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太保
|
银行和金融服务
|
2023-11-02
|
27.89
|
40.50
|
73.75%
|
27.88
|
-0.04% |
|
27.88
|
-0.04% |
-- |
详细
业绩概览23Q1-3 累计, 太保归母净利润为 231.49 亿元,同比-24.4%; 营收 2559.26 亿元,同比+1.0%;加权 ROE 9.9%,同比-6.2pc;寿险 NBV 同比+36.8%,产险综合成本率( COR) 98.7%; NBV 超预期,利润低于预期。 核心关注1、 寿险: NBV 高增超预期( 1) NBV : 23Q1-3 累计, 太保 NBV 同比+36.8%,增速环比 23H1 逆势提升 5.3pc,超出市场预期,推测主要由于 7 月份高预定利率产品停售前,太保销售强劲。 从驱动因素看,新单保费和新业务价值率共同驱动太保的 NBV 高增。 23Q1-3 累计, 太保新单保费 744.19 亿元,同比+13.06%,其中, 代理人渠道和银保渠道新单同比分别+20.2%和+24.6%;推测期缴结构的改善是价值率提升的主因,其中,代理人渠道新保期缴规模同比+37.9%,银保渠道新保期缴规模则同比大增 289.5%。( 2) 队伍: 太保着力提升代理人的专业化销售和自主经营能力, 今年前三季度, 月均核心人力占比、 绩优组织占比同比提升, 新人量质齐升, 13 月留存率大幅优化。( 3)展望未来:太保“长航行动”二期纵深推进,启动以内勤转型为先导的组织变革,建设赋能型总部和经营型机构, 预计太保 23 年全年 NBV 增速领跑主要同业。2、 产险: COR 抬升符合预期23Q1-3, 太保产险原保费 1484.55 亿元, 同比+11.8%, 主要受益于非车业务的快速增长,非车险保费同比+19.3%; COR 为 98.7%,同比上升 1pc, 符合预期,主要受去年同期低基数,以及今年大灾等因素影响。3、投资: 投资收益率下降23Q3 末, 太保投资资产 2.17 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加 11.1%;净投资收益率、总投资收益率分别为 3.0%、 2.4%,同比分别-0.2pc、 -0.8pc,权益市场调整影响太保投资收益表现,进而拖累净利润。 盈利预测与估值太保寿险 NBV 强劲增长, “长航行动”转型效能有望持续显现。 预计 2023-2025 年太保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为-3.2%/16.3%/19.4%。现价对应 2023-2025 年 0.47/0.43/0.38倍 PEV。 维持目标价 40.5 元, 对应 2023E 集团 PEV 0.7 倍, 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改革深化滞缓,经济复苏不及预期,长端利率大幅下行,资本市场剧烈波动
|
|
|
中国平安
|
银行和金融服务
|
2023-11-02
|
45.79
|
65.94
|
67.62%
|
46.17
|
0.83% |
|
46.17
|
0.83% |
-- |
详细
业绩概览23Q1-3 累计,中国平安归母净利润 875.75 亿元,同比-5.6%;归母营运利润1124.82 亿元,同比-9.8%;年化营运 ROE 为 16.7%,同比-3.2pc;寿险 NBV 335.74 亿元,同比+29.9%(重述后为+40.9%);产险综合成本率( COR) 99.3%,同比+1.6pc;总体基本符合预期。 核心关注1、盈利:预计优于主要同业23Q1-3 累计,寿险、产险、银行、资管、科技业务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99.53、 99.65、 229.72、 -43.44、 23.14 亿元,寿险、银行同比+6.9%、 +8.1%,其他业务同比下降,其中,资管业务亏损,同比-177.8%,承压较大。平安总体归母净利润同比小幅下降 5.6%,预计优于主要同业。2、寿险: NBV 增速小幅下滑( 1) NBV: 23Q1-3 累计,寿险 NBV 同比增速+29.9%(重述后为+40.9%),相比 23H1,增速边际小幅放缓 2.7pc(重述后为 4.1pc),符合预期。平安今年前三季度的 NBV 强劲增长,主要由新单保费大增驱动。 23Q1-3 累计,平安新单保费1447.64 亿元,同比+44.8%,新业务价值率有所下降,同比下降 2.6pc(重述后下降 0.6pc)。