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只看历史评测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2 转到 页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金丹科技 食品饮料行业 2023-09-04 20.19 -- -- 21.66 7.28%
22.29 10.40%
详细
事件描述8月 28日晚间,公司发布 2023年中期报告,公司 2023H1实现营业总收入 7.21亿元,同比-10.65%,实现归母净利润 0.52亿元,同比-40.72%;2023年 Q2实现营业总收入 3.97亿元,同比-7.60%,环比+22.29%,实现归母净利润 0.37亿元,同比-18.35%,环比+136.14%。 公司主营产品量价齐跌,上半年业绩同比下滑公司 2023H1实现营业总收入 7.21亿元,同比-10.65%,实现归母净利润 0.52亿元,同比-40.72%。主要原因是 2023上半年,国内外市场需求不足,公司主营业务产品量价齐跌,叠加原材料端玉米价格同比上涨,导致公司上半年业绩承压下滑。从销售端来看,2023H1公司食品制造业务产品销量为 63,126.95吨,同比小幅下降 4.62%; 2023H1公司农副食品加工业务产品销量为 38,203.22吨,同比下滑-3.81%。从价格端来看,据百川盈孚数据,2023H1乳酸(华中)市场均价为 10174.59元/吨,同比下滑 3.10%。从原料端看,据百川盈孚数据,2023H1玉米市场均价为 2661.85元/吨,同比增长 1.4%。 多项目建设有序推进,乳酸龙头转型升级公司致力于研究开发乳酸及其衍生产品高效、节能、环保的生产技术与制备工艺并进行产业化,目前公司年产 1万吨丙交酯项目,目前设备可以运行稳定且产品质量指标可控;6万吨生物降解聚酯及其制品项目建设基本完成,正在按计划准备项目试车;公司年产 15万吨聚乳酸生物降解新材料项目,其中一期年产 7.5万吨聚乳酸生物降解新材料项目募集资金已经到位,工程项目按计划实施;郸城县产业集聚区供热中心二期项目正在按计划进行。未来随着新项目的陆续投产,有望逐渐形成了玉米控制成本-乳酸托底利润-丙交酯/聚乳酸拉动利润增长的商业模式,即保证了公司拥有优于行业的成本控制能力,又保证了公司拥有稳定的利润来源,还保证了公司拥有拉动利润高增长的核心业务。 投资建议预计公司 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1.16、1.62、2.93亿元(原预测值为 1.71、2.36、3.43亿元),同比增速为-12.6%、40.2%、80.9%。对应 PE 分别为 31.68、22.60、12.49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1)原材料及主要产品价格波动引起的各项风险; (2)安全生产风险;
金丹科技 食品饮料行业 2023-04-26 23.38 -- -- 23.85 1.49%
23.73 1.50%
详细
4月20日,金丹科技发布2022年年度报告。2022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53,461.58万元,同比增长6.41%;总资产达250,633.63万元,同比增长14.95%;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13,223.03万元,同比增长2.36%。 各国持续推进禁塑限塑政策落地,聚乳酸市场进入快速发展期随着各个国家和地区相继出台政策鼓励降解塑料的使用和推广,生物塑料市场持续增长,目前常见的可生物降解塑料主要有PLA、PHA、PBS、PBAT、PCL。其中PLA是目前最具前景的可降解塑料品种之一,在硬质材料领域占据绝对优势。2018-2022年,中国聚乳酸表观消费量年复合增长率达34.9%。在“禁限塑”政策的不断加持下,以及聚乳酸下游产品应用的愈发多样化,预计中国聚乳酸表观消费量仍将保持高速增长。 布局“玉米-乳酸-丙交酯-PLA”全产业链,一体化优势突出公司上沿下拓布局玉米和聚乳酸行业,打造“玉米-乳酸-丙交酯-聚乳酸”全产业链一体化,通过设立全资子公司,种植高淀粉含量玉米,统一管理、规模经营,提升单位玉米乳酸产量,并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从而实现降低成本、提高质量的目标。同时公司年产1万吨丙交酯项目已攻克关键技术瓶颈,能够连续工业化运行,产品质量行业先进,现拟投资建设年产15万吨聚乳酸生物降解新材料项目,其中一期年产7.5万吨聚乳酸生物降解新材料项目已于2022年8月份通过股东大会审议,已完成技术协议及关键设备采购合同签订,预计2024年下半年投产。未来随着新项目的陆续投产,有望充分享受完整产业链带来的成本优势。 