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君亭酒店
|
社会服务业(旅游...)
|
2024-10-31
|
23.42
|
--
|
--
|
28.44
|
21.43% |
|
28.44
|
21.43% |
|
详细
事件: 2024年 10月 29日,君亭酒店发布 2024年三季报, 2024Q1-Q3公司营收为 5.03亿元,同比+32%;归母净利润为 0.18亿元,同比-24%; 扣非归母净利润为 0.17亿元,同比-24%。 Q3营收/归母净利润同比+7%/+19%: 单 Q3公司营收为 1.73亿元,同比+7%;归母净利润为 0.05亿元,同比+19%;扣非归母净利润为 0.03亿元,同比-15%。营收增长系直营店数量增加驱动,新店的成本和折旧摊销增加拖累利润端表现。 Q3毛利率为 30%,同比-10pct; Q3归母净利率为 2.7%,同比+0.3pct。 Q3直营店 RevPAR 同比-15%: Q3直营酒店 OCC/ ADR/RevPAR 分别为 64.9%/484元/314元, 同比分别-5pct/-9%/-15%。 行业供给增加, 商旅需求恢复较弱、 周末休闲需求同比下滑, 叠加新开门店爬坡速度放缓,OCC 和 ADR 承压带动 RevPAR 同比显著下滑。 总体看消费有所下沉,不同城市差异明显,长三角地区中上海和部分二三线市场表现较优。 Q3新开业君亭直营店 1家: 截至 Q3末, 公司品牌结构为君亭/君澜/景澜分别有在营酒店 70/124/42家,在营房间数量 10322/31397/4679间; 待开业酒店 22/130/35家,待开业客房数 3541/32820/4249间。 2024年Q1-Q3公司新开业君亭直营酒店 4家,其中 Q3新开 1家;公司新签约项目 32家,全年签约目标为 60家。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 君亭酒店作为中高端精选服务酒店龙头,实现中高端和高端商务、度假品牌全覆盖,直营模式为主,差异化运营打造稀缺品牌优势。随着新项目业绩爬坡和直营&委管全国化扩张,公司盈利能力有望持续修复。 基于 RevPAR 同比下滑, 下调君亭酒店盈利预测,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0.4/0.7/0.9亿元(前值为 0.9/1.3/1.8亿元),对应 PE 估值为 116/70/51倍,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 行业竞争加剧、需求下行造成直营店业绩承压、直营新项目爬坡期拖累业绩,扩店进度不及预期等风险。
|
|
|
首旅酒店
|
社会服务业(旅游...)
|
2024-10-30
|
14.29
|
--
|
--
|
15.48
|
8.33% |
|
16.43
|
14.98% |
|
详细
事件: 2024年 10月 29日, 首旅酒店发布 2024年三季报, 2024Q1-3公司实现营收 58.9亿元,同比-0.4%;归母净利润 7.2亿元,同比+6%;扣非归母净利润 6.6亿元,同比+6%。 Q3业绩符合预期: 单 Q3营收为 21.6亿, yoy-6%,归母净利润为 3.7亿, yoy-10%,通过费用效能提升一定程度抵减了经营压力,业绩符合预期。当期平均 RevPar 同比下滑 7.8%,直接影响直营业务收入。 Q3毛利率为 43.1%, yoy-2.3pct; 销售费用率 7.2%, yoy+1.3pct;管理费用率9.0%, yoy-1.6pct;财务费用率 4.0%, yoy-0.5pct。归母净利率 17.0%,同比-0.6pct。 Q3实现利润总额 5.1亿元,其中酒店业务为 4.8亿元, yoy-9%;景区运营利润总额 0.3亿元, yoy-32%,主要由于海南三亚旅游阶段性遇冷。 Q3开店超预期, 净开店同增 237%至 273家, 新开店中标准店占比提升至 60%: 截至 Q3末, 公司酒店数总计 6748家, yoy+8%;房量达 50.9万间, yoy+5%。当季新开门店 385家,净开 273家, 同比+237%; 前三季度共开 952家门店,全年 1200-1400目标稳步推进。 Q3新开店中标准店(经济型+中高端)占比提升至 60%, 为历史新高, 较去年同期的42%有显著提升,结构的优化有助于公司平均 RevPAR 的稳定。 Q3平均 RevPAR 同降 8%: 单 Q3首旅如家酒店平均 RevPAR 为 170元, yoy-7.8%。其中入住率为 69.7%, yoy-1.8pct, ADR 为 244元, yoy-5.5%。 Q3成熟店同店 RevPAR 为 174元, yoy-11.0%。结构升级一定程度抵减了整体 RevPAR 下滑幅度。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 首旅酒店作为中国第三大酒店连锁集团,背靠首旅集团协同整合资源, 2024公司优化经营管理,开店同比提速。 基于RevPAR 同比下滑,下调首旅酒店盈利预期, 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8.1/9.1/9.7亿元(前值为 8.5/9.1/9.7亿元),对应 2024-2026年 PE估值为 20/17/16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门店扩张不及预期、市场竞争加剧带来的单房均价下滑等
|
|
|
天目湖
|
社会服务业(旅游...)
