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邓伟

浙商证券

研究方向:

联系方式:

工作经历: 登记编号:S0210522050005。曾就职于国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浙商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0日
短线
60日
中线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3 转到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TCL中环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2-04-29 37.36 -- -- 44.49 19.08%
62.21 66.51%
详细
业绩持续超预期,硅片龙头持续加大研发投入。2021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411.05亿元,同比增长115.70%;归母净利润40.30亿元,同比增长270.03%。2022Q1,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133.68亿元,同比增长79.13%;归母净利润13.11亿元,同比增长142.08%。公司业绩超预期主要原因为(1)光伏下游需求旺盛,同时硅片环节供给偏紧保持较高的盈利能力,公司210产品竞争力强。(2)工业4.0及柔性制造智能工厂推动公司降本增效。2021年,公司研发费用支出达到18.59亿元,研发费用率为4.52%,显著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光伏硅片:G12硅片龙头,产品优势+产能释放+技术提产推动量利双升。 2021年公司实现光伏硅片销量82.12亿片,同比增长35.09%;收入317.97亿元,同比增长124.54%;毛利率22.73%,同比提升3.44pct。截至2022Q1,公司单晶总产能提升至95GW,G12产能占比约72%。随着银川项目陆续投产,预计2022年末总产能将超过140GW,G12产能占比约90%,成为全球单晶规模TOP1厂商。公司加速应用工业4.0,持续推动降本增效。在晶体环节,2021年单位产品硅料消耗率同比下降近3%,硅棒单台月产提升30%;在晶片环节,硅片A品率大幅提升,同时积极推进细线化、薄片化等项目,同硅片厚度下公斤出片数显著提升。此外公司通过多年技术积淀,N型硅片市占率长期第一。光伏组件:加速“G12+叠瓦”技术平台导入,产能规模稳步提升。2021年,公司实现光伏组件销量4.17GW,同比增长120.76%;收入61.19亿元,同比增长129.32%;毛利率13.26%,同比提升2.77pct。公司加速“G12+叠瓦”技术平台导入,以差异化产品保持持续的性能领先,全球市场市占率持续提升。截至2022Q1,江苏地区G12高效叠瓦组件项目产能实现8GW;天津地区G12高效叠瓦组件项目产能持续提产已实现3GW。半导体材料:全系列产能快速扩张,先进制程加速突破。2021年,公司半导体材料实现收入20.34亿元,同比增长50.61%;8-12英寸抛光片、外延片出货面积同比提升114%。2022Q1,公司产销持续提升,8-12英寸硅片产销量同比提升115%以上,环比提升24%以上。 截至2021年末,公司12英寸/8英寸/6英寸及以下半导体硅片产能分别达到17/75/50万片/月,预计到2023年底公司将分别达到60/100/110万片/月。同时,公司推动技术研发与客户认证,着重发力先进制程产品,目前90nm~28nm全系列Logic产品已通过认证,逐步进入量产阶段。盈利预测及估值公司是光伏硅片和半导体硅片双龙头,综合竞争力持续提升。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5.01、85.42、105.02亿元,对应2022-2024年EPS分别为2.01、2.64和3.25元/股,对应PE分别为19、15、12倍。风险提示:光伏需求不及预期;项目扩产进度不及预期。
隆基绿能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2-04-29 42.72 -- -- 56.45 32.14%
68.00 59.18%
详细
硅片及组件产销量持续增长,22Q1业绩超预期。 2021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809.32亿元,同比增长 48.27%;归母净利润 90.86亿元,同比增长 6.24%。2022Q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85.95亿元,同比增长17.29%;归母净利润 26.64亿元,同比增长 6.46%。22Q1业绩超预期主要系硅片环节盈利能力较强及参股硅料业务贡献投资收益所致。 电池及组件:贯彻产品领先战略,深化组织变革和营销体系建设。 2021年,公司电池及组件实现收入 584.54亿元,同比增长 61.30%;毛利率17.06%。公司单晶组件出货量 38.52GW,其中对外销售 37.24GW,同比增长55.45%。