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何俊艺

中泰证券

研究方向: 汽车行业

联系方式:

工作经历: 登记编号:S0740523020004。曾就职于国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0日
短线
18.75%
(第140名)
60日
中线
12.5%
(--)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4 转到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继峰股份 有色金属行业 2024-04-19 12.63 -- -- 12.81 1.43% -- 12.81 1.43% --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对外投资公告,为实现公司座椅全球战略,公司与控股子公司格拉默拟在德国新设一家合资公司,用以拓展宝马等欧洲主机厂的全球座椅业务,新公司总投资金额 5,000 万欧元。 座椅全球替代&规模化拐点已至:全球化 0 到 1 在即,本土替代有望升级全球替代:此次继峰与控股子公司格拉默拟在德国成立合资公司是基于公司座椅全球战略,合资公司股权结构为继峰 80%、格拉默20%,新公司的设立有利于公司争取宝马等欧洲主机厂的全球座椅项目定点,以实现公司座椅全球业务的突破,进一步提升公司座椅业务在全球的竞争力,中期有望打造全球乘用车座椅新星。座椅业务规模化拐点已至:乘用车座椅业务自 2021 年实现 0 到 1 以来持续斩获多个客户多个车型项目,乘用车座椅破局加速 1-N,当前座椅客户已实现新势力&自主&合资全覆盖,首个项目已于 2023 年量产,2024 年开始预计将有多个新项目投产放量,座椅业务即将迎来规模化阶段。 自主座椅龙头破局者,本土替代全面引领,全球替代未来可期。乘用车座椅赛道优质。1)空间大:当前国内 1000 亿,全球 3000 亿,预计 25 年国内 1500 亿,CAGR=17%;2)格局好:全球 CR5>85%,国内 CR5>70%且均为外资;3)消费属性最重要配置,加速升级促进提价&替代。持续看好公司在大空间、好格局、消费升级加速的乘用车座椅赛道的加速破局,在手订单充沛,当前已实现新势力&自主&合资全覆盖,有望持续凭借成本优势+快速响应能力+格拉默赋能,全面引领乘用车座椅的本土替代,并有望借助格拉默全球化背景和产能打开全球座椅市场。 盈利预测:预计 23-25 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2、4.3、11.4 亿元,24-25 年增速分别为 109%、169%,对应 24-25 年 PE 分别为 33X、12X,公司作为自主座椅龙头破局者,座椅全球替代&规模化拐点已至,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事件:行业需求不及预期、新业务盈利爬坡不及预期、海外不及预期等
长安汽车 交运设备行业 2024-04-11 17.88 -- -- 18.90 5.70% -- 18.90 5.70% --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 2024 年 3 月产销快报,3 月公司总销量 25.9w,同比+5.7%,环比+69. 6%。其中,公司自主品牌新能源销量 5.3w(同比+47.5%,环比+128.2%)。 自主新能源产品力强+出口逻辑强兑现,带动 24 年 3 月销量持续增长3 月公司总销量 25.9w,同比+5.7%,环比+69.6%。1-3 月公司累计销量 69.2w(同比+13.9%,环比+59.8%),其中自主品牌销量 58.88w(同比+13.6%)、自主乘用车销量 43. 73w(同比+10.4%)、自主品牌海外销量 10.90w(同比+80.1%)。新能源车型方面,公司自主品牌新能源 3 月销量 5.3w,同比+47.5%,环比+128.2%。 三大新能源品牌产品力持续提升,带动出口销量高增三大新能源产品布局完善,持续出口优质车型。24Q1,出口带动下自主新能源合计销量达 12.9w,同比+52.4%。产品布局来看,启源+深蓝+阿维塔三大新能源品牌构造了完善且丰富的产品谱系,针对不同类型消费群体覆盖纯电&插混的新能源品类,启源主力车型包括 A07、A05、Q05,深蓝主力车型包括 SL03、S7,阿维塔主力车型包括 E11、E12。 3 月 18 日,深蓝 G318 正式发布亮相;3 月 29 日,阿维塔 12 的 24 款焕新上市(26.58w 起售价),外观+智驾+安全全面升级并给予限时优惠政策,新能源产品力持续提升,有望带动销量再上新高。出口来看,公司持续拓展走量车型销往海外。3 月 25 日,公司在曼谷国际车展上市了全新产品 Lumin(糯玉米)、深蓝 S07 和 L07 新增续航版本,并展出了重磅产品 CD701 和阿维塔 11,海外出口量有望保持高速增长。 深蓝将与华为开启 Hi 模式合作,智能化进程全面加速华为深度赋能下,公司智能化产品节奏有望加速。2023 年 11 月 25 日,长安汽车与华为在深圳签署了《投资合作备忘录》,华为拟将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业务的核心技术和资源整合至新公司,长安及关联方将投资该公司,持股比例不超过 40%。24 年 3 月,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余承东表示深蓝汽车未来将采用华为 HI 模式,这也明确了阿维塔和深蓝品牌与华为未来的合作模式。随着行业智能化进程加速,受益于华为合资公司深度赋能+Hi 模式合作,公司有望引领智能化时代浪潮。 盈利预测:根据公司车型销量跟踪与新车发布进展,调整营收与利润预期。营收端,预计公司 23-25 年依次为 1506.5 亿元、2178.9 亿元、2770.3 亿元,同比增速依次为 24%、45%、27%。归母净利润端,预计 23 年从 90.2 调整至 82.2 亿元,24 年从 120.2 调整至 92.1 亿元,25 年从 150.1 调整至 113.9 亿元,同比增速依次为 5%、12%、24%,对应 PE21.5X、19.2X、15.5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事件:供给端芯片短缺影响新车产能、行业周期属性弱化、单款车型依赖度相对较高等风险等