|
2024-10-29
|
11.57
|
--
|
--
|
12.23
|
5.70% |
|
13.50
|
16.68% |
|
详细
事件:2024年10月25日,天目湖发布2024年三季报,2024Q1-Q3公司营收为4.05亿元,同比-15%;归母净利润为0.85亿元,同比-29%;扣非归母净利润为0.83亿元,同比-27%。 阴雨天气影响Q3营收利润:单Q3公司实现营收1.41亿元,同比-26%,归母净利润0.33亿元,同比-43%,扣非归母净利润0.32亿元,同比-41%,营收和利润略下滑主要系溧阳持续阴雨天气影响正常经营。Q3毛利率为54.1%,同比-5.7pct,归母净利率23.3%,同比-6.8pct,成本、费用相对刚性,营收下滑利润率承压。 新增项目和交通改善拓展增长空间:公司积极推进南山小寨二期项目建设前报批,并进行相关设计工作;与天目湖镇合作,受托管理平桥石坝公园,政企合作进入新阶段;推进储备项目御水温泉三期的策划工作。此外,沪苏湖高铁计划2024年底开通运营,届时上海到溧阳高铁交通时间将由2小时缩短至1小时左右,我们预计对客流有一定拉动作用。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天目湖作为国内一站式旅游模式先行者,资源禀赋稀缺,项目开发运营能力优异,国资入主赋能发展。随着旅游行业全面复苏,公司盈利能力加速恢复,未来新项目将陆续投运,公司成长性可观。基于旺季客流承压,下调天目湖盈利预测,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3/1.5/1.8亿元(前值为1.5/1.8/2.0亿元),对应PE估值为23/20/18倍,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需求不及预期,储备项目建设进度不及预期,自然灾害、极端天气等影响经营的风险
|
|
|
宋城演艺
|
传播与文化
|
2024-10-25
|
10.03
|
--
|
--
|
10.53
|
4.99% |
|
10.80
|
7.68% |
|
详细
事件:2024年10月24日,宋城演艺发布2024年第三季度报告,2024Q1-Q3公司营收为20.13亿元,同比+24%;归母净利润为10.08亿元,同比+28%;扣非归母净利润为9.94亿元,同比+28%。 Q3营收/归母净利润同比-5%/-7%,业绩符合预期:2024Q3公司实现营收8.36亿元,同比-5%;归母净利润4.57亿元,同比-6%;扣非归母净利润为4.46亿元,同比-7%。营收、归母净利润符合预期,营收同比下滑受去年高基数和杭州、丽江项目下滑因素影响。 归母净利率同比略下滑:Q3毛利率为75.6%,同比-2.1pct,环比+6.1pct,成本相对刚性的前提下收入带动毛利率同比下滑。Q3销售、管理和财务费用率合计9.5%,同比+1.3pct;归母净利率为54.7%,同比-0.5pct,环比+6.4pct,盈利能力基本保持稳定。 节假日出行景气有望兑现业绩:暑期旺季存量项目维持较高景气度,西安、上海和佛山等潜力项目继续爬坡。国庆节期间,十三大千古情共计接待游客超260万人次,较2023年国庆黄金周+60%;演出481场,较2023年国庆假期+42%。公司新项目稳健增长,节假日核心项目持续高景气,关注假期政策调整对演艺市场消费的催化作用。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公司作为中国旅游演艺龙头公司,以“主题公园+文化演艺”模式不断扩张,定位独特形成优秀项目模型,运营迭代保持领先,随着旅游演艺行业重回轨道,公司有望快速恢复盈利能力。维持公司盈利预测,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0.5/13.1/15.0亿,对应PE估值为25/20/18倍,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在建项目建设进度不及预期,新项目业绩爬坡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等。
|
|
|
中国中免
|
社会服务业(旅游...)