持续推进技术创新,为公司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公司多年来专注于乳酸及其系列产品的研发与生产,现设有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国家CNAS认可的检验测试中心,同时还拥有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河南省乳酸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省淀粉生物质化工工程研究中心、河南省乳酸生物新材料院士工作站、河南省聚乳酸可降解材料产业研究院等技术平台,为公司技术创新研发提供了可靠的保障。2022年7月公司成立全资子公司河南省聚乳酸可降解材料产业研究院有限公司,致力于打造一流的研发平台,吸引高端技术人才,开展乳酸菌种育种、乳酸生物技术、生物降解新材料系列产品、PHA等的技术研究,以实现乳酸、聚乳酸等关键工艺技术突破,大幅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产业竞争优势。公司目前合计拥有45项发明专利及多项非专利技术。投资建议公司将逐步形成了以乳酸业务为基础,进一步延伸公司产业链布局,逐步实现“玉米-乳酸-丙交酯-聚乳酸”全产业链布局。禁塑令下PLA成长空间巨大。预计公司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71、2.36、3.43亿元,同比增速为29.4%、38.0%、45.5%。对应PE分别为24.89、18.04、12.40倍。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1)玉米价格波动风险;(2)开发新产品的风险;(3)产品销售价格下跌风险;(4)汇率波动风险。
金丹科技 食品饮料行业 2021-10-18 46.45 -- -- 47.83 2.97%
50.75 9.26%
详细
乳酸行业龙头,一体化布局可降解材料。公司是国内乳酸行业龙头,沿着乳酸产业链积极进行一体化布局,进军乳酸下游丙交酯和可降解材料聚乳酸(PLA)行业,成功攻克丙交酯技术难关。在可降解材料的布局,公司不仅限于聚乳酸,还包括了淀粉和 PBAT,通过聚乳酸、淀粉和 PBAT 共混改性直接生产可降解产品来提升附加值,实现了可降解材料从源头玉米到塑料制品的战略布局。 PLA 综合性能具备优势,未来有望引领可降解潮流。常见的可生物降解塑料包括淀粉、PLA、PBAT、PBS、PCL、PHA 和 PGA,其中,淀粉基塑料性能缺陷大,使用范围和规模均受限。PHA 和 PGA 成本、售价较高, PBS 树脂由于国内丁二酸产能较少导致成本较高,PCL的熔点过低导致其耐热性较差限制了应用范围,因此 PLA 是目前最具前景的可降解塑料品种之一,在硬质材料领域占据绝对优势,未来有望成为可降解塑料主流,中性假设下至 2025年需求将超过 170万吨。 乳酸+丙交酯+聚乳酸三轮驱动,一体化布局增强公司盈利能力。公司是行业内唯一一家布局玉米-乳酸-丙交酯-聚乳酸全产业链的企业,产业链各环节环环相扣,上下游相互依托,一体化生产带来的成本优势和规模优势明显。在一体化生产的模式下,逐渐形成了玉米控制成本-乳酸托底利润-丙交酯/聚乳酸拉动利润增长的商业模式,即保证了公司拥有优于行业的成本控制能力,又保证了公司拥有稳定的利润来源,还保证了公司拥有拉动利润高增长的核心业务,公司发展的前景光明。 盈利预测:我们预计公司 2021-2023年实现归母净利润 1.39、3.54和6.02亿元,EPS 为 0.77、1.96和 3.33元,考虑到可降解材料行业的巨大成长性叠加公司的一体化布局,我们给予公司 2023年 25-30倍 PE,公司 2023年合理市值为 150.50-180.60亿元,按照 10%的折现率折现到 2022年给予 136.82-164.18亿元目标市值,对应股价 75.30-90.36元,维持 “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政策执行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原材料价格波动;丙交酯扩产不及预期。
金丹科技 食品饮料行业 2021-09-03 49.70 -- -- 54.98 10.62%
54.98 10.62%
详细
乳酸行业龙头,一体化布局可降解材料。公司是国内乳酸行业龙头,沿着乳酸产业链积极进行一体化布局,进军乳酸下游丙交酯和可降解材料聚乳酸(PLA)行业,成功攻克丙交酯技术难关。在可降解材料的布局,公司不仅限于聚乳酸,还包括了淀粉和 PBAT,通过聚乳酸、淀粉和 PBAT 共混改性直接生产可降解产品来提升附加值,实现了可降解材料从源头玉米到塑料制品的战略布局。 PLA 综合性能具备优势,未来有望引领可降解潮流。常见的可生物降解塑料包括淀粉、PLA、PBAT、PBS、PCL、PHA 和 PGA,其中,淀粉基塑料性能缺陷大,使用范围和规模均受限。PHA 和 PGA 成本、售价较高, PBS 树脂由于国内丁二酸产能较少导致成本较高,PCL的熔点过低导致其耐热性较差限制了应用范围,因此 PLA 是目前最具前景的可降解塑料品种之一,在硬质材料领域占据绝对优势,未来有望成为可降解塑料主流,中性假设下至 2025年需求将超过 170万吨。 