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只看历史评测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25 转到 页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中鼎股份 交运设备行业 2024-06-14 12.69 -- -- 12.95 2.05% -- 12.95 2.05% -- 详细
事件:中鼎股份2024年6月6日发布公告,安徽中鼎密封件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子公司安徽中鼎流体系统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鼎流体”)近期收到客户的通知,公司成为国内某头部新势力车企下属飞行汽车子公司新车型热管理管路总成产品的批量供应商。本次项目生命周期为5年,生命周期总金额约为8476.58万元。 此次定点将对公司进一步拓展汽车热管理管路总成配套业务产生积极作用。 多年来公司一直推进热管理管路产品的研发与生产,旗下子公司德国TristoneFowtechHodingSAS则更是发动机及新能源汽车电池热管理管路总成产品优秀供应商,拥有自主专利的独家生产技术creatube工艺以及TPV软管和尼龙管的核心技术。公司子公司中鼎流体及安徽中鼎智能热系统有限公司主导热管理系统总成业务的发展,积极布局热管理系统总成及核心零部件产品的研发与生产,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看好空气悬挂业务长期增长潜力:截至2024年1月,AMK中国即安徽安美科已取得国内多家造车新势力及传统自主品牌龙头企业订单,安徽安美科已获订单总产值104亿元左右。截至5月上旬,公司国内空悬业务已获订单总产值约为121亿元,其中总成产品订单总产值约为17亿元。我们认为,不断增加的已获订单总产值将增强公司空悬长期竞争力。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我们预计中鼎股份2024/25/26年取得营收199/231/265亿元,归母净利润14.50/17.35/20.37亿元,对应EPS为1.10/1.32/1.55元。参考可比公司,我们认为中鼎股份2024年合理PE在13~15倍,合理价值区间14.32~16.53元。 风险提示:全球乘用车销量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
中鼎股份 交运设备行业 2024-05-31 12.60 -- -- 12.99 3.10%
12.99 3.10% -- 详细
事件:(1)公司发布2023年报,2023年公司实现营收172.44亿元,同比+15.63%,归母净利润11.31亿元,同比+16.78%;扣非后归母净利润9.77亿元,同比+28.60%,其中Q4单季实现营收44.70亿元,同比-3.95%;归母净利润2.56亿元,同比+17.02%;扣非归母净利润2.50亿元,同比+62.14%。(2)公司分布2024年一季报,2024Q1公司实现营收46.92亿元,同环比分别+21.58%/+4.96%;归母净利润3.61亿元,同环比分别+37.56%/+41.20%;扣非后归母净利润3.02亿元,同环比分别+40.48%/20.88%。 收入端:2023年公司营收172.44亿元,同比+15.63%。分业务来看,智能底盘系统业务-空气悬挂系统业务实现营收8.22亿元,同比+20.13%;毛利率22.74%,同比+1.31pct。公司旗下AMK是空气悬挂系统的高端供应商,是捷豹路虎、沃尔沃、奥迪、奔驰、宝马等世界顶级主机厂和国内多家造车新势力及传统自主品牌供应商,截至2023年年报发布日公司累计获得订单总产值约121亿。旗下子公司鼎瑜科技专注于空气弹簧的研发、生产,2024年4月空气弹簧及储气罐产品已获得项目定点14.18亿元。 智能底盘系统业务-轻量化底盘系统及橡胶业务实现营收55.24亿元,同比+21.33%;毛利率15.48%,同比-1.82pct。公司锻铝控制臂底盘轻量化总成产品已经取得突破性进展。旗下子公司四川望锦公司球头铰链总成产品为底盘系统核心安全部件及性能部件,技术领先且具有高技术门槛。已获得奔驰、长安、广汽、比亚迪等多个主机厂订单。2023年度轻量化业务累计获得订单约85亿元。冷却系统业务实现营收51.86亿元,同比+19.91%;毛利率16.47%,同比+0.12pct。公司旗下子公司德国TFH是发动机及新能源汽车电池热管理管路总成产品优秀供应商,拥有自主专利的独家生产技术creatube工艺以及TPV软管和尼龙管的核心技术。目前已经给宝马、沃尔沃、奥迪、大众、吉利、小鹏和理想等新能源汽车平台配套。子公司中鼎流体积极布局热管理系统总成及核心零部件产品的研发与生产。2023年度热管理系统业务累计获得订单约为120亿元。密封系统业务实现营收36.34亿元,同比+14.18%;毛利率26.04%,同比+0.48pct。旗下子公司德国KACO、美国COOPER、美国ACUSHNET企业拥有国际前三的密封系统技术。已经成功开发配套高性能新能源电机密封、新能源电池模组密封系统和电桥总成等产品,为沃尔沃、蔚来、上汽、广汽等新能源汽车平台配套。密封业务属于高技术壁垒行业,可靠性要求极高,具有全球密封行业顶尖技术水平。其他业务实现营收20.78亿元,同比-4.14%,毛利率45.12%,同比+12.59pct。 毛利端:2023公司毛利率21.95%,同比+1.08pct。主要由于空悬系统、橡胶业务、冷却系统、密封系统、其他业务毛利率增长拉动整体毛利率提升,2023年空悬系统/轻量化系统/橡胶业务/冷却系统/密封系统/其他业务营收占比+4.77%/+11.15%/+20.88%/+30.07%/+21.07%/+12.06%,同比+0.18%/+3.65%/-2.15%/+1.07%/-0.27%/-2.49%,各项业务占比结构调整使得盈利能力向好。 