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唐楠

招商证券

研究方向: 汽车行业

联系方式:

工作经历: 上海财经大学硕士,3年汽车供应链产业从业经验,2年汽车行业研究经验,专注于从事汽车及配件领域研究,挖掘汽车配件强势企业。...>>

20日
短线
60日
中线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23 转到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均胜电子 基础化工业 2017-08-23 31.11 -- -- 36.30 16.68%
43.41 39.54%
详细
事件:公司公布2017年半年度报告,实现营业收入130.9亿,同比增速120%,实现归母净利润6.16亿,同比增速151%,合EPS0.65元。业绩增长主要源于子公司KSS和TS首次全年并表,净利润增长源于KSS和TS并表和出售智能制造业务产生的投资收益(约2.2亿)。我们认为,随着公司对智能驾驶和汽车电子领域整合的协同效应显现,盈利能力将进一步提升,预计17年全年EPS1.34元,维持“强烈推荐-A”评级。 评论: 1、业绩基本符合预期,全球化格局日益成型 17H1公司实现营收131亿(+120%),归母净利润6.16亿(+151%),业绩基本符合预期,高增长主要源于KSS(16年6月)和TS(16年5月)并表效应。若剔除16上半年KSS和TS并表因素,17H1实际营收同比增速约为16%,高于汽车行业增速,而在6.2亿归母净利润中,有约2.2亿来源于出售智能制造业务产生的投资收益,若剔除该部分归母净利润增速仍达到70%。我们认为,公司在收购KSS和TS后,致力于打造全球领先的汽车电子和安全技术提供商,未来有望持续在汽车电子、主动安全、车联网等领域开拓中国市场并拓展新技术,叠加整合效应和规模效应,业绩有望持续释放。 2、KSS拟收购高田,市场份额有望全球第二 KSS17H1营收67亿,同比683%,为增速和营收规模最大子公司,TSS作为全球第四大汽车安全系统,市占率7%,但复合增速(20%)为行业最高(平均6%)。而由于第二大公司高田破产,KSS17年7月26日与高田签署谅解备忘录,公司拟通过KSS收购Takata(高田)PSAN业务以外的资产,交易金额预计不高于15.88亿美元。,若方案顺利实施,KSS有望瓜分高田20%市场份额,市占率有望达到全球第二,这将为公司带来新的业绩增量。 3、并入Preh发挥协同效应,智能网联将迎快速发展 TS17H1营收18亿,同比188%,毛利率9.43%,同比提高了1.17%,公司新获订单数达到2.2亿欧元,继续保持强劲势头。目前公司客户除奥迪、大众、斯柯达之外,还获得了为全球著名车联网厂商提供地图引擎和搭建相关导航服务的订单,证明车载软件技术实力。在国内市场方面,除大众MIB3项目按计划推进以外,还与国内自主品牌积极推进合作,未来有望打入中国市场,提供新的业绩增量。 4、新能源汽车电子技术突破,BMS或为明日之星 17H1新能源汽车电子业务实现营收2.9亿,同比增加20%,维持高增速。同时,公司与奔驰合作开发的48V混合动力系统,在节能减排、燃油经济型、性能提升、成本降低等方面获得了提高,优势更加明显,加固了公司在BMS领域的领先地位,预计三季度末将为奔驰新车配套的48V微混系统量产供货,未来将成为业绩爆发点。 5、盈利预测与评级 我们认为,随着公司对智能驾驶和汽车电子领域整合的协同效应显现,将进一步提升盈利能力,预计公司2017-2018年EPS预计为1.34、1.74元/股,对应PE为22x、17x。维持“强烈推荐-A”评级 风险提示:新业务整合情况不及预期。
中鼎股份 交运设备行业 2017-07-20 18.39 -- -- 19.84 7.88%
22.07 20.01%
详细
事件: 公司大股东中鼎集团拟增持公司1%-2%股份,7月14日已增持0.81%,金额2.0亿。我们认为大股东增持体现维稳当前股价的强烈决心;同时公司传统橡胶件主业产品客户结构双向升级,收购AMK、TFH进军新能源核心配件,内生外延共筑高成长。公司上半年业绩预增30%-40%,预计全年净利达11.57亿(+28%),合EPS 0.94元,对应PE为21倍,维持“强烈推荐-A”评级。 评论: 大股东增持彰显信心,17H1业绩预增30%-40% 公司7月14日终止重大资产重组复牌,同时公告大股东中鼎集团看好公司未来发展,拟增持1%-2%公司股份。当日收盘后公告中鼎集团已以19.88元/股价格增持公司0.81%股份,我们认为公司大股东增持动作迅速,体现维稳当前股价的强烈决心。 同时公司17H1业绩预增30%-40%,主要系橡胶件主业的稳健增长以及AMK、TFH并表的原因。由于AMK于16年6月开始并表带来基数的影响,我们剔除上半年AMK并表盈利贡献约5000万(AMK 15年净利1.1亿),则17H1业绩实际增速约20%-30%,17全年业绩增速有望维持这一增速区间,公司成长持续性无须置疑。
一汽富维 交运设备行业 2017-07-11 20.05 13.15 71.42% 20.49 2.19%
23.50 17.21%
详细
