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周新明

财通证券

研究方向:

联系方式:

工作经历: 登记编号:S0160523120001,曾就职于国泰君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方正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安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华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东吴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0日
短线
0%
(--)
60日
中线
0%
(--)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3/17 转到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药康生物 2022-06-06 24.68 -- -- 32.28 30.79%
35.15 42.42%
详细
高速发展的模式动物领跑者:药康生物为全球客户提供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商品化小鼠模型,同时开展模型定制、定制繁育、功能药效分析等一站式服务,成立以来发展迅速,核心管理层具备深厚产业背景。2021年营收3.94亿元,2018-2021年CAGR达95.17%;归母净利润1.25亿元,2019-2021年CAGR达89.63%。我们认为公司的成长逻辑主要在于①模式动物行业景气度持续提升,支持公司动物模型业务高速增长;②功能药效CRO服务高速成长,2018-2021年营收CAGR高达171%;③海外业务发展前景乐观。2022-2024年公司营收复合增速有望超过40%。 模式动物赛道迅速扩容,三条路径打开发展空间:模式动物是生命科学研究与新药研发的刚需产品,从供给端来讲,Crispr/Cas9等基因编辑技术取得突破,模式动物品类日趋丰富,供给创造需求;从需求端来讲,生命科学研发投入持续增长,且在新药研发中模式动物能将临床试验风险有效前置,靶向与免疫治疗迅速发展势必带来更多需求。2019年全球动物模型市场规模146亿美元,中国为4亿美元,2019-2024年CAGR分别为9.2%/28.1%。虽然中国市场较小,但模式动物需求旺盛,市场处于快速扩容阶段;同时临床前CRO服务为模式动物企业的重要拓展方向;此外,国内模式动物企业品系数量已经领先全球,国产替代与产品出海具备更乐观的前景。因而从模式动物本身需求、CRO服务、海外市场三条路径来看,我们认为行业具备广阔的发展空间,远未达到天花板。 国内模式动物龙头,海外拓展未来可期:药康生物与南京生物研究院一脉相承,团队在国内较早进入模式动物领域,专业技术与模型开发效率领先行业。公司现有小鼠品系22000余种,SPF小鼠笼位22万+,无菌小鼠笼位2000+,产能规模为国内最大。商品化小鼠模型销售为公司优势业务,2021年营收2.53亿元,2018-2021年CAGR达97.4%。其中“斑点鼠”计划将定制化模型转为提前储备的标准化模型,目前已完成近20000种品系,具备广阔空间;人源化模型与功能药效业务均快速发展。此外,公司与UC Davis及Charles River展开合作积极开拓海外市场,进一步打开发展空间。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药康生物为国内模式动物龙头,我们预计2022-2024年营收分别为5.64/7.99/11.30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78/2.52/3.59亿元;当前股价对应估值分别为56×、39×和28×。考虑到行业的快速增长与公司的竞争优势,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海外市场拓展不及预期;技术授权与更新迭代风险;下游景气度下降风险等。
诺唯赞 2022-05-10 74.98 -- -- 82.57 10.12%
90.00 20.03%
详细
从分子试剂走向生命科学全产业,业绩增长迅速:诺唯赞从分子试剂科研市场起家,现有生命科学、体外诊断、生物医药三大事业部。公司近年业绩增长迅速,2021年营收18.69亿元(+19.44%,括号内为同比,下同),其中新冠业务营收11.49亿元(-3.25%);非新冠业务营收7.19亿元(+91%),2017-2021年CAGR为59.2%;2021年归母净利润6.78亿元(-17.46%),常规业务有望保持50%增长。我们认为公司在分子试剂领域优势明显,壁垒不断加厚,同时业务具备较强延展性,新拓展业务具备布局优势与广阔空间,平台型生命科学服务公司雏形已现。生物试剂为公司业务拓展基石:公司生物试剂业务2021年营收13.39亿元(+34.3%),其中新冠相关8.06亿元(+21%),常规业务5.33亿元(+66%),2017-2021年CAGR为51.9%。 公司生物试剂应用场景主要包括生物科研、体外诊断原料、高通量测序,在分子试剂领域具备深厚的底层技术,酶产品持续进化迭代维持行业竞争力,研发人员与研发投入均领先行业,核心产品性能可媲美进口品牌,SKU数量已达800种,我们预计每年仍会新增100-150种。受益于行业高景气与广阔的国产替代空间以及公司的深厚积累,我们预计公司生物试剂业务在2022-2024年将分别营收13.8/15.1/18.0亿元。POCT原料自产,试剂、设备一体化布局:公司2016年进入体外诊断领域,销售POCT终端试剂,2021年营收4.24亿元(-24.4%),其中新冠相关营收3.44亿元(-34%),常规业务营收0.89亿元(+104%),2018-2021年CAGR为131%。