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陆嘉敏

信达证券

研究方向: 汽车行业

联系方式:

工作经历: 登记编号:S1500522060001。曾就职于天风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信达证券汽车行业首席分析师,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士&车辆工程硕士,2018年金牛奖第1名、2020年新财富第2名团队核心成员。4年汽车行业研究经验,擅长自上而下挖掘投资机会。汽车产业链全覆盖,重点挖掘特斯拉产业链、智能汽车、自主品牌等领域机会。...>>

20日
短线
33.33%
(第305名)
60日
中线
0%
(--)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10 转到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比亚迪 交运设备行业 2024-06-04 229.01 -- -- 259.87 13.48% -- 259.87 13.48% -- 详细
事件: 5月 28日,比亚迪举办了第五代 DM 技术发布暨秦 L DM-i、海豹 06 DM-i 上市发布会。点评: 第五代 DM 技术发布, NEDC 百公里亏电降至油耗 2.9L。 5 月 28 日晚,比亚迪举办了第五代 DM 技术发布暨秦 L DM-i、海豹 06DM-i 上市发布会,正式发布了第五代 DM 技术。第五代 DM 技术搭载比亚迪新一代插混专用高效发动机及 EHS 电混系统,百公里加速 7.5 秒, NEDC 百公里亏电油耗 2.9 升, CLTC 电耗 10.7kWh/100km。秦 L 亏电油耗实测平均值为 2.26L,海豹 06 则为 2.11L,满油满电综合续航媒体实测结果均超 2300 公里。 DM5.0 系统燃油经济性也实现大幅提升,根据发布会信息,有充电桩的情况下,秦 L 和海豹 06 的车主在短途用电(使用比例 80%),长途用油(使用比例 20%),每年用油用电成本 2078 元(2万公里),对比百公里耗油 7L 的燃油车节省 9682 元;没有充电桩的情况下,秦 L 和海豹 06 车主节省 6888 元。 比亚迪秦 L 和海豹 06 两款新车正式上市,首发搭载第五代 DM 技术。海豹06 DM-i与秦L DM-i互为“姊妹车型”, CLTC 工况纯电续航有80km和 120km 两种,各提供 5 款车型可选,售价区间为 9.98-13.98 万元。动力方面,新车搭载由 1.5L 发动机和驱动电机组成的第五代 DM 插电混动系统, 1.5L 发动机最大功率 74kW,驱动电机可选 120kW、 160kW两种功率,最高车速 180km/h。新车电池可选 10.08kWh、 15.874kWh两种磷酸铁锂刀片电池, NEDC 工况百公里亏电油耗分别为 2.9 升和3.08 升。 海豹 06 DM-i 与秦 L DM-i 定位中型车,将对紧凑型、中型燃油车市场形成较大冲击。 海豹 06 DM-i 与秦 L DM-i 定位中型车。车身尺寸分别为 4830mm×1900mm×1495mm、 4830mm×1875mm×1495mm,轴距2790mm。根据太平洋汽车,热销紧凑型燃油车吉利星瑞、奇瑞艾瑞泽8、马自达 3 昂克赛拉、丰田卡罗拉、日产轩逸、大众朗逸中仅有马自达 3 昂克赛拉指导价低于秦 L,而尺寸、油耗方面秦 L 均具有优势。相较于热销中型车大众迈腾、帕萨特、凯美瑞、雅阁、天籁等,秦 L、海豹 06 尺寸相当,在售价、油耗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其中帕萨特、雅阁最低配版本经销商售价分别为 12.19 万(优惠 6 万)、 12.68 万(优惠5.5 万),我们认为秦 L 上市之后或将对合资中型燃油车市场形成更大的价格冲击。 秦 PLUS 已占据紧凑型车月销第一名,看好秦 L、海豹 06 后续交付放量。 根据懂车帝排行,在 2 月改款上市后,秦 PLUS DM-i 在 2、 3、 4月实现月销 2.1 万、 3.1 万、 2.8 万,已连续排名紧凑型轿车月销第一,超过轩逸、朗逸、速腾等老牌热销车型。在中型车市场,帕萨特、凯美瑞、迈腾、雅阁、天籁在过去一年销量分别为 21.5 万、 20.6 万、 19.7万, 14.2 万、 9.7 万,我们认为凭借售价、油耗等方面的优势,秦 L、海豹 06 在中型燃油车市场具有较大替代空间。同时比亚迪在出海、智能化层面逐步提升,我们认为未来有望对日系品牌全球近 2000 万的市场规模发起冲击。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 我们预计公司 2024-2026 年归母净利润为 372亿元、 469 亿元、 560 亿元,对应 PE 分别为 18 倍、 14 倍和 12 倍,维持“ 买入” 评级。 风险因素: 高端品牌车型上市进程不及预期;新车型销量不及预期;上游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等
中鼎股份 交运设备行业 2024-05-17 13.24 -- -- 13.64 1.34%
13.42 1.36% -- 详细
