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傅欣璐

华安证券

研究方向:

联系方式:

工作经历: 登记编号:S0010522100002...>>

20日
短线
66.67%
(--)
60日
中线
33.33%
(--)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1 转到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铂科新材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3-02-06 88.98 -- -- 99.20 11.49%
100.23 12.64% -- 详细
公司公告1月31日,公司发布2022年度业绩预告,实现归母净利润为1.85-2亿元,同比增长53.82%-66.29%;扣非归母净利润1.75-1.9亿元,同比增长52.42%-65.48%。 点评业绩整体符合预期,盈利能力稳健提升。单四季度归母净利润为5354万元-6854万元,同比增长49.1%-90.8%,环比增长1.6%-30.0%;扣非归母净利润为4584万元-6084万元,同比增长33.9%-77.7%,环比变化-9.5%到+20%。业绩快速增长的原因:①下游光伏、新能车、充电桩需求持续高景气,合计近8成;②产能不断扩充,新产能落地满足需求;③成本压力降低,利润率持续优化。 下游持续高景气,软磁粉芯业务壁垒深厚。公司软磁粉芯业务受益下游高景气,来自光伏储能、新能源与充电桩的比例居高,预计23年受益光伏排产回暖、储能需求旺盛、快充超充趋势加速等因素,订单需求量依然旺盛。而软磁粉芯作为新能源领域上游磁材细分,供需始终处于紧平衡状态,来自需求的增速确定性较高。 技术壁垒突出,产能落地满足增长需求。铂科作为软磁粉芯头部厂商,拥有磁粉研发配比+软磁粉芯生产端的行业knowhow,新产品不断升级巩固价格优势。此外,公司在产能端也具备头部优势:22年产能规划3.3万吨,23年预计产出达4.5万吨,新产能落地将进一步满足订单需求。 四五规划落地,推动新业务领域布局。四五规划落地后,公司将进一步扩大材料领域布局,推动新业务芯片电感从1-N的阶段。22年芯片电感已经实现部分产能落地,23年预计布局更多产线,满足客户需求,实现翻倍收入规模。 投资建议基于公司在技术壁垒、客户认可度、新业务推进度上的优势,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年的归母净利润分别是1.92亿元、2.87亿元、3.94亿元,对应当前PE分别为48倍、32倍、23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扩产不及预期风险、技术升级不及预期风险。
鼎通科技 2023-01-17 60.14 -- -- 70.68 17.53%
77.80 29.36% -- 详细
公司公告2023年 1月 12日,公司发布 2022年度业绩预告,预计 2022年实现营收 8.39亿元,同比增长 47.7%;实现归母净利润 1.68亿元,同比增长53.90%;扣非后归母净利润 1.58亿元,同比增长 59.2%。 点评22年业绩稳健增长,通信与汽车业务持续发力。若不考虑股权支付费用(1309.48万元)影响,公司 22年归母净利润预计为 1.81亿元,同比增长 58.6%,扣非归母净利润为 1.71亿元,同比增长 64.1%。公司业绩稳健增长得益于公司 1)下游需求旺盛,公司在手订单充足;2)产品料号持续扩张,公司产能持续爬坡。 通讯产品品类不断扩张,持续推进大客户开拓。22年,公司通讯连接器及组件品类扩张,不断扩充产品型号丰富应用场景;加深与大客户的合作,除海外头部厂商安费诺、莫仕等外,新增与泰科的深度合作,通过新建马来西亚子公司扩宽海外市场;随着产品结构不断升级,由 56G 拓展至 112G,进一步提升产品价格和毛利。23年,伴随与海外客户合作的不断加深,以及新料号的扩充,通讯板块业务有望实现稳健增长。 新能车业务深化核心客户合作,提升单车价值用量。22年以来,公司紧跟新能源汽车发展浪潮,实现由 Tire2向 Tier1厂商的转变。公司不断开扩新客户,且进一步加深与核心客户比亚迪的深度合作,在 22年提供电子锁、电动水泵等产品的基础上,23年公司研发的高压连接器等产品也将陆续落地量产。