伯特利 机械行业 2024-04-02 55.28 -- -- 57.75 4.47% -- 57.75 4.47% --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3年报,2023年公司实现营收74.7亿元,yoy+34.9%,归母净利润润8.9亿元,yoy+27.6%。其中23Q4实现营收23.7亿元,yoy+27.7%,归母净利润3亿元,yoy+34.4%。公司此前预告2023年收入区间74.5-78.6亿元,归母净利润区间8.8--9.6亿元,公司业绩处于预告区间,符合预期。 收入:智能电控业务驱动本部营收2023年同比+29.7%,Q44墨西哥一期工厂投产下轻量化销量同比高增。23年公司营收74.7亿元,本部/万达分别为64.4/10.3亿元,本部营收同比+29.7%,符合预期。分业务看,盘式制动器+轻量化零部件2023年收入33.7亿元,同比+26.6%,智能电控(EPB+线控+ESC+ADAS+EPS等)2023年收入33亿元,同比+38.8%。分季度看,23Q4收入23.7亿元,同比+27.7%,23Q4智能电控/制动系统/轻量化销量分别为120万套、85万套、411.5万件,同比增速依次为13%、22.7%、68%,轻量化业务伴随墨西哥一期工厂投产增速提升贡献增量。 盈利:2023年万达盈利修复较好,Q4毛利率环比提升。2023年公司归母净利润8.9亿元,同比+27.6%,若剔除万达约2千万并表利润,本部归母净利润8.7亿元,同比+24.5%。Q4毛利率为23.09%,环比+0.48pct,预计后续随着墨西哥产能达产、线控产能爬坡下预计毛利率有望持续改善。 全球化战略持续推进,北美产能释放在即,出海品类持续拓宽。公司墨西哥基地2021年动工,年产400万件轻量化零部件产品的一期项目已于2023年三季度末投产,年产720万件轻量化零部件及200万件制动钳产品的二期项目建设也在推进中预计2024年底投入生产,海外扩产加码反应公司承接的北美及欧洲客户订单情况较好。同时,公司利用在轻量化制动零部件方面与通用、福特、沃尔沃、Stellatis等全球OEM建立的业务合作关系,带动了盘式制动器、EPB、线控制动等产品的海外市场开拓,出海进程再升级。目前轻量化零部件及EPB产品的海外供应需求旺盛,后续公司也将考虑在海外其他地区进行布局,全面推进全球化战略。 三大产品线齐头并进,中长期打造为线控底盘tier1。 1)线控制动:迎智能化与国产化双击,线控底盘雏形初具:【短期】-线控制动率先放量,实现从1-N,电动化和智能化是线控制动的重要驱动力,电动化-线控制动可以有效解决真空度缺失以及电子真空泵缺点,智能化-高级别智能驾驶对响应、控制精度要求高,线控制动是必备执行件。2021年博世缺芯背景下暴露供应链危机,国产化迎来重要加速窗口,公司客户突破进度提速,新产能+新项目有望助力公司23年出货量再创新高。【中长期】-线控转向研发落地,整合悬挂,打造线控底盘平台化能力。 2)EPB-从国产替代到走向全球:2021年EPB国内市场前三均为外资,CR3=66.4%,公司为自主龙头,份额第四仅次外资,未来有望凭借规模优势、性价比与强响应、不断迭代优化的控制算法等软硬件优势,进一步加速国产替代并走向全球。 3)轻量化-拓品类与全球化齐驱:基于差压铸造工艺从单一拳头产品转向节拓宽至副车架、控制臂等,实现底盘轻量化产品全覆盖受益于汽车轻量化趋势,同时墨西哥产能投产在即同步实现全球化。 盈利预测:考虑整车竞争加剧,客户需求存在不确定性,调整24-25年归母净利润为11.6亿元、15.2亿元(调整前为12.5亿元、15.4亿元),新增2026年归母净利润预测为18.7亿元,24-26年同比增速依次为31%、30%、24%,对应当前PE22X、17X、13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事件:行业需求不及预期、线控出货及盈利不及预期、客户拓展不及预期、海外产能投放及盈利不及预期等
继峰股份 有色金属行业 2024-04-02 13.38 -- -- 13.43 0.37% -- 13.43 0.37% --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 2023 年业绩快报,23 年预计实现营收 215.7 亿元,同比+20.1%,归母净利润 2.04 亿元,同比扭亏为盈。公司此前预告 2023 年归母净利润区间 1.6-2.4亿元,公司业绩处于预告中枢,符合预期。同时其控股子公司格拉默也披露 2023 年报。 2023 年业绩符合预期:营收创历史新高,格拉默扭亏为盈营收端:23 年预计实现 215.7 亿元,同比+20.1%,主要受益于①全球主要汽车市场需求复苏;②新业务乘用车座椅开始投产放量贡献纯增量。根据格拉默 2023 年年报,2023 年格拉默实现营收 23 亿欧,同比+6.8%,分地区来看,欧洲/美洲/亚太收入增速分别为 7%、-7.5%、24.7%,亚太市场收入保持较快增速,欧洲市场稳健增长,北美市场下降主要是客户需求不及预期、工厂关闭、以及工厂转移等因素影响。 利润端:23 年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 2.04 亿元,同比扭亏为盈,22 年因计提资产减值15.7 亿元致业绩亏损,若还原 22 年减值影响,23 年利润同比+33.7%符合预期,2023年伴随成本端海外能源价格&原材料价格&运费价格回落,公司年初采取的各业务板块深入整合措施逐步取得成效,在手订单陆续获得客户价格补偿。