2022Q1,公司单晶组件出货量 6.44GW,其中对外销售 6.35GW,电池及组件毛利率为 19.27%。公司在手订单充足,预计 2022年组件出货 50-60GW(含自用)。截至 2021年底,公司单晶电池、单晶组件产能分别达 37GW、60GW,预计 2022年底将分别达 60GW、85GW。技术方面,公司 2021年公布的 N 型TOPCon 电池、HJT 电池和 P 型 TOPCon 电池转换效率不断刷新行业纪录。公司加速新型电池技术的产业化应用和产能建设,泰州乐叶年产 4GW 单晶电池项目预计 2022年 8月开始投产,西咸乐叶年产 15GW 高效单晶电池项目预计2022年 9月开始投产。 硅片:非硅成本下降显著,2022年产能有望达 150GW。 2021年,公司硅片及硅棒实现收入 170.28亿元,同比增长 9.77%;毛利率27.55%。公司实现单晶硅片出货量 70.01GW,其中对外销售 33.92GW,自用36.09GW。2022Q1,公司实现单晶硅片出货量 18.36GW,其中对外销售 8.42GW,自用 9.94GW,硅棒及硅片毛利率为 23.24%。截至 2021年底,公司单晶硅片产能达到 105GW;至 2022年底,公司预计单晶硅片年产能达到 150GW,预计出货 90-100GW(含自用)。公司在单晶拉速提升与断线控制、切片细线化与薄片化切割、装备智能化等核心技术方面持续突破,2021年硅片全工序非硅成本较2020年下降 7%,降本增效成果显著。 盈利预测及估值公司是光伏一体化龙头,成本优势显著,产品领先+机制变革构建长期竞争优势。我们预计公司 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140.75、180.46、220.68亿元,对应 EPS 分别为 2.60、3.33和 4.08元/股,对应 PE 分别为 24、18、15倍。 风险提示:光伏需求不及预期;国际贸易摩擦加剧。
林洋能源 电力设备行业 2022-04-29 6.43 -- -- 7.99 24.26%
10.81 68.12%
详细
2021年及2022Q1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9.30亿元、1.79亿元。2021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52.97亿元,同比增长-8.66%;归母净利润9.30亿元,同比增长-6.69%;综合毛利率为35.35%,同比提升0.16pct;2022Q1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9.84亿元,同比增长2.93%;归母净利润1.79亿元,同比增长3.68%;综合毛利率为33.72%,同比下降8.98pct。 智能配用电:开拓国内外市场,打造技术解决方案提供商。2021年公司智能配用行业实现营业收入20.89亿元,同比增长-19.04%;毛利率为26.10%,同比下降1.98pct。其中电能表、系统类产品及配件销售营业收入20.09亿元,同比增长-20.29%,毛利率为26.38%,同比下降1.72pct;产品产量约902万台,销量约960万台;产销率约106%;销售单价约209元/台,同比下降约10.42%。公司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整合电表、系统主站、售电管理终端,推广DTU、FTU等新一代配电自动化终端,打造整体技术解决方案提供商。光伏:光伏发电及光伏EPC业务稳健发展,储备电站项目丰富。2021年公司光伏行业实现营业收入30.37亿元,同比增长-0.39%;毛利率为41.92%,同比提升0.41pct。其中光伏发电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4.54亿元,同比增长2.08%,毛利率为71.13%,同比整体持平;光伏EPC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4.80亿元,同比增长-7.61%,毛利率为16.28%,同比提升0.47pct。截至2022Q1末,公司自持光伏电站1.6GW,储备光伏项目超6GW、运维光伏项目超过3.5GW,储备集中在江苏、安徽、山东、河北和内蒙古呼和浩特地区。 节能:储备储能项目3GWh,布局储能上下游产业链。2021年公司节能行业实现营业收入0.64亿元,同比增长-15.15%;毛利率为44.68%,同比上升3.83pct。公司加速布局储能项目,储备储能项目资源超3GWh;积极布局储能上下游,报告期内公司成立合资公司亿纬林洋,拟投资30亿元建设年产10GWh储能LFP电池生产基地,预计2022年内投产。盈利预测及估值公司智能配用、光伏业务稳健发展,储能蓄势待发;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2.86亿元、17.35亿元、21.93亿元,对应EPS分别为0.62、0.84、1.06元/股,对应估值分别为11倍、8倍、6倍,给予“买入”评级。风险提示:光伏装机需求不及预期,成本压力上升,储能建设不及预期。
东方日升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2-04-28 17.70 -- -- 27.98 58.08%
