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只看历史评测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2 转到 页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海力风电 机械行业 2024-01-08 49.79 -- -- 51.17 2.77%
51.17 2.77% -- 详细
持续深耕海风塔筒及基础,近年业绩受行业影响呈现波动公司深耕风电领域多年,2011年研发生产出了第一套潮间带海上风电塔筒、2012年研发生产出第一套近海潮间带导管架、2019年为上海电气配套国内首台最大 8MW 海上风电塔筒、2022年为华能苍南海上风电项目研发生产了 2200吨以上的单桩,是海风塔筒桩基专业制造商。 公司业绩受行业需求变化影响呈现波动。2018-2021年,受益于海上风电政策激励行业规模增长,公司营收及利润呈现高速增长态势;2022年,海风装机规模“抢装”后阶段性回落叠加海上施工周期性等影响,公司营业收入与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2023年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下滑,受计提坏账准备、新增风电场建设放缓影响发货、风电场投资收益下降等因素影响,单三季度业绩同环比下滑。 聚焦海风设备制造,延伸产业链纵向布局公司是专业的海风塔筒、管桩、导管架设备生产供应商,积极布局漂浮式基础等先进技术的研发和生产。除风电设备制造外,公司布局下游风电场运营、与中天科技合资打造海工船,产业链进一步延伸,助力提升综合竞争力。 积极规划新增产能,区位优化助力中长期发展公司已拥有海力海上、海力装备、海恒设备等多个生产基地,规划新增基地包括南通小洋口基地、启东吕四港基地、盐城滨海基地、山东东营基地、山东乳山基地、海南基地等。2023年12月 8日,公司公告计划建设“湛江海工重型高端装备制造出口基地”,包含一二期建设 3个万吨级泊位,投产后预计增加重型单桩、导管架、升压站、漂浮式基础等产能。我们认为,公司的产能区位布局利于优化产品和市场结构,为公司未来业务增长和中长期发展奠定基础。 投资建议公司作为国内海风管桩、塔筒、导管架等海风设备专业制造商,有望受益海风行业装机增长带来的设备需求提升。我们预计 2023-2025年公司收入分别为 21.2/63.3/92.7亿元,归母净利 润 分 别 为 1.2/7.2/10.4亿 元 , 相 应 EPS 分 别 为0.56/3.29/4.76元,以 24年 1月 3日收盘价 56.40元计算,当前股价对应 PE 分别为 101/17/12倍,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海力风电 机械行业 2023-12-15 49.79 -- -- 51.17 2.77%
51.17 2.77% -- 详细
事件: 根据海力风电公告,近日公司和坡头区招商服务中心签署《项目投资协议》,计划在坡头区总投资 32亿元,建设湛江海工重型高端装备制造出口基地。 各地项目推进加速,海风景气度上行2023年前三季度,国内海风整体推进节奏较为缓慢。10月以来,江苏、广东的海风项目进展明显,福建、浙江、山东等省份亦在积极推进海风发展,海风装机进度有望得到加速。此外,根据国内沿海省市的“十四五”海上风电发展计划,各省海上风电规划并网总容量近 60GW,截至目前,预计“十四五”前三年海风并网规模在 27GW 左右,仍有超 30GW 并网装机需求未得到释放,有望在 24-25年迎来大规模建设,行业前景广阔。 提前布局生产基地、扩充优质产能,具备较强业绩弹性截至 2023年中,公司拥有海力海上、海力装备、海恒设备等多个生产基地,并规划在江苏、山东等海风大省新增基地。2023年 8月,公司签订温州大兆瓦海风塔筒项目投资协议,拟投资 10亿元达成 8MW 以上约 220套海上塔筒的年产能。此次公告,公司计划于湛江投资 15亿元建设海工基地,投产后年产约 40套 12MW 及以上重型单桩、50套 8MW 及以上导管架、4套8MW 及以上升压站、15套漂浮式基础及海洋牧场等。公司积极扩张优质产能,有望受益于海风景气度上行。 布局优质码头资源,提升海工领域综合竞争力根据此次公告,公司拟投资 17亿元建设生产性服务配套码头,包含一期建设 1个 3-5万吨级公共泊位和二期建设 1个 5-10万吨级顺岸式泊位及 1个2万吨级挖入式港池通用泊位。公司在沿海地区的码头布局可保障交付的及时性,并有效降低运输成本,提升公司的综合竞争能力。 投资建议与盈利预测受益海风景气度上行,公司业绩有望反转。受 2023年海上风电建设不及预期的影响,公司业绩短暂承压。我们认为伴随着各地海风项目的启动,海风行业已迎来边际拐点。公司积极推进新增项目落地,陆续释放各基地产能,具备较强的成长性。我们预计 2023-2025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1/7.8/12.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6.7%/615.7%/64.2%。当前股价对应 PE分别为 115.5/16.1/9.8倍,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行业政策变化风险,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风险,市场竞争加剧风险,项目合同延期风险,基地投建进度不及预期风险。
海力风电 机械行业 2023-11-02 49.79 82.27 95.32% 51.17 2.77%
51.17 2.77% -- 详细