|
2024-10-17
|
66.81
|
--
|
--
|
78.51
|
17.51% |
|
78.51
|
17.51% |
|
详细
投资要点事件:2024年10月15日,中国中免发布2024年前三季度业绩快报,2024Q1-Q3公司预计实现营业收入430.21亿元,同比-15%;归母净利润为39.20亿元,同比-25%;扣非归母净利润为38.74亿元,同比-25%。 Q3营收略低于预期,利润端低于预期,毛利率环比略降:公司预计单Q3营收为117.56亿元,同比-22%;营业利润9.27亿元,同比-43%;归母净利润为6.38亿元,同比-52%;扣非归母净利润为6.36亿元,同比-52%,利润端低于预期。前三季度主营业务毛利率为32.57%,同比+1.09pct,计算得Q3毛利率为31.6%,环比-1.7pct;Q3归母净利率为5.4%,同比-3.5pct,环比-2.4pct。 海南离岛免税销售持续承压:根据海口海关数据,2024年1-8月海南离岛免税销售额为223亿元,同比-31%,M1-8离岛免税购物人次163万人次,同比-12%;平均客单价为5363元,同比-21%。其中M6/M7/M8销售额同比分别下滑33%/36%/33%,国庆数据降幅延续,关注促消费政策传导进展。市内免税店政策落地,中免有望率先受益。8月27日,市内免税政策落地,国人出境前60天内可在市内店购物、口岸提货,不设购物额度。共19家免税店转为新型出境游客市内免税店,同时批准在广州、成都、深圳、天津、武汉、西安、长沙和福州等8个城市各建立1家市内免税店。第一批转型市内店均为中免系,公司有望率先受益于市内店驱动的市场扩容。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中免市场地位稳固,中长期看好中免作为旅游零售龙头受益市内免税店政策和出境游的逐步恢复,在消费景气状态下受益于相对较高的行业增速。基于海南离岛免税销售承压,下调中国中免盈利预期,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5.2/62.3/71.6亿元(前值为61.5/68.9/80.1亿元),对应PE为26/23/20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政策推进不及预期、居民消费意愿恢复不及预期等。
|
|
|
岭南控股
|
社会服务业(旅游...)
|
2024-09-27
|
8.90
|
--
|
--
|
11.26
|
26.52% |
|
12.06
|
35.51% |
|
详细
旅行社&酒店双主业发展的出境游龙头:公司前身为东方宾馆,后经过资产重组、并购等拓展商旅出行和住宿业务,拥有广之旅、东方宾馆、花园酒店、岭南酒店等多个知名品牌。作为广州国资唯一的文旅上市平台,公司立足华南进行全国化布局,打造集旅行社、酒店、景区、会展和汽车服务等业务为一体的综合旅游集团。2019年旅行社运营/酒店经营/酒店管理收入分别为69.04/9.70/0.74亿元,占比为87%/12%/1%;2024年H1公司收入为19.3亿元,恢复2019年同期的52%。 出入境游市场复苏,龙头竞争格局改善:1)疫后出境游市场复苏,旅游需求渐显多元化。2023年出境游达0.87亿人次,恢复至2019年的56%;国际客流结构调整,2024H1港澳台居民出入境人次占比为42%,较2019年全年+8pct。2)出境游旅行社供给出清,龙头公司市占率提升。2023年/2024H1全国旅行社组织出境人次为2019年同期的8%/19%,出境游持续修复。2023年末旅行社从业人数同比+29%,旅行社供给显著修复,但从业人数较2019年同期仍-25%;行业龙头资源优势明显,率先组建供应链,市占率有望提升。3)受益于政策支持,入境游空间较大。2023年入境游人数为0.82亿人次,为2019年同期的56%,计算得客单价为4553元,为2019年的73%,免签政策和便利化措施将推动入境游发展。 全国布局&多元成长,出境游带动业绩修复:1)产品:扎根华南布局全国,推动“旅游+”业务多元化。广之旅出境游产品覆盖欧洲、东南亚等目的地,酒店品牌矩阵覆盖中高端,未来广之旅线下门店和酒店管理业务持续推进全国化布局;同时发展景区和会展“旅游+”多元业务。 2)成长:旅行社+酒店双主业驱动,国资平台资源整合。广州国资平台资源丰富,酒店业务受托管理都市酒店70%股权,景区业务收购白云山旅发100%股权。中国旅游研究院预计2024年出境旅游人数为1.30亿人次,为2019年同期的84%,公司有望释放业绩弹性。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岭南控股作为国内出境游旅行社龙头,旅行社&酒店业务深耕华南市场并进行全国化扩张,广州国资平台赋能成长。疫情期间旅行社行业供给出清,龙头公司有望率先受益于出境游恢复,盈利能力持续修复。我们预测岭南控股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7/2.2/2.7亿元,对应PE估值35/27/22倍,与可比公司估值水平基本相同,出境游业务快速恢复,龙头公司市占率有望提升,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波动、行业竞争加剧、汇率上涨、酒店管理规模增长不及预期等风险。
|
|
|
天目湖
|
社会服务业(旅游...)