34.50 94.92%
详细
2021年及2022Q1分别实现润归母净利润-0.42亿元、、2.13亿元。 2021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188.31亿元,同比增长17.23%;归母净利润-0.42亿元;综合毛利率为6.61%,同比下降7.04pct;2022Q1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54.14亿元,同比增长40.46%;归母净利润2.13亿元,同比增长280.59%;综合毛利率为13.50%,同比提升4.06pct,主要系组件销量提升且硅料投资收益贡献所致。 太阳能电池组件:销量稳健增长,稳步扩张高效电池组件产能。 2021年公司太阳能电池组件实现营业收入132.09亿元,同比增长12.16%;毛利率为1.13%,同比下降7.97pct,主要系原材料价格上涨。2021年公司组件销售量为8.11GW,同比增长7.63%,其中海外出货5.7GW,海外市场占比约70%;生产量为8.63GW,同比增长23.11%;库存量8.23GW,同比增长170.15%。截至2021年底,公司组件产能19.1GW,报告期内新增安徽滁州5GW210大尺寸电池组件产能,2022年拟募投50亿元用于5GWN型HJT电池片与10GW太阳能组件项目。 光伏电站::EPC业务持续增长,优化存量电站资产结构。 2021年公司光伏电站业务实现营业收入合计19.43亿元,同比增长6.49%;其中光伏电站EPC营业收入11.76亿元,同比增长21.08%;毛利率为15.98%,同比下降3.29pct;电费收入7.66亿元,同比增长-10.13%;收入下滑系公司为优化电站结构出售较多存量补贴电站,2021年电站销售量0.87GW,同比增加478.00%;生产量0.32GW,同比增加61.19%;光伏电站库存量0.33GW,同比减少61.99%。 EVA胶膜及硅料:出售斯威克股权,硅料投产运行。 2021年公司EVA胶膜实现营业收入16.45亿元,同比增长-7.79%;毛利率为15.98%,同比下降-3.29pct。2021年8月公司出售江苏斯威克部分股权,截至2021年底公司控股斯威克股权16.59%。2020年12月公司全资收购子公司聚光硅业,目前拥有多晶硅年化产能1.2万吨并已投产释放;2021年4月,公司与上机数控签订销售合同,约定2021-2024年分别向上机数控销售0.65、1.45、1.45、1.45万吨硅料。 盈利预测及估值公司是全球光伏组件龙头,布局硅料增厚利润;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2.15亿元、17.14亿元、22.12亿元,对应EPS分别为1.35、1.90、2.45元/股,对应估值分别为12倍、9倍、7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光伏装机需求不及预期,产品价格下滑风险,原材料上涨风险
海优新材 2022-04-27 135.49 -- -- 231.08 70.55%
241.15 77.98%
详细
2021年实现归母净利润 2.52亿元,同比增长 12.97%2021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 31.05亿元,同比增长 109.66%;归母净利润 2.52亿元,同比增长 12.97%;扣非归母净利润 2.44亿元,同比增长 13.20%。2022Q1,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 12.28亿元,同比增长 118.87%;归母净利润 0.77亿元,同比增长 2.55%。公司业绩持续大幅增长主要系公司光伏胶膜产能扩大,胶膜产品量价齐升所致。 胶膜产品量价齐升,研发大尺寸及 N 型组件配套胶膜。 2021年,公司胶膜销量 2.46亿平米,同比增长 51.26%;毛利率 14.92%,同比下滑 8.96pc;平均售价 12.41元/平米,同比增长 38.11%。2021年胶膜原料 EVA粒子价格大幅上涨,公司胶膜产品单位成本 10.56元/平米,同比增长 54.36%。 随着胶膜原料 EVA 粒子厂商产能的逐步释放,预计 2022年公司胶膜产品盈利能力将趋于稳定。2021年,公司重点针对大尺寸组件以及 N 型电池配套组件、Topcon 及异质结组件配套胶膜加大研发投入,做好技术储备和产业化准备。 胶膜产能快速扩张,市占率有望进一步提升。 2021年,公司泰州、上饶各新增 1亿平米光伏胶膜项目顺利实施。2022年 1月,公司拟投资 2亿元用于泰州生产基地扩产项目,项目达产后将形成配套5-10GW 光伏组件的年产能。同时,公司拟发行可转债募集资金 6.94亿元,其中 3.19亿元用于盐城年产 2亿平方米光伏封装胶膜项目(一期)、2.55亿元用于上饶年产 1.5亿平米光伏封装材料项目(一期)。根据公司公告,预计到 2025年,公司发行可转债募投项目、自筹资金拟建设项目以及 IPO 募投项目预计将新增胶膜产能约 6.65亿平方米,总体产能预计将达到 9.57亿平方米。 盈利预测及估值公司是光伏胶膜龙头,产能释放顺利。我们预计公司 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5.46亿元、8.02亿元、9.96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 116.68%、46.74%、24.17%,对应 2022-2024年 EPS 分别为 6.50、9.54、11.85元/股,对应 PE 分别为 22倍、15倍、12倍。 风险提示:全球光伏装机不达预期;原材料价格上涨;非光伏业务拓展不及预期。