事件:海力风电发布2023年度三季报,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5.55亿元,同比提升32.85%,实现归母净利润0.65亿元,同比下降72.97%,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0.47亿元,同比下降45.87%。2023年Q3,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16亿元,同比下降0.69%,实现归母净利润-0.70亿元,同比下降238.97%,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0.70亿元,同比下降253.26%。 盈利水平同环比下滑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毛利率达12.42%,同比-1.7pct,净利率4.36%,同比-16.6pct。我们认为盈利水平下滑主要系1)“抢装潮”前的海风项目结算周期较长,23Q3公司计提坏账准备0.74亿元;2)海风建设需求不及预期,公司新工厂产能利用率较低;3)参股风场风速条件较差,投资收益下降。 产能持续稳步扩张近年来,公司积极提前布局生产基地,现阶段已拥有海力海上、海力装备、海恒设备等多个生产基地,此外,公司规划在江苏、山东等海风大省,新增等六个基地,塔筒、装机等产品体积和重量较大,公司产能布局优异,有望在有效保证合同履约的同时,降低运输成本,提升产品竞争力。 国内海风建设加速,2244年出货有望高增近期国内海上风电积极事件频出:1)射阳1GW海风项目已核准开工、2)广东海风项目变化积极、3)多个国内海风项目施工推进;随着限制因素逐步解除,海风建设有望加速,我们预计2023-24年国内海风新增装机有望达6/10GW,同比实现高增;公司作为海风塔筒及管桩领先企业,24年总产能有望突破110万吨,出货有望突破90万吨,同比实现高增,有望受益于海风需求起量。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我们预计公司2023-25年收入分别为21.3/81.9/111.6亿元(原值为49.73/89.99/126.17亿元),增速分别为30.5%/284.2%/36.3%,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3/7.8/12.9亿元(原值为7.7/12.9/18.4亿元),增速分别为-37.9%/510.1%/65.9%,EPS分别为0.6/3.6/5.9元/股,公司是海风塔筒及基础领先企业,业绩拐点或已至,我们给予公司24年23倍PE,对应目标价82.27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海上风电装机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波动,扩产进度不及预期。
海力风电 机械行业 2023-10-30 49.79 -- -- 51.17 2.77%
51.17 2.77% -- 详细
2023年10月27日,海力风电发布2023年第三季度报告。公司2023年前三季度实现营收15.5亿元,同增32.85%;实现归母净利润0.65亿元,同降72.97%。其中,3Q23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16亿元,同降0.69%;归母净利润-0.70亿元,同降238.97%;扣非归母净利润-0.70亿元,同降253.26%,业绩基本符合预期。 经营分析公司3Q23业绩同环比均出现一定下滑。主要原因系:(1)受“抢装潮”期间已完工项目结算周期较长的影响,公司根据会计政策计提坏账准备;(2)新增海上风电场整体建设仍较为缓慢,海上风电零部件厂商受下游开发进度影响较大,发货情况不及预期、利润规模下降;(3)公司所参股投资的海上风电场因风速条件较差,当期发电上网电量较少,投资收益相较去年大幅下降,净利润随之减少;(4)公司资产折旧增加、产能利用率不饱和、行业竞争较为激烈等因素综合影响,毛利率水平整体低于去年同期,利润规模整体较低。预计随着江苏省海风项目逐步重启、广东省省管海域竞配结果落地,阻碍海风发展的因素或逐渐扫清,海风装机进度有望得到加速。 前三季度公司期间费用率为5.10%,较去年同期变化+2.03PCT,其中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含研发费用)、财务费用率分别为0.47%/5.06%/-0.42%,较去年同期分别变化-0.15/+0.74/+1.45PCT。 公司产能持续推进中。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拥有海力海上、海力装备、海恒设备等多个生产基地,此外,公司规划新增南通小洋口基地、启东吕四港基地、盐城滨海基地、山东东营基地、山东乳山基地、海南洋浦基地等,各基地均在稳步推进中。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我们预计2023-2025年净利润为1.88、8.78、11.95亿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75、16、12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因海上风电政策导致产业投资放缓风险、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疫情反复风险、限售股解禁风险。
海力风电 机械行业 2023-09-12 56.37 -- -- 64.00 13.54%