公司POCT产品开发聚焦于进口垄断的稀缺指标检测试剂,且核心原料均可自产,低成本、响应迅速、供应链安全可靠。同时抗原检测试剂盒国内获批,将带来短期弹性增量;此外公司试剂与设备一体化布局,POCT诊断设备2021年营收944万元(+267%)。业务具备较强延展性,生物医药带来弹性空间。公司2019年成立生物医药事业部,主要业务包括药企研发试剂、mRNA疫苗/抗体药原料、疫苗CRO,2021年共营收0.97亿元,其中疫苗原料与CRO服务尚处于市场培育初期,我们认为存在较大的弹性空间;此外,公司积极进行业务横向布局,与ThermoFisher相比,平台型公司雏形已现,外加海外市场有望借助新冠产品进一步开拓,为公司进一步打开成长空间。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公司非新冠业务增长迅速,新冠业务带来额外增量,因此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28.62亿元,25.64亿元和26.99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9.50/7.95/9.58亿元;当前股价对应估值分别为33×、39×和33×。考虑到公司三大事业部的快速发展以及良好的业务延展性,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风险提示:新冠业务营收下滑;新业务拓展不及预期;市场竞争加剧等。
海尔生物 2022-05-02 57.84 -- -- 79.00 35.67%
80.50 39.18%
详细
事件: 2022年 4月 28日晚海尔生物发布 2022年一季度报告,公司实现营收 5.63亿元,同比增长 36.22%;归母净利润 1.14亿元,同比减少72.96%;扣非归母净利润 1.01亿元,同比增长 7.53%。同口径扣除 Mesa股权收益及股权激励费用影响,公司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 37.70%,扣非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 45.12%。 业绩持续保持高增长。 分应用场景来看, 公司采取了新的划分标准,公司生命科学业务(包括样本自动化与智慧实验室)营收 2.7亿元,同比增长 46.78%,医疗创新业务(包括智慧公卫、智慧用血与数字医院)营收 2.91亿元,同比增长 27.39%。公司物联网业务营收 1.99亿元同比增长 88%,营收占比进一步提升至 35.33%;分区域来看,公司国内市场营收 3.81亿元同比增长 33.33%,海外市场营收 1.79亿元,同比增长42.18%。此外,公司 2022年 Q1毛利率 50.53%,相较 2021年 Q1优化0.31pct,在上游原材料继续上涨的压力下降本增效显著; 较 2021年 Q1,还原股权激励费用后销售费用率相同比下降 0.64pct,管理费用率同比下降 1.56pct,研发费用率由 9.99%提升至 10.61%。 疫情下风险与挑战并存,全年业绩预期不变。 受一季度疫情影响,公司物联网业务推进相对减缓,但我们认为行业空间与需求没有发生改变,Q1公司样本自动化方案在南方海洋实验室落地,与易邦生物达成合作共同打造国内首个高级别 P3实验室智慧化管理系统;疫苗网在云南、河南等地,血液网在江苏、四川等地均成功实现模式复制,智慧手术室落地东方医院,随着疫情影响减弱,全年仍有望保持高速增长;此外,公司不断拓宽业务场景,抓住疫情机会,新冠疫苗移动接种方案需求仍在,并且随着国内部分省市核酸采样常态化,公司核酸采样舱有望在 Q2贡献可观营收;航空温控集装箱取得适航证完成首飞,有望 2-3年逐步放量; 同时海外业务进一步加速布局,新增渠道网络 49家。总体来看我们认为公司业绩高增长态势不会改变。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 我们认为公司的高速发展态势不变,维持公司2022-2024年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5.96、 7.91、 10.39亿元的预期,当前市值对应 PE 为 39.34、 29.65、 22.58倍, 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业务拓展不及预期,新冠疫情反复,原材料价格上涨等
博腾股份 医药生物 2022-04-29 73.25 -- -- 79.10 7.99%
88.41 20.70%
详细
事件: 公司 2022年第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 14.43亿元(+165.77%,括号内表示同比增速,下同);归母净利润 3.82亿元(+333.53%);扣非归母净利润 3.81亿元(+406.20%);经营性现金流净额 3.34亿元(+839.13%), 业绩超过预期。 2022年 Q1业绩超出预期,各业务板块维持强劲增长: 得益于公司 2022年 2月份披露的新冠小分子重大订单的逐步交付和持续管线拓展, 公司2022年第一季度收入规模创单季历史新高,收入贡献主要来源于原料药 CDMO 业务,该板块业务收入 14.33亿元,同比增长 173%; 两大战略新业务收入实现快速增长,其中制剂 CDMO 业务收入 157万元,同比增长 969%;基因细胞治疗 CDMO业务收入 785万元,同比增长 953%。 核心业务将维持公司未来大盘,两大战略新业务为未来业绩增长带来新动力。 漏斗样服务产品管线效应初显, 在手订单充足: 2022年 Q1公司签单客户数 230家,已签订单产品数 347个(不含美国子公司 J-STAR),同比增长 26%。 