同时乘用车座椅业务获得多个项目的定点,尽管前期研发、新生产基地建设投入持续加大,但公司 2023全年依然实现了扭亏为盈。根据格拉默 2023 年年报,2023 年格拉默经营性 EBIT 为0.57 亿欧,经营性 EBIT 率为 2.5%,同比+0.9pct,分地区来看,欧洲/美洲/亚太经营性 EBIT 率分别为 5.3%、-6.9%、11.7%,亚太市场同比+0.3pct,欧洲市场同比持平,北美市场虽然仍然亏损但收窄了 0.3pct,北美经营性盈利不及预期除了收入下滑外还有产能转移、新产品处于爬坡阶段、墨西哥新产线投建等因素影响。格拉默 2023年实现净利润 341 万欧,同比扭亏为盈。 自主座椅龙头破局者,本土替代全面引领,全球替代未来可期。乘用车座椅赛道优质。1)空间大:当前国内 1000 亿,全球 3000 亿,预计 25 年国内 1500 亿,CAGR=17%;2)格局好:全球 CR5>85%,国内 CR5>70%且均为外资;3)消费属性最重要配置,加速升级促进提价&替代。持续看好公司在大空间、好格局、消费升级加速的乘用车座椅赛道的加速破局,在手订单充沛,当前已实现新势力&自主&合资全覆盖,有望持续凭借成本优势+快速响应能力+格拉默赋能,全面引领乘用车座椅的本土替代,并有望借助格拉默全球化背景和产能打开全球座椅市场。 盈利预测:结合公司业绩快报我们略调整盈利预测,预计 23-25 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2、4.3、11.4 亿元(调整前为 2、4.3、11.4 亿元),24-25 年增速分别为 109%、169%,对应 24-25 年 PE 分别为 36X、14X,公司作为自主座椅龙头破局者,座椅全球替代&规模化拐点已至,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事件:行业需求不及预期、新业务盈利爬坡不及预期、海外不及预期等
上海沿浦 机械行业 2024-04-02 49.35 -- -- 48.50 -1.72% -- 48.50 -1.72% --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 2023年报&2024年一季报预告,2023年公司实现营收 15.2亿元,同比+35.4%;归母净利润 0.91亿元,同比+99.3%。其中 23Q4实现营收 5亿元,同比+32.3%;归母净利润 0.28亿元,同比+1.8倍。公司预计 2024年一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3091.58万元左右,预计同比增加 176.96%左右。 收入:23Q4客户驱动收入新高,全年收入逐季度提升。23Q4公司营收 5亿元,同比+32.3%,环比+25.1%,预计是问界 M7放量驱动,问界新 M7自 23年 9月上市以来订单持续火爆,23Q4交付 4.64万辆,带动公司单季度收入同环比增长创历史新高。23Q1/Q2/Q3/Q4公司收入分别为 2.8亿元、3.4亿元、4亿元、5亿元,逐季提升趋势向上,主要是在手项目逐步投产放量。 盈利:还原减值等影响,23Q4利润率环比稳定,24Q1同比高增迎开门红。23Q4公司利润率 5%,环比-2.84pct,主要是毛利率环比下降 1.75pct 以及产生资产减值 900万元左右。23Q4毛利率环比下降预计主要是①年底员工奖金影响(预计影响金额几百万元),②新业务铁路集装箱投产初期爬坡阶段盈利尚未稳定。若还原减值影响,23Q4利润率环比稳定。24Q1公司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 0.31亿元,同比+1.8倍,环比+10.7%,保持较好趋势,预计主要得益于客户(赛力斯)+新业务集装箱的持续放量。 中短期:盈利拐点已过,客户+新业务驱动业绩加速释放。23Q2是盈利拐点,在 BYD多个项目&赛力斯新 M7订单超预期驱动下,已进入业绩加速释放周期。24年两块新业务集装箱+高铁座椅开始发力,有望贡献更大弹性。 中长期:骨架龙头进军座椅总成,看好公司在空间大&格局好的乘用车座椅赛道上的国产化。 座椅是优质赛道。1)空间大:预计 25年国内约 1500亿,CAGR=17%;2)格局好: 全球 CR5>85%,国内 CR5>70%且均为外资;3)消费升级边际提速促进提价&加速替代: 前期格局固化原因:1)核心安全件进入壁垒高;2)技术壁垒:整椅研发人才外资把控。 当前破局原因:1)整车格局重塑带来新的配套关系;2)新势力 1-N 基于成本和响应两方面需求,培养本土供应链意愿强烈; 公司核心优势:1)骨架技术基础:座椅是核心安全件,骨架是重要的安全来源,骨架占整个座椅投资中的接近 70%。 2)座椅骨架自主龙头多年积累了较好的客户口碑有望反哺座椅业务。 盈利预测:结合公司最新预告略调整 24-25年归母净利润至 1.9亿元、2.8亿元(调整前为 2亿元、3亿元),新增 2026年归母净利润预测 3.5亿元,24-26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分别为 108%、48%、25%,对应 24-26年 PE 分别为 21X、14X、11X。客户+新业务放量支撑业绩高成长,看好中期重要期权整车座椅的落地,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客户需求不及预期、新业务进展不及预期、原材料大幅上涨等。
拓普集团 机械行业 2024-03-21 61.00 -- -- 66.46 8.95%
66.46 8.95% -- 详细