65.99 17.07% -- 详细
事件: 公司发布2023年半年报。公司上半年实现营收10.38亿元, 同比增加59.67%,归母净利润 1.35 亿元, 同比下降 29.14%, 扣非归母净利润 1.18 亿元, 同比增加181.65%。 其中 2023Q2 实现营业收入 5.37 亿元, 同比增加 8.08%, 归母净利润0.53 亿元, 同比下降 53.6%; 扣非归母净利润 0.49 亿元, 同比增加 5.46%。 23H1 扣非业绩增长, 毛利率有所修复。 上半年, 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增长达 59.67%,主要系报告期内海上风电开工项目较上年同期有所增加, 公司产品销售相应增多,分产品来看, 风电塔筒、 桩基分别实现营收 1.69 亿元、 8.35 亿元, 同比增长116.92%、 56.59%, 增长幅度较大; 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 29.14%, 主要系部分风电场收益未达到预期所致, 此外去年同期政府补贴较高; 随着产能利用率综合提升,23H1 销售毛利率 15.33%, 同比+3.47pct, 盈利能力有所改善。 根据国家能源局数据, 上半年我国海风新增并网容量 1.1GW, 低于预期, 展望下半年开工情况有望加速, 今年 6 月三峡江苏大丰 800MW 海上风电项目开启风机招标, 表明江苏海风建设开发有望重启, 随着大批装机需求的不断释放, 公司有望持续受益。 期间费用控制良好, 研发投入持续增加。 公司上半年期间费用率 4.82%, 同比+1.71pct, 其中销售费用率 0.46%, 同比-0.13pct; 管理费用率 4.80%(含研发) ,同比-0.29pct; 财务费用率-0.44%, 同比+2.13pct; 财务费用有所上升, 主要系利息收入下降导致, 其余费用率则保持稳定, 公司持续加强研发投入, 上半年研发投入达 0.87 亿元, 同比+105.16%, 积极参与国内漂浮式基础等先进技术的研发和生产, 持续优化公司产品结构, 提升产品竞争力。 生产基地布局完善, 区位优势明显。 截至报告期末, 公司拥有海力海上、 海力装备、海恒设备等多个生产基地, 此外, 公司规划新增南通小洋口、 启东吕四港、 盐城滨海、 山东东营、 山东乳山、 海南洋浦基地等, 各基地均在稳步推进中。 另外, 公司于 8 月 29 日发布公告, 计划在浙江省温州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辖区内投资建设大兆瓦海上风电场风机塔筒生产基地项目, 项目投产后可形成年产 8MW 以上海上风机塔筒约 220 套。 随着上述生产基地的逐步完善, 公司基地布局基本实现国内沿海区域全覆盖, 部分基地拥有自建码头, 可有效降低运输成本, 提升产品竞争力。 投资建议: 公司是是海桩/塔龙头, 多地布局海风设备生产基地, 拥有优质码头资源。 公司业绩在海风景气度提升背景下有望迅速回升。 考虑到上半年海风装机情况,我们调整盈利预测, 预计公司 2023-25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4.67、 9.37 和 13.63亿元, 对应 EPS2.15、 4.31 和 6.27 元/股, 维持“买入” 评级。 风险提示: 1、 行业竞争加剧。 2、 风电装机低于预期。 3、 产能投放节奏低于预期。
海力风电 机械行业 2023-09-08 58.28 -- -- 61.60 5.70%
65.99 13.23% -- 详细
事件:公司近期发布2023年半年度报告,业绩实现较快增长。 1)公司2023H1实现收入10.38亿元,同比+59.67%;实现归母净利润1.35亿元,同比-29.14%;实现扣非净利润1.18亿元,同比+181.65%。 2)对应Q2收入5.37亿元,同比+8.08%,环比+7.19%;归母净利润0.0.53亿元,同比-58.85%,环比-35.66%;扣非净利润0.49亿元,同比+5.46%,环比-29.32%。 风电场收益未达预期,海工业务毛利率修复明显。 1)2023H1公司综合毛利率为15.33%,同比+3.48pct;净利率13.26%,同比-16.37pct;其中Q2毛利率15.20%,同比+1.74pct,环比-0.28pct;净利率10.24%,同比-15.73pcct,环比-6.26pct。由于部分风电场投资收益未达到预期(2023H1投资收益0.33亿,同比-61.88%),导致公司净利润和净利率水平有所承压。 2)20223H1塔筒业务实现收入1.69亿元,同比+116.92%,毛利率9.14%,同比-1.71pct;由于Q2加工费有所下降、运输费用较高、部分项目塔筒返厂导致塔筒业务毛利率有所下降。 3)桩基业务实现收入8.35亿元,同比+56.59%,毛利率14.44%,同比+4.88pct;随着海风市场的逐步回暖,公司海工业务毛利率有较为明显修复。 在温州投资塔筒生产基地,产能区域布局不断完善。 1)公司近期和浙江温州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管理委员会签署《项目投资协议》,计划在温州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辖区内投资建设大兆瓦海上风机塔筒生产基地项目,总投资10亿元,年产8MW以上海上风机塔筒约220套。 2)2022年以来,公司积极布局海上风电重点发展区域和出口市场,先后投资如东小洋口、启动吕四港、江苏滨海、山东东营、山东乳山、海南儋州、浙江温州生产基地,产能基地布局不断完善。预计公司新投资产能将在2023-2024年快速释放,2023年底有效产能将达到90万吨,2024年底达到150万吨。 投资建议:公司积极推进海工制造基地多区域布局,有望随着海上风电起量实现业绩较快增长。我们预计2023-2025年公司营收分别为31.5/61.4/81.8亿元,同比+92.8%/+94.9%/+33.3%;归母净利分别为4.0/7.5/10.3亿元,同比+95.2%/+86.8/+37.2%;EPS分别为1.84/3.44/4.72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31/16/12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风电装机不及预期、原材料大幅涨价、行业竞争格局恶化等