当期实现销售产品数 158个,同比增长 8%,其中临床二期及以前产品 98个,临床三期产品 18个,新药申请及上市阶段 42个。 团队规模扩大和产能逐步释放为公司未来业绩高速增长奠定基石: 2022年 Q1公司员工总数达到 4,158人,较 2021年底增长 10%,较 2021年同期增长 46%。 重庆长寿原料药 CDMO 生产基地 142.6立方米和江西宜春生产基地 300立方米产能在建,计划 2023年投产;重庆两江新区制剂生产基地 21,978平米在建,计划 2022年 Q4建成投产;江苏苏州细胞基因治疗二期项目 16,000平米产业化基地在建,计划 2022年 Q4建成投产。 公司 2022年 3月完成对凯惠药业的收购,随着进一步的整合,将进一步补充公司研发与产能实力。 公司 3大业务板块产能释放加速,为公司未来高速发展奠定基础。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 由于公司 2022年 Q1业绩超出我们预期, 相较此前 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 13.45/14.52/17.74亿元的预测, 我们预测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为 14.78/15.08/17.74亿元, 对应 2022-2024年PE 分别为 26.21/25.69/21.84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环保政策收紧;成本向下游传导不及预期;新产品审批和放量不及预期; CDMO 业务不及预期;新业务不及预期;汇兑损益风险。
司太立 医药生物 2022-04-27 27.56 -- -- 35.69 29.50%
35.69 29.50%
详细
事件:公司公布2021年报,全年实现营收20.00亿元(+,括号内为同比增速,下同);归母净利润3.24亿元(+);扣非归母净利润3.08亿元(+);经营性现金流净额5.09亿元(+)。公司同时公布2022一季报,2022Q1实现营收5.17亿元(+42.08%);归母净利润8024万元(+),业绩基本符合预期。短期利差扩大,长期龙头地位加固:公司造影剂业务2021年实现营收17.43亿元(+),受益于医院端业务恢复和制剂集采放量,保持高增速。短期看,公司原料药年初提价,且上游碘原料话语权优势明显,业绩有望从Q1-Q4逐季度提升。长期看,公司加深与原研GE合作,碘造影剂原料药竞争格局持续优化,公司国产龙头地位牢固;且公司在钆造影剂、超声造影剂方面均有布局,打通造影剂平台,实现加速成长。 制剂业务2021年初显弹性,2022年加速放量:公司凭借一体化的合成和成本优势,制剂获批后快速进入集采;碘海醇和碘克沙醇注射液在2021年2月执标山东集采,在10月开始执标第五批国采;约定量是每年200万瓶,执标金额约1.9亿元,按此前经验推测,实际执标量为中标量的2倍左右,2022年有望执标3-400万瓶,实际贡献收入有望在4亿元左右,将为2022年带来大额增量收入。后续丰富管线衔接,公司2021年完成碘美普尔和碘佛醇注射液发补材料递交和现场检查,12月提交钆贝葡胺注射液,不断丰富制剂管线,大好长期放量基础。CDMO将是公司下阶段重点之一,新冠订单提供业绩弹性:公司2021年实现CDMO业务4502亿元(+)。江西司太立在小分子新冠药物上,近期有明显进展,已实现绕开卡龙生产54-9的技术,有望贡献显著弹性;从2022年开始,以感染类品种为重点的CDMO第二成长曲线逐步显现。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考虑到2022年上海疫情和出海物流影响,我们将2022-2023年归母净利润从5.54/7.24亿元调整至5.03/6.87亿元,预计2024年归母净利润为8.86亿元,当前估值对应2022-2024年PE估值为18/14/10倍,维持“买入”评级。风险提示:EHS风险;行业竞争加剧风险;原料药价格上涨风险。
美诺华 医药生物 2022-04-27 35.61 -- -- 37.93 6.52%
37.93 6.52%
详细
事件:公司公布2021年报,全年实现营收12.58亿元(+5.43%);归母净利润1.43亿元(-8.62%);扣非归母净利润1.26亿元(+56.46%)。公司同时公布2022一季报,2022Q1实现营收5.00亿元(+47.86%);归母净利润1.15亿元(+128.94%),Q1业绩超预期增长。 CDMO业务翻倍增长,22年默沙东订单将开始交付::CDMO业务2021年实现收入2.65亿元(+118.3%),实现翻倍增长。公司2021年与默沙东在宠物药、兽药、动物保健领域签订了十年期CDMO战略合作协议,截至2021年底,第一期9个项目均逐步完成技术转移,商业化在即。 我们认为与默沙东的合作对公司CDMO新业务有深远影响,将不断提升公司技术能力、项目管理能力和交付能力,CDMO未来有望带动公司业绩快速增长。 依托技术成本优势+集采快速打开制剂业务空间::制剂业务2021年实现收入1.53亿元(+103.6%),公司依托技术和成本优势,快速入围集采,业绩快速放量。2021年公司培哚普利叔丁胺片、普瑞巴林胶囊中标第四批全国集采后快速放量;阿托伐他汀钙片、氯沙坦钾片、赖诺普利片中标广东13省联合集采、江苏区域、山东区域集采。品种获批方面,2021年瑞舒伐他汀钙片、阿托伐他汀钙片、氯沙坦钾片获批上市;2022年4月阿哌沙班片、异烟肼片获批上市。研发管线方面,公司共有缬沙坦氢氯噻嗪片、利伐沙班片、维格列汀片等8个产品处于CDE审评中;有缬沙坦氨氯地平片、恩格列净片等8个产品在BE阶段,另有30多个产品在研。丰富的研发和申报管线为公司制剂业务长期放量打好基础。 新冠订单提供业绩弹性,SM1/SM2已吨级供应:公司已实现生产奈玛特韦所需关键中间体SM1/SM2的商业化吨级交付。目前SM1/SM2产能最高可达15-20吨/月,且在建210吨新产能有望2022年底建成。