利润端:2023年归母净利润11.31亿元,同比+16.78%。2023公司期间费用率14.11%,同比+0.35pct。具体来看,公司销售/管理/财务/研发费用率分别为2.83%/5.76%/0.98%/4.54%,同比分别变化+0.15pct/-0.19pct/+0.29pct/+0.11pct,管理费用控制良好,利息支出增加1.08亿元,同比+85.80%,拉动财务费用上涨。23Q4归母净利润2.56亿元,同比+17.02%,环比-25.83%。2024Q1公司销售/管理/财务/研发费用率分别为2.50%/5.20%/1.48%/4.58%,同比+0.001pct/+0.004pct/+0.33pct/-0.04pct。24Q1归母净利润3.61亿元,同比+37.56%,环比+41.20%;净利率同环比+0.91pct/+2.06pct,公司控本成效逐步显现。 聚焦智能底盘系统,推动公司业务向智能化方向迈进,推动海外业务成本控制和精细化管理,同时推动传统业务与空气悬挂、轻量化底盘、热管理系统增量业务落地发展。2023年研发投入7.83亿元,同比+18.42%。公司围绕智能底盘系统、冷却系统和密封系统三大业务,持续围绕“全球模块化管理、技术迭代升级、产业补强补全”的目标稳健发展。底盘轻量化领域拥有球头铰链总成的核心技术。热管理领域拥有自主专利的独家生产技术creatube工艺以及TPV软管和尼龙管的核心技术,公司在所处细分领域行业全球排名前两位。总体来看,2023年公司合同负债0.89亿元,较期初增长95.29%,存货35.09亿元,较期初增长6.95%,为2024年收入确认提供订单支撑。我们认为,凭借公司的技术竞争力及下游新能源汽车的旺盛需求,公司营收有望持续稳步增长。 投资建议及盈利预测:(1)智能底盘+热管理布局蓄势待发,三大增量业务订单充足(2)密封、空气悬挂等领域龙头,技术具有较高进入壁垒(3)公司全球资源整合进入兑现期,海外成本控制和精细化管理提升。 2023年实现了较为亮眼业绩,随着公司在新能源领域布局的加深,再叠加安徽安美科、安徽特思通等国产化项目的推进,公司成长空间巨大。预计公司2024-2026年营业收入分别为200.04、228.74、259.41亿元,增速依次为16.0%、14.4%、13.4%,归母净利润依次为13.92、15.72、18.46亿元,增速依次为23.0%、12.9%、17.5%,对应PE为12.3、10.9、9.2倍。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配套车型销量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新产品开发不及预期;新客户开拓不及预期。
中鼎股份 交运设备行业 2024-05-17 13.24 -- -- 13.64 1.34%
13.42 1.36% -- 详细
事件: 公司发布 2023 年报&2024 年一季报, 公司 2023 年实现营收 172.4亿元,同比+15.6%;实现归母净利润 11.3 亿元,同比+17.0%。 24Q1 公司实现营收 46.9 亿元,同比+21.6%;实现归母净利润 3.6 亿元,同比+37.6%。点评: 24Q1 盈利能力显著提升,海外并购项目业绩增速超预期。 公司 2023年实现营收 172.4 亿元,同比+15.6%;实现归母净利润 11.3 亿元,同比+17.0%。 24Q1 公司实现营收 46.9 亿元,同比+21.6%;实现归母净利润 3.6 亿元,同比+37.6%。 24Q1 公司毛利率 22.42%,同比+1.62pct,环比-0.88pct;净利率 7.65%,同比+0.92pct,环比+2.06pct。 2023 年海外并购项目业绩增速超预期,无锡/安徽嘉科、安徽威固、安徽特思通分别实现净利润 1.2 亿元、 0.4 亿元、 0.6 亿元,净利率分别为 15.7%、14.2%、 6.5%,同比分别+1.9pct、 +4.3pct、 -0.3pct。 传统业务冷却、密封系统稳中有升,智能化底盘业务持续成长。 分业务看, 2023 年公司冷却系统业务实现营收 51.9 亿元,同比+19.9%;毛利率 16.5%,同比+0.1pct。密封系统业务实现营收 36.3 亿元,同比+14.2%;毛利率 26.0%,同比+0.5pct。智能底盘空悬系统实现营收 8.2亿元,同比+20.1%;毛利率 22.7%,同比+1.3pct。轻量化系统实现营收 19.2 亿元,同比+71.9%;毛利率 9.4%,同比-4.1pct。橡胶业务实现营收 36.0 亿元,同比+4.8%;毛利率 18.7%,同比+0.2pct。 国际化战略逐渐进入收获期,海外技术实现国内落地。 1)空悬系统:截至年报发布,公司国内空悬业务已获订单总产值约为 121 亿元,其中总成产品订单总产值约为 17 亿元,子公司鼎瑜科技空气弹簧及储气罐产品已获得项目定点,同时公司也在加快布局磁流变减震器项目,目前项目产线建设正在加速推进中。 2)轻量化底盘: 子公司四川望锦核心技术为球头铰链总成产品,锻铝控制臂总成项目已经取得突破性进展;获得奔驰、长安、广汽、比亚迪等多个传统主机厂订单, 2023 年度公司轻量化业务累计获得订单约为 85 亿元。 3)冷却系统: TFH 中国公司目前已经完成建立并开始拓展国内市场;子公司中鼎流体积极布局液冷板等其他热管理产品, 2023 年度公司热管理系统业务累计获得订单约为 120 亿元。 4)密封系统: 积极推进新能源布局,已经开发配套成功高性能新能源电机密封;已经开发批产新能源电池模组密封系统和电桥总成等产品,为沃尔沃、蔚来、上汽、广汽等新能源汽车平台配套。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 公司是国内领先的汽车底盘龙头,积极推动海外技术国内落地,业绩有望实现较快增长。 我们预计公司 2024-2026 年归母净利润为 14.0、 16.8、 18.9 亿元,对应 PE 分别为 13、 11、 10 倍,维持“ 买入” 评级。 风险因素: 原材料价格波动、汇率波动、客户开拓不及预期、配套车型销量不及预期。