海力风电 机械行业 2023-09-06 58.15 -- -- 61.30 5.42%
65.99 13.48% --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3年半年报,上半年实现营收10.38亿元,同比+59.67%;实现归母净利润1.35亿元,同比-29.14%;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1.18亿元,同比+181.65%。2023Q2单季度实现营收5.37亿元,同比+8.08%,环比+7.19%;实现归母净利润0.53亿元,同比-58.85%;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0.49亿元,同比+5.46%。2023H1销售毛利率为15.33%,同比2022H1提升3.47pct,销售净利率为13.26%,公司上半年营收规模和毛利率同比改善,海风市场逐步回暖。 上半年海风不及预期,桩基盈利修复彰显韧性。2023年以来,我国海上风电由于受到各种因素影响,开工和装机并网量不及预期,但公司桩基业务的盈利能力较去年同期向上修复。2023H1桩基业务实现营收8.35亿元,毛利率为14.44%,同比提升4.88pct。2023年9月,三峡江苏大丰800MW海上风电项目设计施工项目招标开启,各标段计划开工时间为2023年10月15日,全部风机完成并网发电时间为2024年10月底前,标志着江苏海上风电建设开发有望重启,将重新释放此前规划海上风电容量。随着阻碍风电项目建设的因素逐步解决,我们认为装机需求有望持续放量,叠加下半年风电建设高峰期到来,海上风电可能将呈现快速开工态势,助推公司业绩稳健增长。 积极布局生产基地,储备丰富的码头资源和产品矩阵。上半年公司综合毛利率为15.33%,相比2022年全年仅修复0.58pct。整体盈利增幅收窄的原因在于大型化趋势下,风电装备产品体积和重量增加,从现有基地将产品运输至南方市场的距离较长,加重了成本负担。一方面,公司提前布局生产基地,截至2023H1,拥有海力海上、海力装备、海恒设备等多个生产基地;另一方面,公司规划新增的南通小洋口、启东吕四港、盐城滨海、山东东营、山东乳山、海南洋浦等基地均在稳步推进中,建成后有配套海上风电塔筒、桩基、导管架、升压站等设备零部件的生产能力。2023年8月29日,公司发布公告计划设立全资温州子公司,在温州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辖区内投建大兆瓦海上风机塔筒生产基地项目,总投资10亿元,可形成年产8MW以上海上风机塔筒约220套。公司抓住长三角地区产业发展政策机遇与丰富的海风资源,利用深水港港口和码头等基础设施优势,积极规划深远海市场,战略布局多样化产品。 风电场收益亟需改善,长期稳定回报依然可观。公司子公司海恒如东海上风力发电有限公司2023H1营业利润及净利润同比减少约3800万元,对应至公司对联营和合营企业的投资收益约3428万元,同比下滑54.31%,主要系子公司三家联营企业的部分风电场因预防性实验计划停机导致发电量减少,投资收益未达到预期,以及职工薪酬、信用减值损失等成本增加所致。长期来看,新能源电站运营的利润率较高,能为公司贡献稳定投资收益,应对所处制造行业波动方面有效提高抗风险能力。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公司作为国内海上风电塔筒桩基主要供应商之一,随着沿海生产基地相继建设完成,产能覆盖大部分区域,将有效摊薄运输和码头使用成本,实现产品竞争力和盈利能力显著提升。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年分别实现营收32.36亿元、70.46亿元和100.75亿元,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4.34亿元、8.41亿元和12.31亿元,对应EPS为2.00元、3.87元和5.66元,当前股价对应PE为29X、15X和10X,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原材料价格短期剧烈波动风险;风电项目延期及装机不达预期风险;拓展产业链风险;产业政策调整风险;市场竞争加剧风险等。
海力风电 机械行业 2023-08-31 58.00 -- -- 61.30 5.69%
65.99 13.78%
详细