目前SM1/SM2供不应求,未来MPP将带来的巨大中间体需求,为公司提供持续业绩增量。其他品种上,公司还具备VV116相关中间体的成熟工艺技术,对应百吨产能;且公司已储备多款海内外在研3CL蛋白靶点新冠特效药的中间体/原料药合成工艺,并与研发企业积极合作。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考虑到疫情和全球原材料涨价的预期,我们将给公司2022-2023年归母净利润从3.46/4.51亿元调整为2.96/4.20亿元,预计2024年归母净利润为5.59亿元,当前市值对应2022-2024年PE估值为23/16/12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制剂申报进度不及预期,CDMO订单交付不及预期等。
同和药业 医药生物 2022-04-25 13.39 -- -- 26.10 94.92%
26.10 94.92%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1年报,2021全年实现营业收入5.92亿元(+35.99%,括号内为同比增速,下同;归母净利润8112万元(+;扣非归母净利润7919万元(+,经营性现金流净额1.31亿元(+)。 内销放量情况良好,CDMO业务保持高增速:分业务看,2021年受到原材料涨价、人民币升值、出口运输等不利因素影响,且加巴喷丁技改后处于放量期,净利润增速低于收入增速,业绩总体符合预期。公司2021年国内销售1.82亿元(+),受益于塞来昔布和替格瑞洛国内快速放量,内销收入占比达,实现海内外双线销售。CMO/CDMO业务实现营收9044万元(+),高增速来自于3个中间体项目放量,此外有多个品种快速推进中。公司新产品管线有序推进,是长期业绩的基石:公司17个储备新品种开始陆续获批,其中1)塞来昔布2020年7月CDE获批;2)替格瑞洛2021年3月CDE获批,2022年1月韩国完成注册;3)利伐沙班2022年3月CDE获批。新产品注册上,公司将在2022年海外跟进2个产品CEP注册,1个产品欧洲ASMF注册,4个产品韩国注册;国内将提交4个注册。随着17个储备品种管线专利逐渐到期,公司管线注册情况良好,匹配产能增长,带来业绩高增速。产能加速释放,快速匹配订单增长:公司可转债项目二厂区1期工程有序推进,4个车间2022上半年开始试生产和稳定性验证,有望2021年底或2022年初转固投产。 介于公司饱满的订单情况,二厂区2期7个车间在2022年开始建设,由于二厂区基础设施已建设完成,2期项目建设更快,我们预计将在2023年底完成建设。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考虑到全球海运紧张和国内疫情导致的公路、港口效率降低影响,我们将2022-2023年归母净利润预期从1.51/2.61亿元更改为1.31/2.5亿元,预计2024年归母净利润为3.29亿元,当前市值对应2022-2024年P/E估值分别为33X/17X/13X;基于公司原料药新品快速放量和CDMO业务将进入爆发期,维持“买入”评级。风险提示:环保政策收紧;成本向下游传导不及预期;新产品审批和放量不及预期等。
新产业 医药生物 2022-04-25 35.99 -- -- 42.56 18.26%
47.40 31.70%
详细
事件: 公司发布 2021年报,2021全年实现营业收入 25.45亿元(-15.97%,括号内为同比,下同);归母净利润 9.74亿元(+3.68%);扣非归母净利润 8.83亿元(+3.06%),经营性现金流净额 7.73亿元(-20.83%)。公司同时公布一季报, 2022Q1实现收入 7.43亿元(+39.53%);净利润 2.86亿元(+98.17%), 2022年业绩快速恢复。 国内保持快速恢复,海外继续加速拓展: 公司 2021年国内实现收入 17.79亿元(+30%),实现新装机 1673台(+22%),其中 X8装机 601台(+48%),实行新销售策略后 X8等大型机销售明显加速,大型机销售占比达 51%; 累计装机超 9800台(+21%);服务三级医院 1290家,三甲覆盖率发到52%;在疫情干扰的情况下医院端拓展情况良好。海外方面,公司战略转型,减少新冠业务的同时依托疫情带来的装机需求+搭建海外销售渠道,加速突破常规业务,其中印度成为海外首个收入破亿元国家。 2021年海外业务实现收入 4.68亿元(-18%),剔除新冠业务后同比+39%,其中常规试剂收入+60%;累计装机超 10800台(+2884台, +36%)。 业绩逐季度加速恢复,盈利能力大幅回升: 随着疫情影响的减轻,2022Q1公司业绩超预期恢复,完成 1648台全自动发光仪器销售,其中X8销售 148台,公司高端机型 X8销售占比逐渐提升,且三甲医院覆盖率达到 54.11%。公司盈利能力在从 2021Q4开始大幅回暖,随着设备销售策略的改变且疫情影响减小, 2022Q1毛利率提升 1.12pct 至 72.11%; 受益于股权激励费用减少, 2022Q1净利润同比增长 9.94pct 至 41.53%。 研发投入持续加码,试剂管线释放节奏良好: 公司 2021年研发投入 2.15亿元(+42%);完成 10款产品获批上市,其中 9款为化学发光试剂,不断加大公司检测范围广的优势,累计获批 145个化学发光试剂项目,61个生化试剂注册证,是国产覆盖范围最广的企业之一。设备方面,公司加速新款中型设备 MAGLUMI X6的研发注册,持续开发生化分析仪和免疫生化流水线。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 我们预计 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3.6/18.0/23.1亿元, 增速分别为 40%/32%/29%,当前市值对应 PE 分别为 21/16/12倍,公司海内外业绩均保持强劲动能,短期看集采暂无扩面风险且集采试点未影响出厂价,看好公司长期成长性, 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海外销售不及预期;竞争激烈导致价格下降;带量采购等政策风险。