此外在储能端,公司已和南都电源、蜂巢能源等建立良好合作,为储能电池包提供铜排等产品,随着对产品的不断开发,储能布局也有望扩大。中长期来看,公司聚焦非标控制器与高压控制器开发,伴随落地料号进一步增长,公司新能车业务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 增加研发提升技术优势,定增落地加速产能扩张。研发端,公司加大研发人员与模具开发投入,前三季度研发费用同比增长 102.28%,研发比例7.23%(增加 1.53pct)。产能端,公司定增项目已于 12月落地,发行价60.01元/股,募资净额 7.85亿元,项目落地有助于公司突破产能瓶颈,提升订单交付能力,并为新业务开拓预留空间,预计达产后年均新增收入 10亿元。 投资建议公司作为国内连接器优质制造企业,通信业务奠定扎实基础,新能源车业务订单增长迅速,考虑股权支付费用,我们预计公司 2022-2024年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1.68亿元、2.41亿元、3.22亿元,对应当前 PE 分别为 35倍、25倍、18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不及预期、项目进度不及预期
海康威视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2-12-23 33.97 -- -- 38.56 13.51%
46.34 36.41%
详细
公司公告12月 10日,公司发布 分拆子公司海康机器人至深交所创业板上市的预案修订稿。本次分拆完成后,海康威视股权结构不会发生变化,且仍将维持对海康机器人的控股权。 12月 20日,公司子公司萤石网络公布首次 IPO 并在科创板上市网上中签结果。此前,萤石网络于 11月 23日 IPO 上市发行已获证监会注册。 点评展望明年,经济复苏预期强烈,内需有望实现一定程度恢复。“新十条”出台后,各地防疫政策在 12月出现动态优化。12月 1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15日,国家发改委发布《“十四五”扩大内需战略实施方案》。规划强调强化内需消费、发挥投资作用、提高供给质量等目标,在此目标下,B 端与 C 端消费有望实现一定程度复苏流动;基础设施(交通、能源、水利、物流、生态、民生、信息等)加强建设则有望推动政府端项目恢复;完善技术、数据要素配置加快企业推进数字化改造,数字化解决方案提供商市场机遇提升。 疫后复苏逻辑加强,G 端与 B 端业务恢复可期。前三季度,公司营收与归母净利润分别同比变化+7.36%与-19.38%,利润下滑的原因主要系疫情影响,导致国内部分项目落地延迟与部分行业应用需求缩紧。毛利率与净利率分别为 42.35%与 15.70%,利润率略微下滑的主要由于去年基数较高,以及下游低端产品在今年比例增长等。海康作为头部数字化公司,业务下游布局广泛,主营业务中 PBG/EBG/SMBG 在业务收入中的占比分别为18.72%/18.33%/16.87%(22年上半年数据)。疫后复苏预期下,公司 To G端业务与 To B 端业务恢复可期: (1)G 端业务与政府支出紧密相关,22Q3安防行业景气指数为 142,环比 Q2上升 12pct,同比去年仍下降 27pct,展望明年,安防景气有望进一步复苏,政府项目也由单纯公安治理逐渐过渡至视频网联管理。 (2)B 端项目覆盖能源、地产、金融、教育、工商业等大板块,能源景气背景下,今年能源冶金等板块表现出色,展望明年,工商业、教育等板块有望在政策动态变化后逐步复苏。 公司业绩韧性强劲,数字化领先优势明显,创新业务逐步完成上市。即便在今年国内经济环境充满挑战,海外地缘政治因素不确定的背景下,公司仍然通过调整下游需求订单与上游供应链管理,灵活控制费用支出,实现较为稳定的收入增长,表现出了强有力的业绩韧性。作为头部智能物联网公司,公司积累的感知数据丰富、底层平台基础扎实、可复用组件数量庞大,数字化解决方案领先优势明显。基于此基础下,公司于主业端扩展海外业务,加快在发展中国家的布局;在新产品端孵化出诸多 创新业务,目前创新子公司萤石网络上市在即,海康机器人也已提交上市预案,计划在明年完成分拆上市进程。 