2023年8月29日,海力风电发布2023年半年度报告。1H23公司实现营收10.38亿元,同增59.67%;实现归母净利润1.35亿元,同降29.14%;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1.18亿元,同增181.65%。其中,2Q23公司实现营收5.37亿元,同增8.08%;实现归母净利润0.53亿元,同降53.60%;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0.49亿元,同增5.46%,业绩符合预期。 经营分析盈利同比提升。1H23年公司毛利率为15.33%,同增3.47PCT,其中风电塔筒和桩基毛利率分别为9.14%/14.44%,同比分别变化-1.71/4.88PCT。公司2Q23毛利率为15.20%,同比提高1.75PCT。 1H23期间费用率同比小幅上升。1H23年公司期间费用率为4.82%,较去年同期变化+1.72PCT,其中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含研发费用)、财务费用率分别为0.46%/4.80%/-0.44%,较去年同期分别变化-0.13/-0.28/+2.13PCT。 公司产能持续推进中。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拥有海力海上、海力装备、海恒设备等多个生产基地,此外,公司规划新增南通小洋口基地、启东吕四港基地、盐城滨海基地、山东东营基地、山东乳山基地、海南洋浦基地等,各基地均在稳步推进中。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我们预计2023-2025年净利润为5.05、8.55、11.72亿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25、15、11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因海上风电政策导致产业投资放缓风险、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疫情反复风险、限售股解禁风险。
海力风电 机械行业 2023-05-01 75.41 -- -- 87.88 16.40%
88.02 16.72%
详细
事件概述:2023年4月26日,公司发布2022年年报和2023年一季报:2022实现营业收入16.33亿元,同比下降70.09%;实现归母净利润2.05亿元,同比下降81.57%;实现扣非净利润0.49亿元,同比下降95.57%。 单季度来看,公司2022Q4实现营业收入4.63亿元,同比下降57.37%,环比下降11.02%;实现归母净利润-0.36亿元,同比下降118.18%,环比下降170.82%。2023Q1实现营业收入5.01亿元,同比增长226.97%;实现归母净利润0.82亿元,同比增长7.2%;实现扣非净利润0.69亿元,同比增长1658.03%;主要原因在于22Q1有政府补助拉高归母净利润基数。 从盈利水平来看,22Q4公司实现销售毛利率16.35%,同比-8.67pct;23Q1公司实现销售毛利率15.48%,同比+8.81pct。 分业务结构来看:公司一季度的利润来源包括设备主业和发电业务,其中:1)发电业务已收归经常性损益,一季度实现投资收益1607万元;2)我们测算5.01亿元营对应海风设备出货量约6万吨,考虑到Q1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6900万,部分减值计提实现转回,刨除掉发电利润,预计公司Q3单吨净利约800元。 我们预计随着公司省内省外新增产能的落地释放,以及行业需求增长后公司产能利用率的提高,公司的单吨净利有望继续回升。 产能扩展和产业链延伸有序推进。根据2022年年报,公司积极扩产目前已规划新增南通小洋口基地、启东吕四港基地、盐城滨海基地、山东东营和乳山基地和海南洋浦基地等多个海上装备制造基地。基地的合理化布局可以减少公司大型产品的运输成本和交付能力,并且部分基地拥有自建码头。在运维方面,公司与中天科技全资子公司共同出资设立“立洋海洋”来打造大风机和深远海的海上风电施工船。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年营收分别为49.2、78.4、100.0亿元,增速为201%/59%/28%;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4、12.6、16.9亿元,增速为262%/70%/34%,对应23-25年PE为22x/13x/10x。考虑到行业需求回暖、公司量利弹性可观,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开拓不及预期;市场开拓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持续高位。
海力风电 机械行业 2023-04-28 76.95 -- -- 87.88 14.06%
88.02 14.39%
详细
2023年4月26日,海力风电发布2022年年度报告与2023年一季度报告。2022年公司实现营收16.33亿元,同降70.09%;实现归母净利润2.05亿元,同降81.57%。其中,4Q22公司实现营收4.63亿元,同降124.24%;归母净利润亏损0.36亿元。1Q23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01亿元,同增226.97%;实现归母净利润0.82亿元,同增7.20%;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0.69亿元,同增1658.03%,业绩符合预期。 经营分析随海风下游需求提升,公司1Q23毛利率同比提升8.81PCT。2022年公司毛利率和净利率分别为14.75%/12.98%,同比分别变化-14.38/-8.57PCT,其中风电塔筒和桩基毛利率分别为10.63%/13.58%,同比分别下降17.33/14.87PCT。毛利率同比下降幅度较大主要受“抢装潮”后市场需求阶段性不足影响。受益于今年海风下游需求提升,公司1Q23毛利率为15.48%,同比提高8.81PCT。 