1)决战2020,大众中国进入超级SUV周期。大众中国在轿车市场占据27.5%市场份额,但在SUV市场仅占5.6%份额,一汽大众品牌还未有SUV上市。为弥补SUV市场空白,大众开启超级周期,17-20年共向中国市场推出10款SUV新品,2020年实现目标产销580万辆。 2)一汽大众新增126万产能,富维平台全面受益。一汽大众计划于18、19年推出5款SUV新车型,分布青岛、天津、佛山、成都四大基地,126万产能扩张为车企之最。公司作为一汽大众核心零部件平台,为大众、奥迪车型配套车轮、车灯、保险杠、座椅等核心内外饰件,70%收入来自一汽大众,将显著受益于大众周期迎来高速增长。 3)资本开支不足为惧,未来三年带来6亿盈利弹性。富维跟随大众四大基地就近建厂,总投资12.5亿。根据我们测算,“折旧+费用”影响较小,大众青岛、天津产量17万辆即对毛利率正面影响;以富维东阳(3年+282%)、富维海拉(3年CAGR147%)为代表平台各公司将爆发增长;17-19年一汽大众为富维贡献盈利增量6亿(16年业绩的1.4X)。 看好公司未来3-5年增长,维持“强烈推荐-A”评级。从估值角度而言,公司业务结构由内外饰件升级为车灯、座椅等高附加值总成件,研发能力显著增强,估值同行业地位不相匹配。从业绩增长角度而言,一汽大众5款新车+7款换代带来6亿盈利弹性;核心子公司富维海拉扭亏贡献业绩,低估值高成长是配置优选。预计17-19年EPS为1.65、2.26、3.01元,按照17年15X估值,给予25元的目标价,维持“强烈推荐-A”评级。
一汽富维 交运设备行业 2017-07-07 19.35 13.15 71.42% 20.49 5.89%
23.50 21.45%
详细
大众中国进入持续3-5年超级周期,一汽大众新增126万A级SUV产能,带来上游2000亿零配件市场空间。公司作为一汽大众核心零部件供应商,70%收入来源于一汽大众,量价齐升,保守预计一汽大众新周期将带来6亿盈利弹性(16年业绩的1.4倍)。预估未来三年公司eps为1.7元/2.3元/3.0元,对应17年11.4XPE、1.7XPB,维持公司“强烈推荐-A”评级。 决战2020,大众中国进入超级SUV周期。大众在轿车行业市占率超27.5%,独领风骚,但在SUV市场仅占5.6%份额稍显羸弱,尤其是一汽大众品牌目前没有SUV上市。为弥补SUV市场空白,大众开启超级周期,17-20年共向中国市场推出10款SUV新品,2020年实现目标产销580万辆。 一汽大众新增126万产能,富维平台全面受益。一汽大众计划于18、19年推出5款SUV新车型,分布青岛、天津、佛山、成都四大基地,126万产能扩张为车企之最。公司作为一汽大众核心零部件平台,为大众、奥迪车型配套车轮、车灯、保险杠、座椅等核心内外饰件,70%收入来自一汽大众,三款新SUV全线配套,未来三年盈利CAGR超过43%。 资本开支不足为惧,未来三年带来6亿盈利弹性。富维投资12.5亿跟随大众四大基地就近建厂,市场此前担心折旧会拖累18年业绩,我们认为不足为惧。 经测算大众“青岛+天津”产量达17万辆即对毛利率产生正向影响,18年满产会释放更大弹性,17-19年一汽大众为富维贡献盈利增量6亿(16年业绩的1.4X);以富维东阳(CAGR57%)、富维海拉(CAGR147%)为代表平台各公司将爆发增长。 看好公司未来3-5年增长,维持“强烈推荐-A”评级。从估值角度而言,公司业务结构由内外饰件升级为车灯、座椅等高附加值总成件,研发能力显著增强,17年11X同行业20X相比低估明显。从业绩增长角度而言,一汽大众新周期带来6亿盈利弹性,核心子公司富维海拉CAGR147%。预计17-19年EPS1.65/2.26/3.01元,按照17年15X-20X估值,给予25-33元目标价。 风险提示:大众销量不及预期。
广汽集团 交运设备行业 2017-07-07 26.20 -- -- 26.95 2.47%
27.75 5.92%
详细
近期我们对公司进行调研,公司排产情况良好,全公司库存周期仅一个月,自主明星车型GS8终端尚需等待1.5-2个月。对于市场前期担心的持续性问题,我们认为小型SUV GS3、明星MPV 车型GM8将带领自主进入平台溢价新阶段,叠加17-18年广丰换代新品新周期,持续性无忧,继续维持“强烈推荐-A”投资评级。 GS8是今日辉煌,GS3、MPV 是可期待的明天。GS8是传祺品牌向上突破的里程碑事件,自主品牌首次在20万以上中型SUV 市场站稳脚跟,公司年初以来120%的增长亦是市场对于业绩与估值同步提升的认可。值此当口,市场对于公司增长持续性产生分歧,我们坚定看好公司持续的产品竞争力,逻辑如下: 1) GS3+GM8重磅新品保障增量市场,稳扎稳打完善产品布局。在GS8取得向上突破同时,公司稳扎稳打培育品牌,小型SUV GS3将于三季度末上市,填补公司对于小型SUV 市场空白,销量有望再续GS4神车传奇。 同时,公司发力MPV 市场,基于GS8平台的MPV 新品将于今年年底推出,对标丰田阿尔法,我们认为定价区间和GS8相当,更为凸显性价比,成为二孩家庭、城市消费新选择。保守预计两款新车为公司17年带来20万辆增量。 2) 产能瓶颈得以突破,自主换发新的活力。公司本部产能问题制约产量增长,17年本部产能仅35万辆,预计全年销量50万辆,产能利用率143%。 11月杭州工厂释放15-20万辆标准产能产能,预计18年全年70万辆可期。 3) 变速箱问题解决,10月后恢复1万台。爱信6AT 变速箱遇供给瓶颈,5-9月月供7000台,制约GS8产量;但是10月后,月供10000台以上,全年10万辆可保证。同时,GS4、GS8贡献生产,品牌内部调整可保证全年50万辆无忧。 风险提示:新品销量不及预期,三费率攀升侵蚀盈利。