( 2)渠道: ①代理人: 23Q3 末,队伍规模 36 万人,同比-26.3%,相比 23H1,降幅略收窄 1.7pc;从产能看,平安强化绩优人群经营,队伍结构持续改善, 23Q1-3, 队伍的人均新业务价值近乎翻倍,同比高达+94.4%。 ②多元渠道:坚持发展更为均衡的专业化销售渠道是平安的重要策略之一,今年前三季度,银保等多元渠道贡献了平安 NBV 的 15.8%。( 3)展望:平安通过队伍绩优分群、精细化经营,持续深化银保等多元渠道发展,有望塑造内功更为深厚的专业化销售渠道,助力未来业绩的长期增长。3、产险:自然灾害拉升 COR23Q1-3 累计,产险保险服务收入 2355.38 亿元,同比+6.8%;从 COR 看,同比上升 1.6pc 至 99.3%,台风暴雨等自然灾害导致的车险及非车险赔付成本上涨是主要拖累因素,其导致 COR 上升 1.1pc。平安在车险方面的 COR 控制保持较好,今年前三季度,车险 COR 为 97.4%,持续优于行业。4、保险投资:相对同业较稳23Q3 末,保险资金投资规模 4.64 万亿元,较年初+7.1%;年化净投资收益率、综合投资收益率分别为 4.0%、 3.7%,其中,净投资收益率同比-0.2pc,虽然受到权益市场震荡、中小企业信用风险增加等影响,平安的投资表现相对主要同业,仍然较为稳定。 盈利预测及估值中国平安以医疗健康打造价值增长新引擎,新任联席 CEO 郭晓涛有望为保险板块改革发展注入新活力。预计 2023-2025 年中国平安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7.3%/21.4%/22.3%。现价对应 2023-2025 年 0.55/0.51/0.47 倍 PEV。维持目标价65.94 元/股, 对应 2023E 集团目标 PEV 0.8 倍, 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改革推进滞缓,经济环境恶化,地产风险扩大,长端利率大幅下行,股市剧烈波动
|
|
|
东方证券
|
银行和金融服务
|
2023-10-31
|
8.59
|
12.32
|
40.32%
|
9.23
|
7.45% |
|
9.23
|
7.45% |
-- |
详细
业绩概览23Q1-3 东方证券实现营业收入 137.0 亿元,同比增长 13.9%;归母净利润 28.6 亿元,同比增长 42.7%;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 3.67%(未年化),同比增加0.88pct。 23Q3 实现归母净利润 9.6 亿元,同比下滑 29.5%, 环比增长 102%, 业绩符合预期。分业务条线来看, 23Q1-3 经纪、投行、资管、利息、投资净收入同比增速分别为-7%/-13%/-21%/16%/71%,占总营收比重分别为16%/9%/12%/10%/18%。 资管收入受降费影响承压财富管理: 2023Q1-3 东方证券实现经纪业务净收入 21.6 亿元,同比下降 7%,主要是因为市场日均股基成交额同比下降 3%至 1.01 万亿元, 经纪业务收入降幅高于股基成交额降幅,判断系代销收入降幅更大所致。 虽然受市场波动影响,财富管理收入有所下滑,但公司转型基金投顾的步伐领先市场, 23H1 末公司基金投顾规模约 153 亿元, 累计服务客户 19.6 万人, 客户留存率达 75%,复投率达73%, 公司投顾策略平均盈利客户占比高于公募基金平均盈利客户占比。资产管理: 2023Q1-3 东方证券实现资管业务净收入 16.2 亿元,同比下降 21%。截至 2023 年 10 月 30 日,汇添富、东方红的管理规模分别为 8,599.95/1,841.75 亿元,排名市场第 8/33 名, 23H1 汇添富、东方红合计对公司净利润贡献 35%,在券商中排名领先。我们认为股市震荡以及公募权益产品管理费率下调 导致公司资管收入下滑,截至 10 月 30 日,汇添富、东方红的股票型以及混合型产品规模占比分别为 30%/67%,高于行业的 24%,致使公司资管收入短期承压。 投资净收入环比增速亮眼23Q1-3 东方证券实现投资净收入 24.2 亿元, 同比增长 71%, 其中 23Q3 投资净收入 9.0 亿元,环比增 146%, 表现好于预期, 预计是因为公司灵活调整配置策略, 因此受股市下行影响较小。 盈利预测与估值东方证券投资收入逆势环比增长, 资管收入受降改革影响短暂承压,但长期仍受益于公募行业扩容以及居民财富转移,预计 2023-2025 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增39%/14%/13%, BPS 为 9.48/9.90/10.38 元,现价对应 PB 为 0.91/0.87/0.83 倍。 给予公司 2023 年 1.3 倍 PB,对应 目标价 12.32 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大幅下行;权益市场修复不及预期。