事件: 公司发布 2023 年报&2024 年一季报, 公司 2023 年实现营收 172.4亿元,同比+15.6%;实现归母净利润 11.3 亿元,同比+17.0%。 24Q1 公司实现营收 46.9 亿元,同比+21.6%;实现归母净利润 3.6 亿元,同比+37.6%。点评: 24Q1 盈利能力显著提升,海外并购项目业绩增速超预期。 公司 2023年实现营收 172.4 亿元,同比+15.6%;实现归母净利润 11.3 亿元,同比+17.0%。 24Q1 公司实现营收 46.9 亿元,同比+21.6%;实现归母净利润 3.6 亿元,同比+37.6%。 24Q1 公司毛利率 22.42%,同比+1.62pct,环比-0.88pct;净利率 7.65%,同比+0.92pct,环比+2.06pct。 2023 年海外并购项目业绩增速超预期,无锡/安徽嘉科、安徽威固、安徽特思通分别实现净利润 1.2 亿元、 0.4 亿元、 0.6 亿元,净利率分别为 15.7%、14.2%、 6.5%,同比分别+1.9pct、 +4.3pct、 -0.3pct。 传统业务冷却、密封系统稳中有升,智能化底盘业务持续成长。 分业务看, 2023 年公司冷却系统业务实现营收 51.9 亿元,同比+19.9%;毛利率 16.5%,同比+0.1pct。密封系统业务实现营收 36.3 亿元,同比+14.2%;毛利率 26.0%,同比+0.5pct。智能底盘空悬系统实现营收 8.2亿元,同比+20.1%;毛利率 22.7%,同比+1.3pct。轻量化系统实现营收 19.2 亿元,同比+71.9%;毛利率 9.4%,同比-4.1pct。橡胶业务实现营收 36.0 亿元,同比+4.8%;毛利率 18.7%,同比+0.2pct。 国际化战略逐渐进入收获期,海外技术实现国内落地。 1)空悬系统:截至年报发布,公司国内空悬业务已获订单总产值约为 121 亿元,其中总成产品订单总产值约为 17 亿元,子公司鼎瑜科技空气弹簧及储气罐产品已获得项目定点,同时公司也在加快布局磁流变减震器项目,目前项目产线建设正在加速推进中。 2)轻量化底盘: 子公司四川望锦核心技术为球头铰链总成产品,锻铝控制臂总成项目已经取得突破性进展;获得奔驰、长安、广汽、比亚迪等多个传统主机厂订单, 2023 年度公司轻量化业务累计获得订单约为 85 亿元。 3)冷却系统: TFH 中国公司目前已经完成建立并开始拓展国内市场;子公司中鼎流体积极布局液冷板等其他热管理产品, 2023 年度公司热管理系统业务累计获得订单约为 120 亿元。 4)密封系统: 积极推进新能源布局,已经开发配套成功高性能新能源电机密封;已经开发批产新能源电池模组密封系统和电桥总成等产品,为沃尔沃、蔚来、上汽、广汽等新能源汽车平台配套。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 公司是国内领先的汽车底盘龙头,积极推动海外技术国内落地,业绩有望实现较快增长。 我们预计公司 2024-2026 年归母净利润为 14.0、 16.8、 18.9 亿元,对应 PE 分别为 13、 11、 10 倍,维持“ 买入” 评级。 风险因素: 原材料价格波动、汇率波动、客户开拓不及预期、配套车型销量不及预期。
保隆科技 交运设备行业 2024-05-14 41.31 -- -- 42.14 2.01%
42.14 2.01% -- 详细
公司发布2023年年报与2024年一季报,公司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59.0亿元,同比+23.4%;实现归母净利润3.8亿元,同比+76.9%;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2.9亿元,同比+251.9%。2024Q1公司实现营收14.8亿元,同比+24.9%;实现归母净利润0.7亿元,同比-27.2%。 点评:23年业绩大幅回暖,股权激励费用导致24Q1业绩短暂承压。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9.0亿元,同比+23.4%;实现归母净利润3.8亿元,同比+76.9%;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2.9亿元,同比+251.9%。2024Q1公司实现营收14.8亿元,同比+24.9%;实现归母净利润0.7亿元,同比-27.2%。24Q1公司毛利率29.45%,同比+1.21pct,环比+3.27pct;净利率4.60%,同比-3.42pct,环比+2.15pct。我们认为24Q1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主要因2023年股权激励费用影响,据公司公告,24年股权激励摊销费用约1.24亿元,25年股权激励摊销费用约0.38亿元,我们预计24年各季度业绩略有承压。 成熟业务稳健增长,毛利率逐渐回暖。公司成熟业务TPMS业务实现营收19.1亿元,同比+29.4%;毛利率24.3%,同比-1.1pct。金属管件业务实现营收14.2亿元,同比+6.1%;毛利率29.2%,同比+4.7pct。 气门嘴业务实现营收7.8亿元,同比+9.6%;毛利率43.1%,同比+4.9pct。金属管件、气门嘴业务毛利率逐步回暖至2020年之前水平。 智能化增量业务定点快速积累,全球布局快速发展。公司目前为国内空悬布局最全的头部企业之一,悬架控制器、双腔空悬量产下线,24Q1公司接连获得多家车企新定点,全生命周期合计金额超50亿元。ADAS业务在高清环视摄像头、前向多目摄像头、毫米波雷达等方面获得突破,24Q1新获定点总金额超3亿元。车辆感知传感器业务快速增长,24Q1新获定点总金额超3亿元。2024年,公司合肥园区二期和上海松江新厂区的新建厂房将陆续投入使用,空气悬架系统产品和TPMS产能有望逐渐提升。2024年匈牙利生产园区将加速产能新建,有望进一步扩大传感器和空气悬架业务的规模和全球布局。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公司三大传统业务金属管件、气门嘴、TPMS作为基本盘有望稳中有升,新兴业务空气悬架、传感器、ADAS定点不断取得突破,24年起有望逐渐放量。我们预计公司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为5.1亿元、6.8亿元和8.4亿元,对应PE分别为18、13和11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因素:汽车销量不及预期风险、新业务发展不及预期风险、原材料价格波动和供应短缺的风险。
中鼎股份 交运设备行业 2024-04-18 12.27 -- -- 14.00 12.27%
13.77 12.22% -- 详细