2024年3月15日,公司发布2023年年度业绩快报,2023年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97.3亿元,同比+23.4%;实现归母净利润21.5亿元,同比+26.6%;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20.3亿元,同比+22.3%,营收利润持续增长。 2023年全年营收利润持续增长年全年营收利润持续增长,Q4表现亮眼表现亮眼。2023年全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97.3亿元,同比+23.4%;实现归母净利润21.5亿元,同比+26.6%。单四季度来看,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5.8亿元,同比+14.1%,环比+11.7%;实现归母净利润5.6亿元,同比+13.2%,环比+10.5%;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5.3亿元,同比+8.9%,环比+11.0%。利润端来看,Q4归母净利润/营业收入在10%左右,环比基本持平。2024年随着问界、理想等客户放量,公司业绩有望持续增长。 巩固巩固Tier0.5模式,客户份额及配套价值量模式,客户份额及配套价值量持续增长。业务结构看,据2023年中报,公司内饰、底盘等业务保持高增长。与此同时,空悬、汽车电子等业务陆续量产,预计下半年有望保持。客户结构看,公司除大客户以外,2023年与国内新势力及多家头部企业均有持续深度合作,客户份额及配套价值量持续增长。 机器人业务有序推进中。公司基于在汽车领域积累的伺服电机、无框电机等自研能力,及精密机械加工能力,逐步布局机器人直线及旋转执行器。据公司公告,2023年8月,其研发的直线、旋转执行器已多次向客户送样。2024年1月,公司拟投资50亿元建设机器人核心部件生产基地,主要进行机器人电驱系统的研发生产及销售。机器人执行器单价万元级别,且处于行业发展早期,市场空间大。公司有望凭借其在汽车领域的研发能力、制造经验抢占新风口。 投资建议:公司为国内稀缺的平台型企业,在客户、品类的持续开拓下业绩有望持续增长,我们维持2024-2025年盈利预测,分别给与28.6亿元、39.6亿元净利润。以2024年3月18日收盘价计算,公司当前市值为728.6亿元,对应2024-2025年PE分别为25.5X、18.4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新能源客户销量不及预期,热管理、空悬、机器人执行器等业务拓展进度不及预期,全球产能拓张速度放缓,汇率、关税、原材料价格波动,客户降价等风险。
文灿股份 机械行业 2024-02-05 25.20 -- -- 30.68 21.75%
30.68 21.75% -- 详细
公司发布2023年业绩预告,预计2023年营收收151亿元左右,同比下降2.48%,归母净利润为4800万元--6800.00万元,同比减少71.38%到到79.80%。 23Q4收入平稳,递延所得税资产转回致致Q4利润承压。根据公司预告,预计23Q4公司收入12.8亿元,环比+1.6%平稳向上,24年随着本部核心客户车型放量收入有望重回较快增长通道。23年预计归母净利润4800-6800万元,中值5800万元,对应Q4800万元,环比下降预计是国内拖累(海外环比持平),其中国内Q4因递延所得税资产发生转回导致所得税费用增加,影响短期表观利润,24年随着本部核心客户放量产能利用率恢复毛利率修复空间可观。 盈利拐点已至,问界&理想AMEGA驱动盈利进入加速修复周期。核心客户自Q3以来持续发力,第一大客户蔚来(收入占比20%左右,利润占比更高)Q3交付新车5.5W台,环比+1.4倍,带动公司Q3毛利率环比修复5.5pct。华为汽车智能化&新车超级周期已开启,赛力斯新M7自9月中旬上市以来订单持续超预期,当前问界M7在手订单充沛,叠加新M5上市(权益优惠)以及M912月上市在即,华为系赛力斯放量确定性较强,公司是M7动总壳体产品供应商,也是M9一体压铸件+动总壳供应商。同时,23年底理想首款高压纯电平台MPVMEGA也将上市,当前已开启预售1h42mi盲定订单已破万,极致产品定义有望复刻L系列成功。公司当前是最强新势力问界&理想单车价值双高的公约数,判断核心客户+新项目投产上量后将带动产能利用率回升,预计后续本部盈利能力有望明显恢复,Q4开始业绩或进入加速释放阶段。 铝铸车身件自主龙头,引领一体化压铸新趋势,424年头部公司有望率先进入正循环。 新能源催生一体化压铸工艺革命,是从0到1的潜在千亿市场,一体化压铸是车身轻量化中成本&效率最优解,因此在特斯拉率先推广下已形成行业共识,当前汽车行业正在掀起一体化压铸工艺革命。根据特斯拉规划,车身一体化应用范围将从后座板渗透至前车身以及底盘电池托盘,单车价值至少可看向8000元,市场前景广阔。一体化压铸件是更大、集成度更高的铝铸车身件,公司在铝铸车身件上拥有10多年经验(2011年开始研发),在设备定制开发、材料研发、模具设计、工艺设计及应用等方面均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多年豪华车型量产经验也为公司积累了含金量较高的工艺kow-how,形成明显的先发优势,是一体压铸制造环节绝对龙头,当前一体化压铸在手订单最多,一体压铸24年有望进入产业化加速拐点(多品牌多车型投产),看好头部公司率先进入订单-盈利-扩张正循环加速的机会。 盈利预测:根据公司业绩预告、考虑下游客户&海外资产存在不确定性调整盈利预测,预计23-25年公司归母净利润依次为0.6亿元、4.3亿元、6.5亿元(前值为1.1亿元、4.9亿元、7.5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75%、623%、50%。对应24-25年PE分别为15X、10X,看好公司跟随大客户放量盈利加速修复以及引领一体压铸增量市场,维持“买入”评级。 险提示:核心客户需求低于预期、盈利修复低于预期、海外低于预期等
