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陈博

国海证券

研究方向:

联系方式:

工作经历: 证书编号:S0350518010001...>>

20日
短线
60日
中线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14 转到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濮阳惠成 基础化工业 2019-06-06 13.08 -- -- 15.44 18.04%
16.39 25.31%
详细
顺酐酸酐衍生物龙头,OLED业务放量,业绩稳绩增长。公司拥有国内最大的顺酐酸酐衍生物产能3万吨,主要产品包括四氢苯酐、六氢苯酐、甲基四氢苯酐、甲基六氢苯酐、纳迪克酸酐等,其中纳迪克酸酐打破海外技术垄断,国内独家供应。公司功能材料中间体近年来快速放量,特别是以芴、咔唑、有机磷为代表的OLED材料。 2018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36亿元,同比+17.55%,其中,芴类材料4571.6万元,同比+91.6%,其他类(含咔唑、有机磷)1.42亿元,同比+24.7%;2018年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1.06亿元。2019年1季度,公司实现营收1.83亿元,同比+19.66%,实现归母净利润2906.8万元,同比+35.6%。 3000吨氢化双酚A和1000吨电子化学品即将投产,助力业绩增长。公司前期募投项目中的氧化双酚A和电子化学品项目基本完成建设,预期在2019年底之前投产。1)氢化双酚A的市场主要在欧美,全球供应主要是日本企业新日本理化株式会社和丸善石油化学株式会社,公司项目投产后将打破日本的垄断;2)1000吨电子化学品包括:有机磷35吨、芴15吨、咔唑10吨、降冰片烯15吨、噻吩类5吨、酸酐衍生物类10吨,氧化钠迪克酸酐及氢化甲基纳迪克酸酐910吨,产品批次小、利润高,预期将快速投产为公司贡献业绩。此外,公司顺酐酸酐产品供不应求,预期2020年新建1万吨产能。 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京东方及集成电路大基金间接持股,利好公司长期发展。2018年和2019年Q1,公司研发费用分别为5295.46万元和1336.4万元,同比+18.2%和+83.05%。截止2019年1季度,北京芯动能、民权中证分别持有公司2.32%和1.06%的股权,北京芯动能股东方包括京东方及国家集成电路大基金,民权中证国投股东方包括郑州市国资委,民权县财政局。在政府信用背书及下游产业资源的支持下,公司的长期发展值得看好。 盈利预测和投资评级: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公司是国内顺酐酸酐衍生物龙头,通过持续的研发投入,OLED业务近年来快速放量,并获得政府和产业基金的支持。我们看好公司的长期发展,预计2019-2021年的EPS为0.51、0.70和0.94元/股,对应的市盈率倍数分别为25.25、18.36和13.68倍。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原料价格波动,下游需求不及预期,OLED材料技术变更风险,安全和环保生产风险。
奥克股份 基础化工业 2019-05-27 6.80 -- -- 7.03 3.38%
7.03 3.38%
详细
公司深耕环氧乙烷行业,已成为环氧乙烷及衍生精细化工行业领军者,并完成全国布局,实现“战略统筹+区域深耕”经营模式。公司主要从事环氧乙烷生产及其衍生精细化产品,目前形成聚乙二醇、高性能混凝土减水聚醚单体、切割液等系列产品,其中聚羧酸减水剂聚醚市场占有率达到40%,广泛应用于国内高铁、地铁等基础设施建设,并通过“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打开国际市场。公司拥有国际先进和国内最大的五万立方米低温乙烯储罐、国内最大的单套年产20万吨商品环氧乙烷及30万吨乙氧基化装置,并在东北、华东、华南、华中和西南拥有120万吨乙氧基化装置战略布局,形成了从乙烯到环氧、到减水剂聚醚及母液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及其衍生专用化学品的完整产业链,拥有强大的供应保障能力。 公司业绩稳健高质增长。2018年实现营业收入74.49亿元,同比增长30.71%;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3.26亿元,同比增长55.49%。2019Q1实现营业收入14.46亿元,同比增长17.76%,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0.58亿元,同比增长88.63%。2018年公司实现产品总销量70.78万吨,同比增长18.56%。其中:减水剂聚醚单体的销量56.46万吨,同比增长22.62%;营业收入51.26亿元,同比增长26.61%。毛利率提升至12.39%。 公司固载离子液体催化二氧化碳转化制备碳酸二甲酯/乙二醇绿色工艺通过鉴定。由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与江苏奥克合作开发,并于2018年12月通过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鉴定结论是该技术属“世界首创、国际领先”。DMC 项目是公司继续拓展环氧乙烷精深加工领域的新的战略项目,在成本、环保方面优势明显,后期有望进一步扩大规模。 盈利预测和投资评级:基于公司在环氧乙烷及衍生精细化工行业龙头地位,以及基建保持平稳的预期,预计公司2019-2021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65/5.70/6.62亿元,EPS分别为0.68/0.84/0.97元/股,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产品及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风险,基建投资不及预期风险。
万盛股份 基础化工业 2019-05-22 11.51 -- -- 12.87 11.82%
12.87 11.82%
详细