一汽轿车 交运设备行业 2017-05-05 10.90 -- -- 11.05 1.38%
11.05 1.38%
详细
公司公布一季报,实现营收70.7亿,同比增加65.7%;归母净利润1.62亿,去年同期亏损4.23亿,印证此前反转逻辑。毛利率为25.5%,较同期提升11.7pp,主要系销量火爆带来产能爬坡以及废旧生产线清理完毕折旧减少所致;三费率较同期下降3.7pp。Q2、Q3伴随X40上量,产能利用率提升,业绩仍有向上弹性。我们看好公司基本面反转带来的持续增长,预计公司17-19年实现净利润10.27亿、13.16亿、15.55亿,对应17年17.1倍PE,维持“强烈推荐-A”评级。 1、Q1销量火爆带来毛利率提升,严控成本三费率显著降低 公司Q1实现营收70.7亿(+65.7%),归母净利润1.62亿,去年同期亏损4.23亿,其中毛利率为25.5%,相比去年同期大幅提升11.7pp,主要系Q1整车销售5.7万辆(+33.2%)带来的产能爬坡以及废旧生产线清理完毕折旧大幅减少所致。其中,马自达凭借16H2两款新车型上量销量实现3.2万辆,单车盈利超8000元显著提升公司整体盈利水平。同时严格控制成本,三费率有所下降,管理费用率7.0%(-1.1pp),销售费用率8.3%(-3.4pp),营业税金率6.6%(+0.8pp)。 2、全年销量目标30万辆,马自达贡献盈利、X40提升产能利用率 全年销量目标30万辆大概率实现,马自达支撑业绩,X40上量带来产能爬坡。17年公司制定了“双跨越、再出发”的经营方针,将全年销量目标定为30万辆。我们认为在Q1开局良好的情况下,全年30万辆销量目标大概率实现。其中预计马自达全年销售15万辆,贡献主要盈利;奔腾车系则受益于全新A0级SUV X40的投放,产能迅速爬坡,保守预计全年销量15万辆。目前X40日订单维持在200-300台的水准,预计3个月后月销量破万,公司产能利用率将进一步提升。 风险提示:马自达销量不及预期;公司产品投放不及预期。
华域汽车 交运设备行业 2017-05-04 17.86 18.54 3.45% 20.38 9.45%
23.85 33.54%
详细
事件: 公司公布了一季度财务数据,实现销售收入340亿元,同比+7.1%,实现归母净利润15.3亿元,同比+7.1%,EPS:0.48元。 评论: 1、自主品牌+海外板块带动,增长平稳 1Q公司主要配套车企增速收窄,其中南北大众、通用、长安福特、PSA合计销量同比增长:-6%;自主系的吉利汽车、长城汽车、上汽自主合计销量同比增长:+49.7%。虽然配套占比最高的几大合资车企总体呈现负增长,但自主品牌高速增长给公司业绩带来一定带动作用;公司的海外业务板块中,汽车内饰、轻量化铸铝等海外业务继续保持较好发展态势。从而使得公司1季度呈现平稳增长势头。 2、盈利能力小幅提升 1Q综合毛利率14.67%,同比提升1.12个百分点。期间费用率9.5%,同比提升1.2个百分点。 经营性现金净流入同比-53.1%,考虑两个方面原因:一个自主品牌配套量增加,账期拉长;第二1Q汽车行业景气度一般,部分车企改变账期或付款方案所致。 投资活动现金流同比-6.75%,主要原因是本期固定资产投资增加所致。 3、三级化发展战略继续推进 2017年,公司继续围绕:“零级化、中性化、国际化”的战略发展。 零级化方面:加快在智能驾驶、新能源汽车驱动系统等核心业务领域的拓展。其一是持续加大在智能驾驶主动感应系统(ADAS)的投入;其二完成驱动电机、电机控制器等系列产品研发。 中性化方面:主动开拓国内外市场,进一步完善客户结构。其一是进一步拓展自主品牌,日韩系等外部客户;其二继续寻求与国际整车企业合作发展机会。 国际化方面:一是以延锋内饰公司为代表的汽车内饰业务;二是以华域科尔本施密特铝技术有限公司为代表的轻量化铸铝业务;三是上海实业交通电器有限公司的摇窗机业务在美国的生产基地已顺利投产,实现对美国通用的批产供货。 4、盈利预测与评级 我们预计公司2017-2019年EPS分别为:2.05元、2.2元、2.4元,对应的PE分别为:9.2倍、8.6倍、7.9倍。公司是国内汽车配件龙头企业,国内外综合实力不断增长,自主技术快速提升,随着其自主配件技术水平不断提升,延锋内饰件逐步提升其国际影响力,公司估值有提升潜力,给予2017年目标估值12倍,目标价:25元,维持“强烈推荐-A”的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汽车行业景气度下滑,原材料成本上升等。
一汽富维 交运设备行业 2017-04-28 17.61 13.83 80.20% 18.45 1.99%
20.15 14.42%
详细