继峰股份 有色金属行业 2024-02-05 10.51 -- -- 13.38 27.31%
14.18 34.92% -- 详细
事件:1)公司发布223023年业绩预盈公告,23年预计实现营收200+亿元2(22年为180亿元),以0200亿元计同比+11%,实现归母净利润1.61--02.40亿元,同比扭亏为盈。 2)公司于近期收到了客户的《定点函》,公司获得某头部传统汽车主机厂高端品牌座椅总成项目定点,预计生命周期总金额为050亿元,预计从52025年年11月开始。 32023年圆满收官符合预期:营收突破0200亿创历史新高,利润端扭亏为盈营收端:23年预计实现200+亿元营收(22年为180亿元),以200亿元计同比+11%,主要受益于①全球主要汽车市场需求复苏;②新业务乘用车座椅开始投产放量贡献纯增量。 利润端:23年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1.61-2.40亿元,同比扭亏为盈,22年因计提资产减值15.7亿元致业绩亏损,若还原22年减值影响,以23年盈利预测中值计利润同比+33.7%符合预期,2023年伴随成本端海外能源价格&原材料价格&运费价格回落,公司年初采取的各业务板块深入整合措施逐步取得成效,在手订单陆续获得客户价格补偿。同时乘用车座椅业务获得多个项目的定点,尽管前期研发、新生产基地建设投入持续加大,但公司2023全年依然实现了扭亏为盈。 自主座椅龙头破局者,本土替代全面引领,全球替代未来可期。乘用车座椅赛道优质。1)空间大:当前国内1000亿,全球3000亿,预计25年国内1500亿,CAGR=17%;2)格局好:全球CR5>85%,国内CR5>70%且均为外资;3)消费属性最重要配置,加速升级促进提价&替代。持续看好公司在大空间、好格局、消费升级加速的乘用车座椅赛道的加速破局,在手订单充沛,本次新获定点项目为公司在原有客户的基础上获得新客户的订单,当前已实现新势力&自主&合资全覆盖,有望持续凭借成本优势+快速响应能力+格拉默赋能,全面引领乘用车座椅的本土替代,并有望借助格拉默全球化背景和产能打开全球座椅市场。 盈利预测:考虑公司处于业务持续拓展时期,新业务座椅处于投入阶段,亏损存在不确定性,海外整合亦存在不确定性,结合公司业绩预告我们调整盈利预测,预计23-25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4.3、11.4亿元(调整前为2.87、6.91、13.1亿元),24-25年增速分别为112%、163%,对应24-25年PE分别为27X、10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事件:行业需求不及预期、新业务盈利爬坡不及预期、海外不及预期
瑞鹄模具 机械行业 2024-01-31 24.07 -- -- 27.87 15.79%
34.44 43.08% --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3年业绩预告,预计2023年实现归母净利润1.96-2.17亿元,同比增长40%-55%。 传统主业制造装备业务订单释放+新业务轻量化零部件放量带来收入高增长,零部件业务规模爬坡阶段对短期盈利有所拖累。①公司制造装备业务在手订单充沛,截至2023年6月末在手订单达34.94亿元,较2022年末+15.31%,订单释放带来业绩增长;②新业务零部件产品批产供货,规模逐季增加,带来收入增量。③因零部件业务尚处于规模爬坡阶段短期对公司整体盈利略有拖累,看好后续规模达产后对盈利的提振。 冲压模具隐形冠军,基本盘业务仍保持较快增长,轻量化零部件从0到1贡献确定性弹性。 1)冲压模具-量维度:行业扩容(平台化造车&电动智能变革下车型投放加快驱动+国产化趋势加强。 2)轻量化零部件-量维度:短期跟随奇瑞等大客户从0到1,中长期基于奇瑞项目的量产经验和工艺积累开拓其他新客户。价维度:产品矩阵覆盖冲压件-铝压铸动力总成壳体-铝压铸车身(含一体压铸),未来有望延伸至铝压铸底盘件,进一步实现单车价值提升。 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3-25营收为18.3/28.7/37.9亿,同比增速为+56%/+57%/+32%;归母净利润为2.1/2.9/4.0亿元,同比增速为+47%/+41%/+38%,对应24-25年PE分别16X、12X,看好公司第二曲线轻量化零部件业务跟随大客户迎接确定性高成长,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核心客户需求不及预期、新产品拓展不及预期、新产能释放与盈利爬坡不及预期、行业规模测算偏差风险、研究报告中使用的公开资料可能存在信息滞后或更新不及时的风险等
长安汽车 交运设备行业 2024-01-15 14.66 -- -- 15.42 5.18%
18.90 28.92%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 2023年 12月产销快报,12月公司总销量 21.5w,同比-15.91%,环比-5.38%。其中,公司自主品牌新能源销量 5.94w(同比+31.27%,环比+17.33%)。 23年全年销量同比高增,自主新能源月销持续稳定在 5万辆以上12月公司总销量 21.5w,同比-15.91%,环比-5.38%。1-12月公司累计销量 255.31w(同比+8.82%,环比+9.20%),其中自主品牌销量 209.8w(同比+11.9%)、自主乘用车销量 159.7w(同比+14.9%)、自主品牌海外销量 23.6w(同比+39.2%)。新能源车型方面,公司自主品牌新能源 12月销量 5.94w,持续保持在 5万辆以上,同比+31.27%,环比+17.33%。 三大品牌产品矩阵持续完善,供应链能力强化巩固产品力和供应链能力持续强化。