乳酸+丙交酯+聚乳酸三轮驱动,一体化布局增强公司盈利能力。公司是行业内唯一一家布局玉米-乳酸-丙交酯-聚乳酸全产业链的企业,产业链各环节环环相扣,上下游相互依托,一体化生产带来的成本优势和规模优势明显。在一体化生产的模式下,逐渐形成了玉米控制成本-乳酸托底利润-丙交酯/聚乳酸拉动利润增长的商业模式,即保证了公司拥有优于行业的成本控制能力,又保证了公司拥有稳定的利润来源,还保证了公司拥有拉动利润高增长的核心业务,公司发展的前景光明。 盈利预测:我们调整公司盈利预测,预计公司 2021-2023年实现归母净利润 1.35、3.89和 6.90亿元(原值为 1.03、3.80和 6.90亿元),EPS为 1.20、3.45和 6.11元,给予公司 2024年传统乳酸业务 15倍 PE,给与聚乳酸和丙交酯业务 30倍 PE,公司 2024年合理市值为 218.62亿元,按照 10%的折现率折现到 2021年给予 164.25亿元目标市值,给予公司 2021年 70-80倍 PE,对应股价 84.00-96.00元,维持 “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政策执行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原材料价格波动;丙交酯扩产不及预期。
金丹科技 食品饮料行业 2021-08-30 51.50 95.95 525.49% 57.68 12.00%
57.68 12.00%
详细
公司上半年实现营收 6.58亿元,同比+39.25%,实现归母净利 0.70亿元,同比+7.55%,其中Q2实现营收3.39亿元,同比+26.02%,环比+6.27%,实现归母净利0.42亿元,同比+51.11%,环比+51.99%。在玉米价格超涨带来的综合毛利率、净利率下降的前提下,营收、净利均创单季度新高,上半年产能基本满产状态。经营性现金流净额同比-57.82%,系玉米价格上涨,产品库存上升所致。未来随着玉米成本下降,盈利弹性突出。 乳酸及淀粉类产品基本满产满销,重视副产物价值发挥。食品制造业上半年销售6.07万吨,同比+10.49%,产能利用率97%以上,乳酸销售达3.95亿元,同比+20.65%,毛利率达16.48%,乳酸盐销售达1.00亿元,同比+20.53%,毛利率达24.91%。农副食品加工业销量4.20万吨,同比+119.18%,产能利用率99%以上,大幅增加主要系20万吨淀粉项目投产创造玉米副产品;副产品糖化渣销售0.86亿元,同比+152.57%,毛利率仍高达39.64%,副产物利用价值高,产业链挖潜是竞争力之一。 加大研发投入,产品结构升级,推动盈利质量提升。公司上半年研发投入为0.24亿元,同比+31.44%,研发占比达3.65%。报告期内,公司联合外部科研院所共同设立菌种改造等研发平台,开展发酵液直接提取乳酸的技术研发,推动乳酸成本的的进一步降低。上半年为毛利率20.69%,净利率10.49%,其中二季度毛利率为22.47%,环比+3.68个pct,净利率为12.36%,环比+3.85个pc,系产品结构升级所致。 产能扩张及产业升级稳步推进。1)种植5000亩高淀粉玉米,保证原料供应稳定性;2)5万吨高光纯乳酸力争提前投产,优化产品结构;3)1万吨丙交酯已稳定产出合格品,将在不停产下改造,提升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4)6万吨PBAT 项目设计完成,设备采购进行中,确保产品配套销售;5)1万吨食品级乳酸乙酯项目(一期)推进中,开拓新市场。 维持盈利预测,维持“买入”评级。预计2021-2023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2.94/22.74/34.60亿元,2021-2023年盈利预测为1.81/3.49/5.05亿,对应PE 为52X/27/19X,维持买入评级。2021-2023未来2年复合增速66.93%,建议给与2022年PE 为50X,对应6个月目标市值为175亿元。 风险提示:原材料价格上涨,禁塑进展、新建产能不及预期。
金丹科技 食品饮料行业 2021-08-30 51.50 -- -- 57.68 12.00%
57.68 12.00%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1年中报,上半年实现营收6.58亿元,同比+39.3%,归母净利润0.70亿元,同比+7.6%;单二季度实现营收3.39亿元,同比+25.9%,环比+6.1%,实现归母净利润0.42亿元,同比+51.1%,环比+52.0%。 点评:产品需求旺盛,单季度营收创新高。上半年乳酸及乳酸盐销量6.1万吨,同比+10.5%,目前产能12.8万吨,处于满产满销状态;IPO募投项目“年产5万吨高光纯L-乳酸工程”预计于今年10月份投产,全年乳酸及乳酸盐销量有望达到13.5万吨。农副产品销量4.2万吨,同比+119.2%,大幅增加原因是年产20万吨淀粉项目于去年三季度投产,新客户开拓顺利。 原材料价格压力缓解,毛利率环比改善。原材料在公司产品营业成本中占比约70%,2020年玉米价格大幅上涨自去年四季度开始影响公司盈利能力,此外公司还面临辅料(煤炭、硫酸)价格上涨、出口海运紧张等不利因素。