通威股份 食品饮料行业 2022-04-27 35.62 -- -- 45.52 27.79%
67.86 90.51%
详细
2021年实现归母净利润82.08亿元,同比增长127.50%。 2021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634.91亿元,同比增长43.64%;归母净利润82.08亿元,同比增长127.50%。2022Q1,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246.85亿元,同比增长132.49%;归母净利润51.94亿元,同比增长513.01%。公司业绩大幅提升主要系公司高纯晶硅业务和太阳能电池业务经营规模扩大、产品价格提升所致。 高纯晶硅:2021年产量全球第一,新增产能逐步释放。 2021年,公司高纯晶硅及化工业务实现收入187.61亿元,同比增长186.89%;毛利率66.69%,同比提升31.99pct。公司全年实现多晶硅产量10.93万吨,同比增长26.85%。公司产量名列全球第一,国内市场占有率达22%。2021年,公司乐山二期5万吨、保山一期5万吨项目相继投产,截至年末公司已形成高纯晶硅年产能18万吨。目前公司在建项目产能合计17万吨,其中包头二期5万吨项目预计2022年投产,乐山三期12万吨项目预计2023年投产,届时公司产能将达35万吨。2021年,公司高纯晶硅产品单晶率超99%,并已实现N 型料的批量供货。成本方面,公司产品单位平均综合电耗同比下降12%,蒸汽消耗同比下降55%。 太阳能电池:出货量连续五年全球第一,HJT+TOPCon 协同并进。 2021年,公司电池及组件销量达34.93GW,同比增长57.61%;单晶电池毛利率8.28%。根据PVinfolink,公司电池出货量连续5年全球第一。截至2021年末,公司名义年产能达45GW,182及以上大尺寸产能占比超70%。结合现有投资进度安排,公司预计2023年电池产能将达80-100GW。2021年公司单晶PERC 电池平均非硅成本已降至0.18元/W 以内,较上年下降11%,其中大尺寸非硅成本下降更为明显。技术方面,公司新增投产1GW HJT 中试线,目前HJT研发和量产效率均大幅提升,银浆替代研发取得阶段性进展;公司同步进行TOPCon 技术的量产研发攻关,目前1GW TOPCon 项目已顺利投产。截至2021年末,公司单晶电池量产平均效率23.53%;研发最高效率25.45%。 盈利预测及估值公司是光伏多晶硅及电池片双龙头,未来产能有序扩张。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70.09亿元、173.11亿元、175.36亿元,对应EPS 分别为3.78、3.85、3.90元/股,对应估值分别为9.31倍、9.15倍、9.03倍。 风险提示:多晶硅价格下跌;光伏装机需求不及预期。
杉杉股份 能源行业 2022-04-27 20.50 -- -- 23.50 14.63%
33.78 64.78%
详细
4月26日公告,公司控股子公司上海杉杉锂电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拟在云南安宁建设年产30万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一体化基地项目。投资要点拟建设30万吨负极一体化项目,将导入优化产线本次年产30万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一体化基地项目将分为两期建设,一期规划年产能20万吨,二期规划年产能10万吨,建设周期预计均为16个月,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约97亿元(不含流动资金)。本项目将覆盖集原材料加工、低温改性、石墨化、碳化、成品加工等全部工序,且工艺路线在公司现有生产基地特别是包头一体化生产基地的产线验证。负极一体化产能加码,充分利用当地能源优势目前公司负极材料产能12万吨,石墨化配套产能4.2万吨,内蒙古包头二期6万吨负极(配套5.2万吨石墨化)将在2022Q3达产,预计2022年底公司负极有效产能达18万吨,石墨化自供率超过50%。目前公司规划产能包括四川眉山20万吨负极一体化项目,其中一期10万吨将在2022年底投产,以及云南安宁30万吨负极一体化项目。 内蒙古、四川、云南等地区具备丰富的煤电和水电资源,公司可充分利用当地的低电价优势,随着负极产能建设及落地、石墨化工艺优化和自供率提升,公司市场份额和盈利能力有望进一步提升。上下游布局不断深入,有效保障产品生产与出货2021年公司人造石墨出货量全球领先,与LGES、宁德时代、ATL、比亚迪等一线电池厂商紧密合作。公司持续推进与上下游核心企业的深度合作,2021年公司与国内炼油骨干企业锦州石化绑定,保障针状焦供应。2022年4月20日公告,比亚迪、宁德时代、ATL、中石油昆仑资本等对负极公司增资,公司将与其在上游材料供应和下游电池方面展开合作。盈利预测及估值公司是全球领先的负极材料供应商,LCD偏光片业务运行良好。我们维持22-24年公司归母净利润为33.75、44.66、53.25亿元,对应EPS分别为1.58、2.08、2.48元/股,当前股价对应的PE分别为12、9、8倍。 维持“买入”评级。风险提示:原材料及石墨化环节价格变动、新能源汽车销量不达预期、市场竞争加剧