|
|
|
广发证券
|
银行和金融服务
|
2023-10-31
|
14.70
|
19.83
|
39.06%
|
15.20
|
3.40% |
|
15.20
|
3.40% |
-- |
详细
业绩概览23Q1-3广发证券实现营业收入 180.1亿元,同比增长 2.8%;归母净利润 58.1亿元,同比增长 11.0%;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 4.81%(未年化),同比减少0.01pct; 23Q3实现归母净利润 12.7亿元,同比增长 22.7%,环比减少 46.6%,业绩基本符合预期。分业务条线来看, 23Q1-3经纪、投行、资管、利息、投资净收入同比增速分别为-10%/-10%/-10%/-20%/NA,占总营收比重分别为25%/2%/33%/14%/16%。 公募业务稳定贡献利润23Q1-3广发证券实现资管业务净收入 60.3亿,同比下降 10%。券商资管方面,23Q3广发证券资产管理私募资管月均规模为 2,139亿元,同比下降 41%,拖累资管收入。 公募基金方面,根据 wind 数据,截至 10月 30末, 易方达和广发基金管理规模分别为 16,574.69/12,699.52亿元, 分别较年初增长 9%/4%,规模继续排名市场第一、第二, 23H1二者合计对广发证券的净利润贡献为 23%。 8月 10日, 沪深交易所双双修订发布《指数基金开发指引》,将开发非宽基股票指数基金产品对指数发布时间满 6个月的要求缩短至 3个月, 有利于提高指数基金的开发效率。 截至 10月 30日,易方达基金管 ETF 管理规模为 2,408.66亿元,排名行业第二,有望受益于开发效率提升。 投行收入下滑,份额提升23Q1-3广发证券实现投行业务净收入 4.0亿元,同比减少 10%,判断系受阶段性收紧 IPO 和再融资扶优限劣影响,市场竞争加剧,承销费率有所下滑所致。 公司投行业务市场份额有所改善, 根据 Wind 数据, 23Q1-3公司股、债承销规模(按上市日统计) 市占率分别为 1.75%/1.82%, 同比提高 0.51/0.38pct。 投资净收入同比显著改善23Q1-3广发证券实现投资净收入 27.9亿元, 去年同期为亏损 0.5亿元, 年初至今投资表现显著改善,主要是因为 23Q3末交易性金融资产较年初增长 26%,以及 23Q3单季度的投资净收入同比增长 9.4亿。 盈利预测与估值广发证券旗下公募基金规模稳步扩张,投行市占率提升, 预计 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增速为 3%/8%/12%,对应 BPS 为 16.53/17.35/18.27元。 给予公司 2023年1.2倍 PB,对应目标价 19.83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大幅下行;投行业务恢复情况不及预期;权益市场修复不及预期。
|
|
|
中国平安
|
银行和金融服务
|
2023-10-02
|
46.85
|
64.62
|
64.26%
|
47.02
|
0.36% |
|
47.02
|
0.36% |
-- |
详细
业绩概览23H1,中国平安归母净利润698.41亿元,同比-1.2%;归母营运利润819.57亿元,同比-5.0%;年化ROE、营运ROE分别15.4%、18.2%,同比-1.4pc、-3pc;寿险NBV259.6亿元,同比+32.6%(重述后为+45%);产险综合成本率(COR)98%,同比+0.9pc;EV1.49万亿元,相比年初+4.9%;中期股息每股0.93元,同比+1.1%,继续提升;总体符合预期。 核心关注1、寿险:新单保费驱动NBV大增(1)NBV:23H1,寿险NBV的大增来自于新单保费驱动,新保规模1139.01亿元,同比增长49.6%;平安新业务价值率22.8%,同比下降2.9pc(重述后为-0.7pc),主要受到代理人渠道价值率下降所致。 (2)渠道:23H1,平安代理人渠道及银保渠道均强劲增长,同比+29.6%、+166.4%(重述后为+43%、+174.7%)。①代理人:23H1末,队伍规模37.4万,相比去年末下降16%,23H1月均人数同比-26.3%;产能实现大幅提升,人均每半年NBV同比+76.1%(重述后为+94.3%),月人均收入突破万元,达1.1万元,同比+36.8%;新人质量提升,“优+”占比同比提升25pc。②银保:23H1末,平安银行的银保新优才队伍超2000人,覆盖超30家分行,人均NBV约为钻石人力的1.8倍。 (3)展望:“三高”代理人占比持续提升,“三好五星”数字化体系提升部课经营水平,银保等多元渠道在试点初见成效后进一步深化推进,“保险+服务”的差异化竞争优势逐步构建,预计平安未来长期增长动能强化。 2、产险:保费稳增,综合成本率抬升23H1,产险保险服务收入1558.99亿,同比+7.8%,其中,车险增长平稳,同比+5.9%,意外与健康险同比-8.5%,其他非车险保持快增,同比+18.2%;从COR看,其上升主要受到车险客户出行恢复带来的出险增加,以及保证险业务亏损(COR117.7%,同比+4.7pc)影响。展望未来,产险保费有望延续平稳增长态势,保证险有望在规模下降及经济逐步复苏带动下,实现COR的优化。 3、保险投资:规模及投资收益均提升23H1末,保险资金投资规模4.62万亿元,较年初+6.5%;年化净/总/综合投资收益率3.5%/3.4%/4.1%,同比分别-0.4pc/+0.4pc/+0.7pc,其中,净投资收益率下降主要受存量资产到期和新增资产收益率下降影响,综合投资收益率上升主要受益于权益类资产的公允价值增加。 盈利预测及估值中国平安深化发展"综合金融+医疗健康"双轮并行、科技驱动战略,有望塑造差异化竞争优势。预计2023-2025年中国平安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17.3%/29.3%/23.4%。现价对应2023-2025年0.59/0.55/0.50倍PEV。维持目标价65.94元/股,对应2023E集团目标PEV0.8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改革推进滞缓,经济环境恶化,地产风险扩大,长端利率大幅下行,股市剧烈波动。
|
|
|
中信证券
|
银行和金融服务
|
2023-08-30
|
23.37
|
29.23
|
38.99%
|
23.38
|
0.04% |
|
23.38
|
0.04% |
-- |
详细
业绩概览23H1中信证券实现营业收入 315.0亿元,同比下滑 9.7%;归母净利润 113.1亿元,同比增长 1.0%;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 4.27%,同比减少 0.37pct;23Q2实现归母净利润 58.9亿元,同比减少 1.3%,环比增长 8.7%,业绩整体符合预期。 分业务条线来看,23H1经纪、投行、资管、利息、投资净收入同比增速分别为-10%/11%/-9%/-22%/22%,占总营收比重分别为 17%/12%/16%/7%/37%。 代理成交额市占率提升,代销小幅下滑23H1中信证券实现经纪业务净收入 52.9亿,同比减少 10%,降幅较 23Q1缩窄。代买业务方面,代买净收入同比下滑 9%,23H1市场日均股基成交额同比持平,中信证券代理交易额市占率同比小幅提升 0.03pct,判断代买收入下滑系佣金率下降所致。财富管理转型方面,23H1公司代销金融产品收入同比减少 8%,预计降幅优于行业。截至 23H1末,托管客户资产规模保持 10万亿级,较 2022年增长 7%,人民币 200万元以上资产财富客户数量超 16万户,资产规模达 1.8万亿元。23Q2末,公司代销股票+混合公募基金/非货币型公募基金保有规模分别为 1,372/1,708亿元,在券商中排名第一,其中股+混保有规模市占率环比提高0.14pct。 23H1公司境外高净值客户规模增加,财富管理产品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78%,得益于财富管理全球化布局,境外财富管理收入贡献有望逐步提高。 境内承销稳居第一,境外融资排名领先23H1中信证券实现投行业务净收入 38.2亿元,同比增长 11%,增幅较一季度扩大。23H1公司境内股权、债权承销规模分别为 1,588/8,532亿元,市占率为24.0%/13.8%,均排名行业第一。境外融资方面,23H1香港市场股权融资业务排名中资证券公司第二,欧洲市场 GDR 项目承销规模 2.47亿美元,排名中资证券公司第三,境内外承销规模均领先。展望未来,公司有望通过自身品牌实力提高市占率来抵御因阶段性收紧 IPO 带来的对投行收入的负面影响。 公募基金收入正增长,券商资管仍承压23H1中信证券实现资管业务净收入 49.7亿元,同比下降 9%。公募基金方面,净收入同比增长 2%,根据 wind 数据,截至 23H1末,华夏基金管理规模为11,966亿元,排名行业第三。券商资管方面,净收入同比下滑 32%,主要是因为管理规模较 2022年末继续下降 11%至 15,011亿元,但私募管理业务市占率仍排名行业第一,后续将继续推进资管子公司开业。 盈利预测与估值23H1中信证券经纪业务市占率提升,投行境内外承销规模均领先,基金业务收入实现正增长,预计 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增速为 4%/15%/12%,对应 BPS 为18.27/19.65/20.99元每股。给予公司 2023年 1.6倍 PB,对应目标价 29.23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大幅下行;市场交投活跃度大幅回落;市场改革进度不及预期。