产品力方面,23年 12月启源 Q05上市,A07纯电版上新,当前启源品牌有 A07、A05、Q05合计 3款车型上市供应。随着 24年启源、深蓝、阿维塔旗下多款车型计划上市,三大品牌产品布局持续完善。供应链能力方面,23年12月 25日,公司与赣锋锂业签署了《合作备忘录》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关系,加快推进(半)固态电池研发合资项目及制造产业化项目,并基于下一代汽车动力电池(半)固态电池研发合作,探讨推进电池产业全链条战略合作。新能源时代,公司持续加速电动化产品和产业链布局。 出海上量蓄势待发,智能化进程全面加速出海和智能化加速,公司有望迎来量利齐升。出海方面,23年 11月 29日,DEEPAL S07(深蓝 S7)、DEEPAL L07(深蓝 SL03)在泰国车展上市;此前 10月墨西哥媒体发布会顺利召开,皮卡览拓者开启全球首批交付,东南亚和美洲市场全力助推出海新征程。智能化方面,23年 11月 17日,公司拿到 17张高快速路的 L3级自动驾驶道路测试牌照,成为最早且单批次最多获得高快速路 L3级自动驾驶测试牌照的企业;23年 12月 22日,搭载 L3级别自动驾驶功能的深蓝 SL03正式投入道路测试;24年 1月 8日,阿维塔 11鸿蒙版智享升级款正式上市,具备不依赖高精地图的智驾 NCA 能力,覆盖全国 300+城市。 盈利预测:预计公司 23-25年收入依次为 1679.8亿元、2514.6亿元、3114.6亿元,同比增速依次为 39%、50%、24%;归母净利润依次为 90.2亿元、120.2亿元、150.1亿元,同比增速依次为 16%、33%、25%,对应 PE15.9X、11.9X、9.5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事件:供给端芯片短缺影响新车产能、行业周期属性弱化、单款车型依赖度相对较高等风险等
斯菱股份 机械行业 2023-12-29 45.76 -- -- 49.85 8.94%
49.85 8.94%
详细
轮毂轴承单元后市场领先企业,盈利能力持续提升售后市场领域,汽车轮毂轴承单元销量排名前列。公司主营业务为汽车轴承的研发、制造和销售业务,其中轮毂轴承类业务占比超80%。公司聚焦售后市场,业务范围覆盖全球,2022年境外收入占比约70%,并已成立斯菱泰国进行全球化布局,在全球市场也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较强市场竞争力。 业绩稳健增长,盈利能力持续提升。成长性上,2013-2022年,公司营收规模由1.2亿元增长至7.5亿元,CAGR=23.0%,归母净利润由0.02亿元增长至1.2亿元,CAGR=59.5%;盈利能力上,2013-2022年公司整体毛利率水平/净利率水平均稳定提升,毛利率由16.4%提升至26.2%,归母净利率由1.6%提升至16.3%。 行业层面:汽车后市场空间广阔,成熟市场下游行业格局集中以汽车轮毂轴承单元为例,全球后市场规模超500亿元,预计2026年达899.8亿元,2022-2026年CAGR=10.8%。行业特征上,由于市场需求对应汽车保有量,较新车销量更为稳定,因此受经济周期影响较小,且增长较稳。2015-2019年美国市场一直保持约4%的年增长率(2020-21年受疫情影响波动较大)。 成熟市场下游行业格局相对集中,普遍采取全球化采购策略。在成熟的美国市场,终端服务商领域,四大连锁品牌占据约50%的独立第三方市场份额,且经营稳健,营收持续增长。以NAPA为例,2005-2022年公司营收由98亿美元提升至221亿美元,CARG=4.9%,目前在全美境内拥有超过6000家门店,采购体系遍布全球,拥有超百家供应商。 公司层面:多重优势构筑行业护城河,新业务拓展可期产品+客户+全球化战略,三重优势助力汽车后市场稳扎稳打。①产品体系具备优势。 目前公司总共2大类产品,型号多达5,700余种,在国内同类制造商中居于前列。其中汽车轮毂单元,公司已具备一/二/三代全产品体系,全球售后市场市占率不足2%,未来有望通过高性价比产品持续提升市场份额;②下游客户稳定性强,公司以欧美为主战场,营收占比超80%,细分客户结构中以连锁品牌为代表的独立厂商占比达46.8%;③积极推进国际化布局。2019年,斯菱泰国成立,公司出口美国的产品主要通过斯菱泰国进行生产和销售,有助于缓释大国博弈带来的负面效应。 紧跟汽车发展趋势,积极参与前装市场,并不断扩大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应用。①前装市场上,公司已和福田汽车、奇瑞汽车、一汽大众和上汽大通等主机客户建立交流与合作;②新能源汽车轴承市场上,公司与比亚迪、北汽、华晨新日及长安汽车等共同研发了新能源汽车轮毂轴承系列产品,并对于已经上市的新能源汽车型号的售后产品进行了储备开发。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年净利润分别为1.5/1.8/2.3亿元,按照最新收盘价,对应PE分别为34/27/21倍。在汽车轴承售后市场领域,公司估值水平相较可比公司较高。 对此我们主要考虑到公司未来业务拓展的潜力,因此适当给予公司估值一定的溢价空间,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宏观政治经济环境变化风险;市场竞争风险;盈利预测假设不及预期的风险;研究报告中使用的公开资料可能存在信息滞后或更新不及时的风险。
瑞鹄模具 机械行业 2023-12-26 32.13 -- -- 33.96 5.70%
34.44 7.19%
详细