萤石网络看点:智能家居+云平台双业务驱动,一体化 AIoT 能力出色萤石网络为海康首家独立分拆公司,涵盖“智能家居+云平台服务”双主业,客户包括 C 端(智能家居业务,21年收入占比 87%)与 B 端(云平台业务,21年收入占比 13%),业务发展扎实稳健,2018~2021年收入复合增速高于 40%。 (1)在 C 端业务侧,公司已经搭建完成“萤石”品牌智能家居产品家族,包括智能家居摄像机、智能入户、智能控制、智能服务机器人、宠物看护等产品,截至 21年,智能家居摄像机市场份额已至18%,智能门锁等产品销量领先。此外,公司在实现硬件产品的一次性收入后,利用萤石物联网云平台或算法商店,实现可持续的技术增值服务收入,2018~2021年复合增速高达 48%。 (2)在 B 端业务侧,公司在第三方设备基础上,利用物联云平台能力,提供 PaaS 层的开放平台服务,通过设备接入、运维支撑,及销售 API、SDK、SaaS 组件实现服务收入。 2018~2021年,软件开放平台实现了 97%的复合增长速度。 此次分拆有助于母公司与子公司更好厘清各自优势,进一步打造“萤石”独立品牌,发挥其硬件端与平台端的特色,利用二级市场提高投融资灵活度。萤石业务最早孵化自海康内部,沿袭了海康极强的硬件产品能力与 AI 平台技术能力,萤石通过自主研发的云平台构建其核心竞争力,成为业内少有的具备一体化服务能力的 AIoT 企业。未来,公司也将进一步强化渠道、品牌、平台能力,发挥视觉与 AI 能力特长。 海康机器人看点:国内领先的机器视觉与移动机器人提供商海康机器人是国内领先的机器视觉和移动机器人的硬件产品和算法软件平台提供商。与萤石网络股权结构相同,截至上市前,海康机器人由海康威视持有 60%的股权,员工持股平台阡陌青荷持有 40%的股权。 (1)机器视觉业务端,技术产品已从 2D 视觉拓展至 3D 视觉,现形成三大产品线——2D 视觉产品线、智能 ID 产品线、3D 视觉产品线,并以 VM 算法软件平台为核心孵化视觉应用生态,面向碎片化工业场景开发应用。 (2)移动机器人业务端,已形成四大类机器人产品线——潜伏、移载、叉式、料箱和两大软件平台——机器人调度系统 RCS、智能仓储系统 iWMS。海康机器人基于母公司的硬件与数据能力,深耕出独具自身特色的算法服务、人机交互、数据融合等领域,实现多行业全场景覆盖。 2019-2021年,海康机器人净利润分别为 0.45/0.65/4.82亿元,快速的业绩增长,一方面得益于突出的技术、客户、品牌优势。海康机器人具备视觉定位导航、激光 SLAM 定位导航、障碍物感知识别、视觉成像技术、复杂数据处理、算法优化等领域的技术优势,深耕多年布局 3C 电子、汽车、新能源、半导体等客户的优势,受到了多行业多客户的认可;成为本土领先的机器视觉与 AGV 机器人供应商。 另一方面,机器视觉与 AGV 机器人下游应用领域市场空间广阔。据 M&M数据预测,至 2025年全球机器视觉市场规模将超 1200亿元;据 GGII 预测,至 2025年我国机器视觉市场规模将达 469亿元;据 GGII 预测,至2025年全球移动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 766亿元,复合增长率近 40%。 本次分拆响应国家资本市场改革政策,海康机器人上市后有望获取二级市场融资,保障机器视觉与移动机器人业务研发投入,提升企业经营与创新能力。 投资建议公司在智能物联领域的定位明确,具备前瞻性的智能感知、AIoT、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积累,在全球化业务危中有机、国内高质量发展大方向确立的背景下,公司未来的市场空间明朗。我们认为 22年公司业绩仍将呈现一定韧性,23年业务复苏与创新业务成长可期,长期基本面优势明确。我们预计 2022-2024年公司归母净利润为 138.52、186.73、222.20亿元,对应市盈率为 22.54、16.72、14.05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项目落地不及预期,地缘政治产生影响,技术推进不及预期。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1 转到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