|
|
|
中国太保
|
银行和金融服务
|
2023-08-29
|
29.66
|
40.50
|
73.75%
|
30.87
|
4.08% |
|
30.87
|
4.08% |
-- |
详细
业绩概览23H1,中国太保归母净利润 183.3亿元,同比-8.7%;归母营运利润 215.4亿元,同比+2.5%;寿险 NBV 73.6亿,同比+31.5%;产险综合成本率 97.9%,同比+0.6pc;EV5371.1亿,同比+3.4%;总体符合预期。 核心关注 1、寿险:NBV 预计领跑主要同业 (1)NBV: 23H1,寿险 NBV 强劲增长 31.5%,主要得益于新业务价值率的提升。 ①价值率:23H1,同比上升 2.7pc 至 13.4%,推测主要受益于公司产品结构优化,其银保渠道的期交类产品在银保新单保费中的占比提升 26.7pc,至 32.7%。②新单保费:23H1,新保同比+4.1%,其中,代理人渠道同比+17%,银保渠道略增 2.8%。 (2)队伍:太保代理人规模仍在下降,但产能大幅提升,驱动代理人渠道 23H1的NBV 同比+13.3%。①规模:23H1,太保月均代理人 21.9万,同比-29.8%,今年 6月末 21.6万代理人,相比去年末减少 10.4%。②产能:23H1,太保队伍产能提升显著,月人均新保 1.7万元,同比+66.1%,月均举绩率同比提升 5.7pc,至 69.7%,核心人力月人均新保 5.5万元,同比+35.1%。 (3)展望:太保代理人渠道持续深化“三化五最”职业营销转型,聚焦核心人力和募育一体,银保渠道深化网点经营,夯实基础管理,随着长航转型二期逐步推进,预计长期增长动能进一步增强。 2、产险:保费快增,COR 抬升23H1,太保产险总保费 1037亿,同比增加 14.3%,保持较快增长;COR 97.9%,同比上升 0.6pc,COR 主要受到车险拖累,车险赔付率同比+0.8pc、费用率同比+0.6pc。①车险:保费 507.7亿,同比+5.4%,其中新能源车险同比增长 65.1%,保费占比提升 3.6pc 至 10.2%。②非车:529.4亿元,同比增长 24.5%,其中,主力险种健康险、农险、责任险同比分别+26.3%、+33.9%、+35.1%;非车承保盈利改善,COR同比下降 0.5pc 至 97.9%,品质较好。展望未来,太保持续加大在新能源车领域的渗透,非车业务延续快增,通过精准经营、精确管理,有望实现量质共优。 3、投资:规模稳增,收益稳健23H1,太保投资规模达 2.1万亿元,相比去年末增加 8.3%,净/总/综合投资收益率2.0%/2.0%/2.1%,同比-0.1pc/-0.1pc/+0.6pc,总投资收益 382.5亿元,同比+4.1%,主要来自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增长,在权益市场承压的背景下,太保的投资表现依然相对稳健。 盈利预测及估值中国太保坚持长期主义的定力和韧性,寿险及产险业务持续改善。预计 2023-2025年太保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 17.1%/16.5%/23.6%。现价对应 2023-2025年 0.49/0.45/0.40倍 PEV。维持目标价 40.5元,对应 2023E 集团 PEV 0.7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改革推进滞缓,经济环境恶化,长端利率大幅下行,资本市场剧烈波动。
|
|
|
兴业证券
|
银行和金融服务
|
2023-08-28
|
6.60
|
7.77
|
29.50%
|
7.27
|
10.15% |
|
7.27
|
10.15% |
-- |
详细