博瑞医药 2022-04-22 22.18 -- -- 22.98 3.61%
25.53 15.10%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1年年报,2021全年实现营收10.52亿元(+34.00%,括号内为同比增速,下同);归母净利润2.44亿元(+43.60%);扣非归母净利润2.24亿元(+42.71%);经营性现金流净额1.76亿元(+13.28%)。 原料药多管线落地放量,业绩动能强劲:公司2021年原料药实现收入8.78亿元(+38.5%),毛利率为53.6%(+4.9pct),多款高附加值品种上市放量,原料药业务结构改善;其中1)米卡芬净钠关联客户在欧美和日本市场上市后快速放量,2021年收入同比增长103.3%,毛利率76.2%;2)阿尼芬净制剂上市后放量带动原料药收入同比增加56.7%,毛利率73.0%;3)黄达肝葵钠受益于在印度和欧洲获批治疗新冠重症患者的高凝血状态,原料药收入同比增长243.6%,毛利率为59.0%;4)恩替卡韦原料药受益于集采放量、卡泊芬净原料药受益于下游客户制剂申请,均保持稳定增长。制剂业务方面,2021年注射用米卡芬净钠通过一致性评价,奥司他韦胶囊获批生产,恩替卡韦在印尼获批上市,2021年制剂收入4959万元(+37.1%),保持稳定推进。海外权益分成收入5458万元(-17.6%),下滑主要因为对应品种竞争加剧。技术收入6778万元(+44.2%),受益于多个技术服务订单完成里程碑支付,且ADC药物技术开客户需求良好。 高壁垒研发型原料药企业,不断加大研发实力:公司2021年研发投入1.73亿元(+23.04%),研发费用率达到16.47%。公司加强PDC耦联、非生物大分子、吸入制剂等技术平台建设;2021年长效多肽靶向偶联药物BGC0228获批IND,进入临床I期,多肽类降糖药BGM0504、小分子药物BGC1201处于临床前阶段;2类新药硫酸阿托品滴眼液已申报临床,秋水仙碱外用贴剂完成药学研究,此外仍有蔗糖铁注射液、沙美特罗替卡松干粉吸入剂、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等管线,研发实力卓越。 产能加速投放,提供业绩高增速基础:公司泰兴原料药和制剂一期项目设计产能3450kg,主要芬净类、恩替卡韦等原料药,已于2021年1月封顶,进入设备验证阶段。山东博瑞原料药一期项目设计产能1600kg,主要生产甾体、肿瘤和呼吸系统药物原料药,截至2021年底已完成安装进入验证阶段。此外,公司苏州海外高端制剂项目、苏州吸入剂及其他制剂生产基地、生物医药研发中心项目、博瑞印尼项目均顺利推进。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受到疫情和短期原料涨价等因素影响,我们将2022-2023年归母净利润预测由4.21/6.13亿元下调至3.24/4.29亿元,预计2024年归母净利润为5.79亿元,2022-2024年同比增速分别为33%、32%、35%,2022-2024年对应PE估值分别为28X、21X、16X。考虑到公司原料药高壁垒,仿制药和创新药业务发展前景广阔,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制剂放量不及预期;研发进度不及预期;原料药价格波动等。
九洲药业 医药生物 2022-04-21 46.78 -- -- 52.16 11.50%
58.83 25.76%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1年年报,2021全年实现营收40.63亿元(+53.48%,括号内为同比增速,下同);归母净利润6.34亿元(+66.56%);扣非归母净利润5.73亿元(+77.86%);经营性现金流6.78亿元(+69.21%)。 公司同时公布2022年一季报,2022Q1实现收入13.74亿元(+60.46%),归母净利润2.08亿元(+120.13%)。 CDMO业务保持强劲动能,业务结构持续优化:分业务看,2021年公司CDMO业务实现收入23.11亿元(+78.7%),业绩动能强劲且订单饱满。公司2021年承接CDMO项目582个(+32.9%),其中III期和上市项目分别为49个(+22.5%)和20个(+25.0%),项目结构持续优化,且漏斗效应初现,导流效应明显;公司2021年助推客户的1个NDA新药项目通过NMPA原料药现场核查,1个NDA项目获批上市。原料药业务收入13.10亿元(+16.27%),保持稳定增长。 产能是现阶段CDMO企业的核心之一,公司产能释放节奏优秀:2021年公司通过内建+并购的模式,加速产能建设:1)新建台州博瑞新基地2)改造苏州博瑞车间;3)收购Teva杭州工厂,扩充产能的同时深度绑定优质客户。募投的制剂产能四维医药基本完成建设,产能投产在即。 重视研发能力建设,加快制剂等新能力推进:公司2021年研发投入1.88亿元(+65.01%),其中CDMO和制剂研发投入分别为1.01亿(+37.74%)和0.36亿,持续加强连续化、酶催化、氟化学、制剂等公司平台的能力。制剂是公司重点研发领域,公司2021年收购杭州珠联100%股权和南京康川济51%股权,提升小分子创新药能力,加强全流程一站式服务能力。凭借已有的制剂研发平台,截至年报公司已有17个仿制药项目其中新研发糖尿病产品关联客户欧盟上市;制剂产品AED-02缓释片报批ANDA且向NMPA提交申请;制剂产品T2DM-02获NMPA批准上市。2022年公司也将持续推动多肽等新领域的能力建设和项目获取。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公司受益于与Teva的深入合作和辉瑞MPP带来的增量空间,我们将2022-2023年归母净利润预测8.70/11.54亿元上调至9.07/11.97亿元,预计2024年归母净利润为15.63亿元,2022-2024年同比增速分别为43%、32%、31%,2022-2024年对应PE估值分别为43X、32X、25X。考虑到公司CDMO业务不断突破,业绩增长空间大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竞争加剧导致盈利能力下降,诺欣妥放量不及预期,汇兑损益风险等。