宏力达 2022-04-26 101.57 -- -- 108.49 6.81%
110.60 8.89%
详细
2022Q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94亿元,同比增长47.57%;归母净利润1.13亿元,同比增长61.32%;归母扣非净利润9875.91万元,同比增长67.94%;基本每股收益1.13元。投资要点业绩同比增长61%,盈利能力环比提升2022Q1公司归母净利润同比大幅增长61%,远高于2021年全年增速(30%),公司第一季度产品交货和收入确认情况良好。2022Q1公司毛利率为52.76%,较2021年提升0.8个百分点,净利率改善幅度更大,公司盈利水平有所改善。 2021年末公司智能柱上开关的库存量较高,达1.69万套,同比增长34.46%,主要系市场开拓和订单增加较快,公司的短期交货能力无法满足集中交付需求,因此公司一般通过适量安全备库来平衡生产和交货;截至2022Q1末,公司库存4.79亿元,与2021年末库存余额基本接近,大部分是发出商品,预计2022年后续交货将持续推进。省外市场推进较快,产品盈利维持高位2021年以来公司加速推进华东以外市场的拓展,在华北、华南和西南等地区的收入占比同比提升9.3、3.0和0.7个百分点,同比增速分别为0.85倍、23倍和179倍,远高于华东地区(YoY+7.7%),而且毛利率在54%-60%之间,高于华东地区(毛利率51%),产品竞争力和盈利能力保持强劲。疫情期间生产物流正常,竞争壁垒巩固公司的生产基地位于福建泉州,客户集中在江浙地区,研发中心主要在上海,因此疫情未对公司的生产和物流造成较大影响。2022Q2开始,电网公司对智能设备的招投标将逐步启动。公司的智能柱上开关的故障研判准确度、低功耗等指标全国领先,2021年公司研发费用超过5970万元,研发兼顾软件和硬件,持续科研投入巩固技术壁垒,有望在全国相关招投标中获得较好份额。盈利预测及估值公司是国内配电网智能柱上开关领先企业,受益配电网智能化建设加速。 我们维持公司盈利预测,预计22-24年归母净利润为5.25、6.27、7.54亿元,对应EPS为5.25、6.27、7.54元/股,对应PE为18、15、12倍。维持“买入”评级。风险提示:(1)销售集中于国家电网的风险;(2)业务区域集中度较高,新市场拓展不及预期的风险;(3)产品结构单一的风险。
特变电工 电力设备行业 2022-04-25 18.43 -- -- 21.51 16.71%
30.84 67.34%
详细
投资要点 2021实现归母净利润 72.55亿元,同比增长 196.34%2021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 613.71亿元,同比增长 37.39%;归母净利润 72.55亿元,同比增长 196.34%;扣非后归母净利润 58.29亿元,同比增长 224.27%。 2022Q1,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 171.39亿元,同比增长 81.28%;归母净利润 31.22亿元,同比增长 47.28%。公司业绩持续大幅增长主要系公司多晶硅价格上涨及销量增加、新能源自营电站发电量增加、煤炭价格上涨及销量增加所致;2021年非经常性损益主要为投资南网能源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及政府补助。 新能源业务:硅料盈利维持高位,新能源电站发电量大幅增长。 2021年公司多晶硅产量 7.82万吨,销量 7.58万吨。受益于硅料价格上涨及销量增加,公司新能源产业及工程实现收入 199.69亿元,同比增长 57.39%;毛利率 40.14%,同比提升 25.79pct。公司加快新疆多晶硅产线技改及内蒙古 10万吨、准东 20万吨多晶硅项目建设,预计内蒙古 10万吨硅料产能在 2022年8-9月实现投产,公司多晶硅市场的优势地位有望进一步巩固。2021年公司新能源电站业务快速增长,已完工未转让及在建 BT 项目 593.09MW,实现发电收入的新能源运营电站装机达到 2.2GW。其中,风电发电量达到 31.5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 345.26%;光伏发电量达到 8.4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 0.71%。 输变电业务:龙头地位稳固,有望受益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2021年公司变压器产品实现收入 109.26亿元;电线电缆产品实现收入 89.85亿元;输变电成套工程实现收入 33.36亿元。