公司是国内磷系阻燃剂龙头企业,受益行业格局重塑及价格回升。阻燃剂作为重要的功能性助剂,能够增加高分子材料耐燃性,主要添加在塑料、橡胶、纤维等高分子材料,广泛应用于航天、汽车、电子、建筑以及家具等领域。磷系阻燃剂是国内三大系列阻燃剂之一,具有低烟、无毒、低卤、无卤等优点。公司专业从事有机磷系阻燃剂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包括聚氨酯阻燃剂(聚氨酯软泡阻燃剂和聚氨酯硬泡阻燃剂)、工程塑料阻燃剂等两大类20多个主要品种,产品远销欧美、日韩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公司分别在美国、香港、欧洲设立全资子公司,客户包括拜耳、陶氏化学、科思创、巴斯夫、SABIC、金发科技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公司现有磷系阻燃剂产能约12万吨,2018年公司阻燃剂业务销售收入达13.84亿元,同比增长39.17%,占总营业收入的比例为79.86%。受近两年苏北化工园区整治、响水天嘉宜3.21事件以及原材料上涨影响,国内阻燃剂行业供应端呈收缩趋势,产品价格总体上行,2018年公司阻燃剂平均售价16192元/吨,同比增长21.30%,预计2019年均价有望继续增长。 全资孙公司大伟助剂特种脂肪胺项目投产,预计全年业绩将有较大增长。由于张家港东沙化工园区关停,全资孙公司大伟助剂自2017年底停产搬迁后,于江苏泰兴精细化工园区新建10万吨/年特种胺项目(包括二甲基癸酰胺、正辛胺、N,N-二甲基环己胺等),其中一期4万吨/年目前已达产。特种胺中正辛胺主要用于染料、颜料、表面活性剂、医药合成中间体等,二甲基癸酰胺主要用作聚氨酯催化剂、润滑剂和溶剂等。2018年大伟助剂因厂区搬迁等因素影响,经营业绩低于预期且无法完成约定的业绩承诺,公司计提商誉减值准备8500万元,同时收回大伟助剂原股东业绩补偿款等6761万元,预计随着大伟助剂生产经营步入正轨,业绩提升后,不再会进行大额商誉减值。 公司控股子公司昇显微电子AMOLED驱动芯片点屏成功,远期存在量产可能。目前昇显微电子处于投入期,尚未实现营业收入,昇显微电子AMOLED驱动芯片项目已完成第一颗芯片的样片制作,并于近日点屏成功,且该项目尚需进行客户验证等工作,虽然正式量产时间尚存在不确定性,但随着各方面工作持续推进以及时机成熟,远期仍有望实现规模化生产。 盈利预测和投资评级:近年来化工园区整治导致阻燃剂行业格局重塑,公司已成为国内磷系阻燃剂行业龙头,且大伟助剂一期建成达产,有望带来业绩提升,我们预计公司2019-2021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53/3.32/3.97亿元,EPS分别为1.00/1.31/1.57元/股,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原材料和产品价格大幅波动风险、产能投放不达预期风险、汇率大幅波动风险。
神马股份 基础化工业 2019-04-30 10.79 -- -- 16.06 10.45%
11.92 10.47%
详细
事件: 公司发布2018年年报,2018年实现营业收入111.53亿元,同比增长4.38%;归母净利润6.50亿元,同比增长867.68%;基本每股收益1.47元/股,同比增长880.00%。归母净利润大幅增加的原因为公司主营产品切片销量及价格较同期大幅上涨,且联营企业河南神马尼龙化工2018年利润较同期大幅增加,公司投资收益达3.12亿元,较同期增加220.63%。 公司发布2019年第一季度季报,2019Q1实现营业收入34.79亿元,同比增长24.42%,环比增长38.50%;归母净利润1.86亿元,同比增长82.23%,环比增长118.82%;基本每股收益0.42元/股,同比增长82.61%,环比增长121.05%。 投资要点: 供需偏紧导致产品价格涨幅较大,公司及联营企业受益,2018年公司业绩大幅提升;2019年价差略有收窄,但盈利同比仍有较大增幅。2016年全球尼龙66产能约320万吨,消费量约270万吨,实际产能利用率约为80%;2017年国内尼龙66切片产能达50.5万吨,产量28.3万吨,表观消费量47.8万吨,进口依存度约为40%。2017年下半年以来包括巴斯夫、英威达、索尔维在内的多家企业的己二腈装置相继遭遇不可抗力。2018年6月,巴斯夫己二胺原料供应商英力士丙烯腈装置遭遇不可抗力停产。2018年7月,全球尼龙66主要生产企业奥升德位于美国弗罗里达州的Pensacola工厂装置起火。这些因素导致尼龙66及其原料供给短时间受影响,价格随之上涨。2018年公司主营产品切片、工业丝及帘子布分别实现销售收入29.98、17.62、21.0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5%、37%、7%,占总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44%、26%、31%。据公司披露,2018年切片、工业丝、帘子布的销售均价分别为2.65、2.56、2.99万元/吨,同比分别增长43%、21%、13%;主要原材料尼龙66盐2018年平均采购价为1.39万元/吨,同比增长10.34%,不及主营产品价格涨幅,价差较同期增大,拉动业绩大幅增长。2019Q1切片、工业丝、帘子布的销售均价分别为2.67、2.95、3.27万元/吨,同比分别增长19.37%、29.77%、21.49%,较2018年均价分别变动0.75%、15.23%、9.36%;主要原材料材料尼龙66盐2019Q1平均采购价为1.64万元/吨,同比增长30.26%,较2018年平均采购价增长17.99%,产品价差略有收窄。另外公司与英威达长期合作,公司原料己二腈量价相对稳定,公司的产品价差同比有所增长,利润增厚,盈利能力显著提升。 公司与控股股东中国平煤神马集团以及下属子公司及联营企业布局尼龙产业链,未来仍有新增产能投放,进一步增强公司盈利能力和国内外市场占有率。公司与控股股东中国平煤神马集团,以及下属子公司及联营企业已经拥有较为完整的尼龙66产业链,包括精苯、己二酸、己二胺和尼龙66盐及下游尼龙66切片、帘子布、工业丝系列产品。公司及参股公司产能情况:公司拥有尼龙66切片产能14万吨/年、工业丝产能约12万吨/年、帘子布产能约8万吨/年;参股公司尼龙化工(49%股权)拥有己二胺14万吨/年、己二酸25万吨/年、尼龙66盐30万吨/年。此外,2018年平顶山神马工程塑料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年产4万吨尼龙66切片项目已投料试车。近一年预计平顶山神马帘子布发展有限公司年产4万吨尼龙66差异化工业丝项目一期(2万吨)和中平神马江苏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年产3万吨尼龙66切片项目将建成投产,合计新增尼龙66产能5万吨/年;河南神马锦纶科技有限公司年产10万吨锦纶6民用丝项目一期(4万吨)近期即将投产;年产4万吨尼龙66差异化工业丝项目二期(2万吨)预计2021年10月建成投产。另外,平顶山神马材料加工有限责任公司(退城进园搬迁改造项目)2万吨/年特种尼龙切片暨尼龙注塑项目已经完成可研。这些项目建成投产后将提升公司盈利能力和市占率。 盈利预测和投资评级:考虑到目前尼龙66产业链供需紧张缓解,价格回落,但公司仍有拟建和在建项目,未来业绩增长仍可期,我们预计公司2019~2021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53/8.93/9.23亿元,每股收益分别为1.70/2.02/2.09元,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原料及产品价格大幅波动风险、生产事故风险、在建拟建项目进度不及预期。