1Q23期间费用率同比下降。2022年公司期间费用率为3.30%,较去年同期变化+1.37PCT,其中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含研发费用)、财务费用率分别为0.61%/4.51%/-1.82%,较去年同期分别变化+0.42/+3.05/-2.10PCT。1Q23公司期间费用率为4.91%,较去年同期变化-1.72PCT,其中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含研发费用)、财务费用率分别为0.42%/4.80%/-0.30%,较去年同期变化-1.04/-5.02/+4.35PCT。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我们预计2023-2025年净利润为8.18、13.69、17.64亿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21、12、10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因海上风电政策导致产业投资放缓风险、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疫情反复风险、限售股解禁风险。
海力风电 机械行业 2023-04-28 76.95 -- -- 87.88 14.06%
88.02 14.39%
详细
事件1:公司发布2022年年报,实现营业收入16.33亿元,同比减少70.09%;实现归母净利润2.05亿元,同比减少81.57%。受海上风电国补退出影响,2022年海上风电项目建设放缓;根据CWEA统计,2022年海上风电吊装容量为5.15GW,同比2021年的14.5GW下降64.48%;需求不振对公司产品销售影响显著。 事件2:公司发布2023年一季报,实现营业收入5.01亿元,同比增长226.97%,环比增长8.33%;实现归母净利润0.82亿元,同比增长7.2%,环比扭亏为盈。2023Q1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为1486万元,2022Q1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为8036万;2023Q1扣非归母净利润为0.69亿元,同比扭亏为盈。 资产信用减值致使减值致使2022Q4亏损亏损,出货回暖带动出货回暖带动2023Q1改善。改善。公司受抢装期间海风项目结算延迟影响,2022年共提计资产减值损失和信用减值损失1.47亿元,其中在2022Q4两项损失达到1.12亿元,致使单季出现亏损。公司2022年销售塔筒桩基约18.1万吨,其中2022Q4约为5.2万吨;公司2023Q1销售塔筒桩基约6.3万吨,环比增长21.2%,同比2022Q1的1.5万吨增长320%。受产品价格、成本压力和规模效应等影响,公司2022年主要产品桩基和塔筒的毛利率分别为13.58%和10.63%,同比下降14.87pct和17.33pct;公司2023Q1综合毛利率为15.48%,同比2022Q1提升8.81pct。 聚焦三大业务板块,布局多处产能基地。GWEC预计2022-2026年全球海上风电有望新增装机90GW以上,而未来十年将达到315GW。公司立足国内市场,稳步开拓海外市场,聚焦海上风电,持续推动设备制造、新能源开发以及施工运维三大业务板块;公司已在江苏、山东、海南等海风资源丰富地区进行了产能布局,并将继续寻找选址合理规划基地建设,面向出口市场,面向漂浮式市场,有力支撑主营业务发展。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年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50.82/91.27/111.99亿元,同比增长211.3%、79.6%和22.7%;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84/12.18/15.36亿元,同比增长282.4%、55.4%和26.1%,对应EPS为3.61/5.60/7.06元。当前股价对应PE为21X、14X和11X。维持“增风险提示:风电装机不及预期,行业需求减弱;国际形势或经济走向引起大宗原材料价格较大幅度波动;行业政策变化;行业竞争加剧。
海力风电 机械行业 2023-03-27 75.34 -- -- 88.97 17.95%
88.86 17.95%
详细
推荐逻辑:公司深度耕耘海风塔筒和桩基等领域,产品的市占率多年位居行业前列。海风景气度上行拉动需求,叠加大功率产能供应相对紧缺,海风塔筒和桩基行业格局有望优化。随沿海省份生产基地建设的顺利推进,公司有望增强规模优势,推动业绩上行。 核心观点需求侧:全球海风高景气,单 MW 价值量抗通缩的桩基和塔筒环节有望受益。全球多国积极出台海风装机规划,预计“十四五”期间,中国和全球海风新增装机量合计分别超 60GW 和 80GW。在中国步入风电平价时代,风机大型化降本成为产业链内生增长的动力。海风塔筒和桩基约占海风产业链 30%的价值量,而且大功率海风塔筒和桩基均具有较好的抗通缩属性。预计 2022年~2025年中国海风塔筒和桩基的市场规模逐年扩大,CAGR 为 54.38%,合计规模约为 1146亿元。 供给侧:大功率塔筒和桩基的制造难度非线性升级促产能出清,码头资源构筑护城河,叠加原材料成本企稳,行业格局和盈利有望优化。 风机大型化使得塔筒和桩基尺寸和重量变大,对于生产和运输提出更高要求。1)大功率产能升级存在难度:大功率海风塔筒和桩基的产能升级会涉及到厂房和产线的重新规划。技术难度大、资金投入较多等因素,让资金充裕、生产实力强的头部企业在产能升级上更具优势。