博腾股份 医药生物 2022-04-19 84.78 -- -- 85.35 0.67%
88.41 4.28%
详细
战略转型驶入快车道,打通小分子化药全生命周期CDMO 服务平台:公司2017 年由传统“大客户+”战略转向“营销转型、产品升级、发展工艺化学CRO”,实现客户多元化,业务结构上也形成了原料药CRO 向原料药CMO 导流,国外J-Star 业务向国内研发生产基地导流,同时积极发展制剂CDMO 业务,形成了从临床早期研发、临床阶段生产和商业化生产的全生命周期CDMO 业务链条。公司2021 年营收31.05 亿元,同比增长49.87%,2017-2021 年CAGR 为27.25%;归母净利润为5.24 亿元,同比增长61.49%,2017-2021 年CAGR 为48.60%。 全球CDMO 行业持续扩容与产能向国内转移共同驱动行业增长:全球药物研发的高热度为CDMO 行业带来了机遇,2020 年全球CDMO 市场规模为554 亿美元,而国内规模为317 亿元,国内CDMO 市场2021-2025 年CAGR 预计在30%以上;同时由于CDMO 行业具有高科技属性且对研发技术人员高,全球CDMO 产业从欧美地区向具有成本优势的亚太地区转移,中国CDMO 企业受益明显。 化学原料药CDMO 业务高歌猛进:公司已形成全产业链原料药CDMO 服务平台,通过快速整合收购标的与扩建实现业务全球布局。积极投入研发加强“D”端能力,快速扩充产能与人员规模加强“M”端能力,2021 年实现主营业务化学原料药CDMO 同比增长52.5%,业务收入30.69 亿元;同时受益于新冠小分子化学原料药大额订单,公司积极把握产能建设与投放节奏,为后续业务持续增长加码。 新业务制剂CDMO 稳步向前:积极打造“原料药+API+制剂”一体化高价值产业链,2021 年制剂CDMO 业务实现0 的突破,实现营收2,016 万元。 制剂CDMO 平台陆续于2021 年和2022 年投产,接单能力迅速提升,将有望承接原料药CDMO 导流业务。 新业务细胞与基因治疗(CGT)CDMO 拥抱未来:CGT CDMO 尚处于早期发展阶段,属于蓝海赛道,2021 年全球和中国CGT CDMO 市场规模分别为29 亿美元和3 亿美元,2021-2025 年CAGR 分别为36.61%和54.29%,公司布局CGT CDMO,2021 年人员规模快速扩充至294 人并获得1.3 亿元订单,CGT CDMO 有望成为公司未来主要增长点。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公司为国内优秀CDMO 标的,行业具备高景气发展,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 年营收分别为73.15 亿元,84.07 亿元,103.50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3.45 亿元,14.52 亿元,17.74 亿元;当前股价对应估值分别为34X,32X,26X,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环保政策收紧;成本向下游传导不及预期;新产品审批和放量不及预期;CDMO 业务不及预期;新业务不及预期;汇兑损益风险。
凯莱英 医药生物 2022-04-01 260.35 -- -- 258.45 -0.73%
258.45 -0.73%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1 年年报,全年实现营业收入46.39 亿元,同比+47.28%;归母净利润10.69 亿元,同比+48.08%;扣非归母净利润9.35 亿元,同比+45.22%;业绩靠近此前业绩预告上限。 业绩符合预期,新老业务均保持高增速:剔除汇率影响后,公司预计全年收入同比+56.13%,Q4 收入同比+66.61%,业绩在高基数下维持高增速。分业务看,小分子业务订单强劲增长,随着产能持续放量,业务动能强,2021年小分子收入42.38 亿元,同比+46%,剔除汇率影响后+55%,其中Q4 受益于新冠订单,同比+60%。考虑到新冠订单主要在2022 年交付,我们预计小分子业务在2022 全年将维持Q4 高增速。新业务保持强劲动能,2021 年收入3.98 亿元,同比+67%;其中大分子、制剂、临床研究服业务分别+42.48%、+80.33%、+83.71%。公司快速拓展化学大分子、寡核苷酸、多肽以及制剂 CDMO 等领域,打开未来成长空间。 在手订单饱满,小分子业务漏斗效应显著:小分子业务确认收入的项目328个,临床阶段项目290 个,其中临床Ⅲ期项目55 个,商业化阶段项目38个,III 期和商业化项目同比+26%,随着漏斗效应显现,项目结构进一步优化。新兴业务方面,大分子业务开发新客户14 家,承接新项目23 个,推进到II 期后的项目超20 个;制剂业务承接API+制剂项目40 个;临床研究板块新增签署150 余个项目合同(创新药70 个人,细胞治疗药物30 个,肿瘤、免疫、抗感染&传染类项目60 余个)。公司2021 年底在手订单18.98亿美元,同比增加320%,充沛的在手订单是未来业绩的重要保障。 