海翔药业 医药生物 2019-04-24 9.51 -- -- 9.58 0.74%
9.58 0.74%
详细
医药和染料双主业发展,盈利能力强。公司主营业务分为医药和染料两大板块。医药板块主要从事特色中间体、原料药及相关制剂的生产与销售,同时提供国际制药CDMO/CMO专业服务。产品涵盖抗感染、心血管类、精神疾病领域、代谢类和免疫类等多个领域。染料板块主要从事环保型活性染料、染料中间体以及颜料中间体的生产和销售,产品以活性艳蓝KN-R型染料为主。2018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7.19亿元(yoy+17.74%),实现归属母公司净利润6.05亿元(yoy+76.79%)。其中,医药板块实现营业收入14.69亿元(yoy+13.24%),实现净利润1.99亿元(yoy+55.13%);染料板块实现销售收入12.50亿元(+23.51%),实现净利润4.06亿元(yoy+89.82%)。 医药产品结构优化,扩大国际定制合作业务。海翔药业医药业务主要是从事特色原料药、制剂的生产和销售以及为国际制药企业提供定制生产、配套研发的服务。公司与国际知名药企都保持良好合作关系,与辉瑞合作十余年,是德国BII在中国唯一的战略合作伙伴。公司培南系列、克林霉素系列、氟苯尼考系列在市场上拥有规模、质量、技术的绝对优势,处于行业龙头地位。2017年公司通过加强内部管理,降本增效,继续巩固克林霉素系列、培南系列等主导产品的市场份额,医药板块盈利能力稳定。 染料产品种类及产量加大拓展,未来成长空间大。海翔药业活性艳蓝KN-R在高端活性染料领域处于龙头地位,对其价格拥有绝对话语权,且下游客户稳定。目前,台州前进一期和二期活性艳蓝KR-N均已投产总产能达到1.5万吨。2018年环保趋严,公司染料产品提价业绩弹性扩大。未来公司将顺应染料产业升级的大趋势,由单一蒽醌系列活性蓝色染料产品向甲臜型活性蓝、含氟活性蓝等10多种活性蓝色染料以及其他色系活性染料和酸性染料产品延伸,有助于提升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同时有利于扩大公司在高端染料细分领域的竞争优势,提升市场份额。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给予“买入”评级。公司通过新产品扩展和产能扩张,实现业绩稳步增长,环保趋严背景下公司产品供不应求。我们认为后市染料提价空间较大,因此上调公司盈利预测,预计2019-2020年EPS为0.91、1.05和1.18元,对应PE10.35、8.99和8.03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医药中间体行业竞争加剧;染料行业环保整治力度低于预期;染料产品价格下行风险;安全和环保生产风险;人民币汇率波动对于公司业绩影响。
泰和新材 基础化工业 2019-04-24 12.11 -- -- 12.20 0.25%
12.14 0.25%
详细
事件: 公司发布2018年年报,2018年实现营业收入21.72亿元,同比增长39.72%;归母净利润1.56亿元,同比增长56.25%;基本每股收益0.26元/股,同比增长62.50%。2018Q4实现营业收入6.02亿元,同比增长102.64%,环比增长4.88%;归母净利润0.15亿元,同比下降50.87%,环比下降63.41%。 公司发布2019Q1季报,实现营业收入6.56亿元,同比增长49.86%,环比8.97%;归母净利润0.41亿元,同比增长14.75%,环比增长173.33%。 投资要点: 氨纶行业仍在整合,有望底部复苏,公司差别化和园区化发展迎来新契机。当前我国氨纶行业整体偏过剩,根据公司年报数据,2018年全国氨纶总产能达到78.6万吨,同比增长约11%;而国内氨纶表观需求量仅58.5万吨,同比增长10%。新增产能多于退出的落后产能,供过于求的问题依然突出,行业利润较同期相比出现下降趋势。2019年,预计国内氨纶产能达到86万吨,表观需求量约64万吨,短期内仍将维持供过于求的局面。但随着环保和园区化政策的不断推进,部分小产能有望加速退出,行业供需趋向平衡。2018年公司氨纶业务带来营收12.38亿元,同比增长30.59%,约占总营收57.00%;但毛利率由2017年10.93%下滑至2.21%,主要是原材料价格涨幅较大以及宁夏越华处于试生产,长调试周期带来高成本,导致2018年公司的氨纶业务出现亏损。公司本部现有氨纶产能4.5万吨/年,公司计划在未来五年推行双基地建设,规划在烟台开发区化工园建设3万吨高附加值的差别化氨纶项目,目前一期1.5万吨/年产能正在建设中;同时,在生产要素价格相对较低的宁夏地区实施低成本扩张策略,积极参与行业重整,规划形成氨纶产能6万吨/年。新园区建设完毕后,公司将关停本部现有4.5万吨/年产能,实现退城入园。预计2019年氨纶原料价格同比有一定的下降,且宁夏越华达产,公司氨纶业务有望实现扭亏为盈。 芳纶下游需求旺盛,未来市场空间广阔,公司作为国内芳纶产业龙头,成功推动业务转型,业绩发展进入快车道。芳纶产品主要应用于防护服装、航空航天、光纤增强、汽车工业等领域。近年来公司逐步拓展下游渠道,在森林防火服、士兵作训服等多个领域取得了进展。目前国内芳纶产能投放有限,且下游需求持续增加,产品供不应求,销售价格呈上涨态势,芳纶市场仍具有广阔的增长空间。公司是国内首家实现芳纶量产的企业,拥有间位芳纶年产能7000吨、对位芳纶年产能1500吨,芳纶产能居全国第一。受原材料价格上涨以及芳纶行业供需紧张影响,公司芳纶销售价格持续上涨,生产线满负荷运行,产量、销量、盈利水平同比大幅增长。2018年公司芳纶业务带来营收9.18亿元,同比增长56.12%;占总营收的比例达到42.27%,较同期增长约4.5个百分点;毛利率高达37.41%,较同期增长约11.9个百分点,成为公司贡献利润的主要业务,公司成功推动业务转型业绩发展进入快车道。 公司芳纶产能将持续扩增,加速国产化替代进程。目前,国内芳纶需求仍较多依赖进口,作为重要的战略性材料,芳纶的国产化迫在眉睫。泰和新材发布《未来五年发展规划》,将在规划期内扩建间位芳纶、对位芳纶年产能各1.2万吨,实现间位芳纶、对位芳纶国际市场占有率25%、10%,国内市场占有率60%、40%,发展成为全球芳纶龙头企业之一。2018年7月21日,泰和新材在宁夏启动3000吨/年产能高性能对位芳纶工程建设,预计将于2020年一季度投入试生产,目前基础工程已建设完毕。另外2019年公司将推进烟台8000吨/年间位芳纶项目,预计2020年投产。届时公司间位芳纶产能将达1.5万吨/年,对位芳纶产能将达4500吨/年,龙头地位进一步巩固。 盈利预测和投资评级:公司作为芳纶龙头企业,将持续受益于芳纶产业高增长和进口替代趋势;公司氨纶和芳纶在建项目稳步推进,但产能投放后移,我们预计公司2019-2021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06/2.56/5.43亿元,EPS分别为0.34/0.42/0.89元/股,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低于预期;产品市场竞争力低于预期;氨纶行业复苏低于预期;项目建设进度低于预期;公司产品价格下行风险。
