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邓轲

中航证券

研究方向:

联系方式:

工作经历: 登记编号:S0640521070001。曾就职于中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新材料行业首席分析师,连续多年新财富、水晶球评选获奖团队核心成员,擅长宏观周期研究和新材料研究。...>>

20日
短线
60日
中线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8 转到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云路股份 有色金属行业 2023-04-17 73.40 -- -- 80.59 9.80%
80.59 9.80%
详细
业绩概要:2021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4亿元(+30.8%),归母净利润1.2亿元(+24.9%),对应EPS为1.29元,扣非归母净利为1.0亿元(+15.3%);2021Q4公司完成营收2.7亿元,实现归母净利0.3亿元,环比提高8.8%;先进磁性材料领军者:公司主营先进磁性金属材料,已形成非晶合金、纳米晶、磁性粉末三大材料及制品系列。公司非晶合金是传统优势项目,全球市占率超40%,是主要盈利贡献点。传统业务之外公司积极向外延伸:横向上,向磁性材料领域拓展,进一步开发了纳米晶合金和磁性粉末材料;纵向上,公司延伸自身工艺,从基础材料向下游拓展,基于非晶合金薄带开发非晶平面卷铁心业务,基于磁性粉末开发磁粉芯应用。纳米晶薄带产品自2019年完成产业化量产以来增长迅速,已被光伏、新能源、家电及加速器等多领域应用,发展前景广阔;传导滞后拖累盈利,多元布局逆势增长:报告期内上述三大业务贡献收入分别为6.4/2.1/0.8亿元,同比增长6.2%/162%/154%,增长驱动力主要来自销量快速提升,各产品销量同比增长11.3%/152%/178%。2021年公司整体毛利率为23.4%(-4.72pcts),主要由于2021年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产品价格传导存在一定滞后性。分业务来看,非晶合金毛利率22.3%(-6.8pcts),系海外业务受钢铁行业出口退税政策退坡、海运费上涨及汇率波动等影响较大所致;纳米晶业务毛利率33.0%(+5.5pcts),主要原因是产品竞争格局良好,下游景气度提升的背景下快速放量,成本传导顺畅、规模效应明显;而磁性粉末业务尚处于市场推广阶段,议价能力有限,阶段性产品盈利性有所下滑。公司通过多元化布局和产能释放,在成本端受到冲击的情况下实现了盈利的稳步增长;财务数据:报告期内公司三项费用率大幅降低2.1%,主要得益于公司提升管理效率,规模效应提升带来管理费用率下降,另外汇兑损失减少带来财务费用大幅降低60%;研发费用同比增长28.4%,主要系公司加强新兴领域研发以及研发人员数量增加所致。投资活动现金流大幅变动,主要由于公司将超募闲置资金用于购买理财产品(10.7亿元);应付票据和预付款项大幅增加,主要原因为原材料上涨,公司提前锁定货款;库存商品同比下降42.1%,主要系公司相关产品供不应求所致;非晶合金业务稳立潮头:非晶合金又称“金属玻璃”,主要用于中、低频电能传输领域,空载运行下相较于传统硅钢变压器节能。作为行业内的龙头企业,公司非晶合金薄带产量排名全球第一,市占率超40%。报告期内,公司积极调整业务结构,在海外业务成本端受损的情况下,开拓非晶在国内风电、光伏、数据中心等领域的应用,推动了非晶立体卷的产业化进程,实现了非晶合金业务的增长。在国内乡村振兴、东数西算和超前基础设施建设的背景下,农用电力、数据中心等非晶优势领域需求将得到快速提高,带动公司非晶合金业务的业绩增长;纳米晶合金前景广阔:纳米晶合金是通过急速冷却形成的特殊材料,主要用于中高频能量传输和滤波,是制造电感、无线充电器等磁性器件的优良材料,已在无线充电模块、汽车电机等领域广泛应用。公司生产的纳米晶材料具有较高技术门槛,产品品质对标日本日立金属和德国VAC等国际头部企业,充分满足了客户国产化替代的需求。因此自量产以来公司产品销量快速增长,有望逐步替代传统磁性材料,市场空间前景广阔。2019年以来公司纳米晶业务全球市占率由1.6%增长至2020年的8.0%,国内市占率由3.8%提升至18.4%。随着募投项目产能逐步落地和业务拓展力度加大,公司市占率有望进一步提升;提前布局磁性粉末赛道:磁性粉末是通过机械破碎、雾化喷射形成的球形磁性材料,其制品磁粉芯是电能转化设备核心元件之一。主要应用于消费电子、家电、新能源发电以及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目前公司磁性粉末板块仍处于起步阶段,产品稳定性、产能规模和议价能力较同行仍有一定差距,但随着产能投放和市场推广效果显现,公司未来产品竞争力和市场份额有望得到提升;募投项目打开未来成长空间:本次IPO募集资金8亿元,主要投资于纳米晶带材、高品质粉末以及万吨级非晶合金立体卷的生产线。扩张后,纳米晶带材产能将由3600吨提升至8600吨,预计达产周期为28个月;磁性粉末产能将由1850吨提升至9650吨,预计3年内达产;非晶铁心产能将由18500吨提升至28500吨,此项目建筑工程建设已完成,待设备购置及安装调试后即可达产。随着下游对软磁材料需求提高,产能利用率的改善以及新募投产能的释放,公司业绩将保持较快增长;投资建议:目前公司主要盈利贡献点为非晶合金,立足传统业务,横向拓展纳米晶和磁粉业务,完成了磁材的多元化布局;纵向拓展非晶合金深加工产品,提升公司产品附加值。近年来基础设施建设、新能源发电、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需求快速提升,软磁行业迎来景气窗口。随着已有、新建产能的释放,公司业绩有望快速成长。预计公司2022-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15.6/19.8/23.4亿元,同比增长66.9%/26.5%/18.4,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3/3.3/4.1亿元,同比增长91.1%/43.3%/25.9,对应PE34X/24X/19X。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下游需求波动带来负面影响,新增项目投产进度不及预期,市场竞争加剧风险,核心技术泄露风险等。
云路股份 2022-08-31 83.58 -- -- 89.99 7.67%
103.00 23.24%
详细