事件: 公司发布 2023年度业绩快报&2024年第一季度业绩预告, 2023年公司预计实现营业总收入 172.5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 15.7%;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 11.3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 17.0%。 2024Q1公司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 3.2-3.8亿元,同比增长 22.0%-44.8%;预计实现扣非净利润 2.7-3.3亿元,同比增长 25.6%-53.5%。 点评: 围绕智能底盘系统核心战略,公司盈利实现稳健增长。公司持续围绕“全球模块化管理、技术迭代升级、产业补强补全”的目标稳健发展,传统业务维持稳增长,空气悬挂系统、轻量化底盘系统、热管理系统等增量业务持续落地成长,发展势头良好。 2023年公司预计实现营业总收入172.5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 15.7%;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 11.3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 17.0%。 2024Q1公司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 3.2-3.8亿元,同比增长 22.0%-44.8%;预计实现扣非净利润 2.7-3.3亿元,同比增长 25.6%-53.5%。 智能底盘业务维持较快增长,冷却系统表现亮眼。 公司迎合汽车智能化发展趋势,积极持续推动空气悬挂系统、轻量化底盘系统、流体管路系统增量业务的落地成长。 2023年 H1空悬系统业务收入 3.6亿元(同比+19.3%),占收入比重为 4.4%(同比-0.2pct);轻量化业务收入 5.6亿元(同比+18.0%),占收入比重为 6.8%(同比-0.4pct);橡胶业务收入17.5亿元(同比+17.4%),占收入比重为 21.4%(同比-1.3pct);冷却系统业务收入 25.6亿元(同比+43.3%),占收入比重为 31.2%(同比+4.1pct);密封件业务收入 17.5亿元(同比+23.0%),占收入比重为21.3%(同比-0.3pct)。 国际化战略逐渐进入收获期,海外技术实现国内落地。 1)空悬系统:AMK 中国已取得国内多家造车新势力及传统自主品牌的空气供给单元订单,截至 24年初安徽安美科已获订单总产值 104亿元左右;子公司鼎瑜科技专注于空气弹簧的研发,目前空气弹簧产品已经生产完成,产线设备已落地,相关业务合作正在加速推进中,同时公司也在加速空悬其他系统硬件总成产品的研发进度。 2)轻量化底盘: 子公司四川望锦核心技术为球头铰链总成产品,锻铝控制臂总成项目已经取得突破性进展;获得奔驰、长安、广汽、比亚迪等多个传统主机厂订单。 3)冷却系统: TFH 中国公司目前已经完成建立并开始拓展国内市场;子公司中鼎流体主导新能源温控系统总成业务的发展,积极布局液冷板等其他热管理产品,正积极推动相关产品的落地。 4)密封系统: 积极推进新能源布局,已经开发配套成功高性能新能源电机密封;已经开发批产新能源电池模组密封系统和电桥总成等产品,为沃尔沃、蔚来、上汽、广汽等新能源汽车平台配套。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 公司是国内领先的汽车底盘龙头,积极推动海外技术国内落地,业绩有望实现较快增长。 我们预计公司 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为 11.3、 13.7、 16.4亿元,对应 PE 分别为 15、 12、 10倍,维持“买入” 评级。 风险因素: 原材料价格波动、汇率波动、客户开拓不及预期、配套车型销量不及预期。
溯联股份 机械行业 2024-04-17 33.55 -- -- 35.87 6.92%
35.87 6.92% -- 详细
事件: 公司发布 2023年度报告, 2023年公司实现营收 10.1亿元,同比+19%; 归母净利润 1.5亿元,同比-1.7%;扣非归母净利润 1.3亿元,同比-13.3%,非经常性损益主要来自政府上市扶持资金。 2023年公司销售毛利率 28.1%,同比-4.6pct,销售净利率 14.9%,同比-3.1pct。 点评: 营收增长基本符合预期,利润率短期有所承压。 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9%,主要得益于公司新客户增加,原有客户长安、比亚迪等项目上量。 净利率同比-3.1pct, 主要原因: 1) 客户终端降价导致公司年降压力增大, 2)研发投入增多,用于储能管路、 阀、 新一代快速接头/国产材料试制等; 3)管理费用增加,主要是支付上市相关费用支出和奖金增加。 4)新项目延迟等。单季度看, 23Q4单季度毛利率 22.3%,同比-10.3pct,环比-6.3pct; Q4净利率 12.0%,同比-6.5pct,环比-1.5pct。 采购降本多措并举,新产能新项目释放,利润率有望维稳向上。 采购方面, 公司围绕新品寻源、保供降本和供应商管理,积极开展各项工作,全年成功引入 20多家新供应商,进一步控制采购成本,加大国产材料替代。 产能方面, 公司 23年完成了募投工厂主要产能建设与对应客户的工厂审核;完成溧阳过渡工厂的内部改造与装修以及辅助设备安装调试;对原自有工厂和零部件注塑及装配车间进行一系列扩容改造,增加了有效生产面积和产能,公司预计 2024年的产能同比有望增加 30%以上。 我们认为, 24年公司年降压力有望边际减弱,相较 23年一次性费用减少,新项目增多,加之多项降本措施齐发,新建产能释放,利润率有望维稳向上。 新能源领域优势扩大,客户开拓进展较快。 