光威复材 基础化工业 2019-04-24 44.37 -- -- 45.80 3.22%
45.80 3.22%
详细
碳纤维性能优异,军民领域均有大量需求。碳纤维是一种集结构材料与功能材料于一身、具有多种优异性能并拥有广泛用途的基础性新材料,具有高强度、高模量、低比重特点的碳纤维以及以碳纤维为增强体的复合材料,以其出色的增强减重效果成为各类军、民装备最重要的材料之一,应用领域包括航空航天、兵器装备、电子通讯、轨道交通、船舶制造、汽车零部件、医疗器械、风电叶片、高端体育休闲用品、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目前全球碳纤维主要集中在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因此碳纤维市场整体规模虽然不断增长,但有效供给一直相对短缺。碳纤维属于我国战略新兴产业,国家陆续推出多项政策,大力扶持碳纤维产业,实现军民融合协同发展。我国碳纤维在光威复材等头部公司的引领下,近几年自给率有较大提升,但仍低于国际平均水平的。根据中国化工新材料产业发展报告,预计到2020年我国碳纤维产能将增加至3.85万吨/年,产量可达1.63万吨,消费量约3.3万吨,由于有效产能不足,仍然有约1.7万吨缺口。 公司专业从事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的研发、生产与销售,覆盖碳纤维全产业链,军民品业务均大幅增长。公司建有原丝生产线、碳化 生产线、碳纤维织物生产线、预浸料生产线、复合材料制品、碳梁生产线等车间。公司主要产品包括GQ3522(T300级,湿法工艺)、GQ4522(T700级,湿法工艺/干湿法工艺)、QZ5526(T800级,湿法工艺/干湿法工艺)、QZ6026(T1000级,湿法工艺)、QM4035(M40J级,湿法工艺)、QM4050(M55J级,湿法工艺)等系列化的碳纤维、经编织物和机织物等。其中QM4050(M55J级)碳纤维通过了科技部863项目课题验收,并在某直升机和数个航天型号开展验证工作;湿纺国产T800H碳纤维在某型号实现首飞。另外,GQ4522级(TZ700S、CCF700S)碳纤维高效制备产业化技术通过鉴定,在军民融合领域具有示范引领作用,不仅支撑了关键武器型号的研制需要,也将不断满足高端工业装备领域的应用需求,为公司进一步开发市场提供有利条件。从各业务板块营收看,碳纤维及织物营收6.03亿元,占比44.22%,同比增长21.22%;碳梁营收5.21亿元,占比38.20%,同比增长99.89%;预浸料营收1.83亿元,占比13.43%,同比增长12.88%。从各板块毛利率看,碳纤维及织物、碳梁、预浸料毛利率分别为79.99%、21.88%和16.26%,仅预浸料毛利率略下降,其余平稳略增。从各板块产销量情况看,均有不同程度增长。 子公司与军方签订9.27亿订货合同,2019年业绩有望大幅增长。全资子公司威海拓展与客户A及双方军事代表机构签订两个《武器装备配套产品订货合同》,由威海拓展向客户A提供合同约定的产品,两个合同总金额为9.27亿元(含增值税),履行期限均为2019年1月1日至2020年1月31日。该合同总额已达到2018年营收的67.99%,在公司业务构成中占有较大比例,将对公司业绩产生较大的积极影响。与军方大额合同的签订将有利于公司相关业务线的进一步发展,并提高公司在业界的知名度与可信度,为后续业务垫底坚实基础。 公司研发投入不断创新高,为丰富公司产品、新一代材料市场开发以及公司综合竞争力的提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公司注重技术创新与研究开发,不断加大研发投入,依托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碳纤维制备与工程化国家工程实验室两个国家级技术创新平台,研发投入逐年上升,2015~2018年研发投入金额分别为9194万元、10995万元、13162万元、19414万元,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28.29%;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总额比例分别为16.05%、17.36%、13.86%、14.24%。 盈利预测和投资评级:我们看好国家对战略新兴产业的大力支持与引导,以及军民融合发展的趋势,对公司碳纤维全产业链的发展、军民业务订单高速增长具有充分的信心,预计公司2019-2021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67/7.90/9.41亿元,EPS分别为1.53/2.13/2.54元/股,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公司产品新增产能建设进度低于预期;公司产品盈利能力低于预期;公司各产业链一体化协同效应低于预期;客户集中度较高的风险;军品新产品开发的风险;合同执行进度的不确定性。
东华能源 能源行业 2019-04-22 12.49 -- -- 12.90 2.79%
12.84 2.80%
详细
事件: 公司发布2018年报,实现营业收入489.43亿元,同比增长49.77%;归母净利润10.78亿元,同比增长1.45%;基本每股收益0.66元/股。2018Q4实现营业收入144.52亿元,同比增长54.71%,环比增长8.96%;归母净利润1.76亿元,同比下降29.05%,环比下降15.93%。公司发布2019年Q1业绩预告,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3.42~5.13亿元,同比增长0%-50%,环比增长94.37%~191.56%。 投资要点: 公司立足液化石油气(LPG)贸易、储运和销售,向PDH和聚丙烯(PP)延伸,主业全面提升。公司专注于LPG贸易、销售和深加工,依托张家港、太仓、宁波和钦州四大生产储运基地成为国内最大的LPG进口商和分销商。2018年公司LPG贸易量约1070万吨,其中进口量约470万吨,转口销售约537万吨,总量再创新高,行业龙头地位日益巩固。在LPG销售方面,受益于国内煤改气、蓝天工程等政策影响,民用燃气需求增强动力强劲,公司继续巩固江浙沪核心市场,积极拓展江西、闽东、河南、西南、山东等新兴市场也增速加快,批发分销业务再上新台阶。目前公司张家港新材料和宁波新材料两个烷烃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合计PDH产能126万吨/年、PP产能80万吨/年,装置运行良好,实现满负荷运行。此外,公司利用旗下“聚烯堂”电商平台,大力拓展聚丙烯和LPG市场,优化交易系统,为在线平台用户提供供应链金融服务,形成完善的“贸易+金融+储运+销售+深加工”模式。2018年公司LPG销售实现营收365.67亿元,同比增长54.59%,毛利率2.84%;化工品销售实现营收118.37亿元,同比增长37.79%,毛利率12.33%。 中美贸易战释放缓和信号,进口LPG、轻烃资源或迎来转机。从全球来看,LPG北美和中东过剩,亚太供不应求。