报告期内,公司已对产品提价。此外,公司1)加大高毛利产品销售力度、2)推进改良发酵菌种与研发发酵液直接提取乳酸以降低生产成本、3)推动产能扩张与产业升级、4)提升综合管理能力,有效缓解原材料价格压力,21Q2毛利率22.5%,环比提升3.7pct。目前玉米价格高位震荡,但供需总体已转向宽松,下半年毛利率有望持续修复。且公司向上游延伸,设立子公司种植高淀粉含量玉米,能够提升单位玉米乳酸产量,长期看,原材料波动对公司影响有限。 ,丙交酯渐入佳境,已达稳定生产状态。公司丙交酯项目自2016年启动,历经多次试车,21年6月下旬产品质量达到设计标准,目前处于稳定生产状态,至此公司已打通PLA产业链壁垒最高的环节。根据规划,公司将推进建设年产20万吨乳酸、10万吨聚乳酸项目,打通PLA全产业链在即。 改性材料延伸产业链,组合拳满足各种可降解需求。可降解塑料制品根据使用环境不同由不同比例的PLA、PBAT和淀粉混合改性而成,公司布局三种原材料,未来将向下游延伸,进一步生产生物降解制品,节省包装费、运输费,赚取改性利润,强化公司竞争优势。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我们预计公司21-23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39亿元、3.38亿元、5.58亿元,同比分别+15.8%、+143.6%、+65.4%,当前市值对应PE68x、28x、17x。公司已经具备规模化生产丙交酯的能力,即将打通“乳酸-丙交酯-PLA”全产业链;布局PBAT,投产后具备混合PLA、PBAT、淀粉生产各种使用环境下生物降解制品的能力,充分享受可降解的广阔市场,维持对公司的“买入”评级。 风险因素: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新产品开发风险、产能建设不及预期、汇率波动风险
金丹科技 食品饮料行业 2021-08-25 51.48 95.95 525.49% 57.90 12.47%
57.90 12.47%
详细
打通全产业链的在潜在PLA龙头,国内上市公司中仅有的规模化丙交酯企业。公司以玉米为原材料,目前形成淀粉产能20万吨,乳酸及乳酸盐12.8万吨,1万吨丙交酯。丙交酯是PLA产业链壁垒最高的环节,公司将继续扩张10万吨丙交酯及PLA,进而与规划的PBAT、淀粉形成可降解改性材料。上游环节,公司规划玉米种植、争取玉米进口配额;中游环节,未来有望开发秸秆发酵工艺,降低综合成本,强化全产业链竞争优势。 公司工艺符合环保及低碳循环经济政策要求。公司的三废处理较同行规范、领先。发酵法制乳酸环节的环保挑战大,公司一方面以高要求高标准规范自己,一方面充分发挥了副产物如糖渣、石膏等的经济价值,自成国内领先、高效、经济的生产工艺。 具有领先的产品升级理念。公司通过扩产高光纯乳酸,卡位高品质PLA上游满足市场供应,5万吨高光纯乳酸即将投产;通过新增淀粉乳环节,提升乳酸质量及收率,形成高光纯乳酸提升附加值;通过新增年产6万吨PBAT产能,与已有淀粉、PLA结合打造可降解改性材料,最终有望提供综合解决方案。公司产品追求附加值,盈利能力也将稳步提升。 PLA生产的碳排放显著低于传统塑料,是可降解材料的主流方向。据中国化信,2025年国内可降解塑料市场规模保守可达561万吨,其中PLA规模约为180万吨(按目前32%比例估算),2020年PLA国内产量仅20万吨,扩张弹性大。另外据Total-Corbion,每生产1千克PLA仅产生0.5kgCO2,远低于LDPE、PS及PET的碳排放量,碳足迹显示PLA推广非常符合碳中和趋势,我们认为其属于可降解材料的长期主流品种。 调整盈利预测,维持“买入”评级。我们调整2021-2023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2.94/22.74/34.60亿元(原值为14.61/19.54/27.51亿元),2021-2023年盈利预测为1.81/3.49/5.05亿元(原值为2.20/3.49/5.05亿元),对应PE为50X/26X/18X,维持买入评级。2021-2023未来2年复合增速为66.93%,PLA赛道空间大,增速快,壁垒较高,建议给与2022年PE为50X,调整6个月目标市值为175亿元。 风险提示:原材料价格压力,禁塑进展、新建产能不及预期。
金丹科技 食品饮料行业 2021-07-15 64.01 -- -- 67.66 5.70%
67.66 5.70%
详细