随着国家提出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绿色电源及智能配电网将成为未来发展重点,带动输变电产品需求增长。公司变压器产业在超、特高压交直流输变电等关键输变电设备研制方面达到世界领先;线缆产业具备生产 1000kV 及以下扩径导线、500kV 及以下交联电缆及电缆附件的能力,有望充分受益于国家新型电力系统建设。2021年公司输变电产业国内签约近 266亿元,未来公司将持续稳固存量市场,并围绕陆上风光大基地、海上风电、整县分布式等领域大力开拓市场,提升竞争力。 盈利预测及估值公司多晶硅业务持续高景气,输变电业务有望受益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我们预计公司 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88.22亿元、98.80亿元、107.34亿元,对应 EPS 分别为 2.33、2.61、2.83元/股,对应估值分别为 8.16、7.28、6.71倍。 风险提示:多晶硅价格下跌;原材料价格上涨。
麦格米特 电力设备行业 2022-04-25 18.83 -- -- 20.40 8.34%
32.70 73.66%
详细
公司发布定期报告,2021 年、2022Q1 营收分别为41.6、11.9 亿元,同比-5.2%、34.8%;对应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9、0.7亿元,同比-3.5%、-9.3%。 凭借差异化定位和新兴产业培育,2021年公司自动化多点开花大幅增长,同时20年新能源车业务负面影响逐步消除,其他业务均实现稳步增长。但全球疫情反弹背景下,特别是大宗原材料及芯片上涨、供应链紧张仍然对公司营收确认和毛利率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综合毛利率26.59%,同比下降1.6pct。 智能家电电控:公司智能卫浴业务持续稳定增长,尽管变频空调、OA 办公自动化显示业务受海外疫情反复影响,但板块依旧实现营收21.7亿元,同比27%。 工业电源:板块营收8.8亿元,同比增长26%,受交货周期拉长和20年高基础影响,医疗电源增势较平。依托全球5G 核心通信厂商的需求拉动,通信电源产品营收实现翻倍增长,LED商显和工业导轨电源稳定增长并扩展至新能源领域。工业自动化:受益于潜油泵大幅发那个两个及新产品精密连接等新产品顺利导入,板块实现营收7.8 亿元,同比增长45%。新能源汽车及轨道交通:新能源车业务同比小幅下降,但新客户宁波菲仕(产品应用于哪吒等汽车品牌)将打造新的业务支撑,但整体因为缺料和原材料上涨影响,产品交付越发紧张,板块营收3亿元,同比下降14%。Q1各业务板块:公司新签订购同比增长59%,但芯片短缺、疫情封控等因素影响了交付,同时成本上涨对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基于三大核心技术平台,公司加速拓展精密连接、液压伺服泵、直线电机、磁编码器、新能源汽车热管理领域,同时公司前期智能采油设备、工业微波放量明显,未来增长动力强劲。事业部纵向不断做强,资源平台横向赋能不断做强。 2022-2024 年公司归母净利润预计达到5.15/7.35/9.84 亿元,公司平台化经营战略清晰,多业务发展思路使公司业务可持续增长能力强,给予买入评级。
大全能源 2022-04-25 52.49 -- -- 62.59 19.24%
77.19 47.06%
详细
2021年实现归母净利润57.24亿元,同比增长448.56%。2021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8.32亿元,同比增长132.23%;归母净利润57.24亿元,同比增长448.56%;销售毛利率65.65%。2022Q1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81.29亿元,同比增长389.28%;归母净利润43.12亿元,同比增长640.85%;销售毛利率64.04%。公司业绩持续大幅增长主要原因为全球光伏装机需求强劲,行业上下游产能投放速度不匹配,硅料环节供应紧缺导致价格大幅上涨。光伏多晶硅持续高景气,产能建设顺利推进。 2021年,公司实现多晶硅产量8.66万吨,同比增长12.03%,占国内多晶硅产量的17.75%。2022Q1公司分别实现多晶硅产量3.1万吨、销量3.9万吨,分别同比增长55.48%、80.89%。由于硅料市场供应持续紧缺,2022Q1公司多晶硅单价207.99元/kg(不含税),同比增长169.59%。单位成本75.21元/kg,同比增长81.45%,主要为原材料工业硅粉采购价格上涨所致。公司将继续保持满负荷生产,预计22Q2产量3.2-3.4万吨,全年产量12-12.5万吨。产能方面,公司多晶硅三期B阶段项目已于2022年1月实现达产,目前设计年产能达到10.5万吨(实际年产能约12-12.5万吨)。公司包头10万吨高纯多晶硅项目已于2022年3月启动,并预计于2023Q2完工。N型高纯硅料实现批量供给,半导体级多晶硅启动产能建设。公司围绕单晶料和N型硅料产品持续加大投入,未来还将对半导体级多晶硅加大研发力度,进一步提升公司技术水平,以满足N型单晶电池以及半导体产业对原材料的需求。2021年公司研发投入达3.75亿元,同比增长690.17%,占营业收入的3.46%。目前公司单晶硅片用料产量占比已达到99%以上,并已实现N型高纯硅料的批量供给,获得多家主流的下游企业验证通过。同时公司包头1000吨半导体多晶硅项目已于2022年3月启动,并预计于2023Q2完工。 盈利预测及估值公司是国内多晶硅龙头,产能建设顺利推进。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02.43、103.26、105.97亿元,对应EPS分别为5.32、5.36、5.50元/股,对应PE分别为10.14、10.06、9.80倍。风险提示:硅料行业竞争加剧;光伏新增装机不及预期。