中鼎股份 交运设备行业 2024-05-10 13.38 18.42 50.49% 13.92 2.35%
13.69 2.32% -- 详细
4月 29 日,公司发布 2023 年年报和 2024 年一季报, 2023 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72 亿元,同比+16%;实现归母净利润 11 亿元,同比+17%;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 10 亿元,同比+29%。 2024 年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 47 亿元,同比+22%;实现归母净利润 3.6 亿元,同比+38%。 主营业务全面增长, 空悬和轻量化表现亮眼2023 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72 亿元,同比增长 16%;实现归母净利润 11 亿元,同比+17%。营收稳步增长得益于公司主营业务全面向好,其中空悬系统/轻量化/橡胶业务/冷却系统/密封系统等分别实现营收 8/19/36/52/3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 20%/72%/5%/20%/14%,空悬系统和轻量化业务表现亮眼。受益空悬业务持续放量及其他业务稳步增长, 2024 年 Q1 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47 亿元,同比+22%;实现归母净利润 3.6 亿元,同比+38%。 毛利率逐季提升,盈利能力稳步向好2023 年公司销售毛利率为 21.95%,同比提升 1.08pct,其中 Q1-Q4 单季度毛利率分别为 20.8%/21.5%/22.03%/23.30%,毛利率逐季度提升。 费用方面, 2023 年公司销售/管理/研发费用率分别为 2.83%/5.76%/4.54%,同比分别+0.14/-0.18/+0.11pct,期间费用率总体提升。 2023 年公司销售净利率为 6.45%,同比提升 0.08pct,盈利向好得益于毛利率提升。 2024 年 Q1公司销售毛利率为 22.42%,同比提升 1.62pct,盈利能力稳步向好。 在手订单充沛,空悬业务有望加速近期公司获得国内某新能源主机厂空悬系统总成项目定点,项目周期为 6年,全生命周期金额为 14.18 亿元, 系公司首个空悬系统总成项目。截至一季度,公司空悬业务在手订单总产值为 121 亿元,总成项目产值约 17 亿元,在手订单充沛保证公司空悬业务高成长。公司具备空气供给单元和储气罐的配套能力,同时加速空气弹簧的研发,提升空悬系统自制率为公司后续获取定点奠定坚实基础。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基于公司当前经营情况, 我们预计公司 2024-2026 年营业收入分别209/243/276 亿元, 同比增速分别为 21%/17%/13%,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3.7/17.2/20.9 亿 元, 同 比增 速分 别为 21%/25%/22%, EPS 分 别为1.04/1.30/1.58 元/股, CAGR-3 为 23%。 考虑到公司空悬业务在手订单充沛,基盘业务稳健增长,参考可比公司估值,给予公司 2024 年 18 倍 PE,对应目标价 18.72 元,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下游客户销量不及预期;空悬等新业务拓展不及预期; 赛道竞争加剧风险。
中鼎股份 交运设备行业 2024-05-06 13.18 -- -- 14.00 4.48%
13.77 4.48% -- 详细
公告要点: 公司发布 2023年年报及 2024年一季报, 2023年年报略低于我们预期, 2024年一季报超预期。 2023年实现营收 172亿元,同比+16%;实现归母净利润 11.3亿元,同比+17%;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 9.8亿元,同比+29%。 2024Q1营业收入为 46.9亿元,同环比+22%/+5%,归母净利润为 3.6亿元,同环比+38%/+41%,扣非归母净利润为 3.0亿元,同环比+40%/+21%。 基盘业务稳健增长,空悬业务进度超预期。 2023年公司空悬系统/轻量化/橡胶业务/冷却系统/密封系统收入分别为 8.2/19.2/36.0/51.9/36.3亿元,同比分别+20%/+72%/+5%/+20%/+14%,其中最受关注的空悬业务放量较快,公司收购 AMK 后加速空悬产业链向国内的引进,获得国内多家造车新势力及传统自主品牌龙头企业订单, 截至 2023年年报公司国内空悬业务已获订单总产值约为 121亿元,其中总成产品订单总产值约为 17亿元。公司旗下子公司鼎瑜科技致力于突破空气弹簧、磁流变减震器等产品技术壁垒,先后公告获得国内某新能源品牌主机厂、某头部自主品牌主机厂空气悬挂系统总成产品定点,空悬业务取得重大突破。 海外资产盈利加速修复,盈利中枢逐步抬升。 1)毛利率, 2023年公司毛利率为 22.0%,同比+1.1pct,海外并购项目在国内加速落地整合, 2023年 子 公 司 无 锡 嘉 科 / 安 徽 威 固 / 安 徽 特 思 通 净 利 率 分 别 同 比+1.9pct/+4.3pct/-0.3pct。 2)费用率, 2023年公司期间费用率为 14.11%,同比分别+0.36pct,其中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研发费用率/财务费用率 分 别 为 2.83%/5.76%/4.54%/0.98% , 同 比 分 别 +0.15pct/-0.18pct/+0.11pct/+0.28pct。 