公司概况:冲压模具隐形冠军,延伸产业链布局轻量化零部件第二曲线公司主营冲压模具和焊装自动化生产线,是汽车冲压模具行业龙头,累计为全球100余款车型开发冲压模具,客户包括奔驰、宝马、奥迪等豪华品牌以及蔚来、理想、小鹏、比亚迪、奇瑞等头部自主及新势力。2022年开始发力增量业务轻量化零部件,布局冲压件、铝压铸车身件、铝压铸动力总成壳体件等产品,开辟第二成长曲线。行业分析:平台化造车&电动智能变革下车型投放加快驱动冲压模具行业增长,轻量化助力铝压铸行业增长汽车冲压模具:1)驱动:平台化造车&电动智能变革下车型投放加快;2)空间:2022年我国汽车冲压模具市场规模约为441.9亿元;3)格局:企业平均业务规模偏小,行业集中度低。轻量化零部件:1)驱动:电动化驱动轻量化推动单车用铝量提升,我国2020年单车用铝量不足140kg(欧洲/北美用铝量180kg/208kg),具有提升空间。2)空间:预计23-25年汽车铝压铸市场空间分别为2086/2271/2268亿,同比+12%/+9%/+7%,CAGR22-25=9.4%;3)格局:差异化竞争,国内CR10=15%。核心优势:模具能力较强&背靠奇瑞为轻量化零部件增量业务提供确定性技术优势:掌握冲压模具的核心技术,顺势切入轻量化赛道。 配套关系:公司前身为奇瑞汽车下属模具厂,奇瑞汽车是公司核心客户,2017-2020年均为公司第一大客户,目前奇瑞科技是公司第二大股东,持股比例13.14%。客户资源优势是公司拓展新业务的有力抓手,目前公司轻量化零部件多产品线均已进入奇瑞供应链,短期有望跟随奇瑞产销规模成长并提升在奇瑞体系内的配套比例,中长期基于奇瑞项目的量产经验和工艺积累开拓其他新客户。成长逻辑:基本盘业务仍保持较快增长,轻量化零部件从0到1贡献确定性弹性1)冲压模具-量维度:行业扩容(平台化造车&电动智能变革下车型投放加快驱动)+国产化趋势加强。2)轻量化零部件-量维度:短期跟随奇瑞等大客户从0到1,中长期基于奇瑞项目的量产经验和工艺积累开拓其他新客户。价维度:产品矩阵覆盖冲压件-铝压铸动力总成壳体-铝压铸车身(含一体压铸),未来有望延伸至铝压铸底盘件,进一步实现单车价值提升。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3-25营收为18.3/28.7/37.9亿,同比增速为+56%/+57%/+32%;归母净利润为2.1/2.9/4.0亿元,同比增速为+53%/+37%/+38%,对应23-25年PE分别为30X、22X、16X,看好公司第二曲线轻量化零部件业务跟随大客户迎接确定性高成长,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风险提示:核心客户需求不及预期、新产品拓展不及预期、新产能释放与盈利爬坡不及预期、行业规模测算偏差风险、研究报告中使用的公开资料可能存在信息滞后或更新不及时的风险等
文灿股份 机械行业 2023-12-25 35.50 -- -- 40.70 14.65%
40.70 14.65%
详细
短期:盈利拐点已至,Q4 问界&理想 MEGA 驱动盈利进入加速修复周期。核心客户自 Q3 以来持续发力,第一大客户蔚来(收入占比 20%左右,利润占比更高)Q3 交付新车 5.5W 台,环比+1.4 倍,带动公司 Q3 毛利率环比修复 5.5pct。华为汽车智能化&新车超级周期已开启,赛力斯新 M7 自 9 月中旬上市以来订单持续超预期,当前问界M7 在手订单充沛,叠加新 M5 上市(权益优惠)以及 M9 12 月上市在即,华为系赛力斯放量确定性较强,公司是 M7 动总壳体产品供应商,也是 M9 一体压铸件+动总壳供应商。同时,23 年底理想首款高压纯电平台 MPV MEGA 也将上市,当前已开启预售,预售 1h42mi盲定订单已破万,极致产品定义有望复刻 L 系列成功。公司当前是最强新势力问界&理想单车价值双高的公约数,判断核心客户+新项目投产上量后将带动产能利用率回升,预计后续本部盈利能力有望明显恢复,Q4 开始业绩或进入加速释放阶段。 中长期:铝铸车身件自主龙头,引领一体化压铸新趋势,24 年头部公司有望率先进入正循环。新能源催生一体化压铸工艺革命,是从 0 到 1 的潜在千亿市场,一体化压铸是车身轻量化中成本&效率最优解,因此在特斯拉率先推广下已形成行业共识,当前汽车行业正在掀起一体化压铸工艺革命。根据特斯拉规划,车身一体化应用范围将从后座板渗透至前车身以及底盘电池托盘,单车价值至少可看向 8000 元,市场前景广阔。 一体化压铸件是更大、集成度更高的铝铸车身件,公司在铝铸车身件上拥有 10 多年经验(2011 年开始研发),在设备定制开发、材料研发、模具设计、工艺设计及应用等方面均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多年豪华车型量产经验也为公司积累了含金量较高的工艺know-how,形成明显的先发优势,是一体压铸制造环节绝对龙头,当前一体化压铸在手订单最多,一体压铸 24 年有望进入产业化加速拐点(多品牌多车型投产),看好头部公司率先进入订单-盈利-扩张正循环加速的机会。 盈利预测:预计 23-25 年收入 52.8 亿元、76.4 亿元、91.6 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 1%、45%、20%,归母净利润依次为 1.1 亿元、4.9 亿元、7.5 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55%、358%、54%。对应 23-25 年 PE 分别为 85X、19X、12X,看好公司跟随大客户放量盈利加速修复以及引领一体压铸增量市场,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核心客户下游不及预期、新客户拓展不及预期、新业务进展不及预期、原材料大幅上涨、海外资产整合不及预期、研究报告中使用的公开资料可能存在信息滞后或更新不及时的风险
上海沿浦 机械行业 2023-12-22 51.35 -- -- 60.06 16.96%
60.06 16.96%
详细