全球LPG供需保持稳定增长,美国、中东两大资源中心是主要的LPG出口地,消费是以我国为主的新兴经济体推动。我国LPG对外依存度超30%,工业用途占比提升。2018年我国LPG产量、进口量和表观消费量分别达3800万吨、1841万吨和5528万吨,2011~2018年年均复合增长率为分别为8.26%、27.25%和12.63%,对外依存度从2011年的9.31% 上升到2018年的31.25%,主要进口依赖阿联酋、美国和卡塔尔。PDH的快速发展,拉动了LPG在化工领域的消费,预计到2020年,我国民用和工业领域LPG消费分别占比约55%和38%,有望进一步拉动LPG消费。公司作为国内LPG贸易龙头,有望持续受益。 全球乙烯和丙烯供需稳增,PDH和乙烷裂解制乙烯具有良好前景,公司PDH和PP项目持续带来业绩增量。2016年世界乙烯总产能约达1.62亿吨/年,全球平均开工率为89.6%,高于上年的85%,需求量约1.47亿吨。预计2025年乙烯产能和消费量分别为2.27亿吨/年和1.99亿吨,2016~2025年产能和消费量年均复合增长率分别为3.8%和3.4%。2015年全球丙烯产能约1.23亿吨/年,消费量约9606万吨,预计到2020年产能和消费量将达到1.54亿吨/年和1.2亿吨,2015~2020年丙烯产能和需求量年均复合增长率分别为4.6%和4.5%。从全球乙烯、丙烯路线看,北美页岩油气兴起使得乙烷、丙烷供需偏宽松,轻烃路线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轻烃制烯烃占比提升。此外,国际原油价格自2018年底触底反弹到中等油价区间,PDH盈利良好,较传统石脑油裂解路线竞争优势有望不断增强。公司除现已经投产的126万吨PDH和80万吨PP外,宁波二期项目(66万吨/年丙烯)建设正按计划有序推进,预计2019年基本达到机械竣工,2020Q1试生产。宁波三期项目(80万吨/年PP)预计2019年计划完成桩基施工、土建工程和大部分设备安装工作,计划于2020年3月底前完成机械竣工,Q2实现试生产。公司的PDH和PP产能规模不断提升,盈利能力增强。 公司氢气综合利用已有成果,将充分受益国家氢能利用政策。今年3月15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审议后的《政府工作报告》(修订版)补充了“推动充电、加氢等设施建设”等内容。为了加速氢能的发展进程,中国近年来相继出台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中国氢能产业基础设施发展蓝皮书(2016)》等发展规划,提出了2020年建成100座加氢站、2030年建成1000座加氢站的规划。4月15日浙江省发布《浙江省培育氢能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征求意见稿)》,提出到2022年氢能产业总产值规模超百亿元;建成加氢站(含加氢功能的综合供能站)30座以上。公司目前已经建成江苏省受个加氢站商业化加氢站并成功试运行。东华港城加氢站已为港城公交集团15辆氢能料公交车提供加氢服务,标志着氢能综合利用取得实质性进展。公司两个PDH项目装置副产氢气6万吨/年,是公司氢能产业持续发展的源动力,将充分利用高纯度氢气资源及渠道优势,布局加氢站,打通氢能运输通道,完善氢能供应链,打造新的战略增长点。 盈利预测和投资评级:公司作为LPG贸易龙头公司,充分发挥贸易、储运优势,延伸产业链,现有扬子江石化项目和宁波福基项目情况运行稳定,宁波新项目建成投产后公司PDH装置共3套,产能合计192万吨/年,PP装置共4套,产能合计160万吨/年,届时PDH和PP装置将实现完全匹配。此外,公司在氢能综合利用方面已经具有实质性成果,增长潜力大。我们预计2019~2021年归属母公司净利润分别为17.10/22.02/28.66亿元,每股收益分别为1.04/1.33/1.74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新项目建设不及预期、北美页岩油气生产不及预期、原料和产品价格大幅波动、LPG贸易风险、中美贸易战不确定风险。
海翔药业 医药生物 2019-04-04 7.44 -- -- 11.76 58.06%
11.76 58.06%
详细
医药和染料双主业发展,盈利能力强。公司主营业务分为医药和染料两大板块。医药板块主要从事特色中间体、原料药及相关制剂的生产与销售,同时提供国际制药CDMO/CMO专业服务。产品涵盖抗感染、心血管类、精神疾病领域、代谢类和免疫类等多个领域。染料板块主要从事环保型活性染料、染料中间体以及颜料中间体的生产和销售,产品以活性艳蓝KN-R型染料为主。2018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7.19亿元(yoy+17.74%),实现归属母公司净利润6.05亿元(yoy+76.79%)。其中,医药板块实现营业收入14.69亿元(yoy+13.24%),实现净利润1.99亿元(yoy+55.13%);染料板块实现销售收入12.50亿元(+23.51%),实现净利润4.06亿元(yoy+89.82%)。 医药产品结构优化,扩大国际定制合作业务。海翔药业医药业务主要是从事特色原料药、制剂的生产和销售以及为国际制药企业提供定制生产、配套研发的服务。公司与国际知名药企都保持良好合作关系,与辉瑞合作十余年,是德国BII在中国唯一的战略合作伙伴。公司培南系列、克林霉素系列、氟苯尼考系列在市场上拥有规模、质量、技术的绝对优势,处于行业龙头地位。2017年公司通过加强内部管理,降本增效,继续巩固克林霉素系列、培南系列等主导产品的市场份额, 医药板块盈利能力稳定。染料产品种类及产量加大拓展,未来成长空间大。海翔药业活性艳蓝KN-R在高端活性染料领域处于龙头地位,对其价格拥有绝对话语权,且下游客户稳定。目前,台州前进一期和二期活性艳蓝KR-N均已投产总产能达到1.5万吨。2018年环保趋严,公司染料产品提价业绩弹性扩大。未来公司将顺应染料产业升级的大趋势,由单一蒽醌系列活性蓝色染料产品向甲臜型活性蓝、含氟活性蓝等10多种活性蓝色染料以及其他色系活性染料和酸性染料产品延伸,有助于提升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同时有利于扩大公司在高端染料细分领域的竞争优势,提升市场份额。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给予“买入”评级。公司通过新产品扩展和产能扩张,实现业绩稳步增长,环保趋严背景下公司产品提价业绩弹性扩大。预计公司2019-2020年EPS为0.69、0.77和0.93元,对应PE11.12、9.99和8.28倍。上调至“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医药中间体行业竞争加剧;染料行业环保整治力度低于预期;染料产品价格下行风险;安全和环保生产风险;人民币汇率波动对于公司业绩影响。
光威复材 基础化工业 2019-03-27 41.75 -- -- 65.00 10.21%
46.02 10.23%
详细