4)其他科目, 2023Q4资产减值损失/信用减值损失分别为-0.37/-0.17亿元,环比发生计提金额较大,同时 2024Q4公司公允价值变动收益为-0.52亿元,以上科目叠加 Q4业绩略低预期。 24Q1规模效应凸显,利润超预期释放。 2024Q1公司毛利率为 22.42%,同环比分别+1.6pct/-0.9pct,期间费用率为 13.8%,同环比+0.3pct/-1.3pct,期间费用受规模效应影响同比明显摊薄, 24Q1公司归母净利率 7.7%,同环比+0.9pct/+2.0pct。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 考虑到空悬业务释放节奏较快, 我们上调公司2024-2025年营收预测为 199/228亿元(原为 182/210亿元),预计 2026年营业收入为 260亿元,同比+16%/+15%/+14%; 维持 2024-2025年归母净利润预测 13.3/15.4亿元, 预计 2026年归母净利润为 17.4亿元, 同比+18%/+15%/+13%,对应 PE 为 13/11/10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乘用车产销量不及预期,空气悬挂推广不及预期。
中鼎股份 交运设备行业 2024-04-19 12.39 13.95 13.97% 14.00 11.20%
13.77 11.14% -- 详细
中鼎股份发布 2023年度业绩快报: 2023年度实现营业收入 172.5亿元,同比增长 1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11.3亿元,同比增长 17%。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10.0亿元,同比增长35%。 2023年四季度实现营业收入 44.8亿元,同比下降 2%,环比下降 2%; 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2.6亿元,同比增长 19%,环比下降 26%。 发布 2024年一季度业绩预告: 2024年一季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3.2~3.8亿元,同比增长 22%~45%;扣非净利润 2.7~3.3亿元,同比增长 26%~53%。 2024年一季度经营情况向好。 2024年一季度内, 公司持续围绕“全球模块化管理、技术迭代升级、产业补强补全”的目标稳健发展, 进一步推进海外工厂的成本控制和精细化管理的提升,不断优化客户结构,提升产品综合竞争力。公司全球业务稳步增长。公司在维持传统业务稳增长的同时,持续推动空气悬挂系统、轻量化底盘系统、热管理系统增量业务的落地成长,目前增量业务发展势头良好,新增订单持续落地。未来公司将继续围绕智能底盘系统核心产品战略目标,推动公司业务向智能化。 看好空气悬挂业务长期增长潜力: 截至 2024年 1月, AMK 中国即安徽安美科已取得国内多家造车新势力及传统自主品牌龙头企业订单,安徽安美科已获订单总产值 104亿元左右,同时公司也在加速空悬其他系统硬件总成产品的研发进度。 盈 利 预 测 与 投 资 建 议 : 我 们 预 计 中 鼎 股 份 2023/24/25年 取 得 营 收173/202/234亿 元 , 归 母 净 利 润 11.3/14.4/17.5亿 元 , 对 应 EPS 为0.86/1.09/1.33元。参考可比公司,我们认为中鼎股份 2024年合理 PE 在13~15倍,合理价值区间 14.18~16.36元。 风险提示: 全球乘用车销量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
中鼎股份 交运设备行业 2024-04-18 12.27 -- -- 14.00 12.27%
13.77 12.22% -- 详细
事件: 公司发布 2023年度业绩快报&2024年第一季度业绩预告, 2023年公司预计实现营业总收入 172.5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 15.7%;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 11.3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 17.0%。 2024Q1公司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 3.2-3.8亿元,同比增长 22.0%-44.8%;预计实现扣非净利润 2.7-3.3亿元,同比增长 25.6%-53.5%。 点评: 围绕智能底盘系统核心战略,公司盈利实现稳健增长。公司持续围绕“全球模块化管理、技术迭代升级、产业补强补全”的目标稳健发展,传统业务维持稳增长,空气悬挂系统、轻量化底盘系统、热管理系统等增量业务持续落地成长,发展势头良好。 2023年公司预计实现营业总收入172.5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 15.7%;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 11.3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 17.0%。 2024Q1公司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 3.2-3.8亿元,同比增长 22.0%-44.8%;预计实现扣非净利润 2.7-3.3亿元,同比增长 25.6%-53.5%。 