电厂陆续投运,费用化的融资利息增加;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20.99亿元,充足现金流有望为公司开展新业务持续造血。 单看2021Q4,公司实现营收27.73亿元,同比-13.11%;归母净利润1.99亿元,同比+7.62%;毛利率20.41%,同比-5.96%;净利率7.96%,同比+3.55%。 移动能源业务领域重点发力,换电业务加快布局2021年以来,公司重点聚焦绿色出行生态,打造领先的移动数字能源科技运营商。聚焦出租车、网约车、重卡、轻卡换电场景,携手吉利、福田、三一、东风、货拉拉、宁德时代、地上铁等头部企业重点布局换电业务。2021年内公司完成乘用车换电站建设5座,完成商用车换电站建设1座。截至目前建成的乘用车换电站9座,商用车换电站4座。 公司将在移动能源业务领域重点发力,快速形成市场影响力及产品竞争力,2022年公司移动能源业务发展目标服务2.5万车辆以上,在2025年服务50万台各类换电车辆。 换电模式下,换电站运营或是市场空间最大的一环换电模式下,车企、电池供应商、换电站设备供应商、换电站运营商等多个环节都将迎来增量市场,此前我们预测,2022-2025年新增换电站设备投资额或将分别为35.51亿元、75.19亿元、120.23亿元、165.64亿元,合计约397亿元,比电池增量市场略大。而2022-2025年每年的换电站运营空间分别有望达到83.15亿元、243.71亿元、614.56亿元、1357.55亿元,仍然是换电领域市场空间最大的环节。 电池银行加速推进,储能与移动能源业务协同发展2022年公司与贵阳产业发展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聚焦换电赛道,围绕电池及能源资产管理、换电网络建设及运营等七个方面展开业务合作,实现电池共享和资产服务化,加快车电分离模式的推广应用。 此外,公司还将加强锂矿及盐湖锂资源开发,布局锂盐深加工产业,协同移动能源业务发展。同时建立退役电池梯次分选和梯次利用储能系统构架平台,聚焦用户侧储能及发电侧储能、零碳产业园等场景,积极探索氢能应用场景。 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022-2024年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3.00亿元、19.11亿元、36.65亿元,YOY分别为29%、47%、92%,对应目前PE为20X/13X/7X,继续重点推荐。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下行,市场需求下滑;燃料或电力价格出现大幅波动;换电业务推进不及预期等。
西子洁能 机械行业 2022-04-01 21.78 -- -- 19.67 -9.69%
19.67 -9.69%
详细
营收保持快速增长,盈利质量有所下降2022年3月30日晚间,公司发布了《2021年年度报告》。2021年全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5.78亿元,同比+22.83%;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2亿元,同比-18.47%;扣非后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38亿元,同比-8.91%;毛利率为21.30%,同比减少2.04个百分点;净利率为7.15,同比减少4.32个百分点。 公司毛利率、净利率下降主要原因或是由于钢材价格上升带来的成本增加以及公司规模扩张带来的费用增长。 根据中国钢铁业协会,2021年钢材综合价格指数一季度到四季度单季度的均值分别为128.47、149.68、151.80、139.77,Q2-Q4环比增速分别为16.51%、1.42%、-7.93%。考虑到公司交付周期6-12个月,假如公司在Q1签单、Q2备货生产、Q3交付结转,由于Q1的售价已经约定,则Q2钢材成本的上涨就会导致毛利率降低,使得订单利润下降。 然而可以看到2021Q4钢材价格已经出现下降态势,若在2021Q3签单、2021Q4备货生产、2022Q1交付结转,则在原材料价格下跌时,又会带来成本的节约,使毛利上升。所以拉长周期看,原材料价格的波动对公司的盈利能力影响是可以熨平的。 此外公司2021年期间费用率为14.41%,同比增加1.9个百分点,其中管理费用率增加最多。本期末公司员工人数为2604人,比上期末增加了497人。员工规模快速增长导致相应费用大幅提高,本期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研发费用合计同比增加了2.7亿元,三者细分结构中的职工薪酬合计同比增加了1.4亿元,增长贡献占比超过一半。员工规模的提升展现了公司对外积极开拓业务的意向,新增加的员工有望在适应公司文化和市场环境后持续为公司创造利润。公司产业链地位稳固,现金流健康公司期末应收款项合计为12.25亿元,同比增加了2.77亿元,占营收比例4%,比例较小;同时公司期末合同负债为24.26亿元,同比增加了7.45亿元,大于应收款项的增加,合同负债占营收比例约37%,这或能表明公司对下游有较强的资金占用能力,对下游强势。同时公司期末存货为17.07亿元,应付款项为40.85亿元,超过存货,表明公司有货物售出但暂未向上游付款,体现了公司对上游资金的占用能力;同时应付款项与存货差值约24亿元,超过期末预付款项7.36亿元,表明公司对上游总体上是资金占用为主,体现了公司对上游的强势。 公司2021年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为51亿元,占营收比例为77.53%,比去年提高了7.29个百分点;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8.24亿元,占净利润的175%,比去年提高了36个百分点。