碳纤维性能优异,军民领域均有大量需求。碳纤维是一种集结构材料与功能材料于一身、具有多种优异性能并拥有广泛用途的基础性新材料,具有高强度、高模量、低比重特点的碳纤维以及以碳纤维为增强体的复合材料,以其出色的增强减重效果成为各类军、民装备最重要的材料之一,应用领域包括航空航天、兵器装备、电子通讯、轨道交通、船舶制造、汽车零部件、医疗器械、风电叶片、高端体育休闲用品、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目前全球碳纤维主要集中在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因此碳纤维市场整体规模虽然不断增长,但有效供给一直相对短缺。碳纤维属于我国战略新兴产业,国家陆续推出多项政策,大力扶持碳纤维产业,实现军民融合协同发展。我国碳纤维在光威复材等头部公司的引领下,近几年自给率有较大提升,但仍低于国际平均水平的。根据中国化工新材料产业发展报告,预计到2020年我国碳纤维产能将增加至3.85万吨/年,产量可达1.63万吨,消费量约3.3万吨,由于有效产能不足,仍然有约1.7万吨缺口。 公司专业从事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的研发、生产与销售,覆盖碳纤维全产业链,军民品业务均大幅增长。公司建有原丝生产线、碳化生产线、碳纤维织物生产线、预浸料生产线、复合材料制品、碳梁生产线等车间。公司主要产品包括GQ3522(T300级,湿法工艺)、GQ4522(T700级,湿法工艺/干湿法工艺)、QZ5526(T800级,湿法工艺/干湿法工艺)、QZ6026(T1000级,湿法工艺)、QM4035(M40J级,湿法工艺)、QM4050(M55J级,湿法工艺)等系列化的碳纤维、经编织物和机织物等。其中QM4050(M55J级)碳纤维通过了科技部863项目课题验收,并在某直升机和数个航天型号开展验证工作;湿纺国产T800H碳纤维在某型号实现首飞。从各业务板块营收看,碳纤维及织物营收6.03亿元,占比44.22%,同比增长21.22%;碳梁营收5.21亿元,占比38.20%,同比增长99.89%;预浸料营收1.83亿元,占比13.43%,同比增长12.88%。从各板块毛利率看,碳纤维及织物、碳梁、预浸料毛利率分别为79.99%、21.88%和16.26%,仅预浸料毛利率略下降,其余平稳略增。从各板块产销量情况看,均有不同程度增长。 子公司与军方签订9.27亿订货合同,2019年业绩有望大幅增长。全资子公司威海拓展与客户A及双方军事代表机构签订两个《武器装备配套产品订货合同》,由威海拓展向客户A提供合同约定的产品,两个合同总金额为9.27亿元(含增值税),履行期限均为2019年1月1日至2020年1月31日。该合同总额已达到2018年营收的67.99%,在公司业务构成中占有较大比例,将对公司业绩产生较大的积极影响。与军方大额合同的签订将有利于公司相关业务线的进一步发展,并提高公司在业界的知名度与可信度,为后续业务垫底坚实基础。 公司研发投入不断创新高,为丰富公司产品、新一代材料市场开发以及公司综合竞争力的提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公司注重技术创新与研究开发,不断加大研发投入,依托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碳纤维制备与工程化国家工程实验室两个国家级技术创新平台,研发投入逐年上升,2015~2018年研发投入金额分别为9194万元、10995万元、13162万元、19414万元,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28.29%;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总额比例分别为16.05%、17.36%、13.86%、14.24%。 盈利预测和投资评级:我们看好国家对战略新兴产业的大力支持与引导,以及军民融合发展的趋势,对公司碳纤维全产业链的发展、军民业务订单高速增长具有充分的信心,预计公司2019-2021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67/7.90/9.41亿元,EPS分别为1.53/2.13/2.54元/股,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公司产品新增产能建设进度低于预期;公司产品盈利能力低于预期;公司各产业链一体化协同效应低于预期;客户集中度较高的风险;军品新产品开发的风险;合同执行进度的不确定性。
百傲化学 基础化工业 2019-03-27 23.50 -- -- 33.80 43.83%
33.80 43.83%
详细
公司为国内工业杀菌剂龙头。公司主营产品为异噻唑啉酮衍生物原药剂及其复配产品,分为CIT/MIT、MIT、OIT、DCOIT、BIT 等几大系列。其中CIT/MIT原产能1.8万吨(原1.5万吨改建),2019年新投7500吨,合计产能2.55万吨,占国内产能的2/3左右,海外竞争对手仅有陶氏化学和英国索尔,此外公司还具备OIT产能1000吨、DCOIT产能250吨。公司2019年1月26日发布业绩公告,预计2018年归属母公司净利润为14184.24-15015.76万元,同比增长41.47-49.76%。 下游需求快速增长,议价权强。异噻唑啉类杀菌剂是目前主流的工业杀菌剂之一,高效、广谱、活性强,低浓度时效果显著。异噻唑啉类杀菌剂目前已渗入到生产活动及日常使用的领域中,全球消费增速稳定在3-5%,中国增速则快得多,如日化领域增速在10%左右。由于产品应用范围广,下游数百家客户比较分散,而不同品类国内生产企业只有3-5家,因此生产企业有较强的定价权。特别是2017年以来的环保风暴,大量的作坊式的小企业退出生产领域,行业集中度进一步增加,近年来公司的毛利率基本稳定在50%左右,远高于化工行业大部分细分领域。 新产能投放打造新的盈利增长点。公司2019年新投产7500吨CIT/MIT,7000吨B/F腈和2000吨BIT,投产后公司将形成2.55万吨CIT/MIT,1万吨B/F腈和2000吨BIT的产能,其中B/F腈是BIT的上游主要原料,具备产业链一体化优势。投产后有望大幅度提升公司盈利。 盈利预测和投资评级: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公司是国内异噻唑啉酮类工业杀菌剂行业的龙头,行业竞争优势显著。新增产能投放后进一步扩大规模优势,并带来新的盈利增长点。我们看好公司未来的发展,预计2018-2020年公司的EPS分别为0.78、1.19和1.37元/股,对应PE为29.14、19.07和16.58倍。 风险提示:产品价格下跌,产能投放不及预期,竞争对手扩产,安全和环保风险。
王子新材 基础化工业 2019-03-26 18.05 -- -- 32.80 5.81%
19.10 5.82%
详细