|
2024-08-30
|
9.22
|
--
|
--
|
12.32
|
33.62% |
|
13.53
|
46.75% |
|
详细
事件:2024年8月29日,天目湖发布2024年半年报,2024H1公司营收为2.63亿元,同比-7%;归母净利润为0.53亿元,同比-16%;扣非归母净利润为0.51亿元,同比-14%。 业绩符合预期:单Q2公司实现营收1.57亿元,同比-4%,归母净利润0.42亿元,同比-4%,扣非归母净利润0.41亿元,同比-2%。Q2毛利率为61.7%,归母净利率26.5%,同比基本持平。业绩符合预期,营收和利润略下滑主要系旅游市场消费承压。 各业务表现有所分化:分业务看,2024H1景区/旅行社/酒店/温泉业务收入为1.51/0.87/0.75/0.23亿元,同比-13%/-14%/-20%/-2%,毛利率为62%/0.09%/31%/26%,同比+3/-0.04/-6/+3pct。客流增长承压的情况下,核心景区毛利率改善。 新增项目和交通改善拓展增长空间:公司积极推进南山小寨二期项目建设前报批,并进行相关设计工作;与天目湖镇合作,受托管理平桥石坝公园,政企合作进入新阶段;推进储备项目御水温泉三期的策划工作。 此外,沪苏湖高铁计划2024年底开通运营,届时上海到溧阳高铁交通时间将由2小时缩短至1小时左右,我们预计对客流有一定拉动作用。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天目湖作为国内一站式旅游模式先行者,资源禀赋稀缺,项目开发运营能力优异,国资入主赋能发展。随着旅游行业全面复苏,公司盈利能力加速恢复,未来新项目将陆续投运,公司成长性可观。基于客流增长承压,下调天目湖盈利预测,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5/1.8/2.0亿元(前值为1.8/2.2/2.5亿元),对应PE估值为17/14/13倍,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需求不及预期,储备项目建设进度不及预期,自然灾害、极端天气等影响经营的风险
|
|
|
宋城演艺
|
传播与文化
|
2024-08-30
|
7.56
|
--
|
--
|
9.67
|
27.91% |
|
12.43
|
64.42% |
|
详细
事件: 2024年 8月 28日,宋城演艺发布 2024年半年报, 2024H1公司营收为 11.77亿元,同比+58%; 归母净利润为 5.50亿元,同比+82%; 扣非归母净利润为 5.47亿元,同比+85%。 Q2业绩处在预告区间中位: 2024Q2公司实现营收 6.2亿元,同比+22%; 归母净利润 3.0亿元,同比+23%,若剔除 2019年同期六间房等重组投资收益影响,较 2019年同期+27%;扣非归母净利润 3.0亿元,同比+24%。收入、利润处在预告区间中位,符合预期。 主力项目表现分化,三峡项目确认管理费收入: 2024年 H1主要项目杭州/三亚/丽江/广东分别实现营收 2.9/1.1/1.3/1.3亿元,同比+29%/+6%/-8%/-(广东项目 2024年开业),为 2019年同期的 73%/48%/86%/-;净利润为 1.8/0.6/0.7/0.5亿元,同比+9%/+4%/-15%/-; 西安和上海项目持续爬坡。 主力项目恢复度差异与本地旅游市场、 跟团游情况和竞争格局有关。 2024年 7月三峡轻资产项目正式开业, 公司于 Q2确认剩余管理费收入, H1设计策划费收入 1.4亿元,去年同期为 0.8亿元。 