产能持续加速建设,是未来业绩高增速的重要基石:小分子方面,敦化产区预计2022 上半年交付1000m3产能;敦化、天津、长三角地区全年预计新增产能超2000m3;部分车间将完成升级改造,加大连续性反应、酶催化等公司优势技术的应用,提升现有产能的效率。新兴业务方面,公司推进小核酸药物公斤级产能和生物药研发中心的建设,上海奉贤生物大分子中试和商业化生产基地项目首期工程于2022 年初启动建设,完成后将提供抗体原液商业化产能16,000L,水针/粉针灌装生产线。此外公司预计新增ADC 偶联原液1500L 产能和灌装线。制剂方面,公司新建喷雾干燥车间投产,提供200 吨有机溶剂处理量,滴眼液车间投入GMP 使用,年产能可以达到1,000 万支。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考虑到公司新兴业务超预期放量叠加新冠业务提供的业绩增量,我们将2022-2023 年公司归母净利润由26.02/28.52 亿元调整为26.2/29.4 亿元;我们预计2024 年净利润为36.7 亿元,当前市值对应2022-2024 年PE 分别为38/34/27 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订单交付不及预期,新业务拓展不及预期,汇兑损益风险等。
药明康德 医药生物 2022-03-29 108.92 -- -- 114.33 4.45%
113.76 4.44%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 2021年年报,2021全年实现营收 229.02亿元(+38.5%,括号内为同比增速,下同);归母净利润 50.97亿元(+72.19%);扣非归母净利润 40.64亿元(+70.38%);经营性现金流 45.89亿元(+15.49%);核心业绩指标经调整的 nonIFRS 归母净利润 51.31亿元(+41.08%)。 各业务板块均保持稳定增长,新业务加速放量。分季度看,公司 2021年 Q4单季度营收 63.81亿元(+35.2%),经调整 non-IFRS 归母净利润 13.2亿元(+21.4%),业绩略超市场预期。分业务看,2021年公司化学业务实现营收 140.87亿元(+46.93%,其中小分子药物发现+43.24%,工艺研发和生产+49.94%),考虑到新冠订单,预计2022年增速相较 2021年还将翻番;测试业务实现营收 45.25亿元(+38.03%);生物学业务实现营收 19.85亿元(+30.05%);细胞及基因疗法 CTDMO 业务实现营收10.26亿元(-2.79%),中国区同比增长 87%;国内新药研发服务部实现营收 12.51亿元(+17.47%)。公司主要业绩驱动力来自化学业务以及高速增长的测试业务等领域,公司持续建设“一体化,端到端”CRDMO 业务,订单需求旺盛。2021年全年新增客户 1660余家,活跃客户超过 5700家,前十大客户保留率 100%,老客户收入占比达到 93%,客户长尾效应明显。 新业务不断实现突破,助力公司未来高速发展。化学业务方面,2021年 CRDMO 管线新增 732个分子,全年共 1666个分子,其中商业化 42个,III 期阶段 49个,99个为寡核苷酸和多肽药物项目;测试业务方面,截至 2021年底,公司拥有 11万平米实验室,预计 2023年增至 16.5万平米,动物房预计从 2021年的 450间增长至2023年的 750间;生物学业务与化学业务协同效应显著,同时使用 WuXi Chemistry与 WuXi Biology 的客户比例大于 70%;细胞基因治疗方面,2021年共有临床前与I 期项目 53个,II 期项目 8个,III 期项目 11个,4个项目即将递交上市申请,有望于 2022-2023年迎来商业化 CGT CDMO 项目,为公司贡献业绩弹性;DDSU 业务共有 232个项目进行中,其中 1个项目处于 NDA 阶段,3个项目处于临床 III 期。 公司业绩多点开花,未来有望在新兴业务方面继续引领行业,为业绩高增长打下坚实基础。 外延收购+产能建设不断推进,产能稳定持续释放。2021年公司完成常州二期、泰兴、无锡口服和无菌灌装制剂工厂等产能的投产,并完成了常熟工厂的建设,同时加速推进常州三期、泰兴一期、美国特拉华州等设施的建设。2021年 8月 3日公司完成了对百时美施贵宝位于瑞士库威的制剂生产基地的收购,并已于 7月开始并表,成为欧洲地区第一个生产基地;2021年 9月 24日完成美国特拉华州的土地收购,做好产能扩张储备。高资本支出+外延收购下,公司产能扩张明显,为未来业绩增长提供充分动能。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考虑到新冠大订单和新业务快速放量,我们维持 2022-2023年归母净利润预测 86.33和 104.06亿元,预计 2024年归母净利润 132.21亿元;当前市值对应 2022-2024年 PE 分别为 38/31/25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产能扩张不及预期,汇兑损益风险等。
海尔生物 2022-03-25 74.20 -- -- 75.68 1.99%
79.79 7.53%
详细