公司深耕包装行业二十余载,已形成丰富的产品体系及优质的服务。公司可生产包括塑料包装膜、塑料托盘和塑料缓冲材料等三大系列上百个品种的包装材料,产品线丰富,主要应用于计算机、智能手机、家用电器等电子产品的生产周转及销售包装。公司以产品品质、交期稳定性、售后服务、一站式产品线等综合服务能力作为核心竞争力。同时在深圳、廊坊、青岛、武汉、珠海、郑州、成都、苏州、南宁、重庆和烟台等主要的电子产品集中区域设立子公司。与富士康、海尔、伟创力、理光、爱普生、冠捷科技、雅达电子、华生电机、创维、TCL、深超光电、深长城、海信等200多个国内外企业建立合作关系。2018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11亿元,同比增长52.36%;归母净利润0.49亿元,同比增长28.02%,实现较大幅度上涨。 公司收购富易达,实现优势互补、协同发展。公司1.17亿元收购富易达合计51%的股权,富易达主要从事泡沫包材和纸质包材的产销业务,包括聚苯乙烯泡沫(EPS)、EPS与辅料组装形成的复合包材,是公司现有产品的重要补充。本次收购有助于公司进一步完善塑料包材领域的产业布局与空间布局,优化和提升一站式供货能力。且富易达承诺2018~2020年度的净利润分别不低于1800万元、2500万元和3500万元。 公司积极开拓新产品,满足客户需求。公司继续加大对全生物降解地膜项目、生物降解气珠缓冲膜项目、PLA生物降解材料吸塑制品和可视化塑料包装材料的研发投入与推广,深挖客户潜在需求,积极开拓新产品市场。全生物降解地膜项目的基本配方和工艺已确定,若试验成功,新产品有望带来业绩增长。 盈利预测和投资评级:基于公司收购富易达扩充产品线以及研发新产品,未来业绩有望保持一定增长,我们预计公司2018~2020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49/0.60/0.75 亿元,EPS 分别为0.58/0.71/0.89。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富易达业绩不及预期,新产品投放不及预期,下游需求不及预期,原材料大幅涨价。
光威复材 基础化工业 2019-03-22 35.26 -- -- 65.00 30.52%
46.02 30.52%
详细
事件: 公司全资子公司威海拓展与客户A及双方军事代表机构签订两个《武器装备配套产品订货合同》,由威海拓展向客户A提供合同约定的产品(产品相关信息不得透露),两个合同总金额为9.27亿元(含增值税),履行期限均为2019年1月1日至2020年1月31日。 投资要点: 子公司与军方签订9.27亿订货合同,2019年业绩有望大幅增长。据公司业绩预告,2018年公司营业收入为13.64亿元,在2019年合同订单正常执行的情况下,合同所带来销售收入达到2018年营收的67.99%,在公司业务构成中占有较大比例,将对公司业绩产生较大的积极影响。在合同完成的可行性方面,公司拥有必要资质;每年占营收15%左右的研发投入为公司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往年大量军品的生产经验保证公司具备必要生产能力与条件,合同的顺利执行可期。合同相关业务是公司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军方大额合同的签订将有利于公司相关业务线的进一步发展,并提高公司在业界的知名度与可信度。尽管合同的执行可能导致公司客户集中度较高,但公司坚持优化业务结构,加大在民品方面的论证。以长久眼光看待,这对改善公司业务结构不无裨益。 公司专业从事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的研发、生产与销售,覆盖碳纤维全产业链,在军工与民用领域均有广泛应用。公司是从事碳纤维、碳纤维织物、碳纤维预浸料、碳纤维复合材料制品及碳纤维核心生产设备的研发、生产与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并拥有碳纤维行业全产业链布局。碳纤维具有强度大、模量高、密度低的优点,具有耐腐蚀,抗氧化,不生锈等优良性质,在复合材料中应用广泛。随着航空航天、体育休闲和工业应用的发展,全球对碳纤维的需求大幅度增加,但碳纤维行业技术壁垒高,全球市场产能有限,多集中在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因此碳纤维市场整体规模虽然不断增长,但有效供给一直相对短缺。公司是我国少数拥有碳纤维全产业链的公司之一,未来前景广阔。 近年国家陆续推出多项政策,大力扶持国内碳纤维产业发展,实现军民融合协同发展。国家各部委发文,重点发展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农机装备、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等领域,重点发展高性能结构材料以及先进复合材料,鼓励积极发展军民共用特种新材料,加快技术双向转移转化,促进新材料产业军民融合发展。到2020年,新材料产业规模化、聚集化态势发展基本形成,突破复合材料领域技术制约,建成较为完善的新材料标准体系,形成一批有国际影响力的新材料企业。 航空、汽车等领域向着复合材料方向发展,碳纤维需求增速明显,应用潜力大。面临节能减排的压力,飞机轻量化、汽车车身轻质化,均成为未来发展的目标。在航空领域,我国自主生产C919大飞机机身的15%采用了树脂基碳纤维材料,在同等强度下, 它的重量比传统材料轻80%,使得C919整体减重7%左右。在汽车领域,碳纤维复合材料制的汽车车身减重效果明显,同行驶里程下,碳纤维复合材料的汽车续航能力将明显增强。因此,未来碳纤维应用将拥有巨大潜力。 公司持续投入研发资金,技术水平过硬,率先占据军工领域业务,近年公司军工板块营收占总营收比例超七成。公司技术水平突出,研发投入逐年上升,近三年平均增速约16%,2015~2017年研发投入金额分别为9194万元、10995万元和13162万元,年均增长19.65%;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总额比例分别为16.05%、15.69%和16.39%。公司碳纤维产品的性能优越,稳定性强,技术壁垒高,满足军用产品的严格要求,下游客户稳定,军品类产品盈利稳定。 盈利预测和投资评级:我们看好公司具有碳纤维全产业链的发展前景,未来业务一体化发展将扩大公司业绩弹性,国家大力扶持国内碳纤维业务发展,打造高端制造业,促进新材料产业军民融合发展,公司具有良好发展前景,预计公司2018-2020年EPS分别为1.02、1.49、1.96元/股,我们看好光威复材受益碳纤国产化发展趋势,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公司产品新增产能建设进度低于预期;公司产品盈利能力低于预期;公司各产业链一体化协同效应低于预期;客户集中度较高的风险;军品新产品开发的风险;安全生产管理风险;合同执行进度的不确定性。
双星新材 基础化工业 2019-03-20 6.25 -- -- 7.26 12.73%
7.04 12.64%
详细