潜力项目持续爬坡: 暑期旺季存量项目维持较高景气度,西安、上海和佛山等潜力项目继续爬坡,暑期西安千古情常态化上演 10+场,其中 7月 13日上演 15场,广东项目上半年日均上沿 4.2场,上海项目整改升级后持续爬坡。未来盈利能力有望进一步提升。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 公司作为中国旅游演艺龙头公司,以“主题公园+文化演艺”模式不断扩张,定位独特形成优秀项目模型,运营迭代保持领先,随着旅游演艺行业重回轨道,公司有望快速恢复盈利能力。 基于暑期高基数下增速放缓, 下调公司盈利预测, 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10.5/13.1/15.0亿元(前值为 11.9/14.7/16.2亿元),对应 PE 估值为 19/15/13倍,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 在建项目建
|
|
|
中国中免
|
社会服务业(旅游...)
|
2024-07-19
|
70.30
|
--
|
--
|
70.03
|
-0.38% |
|
84.92
|
20.80% |
|
详细
事件:2024年7月12日,中国中免发布2024年半年度业绩快报,2024H1公司预计实现营业收入312.65亿元,同比-12.81%;归母净利润为32.88亿元,同比-14.94%;扣非归母净利润为32.46亿元,同比-15.79%。 Q2业绩符合预期,毛利率继续提升。公司预计单Q2营收为124.6亿元,同比-17%,归母净利润为9.8亿元,同比-37%,扣非归母净利润为9.5亿元,同比-39%,业绩符合预期。Q2主营业务毛利率为33.29%,同比+0.82pct,环比+0.59pct,免税占比提升带动;归母净利率为7.9%,同比-2.5pct。 2024年离岛免税销售承压,销售结构优化。根据海口海关数据,2024年1-5月海南离岛免税销售额为169亿元,同比-29%,购物人次300万人次,同比-10%;M1-5平均客单价为5630元,同比-22%,2023Q4客单价为5865元。分结构来看,2024M1-5精品/香化销售额占比分别为47%/41%(2023Q4为45%/41%)。 关注市内免税店政策进展,口岸免税有较大发展潜力。租金合同补充协议生效,与机场的合作机制理顺。2024年6月,北京首都机场/上海浦东机场/广州白云机场的国际客流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51%/89%/75%,国际客流进一步提升。消费税改革增加口岸免税想象空间,若市内免税店政策落地,将与口岸免税销售发挥协同效应。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中免市场地位稳固,中长期看好中免作为旅游零售龙头受益市内免税店政策和出境游的逐步恢复,在消费景气状态下受益于相对较高的行业增速。基于海南离岛免税销售承压,下调中国中免盈利预期,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8.1/78.9/91.0亿元(前值为82.0/95.6/112.3亿元),对应PE为21/18/15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政策推进不及预期、居民消费意愿恢复不及预期等。
|
|
|
众信旅游
|
社会服务业(旅游...)