智能底盘业务维持较快增长,冷却系统表现亮眼。 公司迎合汽车智能化发展趋势,积极持续推动空气悬挂系统、轻量化底盘系统、流体管路系统增量业务的落地成长。 2023年 H1空悬系统业务收入 3.6亿元(同比+19.3%),占收入比重为 4.4%(同比-0.2pct);轻量化业务收入 5.6亿元(同比+18.0%),占收入比重为 6.8%(同比-0.4pct);橡胶业务收入17.5亿元(同比+17.4%),占收入比重为 21.4%(同比-1.3pct);冷却系统业务收入 25.6亿元(同比+43.3%),占收入比重为 31.2%(同比+4.1pct);密封件业务收入 17.5亿元(同比+23.0%),占收入比重为21.3%(同比-0.3pct)。 国际化战略逐渐进入收获期,海外技术实现国内落地。 1)空悬系统:AMK 中国已取得国内多家造车新势力及传统自主品牌的空气供给单元订单,截至 24年初安徽安美科已获订单总产值 104亿元左右;子公司鼎瑜科技专注于空气弹簧的研发,目前空气弹簧产品已经生产完成,产线设备已落地,相关业务合作正在加速推进中,同时公司也在加速空悬其他系统硬件总成产品的研发进度。 2)轻量化底盘: 子公司四川望锦核心技术为球头铰链总成产品,锻铝控制臂总成项目已经取得突破性进展;获得奔驰、长安、广汽、比亚迪等多个传统主机厂订单。 3)冷却系统: TFH 中国公司目前已经完成建立并开始拓展国内市场;子公司中鼎流体主导新能源温控系统总成业务的发展,积极布局液冷板等其他热管理产品,正积极推动相关产品的落地。 4)密封系统: 积极推进新能源布局,已经开发配套成功高性能新能源电机密封;已经开发批产新能源电池模组密封系统和电桥总成等产品,为沃尔沃、蔚来、上汽、广汽等新能源汽车平台配套。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 公司是国内领先的汽车底盘龙头,积极推动海外技术国内落地,业绩有望实现较快增长。 我们预计公司 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为 11.3、 13.7、 16.4亿元,对应 PE 分别为 15、 12、 10倍,维持“买入” 评级。 风险因素: 原材料价格波动、汇率波动、客户开拓不及预期、配套车型销量不及预期。
中鼎股份 交运设备行业 2024-01-04 12.30 -- -- 12.16 -1.14%
12.42 0.98%
详细
事项:公司发布2023年三季报。2023年前三季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27.7亿元,同比增加24.5%,扣非归母净利润达到7.3亿,同比增长20.1%。单三季度公司实现收入/扣非净利润45.9亿/2.7亿,同比增幅24.4%/33.2%。 平安观点:三季度毛利率、净利率环比改善。受益于客户结构改善及增量业务稳步推进,公司收入及利润保持较高增长,三季度公司毛利率、净利率为分别为22.0%/7.4%,环比改善。 空气悬架业务本土化推进顺利,在手订单充足。公司旗下德国AMK是空气悬挂系统的高端供应商,是行业前三的领导者,AMK中国在空气供给单元产品组装及生产线相继落地,目前公司空气供给单元在手订单充足,国内市占率高。空气弹簧产品已生产完成,产线设备已落地,相关业务合作正在加速推进中。国内空悬市场处于起步阶段,空气悬架已渗透至30万以下车型,标杆车企(理想/蔚来/华为智选车等)示范效应强+空气悬架大幅降本推动空气悬架搭载率持续上升,空气悬架市场空间广阔,本土部件供应商已迈入规模效应阶段。 轻量化业务盈利逐步改善、冷却业务收入保持较高增长。预计2025年公司轻量化业务/冷却业务收入体量达25亿/73亿,盈利能力逐年改善。中鼎股份海外业务拓展早,体量大,占公司总收入50%以上,近年来海外业务整合稳步推进,进入恢复期。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根据各业务板块最新情况,我们调整公司业绩预测,预测2023/2024/2025年归母净利润为11.6亿/14.5亿/18.1亿元(前次预测值为12.4亿/15.0亿/19.4亿元)。中鼎股份具备丰富的海外拓展+本土落地经验,非轮胎橡胶件盈利能力强,新业务开拓进展顺利,在空气悬架领域具备较高的进入壁垒,随着空悬本土化进一步推进,该业务盈利能力将有提升,我们维持对公司的“推荐”评级
中鼎股份 交运设备行业 2023-11-13 12.62 -- -- 13.55 7.37%
13.55 7.37%
详细
事件: 公司于 10月 31日发布 2023年三季度报告, 23年 Q1-Q3实现营业收入 127.74亿元,同比+24.52%,归母净利润 8.76亿元,同比+16.70%,扣非归母净利润 7.27亿元,同比+20.07%。 点评: 持续推进海外企业整合, 实现业绩稳步增长。 公司集中优势资源加大了对电动化、智能化、轻量化等领域的开拓力度, 持续推进海外工厂的成本控制和精细化管理的提升, 进一步对海外企业实施费用优化及非核心业务剥离等一系列举措,业绩实现稳步增长。 2023年 Q3实现营业收入45.85亿元(同比+24.42%) ,归母净利润 3.45亿元(同比+23.10%),销售毛利率 22.0%(同比-0.5pct) ,销售净利率 7.4%(同比-0.1pct) 。 智能底盘业务维持较快增长,冷却系统表现亮眼。 公司迎合汽车智能化发展趋势, 积极持续推动空气悬挂系统、轻量化底盘系统、流体管路系统增量业务的落地成长。 2022年 H1空悬系统业务收入 3.6亿元(同比+19.1%),占收入比重为 4.4%(同比-0.2pct); 轻量化业务收入 5.6亿元(同比+18.0%),占收入比重为 6.8%(同比-0.4pct);橡胶业务收入17.5亿元(同比+17.5%),占收入比重为 21.4%(同比-1.3pct);冷却系统业务收入 25.5亿元(同比+43.3%),占收入比重为 31.2%(同比+4.1pct)。 推动海外技术国内落地,积极培育新增长点。 