业绩概要:2022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6.4亿元(+54.2%),实现归母净利润0.90亿元(+47.3%),对应基本EPS 为0.75元,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为0.74亿元。其中Q2营收为3.5亿元(同比+52.4%,环比+19.7%),归母净利润为0.52亿元(同比+47.4%,环比+35.3%),Q2单季度EPS 为0.43元;非晶合金渗透率持续提升:2019-2021年,国网招标中非晶合金占比分别为22.8%、14.6%、16.6%。 《变压器能效提升计划》明确提出到2023年高效节能变压器在网运行比例提高10%,计划落地大大推进了高效节能变压器的落地。上半年非晶合金变压器的招标台数达到上万台,渗透率加速。报告期内公司非晶合金产品供不应求,价格向下游传导,同时扩产项目进展顺利,因此产销量持续增长,国内配电领域,与上海置信合作的产线已实现非晶立体卷铁心的量产并实现挂网运行,渗透率持续提升;磁性粉末及其制品产能实现较大增长,新增产能在智能家电、光伏和新能源汽车上陆续形成销售,公司正加快推进主要客户供应商认证;产能投放顺利,盈利能力持续改善:上半年,青岛部分地区受到疫情扰动,但公司仍然保持了生产经营上的稳定。二季度,公司的非晶合金与磁性粉末募投产能进展顺利,纳米晶产能受到疫情影响,预计2022年10月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规模效应有效摊薄了项目折旧,同时上半年公司通过产品价格提升将2021年由于钢铁出口退税政策退坡、大宗商品涨价等带来的负面影响顺利传递,因此公司的毛利率较2021年下半年有所恢复。分季度来看,公司Q2毛利率较Q1持平,但净利率提升1.72pcts,主要是管理费用率和财务费用率下降较多所致,公司二季度产能爬坡顺利带来了管理费用的摊薄,同时二季度人民币汇率的走低带来的汇兑收益及上市超募资金理财带来的利息收入贡献了大部分的财务收入。销售费用率增加较多,主要原因包括公司加大了海外业务的拓展以及磁粉业务尚在市场推广初期等。随着上游大宗商品价格回落及新增产能的建成投产带来的规模效应,公司下半年的盈利能力有望进一步提升;财务数据:较上年年末,公司的预付款项和存货分别增长47.8%、36.3%,主要系公司产品畅销,为了保证产品供应而进行的战略性备货。在建工程增长118.4%,主要系公司积极布局产能带来的资本开支提高。应付票据下降51.2%,主要系上期票据到期所致。合同负债同比增长779.5%,主要是公司产品供不应求,下游客户提前锁定产能带来的预收款增加所致。应收账款周转天数较去年同期下降21.7天,体现出公司较强的议价能力;新基建及新能源发电需求推动非晶立体卷产业化进程:随着光伏企业一体化进程加速,组件价格的下降将带来下游电站的加速落地,风光储的快速增长拉动了非晶立体卷变压器的需求。同时,根据中航先进制造团队的预测,在稳增长的宏观背景下,2022年的新基建有望保持高增。巨大的增量市场带来了非晶立体卷产业化进程的加速,作为国内率先推进非晶立体卷产业化的龙头,公司将持续受益; 投资建议:公司作为非晶合金行业的龙头企业,积极推动非晶立体卷铁心产业化进程,布局纳米晶和磁粉业务,加快相关业务产能建设,在新的能源革命中,勇立潮头,产能加速释放、盈利能力不断改善,公司业绩将保持高速增长。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15.6/20.2/25.1亿元,同比增长66.9%/29.0%/24.7%, 实现归母净利润2.3/3.3/4.5亿元, 同比增长92.2%/42.9%/36.6%,对应PE 42X/30X/22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产能扩张不及预期,下游需求不及预期,原材料涨价,疫情反复。
中钢天源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2-08-24 13.43 -- -- 13.57 1.04%
13.57 1.04%
详细
业绩概要:2022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4.3亿元(+25.0%);实现归母净利润1.98亿元(+89.4%),对应EPS为0.26元;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为1.64亿元(+138%)。Q2归母净利润为1.36亿元(同比+77.5%,环比+119%),单季度EPS为0.18元;双碳背景助推业绩表现:公司主营业务包括检验检测服务业务及各类磁性材料的研发、生产及销售,检测服务主要围绕铁路、公路等大基建领域以及磁性材料等新材料领域,同时公司具备较为完善的磁性材料产业链,是业绩高增的核心推动力。分产品营收来看,2022H1公司工业原料(主要为电子级和电池级四氧化三锰)实现营收5.07亿元(+41.8%),主要由于在双碳背景下,下游锰酸锂电池厂商客户对电子级四氧化三锰的接受度提升带来订单增量,以及电池级四氧化三锰的产销两旺;检验检测业务实现营收2.46亿元(+46.0%),营收增长迅速主要得益于下游大基建领域需求向好。2022H1公司销售毛利率达到23.6%,单 Q2销售净利率更是大幅提升至20.2%(同比+7.3pcts,环比+10.3pcts),业绩高增主要得益于主营业务的盈利性大幅抬升,以及投资收益受参股公司的业绩高增而牵动,其中铜陵纳源(公司持股27.1%)2022H1净利润达到1.22亿元(+623%);分产品业务来看,2022H1工业原料/电子元器件/检验检测业务毛利率分别+7.38pcts/-9.95pcts/+19.5pcts至17.7%/7.9%/56.3%,工业原料毛利率大幅上升主要得益于新开发的电子级四氧化三锰高附加值产品订单增量,我们推测电子元器件毛利率下滑主要由于磁性材料的成本抬升以及部分行业的竞争有所加剧,而检测业务毛利率大幅提升主要由于公司大基建领域检验检测业务需求较为景气,并且公司在原有的检测市场基础上积极开拓环境、EMC和电子等增量市场;财务数据:2022年上半年,公司财务费用同比下降70.4%,主要由于本期归还银行贷款利息减少且存款利息增加;研发费用同比上升39.0%,主要由于本期加大科技投入所致,铁氧体关键技术研究项目、低成本四氧化三锰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等研发项目均开展顺利;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增长154%主要由于公司本期收到的递延收益款项增加;子公司业绩贡献突出,检验检测业务未来空间广阔:控股子公司中钢集团郑州金属制品研究院主要从事检验检测技术服务以及金属丝绳制品的生产和销售,公司于2022年上半年录得4.57亿元的营收规模及9938万元的净利润,较高的业绩贡献主要得益于检验检测业务的快速增长。2021年我国检验检测行业市场规模突破4000亿元,尽管行业保持快速增长趋势,行业整体呈现出“小、散、弱”的特征。由于未来大型综合性检验检测机构有望通过较高的规范化程度、较强的技术能力和自身规模优势来获取更大的市场份额,检验检测行业整体集中度将不断上升。公司检验检测业务网络覆盖全国,未来检测业务市场空间十分广阔;多个扩产项目助力公司跨领域式成长:公司规划到2025年,对现有产品产能实施如下扩张计划:电子级四氧化三锰由5万吨增至6万吨、电池级四氧化三锰由5000吨增至15000吨、永磁铁氧体器件由2万吨增至4万吨、软磁铁氧体器件由5000吨增至2万吨、稀土永磁器件由2000吨增至1万吨、金属制品由7万吨增至10万吨。