|
2024-07-12
|
6.36
|
--
|
--
|
7.33
|
15.25% |
|
8.28
|
30.19% |
|
详细
事件:2024年7月10日,众信旅游发布2024年半年度业绩预告,2024H1公司预计归母净利润为0.65~0.80亿元,同比扭亏,扣非归母净利润为0.60~0.75亿元,同比扭亏。 Q2业绩超预期:2024年单Q2归母净利润为0.37~0.52亿元,2023Q2为0.03亿元;扣非归母净利润为0.32~0.47亿元,2023Q2为0.02亿元,业绩超预期。Q2单季度归母净利润预告区间中值为0.44亿元,较Q1的0.28亿元环比增长58%。系居民出境游进一步修复,公司作为出境游旅行社龙头,营收、利润的持续修复。 民航国际客流继续爬坡彰显出境游进一步景气:截至2024年5月,全国/北京首都机场/上海机场/白云机场国际及地区客流较2019年恢复程度分别为83%/49%/85%/76%,较Q1的全国77%水平有进一步修复。随着国际航班、目的地签证等旅游供应链逐步恢复,出境游市场有望加速复苏。 暑期旺季有望带动Q3业绩环比继续走强:公司拓宽上下游资源,优化产品结构,提高运营效率,盈利能力持续提升。暑期为出境游传统旺季,公司预计2024年暑期出境游人次较去年将提升100%,预期Q3业绩有望环比Q2进一步走强。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众信旅游作为国内出境游运营商龙头,批发零售一体加速全国布局,出境游产品矩阵丰富,疫情期间行业供给出清,龙头公司有望率先受益于出境游恢复,盈利能力持续修复。考虑Q2业绩超预期,我们上调众信旅游盈利预期,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8/2.3/2.9亿元(前值为1.2/2.1/2.7亿元),对应PE为34/27/21倍,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宏观需求不及预期风险,汇率上涨风险,市场竞争加剧风险等。
|
|
|
天目湖
|
社会服务业(旅游...)
|
2024-06-20
|
11.25
|
--
|
--
|
11.23
|
-0.18% |
|
11.23
|
-0.18% |
|
详细
天目湖与政府合作开发平桥石坝公园。天目湖于2024年6月17日发布公告,董事会同意子公司溧阳市天立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与溧阳市天目湖镇人民政府签订《平桥石坝公园合作协议》,双方共同开发平桥石坝公园。 公司受托经营管理新项目,与政府合作开发平桥区域。平桥石坝公园位于山水园和南山竹海之间的平桥村,是政府所有的开放式景区。《合作协议》签署后,政府将委托公司经营管理平桥石坝公园项目,合作开发平桥区域文旅资源。未来平桥石坝项目将与公司旗下三大景区形成联动,进一步完善公司产业布局,优化产业结构,符合公司整体战略布局和业务拓展的需要。 预计Q2客流恢复增长,关注沪苏湖高铁通车。Q1受天气影响客流承压,预计4月开始已恢复增长,五一假期天目湖旅游度假区接待游客60.2万人次,同比+16%,假期表现较好。沪苏湖高铁计划2024年底开通运营,届时上海到溧阳高铁交通时间将由2小时缩短至1小时左右,我们预计对客流有一定拉动作用。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天目湖作为国内一站式旅游模式先行者,资源禀赋稀缺,项目开发运营能力优异,国资入主赋能发展。随着旅游行业全面复苏,公司盈利能力加速恢复,未来新项目将陆续投运,公司成长性可观。维持天目湖盈利预测,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8/2.2/2.5亿,对应PE估值为17/14/12倍,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需求不及预期,储备项目建设进度不及预期,自然灾害、极端天气等影响经营的风险
|
|
|
海南机场
|
房地产业
|
2024-05-01
|
3.56
|
--
|
--
|
3.69
|
3.65% |
|
3.69
|
3.65% |
|
详细