成本决定PLA远期市场需求。我们测算2025年PLA市场需求在254-571万吨,潜在市场需求1500万吨;远期决定PLA需求的是成本,PLA的理论现金成本为1.08万元/吨,完全成本为1.3万元/吨(原料玉米2500元/吨的价格水平下)。 远期产业竞争重心从丙交酯转往上游乳酸和玉米。丙交酯彻底国产化后,基于投资强度和环保成本,国内企业竞争重点将成为上游规模效应更突出的乳酸。 玉米供应偏紧是长期趋势,玉米可能成为PLA行业竞争的胜负手。“十三五”期间玉米产量下降,玉米深加工产业大发展,造成国内玉米从过剩走向供应不足,预计随着2021-2022年猪周期需求复苏,国内玉米需求的缺口预计达到7000万吨,占国内玉米产量的1/3。这个缺口难以通过扩大种植、抛储、进口、限制需求等方式来解决;政策对玉米深加工产业限制是大势所趋。 按照现有PLA规划产能和潜在需求,PLA远期对玉米需求可能达到2500万吨,而玉米深加工、合成生物学产业对玉米原料的争夺极为激烈。玉米可能成为PLA产能扩张、产能规模化和一体化的瓶颈。 介入玉米种植环节,保障原料供应。金丹所在河南周口属于国内两大玉米产区之一,玉米年产量不到350万吨,供应玉米深加工产业的量按60%比例计算也就200万吨,全部用于生产PLA的也只有80万吨的量。金丹介入玉米种植产业,能保障远期玉米原料供应及PLA的规模化生产。 PLA产业先发优势大,丙交酯的突破,助力金丹战略规划的落地提速。市场红利期之后,行业将面临激烈的洗牌,规模化、一体化、玉米原料的保障是关键,基于PLA需求对成本敏感的特性,有先发优势的企业很可能赢家通吃。丙交酯的顺产,使得金丹大规模扩产、扩大玉米种植等战略措施提速,至少给金丹争取了2年的先发优势。 盈利预测和投资评级:维持“买入”评级。PLA行业发展空间广阔,金丹在乳酸规模化、丙交酯生产工艺、玉米原料保障上均有先发优势,有望将先发优势转化为竞争壁垒。近期原料玉米价格上涨对2021年的业绩产生一定压力,我们小幅度下调2021年业绩,预计2021-2023年金丹EPS分别为0.79、1.95和5.07元/股,对应估值81.01、32.75和12.59倍。考虑到公司长期竞争优势不变,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1)政策执行及可降解需求不及预期;2)丙交酯产能扩张不及预期;3)可降解塑料替代品竞争;4)技术进步的不确定性影响;5)玉米价格的不确定性影响。
金丹科技 食品饮料行业 2021-07-01 65.54 -- -- 71.58 9.22%
71.58 9.22%
详细
公司是国内乳酸行业龙头,乳酸的市占率全国第一。 按照 2021年的产能统计,公司是全球前三,全国唯一的超十万吨产能的乳酸供应商,公司拥有乳酸产能达 15.5万吨, 约占全国乳酸产能的 50%。公司计划今年下半年新建 20万吨乳酸生产线, 产能进一步扩大,规模化优势明显。 同时,公司位于黄淮海玉米主产区—豫东平原,在玉米的采购和运输上具备较强的优势,公司还成立了专门的农业子公司,旨在降低玉米价格的波动对公司乳酸的成本影响,公司的成本控制能力进一步加强。 向下延伸聚乳酸(PLA)业务,攻克核心技术丙交酯, 一体化优势明显。 聚乳酸生产环节的核心壁垒是中间体丙交酯,公司丙交酯生产采用有机胍催化剂,相对于其它方法具备更高的催化效率和产出效率,在提高产出率的同时能显著降低成本。同时,公司是国内少数几家具备乳酸-丙交酯-聚乳酸全产业链的企业,一体化带来的成本优势和规模优势明显,丙交酯和聚乳酸有望成为公司的核心盈利来源。 可降解赛道宽而广,禁塑令有望带动乳酸和聚乳酸需求高增长。 2020年 7月,国家发改委等九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扎实推进塑料污染治理工作的通知》,明确禁限不可降解塑料袋、一次性塑料餐具、一次性塑料吸管等一次性塑料制品的政策边界和执行要求,各省市也陆续推出了当地的政策法规来助力禁塑令的执行, 推广可降解材料,可降解材料迎来政策导入的黄金时期,千亿级赛道逐渐成型。 聚乳酸作为生物基完全可降解绿色环保材料, 不仅具备较高的强度和耐热性能,其挤压加工成型性能也较好,在包装、医药、纺织、日用品等行业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预计未来几年国内聚乳酸市场需求将保持 20%-30%的增长速度。 受益于聚乳酸需求的高增长, 乳酸行业有望迎来高景气,未来聚乳酸将超过食品和饮料行业成为乳酸的第一大应用领域,公司的成长逻辑由单一的乳酸驱动进阶换挡为乳酸+聚乳酸双轮驱动。 盈利预测: 我们预计,公司 2021-2023年实现归母净利润 1.03、 3.80和 6.90亿元, EPS 为 0.91、 3.37和 6.11元,考虑到可降解材料行业的巨大成长性叠加公司丙交酯技术的宽广护城河,我们给予公司 2024年传统乳酸业务 15倍 PE,给与聚乳酸和丙交酯业务 30倍 PE,公司 2024年合理市值为 209.15亿元, 按 10%折现率计算, 2021年给予 157.13亿目标市值, 给予公司 2021年 145-160倍 PE,对应股价 82.90-91.47元,首次覆盖给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 行业竞争加剧,原材料价格波动, 丙交酯试车不及预期,项目投产不及预期。
金丹科技 食品饮料行业 2021-04-29 41.49 60.22 292.57% 58.58 41.19%