从产能口径来看,2021-2025年公司总产能扩产CAGR达 12.7%,产品下游领域涵盖新能源汽车、风电、光伏、5G新基建、轨道交通、工业节能电机、消费电子等多重领域,多个项目将助力公司实现跨产品、跨领域式成长。同时,公司规划建设各地分公司和海外检测机构,通过扩大服务范围和地域来扩充检测项目,未来市占率有望进一步攀升;投资建议:公司作为我国权威的金属制品检验检测机构、全球主要的高纯四氧化三锰制造商、我国位居前列的永磁器件供应商,未来检验检测业务的扩增及多方材料业务产能的齐头并进有望帮助公司提升细分领域中龙头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并持续助推业绩释放。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36.3/46.3/58.5亿元,同比增长40%/28%/26%,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31/5.03/6.25亿元,同比增长55%/52%/24%,对应PE31X/20X/16X。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扩产项目进程不及预期,疫情影响超预期等。
金力永磁 能源行业 2022-07-06 40.98 -- -- 47.20 15.18%
47.20 15.18%
详细
业绩概要:公司2022年半年度业绩预告显示,预计2022H1公司营业收入达到28.9- 36.2亿元(+60%~100%),预计归母净利润达到4.41-5.07亿元(+100%~130%),其中,预计2022H1非经常性损益约为100万元,2021年同期非经常性损益对净利润的影响金额为1,531万元。据我们测算得出,公司2022Q2营业收入大约为13.9-21.1亿元(环比增减范围为-8.2%至+39.8%),归母净利润大约为2.77-3.43亿元(环比+69%~109%);碳中和景气依旧,新能源车业务高歌猛进:2022H1,公司新能源汽车及汽车零部件板块的营收同比增长约230%,并且在节能变频空调、风电、3C、工业节能电机等领域的营收也都实现了较高的增长。公司管理层精确把握新能源及节能环保领域的行业风向,深入布局新能源汽车领域用高性能铵铁硼磁钢,产品结构向具有高景气度的新能源汽车领域进一步延伸,产品下游领域的高速增长使铵铁硼磁钢业务的需求端得到了强而有力的保障;募投项目助力突破产能瓶颈:公司公告显示,包头生产基地一期项目已于2021年底建成,新增的8,000吨高性能稀土永磁材料产能计划于今年6月底达产,公司的铵铁硼毛坯合计年产能将在今年达到2.3万吨;公司远期规划中提出将于2025年建成4万吨的高性能铵铁硼永磁材料年产能,测算可得公司2021-2025年钦铁硼毛坯产能CAGR约为27.8%,高性能稀土永磁材料龙头企业的地位将随产能的释放而得到巩固;投资建议:旺盛的下游新能源领域需求为稀土永磁行业的市场空间奠定了增量基础,未来多方基地扩产项目的陆续推进将助力公司逐步突破产能瓶颈,而产品结构的不断优化和规模效应带来的单位降本也将助力公司产品盈利性得到进一步改善。我们上调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2- 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73.8/94.9/115.2亿元,同比增长81% /29% / 21%,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为8.4/10.8/13.4亿元,同比增长85% / 29% / 24%,对应PE 37X /29X / 23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风险、募投项目进展不及预期等。
中简科技 基础化工业 2022-06-28 49.30 -- -- 52.29 6.06%
52.29 6.06%
详细
高端碳纤维龙头: 中简科技管理层架构稳定,且实际控制人为专业技术人才,对公司产品研发把控具有丰富的经验和专业性,先后开发了 ZT7、 ZT8、 ZT9以及 ZM40J 等丰富的产品,用于星、机、弹、箭等航空航天领域。产品结构多样化且持续优化,产能建设稳步推进。虽然 2021年下游客户阶段性调价有一定负面影响,但公司规模效应开始显现,对业绩形成有效支撑; 需求高增,先军后民成长无虞: 2021年全球碳纤维需求量增长10%,尽管疫情影响了全球航空航天领域需求,但国内受益于军品的定型放量,需求持续高增。 未来我国航空航天用碳纤维的占比将进一步向世界先进水平靠拢: 军用航空领域,对标海外,碳纤维单机用量和飞机数量仍具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新机型的迭代将持续为碳纤维需求贡献增量; 民用航空方面, 碳纤维复合材料在民航主流机型的大规模使用证明了其优越性,目前我国民航大飞机正处于起步阶段,国产化替代背景下, 预计未来二十年,国内民用航空领域将产生约 10.7万吨碳纤维需求,市场规模超 1000亿元; 无人机是近年来新兴的领域,在各类领域用途愈发广泛, 根据中无人机招股说明书,未来五年军用无人机市场年产值将达到 148亿美元,全球民用无人机到 2024年将达到 4157亿元,十年间 CAGR 为 43%。基于对历史数据的统计,我们预测到 2025年全球无人机用碳纤维需求量将达到 6312吨, 2022-2025年 CAGR 为 29.6%。 航天是高强高模碳纤维的优势领域,近年来地缘政治愈发复杂,导弹储备需求紧迫性空前提高,随着实弹演习频次提高和新型导弹列装,航天用碳纤维的用量将进一步提高;
西部超导 2022-05-02 75.99 -- -- 92.51 21.74%
104.72 37.81%
详细
业绩概要:2021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9.3亿元(+38.5%);实现归母净利润7.41亿元(+100%),对应EPS为1.68元;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为6.54亿元(+123%)。每股派发现金红利1.00元(含税),股息率为1.32%。 2022Q1营业收入为8.87亿元(同比+66.5%),归母净利润为2.15亿元(同比+67.4%,环比+5.39%),对应EPS为0.46元;年报业绩翻倍,,业内持续领先:2021年,公司克服了原材料上涨和疫情等诸多不利因素,实现了“十四五”业绩开门红!受益于航空产业,尤其是军品领域高景气度,全年产品订单充沛,高端钛合金、超导产品和高性能高温合金产品产销量持续提升,营收处于快速上升通道,规模化效应的凸显助推净利润实现翻倍式增长。分产品来看,钛合金销量为6813吨(+41%),实现收入24.6亿(+38%),为业绩核心贡献点;超导线材和高温合金营收分别达到2.4亿、1.0亿(+23%、+197%),尽管高温合金仍处发展初期,但产品下游“两机”领域的高速发展为产能释放提供了强力支持,待更多牌号进入批产阶段后,高温合金有望成为公司第二增长曲线。