作为汽车尼龙流体管路供应商, 在新能源领域,公司作为 Tier 1直接向比亚迪、长安、赛力斯、岚图、小鹏等车企供货;作为 Tier 2向宁德时代、欣旺达、瑞浦能源、国轩高科、孚能科技、蜂巢能源、纳百川等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企业交付电池冷却管路总成产品, 终端配套蔚来、理想、东风、长城、北汽极狐、吉利等品牌新能源车型。 2023年公司新能源车型收入约 4.4亿元(收入占比达 43.1%),同比+28%,新开拓主机厂客户理想、合众等,同时获得储能领域海博思创、采日能源正式审核,有望进一步夯实新能源领域优势。 加速拓展尼龙管路产品应用范围, 有望成为新能源流体控制系统集成商。 公司紧跟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趋势,积极开发储能电池热管理、氢能源燃料电池等领域管路,积极布局换电、空调、空气悬架等领域, 除流体管路产品外,公司还利用自身在轻量化材料应用和生产工艺等方面的优势,开发了一系列独立销售的紧固件、连接件、流体控制件、覆盖件、结构件等产品,广泛应用于车身、油箱、电气系统、电池包和电机壳体、液冷板等,市场前景广阔, 有望实现向汽车和新能源流体控制系统集成商的升级。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 公司作为国内尼龙管路龙头,深耕以尼龙等高分子材料为主要原材料的管路总成以及汽车流体控制件及紧固件二十余年, 核心产品自制率高,绑定多家头部自主品牌车企及储能厂商。 我们预计公司 2024-2026年净利润 1.9、 2.2、 2.9亿元, 对应 EPS 分别为1.88、 2.17、 2.89元,对应 PE 分别为 19、 16、 12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因素: 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 客户年降压力;核心材料国产化不及预期;新项目上量不及预期、新客户拓展不及预期等。
比亚迪 交运设备行业 2024-04-04 210.50 -- -- 231.99 10.21%
259.87 23.45% -- 详细
事件: 公司发布 2023年年报,公司 2023年实现营收 6023.2亿元,同比+42.0%;实现归母净利润 300.4亿元, 同比+80.7%;实现扣非净利润 284.6亿元,同比+82.0%。 点评: 公司全年销量高增,业绩创新高。 公司 2023年实现销量 302.4万辆,同比+61.9%。公司 2023年销量高增,带动业绩增长。公司 2023年全年实现营收 6023.2亿元,同比+42.0%。拆分业务来看,汽车业务实现营收 4834.5亿元,同比+48.9%; 手机业务实现收入 1185.8亿元,同比+20.0%。 规模效应带动,公司盈利提升。 公司 2023年销售毛利率为 20.21%,同比+3.17pct;销售净利率为 5.20%,同比+1.02pct;期间费用率为12.75%,同比+2.82pct。具体费用率情况来看:销售、管理、研发费用率分别为 4.19%、 2.23%、 6.57%,同比分别+0.64pct、 -0.13pct、+2.17pct。 海外布局加速,已进入多国地区。 公司巩固和扩大国内市场发展优势的同时,积极加速海外布局,已进入日本、德国、澳大利亚、巴西、阿联酋等多个国家和地区。 公司首个海外乘用车生产基地泰国工厂于 2023年 3月正式奠基,同时公司于 2023年 7月及 12月,分别宣布将在巴西设立大型生产基地综合体及在匈牙利打造全球领先的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基地,积极推进本地化生产进程, 推动全球汽车电动化转型。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 我们预计公司 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为 410亿元、 516亿元、 607亿元,对应 PE 分别为 14倍、 11倍和 10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因素: 高端品牌车型上市进程不及预期;新车型销量不及预期;上游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等。
博俊科技 机械行业 2024-04-04 19.71 -- -- 23.35 18.47%
23.35 18.47% -- 详细
事件: 公司发布 2023年年报,公司 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 26.0亿元,同比+87.0%;实现归母净利润 3.1亿元,同比+108.2%。 同时公司发布 2024年财务预算报告,公司预计 2024年营业收入同比+50%~80%;净利润同比+40%~70%。 点评: 23Q4业绩同环比高增。 公司 23Q4实现营收 9.0亿元,同比+62.7%,环比+32.5%; 23Q4实现归母净利润 1.27亿元,同比+89.6%,环比+47.7%。公司 23Q4业绩同环比高增主要系新能源车快速放量,公司白车身业务保持快速增长。 公司营收随主要客户销量增长。 公司 2023年订单充足,营收同比高增,主要系白车身客户销量增长。其中 2023年理想汽车销量 37.6万辆,同比+157.5%;赛力斯销量 10.4万辆,同比+40.5%;吉利销量 131.0万辆,同比+16.4%;极氪销量 11.9万辆,同比+65.3%。我们看好核心客户理想、赛力斯、吉利等销量增长带动公司业绩释放。 规模效应带动公司 2023年盈利能力提升。 公司 2023年销售毛利率为25.54%,同比+0.44pct,销售净利率为 11.86%,同比+1.23pct。 23Q4公司销售毛利率为 28.14%,同比-2.59pct,环比+4.43pct;销售净利率为 14.10%,同比+1.94pct,环比+1.38pct。我们认为公司盈利能力提升原因主要系规模效应带动,折旧摊销压力下降,盈利提升。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 公司冲压主业迎“产品、客户、技术、产能”四重因素突破,业绩有望快速增长。 我们预测公司 2024年-2026年归母净利润为 4.6亿元、 6.4亿元、 8.5亿元,同比增长 50.2%、 37.8%、33.4%, 对应 PE 为 18/13/10倍。维持公司“买入”评级。 风险因素: 新客户拓展不及预期;一体化压铸推进速度不及预期;产能推进不及预期等。