事件: 公司公布一季报,实现营收30.01亿元,同比增长11.70%;归母净利润1.50亿元,同比增长102.04%,合eps 0.354元。公司17年PE仅为10.4x,远低于同行业平均25x的水平,我们看好公司业绩持续高增长与估值修复并行,维持公司“强烈推荐-A”评级。 评论: 1、1Q业绩创历史新高,来源于行业稳健增长+合联营企业投资收益增加 公司Q1实现营收30.01亿(+11.7%),归母净利润1.50亿(+102%),其中毛利率为6.5%,相比去年同期提升0.7pp,主要受益于车灯业务的持续放量以及保险杠配套车型更新;管理费用率为3.2%,相比同期减少0.7pp。三因素驱动Q1业绩大幅增长: 1) 一汽集团1Q销量稳健增长,公司作为一汽系核心零部件供应平台显著受益。一汽集团1Q实现销售83.0万辆(+12.7%),其中一汽解放销售8.4万辆(+83.4%),一汽轿车同比增长超50%、马自达单季度销量3.2万辆(+136.9%),一汽大众销售34.6万辆(+10.3%)。 2) 核心子公司以及合联营企业盈利情况良好。核心子公司方面,富维海拉盈利约1000余万,去年同期亏损约2000万;富维东阳盈利约4000多万,相比同期增加2000多万。主要合联营企业方面,富维安道拓(原富维江森)Q1盈利约6000余万,预计同比增长50%。 3) 股权持续整合带来的营业外收入增加。其中富维安道拓无偿受让1%股权带来约1000万营业外收入,富维高新出售2%股权贡献277万的营业外收入。
福耀玻璃 基础化工业 2017-04-28 22.15 -- -- 24.68 11.42%
26.81 21.04%
详细
事件: 公司公布2017一季度财务数据,实现营业收入42.0亿元(+17.7%),归母净利润6.9亿元(+18.8%),合0.28元EPS。公司是汽车玻璃行业全球巨头,国内市占率超60%、全球市场超20%。随着公司全球化布局产能释放和未来产品结构升级,看好公司长周期业绩的持续增长,维持“强烈推荐-A”投资评级。 评论: 1、17Q1业绩平稳增长,三费率未发生重大变化公司2017年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42.0亿元,同比增长17.7%;实现归母净利润6.9亿元,同比增长18.8%;实现扣非净利润6.9亿元,同比增长17.9%;合0.28元EPS。内部管理持续优化,毛利率44.2%同比持平,环比提升1个百分点。三项费率中管理费率环比提升0.9个百分点,同比持平,我们认为费率变动属季节性因素。综合而言,公司净利率水平依然同比提升0.2个百分点,实现其精益控制目标。 2、匠心三十年专注汽车玻璃,纵向一体化筑高护城河公司是国内汽车玻璃领域绝对龙头,也是全球最大汽车玻璃供应商。目前配套客户包括国内100多家整车厂商和全球产量前二十大汽车厂商,近年来又先后取得了劳斯莱斯、宝马、奔驰、奥迪、沃尔沃等高端品牌的国际配套业务,先发优势明显。公司的竞争优势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 1) 多品种配套供应和对于主机厂的快速响应能力。汽车玻璃运输成本高昂,公司就近主机厂布局建厂,国内覆盖上汽、一汽、长安、东风、广汽、北汽等主要客户,响应速度快。同时,公司上世纪80年代起步于国内售后市场,是国产替代的最早代表。研发、生产、流程控制适合多品种小批量供应,满足主机厂多样化的同步配套需求。 2) 纵向一体化优化成本,对冲原材料涨价风险。公司纯碱成本约占汽车玻璃6.4%、天然气成本占比18%,公司涉足硅砂→浮法玻璃→汽车玻璃设备→汽车玻璃成型完整产业链,浮法玻璃自给率在80%-90%之间。公司浮法玻璃自供有效对冲了16年由于纯碱成本涨价带来的玻璃涨价影响。同时浮法玻璃涨价使得对应毛利率从15年24.5%提高至16年的30.8%,最终实现16年营收增速9.8%的同时成本增速仅为0.65%。 3、行业增量之一:全球布局加速,美国工厂扭亏是17年业绩增长最大亮点公司自2011年起进入全球扩张期,前期主要以贸易出口方式布局售后市场,后逐渐向OEM渗透。国外业务占比从2011年的31.9%提升到2016年的34.5%,16年海外营收增速25.4%,成为增长核心引擎。未来核心亮点在于美国工厂、俄罗斯工厂的产能释放,预计19年产能全部释放可实现680万套汽车玻璃配套,贡献盈利超11亿,是公司16年净利润的1/3。 1) 美国工厂:专业与聚焦,市场份额快速提升,17年盈利望过亿美国OEM市场前期主要被PPG、NSG、ACG等垄断。公司14年在美正式建厂,相较对手的多元化业务布局,公司专注汽车玻璃,凭借快速响应、高性价比和完善的售后体系,公司在美国市场份额快速提升,成为中国汽车工业走出国门表征。 产能释放情况而言,美国工厂汽车玻璃设计产能550万套,其中一期300万套已于16年8月达产释放,二期250万套计划于18年2月达产释放。美国工厂550万套产能是现有国内产能的20%,增长空间巨大。 业绩贡献情况而言,2016年美国工厂盈利不及预期,其中汽车玻璃工厂亏损4161.1万美元、浮法玻璃亏损2000万美元。汽车玻璃方面,由于美国工厂工人培训进度不及预期,公司未能完成原有达产目标,产生经营亏损4161.1万美元。为更好匹配生产计划,美国工厂管理人员已更换为拥有汽车产业丰富配套经验和美国本土经验的华人高管,17年产能爬坡迅速。我们预计,根据公司现有产能投放节奏,17年5月即可达到盈亏平衡点,预计全年有望实现产量230万套。浮法玻璃方面,由于经验不足,公司未能对伊利诺伊州潮湿天气做好充足准备,造成浮法玻璃一次性报废亏损2000万美元,预计17年浮法玻璃工厂扭亏为盈。 2) 俄罗斯工厂:企稳回升,迈向广袤欧洲大陆俄罗斯工厂现有产能100万套,除配套本土市场外,也向欧洲市场出口。受累于国内经济景气度下行,16年俄罗斯汽车销量仅100万辆,为历史冰点,较15年260万销量相比下滑160万辆,预期17年市场将逐步回暖。同时,俄罗斯作为福耀进军欧洲市场的桥头堡,已配套大众欧洲工厂,现阶段战略意义大于实际产值。 