产品盈利性方面,公司全年毛利率为40.8%(+2.9pct),净利率25.5%(+8.0pct),净利率大幅提升主要得益于管理和财务费用的下降。分产品来看,钛合金毛利率为45.3%(+2.3pct),单位产品的降本增效抵消了原材料海绵钛全年均价同比上涨带来的影响(+9.5%);超导产品毛利率为16.3%(+11.8pct),毛利率大幅增长主要得益于产品工艺优化及高附加值产品占比提升,其中MRI用NbTi超导线材已开始向国家项目(CRAFT聚变堆)供货,磁控直拉单晶硅用MCZ、核磁共振谱仪用Nb3Sn均实现批产;高温合金产品毛利率为4.0%(+15.4pct),主要得益于规模化效应,销量为503吨(+104%),已在三年内实现扭亏为盈,其盈利性将随产能逐步投放而持续改善;财务数据:2021年,公司的销售/财务/研发费用分别同比变动+46.8%/-59.4%/+42.3%,主要原因分别为购买新材料应用保险与员工薪酬增加、汇率波动致汇兑收益增加、研发项目推进相应费用增加。公司应收账款为11.7亿(+77.2%),主要是由于销售额增加。合同负债为2.68亿(+54.3%),主要由于合同签订预收货款增加。以上数据的持续增长说明公司在手订单充沛,公司未来业绩持续提升可期;20221Q1业绩超预期:尽管在2022年年初,由于西安疫情公司生产活动受到了一定影响,产品上游原材料海绵钛价格高位横盘,电解镍价格不改上行趋势,但公司通过规模化效应提升以及产品结构优化,依然实现了营收和盈利双双环比增长,一季度毛利率为40.8%(环比+6.1pct)。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在2022Q1同比下降739%,主要是受购买原材料接受劳务支出增加的影响。从长期来看,我们认为原材料端的价格波动对公司业务的影响有望在产业链协同的进程下被逐步削弱。2021年年度报告中显示,公司于2021年10月认购金钛股份新增的216万股股份,与上游原材料供应商形成战略合作关系,以确保原材料高端海绵钛能够保质保量稳定供应。因此,我们对公司未来在成本端的控制能力持乐观态度;募投项目持续推进,打开中长期成长空间:据公司2021年11月公告,公司通过定向增发募集资金20.13亿元,其中拟投入9.71亿元于“航空航天用高性能金属材料产业化项目”,项目计划在2024年建成后共计增加5050吨钛合金年产能及1500吨高温合金年产能,同时进一步提升高性能高温合金材料稳定批产能力;拟投入4.74亿元于“高性能超导线材产业化项目”和“超导产业创新中心”,前者预计于2023年项目建成后,公司MRI用超导线材年产能将达到2000吨,后者有望推动低温超导线材的产业化进程。随着三项主营产品的扩产计划齐头并进,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得以稳步提升,中长期成长空间将逐步打开;投资建议:伴随着国防现代化建设提速以及关键材料的国产替代趋势,航空装备领域的景气度将持续升温,国内高端钛合金和高温合金材料将维持供不应求的状态。因此,公司的新增产能能够被完全消化,未来业绩有望受益于产品结构优化和规模化效应的提升而保持高速增长。预计公司2022-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37.2/49.2/60.7亿元,同比增长27%/32%/23%,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为9.55/13.4/17.2亿元,同比增长29%/40%/29%,对应PE37X/26X/20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原材料价格抬升风险、募投项目不及预期、下游需求及国产替代进程不及预期、疫情影响超预期等。
铂力特 通信及通信设备 2022-04-14 72.41 -- -- 82.07 13.34%
102.93 42.15%
详细
业绩概要:2021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5亿元(+33.9%),实现归母净利润-5330.6万元(-161.5%),对应EPS为-0.67元。不考虑股权激励费用1.7亿元,2021年实际实现归母净利润1.2亿元;具备产业链深度的金属增材制造专家:公司是国内领先的工业级金属增材制造(3D打印)技术全套方案提供商,深度布局产业链,具备“粉末制造-打印设备-打印服务-软件支持”的全流程能力。主要产品应用于航空航天、轨道交通、汽车、医疗等多个领域。航空航天领域,公司深度参与“弹、箭、星、机”等重大型号研制项目,主要客户包括国内外该领域知名厂家;多领域协同并进,实现业绩快速发展:主营业务分行业来看,航空航天领域仍为公司业绩主要来源且持续深耕,实现营收3.2亿元(+45.8%),占总营收比例为57%,毛利率为53.5%(-6.4pcts),主要系员工薪酬提高、资产折旧及材料成本上升所致;工业机械领域营收为1.8亿元(+53.9%),占总营收比例32%,毛利率为38.2%,较上一年基本持平。 业务分产品来看,打印服务占比50.4%,自研打印设备占比39.5%,两项业务分别同比增长29.6%、44.4%,其中3D打印服务毛利率为48.9%(-11.3pcts),主要由于二期项目尚处于产能爬坡阶段,成本增加较快。归母净利润-0.53亿元,主要由于股权激励拖累,不考虑股权激励影响下,2021年实现归母净利润1.2亿元;财务数据:报告期内公司销售费用同比增长51.5%,主要系公司销售人员数量、薪酬增长及公司对外宣传投标等投入增加所致;管理费用同比增长306.6%,主要系公司2021年度计提股份支付费用所致;财务费用同比增长30.9%,主要系公司规模扩大,银行借款增加所致;研发费用同比增长67.4%,主要由于研发人员数量及其薪酬增长以及研发项目增加;经营现金流同比降低69.8%,主要系公司采购设备、原材料及职工薪酬增加所致;持续加大研发投入,股权激励绑定核心团队:公司重视研发投入,2021年研发投入为1.1亿元,同比增长67.4%,占营业收入比例20.7%,相较上一年同期提升4.1pcts。近年来,公司持续加大研发费用的支出,研发人员由2020年的197人提升至267人。公司股权激励计划覆盖董事长、副总经理及核心技术骨干人员,总共授予400万股,占当时总股本5%,通过股权激励绑定核心技术团队,在行业高速成长期增强凝聚力,公司将保持竞争优势;加快产能布局,助推业绩快速增长:公司IPO募投项目目前已于2021年11月投入使用,此外2021年7月公司公告三期扩产计划,拟使用自筹资金20亿投资建设各类厂房共19万平米,本次项目达产后可达到年产金属3D打印商用化装备200套、金属3D打印定制化产品50000套(件)的生产规模,体现公司对行业的信心。 随着公司在建工程转固,产能不断爬坡,业绩将加速释放;投资建议:公司作为金属3D打印行业的龙头企业,近年来随着下游应用的快速发展,公司深度布局航空航天领域,持续高强度研发,随着预研型号的落地和规划产能的逐步释放,业绩将实现跨越式发展。预计公司2022-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9.0/12.6/17.5亿元,同比增长63.0%/40.4%/38.6%,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24/2.18/3.99亿元(预计股权激励影响全年利润1.69/0.42/0.09亿元),同比增长146%/792%/83%,对应PE472X/53X/29X。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下游需求不及预期,新增项目投产进度不及预期等。