新天绿能 电力、煤气及水等公用事业 2022-04-25 11.32 -- -- 12.02 6.18%
15.29 35.07%
详细
公司是河北省领先的新能源电力运营商和燃气销售商。 公司聚焦于新能源发电业务和燃气销售业务,双轮驱动公司业绩稳健增长。公司2021年营业收入达159.85亿元,同比增长27.77%,2018-2021三年CAGR达16.96%;归母净利润达21.60亿元,同比增长45.73%,2018-2021三年CAGR达19.42%,连续6年实现营收和利润增长。 新能源电力:风光项目稳健增长,优质资源助力发展。 风光进入平价时代:风光上游产业链协同降价,下游运营商显著受益。公司依托股东河北建投平台资源,2021年底风电累计装机容量5.67GW,同比增长3.69%,2018-2021三年CAGR达13.72%;光伏累计装机容量0.12GW,2018-2021三年CAGR达5.50%。储备资源丰富,风电协议容量49.10GW,光伏协议容量12.12GW,为当前装机量近9倍;资源优势显著,2021年风电平均利用小时数2501h,超全国平均10%;光伏平均利用小时数1395h,超全国平均20%。 天然气:运输运+城燃省内份额领先,拟吨建设千吨LNG接收站。 天然气季节性趋势显著,国内调峰储气需求催生LNG接收站需求。公司为河北省内输运+燃气销售天然气龙头企业,总运营管网长度7604.75km,拥有31个城市燃气项目,省内天然气销售市占率超18%。公司拟投资280亿元建造唐山LNG接收站,总设计接收能力1000吨/年,计划2025年建成。我们预计2023年接收站项目一期投入运营,年周转量达150-200万吨,对应气化量20亿方;根据公司公告,两期全部建成后有望增厚利润14亿元。 盈利预测及估值公司是河北省领先的新能源电力运营商和燃气销售商。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3.24、30.17、39.01亿元,2022-2024年EPS分别为0.56、0.72、0.93元/股。由于公司新能源运营电站资源优质,随LNG接收站接卸能力释放归母净利润增速有望高于行业平均,我们给予公司2022年一定估值溢价,参照可比公司龙源电力给予公司2022年PE24倍估值,2022年目标市值562亿元,对应目前股价尚有13%涨幅。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 (1)天然气及风光建设项目进度不及预期; (2)天然气价格波动; (3)上网电价下滑; (4)项目所在地新能源政策变化; (5)补贴发放不及预期。
杭州柯林 2022-04-21 58.25 -- -- 57.37 -1.51%
67.60 16.05%
详细
公司发布2021年报,营业收入2.43亿元,同+3%;实现归母净利润1.01亿元,同-5%;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0.94亿元,同-4%。 2021年实现收入2.43亿元(同+3%),其中浙江省外收入从17%提升到24%,华中/华南/西南收入占比从不到0.3%提升到3%/4%/7%,西北实现从无到有的突破。此前市场担忧公司省外拓展需以价换量,实际上2021 年华南/西南地区毛利率高达76%/75%,超过浙江和公司平均毛利率72%(同+3pct)。 2022Q1国内多地受疫情影响,公司仍实现收入0.30亿元,同+34%;实现业绩0.11 亿元,同+49%。且今年非经常性损益主要为理财产品收益13 万元(去年同期该项高达133万元),扣非业绩达0.11亿元,同比大幅增长75%。2022Q1毛利率62%,主要受到个别毛利率较低业务(Q1现场确认收入较少,或为技术服务项目)阶段性影响,公司整体产品以软硬件结合模式为主,。销售/管理/研发费用率同比变化-2.5/-1.9/-4.9pct,规模效应下净利润率同+3.5pct达35.5%。 3月底公司股权激励落地,覆盖30%员工共66人,尤其是为拓展省外业务扩建的销售服务团队。近期17 名包含董监高、技术团队的核心成员自愿延长锁定IPO限售股锁定期2年,充分体现对公司长期发展的信心。 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 年归母净利润为1.62/2.28/2.99 亿元,同比增长60.6%/40.9%/31.4%,对应当前股价PE 20.30/14.40/10.96倍。维持买入评级。 电网智能化投资不达预期、公司省外业务拓展不达预期等。
杉杉股份 能源行业 2022-04-21 25.78 -- -- 25.11 -2.60%
33.78 31.03%