2)码头资源稀缺,巩固头部企业先发优势:大功率塔筒和桩基的尺寸更大,更依赖海上运输,而码头是产品转运的重要枢纽。但满足运输要求的自有/专用码头的建设成本高、审批难度大,成为新进企业难以在短期内突破的壁垒,进而巩固领先布局的头部企业的成本和供应优势。综上,由于资金、技术、运输条件等因素限制,大功率塔筒的桩基产能和配套运输能力将趋向于头部企业,行业格局有望得以优化。3)钢价下行减轻行业成本压力。钢价中枢较 2021年有所回落,且预计上涨压力较小,有望减少主要原材料价格上行带来的成本端压力。塔筒和桩基行业盈利能力有望得到改善并增强生产成本低等出海优势。 公司优势:产能+码头布局稳步推进,叠加业务横向拓展,有望推动公司业绩上行。在海风塔筒和桩基等领域,公司的技术和生产能力领先,市占率位于前列。同时,公司在山东、江苏、海南等沿海地区稳步推进生产基地布局,在行业强者恒强的趋势下,有望扩大规模优势,更好地拓展当地海风市场。1)积极扩产大功率产能:专注扩产 8MW 及以上的大功率产能,在 2024年底预计新增塔筒 497套/年、单桩 410套/年、导管架 30套/年、升压站 4套/年的产能。而且,公司计划在“十四五”期间合计产能达到 100万吨以上。2)优化沿海地区生产布局:公司提早布局优质码头资源,在产品吊装、运输上具备优势。随各地生产基地和配套码头的建成,公司在当地的市场份额有望扩大,而且盈利有望随转运成本的下降而得到改善。3)横向拓展海工和发电业务:2022年起,公司通过合资子公司切入海风施工业务,并出资持股多个海上风电场,不仅增加创收途径,且能通过延伸产业链加强业务协同。 投资建议伴随公司生产基地的投产和新增产能的释放,公司业绩有望充分受益于海风景气上行。预计 2022/2023/2024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15/9.06/14.34亿元,对应的 EPS 分别为 1.45/4.17/6.6元/股。以 2023年3月 23日收盘价 75.43元为基准,对应 PE 分别为 52.02/18.09/11.43倍。 首次覆盖,给予“推荐”评级。
海力风电 机械行业 2023-02-03 99.00 92.39 119.35% 99.35 0.35%
99.35 0.35%
详细
公司发布 2022年业绩预告。2022年,公司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为1.79-2.32亿元,与 2021年相比减少 8.81-9.34亿元,同比下降79.15%-83.94%。 多因素导致公司业绩下滑幅度较大。1)2021年,海风抢装潮助推公司业绩创历史新高的同时也使得业绩基数较高,但当年海风新招标项目较少;2022年,因海风平价化、项目周期、施工窗口期、新冠疫情等因素影响,项目建设速度放缓,下游需求相应降低。2)2022年,国内海上风电开启平价时代,叠加国补的结束,产业链各环节产品价格均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公司主营的海风设备产品价格亦相应下滑,进而影响公司利润。3)2022年,公司经营也受到产能结构变化、原材料价格波动、台风恶劣天气等多重不利因素影响。 信用和资产减值进一步拖累业绩,但 Q4季度改善明显。受“抢装潮”期间已完工项目结算进度的影响,导致应收账款及合同资产的账龄变长,公司 2022年因应收账款及合同资产计提减值引起的信用和资产减值损失合计约 1.5亿元。其中三季报公司减值损失约 0.37亿元,单四季度减值约 1.13亿元。但考虑到公司下游客户多为电力央企,后续应收账款回收的确定性较高。如取业绩预告的中间值 2.06亿元,再加回减值损失,则全年归母净利润约 3.6亿元,分季度来看 Q1-Q4分别为0.62/1.28/0.5/1.2亿元,Q3和 Q4的单季度归母净利润变动幅度分别为-84.95%和-38.78%,Q4降幅明显收窄。 盈利预测与估值。23年下游需求回暖、疫情消退、原材料价格和招标价格有望趋稳,公司重点布局沿海基地产能,设备制造板块、新能源开发板块、施工及运维板块三大业务协同发展,看好公司的中长期发展,预计公司 2022-2024年实现营收 16.75/55/95亿元,归母净利润2.25/8.04/14.49亿 元 , eps 为 1.03/3.7/6.66元 , 对 应 PE 为95.82/26.77/14.86倍,给予 23年 25-30倍 PE,合理区间 92.5-111元,维持公司“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原材料价格波动,下游风电项目施工进度不及预期。
海力风电 机械行业 2022-12-14 90.88 -- -- 101.80 12.02%
102.51 12.80%
详细
1.公司专注于风电塔筒/桩基业务,随着海上风电发展而成长。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专注于塔筒、桩基等业务,目前涵盖2MW至5MW以及6.45MW、8MW、10MW、12MW以上等大功率等级产品。公司近几年抓住海风高速发展机遇,业绩实现快速增长,2021年公司实现营收54.58亿元,同比增长39%;2018-2021年CAGR达84%;2021年实现归母净利润11.13亿元,同比增长81%,2018-2021年的CAGR达215%。 2022年前三季度,受海风抢装后阶段性需求不足、疫情等影响,公司业绩出现下滑。未来随着海风市场回暖,预计公司业绩很快恢复增长。 2.海上风电方兴未艾,即将开启中长期向上周期。截至2022年11月末,沿海11省市均提出了“十四五”期间海上风电发展计划,11省市“十四五”开工或规划的海风总规模已超110GW,计划并网容量超58GW。