4、行业增量之二:110亿售后集中度待提升,公司龙头溢价明显对标美国,国内售后市场汽车玻璃龙头集中度趋待进一步提升。美国售后市场CR3超过75%,反观国内市场,公司作为OEM市场绝对龙头(OEM占比超过60%,同国外CR3集中度相当),2016年在售后市场销量1522万平方米,售后市场份额不到20%,面对售后110亿市场蓝海,公司售后市场空间也有望进一步提升。 7、盈利预测与评级我们预计公司2017-2019年EPS 分别为:1.47元、1.68元、1.82元,对应2017年PE、PB 分别为:15.7、2.7倍。未来随着公司未来产品结构的升级及全球化布局中产能的释放,看好公司长周期业绩的持续增长,维持“强烈推荐-A”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美国工厂投产进度不及预期,行业增速下滑
上汽集团 交运设备行业 2017-04-24 25.69 27.47 78.74% 28.96 6.86%
32.66 27.13%
详细
事件: 我们参加了公司上海车展的交流活动,并对2017-2018年的汽车行业以及上汽集团未来发展进行了前瞻性研究分析。 评论: 1、2016年购置税减半政策,小幅透支2017年汽车消费 2016年国内乘用车销量2429.2万辆,较2015年销量2110.9万辆同比上升15.08%。2017年一季度国内销售乘用车594.7万辆,较去年同比上升5.05%。 2017年一季度国内乘用车销量增长放缓主要原因在于2016年车辆购置税减半带来的需求透支。据公司估计,2016年国内购置税带来的消费增速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政策刺激带来的新增需求,另一部分是本来计划后期购买的由于新政提前消费。后者的作用超过百分之七八十,属于透支消费,这个量在今年是需要补偿的。一季度开局增长逾5%的数据虽然不错,但企业普遍从去年转移一部分销量到今年,去除这些销量转移,一季度批量增长0.6%。乘用车零售量增长0.7%;存在在途车辆销量转移到今年,去掉这些零售量负增长7%。保险数据一季度乘用车销量负增长16%,预计透支效应分三到四个月释放,第一个月60%,第二个月20%,剩下20%,四月之后透支效应基本结束。 我们认为,购置税优惠的渐进式退出,有利于我国汽车市场平稳向市场化过度,有利于倒逼汽车厂商努力提升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政策退坡的末班车效应,将引起今年四季度小排量车型销量小幅翘尾,并透支2018年一季度的部分市场。 2、商用车增长拉动一季度汽车销量增长,但其内部结构差异大 2017年一季度商用车销量105.4万辆,较2016年一季度销量86.0万辆同比增长22.59%,表现抢眼。从内部结构来看,客车销量不佳,货车销量抢眼。结构差异的主要原因有二:首先是一季度基础设施投资大;其次治理货车非法改装和超限超载再推进,预计今年下半年治理超载结束后增速会回落。 微型车市场2016年销量120万辆,2017年一季度约34万台,其中微型客车跌幅逾20%,微型货车稳步增长,微型货车销量首超微型货车。微型客车销量不好主要是因为消费升级,转移到入门MPV。由于国家治理低速农用车升级为微型货车,微型货车未来会保持持续增长。 3、行业价格战可能性小,终端汽车市场前景乐观 对于后市的展望,主要考虑两个因素:(1)购置税优惠力度退坡并不意味着政策终结,汽车作为2016年市场热点之一,是国家支柱产业。汽车消费需求对供应链相关行业需求有重要的拉动作用,在经济增长中起着重要且不可替代的作用。国家对终端市场汽车消费非常重视,后续再行购置税减半这样的猛药可能性不大,但不排除温和型政策的出台,例如汽车下乡,目前劳动力回流对汽车这样的生产工具有需求。新能源政策、后市场、汽车金融、二手车等政策鼓励汽车更新。这些政策短期效用不大,但中长期利好;(2)汽车与其他消费品不同,终端汽车市场的生产厂家都很理性,发生价格战的可能性很小,市场竞争健康有序。 综合上述两点,我们认为后市机会仍在,看好行业的长期发展 重点推荐:上汽集团(600104)、华域汽车(600741) 4、一季度上汽销量有所改善,2017年新车型百花齐放值得期待 一季度上汽集团销量承压两个原因:一是集团小排量车占比高,受政策退坡影响;二是爱信变速箱2016Q4供货短缺影响。随着购置税影响逐渐淡出,变速箱供货短缺改善,集团一季度销量承压的原因已经化解。2017年上汽集团部署了多款新车型,后市表现值得期待。 (1)上汽大众 上汽大众是2016年国内汽车市场中唯一销量超两百万辆的合资乘用车企业,通过销量增长与新车布局,其有望继续保持市场领先。上汽大众全新推出的Terament,中高端7座SUV,搭配全新途观,涵盖了中端--高端,5座--7座的SUV全形态。充分体现目前市场需求的变化,全面二胎放开,80后成为家庭支柱,4+2+2的家庭格局对7座车需求强烈,普通的MPV车体较大,且车型偏少,7座SUV市场需求快速升温。 (2)上汽通用 2017车展当天,上汽通用带来了全球首发的雪佛兰全功能运动概念车CHEVROLETFNR-X、首次亮相中国的别克全新一代君威、亚洲首发的凯迪拉克ESCALA概念车,以及在车展前夜正式上市的别克首款增程型混合动力车VELITE5。上汽通用2017年预计推出全新及改款车型8-10款。 (3)上汽通用五菱 上海车展上,上汽通用五菱宝骏品牌全新旅行车--宝骏310Wagon和五菱品牌首款SUV--五菱宏光S3首发亮相。