71.58 72.52%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1年一季报,实现营收3.19亿元,同比+56.88%,环比+4.30%,创上市以来单季新高,原因1)乳酸系列产品销量、售价增长;2)去年第3季度年产20万吨淀粉项目投产后,增加了淀粉等新产品。实现归母净利润0.28亿元,同比-25.22%,环比+69.64%,扣非后净利润0.25亿元,同比-14.32%,环比+84.85%,同比下降主要系公司原材料玉米采购单价同比上涨较大所致。 乳酸提价与上游布局共施,盈利质量有望持续改善。玉米价格持续增长,乳酸提价顺利转移成本上涨压力,2021年一季度DCE玉米期货结算均价为2773元/吨,同比+42.37%,环比+6.70%。公司毛利率达18.79%,环比+10.40个pct,净利率为8.51%,环比+3.29个pct,乳酸产品提价下盈利质量环比持续改善,后期公司将抓住河南优越的区位优势,布局上游玉米种植,成本控制能力有望显著增强。公司2021年Q1经营性净现金流为0.26亿元,同比下降系本期原材料玉米采购价格上涨,且采购量增加所致。 研发投入增长强劲,不断推动上下游技术创新。公司2021年Q1研发费用1261万元,同比+69.65%,营收占比3.94%。公司根据循环经济产业链的发展规划,持续加大对乳酸上下游新产品、新工艺的技术及研发投入,目前已与多家院校和科研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共同推动乳酸产业链上下游的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应用等工作。产能扩建稳步推进,公司成长性可持续。公司将按照规划,实现1万吨丙交酯项目量产,推进6万吨PBAT项目,下半年将实现20万吨乳酸项目及10万吨聚乳酸项目的开工建设,进一步强化PLA龙头地位。公司其他非流动资产同比+126.08%,系年产5万吨高光纯L-乳酸工程项目预付款增加,该项目预计2021年10月投产。 维持“买入”评级。我们预计2021-2023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4.61/19.54/27.51亿元,2021-2023年盈利预测为2.20/3.49/5.05亿,对应PE为34X/22X/15X,维持买入评级。2021-2022两年复合增速为70.71%,PLA赛道空间大,增速快,维持6个月目标市值110亿元不变。 风险提示:原材料价格上涨,禁塑进展、新建产能不及预期。
金丹科技 食品饮料行业 2021-04-22 37.64 60.22 292.57% 80.76 33.78%
71.58 90.17%
详细
事件:1)公司发布2020年报,实现营业收入10.27亿元,同比增长16.99%,实现归母净利润1.20亿元,同比增长3.84%,其中第四季度实现营收3.06亿元,同比增长29.1%,环比增长23.5%,创单季度历史新高,归母净利润1645万元,同比降低21.2%,主要系原材料涨幅较大,而产品价格因合同约束,涨价滞后所致。另由于新增淀粉项目3季度投产,固定资产折旧增加,单位产品制造费用所有提升;管理费用同比+31.41%,系设备大修费用增加所致。2)公司发布利润分配及送转股预案公告,拟每10股派发2元现金股利,同时每10股转增6股。 乳酸及乳酸盐销量创新高,玉米副产品量价齐升。公司2020年乳酸及乳酸盐销售量为11.54万吨,同比+16.20%,销售均价为7502元/吨,毛利率24.49%,同比下降8.13个pct,主要因:1)原材料玉米价格涨幅较大,提高了营业成本,而公司产品涨价因合同约束有滞后性;2)公司出口产品主要以美元计价,人民币升值造成公司出口产品单位收入降低。 玉米副产品方面,公司2020年销售4.71万吨,同比+10.74%,销售均价为1809元/吨,同比+6.6%,毛利率高达53.38%,库存同比增加系年产20万吨淀粉项目投产后增加新品种,需要时间拓展新客户所致。 产能扩张节奏加快,10万吨聚乳酸项目蓄势待发。公司将按照规划,完成年产5万吨高光纯乳酸项目建设,实现1万吨丙交酯项目量产,推进6万吨PBAT项目,下半年将实现20万吨乳酸项目及10万吨聚乳酸项目的开工建设,进一步强化PLA龙头地位。 重视研发投入,持续推动技术创新。公司2020年研发费用4143万元,同比+24.37%,营收占比4.03%,开展发酵液直接提取乳酸的技术研发,可提高产率和效率,显著降低能耗及物耗;实现粗粉向淀粉的工艺升级,使发酵周期下降,光学纯度提升明显,为后期业绩增长打下坚实基础。 维持“买入”评级。我们预计2021-2023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4.61/19.54/27.51亿元,2021-2023年盈利预测为2.20/3.49/5.05亿,对应PE为31X/20X/14X,维持买入评级。2021-2022两年复合增速为70.71%,PLA赛道空间大,增速快,维持6个月目标市值110亿元不变。 风险提示:原材料价格上涨,禁塑进展、新建产能不及预期
金丹科技 食品饮料行业 2021-03-26 38.30 60.01 291.20% 73.74 20.04%
61.74 61.20%
详细