冠盛股份 交运设备行业 2024-04-03 23.06 -- -- 28.45 20.04%
27.69 20.08% -- 详细
事件: 3 月 30 日, 公司发布 2023 年年度报告。 2023 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1.80 亿元,同比+8.12%,实现归母净利润 2.84 亿元,同比+19.48%,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 2.52 亿元,同比+20.02%。公司 2023 年销售毛利率26.97%,同比+4.00pct,净利率 8.93%,同比+0.84pct。 公司拟向全体股东每 10 股派发现金红利 6 元。 点评: 公司主业经营稳健, 出口优势利润率同比提升。 2023Q4 公司营收 8.94亿元,同比+16.32%;归母净利润 0.68 亿元,同比+10.80%,环比-12.82%; 毛利率 25.41%,同比+1.16pct,环比-5.15pct;净利率 7.6%,同比-0.41pct,环比-2.38pct。 公司 23Q4 毛利率环比有所下降主要系人民币较 Q3 有所升值。 公司全年盈利水平显著提升,主要系公司新产品拓展背景下渠道效率提升、兑汇收益、原材料价格下降等原因。 费用率整体维持稳定, 固态电池研发投入有望增加。 从费用率角度看,公司全年销售、管理、研发费用率分别为 6.11%、 6.36%、 3.29%,同比+0.82pct/+0.54pct/持平,公司整体费控能力强。 随着公司进入固态电池领域, 24 年相关研发投入有望增加。 新产品线加速上量, 主要区域市场 24 年有望维持较好增长。 公司传动轴总成、 转角模块、其他产品线增长较快, 公司单价更高的总成产品及新产品线正在加速拓展,有望持续兑现扩品类的增长逻辑。 分地区看,公司北美、南美、欧洲、亚非、国内的销售占比分别为 20%、 8%、 41%、20%、 11%,同比变化分别为+29.07%、 -36.24%、 +8.11%、 +12.42%、25.50%,毛利率分别为 33.05%、 21.71%、 29.44%、 21.73%、 20.60%,北美区域受益于补库存需求增速较高, 在 24 年上半年有望维持较高增速,南美市场下滑主要受当地宏观环境影响, 我们预计 24 年有望得到较强改善。 仓储网络持续更新升级,供应链管理效率与存货结构进一步优化。 公司海外仓已正式进入平稳运营, 1) 在供应链拓展方面,公司已启动了东南亚供应链中心项目,对北美、墨西哥等仓储中心进行升级,有望进一步改善库存结构; 2)数字化建设推进,合作京东开发大数据模型京慧系统, 有效提升供应链管理效率; 3) 启动 “全球买”的调研, 未来有望实现 “全球买、全球卖”的战略布局,有望进一步扩大产品供应便利性和成本优势,提高经营效率。 固态电池业务落地进度有望加速。 公司与东驰新能源共同投资设立合资公司, 从事固态电池的研发和销售, 公司有望顺利进军新能源产业布局,充分响应国家“双碳”战略要求,有望开拓公司在汽车后市场之外的第二增长曲线。随着固态电池技术路线应用落地加快,公司也将加速相关产品产线建设。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我们预计公司 24-26 年净利润有望继续保持较好增长, 2024-2026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3.5、 4.2、 4.9 亿元,对应 EPS分别为 2.07、 2.44、 2.87 元,对应 PE 分别为 11.34 倍、 9.63 倍和 8.18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因素: 宏观经济及汇率波动, 海运环境波动,后市场海外需求不及预期等,固态电池投资项目推进及落地不及预期。
长安汽车 交运设备行业 2024-03-22 16.90 -- -- 18.90 9.25%
18.46 9.23%
详细
事件:在3月16日召开的2024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余承东表示继阿维塔之后,长安深蓝也将加入HI合作模式;3月18日,硬派越野深蓝G318正式发布亮相。 点评:蓝硬派越野深蓝G318发布,多品牌新车布局稳步推进。3月18日,深蓝G318正式发布亮相,采用承载式底盘和硬派SUV风格设计,将搭载新蓝鲸增程动力系统,提供单电机和双电机四驱版本,对标坦克400Hi4-T、方程豹5等自主硬派SUV。根据皆电微信公众号消息,深蓝G318有望在北京车展公布预售价、5月份上市、6月份开启交付。根据2024长安汽车全球伙伴大会公布的信息,长安24年新车除了一季度的长安猎手、二季度的深蓝G318之外,还包括三季度的阿维塔E15、深蓝C857、长安凯程G393;四季度的CD701、阿维塔E16、启源C798、长安马自达J90A。深蓝、阿维塔、启源成为产品矩阵拓展重点,新能源转型加速。 汽车央企新能源汽车业务将迎单独考核,长安等央企有望迎来发展机遇。两会期间,国务院国资委主任张玉卓提出将调整政策,对三家汽车央企进行新能源汽车业务的单独考核。我们认为在比亚迪、吉利等民营车企与新势力造车企业的合围之下,国有汽车企业在新能源汽车业务上发展还不够快,单独考核有望加强汽车央企研发力度与投入,消除以追求利润为主的生产经营观念,此次调整或将汽车公司的技术、市场占有率以及未来的发展作为考核重点。在近日的2024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国资委副主任苟坪也表示,未来凡是有利于把央企新能源汽车搞上去的政策与举措都要大胆探索。 