宝骏310Wagon的诞生,不仅填补了10万元以下的旅行车市场空白,更是让用户拥有旅行车的成本大幅降低。五菱宏光S3则是五菱品牌首款SUV车型。 (4)上汽自主 2017年,上汽荣威带来了包括RX5插电混/纯电,RX3,荣威W5换代,基于A架构的首款新车I6,ei6,Vision-E量产车等革新产品,"新能源+互联网+智能化"新车的推出将助推上汽自主快速增长,也必将引领上汽自主实现“弯道超车”。我们预计上汽自主增速有望超过50%,跃居50万台/年量级车企。 5、传统汽车+智能化之路 汽车的智能网联化主要作用在于:(1)改善行车安全,减轻开车负担--辅助驾驶系统;(2)提升客户体验,获取竞争优势--互联网中控台。上汽自主积极布局智能互联汽车,与阿里合作推出首款互联网汽车荣威RX5,获得市场广泛认可,目前已经达到月销2万台的量级。未来上汽将继续通过有效的“汽车+智能网联”推出系列车型,通过大数据增加客户粘性,并逐步探索汽车数据变现。 互联的关键在于阿里研发的YunOS系统,进行电子物件之间相互联系,呈现出一个依托阿里系统的,打造基于“车+车机+相机+智能手表+智能手机”一整套体系的互联网个人小生态圈。 荣威RX5采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和差分定位技术,最小误差从GPS系统定位的10m缩小至1m,即便没有网络或者隧道高架上也能实现精准定位,推送车辆所处车道线、航向、道路标示等信息。在人机交互上,荣威RX5配有更有自然语义识别技术,可实现空调、音乐播放和导航等诸多操作。甚至还能通过语音控制天窗开启/闭合。 6、积极布局新能源汽车 2016年,荣威新能源汽车销售2万辆,同比增加80%;上汽大通新能源汽车销售3619辆,同比增长257%,合计完成2.5万辆新能源汽车的销售。2017年预计超过8万台,2020目标年总量达到60万台,占全国的20%。 上汽是国内唯一具备三电核心技术,达到世界领先水平的公司,通过自主研发、合作、并购等方式,拿住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配件自主能力。发展方向上,三方面并行:纯电动、插电混、燃料电池。多方面布局电池技术路线,在新兴领域进行探索性研发,以确保紧跟电池技术路线变化方向,随时应对技术和市场变化。目前公司第一代电驱变速箱EDU已形成批量生产能力,第二代EDU关键技术取得突破,自主开发的电池管理系统实现量产;燃料电池汽车完成了200B电堆在荣威750、950上的国家创新示范工程项目,并启动了300型大功率高密度电堆开发。 7、盈利预测与评级 考虑到今年汽车行业需求缓慢萎缩,2018年增值税优惠政策存在取消可能,对行业有一定压力;但两个因素将有效提升公司估值水平: (1)自主品牌表现值得期待,预计全年超越50万台,并有望实现扭亏为盈,增长加速。我们认为公司自主品牌已经取得突破并获得有效市场认可,A架构下自主平台车型推出有望加速,随着明后年车型增多,成本降低和效率提升获得有效兑现,公司自主品牌有望保持持续快速增长,可以给予公司一定的估值溢价。 (2)新能源化和智能化并行,公司新能源汽车产销加速增长。以自主平台为基础,掌握三电核心技术的上汽新能源开始进入加速增长阶段,我们认为公司有效的技术储备将带来长期竞争优势,在行业变革中保持持续领先地位,公司估值将受益新能源汽车行业成长估值,对整体估值有提振作用。 我们保守预计公司2017-2019年EPS分别为:3.1元、3.36元、3.57元,对应的PE分别为:8.8倍、8.1倍、7.6倍。公司为中国汽车行业龙头企业,最近三年分红率保持在50%以上,现金流充裕,是优质的整车企业。公司在新能源化+智能化领域的转型方向和并购选择谨慎大胆,自主品牌已经进入爆发期,看好公司长期发展,给予公司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估值溢价,2017年目标PE:12倍,目标价:37.2元。维持“强烈推荐-A”的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汽车行业需求下滑等。
均胜电子 基础化工业 2017-04-24 31.66 -- -- 31.45 -1.32%
33.33 5.27%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16年报,2016年全年,公司实现营收185.52亿元,同比大增129.5%;实现归母净利润4.54亿元,同比增长13.46%。维持“强烈推荐-A”评级。 1、年报情况基本符合预期,营收大增系收购业务导致 公司发布2016年报,实现营收185.52亿元,同比大增129.5%,主要贡献为新收购的KSS汽车主被动安全提供商完成预期营收;归母净利润基本符合预期,主要是受墨西哥比索、欧元汇率波动影响,外国市场业务存在换汇损失。由于英国确定强硬脱欧、特朗普上台后各项政策遇挫,预计2017年汇率波动将处于正常水平,换汇损失有望控制。营收方面,除去增发收购公司带来的业绩增长,传统业务营收增长约12%,基本符合行业增长速度,公司传统业务仍在稳步推进中。 受多项利好刺激,我们预计公司业务2017年实际增速超过18%,由于收购KSS业务于2016年5月并表、收购TS业务于2016年4月并表,受此两项业务2017年全年并表带来的影响,我们预计2017年全年公司总营收预计增长49%。