3月24日,公司发布公告,公司拟投资3亿元建设6万吨PBAT,并与PLA、淀粉等材料共混可进一步生产生物降解改性材料和生物降解制品。项目建设期18个月,预计2022年9月完工。项目建设地土地面积充足,水、电、蒸汽、天然气等外围配套公用介质保障充分。 点评:公司提前布局PBAT,拟与淀粉、PLA进行改性,完善可降解解决方案。布局PBAT一是丰富可降解材料产品线,二是利用现有的淀粉和募投PLA产品进行改性和形成制品。我们认为公司此举,是建立在拥有PLA产能技术的前瞻布局,公司是国内为数不多能生产丙交酯的企业,届时PLA、PBAT产能集中投放,将为改性做好铺垫,改性及制品是提升附加值的重要方向。 可降解市场空间巨大,PBAT长期维持供应偏紧格局,公司回报可期。2020年1月19日《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发布;2020年7月10日《关于扎实推进塑料污染治理工作的通知》发布;2020年6月2日河南省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厅联合印发《加快白色污染治理促进美丽河南建设行动方案》,为加快河南省白色污染治理定下任务书、列出时间表。十四五为可降解材料推广的重要窗口,仅国内推广PBAT就有数百万吨需求,目前缺口明显,我们预判十四五期间PBAT将维持整体供给偏紧的状态,公司投产既有望获得较高回报,更重要是为推广可降解提供了更多解决方案。 PBAT作为当前可降解材料的核心组成,能够维持较高利润空间。截止3月中旬,PBAT市场均价涨至约34500元/吨,较年初上涨约13000元/吨,系近期原材料BDO等价格上涨所致,PBAT因禁塑政策推动为主,是可降解材料的核心组成,能够顺利涨价保持较高的利润空间。维持“买入”评级。我们预计2021、2022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4.61/19.54亿元,归母净利润为2.20/3.49亿元,对应PE为32X/20X,2021-2022两年复合增速为71.4%,PLA赛道空间大,增速快,给与公司2021年PE为50X,维持6个月目标市值110亿元不变,重申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原材料价格上涨,禁塑进展、新建产能不及预期
金丹科技 食品饮料行业 2021-03-15 44.25 -- -- 72.05 1.51%
59.90 35.37%
详细
事件: 公司发布2020年业绩快报, 2020年全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0.3亿元, 同比增厚 17.8%,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 1.2亿元,同比增长 3.1%;四 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3.1亿元,同比增长 32.1%,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 润为 0.16亿元,同比下降 25.4%。 价格传导存在滞后,玉米涨价影响公司利润: 公司 2020年收入、利润均有增长, 但利润增幅小于收入的原因在于 2020年主要原材料玉米价格持续上涨, 2020年 Q1-Q4河南玉米平均收购价分别为 1956、 2082、 2309和 2406元/吨,同比 分别上涨 1.9%、 7.8%、 14.2%、 24.4%, Q2-Q4环比分别上涨 6.4%、 10.9%、 4.2%。在原料上涨的压力下,公司主要产品乳酸、乳酸盐价格虽有所上涨,但 受合同约束,价格向下传导有一定滞后性。此外,公司约有三成的收入来自海 外,期内人民币持续升值造成出口产品单位收入降低,汇兑损益增加。 公司为乳酸行业龙头, PLA 扩张有望成为乳酸新增长点: 乳酸行业高度集中, 产能 CR5达到 82.3%。公司乳酸产能国内第一,全球第三, 国内产能占比为 45.2%,达 12.8万吨。除在建 5万吨高光纯 L-乳酸外,远期将规划建设 20万 吨乳酸和 10万吨聚乳酸项目。 2019年国内乳酸表观消费达 9.4万吨,同比增 长 19.5%。随着限塑令日趋严格,下游 PLA 等可降解塑料迎来发展机遇,目前 国内已规划新增 PLA 产能 156万吨,预计将成为乳酸的新需求增长点。 公司丙交酯生产线投料试车,即将打通乳酸-丙交酯-聚乳酸产业链。 丙交酯是由 乳酸生产 PLA 的中间产品,具有很高的技术壁垒,全球仅美国 Natureworks、 荷兰 Corbion 和浙江海正三家具备丙交酯生产工艺,且全部自用生产 PLA,丙 交酯市场缺口超过 10万吨。公司通过与南京大学合作,采用自主研发的有机 胍催化剂替代锡盐催化剂合成丙交酯, 1万吨丙交酯生产线已于 2020年 11月 底投料试车,公司即将打通乳酸-丙交酯-聚乳酸产业链。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预计 2020-2022年 EPS 分别为 1.05元、 1.84元、 2.75元, 对应 PE 分别为 65X、 37X、 25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原材料价格或大幅波动、 乳酸及其盐销售价格下跌、产能投放进度 不及预期、汇率波动。