1)空悬系统: AMK 中国空气供给单元产品组装及生产线已落地,继续推动空气弹簧、储气罐等其他硬件自产项目的落地, 截至 2023年上半年 AMK 中国已获订单总产值78.39亿元。 2) 轻量化底盘:子公司四川望锦核心技术为球头铰链总成产品, 锻铝控制臂总成项目已经取得突破性进展;获得奔驰、长安、广汽、比亚迪等多个传统主机厂订单。 3) 冷却系统: TFH 中国公司目前已经完成建立并开始拓展国内市场; 子公司中鼎流体主导新能源温控系统总成业务的发展,积极布局液冷板等其他热管理产品,正积极推动相关产品的落地。 4) 密封系统:积极推进新能源布局,已经开发配套成功高性能新能源电机密封;已经开发批产新能源电池模组密封系统和电桥总成等产品,为沃尔沃、蔚来、上汽、广汽等新能源汽车平台配套。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 公司是国内领先的汽车底盘龙头,积极推动海外技术国内落地,业绩有望实现较快增长。 我们预计公司 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为 11.27、 13.45、 16.20亿元,对应 PE 分别为 15、 12、 10倍,维持“买入” 评级。 风险因素: 原材料价格波动、 汇率波动、客户开拓不及预期、 配套车型销量不及预期。
中鼎股份 交运设备行业 2023-11-02 12.90 -- -- 13.50 4.65%
13.55 5.04%
详细
公告要点: 公司发布 2023年三季报,业绩符合我们预期。 2023年 Q3实现营收 45.85亿元,同比+24.42%,环比+5.92%;实现归母净利润 3.45亿元,同比+23.10%,环比+28.20%;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 2.73亿元,同比+33.22%,环比+14.11%。 下游需求提升,推动公司营收环比增长。 2023年 Q3公司实现营收 45.85亿,同比+24.42%,环比+5.92%,一方面得益于三季度国内汽车市场复苏,2023年 Q3全国乘用车产量为 676.35万辆,同比+1.9%,环比+14.4%; 另一方面,海外车市三季度整体销量同比提升, 北美 2023年 Q3乘用车销量为 479.5万辆,同比+17.4%,环比-2.3%,欧洲 2023Q3乘用车销量为 361.1万辆,同比+22.1%,环比-6.3%。 海内外车市共振,推动公司业绩环比增长。 毛利率持续环比提升,非经常科目增厚公司利润。 1)毛利率, 2023年三季度公司毛利率为 22.03%,同环比分别-0.51pct/+0.54pct,得益于公司海外工厂整合加速,海外产品国内逐渐落地,公司毛利率水平进入上涨通道。 2)费用率, 2023年 Q3公司期间费用率为 14.46%,同环比分别+0.33pct/+1.18pct,其中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研发费用率/财务费用率 分 别 为 3.19%/5.33%/4.81%/1.13% , 环 比 分 别 +0.86pct/-0.98pct/+0.13pct/+1.18pct,由于二季度汇兑收益基数较高,三季度公司财务费用率环比提升较多。 4)其他科目,三季度公司投资净收益为 0.61亿元,环比 Q2增加 0.41亿元,其他收益为 0.32亿元,环比 Q2增加0.23亿元,二者叠加增厚公司利润。 全球化战略进入收获期,公司产能持续扩张。 公司供给单元产品组装及生产线相继落地,同时积极推动空气弹簧、储气罐等其他硬件自产项目落地, 根据 2023年中报披露, AMK 中国已获订单总产值为 78.39亿元。 公司积极推进海外公司管理效率提升,逐步买入收获期,叠加国内业务快速突破公司整体收入规模与盈利水平有望再上一个平台。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 考虑到空气悬挂订单良好,我们维持公司 2023-2025年营收预测 159.6/181.6/210.3亿元,同比+7%/+14%/+16%; 维持归母净利润预测 11.6/13.3/15.4亿元,同比+21%/+15%/+15%,对应 PE 为15/13/11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乘用车产销量不及预期,空气悬挂推广不及预期。
中鼎股份 交运设备行业 2023-09-04 12.12 -- -- 12.94 6.77%
13.55 11.80%
详细
事项:公司发布2023年上半年业绩报告。2023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1.9亿元,同比增加24.6%。上半年实现归母净利润5.3亿元,同比增长12.9%,上半年扣非归母净利润达到4.5亿,同比增长13.3%。 平安观点:空气悬架/底盘轻量化/冷却系统/密封系统/橡胶减震收入同比增长19%/18%/43%/23%/17%,国内/国外收入同比增长28%/22%。由于底盘轻量化尚处投入期,未达规模效应,轻量化总成毛利率较低,仅8.6%,空悬业务收入3.6亿(+19%),毛利率提升至23.1%,随主要客户车型产销增长,该业务下半年有望保持高增长。海外贡献主要增量,导致冷却业务收入增幅高但毛利率有下降。分国内外看,海外业务毛利率有改善,达15.9%。公司销售/管理/研发费用率较2022年上半年均有所下降。 客户结构优化,理想汽车首次进入中鼎前十大客户。比亚迪配套额仅次于第一名大众,至此公司前十大客户包含比亚迪、理想、长安三家自主品牌车企。前十大客户收入占比52.1%,新能源业务收入占比达33%。国内新能源领域业务销售额占同期国内营收比例为46%。 空气悬架业务进展顺利。AMK在手订单充足。空气弹簧产线设备已落地。 