为长安深蓝加入华为HI模式,华为车BU有望实现扭亏为盈,看好双方合作前景。在近日的2024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余承东表示继阿维塔之后,长安深蓝也将加入HI合作模式,这也是继2023年11月长安与华为签署《投资合作备忘录》之后,双方合作的进一步延伸。华为方面,余承东表示华为智选车业务有望在今年前3个月实现扭亏为盈,华为车BU有望在今年实现扭亏为盈。我们认为华为HI模式与智选车模式的商业化已逐步成熟,合作朋友圈有望逐渐扩大,未来智选车合作车企如赛力斯、奇瑞、江淮、北汽都有望率先共同投资长安与华为成立的目标公司,另外其他自主品牌如一汽、东风也有望成为开展合作的潜在对象。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启源、深蓝、阿维塔逐步成为长安新车周期主力,央企考核改革、华为赋能带来全新增长动能。司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为年归母净利润为118、97、127亿元,对应PE分别为15、18、14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因素:原材料价格波动、新车销量不及预期、新能源转型不及预期、技术研发不及预期。
博俊科技 机械行业 2024-01-17 28.90 -- -- 27.49 -4.88%
31.00 7.27%
详细
事件: 公司发布 2023 年业绩预告,公司2023年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 2.9~3.3亿元,同比+95%~120%;预计实现扣非净利润 2.8~3.2 亿元,同比+90%~115%。 点评: 23Q4 业绩同环比高增。 以公司 2023 年全年 3.1 亿元归母净利润中枢测算,公司 23Q4 归母净利润约 1.2 亿元,同比+83.6%,环比+43.0%;以公司 2023 年全年 3.0 亿元扣非净利润中枢测算,公司 23Q4 扣非净利润约 1.2 亿元,同比+75.4%,环比+42.4%。 公司 23Q4 业绩高增,主要系新能源车快速放量,公司白车身业务保持快速增长。 公司营收随主要客户销量增长。 公司 2023 年订单充足,营收同比高增,主要系白车身客户销量增长。其中 2023 年理想汽车销量 37.6 万辆,同比+157.5%;赛力斯销量 10.4 万辆,同比+40.5%;吉利销量 131.0万辆,同比+16.4%;极氪销量 11.9 万辆,同比+65.3%。 一体压铸业务稳步推进,新增产能陆续投产。 公司已购入多台压铸机,其中成都工厂主要布局 2500 吨、 3500 吨和 4500 吨压铸设备, 常州工厂布局 9000 吨压铸设备,后续视情况增加投放。 产能情况来看,公司常州博俊二期项目和河北博俊有望于 2024 年四季度投产, 重庆沙坪坝项目预计 2025 年下半年投产。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 公司冲压主业迎“产品、客户、技术、产能”四重因素突破,业绩有望快速增长。 我们预测公司 2023 年-2025 年归母净利润为 2.9 亿元、 4.1 亿元、 5.9 亿元,同比增长 97.4%、 39.7%、43.5%, 对应 PE 为 26/19/13 倍。维持公司“买入”评级。 风险因素: 新客户拓展不及预期;一体化压铸推进速度不及预期;产能推进不及预期等
威迈斯 机械行业 2024-01-11 36.21 -- -- 41.00 13.23%
41.00 13.23%
详细
厚积薄发,第三方车载电源龙头地位稳固。 公司深耕电源领域近二十年,2009年开始拓展新能源电源业务, 2017年成功量产车载电源产品,并与多家新能源车企保持密切合作。公司管理层华为-艾默生体系出身,对电源相关技术具有深厚的积淀,为公司开拓新能源电源、电驱动市场打下基础。公司主要产品包括车载电源的车载充电机(OBC)、车载 DC/DC 变换器、车载电源集成产品及电驱动总成产品等,供应包括小鹏 G9、理想 L9、零跑 C11等多款热门新能源车型。 乘新能源东风,公司近年来业绩保持高速增长, 2023Q1-Q3公司实现营收 35.93亿元,同比增长 40.55%,归母净利润 2.88亿元, 同比增长 33.97%,规模效应逐步显现。 车载电源:集成化+800V 大势所趋, ASP 有望进一步提升。乘新能源东风,车载电源及电驱市场保持快速增长,市场逐步形成第三方供应及主机厂自制格局,随着集成化+800V 加速渗透, 头部供应商 ASP 有望进一步提升。 1)目前,电驱动市场集成化已成大势所趋,随着深度集成化的进行,系统性能方面有望进一步提升,三合一、多合一产品占比有望逐步提升; 2)随着消费者对快充性能的需求, 800V 车型有望加速渗透, 其车载电源、电驱系统需要增加耐压性能。 高压、高功率密度电源+驱动产品占比有望进一步提升,相关产品平均售价有望提升。 量价齐升带动持续增长,液冷超充模块有望开拓新增长点。 1) 公司顺应高压化+集成化趋势, 800V 技术实现了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深度融合,公司800V 车载集成电源和电驱动产品已获得小鹏、阿利昂斯集团等定点;公司三合一、多合一产品发展较快,有望实现单个车型供应价值量提升。 2)公司持续拓展海外市场,已向海外知名车企 Stellantis 集团实现车载电源集成产品的量产发货,有望实现公司业务快速增长。 3)公司开发液冷充电模块产品,有望随着高压车型的渗透,为公司业务增长贡献新增长动力。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 我们预计公司 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为 4.3、 6.4、8.6亿元,同比增长 45%、 50%、 35%, 23-24年 PE 为 35/23倍, 我们选择通合科技、英搏尔、汇川技术作为可比对象, 考虑到公司是第三方车载电源龙头,竞争壁垒较高,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因素: 原材料供应短缺风险;原材料涨价风险;海外需求下滑风险;公司新业务产能扩张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风险。