金丹科技 食品饮料行业 2021-03-12 42.45 60.01 291.20% 72.61 6.65%
59.90 41.11%
详细
3月 10日公司发布业绩快报,2020年实现营业收入 10.34亿元,同比增长 17.8%,实现归母净利润 1.19亿元,同比增长 3.07%,其中第四季度实现营收 3.13亿元,同比增长 32.1%,环比增长 26.2%,上市来单季度实现新高,归母净利润 1575万元,同比降低 25.8%,主因是 2020年 Q4玉米价格涨幅较大,而公司产品涨价因合同约束有滞后性所致。 营收增长主要源于乳酸提价,供需双驱动有望推动乳酸持续提价。2020年中国进口乳酸及其盐和脂的均价为 1684美元/吨,较 19年上涨 34.5美元/吨,同比增加 2.09%。 (1)需求端,在禁塑令的推动下,可降解材料PLA 的市场需求不断扩大,其上游原材料乳酸供不应求; (2)供给端,四季度玉米价格上涨过快,利润增量大概率后移。2020年 DCE 玉米主力期货合约结算均价为 2228元/吨,同比上涨 18.1%,其中四季度结算均价为 2600元/吨,同比上涨 39.1%,环比增加 14.0%,涨幅明显。由于公司产品涨价因合同约束有滞后性,调价周期晚于玉米上涨周期,因此四季度公司净利润为 1575万元,同比降低 25.8%,后期随着公司产品价格的逐渐上调,业绩将有明显改善。受供给端成本上涨、需求端禁塑拉动,我们判断乳酸价格中长期将维持景气。 20万吨淀粉项目投产,公司产品矩阵不断拓展。2020年 3季度年产 20万吨淀粉项目投产,淀粉是可降解复合材料中的重要组成,可以起到改善复合材料性能以及降低其生产成本的作用;此外,淀粉也是生产乳酸的重要原料,淀粉项目的投产不但保证了公司上游原料的稳定性,也拓展了公司可降解材料的产品矩阵,进一步巩固了公司可降解龙头地位。 维持“买入”评级。我们预计 2021、2022年营业收入分别为 14.61/19.54亿元,调整 2021年盈利预测为 2.20亿元(此前为 2.42亿元),维持 2022年 3.49亿元不变,对应 PE 为 35X/22X,维持买入评级。公司 2021-2022两年复合增速为 71.4%,由于 PLA 赛道空间大,增速快,建议 2021年给予公司 50倍 PE,6个月目标市值看 110亿元。
金丹科技 食品饮料行业 2020-12-11 101.03 -- -- 107.30 6.21%
125.99 24.71%
详细
国内乳酸行业龙头,规模优势明显。公司是国内第一、全球第三的乳酸生产商,乳酸及其衍生物产能为12.8万吨,国内产能占比达41.6%,考虑到公司开工率远高于行业,实际市占率则更高。公司位于黄淮海玉米主产区,在原材料供应方面具有显著成本与区位优势,且拥有完整的、自主研发的高效工程菌种的选育、乳酸及衍生产品的制备、提纯等多项核心技术。2017-2019年,公司乳酸及其衍生品产销两旺,量价齐升。 禁塑令打开禁塑令打开PLA千亿级市场千亿级市场,中间体丙交酯是主要生产瓶颈。国内限塑禁塑政策推动聚乳酸需求爆发,据我们测算,按2025年塑料需求计算,保守假设PLA在可降解塑料中的占比25%,则PLA新增市场需求可相应达110.3万吨,若乐观假设用量占比75%,则市场需求达到331万吨,以3万元/吨的价格计算,则市场空间接近千亿级。 目前国内PLA进口量达到2.5万吨,核心生产壁垒在于上游的中间体丙交酯。丙交酯研发难度很高,在生产的裂解过程中出现的焦化、碳化现象以及催化剂残留问题是生产工艺的难点,此前全球仅有荷兰Corbio-Purac公司、美国NatureWorks公司、浙江海正掌握丙交酯的生产技术。金丹科技通过与南京大学合作成立金丹生物新材料,获取了以乳酸为原料、采用生物有机胍催化剂生产丙交酯的关键技术,根据公告,金丹科技丙交酯项目已投料试车。 募投项目打开成长空间,盈利能力与利润规模有望大幅提升。募投项目打开成长空间,盈利能力与利润规模有望大幅提升。公司有“年产5万吨高光纯L-乳酸工程项目”与“年产1万吨聚乳酸生物降解新材料项目”两个募投项目。5万吨乳酸项目投产后,产品质量将显著提升,其中高纯度乳酸及高质量乳酸钠的产品收率、生产效率显著提升,生产成本大幅降低。预计5万吨乳酸项目将带来年均营收4.29亿元、年均净利润5693万元。1万吨乳酸项目投产后,公司将突破发展瓶颈,实现乳酸、聚乳酸在新兴应用领域的使用,打开成长空间。 盈利预测和投资评级。公司是国内乳酸生产龙头,布局聚乳酸全产业链,拥有显著的技术和规模优势,禁塑令下PLA成长空间巨大。预计公司2020-2022年EPS分别为1.41、2.14和3.07元/股,对应PE分别为72.14、47.58和33.15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项目推进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下游市场开拓不及预期;竞争对手扩产;新型生物基材料对化学合成材料替代进程的不确定性;产品价格波动的风险。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2 转到 页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