详细
报告导读2021 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06.99 亿元,同比增长151.94%;实现归母净利润33.40 亿元,同比增长2320%;实现每股收益2.04 元,同比增长2003%。 投资要点 负极:量利齐升,引入宁德时代等战投加强上下游布局2021 年负极材料归母净利润5.2 亿元,同比+200%;出货量10.1 万吨,同比+71.27%;单吨净利润同比+65%。截至2021 年底,公司负极产能12 万吨,包头二期6 万吨将在2022Q3 达产,眉山一期10 万吨在2022 年底投产。4 月20日公告,比亚迪、宁德时代、中国石油集团昆仑资本等对控股子公司上海杉杉锂电增资,公司引入电池头部客户和上游原材料供应商,将在上游材料供应和下游电池出货方面展开合作。 偏光片:贡献最大业绩,高端产品优势扩大2021 年2-12 月(2 月并表),公司偏光片归母净利润12.0 亿元;销量1.1 亿平方米。公司正在建设绵阳和张家港基地共计9000 万平方米的偏光片产能,韩国梧仓产线已转移至广州,处于试生产阶段。在产品端,2021 年公司在高端偏光片领域优势进一步扩大,自主开发的全球最大尺寸110 寸产品已实现量产;成功开发高端IT 和手机等高透过、超薄型产品型号,完成多客户、多品种的认证并实现量产。 其他:正极逐渐剥离,电解液扭亏为盈2021 年,公司正极材料归母净利润3.0 亿元;出货量2.2 万吨(1-8 月),盈利能力改善明显。2021 年公司出售杉杉能源19.6438%股权至巴斯夫,最终持股49%,正极业务将作为投资收益计入。2021 年公司电解液归母净利润3.7 亿元,扭亏为盈;销量1.7 万吨,同比-12%。此外,公司的光伏、储能、投资等业务基本已谈妥剥离工作,未来将聚焦负极和偏光片业务。 盈利预测及估值公司是全球领先的负极材料供应商,LCD 偏光片业务运行良好。考虑到石墨化自供进一步提升有望改善负极盈利水平,我们上调22-23 年公司归母净利润至33.75、44.66 亿元(上调前分别为32.22、42.17 亿元),新增24 年归母净利润为53.25 亿元,对应22-24 年EPS 分别为1.58、2.08、2.48 元/股,当前股价对应的PE 分别为16、12、10 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原材料及石墨化环节价格变动、新能源汽车销量不达预期、市场竞争加剧
亚玛顿 2022-04-19 21.34 -- -- 24.11 12.98%
48.95 129.38%
详细
2021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0.32亿元,同比增长12.71%,归母净利润5399.90万元,同比下降60.80%,扣非归母净利润1357.09万元,同比下降81.14%。2022Q1公司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1100-1300万元,同比下降71.79%-76.13%,扣非归母净利润500万元-700万元,同期下降82.95%-87.82%。投资要点光伏玻璃销量大幅增长,价格下行影响利润空间报告期内,公司光伏玻璃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7.43亿元,同比增长15.4%,实现毛利率8.25%,同比减少2.06pct,实现光伏玻璃销售7209.7万平,同比增长36.6%。报告期内公司凤阳新建深加工产线的陆续投产以及凤阳硅谷窑炉稳定的原片玻璃供应,使得公司光伏玻璃销量较大幅度增长,同时由于行业内光伏玻璃新增产能的逐步释放使得供应量增加,导致光伏玻璃价格大幅下降,另外报告期内凤阳新建的深加工产线处于产能爬坡期,光伏玻璃产量及成品率均未达到预期,对该产品的盈利能力造成一定的影响。 原片资产即将注入,打通上游产业链增厚利润公司通过购买凤阳硅谷股权,将原片窑炉资产注入上市公司体内,打通上游产业链,增厚利润空间,毛利率有望大幅增长。公司所属集团旗下子公司凤阳硅谷拥有3座650t/d原片窑炉,合计原片产能1950t/d,公司出货结构1.6mm/2mm薄玻占比超过80%,远高于行业平均。原片产能确定情况下,2.0mm光伏玻璃产量相对3.2mm高52%。根据公司的出货结构估算,凤阳硅谷年化原片产能约合1.2亿平,匹配公司在凤阳新建的深加工产能,加上常州深加工产能,公司年化出货能力约1.5亿平。随着2022年硅料产能释放、光伏装机需求增长,近期光伏玻璃价格已现上涨势头,公司利润空间将有所扩大。 盈利预测及估值公司是国内超薄光伏玻璃优质厂商,打通原片环节将有效增厚利润空间。我们预计2022-2024年公司将实现营业收入37.07、39.31、56.68亿元,归母净利润2.31、3.52、4.59亿元,对应EPS分别为0.86、1.31、1.71元/股,对应PE分别为25、17、13倍,给予“买入”评级。风险提示光伏玻璃价格波动;光伏装机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波动。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3 转到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