数据概览23H1兴业 证券实现营业收入 69.4亿元,同比增长 40.3%;归母净利润 18.0亿元,同比增长 30.7%;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 3.37%,同比增加 0.09pct;23Q2实现归母净利润 9.7亿元,高基数下同比减少 21%,业绩整体符合预期。分业务条线来看,23H1经纪、投行、资管、利息、投资净收入同比增速分别为-14%/21%/-2%/27%/NA,占总营收比重分别为 18%/8%/1%/14%/18%。 公募基金发力养老23H1兴业证券实现资管+基金业务净收入 14.3亿元,同比减少 9%。券商资管方面,23H1末资管规模较上年末增长 18%至 877亿元。公募基金方面,23H1末兴全基金、南方基金管理规模分别为 5,845.15/11,142.62亿元,排名行业第 16/4名,二者合计对公司的利润贡献为 28%。截至 23H1末,兴全基金养老基金 Y 份额规模位居行业前三,旗下几只养老基金 Y 份额回报率均排名领先,公司有望抓住个人养老金业务发展机遇,找到新的增长点。 投行收入增速亮眼23H1兴业证券实现投行业务净收入 5.9亿元,同比增长 21%。23H1公司完成 9单主承销项目,主承销规模排名行业第 10,其中 IPO 主承销规模排名行业第 8,IPO 市占率(wind 数据)从 22H1的 0.48%提升至 23H1的 3.87%,且公司联席主承销了上半年最大 IPO 中芯集成。公司深化区位优势,上半年主承销项目数量在福建省内排名第一,在北上广深江浙等核心区域竞争力也有望继续提升。 经纪业务继续承压23H1兴业证券实现经纪业务净收入 12.3亿元,同比下滑 14%。代买方面,公司代理买卖业务收入同比下滑 11%,23H1行业日均股基成交额同比持平,公司代买收入下降,判断系市占率、佣金率下滑所致。代销方面,代销金融产品收入同比下降 21%,拖累经纪业务表现。根据中国基金业协会披露的数据,23Q2末,兴业证券代销股票+混合公募基金保有规模、非货币型公募基金保有规模分别为393/431亿元,在券商中排在第 12名,财富管理继续转型。 盈利预测与估值两大公募基金维持较高利润贡献度,投行业务收入增速亮眼,市占率提升,预计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 42%/16%/12%;2023-2025年 BPS 为6.44/6.90/7.40元每股,现价对应 PB 为 1.03/0.96/0.89倍。维持目标价 7.77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大幅下行;资本市场改革进度不及预期;权益市场修复不及预期。
|
|
|
中国人寿
|
银行和金融服务
|
2023-08-25
|
34.36
|
46.76
|
62.59%
|
38.61
|
12.37% |
|
38.61
|
12.37% |
-- |
详细
23H1,国寿归母净利润161.56亿元,同比-36.3%,新准则下归母净利润361.51亿元,同比-8.0%;营收5535.95亿元,同比+4.8%;加权ROE3.59%,同比-1.60pc;寿险NBV达308.64亿元,同比+19.9%;总体业绩略低于预期。 核心关注1、NBV:加速快增23H1,国寿NBV同比+19.9%,增速环比23Q1提升12.2pc,在高基数下,依然实现较快增长。从驱动因素看,NBV的增长主要来自于新单保费的驱动。23H1,国寿新单保费1712.13亿元,同比+22.9%,其中,十年期及以上首年期交保费389.57亿元,同比+28.9%,占首年期交保费比例40%,占比提升2.13pc。 2、队伍:筑底企稳23H1末,国寿代理人数量66.1万,同比-11.4%,环比去年末仅微降1%,队伍规模基本稳定。从结构看,国寿绩优代理人数量及占比均有所提升,队伍质态改善较大,23H1代理人月人均首年期交保费同比达+38.1%。展望未来,国寿锚定“现有队伍专业化升级”,以及“新型营销模式探索”两大重点改革方向,稳步推进队伍建设常态运作4.0体系,加大优质人力招募,预计国寿在人力规模稳定、产能提升驱动下,NBV将延续更为确定的长期增长。 3、投资:收益下降23H1末,国寿投资资产5.42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加7%;净投资收益率、总投资收益率分别为3.78%、3.41%,同比分别-0.37pc、-0.8pc。23H1,国寿总投资收益876.01亿元,同比-11.1%,主要受到权益资产收益下降影响,对公司利润拖累较大。 盈利预测与估值国寿负债端持续增长确定性强,若未来股市上行,资产端弹性更大。预计2023-2025年国寿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为14.4%/23.3%/30.5%。现价对应2023-2025年0.76/0.70/0.64倍PEV。维持目标价46.76元,对应2023E集团PEV1.0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改革深化滞缓,经济环境恶化,长端利率大幅下行,资本市场剧烈波动。
|
|
|
永安期货
|
银行和金融服务