公司旗下德国AMK作为空气悬挂系统的高端供应商,是行业前三的领导者,国内空悬市场处于起步阶段,AMK中国在空气供给单元产品组装及生产线相继落地,截至目前AMK中国已获订单总产值为78.4亿元,目前空气弹簧产品已经生产完成,产线设备已落地,相关业务合作正在加速推进中。同时公司也在加速空悬其他系统硬件总成产品的研发进度。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根据各业务板块最新情况,我们调整公司业绩预测,预测2023/2024/2025年归母净利润为12.4/15.0/19.4亿(前次预测值为12.4亿/15.8亿/19.4亿)。中鼎股份具备丰富的海外拓展+本土落地经验,非轮胎橡胶件盈利能力强,新业务开拓进展顺利,在空气悬架领域具备较高的进入壁垒,随着空悬本土化进一步推进,该业务盈利能力将有提升,我们维持对公司的“推荐”评级。风险提示:1)海外业务恢复程度不达预期;2)新业务面临激烈竞争,导致盈利能力不达预期;3)主要配套客户产量不及预期;4)空悬系统渗透率不达预期;5)商誉减值风险,公司海外并购多家企业,累积的商誉较高,如果海外公司经营状况不佳将导致商誉存在减值风险。
中鼎股份 交运设备行业 2023-09-04 12.12 -- -- 12.94 6.77%
13.55 11.80%
详细
事件:公司于8月31日发布2023年半年度报告,23年H1实现营业收入81.89亿元,同比+24.57%,归母净利润5.31亿元,同比+12.90%,扣非归母净利润4.54亿元,同比+13.34%。 点评:持续推进海外企业整合,实现业绩稳步增长。公司集中优势资源加大了对电动化、智能化、轻量化等领域的开拓力度,持续推进海外工厂的成本控制和精细化管理的提升,进一步对海外企业实施费用优化及非核心业务剥离等一系列举措,业绩实现稳步增长。2023年Q2实现营业收入43.29亿元(同比+34.7%),归母净利润2.69亿元(同比+22.3%),销售毛利率21.5%(同比+0.8pct),销售净利率6.1%(同比-0.7pct)。 智能底盘业务维持较快增长,冷却系统表现亮眼。公司迎合汽车智能化发展趋势,积极持续推动空气悬挂系统、轻量化底盘系统、流体管路系统增量业务的落地成长。2022年H1空悬系统业务收入3.6亿元(同比+19.1%),占收入比重为4.4%(同比-0.2pct);轻量化业务收入5.6亿元(同比+18.0%),占收入比重为6.8%(同比-0.4pct);橡胶业务收入17.5亿元(同比+17.5%),占收入比重为21.4%(同比-1.3pct);冷却系统业务收入25.5亿元(同比+43.3%),占收入比重为31.2%(同比+4.1pct)。 推动海外技术国内落地,积极培育新增长点。1)空悬系统:AMK中国空气供给单元产品组装及生产线已落地,继续推动空气弹簧、储气罐等其他硬件自产项目的落地,截至2023年上半年AMK中国已获订单总产值78.39亿元。2)轻量化底盘:子公司四川望锦核心技术为球头铰链总成产品,锻铝控制臂总成项目已经取得突破性进展;获得奔驰、长安、广汽、比亚迪等多个传统主机厂订单。3)冷却系统:TFH中国公司目前已经完成建立并开始拓展国内市场;子公司中鼎流体主导新能源温控系统总成业务的发展,积极布局液冷板等其他热管理产品,正积极推动相关产品的落地。4)密封系统:积极推进新能源布局,已经开发配套成功高性能新能源电机密封;已经开发批产新能源电池模组密封系统和电桥总成等产品,为沃尔沃、蔚来、上汽、广汽等新能源汽车平台配套。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公司是国内领先的汽车底盘龙头,积极推动海外技术国内落地,业绩有望实现较快增长。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为11.39、13.42、16.01亿元,对应PE分别为14、12、10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因素:原材料价格波动、汇率波动、客户开拓不及预期、配套车型销量不及预期。
中鼎股份 交运设备行业 2023-09-01 12.20 -- -- 12.54 2.79%
13.55 11.07%
详细
2023年8月30日,公司披露2023年半年报:公司2023年上半年实现营收81.89亿元,同比+24.6%;实现归母净利润5.31亿元,同比+12.9%;扣非归母净利润4.5亿元,同比+13%。 经营分析业绩符合预期。23Q2,公司营收43.29亿元,同比+34.7%,环比+12%;实现归母净利润2.69亿元,同比+22.3%,环比+3%;扣非2.4亿元,同比+28%,环比+11%,主要系下游需求恢复。23Q2,公司毛利率为21.5%,环比+0.7pct,销售净利率6.1%,环比-0.7pct,主要系海外整合需要时间。分业务看:1)空悬:23H1,收入3.6亿元,yoy+19%,毛利率23%,yoy+1.5pct,主要系国内产能逐步爬坡,产能利用率提升;2)轻量化:23H1,收入5.6亿元,yoy+18%,毛利率9%,yoy-5pct,主要系竞争加剧;3)冷却:23H1,收入25.5亿元,yoy+43%,毛利率15%,yoy-0.8pct,主要系在手订单逐步释放;4)橡胶&密封:23H1,橡胶/密封业务营收分别为17.5/17.5亿元,yoy+17%/+23%,毛利率20%/26%,yoy+2pct/+0.02pct,主要系业务已经进入稳健期,收入随下游需求增长。 分客户看:比亚迪、理想已成为前十大客户。公司前十大客户收入占比52%,其中比亚迪、理想、长安等分别位居第2/7/9。23H1,公司新能源领域业务已经达到26.02亿元销售额,营收占比33%,其中国内销售额为17.11亿元。 新布局魔毯+储能,切入新下游打开未来发展空间。具体看:1)产品布局由硬到软,加速向汽车智能化转型。“魔毯”悬架提升驾乘体验,是空悬未来升级方向。此前,公司与中科慧眼战略合作布局双目立体视觉感知技术,布局魔毯悬挂,标志着公司加速布局汽车智能化,未来公司的竞争优势有望在“魔毯”悬架上巩固。 2)布局储能领域,打开未来发展空间。公司深耕储能领域,具备橡胶、尼龙、TPV等管路的生产技术,充分满足下游客户需求,目前已拿到国内某头部自主品牌主机厂储能项目热管理管路定点,未来受益于储能行业增长。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年业绩分别为11.4/14.3/18.3亿元,同比分别为+19%/+25%/+28%,2023-2025年PE为18/15/11倍,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新业务推进进度不及预期。