云海金属 有色金属行业 2021-08-26 15.53 -- -- 29.99 93.11%
29.99 93.11%
详细
业绩概要:2021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36.0亿元(+42.7%);实现归母净利润 1.42亿元(+46.7%),对应 EPS 为 0.22元;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为 1.11亿元(+25.0%),信用减值损失 0.23亿元; 需求向好+成本抬升,镁价持续上涨:随着疫情负面因素消退需求补偿性释放,新能源汽车发展、行业政策支持等多方面因素叠加,汽车、消费电子等终端行业复苏趋势明显,叠加镁原材料端硅铁、煤炭市场价格提升,镁价延续了去年以来的上涨势头,长江有色市场镁锭最新价格已达到 2.41万元/吨,进入 2007-2008年高位区间。2021年上半年镁锭平均价格为 1.77万元/吨,同比增长 18.0%; 量价齐增推升业绩:公司主营产品为镁合金、铝合金及相关深加工产品,报告期内,主营产品销量增加和价格上涨,带动营业收入大幅增长,其中镁合金深加工 2.92亿元(+51.3%),铝合金 15.8亿元(+53.7%),铝合金深加工 3.8亿元(+97.3%)。细分产品盈利性方面,镁合金、镁合金深加工、铝合金、铝合金深加工毛利率及同比变化分别为 15.4%(-1.1pcts)、9.5%(-10.2pcts)、6.6%(+0.59pcts)、18.7%(+0.96pcts)。 镁合金深加工产品毛利率大幅下降的原因,主要为短期上游镁锭价格上涨过快,而下游终端产品价格上调存在时间滞后的问题,导致深加工环节利润被阶段性压缩,随着时间推移成本端压力有望逐步向下传导,产品盈利性将回升; 财务数据:2021年上半年公司销售费用同比减少 69.8%,主要系本期销售运费计入营业成本;研发投入为 1.37亿元,同比大幅增长 40.1%;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大幅减少 209%,主要由于在建项目及固定资产投入增加;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大幅增长 527%,主要为取得银行借款增加; 成长空间持续开拓:公司目前镁合金产能为 20万吨(考虑到子公司重庆博奥 2万吨在建项目),并准备在安徽青阳县建设年产 30万吨高性能镁基轻合金、15万吨镁合金深加工产品项目,2021年 6月公司又收购了天津六合镁制品有限公司 100%的股权,在北方地区增加新的汽车轻量化部件生产基地,中长期规模优势持续加强,产业链不断优化;楷体 轻量化赛道开启,公司将充分受益:由于我国镁制造水平仍低、行业供给端集聚效应不足、下游主观应用意愿偏弱、成本因素等因素掣肘,前期镁合金轻量化推广进程较慢。但未来汽车和航空航天这两大场景的轻量化需求将有效拉动镁合金消费,其中汽车行业依然是最值得期待的行业需求爆发点。除此之外前期疫情对行业盈利造成负面影响,加之环保政策约束,整体投资意愿偏弱形成供给端易减难增局面。中长期供需环境来看行业景气度持续提升概率较大。云海金属作为镁行业龙头企业,镁合金全球市场占有率在 35%以上,依靠上游规模及成本优势正逐步向下游深加工环节延伸,各环节成本优势叠加到终端产品将形成巨大竞争优势,随着宝钢战略性入股公司,可实现技术和资源共享,强强联合有望拓展镁产品在终端市场尤其是汽车领域的应用。随着下游市场空间逐步打开,公司在终端产品环节将充分受益; 投资建议:镁铝合金产品量价齐增推升公司业绩,中长期成长空间持续开拓,进一步巩固镁行业龙头地位,轻量化赛道开启,公司有望充分受益。不考虑青阳项目的情况下,预计公司 2021-2023年实 现 营 业 收 入 分 别 为 74.7/82.7/90.6亿 元 , 同 比 增 长26%/11%/10%,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3.84/5.03/6.48亿元,同比增长 58%/31%/29%,对应 PE 26X/20X/16X。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青阳项目推进受阻,下游需求风险,轻量化进程不及预期。
图南股份 有色金属行业 2021-02-04 40.79 -- -- 40.35 -1.08%
40.35 -1.08%
详细
公司作为民营高端金属材料企业,多年来专注于高温合金、特种不锈钢等材料制品研发生产,产品主要应用在包含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核电装备等军用及高端民用领域。目前合金制品产能共计2388吨,其中高温合金(铸造+变形)产能1445吨,特种不锈钢+其他合金制品产能943吨。伴随产品技术验证通过铸造高温合金近年来已逐步成长为公司盈利主要贡献点,2019年利润贡献占比达62%;募投项目打开中长期成长空间::公司正通过IPO募集5.26亿元资金,用于投资建设“年产1000吨超纯净高性能高温合金”、“年产3300件复杂薄壁高温合金结构件”等项目,投产后能够解决公司现有高温合金材料及精密铸件产能不足瓶颈,综合实力将进一步提高,依托现有业务和技术优势,加大与下游客户和科研机构之间的高性能合金材料及其制品加工研发合作,进一步确立企业竞争优势;高温合金将维持较好景气度:我国高端航空用高温合金有效产能尚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国内相关企业直接竞争较少,多属于竞合关系,行业生态较为健康。中期来看,未来2-3年行业供给端格局不会发生明显变化,产能扩张、技术研发、市场先入和行业准入四大因素所构筑的综合性壁垒将有效维系图南股份在高温合金领域的竞争优势。需求端,2018年随着军改逐步完成,军品订单包括航空和军舰用燃气轮机有望逐步恢复,目前国内航空航天领域用高温合金严重依赖进口,在内循环经济为主体大背景下,关键材料国产替代是大势所趋。同时核电行业2019年开始迎来复苏期,叠加民用领域汽车行业需求的增加,多点开花之下高温合金需求有望保持稳步增长。国内供需关系依然偏紧,高温合金盈利水平将维持高位;核电核电+军工发力,特种不锈军工发力,特种不锈钢盈利性有望提升:核电军工双发力,特种不锈钢需求有望稳步提升。中高端不锈钢产品行业供给端格局相对稳定,中期来看新增产能仅永兴材料4万吨偏民用领域技改项目投产。