|
2023-08-25
|
17.31
|
20.25
|
25.23%
|
18.33
|
5.89% |
|
18.33
|
5.89% |
-- |
详细
数据概览23H1永安期货实现营业总收入119.7亿元,同比减少38.8%;归母净利润4.1亿元,同比增长30.4%,净利润增速高于收入主要是因为减值损失比去年同期少提3.5亿元;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3.39%,同比提高0.70pct。 经纪业务23H1公司经纪业务净收入同比减少9%至3.1亿元,主要是因为期货代理成交金额同比下滑2%至7.67亿元且佣金率在市场竞争中继续小幅下滑。23H1客户日均权益为487.2亿元,同比增长7.6%,带动利息收入同比增长19%。 8月18日,证监会就“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答记者问中提及研究推出新的期货期权品种,有望提高期货市场活跃度,有利于代理成交额的提升。 风险业务23H1公司风险管理业务营收111.4亿元,同比减少41%,主要是因为基差贸易规模缩减。做市业务方面,公司继续拓宽品种覆盖面,新增多种衍生品的做市资格。23H1共有1,003家A股非金融上市公司发布了衍生品使用信息相关公告,同比增长13%,实体企业对冲风险、套期保值的需求不断提高,公司有望把握实体企业风险管理的需求,加大衍生品的开发力度,为客户提高个性化的套保方案,服务实体经济进行风险管理的同时实现业务扩张。 财富业务资产管理方面,公司对部分资管产品进行清盘或整改后,资管规模稳中有升,23H1末存续资管规模同比增长约80%至31.84亿元。 基金销售方面,23H1基金销售收入同比减少58%至0.32亿元,主要是因为受到2022年以来资本市场波动影响,部分资产管理产品净值回撤。公司持续推进“鲲鹏私募成长计划”,广泛挖掘优秀私募基金管理人,23H1引入跨期货与衍生品、股票、固定收益的多策略管理人33家,进一步丰富完善产品库。 盈利预测与估值23H1永安期货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30%,主要得益于减值损失同比少提,经纪与风险等业务继续承压,但活跃资本市场政策有望推出以及企业风险管理需求提高,中长期公司仍有望实现稳步扩张。因公司上半年代理成交额、贸易销售收入下滑,下调公司净利润预测。预计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分别为37%/8%/15%,对应BPS分别为8.63/9.07/9.59元每股,现价对应PB1.99/1.90/1.79倍。维持目标价20.25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资本市场波动;交易所手续费减收政策变动。
|
|
|
江苏金租
|
银行和金融服务
|
2023-08-21
|
4.50
|
5.26
|
6.05%
|
4.94
|
9.78% |
|
5.06
|
12.44% |
-- |
详细
数据概览23H1 江苏金租实现营业总收入 24.2 亿元,同比增长 12.4%;归母净利润 13.2 亿元,同比增长 11.5%;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 7.99%,同比提高 0.09pct。23Q2实现营业总收入 12.0 亿元,同比增长 11.7%;归母净利润 6.4 亿元,同比增长12.6%,业绩符合预期。 合作厂商持续拓展,科技助力业务发展双线并行高效获客:厂商方面,截至 23H1 末,公司合作的龙头厂商经销商已有3,000 多家,较 2022 年末的 2,000 余家迅速扩张,加强对细分领域优质客户的拓展。区域方面,公司在苏南、 苏中地区设立属地化的直销团队,以更便捷地服务当地中小微制造企业。 科技助力业务发展:2022 年公司制定了“零售+科技”战略,截至 23H1 末,公司已经形成了支持年投放 10 万单量级的业务处理能力,建成了 57 个业务和管理系统,有望以金融科技的手段不断提升运营效率、提高风控能力。 利息收入增速亮眼,资产质量保持稳定利息入增速较高:23H1 公司利息净收入同比增长 17%至 24.1 亿元,主要是由生息资产和租赁业务净利差的双重提升驱动。23H1 末公司应收租赁款余额较年初增长 9%至 1,138 亿元,其中工业装备、农业机械、工程机械等板块应收租赁款余额增速分别为 58%/47%/40%,主要是因为公司看好高端装备市场板块,加大开拓力度。23H1 公司租赁业务净利差为 3.71%,同比增长 0.10pct,我们测算公司负债端拆入资金成本同比下降,判断是上半年净利差扩张的主要原因。 