尽管公司盈利能力承压,但是充足的现金流能够为公司提供源源不断的造血能力。 新增订单继续高增,为公司提供业绩保障公司2021年全年新增订单90.3亿元,同比+44.71%;期末在手订单71.42亿元,同比+30.57%。新增订单中余热锅炉为36.4亿元,清洁环保能源装备为13.7亿元,解决方案为28.6亿元,备件及服务为11.6亿元。考虑到公司的交货周期,2021年的新增订单为2022年提供了充足的业绩保障。 余热龙头、光储先驱,多方位储能布局助力公司长远发展公司多领域布局新能源时代,目前在新能源的布局已经覆盖光伏、储能、氢能、风能等诸多板块。 2021年11月,西子航空零碳工厂正式启用,整合多种新能源和储能技术,为厂区提供电、冷、热、压缩空气等多种能源形式,对于当前建设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进一步提升电力系统灵活调节能力和安全保障能力,具有积极意义。基于零碳工厂研发及投运的经验,公司正在积极布局基于熔盐储能的零碳产业园开发,多能互补光热发电系统及设备开发等,全面贯彻和落实公司新装备、新能源、新服务的战略方向。 2022年3月,公司签订绿电熔盐储能示范项目合同。该项目是公司多年自主研发的熔盐储能技术的示范应用,将是继西子航空零碳智慧能源工厂后,公司打造的首个绿色零碳产业园项目。看好公司在新能源时代的长远发展。 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2-24年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8.7亿元、12.8亿元、17.5亿元,对应目前PE分别为19X/13X/9X,继续重点推荐。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下行,市场需求下滑;原材料价格出现大幅波动;光热、储能政策变动风险等。
禾望电气 电力设备行业 2022-04-01 38.13 -- -- 35.44 -7.05%
39.22 2.86%
详细
事件:禾望电气发布2021年年度报告,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21.04亿元,同比-10.03%,主要原因系孚尧能源出表;归母净利润2.80亿元,同比+4.97%;销售净利率13.31%,同比上升2.20pcts;公司四项期间费用合计5.14亿元,同比+7.76%,主要为销售与研发费用增长,分别增加0.4/0.32亿元,管理费用减少0.49亿元。公司经营情况较好,整体业绩超出此前预期。 光伏逆变器业务同比翻倍增长,出货量大幅提升。根据CPIA,2021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量为170GW,中国光伏新增装机量为54.88GW,同比增加13.9%,其中分布式新增29.28GW,占比53.4%,历史上首次突破50%。2022年,全球新增装机量有望达到195-240GW,中国预计可达75-90GW,继续保持高景气增长。光伏逆变器是光伏电站运转的关键设备,禾望光伏覆盖户用、工商业等多领域,荣获“2021分布式光伏最具品牌影响力企业”等多种奖项。在热点的分布式光伏领域,公司2021年发布了5-225kW大电流新品,可兼容182/210主流组件对应的电流需求。2021年公司光伏逆变器收入3.22亿元,同比+108.63%,销量45,544台,同比+485.55%,市场占有率不断提升。 风电业务保持领先优势,受益于风电大型化趋势。根据彭博新能源财经,2021年全球风电新增装机容量达到99.2GW的历史最高水平,连续第二年全球装机量逼近100GW。2021年中国风电新增吊装容量达到55.8GW,相较于2020年小幅下降3%。其中,陆上风电新增41.6GW,同比下降23%;海上风电新增14.2GW,同比增长351%,景气度更高。目前,国内风电变流器市场的产品为2MW-10MW,禾望电气风电变流器2021年度主流产品为3.0MW、3.6MW,显著受益于风电大型化趋势。公司风电业务已与国内10多家整机厂商形成稳定的合作关系,场占有率相对较高。 碳碳材料预制体扩产,终端产品成本有望降低。碳纤维预制体是碳基复合材料的上游原料,成本占比较高,其产能直接决定下游碳基传动与储能业务进展良好,夯实未来发展基础。电气传动是公司技术实力的集中体现,下游可应用于冶金轧钢、矿山机械、分布式能源发电等多领域,公司荣获冶金行业最高技术奖“2021年冶金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是电气传动国产替代先行者,成为多家冶金设计院的主要合作伙伴。储能作为能源结构转型的关键技术,截至2021年我国电化学储能投运规模达到1.87GW,累计装机规模达到5.51GW,同比增长68.5%,根据相关预测,2025年中国电化学储能规模有望达到55.9GW,已进入快速发展期。禾望储能产品涵盖PCS(AC/DC型,DC/DC型)、PCS箱变一体机、EMS等多种设备及相关系统,已经在发电侧、电网侧、用户侧等全部储能应用场景批量应用,有望成为未来重要业绩贡献点。 投资建议禾望电气兼具高景气专用设备+制造升级双重属性,维持买入评级。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年的营业收入分别为30.65亿元、39.19亿元和49.21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40亿元、5.97亿元和7.57亿元,EPS分别为1.01元、1.37元和1.73元,对应PE分别为35、26和20。 风险提示:行业竞争加剧;需求不及预期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1 转到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