公司产品近80%应用于军用航空领域,产品价格和盈利性相对竞争对手更高,随着供需格局改善,预计图南股份特种不锈钢产品有望量价提升,保持业内领先水平;投资建议:随着军改结束,军用订单市场尤其是航空航天领域逐步恢复,同时核电行业2019年开始迎来复苏期,军工核电双发力,有效拉动高温合金和特种不锈钢等高端特钢需求。与此同时,高端特钢有效产能尚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行业竞争环境较为健康,供需偏紧盈利水平将维持高位,增量市场利好存量玩家。图南股份在铸造高温合金和特种不锈钢方面领先优势较为明显,募投项目有助于打破高温合金产能瓶颈,行业和公司层面未来成长趋势双重叠加,公司业绩高增长可期。预计公司2020-2022年实现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分别为1.2亿元、1.32亿元、1.65亿元,增速分别为18%、10%、24.8%,对应EPS分别为0.6元、0.66元、0.83元,对应PE分别为68X/62X/49X,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原材料价格抬升风险;募投项目不及预期;下游需求增长及国产替代进程不及预期;行业需求测算偏差风险;研究报告使用的公开资料可能存在信息滞后或更新不及时的风险。
云海金属 有色金属行业 2021-02-02 10.91 -- -- 13.14 20.44%
13.14 20.44%
详细
业绩概要:公司发布2020年度业绩预告,报告期内预计实现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2.4-2.8亿元,同比降低69%-74%;扣非后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为2.1-2.5亿元,同比降低10%-24%;对应EPS为0.37-0.43元/股。其中第四季度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0.7-1.1亿元,环比变化-7%-47%;疫情造成全年盈利下降,行业已逐步复苏:今年由于疫情影响,尤其是上半年国内外经济体生产活动趋于停滞,对下游汽车等行业产销造成极大负面影响,镁价一度回落至2015年低谷期。随着疫情不利因素消退需求补偿性释放、新能源汽车发展、行业政策支持等多方面利好因素叠加,汽车、3C等需求领域复苏趋势明显,带动镁价10月份以来持续反弹,目前已回到疫情前水平。2020Q4长江有色市场镁锭均价14733元/吨,环比增长4.6%,对应公司四季度盈利延续环比改善趋势,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影响(2019年公司获得南京三厂区拆迁补偿),净利润基本回归至2019年Q4高位水平;青阳项目打开中长期成长空间::公司2020年11月与宝钢金属、安徽省青阳县共同投资设立安徽宝镁轻合金有限公司,投建年产30万吨高性能镁基轻合金、15万吨镁合金压铸部件、年产100万吨熔剂、2500万吨骨料及机制砂项目。目前云海金属镁合金产能为20万吨(考虑到子公司重庆博奥2万吨在建产能),青阳项目投产后,公司镁合金产能将大幅扩张至50万吨,国内市场份额有望从目前的45%提升至近70%,镁冶炼端龙头地位进一步巩固。而在深加工环节,2019年公司通过收购重庆博奥,补强了中大型压铸部件这一薄弱环节,提升了深加工产品的规模和档次,同时将公司的产业布局向西部地区延伸。此次青阳项目地理位置优越,地处国内几大经济板块对接地带,矿产资源丰富、客户资源集中、交通便利等优势显著,打造形成“矿石开采-原镁和镁合金生产-深加工”完整产业链条,确保镁合金产品供应,加强对战略区域客户覆盖,长期提升公司竞争力和盈利能力;强者恒强,公司将受益于行业景气度上行:由于我国镁制造水平仍低、行业供给端集聚效应不足、下游主观应用意愿偏弱、成本因素等因素掣肘,前期镁合金轻量化推广进程较慢。但未来汽车和航空航天这两大场景的轻量化需求将有效拉动镁合金消费,其中汽车行业依然是最值得期待的行业需求爆发点。除此之外前期疫情对行业盈利造成负面影响,加之环保政策约束,整体投资意愿偏弱形成供给端易减难增局面。中长期供需环境来看行业景气度持续提升概率较大。云海金属依靠上游规模及成本优势正逐步向下游深加工环节延伸,各环节成本优势叠加到终端产品将形成巨大竞争优势,随着宝钢战略性入股公司,可实现技术和资源共享,强强联合有望拓展镁产品在终端市场尤其是汽车领域的应用。随着下游市场空间逐步打开,公司在终端产品环节将充分受益;投资建议:目前行业和公司层面已逐步摆脱疫情负面影响,镁价及盈利复苏至疫情前正常水平,未来随着青阳项目的落地投产,有望进一步巩固公司在镁产业龙头地位,产品规模和产业链进一步提高完善,中长期成长空间打开。预计公司2020-2022年EPS分别为0.41元、0.51元和0.62元,对应PE分别为27X/21X/17X,维持“增持”评级;风险提示:青阳项目推进受阻,疫情恶化风险,轻量化进程不及预期。
云海金属 有色金属行业 2020-11-27 11.70 -- -- 13.44 14.87%
14.61 24.87%
详细
事件概要:公司、宝钢金属有限公司与安徽省青阳县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拟共同投资设立安徽宝镁轻合金有限公司。由合资公司作为项目主体投建位于青阳县酉华镇花园吴家白云岩矿区、26.5公里廊道,运营年吞吐量3000万吨码头、年产30万吨高性能镁基轻合金、15万吨镁合金压铸部件、年产100万吨熔剂、2500万吨骨料及机制砂项目。项目投资总额112亿元,安徽宝镁注册资本24亿元,公司、宝钢金属与青阳建设股权占比分别为45%、45%和10%; 项目概况:项目选址于青阳县新河镇童埠新区,占地面积约2200亩,青阳县人民政府承诺提供项目所需工业用地,明确青阳县酉华镇花园吴家白云岩矿山作为镁基新材料深加工配套资源。云海金属和关联方宝钢金属承诺,镁合金深加工各生产环节同步建设,生产的镁合金产品优先在市内布局加工,并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向本地企业供应镁合金材料。项目完全达产后,可实现年销售收入102.5亿元, 净利润12.5亿元,融资前税后内部收益率为12.01%,静态投资回收期为11.24年(含建设期); 镁合金产能空间大幅扩张:目前云海金属镁合金产能为20万吨(考虑到子公司重庆博奥2万吨在建产能),青阳项目投产后,公司镁合金产能将大幅扩张至50万吨,国内市场份额有望从目前的45%提升至近70%,镁冶炼端龙头地位进一步巩固。而在深加工环节,2019年公司通过收购重庆博奥,补强了中大型压铸部件这一薄弱环节,提升了深加工产品的规模和档次,同时将公司的产业布局向西部地区延伸。此次青阳项目地理位置优越,地处国内几大经济板块对接地带,矿产资源丰富、客户资源集中、交通便利等优势显著,打造形成“矿石开采-原镁和镁合金生产-深加工”完整产业链条,确保镁合金产品供应,加强对战略区域客户覆盖,长期提升公司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强者恒强,公司将受益于行业景气度上行:我国镁制造水平仍低、行业供给端集聚效应不足、下游主观应用意愿偏弱、成本因素等掣肘镁合金轻量化推广进程的因素,正迎来转变契机。