事件: 公司发布2018年年报,2018年实现营业收入38.58亿元,同比增长27.61%;归母净利润3.21亿元,同比增长330.47%;基本每股收益0.2779元/股,同比增长309.88%;固定资产期末余额为33.29亿元,较年初增加32.66%,主要为二亿平光学膜部分项目完工投产,由在建工程转入固定资产所致。 投资要点: 2018年聚酯薄膜行业供需好转,年均价格及毛利率较同期上涨,公司业绩大幅增长。2014年前行业无序扩张,产能大量投放造成严重过剩,在激烈竞争中,部分企业逐渐退出。而下游需求及出口仍保持平稳增长,聚酯薄膜行业供需逐渐由严重供过于求向供需平衡转变。需求端的快速增长主要是受包装和技术应用两大领域广泛使用的驱动。其多功能性以及终端应用技术的快速开发给BOPET薄膜创造了新的机会。其中,光伏行业是BOPET薄膜需求增长最为迅速的领域。此外,显示器和光学薄膜是另一个年均增速较快的领域,主要是受到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平板电视市场快速扩张的影响。价格方面,部分产品价格创五年新高,不仅传导了成本上涨压力,价差较同期增长较大。从公司产品盈利能力看,2018年公司产品综合毛利率为17.28%,比2017年增加约5个百分点。预计2019年在原材料及产品价格大幅波动、销量略降等因素影响下,毛利率和利润增长率环比稍有下降。未来一段时间内,除了江苏欧亚存在复工可能的情况下,尚无其他新增产能消息,因此在需求保持平稳的情况下,BOPET薄膜供需紧平衡,价格和毛利率降幅将收窄。 公司作为聚酯薄膜产能大户,仍有新增产能投放,未来增长可期。公司主要从事聚酯薄膜的研发、生产和销售,聚酯薄膜产能超30万吨,其中上市前产能为12.8万吨,募投项目包括2011年的3万吨新型功能性聚酯薄膜项目、2013年的12万吨新型功能性聚酯薄膜项目、2014年的5万吨太阳能电池封装材料基材项目、2016年的1亿平方米光学膜项目以及近期投产的年产2亿平方米光学膜项目。另外,还有0.6万吨PVC功能膜和1.6万吨镀铝膜。公司主要产品除广泛应用于各类食品、饮料、医药和日用品的包装外,已逐步向液晶显示、智能手机、触摸面板、汽车、建筑节能玻璃光伏新能源等领域拓展。 在下游需求稳定增长与产品价差增大双重因素作用下,公司主要业务聚脂薄膜销售收入达36.74亿元,占公司营业收入总额的95.25%,同比增长29.99%;毛利率达16.64%,相较于2017年增加约5个百分点;产销量均有较大幅度增长,产量同比增长12.77%,销量同比增长19.09%;公司业绩实现大幅增长。公司主要产品中光学膜应用于液晶显示、智能手机、触控面板等多个市场,2018年公司年产2亿平方米光学膜项目顺利投产,目前公司光学膜产品已获得三星在内的国际一线品牌认证并全球供货。此外,2019年3月出台的《超高清视频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2年)》对2020年4K电视销量比例作出40%以上规划,高清电视需求增长有望拉动聚酯光学膜的消费。 盈利预测和投资评级:我们看好聚酯薄膜行业供需改善下的价格和毛利率回升以及公司2亿平方米的光学膜项目带来的业绩增量,但我们也注意到原材料聚酯价格下跌引起公司产品价格有所回调,价差有所收窄,我们预计2018~2020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47/5.14/5.63亿元,EPS分别为0.39/0.44/0.49元/股,对应最新收盘价PE分别为16.41/14.26/13.03,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新项目投产不及预期风险,聚酯薄膜需求不及预期风险,产品价格下跌风险。
时代新材 基础化工业 2019-03-20 8.66 5.83 -- 13.40 54.73%
13.40 54.73%
详细
化学亚胺法PI膜顺利量产,芳纶及尼龙等新材料项目稳步推进。公司500吨产能化学亚胺法PI膜产线2018年已经顺利量产,工艺国内领先,市场供不应求;公司二期PI膜产线规划2000吨,预期自2020年分批投产。目前公司的PI膜主要应用于智能手机及平板电脑的石墨散热片,二期产能投产后,有望向更多高端领域拓展。此外,公司的尼龙项目已经实现量产,芳纶材料生产线正在调试中,有望成为公司新的盈利增长点。 铁路投资利好轨交市场,风电回暖有望改善盈利。2018年全国铁路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028亿元,2019年计划继续投资8000亿元以上;而公司的减震降噪产品占国内轨交市场份额70%以上,充分受益下游铁路投资。此外,风电行业2018年回暖,公司毛利率有所改善;预期2019随着三北市场升温、风电平价项目试水、海上风电的加速开发,以及低风速地区存量核准项目的抢装,2019-2020年中国风电市场有望进一步回暖,利好公司风电业务。 汽车业务国内工厂逐步投产,长期有望降本增效。2014年,公司完成对德国采埃孚集团下属的BOGE橡胶与塑料业务的整体收购,现已成为全球第三大AVS产品供应商。收购后公司将部分产能转移到有成本优势的国内,目前青浦工厂满产,株洲工厂逐步投产,无锡工厂产能建设即将完成。后期随着产能转移完成、欧洲人力负担减轻,汽车业务的盈利有望提升。 归还部分欧元债务锁定汇兑收益,降低盈利波动。公司2014并购BOGE而借入2.03亿欧元负债,业绩长期受到欧元汇率波动的影响。2015-2017年,公司汇兑损益分别为8909万元、-1928万元和-1.53亿元(收益为正,损失为负),分别达到当期归母净利润的34.8%、8.0%和228.4%。2018年2季度,公司归还了8000万欧元的外债,并锁定汇兑收益人民币2498万元。随着公司欧元债务的减少,汇率波动对公司的影响将减少。 商誉减值5.3亿影响2018年利润。2019年3月18日,公司发布公告预计2018年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为人民币-42,742万元(未经审计),导致公司2018年度亏损的主要原因是,公司全资子公司德国BOGE计提商誉减值6785万欧元,影响公司合并报表净利润减少人民币52987万元。扣除德国BOGE商誉减值的影响,2018年度公司预计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为人民币10245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323万元,增幅48%。 盈利预测和投资评级: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公司以复合材料为核心,开拓轨道交通、汽车减振、风力发电、新材料的下游领域。公司目前的PI膜技术国内领先,轨交、风电等下游市场逐步复苏,尽管商誉减值影响短期利润,但我们看好公司长远的发展,预计2018-2020年的EPS为-0.54、0.19和0.49元/股。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PI膜量产不及预期;下游市场需求复苏不及预期;新项目投放进度不及预期;产品往下游拓展不及预期;商誉减值风险;汇率波动。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14 转到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