公司在不断整合收购公司的过程中,预计会提高公司经营效率,公司净利率有望提高。 2、外延业务向国际巨头迈进,KSS有望爆发 公司积极收购海内外相关汽车零部件行业龙头企业的浪潮已经结束,进入整合业务、联动发展期。我们认为,公司通过人民币汇率高估时期,顺利实现海外企业的并购,利用优质资产保障公司未来发展,业绩高速增长无忧。 2016年公司收购KSS公司。KSS为全球主被动安全系统供应商,持续为大众、通用、福特、克莱斯勒、特斯拉等大型整车厂商供货,客户需求稳步增长,目前KSS公司由于研发费用以及管理费用高企、公司净利润率较低,盈利能力较弱,但总营收维持在百亿元人民币的较高水平,前景广阔。在公司收购KSS后,加大力度完成对KSS的整合,很大可能提高运营效率,结合2016年至今不断发生的高田安全气囊出现故障导致大规模召回情况的发生,我们认为KSS公司有望从高田公司抢夺市场份额,营收和净利润有望同步大幅增长,给公司利润带来超预期机会,受限于产能投放周期,预计净利润提升将在2018年集中兑现。 风险提示:整合进度不及预期;安全气囊业务的系统性风险
福田汽车 交运设备行业 2017-04-19 3.30 -- -- 3.25 -1.52%
3.25 -1.52%
详细
事件:公司公布16年年报,实现营收465亿(+37%),归母净利润5.7亿(+39%),EPS 0.08元,基本符合此前预期。伴随重卡、轻卡回暖行情持续,商用车业务稳中有进,乘用车方面,随着宝沃BX7 3月销量回暖和BX5新车上市,未来看好宝沃车型持续爬坡带来新的业绩增长点,维持“审慎推荐-A”投资评级。 评论: 1、业绩增长符合预期,宝沃SUV高毛利率提升盈利能力 公司16年实现营收465亿,同比增速37%,营收增加主要源于大中型客车(贡献110亿,同比+91%)和宝沃乘用车(贡献43亿)。三费中,销售费用占比6%左右基本不变,管理费用从15年7.5%降为7.0%,财务费用为负,在16年宝沃乘用车新售卖的前提下做到三费占比降低,充分彰显公司的成本控制能力。同时,公司毛利率13.65%,较15年增加超过1%,主要源于乘用车高毛利率(20.85%)拉动。 公司16年克服了经济增速放缓和商用车市场低迷的双重影响,实现汽车总销量53万辆,保持国内商用车第一品牌地位。商用车总体稳中有进,中重卡受“1589”政策影响销量维稳,轻卡继续保持国内细分行业第一,大中型客车积极抓住新能源汽车增长机会,同比增速20.8%高于行业平均水平,成为商用车板块亮点;乘用车方面,公司在16年下半年推出宝沃BX7,定位中型SUV,月销量5000台,成为业绩增长点,随着宝沃品牌持续爬坡,乘用车业务占比逐渐增大,将进一步提高公司盈利能力。 2、重卡行业明显回暖,超级卡车布局未来 公司是我国最大的商用车企业,16年公司商用车以12.5%的市场占有率继续保持中国商用车第一品牌的市场地位。受益16下半年开始重卡行业复苏,公司重卡销量明显提升,17年第一季度公司中重卡销量2.95万辆,同比增速58.37%,未来在治理超载新政、更新换代等利好催动下,重卡有望持续增长。公司作为轻卡龙头,市场份额稳定在18%,而随着国四排放标准升级等因素,未来或有国四抢装行情出现,助推轻卡销量提升。除此之外,公司还积极布局智能汽车领域,融合戴姆勒、康明斯等顶尖技术,剑指长途高附加值物流运输,打造绿色环保、高效节能、安全智能互联网超级卡车,带来新的市场看点。 3、宝沃开启新产品周期,未来或强势崛起 宝沃2016年宣布回归以后的目标是2020年完成年销量50万。宝沃品牌拥有德国品牌所具有的工艺品质和豪华配置,同时在中国市场主打高性价比,吸引消费者,宝沃BX7自16年7月上市以来月均销量保持5000辆左右,在经历了17年前两个月销量低迷后,17年3月销量4556台,在中型SUV细分市场排名12,证明宝沃已站稳脚跟。同时17年3月宝沃BX5上市,定位增速最快的紧凑型SUV,凭借积累的品牌和口碑效应,销量或有亮眼表现,有望助力宝沃扭亏为盈。 未来规划方面,宝沃计划2020年以前推出12款新车型,除BX7和BX5以外,还将推出BX3定位小型SUV,BX9/11定位大型SUV,未来还将布局轿车、MPV、新能源汽车等,逐步完善产品布局。产能方面,目前宝沃产线在北京密云,一期16万年产能已经投产,全部用于生产SUV,二期设计36万年产能,包括轿车等其他车型。同时,公司还在德国设立布莱梅工厂,将于18年投产,主要生产新能源车型。随着宝沃品牌逐渐站稳脚跟,随着销量爬坡,未来有望成为公司业绩爆发点。 4、盈利预测与评级 我们预计公司2017-2019年EPS分别为:0.20元、0.36元、0.53元,对应2017年PE、PB分别为:12.6、0.9倍。目前宝沃品牌已经站稳脚跟,未来随着持续推出新车型,销量持续爬坡,看好乘用车业务带来新的业绩增长点,维持“审慎推荐-A”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汽车行业下滑,新车型销量不及预期。
华懋科技 综合类 2017-04-19 33.24 -- -- 36.08 6.12%
35.27 6.11%
详细