自主座椅骨架龙头迎量价齐升,品类拓展多点开花。公司做模具起家自08年起进军汽零行业,多年耕耘成就自主座椅后排骨架龙头企业。2021年座椅骨架从后排进入前排实现ASP提升,连续斩获赛力斯、比亚迪等多个定点。2022年基于工艺延伸将业务拓展至高铁座椅、集装箱领域。当前公司在手订单超130亿,年化增量营收达27亿元以上。 整体认知:主业已证明过自身,拓品类守正出奇,战略稳中有进1)主业在份额和盈利上证明过自身:公司座椅骨架总成市占率4.5-6%,为自主龙头,2020年前毛利率稳定在20%+。 2)拓品类守正出奇:凭借优秀口碑进入技术同源的铁路集装箱业务(精密冲压/焊接)、汽车电子壳体(注塑)、高铁座椅(精密冲压+焊接+注塑)3)战略谨慎稳健,不盲目激进:公司基因稳健重视盈利基础,上市初期资本开支大短期未直接进入座椅整椅,当前公司主业和新业务均进入收获期,后续凭借高铁整椅项目积累经验,切入乘用车整椅赛道。 中短期:盈利拐点已过,客户+新业务驱动业绩加速释放。23Q2是盈利拐点,在BYD多个项目&赛力斯新M7订单超预期驱动下,已进入业绩加速释放周期。24年两块新业务集装箱+高铁座椅开始发力,有望贡献更大弹性。 中长期:骨架龙头进军座椅总成,看好公司在空间大&格局好的乘用车座椅赛道上的国产化。 座椅是优质赛道。1)空间大:预计25年国内约1500亿,CAGR=17%;2)格局好:全球CR5>85%,国内CR5>70%且均为外资;3)消费升级边际提速促进提价&加速替代:前期格局固化原因:1)核心安全件进入壁垒高;2)技术壁垒:整椅研发人才外资把控。 当前破局原因:1)整车格局重塑带来新的配套关系;2)新势力1-N基于成本和响应两方面需求,培养本土供应链意愿强烈;公司核心优势:1)骨架技术基础:座椅是核心安全件,骨架是重要的安全来源,骨架占整个座椅投资中的接近70%。 2)座椅骨架自主龙头多年积累了较好的客户口碑有望反哺座椅业务。 盈利预测:预计2023-2025年收入15亿元、27.4亿元、31.8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34%、83%、16%,归母净利润1亿元、2亿元、3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120%、100%、47%。对应23-25年PE分别为41X、21X、14X。与可比公司相比公司估值偏低,当前盈利拐点已确认,短期M7超预期夯实Q4及明年确定性,明年还有两块收入弹性更大的业务放量支撑业绩高增长,看好中期重要期权整车座椅的落地,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客户需求不及预期、新业务进展不及预期、原材料大幅上涨、行业规模测算偏差风险、研究报告中使用的公开资料可能存在信息滞后或更新不及时的风险
隆盛科技 交运设备行业 2023-11-01 20.28 -- -- 23.22 14.50%
23.22 14.50%
详细
10月 29日,隆盛科技发布 2023年第三季度报告:2023第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4.52亿元,同比+52.66%;实现归母净利润 0.25亿元,同比-7.80%。 2023年第三季度业绩符合预期,营收稳定增长。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1.87亿元,同比+47.03%;实现归母净利润 0.97亿元,同比+44.69%。其中,2023Q3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4.52亿元,同比+52.66%。实现归母净利润 0.25亿元,同比-7.80%。其中,收入增长主要受益于:1)铁芯业务:客户产线改建顺利,产能利用率提升;2)EGR:乘用车混动车型配套开始放量;3)军工业务扩展顺利。归母净利润下降主要系铁芯业务回款延迟所致。 主要聚焦三大业务板块,竞争力不断增强。1)EGR 系统板块:汽车及非道路机械配套业务增长稳定,已进入比亚迪等车企的混动车型供应链;天然气喷射气轨总成项目已获新终端客户定点,预计能对全年营收做出贡献。2)马达铁芯板块:客户及产品体系进一步完善,新增弗迪动力等多客户项目定点。3)精密零部件业务板块:子公司微研精工主营业务不断实现新项目量产,并依托研发流程的科学性和有序性持续扩大现有客户合作体量以及拓展新客户。与此同时,微研中佳拥有宇航、军工等产品的设计加工与制造能力并已通过三级保密资格证书,产品的可靠性、稳定性能得到有效保障。 股权激励目标积极,彰显公司信心。限制性股票首次授予数量为 249.9万股,价格为 11.48元/股,人数为 109人。以 2022年为基数,2023-2025年营收增速分别为 50%/120%/180%,对应营业收入为 17.2/25.3/32.1亿元;净利润增速分别为 90%/200%/300%,对应净利润为 1.4/2.3/3.0亿元。 投资建议:考虑到产能爬坡节奏等原因,我们小幅调整 2023-2025年盈利预测,分别给予 17.8/26.6/35.0亿元(原值为 21.5/31.2/40.8亿元)营业收入,同比+55%/+49%/+32%,分别给予 1.6/2.3/3.2亿元(原值为 1.8/2.9/4.1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106%/+48%/+38%。以 2023年 10月 30日收盘价计算,公司当前市值为 46.5亿元,对应 2023-2025年 PE 分别为 29.8X、20.1X、14.5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核心客户销量不及预期,业务及产能拓张不及预期,汇率、关税、原材料价格波动,客户降价等风险。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4 转到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