事件: 2024年 4月 29日,海南机场发布 2024一季报, 2024Q1公司实现营收 11.93亿元,同比-5.28%;归母净利润 2.19亿元,同比-5.97%; 扣非归母净利润 1.19亿元,同比-39.71%。 业绩低于预期: Q1营收同比下滑,主要系公司地产业务结转收入同比下滑。 Q1毛利率为 46.0%,同比-4.5pct,营业成本同比增加, 毛利率承压。 销售、管理和财务三费率为 21.1%,同比-3.5pct; 归母净利率 18.3%,同比-0.1pct。 归母净利润及扣非归母净利润下滑,主要系毛利率下滑,投资收益同比下滑,一次性确认的借款利息列支非经营性损益。 继续推进存量地产去化: 2024Q1公司房地产销售项目签约面积 1.55万平方米, 同比-46.9%;签约金额 2.62亿元, 同比-47.3%。 Q1公司出租房地产的租赁收入为 1.27亿元,同比-15.7%。 赴岛游维持高景气: 根据公司披露月度生产经营数据, 2024年 1-3月三亚凤凰机场旅客吞吐量分别为 214.69/204.54/200.31万人次,其中 1月数据创历史新高。整体 Q1三亚机场旅客吞吐量/起降架次分别为 642.46万人次/3.39万架次,同比+4%/-6%,较 2019年同期+4%/-1%,赴岛游维持高景气。 2024年公司将聚焦机场主业, 公司预计三亚机场将新增 5条国际航线,增开第五航权航线及串飞航线。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 海南机场融入海南国资后开启高质量发展,深度参与海南自贸港建设,有望持续享受海南赴岛游的繁荣及未来自贸港政策红利。 基于最新财务数据,下调海南机场盈利预测, 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12.8/15.2/17.5亿元(前值为 14.6/18.1/22.2亿元),对应PE 估值为 32/27/23倍,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 宏观经济风险、海南自贸港建设进度不及预期的风险
|
|
|
海南机场
|
房地产业
|
2024-04-22
|
3.36
|
--
|
--
|
3.69
|
9.82% |
|
3.69
|
9.82% |
|
详细
事件: 2024年 4月 18日,海南机场发布 2023年年度报告。公司 2023年全年实现收入 67.62亿元,同比+44%;归母净利润 9.53亿元,同比-49%;扣非归母净利润扭亏为 4.67亿元。 扣非归母净利润超预告范围上限: 2023年 Q4收入为 22.25亿元,同比+27%;归母净利润为 1.63亿元,同比+10%;扣非归母净利润为-1.65亿元,同比+42%。 2023年机场业务大幅恢复及存量地产去化带动营收大幅增长, 扣非归母净利润超预告范围上限。 Q4公司毛利率为 57%,成本相对固定,毛利率持续提升,环比+11pct; Q4销售、管理和财务三费率为 20%,环比-10%, 归母净利率为 7%。 2023年全年公司参与相关免税店销售额占全岛免税销售额的 16%: 2023年公司机场/免税与商业/地产/物业管理/其他业务分别实现营收20.45/2.68/30.05/6.94/7.50亿元,同比+96%/-1%/+45%/-3%/+25%。 2023年三亚凤凰机场起降架次/旅客吞吐量为 13.47万架次/2177.58万人次,较 2019年同期+9%/8%。 公司通过参股投资、提供场地租赁的方式参与5家离岛免税店, 2023年线下销售额共计约 72亿元,占海南岛内 12家免税店免税销售额比例约 16%。 赴岛游维持高景气: 根据公司披露月度生产经营数据, 2024年 Q1月三亚凤凰机场旅客吞吐量分别为 214.69/204.54/200.31万人次,其中 1月数据创历史新高。整体 Q1三亚机场旅客吞吐量/起降架次分别为 642.46万人次/3.39万架次, 同比+4%/-6%,较 2019年同期+4%/-1%,赴岛游维持高景气。 2024年公司将聚焦机场主业,三亚机场预计新增 5条国际航线,增开第五航权航线及串飞航线。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 海南机场融入海南国资后开启高质量发展,深度参与海南自贸港建设,有望持续享受海南赴岛游的繁荣及未来自贸港政策红利。基于最新财务数据, 调整海南机场 2024/2025年及新增 2026年盈 利 预 测 , 2024-2026年 归 母 净 利 润 分 别 为 14.6/18.1/22.2亿 元(2024/2025年前值为 15.1/17.9亿元),对应 PE 估值为 26/21/17倍,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 宏观经济风险、海南自贸港建设进度不及预期的风险
|
|
|
锦江酒店
|
社会服务业(旅游...)