冠盛股份 交运设备行业 2024-01-09 23.71 -- -- 23.43 -1.18%
28.45 19.99%
详细
事件: 1月 3日,公司发布对外投资公告,公司与吉林省东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计划共同成立合资公司,以一代准固态动力电池、半固态储能电池的生产制造以及销售出口为主营业务。合资公司拟在浙江省温州市选址注册,公司投入建设运营资金,东驰新能源投入核心技术,总投资规模约 5亿元人民币,其中公司占股 70%,东驰新能源占股 30%。 点评: 主业经营稳健,利润率同比提升,持续兑现新产品线拓展及逆周期逻辑。 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 22.9亿元,同比+5.2%;归母净利润 2.2亿元,同比+22.5%;单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 7.8亿元,同比-2.0%,环比-11.3%;归属净利润 0.8亿元,同比+6.9%,环比-29.4%;毛利率30.6%,同比+5.6pct,环比+2.6pct;净利率 10.0%,同比+0.8pct,环比-2.6pct。受益于外采新产品线上量,公司渠道及营销资源复用率提高,同时原材料价格阶段性触底,公司毛利率同环比均实现较大提升;加之由于三季度人民币较二季度有所升值,故净利率环比略有波动,但总体看仍处在 10%左右的较好水平。 合资公司有望通过双方优势互补形成较强的竞争力。渠道端,公司拥有良好的海外布局以及长期服务能力的积累,在宁波、北美洲、拉丁美洲和欧洲设有多个形态的仓储基础设施,相关能力有望为后续户储领域的准固态动力电池、半固态储能电池出海提供渠道与仓储方面的重要支持。生产端,公司拥有智能制造的柔性化生产、多 SKU 智能排产、供应链管理、大数据需求预测等能力,有望与东驰新能源团队在固态电池领域的研发禀赋相辅相成,充分发挥合资双方的资源协同效应,形成公司长期竞争力。 开拓固态电池业务,后市场领先者布局新能源第二增长曲线。根据合作协议,公司将主导合资公司的财务管理、人事管理、销售管理及其他日常运营事务,东驰新能源则负责提供技术支持、进行技术升级,并推动规模化生产。东驰新能源聚焦高能量密度、高安全、长寿命的聚合物全固态电池和高功率超低温液态锂电池产品,拥有系列核心专利,是东北师范大学短刀片固态锂电池科技成果转化的产业化平台。公司及东驰双方将密切合作以确保合资公司产品尽快量产并进入国内外市场。通过与东驰新能源共同投资设立合资公司,公司有望顺利进军新能源产业布局,充分响应国家“双碳”战略要求,有望开拓公司在汽车后市场之外的第二增长曲线。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 23-25年净利润有望继续保持较好增长,对应 24年 PE 仅 10倍左右,我们预计公司 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3.0、3.6、4.4亿元,对应 EPS 分别为 1.82、2.15、2.66元,对应 PE 分别为 13.4倍、11.3倍和 9.2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因素:宏观经济波动,投资项目推进及落地不及预期,后市场海外需求不及预期等。
长安汽车 交运设备行业 2023-11-14 15.98 -- -- 21.48 34.42%
21.48 34.42%
详细
单季度收入创历史新高,盈利能力显著改善。 分季度来看, 23Q3 公司实现营收 427.1 亿元(同比+48.3%);实现归母净利润 22.3 亿元(同比+113.9%) ;毛利率为 18.4%( 同比 -2.9pct);净利率为 4.2%(同比+0.6pct)。 收入显著提升主要系深蓝汽车并表、自主品牌销量表现向好。 自主品牌发展提速,新能源产品表现亮眼。 23 年 M1-10 公司汽车销量211.1 万辆,同比+10.8%; 其中自主品牌销量 174.8 万辆,同比+15.9%,自主乘用车销量 134.1 万辆,同比+22.1%, 自主品牌海外销量 19.7 万辆,同比+26.2%, 自主品牌新能源销量 36.4 万辆,同比+88.8%。 占据燃油车领先地位,新能源产品矩阵逐渐完善。 燃油车领域,打造CS75、逸动 PLUS 等爆款车型,燃油乘用车居中国品牌前列; 新能源车领域, 已形成深蓝、启源、阿维塔、智电 iDD 四大新能源品牌, 23 年已推出深蓝 S7、启源 A07、 启源 A05、 UNI-K iDD、 UNI-V iDD 等车型,有望取得较好市场表现。 加速智能化转型,与供应商共建优质生态。 发布诸葛智能品牌接力北斗天枢计划,加码智能化转型再进阶;与华为战略合作,打造高端智能品牌阿维塔;与地平线、 重庆两江渝地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成立合资公司长线智能,绑定国内优质芯片龙头,加码智能驾驶。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 燃油车业务现金牛,新能源业务有望打开成长空间,看好长安+深蓝+阿维塔的强产品矩阵。 我们预计公司 2023-2025 年归母净利润为 103.2、 90.5、 118.0 亿元,对应 PE 分别为 15、 17、 13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因素: 原材料价格波动、 新车销量不及预期、新能源转型不及预期、技术研发不及预期