资产质量依旧稳定:截至 23H1 末,公司不良融资租赁资产率较年初小幅提高0.03pct 至 0.94%,但仍然稳定低于 1%,且优于行业平均水平。拨备覆盖率423.23%,远高于监管要求。公司通过多元广泛的业务布局、小单零售的特点来分散风险,以及“租赁物+承租人+厂商”三位一体的风控体系有效防范、化解风险,资产质量有望保持稳定。 盈利预测及估值23H1 江苏租赁维持较高获客效率,净利差继续上行,不良稳定在 1%之内,预计2023-2025 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分别为 13%/14%/12%,对应 BPS 分别为4.38/4.81/5.30 元每股,现价对应 PB1.03/0.94/0.85 倍。给予公司 2023 年 1.2 倍PB,对应目标价 5.26 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大幅下行;利率大幅波动
|
|
|
兴业证券
|
银行和金融服务
|
2023-07-11
|
6.18
|
7.62
|
27.00%
|
7.45
|
18.25% |
|
7.31
|
18.28% |
|
详细
公司概况区域走向全国:兴业证券于 2010年登陆上交所主板,实控人为福建省财政厅。 公司立足福建布局全国,业务覆盖基金、期货、资产管理、私募投资基金、另类及直接股权投资等专业领域,向建设一流证券金融集团的战略目标逐步迈进。 资管业务突出:从业务条线收入结构来看,2022年资管业务(包括基金管理业务收入)占比近 30%。从公司板块收入来看,2022年资管板块收入占比 32%,可见大资管业务板块是公司的支柱业务。 资管业务布局深入兴业证券在公募赛道布局深入,持有兴证全球 51%的股权和南方基金 9.15%的股权,2022年二者合计对兴业证券的净利润贡献度为 39%。 南方基金: (1)规模:南方基金管理规模从 2018年的 5,539亿元增长至 2023年5月末的 10,702亿元,排名行业第 4; (2)业绩:2018-2021年兴证全球的净利润复合增速为 37%,2018-202年平均 ROE 为 20%。 兴证全球: (1)规模:兴证全球管理规模从 2018年的 1,877亿元增长至 2023年5月末的 5,840亿元,规模排名行业第 15; (2)业绩:2018-2021年兴证全球的净利润复合增速为 45%,2022年受权益市场表现影响净利润下滑 25%,2018-2022年平均 ROE 为 44%。兴全基金主打精品模式,截至 2023年 5月 31日,公司在管股票+混合型基金数量 28只,低于同业平均水平 33只,但公司专业能力获得业内普遍认可,获金牛公司大奖次数位居行业第一。在个人养老基金产品方面,截至 23Q1末,兴全安泰积极养老目标五年 Y 净值排名第一。截至 2023年 6月 30日,兴证全球旗下几只养老基金 Y 份额回报率均排名领先,个人养老金业务有望成为公募新的增长点。 其他业务齐头并进财富管理转型升级:公司财富管理表现较优,2021年代销金融产品收入排名行业第 10,远高于代理买卖证券业务收入排名,2018-2022年公司代销金融产品收入复合增速为 36%,高于代买收入的复合增速 18%,代销金融产品收入占经纪业务净收入的比重从 2010年的 3%提高至 2022年的 17%,代销股票+混合型公募基金保有规模在券商中多次进入前 10名。公司持续强化兴证财富品牌建设,依靠庞大的投顾团队、丰富的产品体系,加快财富管理转型升级。 投行区域优势深化:公司积极把握注册制改革机遇,2022年股权主承销规模排名行业第 11位,2018年以来市占率呈提升趋势。公司持续深化区域战略, 在福建省内保持相对竞争优势,2022年公司在福建省内主承销项目数量排名第一,在北上广深江浙等核心经济圈的股权融资业务竞争力排名提升明显。 盈利预测与估值公司参控股两大规模、业绩领先的公募基金,财富管理加速转型升级,投行业务区域优势深化,预计 2023-2025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 28%/10%/8%;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 53%/10%/9%;2023-2025年 BPS 为 6.47/6.94/7.44元每股,现价对应PB 为 0.97/0.91/0.84倍。给予公司 2023年 1.2倍 PB,对应目标价 7.77元,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大幅下行;资本市场改革进度不及预期;权益市场修复不及预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