此外,2022年1-11月,海上风机招标达到14GW,其中11月招标达到1.55GW,同比+93%、环比+39%;预计全年海风招标将到达15GW以上,含EPC预计达到20GW左右,同比+600%以上。因此,我们预计2022-2026年国内海风新增装机分别为6GW、12GW、17GW、21GW、25GW,2022-2026同比增速分别为-59%、100%、42%、24%、19%。 3.全球桩基+海风塔筒需求旺盛,国内供需紧平衡。随着海上风电快速发展,预计2022-2026全球桩基+海塔需求为310/564/692/1091/1287万吨,CAGR有望达到40%以上。国内2023-2024年桩基+海塔需求预计为348万吨和510万吨,而主要生产企业的产能为348万吨和450万吨,供需紧平衡。此外,目前中厚板价格持续回落,为塔筒/桩基企业毛利率回升释放积极信号,2022Q3塔筒企业整体毛利率已经开始筑底企稳。展望2023年,供需紧平衡叠加原料价格回落,塔筒/桩基盈利水平有望逐步恢复。 4.产能布局&码头资源&客户资源等优势助力公司未来快速成长。1)随着海风快速发展,公司原有产能已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因此,2022年以来,公司先后投资如东小洋口、启动吕四港、江苏滨海、山东东营、山东乳山、海南儋州生产基地,积极布局国内海风重点发展区域和出口市场。预计公司2022-2024年有效产能将达到20/60/110万吨。2)公司拥有自有码头3个,分别是通州湾码头、小洋口码头和启动吕四港码头(正在跑岸线审批),码头资源丰富,运输成本具备优势。3)公司已经与主流的风电场施工商、风电场运营商、风电整机厂商都建立紧密和稳定的合作关系,确保了稳定的获单能力。4)公司进军海工业务和参股风电场运营,进一步拓展和延伸产业链,以增强核心业务的竞争力。 5.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我们预计2022-2024年,公司营收分别为16.84亿元、57.16亿元、96.77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69.15%、239.45%、69.29%;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25亿元、8.75亿元、15.77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70.73%、168.70%、80.27%;EPS分别为1.50/4.02/7.26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62.2/23.2/12.8倍,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风电装机规模不及预期、相关政策推进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
海力风电 机械行业 2022-11-18 89.44 124.62 195.87% 98.88 10.55%
102.51 14.61%
详细
国内海风长周期高景气明确。据我们不完全统计,2022年前三季度海风共招标12.79GW,预计2022年全年海风招标量可达17GW+。2022年是海风迈入长周期景气第一年,受益于国家政策激励与产业链协同降本,我们预计2022-2025年海风新增装机为5/12/15/18GW,年复合增速达53%。 海塔+桩基单位价值量稳定,码头为核心资源。大型化下海上塔筒桩基重量提升、直径变长,海上产品运输必须依靠码头,码头成为海上塔筒+桩基企业核心资源。同时,海上塔筒+桩基环节价值量稳定:1)据各环评书不完全统计,海上风电塔筒单位用量较为稳定,维持在7万吨/GW;2)随大型化发展下,单桩在同样水深的条件下单兆瓦用量会有一定程度的下降。但随着深远海项目的推进,桩基用量随水深上升。据我们测算,2025年海上塔筒+桩基市场规模达466亿元,2022-2025年规模年复合增速达56%。 公司为海上塔筒+桩基龙头,产能快速释放。公司自2009年成立以来,持续开发新型技术,重点发展海上风电产品。2021年11月,公司在深交所上市。公司首次公开发行普通股5434.8万股,募集资金总额32.97亿元。 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营收、利润同比出现下滑主要受制于海风平价带来的价格下降和“抢装潮”后市场需求阶段性不足。预计后续随产能快速释放,盈利将出现显著提升。1)公司目前拥有自有码头1个,在建自有码头1个,租用码头3个,码头资源丰富;2)凭借技术工艺、客户资源、产能布局等核心竞争力,公司具有较强的获取订单能力;3)产能快速释放,预计2022-2024年公司产能可达50/100/150万吨。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年分别实现净利3.2、8.5、14.0亿元,对应EPS1.49元、3.90元、6.43元。公司当前股价对应三年PE分别为62、24、14倍。考虑公司盈利随产能释放快速提高,具备高成长性,参照行业平均PEG给予公司2023年32倍估值,目标价124.77元/股,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因海上风电政策导致产业投资放缓风险、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疫情反复风险、限售股解禁风险。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2 转到 页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