公司公布16年年报,实现营收8.90亿(+31.56%);归母净利润2.62亿(+50.27%)。其中毛利率为46.40%(+551pp);管理费用率9.3%(+40pp)。高田事件持续发酵支撑公司销量高增长;定增募资未来3年净增1160万产能,业绩有望持续爆发,给予“审慎推荐-A”评级,持续关注公司动态变化。 1、全年毛利率大幅提升,Q4净利增速实际上并未放缓 公司16年实现营收8.9亿(+31.6%),净利2.62亿(+50.3%);其中Q4实现营收2.89亿(+41.3%),净利0.82亿(+20.3%)。受益于产能利用率的不断提升以及原材料锦纶、涤纶价格的下行,公司全年毛利率达到46.6%,较上年提升5.51个百分点;管理费用率为9.3%,同比上升40pp(+2246万),主要系研发费用增加(+1040万)、职工薪酬增加(+641万)以及股权激励费用摊销(+614万)所致。由于公司于15年10月重新通过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前三季度分摊15Q4税费约1100万,因此15Q4实际净利应为0.57亿,由此换算16Q4净利增速约44%,实际增速并未放缓。 2、安全气囊布龙头市占率持续提升,下游需求释放支撑业绩增速 公司是国内安全气囊布龙头企业,产品线覆盖安全气囊布、安全气囊袋、安全带等,近年来市占率持续提升,16年销售安全气囊布2083万米,市占率约34%。公司下游前五大客户为奥托立夫、延锋百利得、吉丝特、锦州锦恒、比亚迪,均为国内知名安全气囊总成商,合计营收占比达到87%。高田事件的持续发酵直接利好公司下游客户提升市场份额,据了解延锋百利得(KSS)目前所获订单增长60%以上,有力支撑未来2-3年公司销量增速。 风险提示:公司销量增速不及预期;毛利率不及预期。
国机汽车 交运设备行业 2017-04-17 13.80 -- -- 14.28 2.22%
14.10 2.17%
详细
公司公布16 年年报,实现营业收入505.8 亿元,同比减少21.16%;归母净利润6.14 亿元,同比增长27.72%。其中Q4 毛利率11.0%创造历史新高,库存78亿降至历史最低点,财务费用1.99 亿大幅优化。17 年看好公司进口车服务板块完成新车型导入+平行进口上量两点积极变化贡献业绩增量;同时在集团兄弟企业合作的基础上做大做强融资租赁,预计投放规模达到70 亿,贡献超1 亿净利。 维持“强烈推荐-A”评级。 1、库存重回低位+财务成本优化,16 年确立业绩拐点 公司16 年实现营收505.8 亿元(-21.16%),归母净利润6.14 亿元(+27.72%);其中Q4 实现净利0.79 亿元,毛利率为11.0%,创造历史新高,主要受益于进口车服务板块增值服务占比提升明显。公司库存水平大幅降低,16 年末存货价值78 亿降至历史最低点,大幅减少资金占用;成功发行两期低利率债券募资20 亿降低财务成本,16 年财务费用为1.99 亿,相比15 年减少82.6%。 2、进口车市场回暖利好龙头,看好平行进口上量释放业绩弹性 历经7 个季度深化去库存调整后,进口车市场自16H2 起持续回暖,17 年前2月累计进口16.1 万辆,同比增长23.1%。公司进口车市场龙头地位稳固,16 年市占率达到19%,下半年更是新增林肯、保时捷、宾利等优质客户,最大程度受益本轮消费升级所带来的行业复苏。同时公司新增平行进口业务,积极打造总对总颠覆性新模式,目前已包销福特集团3000-5000 台。我们看好公司17 年进口车服务板块完成新车型导入+平行进口上量两点积极变化,业绩弹性充足。 风险提示:进口车市场复苏不及预期;平行进口、融资租赁业务不及预期。
一汽轿车 交运设备行业 2017-04-17 11.50 -- -- 11.54 0.35%
11.54 0.35%
详细
公司公布Q1 业绩预告,实现归母净利润1.3-1.9 亿超市场预期,去年同期-4.2 亿,印证此前反转逻辑。主要系收入端马自达车型热销(3.2 万辆,+136.9%) 带来盈利提升和费用端无压。Q2、Q3 伴随X40 上量,产能利用率提升,业绩仍有向上弹性。持续催化,看好公司基本面反转带来的持续增长,预计公司17-19 年实现净利润10.27 亿、13.16 亿、15.55 亿,对应17 年18.5 倍PE,维持“强烈推荐-A”评级。 1、Q1 马自达销售3.2 万辆同比大增136.9%,支撑业绩反转 Q1 马自达销售3.2 万辆同比大增136.9%,贡献Q1 业绩弹性。开年以来一汽马自达终端销售持续火爆,Q1 共计实现销量3.2 万辆,同比大增136.9%。CX-4 与全新阿特兹外观设计运动时尚,受到年轻消费者的热捧,助力一汽马自达销量屡创新高。公司在马自达产品上单车盈利质量极高,预计单车盈利超过8000 元, 马自达销量有力支撑了公司Q1 业绩反转。 2、全年销量目标30 万辆,马自达贡献盈利、X40 提升产能利用率 全年销量目标30 万辆大概率实现,马自达支撑业绩,X40 上量带来产能爬坡。17 年公司全年销量目标30 万辆。我们认为在Q1 开局良好的情况下,全年目标大概率实现。其中预计马自达销售14 万辆,贡献主要盈利;奔腾车系受益全新A0 级SUV X40 的投放,产能迅速爬坡,保守预计全年销量16 万辆。目前X40 日订单维持在200-300 台的水准,预计3 个月后月销量破万,产能利用率将进一步提升。 风险提示:马自达销量不及预期;公司产品投放不及预期。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23 转到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