伯特利 机械行业 2023-11-14 74.41 -- -- 83.55 12.28%
83.55 12.28%
详细
事件: 公司于 10月 28日发布 2023年半年度报告, 2023年 Q1-Q3实现营业收入 51.1亿元,同比+38.6%,归母净利润 5.95亿元,同比+24.4%,扣非归母净利润 5.42亿元,同比+35.7%。 点评: 智能电控产品持续放量, 单季度收入创历史新高。 随着产能释放+新客户开拓, 公司收入实现较快增长,低毛利率转向业务并表导致盈利能力有所下滑。 2023年 Q3实现营业收入 20.11亿元(同比+28%) ,归母净利润 2.39亿元(同比+21%), 销售毛利率 22.6%(同比+0.8pct) ,销售净利率 12.2%(同比-0.5pct) 。 产能建设有序进行,智能电控产品销量维持高增。 产能方面, 新增年产50万套电子驻车制动系统(EPB)卡钳生产线开始筹建, 二期轻量化项目建设顺利推进中; 线控制动产品第四、五条产线于 2023年上半年投产,第六条产线有望于下半年建设完成;新增年产 20万套固定式卡钳生产线开始建设, 新增 30万套 EPS 产线、 30万套 EPS-ECU 产线有望于下半年开始建设。 销售方面, 2023年 Q1-Q3公司智能电控产品销量 252万套,同比+75%; 盘式制动器销量 200万套,同比+28%;轻量化制动零部件销量 608万套,同比+14%; 机械转向系统销售 171万套。 积极开拓国内外客户,持续研发新产品新技术。 市场开拓方面, 截止三季报公司在研项目总数 385项,新增定点 182项,新增量产 198项。 产品研发方面, 针对新能源车型自主研发的新一代双控电子驻车制动系统(D-EPB)在原有 SmartEPB 基础上升级,提升新能源车辆驻车可靠性的同时又大大降低了整车厂零部件采购成本,目前已成熟应用在多款新能源车型上; 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产线已在 2022年 4月投产,累计已有 13个项目批量交付,预计下半年还将有 8个项目陆续量产; 具备制动冗余的下一代线控制动系统(WCBS 2.0) 、 DP-EPS、 R-EPS 转向系统、线控转向系统的研发工作顺利推进中。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 公司是国内领先的汽车底盘厂商,有望持续受益于智能底盘、轻量化行业的高景气度,实现业绩的良好增长。 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为 9. 11、 12.49、 16.22亿元,对应 PE 分别为 35、 26、 20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因素: 原材料价格波动、 汇率波动、客户开拓不及预期、 配套车型销量不及预期。
中鼎股份 交运设备行业 2023-11-13 12.62 -- -- 13.55 7.37%
13.55 7.37%
详细
事件: 公司于 10月 31日发布 2023年三季度报告, 23年 Q1-Q3实现营业收入 127.74亿元,同比+24.52%,归母净利润 8.76亿元,同比+16.70%,扣非归母净利润 7.27亿元,同比+20.07%。 点评: 持续推进海外企业整合, 实现业绩稳步增长。 公司集中优势资源加大了对电动化、智能化、轻量化等领域的开拓力度, 持续推进海外工厂的成本控制和精细化管理的提升, 进一步对海外企业实施费用优化及非核心业务剥离等一系列举措,业绩实现稳步增长。 2023年 Q3实现营业收入45.85亿元(同比+24.42%) ,归母净利润 3.45亿元(同比+23.10%),销售毛利率 22.0%(同比-0.5pct) ,销售净利率 7.4%(同比-0.1pct) 。 智能底盘业务维持较快增长,冷却系统表现亮眼。 公司迎合汽车智能化发展趋势, 积极持续推动空气悬挂系统、轻量化底盘系统、流体管路系统增量业务的落地成长。 2022年 H1空悬系统业务收入 3.6亿元(同比+19.1%),占收入比重为 4.4%(同比-0.2pct); 轻量化业务收入 5.6亿元(同比+18.0%),占收入比重为 6.8%(同比-0.4pct);橡胶业务收入17.5亿元(同比+17.5%),占收入比重为 21.4%(同比-1.3pct);冷却系统业务收入 25.5亿元(同比+43.3%),占收入比重为 31.2%(同比+4.1pct)。 推动海外技术国内落地,积极培育新增长点。 1)空悬系统: AMK 中国空气供给单元产品组装及生产线已落地,继续推动空气弹簧、储气罐等其他硬件自产项目的落地, 截至 2023年上半年 AMK 中国已获订单总产值78.39亿元。 2) 轻量化底盘:子公司四川望锦核心技术为球头铰链总成产品, 锻铝控制臂总成项目已经取得突破性进展;获得奔驰、长安、广汽、比亚迪等多个传统主机厂订单。 3) 冷却系统: TFH 中国公司目前已经完成建立并开始拓展国内市场; 子公司中鼎流体主导新能源温控系统总成业务的发展,积极布局液冷板等其他热管理产品,正积极推动相关产品的落地。 4) 密封系统:积极推进新能源布局,已经开发配套成功高性能新能源电机密封;已经开发批产新能源电池模组密封系统和电桥总成等产品,为沃尔沃、蔚来、上汽、广汽等新能源汽车平台配套。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 公司是国内领先的汽车底盘龙头,积极推动海外技术国内落地,业绩有望实现较快增长。 我们预计公司 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为 11.27、 13.45、 16.20亿元,对应 PE 分别为 15、 12、 10倍,维持“买入” 评级。 风险因素: 原材料价格波动、 汇率波动、客户开拓不及预期、 配套车型销量不及预期。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10 转到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