深耕低温存储,业绩高速增长: 海尔生物是一家始于低温存储、基于物联网平台转型的生物科技综合解决方案服务商, 2005年率先突破国外垄断,现已成为国内低温存储龙头以及国际市场的重要参与者。 公司业绩维持较高增速, 2021年营收 21.26亿元(+51.63%,括号内为同比增速,下同),归母净利润 8.18亿元(+114.81%),扣非归母净利润 4.18亿元(+32.97%), 2016-2021年复合增长率分别为 34.55%, 46.03%,30.01%。 2020年公司毛利率为 50.47%,较为平稳;净利率由 2017年的9.72%提升至 27.17%,盈利能力逐步增强。 下游应用场景多元化,各细分领域市占率领先: ①样本安全为公司最大业务, 2021H1营收 3.84亿元(+35.4%), 受益于国内样本库建设,有望稳健增长; ②疫苗安全 2021H1营收 1.61亿元(+5.5%), 前三季度同比增长 70.0%。 新冠及 mRNA 疫苗为存储设备带来新增量, 太阳能疫苗安全产品连续中标联合国项目,在 78个国家累计装机量已超过 15万套; ③血液安全 2021H1营收 0.96亿元(+432.1%), 2021年 4月公司在青岛落地全球首个智慧城市血液网且在 9月中标宜昌血液网项目, 收购子公司重庆三大伟业整合良好, 外加十四五规划有望加速国内采浆站建设,业绩有望继续高速增长。 ④药品及试剂安全 2021H1营收 2.67亿元(+98.3%),十四五规划全面推进社区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外加生物制药市场的蓬勃发展,公司药品安全业务有望长期稳定增长。 物联网与非存储业务打开发展空间,国际市场前景广阔: 四大场景物联网解决方案是公司业绩高增长主要来源, 2021年前三季度营收 4.36亿元(+155.5%),占整体营收比重已达 28.7%, 2018-2020年的复合增速为 197.4%, 有望继续保持高两位数增长。生物安全柜 2020年营收 1.43亿元(+163.2%),二氧化碳培养箱、离心机等其他新品推出次年即达到千万预期,为公司打开横向发展空间。海外市场 2021年前三季度营收 3.91亿元(+32.8%),公司竞争力已居于前列,覆盖客户不断拓宽,当地化布局网络不断深化,长期发展前景值得期待。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 公司为生物安全领域的全球龙头, 我们预计公司2021-2023年的营业收入分别为 21.3亿元, 27.6亿元和 34.9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8.18亿元, 5.77亿元和 7.71亿元; 当前股价对应估值分别为 29×、 41×和 31×。考虑到公司物联网业务与生命科学业务的快速发展, 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新冠疫情影响; 海外项目波动性;新业务拓展不及预期等。
百诚医药 医药生物 2022-03-16 77.90 -- -- 90.18 15.76%
90.18 15.76%
详细
事件:公司2021年实现营业收入3.74亿元(+80.61%,括号内表示同比增速,下同);归母净利润1.11亿元(+93.52%);扣非归母净利润1.03亿元(+87.54%);经营性现金流净额1.45亿元(+167.52%)。单Q4季度公司营收1.52亿元(+85.52%),归母净利润0.47亿元(+27.53%)。 公司业绩超预期,高毛利业务占比提升。CRO业务是公司收入的主要来源,2021年实现营收3.65亿元(+76.07%),占主营业务收入的97.49%。公司进一步完善业务布局,CDMO业务实现营收940万元。公司业务结构优化带来盈利能力提升,研发技术成果转化业务实现营收1.06亿元,占总营收的28.28%,较去年同期提高1.83pct,毛利率为71.96%;权益分成实现营收3217万元,占总营收的8.59%,毛利率高达100%,高毛利的自主立项及权益分成项目提高了公司利润空间。 在手订单充足,承接订单能力不断提升。截至2021年底,公司在手订单8.93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60%;新增订单8.08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幅较大,充足的订单为公司业绩增长提供保障。截至2021年底,公司员工人数扩增至765人,其中研发人员550人,同比增长47%,占总人数的74%;公司加快推进总部及研发中心项目的建设,公司预计2023年中交付投入使用,届时新建成的实验室及办公区将达7.39万平米,较当前1.8万平米有大幅提升,公司将具备充足的实验室和研发人员满足客户研发订单的需求。 项目储备丰富,后续业绩增长潜力大。2021年公司研发投入0.81亿元(+ 142%)。不同于其他公司,百诚医药的研发费用可以视作公司资产,在合适节点转让后会转化为公司收入。截至2022年3月14日,公司已经立项尚未转化的自主研发项目250余项,其中,自主研发创新药BIOS-0618目前已获得临床试验批准通知书。公司拥有销售权益分成的研发项目达到33项,其中,与花园药业联合投资的缬沙坦氨氯地平片项目在2021年度获得权益分成3217万元。权益分成项目在分成收入阶段无成本支出,有望为公司业绩带来持续增长。 CDMO业务拓展为公司带来长期增量。截至2021年底,浙江赛默已投入使用的厂房面积达8.92万平米,建成药品研发生产线12条。2021年下半年,浙江赛默的CDMO业务对外实现收入940万元,对内为公司的57个受托研发项目提供CDMO服务。赛默金西项目使公司具备接受客户委托药品生产的能力,有利于公司CRO业务和CDMO业务双向拓展,为公司业绩带来长期增长。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由于公司在手订单充足,项目储备丰富,盈利能力强,我们将公司2022-2023年的归母净利润由1.95、3.07亿元上调至2.16、3.14亿元,当前市值对应PE为42、29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法规依从性和合规性风险,人才招募风险,市场竞争风险,原材料供应风险,新业务拓展风险,新冠疫情及其他不可抗力风险等。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3/17 转到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