未来汽车和航空航天这两大场景的轻量化需求将有效拉动镁合金消费,其中汽车行业依然是最值得期待的行业需求爆发点。供给端环保趋紧叠加疫情影响压制行业利润,镁行业产能易减难增,中长期来看行业景气度将持续提升。云海金属依靠上游规模及成本优势正逐步向下游深加工环节延伸,各环节成本优势叠加到终端产品将形成巨大竞争优势,随着宝钢战略性入股公司,可实现技术和资源共享,强强联合有望拓展镁产品在终端市场尤其是汽车领域的应用。随着下游市场空间逐步打开,公司在终端产品环节将充分受益; 投资建议:未来随着青阳项目的落地投产,有望进一步巩固公司在镁产业龙头地位,产品规模和产业链进一步提高完善,中长期成长空间打开。预计公司2020-2022年EPS分别为0.41元、0.52元和0.63元,对应PE分别为29X/23X/19X,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项目推进受阻,疫情恶化风险,轻量化进程不及预期。
南钢股份 钢铁行业 2020-11-20 3.28 -- -- 3.39 3.35%
3.39 3.35%
详细
事件概述:公司发布公告,下属子公司海南金满成科技投资有限公司拟与广东吉瑞科技、IMIP 公司、海南东鑫共同在印尼中苏拉威西省 Morowali 县青山工业园合资设立金瑞科技,实施年产 260万吨焦炭项目,预计投资 3.83亿美元,四者持股比例分别为 78%、10%、10%和 2%。其中,项目总投资的 40%由金瑞科技各股东按照持股比例以自有资金提供,60%由海南金满成负责以金瑞科技作为借款主体进行项目融资; 项目概况:上述焦炭项目运营后预计可实现年均销售收入 7.64亿美元,年均销售利润 6163万美元,项目总投资收益率为 17.4%,税后财务内部收益率为15.9%,含建设期税后投资回收期 7.7年。项目经济效益显著,具有较强的盈利能力。项目建设期为 18个月,其中第一阶段工程准备期为 2个月,第二阶段工程建设期为 16个月。投资协议主体当中广东吉瑞、IMIP 公司系青山集团成员,在印尼地区的项目建设运营有着丰富经验,青山工业园内配套设施完备,交通运输条件良好。本次合作,公司可以借助青山集团多年来在印尼积累的品牌、市场、客户等多重资源,优势互补,协同打造海外焦炭供应基地。该投资尚需向国家发改委和海南省商务厅申请项目投资备案,金瑞科技为拟在境外新设立公司,项目运营需在印尼当地获得经营许可; 保证公司原材料稳定供应,降低生产成本:近年来国家层面出台新的焦炭环保产业政策,尤其是近期随着山西、河南等多地焦炉去产能政策严格执行,8月份以来焦炭价格大幅上涨近 20%,目前第七轮提涨基本落地,吨焦毛利高达 500+元。焦炭的强势表现一定程度侵蚀了钢厂盈利,且考虑到后续多个地区仍有相关焦炉关停动作,焦炭预计将处于供需紧平衡状态。本次焦炭项目位于印尼,距离国际主焦煤出口国澳大利亚较近,在保证较低物流费用的同时可以充分发挥澳洲主焦煤的资源和成本优势,此外印尼环保压力和产能限制较小,适合项目的开展。未来,公司有望在保证相对低成本焦炭自供需求的同时,创造良好的投资效益; 最新股东回报规划彰显公司发展信心:同日公司发布未来三年(2021-2023年度)股东回报规划,每一年度拟分配的现金红利总额(包括中期已分配的现金红利)应不低于该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的 30%。2018和 2019年,公司股利支付率分别高达 33%和 51%,最新利润分配政策显示出公司长期可持续发展信心,以及对投资者投资回报的重视; 投资建议:公司在印尼规划筹建的焦炭项目,未来有望为公司焦炭供应打通新的渠道,在国内焦炭资源日益趋紧的背景下,保证公司焦炭的稳定供应,利用海外资源优势,降低生产成本。近期钢铁盈利阶段性有所改善,可关注低估值钢铁股修复机会。预计公司 2020-2022年 EPS 分别为 0.60元、0.66元和 0.70元,对应 PE 分别为 5.5X、5.0X 和 4.7X,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印尼项目推进不及预期,焦炭价格回落风险,宏观经济下行风险。
南钢股份 钢铁行业 2020-10-30 2.98 -- -- 3.39 13.76%
3.39 13.76%
详细
业绩概要:公司发布2020年第三季度报告,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387亿元,同比增长5.3%;实现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20.1亿元,同比减少15.5%,对应EPS0.4元。其中第三季度营业收入为128亿元,同比增长4.5%;归母净利润8.9亿元,同比增长33%,环比增长36%; 少数股东损益消除增厚业绩:从行业层面来看,三季度板材盈利改善趋势要明显好于建筑钢材,考虑原材料库存周期,Q3热轧、冷轧、螺纹钢和中厚板平均吨钢毛利分别为296元、-21元、159元和70元,相比Q2环比变化+111元、+207元、-215元和-120元。公司核心产品中厚板下游工程机械等行业景气度明显提升,而建筑行业在经历了Q2的复工快速反弹,进入三季度之后节奏放缓。从公司盈利性来看,Q3销售毛利率为12.8%,环比小幅下滑0.7%。公司前三季度钢材产品销售为752万吨,同比基本持平,其中三季度销量271万吨,环比增加6.5%。在钢铁主业盈利稳步增加的同时,2020年7月起,南钢发展、金江炉料原少数股权形成的少数股东损益影响消除,进一步增厚公司盈利; 财务数据:公司前三季度研发费用同比增长17%,主要系加大数字化研发、基础工艺技术研究以及重大新产品研发所致;财务费用同比下降24%,主要系融资规模及融资成本同比下降;应收账款同比增长31%,主要因钢材产品出口增加,应收出口信用证相应增加;长期借款同比增长57%,主要系新增中长期流动资金贷款及安阳复星合力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纳入合并范围所致; 后续盈利下滑风险仍大:从最新宏观数据来看,随着总量政策逐步收缩,基建投资增幅缓慢,未达到显著的经济稳增长预期;地产融资端持续收紧,销售、新开工、拿地等数据开始走弱。叠加淡季来临等不利因素,建筑用钢需求面临较大下滑风险,在供给端没有有效控制措施的背景下,行业盈利水平后续可能将再度承压; 投资建议:受益于产品结构持续优化,公司表现出较强的竞争力和盈利稳定性,少数股东损益影响消除对公司业绩增厚明显。虽然后续行业盈利仍有下滑风险,但受益于公司层面积极因素,全年盈利有望实现正增长。预计公司2020-2022年EPS分别为0.60元、0.66元和0.70元,对应PE分别为5.0X、4.6X和4.3X,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下行风险,供给端增加风险。
八一钢铁 钢铁行业 2020-10-29 3.21 -- -- 3.92 22.12%
4.05 26.17%
详细