|
2024-04-03
|
28.09
|
--
|
--
|
30.55
|
8.76% |
|
31.46
|
12.00% |
|
详细
事件:2024年4月1日,锦江酒店发布2023年度报告,2023年公司实现营收146.5亿元,同比+30%;归母净利润为10.0亿元,同比+691%;扣非归母净利润7.7亿元,去年同期亏损2.0亿元。归母净利润处在此前业绩预告区间中位。 海外财务费用拖累Q4业绩为,股息率为2%。单Q4实现营收36.9亿元,同比+27%,较2019Q4+3%;单Q4实现归母净利润0.3亿元,同比-63%,主要系财务费用较去年同期增3400万,同时投资净收益减少所致。2023全年拆分业务部门来看,全服务型酒店业务实现营收1.6亿元,同比+0%,实现归母净利润0.1亿元,同比扭亏;有限服务型酒店业务实现营收142.4亿元,同比+30%,归母净利润扭亏为7.6亿元,其中大陆境内贡献11.6亿元,境外贡献-4.0亿,主要受海外财务费用拖累。董事会决议年度利润分配方案为现金分红53%,股息率为2%。 大陆房量同增9%,结构升级驱动房价提升。大陆门店总数达到11258家,同比+9%,其中加盟门店占比96%。境外业务门店1190家,同比-3%。大陆门店房量达到109.4万间,同比+9%,其中加盟门店占比94%。 境外业务房量9.6万间,同比-2%。单Q4新开509家,关店312家,净开197家。全年新开1407家,关店632家,净开775家,除60家全服务并表外,实际净开715家。Q4有限服务酒店平均OCC为63.3%,为2019年同期的86%;平均ADR为245元,为2019年同期的116%;平均RevPar为155元,为2019年同期的100%。结构升级驱动房价提升趋势维持。 2024年预期开店1200家。公司预计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154-160亿元,同增5-9%,其中来自中国大陆境内营收预计同增6-10%,境外营收同增1-5%。全年计划新增开业酒店1200家,与2023年计划持平,新增签约酒店2500家。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锦江酒店作为中国第一大酒店连锁集团,品牌、运营和管理持续赋能网络扩张。背靠锦江国际协同整合资源,在疫情期间作为龙头逆势扩张,市场格局显著向好,旅游市场复苏带动公司盈利能力快速恢复。给海外子公司增资后,财务费用拖累项将改善。基于境外业务拖累因素,下调锦江酒店2024/2025年及新增2026年盈利预期,预计公司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5.4/18.5/20.4亿元(2024/2025年前值为16.3/21.0亿元),对应PE估值为19/16/15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需求恢复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门店增长不及预期等。
|
|
|
上海机场
|
公路港口航运行业
|
2024-04-02
|
36.49
|
--
|
--
|
37.86
|
3.75% |
|
37.86
|
3.75% |
|
详细
事件: 2024年 3月 29日下午,上海机场发布 2023年度报告, 2023年公司实现营收 110.47亿元,同比+101.6%;归母净利润为 9.34亿元,去年同期亏损 29.95亿元;扣非归母净利润 8.29亿元,去年同期亏损 30.76亿元。 基本符合此前业绩快报披露值。 Q4业绩符合预期,盈利能力持续修复。 单 Q4公司实现营收 31.26亿元,同比+131.4%;归母净利润扭亏为 4.37亿元, 2023年来逐季提升; 扣非归母净利润扭亏为 3.73亿元。 Q4毛利率为 21.4%,恢复至 2019年同期的 52.9%;归母净利率为 14.0%, 恢复至 2019年同期的 37.0%,环比+2.1pct, 营收、利润基本符合预期, 得益境内境外航班和客流量持续恢复, 疫情以来年度首次盈利, 盈利能力持续修复。 航空/非航收入恢复至 2019年的 107%/97%。 2023年浦东机场+虹桥机场的旅客吞吐量/起降架次分别为 9696.91万人次/70.07万架次,其中 Q4国际+地区航线起降架次/旅客吞吐量分别为 2019年的 80%/69%。 分业务来看, 2023年航空性/非航空性业务收入为 43.76/66.71亿元,恢复2019年的 107%/97%。 2023年公司与日上上海免税合同收入为 17.88亿元。 国际客流将继续爬坡,口岸免税有较大发展潜力。 2024年 2月浦东机场+虹桥机场的国际+港澳台航线游客吞吐量/起降架次分别为 269.41万人次/1.72万架次,恢复至 2019年的 87%/92%。 2024年随着国际客流进一步提升及货盘的支持,口岸免税销售额在 2024年有进一步增长潜力。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 作为中国最大口岸,上海机场是国际通航复苏核心标的。国际客流恢复将在 2024年集中兑现带动业绩逐年提升,长期受益于免税行业的繁荣及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考虑免税合同补充协议生效影响机场免税租金, 下调上海机场 2024/2025年及新增 2026年盈利预测,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25.96/38.02/45.40亿元(2024/2025年前值为 29.85/41.03亿元),对应 PE 为 35/24/20倍,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 国际出行恢复不及预期、宏观经济走弱影响居民消费意愿、进口免税商品渠道竞争风险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