中鼎股份 交运设备行业 2023-05-09 12.00 -- -- 12.78 4.84%
14.06 17.17%
详细
公司发布2022年年报及2023年一季报,2022年实现营业收入148.5亿元,同比+16%,归母净利润9.6亿元,同比+1.6%,扣非归母净利润7.4亿元,同比+13%;2023年Q1实现营业收入38.6亿元,同比+15%,归母净利润2.6亿元,同比+4.6%,扣非归母净利润2.2亿元,同比+0.3%。 点评:整合全球资源,实现业绩稳步增长。公司持续整合全球资源,加大开拓新能源环保汽车、汽车电子、系统总成等领域,业绩实现稳步增长。2022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48.5亿元(同比+16%),归母净利润9.6亿元(同比+1.6%),毛利率20.9%(同比-1.6pct),净利率6.4%(同比-1.3pct);2023年Q1实现营业收入38.6亿元(同比+15%),归母净利润2.6亿元(同比+4.6%),毛利率20.8%(同比-1.3pct),净利率6.7%(同比-0.7pct)。 产品结构持续优化,智能底盘业务收入占比提升。公司迎合汽车智能化发展趋势,积极持续推动空气悬挂系统、轻量化底盘系统、流体管路系统增量业务的落地成长。2022年空悬系统业务收入6.8亿元(同比+8.5%),占收入比重为4.6%(同比-0.3pct);轻量化业务收入11.2亿元(同比+41.7%),占收入比重为7.5%(同比+1.3pct);橡胶业务收入34.3亿元(同比+24.5%),占收入比重为23.1%(同比+1.5pct);冷却系统业务收入43.2亿元(同比+22.8%),占收入比重为29.1%(同比+1.5pct)。 推动海外技术国内落地,积极培育新增长点。1)空悬系统:AMK中国空气供给单元产品组装及生产线已落地,继续推动空气弹簧、储气罐等其他硬件自产项目的落地,截至2022年底AMK中国已获订单总产值73.14亿元。2)轻量化底盘:子公司四川望锦核心技术为球头铰链总成产品,锻铝控制臂总成项目已经取得突破性进展;获得奔驰、长安、广汽、比亚迪等多个传统主机厂订单,同时在新能源头部企业业务都取得突破性进展并获得相关订单。3)密封系统:积极推进新能源布局,已经开发配套成功高性能新能源电机密封;已经开发批产新能源电池模组密封系统和电桥总成等产品,为沃尔沃、蔚来、上汽、广汽等新能源汽车平台配套。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公司是国内领先的汽车底盘龙头,积极推动海外技术国内落地,业绩有望实现较快增长。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为12.72、15.26、18.35亿元,对应PE分别为12、10、9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因素:原材料价格波动、汇率波动、客户开拓不及预期、配套车型销量不及预期。
中鼎股份 交运设备行业 2023-05-01 11.70 -- -- 12.65 6.48%
14.06 20.17%
详细
2023年4月28日,公司披露2022年全年及2023Q1业绩:1)2022年,公司营收149亿元,同比增长16%,归母净利润9.64亿元,同比增长1.6%,扣非净利润7.4亿元,同比增长13%。 2)23Q1,公司营收39亿元,同比增长15%,归母净利润2.6亿元,同比增长4.6%;扣非净利润2.2亿元,同比增长0.3%。 经营分析业绩符合预期,外部因素向好致23Q1盈利能力提升。23Q1,公司销售毛利率20.8%,环比提升2pct,销售净利率6.73%,环比提升2.4pct,主要系外部因素向好,如海外的能源动力费逐步回归正常水平。 产品技术壁垒高,竞争优势突出。在空压总成中,公司产能充足,且零部件自制化率较高,已实现打气泵自制(打气泵为空压总成的核心部件,技术壁垒高)。我们预计25年国内空悬市场空间有望达到206亿元,实现5年约20倍增长。在空悬系统中(总价值量约9000元),公司预计可配套的零部件价值量达5000-7000元,未来有望通过拓展产品品类,提升配套价值量。 国内业务占比提升,公司业绩稳定向上。我们判断公司未来业绩收入增长将主要来自于国内业务的增长。与国外业务相比,公司国内业务的利润率更高,因此未来随国内业务占比的提升,我们预计公司整体利润率有望持续向上。 2022年比亚迪已成为公司第二大客户。2022年新能源领域业务已经达到36.44亿销售额,占全年汽车业务营业收入比例为25.75%。继比亚迪成为公司前十大客户后,公司基本已实现造车新势力全覆盖。目前已为某些车企的合作车型供应空悬、轻量化等产品,未来持续受益于新势力的崛起。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年业绩分别为13.2/16.2/19.9亿元,同比分别为+37%/+23%/+22%,2023-2025年P/E为16/13/10倍,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不及预期;公司管理改善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25 转到 页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