业绩概要:公司发布2020年第三季度业绩报告,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06亿元,同比增长2.5%;实现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3亿元,同比增长26%,对应EPS0.2元。其中第三季度营业收入为59亿元,同比降低1.4%;归母净利润2.3亿元,同比增长100%,环比减少10.4%; Q3疫情对公司影响明显:新疆作为基建发力确定性省份,在今年上半年最大程度受益于积极财政政策下基建周期的开启,需求明显加速释放,有效拉动钢铁需求。然而始于7月中旬持续了近一个月的疆内二次疫情,对下游项目施工产生一定影响,7、8月份新疆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增速明显下滑,同时8月份疆内钢价出现异常性回落,并于9月份丧失了相比内地的价格优势。公司层面来看,三季度作为传统需求旺季,往年单季度产销量环比都会有一定增加,但今年Q3公司建材和板材销量环比分别下滑8%和14%,与宏观和行业数据趋势一致。尽管有负面因素扰动,但公司三季度吨钢净利为139元,与二季度基本持平,显示出行业整体景气度尚可。近期新疆喀什再次爆发疫情,目前影响范围较小,后续对区域需求及企业生产影响有待观察; 疆内钢铁产能持续出清,八钢未来担负整合重任:“十三五”期间新疆钢铁产能得到了有效出清,根据公司实际控制人宝武集团最新战略方针,2020年八钢要将完成疆内产能整合作为重点工作。在目前以八钢为龙头的新疆钢铁行业现有竞争格局下,叠加宝武集团的支持,通过进一步整合产能,有望使疆内钢材市场变得更加有序稳定。同时,钢企利润逐步回归合理水平,叠加新疆特殊的地域性,能够有效阻止疆外钢材的流入冲击,疆内钢材市场有望形成区域闭环,龙头钢企也将最大程度受益于竞争格局的改善和行业景气度回升; 新疆作为基建排头兵,后续发力仍可期:不同于全国其他多数省市,新疆固定资产投资更多依赖于基础设施投入,而由于其独特的区位优势,疆内很多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更多是国家战略层面的延伸,因此其项目开展效率远高于其他地区。当财政政策转向积极,新疆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明显领先于其他省市。近年来中央对地方政府GDP增长考核权重有所降低,尤其是疫情爆发后,更多强调的是保民生保就业,地方政府推动基建意愿不足,造成整体基建投资增长低于预期,相较之下新疆固投增速波动远大于其他省市的特征更加明显,随着财政货币政策保持相对宽松状态,新疆将最大程度受益于基建周期的开启; 投资建议:三季度疫情对疆内需求造成一定负面影响,但中长期来看,西部大开发战略再次提上日程,区域内预备重点工程项目充足,区域内基建持续发力仍可期,将有效拉动相关工业品需求。公司是新疆内唯一个拥有板材生产能力的钢企,本身具有差异化竞争力,作为龙头钢企将最大程度受益于行业景气度回升和区域竞争格局的改善。预计公司2020-2022年EPS分别为0.25元、0.36元和0.46元,对应PE分别为13X、9X和7X,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基础设施建设进度不及预期;新疆疫情恶化风险;疆外钢材流入风险。
云海金属 有色金属行业 2020-09-23 10.46 -- -- 10.31 -1.43%
13.44 28.49%
详细
综合性能优秀,资源优势突出,理论上来说都有利于推进镁合金在国内市场尤其是汽车场景当中的应用,但实际情况是汽车轻量化逻辑普及了多年,进程却大幅低于预期。本文将侧重剖析汽车轻量化进程低于预期的原因,并分析现阶段及未来是否会有改观,以及云海金属在行业当中所处位置及变化; 围绕镁合金领先优势,补强产业链:云海金属具备镁全产业链条,其中镁合金占据全球近40%市场份额,是公司盈利主要增长和贡献点。通过收购重庆博奥,有利于完善公司下游深加工布局,补强中大型压铸部件这一薄弱环节,进一步提升镁合金深加工产品的规模和档次,同时将公司的产业布局向西部地区延伸,完善业务和产品布局结构。随着宝钢成为公司的战略股东,可实现技术和资源共享,强强联合有望拓展镁产品在终端市场尤其是汽车领域的应用; 镁合金轻量化逻辑有望实质性推进:我国镁制造水平仍低、行业供给端集聚效应不足、车企主观应用意愿偏弱、成本优势不明显等因素,导致近年来镁合金轻量化替代进程低于预期。但以云海金属为首的相关企业近年来积极拓展镁产业链条,有助于提高行业集中度,提升技术和产业资源的集聚效应,增强终端制造能力;宝钢战略性入股云海金属,利用其先进生产技术和广泛的车企客户资源,有望实质性推进镁产品向汽车行业的渗透;环保和自身减重需求推升车企轻量化意愿,特斯拉和蔚来等主流汽车厂商开始规模化应用镁合金,能够起到很好的产业示范和引领作用;疫情因素打压镁价,镁产品阶段性成本优势凸显,有利于向下游的推广应用。总体来看,近年来制约镁合金轻量化推广进程的多个因素,正迎来转变契机,后续下游需求放量值得期待; 行业供需关系将逐步趋紧:未来汽车和航空航天这两大场景的轻量化需求将有效拉动镁合金消费,其中汽车行业依然是最值得期待的行业需求爆发点。我国镁合金在汽车当中的单车用镁量仍处低位,相比发达国家差距明显,未来提升空间巨大;航空航天是重要的镁合金需求增长点,使用镁合金可以明显减轻飞行器结构重量,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预计2018-2023年我国镁合金消费量CAGR 为16.2%,2023年需求总量将接近50万吨。受益于环保政策趋紧和疫情压制行业盈利,偏前端的原镁和镁合金供给环节产能易减难增。虽然阶段性盈利回落,但中长期来看行业景气度将持续提升; 投资建议:掣肘我国镁合金轻量化推广进程的多个因素,正迎来转变契机。未来汽车和航空航天这两大场景的轻量化需求将有效拉动镁合金消费,其中汽车行业依然是最值得期待的行业需求爆发点。供给端环保趋紧叠加疫情影响压制行业利润,镁行业产能易减难增,中长期来看行业景气度将持续提升。云海金属依靠上游规模及成本优势正逐步向下游深加工环节延伸,各环节成本优势叠加到终端产品将形成巨大竞争优势,随着宝钢战略性入股公司,可实现技术和资源共享,强强联合有望拓展镁产品在终端市场尤其是汽车领域的应用。随着下游市场空间逐步打开,公司在终端产品环节将充分受益。预计公司2020-2022年实现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分别为2.63亿元、3.36亿元、4.08亿元,增速分别为-71.1%、27.6%、21.4%,对应EPS 分别为0.41元、0.52元、0.63元,对应PE 分别为26X/20X/17X,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疫情再度恶化对需求不利影响,轻量化推进不及预期,公司向下游深加工环节拓展风险;行业需求测算假设不及预期风险。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8 转到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